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3897A - Differential nitride pullback to create differential NFET to PFET divo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versus leakage - Google Patents

Differential nitride pullback to create differential NFET to PFET divo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versus leak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3897A
TW201013897A TW098118171A TW98118171A TW201013897A TW 201013897 A TW201013897 A TW 201013897A TW 098118171 A TW098118171 A TW 098118171A TW 98118171 A TW98118171 A TW 98118171A TW 201013897 A TW201013897 A TW 2010138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sidewall
recess
adjacent
semiconductor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8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rent A Anderson
Suk-Hoon Ku
Edward J Nowak
Original Assignee
Ib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bm filed Critical Ibm
Publication of TW201013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38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8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 H01L21/823878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isolation region manufacturing related aspects, e.g. to avoid interaction of isolation region with adjacen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 H01L21/7623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of trenches having a shape other than rectangular or V-shape, e.g. rounded corners, oblique or rounded trench wa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8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 H01L21/823821Complementary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e.g. CMOS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9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omplementary MI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7/09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omplementary MI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including transistors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78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gate at the side of the channel
    • H01L29/66795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with a gate at the side of the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5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having a channel with a horizontal current flow in a vertical sidewall of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FinFET, MuGF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Description

20101389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之實施例一般有關積體電路結構,尤其有關併入複 數個場效電晶體(FET)的積體電路結構,該等FET中至少一者 係以氮化物回縮技術(NITRIDE PULLBACK TECHNIQUE)形 成,以避免凹陷形成於通道寬度邊緣處。 【先前技術】 積體電路結構的設計通常在效能及穩定性之間(即,在驅 動電流及漏損電流之間)有所取捨。例如,穩定性比增強的驅 動電流對類比電路更有利。相反地,增強的驅動電流及電容比 穩疋性對尚功率記憶體電路(如,高功率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SRAM)陣列)更有利。在一些電路中,諸如高功率邏輯電路, 此種取捨可以屬於電晶體級,且對於與p型場效電晶體(pFET) 相對的N型場效電晶體(NFET)有所不同。 【發明内容】 _本發明揭示一種積體電路結構之實施例,其場效電晶體在 導體_界面處具有相異的凹轉徵,以提供最佳 月匕一 ^疋性比(即,最佳驅動電流與漏損電流比)。 用於邏輯電路結,例包含4板,縣板上有 不同第二電晶體。第一及第二電晶體可具有 J勺%^電性類部(如7,公別7 θ 電?…疋型及?型電晶體)。第- 置;irf有第—丨侧第—料體主體务隔離區位 置Q細—側壁。此第-隔_可具有第—凹陷或沒有任何 201013897 凹陷鄰接第—健的上方部分(即,第-上方部分)。第二電晶 含具有第二側躺第二半導體主體。第二隔離區位置$ 祕,二側壁。此第二隔離區可具有第二凹陷鄰接第二側壁的 士方^分(即’第二上方部分)。然而,就第二電晶體而言,第 二^陷尺寸可大於(即,具有較大深度)第一隔離區中的第一凹 參 本發明另一積體電路結構實施例包含具有第一及第二電 晶體的邏輯電路,如上文所詳述。此外,此積體電路結構實施 例亦可包含複數個也在基板上的類比裝置。這些類比裝置可包 含第二及第四電晶體。第三及第四電晶體可具有不同的導電性 ,型(如,分別可以是N型及p型電晶體),及可按邏輯電路中 第電曰曰體的相同方式加以組態。亦即,第三電晶體可包含具 有第三^壁的第三半導體主體。第三隔離區位置可鄰接第三側 壁。此第三隔離區可具有第三凹陷或沒有任何凹陷鄰接第三侧 壁的上方部分(即,第三上方部分)。同樣地,第四電晶體可包 ® 含具有第四侧壁的第四半導體主體。第四隔離區位置可鄰接第 四側壁。此第四隔離區可具有第四凹陷或沒有任何凹陷鄰接第 四側壁的上方部分(即,第四上方部分)。在此例令,第一、第 一及第四凹陷全部尺寸大約相等(即,可具有小於第二凹陷之 深度的大約相等深度)。 本發明再另一積體電路結構實施例包含具有第一及第二 電晶體的邏輯電路,如上文所詳述。視情況,此實施例可包含 欠貝比叙_k,包括第二及第ω電晶體,如上文叫詳述。此外,此 實施例可包含含有第五及第六電晶體的記憶體電路。第五及第 201013897 六電晶體可具有不同的導電性類型(如,分別可以是N型及p ,電晶體),及可按邏輯電路中第二電晶體的相同方式加以組 L亦即,第五電晶體可包含具有第五側壁的第五半導體主 體。第五隔離區位置可鄰接第五側壁。此第五隔離區可具有第 五凹陷鄰接第五側壁的上方部分(即,第五上方部分)。同樣 地,第六電晶體可包含具有第六側壁的第六半導體主體。第六 隔離區位置可祕第六砸。此第塌離區可具有第六凹陷鄰 接第六侧壁的上方部分(即’第六上方部分)。在此例中,第二、 第五及第六_全部尺寸大(即,可具有大於第一凹陷 之深度的大約相等深度)。 亦揭不形成積體電路結構實施例的方法實施例如上所 實麵在麵半導體域上合做㈣蓋層回縮 技術及後續的祕刻製程,以避免(歧少儘量減少)鄰接一此 旦非全部的半導體主體之凹陷形成。 _ 心ί發明—項方法實闕尤財騎輯電路的形成。此實施 第齡半導體層堆疊’以在基板上形成 半&主^第二頂蓋層)。接下來,選擇性移除第一 緣’同時保持第二頂蓋層完整無缺。然後,沈積不 ιίίίΐϊ層的第二絕緣體層,以形成鄰接第—側壁的第 隔磷&及還有鄰接第二側壁的第二隔離區。 以暴露第一絕 在沈積第二絕緣體層之後,執行平坦化製程 201013897
緣體層其餘部分的頂面(即,暴露第—頂蓋層其餘部分的頂面 及還有暴露第二頂蓋層的頂面)。然後,執行濕蝕刻製程以從 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主體上方選擇性移除暴露的第一絕緣體 層:結果’第—半導體主體的上方角落仍由第二絕緣體層繼續 保護。此保護確保在後續處理時,將可儘量減少凹陷在鄰接第 -側壁的第-隔離區巾形成。亦即’此保護雜在後續處理 時,在第1離區中職第—凹誠沒有任何凹陷,及在第二 隔離區中形成深度比第i陷(若有的話)大的第二凹陷。一 本發明額外的方法實施例有關邏輯電路的形成以及類比 裝置及/或記贿電路的賴。此方法實侧包含圖案化 ’’邑緣體層半導體層堆疊,以在基板上形成複數個各具有側壁 半導體主體。接下來’從第一群組中的半導體主2 l擇移除職層的部分,峰露這些半導體主體的上方邊 緣:同時保持職層在第二群組中的半導體主體上完整無缺。 然後’沈積不同於第_絕緣體層的第二絕緣體層,以形成鄰接 所有半導體主體側壁的隔離區。 在沈積第二絕緣體層之後,執行平坦化製程以暴露第一絕 ΪΓΛ其餘部分_面(即,暴露在所有半導體主體上的頂蓋 曰二後,執行濕蝕刻製程以從半導體主體上方選擇性移除 ,,的,-絕緣體層。結果,第—群组中半導體主體的上方角 =第二絕緣體層繼續保護。此保護確保在後續處理時,將 2二減少凹陷在鄰接第—群組中半導體主體側壁的隔離區 二。騎,此俩顧在賴處理時在鄰接第一群組中 r d體側壁的隔離區中形成相對較小凹陷或沒有任何凹 201013897 =’及在鄰接第二群組鄉導體主體側壁的隔離區中形成相對 大的第一職(即’具有較大雜_陷)。最後,使用來自 =同群組的半導體,在基板上職毅邏輯電路以及類比 裝置及/或記贿電路的不叫紐麵電晶體。 【實施方式】 例 Ar/r 即
4 ί Ξ 於下列說明詳細解說的非限制實施 "月本發明的各項實施例及其各種特色與有利的細 〇 賴電路結構的料通常在效能及酞性之間 奴漏損錢D有卿^。例如,穩定性比 增強的驅動電流對類比雷跤 〜疋r生比 及電容鎌隸冑路更有利。減地’職的驅動電流 心對尚功率記憶體電路(如,高功率靜離隨機在 取記憶體(SRAM)陣列)更有利。在一些電^力== ❹ 晶 垆nwm日斜_ ,電曰曰體級’且對於與?型場效電 體(PFET)相對的N型場效電晶體⑽ΕΤ)有所不同。 更具體地說,參考囷1A_m 處理中的-個固有問題是凹陷30二:面二電= 上減隹A過圖案化以形成複數個平行的本 其各具有側壁15及職 十_+¥魅體10, 側壁15的隔離區2〇。後續^》成鄰接半導體主體10之 ((:_、阻劑剝離、清潔等)二離:二層的化學機械研磨 半導體主體只& u中,特別是在隔離區-f V m界面處料避免地造成凹陷3G。這些凹陷3〇暴 201013897 露了半導體主體侧壁15的上方部分16。 參考圖2A-2B,繼形成隔離區20後,橫越半導體主體1〇 的中心區頂面形成閘極結構4〇。此閘極結構4〇(包括閘極介電 層及閘極導體)進一步填充於凹陷30中。以適當摻雜物植入半 導體主體10在端區中的頂面,以形成nfet&pfet的源極 區/汲極區19,及視情況形成源極/汲極延伸及光暈。閘極結構 40的水平部分41結合端區中植入的源極/汲極摻雜物共同定義 在半導體主體ίο頂面處的水平通道區η。 凹陷30無可避免地造成在所形成的FET中通道寬度邊緣 處的電流漏損,因而降低了穩定性。然而,就目前所使用的半 導體晶圓結構及圖案化技術而言,嫩15通常具有最佳電洞 遷移率的結晶定向(如,[110]定向)。因此,就PFET而言,問 極結構40在凹陷30内鄰接側壁15之上方部分16的垂直 42將在半導體主體10的上方角落中產生垂直通道區12,因而 =強了 PFET驅動電流。就NFET而言’由於侧壁15的結晶 疋向對於電子遷移率並非最佳,驅動電流的增強極小。 卜^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_ 損失在&㉙Jr明魏誠任何穩定性 4二1力率邏輯電路)中,顯著增強的PFET 騸動電k比穩讀的損絲得重要。然而 驅動電流將無法魏穩紐_失。«他 過一切,強的驅動電流』 有夕大都不如^性重要。因此,本技術中需要-種積體電 201013897 路結構及形成此積體電路結構的方法’其場效電晶體在隔離區 -半導體主體界面處具有相異的凹陷特徵,以提供電路型相^ 之最佳效能與穩定性比(即’最佳驅動電流與漏損電流比)。 因此,本發明揭示一種積體電路結構實施例,其場效電晶 體在隔離區-半導體主體界面處具有相異的凹陷特徵,以提供 電路型相依之最佳效能與穩定性比(即,最佳驅動電流與漏^ 電流比)。更具體地說’結合參考圖3A-D,本發明積體/電路結 構1000的各個實施例包含基板1001及在基板1〇〇1上方的^ 離層1002(如,埋藏氧化物層或其他合適隔離層)。此外,積體 電路結構1000可包含在隔離層1〇〇2上方的第一電路 1100(如,高功率邏輯電路)。視情況,積體電路結構1〇〇〇亦可 包含複數個類比裝置1200、記憶體電路13〇〇(如,高功率靜熊 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陣列)、及/或任何其他類型因含相異= 陷特徵之電晶體而有利的電路。 、 結合圖3A參考圖3B,邏輯電路1100可包含至少兩個電 晶體(即’第一電晶體15〇及第二電晶體25〇)在基板1〇〇1上方 的隔離層臓m晶體15G可包含第-半導體主體 m,其具有第-中心區170(穿過截面Α·Α,)、第一端區⑽、 第-頂面⑴、及第-側壁115。第一側壁U5可具有第一上 方部分116。第一隔離區120位置可圍繞第一半導體主體ιι〇, 更明確地說,其位置可鄰接第—側壁η5。第—隔離區12〇可 八有第凹陷丨3丨(如圖示)或沒有任何凹陷鄰接第一側壁】丨5 的弟-上方部分丨丨6 .)明確地說,在形成此第—電晶體|5()期 間(見以下詳細論述的方法實施例>,儘量減少(或完全避免)凹 201013897 陷131形成於第一隔離區120及第一側壁U5間之界面處的第 一隔離區120中。因此,此第一電晶體15〇的第一閘極14〇(包 括閘極介電層及閘極導體層)位置在第一中心區丨7〇上、鄰接 第一頂面113、具有極少(若有的話)沿著第一側壁115的垂直 閘極特徵。 第二電晶體250同樣地包含第二半導體主體21〇,其具有 第二中心區270、第二端區260、第二頂面213、及第二侧壁 215。第二侧壁215可具有第二上方部分216。第二隔離區22〇 位置可圍繞第二半導體主體210,更明確地說,其位置可鄰接 第一侧壁215。第二隔離區220可具有第二凹陷232鄰接第二 側壁215的第二上方部分216。這些第二凹陷232在尺寸上大 於第一凹陷131(若有的話)(即,第二凹陷232可具有比第一凹 陷131大的深度)。因此,第二半導體主體21〇之第二側壁215 的第二上方部分216奉露的數量大於第一半導體主體11〇之第 一侧壁115的第一上方部分116。明確地說,在形成此第二電 晶體250期間(見以下詳細論述的方法實施例),允許(即,促使) 凹陷232形成於第二隔離區220及第二側壁215間之界面處的 第二隔離區220中。因此,此第二電晶體25〇的第二閘極24〇 (包括閘極介電層及閘極導體層)位置在第二中心區27〇上、鄰 接第二頂面213 ’且亦在第二凹陷232内鄰接第二侧壁215的 第二上方部分216。亦即,由於促使凹陷232在第二隔離區22〇 令形成,第二閘極2 4 〇除了沿著第二頂面2丨3的水平閘極特徵 241 ’還包含沿著第二側壁的垂直閘極特徵242。 刀別併入弟一及弟二電晶體丨5〇、250的第一及第二半導 201013897 體主體110、210可以平行,並在電晶體形成期間蝕刻自相同 的半導體層。因此,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主體11()、21〇的第一 及第二侧壁115、215將分別具有相同的結晶定向。例如,第 一及第二側壁各可具有高電洞遷移率的結晶定向(如,[〗1〇]定 向)。在先前技術沒有差異化凹陷形成的邏輯結構中,在凹陷 垂直閘極結構内產生的NFET驅動增加因為此在凹陷垂直閘 極結構内的電容增加而受到偏移。亦即,儘管驅動電流增加, 但其卻因側壁的低遷移率而變低,因而此相對較低的驅動電流 增加,所形成的電容增加而受到偏移,致使邏輯電路呈現功率 及效能降低。然而,由於侧壁的電洞遷移率很高,pFET的驅 動電流增加簡高’因而不會因為細彡成的電容增加而受到偏 移。因此,採林發明,可軸高神邏輯桃膽,致使 第電曰曰體150包含具有相對較小第-凹陷131或沒有任何凹 ^ N型場效電晶體卿ET),因此,在實際上沒有垂直閘極 情况下,另外致使第二電晶體250包含具有相對較大凹 : 且因而具有顯著垂直閘極部分242的P型場效電晶體 閘極邻〜說,在高功率賴電路聰巾,因在凹陷内垂直 的/曰^造成的任何赃了驅動電流增強將因第一側壁出 電流辦強/p而變知極小。對於穩定性的需求將比此種極小驅動 最佳二J ’極小效能增強)來得重要。因此,邏輯電路臟1 -電晶不含隔離區凹陷或具有極小隔離區凹陷131的第 丨心Τ~Λ〇。因此,在第—電晶體150 *,第一半導體主體 録(SB)^碑13區丨3 N型源極/汲極摻雜物(如,坤(AS>、 βρ))。視情況,這些第一端區丨6〇亦可包含N型源 201013897 極/沒極延伸摻雜物及p型光暈摻雜物(如,爛⑽。植 源極/沒極摻雜物(及視情況,植入此類源極/没極延伸 雜物)穿過第一端區!60的第-頂面113,將在第一頂面m鄰 接第-閘極140的第-巾心區17G巾,形成具有水 111的N型電晶體。 相反地’如在第二電晶體250中,因凹陷内垂直閑極部分 0 所產生的PFET驅動電流增強(即,效能增強)將因第二側壁215 的結晶定向而變得顯著。此顯著驅動電流增強比任何穩定性降 低更重要。’祕電路PFET最佳形成為具有顯著隔離區 凹陷232的第二電晶體250。因此,在第二電晶體25〇中,第 一半導體主體210的第二端區260包含p型源極/汲極換雜物 (如,硼(B))。視情況,第二端區26〇亦可包含p型源極/汲極 延伸摻雜物及N型光暈摻雜物。植入此類源極/汲極摻雜物(及 視情況,植入此類源極/沒極延伸及光暈摻雜物)穿過第二端區 260中第二半導體主體21〇的第二頂面213,將在鄰接第二閘 ❹ 極240之水平部分241的第二頂面213處,在第二中心區27〇 中形成具有水平通道區211的P型電晶體。植入此類源極/汲 極摻雜物(及視情況,植入此類源極/汲極延伸及光暈摻雜物) 進入弟一端區260中第二半導體主體21〇之第二側壁215的第 二上方部分216 (如,使用斜角植入技術)將在p型電晶體中, 在第二中心區270中第二侧壁215的第二上方部分216鄰接第 二閘極240的垂直部分242處,形成垂直通道區212。 結合圖3A參考圖3C,本發明積體電路丨()〇()的另一實施 例包含在基板1001上方之隔離層丨〇〇2上的邏輯電路丨丨〇〇, 201013897 如上文所詳述。此實施例另外包含複數個在基板1001上方之 隔離層1002上的類比裝置1200。對類比裝置12〇〇來講,穩 定性勝於效能。因此,因凹陷形成所造成並降低穩定性的電^ 漏損具有利害關係且應予以避免。因此,按照與邏輯電路11〇〇 之第一電晶體150的相同方式,組態此實施例中的類比装置 1200 (如,NFET 或 PFET)。 〇 -------- 明確地說,類比裝置1200可包含第三電晶體35〇 (如,N 型電晶體)及第四電晶體(如,p型電晶體)。第三電晶體35〇可 包含第二半導體主體31G,其具有第三中心區37G、第三端區 360、第二頂面313、及第三侧壁315。第三側壁315可具有第 三上方料316。第三隔離區32〇位置可圍繞第三半導^主體 310,更明確地說,其位置可鄰接兩個第三側壁315。第三隔 離區32〇可具有第二凹陷现(如圖示)或沒有任何凹陷鄰接第 三側壁仍的上方部分316 (即,第三上方部分)。亦即,在此 第ί電晶體35G形成期間,儘量減少(或完全避免)凹陷在第三
弟四半導體主體410,其 '第四頂面4丨3、及第四 1方部分416。第四隔離 201013897 區420位置可圍繞第四半導體主體410,更明確地說,其位置 可鄰接兩個第四側壁415。第四隔離區420可具有第四凹陷431 (如圖示)或沒有任何凹陷鄰接第四側壁415的上方部分416 (即’第四上方部分)。亦即’在此第四電晶體450形成期間, 儘量減少(或完全避免)凹陷在第四隔離區42〇及第四側壁415 門之界面處的第四隔離區420中形成。因此,此第四電晶體 450的第四閘極44〇 (包括閘極介電層及閘極導體層)位置在第 二中心區470上、鄰接第四頂面413、具有極少(若有的話)沿 著第四側壁415的垂直閘極特徵。亦即,由於避免或儘量減少 凹陷形成’因而亦避免或儘量減少沿著第四侧壁415的垂直閘 極特徵。 ❹ 々注意,如上文所提及的,第一凹陷131(若有的話)、第二 凹陷f2具有不同尺寸(即,第二凹陷232具有較大深度然 而’第-凹陷131、第三凹陷331及第四凹陷431(若有的話) 可全部具有大約相等尺寸(即,可具有大約相等深度)。 併入電晶體350、450的半導體主體31〇、41〇可以平行, =在電晶體形成期間飯刻自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主體則、21〇 、相同半導體層。因此,所有半導體主體携、、柳 =所^側壁115、215、315、415將具有相同的結晶定向(如, j同電贿移率的結晶定向,諸如[⑽]定向)。在積體電路 UKX)的此實施例中,第一、第三、及第四電晶體15〇、35〇、 450王組態相同,除了第—及第三電晶體】、35〇具有 :個導電性類型(如,為N”晶體〉及第四電晶體楊具有不 同的導電性類型(如,為P型電晶體)。 - 201013897 如上文所提及的,就類比裝置1200而言,穩定性勝於驅 動電流。因此,如同第一電晶體150,形成第三及第四電晶體 350、450致使儘量減少或避免凹陷形成於隔離區·半導體主體 界面處,以提高穩定性。因此’如同第一電晶體15〇,第三電 晶體350及第四電晶體450沒有垂直閘極特徵或具有極小的垂 直閘極特徵,因此,如同第一電晶體150,第三電晶體350及 第四電晶體450都沒有垂直通道區。亦即,如同第一電晶體 ❼ 15〇’第三及第四電晶體350、450各僅具有水平通道區311、 4n。 結合圖3A參考圖3D,本發明積體電路1〇〇〇的另一實施 例包含在基板1001上方之隔離層1002上的邏輯電路ι1〇〇, 如上文所詳述。視情況,此實施例亦可包含類比裝置12〇〇, 如上文所詳述。此外’此實施例包含記憶體電路(如,高 功率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陣列)在基板1〇〇1上方的隔 ⑩ 離層1觀上。對於高功率SRAM陣列,效能(即,驅動電流) 及電容勝於穩定性。因此,記憶體電路電晶體,尤其是高功率 SRAM電晶體,其應組態以增強驅動電流,即使僅增強極小的 數量。因此’ §己憶體電路1300包含NFET及PFET二者的電 晶體,其組態方式與邏輯電路11〇〇的第二電晶體bo相同。 明確地說,記憶體電路1300可包含至少第五電晶體55〇 (如,N型電晶體)及第六電晶體650 (如,p型電晶體)。第五電 晶體55()可包含第五半導體主體5丨〇,其具有第五中心區57〇、 第五端區560、第五頂面5丨3、及第五側壁5丨5。第五側壁515 201013897 了八有弟五上方部分516。第五隔離區520位置可圍繞第五半 導體主體510,更明確地說,其位置可鄰接第五側壁515。第 五隔離區520可具有第五凹陷532鄰接第五侧壁515的第五上 方。P刀516。這些第五凹陷532在尺寸上大於第一凹陷13丨(若 有的話)(即,第五凹陷232可具有比第一凹陷131大的深度), 及在尺寸上(即,在深度上)與第二凹陷232大約相等。明確地 說,在形成此第五電晶體550期間(見以下詳細論述的方法實 施例),允許(即’促使)凹陷532形成於第五隔離區52〇及第五 側壁515間之界面處的第五隔離區520中。因此,此第五電晶 ,550的第五閘極54〇 (包括閘極介電層及閘極導體層)位置在 第五中心區570上、鄰接第五頂面513且同時在第五凹陷532 内鄰接第五側壁515的第五上方部分516。亦即,由於促使凹 陷532形成’因此除了沿著第五頂面513的水平閘極特徵541, 第五閘極540還包含沿著第五侧壁515的垂直閘極特徵542。 同樣地,第六電晶體650可包含第六半導體主體61〇,其 具有第六中心區670、第六端區660、第六頂面613、及第六 側壁615。第六側壁615可具有第六上方部分616。第六隔ς 區620位置可圍繞第六半導體主體61〇,更明確地說其位置 可鄰接第六侧壁615。第六隔離區620可具有第六凹陷632鄰 接第六側壁615的第六上方部分616。這些第六凹陷632在尺 寸上大於第一凹陷131(若有的話)(即,第六凹陷632可具有比 第一凹陷131大的深度),及在尺寸上(即,在深度上)與第二凹 陷232大約相等。明確地說,在形成此第六電晶體65〇期間(見 以F洋細論述的方法實施例),允許(即,促使丨凹陷632形成於 第六隔離區620及第六惻壁6丨5間之界面處的第六隔離區62〇 201013897 中。因此,此第六電晶體650的第六閘極640(包括閘極介電層 及閘極導體層)位置在第六中心區670上、鄰接第六頂面613, 且亦在第二凹陷632内鄰接第六側壁615的第六上方部分 616。亦即,由於促使凹陷632形成,因此除了沿著第六頂面 613的水平閘極特徵641,第六閘極640還包含沿著第六側壁 641的垂直閘極特徵642。 併入電晶體550、650的半導體主體510、610可以平行, 且在電晶體形成期間蝕刻自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主體11〇、21〇 的相同半導體層。因此,所有半導體主體11()、21〇、51〇、61〇 的所有側壁115、215、515、615將具有相同的結晶定向(如, 具有尚電洞遷移率的結晶定向,諸如[110]定向)。在此實施例 中’第一、第五及第六電晶體250、550、650全部組態相同, 除了第五電晶體550具有一個導電性類型(如,為N型電晶 體)’及第一及第六電晶體250、650具有不同的導電性類型 (如’為P型電晶體)。如上文所提及的,就記憶體電路13〇〇 Φ 而言,尤其就高功率SRAM陣列而言,驅動電流及電容勝於 穩定性。明確地說,在SRAM中增加電容將有助於穩定性。 加入垂直閘極特徵將增加驅動(就PFET而言增加顯著,及就 NFET而言增加至少極小)且亦增加電容,因而提高SRAM效 能及穩定性。因此,對於SRAM 1300,如同第二電晶體250, 形成第五電晶體550及第六電晶體550致使最佳化(如,促使) 凹形成於隔離區-半導體主體界面處。亦即,如同第二電晶 體250,除了水平閘極特徵54卜64卜第五及第六電晶體55〇、 650還各具有击直閘極特徴542 ' 642在隔離區凹陪5.^2、632 内’以在除了頂面5丨3、6丨3的水平通道區5丨丨、6】丨,也在其 201013897 相應半導體主體側壁515、615的上方部分516、616產生垂直 通道區512、612。 亦揭示形成積體電路結構實施例的方法實施例,如上所 述。這些方法實施例在選擇半導體主體上合併使用頂蓋層回縮 技術及後續的濕蝕刻製程,以避免(或至少儘量減少)凹陷形成 鄰接一些但非全部的半導體主體。 參 參考圖4,本發明方法之一項實施例尤其有關邏輯電路 1100的形成。此實施例包含提供基板1〇〇1,其具有隔離層1〇〇2 及在隔離層1002上的單結晶半導體層1003 (如,矽層、矽鍺 層等)(702 ’見圖5)。此基板1〇〇1例如可包含塊體半導體晶圓, 其具有植入隔離層、絕緣體上矽(S〇i)晶圓等。在半導體層i〇〇2 上形成第一絕緣體層1〇〇4(如’氮化物層或其他絕緣體材料, 可經姓刻而對隔離層有選擇性)(7〇4,見圖5)。 馨 接下來’圖案化第一絕緣體層-半導體層堆疊1004-1003, 以在基板1001上形成第一半導體主體110,其具有第__侧壁 115及第一頂蓋層19〇 ;及形成第二半導體主體210,其具有 第二側壁215及第二頂蓋層290(706,見圖6)。注意,形成半 導體層1004及圖案化堆疊10〇4_i〇03(如先前所述),致使在圖 案化製程之後,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主體11〇、210平行於各具 有相同結晶定向(如’具高電洞遷移率的[11〇])的第一及第二侧 壁 115 、 215 。 201013897 下來,選擇性移除(即,钱刻或回縮)第—頂蓋層190的 邊緣縣,以暴露第-半導體主體⑽的上方邊緣⑴,並保 持第二半導體主體210上的第二頂蓋層,完整無缺(7〇8,見 圖7)。此製程708例如可藉由以下方式完成:在第二頂蓋層 290之上以及在第—頂蓋層19G的中心部分之上形成遮罩 (如’使用微影圖案化技術),致使暴露第一頂蓋層19〇的邊緣 部分。然後’執行指向性侧製如移除暴露的邊緣部分。
在移除第-頂蓋層19G的邊緣部分之後,沈積不同於第一 絕緣體層1004(即,不同於形成頂蓋層19〇、29〇的材料)的第 -絕緣體層1005 ’以形成第一隔離區12〇鄰接第一側壁215 (即’圍繞第-半導體主體110)及第二隔離1 22〇鄰接第二侧 壁215 (即,圍繞第二半導體主體21〇)(71〇)。此第二絕緣體層 1005例如可包含毯狀氧化物層。 其後,平坦化第二絕緣體層1〇〇5以暴露第一絕緣體層 1004其餘部分的頂面(即,暴露其餘頂蓋層19〇、29〇的頂 面)(711 ’見圖8)。執;/于此平坦化製程致使不移除頂蓋層19〇、 290。然後’執行濕蝕刻製程以選擇性移除暴露第一及第二半 導體主體110、210之頂面113、213的暴露頂蓋層190、290, 及保持第二隔離層1〇〇5凸起在半導體主體11〇、21〇的上方 (712,見圖9)。結果,第一半導體主體11〇(即,使頂蓋層19〇 回縮的半導體主體)的上方角落仍然受到第二絕緣體層1〇〇5的 保護。此保護確保在後續處理(如,清潔、FET處理等)令,儘 量減少凹陷13丨形成於鄰接第—侧壁H5的第—隔離區12〇 中。亦即,由於製程708-712,第一半導體主體丨1〇而非第二 201013897 半導體主體210的角落受到保護’藉此碟保後續處理可以減少 第二絕緣體層1005(如,STI氧化物)的高度的以下製程:(1) 由於第一半導體主體角落之上的額外材料,因此第一凹陷131 (如圖示)或沒有任何凹陷在第一隔離區12〇中形成,及(2)深度 比第一凹陷131(若有的話)大的第二凹陷232在第二隔離區 220中形成(713,見圖1〇)。 Φ 繼濕姓刻製程712後,分別使用第一及第二半導體主體 11〇、21〇,形成不同導電性類型的電晶體15〇、25〇(如, 及P型電晶體)用於電路11〇〇 (如,高功率邏輯電路)(714,見 圖3A及3B)。明確地說,形成不同導電性類型電晶體的此製 程包含形缝越第H半導體域巾心區的閘極結構 H0、240 (715 ’見圖3A及3B)。這些閘極結構14〇、24〇係使 用習知的處理技術同時形成。亦即,沈積薄的保形閘極介電層 (,’氧化物層、高K介電層或一層某種其他合適的閘極介電 才料)。在此之後,接著沈積閘極導體層(如,多晶石夕層或 ,,其他。適賴極導體材料)^然而,因為哪说鄰 二半導體主體210的側壁215,所以閘極結構14〇、2奶並不 ^。亦即’對於第一電晶體150,第-閘極140 (包括閘極介 電層及閘極導體層)_成鄰接第-半導體主體110之第一中 有極小_話)二=:=第成; =(第包 ===係形_ '且在凹丨幻乂?2中具有希亩邱八,/10、k 接第二糊地心第本議惻 201013897 二上方部分216。 形成不同導電性類型電晶體的製程另外包含植入適當摻 雜物於半導體主體110、210的端區160、260中,以形成源極 區/沒極區119、219,及視情況形成源極/汲極延伸及/或光暈 (716)。明確地說,在第一半導體主體11〇的第一端區16〇中, 將N型源極/汲極摻雜物(如,神(as)、錄(SB)或碳(p))植入穿 ❹ 過第一頂面,以在第一端區中形成N-摻雜的源極區/汲極 區219。視情況,在第一端區16〇中,亦可將N型源極/汲極 延伸摻雜物及P型光暈摻雜物(如,硼(B》植入穿過第一頂面 113 ’以在第一端區16〇中形成N-摻雜的源極/;;:及極延伸及p_ 摻雜的光暈。形成閘極140及植入此類源極/汲極摻雜物(及視 情況植入此類源極/汲極延伸及光暈摻雜物)穿過第一端區16〇 中的第一頂面113可在鄰接第一閘極140的第一頂面113處, 在第一半導體主體110的第一中心區170中形成水平通道區 m。 此外,可將P型源極/沒極摻雜物(如,塌(B))植入穿過第 二頂面213及亦穿過第二端區260中第二側壁215的第二上方 部分216 (如,使用斜角植入製程),以在第二端區26〇中形成 P-摻雜的源極區/沒極區219。視情況,亦可將p型源極/汲極 延伸摻雜物及N型光暈摻雜物(如,砷(AS)、銻(SB)或磷(p)) 植入穿過第二頂面2】3及穿過第二端區260中第二側壁215之 暴露的第二上方部分216,以在第二端區260中形成N_摻雜的 源極/汲極延伸及P_摻雜的光暈。形成具有水平及垂直部分 241-242二者的閘極240及將此類源極/汲極摻雜物(及視情 201013897 況,將此類源極/汲極延伸及光暈摻雜物)植入穿過第二頂面 213及穿過第二侧壁215之暴露的第二上方部分216,將在第 二半導體主體210的第二中心區270中形成以下二者:在第二 頂面213鄰接第一閘極240之水平部分241的水平通道色 211;及在第二側壁215之第二上方部分216鄰接第二閑極24〇 之垂直部分242的垂直通道區212。 參考圖11,本發明方法之額外實施例有關邏輯電路11〇〇 的形成以及類比裝置1200及/或記憶體電路1300的形成。此 等實施例同樣包含提供基板1001,其具有隔離層1〇〇2及在隔 離層1002(802 ’見圖5)上的單結晶半導體層1〇〇3 (如,;g夕層、 矽鍺層等)。此基板1001例如可包含塊體半導體晶圓,其具有 植入隔離層、絕緣體上矽(SOI)晶圓等。在半導體層i002 (804, 見圖5)上开>成第一絕緣體層ι〇〇4(如,氮化物層或其他絕緣體 材料’可經银刻而對隔離層有選擇性)。 接下來’圖案化第一絕緣體層-半導體層堆疊1〇〇4_1〇〇3, 以在基板1〇〇1上形成複數個半導體主體ι10、210、310、410、 510、610 等’其各具有側壁 115、215、315、415、515、615 及頂蓋層 190、290、390、490、590、690 (806,見圖 6)。注 意’形成半導體層1004及圖案化堆疊ι〇〇4_10〇3 (如先前所 述)’致使在圖案化製程之後,半導體主體11〇、21〇、31〇、410、 510、610可以平行且全部具有相同結晶定向(如,具高電洞遷 移率的[110])的側壁丨15、215 ' 315、415、515、615。 接下來’此方法實施例包含從第一群組丨〇丨丨(如,見半導 201013897 體主體110、310及41〇的頂蓋層19〇、39〇及49〇)中的各個半 導體主體,選擇性移除(如,侧或回縮)頂蓋層的部分,以暴 露該第一群組1011中半導體主體110、3H)、410的上方邊緣 111、311、411,同時保持頂蓋層在第二群組1〇12 (如見半 導體主體210、510及610的完整無缺頂蓋層29〇、59〇及69〇) ^的半導體主體上完整無缺(_,見圖7) 4製程㈣可例如 藉由以下方絲絲:形成遮罩(如,使職綱案化技術)於 第二群組1012的頂蓋層290、590及690之上,以及於第一群 組1+011之頂蓋層190、390、490的中心部分之上,致使暴露 頂蓋層190、390、490的外緣。然後,執行指向性蝕刻製程以 移除暴露的頂蓋層邊緣。 在製程808移除第一群組ion中半導體主體上頂蓋層 190、390、490的邊緣部分之後,沈積不同於第一絕緣體層丨〇〇4 的第二絕緣體層1005(即,不同於形成頂蓋層的材料),以形成 隔離區 120、220、320、420、520、620 鄰接侧壁(如,115、 215、315、415、515、及 615)(810)。此第二絕緣體層 1005 例 如可包含毯狀氧化物層。 其後,平坦化第二絕緣體層1005以暴露第一絕緣體層 10〇4其餘部分的頂面(即,暴露其餘頂蓋層wo、290、390、 490、590、690的頂面)(811,見圖8)。然後,執行濕蝕刻製程 以移除暴露的頂蓋層190、290、390、490、590、690,從而 暴露所有半導體主體110、2丨0、3】0、4】〇、510、610的頂面 1 ^、213、3丨3、413、513及613,並保持第二隔離層丨〇〇5在 半導體主體丨10、2丨0、3】0'4丨0'510、6丨0的上方凸起(8]2, 201013897 見圖9)。、结果,第一群組則中半導體主體⑽、谓及· 仍然受到第二絕緣體層贿的保護。此保護確保 在後續處理(如’清潔、FET處理等)巾, 儘量減少凹請、331、431形成於鄰接半導體主體n〇^〇 及410之側壁115、315、415的隔離區12〇、32〇、42〇中。亦
即’保護第一群組顧中半導體主體的角落而非第二群组 體中的半導體主體,從而雜後續處理減少第二絕緣體層 1005(如,STI氧化物)之高度的以下製程:⑴相對較小的凹陷 13卜33卜431或沒有任何凹陷形成於第一群組1〇11中鄰接 半導體主體110、310、410之側壁115、315、415的隔離區 120、320、420 中,及(2)相對較大凹陷 232、532、532 (即, 具有較大深度的凹陷)形成於第二群組1012中鄰接半導體主體 210、510、610 之側壁 215、515、615 的隔離區 220、520、620 中(813,見圖10)。 繼濕#刻製程812後’可使用第一及第二群組ion、1〇12 ❹ 中的半導體主體110、210、310、410、510、610,形成一或 多個不同類型之電路或裝置(如,高功率邏輯電路1100、一或 多個類比裝置1200及/或記憶體電路1300(如,高功率靜態隨 機存取記憶體(SRAM)陣列))的不同導電性類型電晶體 (814-818,見圖 3A-3D)。 明確地說,本方法包含:針對邏輯電路】100,使用第一 群組10〗〗的第一半導體主體U0形成第一(N型)電晶體丨50 ; 及使用第二群組丨丨02的第二半導體主體2丨〇形成第二(P型) 電晶體250(814)。第一及第二電晶體150、250的形成可以相 201013897 同方式完成,如上文在製程714-716所述。在實質上相同的時 間,對於類比裝置1200,使用第一群組ion的第三半導體主 體310形成第三(N型)電晶體350,及亦使用第一群組1〇11的 第四半導體主體410形成第四(P型)電晶體450。亦在實質上 相同的時間,對於記憶體電路13〇〇,使用第二群組1〇12的第 五半導體主體510形成第五(N型)電晶體55〇,及使用亦是第 二群組1012的第六半導體主體61〇形成第六(p型)電晶體65〇。 應明白,製造商可以原料晶圓的形式(即作為具有多個未 封裝晶片的單-晶圓)、作為裸晶、或以封裝形式銷售所產生 ^積體電路晶片1GGG。在封裝形式的情況中,晶片係安襄於 單-晶片封裝中(諸如引線已固定於母板的塑膠載板、或其他 更,P皆載板)或安裝於多晶#封裝巾(諸如具有表面互連線或 埋藏互連線之-或二者皆有軸絲板)。在任何情況中,晶 片接著將與其他;、分立電路元件、及/或其健號處理 置整合’作為(A)中間產品,諸如母板;_終端產品的部分: ❹ 終端產品可岐包括频電路晶>;的贿產品,其細涵蓋玩 具及其他低階應用至具有顯示器、鍵盤、或其他輸入裝置 中央處理器的進階電腦產品。 應明自’在町ψ料利範圍巾,麵對朗結構、材料、 ί It所有手法或步驟加贱元件的_物包括任何結合其 :具的主張元件而執行功能的結構、材料、或動作 心’已為了解說及說明目的提出本發明以上說明, 脫離本發明料及精竹,衫糾及對-触術! 201013897 ^易見實施例的選擇與說明係為了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際 應用提出最好的解說,並讓熟習本技術者瞭解本發明具有各種 修改的各種實施湘樣雜所設想的特歧肖。在以上說明省 略了已知的組件與處理技術,以免混淆本發明的各項實施例。 一最後,亦應明白,以上說明中使用的術語僅為了描述特定 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例如,除非文中另外清楚指示, % 預期本文使用的單數形包括複數形。此外,本文使用的用語「包 含」及/或「併入」在此說明書中使用時,代表所陳述特徵、 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的存在,但並不排除一或 多個其他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 的存在或加入。 因此,本發明揭示一種積體電路結構實施例,其場效電晶 體在隔離區-半導體主體界面處具有相異的凹陷特徵以針對 % 邏輯電路、類比裝置及/或記憶體裝置提供最佳效能與穩定性 比(即,最佳驅動電流與漏損電流比)。亦揭示形成積體電路結 構實施例的方法實施例。這些方法實施例在選擇半導體主體上 合併使用頂蓋層回縮技術及後續的濕蝕刻製程,以避免(或至 少儘量減少)凹陷形成鄰接一些但非全部的半導體主體。 【圖式簡單說明】 從以下參考附圖的詳細說明中,可更加瞭解本發明的實施 例:附圖未必按比例繪製及其中: 圖1A-1B分別為在習知場效電晶體(F卜:τ)處理期間隔離區 201013897 凹陷形成的俯視圖及截面圖; 圖2A-2B分別為習知FET處理^^ ^ ^ ^ 垂直閘極的俯視圖及戴面圖; 灿離内形成 月積體電路結構1000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Β為圖3Α之結構11〇〇的截面圖; 圖3C為圖3Α之結構12〇〇的截面圖; 圖3D為圖3Α之結構13〇〇的截面圖; 魯 圖4為本發明方法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5為局部完成之積體電路結構1000的截面圖 圖6為局部完成之積體電路結構1000的截面圖 圖7為局部完成之積體電路結構1000的截面圖 圖8為局部完成之積體電路結構1〇〇〇的戴面圖 圖9為局部完成之積體電路結構1〇〇〇的截面圖 圖10為局部完成之積體電路結構1〇〇〇的截面圖;及 圖11為本發明方法之另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 1001基板 10半導體主體 111 212 115 116 119 11 12 15 16 19 20 211、311、41〗、511、611水平通道區 512、612垂直通道區 215、315、415、515、615 側壁 216'316、416、516 上方部分 219 ' 319 ' 4]9 ' S19 ' 619 源極區Λ及極區 隔離區 201013897 30 凹陷 40 閘極結構 41 水平部分 42 垂直部分 110、210、310、410、510、610 半導體主體 113、213、313、413、513、613 頂面 120、220、320、420、520、620 隔離區 巍 131、232、331、43 卜 532、632 凹陷 140、240、340、440、540、640 閘極 150、250、350、450、550、650 電晶體 160、260、360、460、560、660 端區 170、270、370、470、570、670 中心區 190、290、390、490、590、690 頂蓋層 241、 541、641 水平閘極特徵 242、 542、642 垂直閘極特徵 ❿ 1000積體電路結構 1002隔離層 1003單結晶半導體層 1004第一絕緣體層 1005第二絕緣體層 1100第一電路 1200類比裝置 Π00記憶體電路

Claims (1)

  1. 20101389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積體電路結構,包含: 一基板; 一在該基板上的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包含: 一具有一第一側壁的第一半導體主體;及 一鄰接該第一侧壁的第一隔離區,該第一隔離區具有 一第一凹陷及沒有任何凹陷中的一者,鄰接該第一侧壁的一第 〇 一上方部分;及 一在該基板上的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包含: 一具有一第二側壁的第二半導體主體;及 一鄰接該第二侧壁的第二隔離區,該第二隔離區具有 一第二凹陷,鄰接該第二侧壁的一第二上方部分,該第二凹陷 具有一比該第一凹陷大的深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該第一電晶體 φ 包含一η型電晶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該第二電晶體 包含一 ρ型電晶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該第一側壁及 該第二側壁各具有一相同的結晶定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另外包含: 3〇 201013897 一在該第一半導體主體之一第一頂面的第一水平通道區; 一鄰接該第一頂面的第一閘極; 一在該第二半導體主體之一第二頂面的第二水平通道區; 一在該第二半導體主體之該第二侧壁之一第二上方部分 的第二垂直通道區;及 一第二閘極,其鄰接該第一頂面且在該第二凹陷内鄰接該 第二侧壁的該第二上方部分。 6. —種積體電路結構,包含: 一基板; 一在該基板上的邏輯電路,該邏輯電路包含: 一在該基板上具有一第一導電性類型的第一電晶體, 該第一電晶體包含: 一具有一第一侧壁的第一半導體主體;及 一鄰接該第一侧壁的第一隔離區,該第一隔離區具 有一第一凹陷及沒有任何凹陷中的一者,鄰接該第一側壁的一 第一上方部分;及 一在該基板上具有一不同於該第一導電性類型之第二 導電性類型的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包含: 一具有一第二側壁的第二半導體主體;及 一鄰接該第二側壁的第二隔離區,該第二隔離區具 有一第二凹陷,鄰接該第二側壁的一第二上方部分,該第二凹 陷具有一比該第一凹陷大的深度;及 複數個在該基板上的類比裝置,該類比裝置包含: 一在該基板上具有該弟 一導電性類型的弟二電晶體, 201013897 該第三電晶體包含: 一具有一第三侧壁的第三半導體主體;及 一鄰接該第三側壁的第三隔離區,該第三隔離區具 有一第三凹陷及沒有任何凹陷中的一者,鄰接該第三侧壁的一 第三方部分;及 一在該基板上具有該第二導電性類型的第四電晶體, 該第四電晶體包含: 一具有一第四側壁的第四半導體主體; 一鄰接該第四側壁的第四隔離區,該第四隔離區具 有一第四凹陷及沒有任何凹陷中的一者,鄰接該第四側壁的一 第四上方部分,該第四凹陷、該第三凹陷及該第一凹陷具有大 約相等的深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該第一電晶體 及該第三電晶體包含η型電晶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該第二電晶體 及該第四電晶體包含Ρ型電晶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該第一側壁、 該第二侧壁、該第三側壁及該第四側壁各具有一相同的結晶定 向。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積體電路結構,所有其限制以 引用方式併入,另外包含: 201013897 ::半:::=1面的第-水平通道區; -在該第二:::=之:第,頂面的第二水平通道區; 的第二垂直通道區; 心亥第二侧壁之一第二上方部分 第二:二頂面且在該第二凹陷内鄰接該 ❹ 區;;在該細半導體主體之—第―第四水平通道 一鄰接該第四頂面的第四閘極。 11. 一種積體電路結構,包含: 一基板; 一在該基板上的邏輯電路,該邏輯電路包含. 該第上m輪咖第-電晶艘, 一具有一第一侧壁的第—半導體主體;及 有-第-該第—隔離區具 第-上方部分;及 β中的—者,鄰接該第—侧壁的- 〜在該基板上具有-不同於料 導電性類型的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包含:' 及 具有-第二側壁的第二半導體主體; 201013897 —鄰接該第二側壁的第二隔離區,該第二隔離區亘 一 鄰接該第二側壁的—第二上方部分,該第二凹 陷具有一比該第一凹陷大的深度;及 一在該基板上的記紐電路,該記«電路包含: 該第五料Γ包t板上具有該第—導電性類型的第五電晶體, 一具有-第五侧壁的第五半導體主體;及 區具右—鄰魏帛五下神分的帛五隔雜,該第五隔離 、有弟五凹陷’鄰接該第五側壁的一第五上方部分及 該第六電板上具料第二衫_獅第六電晶趙’ 一具有-第六側壁的第六半導體主體;及 一鄰接該第六侧壁的第六隔離區 有-第六m轉接該第六側_ ^^具 陷、該第五簡及料二_具妓度f第六凹 =如申請專嫌圍㈣項所述之積 體及該第五電晶體包含㈣電晶體。路、、。構料一電晶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 壁、哕笔丨押π、之和肢電路結構,該第—側 ”哀弟一惻壁、邊弟五侧壁及兹 側 ii 晶定向。 J 土及以、側壁各具有-相同的 4 201013897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積體 -在該第-半導體主體之一第一項面的第。構火:外包含. -鄰接該第-頂面的第一閉極; 水平通#區; 一在該第二半導體主體之 -在該第二半導體主體抑料二水平通道區; 的第二垂直通道區;體之该第二側壁之—第二上方部分 ❹ 第』:=第-頂面且在該第二凹陷内鄰接該 在-亥第一半導體主體之一第三頂面 一在該第三半導體w — 弟-水千通道£, 的第三垂直通道區; 〜第二側壁之一第三上方部分 第』:三=第三頂*且在該第三凹陷内鄰接該 頂水平通道區; 的第四垂直通道區;及該第四側壁之一第四上方部分 第』第四頂面且在該第四凹陷内鄰接該 16. 一種形成—碰電騎構的方法,财法包含 __Α圖案化—第—絕緣體層~半導體層堆疊,以在-基板上形成 =第一半導體主體(具有U1壁及-第-頂蓋層)及一第二 :—導’禮主體(具有—第二㈣及-第二頂蓋層): ^擇性移除該第—頂蓋層的部分,以暴露該第—半導體主 201013897 體的上方邊緣並保持該第二頂蓋層完整無缺; 沈積-不同於該第-絕緣體層 ::該第-侧壁的第-隔離區及-鄰接該第二』:r 邻八執行ΙΓ刻製程以選擇性移除該第一絕緣體層的且餘 ^刀’以暴露該第-半導體主體及該第二半導體主體的頂面; 執行額外處理步驟致使—第—鳴及沒有任何凹 者形成於該第-隔離區中,及一具有 、 的第二凹陷形成於該第二隔離區中。 該第一凹陷 ^:如申請專利_第16_述之綠,該執行該額外處理包 形成一第一電晶體之鄰接該第一半導體主體之 面的一第一閘極;及 員 參 形,-第二電晶體之一第二閘極,其鄰接該第二半導體主 ,的-第二頂面且另外在該第二凹陷内鄰接該第二侧一 第二上方部分。 •如申請專概II第17賴述之方法,該執行麵外處 含將η型摻雜物植入該第一半導體主體之第一端區中的該第一 頂面,以形成η-摻雜的源極區/汲極區,及在該第—半導體主體 中形成一 η型電晶體的一水平通道區鄰接該第一閘極。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7項所述之方法,該執行該額外處理包 201013897 ^面摻雜物植人該第二半導體主體之第二端區中的該第二 二丰m該第—側壁以形成p_推雜的源極區/汲極區,及在該第 體主體中形成水平及垂直通道區雜該第二閘極。 20 •種形成-積體電路結構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複數匕L第一絕緣體層碎導體層堆疊,以在一基板上形成 歎個各具相壁及―頂蓋層的轉體主體; 層的t第—群組中的各健半導體主體選擇性移除該頂蓋 持ί頂二ίίϊ該第一群組中該半導體主體的上方邊緣並保 層在-第—群财各個辭導H完整益缺; 接二:=第一絕軸第二絕緣趙層,蘭 執行-·刻製程以選擇性移除該第一絕緣體層的其餘 刀,以暴露所有該半導體主體的頂面;及 、、 執行額外處理致使相對較小凹陷及沒有任何凹 =成於鄰接該第-群組的該隔離區中’及致 該第二群組的該隔離區中,該 = 電路,使用該第一群組的一第一半導體二: 二電體’及使用料一群組的一第二半導體主體形成-第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G項所述之方法,該形成另外包含·· 形成該第一電晶體之鄰接該第一半導· 肢土肢之—第一 了百 面的一第一閘極:及 負 形成該第二電晶體之-第二間極,其鄰接該第二半導體主 201013897 f的一第二頂面且另外在—第二凹陷中鄰接該第二半導體主 體之一第二側壁的一第二上方部分。 申請專利範圍第2G項所述之方法,該形成另外包含將η 型摻雜物植人該第—半導體主體之第-端區中職第-頂 面,以形成一 η型電晶體的η_摻雜的源極區/汲極區,及在該 一半導體主體中形成—水平通道_接該第-閘極。 _ mi相範_2G項麟之雜,郷成糾包含在該 體的第二端區中,將p型摻雜物植人該第二頂面 側壁以形成一p型電晶體之p_摻雜的源極區/汲極 i通道區該第—半導體主體巾形成嶋該第二閘極的水平及垂 成一笛:ΦΘ裝置,使用衫―群組的—第三半導體主體形 士第第一群組的一第四半導體主體形成 電晶體包;—。型電晶體包含-η型電晶體及該第四 ^=概_ 2G斯叙錄,概行_外處理另 二升 憶體電路’使用該第二群組的-第五半導體主 二f::晶體’其了該第五電晶體包含-η型電晶體: 吊,、电日日肢已含一ρ型電晶體。
TW098118171A 2008-06-04 2009-06-02 Differential nitride pullback to create differential NFET to PFET divo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versus leakage TW2010138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32,798 US7838355B2 (en) 2008-06-04 2008-06-04 Differential nitride pullback to create differential NFET to PFET divo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versus leak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3897A true TW201013897A (en) 2010-04-01

Family

ID=40940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8171A TW201013897A (en) 2008-06-04 2009-06-02 Differential nitride pullback to create differential NFET to PFET divo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versus leakag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838355B2 (zh)
EP (1) EP2238616B1 (zh)
KR (1) KR101354397B1 (zh)
AT (1) ATE515796T1 (zh)
TW (1) TW201013897A (zh)
WO (1) WO20091470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86426B1 (ko) * 2009-01-30 2015-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택형 로드리스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US8461634B2 (en) 2011-04-14 2013-06-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Divot engineering for enhanced device performance
US8603895B1 (en) 2012-09-11 2013-12-10 Globalfoundries Inc. Methods of forming isolation structur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performing a deposition-etch-deposition sequence
US9425100B1 (en) * 2015-04-23 2016-08-23 Globalfoundries Inc. Methods of facilitating fabricating transistors
US10515845B2 (en) * 2017-11-09 2019-12-2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including isolatio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0952B1 (en) * 1999-03-03 2001-02-2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ultiple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threshold voltage circuit
US6319794B1 (en) * 1998-10-14 2001-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ow leakage isolation devices
US6127215A (en) * 1998-10-29 2000-10-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Deep pivot mask for enhanced buried-channel PFET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US6958518B2 (en) * 2001-06-15 2005-10-25 Agere System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t least one source/drain region formed on an isolation regio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US6642566B1 (en) 2002-06-28 2003-11-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symmetric inside spacer for vertical transistor
US6930018B2 (en) * 2002-07-16 2005-08-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US6818526B2 (en) * 2002-10-02 2004-11-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moat nitride pull back for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DE10329212B4 (de) * 2003-06-28 2006-07-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integrierten DRAM-Speicherschaltung mit Corner Devices
US7320927B2 (en) 2003-10-20 2008-01-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 situ hardmask pullback using an in situ plasma resist trim process
US7883979B2 (en) * 2004-10-26 2011-02-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reduced floating body effect
US7223647B2 (en) * 2004-11-05 2007-05-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integrated advance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acrificial stress layer
JP4552659B2 (ja) * 2005-01-14 2010-09-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サイドスペーサ形成法
US7479421B2 (en) * 2005-09-28 2009-01-20 Inte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integrating planar and non-planar CMOS transistors on a bulk substrate and article made thereby
US7947546B2 (en) * 2005-10-31 2011-05-24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Implant damage control by in-situ C doping during SiGe epitaxy for device applications
US7754560B2 (en) * 2006-01-10 2010-07-13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Integrated circuit using FinFETs and having a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US7410875B2 (en) * 2006-04-06 2008-08-12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thereof
US8039341B2 (en) 2006-07-06 2011-10-1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elective uniaxial stress modification for use with strained silicon on insulator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80179638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ap fill for underlapped dual stress liners
US8410554B2 (en) * 2008-03-26 2013-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tructure and design structure for customizing history effects of SOI circuits
US8125037B2 (en) * 2008-08-12 2012-02-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channel region edge and center portions having different band structures for suppressed corner leakage
US7838353B2 (en) * 2008-08-12 2010-11-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suppressed corner leakage through channel material band-edge modulation, design structure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38355B2 (en) 2010-11-23
KR20110022582A (ko) 2011-03-07
US20090302374A1 (en) 2009-12-10
EP2238616A1 (en) 2010-10-13
US8299538B2 (en) 2012-10-30
KR101354397B1 (ko) 2014-01-28
US20100314688A1 (en) 2010-12-16
WO2009147065A1 (en) 2009-12-10
ATE515796T1 (de) 2011-07-15
EP2238616B1 (en) 201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62321B2 (ja) 非対称フィン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46185B (en)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SRAM configured using partially-depleted and fully-depleted transistors
US7314794B2 (en) Low-cost high-performance planar back-gate CMOS
US20160190141A1 (en) Dual-port sram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409767A (zh) 多阈值电压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TW201115734A (en) Nanowire mesh FET with multiple threshold voltages
TW200539450A (en) Phosphorous doping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having multiple stacked channels
JP2008517464A (ja) Finfetと一体化した平坦基板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8427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4506400A (ja) finFETプロセスにおいて抵抗器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構造体及び方法
TW201112389A (en) Charging protection device
TW202114056A (zh) 具有針對改善之電路布局及效能的不同電晶體架構之多重奈米層電晶體層
JP2010258124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80402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53107B2 (en) Shallow extension junction
TW201013897A (en) Differential nitride pullback to create differential NFET to PFET divots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versus leakage
CN106298934B (zh) 一种鞘层沟道结构的垂直纳米线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09007899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s with floating body charge storage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uch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s.
KR101727382B1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반도체 디바이스
TWI435373B (zh) 具有埋藏摻雜層之完全耗盡型絕緣體上矽裝置
TWI626678B (zh) 用於類比應用之高增益電晶體
TW200847427A (en) High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70008024A (ko) Cmos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21500741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形成方法
KR100891525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