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5562A -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5562A
TW201135562A TW099133698A TW99133698A TW201135562A TW 201135562 A TW201135562 A TW 201135562A TW 099133698 A TW099133698 A TW 099133698A TW 99133698 A TW99133698 A TW 99133698A TW 201135562 A TW201135562 A TW 2011355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riving interval
contact
information
proxim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3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oichi Tsuzaki
Kazunori Yam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5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556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2Power saving in digitizer or table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Description

20113556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資訊輸入裝置、資訊輸入方法、資訊輸入 程式、資訊輸入/輸出裝置、及藉由物體之接觸或接近來 輸入資訊的電子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年來,具有觸控感測器之顯示器的開發已一直在進 行中’而允許藉由手指等與該顯示器的顯示螢幕之直接接 觸來輸入資訊。除了偵測被觸控之電極的位置之接觸型、 使用電容中之變化的電容型以外,觸控感測器之型式包括 光學地偵測手指等等之光學型。譬如,於該光學型觸控感 測器中,接近至一顯示螢幕之物體係以影像顯示光等照射 ,且一物體之存在或不存在或該物體的位置等係基於由該 物體所反射之光來偵測,譬如於日本未審査專利申請案公 告第2008-146165號中所敘述者。 於此一光學型觸控感測器中,尤其電力消耗中之減少 係一重要的議題。當作一解決該問題之解決方法,改變軟 體影像處理區段(MPU )之操作狀態的技術被提出,其譬 如根據物體是否與該顯示螢幕造成接觸來執行預定的影像 處理,如在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告第2008-262548號 中所敘述者。典型地,爲偵測一接觸點’其係需要執行先 進的影像處理,諸如在該MPU中標號’但此一影像處理操 作具有重負載,且在該影像處理操作中消耗電力。因此’ -5- 201135562 於曰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告第2008-262548號中’該 MPU僅只於物體係與該顯示螢幕接觸之案例中被控制爲在 一製程執行狀態中,且由該製程執行狀態切換至物體係未 與該顯示螢幕接觸的.案例中之休眠狀態。然後,回應於該 MPU之此一狀態切換施行在光偵測器被完全驅動的模式及 該光偵測器被間歇地驅動的模式之間切換。 【發明內容】 然而,於使用間歇驅動之技術中,如於曰本未審查專 利申請案公告第2008-262548號之案例中,於物體係未與 輸入螢幕接觸的狀態中(在資訊未被輸入的狀態中),驅 動間隔被設定爲低的(譬如,每秒一些訊框),故其係難 以偵測該物體之接觸。再者,當該物體移動遠離該輸入螢 幕(在該物體係未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但接近至該輸入螢幕 的案例中)時’其係難以偵測該物體。因此,特別地是, 其係難以辨識有著預定移動之輸入操作、諸如輕按(快速 滑動手指越過該輸入螢幕的移動)或快按兩次,及其結果 是當作觸控感測器之操作性係惡化。因此,其想要的是達 成一維持良好操作性同時減少電力消耗之觸控感測器(資 訊輸入裝置)。 其想要的供允許維持良好操作性同時減少電力消 耗的資訊輸入裝置、資訊輸入方法 '資訊輸入/輸出裝置 、資訊輸入程式、及電子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資訊輸入裝置, -6- 201135562 包括:輸入面板,其包括偵測元件,用於獲得來自物體之 偵測信號;影像處理區段,其對藉由該輸入面板所獲得之 偵測信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以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 接觸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 中之接近點資訊:驅動區段,其在預定的驅動間隔驅動該 輸入面板中之偵測元件,以獲得該偵測信號;及控制區段 ,其基於藉由該影像處理區段所獲得之接觸點資訊及接近 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注意於本發明中,“接觸”僅只 意指物體係嚴格執行地與輸入螢幕接觸之案例,而“接近 ”不只意指物體係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案例,同時也意指 物體不與該輸入螢幕接觸及離該輸入螢幕存在一空間而達 一預定高度的案例。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一資訊輸入方法 ,包括以下步驟:藉由一包括偵測元件之輸入面板從物體 獲得偵測信號;對所獲得之偵測信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 ,藉此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 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近點資訊;在預定的 驅動間隔驅動該輸入面板中之偵測元件,以獲得該偵測信 號;及基於該接觸點資訊與該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0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一資訊輸入/輸 出裝置,包括:輸入/輸出面板,其包括偵測元件及具有 影像顯示功能,該等偵測元件由物體獲得偵測信號;影像 處理區段,其對藉由該輸入/輸出面板所獲得之偵測信號 201135562 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 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 近點資訊;驅動區段,其在預定的驅動間隔驅動該輸入/ 輸出面板中之偵測元件,以獲得該偵測信號;及控制區段 ,其基於藉由該影像處理區段所獲得之接觸點資訊與接近 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一造成電腦執行 以下步驟之資訊輸入程式:藉由包括偵測元件之輸入面板 從物體獲得偵測信號;對所獲得之偵測信號施行預定的影 像處理,藉此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態中之接觸點 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近點資訊;在 預定的驅動間隔驅動該輸入面板中之偵測元件,以獲得該 偵測信號;及基於該接觸點資訊及該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 動間隔。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提供有一包括根據本發 明之具體實施例的上述資訊輸入裝置之電子裝置。 於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該資訊輸入裝置、該資 訊輸入方法、該資訊輸入/輸出裝置、該資訊輸入程式、 及該電子裝置中,對藉由輸入面板所獲得之物體的偵測信 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以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 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 近點資訊。該輸入面板中之偵測元件的驅動間隔係基於該 接觸點資訊與該接近點資訊所決定。 於'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該資訊輸入裝置、該資 -8- 201135562 一訊輸ϊ入方法、該資訊輸入/輸出裝置、該資訊輸入程式、 及該電子裝置中,對藉由輸入面板所獲得之物體的偵測信 號SS ίί Μ定的影像處理,以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 態、Φ 2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 @點S訊’且該輸入面板中之驅動間隔係基於該接觸點資 ΙΛ g _接近點資訊所決定,故操作性之惡化係可阻止的, 胃0# Μ行一間歇式偵測驅動。因此,良好的操作性係允許 被維持’同時減少電力消耗。 本發明之其他及進一步目的、特色及優點將由以下之 敘述更充分地顯現。 【實施方式】 較佳具體實施例將在下面參考所附圖面詳細地敘述。 將按照以下之順序敘述。 I具體實施例(資訊輸入製程之範例,其中驅動間隔 係基於物體之接觸點資訊及接近點資訊而改變) 2 修改1 (範例,其中改變至較低驅動間隔之時序被 延遲) 3 .修改2 (資訊輸入裝置之另一範例) 4.應用範例1至5 (對於電子裝置之應用範例) 具體實施例 資訊輸入/輸出裝置1之整個組構 圖1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輸入/輸 • 9 - 201135562 出裝置(資訊輸入/輸出裝置1)的槪要組構。圖2說明顯 示器10之特定組構,且圖3說明輸入/輸出面板11的一部 份之放大剖視圖。該資訊輸入/輸出裝置1係一顯示器, 並具有使用手指、尖筆等輸入資訊之功能,亦即一觸控感 測器功能。該資訊輸入/輸出裝置1包括該顯示器ίο及一 使用該顯示器10之電子裝置本體20»該顯示器10包括該輸 入/輸出面板11、顯示信號處理區段12、光偵測信號處理 區段13、及影像處理區段14,且該電子裝置本體20包括一 控制區段21。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輸入方法 及資訊輸入程式被具體化於根據該具體實施例的資訊輸入 /輸出裝置1中,且將不被敘述》 輸入/輸出面板11 替如,如圖2所說明,該輸入/輸出面板1 1係一液晶 顯示面板,其中複數像素16係以矩陣形式配置,且該等像 素16之每一個包括一顯示元件11a (顯示胞元CW)及一光 偵測器1 lb (光偵測胞元CR )。該顯示元件1 1 a係一液晶元 件,用於使用由背光(未示出)所放射之光線來顯示影像 。該光偵測器U b係譬如光偵測器、諸如光電二極體,而 回應於光之接收來輸出電信號。於此案例中,該光偵測器 11b接收由與面板接觸或接近至面板的物體所反射回來至 該面板內側之光,及輸出一光偵測信號(偵測信號)。於 該等像素16之每一個中,一光偵測胞元CR可被配置,以便 配給一顯示胞元CW或複數顯示胞元CW。 •10- 201135562 該輸入/輸出面板Π包括譬如複數以下之顯示/光偵 測胞元CWR當作複數像素1 6。更特別地是,如在圖3所說 明,該複數顯示/光偵測胞元CWR藉由包括在一對透明基 板3 0 Α及3 0Β間之液晶層3 1被組構,且該複數顯示/光偵測 胞元CWR係藉由阻隔肋條32彼此分開。光偵測器PD被配置 在每一顯示/光偵測胞元CWR的一部份中,且對應於每一 顯示/光偵測胞元CWR的光偵測器PD之區域係光偵測胞元 CR(CR1、CR2、CR3、·..),及每一顯示/光偵測胞元 CWR的另一區域係顯示胞元CW(CW1、CW2、CW3、…) 。於該光偵測胞元CR中,爲防止由該背光所放射之光LB 的進入,遮光層33被配置於該透明基板30A及該光偵測器 PD之間。因此,於每一光偵測器PD中,僅只由該透明基 板3 0B (由物體反射之光)進入之光被偵測,而沒有背光 之光線LB的影響。此一輸入/輸出面板11係連接至配置在 其之前的顯示信號處理區段1 2及配置在其之後的光偵測信 號處理區段1 3。 顯示信號處理區段1 2 該顯示信號處理區段12係一驅動該輸入/輸出面板11 之電路,以基於顯示資料施行一影像顯示施行操作及一光 偵測操作,且包括譬如顯示信號保留控制區段40、顯示側 掃描器41、顯示信號驅動器42、及光偵測側掃描器43 (參 考圖2)。譬如,該顯示信號保留控制區段40將由顯示信 號產生區段44所輸出之顯示信號儲存及保留於場記億體、 -11 - 201135562 諸如SRAM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中,且控制該顯示側 掃描器41、該顯示信號驅動器42、及該光偵測側掃描器43 之操作。更特別地是,該顯示信號保留控制區段40分別輸 出一顯示時序控制信號及一光偵測時序控制信號至該顯示 側掃描器4 1及該光偵測側掃描器43,並基於被保留在該場 記憶體中之顯示信號將用於一水平線之顯示信號輸出至該 顯示信號驅動器42。因此,於該輸入/輸出面板11中,行 序制顯示操作及光偵測操作被施行。 該顯示側掃描器4 1具有回應於由該顯示信號保留控制 區段40所輸出之顯示時序控制信號來選擇待驅動的顯示胞 元CW之功能。更特別地是,一顯示選擇信號係透過連接 至該輸入/輸出面板11之每一像素16的顯示閘極線所供給 ,以控制一顯示元件選擇開關。換句話說,當允許給定像 素1 6之顯示元件選擇開關打開的電壓係回應於該顯示選擇 信號施加時,該給定像素1 6施行一具有對應於由該顯示信 號驅動器42所供給之電壓的亮度之顯示操作。 該顯示信號驅動器42具有回應於該等顯示信號供給顯 示資料至待驅動的顯示胞元CW之功能,該等顯示信號用 於一水平線而由該顯示信號保留控制區段40所輸出。更特 別地是,對應於顯示資料的電壓係透過連接至該輸入/輸 出面板1 1之每一像素1 6的資料供給線供給至藉由該上述顯 示側掃描器4 1所選擇之像素1 6。 該光偵測側掃描器43具有回應於由該顯示信號保留控 制區段40所輸出之光偵測時序控制信號來選擇待驅動的光 -12- 201135562 偵測胞元CR之功能。更特別地是,一光偵測選擇信號係透 過連接至該輸入/輸出面板11之每一像素16的光偵測閘極 線所供給,以控制一光偵測裝置選擇開關。換句話說,如 於該上述顯示側掃描器4 1之操作的案例中,當允許給定像 素1 6之光偵測裝置選擇開關打開的電壓係回應於該光偵測 選擇信號施加時,由該給定像素1 6所偵測之光偵測信號被 輸出至一光偵測信號接收器45。因此,譬如,當作顯示光 的由給定顯示胞元CW所放射之光係藉由一物體所反射, 且該被反射之光係允許在該光偵測胞元C R中接收及偵測。 此一光偵測側掃描器43亦具有供給光偵測資料段控制信號 至該光偵測信號接收器45及光偵測信號保留區段46之功能 ,以控制一促成光偵測操作之資料段。於該具體實施例中 ,該上述顯示閘極線及該上述光偵測閘極線係分開地連接 至每一顯示/光偵測胞元CWR,故該顯示側掃描器4 1及該 光偵測側掃描器43係可彼此獨立地操作。 於該具體實施例中,每一光偵測胞元CR係在預定的驅 動間隔(fps :訊框/秒)驅動,以致該光偵測側掃描器43 根據該控制區段2 1之控制在間歇式時序沿著時間軸施行一 光偵測驅動。此外,較佳地是,該背光被驅動,以與光偵 測驅動間隔同步地間歇式打開。然後,根據與輸入螢幕接 觸之物體的存在或不存在、及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 存在或不存在’將稍後被敘述之控制區段2 1決定(更特別 地’改變或維持)該驅動間隔。再者,根據此一驅動間隔 ’複數物體偵測模式(於此案例中,三種物體偵測模式, -13- 201135562 亦即,偵測待命模式、接近點偵測模式、及接觸點偵測模 式)顯現。這些物體偵測模式被允許藉由改變該上述驅動 間隔從一模式切換至另一模式(參考圖4中之A至F)。換 句話說,於該具體實施例中,如將稍後詳細地敘述,該等 物體偵測模式係藉由會同物體狀態中之變化(接觸狀態、 接近狀態、及既不是該接觸狀態也不是該接近狀態的狀態 間之變化)而動態地改變該驅動間隔從一模式切換至另一 模式。 更特別地是,該偵測待命模式係顯現在一狀態中之模 式,在此物體係既未與輸入螢幕接觸、也未接近至輸入螢 幕(面板表面)(資訊未被輸入)(參考圖5A),且最低 驅動間隔ML被使用。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係顯現在一狀態 中之一模式,在此物體(更特別地是,物體之表面的一部 份,諸如手指之圓形部分)係與該輸入螢幕接觸(參考圖 5B ),且最長的驅動間隔MH被使用。該接近點偵測模式 係顯現在一狀態中之模式,在此物體被放置在離該輸入螢 幕達預定高度(距離)Η之空間中(參考圖5C),及該等 驅動間隔ML及ΜΗ間之中介驅動間隔MC被使用。然而,該 等驅動間隔ML、MC及MH間之長度比較關係爲MLSMC^MH 。此外,於該敘述中,“接觸”僅只意指該案例,在此物 體係可以說是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且“接近”不只意指物 體係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案例,同時也意指物體係與該輸 入螢幕接觸而且被放置在離該輸入螢幕達預定高度的空間 中之案例。 -14- 201135562 光偵測信號處理區段1 3 該光偵測信號處理區段1 3捕捉來自該光偵測器之光偵 測信號1 1 b,且施行信號放大、濾波製程等,及包括譬如 該光偵測信號接收器45及該光偵測信號保留區段46 (參考 圖2 )。 該光偵測信號接收器45具有回應於由該光偵測側掃描 器43所輸出之光偵測資料段控制信號,獲得用於一水平線 由每一光偵測胞元CR所輸出之光偵測信號的功能。用於在 該光偵測信號接收器45中所獲得之一水平線的光偵測信號 被輸出至該光偵測信號保留區段46。 1U應於由該光偵測側掃描器43所輸出之光偵測資料段 控制信號,該光偵測信號保留區段46將由該光偵測信號接 收器45所輸出之光偵測信號儲存及保留於譬如場記億體、 諸如SRAM中。被儲存於該光偵測信號保留區段46中之光 偵測信號的資料係輸出至該影像處理區段1 4。除了記憶體 以外’該光偵測信號保留區段46可被組構成一儲存元件, 且譬如’該等光偵測器信號可被保留作爲電容元件中之類 比資料(電荷)。 影像處理區段1 4 該影像處理區段1 4隨後及被連接至該光偵測信號處理 區段1 3 ’且係—由該光偵測信號處理區段丨3捕捉所拾取之 影像資料的電路,以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偵測物體 之資訊(點資訊)。更特別地是,該影像處理區段1 4施行 -15- 201135562 一製程,諸如二値化、孤立點移除、或上標籤,以獲得接 觸物體之資訊(接觸點資訊)、接近物體之資訊(接近點 資訊)等。該接觸點資訊包括關於與該輸入螢幕接觸的物 體之存在或不存在的資訊、關於該接觸物體的位置或面積 的資訊等等。同樣地,該接近點資訊包括關於接近至該輸 入螢幕之物體的存在或不存在之資訊、關於該接近物體的 位置或面積的資訊等等。 電子裝置本體20 該電子裝置本體20將顯示資料輸出至該顯示器10之顯 示信號處理區段12,且來自該影像處理區段14之上述點資 訊(接觸點資訊與接近點資訊)被輸入至該電子裝置本體 20。該電子裝置本體20包括譬如由CPU (中央處理單元) 所組構之控制區段2 1。該控制區段2 1產生顯示資料或基於 該點資訊改變顯示影像。再者,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 以基於該輸入點資訊決定該輸入/輸出面板11中之驅動間 隔。 資訊輸入/輸出裝置1之功能及效果 1.影像顯示操作、光偵測操作 當由該電子裝置本體20所輸出之顯示資料被輸入該顯 示信號處理區段12時,該顯示信號處理區段12驅動該輸入 /輸出面板11,以施行顯示及基於該顯示資料來接收光。 因此,於該輸入/輸出面板11中,一影像係藉由該等顯示 -16- 201135562 元件1 1 a (該等顯示胞元CW )所顯示,並使用由該背光( 未說明)所放射之光。在另一方面,於該輸入/輸出面板 11中,該等光偵測器lib (該等顯示胞元CR)係在預定驅 動間隔驅動,以接收光。 於此一使得該影像顯示操作及該光偵測操作被施行之 狀態中,當諸如手指之物體將與該輸入/輸出面板1 1之顯 示螢幕(輸入螢幕)接觸或接近該顯示螢幕時,用於影像 顯示而由該等顯示元件11a之每一個所放射之光線的一部 份被該物體的一表面所反射。所反射之光被捕捉在該輸入 /輸出面板11中而將藉由該光偵測器lib所接收。因此’ 該物體的光偵測信號係由該光偵測器1 1 b輸出。該光偵測 信號處理區段1 3施行一製程、諸如在該光偵測信號上之放 大,以處理該光偵測信號,藉此產生所拾取之影像。所產 生之拾取影像係輸出至該影像處理區段1 4當作拾取影像資 料DO。 2 .點資訊偵測製程 圖6說明該影像處理區段1 4中之整個影像處理的流程 (點資訊偵測製程)。該影像處理區段1 4由該光偵測信號 處理區段1 3獲得該拾取影像資料D0 (步驟S 1 0 ),且透過 二値化製程使用二不同閾値在該拾取影像資料D0上獲得該 接觸點資訊及該接近點資訊。更特別地是’該影像處理區 段1 4儲存二預設閾値S 1及S 2 ( S 1 > S 2 ),且以下使用該等 閾値S1及S2之影像處理被施行’以分別獲得該接觸點資訊 -17- 201135562 及該接近點資訊。 獲得接觸點資訊:S 1 1至S 1 4 該影像處理區段1 4使用該閾値S 1 (第一閾値)在所獲 得之拾取影像資料D0上施行二値化製程(步驟S 1 1 )。更 特別地是,組構成該拾取影像資料D0之每一像素的信號値 係與該閾値S 1比較,且譬如,當一部份具有低於該閾値S 1 之信號値時,該部份被設定爲“0” ,且當一部份具有等 於或高於該閩値S 1之信號値時,該部份被設定爲“ 1” ° 因此,當接觸物體係存在時,接收藉由該物體所反射之光 的一部份被設定爲“1” ,且該另一部份被設定爲“〇” 。 其次,該影像處理區段14由該上述二値化拾取影像移 去一孤立點(雜訊)(步驟S12)。換句話說,於該二値 化拾取影像中,在該接觸物體係存在之案例中,形成諸部 份被設定爲"1 ”之聚集區域,但於被設定爲“ 1 ”的一部 份係與被設定爲“ 1 ”之諸部份的聚集區域隔絕之案例中 ,施行移去該孤立部份之製程。 此後,該影像處理區段14在遭受孤立點移除之拾取影 像上施行一上標籤製程(步驟s 1 3 )。換句話說,上標籤 製程係在該拾取影像中之被設定爲“ 1 ”的部份之聚集區 域上施行,且遭受該上標籤製程之被設定爲"1”的部份 之聚集區域係用作該接觸物體的一偵測點(偵測區域)° 於此一偵測點係存在之案例中,其係決定與該輸入螢幕接 觸之物體爲“存在”,且於該偵測點係不存在之案例中’ -18 - 201135562 其係決定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爲“不存在”。再者’ 於該偵測點係存在之案例中,該偵測點之位置坐標、面積 等等被計算。因此,包括關於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的 存在或不存在或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的位置之資訊的 接觸點資訊被獲得(步驟s Μ )。 獲得接近點資訊:S15至S18 該影像處理區段1 4使用該閩値S2 (第二閾値)在所獲 得之拾取影像資料D0上施行二値化製程(步驟S 1 5 )。更 特別地是,以與上述接觸點資訊被獲得之案例相同的方式 ,組構成該拾取影像資料DO之每一像素的信號値係與該閾 値S2比較,且具有等於或高於S2之信號値的一部份被設定 爲“ 1 ” ,及該另一部份被設定爲“ 〇 ” 。其次,如於該上 述步驟S 1 2之案例中,一孤立點被由該二値化拾取影像所 移去(步驟S 1 6 )。此後,如於該上述步驟S 1 3之案例中’ 上標籤製程係在遭受孤立點移除之拾取影像上施行(步驟 S 1 7 )。然後,於偵測點係存在於遭受該上標籤製程的拾 取影像中之案例中,其係決定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爲 “存在”,且計算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位置坐標等 等。於該偵測點爲不存在之案例中,其係決定接近至該輸 入螢幕之物體爲“不存在”。因此’包括關於接近至該輸 入螢幕之物體的存在或不存在之資訊或關於接近至該輸入 螢幕之物體的位置之資訊的接近點資訊被獲得(步驟S 1 8 -19- 201135562 此外,這些獲得接觸點資訊之步驟(S11至S14)及這 些獲得接近點資訊之步驟(315至318)可被同時發生或連 續地執行(譬如,在執行步驟S11至S 1 4之後’該等步驟 S15至S18可被執行)。再者,於物體之位置資訊或面積資 訊係不需要當作點資訊之案例中’亦即於僅只偵測關於與 該輸入螢幕接觸或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存在或不存 在之資訊爲充分的案例中,複雜之影像處理、諸如該上述 二値化、孤立點移除及上標籤可能不被執行。於此案例中 ,當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的存在或不存在被偵測時, 譬如,組構成該拾取影像資料D0之每一像素的信號値係與 該閩値S 1比較,且具有等於或高於該閾値S 1之信號値的像 素之數目被計數,及具有等於或高於該閾値S1之信號値的 像素之數目與總像素數目之比率被決定。於該比率係等於 或高於一預定値之案例中,其可被決定與該輸入螢幕接觸 之物體爲“存在”,及於該比率係低於該値之案例中,其 可被決定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係“不存在”。同樣地 ,於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案例中,該上述比率可使 用該閩値S2被決定,以決定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存 在或不存在。 藉由該上述製程,於物體係在接觸狀態中之案例中, 該影像處理區段14藉由該等步驟S11至S1 4獲得接觸物體之 偵測點’以獲得包括“接觸物體係存在”之決定結果及該 接觸物體之位置等的接觸點資訊。在另一方面,於物體係 在接近狀態之案例中,該接觸物體之偵測點係未在該步驟 -20- 201135562 s 11至s 14中獲得(獲得接觸點資訊,包括“接觸物體係不 存在”之決定結果),但接近物體之偵測點係藉由該等歩 驟S1 5至S〗8所獲得,以獲得包括“接近物體係存在”之決 定結果的接近點資訊、與關於該接近物體之位置等的資訊 。再者,於物體係既不是於該接觸狀態中也不是於該接近 狀態中之案例中,該偵測點係未藉由該等步驟S 1 1至S 1 4及 該等步驟S1 5至S 18兩者所獲得。於此案例中,包括“接觸 物體係不存在”之決定結果的接觸點資訊與包括“接近物 體係不存在”之決定結果的接近點資訊被獲得。以此一方 式所獲得之點資訊、諸如該接觸點資訊及該接近點資訊被 輸出至該電子裝置本體20。 於該電子裝置本體20中,該控制區段21基於該輸入點 資訊產生顯示資料,且施行該輸入/輸出面板11之顯示驅 動’以便改變目前顯示在該輸入/輸出面板11上之影像。 再者’該控制區段2 1基於該點資訊改變該驅動間隔,以控 制該等物體偵測模式之切換。基於此點資訊之驅動間隔改 變操作將在下面詳細地敘述。 3.驅動間隔改變操作
圖7A及7B至圖9A及9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改變該 驅動間隔之時序(該等物體偵測模式之切換的時序)。圖 7A及7B分別說明由該偵測待命模式切換至該接近點偵測模 式及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圖8A及8B分別說明由該接近點偵 測模式切換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及該偵測待命模式。圖9 A -21 - 201135562 及9B分別說明由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該接近點偵測模 式及該偵測待命模式。此外,每一圖示中之訊框(F)對 應於光偵測驅動係在60fps施行之案例中的訊框。再者, 藉由這些訊框中之實線所畫出的訊框對應於一藉由實際的 光偵測驅動操作所獲得之拾取影像,且藉由虛線所畫出的 訊框對應於一未真正地獲得之拾取影像。再者,於該等訊 框中,接近物體(3 A )係藉由上面有淡點畫的圓所槪要地 表示,且接觸物體(3B)係藉由上面有深點畫的圓所槪要 地表示。 該偵測待命模式中之驅動間隔ML係該三種物體偵測 模式間之最低的驅動間隔,且於60fps係一完整驅動間隔 之案例中,譬如,該偵測待命模式具有等於該完整驅動間 隔之大約1/20至1 Μ的驅動間隔。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中之驅 動間隔ΜΗ係該三種物體偵測模式間之最長的驅動間隔, 且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具有譬如60fps之驅動間隔。該接近 點偵測模式中之驅動間隔MC被設定至該驅動間隔ML及該 驅動間隔MH間之一中介値。在此中,譬如等於該完整驅 動間隔的1 /4之驅動間隔(1 5 fps )、等於該完整驅動間隔 的1/2之驅動間隔(30fps )、與60fps之驅動間隔被分別用 作該驅動間隔ML、MC及MH的案例將在下面被敘述。 A.由偵測待命模式切換至接近點偵測模式 如圖7A所說明’於該偵測待命模式中,首先,該上述 影像處理(該點資訊偵測製程)係基於一拾取影像在訊框 -22- 201135562 F(A + 0)之時序施行。在此時序,包括一與該輸入螢幕接 觸之物體及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爲不存在的決定結果 之點資訊被獲得,且該控制區段2 1基於此點資訊維持該驅 動間隔ML (由該訊框F ( A + 0 )至訊框F ( A + 4 ))。其次 ,譬如,於接近物體係由訊框F(A + 3)之時序存在的案例 中,該接近物體之偵測點3A係在該下一偵測訊框F ( A + 4 )獲得。更特別地是,包括一接近物體係存在(與接觸物 體係存在)之決定結果的點資訊被獲得,且該控制區段2 1 基於此點資訊由該驅動間隔ML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C。因 此’由該偵測待命模式切換至該接近點偵測模式被施行。 B ·由偵測待命模式切換至接觸點偵測模式 如圖7B所說明,於該偵測待命模式中,首先,在訊框 F(B + 0)之時序,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及接近至該輸 入螢幕之物體係不存在。因此,如於該上述訊框F ( A + 0 ) 至F ( A + 4 )之案例中,該控制區段2 1維持該驅動間隔ML (由該訊框F ( B + 0 )至訊框F ( B + 4 ))。其次,譬如, 於接觸物體係由訊框F(B + 3)之時序存在的案例中,在該 下一偵測訊框F ( B + 4 ),該接觸物體之偵測點3 B被獲得 。更特別地是,包括一接觸物體係存在之決定結果的點資 訊被獲得,且該控制區段2 1基於此點資訊由該驅動間隔 ML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H。因此,由該偵測待命模式切換 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被施行。 如此,於該偵測待命模式中,當其係決定接觸物體及 •23- 201135562 接近物體係不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 1仍然維持該驅動間隔 ML»在另一方面,當其係決定接近物體係存在(與接觸 物體係不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以由該驅動 間隔ML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C,且當其係決定接觸物體係 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以由該驅動間隔M L改 變至該驅動間隔ΜΗ。 C. 由接近點偵測模式切換至接觸點偵測模式 如圖8Α所說明,於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中,該上述影像 處理(該點資訊偵測製程)係基於一拾取影像在訊框F ( C+1)之時序施行。在此時序,接近物體之偵測點3Α被獲 得,且包括接近物體爲存在的決定結果之點資訊被獲得。 該控制區段21基於此點資訊維持該驅動間隔MC (由該訊 框F ( C + 1 )至訊框F ( C + 3 ))。其次,譬如,於該接觸 物體之狀態係在訊框F ( C + 2 )之時序由接近狀態改變至接 觸狀態之案例中,在該下一偵測訊框F ( C + 3 ),接觸物體 之偵測點3Β被獲得。更特別地是,包括一接觸物體係存在 之決定結果的點資訊被獲得,且該控制區段2 1基於此點資 訊由該驅動間隔M C改變至該驅動間隔Μ Η。因此,由該接 近點偵測模式切換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被施行。 D. 由接近點偵測模式切換至偵測待命模式 如圖8Β所說明,於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中,首先,在一 訊框F ( D+1 )之時序,接近物體之偵測點3 Α被獲得。因 -24- 201135562 此,如於該上述訊框F ( C + l )至F ( C + 3 )之案例中,該 控制區段2 1維持該驅動間隔MC (由該訊框F ( D+ 1 )至訊 框F(D + 3))。其次,於該物體由訊框F(D + 2)之時序 既不是於該接近狀態中也不是在該接觸狀態中之案例中, 在該下一偵測訊框F ( D + 3 ),包括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係 不存在的決定結果之點資訊被獲得。該控制區段2 1基於此 一點資訊由該驅動間隔MC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L。因此, 由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切換至該偵測待命模式被施行。 如此,於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中,當其係決定接近物體 係存在(且接觸物體係不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1仍然維 持該驅動間隔MC。在另一方面,當其係決定接觸物體爲 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以由該驅動間隔MC改 變至該驅動間隔MH,且當其係決定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 係不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以由該驅動間隔 M C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 L。 Ε.由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接近點偵測模式 如圖9Α所說明,於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中,在訊框F ( Ε + 0 )至F ( Ε + 2 )之時序的每一個,該上述影像處理(該 點資訊偵測製程)被施行。在該等時序之每一個,接觸物 體之偵測點3 Β被獲得,且包括一接觸物體爲存在之決定結 果的點資訊被獲得。該控制區段2 1基於此一點資訊維持該 驅動間隔ΜΗ (由該訊框F ( Ε + 0 )至訊框F ( Ε + 3 ))。其 次,譬如,於該訊框F ( Ε + 3 )之時序的案例中,該物體之 -25- 201135562 狀態由該接觸狀態改變至該接近狀態,在該訊框F ( E + 3 ) 之時序,接近物體之偵測點3 A被獲得。更特別地是,包括 一接近物體爲存在之決定結果的點資訊被獲得,且該控制 區段2 1基於此一點資訊由該驅動間隔MH改變至該驅動間 隔MC。因此,由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該接近點偵測 模式被施行。 F.由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偵測待命模式 如圖9B所說明,於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中,首先,在訊 框F ( G + 0 )至F(G + 2)之時序的每一個,接觸物體之偵 測點3 B被獲得。因此,如於該上述訊框F ( E + 0 )至F ( E + 2 )之案例中,該控制區段2 1維持該驅動間隔MH (由該 訊框F ( G + 0 )至訊框F ( G + 3 ))。其次,譬如,在該訊 框F(G + 3)之時序的案例中,與該輸入螢幕接觸或接近至 該輸入螢幕的物體變得不存在,在該訊框F( G + 3 )之時序 ’包括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爲不存在之決定結果的點資訊 被獲得。該控制區段2 1基於此一點資訊由該驅動間隔MH 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L »因此,由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 至該偵測待命模式被施行。 如此,於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中,當其係決定接觸物體 爲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1仍然維持該驅動間隔MH。在另 一方面,當其係決定接近物體爲存在(與接觸物體爲不存 在)時’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以由該驅動間隔Μ Η改 變至該驅動間隔MC,且當其係決定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 •26- 201135562 兩者爲不存在時,該控制區段2 1施行控制,以由該驅動間 隔MH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L。 於包括“接觸物體爲存在”之決定結果的接觸點資訊 及包括“接近物體爲存在”之決定結果的接近點資訊兩者 係在獲得點資訊的上述步驟中獲得之案例中,一物體被考 慮爲在該接觸狀態中,且由該偵測待命模式或該接近點偵 測模式切換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被施行。 如上面所述,於該具體實施例中,關於與該輸入螢幕 接觸之物體及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存在或不存在之 點資訊係基於該物體之拾取影像資料DO所獲得,且該驅動 間隔係基於此一點資訊而改變。換句話說,該驅動間隔係 根據該物體之狀態而動態地改變,以便施行該等偵測模式 之切換。 其次,根據一比較範例之間歇式光偵測驅動操作將在 下面參考圖1 0被敘述。於該比較範例中,該光偵測胞元C R 係在譬如3 0 fp s之驅動間隔驅動,故比較於該光偵測胞元 CR係在完整驅動間隔(60fps )驅動之案例,電力消耗中 之減少被允許。再者,當該背光係與該光偵測胞元CR之驅 動間隔同步地間歇式驅動時,電力消耗係大幅地減少。然 而,於此一比較範例中,譬如,在由訊框F ( Η + 0 )之時序 至訊框F ( Η + 4 )之時序施行一輕按操作的案例中,其係難 以充分地辨識暫時性連續移動。換句話說,其係難以藉由 主動式操作、諸如該輕按操作輸入資訊。再者,該驅動間 隔越小,則此一不利影響被斷定爲越多。 -27- 201135562 在另一方面,於該具體實施例中,於物體未與該輸入 螢幕接觸之狀態中(該偵測待命模式與該接近點偵測模式 ),該驅動間隔被設定爲較低(該等驅動間隔ML與MC ) ,且因此電力消耗係減少。然後,在該偵測待命模式及該 .接近點偵測模式中偵測到與該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的案例 中,該驅動間隔係動態地改變至一較長的驅動間隔(該驅 動間隔MH ),且由該偵測待命模式及該接近點偵測模式 切換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被施行。因此,譬如,如在圖7A 及8 A所說明,藉由接觸物體之輕按操作係充分可辨別的。 再者,二閩値S1及S2被使用於該影像處理區段14中之二値 化製程,以便不只獲得物體之接觸點資訊,而且獲得接近 點資訊,故輸入操作不只被允許於物體係與該輸入螢幕接 觸之案例中,同時也允許該物體離該輸入螢幕被放置在一 預定高度處之非接觸狀態中。因此,當該光偵測胞元CR被 間歇性地驅動時,操作性之惡化係可阻止的。因此,允許 良好之操作性被維持,同時減少電力消耗。 修改1 圖1 1係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修改1的物體偵測模 式之切換的說明。該修改係以與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相同之 方式應用至該顯示器10及該電子裝置本體20,除了物體偵 測模式之切換的時序(改變該驅動間隔之時序)係與該具 體實施例中者不同以外。更特別地是,於該修改中,如於 該具體實施例之案例中,包括該偵測待命模式(該驅動間 -28- 201135562 隔ML )、該接近點偵測模式(該驅動間隔MC )、及該接 觸點偵測模式(該驅動間隔MH )之物體偵測模式被允許 由一模式切換至另一模式。然而,於該修改中,當該驅動 間隔被改變至較低的驅動間隔時,改變該驅動間隔之時序 被控制爲將延遲。更特別地是,在由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切 換至該偵測待命模式(D )、由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 該接近點偵測模式(Ε )、及由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 該偵測待命模式(F )之每一個中,改變該驅動間隔之時 序被控制爲將延遲達一預定時間R1或R2。這些模式之切換 的時序之範例將在下面參考圖12Α及12Β至圖14Α及14Β被 敘述。 D ·由接近點偵測模式切換至偵測待命模式 圖1 2 Α及1 2 Β係槪要視圖,於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中,於 當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兩者爲不存在的決定結果被獲得時 之案例中,改變該驅動間隔之時序被延遲達該預定時間R 1 。如此,甚至於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兩者爲不存在的決定 結果係在訊框F ( 1 + 3 )或F ( J + 3 )獲得之案例中,該驅動 間隔MC被維持達該時間R1。該時間R1可被設定爲譬如數 個訊框(於此案例中,2個訊框)。 當由該驅動間隔MC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L以此一方式 被延遲達該時間R1時,譬如,如圖1 2A所說明,亦於接近 物體再次由該下一偵測訊框F ( I + 4 )顯現之案例中,該接 近物體被輕易地偵測,而不會失敗(訊框F ( 1 + 5 ))。此 -29- 201135562 後注意,該驅動間隔MC被維持(由訊框F ( 1 + 6 )或稍後 )。此一效果係特別有效的,以辨識藉由移動所附帶之輸 入操作,其中物體迅速地接觸該輸入螢幕或由該輸入螢幕 移動遠離,諸如快按兩次。在另一方面,如圖12B所說明 ,於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兩者在該時間R1 (訊框F(J + 5) )的推移之後不顯現之案例中,該驅動間隔MC可被改變 至該驅動間隔ML。 E.由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接近點偵測模式 圖13A及13 B係槪要視圖,於改變該驅動間隔之時序被 延遲達該預定時間R2之案例中,當物體之狀態於該接觸點 偵測模式中由該接觸狀態改變至該接近狀態時。如此,甚 至於接近物體爲存在(與接觸物體爲不存在)的決定結果 係在訊框F ( K + 2 )或F ( L + 2 )中獲得之案例中,該驅動 間隔MH被維持達該時間R2。該時間R2可被設定爲譬如數 個訊框(於此案例中,3個訊框)。 當由該驅動間隔MH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C被延遲達該 時間R2時,譬如,如圖13Α所說明,亦於接觸物體再次由 該下一偵測訊框F ( Κ + 5 )顯現之案例中,該接觸物體被輕 易地偵測,而不會失敗(訊框F ( Κ + 5 ))。此後注意,該 驅動間隔ΜΗ被維持(由訊框F ( Κ + 6 )或稍後)。此一效 果係特別有效的,以辨識諸如快按兩次之輸入操作。在另 一方面,如圖〗3Β所說明,在該時間R2 (訊框F ( L + 5 )) 的推移之後的接近物體爲存在及接觸物體爲不存在之案例 -30- 201135562 中,該驅動間隔ΜΗ可被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C。 F ·由接觸點偵測模式切換至偵測待命模式 圖MA及14B係槪要視圖,於當接觸物體及接近物體兩 者爲不存在的決定結果被獲得時之案例中,改變該驅動間 隔之時序被延遲達該時間R2。如此,甚至於接觸物體及接 近物體兩者爲不存在的決定結果係在訊框F ( M + 2 )或F ( N + 2 )中獲得之案例中,該驅動間隔MH被維持達該時間R2 〇 當由該驅動間隔ΜΗ改變至該驅動間隔ML以此一方式 被延遲達該時間R2時,譬如,如圖1 4A所說明,亦於接觸 物體再次由該下一偵測訊框F ( M + 5 )顯現之案例中,該 接觸物體被輕易地偵測,而不會失敗(訊框F ( Μ + 5 )) 。此後注意,該驅動間隔ΜΗ被維持(由訊框F ( Μ + 6 )或 稍後)。此一效果係特別有效的,以辨識諸如快按兩次之 輸入操作。在另一方面,如圖14Β所說明,於接觸物體及 接近物體兩者在該時間R2 (訊框F ( Ν + 5 ))的推移之後 不顯現之案例中,該驅動間隔ΜΗ可被改變至該驅動間隔 ML。 如上面所述,於該修改中,於該驅動間隔係基於與該 輸入螢幕接觸之物體及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存在或 不存在而改變至一較低驅動間隔之案例中,改變該驅動間 隔之時序被控制爲將被延遲’且因此’譬如,諸如快按兩 次之輸入操作係可很好辨別的。因此’允許維持良好之操 -31 - 201135562 作性,同時減少電力消耗。 修改2 圖1 5說明根據修改2之資.訊輸入/輸出裝置2的方塊組 構。如於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輸入/輸出裝置1 的案例中,該資訊輸入/輸出裝置2包括該顯示器10及該 電子裝置本體20,但該顯示器10包括該顯示信號處理區段 12、該輸入/輸出面板11、及該光偵測信號處理區段13。 該電子裝置本體20包括該控制區段21及該影像處理區段14 。換句話說,於該修改中,該影像處理區段14不被包括在 該顯示器10中,但被包括在該電子裝置本體20中。該影像 處理區段14可被以此一方式包括在該電子裝置本體20中, 且甚至於此一案例中,與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的資訊輸 入/輸出裝置1中之那些者相同之效果係可獲得。 應用範例 其次,參考圖16至圖20A至20G,該上述具體實施例 及上述修改中所敘述之資訊輸入/輸出裝置的應用範例將 在下面被敘述。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輸入/輸出 裝置等等係適用於任何領域中之電子裝置,諸如電視、數 位相機、筆記型電腦、諸如行動電話之手提式終端裝置、 及攝影機。換句話說,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資訊輸入 /輸出裝置等等係適用於顯示由外面所輸入之圖像信號或 內側所產生之圖像信號、如任何領域中之影像或圖像的電 -32- 201135562 子裝置。 應用範例1 圖1 6說明電視之外觀。該電視具有譬如包括前面板 5 1 1及濾光玻璃5 1 2之圖像顯示螢幕區段5 1 0。該圖像顯示 螢幕區段510係由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任一者的資訊 輸入/輸出裝置等等所組構成。 應用範例2 圖17A及17B說明數位相機之外觀。該數位相機具有譬 如用於閃光燈之發光區段521、顯示區段522、選單開關 523、及快門按鈕5 24。該顯示區段522係由根據該上述具 體實施例之任一者的資訊輸入/輸出裝置等等所組構成。 應用範例3 圖1 8說明筆記型電腦之外觀。該筆記型電腦具有譬如 主體531、用於輸入字母等等的操作之鍵盤532、及用於顯 不影像之顯示區段533。該顯示區段533係由根據該上述具 體實施例之任一者的資訊輸入/輸出裝置等等所組構成。 應用範例4 圖19說明攝影機之外觀。該攝影機具有譬如主體5W '用於拍攝被配置在該主體541的前表面上之物體的透鏡 542、拍攝開始/停止開關543、及顯示區段544。該顯示 -33- 201135562 區段544係由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任一者的 /輸出裝置等等所組構成。 應用範例5 圖20A至20G說明行動電話之外觀。該行動 由用連接區段(鉸鏈區段)730彼此連接譬如頂 7 10及底側附接件720所形成。該行動電話具有| 、子顯示器7 5 0、閃光燈760、及照相機770。該| 或該子顯示器750係由根據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之 資訊輸入/輸出裝置等等所組構成。 雖然本發明係參考該具體實施例、該等修改 應用範例敘述,本發明不被限制於此,並可有各 。譬如,於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當作物體 ,使用來自物體之反射光藉由配置於該輸入/輸 中之光偵測器1 1 b來施行偵測的光學系統被敘述 例’但諸如接觸系統或電容系統之任何其他偵測 使用。於偵測系統之任一者中,驅動間隔可被設 在間歇式時序獲得一偵測信號,且該驅動間隔可 輸入螢幕接觸或接近至該輸入螢幕之物體的存在 而被改變。 再者’於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三種模 該偵測待命模式、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及該接觸 式被敘述作爲該等物體偵測模式之範例,但本發 限制於這些三模式。瞽如,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可 資訊輸入 電話係藉 側附接件 I示器740 霞示器740 任一者的 、及該等 種被修改 偵測系統 出面板1 1 作爲一範 系統可被 定,以便 根據與該 或不存在 式、亦即 點偵測模 明不須被 被進一步 -34- 201135562 分成複數模式,以使用4或更多種物體偵測模式。換句話 說,在多數階段中改變之複數驅動間隔可被用作該接近點 偵測模式中之驅動間隔,以偵測物體之接近狀態(諸如物 體離該輸入螢幕之高度),且該驅動間隔可根據此一狀態 被改變。 再者,於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完整驅動間隔( 60fps )被用作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中之驅動間隔的案例被 敘述作爲一範例,但本發明不被限制於此,且6 0 f p s或之 上的驅動間隔、譬如1 20fps可被使用。再者,該偵測待命 模式及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中之驅動間隔不被分別限制於在 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被敘述的15 fps及30 fps。譬如, 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中之驅動間隔可被設定爲等於該接觸點 偵測模式中之驅動間隔。 此外,於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該控制區段21被 配置在該電子裝置本體20中之案例被敘述,但該控制區段 21可被配置在該顯示器10中。 再者’於該上述具體貫施例等等中,具有輸入/輸出 面板之資訊輸入/輸出裝置被敘述作爲一範例,而該輸入 /輸出面板具有顯示功能及偵測功能(光偵測功能)兩者 ,但本發明不被限制於此。譬如,本發明係可適用於由具 有外部觸控感測器之顯示器所組構的資訊輸入/輸出裝置 〇 再者’於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該液晶顯示面板 被用作該輸入/輸出面板之案例被敘述作爲—範例,但本 -35- 201135562 發明不被限制於此,且有機電致發光(EL )面板等可被用 作該輸入/輸出面板。於該有機EL面板被用作該輸入/輸 出面板之案例中,響如,複數有機EL元件可被配置在一基 板上當作顯示元件,且當作光偵測器之光電二極體可被配 置,以便分配至該等有機EL元件或二或更有機EL元件之 每一個。再者,當向前偏向電壓被施加時,該有機EL元件 具有發光之特徵,且當向後偏向電壓被施加時,接收光以 產生電流。因此,當該有機EL元件之此一特徵被使用時, 縱使諸如光電二極體之光偵測器未被分開地配置,具有該 顯示功能及該偵測功能之輸入/輸出面板係可達成的。 此外,於該上述具體實施例等等中,本發明係參考具 有該輸入/輸出面板之資訊輸入/輸出裝置當作一範例敘 述,而該輸入/輸出面板具有顯示功能及偵測功能(顯示 元件與光偵測器),但本發明不須具有顯示功能(顯示元 件)。換句話說,本發明係可適用於具有輸入面板之資訊 輸入裝置(影像拾取裝置),該輸入面板僅只具有偵測功 能(光偵測器)。再者,此一輸入面板及一具有顯示功能 之輸出面板(顯示面板)可被分開地配置。 該上述具體實施例中所敘述之製程等等可藉由硬體或 軟體所施行。於該等製程係藉由軟體所施行之案例中,形 成該軟體之程式被安裝在一般用途之電腦等中。此一程式 可被預先儲存於該電腦中所安裝之記錄媒體中。 本申請案包含有關在2009年10月16日於日本專利局提 出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第JP 2009-2395 1 2號中所揭示 -36- 201135562 者之主題’其整個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倂入本文中。 那些熟諳此技藝者應了解在各種修改、組合、次組合 、及變更係於所附申請專利或其同等項之範圍內,該等各 種修改、組合、次組合、及變更可視設計需求及其他因素 而定發生。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一方塊圖,說明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之 資訊輸入/輸出裝置的組構。 圖2係一方塊圖,說明圖1所說明之輸入/輸出面板的 一特定組構。 圖3係圖1所說明之輸入/輸出面板的—部份之放大剖 視圖。 圖4係一圖表’說明由一物體偵測模式切換至另一模 式之範例。 圖5A、5B及5C係槪要視圖,用於分別敘述物體(手 指)於偵測待命模式、接觸點偵測模式、及接近點偵測模 式中之狀態。 圖6係一流程圖,說明影像處理(點資訊偵測製程) 之範例。 圖7 A及7 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由該偵測待命模式切 換至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及該接觸點偵測模式之時序。 圖8 A及8 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由該接近點偵測模式 切換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及該偵測待命模式之時序。 -37- 201135562 圖9A及9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由該接觸點偵測模式 切換至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及該偵測待命模式之時序。 圖1 〇係一說明,用於敘述一根據比較範例之間歇式驅 動操作。 圖1 1係由一物體偵測模式切換至根據修改1之另一模 式的說明。 圖12A及12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圖1 1所說明的接近 點偵測模式中之延遲操作。 圖13A及13 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圖1 1所說明的接觸 點偵測模式中之延遲操作。 圖14A及14B係槪要視圖,用於敘述圖1 1所說明的接觸 點偵測模式中之延遲操作。 圖15係一方塊圖,說明根據修改2之資訊輸入/輸出 裝置的組構。 圖1 6係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等的資訊輸入/輸出 裝置之應用範例1的外部透視圖。 圖17A及17B分別係來自應用範例2之正面的外部透視 圖及來自應用範例2之背面的外部透視圖。 圖1 8係應用範例3之外部透視圖。 圖1 9係應用範例4之外部透視圖。 圖20A至20G說明應用範例5,在此圖20A及20B分別係 應用範例5被打開的狀態中之正面圖及側視圖,且圖20C、 200、20£、20?及200分別係應用範例5被閉合的狀態中之 正面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俯視圖、及仰視圖。 -38- 201135562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資訊輸入/輸出裝置 2:資訊輸入/輸出裝置 I 〇 :顯示器 II :輸入/輸出面板 1 1 a :顯示元件 1 1 b :光偵測器 1 2 :顯示信號處理區段 1 3 :光偵測信號處理區段 1 4 :影像處理區段 1 6 :像素 20 :電子裝置本體 2 1 :控制區段 30A :基板 30B :基板 3 1 :液晶層 3 2 :阻隔肋條 33 :遮光層 40 :保留控制區段 4 1 :顯示側掃描器 42 :顯示信號驅動器 43 :光偵測側掃描器 44 :顯示信號產生區段 45 :光偵測信號接收器 -39 201135562 46 :保留區段 5 1 0 :圖像顯示螢幕區段 5 1 1 :前面板 5 1 2 :濾光玻璃 5 2 1 :發光區段 5 2 2 :顯不區段 5 23 :選單開關 5 2 4 :快門按鈕 53 1 :主體 5 3 2 :鍵盤 5 3 3 :顯不區段 541 :主體 5 4 2 :透鏡 543 :拍攝開始/停止開關 5 4 4 :顯不區段 7 1 0 :頂側附接件 720 :底側附接件 7 3 0 :連接區段 740 :顯示器 7 5 0 :子顯示器 7 6 0 :閃光燈 770 :照相機 CR :光偵測胞元 CR1 :光偵測胞元 -40 201135562 CR2 :光偵測胞元 C R 3 :光偵測胞元 CW :顯示胞元 C W 1 :顯示胞元 CW2 :顯示胞元 CW3 :顯示胞元 CWR :顯示/光偵測胞元 PD :光偵測器 -41 -

Claims (1)

  1. 20113556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資訊輸入裝置,包括: 輸入面板,其包括偵測元件,每一偵測元件獲得來自 物體之偵測信號; 影像處理區段,其對藉由該輸入面板所獲得之偵測信 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 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 接近點資訊; 驅動區段,其以此一使得該偵測信號係以預定的驅動 間隔由每一偵測元件所獲得之方式驅動該輸入面板中之偵 測元件的每一個;及 控制區段,其基於藉由該影像處理區段所獲得之接觸 點資訊及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該影像處理區段透過一對該偵測信號使用第一閩値之 比較程序來偵測該接觸點資訊,及透過一對該偵測信號使 用第二閾値之比較程序來獲得該接近點資訊,該第二閾値 係低於該第一閾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該控制區段當於偵測待命模式中時採用第一驅動間隔 作爲該驅動間隔,該物體在該偵測待命模式既不是於該接 觸狀態中也不是於該接近狀態中;該控制區段當於接近點 偵測模式中時採用第二驅動間隔作爲該驅動間隔,該物體 在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係於該接近狀態中;及該控制區段當 -42- 201135562 於接觸點偵測模式中時採用第三驅動間隔作爲該驅動間隔 ’該物體在此接觸點偵測模式係於該接觸狀態中,該第二 驅動間隔係等於該第一驅動間隔或比該第一驅動間隔較長 ’該第三驅動間隔係等於該第二驅動間隔或比該第二驅動 間隔較長。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既不在該接觸狀態中也不 在該接近狀態中時,該控制區段透過維持該第一驅動間隔 而停留在該偵測待命模式中,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於該接近狀態中時,該控 制區段透過由該第一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二驅動間隔而從 該偵測待命模式變遷至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及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於該接觸狀態中時,該控 制區段透過由該第一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三驅動間隔而從 該偵測待命模式變遷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於該接近狀態中時,該控 制區段透過維持該第二驅動間隔而停留在該接近點偵測模 式中,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於該接觸狀態中時,該控 制區段透過由該第二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三驅動間隔而從 該接近點偵測模式變遷至該接觸點偵測模式,及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既不在該接觸狀態中也不 在該接近狀態中時’該控制區段透過由該第二驅動間隔切 -43- 201135562 換至該第一驅動間隔而從該接近區段點偵測模式變遷至該 偵測待命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在從該接近點偵測模式至該偵測待命模式之變遷中, 由該第二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一驅動間隔之時序被延遲。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於該接觸狀態中時,該控 制區段透過維持該第三驅動間隔而停留在該接觸點偵測模 式中,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於該接近狀態中時,該控 制區段透過由該第三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二驅動間隔而從 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變遷至該接近點偵測模式,及 當該控制區段決定該物體係既不在該接觸狀態中也不 在該接近狀態中時,該控制區段透過由該第三驅動間隔切 換至該第一驅動間隔而從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變遷至該偵測 待命模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在從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至該偵測待命模式之變遷中, 由該第三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一驅動間隔之時序被延遲, 及 在從該接觸點偵測模式至該接近點偵測模式之變遷中 ’由該第三驅動間隔切換至該第二驅動間隔之時序被延遲 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資訊輸入裝置,其中 -44- 201135562 該等偵測元件係由複數光偵測器所組構,該等光偵測 器偵測藉由一物體所反射之光線。 1〇_—種資訊輸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藉由一包括偵測元件之輸入面板從物體獲得偵測信號 t 對所獲得之偵測信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獲得 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 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近點資訊; 以此一使得該偵測信號係以預定的驅動間隔由每一偵 測元件所獲得之方式驅動該輸入面板中之偵測元件的每一 個;及 基於該接觸點資訊及該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11.—種資訊輸入/輸出裝置,包括: 輸入/輸出面板,包括偵測元件及具有影像顯示功能 ,該等偵測元件之每一個從物體獲得偵測信號; 影像處理區段,其對藉由該輸入/輸出面板所獲得之 偵測信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 於接觸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 態中之接近點資訊; 驅動區段,其以此一使得該偵測信號係以預定的驅動 間隔由每一偵測元件所獲得之方式驅動該輸入/輸出面板 中之偵測元件的每一個;及 控制區段,其基於藉由該影像處理區段所獲得之接觸 點資訊及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45- 201135562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資訊輸入/輸出裝置, 其中 該輸入/輸出面板包括基於影像資料顯示一影像之複 數顯示元件’及 該等偵測元件係由複數光偵測器所組構,該等光偵測 器偵測藉由一物體所反射之光線。 1 3 . —種電腦可讀取之非暫時性媒體,資訊輸入程式 被記錄在該媒體上,該資訊輸入程式允許電腦執行以下步 驟: 藉由包括偵測元件之輸入面板從物體獲得偵測信號; 對所獲得之偵測信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獲得 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 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接近點資訊; 以此一使得該偵測信號係以預定的驅動間隔由每一偵 測元件所獲得之方式驅動該輸入面板中之偵測元件的每一 個;及 基於該接觸點資訊及該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14. 一種具有資訊輸入裝置之電子單元,該資訊輸入 裝置包括. 輸入面板,其包括偵測元件,每一偵測元件獲得來自 物體之偵測信號; 影像處理區段,其對藉由該輸入面板所獲得之偵測信 號施行預定的影像處理,藉此獲得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觸 狀態中之接觸點資訊、及指示該物體是否於接近狀態中之 -46- 201135562 接近點資訊; 驅動區段,其以此一使得該偵測信號係以預定的驅動 間隔由每一偵測元件所獲得之方式驅動該輸入面板中之偵 測元件的每一個;及 控制區段’其基於藉由該影像處理區段所獲得之接觸 點資訊及接近點資訊決定該驅動間隔。 -47-
TW099133698A 2009-10-16 2010-10-04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13556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9512A JP2011086179A (ja) 2009-10-16 2009-10-16 情報入力装置、情報入力方法、情報入出力装置、情報入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5562A true TW201135562A (en) 2011-10-16

Family

ID=43878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3698A TW201135562A (en) 2009-10-16 2010-10-04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90161A1 (zh)
JP (1) JP2011086179A (zh)
KR (1) KR20110042003A (zh)
CN (1) CN102043546A (zh)
TW (1) TW20113556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4475B2 (ja) * 2009-10-13 2014-02-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情報入力装置、情報入力方法、情報入出力装置、情報入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003911A (ja) 2011-06-17 2013-01-07 Sony Corp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37794B2 (ja) * 2011-10-19 2015-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CN102364409B (zh) * 2011-11-09 2014-03-12 江苏惠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装置及其自适应方法
US9552094B2 (en) 2011-12-22 2017-01-24 Optis Circuit Technology, Llc User interface responsivenes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touch screen display
JP5792645B2 (ja) * 2012-01-13 2015-10-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524060B2 (en) 2012-07-13 2016-12-20 Rapt Ip Limited Low power operation of an optical touch-sensitive device for detecting multitouch events
JP5984722B2 (ja) * 2013-03-22 2016-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6187043B2 (ja) * 2013-08-29 2017-08-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タッチ検出装置
JP2015141538A (ja) * 2014-01-28 2015-08-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EP3410285B1 (en) * 2017-04-17 2019-09-25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CN109739431A (zh) * 2018-12-29 2019-05-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4125B2 (en) * 2006-03-30 2012-03-27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verage scan rate to detect a conductive object on a sensing device
US8243027B2 (en) * 2006-06-09 2012-08-14 Apple Inc. Touch scre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284165B2 (en) * 2006-10-13 2012-10-09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proximity detection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766340B2 (ja) * 2006-10-13 2011-09-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近接検知型情報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情報表示方法
US7812827B2 (en) * 2007-01-03 2010-10-12 Apple Inc. Simultaneous sensing arrangement
WO2008102767A1 (ja) * 2007-02-23 2008-08-28 Sony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表示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処理装置
JP4356757B2 (ja) * 2007-03-13 2009-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特定方法
JP4390002B2 (ja) * 2007-03-16 2009-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53710B2 (ja) * 2007-03-19 2010-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EP2212764B1 (en) * 2007-10-11 2017-06-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hod for palm touch identification in multi-touch digitizing systems
JP4835578B2 (ja) * 2007-11-09 2011-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撮像装置、物体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物体の検出方法
KR101542397B1 (ko) * 2007-12-10 2015-08-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기능이 있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4645658B2 (ja) * 2008-02-18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シング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センシング方法
JP4770844B2 (ja) * 2008-02-18 2011-09-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シング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720833B2 (ja) * 2008-02-18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シング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センシング方法
JP4775386B2 (ja) * 2008-02-18 2011-09-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センシング装置、表示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センシング方法
KR20090089254A (ko) * 2008-02-18 2009-08-21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센싱 장치,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센싱 방법
EP2300899A4 (en) * 2008-05-14 2012-11-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POSITIONS OF MULTIPLE TOUCH INPUTS
US8576181B2 (en) * 2008-05-20 2013-11-05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using proximity touch and wallpaper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JP5519349B2 (ja) * 2009-05-19 2014-06-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接触検出装置
JP2011100438A (ja) * 2009-06-05 2011-05-19 Rohm Co Ltd 静電容量式入力装置
JP5424475B2 (ja) * 2009-10-13 2014-02-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情報入力装置、情報入力方法、情報入出力装置、情報入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3546A (zh) 2011-05-04
US20110090161A1 (en) 2011-04-21
JP2011086179A (ja) 2011-04-28
KR20110042003A (ko) 201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35562A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progra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084934A1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and electronic unit
US10146430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US8487886B2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and information input program
US11614822B2 (en) Imaging device
US9405406B2 (en) Image pickup device, display-and-image-pickup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an object
KR102118381B1 (ko) 이동 단말기
JP476547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入出力パネルの制御装置
KR102121592B1 (ko) 시력 보호 방법 및 장치
JP5347035B2 (ja) 光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EP2469393A2 (en) Image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JP4915367B2 (ja) 表示撮像装置および物体の検出方法
US20130285988A1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input method, information input-output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unit
US20100271336A1 (en) Image pickup device, display-and-image pickup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2133524A (ja)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
JP2013105272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1044479A (ja) センサ素子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センサ装置、ならびに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224063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KR20080091022A (ko) 표시 장치
TWI437472B (zh) 感測器裝置,驅動感測器元件之方法,具有輸入功能之顯示裝置及電子單元
US2021005856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521940B (zh) 移动终端装置、操作方法和存储介质
US11721257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otion detection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30321643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object detection device
JP2011107829A (ja) センサ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