TW201230368A - Power-genera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ower-genera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0368A
TW201230368A TW100138448A TW100138448A TW201230368A TW 201230368 A TW201230368 A TW 201230368A TW 100138448 A TW100138448 A TW 100138448A TW 100138448 A TW100138448 A TW 100138448A TW 201230368 A TW201230368 A TW 2012303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organic photoelectric
active layer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8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oji Mima
Takahiro Seike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30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036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30/00
    • H10K39/10Organic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Arrays of single organic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radiation-sensitiv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30/00
    • H10K39/10Organic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Arrays of single organic PV cells
    • H10K39/12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PV cells, e.g. series connections or parallel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3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comprising bulk heterojunctions, e.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of donor and acceptor material domai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3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ur or selene, e.g. polythiophene
    • H10K85/1135Polyethylene dioxythiophene [PEDOT]; Derivative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23036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電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包含一對電極(陽極與陰極)以及設 置於該電極間的活性層,而包含於該活性層的光電轉換材 料係使用有機物。作為利用該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之發電裝 置者,例如為了提高輸出電壓,而正檢討複數個有機光電 轉換元件串聯連接之發電裝置(例如參考非專利文獻1)。 第9A圖及第9B圖為複數個(第9A圖及第9B圖中表示 3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串聯連接之發電裝置之示意圖。第 9A圖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第9B圖為第9A圖中在 9B-9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斷的發電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第9A圖及第9B圖所示的發電裝置2,具備3個有機 光電轉換元件1。該些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係沿排列方向X 的既定方向,串聯配置於支持基板3上而互相電性連接。 如前述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具備一對電極以及設置於該 一對電極間的活性層6。在下文中,一對電極中靠近支持 基板3配置之一側的電極稱為第1電極4,比第1電極4 遠離支持基板3配置之另一側的電極稱為第2電極5。該 些第1電極4及第2電極5中之一電極作為陽極的功能, 另一電極作為陰極的功能。而且,考慮元件特性及步驟的 簡易度等,於第1電極4與第2電極5間,不僅是活性層 6,可設置與活性層6不同的既定的層。 4 323598 201230368 如第9A圖及第9B圖所示,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1的複數個第1電極4,在排列方向X分別互相隔著既定間 隔而分散配置。所以,複數第1電極4彼此互相未電性連 接。同樣地,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的複數個第2電 極5彼此在排列方向X互相隔著既定間隔配置。所以,複 數個第2電極5彼此互相未電性連接。如此,複數個第1 電極4及第2電極5彼此互相未電性連接。 另一方面,在排列方向X相鄰的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 元件1,第1電極4與在排列方向X相鄰的其他有機光電 轉換元件1的第2電極5藉由物理性連接而電性連接。藉 由該連接,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彼此串聯連接。具 體地,第1電極4係形成為,在排列方向X的一侧(以下「排 列方向X的一側」稱為「左側」,「排列方向X的另一側」 稱為「右側」)的端部(以下稱為左端部)延伸直到重疊於在 左侧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之第2電極5的右側端部 (以下稱為右端部)的位置為止,藉由與左侧相鄰的有機光 電轉換元件1的第1電極4物理性連接,而電性連接第1 電極4與第2電極5。如此藉由在排列方向X相鄰的複數 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之第1電極4與第2電極5電性連 接,串聯連接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als)159(2009), 2358-2361 5 323598 201230368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形成活f生層的方法有各種方法。例如於使用塗佈法形 成活性層6的情況,首娈胳4 盲先將包含成為活性層6的材料之印 墨,以既定的塗佈法塗你占 層6。 佈成臈,藉由將其固化而形成活性 以:’藉由塗佈法製作第9a圖及第⑽圖所示的串聯 連接之衩數個有機光雷链施_ 笛窗国故 轉件1的步驟,參考第⑽圖、 第⑽圖、第1〇C圖及第1〇D圖加以說明。第i〇a圖、第 10B圖、第i〇c圖及第闾去办妨 顯示m (U国 0D圖為與第9B圖相同地示意性地 ^/ 目及第9β圖所示的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 件1的步驟之剖面圖。 第1GA圖所示,首先,於支持基板3上形成在排列 方向X隔著既"隔分散之3個第丨電極卜例如,首先 藉由_法形成導電性薄膜,再藉由實施光刻步驟及圖形 化步驟,可分散形成第1電極4。 如第10Β圖所示,然後,藉由既定的塗佈法,於支持 板3上塗佈包含成為活性層6的材料之印墨。一般塗佈 矢難以八在所期望的區域選擇性地塗佈印墨,形成印墨 形。所以’複數個第1電極4彼此間與第i電極4的 邛分專不要塗佈的區域也塗有印墨。 如第10C圖所示,塗佈印墨後,必須進行從不要塗佈 的區域除去塗佈的印墨巾的—部分之步驟。除去印墨的步 驟係藉由例如使用包含可溶解塗佈的印墨之溶劑之布或梯 6 323598 201230368 棒等,擦拭塗佈的印墨來進行。 如第10D圖所示,然後,藉由加熱塗佈的印墨之塗佈 膜而固化,形成活性層6。然後,例如藉由蒸鍍法,圖形 化形成第2電極5。第2電極5係形成為從相鄰的第1電 極4彼此中的一侧至重疊另一侧的第丨電極4的一部分之 位置。如此,形成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又。 如以上說明,於使用塗佈法形成活性層6的情況,必 須進行一次除去塗佈的印墨之一部分的步驟。所以有增加 步驟數目的問題。 而且,活性層6通常因暴露於環境而劣化,於形成有 機光電轉換元件1的步驟,盡可能縮短活性層6暴露於環 境的時間較理想’塗佈印墨後’必須盡快形成覆蓋活性層 之電極等。 曰 於參考第10A圖至第l〇D圖說明的方法,必須進行除 去塗佈的印墨之一部分的步驟。所以,活性層6暴露於環 境的時間變長,活性層6有劣化的可能性。 而且,第1電極4,因例如藉由光刻步驟及圖形化步 驟、遮罩蒸鏟等可形成細微圖形的方法而形成,相鄰的第 1電極4彼此的間隔可能變得極為狹窄。相對地,於一次 除去塗佈的印墨之一部分的方法,在相鄰的第i電極4彼 此的間隔程度極窄的寬度,擦拭塗佈的印墨之—部分通常 有=難。所以’例如即使以使相鄰電極彼此間的間隔變得 極窄之方式形成第1電極4,也因除衫度比第丨電極4 彼此間的間隔寬之印墨的—部分’而會有起因於—次除去 323598 7 201230368 塗佈的印墨之一部分的步驟,以致有發電裝置中用於發電 的面積’亦即發電區域變小的問題。 所以,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可藉由無需圖形化活 性層之簡易塗佈方法製造且具備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機光 電轉換元件之發電裝置。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提供下述[丨]至[7]。 H電f置’ ί係具備支持基板以及在該支持基板上沿既 疋*歹1方向堍置之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的發電裝置,其中 前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分別具備一對電極以及設置於 該一對電極間之活性層; 剛述活性層’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 時’係以橫跨複數個前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方式沿前述 既定的排列方向延伸; 月’j述一對電極,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 察時’係具有分別在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以及前述排 列方向的任-者皆垂直的方向從前述活性層突出地延伸的 延伸部; 剛述一對電極中之-侧的電極’更具有從前述延伸部 直至在則述排列方向相鄰的其他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另〆 側的電極為止’於前述排列方向延伸之連接於前述另〆侧 的電極之連接部。 [2]如[1]記載之發電裝置,更具有設置成相接於前述一對 8 323598 201230368 電極中之一側的電極的輔助電極,該輔助電極具有比相接 於該輔助電極的電極低之表面電阻(sheet resistance)。 [3] 如[2]記載之發電裝置,其中,前述輔助電極係設置為 相接於前述一對電極中具有較高表面電阻的電極。 [4] 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發電裝置,其中,前述一對 電極中只有具有較低表面電阻的電極,具有前述連接部。 [5] 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發電裝置,其中,前述延伸 部,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包含從活 性層朝前述寬度方向的一側突出地延伸的第1延伸部以及 從活性層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2延伸 部。 [6] 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係具備支持基板以及在該支持 基板上沿既定的排列方向設置之相互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 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有機光電 轉換元件具備一對電極以及設置於該對電極間之活性層, 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形成前述一對電極的步驟,係形成從前述支持基板的 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具有朝垂直於前述支持基板的厚 度方向以及前述排列方向的方向從活性層突出地延伸的延 伸部之前述一對電極,前述一對電極中之一侧的電極,更 具有從前述延伸部直至前述排列方向在相鄰的有機光電轉 換元件的另一侧的電極為止,於前述排列方向延伸之連接 於前述另一侧的電極之連接部; 將包含前述活性層的材料之印墨,以從前述支持基板 9 323598 201230368 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橫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的方式,沿前述既定的排列方向連續地塗佈之步驟;以及 塗佈的前述印墨固化,藉此形成活性層的步驟。 [7]如[6]記載之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塗佈印墨 的步驟為毛細管塗佈法、狹縫塗佈法、喷塗法或印刷法。 (發明的效杲) 根據本發明,前述活性層因橫跨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 機光電轉換元件,整體沿前述既定的排列方向延伸,故可 藉由沿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排列方向連續塗佈印墨 之塗佈法以形成活性層,如此的塗佈法,可省略一次擦拭 塗佈的印墨之一部分的步驟。 而且,從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於與形 成活性層的區域不同的區域,因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的一側的電極與另一側的電極連接,故即使設置橫跨複數 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且於排列方向延伸之活性層,也可構 成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特別是由於形成活性層時沒有起因於一次擦拭塗佈的 印墨之一部分的步驟使發電區域變小之情事,所以相鄰的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彼此間的距離可盡可能地變小,結果可 使發電區域變大。 【實施方式】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發電裝置的構成以及其製造方 法。而且,各圖只不過是以可理解發明左右概略表示構成 要件的形狀、大小及配置。但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的敘述, 10 323598 201230368 各構成要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之範圍内,可適當地 變更。以下所示的實施態樣,各實施態樣的構成要件,在 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之範圍下可適當地互相組合。於以下 說明所使用的各圖,相同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的符號表示 而有省略重複說明構成要件的情況。而且,關於本發明的 實施態樣之構成,未必以圖示例的配置製造或使用。 1)發電裝置的構成 本發明的發電裝置,可用於例如太陽電池裝置、有機 光感測器。 參考第1A圖及第1B圖,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態樣 之發電裝置。第1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第 1B圖係用以說明第1A圖中在1B-1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斷 的發電裝置之剖面示意圖。 發電裝置11具備支持基板12以及在該支持基板12上 沿既定的排列方向X設置之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機光電轉 換元件13。 既定的排列方向X ’設定為垂直支持基板12的厚度方 向Z之方向。亦即,排列方向X設定為平行支持基板12的 主要平面的方向。 雖然於如圖1所示的本實施態樣中複數個有機光電轉 換元件13係沿既定的直線排列,惟亦可沿既定的曲線排 列。再者,於沿既定的曲線排列之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 件13的情況,排列方向X相當於前述既定的曲線之切線方 向。 11 323598 201230368 δ又置於支持基板12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Η的個數, 可依據設計而適當設定。以下,關於發電裝置11,參考表 示3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圖式說明。 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分別具備一對電極(第^ 電極14、第2電極15)以及設置於該一對電極(第丄電極 14、第2電極15)間之發光層16。一對電極(第i電極14、 第2電極15)中之任-電極作為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陽 極之功能,另一電極作為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陰極之功 能。 於第1電極14與第2電極15之間,設置丨層以上的 既定的層。於第1電極14與第2電極15之間,至少設置 活性層16作為該1層以上的既定的層。 活性層16係橫跨複數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整體沿 排列方向X延伸。本實施態樣中,於串聯連接的複數個^ 機光電轉換元件13中,從設置於排列方向X的-端(於第 1A圖及第1B圖為左端)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活性層 16’直到設置於排列方向乂的另一端(於帛ia圖及第π圖 為右端)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活性層16為止沿排列 方向X延伸的活性層為連續地一體成形。於與活性層不同 的既定的層設置於第1電極Η與第2電極15之間的情況, 该既定的層可橫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整體沿排 列方向X延伸,或者可依每财機光f轉換元件13分離形 成、。再者’於與活性層不同的既定的層藉由塗佈法形成的 障况與《亥活性層不同的既定的層較宜為與活性層同樣地 323598 12 201230368 橫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整體沿排列方向X延伸。 第1電極14以及第2電極15( —對電極),從支持基 板12的厚度方向z的一側觀察(以下稱為「平面視野」) 夺刀別具有朝垂直於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z以及前 f排歹】方向X的寬度方向Y從活性層16突出地延伸的延伸 (第1電極14的延伸部17、第2電極15的延伸部18)。 J ;電極14的延伸部17係與第1電極14-體成形。而且, 電極15的延伸部18係與第2電極15 一體成形。 雷搞t各有機光電轉換讀13之第1電極14以及第2 相連接的Z電極)/不是在每—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互 的⑽卹、成’且第1電極14的延伸部17與第2電極15 m 8係以在平面視野不重疊之方式配置。於本實施 〜'樣’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1電極14的延伸部17, ^於第1電極Η中,以比排列方向“長度小的長度,從 度方向Υ侧的端部中之左側的端部(以下稱為左端部)朝 寬度方向Υ突出地延伸4有機光電轉換树13的第2電 極15的延伸部18,係於第2電極15中,以比排列方向χ 的長度小的長度’從寬度方向部中之右侧的端部 (以下稱為右端部)朝寬度方向γ突出地延伸。所以,各有 機光電轉換it件13的第;!電極14的延伸部17與第2電極 15的延伸部18,設置成為在平面視野不重疊,且未電性 接。 第丄電極Η以及第2電極15(一對電極)中至少一侧 的電極具有連接部。該連接部係從延伸部直至在排列方向 323598 13 201230368 X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另一側的電極為止,於排列 方向X延伸且連接該另-側的電極。再者,連接部不限於 第1電極14以及第2電極15( —對電極)中之一侧 第1電極14以及第2電極15(-對電極)_之另一側的電 極亦可具有連接部。亦即,第i電極14以及第2電極15(一 ,電極)中之另-侧的電極,亦可具有連接部,其係從延伸 部直至在排列方向X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一側的 電極為止,於排列方向x延伸錢接該一側的電極。 於本實施態樣,相當於第丨電極14以及第2電極15(一 對電極)中之-側的電極之第i電極14,具有連接部η。 亦P第1電極14具備從第1電極14的延伸部〗7延伸直到 左侧相鄰配置之其他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 的延伸㈣為止之連接部19。如此,第i電極14的連接 部19與左側相鄰配置之其他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2 電極15(另一側的電極)的延伸部18在平面視野重疊在 該重疊部分直接(電性上)與第2電極15(另一侧的電極 接。 於平面視野從活性層16延伸於寬度方向γ之第i電極 14的延伸部17’係設置於寬度方向Y的至少之一側或另一 侧的端部側。延伸部Π設置於寬度方向Y的兩侧的端部側 f理Γ °亦即’第1電極14的延伸部17、第2電極15的 L伸。P18 ’於平面視野,包含在前述寬度方向的一側從活 f生層16犬出延伸的第1電極14的第1延伸部17a、第2 電極15的第1延伸部⑽,以及在寬度方向γ的另一側從 323598 14 201230368 活性層16突出延伸的第1電極14的第2延伸部17b、第2 電極15的第2延伸部18b較理想。藉由具備在平面視野從 活性層16延伸於寬度方向Y的兩侧之第1電極14的延伸 部17、第2電極15的延伸部18,既定的有機光電轉換元 件13的第1電極14以及與該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相鄰的 其他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2電極15,在寬度方向Y 的兩側的端部侧成為連接。 再者,在串聯連接的複數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中,配 置於最左侧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之第1電極14以及配 置於最右側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之第2電極15,分別 連接於電性連接外部電路(不圖示)之配線。藉此,從串聯 連接的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對外部電路供應電力。 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係在互相相鄰的有機光 電轉換元件13彼此間在連接部19串聯連接。於本實施態 樣,藉由具備在平面視野從活性層16延伸於寬度方向Y的 兩侧之第1電極14的延伸部17、第2電極15的延伸部18, 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彼此,在寬度方向Y的兩侧之 端部側串聯連接。如此藉由連接部設置於寬度方向Y的兩 侧之端部側,與只有在寬度方向Y的一侧之端部側連接之 元件之構成比較,可抑制在電極消耗的電力,進而可提高 發電效率。 以下,說明支持基板12及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層 構造、各層構成以及各層的製造方法。 〈支持基板〉 15 323598 201230368 以適合使用製造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步驟不會有化學 隻化之基板作為支持基板12 ’可使用例如玻璃、塑膠、高 分子膜及矽板,以及層合該些構成的基板等。 〈第1電極以及第2電極〉 於第1電極以及第2電極中至少一電極,使用透明戍 半透明的電極。透明電極或半透明的電極可使用導電度高 的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及金屬等薄膜,並適合使用光 透過率高的薄膜。 第1電極以及第2電極具體而言係使用氧化銦、氧化 鋅、氧化錫、ΙΤΟ、ΙΖ0、金、鉑、銀及銅等所形成的薄膜, 該些之中適合使用ΙΤΟ、ΙΖ0或氧化錫所形成的薄膜。作為 透明電極或半透明電極的製作方法之例,例如真办t… 法、濺鍍法、離子鍍法、電鍍法等。而且,祚焱味’、’、錢 F芍逯明電極 聚嘆 或半透明電極之例’可使用例如聚苯胺或其衍生物、 吩或其衍生物等有機透明導電薄膜。 電極,可 電極。作 功函數為 配置成與上述透明電極或半透明電極對向之 使用上述透明電極或半透明電極、或者反射光之^ 為構成如此的電極之電極材料之例,較理想為 3. OeV以上的金屬、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 〈活性層〉 部分的活性屉, ’作為光電轉換 構成本發明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之一 係設置作為將光能轉換成電能之光活性層 元件的發電起源的層之功能。 對於一個光電轉換元件通常設置1層活性; 曰,惟為了 201230368 - 實現高發電效座 μ 上的活性層^如Λ於一個光電轉換元件亦可設置2化 222^225) 〇 ^^^^^cience)2007 ^,v〇1 317^^ 活!·生層係由顯* p料導雜性以及 上的半導體材料所構成。豸2種C生 體材二構成。活性層可由⑴⑵ 積層體,或αο混合二型導半體導材體料材:所構成的層積:的導 材料之光電::rp型半— 亦二=特性之有機物,可為低分子化合物, 對溶1_子:之合觀物點前導體特性之有機物; =烯_平均分子量二?1:=合= 八子!p型半導體特性之高分子化合物,以共轭高 =匕合物較理想。此乃由於共輪高分子化合物之電洞導 電特性南。所謂共耗高分子化合物,係指⑴實質上由雙鍵 與单鍵交替排列的構造所構成的高曰;(2)實質t 由雙鍵與單鍵隔著氮原子排列口分子' :養質上由雙鍵與單鍵交替排列二c 鍵&耆乱原子排列的構造所構成的物# 共軛高分子化合物之例,具體地,選自可具〆基 、 '、 .23598 201230368 一基、可具有取代基之苯并苐二基(benzofluorenediyl)、 可具有取代基之二苯并呋喃二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苯并 °塞吩二基、可具有取代基之咔唑二基、可具有取代基之噻 吩=基'可具有取代基之呋喃二基、可具有取代基之吡咯 二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笨并噻二唑二基、可具有取代基之 亞笨基乙缔二基(phenylenevinylenediyl)、可具有取代基 之亞嚷吩基乙烯二基以及可具有取代基之三苯基胺二基所 成群的一種以上的二價基作為重複單元,該重複單元彼此 直接或隔著連結基結合之高分子化合物等。從電荷傳輪特 性的觀‘點’共軛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噻吩環構造較理想,具 有嘆吩二基作為重複單元更理想。 作為顯示η型半導體特性之材料,可使用例如前述共 輕面分子化合物、下述有機低分子化合物、富勒婦 (fullerene)衍生物及無機物等。 乍為如此的有機低分子化合物之例,例如β惡二°坐衍生 物、葱酿1二甲烷或其衍生物、苯醌或其衍生物、萘醌或其 衍生物、葱喊或其衍生物、四氰基蒽醌二甲烷或其衍生物、 第或其何生物、二苯基二氰基乙烯或其衍生物、聯苯醌或 背彳'、千抓 〜 、、或8-羥基喹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屬錯合物、聚啥 或其衍生物、聚嗜°惡淋(polyquinoxaline)或其衍生物、 聚苐或其衍生物等。 作為均勒烯(fullerene)衍生物之例,例如C60富勒 稀 '⑽富勒稀、⑽富勒烯的衍生物等。 作為C60富勒烯的衍生物之例,例如下述的衍生物等。 18 323598 201230368
作為C70富勒烯的衍生物之例,例如下述的衍生物等。
作為具有半導體特性的無機物之例,例如CdSe等的化 合物半導體或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錫、氧化鈮等的氧化 物半導體。 〈中間層〉 19 323598 201230368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係於電極與前述 i康需要可設置既定_。中間層係例如為二 特性、製程耐久性等而設置。亦即,依據需置^ 選擇性地取出電子或電洞的特性、降低電極與前=性: =量Z的特性、或包含於積層體的膜成膜時的成膜 性、減>'在成膜的膜之下的位置之料損害之特性等的 層。如此㈣間層’係設置於第i電極與活性層之間、及/ 或活性層與第2電極之間。作為具有選擇性地取出電洞的 特性,中間層的例,例如包含聚(乙烯二氧嗟吩)(麵τ) 的層等。作為具有選擇性地取出電子的特性之中間層的 例,例如包含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錫的層等。 曰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可將第1電極、依需要設置的1 層以上的t間層、活性層、依需要設置的i層以上的中間 層、第2電極依照該順序積層於基板上而製作。 2)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實把態樣的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係具備支持基 板以及具備一對電極以及設置於該對電極間之活性層且在 3亥支持基板上沿既定的排列方向設置之相互串聯連接之複 數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 驟:形成前述一對電極的步驟,該一對電極從前述支持基 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具有朝垂直於前述支持基板 的厚度方向以及前述排列方向的方向從活性層突出地延伸 的延伸部之前述一對電極’前述一對電極中之一側的電 極’更具有從前述延伸部直至前述排列方向相鄰的有機光 20 323598 201230368 電轉換元件的另一側的電極為止,於前述排列方向延伸之 連接則述另一側的電極之連接部;將包含前述活性層的材 、斗 p墨以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橫 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之方式,沿前述既定的排列方 向連續地塗佈之步驟;以及藉由固化所塗佈的前述印墨, 幵> 成活性層的步驟。 以下’參考第2A圖、第2B圖、第3A圖、第3B圖及 第4圖’說明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 首先’準備支持基板12。
如第2A圖及第2B圖所示,然後於支持基板12上圖形 化=成第1電極14。例如藉由濺鍍法或蒸鍍法,將成為前 述陽極或陰極的材料所形成的導電體膜在支持基板12上 成膜,然後藉由光刻步驟及圖形化步驟,將導電體膜圖形 化為既㈣形狀,以®形化形成第1電極14為既定的形 狀。或者,不進行光刻步驟及圖形化步驟,而係藉由遮罩 蒸鍍法等,只在既定的部位,圖形化地形成第1電極14。 八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然後形成活性層16❶將包 含上述成為活性層16的材料之印墨,連續地沿排列方向X 塗佈,使其檢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藉由固化塗 佈的塗膜,形成活性層。 再者,如前述第1電極14與活性層16之間,設置與 活性層16不同的既定的層。於與活性層16不同的既定的 層藉由塗佈法形成的情況,料町㈣的與活性層的形 成步驟相同的步驟’形成與活性層16不同的既定的層較理 323598 21 201230368 想。亦即’將包含成為與 印墨,連續地沿排列方θ Y » J的无疋的層的材料之 向χ塗佈,使其橫跨複數個右嬙伞 電轉換元件;13,藉由 後数個有機先 ^ ^ 固化塗佈的塗膜,形成與活性#;ϊ; ί5] 的既定的層較理想。再去^ t 生層不同 # M t U 層不同的既定的層以 …、鑛法#乾式杨柄情況,可以只在第丨電 性地形成與活性層不同的既定的層。 選擇 塗佈印墨的方法之例為’例如毛細管塗佈法 (caP1llary c〇at)、狹縫塗佈法、喷塗法、印刷法 法、喷嘴印刷法等。該些方法中,可有效率地塗佈大面積 之毛細管塗佈法、狹缝塗佈法、喷塗法及印刷法較理想。 *以下,參考第4圖,作為塗佈法之―例,說明藉^毛 細管塗佈法,塗佈包含成為活性層的材料之印墨的方法。 第4 @為表示用以形成活性層之毛細管塗佈系統的示意 圖0 以下,作為實施之一例,說明由「陽極/活性層/陰極」 所構成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製造方法。例如於陽極、活 性層及陰極所構成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於成膜有作為陽 極的第1電極之基板(以下有稱為被塗佈體的情況),使活 性層成膜。以下’於本說明書,「上方」及「下方」分別指 「垂直方向的上方」及「垂直方向的下方」。而且,以下= 毛細管塗佈系統21的說明,喷嘴23等的構成,以塗佈印 墨時的配置為前提加以說明。 毛細管塗佈系統21,主要具備平面盤22、喷嘴23及 儲存槽24。平面盤22保持形成有第丨電極14之支持基板 323598 22 201230368 • 12作為被塗佈體29。作為被塗佈體29的保持方法之例, 例如真空吸附。平面盤22係以被塗佈體29的塗佈印墨的 被塗佈面為下方,吸附保持被塗佈體29。平面盤22 ,可藉 • 由未圖示之電動機及油壓機等的位移驅動機構,在水平方 ' 向來回運動。再者,平面盤22的移動方向相當於塗佈方 向,於本實施態樣,與排列方向X —致。 喻嘴23具備吐出印墨之狹縫狀吐出口。狹縫狀吐出口 的短方向與排列方向X 一致,狹縫狀吐出口的長方向與寬 度方向Y—致。亦即,於喷嘴23,形成延伸於寬度方向γ 的開口。狹縫狀吐出口的短方向的寬度,係依據印墨的性 質及塗佈膜的厚度等適當設定。於毛細管塗佈法,因利用 毛細現象,狹縫狀吐出口的短方向的寬度,通常為〇 〇1賴 至linm左右。而且,狹縫狀吐出口的長方向的寬度,設定 為與活性層的寬度方向γ的寬度略微一致的值。又 於狹縫狀吐出口的下方,形成填充印墨的歧管。於喷 嘴23 ’形成從喷嘴23上端的狹縫狀吐出口連通至歧管的 狹縫25。從儲存槽24供應印墨至歧f,供斜歧管之印 墨進而通過狹縫25而從狹縫狀吐出口吐出。 喷嘴23係在垂直方向(z方向)可位移地被支持,藉由 電動機及油壓機等的位移驅動機構,在垂直方向被驅動位 移。 儲存槽24容納印墨27。收納於儲存槽24之印墨27, 係被塗佈於缝佈體29之印墨27,於本實施態樣為包含 成為活性層的有機材料之液體。喷嘴23的歧管與儲存槽 323598 23 201230368 24,隔著印墨供應管26連通。亦即,收納於儲存槽24之 印墨27,通過印墨供應管26,供應予歧管,再藉由狹縫 25與狹縫狀吐出口,塗佈於被塗佈體29。儲存槽24係在 垂直方向可位移地被支持,藉由電動機及油壓機等的位移 驅動機構,在垂直方向被驅動位移。儲存槽24更具備檢測 印墨27的液面之液面感測器28。藉由該液面感測器找, 檢測出印墨27的液面之垂直方向的高度。液面感測器28 可藉由2如光學式感測器、超音波振動式感測器而實現。 隔著印墨供應管26從儲存槽24供應予狹縫狀吐出口 之印墨27,因儲存槽24内的液面高度所產生的壓力(靜壓) 乂及在狹縫狀吐出口產生的毛細現象之力,從狹縫狀吐出 擠出加於塗佈液的靜壓大小,係由儲存槽24的液面位 置以及喷嘴23内的液面位置之相對差而決定。 。玄相對差,可藉由調整儲存槽24的上下方向(垂直方 ^的置而°周整。所以,從狹縫狀吐出口擠出的塗佈液的 ’ 調整儲存槽24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而控制。 =&塗佈系統21,可更具備藉由微電腦等實現之控 §控制。卩控制前述位移驅動機構等,以控制部控制 驅動機構而能控制喷嘴2 3及儲存槽2 4的垂直 位置以及平面般0〇 ,, 〇f7逖22的排列方向X的位移。塗佈印墨27時, ’儲存槽24内的印墨27的液面歷時下 =面:下降係藉由液面感測器烈檢測基於液面感測 2^4的垂直^結果,控制部控制位移驅動機構而調整儲存槽 π的位置。如此可控制從狹縫狀吐出口擠出的 323598 24 201230368 印墨27之高度。 說明如上述說明的毛細管塗佈系統21塗佈印 作。 (塗佈步驟) 從喷嘴23吐出的印墨27,在與被塗饰體29液體接觸 的狀態’喷嘴23與被塗佈體29在既定的排列方向 移動。 具體地’首先上升儲存槽24以使收納於儲存槽24之 印墨的液©變得比喷嘴23的上端高,從狹縫狀吐出口吐出 印墨的狀ϋΐ的同時’上升嘴嘴23使喷嘴23的上端接 塗佈體29,從狹縫狀吐出口吐出的印墨與被塗佈體29液 體接觸。 *然後’繼續保持印墨27與被塗佈體29液體接觸的狀 態’使保持被塗佈體29的平面盤22移動至排列方向的另 厂側(第4圖的右側)。保持被塗佈體29的平面盤22移動 達既定的距離時’停止平面盤22的軸。藉此,於被塗佈 體29的表面,形成具有與狹縫狀吐出口的長方向的寬度大 致相同寬度之塗佈膜。 再者,於本實施態樣,控制噴嘴23及平面㈣的位 移,使印墨塗佈於設定於寬度方向側之第丨電極14 的第1延伸部17a與設定於寬度方向γ的另一侧之第i電 極14的第2延伸部17b之間的區域。 塗佈印墨27時喷嘴23與被塗佈體29的間隔,例如設 疋為0.05腿至0.3咖左右。再者,於本實施態樣,藉由移 25 323598 201230368 動被塗佈體29以塗佈印墨27。因可使喷嘴23與被塗佈體 29相對位移即可,故可移動喷嘴23至排列方向X的一侧(第 4圖中為左侧)而非移動被塗佈體29,或者可移動喷嘴23 與被塗佈體29兩者。 然後,使喷嘴23移動至下方,使喷嘴23與被塗佈體 29分離並固化塗佈膜。例如於使用聚合性化合物形成活性 層的情況,藉由照射光或加熱以固化塗佈膜而可成為活性 層16。或者,藉由除去包含於印墨27之溶劑,可固化塗 佈膜。於該情況,藉由對塗佈膜進行加熱處理或以既定的 時間放置被塗佈體,可固化塗佈膜。藉此,形成活性層16。 再者,如前述於第2電極15與活性層16之間,可設 置與活性層16不同的既定的層。藉由塗佈法形成與活性層 16不同的既定的層的情況,藉由與上述形成活性層16的 方法相同的方法,於活性層16上形成與活性層16不同的 既定的層較理想。亦即,將包含成為與活性層16不同的既 定的層之材料之印墨27,以橫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13(第1電極14)的方式,沿前述既定的排列方向連續地塗 佈,並藉由固化塗佈膜,形成與活性層16不同的既定的層 較理想。再者,藉由蒸鍍法等乾式法形成與活性層16不同 的既定的層的情況,在平面視野上,可將與活性層16不同 的既定的層選擇性地只形成於第1電極14上。 然後,形成第2電極15。例如藉由罩蒸鍍法,只在應 設置第2電極15的部位(區域),選擇性地將前述成為陽極 或陰極的材料成膜,可於活性層16上圖形化形成第2電極 26 323598 201230368 15。 以上說明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1,在平面 形成有活性層16的II域突出於寬度方向γ的^野二在從 定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i電極14與 =換元㈣的第2電極15連接’因相鄰= m串聯連接,故既定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的第1電極14與相鄰其他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 在相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彼此間的區域不需 ,斤以,於相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彼此間的區 ° 可形成活性層等,藉此以塗佈法形成活性層時,可省 略除去开^成於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彼此間的區域 之'舌性層的步驟。所以,即使是不擅長細微圖形的塗佈之 毛細管塗佈法等塗佈法,也可簡便地製作串聯連接的複數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 而且,以塗佈法形成活性層時,因可省略除去形成於 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彼此間的區域之活性層的步 驟,故無起因於擦拭活性層或形成活性層用的塗佈液之發 電區域變小的限制。所以,相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彼此間 的距離盡可能變窄,使發電面積變大。 參考第5A圖及第5B圖’說明第2實施態樣的發電裝 置。第5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意®。第5B圖為說 明第5A圖中在5B-5B虛線所示的位ί切斷的發電裝置用之 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3卜與前述第1實施態樣的七 323598 27 201230368 電裝置11 ’只有第1電極Η及第2電極15的形狀不同, 只說明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對於對應第丨實施態 樣已說明的構成要素之部分,賦予相同的參考符號而省略 重複說明。 於本實施態樣,不僅第1電極14,第2電極15亦具 有連接部32。亦即,第2電極15具有從延伸部18直到重 疊排列方向X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第1電極14的連 接部19的位置為止,於排列方向延伸之連接該第丨電極 15之連接部32。 所以,於排列方向X相鄰的一對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13 ’從配置於右側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丨電極14 的延伸部17,連接部19朝左側延伸,同時從配置於左侧 之其他有機光電轉換元件13的第2電極15的延伸部18, 連接部32朝右侧延伸,藉由該些第丨電極14的連接部19 與第2電極15的連接部32重疊,相鄰的一對有機光電轉 換元件13之第1電極14與第2電極15連接。 參考第6A圖及第6B圖,說明第3實施態樣的發電裝 置41。第6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第6b圖為 說明第6A圖中在6B-6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斷的發電裝置用 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41,與前述第1實施態樣的發 電裝置11,因只有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的形狀不同, 故只說明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對於對應第丨實施 態樣已說明的構成要素之部分,賦予相同的參考符號,省 323598 28 201230368 • 略重複說明。 於本實施態樣,第1電極14不具有連接部ig,第2 . 電極15具有連接部42。亦即,第2電極15具有從延伸部 18直到排列方向X相鄰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第1電極u 為止於排列方向延伸之與該第1電極15的延伸部Π重疊 而連接之連接部42。 於第1A圖及第1B圖所示的第1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 U,只有第1電極14具有連接延伸部17(17a,17b)之連 接部19,於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的第3實施態樣的發電 裝置41,只有第2電極15具有連接延伸部18(18a,18b) 之連接部42。於第1電極Η及第2電極15中只有任一者 具有連接部的情況,依據設計可適當選擇任一電極具有連 接部,但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對電極)中只有表 面電阻低的電極具有連接部較理想。亦即,於第丨電極14 的表面電阻比第2電極15的表面電阻低的情況,如第u 圖及第1B圖所示的第1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u,只有第t 電極14具有連接部19較理想。於第2電極15的表面電阻 比第1電極14的表面電阻低的情況,如第6A圖及第6β圖 所示的第3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41,只有第2電極15具 有連接部4 2較理想。 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中任一者,因必須將外來 的光收進元件内部,故藉由顯示光透過性的構件構成。顯 示光透過性的構件,一般表面電阻比顯示不透光性的導電 性構件高。所以,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中顯示光透 323598
29 201230368 過性者的電極,通常其表面電阻高。所以,並非顯示光透 過性者的電極,而是另一電極具有連接部通常較理想。 於發電裝置的使用,藉由導電體所構成的連接部,雖 然消耗發電的電力之一部份,但是藉由設計藉由表面電阻 低的構件所構成的電極設置連接部,可抑制在連接部產生 之電力消耗,進而可增加發電效率。 參考第7A圖及第7B圖,說明第4實施態樣的發電裝 置51。第7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第7B圖為 說明第7A圖中在7B-7B點劃線所示的位置切斷的發電裝置 用之剖面示意圖。 本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51,更具備連接電極設置的辅 助電極52。本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51,與前述各實施態樣 的發電裝置,因只有輔助電極的有無之差異,故只說明輔 助電極,對於對應前述各實施態樣之部分,賦予相同的參 考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於第7A圖,顯示輔助電極的區 域,施以影線。 辅助電極52,係設置為與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 — 對電極)中任一電極連接。例如,於輔助電極52係連接第 1電極14及第2電極15設置的情況,設置連接第1電極 14設置之輔助電極以及連接第2電極15設置之辅助電極 之2個輔助電極。於第7A圖及第7B圖所示的例,設置連 接第1電極14之輔助電極52。於該構成例,輔助電極52 具有從活性層16沿寬度方向Y的方向突出之延伸部17以 及連接延伸部17且沿排列方向X(第7A圖為右方向)的方 30 323598 201230368 向延伸之連接部19。 輔助電極52係由比連接該輔助電極52的電極之表面 電阻低之構件所構成。輔助電極52,連接第1電極14及 第2電極15(—對電極)中表面電阻高者的電極較理想。如 前述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中任一者,為了將外來的 光收進元件内部,藉由顯示光透過性的構件構成。所以, 颟示光透過性者的電極,通常比另一電極之表面電阻咼。 因此,通常設置輔助電極52,使其連接第1電極14及第2 電極15中顯示光透過性的電極較理想。於第7A圖及第7B 圖所示的本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51,設置輔助電極52,使 其連接設置作為顯示光透過性的電極之第1電極14。 辅助電極52 ,因其表面電阻比連接該輔助電極52的 電極之表面電阻低,故通常為不透明。於設置連接透過光 的電極之輔助電極52的情況,該輔助電極52會遮光。所 以,辅助電極52,在平面視野中係以設置於活性層16理 論上不發電的區域較理想。 活性層16在平面視野中於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 辦向的區域(以下稱為對向區域)處理論上可發電。因此, 所謂理論上不發電的區域,係指在平面視野中第1電極14 及第2電極15對向的區域以外之區域,亦即在平面視野相 §於第1電極14及第2電極15不重疊的區域。所以,輔 助電極52在平面視野中係以設置於第1電極14及第2電 核U對向的區域以外之區域較理想。 再者,考慮發電量及電壓降低等,可將辅助電極52形 31 323598 201230368 成於在平面視野中之第1電極14及第 域,亦可將漏電極52形成於例如料m的對向區 向區域。可在平面視野中例如於對向區:或的邊緣以及對 紋狀的線_助電極52,錢接子狀或條 極邊緣之心^ w等。而且,於輔站恭上 A1 Ag Cu、Au、 等的合金。辅助Γ 2的材料’可使用A i_Nd、Ag-pd_cu 、Si务巧定。ϋ 極52的厚度係依據所要求的表面電阻等 田舖助電搞助電極52的厚度,例如為50nm至2000nm。 辅助電極^ 所構成。辅助所構成,或複數層積層的積層體 板等)、第1電極例Γ提高與支持基板12(玻璃基 面不受到氧氣、u 4膜等)的密合性以及保護金屬表 層於導電率高的^等為㈣’可將發揮既定功能的層積 如可以使用以M〇、M所成的薄膜。作為輔助電極52者,例 高的材料所成料等所構成的薄膜挾爽導電率 再者,於前2所構成的積層體。 換元件構成實施態樣係說明藉由複數有機光電轉 用於藉由複數個有=接的發電裝置。但是’本發明亦適 發電裝置。而且嗎光電轉換元件構成複數個串聯連接的 併颜構成的發電2明亦適用於由串聯連接與並聯連接 參考第8圖,$ 61。第8圖為表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 '、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32 323598 201230368 本實施態樣的發電裝置61,係串聯連接的2列有機光 電轉換元件的群再並聯連接構成的發電裝置。串聯連接的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群,係由圖示例之3個有機光電轉換 疋件串聯連接所構成。㈣的2列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群 彼此,藉由一端彼此,亦即第8圖的右端侧沿寬度方向γ 的方向對向的第2電極15的延伸部18彼此以及另一端彼 此’亦即第8圖的左端侧沿寬度方向γ的方向對向的第i 電極14的延伸部17彼此電性連接,而並聯連接。 實施例 在藉由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構成一個争聯連接的 發電装置中,有機光電轉換it件的數目越增加,產生的電 壓越變尚,而另一方面,所產生的電流係受到抑制。但是, 再藉由併用並聯連接,可適度調整產生的電壓及電流。 (合成例1)聚合物A的合成
於内部環境以氬氣取代之容量2升之四口燒瓶,放入 上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7. 928g、16. 72毫莫耳)、上述式 (B)所示的化合物(13. 00g、17. 60毫莫耳)、甲基三辛基氯 化錄(商品名:aliquat336、奥得里其(Aldrich)製、CM [(CH2)7CH3]3C卜密度 〇. 884g/nd、Henkel 公司商標)(4. 979g) 33 323598 201230368 及甲苯4 0 5毫升,-邊擾拌一邊在系統内使氬氣冒泡3 〇分 鐘。添加二氣雙(三笨膦)纪⑴)(〇 〇2g),升溫至1〇5。〇, 一邊攪拌一邊滴入2莫耳/升之碳酸鈉水溶液42 2毫升。 滴完後’使其反應5小時,添加苯硼酸(2. 6g)及甲苯j 8 毫升,於105 C攪拌16小時。然後,添加甲苯7〇〇毫升以 及7. 5 %的二乙基二硫胺甲酸鈉(s〇dium N,N, _ diethyldithiocarbamate)三水合物水溶液2〇〇毫升,於 85°C攪拌3小時。除去反應液的水層後,將有機層以6〇t: 的離子交換水300毫升洗淨2次’再以⑽它的3%乙酸3〇〇 毫升洗淨1次,再以60°C的離子交換水3〇〇毫升洗淨3次。 將有機層通過填充石夕藻土、氧化铭、氧化矽之管柱,以熱 甲笨800毫升洗淨管柱。將溶液濃縮至700毫升後,注入 2升的曱醇,進行再沈澱。過濾聚合物,回收後,以5〇〇 毫升的曱醇、丙酮、曱醇洗淨。藉由於5(rc真空乾燥一晚, 得到下述式所示的聚合物A:五嘆吩基~第共聚物12 21g。
323598 34 201230368 • 5. 4xl04,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 ΐχίο5。 (實施例1) 參考第1A圖及第1B圖,製作與已說明的構成幾乎相 同的構成之發電裝置。再者’於實施例1,製作3個有機 光電轉換元件串聯連接之發電裝置。 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構成係如下述。 玻璃基板/1T0/PED0T層/活性層/BaO/A1 首先,準備預先形成圖形化的厚度150nm之IT0薄膜 的基板。於該基板,藉由旋轉塗佈法塗佈聚(3, 4)乙烯二氧 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史塔克(Starck)製:Baytron Ρ)的懸 浮液,使厚度65nm的塗膜成膜。然後,擦拭塗佈於連接部 上專的周圍部之不要的塗佈液。然後,在加熱板上以2〇〇 °C乾燥1〇分鐘,得到PED0T層。 然後’添加相當於ρ型半導體材料之聚合物A以及相 ‘於η型半導體材料的第衍生物之pcbji(先進礙公司 (Frontier Carbon Co.)製、商品名:Ε100,l〇t. 7Β0168-Α) 於鄰二氣苯溶劑(聚合物A : 0· 5重量% ; PCBM ·· 1. 5重量 %),於7(TC攪拌2小時後,將其以孔徑〇. 2以m的過濾器 過遽’調製活性層用塗佈液。使用第4圖所示的毛細管塗 佈裝置,塗佈該活性層用塗佈液,使串聯連接的3個有機 光電轉換元件之活性層製膜。再者,塗佈塗佈液後,不進 行擦栻步驟。所得的活性層之厚度為1〇〇mn。 然後’藉由電子束蒸鍍,形成厚度Unm的BaO層, 再形成厚度lOOnm的A1層’製作16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35 323598 201230368 各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發電區域,在平面視野為 66. OmmxlO· 4 mm之略長方形。 所得的發電裝置之光電轉換係使用太陽模擬器(山下 電裝公司製、商品名YSS-80)進行剛定。藉由通過腿5G · it光片之放射照度lOGmW/on2的光’照射有機光電轉換元 件’測定所得的電流及電壓之結果,確認全部有機光電轉 換元件發電。 (實施例2) 於實施例2,除於陽極上形成輔助電極外,與實施例i 同樣地製作發電裝置。實施例2的構成,因除了輔助電極 外’與實施例1的構成相同’故只說明輔助電極。 輔助電極係在IT0薄膜所構成的陽極上製作。輔助電 極係於陽極上’形成於陽極與陰極對向的區域以外之區 域。從IT0薄膜側,藉由蒸鍍法依序分別沈積厚度5〇nm的 Mo、厚度800nm的Al-Nd、厚度50nm的Mo。亦即在IT0薄 膜上製作3層構造(Mo/Al-Nd/Mo)的輔助電極。 只有ΙΤ0薄膜的導電體之表面電阻為10Ω/□,在ΙΤ0 薄膜上積層輔助電極的導電體之表面電阻為0.38Ω/[Ι1。 如此,確認藉由積層辅助電極,可減少表面電阻。 藉由將通過AMI. 5G濾光片之放射照度100mW/cm2的光 照射於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使全部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發電。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第1B圖為說明第1A圖中在1B-1B點劃線所示的位置 36 323598 201230368 切斷的發電裝置用之剖面示意圖。 第2A圖為說明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平面示意圖。 第2B圖為說明第2A圖中在2B-2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 斷的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剖面示意圖。 第3A圖為說明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平面示意圖。 第3B圖為說明第3A圖中在3B-3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 斷的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表示毛細管塗佈系統的示意圖。 第5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第5B圖為說明第5A圖中在5B-5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 斷的發電裝置用之剖面示意圖。 第6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第6B圖為說明第6A圖中在6B_6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 斷的發電裝置用之剖面示意圖。 第7A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第7B圖為說明第7A圖中在7β_7Β虛線所示的位置切 斷的發電裝置用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表示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第9A圖為表示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串聯連接之 發電裝置之平面示意圖。 第9B圖為第9A圖中在9B-9B虛線所示的位置切斷的 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串聯連接之發電裝置之剖面示意 圖。 第10A圖為說明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剖面示意 323598 37 201230368 圖。 第10B圖為說明發電袭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剖面示意 圖。 第10C圖為說明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剖面示意 圖。 第10D圖為說明發電裝置的製造步驟用之剖面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3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2 、 11 、 31 、 41 、 51 、 61發電裝置 3 支持基板 4 > 14 第1電極 5、15第2電極 6 ' 16 活性層 12 支持基板 17、18 延伸部 17a、18a第1延伸部 17b、18b第2延伸部 19 ' 32、42連接部 21 毛細管塗佈系統 22 平面盤 23 喷嘴 24 儲存槽 25 狹縫 26 印墨供應管 27 印墨 28 液面感測器 29 被塗佈體 52 輔助電極 323598 38

Claims (1)

  1. 201230368 七、申清專利範圍: 1· 一種發電裝置’其係具備支持基板以及在該支持基板上 沿既疋的排列方向設置之串聯連接之複數個有機光電 轉換元件的發電裝置,其中 削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分別具備一對電極以及設 置於該一對電極間之活性層; 前述活性層’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 察時,係以橫跨複數個前述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方式, 沿前述既定的排列方向延伸; 則述-對電極’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 觀察時’係分別具有在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以及前 述排歹J方向的任-者皆垂直的方向從前述活性層突出 地延伸的延伸部; 刖述-對電極中之—側的電極,更具有從前述延伸 部直至在前述排列方向相鄰的其他有機光電轉換元件 的另i的電極為止’於前述排列方向延伸之連接於前 述另一侧的電極之連接部。 2. =請專利範㈣1項所述之發電裝置,更具有設置成 相接於前述-對電極中之—側的電極的辅助電極,該輔 助電極具有比相接於該輔助電極的電極低之表面電阻 (sheet resistance)。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發電裝置,其中,前述輔 助電極係設置為相接於前述—對電極中具有較高表面 32359S 1 3. 201230368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電裝置,其中,前述一 對電極中只有具有較低表面電阻的電極,具有前述連接 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電裝置,.其中,前述延 伸部’從前述支持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觀察時,包含 從活性層朝前述寬度方向的一側突出地延伸的第1延 伸部以及從活性層朝前述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突出地延 伸的第2延伸部。 6. —種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係具備支持基板以及在該 支持基板上沿既定的排列方向設置之相互串聯連接之 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元件的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該有機光電轉換7G件具備—對電極以及設置於該對電 極間之活性層,該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觀察時,具肩 的厚1 、 延伸 的電 的有 方向 形成前述-對電極的步驟,係形成從前述支持基板 具有朝垂直於前述支持基板
    ,沿前述現定 哥’橫跨複數個有機光電轉換 的排列方向連續地塗佈之步 板的厚度方向的一 元件的方式,沿葡 驟;以及 323598 2 201230368 將所塗佈的前述印墨固化,藉此形成活性層的步 驟。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發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塗佈印墨的步驟為毛細管塗佈法、狹缝塗佈 法、喷塗法或印刷法。 3 323598
TW100138448A 2010-10-26 2011-10-24 Power-generating device TW20123036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9426A JP5609537B2 (ja) 2010-10-26 2010-10-26 発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0368A true TW201230368A (en) 2012-07-16

Family

ID=4599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8448A TW201230368A (en) 2010-10-26 2011-10-24 Power-genera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41712A1 (zh)
JP (1) JP5609537B2 (zh)
CN (1) CN103180992B (zh)
TW (1) TW201230368A (zh)
WO (1) WO20120569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3912B2 (ja) * 2012-09-26 2014-10-08 株式会社東芝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220421B1 (en) * 2016-03-16 2021-04-21 Armor Solar Power Film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08886847B (zh) * 2016-03-28 2021-02-12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挠性装置用基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16528603B (zh) * 2023-05-31 2024-06-11 广州追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07277A (en) * 1979-02-09 1980-08-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Small-size electronic device
JPS56152278A (en) * 1980-04-28 1981-11-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Device for generating photo-electromotive force
EP0078541B1 (en) * 1981-11-04 1991-01-16 Kanegafuchi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exible photovoltaic device
JP2004158661A (ja) * 2002-11-07 2004-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0229653D0 (en) * 2002-12-20 2003-01-22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U2004316932A1 (en) * 2004-02-09 2005-09-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rge-area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2007095514A (ja) * 2005-09-29 2007-04-1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オフセット印刷方法、コーティングキャップ、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095384A1 (en) * 2005-10-28 2007-05-03 Farquhar Donald S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interconnect methodology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432904B (zh) * 2006-05-02 2012-03-2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制造方法和有机光电转换元件
WO2008001577A1 (fr) * 2006-06-30 2008-01-03 Pioneer Corporation pile solaire organique
DE102006059369A1 (de) * 2006-12-15 2008-06-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utung Fotoelement
US20090229667A1 (en) * 2008-03-14 2009-09-17 Solarmer Energy, Inc. Translucent solar cell
JP2009259978A (ja) * 2008-04-15 2009-11-0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電変換デバイスおよび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
JP5573372B2 (ja) * 2009-06-11 2014-08-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60541B2 (ja) * 2009-12-14 2012-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124494A (ja) * 2009-12-14 2011-06-2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41712A1 (en) 2014-02-13
JP2012094619A (ja) 2012-05-17
CN103180992A (zh) 2013-06-26
JP5609537B2 (ja) 2014-10-22
WO2012056946A1 (ja) 2012-05-03
CN103180992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9017B1 (en)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US20110203654A1 (en) Organic thin-film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US20130061930A1 (en) Surface-modified electrode layers in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s
CN105164774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JP5007772B2 (ja) 有機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有機系太陽電池パネル
JP5862189B2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JP2011151195A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230368A (en) Power-generating device
JP5789971B2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663703A (zh) 柔性衬底材料和制造电子薄膜器件的方法
JP5573372B2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32351A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Kim et al. Patterned sandwich-type silver nanowire-based flexible electrode by photolithography
Kim et al. All-solution-processed ITO-free polymer solar cells fabricated on copper sheets
WO2011074306A1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124264A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および有機薄膜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304448B2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
JP2010177615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364461B1 (ko) 유기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0114181A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63989B (zh) 电光结构用透明电极
TW201251059A (en) Photoelectric-transducing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solar cell
KR20130107036A (ko) 유연성을 갖는 투명전극을 구비한 유기태양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7035966A (ja)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Lee et al. Transparent and tandem solar cells using solution-processed metal nanowire transparent electr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