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4241A -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4241A
TW201034241A TW098107927A TW98107927A TW201034241A TW 201034241 A TW201034241 A TW 201034241A TW 098107927 A TW098107927 A TW 098107927A TW 98107927 A TW98107927 A TW 98107927A TW 201034241 A TW201034241 A TW 2010342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7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ng-Hsin Chu
Chi-Meng Lu
Yu-Ju Chang
Kuo-Hui Yu
Shi-Mi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Priority to TW098107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03424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034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4241A/zh
Priority to US12/955,369 priority patent/US20110073894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01L33/22Roughened surfaces, e.g.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epitaxi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2Transpar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Description

20103424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元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 發光二極體(LED)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目前’為了增加發光二極體之光取出效率,而發展出 一種發光二極體製造技術,其係在半導體層的磊晶成長過 ❹程中,透過調整磊晶參數,來使所生成之半導體層具有粗 糙表面’藉此增加發光二極體之光取出效率。 請參照第1圖,其係繪示一種傳統發光二極體的剖面 圖。發光二極體200包含基板202、η型半導體層204、發 光層206、ρ型半導體層208、透明導電層(Transparent ConductiveLayer)212、p 型電極 216 與 η 型電極 220。其中, η型半導體層204堆疊在基板202上,發光層206、ρ型半 導體層208與透明導電層212則依序堆疊在部分之η型半 ®導體層204上,Ρ型電極216位於部分之透明導電層212 上’而η型電極220則位於η型半導體層204之暴露部分 上。在發光二極體200中,為了增加發光二極體2〇〇之光 取出效率,而在ρ型半導體層208的磊晶過程中,調整磊 晶參數以使ρ型半導體層208具有粗糙的表面210。如此 一來,覆蓋在Ρ型半導體層208之表面210上的透明導電 - 層212也具有粗糙的表面214。此外,定義發光二極體200 • 之發光區後’而暴露出之η型半導體層204的表面222亦 具有與上方ρ型半導體層208之表面210相似的地形,因 4 201034241 * 、 此11型半導體層204的暴露表面222也呈粗糙狀。而且, ' 粗糙的Ρ型半導體層208表面210導致形成於其上之Ρ型 電極216具有粗糙的表面224,且粗糙的η型半導體層204 表面222也導致形成於其上之η型電極22〇具有粗棘的表 面 226。 ’、 如第1圖所示’由於粗糙的ρ型半導體層2〇8之表面 210會導致後續沉積於此粗糙表面21〇上的透明導電層之 階梯覆蓋性(step coverage)產生問題,而致使電流於透明導 ❹電層212中傳導產生斷點。此種現象導致透明導電層212 之電流散佈(current spreading)能力下降,而造成操作電壓 Vf上升與電流密度不均,進而影響元件操作之穩定性及壽 命。並且’由於透明導電層212沉積後之表面214之孔洞 的深寬比變大’更不利於後續沉積之p型電極216的覆蓋 性,導致兩者界面形成縫隙(void)218。這些縫隙218中可 能殘存之空氣、化學藥品或光阻都會影響元件操作之可靠 度。接下來,後續之基板202研磨與元件切割製程之殘壤 ❹或化學殘留物容易填入P型電極216之粗糙表面224而無 法去除乾淨’使得封裝製程之打線接合(Wire Bonding)產生 附著力不佳的問題,而降低打線接合之可靠度與良率,、 而導致發光二極體之可靠度與穩定度下降。 【發明内容】 •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及其 • 製造方法’其p型電極與η型電極下方的電極區表面平整、, • 而可使Ρ型電極與η型電極之上表面保持平整,且電區 5 201034241 以^區域保持表面_,衫僅可增加發光二極體之光 取I力,更可同時增加打線接合的穩定性。 、本發月之又一態樣就是在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及其製 le方法丨具有表面平坦型與p型電極,因此可降低 η里與p型電極色差,有利封裝打線機台對電極辨識之精 準度,而可提高打線位置之準確性。 參 本發月之再一態樣就是在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及其製 造方法,其可移除Ρ型電極下方之ρ+型半導體摻雜層,因 此可在ρ 電極下方提供電流阻障⑽打如則磁㈣效 果,而可避免電流由p型電極下方直接注入發光層,避免 造成電流擁塞效應,進而可增加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效率。 本發明之再-態樣就是在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及盆製 造方法,其亦可使預設區域之第二半導體層平坦化,因此 在平坦化區域上之透明導電層厚度可均勻-致,與_表 面相比,阻值較低,可作為電流均句散佈之路徑, 體之電流散佈能力,進-步增加發光二極體 包含根據mr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至少 於η:半導體層上;-第二半導體層位於發光層 第-半導體層之-表面包含第—粗輪區以及第—平坦^, 且第二半導體層與第-半導體層具有 一、°° 導電層覆蓋在前述第二半導體層之表面上 -半導體層電性連接。上,以及—第二電極與第 6 201034241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之第二半導體層包含:一 P型半導體層位於發光層上;以及一 P+型半導體摻雜層位 於P型半導體層上。依據本發明之一示範實施例,前述之 P+型半導體摻雜層位於P型半導體層之第一粗糙區中之P 型半導體層上。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至 少包含:一基板;一第一半導體層位於基板上;一發光層 位於第一半導體層上;一第二半導體層位於發光層上,其 中第二半導體層之一表面包含第一平坦區以及第一粗糙 區,且第一平坦區低於第一粗糙區,且第二半導體層與第 一半導體層具有不同之電性;一透明導電層覆蓋在前述第 二半導體層之表面上;一第一電極位於第一平坦區上方之 透明導電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與第一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之發光二極體更至少包含 一反射層位於第一平坦區上,且介於透明導電層與第二半 導體層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又提出一種發光二極體之製 造方法,至少包含:提供一基板,其中基板之一表面依序 堆疊有一 η型半導體層、一發光層以及一 p型半導體層,p 型半導體層包含粗糙之一表面;形成一第一罩幕層覆蓋在 前述Ρ型半導體層之表面之第一區域上,並暴露出前述表 面之第二區域與第三區域;形成一第二罩幕層覆蓋在第一 罩幕層、第二區域與第三區域上,第二罩幕層與ρ型半導 體層具有相近或實質相同之蝕刻速率,且第一罩幕層之蝕 刻速率小於第二罩幕層與ρ型半導體層之蝕刻速率;進行 7 201034241 一蝕刻步驟,以使前述p型半導體層之表面之第二區域與 第三區域分別形成第一平坦區與第二平坦區;移除部分之 P型半導體層與部分之發光層’而暴露出η型半導體層之 部分,並在η型半導體層之前述部分形成一第三平坦區; 形成一透明導電層覆蓋在前述ρ型半導體層之表面與第一 平坦區上;以及形成一 η型電極於該三平坦區上、以及一 ρ型電極於第一平坦區上方之透明導電層上。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之Ρ型半導體層包含:一 第一 Ρ型半導體層位於發光層上;以及一 Ρ+型半導體摻雜 層位於第一 Ρ型半導體層上。在一示範實施例中,上述之 第一罩幕層更暴露出前述ρ型半導體層之表面之第四區 域’並利用蝕刻步驟使第四區域形成一第四平坦區。 【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2Α圖至第2D圏,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 施方式的一種發光二極體之製程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 中,製作發光二極體時,首先提供基板100,再利用例如 磊晶成長方式於基板100之表面I48上依序堆疊形成第一 半導體層102、發光層104與第二半導體層11〇,其中 半導體層1〇與第二半導體層110具有不同之電性。在一實 施例中,第一半導體層1〇2為η型,第二半導體層為ρ型, 且第二半導體層no可例如包含ρ型半導體層1〇6與〆型 半導體掺雜層108之雙層結構,其中ρ型半導體層\'〇6疊 設在發光層1〇4上,而ρ+型半導體掺雜層ι〇8則二疊設在 ρ塑半導體層106上。在一示範實施例中,第—半層 8 201034241 102、發光層104與第二半導體層ι1〇之材料可例如選自氮 化鎵系列(GaN-based)材料。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提高發光二極體之光取出效 率’在磊晶成長第二半導體層11〇之p型半導體層106時, 可例如透過調整磊晶參數的方式,使所生成之p型半導體 層106具有粗糙之表面112。當後續成長之p+型半導體摻 雜層108覆蓋在p型半導體層1〇6之粗糙表面112上後, 所形成之第二半導體層110同樣具有粗糙之表面U4。 接著’利用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或物理氣相沉積 (PVD)或旋塗(Spin-On Coating)等一般沉積方式,形成罩幕 層122覆蓋在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面114上。再利用例 如微影與蝕刻等圖案定義技術定義罩幕層122,而移除部 分之罩幕層122,以使罩幕層122覆蓋在第二半導體層11〇 之表面114的區域116上,並暴露出第二半導體層11()之 表面114的區域118與120,如第2A圖所示。在一示範實 施例中’罩幕層122之材料可例如為二氧化矽(si〇2)、氮化 矽(SiNx)、氮氧化矽(Si〇xNy)、磷硼玻璃(BPSG)、旋塗玻璃 (SOG)、聚亞酿胺(polyimide)等。 接下來,如第2B圖所示,利用例如旋轉塗布(Spin Coating)的方式形成另一罩幕層124覆蓋在罩幕層122、以 及第二半導體層11〇之表面U4遭暴露出的區域118與12〇 上’以使第一半導體層11〇之表面114的區域us與120 上的罩幕層124部分具有平坦表面。罩幕層124之材料可 選用在後續的蝕刻步驟中與第二半導體層11〇具有相近或 實質相同之蝕刻速率的材料;而第一個罩幕層122之材料 9 201034241 則可選用在後續的蝕刻步驟中蝕刻速率小於第二個罩幕層 124和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蝕刻速率的材料。在一示範實 施例中,罩幕層124之材料可例如為光阻或旋轉塗佈玻璃 (Spin-on Glass ; SOG)材料等高黏滞性材料。 接著,進行钱刻步驟,以移除部分之罩幕層124、以 及位於區域118與120中之部分第二半導體層n〇。在此餘 刻步驟中,由於罩幕層124之材料可選用與第二半導體層 110具有相近或實質相同之蝕刻速率的材料,而第一個罩 幕層122之材料則可選用蝕刻速率小於第二個罩幕層124 和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蝕刻速率的材料,再加上第二半導 體層110之區域118與120上的罩幕層124部分具有平坦 表面’故此姓刻步驟對罩幕層124與第二半導體層11〇的 蝕刻速率相近或實質相同,而可將區域118與120上的罩 幕層124的平坦地形轉移至第二半導體層110中,進而使 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面114的區域118與120分別形成 平坦區126與128,如第2C圖所示。平坦區126為後續供 P型電極134(請先參照第2D圖)設置之區域’故又可稱為 電極區。在本實施方式中,此蝕刻步驟町採用乾蝕刻方式。 在一示範實施例中,此乾餘刻方式例如為感應耦合電漿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ICP)餘刻法或一反應式離子 餘刻(Reactive Ion Etch ; RIE)法。 在一示範實施例中,請同時參照第2B圖與第2C圖, 上述之蝕刻步驟完全移除第二半導體層110之區域118與 120中的p+型半導體摻雜層108,以作為後續之電流阻障的 設計’其中此時之P+型半導體摻雜層108僅位於第二半導 201034241 體層110之區域116中。完成姓刻步驟後,即可去除剩餘 • 之罩幕層124與122,而暴露出第二半導體層11〇之區域 110中的粗糙表面114 〇 接下來,進行可形成透明導電層132與進行發光區域 之定義,其中此二步驟之先後順序可依製程需求而調整。 在一示範實施例中,先進行發光區域的定義,而利用例如 微影與蝕刻等圖案定義技術,移除部分之第二半導體層110 與發光層106,直至暴露出下方之第一半導體層102之部 分138,此時發光層104與第二半導體層110位於第一半 ® 導體層102之另一部分140上,如第2D圖所示。進行發 光區域的定義後,原位於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面114的 地形會轉移至第一半導體層102所暴露出之部分138,因 此第一半導體層102之暴露部分包含平坦區130與粗糙區 142,其中平坦區130係自轉移第2C圖所示之第二半導體 層110的平坦區128,而粗糙區142係轉移自上方對應之 第二半導體層110的粗糙表面1丨4。平坦區130為後續供n 型電極136,因此平坦區130又可稱為電極區。此時,剩 ® 下之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面114包含粗糙之區域116與 平坦區126。在一示範實施例中,如第2D圖所示,在第一 半導體層102所暴露出之部分138中,由平坦區130所構 成之電極區的高度低於粗糖區142的高度;同樣地,在第 二半導體層Π0之表面114中,由平坦區126所構成之電 極區的高度低於粗糙之區域116的高度。 • 接下來’利用例如蒸鍍沉積方式形成透明導電層132 覆蓋在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面i 14的粗糙區域116與平 11 201034241 • 坦區126上’其中覆蓋在平坦區126上方之透明導電層132 的部分亦具有平坦之表面150,如第2D圖所示。透明導電 層I32之材料可例如為氧化銦錫(ITO)。接著,可利用例如 蒸鑛沉積方式形成P型電極134於部分之平坦區126上方 的透明導電層132上,以及形成η型電極136於第-半導 ,層102之平坦區13〇的一部分上。隨後,可根據產品設 叶需求,而選擇性地形成鈍化層152覆蓋在第一半導體層 1〇2之暴露部分138與透明導電層132上來保護下方之
❹半導體層,而大致完成發光二極體144a的製作,如第2D 圖所示。 请再次參照第2D圖,在發光二極體144a中,由於p 型電極134 T方之p+型半導體摻雜層1〇8 6遭移除,因此 P型電極134下方之平坦區126中的第二半導體層11〇與 透月導電層132呈蕭特基接觸(§ch〇ttky Contact),而可在p 型電極134下方產生電流阻障效果,如可一來可避免電流 由P型電極134下方直接注入發光層1〇4,進而可增加發 φ光二極體144a之發光效率。 請參照第3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 的一種發光二極體之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發光二極 體144b之架構與發光二極體144a之架構大致相同,二者 之差異主要在於發光二極體144b更包含反射層146。在製 作此發光二極體144b時’完成發光區域之定義而形成第一 半導體層102之平坦區13〇與粗糙區142後,且在形成透 明導電層132之前’先形成反射層146於第二半導體層11〇 -之平坦區126上,而後再形成透明導電層132覆蓋在第二 12 201034241 半導體層110之表面114與反射層146上。因此,+ 二極體144b中,反射層146係位於第二半導體層 ^ 坦區126上,且此反射層146介於第二半導體層11〇 卞 明導電層132之間,如第3圖所示。 與遷 些 或 反射層146可為單一層結構或多層堆疊結構。在 實施例中’反射層146可例如為絕緣材料層、金屬層 絕緣材料層/金屬層之堆疊結構,其中金屬層之材料可 為鋁、銀或鉑等高反射率金屬,絕緣材料層之材料可幻如
為二氧化矽、二氧化鈦(Ti〇2)、氧化鈕(Ta205)、n札例如 氧化鋁(Al2〇3)。在一示範實施例中,反射層146 絕緣層堆疊而成之分散式布拉格反射(DBR)結構 ._ ^ ^ 匕矽或 可為多層 請參照第4A圖與第4B圖,其中第4A圖係繪示依照 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發光二極體之上視圖,而第4'b 圖則係繪示沿著第4A圖之發光二極體的A-A,刳面線所獲 得之局部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發光二極體144c之架 構與發光二極體144a之架構大致相同,二者之差異主要在 於發光二極體144c之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面114包含額 外設置之平坦區154與156 ’如第4B圖所示。這些平坦區 154與156可自p型電極134而延伸向外,如第4A圖所示。 在製作此發光二極體144c時,請同時參照第2B圖、 第2C圖與第4B圖’除了區域118與120外,可依產品賁 際需求’使罩幕層122額外暴露出第二半導體層110之表 面114的另一些預設區域(未繪示),而進行蝕刻步驟,以移 除部分之罩幕層124以及部分之第二半導體層π〇時,使 得第二半導體層110之區域118與120以及額外暴露出之 13 201034241 預設區域的表面平坦化,而如第4B圖所示般在第二半導體 層110之表面114上額外形成平坦區154與156。 因此’平坦區154與156上方之透明導電層132的厚 度可以均勻一致’與粗縫表面相比’這些平坦區154與156 上之透明導電層132之阻值較低,可作為電流均勻擴散之 路徑,故可大幅增加發光二極體144c之電流散佈能力,更 有效地提升發光二極體144c之發光效率。於本發明之另一 實施例中’對應額外形成平坦區154與156之透明導電層 ❹ I32上方,也可以選擇性的形成延伸電極(未繪示),以更進 步增加電流分布的均勻性。並且,在此狀況下,亦可以 選擇性地在對應額外形成之平坦區154、156與透明導電層 132之間’形成類似第3圖所示之反射層ι46。 由上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一優點就是 因為在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中,p型電極與η 型電極下方的電極區表面平整,而可使ρ型電極與11变電 極之上表面保持平整,且電極區以外的區域保持表面粗 ❹糙’因此不僅可增加發光二極體之光取出能力,更可同時 增加打線接合的穩定性。 ^由上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另一優點就 疋因為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的電極區表面平坦,可提高電 極與下方半導體層之附著力,進而可提高發光二極體之電 性穩定度。 g由上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明之又一優點就 疋因為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具有表面平坦之n型與p塑電 極,因此可降低n型與p型電極色差,有利封裝打線機台 201034241 對電=辨識之精準度,而可提高打線位置的準確性。 由上述本發明之眘方4 °
,因為在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製再-優點就 ,極下方之,型半導體摻雜層移除P 入發光声,ΐ 而可避免電流由p型電極下方直接、> 9避免造成電流擁塞效應,進而可;H 4 體之發光效率。 進叫』增加發光二極 參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 ^因為在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中 ^就 平坦化’因此在平坦化區域上之透明導; 層尽度可均卜致,與粗糙表面相比,其透=電 :較:’可作為電流均勻擴散之路徑’而可增 : 體之電流散佈能力’進一步增加發光二極體之發光二極 本發明實施例雖以水平電極式發光二極體作為說明, 然習知技藝者當知,本發明技術亦可以應用於垂i電極弋 發光二極體。例如,只要運用本發明實施例之蝕刻技術^ 第二半導體層110上之預設區域118進行蝕刻,形成一平 坦區域’而不特別對垂直電極式發光二極體之第一半導體 層102進行預設區域之平坦化,即可應用本發明技術完成 一垂直電極式發光二極體。 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 以限定本發明,任何在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 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 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 定者為準。 15 201034241 【圖式簡單說明】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 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一種傳統發光二極體的剖面圖。 第2A圖至第2D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一 種發光二極體之製程剖面圖。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發光 φ 二極體之剖面圖。 第4A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發光 二極體之上視圖。 第4B圖係繪示沿著第4A圖之發光二極體的A-A’剖面 線所獲得之局部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基板 102 第一半導體層 104 發光層 106 ρ型半導體層 108 P+型半導體掺雜層 110 第二半導體層 112 表面 114 表面 116 區域 118 區域 120 區域 122 罩幕層 124 罩幕層 126 平坦區 128 平坦區 130 平坦區 132 透明導電層 134 ρ型電極 136 η型電極 138 部分 16 201034241 140 :部分 142 : 144a :發光二極體 144b 144c :發光二極體 146 : 148 :表面 150 : 152 :鈍化層 154 : 156 ··平坦區 200 : 202 :基板 204 : 206 :發光層 208 : 210 :表面 212 : 214 :表面 216 : 218 :縫隙 220 : 222 :表面 224 : 226 ·•表面 粗链區 =發光二極體 反射層 表面 平坦區 發光二極體 η型半導體層 Ρ型半導體層 透明導電層 Ρ型電極 η型電極 表面
17

Claims (1)

  1. 20103424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二極體,至少包含: 一基板; 一第一半導體層,位於該基板上; 一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上; 一第二半導體層,位於該發光層上,其中該第二半導 體層之一表面包令—第一粗链區以及一第一平坦區,且該 第二半導體層與該第一半導體層具有不同之電性; ❿ 一透明導電層,覆蓋在該第二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上; 一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平坦區上方之該透明導電層 上;以及 一第二電極,與該第一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半導體 層包含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部分包含一第 二粗糙區與一第二平坦區,其中該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半導 _ 體層之該第一部分上,且該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二平坦區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半導體 層係η型,且該第二半導體層係p型。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半導體 ' 層包含: 一 Ρ型半導體層,位於該發光層上;以及 18 201034241 一 P+型半導體摻雜層,位於該P型半導體層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P+型半導體 摻雜層位於該第二半導體層之該第一粗糙區中之該p型半 導體層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平坦區 中之該第二半導體層與該透明導電層之間為蕭特基接觸 (Schottky Contact) 〇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半導體 層更包含一第三平坦區。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發光二極體,更至少包含一反射 層位於該第三平坦區上,且介於該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半 導體層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發光二極體,更至少包含一反射 層位於該第一平坦區上,且介於該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半 導體層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反射層為 一絕緣材料層、一絕緣材料層/一金屬層堆疊結構、或一金 屬層。 19 201034241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反射層為 一單一層結構。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反射層為 一多層堆疊結構。 13. —種發光二極體,至少包含: 參 一基板; 一第一半導體層,位於該基板上; 一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上; 一第二半導體層,位於該發光層上,其中該第二半導 體層之一表面包含一第一平坦區以及一第一粗糙區,該第 一平坦區低於該第一粗糙區,且該第二半導體層與該第一 半導體層具有不同之電性; 一透明導電層,覆蓋在該第二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上; ® 一第一電極,位於該第一平坦區上方之該透明導電層 上;以及 一第二電極,與該第一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半導 體層包含一第一部分與一第二部分,且該第二部分包含一 ' 第二粗糙區與一第二平坦區,該第二平坦區低於該第二粗 • 糙區,其中該發光層位於該第一半導體層之該第一部分 20 201034241 上,且該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二平坦區上。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半導 體層係η型,且該第二半導體層係p型。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半導 體層包含: 一 ρ型半導體層,位於該發光層上;以及 ❿ 一 ρ+型半導體摻雜層,位於該ρ型半導體層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〆型半導 體摻雜層位於該第二半導體層之該第一粗糙區中之該ρ型 半導體層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平坦 區中之該第二半導體層與該透明導電層之間為蕭特基接 ⑩觸。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半導 體層更包含一第三平坦區。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發光二極體,更至少包含一反 射層位於該第三平坦區上,且介於該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 半導體層之間。 21 201034241 21.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發光二極體,更至少包含一反 射層位於該第一平坦區上,且介於該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 半導體層之間。 22. —種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至少包含: 提供一基板,其中該基板之一表面依序堆疊有一 η型 半導體層、一發光層以及一 ρ型半導體層,該ρ型半導體 φ 層包含粗縫之一表面; 形成一第一罩幕層覆蓋在該Ρ型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之 一第一區域上,並暴露出該表面之一第二區域與一第三區 域; 形成一第二罩幕層覆蓋在該第一罩幕層、該第二區域 與該第三區域上,該第二罩幕層與該ρ型半導體層具有相 近或實質相同之蝕刻速率,且該第一罩幕層之蝕刻速率小 於該第二罩幕層與該ρ型半導體層之蝕刻速率; ❿ 進行一蝕刻步驟,以使該表面之該第二區域與該第三 區域分別形成一第一平坦區與一第二平坦區; 移除部分之該Ρ型半導體層與部分之該發光層,而暴 露出該η型半導體層之一部分,並在該η型半導體層之該 部分形成一第三平坦區; 形成一透明導電層覆蓋在該Ρ型半導體層之該表面與 該第一平坦區上;以及 形成一 η型電極於該第三平坦區上、以及一 ρ型電極 於該第一平坦區上方之該透明導電層上。 22 201034241 23·如請求項22 該η型半導體層、4丄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中 坊泫二.二1求項23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中 ^5材料4二氧化糾⑽2)、氮化邦iNx)、氣 1 X y)、磷堋坡璃(BPSG)、旋塗玻璃(SOG)、或 聚亞醯胺(polyimide)。 ❹ ‘罩如幕嫩製造方法, 其中 26. 如请求項23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 該第二罩幕層之材料為旋轉塗佈玻璃(腦)材料法,其中 27. 如响求項22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 Φ該蝕刻步驟係利用一乾蝕刻法。 万法,其中 28.如請求項27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 該乾蝕刻法為一感應耦合電漿(ICp)蝕刻法〜决,其中 子蚀刻(RIE)法。 反應式離 29.如請求項22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 該P型半導體層包含:去’其中 23 201034241 · 一第一 P型半導體層,位於該發光層上;以及 一 P+型半導體摻雜層,位於該第一 P型半導體層上。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蝕刻步驟更包含移除該第二區域與該第三區域中之該p+ 型半導體摻雜層。 31. 如請求項29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中 ⑩該第一平坦區中之該p型半導體層與該透明導電層之間為 蕭特基接觸。 32. 如請求項22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第一罩幕層更暴露出該第二半導體層之該表面之一第四 區域,並利用該蝕刻步驟使該第四區域形成一第四平坦區。 3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於移 Ο 除部分之該P型半導體層與部分之該發光層之步驟與形成 該透明導電層之步驟之間,更至少包含形成一反射層位於 該第一平坦區上。 34. 如請求項22所述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於形 成該η型電極與該p型電極之步驟後,更至少包含形成一 - 鈍化層覆蓋在該η型半導體層之該部分與該透明導電層 上。 24
TW098107927A 2009-03-11 2009-03-11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03424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07927A TW201034241A (en) 2009-03-11 2009-03-11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2/955,369 US20110073894A1 (en) 2009-03-11 2010-11-29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07927A TW201034241A (en) 2009-03-11 2009-03-11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4241A true TW201034241A (en) 2010-09-16

Family

ID=4377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7927A TW201034241A (en) 2009-03-11 2009-03-11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73894A1 (zh)
TW (1) TW2010342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587B (zh) * 2021-11-17 2022-08-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燈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4169B1 (ko) * 2011-02-22 2011-08-03 (주)더리즈 질화갈륨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
US8343788B2 (en) * 2011-04-19 2013-01-01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30049894A (ko) * 2011-11-07 2013-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221170B (zh) * 2012-03-19 2017-02-22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外延层与生长基板的方法及使用其的半导体器件
CN103474545B (zh) * 2012-06-07 2016-06-08 清华大学 发光二极管
CN103474533B (zh) * 2012-06-07 2016-10-19 清华大学 发光二极管
CN103474547B (zh) * 2012-06-07 2016-06-29 清华大学 发光二极管
CN103474522B (zh) 2012-06-07 2016-04-13 清华大学 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CN103474549B (zh) * 2012-06-07 2016-12-14 清华大学 半导体结构
JP6107366B2 (ja) * 2012-09-27 2017-04-0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US9000414B2 (en) * 2012-11-16 2015-04-07 Korea Photonics Technology Institute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heterogeneous protrusion structures
US9276164B2 (en) * 2012-11-26 2016-03-01 Epistar Corporation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97863B (zh) * 2013-10-22 2017-09-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04633B (zh) * 2013-11-05 2017-11-01 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元件
US10069037B2 (en) 2015-04-20 2018-09-04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236413B2 (en) 2015-04-20 2019-03-19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17117613A1 (de) 2017-08-03 2019-02-0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CN111066158B (zh) * 2017-09-07 2022-05-03 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表面粗化的方法与发光器件
CN109873059A (zh) * 2019-02-26 2019-06-11 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表面粗化的方法与发光器件
DE102019106546A1 (de) * 2019-03-14 2020-09-17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bauteilen und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4553B (en) * 2002-08-09 2003-09-21 United Epitaxy Co Ltd Sub-mount for high power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0896576B1 (ko) * 2006-02-24 2009-05-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62324B (zh) * 2007-05-18 2014-11-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發光二極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09010762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Photonstar Led Limited Vertical led with conductive vias
KR101590074B1 (ko) * 2008-06-09 2016-01-29 니텍 인코포레이티드 Ac 전압 동작의 자외선 발광 다이오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3587B (zh) * 2021-11-17 2022-08-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燈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73894A1 (en) 201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34241A (en)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047983B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
US9087971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dielectric refl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24550B (zh) 用於製造光電半導體晶片之方法及光電半導體晶片
TWI322519B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ito lay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2804417B (zh) 用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接触
TW201210074A (en)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23260B (zh) 製造複數個光電半導體晶片之方法及光電半導體晶片
TW201238043A (en)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34976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220537A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814374A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an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530760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TWI437737B (zh) 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1216521A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US20020102760A1 (en)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ode
CN105810790A (zh) 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474501B (zh) 光電半導體本體及製造光電半導體本體之方法
KR102255305B1 (ko) 수직형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22445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trench beneath a top contact
JP2012033859A (ja) 三次元発光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04131B2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59847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TWI701846B (zh) 用於改良發光二極體裝置性能及可靠度之接觸蝕刻及金屬化
TW201310706A (zh) 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