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6267A - Shuttlecock - Google Patents

Shuttlecoc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6267A
TW201016267A TW98125831A TW98125831A TW201016267A TW 201016267 A TW201016267 A TW 201016267A TW 98125831 A TW98125831 A TW 98125831A TW 98125831 A TW98125831 A TW 98125831A TW 201016267 A TW201016267 A TW 2010162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ne
skirt
piece
shuttlecock
me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5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tsuru Sato
Yuji Omori
Original Assignee
Omse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992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92454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852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11045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480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020089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mse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see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16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6267A/zh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Description

20101626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性之羽毛球 本發明係關於-種具有由樹脂材料構成之错部之羽毛球,尤复 係關於-種具有與由天然㈣構成之羽切(水鳥球)接近之特 【先前技術】 羽毛球具有將裙部固定於由軟木等製成之球托上之構造該祿 〇部係由具有羽片軸及朝該羽片軸之左右延伸之羽片的羽片構件 呈環狀配置而成(例如參照日本特開平11〇57〇96號公報)。正 式之羽毛球之裙部之材料係來自水鳥,_其高價且易劣化故 而製造有-種祿部由樹脂㈣構成之羽毛球,部由樹脂材料構 成之羽毛球’成本㈣低廉’且仙物賴及職㈣之觀點考 量較佳,故而當前被大量生產,用作玩具或練習用。 作為構成羽毛球之裙部之樹脂材料,通常使用有尼龍6、尼龍 _6、低_或可雜尼龍η、尼龍12等尼H亦提出有一 種由料聚_㈣難之聚賴_構成補之合成球(參照 日本特開昭57-2028G號公報)<»進而,還提出有—種由聚丙缔 成裙°卩之合成球(參照日本特開平08-098908號公報)。 先前提供之合成球之特性與水烏球頗為不同。因此,以球拍擊 打時合成球所循之飛行曲線變得與水鳥球頗為不同。又,本發明 等人進行測試之結果確認,先前提供之合成球之轉速較水鳥 jSL /rt. · •。由於存在如此之不同,頂級羽毛球選手使用合成球時會感 到水鳥球所沒有之不協調感。 3 201016267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者等人為解決如此之先前技術之問題,研究提供 一種具有與水鳥球接近之特性,可作為水鳥球之替代品之合成羽 毛球,作為本發明之目的。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者等人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 由鑽研構成裙部之材料或構造,可提供與水鳥球接近之特性之合 成羽毛球,以至提供以下記載之本發明。 〔1〕一種羽毛球,其特徵在於包含由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 合物樹脂構成之一裙部及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 〔2〕如〔1〕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裙部係由比重介於0.89〜 0.93之範圍内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構成。 〔3〕如〔1〕或〔2〕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之 硬度係介於80〜100之範圍内。 〔4〕如〔1〕〜〔3〕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苯乙烯系 彈性體之苯乙烯含量係介於25〜36%之範圍内。 〔5〕一種羽毛球,包含由複數個羽片構件構成之一裙部以及固 定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轴、自該羽片軸朝左方向延伸之左羽 片及自該羽片軸朝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羽片構件係呈環狀配置,各該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 在該羽片構件之左鄰配置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而 形成環狀之該裙部, 各該羽片構件之羽片轴遍及其全長具備朝該羽毛球之一 t心軸 方向突出之高度為0.3毫米以上之凸肋(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球 201016267 托朝下而自羽毛球之中心轴觀察羽片軸時之左右方向)。 〔6〕如〔5〕所述之羽毛球,更包含一環,連接構成該裙部之 所有羽片軸。 〔7〕如〔5〕所述之羽毛球,更包含二個以上之環,連接構成 該裙部之所有羽片軸。 〔8〕如〔5〕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環之剖面 直徑係為0.8〜2.〇毫米。 ❹ 〔8〕如〔5〕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滿足〔1〕 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要件。 〔9〕一種羽毛球’包含由複數個羽片構件構成之一裙部以及固 疋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自該羽片轴朝左方向延伸之左羽 片及自該羽片轴朝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羽片構件係呈環狀配置,各該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 在該羽片構件之左鄰配置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分別以一連 φ 接部連接而形成環狀之該裙部, "亥連接部自連接其頂端朝向該球托方向遍及該連接部全長之 90%以上而形成有一深泓線(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 自羽毛球之中心軸觀察羽片轴時之左右方向)。 〔9’〕如〔9〕所述之羽毛球,其中滿足〔丨〕至〔8〕中任一項 所述之要件。 〔1〇〕一種羽毛球,包含具有複數個羽片構件之一樹脂製裙部 以及固定該糖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羽片構件係由-羽片軸、自該羽片軸朝左方向延伸之左羽 5 201016267 片及自該羽片軸朝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羽片構件係呈環狀配置,各該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 在該羽片構件之左鄰配置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分別以一連 接部連接而形成環狀之該裙部, 於該連接部上’自該連接部之頂端朝向該球托方向而分別形成 有4〜8毫米之切痕(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該羽 毛球之中心轴觀察羽片轴時之方向)。 〔11〕如〔10〕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切痕之長度係為5〜7毫 米。 © 〔12〕如〔1〇〕或〔11〕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切痕之寬度係 為0.4〜0.8毫米。 〔13〕如〔12〕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切痕之寬度遍及該切痕 之全長而固定不變。 〔14〕如〔1〇〕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形成於 該裙部之該等切痕之形狀均為相等。 〔14’〕如〔1〇〕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滿足〔i 〕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要件。 _ 〔15〕一種羽毛球’包含具有複數個第一羽片構件與複數個第 二羽片構件之一裙部、以及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伸之 開孔率為50〜9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開孔率 為0〜10%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伸之 開孔率為50〜9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開孔率 6 201016267 為15〜40%之右羽片構成; 構成該裙部之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數量相 同,該等第-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交替配置成環狀, 各該第-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其左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右 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各該第—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與其右 鄰之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分別連接,從而形成環狀之該 错部(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該羽毛球之中心轴 觀察羽片軸時之方向)。 〔16〕如〔15〕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 片之開孔率為0〜3%。 〔17〕如〔15〕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 片之開孔率為〇%。 〔18〕如〔15〕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 羽片構件之左羽片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形狀相同。 〔19〕如〔15〕至〔18〕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 〇 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上形成之各開孔之孔面積較該等第二羽片構 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各開孔之孔面積為小。 〔20〕如〔15〕至〔19〕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 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上形成之開孔之總孔面積係為40〜5〇平方毫 米(mm2)。 〔21〕如〔15〕至〔20〕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 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開孔 之總孔面積均為80〜90平方毫米(mm2)。 〔22〕如〔15〕至〔21〕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位於該 7 201016267 裙部最外側之該羽片轴之稜線,相較於連接該羽片軸之中心軸與 該羽毛球之中心軸之一假想線,更靠近該左羽片之方向。 〔22。如〔15〕至〔21〕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滿足〔1 〕至〔〗4〕辛任一項所述之要件。 〔23〕一種羽毛球,包含具有複數個第一羽片構件與複數個第 二羽片構件之一裙部、以及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其_ ·· 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 開孔率為50〜90%之右羽片及朝該羽片轴之左方向延伸之開孔率 為0〜10%之左羽片構成; 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轴之右方向延伸之 開孔率為50〜90%之右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伸之開孔率 為15〜40%之左羽片構成; 構成該裙部之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數量相 同,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交替配置成環狀, 各該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其左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右 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各該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與其右 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分別連接(其中,左右方向係 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該羽毛球之中心軸觀察羽片軸時之方向)。 〔24〕如〔23〕所述之羽毛球,其中位於該㈣最外側《該羽 片軸之稜線,相較於連接該羽片轴之中心轴與該羽毛球之中心軸 之一假想線,更靠近該右羽片之方向。 〔24’〕如〔22〕或〔23〕所述之羽毛球,其中滿足如⑴至〔 22〕中任一項所述之要件。 本發明之羽毛球具有雖為樹脂製之合成球但有與水鳥球接近之 201016267 性能之特徵。藉由適當組合上述之本發明之構成,亦可提供與水 鳥球更為接近之羽毛球。 【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羽毛球。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件之說明 有時係基於本發明之代表性實施形態,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類實 施形態。再者,本說明書中使用「〜」表示之數值範圍係意味著 包括「〜」之前後記載之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之範圍。 (構成裙部之材料) 本發明中,由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構成裙部,藉 此可提供具有與水鳥球接近之性能之羽毛球。雖至今提供有極多 種樹脂材料,但先前完全未嘗試將其中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 聚合物樹脂用於羽毛球之裙部,亦完全未曾獲得與此相關之見 解。在此種狀況下,本發明者等人進行研究後初次確認,藉由將 裙部之材料由先前之樹脂改為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 脂,用球拍擊打時之擊球聲、擊球感、飛行狀態得到優化,旋轉 性能、彈性恢復性能、彎曲彈性性能、溫濕度變動耐受性能之均 接近水鳥球。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之成形性好,又 為輕量並具有耐久性,適合於大量生產,因而作為代替水鳥球之 羽毛球極為有用。 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苯乙烯系橡膠作為基礎聚合物之彈性體。 典型的苯乙烯系彈性體係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具體而言, 可列舉苯乙烯-丁二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異戊二 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 9 201016267 其中尤佳為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 »該等苯 乙烯系彈性體既可僅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二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三菱化學(股)製 之Rabalon〔商品名〕,三菱化學(股)製之Sumiflex〔商品名〕, 曰油(股)製NofalloyKA832〔商品名〕,旭化成(股)製Tuftec 〔商品名〕’ Kuraray (股)製 Septon〔商品名〕,Kuraray (股) 製HiPra〔商品名〕,JSR (股)製JSRSIS〔商品名〕,JSR (股) 製 JSR TR〔商品名〕,jsr(股)製 Dynaflex〔商品名〕,Rikentechnos (股)製 Actymer〔商品名〕,Rikentechnos (股)製 Trinity〔商 品名〕’ Rikentechnos (股)製 Leostomer〔商品名〕,Aronkasei 製Alexal G〔商品名〕’ Aronkasei製彈性體AR〔商品名〕,Shell in Japan (股)製clayt〇n〔商品名〕,新興化成製。化化狀〔商品 名〕’新興化成製SuperTriblene〔商品名〕’住友化學製Espolex 〔商品名〕等。該等中可較佳使用例如Kuraray (股)製Septon 〔商品名〕。 本發明中,藉由使用例如比重介於0.85〜0.99之範圍内之苯乙 烯系彈性體或比重介於0.85〜0.97之範圍内之苯乙烯系彈性體, 可製造與使用其他先前以來所用之樹脂之情形相比呈現良好效果 之羽毛球。其中尤佳為選擇使用比重介於0.89〜0.93之範圍内者, 原因在於,如此可製造較使用除此以外之比重者之情形,飛行 曲線更為接近水鳥球且具有充分之強度之羽毛球。 又本發明中’藉由使用例如硬度(JIA型A)介於40〜100之 範圍内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或硬度進而介於55〜1〇〇之範圍内之苯 乙烯系彈’可製造與使用其他先前以來所用之樹脂之情形相 201016267 比呈現良好效果之羽毛球。其中尤佳為選擇使用硬度介於80〜100 之範圍内者,其原因在於,如此可製造較使用除此以外之硬度者 之情形,擊球聲、擊球感、飛行曲線更為優異之羽毛球。
進而,本發明中,藉由使用例如苯乙烯之含量介於20〜50重量 %之範圍内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或苯乙烯之含量進而介於23〜45重 量%之範圍内之苯乙烯系彈性體,可製造與使用其他先前以來所用 之樹脂之情形相比呈現良好效果之羽毛球。其中尤佳為選擇使用 苯乙烯之含量介於27〜38重量%之範圍内者,其原因在於,如此 可製造較使用除此以外之含量者之情形,擊球聲、擊球感、飛行 曲線更為優異之羽毛球。再者,本說明書中之「苯乙烯之含量」 係指使苯乙烯系彈性體聚合前之單體混合物中之苯乙烯之含量 (重量比例)。 尤其極佳為使用比重介於0.89〜0.93之範圍内且硬度介於80〜 100之範圍内之苯乙浠系彈性體,其原因在於,如此可製造於擊球 聲、擊球感、飛行曲線、旋轉性能、彈性恢復性能、彎曲彈性性 能等多種性能上具有與水鳥球更為接近之性能之羽毛球。若於其 中亦進一步追加苯乙稀之含量介於27〜38重量%之範圍内之條 件,則可製造更佳之羽毛球。 苯乙烯系彈性體與其他樹脂相比,環境負荷相對較小。因此,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本發明之羽毛球於材料方面可減少對環境 之影響。 離子聚合物樹脂係利用金屬離子之凝集力而使聚合物成為凝集 體之樹脂。作為典型例,可列舉將乙烯與丙烯酸或曱基丙烯酸之 共聚物藉由金屬離子交聯而成者。離子聚合物樹脂具有如下性 201016267 質,即:於低溫下發生離子結合因而較硬,但進行加熱時結合鬆 散因而產生流動性,一旦冷卻即會恢復。 本發明中所用之離子聚合物樹脂亦可為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三 井化學(股)製Himilan〔商品名〕、Dupont (公司)製Surlyn〔 商品名〕等。該等中可較佳使用例如三井化學(股)製Himilan〔 商品名〕。 於本發明中可較佳使用具有與上述苯乙烯系彈性體之較佳物性 範圍相同之物性之離子聚合物樹脂。 對於本發明之羽毛球之裙部,除上述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 合物樹脂以外,亦可進而混合其他樹脂而使用。作為此類其他樹 脂,例如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該等樹脂既可僅單 獨使用一種,亦可將二種以上組合使用。例如,可較佳地使用聚 丙烯。於使用此類其他樹脂之情形時,例如可按裙部之總重量之 0.1〜40%之量使用,其中尤以0.1〜20%、進而以0.1〜10%之量使 用。 亦可使本發明之羽毛球之裙部中含有生物分解性樹脂。作為此 類生物分解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乳酸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 該等中,可尤佳地使用例如聚乳酸。於使用此類生物分解性樹脂 之情形時,例如可按裙部之總重量之〇. 1〜40%之量使用,其中尤 以0.1〜20%、進而以0.1〜10%之量使用。 又,亦可使本發明之羽毛球之裙部中含有添加劑。使用添加劑 之情形時之含量較佳為裙部之總重量之0.001〜10%,更佳為0.01 〜5%,尤其為0.1〜3%。作為添加劑,例如可列舉紫外線吸收劑、 可塑劑、顏料等。該等添加劑既可僅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二種 201016267 、 以上組合使用。本發明中,例如可較佳地適用顏料。 (裙部之構造) 本發明之羽毛球之裙部具有可使用羽毛球作為羽毛球 練習用之形狀。具體而言,較佳為滿足由財團法人曰本羽: 會所通過之羽毛球協議規則(昭和24年4月i日施行,平成Μ 年10月11日部分修改)第二條中規定的合成材料製成 之條件者》 蝶 ❹具體而言’裙部較佳為包含複數個羽片軸、於該複數個 之-部分(通常為自羽片軸之頂端朝向球托方向之一部分之區域 上形成之羽片、及以未形成羽片之部位連接該複數個羽片軸) 環。羽片轴亦可為謀求輕量化而製成中空。各羽月轴上形成之 片通常係以朝羽片軸之左右擴展之方式而形成,尤佳為以帶= 度地朝羽毛球之内側擴展之方式而形成。於羽片上,較佳為^ 自羽片之内侧面朝外側面貫通之貫通孔,更佳為設於羽片^右 之羽片之貫通孔之數量與孔面積在左右不同。例如,作 ©例’可列舉自t心軸觀察於羽片軸之左側設有孔徑較右側大之貫 通孔之態樣;或左側之空孔率較佳為50〜90%,更佳為55〜80%, 尤佳為60〜75〇/。且右側之空孔率較佳為〇〜5〇%,更佳為〇〜4〇%, 尤佳為〇〜30%之態樣。裙部之厚度較佳為〇15〜〇 3〇毫米,更佳 為〇.18〜0.20毫米。 又,較佳為,於各羽片軸之項端所形成之羽片之左端片、與位 於該羽片轴之左鄰之於羽片輪之頂端所形成的羽片之右端片分別 連接而一體化。較佳為藉由各羽片以此方式於圓周方向上連接而 構成褚狀之連續形狀。 13 201016267 較佳為,未形成羽片之羽片軸部分於圓周方向上以環固定。此 時,較佳為複數個環形成於不同之高度上。具體而言,較佳為形 成2〜4個環,更佳為形成2〜3個環。 具有此種裙部之羽毛球之典型例示於第1圖中。羽毛球之構造 可適當改變。又,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具有具備先前之羽毛球所沒 有之特徵性功能的新的裙構造之羽毛球。例如,亦可適用於第2 圖所示之羽毛球。進而,亦可適用於如第3圖所示般在羽片構件 上所設之貫通孔之配置上具有特徵之羽毛球。 (新的裙構造) 本發明中,藉由採用上述〔15〕所述之特徵性裙構造,可實現 與水鳥球接近之轉速,並且亦可實現與水鳥球接近之飛行曲線。 又,用球拍擊打時之擊球聲與擊球感亦可更為接近水鳥球。先前, 轉速與飛行曲線均無法接近水鳥球,但藉由採用上述〔15〕之構 造,該等成為可能。關於上述〔15〕之詳細,一面參照作為其具 體例之第2圖一面進行說明。 第2圖之羽毛球包含裙部2及固定該裙部2之球托1。裙部2 具有複數個第一羽片構件3及複數個第二羽片構件4。構成裙部2 之第一羽片構件3之數量與第二羽片構件4之數量為相同數量, 通常各為8個。第一羽片構件3與第二羽片構件4係交替配置成 環狀。第一羽片構件3係由一羽片軸5a、朝該羽片轴5a之左方向 延伸之開孔率為50〜90%之左羽片6a、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 伸之開孔率為0〜10%之右羽片7a構成。又,第二羽片構件4係 由一羽片軸5b、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伸之開孔率為50〜90%之 左羽片6b、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開孔率為15〜40%之右 201016267 羽片7b構成。第一羽片構件3之左羽片6a之左邊與其左鄰之第 二羽片構件4之右羽片7b之右邊分別連接。同樣地各第一羽片 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與其右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分 別連接。藉此,形成羽片呈環狀連接之羽片環狀體8。 第2圖之羽毛球在各羽片之開孔率上有一個特徵。所謂開孔率, 係以百分比(%)表示開孔之面積相對於含開孔在内之羽片之總面 積之比例。
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開孔率為〇〜1〇%,較佳為〇〜5%,更 佳為〇〜3% ’尤佳為〇〜1%,最佳為·第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 之開孔率為15〜40%,較佳為15〜35%,更佳為15〜鳩,尤佳 〜挪。第-羽片構件之左羽片與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均 ΓΓΓ較佳為55〜85%,更佳為55〜帆,尤佳為60〜75%。 二Γ椹Γ裙部之複數個第一羽片構件均為相同形狀,又, 較佳第,構件亦均為相_。又, 形狀。此處言及之形狀係指=與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為相同 之形狀。 、"之形狀或尺寸、含開孔位置在内 第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上 第二羽片構件之左則上形成 &成之各個開孔之孔面積較 第一羽月播彼 個開孔之孔面積更小》又,於 弟两片構件很文】又於 片上形成之各個開孔之孔面 佳為,第—則構件之右羽 各個開孔之孔面積更小。第二羽片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 合計孔面積(總孔面積)較佳為3 :之右羽片上形成之開孔之 平方毫米,於第一羽片構件之 :方毫米’更佳為%〜45 並非0〇/〇時,第一羽片構件之 15 201016267 右羽片上形成之開孔之總孔面積較佳為0.5〜2平方毫米,更佳為 0.5〜0.8平方毫米。又,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與上述第二羽片構 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開孔之總孔面積較佳為均為80〜95平方毫 米,更佳為85〜95平方毫米。 各羽片上亦可形成有尺寸或形狀不同之多種開孔。例如,較佳 為於羽片之上方與下方改變開孔之尺寸或數量。一般較佳為,下 方之開孔之孔面積較上方之開孔之孔面積更小。又,較佳為,開 孔率亦為上方較下方更大。形成於上方之開孔例如可設為橫長之 矩形,形成於下方之開孔例如可設為大致縱長之矩形。再者,此 © 處所言及之上方係指將球托朝下而裙部朝上時之上方。於各羽片 之上端,亦可設有以羽片軸之頂端為頂點之三角形之頂部,亦可 於如此之頂部亦形成有開孔。頂部之開孔既可為與頂部之三角形 狀相似之三角開孔,亦可為例如縱長之開孔。 雖非拘泥於任何理論,但可認為,藉由如上所述般控制左羽片 與右羽片之開孔率,自球托朝向裙部流動之空氣流之一部分通過 羽片之開孔而適度地流入裙部之内側,藉此可實現較理想的轉速 ❹ 與飛行路徑。亦即,當自球托朝向裙部輸送空氣時,升力會作用 於左羽片與右羽片,但與此同時,送向左羽片之空氣以使羽毛球 朝右方向旋轉之方式發生作用,送向右羽片之空氣以使羽毛球朝 左方向旋轉之方式發生作用。由於右羽片之開孔率小於左羽片, 故而右羽片更強地受到左方向之旋轉力,從而羽毛球朝左方向旋 轉。於此處所說明之新的構造之羽毛球中,由於交替地設置有開 孔率不同之二種右羽片,故而可更好地控制微妙之空氣流動,最 終可實現與水鳥球極為接近之轉速與飛行路徑。 16 201016267 方使用本發明之苯乙稀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即具體例1 ' p中所用之材料)而製造具有此種構造之羽毛球,則可獲 得較使用相同材料製造之先前品更為接近水鳥球之轉速,可在飛 行曲線擊球聲、擊球感、彈性恢復性能、蠻曲彈性性能、溫濕 度變動耐受性能(耐候性)之所有方面獲得良好之結果。例如, 與使用相同材料形成全部由第—羽片構件構成之裙部之羽毛球, 或者使用相同材料形成全部由第二羽片構件構成之裙部之羽毛球 ❹相& #迷、飛行曲線、擊球聲、擊球感均與水鳥球接近。 本發明還可較佳地適用於具有如第3圖所示般在羽片構件上所 設之貫通孔之配置上具有特徵之裙部的羽毛球。 -第3圖之羽毛球係由均為相同形狀之16個羽片構件構成。於朝 各羽片轴之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上,如第4圖所示,設有三角形 之貫通孔非形成區域13與逆三角形之貫通孔形成區域14。三角形 之貫通孔非形成區域13與逆三角形之貫通孔形成區域ι4之面積 被設計成大致相等。若使用此種在貫通孔之配置上具有特徵之羽 0 毛球’可使轉速與水烏球進一步接近。 本發明進而亦可較佳地適用於如第5圖所示般自各左羽片與各 右羽片之連接部頂端朝向球托方向分別形成有切痕15之羽毛球。 切痕之長度較佳為4〜8毫米,更佳為5〜7毫米,尤佳為55〜 6.7毫米。若切痕之長度為4毫米以上,則存在下述傾向’即藉 由球拍反復擊打羽毛球時’飛行距離不易變長。又,若切痕之長 度為8毫米以下,則存在下述傾向,即,羽毛球之裙部之下擺不 易展開,飛行曲線易於穩定’耐久性亦變得良好。 切痕之長度於構成裙部之複數個連接部之每一個中既可不同亦 17 201016267 可相同。於長度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具有固定 可列舉每隔-個交替地形成長切痕與短切痕二規則性。例如 裙部之所有連接部上形成有固定長度之切痕4佳為構成 切痕之寬度較佳為0_4〜〇.8毫米,更佳為〇5〜” 為。·一毫米。切痕之寬度亦可隨著自連接部二 方向而發生變化。例如可例示隨著朝向球托方向而端朝向球托 樣。最佳為遍及切痕之全長而寬度固定不變之^樣$變窄之態
切痕之寬度亦可於構成裙部之複數個連接部之每°一 同亦可相同。於寬度不同之情形時,較佳為具冑:個中既可不 例如可列舉每隔一個交替地形成寬度較寬之士 疋之規則性。 態樣。最隹為構成裙部之所有連接部上形成窄之切痕之 態樣。 &之切痕之 藉由於裙部上形成切痕,即使於以麵反復擊打之情 可使羽毛球之飛行距離之變動更小。亦卽,πβ丄 ’ 不有"^7 唆* 羽毛球在以球拍反復擊打時飛行距離容易變長, —丹,弟5圖 示之切痕之羽毛球可大幅抑制如此之長_彳卜此_果例如
藉由在以遠球打㈣打羽切:欠前與後測轻用球拍以相 的力自下方擊打羽毛球時之飛行距離並進行比較而確認。 (羽片軸) 本發明之羽毛球之羽片轴之剖面較佳為剖面設為多邊形,更佳 為設為四邊形。較佳為’裝配羽毛球時位於最外側之稜線相較於 連接羽片軸之中心軸與羽毛球之中心轴之假想線,更靠近左羽片 之方向。對於該較佳態樣,一面參照第6圖一面進行說明。 第6囷係本發明之羽毛球之俯視圖。構成羽毛球之16個羽片軸 18 201016267 均具有相同形狀,其剖面如第6圖中之放大圖所示般由a面、b面、 c面、d面該四個面構成。a面與b面形成稜線la,該棱線la突出 至羽毛球之最外側。右羽片自由a面與c面所形成之稜線開始延 伸,左羽片自由b面與d面所形成之稜線開始延伸。由c面與d 面所形成之棱線突出至羽毛球之内側而形成凸肋。 稜線la係位於較以連接羽毛球之中心軸與羽片軸之中心轴之虛 線所示之假想線而朝左羽片方向偏離d之部位。於本發明中,d 較佳為0.5〜0.8毫米,更佳為0.6〜0.7毫米。此處,存在於稜線 ® la之左右之a面與b面呈非對稱,a面之面積較b面更大。當自 球托朝向裙部輸送空氣時,升力會作用於羽片軸,但與此同時, . 送向a面之空氣以使羽片軸朝左方向旋轉之方式發生作用,送向b 面之空氣以使羽片軸朝右方向旋轉之方式發生作用。由於a面之 面積大於b面,故而朝向左方向之旋轉力更強地發生作用,最終 使羽毛球如箭頭所示般朝左方向旋轉。藉此,可實現與水鳥球更 為接近之轉速與性能。 ^ 再者,第6圖中,稜線係存在於以連接羽毛球之中心軸與羽片 軸之中心軸之虛線所示之假想線上,但為了進一步提高轉速,亦 可使棱線較假想線更靠近左羽片之方向。 左羽片與右羽片較佳為分別遍及自羽片軸之頂端至球托為止之 長度之40〜60%而形成,更佳為遍及45〜55%而形成。羽片轴為 謀求輕量化亦可製成中空。各羽片軸上形成之左羽片與右羽片通 常係以朝羽片軸之左右擴展之方式而形成,但尤佳為以帶有角度 地朝羽毛球之内側擴展之方式而形成。 (環) 19 201016267 如第7圏所例示般,裙部2較佳為更包含與構成错部之所有羽 片轴結合之環9。環9較佳為具有與羽片軸5同等之粗度。具艘而 言,剖面直徑較佳為0.8〜2.0毫米,更佳為15〜2〇毫米。裙部 2上形成之環較㈣二個以上’更佳為2〜4個尤佳為2〜3個。 環9較佳為以突出至裙部内側之方式而形成。 環之設置位置較佳為未形成羽片環狀趙8之部位。亦即環較 佳為係以連接未形成左則6或右則7之則轴$之部分之方 式而形成。裙部2上形成之環中之—個環較佳為叫㈣環狀體8 ❹ 之下端接觸之方式而設置。又,_ 2上形成q中之另一個環 較佳為以在羽片環狀體8之下端與球托i表面之大致中點連接羽 片軸5之方式而形成。再者,於環9之外側,亦可如第,圖〜第3 圖所示般安裝朝向斜上方之外板片1〇。 藉由與上述凸肋組合形成環,可使因擊球而變形之裙部之形狀 以與水烏球接近之時機恢復。亦即,遵循如下之特徵性恢復軌跡: 因擊球而變形之水鳥球並不立即恢復原狀,而暫且以裙部保持變 形之狀態持續飛行,當速度回落—定程度時,裙部―口氣恢復成
原始形狀。根據本發明,若在合成球之㈣上組合形成環與凸肋, 則可藉由該等之相乘效果而遵循與水鳥球接近之恢復軌跡。 (凸肋) 本發明之羽毛球較佳為,構成羽毛球之羽片轴遍及其全長具備 巧毛球之中〜抽方向突出之高度為毫米以上之凸肋。凸肋之 高度較佳為遍及其全長介於Q3〜6Q毫米之範圍内,更佳為介於 .7毫米之範圍内’尤佳為介於G 5〜5 g毫米之範圍内。又, 凸肋之高度較佳為於羽片之頂端部較低,並隨著朝向球托侧而逐 20 201016267 漸變高此時較佳為向度係以固定之比例變高。羽片之頂端部之 凸肋之高度較佳為介於〇,3〜Μ毫米之範圍内,更佳為介於〇4〜 毫米之範圍内’尤佳為介於〇.5〜〇 8毫米之範圍内…球托 側之端部之凸肋之高度較佳為介於3.5〜6〇毫米之範圍内,更佳 為介於3.8〜5.7毫米之範圍内’尤佳為介於4 〇〜5 〇毫米之範圍 内。又,羽片軸上形成之凸肋之寬度(底面寬度)於羽片之頂端 部較佳為介於0.3〜〇.6臺#夕益si咖 , .、範圍内,更佳為介於0.35〜0.55毫 ❹米之範圍内,尤佳為介於〇.4〜〇·5毫米之範圍内。球托側之端部 之凸=寬度較佳為介於0.3〜〇.6毫米之範圍内,更佳為介於 :〇·55毫米之範圍内,尤佳為介於0.4,米之範圍内。於構 =發明之羽毛球之複數個羽片軸上,既可如第7圓所示般每隔 -個而於羽片軸上形成高度為〇3 片舳麻“ 毛乂上之凸肋,亦可於所有羽 =ΐΓ 以上之凸肋。較佳為於所有羽片軸上形 成凸肋,其原因在於’如此可維持羽毛球之高轉速與優異之直進 性’並且可飛雜地提高㈣㈣㈣H 之 ❿凸肋較佳為均為相同形狀。片釉上形成之 凸肋U較佳為形成至羽片軸5之下端為止。於羽片抽5之下端 凸肋11自羽毛球之中心軸12偏㈣ 補者盔所不之距離。r 通常為〇〜6毫米,較佳為2〜6毫米,更佳為4〜 4.5〜5.5毫米。再者,與第7圖不同,羽片袖$尤佳為 可以橫切羽毛球之中心軸之方式而形成。此時:之凸肋亦 形成之凸肋亦可以中心軸交又。 羽片轴上 再者,第7圖之h所示之長度(夫古 長度)通常為10〜40毫米,較佳為〜S之羽片軸部分之 毫水,更佳為20〜30 21 201016267 毫米’尤佳為22〜28毫米。 (羽毛球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裙部較佳為經過使用含有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 物樹月曰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而成形之步驟而製造。具體而言, 較佳為藉由使含有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之樹脂組成 物熔融並注入模框中,並於注入後進行冷卻而成形。此時,尤其 為裙部係—趙成形。於-體成形時,較佳為射出成型。 再者,不管製造方法如何,滿足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之羽毛球 之要件者均屬於本發明之羽毛球之範疇。 ® 將製4出之裙部固定於球托上。球托係由軟木發泡樹脂等材 料構成,其中尤佳為由軟木構成。球托較佳為至少一部分為半球 狀於固定裙部之球托表面,例如可預先設有圓環狀之孔,將羽 片軸插入該孔中予以固定。 實施例 以下舉具體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之特徵。以下之實施例所 不之材料、使用量、比例、處理内容、處理程序等可在不脫離本 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内作出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之範圍不應被 〇 以下所示之具體例作限定解釋。 研究 (具體例1〜4及具體例11〜15) 使表1中記载之各材料熔融並流入模框之中,藉由進行冷卻使 第1圖之裙部1 一體成形。將所成形之裙部丨之底部使用壓入機 固定至由軟木製成之球托2上,藉此製造出第1圖所示之羽毛球。 羽毛球之成形性於任一具體例中均極為良好。 22 201016267 (具體例16〜20) 使用表1之具體例16〜20中記載之材料作為裙部1之材料,除 此以外,欲與具體例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但無法使樹脂順利流 入模框之中而成形,因而無法製造出羽毛球。 (評價1 ) 對於具體例1〜4及具體例11〜15之各羽毛球,由羽毛球頂級 選手進行試打測試。又,使用日本羽毛球協會認定之公式水鳥球 進行同樣之試打測試。按以下四階段評價試打時之擊球聲、擊球 ® 感、飛行狀態。結果示於表1。 擊球聲: ◎ 較具體例11頗為接近水鳥球,優異 〇較具體例11稍稍接近水鳥球 △ 與具體例11為同等 X 不如具體例11 擊球感:
〇 Δ 較具體例11頗為接近水鳥球,優異 較具體例11稍稍接近水鳥球 與具體例11為同等 不如具體例11 飛行狀態: ◎ 較具體例11頗為接近水鳥球,優異 〇較具體例11稍稍接近水鳥球 △ 與具體例11為同等 X 不如具體例11 23 201016267 (評價2) 於具體例1〜4及具體例11〜15之各羽毛球之球托表面上安裝 反射片,將羽毛球放入沿垂直方向豎立之圓筒中並自底部送風, 藉此使羽毛球旋轉。藉由非接觸型數位旋轉計測器以光學方式計 測轉速,按以下四階段評價旋轉性能。 旋轉性能: ◎ 較具體例11頗為接近水鳥球,優異 〇較具體例11稍稍接近水鳥球 △ 與具體例11為同等 X 不如具體例11 (評價3) 對於具體例1〜4及具體例11〜15之各羽毛球,由頂級選手進 行試打,藉此,按以下四階段評價彈性恢復性能。 彈性恢復性能: ◎ 較具體例11頗為接近水鳥球,優異 〇較具體例Π稍稍接近水鳥球 △ 與具體例11為同等 X 不如具體例11 (評價4) 製作將與具體例1〜4及具體例11〜15之各羽毛球之裙部相同 之材料成形為縱52.6毫米、橫35毫米、厚2,5毫米之測試片,於 25°C、相對濕度40%之環境下藉由彎曲測試測定彎曲彈性率,按 以下四階段評價彎曲彈性性能。 彎曲彈性性能: 201016267 ◎ 400MPa以下,優異 〇超過400MPa至800MPa,良好, △ 超過800MPa至1200MPa,不良 X 超過1200MPa,較差 (評價5) 各製作3個將與具體例1〜4及具體例11〜15之各羽毛球之裙 部相同之材料成形為縱52.6毫米、橫35毫米、厚2.5毫米之測試 片,分別靜置於0°C、相對濕度30%,25°C、相對濕度40%,40°C、 ® 相對濕度80%之各環境下。於各環境下測定測試片之表面硬度、 拉伸破壞應力及拉伸破壞形變。表面硬度係按照D Shore Duro進 行測定。又,拉伸破壞應力係按照JIS K 6251進行測定。進而, 拉伸破壞形變係按照JIS K 6251進行測定。按以下四階段評價 〇°C、相對濕度30%,25°C、相對濕度40%,40°C、相對濕度80% 之各環境下的表面硬度、拉伸破壞應力與拉伸破壞形變之變動。 溫濕度變動耐受性能: φ ◎表面硬度之變動處於〇.5MPa以内,拉伸斷裂應力之變動處 於0.5MPa以内’拉伸破壞形變之變動處於1%以内,優異 〇表面硬度之變動處於3MPa以内’拉伸斷裂應力之變動處於 3MPa以内’拉伸破壞形變之變動處於1〇0/〇以内,優異 △表面硬度之變動處於5MPa以内,拉伸斷裂應力之變動處於 5MPa以内’拉伸破壞形變之變動處於3〇0/〇以内,不良 X表面硬度之變動超過5MPa,拉伸斷裂應力之變動超過 5MPa超,或者,拉伸破壞形變之變動超過3〇%,較差 25 6 2 6 1X ο 1X20 I啭 溫濕度 變動耐 受性能 ◎ ◎ ◎ ◎ X X < < <3 I 1 1 I 1 彆曲 彈性 性能 ◎ ◎ ◎ ◎ < < < X X I 1 1 1 1 彈性 恢復 性能 ◎ ◎ ◎ ◎ < < 〇 ◎ X I 1 1 1 1 旋轉 性能 I ◎ ◎ ◎ ◎ <] <1 <] < < I 1 1 1 1 飛行 狀態 ◎ ◎ ◎ ◎ 0 <3 <! X 0 I 1 1 1 1 ◎ ◎ ◎ ◎ < < < 〇 〇 I 1 1 1 1 掛 ◎ ◎ ◎ ◎ < < <3 〇 〇 I 1 1 1 1 m S a § ο §S ON Uh I Uh κ § τ-Η U r^H £ X 1 •3 Q 卜 T-4 召 1 53 Q 曰 S 泛 3 〇 CN <N 爹 W I S 冢 m W I 1-1 FR-PET C301: cs < 00 鎪 h-l 5Q cs 1-H j 3 型號 α 2 & CO α I CO α Β ΚΛ 13 〇 ω pq ρ ΰ •c 誕 S & I υ •ΰ X % 鉍 鉍 % Μ 避 1 PL! ! /-Ν •g 4 1 藏 Wr I I '/ /^s /^N Ph 汩 1 I 〇 S Δ3 § | 1 I i4 I I 〇 Q .3 ί-Jiit *TO3 13 1 8 1 & 1 Ph 、、1 α .& Ζ Ί a a .& <2 1 s J2 i ㈡ 喊 Jj 命 S Q .3 Q 額 鹅 鹅 額 韜 饀 鹅 获 ΚΛ 聚碳酸酯 材料 酰 装 酰 酰 发 荽 尼龍 酰 μ 酰 聚丙稀 NJ 鉍 铤 JeG» 敵 鍇 酰 避 PET 聚酯 !〇 〇 Ο 饍 键 $•4 i4 $4 幾 1°E CN m 寸 »*·Η CN m 1-Η 寸 f-H »〇 VO 卜 00 On 鹅 賴 饀 饀 額 鹅 鋇 饀 饀 4 Me 4 ra(C Hi iHI-y-教丧碟疟0狯嶠钕^薛'¥>键4长磷「—」-6-硌(To ° 26 201016267 由表1可確認,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作為裙 部1之具體例1〜4之羽毛球與作為典型之先前品之具體例11相 比,成形性、擊球聲、擊球感、飛行狀態、旋轉性能、彈性恢復 性能、彎曲彈性性能、溫濕度變動耐受性能均接近水鳥球,整體 性能保持良好平衡地顯著優化。又,具體例1〜4之各羽毛球之吸 水性較低,裙部之樹脂之比重低至0.89〜0.93,故而亦存在易於謀 求羽毛球整體之輕量化之優點。其中,相較於具體例4,具體例1 〜3之硬度尤為接近水鳥球,為更佳之狀態。與此相比,具體例 ® 12〜15之羽毛球僅為與作為典型之先前品之具體例11為同等等 級或更為惡化者。又,使用聚丙烯與高密度聚乙烯之調配比率經 各種變更之混合材料製造之羽毛球,或使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 烯混合物製造之羽毛球均僅為與作為典型之先前品之具體例11為 同等等級或更為惡化者。進而,直至具體例16〜20,成形性均較 差,甚至無法製造羽毛球。根據以上可確認,藉由對裙部使用苯 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可使羽毛球之性能相當接近水 ©鳥球。 再者,於將裙部1中所用之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比重設為〇·87或 0.95之情形時,可有意獲得比具體例11好之結果,而具體例1〜4 之飛行曲線接近水鳥球,且在展示充分之強度之方面較為優異。 又,於使用硬度為75或105之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情形時,亦可 有意獲得比具體例11好之結果,而使用硬度為80〜100之苯乙烯 系彈性體之情形時,擊球聲、擊球感、飛行曲線、旋轉性能、彈 性恢復性能、彎曲彈性性能方面綜合性優異。 進而,於使用苯乙烯之含量為20重量%或40重量%之苯乙烯系 27 201016267 彈性體之情形時,亦可有意獲得比具體例11好之結果,而使用苯 乙烯之含量為25〜36之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情形時,擊球聲、擊球 感、飛行曲線、旋轉性能、彈性恢復性能、彎曲彈性性能方面综 合性優異。 對裙部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之羽毛球具有與 水烏球同等之性能且輕量並亦具有对久性,故而可預見其作為代 替水烏球之羽毛球之較大需求。又,對裙部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 或離子聚合物樹脂之羽毛球其耐久性較高,故而可響應國際社會 為減少廢棄物以應對環境問題之呼聲。因此,當該羽毛球於產業 ® 上之可利用性較高。 凸肋之研究 (具體例21) 於具體例1中,遍及各羽片軸之全長形成朝羽毛球之中心軸方 向突出之凸肋,變更此要點製造羽毛球。凸肋之高度於羽片頂端 部設為0.5毫米,於球托側端部設為4.0毫米。凸肋之寬度於羽片 頂端部設為0.4毫米,於球托側端部設為0.4毫米。凸肋之高度與 寬度自羽片頂端朝向球托側端部以固定之比例逐漸變大。 (具體例22) 於具體例1中,僅於未設有羽片之羽片轴區域上形成朝羽毛球 之中心轴方向突出之凸肋,變更此要點製造羽毛球。凸肋之高度 隨著朝向球托側而自〇毫米以固定之比例提高至4.0毫米。 (評價) 與未形成凸肋之具體例1相比,具體例21之擊球聲、擊球感、 彈性恢復性能進一步優化,其他性能為同等。另一方面,具體例 28 201016267 22中,所有性能與未形成凸肋之具體例1均為同等等級。對具體 例21之凸肋之高度進行各種變更而進行研究之結果判明,若凸肋 之高度並非0.3毫米以上,將難以獲得較具體例1顯著優異之擊球 聲、擊球感、彈性恢復性能。還判明,只要遍及羽毛球之羽片轴 之全長形成高度為0.3毫米以上之凸肋,則不管凸肋形成前之羽毛 球之構造或材質如何,均可獲得擊球聲、擊球感、彈性恢復性能 之改善效果。根據以上可確認,藉由遍及羽片軸之全長形成朝羽 毛球之中心軸方向突出之高度為0.3毫米以上之凸肋,可使羽毛球 ® 之擊球聲、擊球感、彈性恢復性能得到優化。 深泓線之研究 (具體例31) 於具體例1中,於連接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配置於該羽 片構件之左鄰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的連接部上,遍及該連 接部之全長之96%而自連接部頂端朝向球托方向形成直線狀之深 泓線,變更此要點製造羽毛球。 H (具體例32) 於具體例31中,將深泓線之長度設為連接部之全長之50%,變 更此要點製造羽毛球。 (評價) 可確認,與未形成深泓線之具體例1相比,具體例31之旋轉性 能與水鳥球更為接近。又,亦可確認,直進性較具體例1更為優 異。另一方面,具體例32中,所有性能與未形成深泓線之具體例 1均為同等等級。對具體例31之深泓線之長度進行各種變更而進 行研究之結果判明,若深泓線之長度並非90%以上,將難以獲得 29 201016267 較具體例1顯著優異的旋轉性能與直進性。又,亦判明,只要形 成連接部之90%以上之深泓線,不管深泓線形成前之羽毛球之構 造或材質如何,均可獲得旋轉性能與直進性之改善效果。根據以 上可確認,藉由形成連接部之90%以上之深泓線,可使羽毛球之 旋轉性能與直進性得到優化。 較佳材質、凸肋輿深泓線之併用 (具體例41) 藉由使苯乙稀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on KC627Η ) 熔融並流入模框之中,進行冷卻而將第1圖之裙部2 —體成形。 將成形之裙部2之底部使用壓入機如第1圖所示般固定至由軟木 製成之球托1上。 所製造出之羽毛球於球托上呈環狀配置有16個羽片構件。各羽 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配置於該羽片構件之左鄰的羽片構件之 右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而形成環狀構造。各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 軸、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 伸之左羽片構成。各右羽片具有包含羽片頂端部之第一右羽片區 域以及較其更靠近球托側連續形成之第二右羽片區域。又,各左 羽片具有包含羽片頂端部之第一左羽片區域以及較其更靠近球托 側連續形成之第二左羽片區域。第一右羽片區域之開孔率為 12.5%,第二右羽片區域之開孔率為0%,第一左羽片區域之開孔 率為65%,第二左羽片區域之開孔率為65°/。。於第一右羽片區域 與第一左羽片區域之接合部、第二右羽片區域與第二左羽片區域 之接合部上,形成直線狀之深泓線,該深泓線之長度為接合部全 長之96%。於各羽片構件之羽片軸上,形成有朝羽毛球之中心軸 201016267 方向突出之凸肋,其高度於羽片頂端部為0.5毫米,於球托側端部 為4.0毫米。凸肋之寬度於羽片頂端部為0.4毫米,於球托側端部 為0.4毫米。凸肋之高度與寬度自羽片頂端朝向球托側端部以固定 之比例逐漸變大。各左羽片與各右羽片分別遍及羽片軸之頂端至 球托之長度之55%而形成。羽片軸之稜線la位於較以連接羽毛球 之中心軸與羽片軸之中心軸之第6圖之虛線所示的假想線朝左羽 片方向偏離0.65毫米之部位(第6圖之d)。又,裙部具有二個 與構成裙部之所有羽片軸結合之環。其中一個於羽片環狀體之下 ® 端連續設置。右羽片及左羽片之厚度分別為0.2毫米,羽片軸與環 之剖面直徑分別為2.0毫米。整體重量為5.05g。 (具體例42)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onFY60N)作為 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4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43)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onFY55N)作為 ^ 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4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44) 使用離子聚合物樹脂(三井Dupont Polychemicals (股)製, Himilanl702)作為作為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41 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51) 製造於具體例41之羽毛球中在羽片軸上不具有凸肋之羽毛球。 (具體例52) 製造於具體例41之羽毛球中僅在羽片軸之未設有羽片之區域上 31 201016267 形成有凸肋之羽毛球。凸肋之高度隨著朝向球托側而由〇毫米以 固定之比例加厚至4.0毫米。 (具體例53) 製造於具體例41之羽毛球中僅在第一右羽片區域與第一左羽片 區域之接合部上設置深泓線,而在第二右羽片區域與第二左羽片 區域之接合部上未設置深泓線之羽毛球。該深泓線之長度為接合 部全長之50%。 (具體例54) 製造於具體例41之羽毛球中在第一右羽片區域與第一左羽片區 © 域之接合部上、第二右羽片區域與第二左羽片區域之接合部上均 未設置深泓線之羽毛球。該深泓線之長度為接合部全長之〇%。 (評價) 具體例41〜44均展現出較具體例51〜53更為接近水鳥球之較 佳性能。與具體例51及52相比,具體例41〜44尤其在羽毛球之 擊球聲、擊球感、彈性恢復性能方面優異。與具體例53及54相 比,具體例41〜44尤其在羽毛球之旋轉性能與直進性方面優異。 又,對於上述以外之性能,具體例41〜44與具體例1為同等等級。 可判明,即使於選擇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物樹脂作為裙部 之材質,遍及羽片軸之全長形成朝羽毛球之中心軸方向突出之高 度為0.3毫米以上之凸肋,且遍及連接部全長之90%以上形成有深 泓線之情形時,亦可提供一種疊加具備各種作用效果之羽毛球。 切痕之研究 (具體例61) 於具體例1中,於連接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配置於該羽 32 201016267 片構件之左鄰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之連接部上,自該連接 部之頂端起遍及6.25毫米之長度而朝向球托方向形成有寬度為 0.6毫米之切痕,變更此要點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71) 藉由使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KC-627H01)熔融 並流入模框之中,進行冷卻而將第5圖之裙部2 —體成形。將成 形之裙部2之底部使用壓入機如第1圖所示般固定至由軟木製成 之球托1上。 〇 所製造出之羽毛球於球托上呈環狀配置有16個羽片構件。各羽 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配置於該羽片構件之左鄰的羽片構件之 右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而形成環狀構造。各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 軸、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伸之開孔率為8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 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開孔率為20%之右羽片構成。各左羽片與各 右羽片分別遍及羽片軸之頂端至球托之長度之55%而形成。自左 羽片與右羽片之各連接部頂端遍及6.25毫米之長度朝向球托方向 ❹形成有寬度為0.6毫米之切痕。羽片軸之稜線la位於較以連接羽 毛球之中心轴與羽片軸之中心軸之第6圖之虛線所示的假想線朝 左羽片方向偏離0.65毫米之部位(第6圖之d)。又,裙部具有 二個與構成裙部之所有羽片軸結合之環。其中一個於羽片環狀體 之下端連續設置。右羽片及左羽片之厚度分別為0.23毫米,羽片 軸與環之剖面直徑分別為2.0毫米。於羽片構件之羽片軸上,如第 7圖所示,每隔一個而形成自羽片環狀體之下端朝向球托方向厚度 逐漸增加之剖面為三角形之凸肋。第7圖之r之長度為4.5毫米, h之長度為56毫米。整體重量為2.94g。 33 201016267 (具體例72)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〇nFY6〇N)作為 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7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73)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 SeptoI1FY55N)作為 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7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74) 使用離子聚合物樹脂(三井Dupont Polychemicals (股)製, Himilanl702)作為作為裙部i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71 © 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81〜84) 完全不形成切痕,變更此要點,按照與具體例71〜74相同之方 法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85〜88) 使切痕之長度為10釐米,變更此要點,按照與具體例71〜74 相同之方法製造羽毛球》
(評價11) 使用球拍,以遠球打法分別擊打具體例61、71〜74、81〜88之 各羽毛球100次。在該100次擊打之前後,以相同之力自下方擊 打羽毛球,測定直至落下點為止之飛行距離。分別測定10次並取 其平均值》確認與100次擊打前之飛行距離相比,1〇〇次擊打後之 飛行距離發生何種程度之變化。 其結果,具體例81〜84之羽毛球之飛行距離在經100次擊打後 變長30〜40釐米,具體例85〜88之羽也球之飛行距離變短250 34 201016267 〜350釐米,而具體例61、71〜74之羽毛球之飛行距離僅變長0 〜5釐米,幾乎未發生變動。 (評價12) 於上述評價11中,比較100次擊打前後之羽毛球之飛行曲線。 其結果,具體例81〜88之羽毛球之飛行曲線在100次擊打之前 後均不同。與此相對,具體例61、71〜74之羽毛球之飛行曲線於 100次擊打之前後均為固定而穩定。 可確認,與未形成切痕之具體例1等相比,具體例61、71〜74 ® 之飛行距離穩定性或飛行曲線穩定性更為優異。其他羽毛球之性 能均與具體例1為同等等級。對具體例61之切痕進行各種變更而 研究之結果判明,當切痕之長度為5〜7毫米,切痕之寬度為0.4 〜0.8毫米時,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高。又,亦判明,在形成於裙 部之複數個上述切痕之形狀均為相等時,穩定化效果得到進一步 提高。又,亦判明,只要形成切痕,不管切痕形成前之羽毛球之 構造或材質如何,飛行距離穩定性或飛行曲線穩定性均可提高。 ^ 根據以上可確認,藉由形成切痕,羽毛球之飛行距離穩定性或飛 行曲線穩定性得到優化。具有切痕之羽毛球即使持續使用特性亦 幾乎不會發生變化且耐久性較高,故而可響應國際社會為減少廢 棄物以應對環境問題之呼聲。因此,產業上之可利用性較高。 開孔率之研究 (具體例91) 藉由使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on KC627H ) 熔融並流入模框之中,進行冷卻而將第2圖之裙部2 —體成形。 將成形之裙部2之底部使用壓入機如第2圖所示般固定至由軟木 35 201016267 製成之球托1上。 所製造出之羽毛球呈環狀交替配置有8個第一羽片構件與8個 第二羽片構件。各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其左鄰之第二 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各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 右邊與其右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分別連接,從而形 成環狀構造。第一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 延伸之開孔率為6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伸之開孔 率為0%之右羽片構成。又,第二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 片軸之左方向延伸之開孔率為6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片轴之右方 向延伸之開孔率為30%之右羽片構成。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與 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為相同形狀。第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上形 成之開孔之總孔面積為45平方毫米,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與上 述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開孔之總孔面積均為85平方毫 米。各左羽片與各右羽片分別遍及羽片軸之頂端至球托之長度之 55%而形成。羽片軸之稜線la位於較以連接羽毛球之中心轴與羽 片軸之中心轴之第6圖之虛線所示的假想線朝左羽片方向偏離 0.65毫米之部位(第6圖之d)。又,裙部具有二個與構成裙部之 所有羽片轴結合之環。其中一個於羽片環狀體之下端連續設置。 右羽片及左羽片之厚度分別為0.2毫米,羽片軸與環之剖面直徑分 別為2.0毫米。於8個第一羽片構件之各羽片軸上,如第7圖所示, 形成有自羽片環狀體之下端朝向球托方向厚度逐漸增加之剖面為 三角形之凸肋。第7圖之h為25毫米,r為5毫米。又,整體重 量為5.05g。 (具體例92) 201016267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onFY60N)作為 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9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93)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Kuraray (股)製,SeptonFY55N)作為 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91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94) 使用離子聚合物樹脂(三井Dupont Polychemicals (股)製, Himilanl702)作為作為裙部1之材料,除此以外,與具體例91 ® 同樣地製造羽毛球。 (具體例101) 製造於具體例91之羽毛球中將8個第一羽片構件均替換為第二 羽片構件之羽毛球。亦即,製造構成裙部之16個羽片構件均為具 體例91中記載之第二羽片構件之羽毛球。 (具體例102) 製造於具體例91之羽毛球令8個第二羽片構件之下方形成之12 ^ 之開孔均被堵塞之羽毛球。亦即,於8個第二羽片構件上,分別 於上方僅設有13之開孔。 (具體例103) 製造於具體例91之羽毛球中將8個第二羽片構件均替換為第一 羽片構件之羽毛球。亦即,製造構成裙部之16個羽片構件均為具 體例91中記載之第一羽片構件之羽毛球。 (評價) 用羽球拍自水平方向朝上45°以相同之強度擊打具體例91〜94 與具體例101〜103之各羽毛球及水鳥球,記錄羽毛球之飛行曲 37 201016267 線。其結果,水鳥球與具體例91〜94之羽毛球遵循第8圖之A之 飛行曲線,具體例101與102之羽毛球遵循第8圖之B之飛行曲 線,具體例103之羽毛球遵循第8圖之C之飛行曲線。對旋轉性 能進行研究之結果為,具體例101與102之轉速較低,具體例103 之轉速較高,但具體例91〜94最接近水鳥球。進而,就擊球聲與 擊球感而言,具體例91〜94較具體例101〜103更為優化。如此, 藉由控制開孔率,轉速與飛行曲線兩者均接近水鳥球,可具備更 佳之性能。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羽毛球之一態樣之立體圓。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羽毛球之另一態樣之立體圖。 第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羽毛球之又一態樣之立體圖。 第4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羽毛球之又一態樣之放大立體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羽毛球之另一態樣之立體圖。 第6圖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羽毛球之羽片軸之俯視圖。 第7圖係用於說明本發明之羽毛球之凸肋之放大立體圖。 第8圖係用於說明飛行曲線之圖案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裙部 2 球托 3 第一羽片構件 4 第二羽片構件 5、5a、5b 羽片軸 6、6a、6b 左羽片 38 201016267 7、7a、7b 8 9 10 11 12 13 14 ❹15 右羽片 羽片環狀體 環 外板片 凸肋 中心轴 通孔非形成區域 貫通孔形成區域 切痕 ❹ 39

Claims (1)

  1. 20101626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羽毛球,其特徵在於包含由苯乙烯系彈性體或離子聚合 物樹脂構成之一裙部及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裙部係由比重介於〇·89〜 0.93之範圍内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構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之硬度係 介於80〜100之範圍内。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之苯乙烯 含量係介於25〜36%之範圍内。 © 5. 一種羽毛球,包含由複數個羽片構件構成之一裙部以及固定 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轴、自該羽片轴朝左方向延伸 之左羽片及自該羽片軸朝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羽片構件係呈環狀配置,各該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 左邊與在該羽片構件之左鄰配置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 分別連接而形成環狀之該裙部,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該球 Q 托朝下而自羽毛球之中心轴觀察羽片軸時之左右方向; 各該羽片構件之羽片軸遍及其全長具備朝該羽毛球之一 中心軸方向突出之高度為0.3毫米以上之凸肋。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羽毛球,更包含一環,連接構成該裙部之 所有羽片軸。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羽毛球,更包含二個以上之環,連接構成 該裙部之所有羽片軸。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環之剖面直 40 201016267 徑係為0.8〜2.0毫米。 9. 一種羽毛球,包含由複數個羽片構件構成之一裙部以及固定 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自該羽片轴朝左方向延伸 之左羽片及自該羽片軸朝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羽片構件係呈環狀配置,各該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 左邊與在該羽片構件之左鄰配置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 分別以一連接部連接而形成環狀之該裙部,其中,左右方向 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羽毛球之中心轴觀察羽片軸時之左右 方向; 該連接部自其頂端朝向該球托方向遍及該連接部全長之 90%以上而形成有一深泓線。 10. —種羽毛球,包含具有複數個羽片構件之一樹脂製裙部以及 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自該羽片軸朝左方向延伸 之左羽片及自該羽片轴朝右方向延伸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羽片構件係呈環狀配置,各該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 左邊與在該羽片構件之左鄰配置的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 分別以一連接部連接而形成環狀之該裙部,其中,左右方向 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該羽毛球之中心軸觀察羽片軸時之方 向; 於該連接部上,自該連接部之頂端朝向該球托方向而分 別形成有4〜8毫米之切痕。 11.如請求項10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切痕之長度係為5〜7毫 201016267 米。 12.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切痕之寬度係為0.4 〜0.8毫米。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切痕之寬度遍及該切痕之 全長而固定不變。 14. 如請求項10或11所述之羽毛球,其中形成於該裙部之該等 切痕之形狀均為相等。 15. —種羽毛球,包含具有複數個第一羽片構件與複數個第二羽 片構件之一裙部、以及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 延伸之開孔率為50〜9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 伸之開孔率為0〜10%之右羽片構成; 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 延伸之開孔率為50〜90%之左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延 伸之開孔率為15〜40%之右羽片構成; 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該羽毛球之中心 軸觀察羽片軸時之方向; 構成該裙部之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 數量相同,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交替配 置成環狀,各該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其左鄰之第 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各該第一羽片構件之 右羽片之右邊與其右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分別 連接,從而形成環狀之該裙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片 201016267 之開孔率為0〜3%。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之右羽片 之開孔率為0%。 18.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一羽 片構件之左羽片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形狀相同。 19.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二羽 片構件之右羽片上形成之各開孔之孔面積較該等第二羽片構 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各開孔之孔面積為小。 ® 20.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二羽 片構件之右羽片上形成之開孔之總孔面積係為40〜50平方毫 米(mm2)。 21.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該等第一羽 片構件之左羽片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上形成之開孔 之總孔面積均為80〜90平方毫米(mm2)。 22.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所述之羽毛球,其中位於該裙部 ^ 最外側之該羽片轴之稜線,相較於連接該羽片軸之中心轴與 該羽毛球之中心轴之一假想線,更靠近該左羽片之方向。 23. —種羽毛球,包含具有複數個第一羽片構件與複數個第二羽 片構件之一裙部、以及固定該裙部之一球托,其中: 該等第一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轴之右方向 延伸之開孔率為50〜90%之右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 伸之開孔率為0〜10%之左羽片構成; 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由一羽片軸、朝該羽片軸之右方向 延伸之開孔率為50〜90%之右羽片及朝該羽片軸之左方向延 43 201016267 伸之開孔率為15〜40%之左羽片構成; 其中,左右方向係指將該球托朝下而自該羽毛球之中心 軸觀察羽片軸時之方向; 構成該裙部之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之 數量相同,該等第一羽片構件與該等第二羽片構件係交替配 置成環狀,各該第一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與其左鄰之第 二羽片構件之右羽片之右邊分別連接,各該第一羽片構件之 右羽片之右邊與其右鄰之第二羽片構件之左羽片之左邊分別 連接。 ❹ 24.如請求項23所述之羽毛球,其中位於該裙部最外側之該羽片 軸之稜線,相較於連接該羽片軸之中心軸與該羽毛球之中心 軸之一假想線,更靠近該右羽片之方向。 44
TW98125831A 2008-08-01 2009-07-31 Shuttlecock TW20101626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9271A JP4392454B1 (ja) 2008-07-07 2008-08-01 シャトルコック
JP2008285287A JP2010110459A (ja) 2008-11-06 2008-11-06 シャトルコック
JP2009048075A JP2010200890A (ja) 2009-03-02 2009-03-02 シャトルコッ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6267A true TW201016267A (en) 2010-05-01

Family

ID=4483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5831A TW201016267A (en) 2008-08-01 2009-07-31 Shuttlecock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0162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8196B2 (ja) ゴルフクラブおよび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US6508725B1 (en) Golf bal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5538402B2 (ja) ゴルフボール
JPH1080505A (ja) ゴルフボール
JPWO2005120651A1 (ja) マルチピースゴルフボ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35828B (zh)
JPWO2004087265A1 (ja) マルチピースゴルフボー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る成形型
JP4969348B2 (ja) ゴルフボール
WO2005011819A1 (ja) ゴルフボール及びそのコアを成形する成形型
JP4411364B1 (ja) シャトルコック
TW201016267A (en) Shuttlecock
WO2010004731A1 (ja) シャトルコック
WO2015179645A1 (en) Modulus transition layers for stiff core golf balls
CN103945908A (zh) 羽毛球拍手柄及其相关联的制造方法
CN201049183Y (zh) 一种曲棍球打击板
TWI647267B (zh) 殼體具有網狀結構的高爾夫球的製造方法
WO2012111437A1 (ja) ゴルフボール
JP2010200890A (ja) シャトルコック
JP2002537040A (ja) 多層ゴルフボール
JP2010110459A (ja) シャトルコック
JPH11267247A (ja) ゴルフボール用熱可塑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ピースソリッドゴルフボール
JP2021029693A (ja) バドミントンシャトル
JP4056844B2 (ja) ゴルフボール
JP2006218049A (ja) グラウンドゴルフ・パークゴルフ用のボール
TW202030074A (zh) 內部具有晶鬚的多層高爾夫球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