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3882A -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3882A
TW201213882A TW100110890A TW100110890A TW201213882A TW 201213882 A TW201213882 A TW 201213882A TW 100110890 A TW100110890 A TW 100110890A TW 100110890 A TW100110890 A TW 100110890A TW 201213882 A TW201213882 A TW 2012138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particles
diffusion layer
film
organic fine
glar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0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9041B (zh
Inventor
Takashi Kodama
Makoto Honda
Hiroko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213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3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9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90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20121388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防眩膜、該防眩膜之製造方法、 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 顯示器(PDP)、電致發光顯示器(ELD)、電子紙等影像顯示 裝置通常於最表面設置有用以抗反射之光學積層體。此種 抗反射用光學積層體係藉由光之擴散或干涉而抑制像映 或者減低反射率。 ' ^柷反射用光學積層體之一,已知有於透明基材之表面 形成有具有凹凸形狀之防眩層的防眩膜。該防眩膜係利用 表面之凹凸形狀使外部光擴散,藉此而可防止可見性下降。 八先前之防眩膜,例^知有於透明基材膜之表面塗敷 含有二氧化矽(silica)等填料之樹脂而形成防眩層的防 (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 該等防眩膜存在以下類型:於樹脂中添加凝聚性粒 ,者無機及/或有機填料而於層表面形成凹凸形狀之類 型;或者於層表面層壓具有凹凸之膜而轉印凹 . W〜狀之類 ,或利用兩種以上之聚合物等構成黏合劑之 之相溶性,使其相分離,藉此形成凹凸形狀之類型等。 上述先前之任一種類型之防眩膜均係利用防眩 面形狀的作用,而獲得光擴散、防眩作之表 性,、/ ,5以1 令了乂向防眩 '、須〜大凹凸形狀’但是若凹凸增大,則會有塗膜之 201213882 霧值(濁度值)上升而產生發白,從而導致透射清晰度下降的 問題。 另外,先前之類型的防眩膜,亦有膜表面產生稱為表 面閃爍之閃閃發光,使得顯示晝面之可見性下降之問題。 又,近年來,液晶顯示器之高清晰度化不斷進步,若 於问/月晰度之液晶顯示器中使用先前之防眩膜,則表面閃 爍之產生為更嚴重之問題。 另外,構成防眩層之黏合樹脂,目前係使用對紫外線 硬化型黏合樹脂進行紫外線照射使之硬化而成之防眩層, 此種防眩層儘管較硬,但耐受衝擊之能力較弱。 於偏光板製造步驟或偏光板與液晶元件之貼合步驟 中,有時會減小防眩膜之曲率半徑,或者局部施加負載, 若使用具備上述較硬但較不耐衝擊之防眩層的防眩膜,則 有防眩層產生裂痕之問題。進而,液晶顯示器要求較高之 抗裂痕性,但因負載而產生之局部微裂(micr〇crack)會成為 產生裂痕之起點,因此要求防眩膜具有抗裂痕性、即耐衝 擊性。 另外,藉由使紫外線硬化樹脂聚合收縮而製造之防眩 膜亦有產生捲曲(curl)之問題。 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一種將藉由溶劑而膨潤7〇%以 上之樹〗日珠粒混合於黏合樹脂而成之防眩材料。 具備使用藉由此種溶劑預先使其膨潤之樹脂珠粒而成 之防眩層的防眩膜,可期待樹脂珠粒與黏合樹脂之界面之 密合性提高’可提高防眩層之耐衝擊性,因此期待將直應 4 201213882 用於高清晰度化顯示器。 但是,具備使用預先以溶劑使其膨潤之樹脂珠粒而成 之防眩層的防眩膜,防眩層中之膨潤之樹脂珠粒與黏合樹 月曰之界面的密合性提高,僅係藉由於該界面所產生之投錨 ,應(anchor effect)而獲得,因此尚有使密合性等進一步= 南之餘地。 因此,先前之防眩膜,其防眩層整體之耐衝擊性不充 7刀,應用於上述之偏光板製造步驟等或液晶顯示器時,不 能充分地防止防眩層產生裂痕。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6 — 187〇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曰本特開平1〇_2〇1〇3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〇〇5 — 281476號公報 【發明内容】 鑒於上述現狀’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表面閃 燦具有優異之耐衝擊性,可適宜地抑制裂痕及捲曲之產 生的防眩膜,該防眩臈之製造方法,應用該防眩膜之偏光 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一種防眩膜,其具有透光性基材與擴散層, 該擴散層係形成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 凹凸形狀,該防眩膜之特徵在於:上述二 狀無機化合物、有機微粒子(A)、及含有(甲基)丙烯酸酿單 體作為必需成分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的塗液塗佈於上述 透光性基材之至少ϋ ’進行乾燥而形成塗膜,且使該 塗膜硬化而成,上述^中之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之含量 201213882 相對於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ι〇〇質量份為2〜仂 伤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係以無規之配向狀態含於上述 散層中。 '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令,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較佳為严 石。 ’月 又上述塗液較佳為含有使有機微粒子(A)膨潤之溶劑。 又,較佳為,上述塗液進而含有微粒子(B),擴散層中 之有機微粒子(A)具有含浸有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含浸 層,且具有較上述擴散層中之微粒子(B)之平均粒徑大之= 均粒徑。 上述微粒子(B)較佳為親油性高於有機微粒子(A)之微 粒子。 又將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折射率、與有機微 粒子(A)及微粒子(B)之折射率之差分別設為△△及怂時,上 述ΔΑ及ΔΒ較佳為滿足下述式(丨)。 |Δα| < |Δβ| ( 1 ) 又,本發明係一種防眩膜之製造方法,該防眩膜具有 透光性基材與擴散層,該擴散層係形成於該透光性基材之 至少一面上’表面具有凹凸形狀,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具有下述步驟: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塗佈含有 層狀無機化合物、有機微粒子(A)、及含有(甲基)丙烯酸酯 單體作為必需成分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的塗液,進行乾 燥而形成塗膜,使該塗膜硬化從而形成上述擴散層;並且, 上述擴散層中之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係以無規之配向狀態 6 201213882 含於上述擴散層中。 又’本發明亦係一種偏光板,係具備偏光元件·而成, 其特徵在於:於上述偏光元件之表面具備有本發明之防眩 膜。 又,本發明亦係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於 最表面具備有本發明之防眩膜、或本發明之偏光板。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之防眩膜具有透光性基材與擴散層,該擴散層 係形成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表面具有凹凸形狀。 上述透光性基材較佳為具有平滑性、耐熱性且機械強 度優異之基材。形成上述透光性基材之材料的具體例可 列舉聚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醋、聚萘二甲酸乙二醋)、纖維 素三乙酸酯、纖維素二乙酸酯、乙酸丁酸纖維素、聚醯胺、 聚醯亞胺、聚喊石風、聚硬、聚丙稀、聚甲基戍稀、聚氣乙 烯、聚乙烯縮醛、聚醚酮、聚曱基丙烯酸曱酯、聚碳酸酯、 或聚胺甲酸酯、環聚烯烴等熱塑性樹脂,較佳為可列舉聚 酯(聚對苯二曱酸乙二酯、聚萘二曱酸乙二酯)、纖維素三乙 酸酯。 上述透光性基材較佳為以上述富有柔軟性之膜狀體的 形態使用,但是亦可對應於要求硬化性之使用態樣而使用 該等熱塑性樹脂之板,或者亦可使用玻璃板等板狀體者。 上述透光性基材之厚度較佳為2〇〜3〇〇以m,更佳為上 限為200 ^ m ’下限為3G ^ m。當透光性基材為板狀體時, 亦可為大於該等厚度之厚度。 201213882 又,當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擴散層時,為了提高 接著性,可預先進行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息化處理、 氧化處理等物理處理’此外亦可預先塗佈錨固劑 agent)或稱為底漆(primer)之塗料。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中,上述擴散層係將含有層狀無機 化合物、有機微粒子(A)、及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 必需成分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的塗液塗佈於上述透光性 基材之至少一面上,進行乾燥而形成塗膜,且使該塗膜硬 化而成。又,於本發明中,只要無特別說明,則上述擴散 層係表示經硬化之塗膜層。 、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蒙 脫石、貝德石 '鐵膨潤石、皂石、經膨潤石、辞膨潤石、 碎鎖石、虫至石、多水其鹿I ^ 冰 Λ 嶺土、尚嶺石、安德石、狄克石' ;月石、葉職石、雲母 雲母、帶雲母、葉二石 白雲母、金雲母, 綠泥石群(nantite)等^ 石、鐘綠泥石(C〇〇keite)、 可為二/ 等層狀無機化合物可為天然物,亦 面處理。X,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亦可經實施有機表 該等層狀無機化合物 粒度分佈測定法所測定=以利用雷射繞射散射式 徑)表示。IU圭粒徑D50(粒徑分佈之中值粒 當使Γίΐ圍為0·1〜9心更佳為U吻m。 無機化合物係以長“實際之防眩膜的剖面時,該等層狀 存在。 · 5 V m左右之板狀粒子的形態 201213882 為了解決本發明之問題,亦存 ^ -Z. ® ’L ’*徑過小則無法 赞輝政果,過大則會影響防眩膜 、 听芏體之透明性的情形。 以使用SEM進行剖面觀察之社果 ^ ^ 气〈、-σ果可測定的粒徑計,更 為長軸〇_3〜2_5//m左 败狀杻子。再者,測定 長軸時’係取藉由SEM剖面觀窣所翻丢5丨从, 蜆务、所觀看到的10個板狀粒子 疋長軸之平均值。 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係以無規 配向狀態含於上述擴散層再者,所謂無規,係指於 述擴散層之剖面,在形成該擴散層之厚度與相對於該厚 二方向之垂直方向(1〇㈣的區域層狀無機化合物之長軸 :長軸之延長線為不相互平行之狀態。此時,較佳為長軸 、’仃之層狀無機化合物未達3G%,更佳為未達2〇%。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中 ^藉由使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以無規之配向狀態含於擴 散層中,即便上述擴散層因變形等而自各個方向受到應力 時’亦可防止成為裂痕之起點。χ,即便於製作該擴散層 時進行紫外線照射,以無規之配向狀態而含有之上述層狀 無機化合物亦可緩和因紫外線照射而引起之損傷,進而亦 可適宜地防止所製造之防眩膜產生捲曲。 可推測其原因在於,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具有層間以 凡付瓦力結合之多層結構,該層間之結合力較弱,因此當 又到衝擊時,藉由該層間錯離而可吸收所受到之剪應力, 藉此更容易吸收衝擊。χ ’藉由使此種層狀無機化合物以 無規之配向狀態含於上述擴散層中,可對擴散層自所有方 向党到之應力均發揮上述衝擊吸收效果。 201213882 即’藉由使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以無規之配向狀態含 於擴散層中,本發明之防眩膜之耐衝擊性極為優異。 其中’此種層狀無機化合物較佳為含有Si、A卜Mg、 〇元素之無機化合物,含有該等元素之化合物,較合適為滑 石π石因其物性及結晶結構而容易自由地分散.、存在於 上述塗液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中,可極適宜地獲得上述 本發明之防眩膜之效果。 進而,例如當上述擴散層含有後述之微粒子(Β),上述 有機微粒子(Α)為交聯丙烯酸顆粒,上述微粒子(Β)為聚苯乙 烯時,若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為滑石,則可適當地控制上 述有機微粒子(Α)與微粒子(Β)之凝聚。其結果,可使所得之 防眩膜實現高水準之防眩性 '抗發白@、抗表面閃爍性。 推測此係由於上述滑石為親油性較高之物質的影響。 亦即,有機微粒子(Α)(交聯丙烯酸樹脂)具有親水性之性 質,微粒子(Β)(聚笨乙烯)具有親油性之性質,親油性較高 之滑石可調整兩微粒子之凝聚。 ° ,再者,上述滑石之形態為層狀結構,亦包含於剖面顯 微鏡觀察下看起來為針狀或纖維狀者。 上述塗液中,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上述 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100質量份為2〜4〇質量份。若未達1 質量份’則本發明之防眩膜之耐衝擊性不充分,若大於如 質量份,則上述擴散層用塗液之點度提高而變得益法塗 敷’或者無法控制塗膜表面之凹凸…當上述層狀 化合物之含量偏離上述範圍時,若添加量過少,則無法均 201213882 勻地以無規之配向狀態而存在於整個擴散層中,因此盔法 適當地控制一同存在之有機微粒子⑷凝聚,故而會產:表 面門爍才目反右過剩地存在,則無法充分地防止對比度下 降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之含量之較佳下限$ 2質量份, 較佳上限為30質量份。藉由使其含量在該範圍内,可進一 步發揮耐衝擊性效果,並且更容易控制表面凹凸。 上述有機微粒子(A)係主要於上述擴散層之表面形成凹 而表現表面擴散功能之微粒子,構成此種有機微粒子(A) 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聚矽氧樹脂、聚醋、聚苯乙烯、丙 烯酸樹脂、聚丙烯酸-苯乙烯共聚樹脂、烯烴樹脂等。其 中可較佳地使用丙烯酸樹脂,更佳為製造微粒子時提高 交聯密度等變更交聯程度類型之交聯丙烯酸樹脂。再者, ^說月曰中树月曰」之概念亦包含反應性或非反應性之 聚合物、單體、低聚物等樹脂成分。 再者,為了抑制本發明之防眩膜之表面閃爍,更佳為 使上述有機微粒子⑷相對於後述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具 有折射率差ΔΑ,從而使上述擴散層具備内部擴散功能。 具體而言,當不使用後述之微粒子(Β)時,上述折射率 差~較佳為0」以下’當使用後述之微粒子(Β)時,上述折 射率差ΔΑ較佳為0.04以下。 X人上述父聯丙烯酸樹脂,例如較合適為:使用過硫酸等 ^:起始劑及乙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等交聯劑,藉由懸浮 :合法等使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曱基丙烯酸及曱基丙烯酸 酉曰、丙烯醯胺、丙烯腈等丙烯酸系單體聚合而獲得之均聚 201213882 物或共聚物。 上述丙烯酸系單體,特別合適 而獲得之交聯丙烯酸樹脂。 土丙烯酸甲酯 上述有機微粒子⑷於塗膜中之平均粒裡,例如較合適 二_5〜15.—之範圍。尤其是1〇〜ι〇 —之範圍更為 合適。若上述平均粒徑耒迳〇 ς 彳工未達G.5心,則存在本發明之防眩 膜之防眩性及抗表面閃爍性變得不充分之情況,若大於Μ y m,則存在應用本發明之防 灿皙w a a 1 顯益產生影像輪廓模 糊=像入缺細密度所致之粗糖,從而晝質下降之情況。 者上述所谓平均粒徑,若擴散層所含之各粒子為 形狀单-之粒子,則係指其粒徑之算術平均,若為具有較 廣之粒度分佈的無定形型粒子,則係指藉由粒度分佈測 f,存在最多之粒子之粒徑。再者,當僅為微粒子之狀態 時,上述粒徑可利用庫爾特計數法(c〇uherc〇unter細 等進行測量。但是,除了該方法以外,測定硬化膜中之微 粒子之方法,亦可對實際製作之防眩膜之剖面進行隱觀 察’藉由拍攝剖面之照片而進行測定,或者藉由使用穿透 式光學顯微鏡觀察防眩膜表面而進行測量。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中’上述有機微粒子⑷較佳為於上 述擴散層中具有含浸有後述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含浸 層。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形成有上述含浸層之有機 微粒子⑷、即擴散層中之有機微粒子⑷稱為「有機子 (A2)j 〇 /、有上述含’又層,上述有機微粒子(A2)與擴散層之 12 201213882 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硬化物(以下,亦稱為黏合樹脂)的密 合性變得極其優異。又,由於有機微粒子(A2)之上述含浸層 係以混合有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狀態而形成,故而上述 含浸層之折射率為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折射率與有機微 粒子(A)之折射率之間的折射率,可適宜地減少上述擴散層 之透射光於上述有機微粒子(A2)(含浸層)與黏合樹脂之界 面之反射。又,同時由於上述含浸層為適度之層厚,有機 微粒子(A2)之中心部保持為初期之有機微粒子(A)之折射 率’因此内部擴散不會減少,可有效地防止表面閃爍。 進而’如後文中所述,上述含浸層係藉由利用上述放 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或溶劑使有機微粒子(A)膨潤而適宜 形成之層’因此上述有機微粒子(A2)成為極富柔軟性之微粒 子。 因此’於上述擴散層之表面係對應該擴散層中之有機 微粒子(A2)之位置形成凸部,並且可使該凸部之形狀較為平 緩。再者’關於該點將於後述中更詳細地說明。 上述含浸層係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自上述擴散層 中之有機微粒子(A2)之外表面向其中心含浸而形成之層。再 者,上述含浸層係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中之低分子量成分 即早體含浸而形成之層,為高分子量成分之放射線硬化型 黏cr劑之聚合物的聚合物或低聚物則難以含浸。但是,即 便是低聚物或聚合物亦有分子量相對較小者,或者有時在 單體含浸時與單體一起含浸。 上述含浸層例如可藉由以SEM等觀察上述擴散層之剖 13 201213882 面’且觀察其中之有機微粒子(A2)之剖面而判別。其詳細方 法為·沿厚度方向切斷擴散層,以3千倍〜5萬倍之倍率對 含有至少1個以上有機微粒子(A2)之剖面進行SEM觀察, 於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含浸於有機微粒子(A2)而成之部 分’有機微粒子(A2)與周圍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分界相 對明確’且以SEM照片等,測量看起來為放射線硬化型黏 合劑於有機微粒子(A2)内含浸最深之部分之2點的厚度,對 合計5個有機微粒子(A2)進行同樣之測定,算出1〇點之測 定結果之平均值。假設除了有機微粒子(A2)以外亦含有其他 微粒子等之情形時’可與上述同樣地測定該微粒子中之含 浸層之厚度。 再者,上述含浸層中所含浸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可 為含浸構成該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全部成分而成者,或 亦可為構成該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成分之一部分含浸而 成者。 又’上述含浸層之平均厚度較佳為〇 〇1〜l 〇#m。若 未達〇_〇lym,則有無法充分地獲得上述之藉由形成含浸層 而獲得之效果的情況,若大於,則有機微粒子(A2) 之内部擴散功能無法得到充分之發揮,有無法充分地獲得 防止表面閃爍之效果的情況。上述含浸層之平均厚度之更 佳下限為O.lym,更佳上限為〇.8#m。藉由使上述含浸層 之平均厚度在該範圍内,可進一步發揮上述之效果。又, 關於有機微粒子(A2)之未形成有含浸層之中心部之直徑,就 確保内部擴散功能從而防止表面閃爍之觀點而言,較佳為 14 201213882 光之波長以上。 再者’上述所謂含浸層之平均厚度,係指於防眩膜之 剖面SEM照片中觀察到之有機微粒子(A)之剖面的含浸層 之厚度的平场值。 此處,有機微粒子一般而言具有交聯結構,根據該交 聯程度之不同,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或溶劑所引 起之膨潤程度不同’通常若有機微粒子之交聯度提高則膨 潤度降低,交聯度低則膨潤度提高。因此,例如當構成上 述有機微粒子(A2)之材料為上述交聯丙烯酸樹脂時,可適宜 調整該交聯丙稀酸樹脂之交聯程度,藉此將上述含浸層之 厚度控制在所需之範圍内。又,就抗反射性及防止表面閃 爍之觀點而言’更佳為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2)越靠近中心部 交聯㈣高’最佳為相較於上述有機微粒子(Μ)之含浸層厚 度,内側為非含浸性之交聯度’且越靠近表面交聯度越低。 :’將上述有機微粒子⑷之平均粒徑設為比丨,將擴 散=有機微粒子(A2)之平均粒徑設為叫該Μ、 Da2較佳為滿足下述式(2)。 〇-〇l^m<DA2_DAl<1 ⑺ 於上述式(2)十,若「〇 2—n ,, 上述含浸層之厚度會變得:二為。.。一以下,則 述含浸層所獲得之效果的;^ Λ 得到藉由形成上 以上,則内部擴Λ 月 ^ Da2-Da1 j % !.〇^ m 地獲得防止表面1 "無法得到充分之發揮,有無法充分 仔防止表面閃爍之效果的情況。 上述「DA2-Da1」之更 μ艮马υ.ι " m,更佳上限為 15 201213882 0.5 藉由使da2 ~~ DA1」在該範圍内,可進—步發揮 上述之效果。 又,上述有機微粒子(A)較佳為在上述擴散層中未於該 擴散層之厚度方向(縱方向)上凝聚。若上述擴散層中之有機 微粒子(A)凝聚成堆積於該擴散層之厚度方向,則於凝聚之 有機微粒子(A)對應之位置的擴散層之表面形成較大之凸 部,存在本發明之防眩膜產生發白或表面閃燦之情況。再 者’上述擴散層巾之有機微粒子⑷之凝聚,例如可藉由含 有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而適宜地加以防止,當使用滑石作 為該層狀無機化合物時,可特別適宜地防止上述有機微粒 ()疑聚再者,*上述有機微粒子(A)係於與擴散層之 厚度方向垂直之方向(橫方向)凝聚時,相較於縱方向之凝 聚’較少發生上述問題,但是若凝聚塊過大,則亦會產生 同樣之問題,因此邀絡5古+ t β …, 向之凝聚之情況同樣地,宜添加 層狀無機物化合物。 再者’於本發明之防眩財,上述有機 散層中具有含浸層之捽V ^ $擴 I冑形時’此種有機微粒子⑷,例如預 選標二用不同交聯度之有機微粒子的塗液製作防眩膜, =擇符口較佳含浸程度之有機微粒子來使用即可。由於兮 有機微粒子之選擇會受开彡 ;〇x 形成擴散層之有機微粒子以外之組 、即基質黏合劑中所含之全部樹脂化 劑、溶劑等之影響,因此較佳交聯度無法一概而^各種添加 通常係預先於所選擇之基質 … 疋因此, 子,暫睥@ 1 ,·,成物添加各種交聯度之微粒 暫時硬化製作擴散層,利用上述方法測定含浸層之厚 16 201213882 度,藉此選擇粒子。 —又,上述塗液中的有機微粒子(A)之含量並無特別限 疋,較佳為相對於後述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100質量份 為0.5〜30質量份。若未達〇 5質量份,則存在無法於擴散 層之表面形成充分的凹凸㈣,有本發明之防眩膜的防眩 性能不充分之情況。另一方面,若大於3〇質量份,則有機 微粒子⑷彼此容易於上述塗液中產生凝聚,於上述擴散層 中在上述縱方向或橫方向上產生凝聚,在擴散層之表面形 成較大之凸部從而產生發白或表面閃爍。上述有機微粒子 (A) 之含量之更佳下限為1〇質量份,更佳上限為2〇質量 份。藉由在該範圍内,可更確實地發揮上述效果。 上述塗液較佳為進而含有微粒子(B)。上述微粒子(B) 係主要用於獲得内部擴散之微粒子,藉由含有上述微粒子 (B) ,可更適且地防止所形成之擴散層產生表面閃爍。具體 而言,上述微粒子(B)與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折射率差 大於上述有機微粒子(Α)與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折射率差 △a,較佳為0.2以下。若大於〇 2 ,則内部擴散過度增強’ 恐有產生發白從而導致對比度下降之虞,若小於上述折射 率差ΔΑ,則内部擴散過度減弱,存在無法充分地抑制表面 閃爍之情況》為了獲得上述效果,上述折射率差更佳為 0.01以上、〇 _ 1以下。 此種微粒子(Β),較佳為不因上述塗液中之放射線硬化 型黏合劑及/或溶劑而膨潤之粒子。其原因在於,若微粒 子(Β)具有含浸層,則微粒子(Β)與黏合劑之界面的擴散減 17 201213882 少ο 於此,所謂「不膨潤之粒子」,除了完全不因上述放射 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或溶劑而膨潤之情形以外,亦包括務 微膨潤之情形。上述所謂「稍微膨潤之情形」係指下述情 形,即在上述擴散層中,雖然上述微粒子(Β)形成與上述有 機微粒子(Α2)同樣之含浸層’但該含浸層之平均厚度小於上 述有機微粒子(Α)之含浸層,且未達〇·1/ζιη之情形。 要判斷上述擴散層申之微粒子(Β)是否形成有含浸層, 例如可藉由使用顯微鏡(SEM等)觀察上述擴散層之微粒子 (B)之剖面而進行判斷。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將上述擴散層中之微粒子 稱為「微粒子(B2)」。 不因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或溶劑而膨潤之微 粒子(B),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微粒子等無機微粒子,或交 聯度得到提高之聚苯乙烯、三聚氰胺樹脂、聚酯、丙烯酸 樹脂、烯烴樹脂或該等之共聚物等有機微粒子,較佳為容 易控制折射率及粒徑之有機微粒子。該等微粒子(b)可單獨 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其中,聚苯乙烯微粒子及/或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 微粒子由於折射率較高且容易設置與黏合劑之折射率差(普 通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折射率為148〜154左右),容易 獲得内部擴散而可適宜地使用。再者,以下以微粒子(b)為 有機粒子而進行說明。 於此,利用通常所知之製造方法來製造丙烯酸樹脂、 201213882 苯乙稀樹脂的有機撒* 機微粒子時,均使用丙烯酸一苯乙稀共聚 樹脂作為材料,若為枋—纽丨 岬/、取 * 喊里之微粒子,則存在使用丙烯 s夂树::構成之微粒子作為核的聚苯乙烯微粒子,或相反地 使用苯乙稀樹月曰構成之微粒子作為核的聚丙稀酸微粒子。 本說明書中’關於丙稀酸微粒子、苯乙烯微粒子、丙稀酸 —本乙稀共聚合微粒子之區別,可根據微粒子所具備之特 f最接近於哪種樹脂而判斷。例如,若微粒子之折射率 未達1.50’則可視為丙烯酸微粒子,若為15〇以上且未達 L59 ’則可視為㈣酸—苯乙烯共聚物微粒子,若為1.59 以上,則可視為笨乙稀微粒子。 上述微粒子(B)之平均粒徑並無特別限定,可與上述有 機微粒子⑷之平均粒徑相同。纟中,於上述有機微粒子⑷ 因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或溶劑而膨潤從而形成含浸 層之情形時1 了充分地獲得添加上述微粒子(b)之效果, 較佳為上述有機微粒子⑷之平均粒徑大於擴散層中之微粒 ()進而將上述有機微粒子(A)及微粒子(B)之平均粒 徑、即材料狀態之有機微粒子(A)及微粒子(B)之平均粒徑分 別設為DA1及Db1,將擴散層中之有機微粒子⑽及微粒子 (B2)之平均粒徑分別設為及〇β2時,上述比卜叫、 Da2及Db2較佳為滿足下述式(3)。 1.0// m> Da2 — Da1 > Db2 — Db1 ^ 〇 (3) 、,藉由滿足上述式(3)’可使擴散層表面之凹凸形狀較為 平滑,並且可抑制因黏合劑等含浸於有助於内部擴散之粒 子而引起粒子之折射率變化等,因此容易維持内部擴散, 19 201213882 之折射率差減小而可抑 明之防眩膜發白,以及 並且藉由含浸’粒子表面與黏合劑 制反射,因此可更確實地防止本發 防止表面閃爍。 再者’於擴散層中之微粒子⑻與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 之折射率差w較大之情形時(例如,具有¥為〇 〇2以上 之折射率差之情形時),上述Da2更佳為大於上述Μ。立 原因在於,藉由使㈣擴散性切有機微粒子⑷之微粒子 W的平均粒徑較小,可使微粒子(Β)在擴散層内部廣範圍地 分佈,可減輕本發明之防_中表面㈣或㈣之產生。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中,上述微粒子⑻,例如預先藉由 使用不同交聯度之有機微粒子的塗液製作防眩膜,選擇符 合較佳含浸程度之有機微粒子來使用即可。 上述塗液中的微粒子(Β)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 才曰目對於後述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⑽質量份為〇.5〜3〇質 量伤;6·未達0.5質里份’則本發明之防眩膜容易產生表面 閃爍’另-方面,若大於3〇質量份,則有使用本發明之防 眩膜的影像顯示層之對比度下降的情況。上述微粒子⑺)之 含量之更佳下限為1 .〇質量份,更佳上限為2〇質量份。藉 由在該範圍内,可更確實地發揮上述效果。 9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中,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係含 有(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作為必需成分者。 此種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可較適宜地列舉使上述有 機微粒子(Α)膨潤者,較佳為具有透明性者,例如可列舉藉 由凫外線或電子束而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再者, 20 201213882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曱基)丙稀酸隨」係指甲 及丙烯酸酯。又,本說明書中所謂單體,由二、烯駄酯 輕射硬化而形成聚合物膜’因此該單於係、進仃游離 物膜之基本結構之構成單位的全部 ”1’ -聚a 且具有不^^和
鍵。亦即,若低聚物或預聚合物為硬化膜之基本單 亦包含低聚物或預聚合物。於本發明巾’上述單故 分子量為較小之5000以下。 A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例如可列舉具有(甲基) 丙烯酸酯系官能基的化合物等具有丨個或2個以上不飽&和 鍵的化合物。 具有1個不飽和鍵之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稀 酸乙醋、(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笨乙烯、曱基笨乙稀、N —乙烯基°比咯啶酮等。具有2個以上不飽和鍵之化合物, 例如可列舉:聚羥甲基丙烷三(曱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雙酚FEO改質 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 EO改質二(曱基)丙烯酸酯、三 羥曱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曱基)丙烯酸 酯、異三聚氰酸EO改質二(曱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EO 改質三(曱基)丙烯酸酯、三羥曱基丙烷PO改質三(甲基)丙 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PO改質三(曱基)丙烯酸酯、二一三 羥曱基丙烷四(曱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酵三(曱基)丙烯酸 酯、新戊四醇五(曱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曱基)丙烯 酸酯、1,6_己二醇二(曱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曱基) 21 201213882 丙稀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與(甲基)丙烯酸酯等之反應產物 (例如多元醇之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又,亦可列舉具有2 個以上不飽和鍵之胺甲酸乙酯(曱基)丙烯酸酯或聚酯(曱基) 丙稀酸酯。 其中’於重視上述擴散層之硬膜性之情形時,上述放 射線硬化型黏合劑較佳為全部單體成分之5〇%(質量比)以 上為具有3官能以上之反應基的丙烯酸酯。 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除了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單 體以外’具有不飽和雙鍵之相對低分子量之聚酯樹脂、聚 醚樹脂 '丙烯酸樹脂 '環氧樹脂 '胺酯樹脂、醇酸樹脂、 螺縮路(spiroacetal)樹脂、聚丁二烯樹脂、多硫醇多烯樹脂 等亦可用作上述游離輕射硬化型樹脂。 使用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作為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 之情形時,上述塗液較佳為含有光聚合起始劑。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具體例可列舉:苯乙酮類、二苯 甲酮類、米氏苯甲醯基苯曱酸酯(Michler,s benZOylbenzoate)、α—戊基肟酯 amyl〇xime ester)、9 —氧硫口山口星(thi〇xanth〇ne)類、苯丙酮類、二苯基乙二酮 (benzU)類、安息香類、醯基膦氧化物(acyiph〇sphine〇xid〇) 類。又,較佳為混合光敏劑而使用,光敏劑之具體例,例 如可列舉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當上述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為具有 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基之樹脂系時,較佳為單獨或混合苯 乙酮類、二笨甲酮類、9 —氧硫口山口星(加以⑽比的幻類°、安 22 201213882 安息香甲❹使用。又,當上述紫外線硬化型樹脂 為具有陽離子聚合性官能基之樹脂系時,上述光聚合起始 劑較佳為將芳香族重氮鹽、芳香族錄鹽、芳香族㈣、金 ^芳香(metall°eene)化合物、安息料酸㈣單獨或形成混 合物而使用。 ,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之添加量較佳為相對於紫外線硬化 型樹脂100質量份為〇1〜質量份。 又,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亦可與溶劑乾燥型樹脂 熱塑性樹脂等塗敷時僅藉由將為了調整固含量而添加之溶 2 =可形成被膜之樹脂)併用。此時,上述溶劑乾燥型 :作為添加劑而起作用,主要係使用游離輻射硬化型樹 月曰。上述溶劑乾燥型樹脂之添加量,較佳為相對於上述塗 液所含的樹脂成分之總固含量為4G f量%以下。 :述溶劑乾燥型樹脂主要可列舉熱塑性樹脂。上述執 劑」月:可利用通常例示之熱塑性樹脂。#由添加上述溶 劑乾燥里樹脂,可有效地防止塗佈面之塗膜缺陷。 +較佳之熱塑性樹脂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苯 樹脂' (f基)丙烯酸系樹脂、 、 之樹脂、脂環式稀;樹 脂、聚酯系樹脂、聚酿胺丄樹 系樹脂以及橡膠或彈性體r ·纖維素付生物、聚"氧 上述熱塑性樹脂,通常較佳為使用非晶性且可溶於 機溶劑(尤其是可溶解多 、有 劑)之椒月匕牯 #種聚口物或硬化性化合物之共通溶 θ 為成形性或成膜性、透明性或耐候性較高 23 201213882 =旨/如苯乙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脂 稀;feL系樹脂、臂护条枯 飞 “系樹月曰、纖維素衍生物(纖維素醋 專。尤其疋就與丙烯酸酯單 單體之親和性、硬度及光學特性 之千衡良好方面而言’特佳為(曱基)丙稀酸系樹脂。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態樣,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材料為 二=纖維素「TAC」(tdaeetyl eeUu]叫等纖維素系樹脂 ,月φ時’熱塑性樹脂之較佳具體例可列舉纖維素系樹 B例士確化纖維、乙醯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乙基 經乙基纖維素等。#由㈣上述纖維素㈣脂.,可提高透 光性基材與視需要形成之基底凹凸層之密合性及透明性。 上述塗液亦可進而含有熱硬化性樹脂。作為上述熱硬 化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酚樹脂、脲樹脂、鄰苯二甲酸二 烯丙醋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胍胺樹脂、不飽和聚醋樹脂、 聚胺醋樹脂 '環氧樹脂、胺基醇酸樹脂、三聚氛胺-尿素 共縮合樹脂、矽樹脂、聚矽氧烷樹脂等。於使用熱硬化性 樹脂之情形時,視需要亦可併用交聯劑、聚合起始劑等硬 化劑、聚合促進劑、溶劑 '黏度調整劑等。 於本發明之防眩膜中’將硬化後之上述放射線硬化型 黏合劑之折射率、與有機微粒子(A)及微粒子(B)之折射率之 差分別设為δα及Δβ時,上述Δα及Δβ較佳為滿足下述式(丨)。 ΙδαΙ < |δβ| (l) 藉由滿足上述式(1) ’可獲得兼具由有機微粒子(A)引起 之擴散角較小之内部擴散與由微粒子(B)引起之擴散角較大 之内部擴散’無表面閃爍且畫面亮度之均勻性優異的防眩 24 201213882 膜。 再者,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有機微粒子(A)及微 粒子(B)之折射率之測定方法,可列舉任意之方法,例如可 藉由貝克法(Becke法)、最小偏角法、偏角分析、m〇de— Hne 法、橢圓偏光法(ellipsometry)等進行測定。各方法除了可測 定材料本身以外,亦可測定以某種形態而自所製作之防眩 膜之膜中取出之微粒子,或者某些測定方法亦可同樣地用 於塗膜本身。 ㈣,於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霉占合劑含有上述(甲基)丙烯 與其以外之樹脂及添加劑之情形時,上述放射線硬化 合热1夕:K u杰/么丄w ^ .. 酸酯 / ,丄处從别·踝硬化 型#:合劑之折射率係指除硬化後之微粒子以外所含之全部 樹脂成分及添加劑的折射率。 上述折射率之較佳測定方法,若為放射線硬化 劑,則可列舉自硬化膜僅切取黏合劑部分,使用貝克法進 =測定之方法。又,可使用抓⑽咖❿一吻公司 瓜造之穿透式相移雷射顯微干涉測量裝置PH 相位差,It此而測量有機微粒子與樹脂成分之 因此,關於有機微粒子之折射率,可列舉以上述所求出之 樹脂成分之折射率土折射率差之形式而求出之方法。之 •上述塗液較佳為進而含有溶劑。 上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醇 乙醇異丙酵、丁醇、苯〒醇)、綱(例如 1 甲基異丁基酮、環己網、環 甲基乙基綱、 乙醋、乙酸丙醋、乙酸丁 I甲(例如乙酸甲酿、乙酸 甲醆甲酯、甲酸乙酯、甲醆 25 201213882 一甲笨)、醯胺基(例如二甲基曱醯胺 甲基吡咯啶酮)、醚(例如二乙酸' 一町烷、四氫呋喃) 酵(例如1一曱氧基—2—丙醇)等。 丙醋,丁醋)、脂肪族烴(例如己貌、環己貌)、齒化烴(例 口 炫/^仿、四氯化碳)、芳香族烴(例如[甲苯、 甲基乙醯胺、N — 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溶劑可均選擇具有使上述 有機微粒子⑷膨潤之性質者使用,亦可僅其中任—者選擇 具有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膨潤之性質者使用。 再者,更佳為至少上述溶劑具有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 膨潤之性質,其原因在於,如此則無論上述放射線硬化型 黏合劑之膨雜之程度如何,均可藉由具有使該有機微粒 子⑷膨潤之性質的溶劑之存在,而更確實地形成上述有機 微粒子⑷之含浸層。推測其係由於首先係上述㈣作用於 上述有機微粒子(A)而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膨潤,然後上述 放射線硬化黏纟劑所含之低分子量成分才向上述有機微粒 子(A)中含浸之緣故。 本發明之防眩膜中,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與溶劑 之組合,其中較佳為將作為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的(甲基) 丙烯酸醋單體、與作為溶劑之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膨潤之 性夤較強的酮及/或酯系加以組合使用,使用(甲基)丙烯酸 酯單體作為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係由於其分子量較小而容 易含次。又,藉由混合使用上述溶劑而調整有機微粒子(A) 之膨潤程度,可控制上述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中所含之低 分子量成分之含浸量。 26 201213882 再者’於使用纖維素三乙酸醋(ceHul〇se trjacetate)(以 下’亦稱為TAC基材)作為透光性基材之情形時,為了提高 擴散層與透光性基材之界面密合性及防止於界面產生干涉 條紋,較佳為使用可使上述TAC基材膨潤,且可使TAc基 材中含浸溶劑及樹脂成分中之低分子量成分的溶劑。更佳 為用於使有機微粒子(A)膨潤之溶劑、與含浸於TAC基材中 之溶劑共通。亦即,若向TAC基材中含浸之溶劑、與預先 製備具有含浸層之有機微粒子(A)時所使用之溶劑大致相 同,則上述塗液所含之化合物之平衡達到非常穩定之狀 態,可獲得即便長時間地加工防眩膜時亦可穩定地進行加 工之優異之塗液。 此種溶劑,較佳為甲基異丁基酮等。又,樹脂成分中 之低分子量成分,較佳為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 四醇五(甲基)丙稀酸醋、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稀酸醋、二 新戊四醇六(曱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塗液可藉由將上述各材料混合而製備。 混合上述各材料而製備塗液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 如可使用塗料振盪器或珠磨機等。 上述擴散層可藉由將上述塗液·塗佈於上述透光性基材 之至少-面上,進行乾燥㈣成塗膜,且使該塗膜硬化而 ’例如可列舉:幸昆 凹版印刷塗佈法、 上述塗液之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塗法、絲棒塗佈法(mayer bar c〇ating)、 模塗法等。 27 201213882 塗佈上述塗液而形成之塗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可 考慮於表面形成之凹凸形狀、使用之材料等而適宜確定。 若為1以m以上,則硬膜性優異,若為2 0 // m以下,則不容 易產生捲曲’故而較佳為1〜20 ym左右。塗膜之厚度更佳 為2〜15//m,更佳為2〜10#m。 上述擴散層之厚度可藉由對擴散層之剖面進行SEM觀 察等而測定。進行測定時,測定5點以上自不存在有機微 粒子(A2)之擴散層表面位置至透光性基材界面為止之厚 度,求出其平均值。 再者,如上所述’有機微粒子(A2)可藉由利用上述放射 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或溶劑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膨潤,且 使上述有機微粒子(A)含浸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形成含浸層 而適宜地製備,該有機微粒子(A2)之製備可於上述塗液中進 行’亦可於在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塗佈形成之塗膜中進行。 藉由使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形成之塗膜硬化,可形成擴 散層。 上述塗膜之硬化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藉由紫外 線照射而進行。於藉由紫外線而進行硬化之情形時,較佳 為使用190〜380nm之波長區域之紫外線。紫外線硬化例如 可使用金屬南素燈、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超高壓水 銀燈、碳弧燈、黑光燈螢光燈等而進行。電子束源之具體 例’可列舉.柯克勞夫—沃耳吞型(c〇ckcr〇ft — Wait〇n Type)、凡德格拉夫型(van de Graaff Type)、共振變壓器型、 絕緣核心變壓器型、直線型、高頻高壓型(Dynamitr〇n 28 201213882
Type)、高頻型等之各種電子束加速器。 再者A了使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在擴散層巾里益規 之配向狀態,較佳為於製備上述塗液時,例如使用超:波 等使滑石等電性為中性且晶格缺陷較少之層狀無機化合物 與有機微粒子⑷、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及溶劑等均句地分 散’於向上述透光性基材上塗佈塗液時,儘量不分割塗液, 且於乾燥時減少對流而形成塗膜。藉由以此種方式形成塗 膜,可使層狀無機化合物不於該塗膜中配向,之後使塗膜 硬化,藉此層狀無機化合物以無規之配向狀態含 成 之擴散層中。 取 〇二’為了獲得無規之配向狀態,更佳為於塗液中添加 請〜2.0質量%之氟系、石夕氧烧系等之界面活性劑。盆 原因在於可更有效果地抑制乾燥時之對流,從而可防止因 對流引起之配向。若添加量未達_質量%,則對流之 抑制效果不充分’若大於2 〇質量%,則有所 之硬度或擦傷性等下降的情況。 微成增 於本發明之防眩臈中,上述擴散層於表面具有凹凸形 狀0 上述擴散層較佳為於對庳哼M 4 子…士中之至少有機微粒 子()之位置具有凸部(以下亦稱為凸部(A))。 又产^機微粒子⑷為上述具有含浸層之有機微粒子 上述凸部⑷較佳為其高度及/或平均傾斜 角與3有滿足下述要素⑴、⑺及(3)之全部有機微粒子(〇 之擴教層⑹之表面對應上述有機微粒子(c)之位置的 29 201213882 (以下,亦稱為凸部(c))的高度及/或平均傾斜角相比較小。 要素(1):除了代替有機微粒子(A)而使用有機微粒子(〇 以外,以與含有有機微粒子(A)之擴散層相同之條件形成擴 散層(C); 要素(2):擴散層(C)中之有機微粒子(C)具有與擴散層中 之有機微粒子(A)相同之平均粒徑; 要素(3):有機微粒子(C)於擴散層(〇中不形成含浸層。 對應上述有機微粒子(A2)之位置之凸部(a)與上述凸部 (C)相比較咼度及/或平均傾斜角較小,為平緩之形狀。具 有形成有此種凸部(A)之擴散層的本發明之防眩膜可獲得優 異之防眩性、抗發白性。 認為其原因在於,與上述有機微粒子相比,上述有 機微粒子(A2)係非常富於柔軟性之微粒子。即,當使上述塗 膜硬化時,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產生硬化收縮,但是存在 上述有機微粒子(A2)之表面之硬化收縮相比不存在該有機 微粒子(A2)之表面之硬化收縮而言,由於上述放射線硬化型 黏合劑量較少而減小…推測由於上述有機微粒子(a2) 為非*备於柔軟性之微粒子’因此有機微粒子⑽因上述塗 膜之硬化收縮而變形。其結果,所形成之凸部⑷之高度及 /或平均傾斜角與含有更硬之有機微粒子(c)之擴散層(〇 之表面所形成的上述凸部(C)相比較低且平滑。
再者,上述所謂凸邱# A 4之阿度係以如下方式而求出者, 即,使用AMF觀察防眩膜 犋表面,將表面所存在之凸部'與 該凸部和該凸部所鄰接 邱筏之其他凸部之間之凹部的差作為凸 30 201213882 之阿度n(n為1〜丨0)而進行測定。然後,將如此所求出 之任意之10個凸部高度平均。 本發明之防眩膜由於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以無規之配 向狀態含於擴散層巾,故而即便上述擴散層因變形等而自 各個方向受到應力時’亦可防止成為裂痕之起點。又,即 ^製作該擴散層時進行紫外線_,以無規之配向狀態而 U之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亦可緩和因紫外線照射而引起 之知傷,進而亦可有效地防止所製造之防眩膜產生捲曲。 即,使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以無規之配 散層中,藉此本發明之防眩膜之耐衝擊性極為優異;於擴 進而’具備含有上述有機微粒子(Α2)之擴散層的本發明 之防眩膜,由於因變形等而產生之來自於各個方向之應力 所引起的應變難以積留,故而該擴散層中之有機微粒子⑷) 與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硬化物的密合性極其優異。再 者’本發明之防眩膜較佳為在心轴試驗中於心軸之直徑為 m之條件下,更佳為8mm之條件下,進而更佳為6麵 之條件下不產生裂痕。 夺又’由於上述擴散層中之有機微粒子(A2)中形成有上述 含浸層’、且該含浸層係Μ合有放射線硬化❹合劑之狀 “而形成故而上述擴散層,上述擴散層中之有機微粒子 (ΑΚ含浸層)與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硬化物的折射率差減 小:可適宜地減少界面之反射。χ,同時由於上述含浸層 為適度之層厚,有機微粒子⑷之中心保持為初期之有機微 粒子(Α)之折射率,故而可表現適度之内部擴散性,可適宜 31 201213882 地防止表面閃爍。 進而,可使於上述擴散層之對應有機微粒子(A)之位置 形成的凸部之高度較低,形成為平緩之形狀。 因此,可使本發明之防眩膜實現高水準之防眩性、抗 發白性及抗表面閃爍性。 本發明之防眩膜之濁度值較佳為3〇%以下。若大於 3〇%,則存在本發明之防眩膜發白,影像顯示裝置之影像品 質較差之情況。 再者,上述濁度值係依據JIS—Km6所規定之濁度(霧 度),使用濁度計腿⑼(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公司製造,商 品名)而測定之值。再者,本發明中之濁度均係由該方法測 定之值》 另外,製造上述本發明之防眩膜之方法亦係本發明之 —— 〇 即’本發明之防眩膜之製造方法係具有透光性基材與 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 、 $成有表面具有凹凸形狀之 擴散層的製造方法,該劁彳止古 这^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下述步 驟·於上述透光性基材之至少_ 入从 ^ 夕面上塗佈含有層狀無機化 有機微粒子⑷、及含有(甲基)丙稀酸醋單體作為必 =成为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的塗液,進行乾燥而形成塗 膜,使該塗膜硬化從而形成上 層中之上.f爲办“ 这擴放層,並且,上述擴散 擴散層中。 、錢之配向狀態含於上述 本發明之防眩膜之製造方法中,構成上述塗液之材料 32 201213882 等可列舉與上述的本發明之防眩膜中所說明之材料相同 者。 又,形成上述擴散層之步驟亦可列舉與上述的本發明 之防眩膜中所說明之方法相同之方法。 又,具備偏光元件且特徵如下之偏光板亦係本發明之 -’即本發明之偏光板之特徵在於:於上述偏光元件之表 面,藉由貼合透光性基材等而具備本發明之防眩膜。 上述偏光元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藉由毕等毕 色且延伸後之聚乙烯醇膜、聚乙稀甲酸膜、聚乙稀縮搭膜: 乙稀-乙酸乙稀酉旨共聚物系息化膜等。於上述偏光元件盘 本發明之防眩膜之層廢處理中,較佳為對透光性基材奸 皂化處理。藉由皂化處理,接著性變得良好且亦可 靜電效果。 本發明亦係-種影像顯示裝置,其於最表面具備上述 防眩臈或上述偏光板。上述影像顯示裝置可列舉:LCD、 、FED、ELD(有機EL、無機EL)、CRT、觸控面板 千紙等。 士述LCD具備透射性顯示體、與自背面照射上述透射 顯不體之光源裝置。於本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為L⑶之 :時係'於忒透射性顯示體之表面形成本發明之防眩膜 或本發明之偏光板。 於本發明為包含上述防眩膜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情形 φ光源裝置之光源係自防眩膜之下側照射。再者,於STN 之液晶顯示裝置,亦可於液晶顯示元件與偏光板之間插 33 201213882 相位差板。於該液晶顯示裝置之各層間,亦可視需要設 置接著劑層。 上述PDP具備表面玻璃基板、及配置為與該表面玻璃 基板相對向而於其間封入放電氣體之背面玻璃基板。於本 發明之影像顯示裝置為PDP之情形時,係於上述表面玻璃 基板之表面 '或其前板(玻璃基板或膜基板)上具備有上述防 眩膜。 其他影像顯示裝置,亦可為將施加電壓會發光之硫化 鋅、一胺類物質蒸鍍於玻璃基板上作為發光體,控制對基 板施加之電壓而進行顯示的ELD裝置,或者將電訊號轉換 成光,產生人眼可見之像的CRT等影像顯示裝置。此時, 於如上所述之各顯示裝置之最表面或其前板之表面具備上 述防眩膜。 本發明之防眩膜在任何情況下均可使用於電視、電腦 等顯不器顯示。尤其是可較佳地用於液晶面板、PDP、ELD、 觸控面板、電子紙等高清晰度影像用顯示器之表面。 本發明之防眩膜’由於擴散層中以無規之配向狀態而 含有層狀無機化合物,故而即便上述擴散層因變形等而自 各個方向受到應力時,亦可防止成為裂痕之起點。又,即 便於製作該擴散層時進行紫外線照射,以無規之配向狀態 而含有之上述層狀無機化合物亦可緩和因紫外線照射而造 成之損傷,進而亦可適宜地防止所製造之防眩膜產生捲曲。 【實施方式】 藉由以下之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之内容,但是本發明 34 201213882 之内容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而作解釋。 (實施例1) 首先’準備三乙醯纖維素(Fujifil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厚度80 μ m)作為透光性基材。 繼而,使用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新戊四醇 六丙烯酸酯(DPHA)及乙酸丙酸纖維素(SAP)之混合物(質量 比:PETA/DPHA/SAP= 82/7/11)作為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 (折射率為1.51),使用1-經基環己基苯基酮:Irgacure 1 84(BASF公司製造)作為光聚合起始劑(相對於黏合劑固含 篁100質量份為3質量份)’使其中含有相對於放射線硬化 型黏合劑100質量份為6.0質量份的低交聯丙烯酸粒子(折 射率為I.49,平均粒徑為5.0 μ τη)作為有機微粒子(A),相 對於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100質量份為5.〇質量份的聚笨乙 烯粒子(折射率為丨.59,平均粒徑為3.5em)作為微粒子 (B) ’及相對於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丨〇〇質量份為8 〇質量 份的滑石粒子(折射率為丨.57,平均粒徑為〇.8#m)作為層 狀無機化合物。進而,添加相對於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 質置份為0.003質量份的非反應性氟系界面活性劑,作為界 面活性劑。於其中調配相對於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1〇〇質 量份為190質量份的曱苯與曱基異丁基酮之混合物(質量比 8 . 2)作為溶劑,藉此製備塗液。 以凹版印刷法,藉由將塗液供給量與塗佈量調整為一 (塗液供給量/塗佈量=i 〇)而不分割地將所獲得之塗液塗 敷於透光性基材’ α 1.2m/ S之流速流通7Gt之乾燥空氣 35 201213882 乾燥1分鐘而形成塗膜。 然後,對塗膜照射紫外線(氮氣環境下、2〇〇mJ// em2} 使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硬化而形成擴散層,製作防眩膜。 再者,擴散層之膜厚係設為6 〇/zme 、 (實施例2〜11、比較例1〜5) 除了使塗液中所添加的有機微粒子(A)及微粒子⑺)之 種類、層狀無機化合物之種類及含量、界面活性劑之有無、 以及(塗液供給量/塗佈量)之比如表1所示以夕卜,以與實施 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防眩膜。 '
實施例1 —會施ST —實施 實施例4 55jT 女施^!7 1匕較例1 lb較如2 lb 較 IbSii- 透光性 粒子 (A) B 一 B 一 B —B~ A B B 一 B A B 一 B 二 B~~~ B~ ~~~B ~ ~~~B ~~B~ 透光性~ 粒子(B) £互Έ£Έ 種類 一Μ Μ ~Έ~ Ν c
c£ C_互互£ C Μ Μ Μ Μ Μ Μ Μ 1Τ 層狀無機化合物 含量 (質量份) 8.0 — 18.0 —28.0 20.0 Μ 20.0 Μ 200 20.0 200 200 Το" Μ^ 4.0 1.5 4Ϊ0 200 200
表1中 合物及溶劑 示出之有機微粒子(Α)、微粒子(Β)、層狀無機化 中表示的符號之詳細内容如下所述。又 36 1 201213882 中’層狀無機化合物之含鼍 _ 型黏 w < 3里係表不相對於放射線硬化 合劑100質量份之含量(質量份)。 (有機微粒子A) A .向父聯丙烯酸粒子(折射率為i ·49 ^爪,綜研化學公司製造) 為5.〇 B.低交聯丙烯酸粒子(折射率為149,平均粒.徑為 仁m,綜研化學公司製造) (微粒子B) C:聚苯乙稀粒子(折射率為1.59,平均粒徑為3.5_, 綜研化學公司製造) (層狀無機化合物) M:滑石(折射率為⑸,平均粒徑為0.8…Nano
Talc,Nippon Talc 公司製造) N .此土(折射率為152,平均粒徑為〇 ι〜〇 爪, Kunipia F,Kunimine工業公司製造) 再者,層狀無機化合物之粒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式 粒度分佈測定法而測定之平均粒徑D5〇 ^ (溶劑) Y. 甲本與曱基異丁基酮之混合物(質量比為8: 2) Z. 甲苯與異丙醇之混合物(質量比為7: 3) 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防眩骐進行以下評價。 評價結果示於表2。 (層狀無機化合物之無規之配向狀態)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之防眩膜沿厚度方向切 37 201213882 斷於擴散層之剖面,對形成有該擴散層之厚度與相對於 §玄厚度方向之垂直方向(10"m)的區域進行SEM觀察,藉此 評價層狀無機化合物之配向狀態。 曰 再者,圖1中表示實施例1之防眩膜之擴散層的 SEM照片。 ◎:所觀察之層狀無機化合物中,其長軸或長軸之延 長線與其他層狀無機化合物之長軸或長軸之延長線平行者 未達20% ; 〇.所觀察之層狀無機化合物中,其長軸或長軸之延 長線與其他層狀無機化合物之長軸或長軸之延長線平行者 為20%以上且未達3〇〇/〇 ; x:所觀察之層狀無機化合物中,其長軸或長軸之延長 線與其他層狀無機化合物之長軸或長軸之延長線平行者為 3 0 %以上。 (濁度) 依據JIS — K7136所規定之濁度(霧度),使用濁度計 HR100(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公司製造)測定實施例及比較 例中所獲得之防眩膜之滴度。 (心軸試驗) 依據JIS K5600’於心轴之多6mm、多8 mill及多10 πι m對 以貫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之防眩膜進行心軸試驗,按照以 下之標準進行評價。 ◎:於多6mm下不產生裂痕 〇:於#8mm下不產生裂痕 38 201213882 △:於010mm下不產生裂痕 x :於彡10mm下產生裂痕 (對比度) 使用光學膜用透明黏著膜,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 得之防眩膜貼合於黑色壓克力板,由20名被試驗者於1〇〇〇 Lx之亮至條件下,自各個方向對防眩膜之表面狀態進行目 視官能評價。判定是否可再現肴光澤之黑色,且按照以下 之標準進行評價。 :回答良好者為15人以上 〇·回答良好者為10〜14人 △:回答良好者為5〜9人 X.回答良好者為4人以下 (表面閃爍) 將Sony公司製造之液晶電視「kdl— 40x2500」之最 表面之偏光板剝離,貼附表面未經塗佈之偏光板。 接著,於該偏光板上,使用光學膜用透明黏著膜(全光 線透過率為91%以上,濁度為〇.3%以下,膜厚為2〇〜5〇y m之製品’例如MHM系列:曰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等)’以擴散層側成為最表面之方式貼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 所獲得之防眩膜。 將該液晶電視設置於照度約為^00 Lx之環境下之室 内進行白畫面顯示’由20名被試驗者自距離液晶電視】5 2.0m左右之位置從上下、左右各個角度進行目視官能評 價。判定白畫面顯示中是否能觀察到表面閃爍,且按照以 39 201213882 下之標準進行評價。 ◎:回答良好者為15人以上 〇.回答良好者為10〜14人 △:回答良好者為5〜9人 x.回答良好者為4人以下 (有機微粒子(A)之含浸層之厚度) 將防眩膜Λ厚度方向切斷,於擴散層之剖面之SEM觀 察’對5個有機微粒子(A)之剖面所形成之含浸層的各2點 合計10點測定厚度,且算出其平均值。 ”
果 如表2所示,實施例之防眩臈進行SEM剖面觀察之择 層狀無機化合物以無規之配向狀態含於擴散層中,於 40 201213882 剖面’觀察到滑石粒子’係呈長軸約為〇 5〜 • 1 ·〕// ΓΠ左右之 線狀物質,並觀察到膨土粒子,係呈約〇 i〜〇 8" m左右 線狀物質且濁度、心軸試驗、對比度及表面閃爍之各2 均良好。 比較例1之防眩膜由於擴散層中不含層狀無機化八
物,因此心軸試驗、對比度及表面閃爍之各評價較差。I 較例2之防眩膜於製備塗液時添加之層狀無機化合物之含 量較少,心軸試驗、對比度及表面閃爍之各評價較差,2
且,層狀無機化合物亦存在較多並非無規之配向狀態者Y 又,比較例3之防眩膜於製備塗液時添加之層狀無二化合 物之含量較多,無法均勻地塗佈於透明基材。又,比較例\ 及5之防眩膜,擴散層中之層狀無機化合物較多未形成為 無規之配向狀態,心軸試驗、對比度及表面閃爍之 俨 較差。 ' <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防眩膜可適宜地用於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 (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pDp)、電致發^顯 示器(ELD)、觸控面板、電子紙等顯示器,尤其是可適宜地 用於高清晰度化顯示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防眩膜之擴散層的剖 照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41

Claims (1)

  1. 20121388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防眩膜,其具有透光性基材與擴散層,該擴散層 係形成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表面具有凹凸形 狀’該防眩膜之特徵在於: 該擴散層係將含有層狀無機化合物、有機微粒子(A)、 及含有(甲基)丙烯酸醋單體作為必需成分之放射線硬化型 黏合劑的塗液塗佈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進行乾 燥而形成塗膜’且使該塗膜硬化而成, 。亥塗液中之该層狀無機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該放射線 硬化型黏合劑1 〇〇質量份為2〜4〇質量份, 該層狀無機化合物係以無規之配向狀態含於該擴散層 中〇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防眩膜,其層狀無機化合物 為滑石。 3·如申請專利範圍帛i項或第2項之防眩膜,其中,塗 液含有使有機微粒子(A)膨潤之溶劑。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w、第2項或第3項之防眩膜, 其中’塗液進而含有微粒子(B),擴散層巾之有機微粒子⑷ 具有含浸有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含浸層,且具有較該擴 散層中之微粒子(B)之平均粒徑大的平均粒徑。 ,5.如中一請專利範圍帛4項之防眩膜,其工中微粒子⑻ 係親油性高於有機微粒子(A)之微粒子。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之防眩膜,其中,將 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之相·制盅、你+ 削之折射丰與有機微粒子(A)及微粒子 42 201213882 (B)之折射率之差分別設為Δα及ΔΒ時,該ΔΑ及Δβ滿足下述 式⑴: |δα|< |δβ| ⑴。 7·—種防眩膜之製造方法,該防眩膜具有透光性基材與 擴散層,該擴散層係形成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 表面具有凹凸形狀,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 具有下述步驟:於該透光性基材之至少一面上塗佈含 有層狀無機化合物、有機微粒子(Α)、及含有(曱基)丙稀酸 酯單體作為必需成分之放射線硬化型黏合劑的塗液,進行 乾燥而形成塗膜’使§亥塗膜硬化從而形成該擴散層; 該擴散層中之該層狀無機化合物係以無規之配向狀態 含於該擴散層中。 8. —種偏光板,係具備偏光元件而成,其特徵在於: 於該偏光元件之表面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第2 項、第3項、第4項、第5項或第6項之防眩膜。 9.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 於最表面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3項 第4項、第5項或.第6項之防肢腔弋本 α〈防眩膜或者申請專利範圍第8 項之偏光板。 43
TW100110890A 2010-03-31 2011-03-30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459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4010A JP4893840B2 (ja) 2010-03-31 2010-03-31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3882A true TW201213882A (en) 2012-04-01
TWI459041B TWI459041B (zh) 2014-11-01

Family

ID=447121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0890A TWI459041B (zh) 2010-03-31 2011-03-30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103132718A TWI628247B (zh) 2010-03-31 2011-03-30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2718A TWI628247B (zh) 2010-03-31 2011-03-30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893840B2 (zh)
KR (2) KR20130040840A (zh)
CN (2) CN104267450B (zh)
TW (2) TWI459041B (zh)
WO (1) WO20111224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974B (zh) * 2010-10-04 2015-09-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9002B2 (ja) 2010-10-04 2016-08-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141592B2 (ja) * 2011-11-16 2017-06-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5378510B (zh) * 2013-07-05 2017-12-05 株式会社钟化 太阳能电池组件用防眩膜、带有防眩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10078872B (zh) * 2013-09-16 2021-11-26 科勒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包含聚合物基体和核壳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系统、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TWI628457B (zh) * 2014-04-17 2018-07-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液晶面板以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04777544B (zh) * 2015-04-29 2017-08-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液晶面板
JP6647761B2 (ja) * 2015-12-07 2020-02-14 恵和株式会社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10689500B2 (en) * 2016-02-09 2020-06-23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styrene in inks and coatings
US11306216B2 (en) 2016-02-09 2022-04-19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styrene in inks and coatings
KR101988549B1 (ko)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KR101988548B1 (ko) 2016-12-12 2019-06-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20190686A (ja) * 2019-05-23 2020-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7469109B2 (ja) * 2020-03-31 2024-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剤組成物及び光学積層体
JP2021161263A (ja) * 2020-03-31 2021-10-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095B2 (ja) * 1989-11-13 1995-03-08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
JPH04198248A (ja) * 1990-11-26 1992-07-17 Lion Corp 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
US6958860B2 (en) * 2002-10-07 2005-10-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Voided polymer film containing layered particulates
US20060144514A1 (en) * 2005-01-03 2006-07-06 Yongcai Wang Polarizing plate laminated with an improved glue compositio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855781B2 (ja) * 2005-02-01 2012-01-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76839A (ja) * 2005-03-03 2006-10-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機能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301169A (ja) * 2005-04-19 2006-11-0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粘着層
JP2007233375A (ja) * 2006-02-02 2007-09-13 Fujifilm Corp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33374A (ja) * 2006-02-02 2007-09-13 Fujifilm Corp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7848021B2 (en) * 2006-02-17 2010-12-07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7249191A (ja) * 2006-02-17 2007-09-27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264113A (ja) * 2006-03-27 2007-10-11 Fujifilm Corp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145332B2 (ja) * 2006-03-28 2008-09-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33454B2 (ja) * 2006-03-29 2012-09-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7960018B2 (en) * 2006-03-29 2011-06-14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film
JP5252811B2 (ja) * 2006-05-16 2013-07-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20286B2 (ja) * 2006-06-15 2013-06-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281785B2 (ja) * 2006-08-28 2009-06-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拡散板
JP2008304638A (ja) * 2007-06-06 2008-12-18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9020288A (ja) * 2007-07-11 2009-01-29 Sony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09156938A (ja) * 2007-12-25 2009-07-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0974B (zh) * 2010-10-04 2015-09-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9618656B2 (en) 2010-10-04 2017-04-1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anti-glare film,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93840B2 (ja) 2012-03-07
KR20130040840A (ko) 2013-04-24
TWI628247B (zh) 2018-07-01
CN104267450B (zh) 2016-08-24
KR101476964B1 (ko) 2014-12-24
CN102822701A (zh) 2012-12-12
JP2011215393A (ja) 2011-10-27
TW201500491A (zh) 2015-01-01
TWI459041B (zh) 2014-11-01
CN102822701B (zh) 2015-08-26
CN104267450A (zh) 2015-01-07
WO2011122483A1 (ja) 2011-10-06
KR20140079876A (ko) 2014-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3882A (en)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008734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588020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500974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262032B2 (ja)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7116831A1 (ja) 光学積層体
JP2009086660A (ja) 光学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213137A (en) Optical laminate, polarization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6255496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06098363A1 (ja) 光学積層体
JP2006096967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491931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5120490B2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500973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1197677A (ja)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