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5906A - Receiver with balanced I/Q transformer - Google Patents

Receiver with balanced I/Q transform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5906A
TW201115906A TW099115595A TW99115595A TW201115906A TW 201115906 A TW201115906 A TW 201115906A TW 099115595 A TW099115595 A TW 099115595A TW 99115595 A TW99115595 A TW 99115595A TW 201115906 A TW201115906 A TW 2011159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il
differential
secondary coil
en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5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Chung Chang
Maulin P Bhagat
Han-Il Lee
Ravi Sridhara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15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59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66Passive mix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58Double balanced arrangements, i.e. where both input signals are differenti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65Multiple-frequency-changing at least two frequency changers being located in different paths, e.g. in two paths with carriers in quadra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covered by H03D
    • H03D2200/0041Functional aspects of demodulators
    • H03D2200/0082Quadratur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Description

20111590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且更具體s之係關於 本發明大體而言係關於電子設備 用於無線通信之接收器。 【先前技術】 接收器廣泛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中以調節(例如,放 濾波及降頻轉換)所接收之射頻(RF)信號並提供基頻 仏號通φ要求接收II滿足對於—些無線通信系統可為嚴 格的各種線性及雜訊要[接收器可經設計有可滿足線性 及雜訊要求之電路。然而,此等電路可增加接收器之大小 及成本,且亦可能消耗功率,其皆為不合需要的。可在提 供良好效能之同時將此等缺點最小化至可能之範圍的接收 器為非常理想的。 【實施方式】 比其他設計較佳或有利 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一實例、例子或 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J之任何設計未必解釋為 在本文中對具有平衡的丨/ Q變換器之接收器進行描述。 接收器可用於各種無線及有線通信系統。舉例而言,接收 器可用於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 (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正交fdma (〇fdMA)系統、單載波fdma(sc_fdma)系統、無線區域 網路(WLAN)、廣播系統、衛星定位系統等。 圖1展示無線通信器件1〇〇之一例示性設計的方塊圖無 J48397.doc 201115906 線通信器件100包括接收器120及傳輸器122。一般而言, 無線器件1 00可包括用於任何數目個通信系統及任何數目 個頻帶的任何數目個傳輸器及任何數目個接收器。 傳輸器或接收器可以超外差式架構或直接轉換架構來實 施。在超外差式架構中’信號在多個級中在RF與基頻之間 進行頻率轉換,例如,在一個級中自RF轉換至中頻(IF), 且接著針對一接收器在另一級中自IF轉換至基頻。在亦被 稱作零IF架構之直接轉換架構中’信號在一個級中在rF與 基頻之間進行頻率轉換。超外差式架構及直接轉換架構可 使用不同電路區塊及/或具有不同要求。在圖1中所示之例 示性設計中’接收器120以直接轉換架構來實施。 在接收路徑中,天線11〇接收來自基地台、衛星及/或其 他傳輸器台之下行鏈路信號,並將天線輸出信號提供至雙 工器或開關112。雙工器/開關112可為⑴對天線輸出信號 進行濾波並將所接收之RF信號RFrx提供至接收器12〇的雙 工器’或(ii)使天線輸出信號通過作為所接收之rF信號的 開關。在接收器120内,LNA 130放大所接收之rF信號, 並將單端輸入RF信號RFin提供至平衡的I/Q電路14〇。平衡 的I/Q電路140執行單端輸入RF信號之單端至差分轉換。平 衡的I/Q電路140進一步執行信號分裂’將第一差分rf信號 提供至同相(I)混頻器150,並將第二差分RF信號提供至正 交(Q)混頻器152。第一差分RF信號包含RFlp信號及RFln
I 信號。第二差分RF信號包含RF2p信號及RF2n信號。 混頻器150以來自LO產生器170之差分I本端振盪器(l〇) 148397.doc 201115906 k號來降頻轉換第一差分RF信號’並提供差分〗經降頻轉 換之彳§號。低通遽波器16 0對差分I經降頻轉換之信號進行 渡波’並將差分I基頻信號提供至資料處理器丨8〇。類似 地,混頻器152以來自LO產生器17〇之差分q L〇信號來降 頻轉換第一差分RF信號,並提供差分q經降頻轉換之信 號。低通濾波器162對差分(^經降頻轉換之信號進行濾波, 並將差分Q基頻信號提供至資料處理器18 〇。 LO產生器170產生用於混頻器15〇之差分j L〇信號及用於 混頻器152之差分Q LO信號。差分ϊ L〇信號包含江〇?信號 及ILOn信號。差分q L0信號包含QL〇p信號及QL〇j^ 唬。LO產生器170可包括一或多個壓控振盪器(vc〇)、鎖 相迴路(PLL)、參考振盪器、除法器、緩衝器等。 一般而言,對接收器 圖1展示接收器12 0之例示性設計 中之信號的調節可由一或多個放大器、濾波器、混頻器等 來執打。11匕等電路可配置成不同於圖1中所示之組態。此 外’未展不於圖1中之其他電路可用以調節接&器中之信 遽接收器之全部或一部分可實施於一或多個灯積體電路
(RFIC)、類比1c、混頻信號1C等上。舉例而言,LNA 130、平衡的l/Q電路14〇以及混頻器i5〇及Η〕可實施於 RFIC 上。 在傳輸路徑中,資料處理器180處理待傳輸之資料,並 將類比I及Q信號提供至傳輸器122。傳輸器η〗調節(例 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類比I及Q信號,並提供傳輸 RF信號’該傳輸奸信號經由雙工器/開關112投送並經由天 148397.doc 201115906 線110進行傳輸。 資料處理器180可包括用於資料傳輪及接收以及其他功 能之各種處理單元。舉例而言,資料處理器18〇可包括一 或多個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DAC)、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精簡指令集電腦(risc)處 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PU)等。控制器/處理器刚可控制 在無線器件100處的操作。記憶體192可儲存用於無線器件 1〇〇之程式碼及資料。資料處理器18〇、控制器/處理器19〇 及/或汜憶體192可貫施於一或多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ASIC)及/或其他ic上。 在圖1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單端£1^八13〇用以放大所 接收之RF信號《單端LNA 130可比差分LNA具有更低之功 率消耗,可佔用更小之晶粒面積且可能需要更少之外部匹 配組件,其皆可為非常理想的。如通常情況,差分混 頻器1 50及1 52用於接收器12〇中,以便獲得良好效能。應 將一對平衡的差分RF信號提供至丨及卩混頻器15〇及152,以 便滿足對殘餘邊帶(RSB)、二階輸入截取點(ΠΡ2)等的嚴格 系統要求。在圖1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平衡的J/Q電路 140在單端LNA 130與差分I及Q混頻器150及152之間提供一 介面。 圖2展示圖1中之單端LNA 130及平衡的I/Q電路140之例 示性设s十的示意圖。在圖2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LNA 130包括輸入匹配網路21〇及跨導(Gm)級220。匹配網路210 為LNA 130提供輸入阻抗匹配。Gm級220為LNA 130提供 148397.doc 201115906 放大,並輸出係電流信號之單端輸入RF信號RFin。平衡的 I/Q電路140充當Gm級220之被動負載,並接收來自Gm級 220之單端輸入RF信號。在圖2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平 衡的I/Q電路140包括平衡的I/Q變換器240及可變電容器(可 變電抗器)242及244。 在圖2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平衡的I/Q變換器240包 括兩個一次線圈252及254以及兩個二次線圈262及264。線 圈亦可被稱為電感器線圈、繞組、導體等。第——次線圈 252與第二一次線圈254連接於中央分接頭處,該中央分接 頭進一步連接至LNA 130之輸出端。第——次線圈252耦接 於LNA 130之輸出端與電源供應器電壓Vdd之間。第二一 次線圈254亦耦接於LNA 130之輸出端與Vdd供應器之間。 一次線圈252及254之差分埠由此連接至AC接地。第—— 次線圈252以磁性方式耦接至第一二次線圈262。第二一次 線圈254以磁性方式耦接至第二二次線圈264。可變電抗器 242與第——次線圈252平行耦接,且該組合形成第一諧振 電路246。可變電抗器244與第二一次線圈254平行耦接, 且該組合形成第二諧振電路248。 如圖2中所示,平衡的I/Q變換器240包含具有兩個一次 線圈252及254之一次側以及具有兩個二次線圈262及264之 二次側。來自LNA 130之單端輸入RF信號提供至一次線圈 252及254之中央分接頭。二次線圈262將包含RFlp及RFln 電流信號之第一差分RF信號提供至I混頻器1 50。二次線圈 264將包含RF2p及RF2n電流信號之第二差分RF信號提供至 148397.doc 201115906 Q混頻器152。. 平衡的I/Q電路140具有平衡的結構。此使得來自二次線 圈262之第一差分RF信號與來自二次線圈264之第二差分 號能夠觀測到類似負載。詳言之,二次線圈262觀測 到搞接於LNA 130之輸出端與Vdd之間的一次線圈252及可 變電抗器242之阻抗。類似地,二次線圈264觀測到搞接於 LNA 130之輸出端與Vdd之間的一次線圈254及可變電抗器 244之阻抗。平衡的耦接可由此建立至該兩個二次線圈 及 264。 圖3展示不平衡的I/Q電路3〇〇之例示性設計的示意圖, 用於與圖2中之平衡的I/Q電路14〇進行比較。不平衡的i/q 電路300包括變換器34〇及可變電抗器342。變換器34〇包括 一次線圈352及二次線圈362。一次線圈352耦接kLNA 13〇 之輸出端與Vdd供應器之間,並以磁性方式耦接至二次線 圈362。二次線圈362具有耦接至電路接地之中央分接頭, 且二次線圈3 6 2之兩個端將差分電流信號提供至〖混頻器 150及Q混頻器152兩者。可變電抗器342與一次線圈μ〗平 行耦接,且該組合形成諧振電路346。 不平衡的I/Q電路300具有不平衡的結構。詳言之,在節 點Α與二次線圈362之中央分接頭之間的差分灯信號觀測 到-次線圈352之中央分接頭與Vdd供應器之間的搞接。然 而’在節點B與二次線圈362之中央分接頭之間的差分rf 信號觀測到一次線圈352之中央分接頭與lna i3〇之輸出端 之間的輕接。不平衡的麵接可由此建立於二次線圈⑹之 148397.doc 201115906 節點A及B處。 在若干態樣中,圖2中之平衡的I/Q變換器240可比圖3中 之不平衡的變換器340具有更好的效能。第一,歸因於平 衡的結構,來自平衡的I/Q變換器240中之二次線圈262的 第一差分RF信號的振幅及相位可更好地匹配來自二次線圈 264之第二差分RF信號的振幅及相位。第二,歸因於平衡 的結構,可達成I分支與Q分支之間的更好隔離^ I分支指 代自二次線圈262至圖1中之低通濾波器! 60的信號路徑, 且Q分支指代自二次線圈264至低通濾波器162之信號路 徑。平衡的I/Q變換器240可由此提供關於rsb、IIP2及可 能之其他效能量度之良好效能。此外,平衡的變換器 240完全被動且不消耗功率,此對於攜帶型器件可為理想 的。 圖4展示平衡的i/q電路142之例示性設計的示意圖,平 衡的I/Q電路142可用於圖1中之平衡的j/q電路14〇。在此例 不性設計中’平衡的"q電路142包括平衡的I/Q變換器44〇 以及可變電抗器442及444。平衡的I/Q變換器440包括單一 一次線圈450以及兩個二次線圈462及464。一次線圈45〇具 有兩個耗接至Vdd供應器的端以及可連接至lna 130之輸 出端的中央分接頭。第一二次線圈462以磁性方式耦接至 一次線圈450之第一半段,且第二二次線圈464以磁性方式 耦接至一次線圈450之第二半段。可變電抗器442與一次線 圈450之第一半段平行耦接,且可變電抗器444與一次線圈 450之第一半段平行耗接。 148397.doc • 10- 201115906 一般而言,平衡的Ι/Q變換器之一次側可包括一或多個 一次線圈。每一二次線圈可以磁性方式耦接至各別一次線 圈(例如,如圖2中所示)或一次線圈之各別部分(例如,如 圖4中所示)。 圖5展示圖1中之LNA 130、平衡的Ι/Q電路14〇以及混頻 器150及152之例示性設計的示意圖。在此例示性設計中, LNA 130包括N通道金氧半導體(NM〇s)電晶體514及516。 NMOS電晶體5 14使其閘極接收所接收之RF信號RFrx,使 其源極輕接至電感器512之一端’且使其没極耗接至nm〇 s 電晶體516之源極。NMOS電晶體516使其閘極接收第一偏 壓電壓Vbiasl,且使其汲極提供單端輸入RF信號RFin。電 感器512之另一端耦接至電路接地。電阻器518具有耦接至 NMOS電晶體5 14之閘極的一端及接收第二偏壓電壓Vbias2 的另一端。 NMOS電晶體5 14係為所接收之RF信號提供放大的增益 電晶體。NMOS電晶體5 16係為該增益電晶體提供緩衝並為 單端輸入RF信號進一步提供信號驅動的疊接電晶體。電感 器5 12為用於LNA 13 0之窄頻設計的源極退化電感器。平衡 的Ι/Q電路140充當LNA 130之被動負載。可變電抗器242及 244可經調諧以達成所要之效能。在一例示性設計中,可 變電抗器242及244可經調諧,使得諧振器246及248之諧振 頻率處於所要操作頻率’例如,所接收之頻道的頻率β在 另一例示性設計中’可變電抗器242及244可經調諧以獲得 LNA 13 0之所要增益。一般而言,可變電抗器242及244可 148397.doc 201115906 經調諧以使LNA 130之負載變化,此又可改變LNA 130之 增益及/或其他特性。 在圖5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I混頻器1 50包括兩對交 叉耦接在一起之NMOS電晶體。NMOS電晶體552a及554a 使其汲極耦接在一起,使其閘極分別耦接至缓衝器562a及 5 64a之輸出端,且使其源極分別耦接至節點A及B。NMOS 電晶體556a及558a使其汲極耦接在一起,使其閘極分別耦 接至緩衝器564a及562a之輸出端,且使其源極分別耦接至 節點A及B。AC耦合電容器542a具有自二次線圏262接收 RFlp信號之一端以及耦接至NMOS電晶體552a及554a之汲 極的另一端。AC耦合電容器544a具有自二次線圈262接收 RF In信號之一端以及耦接至NMOS電晶體556a及558&之汲 極的另一端。緩衝器562a及564a分別接收ILOp及ILOn信 號,該等信號形成來自LO產生器170之差分I LO信號。節 點A及B分別提供Idcp及Idcn信號,該等信號形成來自I混 頻器150之差分I經降頻轉換之信號。 Q混頻器152類似地包括兩對交叉耦接在一起之NMOS電 晶體。AC耦合電容器542b及544b接收來自二次線圈264之 RF2p及RF2n信號。NMOS電晶體552b及554b使其汲極耦接 至電容器542a,且使其源極分別耦接至節點C及D。NMOS 電晶體556b及558b使其汲極耦接至電容器544b,且使其源 極分別耦接至節點C及D。緩衝器562b及564b分別接收 QLOp及QLOn信號,該等信號形成來自LO產生器170之差 分Q LO信號。缓衝器562b使其輸出端耦接至NMOS電晶體 148397.doc -12- 201115906 552b及558b之閘極,且緩衝器564b使其輸出端耦接至 NMOS電晶體554b及556b之閘極。節點C及D分別提供Qdcp 及Qdcn信號’該等信號形成來自q混頻器152之差分q經降 頻轉換之信號。 圖5展示LNA 130,以及混頻器150及152之例示性設計。 此等電路亦可以其他設計來實施。舉例而言,匹配網路可 用於LNA 130以提供輸入阻抗匹配。Gm級可插入於平衡的 I/Q電路140與混頻器150及152之間,且可用以放大來自平 衡的I/Q電路140之該兩個差分RF信號。混頻器15〇及152亦 可以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混頻器拓撲來實施。 平衡的I/Q變換器可以各種方式來實施。平衡的1/(^變換 器之一次及二次線圈可以各種圖案來實施以獲得所要的電 感及耦接。一次及二次線圈亦可製造於一或多個導電層 上。 圖ό展示圖2中之平衡的Ι/Q變換器24〇之例示性設計的俯 視圖。在此例示性設計中,一次線圈252及254製造於rfic 之第一導電層上。二次線圈262及264製造於第二導電層上 並分別重疊於一次線圈252及254。第一導電層可處於第二 導電層上方,或反之亦然。 圖7展示圖6中之平衡的I/Q變換器24〇之橫戴面圖。圖? 中之該橫截面圖係沿圖6中之線χ-Χ,截取。 如圖6中所示,第一一次線圈252以排列成螺旋圖案之導 體來實施,且第二一次線圈254以亦排列成螺旋圖案之另 -導體來實施。-次線圈252及254連接於中央分接頭處。 I48397.doc •13- 201115906 二次線圈262以重疊於一次線圈252之導體之排列成螺旋圖 案的導體來實施。類似地,二次線圈264以重疊於一次線 圈254之導體之排列成螺旋圖案的導體來實施。在圖6中, -人線圈252及254以父又散列(cr〇ss hashing)展示,且二 次線圈262及264僅以暗色框線(dark outlines)展示。 一般而言,一次及二次線圈可以諸如低損耗金屬(例 如,鋼)、較高損耗金屬(例如,鋁)或某其他材料之各種導 電材料來製造。較高品質因子(Q)可針對製造於低損耗金 屬層上之線圈而達成。因為不同1C設計規則可適用,所以 較小大小之線圈可製造於有損耗金屬層上。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 RFIC可具有六個金屬層,該等層可 被稱為層Ml至層M6 »層Ml可為最底層(最接近基板),且 層M6可為最頂層。層Ml至層M4可為薄銅層,層M5可為 厚銅層’且層M6可為厚铭層。如圆7中所示,一次線圈 252及254可製造於厚銘層M6上。如圖7中所示,二次線圈 262及264可製造於厚銅層M5上。一次線圈252及254以及 二次線圈262及264可由此製造於RFIC上的兩個最好金屬層 (在傳導性方面)上,以便獲得平衡的I/Q變換器之良好效 能。同一線圈(例如’圖6中之二次線圈262或264)的多個區 可經由介層孔及下部通道(underpass)來連接,該等介層孔 及下部通道可形成於金屬層M4或某其他導電層上。 在圖6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一次線圈252及254各自 以七匝來實施,且二次線圈262及264各自以四阻來實施。 一次線圈252及2W可以比二次線圈262及264多之应數來實 148397.doc 201115906 施(例如,如圖6中所示)’以獲得⑴用於來自二次線圈262 及264之差分電流信號的電流增益,及(π)與一次線圈252 及254相比更低的二次線圈262及264的阻抗。一次線圈252 及254亦可以⑴與二次線圈262及264相同數目之匝數(未展 示於圖6中)’或(ii)比二次線圈262及264少之匝數(亦未展 示於圖6中)來實施’以獲得用於來自二次線圈262及264之 差分電壓信號的電壓增益。 圖6及圖7展示一例示性設計,其中一次線圈252及254以 及二次線圈262及2M堆疊並製造於兩個導體層上。堆疊拓 撲可允許平衡的I/Q變換器24〇製造於較小之晶粒面積中, 且亦可產生I分支與Q分支之間的更好匹配。在另一例示性 設計中,全部之一次及二次線圈可製造於單一導電層上。 一次線圈252與二次線圈262可為交纏或交織的,且—次線 圈254與二次線圈264可為交纏的。當金屬層之數目有限 時,可使用此並列拓撲,此並列拓撲亦可提供一次線圈與 二次線圈之間與堆疊拓撲相比小的電容。較小的電容可為 理想的,以便達成高頻率操作之變換器的較高自諧振頻率 (SRF)。在又一例示性設計中,一次線圈及二次線圈可製 造於三個或三個以上導電層上。舉例而t ,單—一次線圈 可製造於第-導電層上,第一二次線圈可製造於在第—導 電層上方之第二導電層±,且第二二次線圈可製造於在第 一導電層下方之第三導電層上。 圖6展示一例示性設計,其中線圈252、254、262及264 以螺紅圖案來實施。線圈252及262可在第一方向(例如, 148397.doc •15· 201115906 圖6中之逆時針方向)上形成,且線圏254及264可在與第一 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例如,圖6中之順時針方向)上形成。 在彼此相反之方向上形成二次線圈262及可減小該兩個 二次線圈之間的相互耦接,此可改良I分支與Q分支之間的 隔離。每-對耦接線圈亦可以其他方式來實施。舉例而 言,線圈252及262以及、線圈254及264可排列成雙螺旋、鑛 齒形或某其他圖案。一般而言,$同拓撲、佈局圖案及製 造技術可為平衡的I/Q變換器提供不同優點。 平衡的I/Q電路14〇之可變電抗器242及244可以各種方式 來實施。在一例示性設計中,可變電抗器242及244可各自 以組可選電谷ϋ來實施。每一可選電容器可被選擇以增 加電容或被取消選擇以減小電容。在一例示性設計中,可 變電抗器242及244之電容器可gM〇s電容器來實施,其可 分別製造於在二次線圈262及264之下的層上。在另一例示 性°又°十中,可變電抗器242及244可以微機電系統(MEMS) 可變電抗器來實施》變電抗器可具有可隨DC電壓 向上或向下移動之機械膜,以調整MEMS可變電抗器之電 容。MEMS可變電抗器之機械膜可形成於圖6中之一次線 圈252及254之中央區域中。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平衡的j/q變換器24〇可製造於包括 LNA 130以及混頻器15〇及152之11171(::上。此可降低成本並 減小大小。RFIC亦可包括其他電路,例如,圖i中之接收 器120中的電路。 一般而言,裝置可包含第一、第二及第三電路以及一變 148397.doc -16- 201115906 換益帛電路可提供單端信號。變換器可耦接至第一電 路,並可包含至少—一次線圈以及第一及第二二次線圈。 該至少一一次線圈可接收來自第-電路之單端信號。第— 一次線圈可以磁性方式輕接至該至少--次線圈(例如, 以磁性方式輕接至如圖2中所示之各別一次線圈或如圖艸 所示之—次線圈的各別區),並可將第—差分信號提供至 第-電路。第二二次線圈可以磁性方❹接至該至少一一 次線圈並可將第二差分信?虎提供至第三電路。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第-電路可包含放大所接收之姆 號並將單端信號提供至變換器之lna。該至少一一次線圈 可作為LNA之被動負載來操作,例如,如圖2及圖$中所 不。第二電路可包含以Ϊ LQ信號來降頻轉換第—差分信號 並提供差分I經降頻轉換之信號的第一混頻器,例如,如 圖5中所示。第三電路可包含以Q L〇信號來降頻轉換第二 差分信號並提供差分Q經降頻轉換之信號的第二混頻器。 在-例示性設計中’該至少―—次線圈可包含第一及第 二一次線圈,例如,如圖2中所示。第一一次線圈可以磁 性方式耦接至第一二次線圈並可接收單端信號。第二一次 線圈可以磁性方式耦接至第二二次線圈並亦可接收單端信 號。在另一例示性設計中,該至少一一次線圈可包含具有 接收單端信號之中央分接頭的單--次線圈,例如,如圖 4中所不。第一二次線圈可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一次線圈 之第一半段。第二二次線圈可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一次線 圈之第二半段。 I48397.doc •17· 201115906 在一例不性設計中,該(等)一次線圈可製造於第—導 層上,且二次線圈可製造於第二導電層上。在另-例示性 設計中’一次線圈及第二二次線圈可製造於單—導電層 第二數目個匝’其可少於第一數目個匝。第 …… 覆蓋(例如,在上面或下面)第一一次線圈,例如,如圖^ 圖7中所示。第二二次線圈可覆蓋第二一次線圈 在圖2中所示之例示性設計中,第一及第二—次線圈可 自包含第-數目個巫。兹一及第二二次線圈可各自包含 次線圈可 第 次線圈及第-二次線圈可在第_方向上以螺旋圖案形成。 如圖6中所示,第二—次線圈及第二二次線圈可在可與第 -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上以螺旋圖案形成…次線圈及二 次線圈亦可以其他方式製造。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第一可變電抗器可與第一一次線圈 平行轉接並可形成第-諧振電路。第二可變電抗器可與第 二一次線圈平行耦接並可形成第二諧振電路。在一例示性 設計中,可變電抗器可製造於積體電路上之變換器之下。 可變電抗器亦彳以Μ E M S可變電抗器來實施及/或以其他方 式製造》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積體電路(例如,RFIC)可包含lna 及變換器。LNA可放大所接收之RF信號並提供單端RF信 號。變換器可耦接至LNA,並可包含至少一 一次線圈以及 第一及第二二次線圈。該至少一 一次線圈可接收來自LNA 之單端RF信號並可作為LNA之負載來操作。第一二次線圈 148397.doc -18- 201115906 可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次線圈並可提供第一差分 RF信號。第二二次線圈可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一次 線圈並可提供第二差分RF信號。在一例示性設計中,該至 少一一次線圈可包含⑴以磁性方式耦接至第一二次線圈之 第一 一次線圈’及(ii)以磁性方式耦接至第二二次線圈之 第一 一次線圈’例如,如圖2中所示。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LNA可包含第一及第二電晶體。第 一電晶體(例如,圖5中之NMOS電晶體514)可為所接收之 RFk號知供放大。第二電晶體(例如,nm〇S電晶體516)可 搞接至第一電晶體並可將單端rF信號提供至變換器。 積體電路可進一步包含第一及第二混頻器。第一混頻器 可以I LO信號來降頻轉換第一差分RF信號,並可提供差分 1經降頻轉換之信號。第二混頻器可以Q LO信號來降頻轉 換第二差分rF信號,並可提供差分q經降頻轉換之信號。 在一例示性設計中’每一混頻器可包含兩對電晶體,例 如’如圖5中所示。第一對電晶體可以差分l〇信號來降頻 轉換非反相RF信號。第二對電晶體可以差分L〇信號來降 頻轉換反相RF信號。非反相及反相RF信號可用於來自變 換器之第一或第二差分RF信號。 在另一例示性設計中,無線通信器件可包含天線、LNA 及變換器。天線可提供所接收之RF信號。LNA可放大所接 收之RF k號並提供單端rf信號。傳輸器可耦接至LNA並 可包含至少一 一次線圈以及第一及第二二次線圈,該等線 圏可如圖2或圖4中所示而耦接。無線器件可進一步包含第 148397.doc -19· 201115906 一及第二混頻器》第一混頻器可以i L〇信號來降頻轉換來 自第一二次線圈之第一差分RF信號,並提供差分J經降頻 轉換之k號。第一混頻器可以q LO信號來降頻轉換來自第 二二次線圈之第二差分RF信號,並提供差分Q經降頻轉換 之信號。 圖8展示用於處理信號之處理程序8〇〇的例示性設計。可 以第一電路來產生單端信號(區塊812),並將其提供至包含 第一及第二二次線圈之變換器的至少一一次線圈(區塊 814)。在區塊812之例示性設計中,可以LNA來放大所接 收之RF信號以產生單端信號。 可用以磁性方式麵接至該至少--次線圈之第一二次線 圈來提供第一差分信號(區塊816)。可用以磁性方式搞接至 該至少一一次線圈之第二二次線圈來提供第二差分信號 (區塊818)。可以第二電路來處理第一差分信號,例如,以 第一混頻器來降頻轉換以獲得差分I經降頻轉換之信號(區 塊820)。可以第三電路來處理第二差分信號,例如,以第 二混頻器來降頻轉換以獲得差分Q經降頻轉換之信號(區塊 822)。 如上文所描述,本文所描述之平衡的I/Q變換器可用於 接收器中。平衡的I/Q變換器亦可用於傳輸器及其他電子 電路中。 本文所描述之具有平衡的I/Q變換器之接收器可實施於 IC、類比IC、RFIC、混頻信號比、ASIC、印刷電路板 (PCB)、電子器件等上。具有平衡的I/Q變換器之接收器亦 148397.doc •20· 201115906 可以諸如互補金氧半導體(CMOS)、NM0S、p通道M〇s (PM〇S)、雙極接面電晶體叫雙極CMOS(BiCM〇s)、 石夕錯(㈣、坤化錄(GaAs)等之各種K:製㈣㈣製造。 實施本文所描述之具有平衡的I/Q變換器之接收器的裝 置可為獨立斋件或可為較大器件之部分。一器件可為⑴獨 立1C,(⑴可包括用於儲存資料及/或指令之記憶體冗的— 或之集合’㈣諸如灯接收器(RFRMRF傳輸器/接 收益(RTR)之RFIC,(iv)諸如行動台數據機之 ASIC ’(v)可嵌人於其他器件内之模組,⑽接收器、蜂巢 式電話、無線器件、手機或行動單元,(vii)等。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設計中,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 體、勒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以軟體來實施,則可 將忒等力此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而儲存於一電腦可 。貝媒體上或經由一電腦可讀媒體來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 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兩者,通信媒體包括促進電腦 程式自處傳送至另一處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 電細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藉由實例且非限制,此等電腦 可頃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 光碟儲存器件、磁碟儲存器件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 用以載運或儲存呈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之所要程式碼並可 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又,將任何連接恰當地稱為 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纜線、 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無線技術(諸如,紅外線、無 線電及微波)而自一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輪軟 148397.doc -21 · 201115906 體,則同_、光纖l線、雙絞線、觀或無線技術(諸 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包括於媒體之定義中。如本 文中所使用’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 光碟、數位影音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 磁碟通W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藉由雷射以光學方 式再生資料。以上各物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 範嗜内。 提供本發明之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進 行或使用本發明 將易於顯而易見 文中所定義之一 。對本發明之各種修改對熟習此項技術者 ,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本 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變體。因此,本發明 不欲限於本文㈣収實鬚設計,巾騎合與本文所揭 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廣範疇。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2展示低雜訊放大器(LNA)及平衡的同相/正交…⑺電 路之示意圖; 圖3展示不平衡的I/Q電路之示意圖; 圖4展示另一平衡的I/Q電路之示意圖; 圖5展示LNA、平衡的Ι/Q電路及混頻器之示意圖; 圖6展示平衡的I/Q變換器之俯視圖; 圖7展示圖6中之平衡的Ι/Q變換器之橫截面圖;及 圖8展示處理信號之處理程序。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48397.doc -22- 201115906 100 110 112 120 122 130 140 142 150 152 160 162 170 180 190 192 210 220 240 242 244 246 248 252 無線通信器件 天線 雙工器/開關 接收器 傳輸器 低雜訊放大器 平衡的I/Q電路 平衡的I/Q電路 同相⑴混頻器 正交(Q)混頻器 低通濾、波器 低通遽波器 LO產生器 貧料處理器 控制器/處理器 記憶體 輸入匹配網路 跨導(Gm)級 平衡的I/Q變換器 可變電容器/可變電抗器 可變電容器/可變電抗器 第一諧振電路/諧振器 第二諧振電路/諧振器 第一一次線圈 148397.doc •23- 201115906 254 第二一次線圈 262 第一二次線圈 264 第二二次線圈 300 不平衡的I/Q電路 340 變換器 342 可變電抗器 346 諧振電路 352 一次線圈 362 二次線圈 440 平衡的I/Q變換器 442 可變電抗器 444 可變電抗器 450 一次線圈 462 二次線圈 464 二次線圈 512 電感器 514 N通道金氧半導體(NMOS)電晶體 516 N通道金氧半導體(NMOS)電晶體 518 電阻器 542a AC耦合電容器 542b AC耦合電容器 544a AC耦合電容器 544b AC耦合電容器 552a NMOS電晶體 148397.doc -24- 201115906 552b NMOS電晶體 554a NMOS電晶體 554b NMOS電晶體 556a NMOS電晶體 556b NMOS電晶體 558a NMOS電晶體 558b NMOS電晶體 562a 缓衝器 562b 缓衝器 564a 缓衝器 564b 緩衝器 -25 148397.doc

Claims (1)

  1. 201115906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裝置,其包含·· 一第一電路,其提供一單端信號;及 一變換器,其耦接至該第一電路且包含 至少一一次線圈,其接收該單端信號, 一第一二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純至該至少一一 -人線圈並將一第一差分信號提供至一第二電路,及 一第二二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 次線圈並將一第二差分信號提供至-第三電路。 月长項1之裝置,該第一電路包含一低雜訊放大器 (LNA) ’其放大„_所接收之射頻⑽)信號並將該單端信 號提供至該變換器。 3. 如請求項2之裝置’該至少——次線圈作為該舰之一 被動負载來操作。 4. :請求们之裝置’該第二電路包含一第一混頻器,該 :頻m同相⑴本端振t器(L〇)信號來降頻轉換 以一差分信號並提供一差分!經降頻轉換之信號,且該 第二電路包含一第二混頻器,該第二混頻器以一正交 (Q)L〇信號來降頻轉換該第二差分信號並提供—差分q經 降頻轉換之信號。 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輕接至該第一 圈並接收該單端信號’及 -第二-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輕接至該第二 5·如請求項!之裝置’該至少一一次線圈包含 一第一 二次線 次線 148397.doc 201115906 圈並接收該單端信號。 6如叫求項1之裝置,該至少—次線圈包含一具有接收 ,單端信號之-中央分接頭的單一一次線圈,該第-二 圈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一次線圈之一第一半段,且 4第一 一次線圈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一次線圈之一第二 半段。 月求員1之裝置,該至少—次線圈製造於一第一導 電層 ^ ’且該第一二次線圈及該第二二次線圈製造於一 第二導電層上。 8·如請求項1之裝置,該至少-一次線圈以及該第-二次 、良圈及°亥第—二次線圈製造於一單一導電層上。 9.如請求項5之裝置’該第一一次線圈及該第二一次線圈 各自L含一第一數目個匝,且該第一二次線圈及該第二 一-人線圈各自包含一少於該第—數目個匝的第二數目個 阻。 月求員5之裝置,該第—二次線圈覆蓋該第--次線 圈▲且5亥第二二次線圈覆蓋該第二一次線圈。 11. 士:求項5之裝置,該第一 一次線圈及該第一二次線圏 兮楚第方向上以螺旋圖案形成,且該第二—次線圈及 #亥第二二次線圈在— — 碑/ 方向相反之第二方向上以 螺方疋圖案形成。 12. 如請求項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可變電抗器,豆盥 帘洛^ 亥第一—次線圈平行耦接並 心成一第一諧振電路;及 I48397.doc 201115906 第一可變電抗器,其與該第二一次線圈平行耦接並 形成一第二諧振電路。 13 14 15. 16. •如明求項12之裝置,該第一可變電抗器及該第二可變電 抗器被製造於一積體電路上之該變換器下方。 • 一種積體電路,其包含: 一低雜訊放大器(LNA),其放大一所接收之射頻(RF) 信號並提供一單端RF信號;及 夂換器,其麵接至該LNA並包含 至少 次線圈’其接收該單端RF信號, —第一二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 次線圈並提供一第一差分RF信號,及 一第二二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 次線圈並提供一第二差分rF信號。 如請求項14之積體電路,其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混頻器,其以一同相⑴本端振盪器(L〇)信號來 降頻轉換該第一差分R F信號並提供一差分丨經降頻轉換 之信號;及 一第二混頻器’其以一正交(Q)L〇信號來降頻轉換該 第二差分RF信號並提供一差分q經降頻轉換之信號。 如請求項14之積體電路,該至少——次線圈包含 一第 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第一二次線 圈並接收該單端RF信號,及 一第二一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第二二次線 圈並接收該單端RF信號。 148397.doc 201115906 17. 18. 19. 20. 如請求項14之積體電路,該以^八包含 第一電晶體,其為該所接收之RF信號提供放大,及 第一電晶體,其耦接至該第一電晶體並將該單端RF # ?虎供至該變換器。 如明求項14之積體電路,該第—混頻器及該第二混頻器 中之每一者包含 第對電晶體,其以一差分本端振盪器(LO)信號來 降頻轉換一非反相RJ7信號,及 第一對電晶體,其以該差分信號來降頻轉換一反 相RF信號,該非反相RF信號及該反相rf信號用於來自 該變換器之該第—差分以信號或該第二差分rf信號。 一種無線通信器件,其包含: 一天線,其提供一所接收之射頻(RF)信號; 一低雜訊放大器(LNA),其放大該所接收之RF信號並 提供一單端RF信號;及 憂換器’其搞接至該LNA且包含 至少 次線圈,其接收該單端RF信號, 一第一二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一 次線圈並提供一第一差分RF信號,及 第' 人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耗接至該至少一一 次線圈並提供一第二差分RF信號。 如請求項19之無線通信器件,其進—步包含: 第一混頻器,其以一同相(I)本端振盪器(L〇)信號來 降頻轉換該第一差分R F信號並提供一差分Ϊ經降頻轉換 148397.doc 201115906 之信號;及 一第二混頻器,其以一正交mu π + 人(Q)LCHs唬來降頻轉換該 第二差分RF信號並提供一差分〇竑眼±ife u 刀W經降頻轉換之信號。 21.如請求項19之無線通信器件,哕 °茨至少--次線圈包含 一第--次線圈,其以磁性太u 注方式耦接至該第一二次線 圈並接收該單端RF信號,及 該第二二次線 一第二一次線圈,其以磁性方式耦接至 圈並接收該單端RF信號。 22. —種方法,其包含: 以一第一電路產生一單端信號; 將該單端信號提供至-包含第一二次線圈及第二二次 線圈之變換益的至少一 一次線圈. 用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次線圈之該第一二次 線圈來提供一第一差分信號; 用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一次線圈之該第二二次 線圈來提供一第二差分信號; 以一第二電路來處理該第一差分信號;及 以一第三電路來處理該第二差分信號。 23.如請求項22之方法,該以該第一電路產生該單端信號包 含以一低雜訊放大器(LNA)來放大一所接收之射頻(rf) 信號來產生該單端信號。 24_如請求項22之方法, 該以该第二電路來處理該第一差分信號包含 以第/tc<頻器來降頻轉換該第一差分信號以獲得一 148397.doc 201115906 差分同相(i)經降頻轉換之信號,且 該以該第三電路來處理該第二差分信號包含 以一第二混頻器來降頻轉換該第二差分信號以獲得一 差分正交(Q)經降頻轉換之信號。 25. 如請求項22之方法,該單端信號提供至第—一次線圈及 第二-次線圈,該第一一次線圈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第 一二次線圈,且該第二一次線圈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第 二二次線圈。 26. —種褒置,其包含: 用於產生一單端信號之構件; 用於將該單端信號提供至一包含第一二次線圈及第二 二次線圈之變換器的至少一一次線圈的構件; 用於用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次線圈之該第一 二次線圈來提供一第一差分信號的構件; 用以磁性方式耦接至該至少一—次線圈之該第二二次 線圈來提供一第二差分信號; 用於處理該第—差分信號之構件;及 用於處理該第二差分信號之構件。 148397.doc 6-
TW099115595A 2009-05-15 2010-05-14 Receiver with balanced I/Q transformer TW2011159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67,111 US8270499B2 (en) 2009-05-15 2009-05-15 Receiver with balanced I/Q transform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5906A true TW201115906A (en) 2011-05-01

Family

ID=42308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5595A TW201115906A (en) 2009-05-15 2010-05-14 Receiver with balanced I/Q transform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70499B2 (zh)
EP (1) EP2430746B1 (zh)
JP (1) JP2012527199A (zh)
KR (1) KR101275356B1 (zh)
CN (1) CN102439847B (zh)
TW (1) TW201115906A (zh)
WO (1) WO20101328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8879B (zh) * 2019-12-12 2021-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6070B2 (en) * 2003-12-18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power wireless diversity receiver with multiple receive paths
US9450665B2 (en) * 2005-10-19 2016-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versity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276056B2 (en) 2010-05-27 2016-03-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aluns for RF signal conversion and impedance matching
US9031515B2 (en) * 2010-06-03 2015-05-12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including a weaved connection
US9178669B2 (en) 2011-05-17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adjacent carrier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
US9252827B2 (en) 2011-06-27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split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154179B2 (en) 2011-06-29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with bypass mode for improved sensitivity
US8774334B2 (en) 2011-11-09 2014-07-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receiver switching
US8626106B2 (en) 2011-12-06 2014-01-07 Tensor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an input resistance of a passive mixer to broaden the input matching bandwidth of a common source/gate LNA
US8670741B2 (en) * 2011-12-21 2014-03-11 Triquint Semiconductor, Inc. Mixer with high second-order and 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
US9362958B2 (en) 2012-03-02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chip signal split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172402B2 (en) 2012-03-02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reuse architecture
US9467093B2 (en) * 2012-03-30 2016-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ended receiver with a multi-port transformer and shared mixer
US9118439B2 (en) 2012-04-06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for imbalanced carriers
US8989691B2 (en) * 2012-04-19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edance balancing for power supply rejection in single-ended receivers
US9154356B2 (en) 2012-05-25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noise amplifier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9867194B2 (en) 2012-06-12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UE scheduling with shared antenna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9300420B2 (en) 2012-09-11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9543903B2 (en) 2012-10-22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mplifiers with noise splitting
US9608574B2 (en) * 2012-11-19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rt isolation in shared transformers
US9287828B2 (en) 2013-03-05 2016-03-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ixing circuit
US8995591B2 (en) 2013-03-14 2015-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using a single-chip carrier aggregation receiver to support non-cellular diversity
US20160187643A1 (en) * 2014-12-31 2016-06-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ckaging the Same
US10177722B2 (en) 2016-01-12 2019-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aggregation low-noise amplifier with tunable integrated power splitter
US20180083473A1 (en) * 2016-09-16 2018-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capacitor series tuning configuration
US10063318B2 (en) * 2016-12-01 2018-08-2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Combining uplink radio frequency (R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a remote unit in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using a differential mixer
TWI656750B (zh) * 2017-12-21 2019-04-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壓偵測器與通訊電路
KR102028947B1 (ko) 2018-02-09 2019-10-08 효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다중출력단 간 전력 불균형을 해소하기 위한 전력변환장치
US11025201B2 (en) * 2018-02-28 2021-06-01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Power efficient radio mixers
KR102067269B1 (ko) 2018-03-19 2020-01-16 효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밸런스드 전력변환모듈을 적용한 전력변환장치
US11482924B2 (en) * 2018-07-26 2022-10-25 Analog Devices International Unlimited Company Power isolator exhibiting low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N110474608B (zh) * 2019-09-03 2022-10-2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变压器的宽带正交相位产生网络
KR20210031169A (ko) 2019-09-11 2021-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신기 회로 및 수신시스템
US11245426B2 (en) * 2020-06-04 2022-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nd switching balun
CN112165303A (zh) * 2020-10-16 2021-01-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层叠变压器的宽带正交相位生成网络
KR20220142811A (ko) 2021-04-15 2022-10-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수동 믹서, 이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
CN113258242B (zh) * 2021-06-22 2021-10-01 之江实验室 一种基于变压器的八路正交功率合成器
TWI779974B (zh) * 2021-12-22 2022-10-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射頻收發裝置
CN114268340A (zh) * 2022-01-26 2022-04-01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机、收发机及其信号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24631B2 (zh) 1973-08-09 1979-08-22
JPS60165105A (ja) * 1984-02-06 1985-08-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2乗特性を有する回路
JPH1197980A (ja) * 1997-09-17 1999-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不平衡・平衡変換回路
US6108529A (en) 1998-02-01 2000-08-22 Bae Systems Aerospace Electronics Inc. Radio system including FET mixer device and square-wave drive switching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FR2809553B1 (fr) * 2000-05-23 2002-08-30 St Microelectronics Sa Circuit pour echanger des communications par une ligne de transmission
JP3377787B1 (ja) * 2000-06-21 2003-02-1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半導体チ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EP1469598A1 (en) * 2001-12-20 2004-10-20 Universidad de Barcelona Analogue system of generating quadrature signals
US6996379B2 (en) * 2002-07-23 2006-02-07 Broadcom Corp. Linear high powered integrated circuit transmitter
KR100539978B1 (ko) 2003-04-28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혼합 회로 및 방법과 고주파 수신회로 및 방법
JP2005006153A (ja) * 2003-06-13 2005-01-06 Nec Electronics Corp 電圧制御発振器
JP4383259B2 (ja) * 2003-08-20 2009-1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周波数変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US7468640B2 (en) * 2004-02-06 2008-12-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lanced splitter
US7302247B2 (en) * 2004-06-03 2007-11-27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Spread spectrum isolator
DE602004008898T2 (de) * 2004-07-06 2008-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unkempfänger-Eingangsstufe und Verfahren zur Unterdrückung von Aussenbandstörung
US7251466B2 (en) * 2004-08-20 2007-07-31 Xceive Corporation Television receiver including an integrated band selection filter
JP4834551B2 (ja) * 2004-08-27 2011-12-14 宏 畑 平面結合器を一体成形した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US7474880B2 (en) * 2005-03-24 2009-01-06 Broadcom Corporation Linear and non-linear dual mode transmitter
US7526256B2 (en) * 2005-05-25 2009-04-28 Broadcom Corporation Transformer-based multi-band RF front-end architecture
EP1909404B1 (de) * 2006-10-02 2009-04-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über eine Potentialbarriere
CN101203079A (zh) * 2006-12-12 2008-06-1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灯管驱动系统及其均流电路
US7973730B2 (en) 2006-12-29 2011-07-05 Broadcom Corporation Adjustable integrated circuit antenna structure
WO2008144897A1 (en) * 2007-05-25 2008-12-04 Voinigescu Sorin P High frequency system on chip transceiver
US7865164B2 (en) * 2007-09-27 2011-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ownconvert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8879B (zh) * 2019-12-12 2021-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晶片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0746A1 (en) 2012-03-21
EP2430746B1 (en) 2017-06-14
KR20120008072A (ko) 2012-01-25
US20110110463A1 (en) 2011-05-12
KR101275356B1 (ko) 2013-06-17
JP2012527199A (ja) 2012-11-01
CN102439847B (zh) 2015-06-24
CN102439847A (zh) 2012-05-02
WO2010132870A1 (en) 2010-11-18
US8270499B2 (en) 2012-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15906A (en) Receiver with balanced I/Q transformer
US20110092169A1 (en) Lr polyphase filter
US7129784B2 (en) Multilevel power amplifier architecture using multi-tap transformer
JP2012527852A (ja) 電力増幅器および他の回路のための統合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電力結合およびフィルタリングを備えた出力回路
TW200845571A (en) Merged low-noise amplifier and balun
KR20150022890A (ko)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을 위한 변압기-가변 신호 분할을 갖는 저 잡음 증폭기들
WO2014100511A2 (en) Independent gain control for multiple receive circuits concurrently processing different transmitted signals
CN101517905A (zh) 集成fm发射器到峰窝电话中
Byeon et al. A 60 GHz current-reuse LO-boosting mixer in 90 nm CMOS
Wu et al. A 0.9–5.8-GHz software-defined receiver RF front-end with transformer-based current-gain boosting and harmonic rejection calibration
Chai et al. A 60-GHz CMOS broadband receiver with digital calibration, 20-to-75-dB gain, and 5-dB noise figure
JP2019516308A (ja) 増幅器
Yue et al. A 17.1-17.3-GHz image-reject downconverter with phase-tunable LO using 3/spl times/subharmonic injection locking
US7139544B2 (en) Direct down-conversion receiver with transconductance-capacitor filter and method
US7184735B2 (en)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having symmetrical differential layout
EP31715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mplifying signals
Ibrahim et al. High frequency of low noise amplifier architecture for WiMAX application: A review.
Huang et al. Low‐power CMOS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with voltage‐controlled inductor for V‐band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s
Yang et al. A sub-1-GHz band high-dynamic-range receiver with integrated self-adaptive multipart AGC loops
JP2006074341A (ja) 受信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デバイス
TW200410504A (en) Double conversion type signal receiver
Abdelghany et al. Flicker noise reduction in RF CMOS mixer using differential active inductor
Kandagatla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Radio System Structure and RF Implementation of Transceiver Circuit.
Noall A WideBand Precision Quadrature Phase Shifter
Uhrmann et al. Operational Amplifier RC Low-Pass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