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7087A - Thermal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Google Patents

Thermal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7087A
TW201017087A TW098112784A TW98112784A TW201017087A TW 201017087 A TW201017087 A TW 201017087A TW 098112784 A TW098112784 A TW 098112784A TW 98112784 A TW98112784 A TW 98112784A TW 201017087 A TW201017087 A TW 2010170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luid
flow rate
flow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6024B (zh
Inventor
Tony Mitsuaki Tani
Larry Ray Stuckey
Original Assignee
Advantes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test Corp filed Critical Advantest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17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7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6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60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72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 G01R31/2874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related to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Description

201017087 六、發明說明: I發明所屬之技街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溫度控制之領域,特 當一電子設備或元件進行測試時,經由電子 一P 加熱及/或冷卻而維持電子設傷之-調定點溫度。件之 ί先前技術] 下之設備或元件(例如:半導體)係具有基於溫声 下之變化效率特性。舉例而言, 度 會產生熱量(亦即,自動… 備於#作期間係 與效率特性的改變。 度的增加 Α 士〜 外心電子設備可被應用在可承 焚一大规圍溫度下之不同環境的操作。 在了承 為了確爭固定效率特性., 維持在-祖對固n Μ ,的方式疋將電子毁備. 疋恤度,特別是電子彀備 作及可相容於設計規格 八备造行操 子設備f m 疋炅為重要。舉例而言,一電 備(稱為受測設備⑽”係可進 電 測試與燒錄測試,藉 程序(例如:麵路 測試過程中,為了^ 種設備特性進行觀察。於此 為了讓所獲得的結果具有 -度是必須相對地維持在固定又Ή之 點溫度ι換言之Α溫度或一調定 察電性特徵等其它因素而進行相。備之特定觀 了可維持在固定的溫度,利用習如教押制… 達到熱量的移除1 ”、、控制裝置係可 秒除(例如:經由一散熱器 如:經由一電加 ^興熱量的增加(例 熱器)°—散熱㈣結合了具有-溫度之_
2247-10424-PF 4 201017087 流體’此流體溫度係遠低於受測設備之溫度。一加熱器係 被置放於受測設備與散熱器之間,並且電力係施加於加熱 器’藉此'以加熱器面之溫度(例如::增加至進行受測設備之 測試時之所需測試溫度)。散熱器係對於任何過度加熱進行 補償,並且於測忒過程中之受測設備所產生的熱量是可經 由散熱器而被移除,直到自動加熱所增加的設備溫度超過 了測試溫度.之範圍。由於電力波動係會造成重大且相對地 籲瞬間自動加熱’因i需要根據熱控制器之需求下進行快速 且正確的反應,因而對於溫度中之非所需增加量進行補償。 然而,可被移除之總熱量是受限於加熱器本身,並且 就熱量密度(或瓦特密度)而言,此加熱器對是具有最大 值。舉例而言如果一加熱器可在·5〇〇瓦下進行操作,由 ,於經散熱器進入冷流體時係會造成將近半數之電力的損 失,藉此便可容易地對於測試溫度進行雒持。隨後,根據 所施加於受測設備之熱量的反應下,如果於加熱器中之熱 碜量被降低至零,則經由受測設備所能移除之最大熱量為25 〇 i除此之外,自散熱器所移除之熱量將無法經由加熱器 而補償:就測試受測設備之主要問題在於目前需求之總電 力係已高達到5GG瓦’並且預期在未來的所需電力將會更 间此外,於加熱器中亦加入了非所需之熱阻與蓄熱物質, 並且在加熱器中係引發了梯度(非熱均句表面)且造成了不 適當反應時間。
如何對於此類型之熱控制器進行改良是相當因難的。 舉例而言,散熱器是必須適當地平衡於加熱器,但卻因此 2247-10424-PF 5 201017087 ♦ 會阻礙散熱器效率的增加。換言之,如果散熱器之熱量移 除能力被提升時(例如:藉由增加流經散熱m體流動、 降低流體溫度、料散熱鰭片⑧率及/或結合更有效的流 體)’加熱器能力係同樣需增加,如此才可對於冷卻能力中 之增量進行補償X對於測試溫度進行維持。 耗其它的熱控制器是可不需根據散熱器與加熱器之 組合而達到功效’但這些熱控制器仍存在功能不足的間 籲題。舉例而言,Peliter裝置係利用電麗而建立了熱差, 如此使得Peliter裝置是可有效地同時做為一散熱器與一 熱源。然而,由於Peliter裝置對於電子設備之熱量所進 行的動態反應與進行熱量移除之所需反應時間是不理想 的’在Peliter裝置之此一缺點的影響下將無法對於極高 熱量進行移除或無法處理高熱量密度。 再者,於受測設備.之測試期間,具有混合了不同溫度 之流體-以維持受測設備之調定點溫度或一目標溫度之熱控 •制器仍是具有多種缺點。當不同溫度之兩種流體之間進行 、Ό。時,一熱控制器系統(例如:一加熱器(複數加熱器) 與-冷卻器(複數冷卻器))係可對於在兩不同溫度下之流 體進行混合時之能量損失進行補償,並且於受測設備之測 試期間、於流體再循環通過熱控制器系統之前,因流體之 再V部/再加熱下所造成之能量損失是可經由熱控制器系 統而得到補償。國際申請案號PCT/us〇7/74727係已揭露了 相關類型之一熱控制器系統,並且以參考方·式將其所有相 關内容合併列入於本申請案中。為了對於所損失之能量進
2247-10424-PF 6 201017087 行補償’在進行這些流體之結合作業之前,此熱控制器系 統必須以相當費力的方式對於上述混合流體進行分離、再 冷卻及再加熱而達到各流體之原始溫度。 因此,可符合於對於受測中之-電子設備之-目標溫 度進行維持之要件下之—簡化.熱控m统是有需要的, 藉此以達成能量損失最小及㈣效率最大化(亦即,此㈣ 制^統不需^目當費力的方式進行損失能量之恢復),並 且就可降低成本且降低所f設備之—熱控制n統亦是有 需要的。 :【發明内容】 有鑑於此,利用本發明係可克服一般現存熱控制器系 統的缺點在非造成限定的例子中,本發明係提供一種 控制裝置,藉由將一液體進行猶環通過了熱接觸於广設備 或裝置之一散熱器而對於設備之一溫度進行控制。控制 籲裝置包括一第一流體源、一第士流體源與一溫度控制台。 第一流體源包括具有.一第一溫度之一第一流體。第二2體 源包括具有一第二溫度之一第二流體,第二流體係不同於 第一溫度。溫度控制台係經由一第一供給導管而可操作地 連接於第一流體源且更經由一第二供給導管而可操作地連 接於第二流體源,溫度控制台包括至少一閥件,溫度控制 台之至少一閥件係設計用以使得循環通過散熱器之第一流 體爷流率係通常為固定的,並且溫度控制台之至少一閥件 更設計用以對於循環通過散熱器之第二流體之流率進行可 2247-10424-PF 7 201017087 變化控制。經設計之溫度控制台係用以輸出第一流體、第 二流體,如此使得第一流體、第二流體係被再循環方式通 過控制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點可知,控制裝置更可包括複數 回流導管,複數回流導管係將溫度控制台連接於第一流體 源、第二流體源。當第一流體源係可以操作時,第二流體 源係被關閉,其中,在設備之一測試之前,第一流體係經 由溫度控制台之至少一閥件而流經第一供給導管而至散熱 φ 器。當第二流體源係可.以操作時,第一流體源係被關閉, 其中,在設備之一測試之前,第二流體係經由溫度控制台 之至少一閥件而流經第二供給導管.而至_散熱器。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點可知,設備之溫度係通常維持 在第一溫度,其中,在設備之測試之前,第一流體係循環 通過控制裝置,藉此通常以達到設備之一目標溫度。就另 一種方式而言,設備之溫度係通常雉持在第一溫度,其中, • 在設備之測試之前,第二流體係循環通過控制裝置,藉此 整體地雄持在設備之一目標溫度。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點可知,經設計之溫度控制台係 可使得第一流體可在第二流體之前而循環通過散熱器。 在又一非造成很定的例子中,第二流體之流率係直接 影響散熱器之一溫度。第二流體之流率係根據設備之溫度 中之變化而改變及/或第二流體之流率係根據散熱器之溫 度中之變化而改變。也就是說,第二流體之流率係基於設 * · 備之溫度中之複數變化而對於散熱器之溫度中之複數變化 2247-10424-PF 8 201017087 進行可調整地補償。當設備之溫度增加時,第二流體之流 率係增加,並且其中當設備之溫度降低時,第二流體之流 率係會降低。當散熱器之溫度增加時,第二流體之流率係 增加,並且其中當散熱器之溫度降低時,第二流體之流率 係會降低。, 〔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點可知,設備之目標溫度係為第 一溫度。設備之目標溫度係為第一温度。第二溫度係低於 第一溫度。 在一第二非造成限定.的例子中,控制裝置更可包括一 第三流體源,第三流體源包括具有一第三溫度之一第三流 體,第三溫度係不同於第一溫度與第二溫度,其中,溫度 控制台係經由一第三供給導管而可操作地連接於一第三流 體源,其中,至少\一閥件更設計用.以可對於循環通過散熱 器之第三流體之一流率進行可變化控制。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特點可知,第一供給導管包括一 • 旁通導管,旁通導管係將第三流體源連接於第一流體源。 來自於第一流體源之第一流體係經由第一供給導管導引通 過旁通導管而至第三流體源。當第一流體流經旁通導管而 至第三流體源,第三流體係可以操'作。當第三流體係可以 操作時,第一流體源與第二流體源係被關閉,並且在設備 之一測試之前,當第三流體經由至少一閥件而流經第三供 給導管而至散熱器時,第三流體係被加熱至一峰溫度。當 具有第三溫度之第三流體到連峰溫度時,第三流體源係被 ·* - 關閉、第一流體源係可以操作、第一流體係經由至少一閥 2247-10424-PF 9 201017087 件而流經第一供給導管而至散熱器,藉此可在設備之測試 之前而可通常雄持在設備之一目標溫度。當具有第三溫度 之第三流體到達峰溫度時,至少一閥件係調整第三流體之 流率,藉此可在設備之測試之前而可通常維持在設備之一 目標溫度。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又一特點可知,第一溫度係為設備 之一目標溫度,並且第二溫度係低於第一溫.度。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再一特點可知,當第二流體源係可 以操作時,第一流體源與第三流體源係被關閉,並且其中 於設備之一測試中之第二流體係經由至少一閥件而流經第 二供給導管而至散熱器。 1/ 根據再一特點可知,在設備之測試之前,第三流體係 循環通過控制裝置,並且其中設備之溫度係通常雄持在一 目標溫度。 根據又一特點可知,經設計之溫度控制台係可使得第 • 三流體可在第二流體之前而循環通過散熱器。第三流體之 流率係直接影響散熱器之一溫度。 根據非造成限定之第二實施例之一#點可知,當第三 溫度小於峰溫度時,第三流體之流率係通常為固定的,並 且其中當第三溫度高於峰溫度時,第三流體之流率係會降 低。 根據非造成限定之第二實施例之另一特點可知,設備 之目標溫度係為第一溫度,並且第三溫度係高於第一溫度 與第二溫度。 2247-10424-PF 10 201017087 於另一非造成限定之實施例中,本發明係提供用以對 於熱接觸於一散熱器之一設備之一溫度進行控制之一種控 制方法·,此控制方法包括:對於一第一流體之至少一第一 溫度、一第二流體之一第二溫度進行測定;通常以一固定 比率開始進行一第一流體之一第一流體源之一流動;測定 至少一設備與散熱器之溫度資料;開始進行具有一第二流 體之一第二流體源之一流動;.以及.以可變化方式對於第二 流體之一流率進行調整下而整體地雄持設備於一目標溫 度。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關 閉來自於第二流體源之第二流體之流動;開始進行來自於 第二流體源之第二流體之流動;比較溫度資料與目標溫 度;以及通常.以固定流率對於遞過散熱器之第一流體進行 排放。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於 •.目標溫度時偵測設備;關閉來自於第一流體源之第一流體 之流動;開始進行來自於第二流體源之第二流體之流動; 測定設備與散熱器之溫度資料;比較溫度資料與設備之目 標溫度;以對應於溫度資料與目標溫度之間之一差值的一 流率而對於第二流體進行排放;以及以可變化方式對於流 率進行調整下而整體地雒持設備之目標溫度。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將 第一流體循環通過散熱器;以及通常維持設備之溫度於第 * · 一溫度。就另一種方式而言,控制方法更可包括:將第二 2247-10424-PF 11 201017087 m 流體循環通過散熱器;以及通常維持設備之溫度於目標溫 度。 根據另一特點可知,設備之目標溫度係為第一溫度。 根據又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於溫度資料 大於目標溫度時增加第二流體之流率;以及於溫度資料小: 於目標溫度時係會降低第二流體之流率。 根據又一特點可知·,測定溫度資料更可包括對於設備. 之溫度、散熱器之一溫度、設備之一熱量密度、散熱器之 ❹ 一阻值進行測定。 根據又一特點可知,第二流體之流卑之可變調整係為 當設備之溫度增加時是可增加第二流體之流率、當設備之 温度降低時是可降低第二流體之流率。流率之可變調整係 為當設備之熱量密度增加時是可增加第二流體之流率、當( 設備之熱量密度降低時是可降低第二流體之流率。第二流 體之流率之可變調整係為當散熱器之溫度增加時是可增加 參 第二流體之流率、當散熱器之溫度降低時是可降低第二流 體之流率。當第二流體之流率增加時係可降低散熱器之阻 值,並且當第二流體之流率降低時係可增加散熱器之阻值。 根據再一特點可知,第二溫度係低於第一溫度,並且 第一流體與第二流體並未混合。 在又一非造成限定的實施例中,控制方法更可包括: 關閉來自於第二流體源之第二流體之流動;開始進行來自 於第一流體源之第一流體之流動;將第一流體導引至一第 三流體源;利用第一流體對於一第三流體進行加熱;測定 2247-10424-PF 12 201017087 曹 第三流體之一第三溫度;比較溫度資料與目標溫度;以及 第三流體係以一流率循環通過散熱器。控制方法更可包 括:關閉來自於第一流體源之第一流體之流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比較 第三流體之第三溫度與一峰溫度;於峰温度時偵測第三流 體;關閉來自於第三流體源之第三流體之流動;以及開始 進行來自於第一流體源之具有第一溫度之第一流體之流 動,通常將設備之溫度維持在目標溫度。 Φ 根據本實施例之又一偫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 比較第三流體之第三溫度與一峰溫度;於峰溫度時偵測第 三流體;.以及以可變方式調整第三流體之流率,通常將設 備之溫度雉持在目標溫度。 、 根據本實施例之又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 關閉來自於第一流體源之第一流體之流動;於峰溫度時偵 測設備;開始造行來自於第二流體源之第二流體之流動; ❹ 測定設備與散熱器之溫度資斜;比較溫度資料與設備之目 標溫度;以對應於溫度資料與目標溫度之間之一差值的一 流率而對於第二流體進行排放;以及以可變化方式對於第 二流體之流率進行調整下而整體地維持設備之目標溫度。 根據本實施例之再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_· 關閉來自於第三流體源之第三流體之流動;於目標溫度時 偵測設備;開始進行來自於第二流體源之第二流體之流 動;測定設備與散熱器之溫度資料;比較溫度資料與設備 •- 之目標溫度;以對應於溫度資料與目標溫度之間之一差值 2247-104?4-PF 13 201017087 麟 的一流率而對於第二流體進行排放;以及以可變化方式對 於第二流體之流率進行調整下而整體地維持設備之目標溫 度。 根據本實施例之再一特點可知,設備之目標溫度係為 第一溫度。 根據本實施例之再一特點可知,控制方法更可包括.: 當溫度資料大於目標溫度時係會降低第三流體之流率;以 0 及當溫度資料小於目標溫度時係增加第三流體之流率。 根據本實施例之再一特點可知,測定溫度資料更可包 括對於設備之溫度、散熱器之一溫度、設備之一熱量密度、 散熱器之一阻值進行測定。 根據本實施例之再一 #點可知,當第三流體之流率增 加時,散熱器之阻值係會增加,並且當第三流體之流率降 低時,散熱器之阻值係會降低。 根據本實施例之再一特點可知,具有第三溫度之第三 • 流體像為具有一熱溫度之一 '熱流體,熱溫度係高於第一流 體之第一溫度、第二流體之第二溫度。 【實施方式】 本揭露係有關於用以調整一電子設備或裝置之溫度之 裝置及方法,例如:在一控制環境下進行測試之一固態電 子設備(稱為受測設備(DUT))。於一實施例中,一流體(可 為任何的非固態材料,此非固態材料包括一液體、一氣體、 • · 複數顆粒、複數粒劑或上述之任意組合)之具有相同的個別 2247-10424-PF 14 201017087 /JBL度之複數部分係被傳送通過一散熱器,在對於流體之— 机率進行調整下是可對於受測設備之一目標溫度進行雄持 與控制。於此定義“散熱器,,可為任何熱交換元件或裝置 (例如.電阻加熱器、散熱器、熱管、又流式熱交換器等), 藉由所建構與設置之熱交換元件或熱交換裝置可將熱量傳 遞至一物件且/或將來自於一物件之熱量進行傳遞,其中, 物件係熱接觸於熱交換元件或熱交換裝置。
如第i圖所示,第i圖係表示通過一散熱器之流體與 散…、器之阻值之間之具有良好定義關係之圖式(亦即,散熱 器之阻·值/熱傳比)。當通過散熱器之流體之流率蹲加時, 則會造成散熱器之阻值的降低6換言之,在-熱控制器系 統中s散熱器之阻值降低時,散熱器可對於受測設備所 產生之額外熱量進行驅散’藉此可在測試期間對於受測設 備之H溫度進行料與㈣。因此,藉由對於通過散 熱器之流體流率進行調整下’受測設備之熱量是可被驅散 旦可維持在—目標溫度下對於受測設備it行控制。 i 目表T在單—溫度下使用流體之—熱控制器系統 f熱量需求與在熱控制器㈣中所使用之經混合之具有不 同溫度之複數流體之間的比㈣式。特別的是,第2圖係 為描繪-受測設備之熱量密度之冷流單曲線(㈤"】抓 〇:lyCUrVe)(參見曲線A)對熱控制器系統中之-流艎之流 率之圖式。如圖所示,當測試期間之受測設備之熱量密度 (亦即,單位面積之熱值.)為增加時,流體之濟率係會增加 而造成了受測設備之熱增的偏置/耗散。此外,第2圖亦針
2247-10424-PF 15 201017087 對受測設備(參見曲線之一額定熱量密度而描述了一總 熱量曲線(Total P〇Wer Curve)(亦即,對於在兩不同溫度 下之利用至少兩不同流體對於—系統之熱量需求進行呈現 之一曲線)。於總熱量曲線中,流體之流率係假設為2 L/min 之固定值。因此,就任何已知的一受測設備之一熱量密度 而言,在不同溫度下利用混合/詰合流體之系統的熱量需求 是可被測定的。第2圖更描述了 —受測設備熱量曲線(DUT φ Power Curve)(參見曲線〇,亦即,對於利用具有一單一 溫度之流鱧之一系統之熱量需求進行呈現之一曲線)。換言 之’在流體循環通過系統之前,於測試過程中所使用之流 體是被維持在一既定溫度。受測設備熱量曲線(曲線〇係 映射於冷流單曲線(曲線A)。.因此當受測設備之熱量增 加與熱量密度增加時,如此便可.利用流體流率對於受測設 備之—熱量密度進行驅散。因此,相較於利用可變溫度之混 合流體之加熱控制器系統而言,於電子設備之測試過程中 • 所利用之單一溫度下之流體引入的方式下是可降低熱控制 器系統之熱量消耗且最後可增加熱控制器系統之效率。 相同於第1圖,第3圖係說明了流體流率與一散熱器 之阻值之間的關係、代表性熱量密度曲線。如圖所示,當 流體流率增加時(參見曲線A),散熱器之阻值係會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一受測設備之熱量密度與溫度的一變化量 之間是成正比關係,並且一受測設備之熱量密度與散熱器 之科值之間是成反比關係。用於測定熱量密度之方程式為·
PD = ΔΤ/R 2247-10424-PF 16 201017087 其中, PD =熱量密度 Λ T =經由受測設備之調定點溫度所計量之流體溫度 之溫度中的變化量 R =散熱器之’阻值 也就是說,經.由受測設備之調定點溫度所計量之流體 溫度之溫度中的一變化量除以散熱器之阻值之下,受測設 備之熱量密度是可被測定的。由熱量密度曲線可知,當散 熱器之阻值增加時。,於測試期間之用以驅散受測設備所產 生熱量之所需溫度也必定會增加。因此,為了對於系統所 需温度中之變化量進行測定,藉由受測設備之熱量密度乘 以散熱器之阻值之Τ係可得到一額定流率,如此便可對於 受測設備所產生熱量進行驅散下雨將受測設備維持在一目 標溫度。因此,當流體之流率增加時,受測設備之阻值係 _ 增加,並且造成了於測試前之調定點溫度與於測試期間之 循環通過系統之流體溫度之間是具有較祗 '的所需溫差。 因此,經由一增加流率、或是於測試前之調定點溫度 與於測試期間之循環通過系統之間之較大溫度變化的作用 下,一系統是可對於一受測設備進行更多熱量的驅散。換 言之,如果流體之流率增加時,於測試前之調定點溫度與 於測試期間之循環通過系統之流體溫度之間的溫差便可不 予理會。 舉例而言,當流體之流率為〇· 6 L/min、受測設備之 2247-10424-PF 17 201017087 阻值約為0·15 C/W/cm2且利用了 2〇〇 w/cm2熱量密度曲線 (曲線I)時’所計其之溫度變化量係約為攝氏 30 C (CelslUS)(C)。因此’就流體之流率為〇· 6 而 言’其對於具有熱量密度為200 W/cm2之受測設備進行驅 散時之所需溫度變化量為攝氏3(rc ^在相同的熱量密度曲 線之下’如果流體之流率增加至大釣1() L/inin時則溫 度變化i:大約為攝氏2〇。(:。如果再次將流體之流率增加至 肇大約2·0 L/min時(對於具有熱量密度為2〇〇 w/cm2之一受 測設備)’則溫度變化量將再次地大約低於攝氏12t。因 此,當流體之流率增加時,所需的溫差係被降低以對於受 測設備所產生之一額定熱量進行驅散。 有鑑於上述所收集測試資料所引:出之結論可知,本發 咏正好是一種簡化熱控制器系統。於測試時,熱控制器系 統係利用單一溫度之流體而將一受測設備維祷在一固定溫 度下’如此可使得能量損失(與流體混合有關)達到最小化 • 且可使得循環效率達到最大化。 第4圖表不根據本發明之一非造成限定實施例之一溫 度控制器之一溫度控制台5〇〇之圖式。本發明係利用了兩 抓體源(亦可稱為儲液槽),也就是一調定點流體源5〇5與 一冷流體源M0。位於調定點流體源5〇5内之流體溫度與 位於冷流體源510内之流體溫度是可設定為相同的。就另 一種方式而言,位於冷流體源51 〇内之流體温度是可小於 位於調定點流韓源505内之流體溫度。更特別的是,在進 行測試前,位於調定點流體源5〇5内之流體溫度是通常可
2247-10424-PF 18 201017087 ·<· 設定為相同於受測設備之一調定點(或目標)溫度(係將經 由溫度控制台500所可能發生之熱損失列入考量)。舉例而 言’如果受測設備之調定點溫度為801:,則位於調定點流 體源505内之流體溫度便可設定為851。雖然調定點流體 源505與冷流體源510等至少兩流體源之可具有相同的流 體溫度,但就一般熟習此技藝者均可察覺調定點流體源5〇5 與冷流體源510之流體溫度可能會不相同,並且就另一種 • 方式而言是可採用大於或小於調定點流體源505與冷流體 源510之流體溫度來實施。 如第4圖所示’複數供給.導管515、5.20係可操作地分 別將調定點流體源505與铃流體源51 〇連接於溫度控制台 500。同樣地’複數回流導管515R、52〇R係可操作地分別 將溫度控制台500連接於調定點流體源505與冷流體源 510。就此部分而言,由調定點流體源505所流出之調定點 流體係被導引通過供給導管515而抵達溫度控制台5〇〇。 鲁同樣地,由冷流體源510所流出之冷流體係被導引通過供 給導管520而抵達溫度控制台500。 溫度控制台500包括一歧管550.與一散熱器.555。歧 管550包括複數可調整閥530、53〇R、535、535R、54(), 這些可調整閥530、530R、535、535R、540是用以控制調 定點流體、冷流體之流入及流出溫度控制台5〇〇之流率。 可調整閥5 3 0係接收來自於供給導管51 5之調定點流體且 將調定點流體導引至可調整閥540,因而可將調定點流體 撞擊於散熱器555之上。同樣地’可調整閥535係接收來 2247-10424-PF 19 201017087 自於供給導管520之冷流體卫將冷流體導引至可調整閥 540 ’ .因而可將冷流體撞擊於散熱器555之上。在流體(亦 即,調定點流體與冷流體)撞擊於散熱器555之後,此流體 係可經由散熱器555而分別地再循環回流至調定點流體源
冷流#源5…更特別的是,當調定點流體被再循環' 時γ調整閥.530R係接收來自於散熱器555之調定點流體 =將》周疋點流體導引通過回流導管515R,因而可將調定點 流體所儲㈣調定點流體源5Q5。隨後,在受測設備進行 測试啟動之前,再循環之調定點流體係於調定點流體源5〇5 進行再冷卻/再加熱且可再循環通過熱控制器系統。當冷流 體進行再循環時,可調整閥535R係接收來自於散熱器= 之冷流體且將冷流體導引通過回流導管52GR,因而可經由 冷流體源⑽所儲存。隨後,在受測設備進行測試期間" 進盯再循環之冷流㈣於冷流體源、51G進行再冷卻/再加' 熱且可再循環通過熱控制器系統。 在進行受測設備之測試之前,熱控制器系統係 一調定點流體源操作(亦即,浸泡調定點流體源5〇5 =調定點流體之流動,如此使得調定點流體流出調; 點流體源505而通過供给導管515且經由歧管55 引通過溫度控制么ς η η ,. 口 於此處的調定點流體亦連通於, 閥530、540。隨後’調定點流體係撞擊於散熱器y = =受測設備之測試前對於受測設備進; 進行,直到受測設備體之#環作業係會, 備達到了κ時之所需調定點(或目標
2247-10424-PF 201017087 ㈣·度時才會停止。也就是說,調定點流體可再再循環通過 熱控制器系統。換句話說,在調定點流體通過之後,此調 疋點流體係被導引通過可調整閥53〇及且通過可調整闕 515R而回流至調定點流體源5〇5,經由調定點流體源5〇5 之再加熱/再冷卻後便再次地被輸送通過熱控制器系統。一 旦到達了目標溫度且熱控制器系統已準備好對於受測設備 進行測試時,調定點流體源操作便被關閉,如此使得調定 點流體將不再循環通過溫度控制.台5〇〇而抵達散熱器 555。於調定點流體源5〇5、供給導管515、可調整閥、 可調整閥530R、回流導管515R及上述轉徵之任意組合是 可對於調定點流體之循環作業進行關閉,如此便可在開括 進行受測設襟之測試時,調定點流體之流動便停止而進入 了熱控制器系統’或是可採用熟習此技藝者所常用之關閉 技術來達成。值得注意的是,於此非造咸限制之一實施例 中僅利用調定點流體對於受測設備進行浸泡,並且如果受 測設備之熱量係相當小時(例如:衡咖2),於受測設備之 測試過程中僅需利用調定點流體對於受測設備之熱量進行 散熱,此方式稱之為被動式控制。 张客斗今也县十A 举例而s ,當受測設備 ..... 度⑽為權/Cffi2且⑴為〇.(UC/(W/cm” 時,則於溫度上將產生的變化。 } 中,當受測設備所產生之熱量相當Ί,於測試過程 沾Μ M UJ時,受撕設備之温度 的波動係不會超過+/_2t,並且僅需 對於受測設備之溫度進行控制。體即可 當開始進行受測設備之測試時 又㊈叹備便開始產!
2247-10424-PF 21 201017087 熱量°於測試期間’熱控制器系統係執行一冷流體操作且 僅需利用冷流體源51 0來進行測試,並且於本操作中並不 會對於調定點流體源505與冷流體源510之間進行混合。 冷流體源510開始進行冷流體之流動.,如此使得冷流體出 冷流體源510而通過供給導管515、5_2〇,並且冷流體係經 由歧管550雨被導引通過溫度控制台500,.,於此處的冷流 體亦連通於可調整閥5 3 0、54 0。随後,冷流體係撞擊於散 φ 熱器555之上,藉此以對於受測設備所產生的熱量進行散 熱,並且藉由冷流體對於測試期間之受測設備之目標溫度 進行雄持。穿過散熱器5·55之冷流體之循環作業係會受到 監視與調整(如有需求時),如此使得測試期間之受測設備 叮維彳寸在調疋點(或_目標)溫度.,藉此可對於除了改變溫度 之外之受測設備的特定觀察電性将徵尊其它因素而進行確 認·〇 ;
如上所述’於測試期間之冷流體係可再循環方式通過 • 熱控制器系統。也就是說,在冷流體通過散熱器555之後, 此冷流體係被導引通過可調整閥535R且通過回流導管 5 2 OR而回流至冷流體源51〇,經由冷流體源51〇之再加熱/ 再冷卻後便再次地被輸送通過熱控制器系統。一旦測試結 束’冷流體播作便被關閉’如此使得冷流體將不再循環通 過溫度控制台5 0 0而抵達散熱器5 5 5。於冷流體源510、供 給導管520、可調整閥535、可調整閥535R、回流導管520R 及上述特徵之任意組合是可對於冷.流體之循環作業進行關 閉’如此便可在受測設備之測試結束時,冷流體之流動便 2247-104f4-PF 22 201017087 停止而遠入了熱控制器系統,或是可採用熟習此技藝者所 常用之關閉技術來達成。 利用熱控制器系統對於具有單一溫度之流體進行循環 之優點在於(相反於具有不同溫度之組合流體):當流體被 導引至流體源以進行再冷卻/再加熱而回流至熱控制器系 統以進行再循環作業時,纟所造叙能量損失是較小的。 在測試期間僅利用一冷流體的情況下’冑於在熱控制器系 統中、用以對於測試期間之受測設備用之需混合的流體進 行冷卻/再冷卻、加熱/再加熱之加熱器與冷卻器之數量是 可被降低的。冷液體與熱液體之直接混合將導致重大的能 量消耗、橫向通過散熱器555之熱梯度的增加。此外,當 於熱控制器系統中不需對於不同溫度之流體進行混合時, 則m組合過程中不會有能量的損失。於熱控触器系 統之較 > 的能量知失表示了熱控制器系統可在較少功的情 況下而可達到相同的所需結果(亦即,於測試期間將受測設 =維持在目u)。值得再注意的是,在混合期間所具 較少能量耗損之下,利用加熱器/冷卻器對於流體進行 :P/再冷部、加熱/再加熱而回復至調定點溫度或冷流溫 度下之所得效率是較高的' 之測試期間使用單一流體之下r 受測設傷 曰 體之下(亦即,僅利用冷流體五不考 置冷、熱流體的直接混人夕π、 k 升、赦k °下),除了此量效率是可被提 :熱控制器系統之電力消耗可被降低之外,非必要設備 亦可被排除。 井乂要《X備 第5圖表示連通於供給導管515、52。之可調整閥54〇
2247q〇424*PF 23 201017087 =示意圖。較佳的方.式是將可調整M 54G直接設置於散熱 器5 5 5之上,並且藉由驅動可調整閥5 4 〇係可對於流體之 -所需流率進行排放,如此可將流體撞擊於散熱器5:5之 上。特別的是,在非造成.限制之一實施例中,經由控制下 之可調整閥540是可對於調定點流幾或冷流體進行排放; 已經撞擊於散熱器555之流體的再循環作業是可經由控制 下之可調整閥540而得到協助,並且利用可調整閥54〇係 眷可將流體經由回流導管515R、5篇(如第5圖所示)而分別 導回至調定點流體源505'5m。凡熟習此技藝者均可了解, 的輸入型式下而達到改變流體流率(在根據需求下而藉: f落、㈣或增加壓力),並且在不受到限制下之可調整閥 3〇、繼、535.、随、540可為碟閥、閘閥、塞閥、截 止闕、止回閥、碟型閥、隔膜闕與'球闕、針閥、闕夾管閥 及其類似物。此外’適當數量之一或可用以改 »變流體流率。 叫什你了用以改 於第4圖中,來自於回流導管5〗 擊流體係分別回流至調定點流體源 R所排放之撞 510。然而,凡熟習此技藝者均可與一冷流體源 在僅可利用了 Tg 回流導管或多流體回流導管之另一種 〜用厂皁一 度控制合之流體係可被回流至一或夕 例中,来自於溫 述組合式流體回流係可經由内部戍 ''、。 卜,上 度控制台·。 …執行方式而流至溫 雖然調定點流體源505與冷流體 ' ,L "、51〇係以可調變流 2247-10424-PF 24 201017087 率的方式下對於流體進行循環為佳,凡熟習此技藝者均可 了解’其它適當的$同流體循環流率係可被採用.,.並且可 藉由固定流體循環流率取代可調變流率。在不造成限制之 下,可變流率係可經由受測設備之一谓側溫度、散熱器之 一债侧溫度、受測設備之一偵价熱量密度、散熱器之一偵 側阻值而被測定。再者,由於供給導管515、回流導管 5151?、供給導管52〇及回流導管.52〇R係為可調整的,如此 φ可使得流入供給導管515、供給導管52〇之部分流體可對 應於自回流導管515R、回流導管5施所流出之部分流體。 ^第6、7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特點之用以控制一電子 設備之溫度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流程圖。於步驟難中,針
對熱控制器系餅推A如 I 乐统造仃受測设備之一所需或目標溫度的設 定,因而可在測_間對於測試期間之溫度進行雉持。目 =溫度可為—調定點溫度,受測設備係於此調定點溫度下 W測減(例如:攝氏赃)。就另一種方式而言,目標溫 験度係可為—電子設備可在一操作環境中發生作用之= 溫度(或溫度範圍)。 所需 在進仃—測試之啟動前,―調定點溫度係可經由 點流體而測得,並且一冷流 30 _ 由冷流體而測得 、602a。熟習此技藝者均 是可以换用“ 解雖然在浸泡過程中 =用冷流體源來進行,但較佳的方式仍是僅利用調 m、於調定點溫度下對於受測設備進 中,啟動調定點流體(來自於調定點流體源)之= 流動’因而開始將調定點流體釋放至溫度控制台5〇〇。於
2247-10424-PF 25 201017087 步驟S606中,電子設備(例如:受測設備)及/或接觸於電 子設備之散熱器之實際溫度係被測量(亦即,溫度資料)。 隨後於步驟S608中對於所測量溫度與所需溫度(亦即,目 標/調定點溫度)之間進行比較。當所測量溫度與所需溫度 為相同時,如此便可不需對於通過散熱器之流率進行調 整,並且於步驟S6.14中對於調定點流體源操作進行關閉。 一旦調定點流體源操作被關閉,於步驟S61 6中便可開始進 行冷流體源操作。 當受測設備及/或散熱器之溫度改變時,可調整閥 5.30、540係會基於一固定流率而維持調定點流體之流動流 動,直到已經達到所需溫度為止。不論溫度資料是否是小 於或大於目標溫度,流經散熱器之調定點流體是維持在固 定流率(步驟S610、612 ),直到受測設備溫度相同於調定 點溫度且準備進行步驟S 616之測試操作為止。.如果所量測 之實際溫度是不同於目標溫度,則隨後操作程序便回到步 • 驟S606 .以接收更新後的溫度資料·,並且根據需要而重覆進 行後讀的步驟。然而,凡熟習此技藝者均可了解,當受測 設備及/或散熱器之溫度改變時,可調整閥(530、540)係會 據此而調整流率。也就是説,當溫度資料小於目標溫度時, 流經散熱器之流體流量係可經由步驟S61.2中之可調整閥 530、540而被增加,藉此可增加散熱器之溫度。當溫度資 料大於目標溫度時,流經散熱器之流體流量係可經由步驟 S610中之可調整閥530、540而被降低,藉此可降低散熱 •- 器與受測設備之溫度。在任一例子中,在完成了流量調整 2247-10424-PF 26 201017087 之後-,操作程序係回到步驟S606 .以接收更新後的溫度實 料,並且根據需要而重覆進行後續的步驟,直到被浸泡受 測設備之溫度抵達了調定點溫度且卑備進行步驟S6l6之 測試操作為止。 —旦實際溫度資料相同於目標溫度,調定點流體源係 停止操作且被關閉,於步驟S616中便可開始進行冷流體操 作(來自於冷流體源),並且於測試期間係會持續對於實際 φ 溫度資料相同於目標溫度進行監視。於步驟S702中便可開 始進行冷流體之流體流動的操作且將冷流體釋放至溫度控 制洽500。於步驟S704中,電子設備(例如··受測設備)及 /或接觸於電子設備之散熱器之實際溫度係被測量(亦即, 溫度資料)。隨後於步驟S706中對於所測量溫度與所需溫 度(亦即,目標/調定點溫度)之間進行比較。當所測量溫度 與所需溫度為相同時,如此便可不需對於通過散熱器之流 率進行調整’並且程序操作係可回到步驟S7〇 4以接收更新 φ 後的溫度資料 當受測設備及/或散熱器之溫度改變時,可調整閥 530、540係會據此而調整流率。值得注意的是,兩可調整 閥530、540或兩可調整閥53〇、54〇中之一者係可對於調 定點流體之流率進行調整。當溫度資料小於目標溢度時, 流經散熱器之流體流量係可經由步驟S7丨2中之可調整閥 石30、540而被增加,藉此可增加散熱器之温度。當溫度資 料大於目標溫,度時,流經散熱器之流體流量係可經由步驟 S710中之可調整閥53〇、54〇而被降低,藉此可降低散熱
2247-10424-PF 27 201017087 器與受測設備之溫度。在任— 今& 、一 切于中,在元成了流量調整 二後,、冷4.㈣係㈣㈣咖4以接收更新後的溫度資 料’ m據需要而重覆進行後續的步驟,直到被浸泡受 測設備之溫度.抵達了調定點溫度且準備進行步驟s6i6之 測試操作為止。 於非造成限定之另-實施例中,在受測設備之測試進 打之前’熱控制器祕係可執行—快速浸泡操作,藉此以
更快速達到測試用之目標溫度(亦即,調定點溫度)。於本 實施m㈣μ⑽了可包括於第4'圊中所述之各 項#徵之外另一特徵係為熱控制器系統可便利於 acil i tate)受測設備之快速浸泡操作的進行。更特別的 是’於第8圖中,熱控制器系統包括了具有一外加熱器之 一熱流體源85〇5,藉由熱流體源》05之外加熱器可對於準 備排放至散熱器555之流體進行加熱。就此部分雨言,熱 流體源805係經由自供給導管515所延伸之一旁通導營81 〇 而接收來自於調定點流體源·5(Τ5之調定點流體。熱流體源 805係經由一第三供給導管8Γ5而可連接於溫度控制台 500。 熱流體源805係將調定點流體加熱成為具有一熱溫度 之一熱流體’此熱流體之熱溫度係大於調定點流體與冷流 體之溫度。第三供給導管815係將熱流體導引至一熱可調 整閥830’藉由熱可調整閥830對於用以循環通過(例如: 撞擊於之上)散熱器555之熱流體之流動進行控制。在熱流 體撞擊於散熱器555之後,來自於散熱器555之熱流體可 2247-10424-PF 28 201017087
被再循環而回流至調定點流體源505。更特別的是,當熱 流體被進行再循環時,可調整閥530R係接收來自於散熱器 5 5 5之熱流體且將熱流體導引通過回流導管5丨5R,如此使 得熱流體被儲存於調定點流體源505。隨後,在受測設備 進行測試啟動之前,再循環之熱流體係於調定點流體源5〇5 進行再冷卻/再加熱且可再循環通過熱控制器系統。一旦到 達了受測設備之目標溫度且熱控制器系統已準備好對於受 測設備進行測試時,快速浸泡操作便被關閉,如此使得熱 流體將不再循環通過溫度控制台5〇〇而抵達散熱器555。 於調定點流體源505、供給導管515、旁通導管81〇、 第三供給導管815、可調整闕530R、回流導管515R及上述 特徵之任意組合是可對於熱流體之循環作業進行關閉,如 此便可在開始進行設備之測試時,熱流體之流動便停止而 進入了截控制器系統’或是可採用熟習此技藝者所常用之 關閉技術來達成。 於第9圖中係呈現出兩圖式。第 限制之第一實施例中所述、於設備進行測試前之一般浸泡 程序,雨第二圖式則是表示於設備進行測試前之一快速浸 泡程序。於第9圖之兩圖式中,y軸代表溫度,而X轴代 表時間。於一般浸泡程序與快速浸泡程序中,設備係由時 間為零之一室溫(例如:攝氏23t))下而開始進行測試。當 開始進行一般浸泡程序時,具有一控制溫度之—流體係= 加熱至一調定點溫度(蚪如:攝氏9〇.t )且以—等速率方式 而流經散熱器555,直到設備之溫度到達了—目標溫度(=
2247-10424-PF 29 201017087
即,調定點溫度)為纟,此目標溫度即為受測設備之測試時 之所需溫度。相較於快速浸泡程序可知,具有—控制溫度 之一流體係可在一短時間内(如陡峭曲線所示)被加教2一 峰溫度(例如:攝氏120°c)。隨後,流體係可進行;率調 整或進行關閉,如此使得教備之溫度到達了 —目標溫产(亦 即,調定點溫度),此目標溫度即為受測設備之測試時又之所 需溫度。相較於一般浸泡程序.,藉由將流體加熱至峰溫度 之方式下係可使得受測設備更快達到測試時之所需溫度。 快速浸泡程序亦即為習用之系統超速。於系::速 中’控制溫度流體係被加熱超過了所需設備溫度,因而可 將設備加熱至所需溫度。需注意的是,當執行系統超速時, 如果設備溫度超過了測試時之所需溫度,隨後便會發生一 系統過沖,並且於測試期間之裝置及/或設備將會受韻且造 成測試結果的改變。 t尤此部分而言,第10、10 A圖表示了在對於利用快速 • 浸泡程序之一測試前之用以控制一電子設備之溫度之—方 法的流程圖。於步驟S1 002中,用以雉持受測設備之—所 需或目標溫度係被設定。目標溫度係可為一調定點溫声, 於調定點溫度(例如::攝氏90°C)進行受測設備之測試。就 另一種方式雨言’目標溫度係可為一電子元件可在一操作 環境中發生作用之一所需溫度(或溫度範圍)。。 在進行一測試之啟動則’ 一調定點溫度係可經由調定 點流體而測得,姐且一峰溫度係可由位在一熱流體源 s 1 0 02a之熱流體而測得。用以控制電子設備之溫度之方法 30
2247-10424-PF 201017087 包括:開始進行來自調定點流體源之調定點流體之一流體 流動1,並且將調定點流體係經由旁通導管.8U而被導引至 熱流體源805。隨後,調定點流體被加熱成為具有一熱溫 度之熱流體(亦即,第三流體)。 於步驟S1004中,熱流體係以一固定流率而循環通過
散熱盗。於步驟S1 0 〇 6中,’電子設備(例如:受測設備)及/ 或接觸於電子設備之散熱器之實際溫度係被測量(亦即,溫 度資料)。隨後於步驟S1008中對於所測量溫度與所需溫度 (亦即’目標/調定點溫度)之間進行比較。當所測量溫度與 所需溫度為相同時,如此便可不需對於通過散熱器之流率 進行調整’並且於步驟S1〇24中對於熱流體源與快速浸泡 輕序進行·。-結速浸絲序被關閉msm6 中便可開.始進行冷流體源操作(如上所述)。 ' 然而,當實際/:測量溫度資料小於月標/設定點 時,則對於熱溫度與步驟S1 〇 〇 2 a中所設定之峰溫度之間= 行比較。在根據系統組態之下t熱溫度與峰溫度相同時, 則會:出現三種選擇。值得轉的是,此三種選擇係可彼此 獨立操作且不必同時進行操作。在一第^選擇例子中,+ 熱流體之溫度抵達了峰溫度時,具有錢體之熱流體源= 係被關閉。-旦錢體源、8〇5被_,調定點流體源5〇5 係可被操作且以固定流卑下關私、^ 平τ開始進仃調定點流體(步驟 S1014)之流動,’因而使得調定點流體流經供給導管雨 抵達散熱! 55¾,藉此可將設備養持在目標溫度,直到測 試之開始進行為止(於步驟sl〇16)。就另—種方式而今,
2247-10424-PF 31 201017087 於步驟S1G18巾,-第二選擇例子之熱流體源8Q5係繼讀 將熱流體導引通過散熱器555。更特別的是,至少可由熱 可調整閥83G對於熱流體之流率進行調整,如此使得設備 可維持在目標溫度’直到測試之開始進行為止。於第二選 擇例子中’熱流體之流率調整是相同於上述之冷流體源操 其主要在於當熱流體之流率增加時,散熱器之阻值係
”彳而,§熱流體之流率增加時,設備之溫度與散 熱器之温度係同樣會增加。 於步驟S1 011之一第三選擇例子中,當抵達峰溫度(例 如攝氏1.20 c )時,具有熱流體之熱流體源8〇5係被關閉。 一旦熱流體源805被關閉,調定點流體源510係可被操作 且以固定流率下開始進行冷流體之流動,因而使得冷流體 流經供給導管520而抵達散熱器555.X於步驟81〇13)。在_ 時、1之後便可抵達調定點温度(何如:攝氏9代),隨後 具有冷流體之冷流體源510係被關閉(於步驟sl〇15)。_ V流體源510被關閉,調定點流體源5G5係可被操作且 以固定流率(於㈣S1GI7)下開始進行冷流體之流動,因 =Γ)Τ流經供給導管515而抵達散熱器555(於步驟 =):藉此可將設備維持在目標溫度,直到測試之開始 進灯為止(於步驟S1016)。就另一 不步驟 第二選擇例子中之溫度係可抵 且大於調定點溫度之一、、^ 嗲酿度 有冷流體之冷流㈣51ΐΓ 啊),隨後具 係可被操作…二率碑關閉’調定點流雜源5。5 固疋μ率(於步驟sl〇]7)下開始進行冷流
2247:10424-PF 32 201017087 體之流動’因而使得冷流體流經供給導管515而抵達散熱 器555(於步驟S1013) ’藉此可將設備雄将在目標溫度.,直 到測試之開始進行為止(於步驟幻〇2 6 )。 當熱溫度小於峰溫度時,藉由熱可調整閥83〇以雄持 流經散熱器555之.熱流體之固定流率,直到熱溫度抵達峰 温度為止(參閱步驟S1010、S1012、S1018)。如果熱溫度 大於峰溫度聘(並且未超過設備之目標溫度),於步驟si〇烈 ❿中便可對於熱流體之流率造行調整(類似於步驟S1018中 所述之步驟),藉此可將設備維持在a標溫度,直到測試之 開始進行為止〇 如上所述,所揭露實施例中係可驅散受測設備之更多 的熱量、系統具有較少能量損失、.以及於更快的反應時間 下而對於受測设備之目標溫度進行控制與雄持。因此,所 揭露實施例係可進行電子設備之嚴格的測試與處理超過了 傳統電子設備之有效S00瓦限制(例如:高達15〇〇瓦)。再 ❹者’於任何環境(測試及/或操作)中之對於電子設傷 制的能量可幅度提升。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神和範圍内,當可做更動舆_,因此本發明之保 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β 【圖式簡單說明】 為 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 和優點能更
2247-10424-PF 33 201017087 月顯易懂’下文特舉非造成限制之實施例,於數個圖式中 之相同的參考符號代表相同零件’並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 說-明如下 第1圖表示用以說明流經一熱交换元件之流體與熱交 換元件之阻值之間的關係之圖式; 第2圖表示進行複數熱控制器系統之複數熱量需求之 間進行比較下之圖式,其係利用一組合流體流動或一冷流 φ 體流動雨分別地僅對於各熱控制器系統進行散熱; 第3圖表示用以說明流經一熱交換元件之流體與熱交 換兀•件之阻值之間的關係及代表性熱量密度(熱耗散)曲 之圖式; 溫度控制器之 溫度控制器之 第4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 溫度控制台之示範性側視示意圖; 第5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 閥件之示範性底視平面圖; 第6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特點之用以控制一電子設 備之溫度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流程圓; 第7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特點之用以控制一電子 設備之溫度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流程圖; π第8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溫度控制 器之一溫度控制台之示範性側視示意圖,·
第9圖表示在設備進行刺試前之本發明之非造成 之·-特徵中之浸泡程序之兩圖式,藉由圖式以描述用於達 到用於測試-電子設備之—目標溫度之時間、用於達到目 2247-10424-PF 34 201017087 標溫度之流體的控制溫度之間的關係;以及 第10、10A圖表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特點之用以控制 一電子設備之温度之一示範性方法之流衮圖。 I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500~溫度控制台 505~調定點流體源 510〜冷流體源 ❹ 515、520〜供給導管 515R、520R ~回流導管 530、530E、535、535R、540〜可調整閥 550〜歧管 5 5 5 ~散熱器 — 805〜熱流體源 810~旁通導管 • 8丨5~第三供給導管 830〜熱可調整閥 2247-10424-PF 35

Claims (1)

  1. 201017087 七、申請專利範圍: 種控制裝置’藉由將_液體進行循環通過 觸於一設備之—散熱器而對於該設備之-溫度進行㈣ 該控制裝置包括: ~’ 一第:流體源,包括具有-第-溫度之-第一流體; -第二流體源’包括具有一第二溫度之一第二流體: 該第二流體係不同於該第一溫度;以& 二制〇,經由一第一供給導管而可操作地連接 於該第一流體源且更經由—第二供給導管而可操作地連接 於該第二流體源,該溫度控制台包括至少一閥彳,該溫度 控制σ之該至少—閥件係設計用以使得循m過該散熱器 之該第—Λη·體之流率係通常為固定的,並且該溫度控制台 之該至V閥’更设計用以對於循環通過該散熱器之該第 二流體之流率進行可雙化控制。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經 設計之該溫度控制台係用以輸出該第-流體、該第二流 體,如此使得該第_ 0* jiUfc _ 机體、該第二流體係被再循環方 過該控制裝置。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裝置,更包括複 數回流導管’ 1¾等回流導管係將該溫度控制台連接於該第 一流體源、該第二流體源。 4.如申”月專利範圍S 1項所述之控制裝置’ 中,洛 該第-流:源係可以操作時,該第二流體源係被關閉,其 中’在該設備之一測每、夕A _ ^ J忒之則,該第一流體係經由該溫度控 2247-10424-PF 36 201017087 制台之該至少一閥件而淹經該第一供給導管而至該散熱 器。 5.如申请專刮範圍第】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當 該第二流體源係可以操作時,該第一流體源係被關閉,其 中’在該設備之一測試之前,該第二流體係經由該溫度控 制台之該至少一閥件而流經該第二供給導管雨至該散熱 器。 φ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技制裝置,其中.,該 設備之該溫度係通常雉持在該第一溫度,其中,在該設備 之該測試之前,該第一流體係循環通過該控制裝置藉此 通常以達到該設備之一目標溫产。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控制装置,其中,該 設備之該溫度係通常維将在該第一溫度,其中,在該設備 之該測試之前,該第二流體係循環通過該控制裝置,藉此 整·體地維持在該設備之一 目標溫度。 眷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控制裴置,其中,經 設計之該溫度控制台係可使得該第一流體可在該第二流體 之前而循環通過該散熱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裝置,耳中,該 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係直接影響該散熱器之一溫度。 10.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係根據該設備之該溫度中之變化而改 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2247-10424-PF 37 201017087 « 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係根據該散熱器之該溫度中之變化而 改變。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係基於該設備之該溫度中之該等變化 而對於該散熱器之該溫度中之該等變化進行可調整地補 償。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 當該設備之該溫度增加時,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係增加, 並且其中當該設備之該溫度降低時,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 係會降低。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當該散熱器之該溫度增加時,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係增 加’並且其中當該散熱器:之該溫度降低時,該第二流體之 該流率係會降低。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係為該第一溫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设備之該目標溫度係為該第一溫度。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二溫度係低於該第一溫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一溫度係為該設備之一目標溫度’並且該第二溫度係 低於該第一溫度。 ^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2247-10424-PF 38 201017087 ♦ 該第一溫度係為該設備之一目標温度’並且該第二溫度係 低於該第一溫度。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裝置·,更包括 一第三流體源,該第三流體源包括具有一第三溫度之一第 三流體’該第三溫度係不同於該第一溫度與該第二溫度, 其中,該溫度控制台係經由一第三供給導管雨可操作地連 接於一第三流體源,其中,該至少一閥件更設計用以:可對 於循環通過該散熱器之該第三流體之一流率進行可變化控 9 制。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碩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一供給導管包括一旁通導管,該旁通導管係將該第三 流體源連接於該第一流體源。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來自於該第一流體源之該第一流體係經由該第一供給導管 導引通過該旁通導管而至該第三流體源。 •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當該第一流體流經該旁通導管而至該第三流體源,該第三 流體係可以操作。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當該第三流體係可以操作時,該第一流體源與該第二流體 源係被關閉’並且在該設備之一測試之前,當該第三流體 經由該至少一閥件而流經該第三供給導管而至該散熱器 時,該第三流體係被加熱至一峰溫度。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2247-10424-PF 39 201017087 當具有該第三溫度之該第三流體到達該峰溫度時,該第三 流體源係被關閉、該第一流體源係可以操作、該第一流體 係經由該至少一閥件雨流經該第一供給導管而至該散熱 斋’藉北可在該設備之該測試之前而可通常雄持在該設備 之—S標溫度。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當具有該第三溫度之該第三流體到達該峰溫度時,該至少 φ 一閥件係調整該第三流體之該流率,藉此可在該設備之該 測試之前而可通常雉將在該設備之一目標溫度。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一溫度係為該設備之一目標溫度,並且該第二溫度係 低於該第一溫度。 28.如肀讀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一溫度係為該設備之一目標溫度,並且該第二溫度係 低於該第一溫度。 ®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當該第二流體源係可以操作時,第一流體源與該第三流體 源係被關閉,並且其中於該設備之一測試中之該第二流體 係X由該至少一閥件而流經該第二供給導管而至該散熱 器。 … 3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在該設備之該測試之前,該第三流體係循環通過該控制裝 置,並且其中該設備之該溫度係·通常維持在一目標溫度。 31.如申讀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2247-10424-PF 201017087 經設計之該溫度控制台係可使得該第三流體可在該第二流 體之前而循環通過該散熱器。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三流體之該流率係直接影響該散熱器之一溫度。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當該第三溫度小於該峰溫度時,該第三流體之該流率係通 常為固定的,並且其中當該第三溫度高於該峰溫度時,該 第三流體之該流率係會降低。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係為該第一溫度。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控制裝置,其中, 該第三溫度係高於該第一溫度與該第二溫度。 36. —種控制方法,用以對於熱接觸於一散熱器之一 設備之一溫度進行:控制 ',該控制方法包括: 對於一第一流體之至少一第一溫度、一第二流體之一 • 第二溫度進行測定; 通常以一固定比率開始進行一第一流體之一第一流體 源之一流動; 測定至少一該設備與該散熱器之溫度資料; 開始進行具有一第二流體之一第二流體源之一流動; 以及 以可變化方式對於該第二流體之一流率進行調整下而 整體地維持該設備於一目標溫度。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2247-10424-PF 41 201017087 括: 關閉來自於該第二流體源之該第二流體之該流動; 開始進行來:自於該第二流體源之該第二流體之該流 動; 比較該溫度資料與該s標溫度;以及 通常以固定流率對於通過該散熱器之該第一流體進行 排放。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於該目標溫度時偵測該設備; 關閉來自於該第一流體源之該第一流體之該流動; 開始進行來自於該第二流體源之該第二流體之該流 測定該設備與該散熱器之該溫度資料; 比較該溫度資料與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 以對應於該溫度資料與該目標溫度之間之一差值的一 流率而對於該第二流體進行排放;以及 以可變化方式對於該流率進行調整下而整體地維持該 設備之該目標溫度。 39. 如申讀專刮範圍第3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將該第一流體循環通過該散熱器;以及 通常維持該設備之該溫度於該第一溫度。 * -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2247-10424-PF 42 201017087 括: 將該第二流體循環通過該散熱器;.以及 通常維持該設備之該溫度於該目標溫度。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係為該第- 溫度。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於該溫度資料大於該目標溫度時增加該第二流體之該 流率;.以及 於該溫度資料小於該J標溫度時係會降低該第二流體 之該流率。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測定該溫度實料更包括對於該設備之該溫度、該散熱器之 一溫度、該設備之一熱量密度、該散熱器之一阻值進行測 定。 φ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之該可變調整係為當該設備之該溫度 增加時是可增加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當該設備之該溫度 降低時是可降低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該流率之該可變調整係為當該設備之該熱量密度增加時是 可增加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當該設備之該熱量密度降低 時是可降低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 •.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2247-10424-PF 43 201017087
    48.如申請專利範圍苐4〇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該第二期》 度增加 溫度降> 47.如申請專利範圍 當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士 值’並且當該第二流體之 之該阻值 該第二溫度係低於該第一溫度。 49.如申請專利範阖第%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該第一流體與該第二流體i未混合。 ’、 50_如申諳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 關閉來自於該第二流體源之該第二流體之該流動; 開始進行來自於該第一流體源之該第一流想之該流 • 動; 將荈:第一流體導引至一第三流體源; 利用.該第一流體對於一第三流體進行加熱; 測定該,第、三流體之一第三溫度; 比較該,溫度資料與該目標溫度;以及 \ 該第三流體係以—流率循環通過該散熱器。 5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〇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 關閉來自於該第一流體源之該第一流體之該流動。 2247-10424-PF 44 201017087 « 5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比較該第三流體之該第三溫度與一峰溫度; 於該峰溫度時偵測該第三流體; 關閉來自於該第三流體源之該第三流體之該流動;以 及 開始進行來自於該第一流體源之具有該第一溫度之該 第一流體之該流動,通常將該設備之該溫度雉持在該目標 ❿ 溫度。 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比較該第三流體之該第三溫度與一峰温度; 、 於該.峰溫度時偵測該第三流體:;以及 .以可變方式調整該第三流體之該流率,通常將該設備 之該溫度雉持在該.目標溫度。 ❿ 5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_2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關閉來,自於該第一流體源之該第一流體之該流動; 於該峰,溫度時偵測該設備; 開始進行來自於該第二流體源之該第二流體之該流 動; 測定該設備與該散熱之該溫度資料, 比較該溫度資料與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 » - 以對應於該溫度資料與該目標溫度之間之一差值的一 2247-10424-PF 45 201017087 嘴 流率而對於該第二流體造行排放;以及 .以可變化方.式對於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進行調整下而 整體地雄持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 5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關閉來自於該笫三流體源之該第三流體之該流動 於該目標溫度時偵測該設備; 開始進行來自於該第二流體源之該第二流體之該流 動:; 測定該設備與該散熱器之該溫度實料; 比較該溫度實料與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 :以對應於;該温度資料與該目標溫度之間之一差值的一 流率雨對於該第二流體進行排放;.以及 以可變化方式對於該第二流體之該流率造行調整下雨 整體地維持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 • 5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該設備之該目標溫度係為該第一溫度。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 括: 當該溫度資料大於該目標溫度埒係會降低該第三流體 之該流率;以及 當該溫度資料小於該目標溫度時係增加該第三流體之 該流率。 58. 如申請專利轉圍第53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2247-10424-PF 46 201017087 < 測定該溫度資料更包括對於該設備之該溫度、該散熱器之 一溫度、該設備之一熱量密度、該散熱器之一阻值進行測 定。 5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當該第三流體之該流率增加時,該散熱器之該阻值係會增 加,並且當該第三流體之該流率降低時,該散熱器之該阻 值係會降低。 k 6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 Φ 具有該第三溫度之該第三流體係為具有一熱溫度之一熱流 體,該熱溫度係高於該第一流體之該第一溫度、該第二流 體之該第二溫度。 2247-10424-PF 47
TW098112784A 2008-10-29 2009-04-17 電子裝置之溫度控制器 TWI436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08/081515 WO2010050933A1 (en) 2008-10-29 2008-10-29 Thermal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7087A true TW201017087A (en) 2010-05-01
TWI436024B TWI436024B (zh) 2014-05-01

Family

ID=42129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2784A TWI436024B (zh) 2008-10-29 2009-04-17 電子裝置之溫度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44612B2 (zh)
JP (1) JP4792546B2 (zh)
KR (1) KR101148832B1 (zh)
DE (1) DE112008003714T5 (zh)
TW (1) TWI436024B (zh)
WO (1) WO201005093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4140B (zh) * 2011-10-07 2015-02-21
CN105190152A (zh) * 2013-04-26 2015-12-23 锋翔科技公司 光源阵列热量斜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0622095A (zh) * 2017-02-28 2019-12-27 日本先锋公司 温度控制设备、温度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13647204A (zh) * 2018-11-16 2021-11-12 Tmg科尔有限责任公司 液体浸没冷却平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6767A1 (en) 2005-04-27 2006-11-02 Aehr Test Systems Apparatus for testing electronic devices
WO2008124068A1 (en) 2007-04-05 2008-10-16 Aehr Test Systems Electronics tester with a signal distribution board and a wafer chuck having different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US7800382B2 (en) 2007-12-19 2010-09-21 AEHR Test Ststems System for tes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of a device and its method of use
US7883266B2 (en) * 2008-03-24 2011-0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ect detection in a cold plate
US8030957B2 (en) 2009-03-25 2011-10-04 Aehr Test Systems System for testing an integrated circuit of a device and its method of use
US9032129B2 (en) * 2009-10-14 2015-05-12 Silicon Laboratories Norway As Advanced energy profiler
GB201118339D0 (en) * 2011-10-24 2011-12-07 Cambridge Reactor Design Ltd Heating and cooling apparatus
KR101906648B1 (ko) 2012-02-09 2018-10-10 휴렛 팩커드 엔터프라이즈 디벨롭먼트 엘피 열 방산 시스템
US9110476B2 (en) * 2012-06-20 2015-08-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system based on projected conditions
US9879926B2 (en) 2012-06-20 2018-0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system for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JP6112640B2 (ja) 2012-09-28 2017-04-12 ヒューレット パッカード 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ル ピー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冷却用組立体
WO2014120182A1 (en) 2013-01-31 2014-08-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iquid cooling
KR20150108578A (ko) * 2014-03-18 2015-09-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어드밴티스트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시험 시스템
TWI685931B (zh) * 2015-06-04 2020-02-21 美商瑞西恩公司 用於積體電路和裝置層級冷卻的微管
US9921265B2 (en) * 2015-12-18 2018-03-20 Sensata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clutch for thermal control unit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KR102495427B1 (ko) 2017-03-03 2023-02-02 에어 테스트 시스템즈 일렉트로닉스 테스터
US10753971B2 (en) 2018-04-03 2020-08-25 Advantest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ndl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65067B1 (ko) 2018-04-24 2018-06-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어드밴티스트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시험 시스템
CN110488796A (zh) * 2019-08-14 2019-11-22 武汉克莱美特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散热电路板综合环境模拟箱
KR20230082672A (ko) 2020-10-07 2023-06-08 에어 테스트 시스템즈 일렉트로닉스 테스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7785A (en) * 1996-05-28 1999-11-02 Burward-Hoy; Trevo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ly varying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 a testing environment
US6415858B1 (en) * 1997-12-31 2002-07-09 Temptronic Corpor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a workpiece chuck
US6636062B2 (en) * 2001-04-10 2003-10-21 Delta Design, Inc.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7100389B1 (en) * 2002-07-16 2006-09-05 Delta Design,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having mechanical isolation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nder test
US7114556B2 (en) * 2002-12-17 2006-10-03 Micro Control Company Burn-in ov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improved thermal conduction
US7355428B2 (en) * 2004-01-14 2008-04-08 Delta Design, Inc. Active thermal control system with miniature liquid-cooled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testing
JP2006234669A (ja) * 2005-02-25 2006-09-07 Advantest Corp 伝熱体、テストボード、及び試験装置
US8025097B2 (en) * 2006-05-18 2011-09-27 Centiped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and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US8151872B2 (en) * 2007-03-16 2012-04-10 Centiped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WO2009017495A1 (en) 2007-07-30 2009-02-05 Advantest Corporation Thermal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757250B2 (en) 2007-09-14 2014-06-24 Advantest Corporation Advanced thermal control interfac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4140B (zh) * 2011-10-07 2015-02-21
CN105190152A (zh) * 2013-04-26 2015-12-23 锋翔科技公司 光源阵列热量斜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TWI617217B (zh) * 2013-04-26 2018-03-01 佛塞安科技公司 用於光陣列熱斜率偵測的方法和系統
CN105190152B (zh) * 2013-04-26 2019-03-12 锋翔科技公司 光源阵列热量斜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0622095A (zh) * 2017-02-28 2019-12-27 日本先锋公司 温度控制设备、温度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13647204A (zh) * 2018-11-16 2021-11-12 Tmg科尔有限责任公司 液体浸没冷却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44612B2 (en) 2014-09-30
JP2011526357A (ja) 2011-10-06
JP4792546B2 (ja) 2011-10-12
US20100175866A1 (en) 2010-07-15
KR20100051582A (ko) 2010-05-17
WO2010050933A1 (en) 2010-05-06
DE112008003714T5 (de) 2010-11-25
KR101148832B1 (ko) 2012-05-31
TWI436024B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7087A (en) Thermal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TWI587114B (zh) 雙迴路溫度控制模組及具備該模組之電子元件測試設備
CN101495819B (zh) 电子设备热控制装置
TW20101941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semiconductor wafer
RU2011102933A (ru) Активное терморегулирование многослойных интегральных схем
WO2005003503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rmal components
JP2007533155A5 (zh)
JP2007305993A (ja) 電圧を発生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少なくとも1つの熱電モジュールの温度を調整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CN206044377U (zh) 冷饮冲调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冲调机
TW201131642A (en)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substrate mounting table
TWI432132B (zh) Liquid cooling structure
JP2013147942A (ja) 水冷式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4396351B2 (ja) 熱電発電装置
CN104281177B (zh) 广域温度控制装置
JP2001134324A (ja) 温度調整システム
JP2001343197A (ja) 地熱採熱試験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地熱採熱試験方法
JP2016023608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ガス熱を利用した熱発電装置
CN208282404U (zh) 具有智能回水装置的整体式空气能热水器
CN105511576A (zh) 服务器的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JP6834302B2 (ja) 電子部品、電子部品起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起動制御方法
KR20150137981A (ko) 열전 소자를 이용한 온도 제어 장치 및 온도 제어 방법
TWI840571B (zh) 溫度控制系統及溫度控制方法
JP2004003753A (ja) 冷媒の温度制御方法、冷却方法及び冷却装置
JP2011114279A (ja) 温調装置
JP5316838B2 (ja) 温水暖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