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3349A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3349A
TW201003349A TW098115615A TW98115615A TW201003349A TW 201003349 A TW201003349 A TW 201003349A TW 098115615 A TW098115615 A TW 098115615A TW 98115615 A TW98115615 A TW 98115615A TW 201003349 A TW201003349 A TW 2010033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conversion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5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rald Fischer
Heinrich Rochus Mali
Johannes Leopold Schenk
Stefan Schuster
Bernhard Hailu Spuida
Kurt Wieder
Franz Winter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Vai Metals Te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Vai Metals Tech Gmbh filed Critical Siemens Vai Metals Tech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003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334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24Test rods or other check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13/00Making spongy iron or liquid steel, by direct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5/00Making pig-iron in the blast furnace
    • C21B5/006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5/00General methods of reducing to metals
    • C22B5/02Dry methods smelting of sulfides or formation of ma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0Metals
    • G01N33/204Structure thereof, e.g. cryst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Materials By Characteristic Methods (AREA)
  • Solid-Phase Diffusion Into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Manufacture Of Iron (AREA)

Description

201003349 六、發明說明: :發明係關於用於控制轉形過程的方法,其 料至產物之轉化沿自a許月 s 材 至梦❹U B曰體及或曰曰粒及/或相及/或孔隙表面 襄載材料中的轉形界面發生’裝載材料中之 子元素釋放及/或合併及/或重排,且裝載材料之轉化二 的轉形界面發生。 轉化〜則進 該方法亦可用於(例如)基於裝載材料(詳言之 :要::、添加劑及固體碳載體)使用用於製備金屬及‘ =產物及/或t間冶金產物的製程氣體來控制 程(咩言之,還原過程)。 、 如體之冶金過程被廣泛地使用。其涉及(例 在裝载材料之轉化中使用製程氣體之還原電位或氧化 產物气1、、θ人物主 *屬、主要冶金產物或中間冶金 存在化的結果。在此等過程之狀況下’ 製私參數適應於裝载材料的必要性, 裳戴材料之化學、物理及熱力學性質而定。“轉化視 相機=Γ揭示’在將原料載入至鼓風爐中之前,用 有對裝載材料之識別。寸刀布。其缺點在於沒 對裳載絲祖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方法’使得可能基於 顯著二Γ別來儘可能精確地控制轉形過程,且因此 也確保在該過程中裂載材料之更有效轉化。 201003349 以對應於中♦奩I ;丨 發明之方法專利範圍¥ 1項之特徵化部分的根據本 之方式達成根據本發明之該目標。 關於並i根據本發明之方法’通常固體的裝載材料可基於 關於其相及/ 士 J ^ 少一光與^ 、、且分及/或其相形態及/或其化學成分之至 I右胜I、#言之顯微分析而受到識別。裝載材料之識別 化學分析僅允許獲得關 金過私中之特性的不足夠分析結果。尤盆 組二材料組份之成分,因為此等所謂的相 或敎力 b學成分’而且允許(例如)建立機械 物^ r貝’使得轉形過程較大程度上視裝載材料之礦 子石相學,詳言之視裝載材料之微結構及紋理而定。 立:裝載材料之礦物原料之組份藉由相或礦物來建 言五=等相常具有具特定化學成分及結晶結構之區域。術 κ物原料」亦涵蓋合成地製備之材料,諸如 :1 结:出現之玻璃,以及基本上不具有結晶結構之煤i 二:金過程非常強烈地受相形態及空間分布影響。對 將指派關於該等裝裁材料之參考函數且 ”穿截好…口金過程之製程參數,該等參考函數描述 。亥#裝載材料在該過程中之轉化。 估/載能基於軸料之成分、其結構及相形態來評 該之影響,且藉由參考函數描述預期裝載材料在 或」1生之轉化。此描述允許”程參數之對應調適 戈…使得可設定裝载材料之轉化以便對應於一目標。 5 201003349 基於對裝載材料之& y\ i 將具有的特性,從而促進77斤,可確定預期此裝裁材科 用於檢查在進展中的轉形^程參數之設定。顯微分析亦可 之目的,且在裝裁材科之過種(諸如,冶金或化學過程) 之成分已改變之狀况 轉化方面進行介入,在裝载材料 的。 :製程參數之快速調適總為可能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 於與該參考函數—起儲存=製程參數係基 該參考函數描述之該轉化辦加 ,則吏得使用 分析裝载材料,參考函數: :之使其最大化。藉由 最大化裝载材料在過程中之製程變數’可能增加或 確切瞭解使得對因為由於對裝載材料之 能的。製程變數表示用於數之最佳選擇為可 之基礎的對應於裝載材料的製程變數::; = ·=參數 佳化為可能的。 使侍對该過程之最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又一較佳改進 材料之該參考函數係藉由對該裝载材料之轉」=载 模擬’同時考慮到反應動力學,且在適者 二:力學 2;擬藉由個別粒子之氣固反應之模型化方法執行 專拉擬。此等模型化方法之經典實例為「縮核模型」(灰 =模型(_猶m〇del))或「晶粒模型」。(文獻:】Szekely 等人,學術出版社,紐約丨976)。 6 201003349 該轉化可為(例如)在製程 原過程中礦石之#盾山 < 轉开/ ’堵如在還 優石之還原。由於對裝载材料之a、八… 解’可能藉由本來已知之熱力學模二=之確切瞭 為此目的,必須亦考慮到製程參數 =轉化。 對裝載材料之確切瞭解。可能藉由經驗;以及 因此獲得更精確結果。 、4補充該模擬且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 夂去T私《 , I利改進’預先確定該箄 多考函數及/或該等所儲存之製 專 庫中。菇士 U·!、, 文默此將其儲存於一資料 犀屮錯由此量測,可能逐步地捸六m 叶 庙。上 也建立—用於—過程之資袓 庫,且當使用新的裝載材料 貝枓 ^ ^ . ^ ^ ^,相應地調適或# 確疋该資料庫。以此方式,可 、飞祈 集合,其可涵蓋冶金過程之 狂叟數 在需要日” + 子乾圍及/或完整操作範圍,或 仕病要打亦可在任一時間得以擴展。 飞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 /去之—替代改進,該等經確定之 多考函數係進一步基於該 六# 寻熟力學模擬而予以最佳化Η杜 存於該資料庫中。正為推〜 取丨主化且儲 ^ # , 仃之對參考曲線之確定使得亦可 月匕藉由製程變數對應地最佳 Τ 化嗲、# 化參考曲線且因此整體地最佳 化該過程,使得在較寬範 取佳 ^ 固的4載材料t仍然可確保;Λ a 過程之有效操作範圍^ 侏,口金 根據本發明,該方法頰 經設定 ^ 、 規疋,§亥轉形過程之該製程參數 疋’使得該裝載材料至出〇 ^ 之藉由史去成之貫際轉化與該裝載材料 4精由參考函數描述之 丁寸 安 匕的偏差最小化。基於經最佳4 之 > 考曲線,可能以傕得垒 化 方 吏件參考曲線被用作最佳操作模式 石式刼作冶金過程,且以枯〜 八的 使侍儘可能精確地設定此參考曲 201003349 線的方式選擇製程參數。因此,灸 *号曲線及相關聯製程變 數允許容易地最佳化冶金過程。 若在考慮到反應動力學之愔m # 予< h况下對該裝載材料之轉化 的熱力學模擬係基於關於該裴載姑 取材枓及/或產物之顯微確定 之變數(在適當時使用經驗資料) 貝了十)而在線上(on line)發生, 接著將此模擬之結果與該參考函 可山數比較,且基於此比較執 行對該轉形過程之製程參數之裀 之°周適’同時最小化偏差,就 達成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有利 旁才j改進。藉由在線上模擬可 能非常快速地確定實際情形與由夂 、田參考曲線描述之所要情形 之偏差,且相應地調適製程參數。 數错此必須考慮反應動力 于’因為熱力學平衡常需要較 平乂長時間來設定,使得自完全 熱力學觀點而言,實際及廉 應十衡存在偏差。類似地,經驗 參數之使用對於在献力學艢垃 „ 、、刀予精確性方面改良熱力學情形為有 利的。 根據本發明,根據對裝載材料之顯微分析之結果來調 適忒製程參數,詳言之壓力、,w 制j γ _ 尸 刀/m度 '製程氣體(較佳還原 =體)之體積流,及/或裝載材料 '該裝載材料之晶粒尺寸 f布、該裝载材料在該過程中之停留時間及該製程氣體之 乳化程度。對該過程之介人因此直接藉由改變製程參數, 同時一方面維持預定義值範圍且考慮參數對彼此之 賴性而發生。 攸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t、、土 4 _ ,, ^计、 之方法之—可能改進,該等裝载材料 μ過轾中之轉化程度係藉由還原程度及/或藉由該 材料之碳含量來建立。此等兩個變數為唯-地可罐定的 201003349 載材料在該過程中之實際轉化可藉 技術上之習知手段來記錄。 由 言之發明之方法之—特殊改進,該轉化程度(詳 ^ "及/或該碳含量係對於該裝載材料中之每一 ==確定,且選擇該等製程參數以使得該等經還 载材料之平均氧化程度最小化。此策略藉由儘可能 量比::=引起最佳化產量。由於裝載材料常以不同定 =τ各種氧化物,故在冶金過程中發生裳載材料之 率㈣此係由於(例如)該等氧化物可以不同速 ==。,㈣平均氧化程度之聯合最佳化在此處具有達成 之ϋ放丰的優點。亦可關於個別氧化物之影響進行權衡 =本發明之方法之—有似進規定,該顯微 =物之單晶體及/或晶體聚集物及/或該等裝載材料之至 二著:進行。已發現,裝載材料之特性或其工業轉化非常 2地視所存在之相及相形態(亦即,其幾何構造)而定。 要的是,相分析不僅平均地在裝載材料之表面上進 仃:而亦在相同礦物或相之個別晶體及/或聚集物處執行, 此係由於(例如且尤其)轉形率藉由個別晶體之性質建立。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有利改 使於,該顯微分析係 使用早—或多重偏振光在-或多個階段中發生。藉由使用 ::先之單—或多重分析,可能自所有相之結晶性質識別 目、’整體地確定其在裝載材料中之形態及模態比例, :進-步結果’建立化學成分。此程序允許對裝载材 201003349 料或其成分及微結構的 理站支矣* 罪及快速識別。此處將模態比例 里解為意謂裝载材料的由 相'、且刀(%)表示之礦物學成分。 藉由根據本發明之古 振及偏振光而進行,兮偏b該多階段顯微分析使用非偏 ,^ ^ °,偏振光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偏振方 別i=r方向。不同偏振器及分析器位置允許相被識 』,在各向異性相之狀況下,確定晶體尺寸。藉由對自 同一顯微圖獲得之且右x m β /、有不问偏振器-分析器位置之許多顯微 景」象的自動組合及評估來確定晶體形態。 一““及偏振器皆用於許多不同位置中以用於獲得同 一顯微圖之影像㈣。經由軟體處理及編譯該等影像,且 因此確定大量個別各向異性晶體之幾何參數、詳言之晶界。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有利改進,確定經識別之 :的晶體及/或相形態、詳言之表面積、圓周、圓周形狀' Υ圓周、孔隙率、孔隙形狀及孔隙數目,且以相參數之形 式儲存於資料庫中料參考函數之計算之基礎。將比圓周 :解為意謂表面積與圓周之比率。此變數之倒數值亦已知 為水力半徑。相形態在轉化中起重要作用,此係由於(例 如)處理流體至内表面之擴散過程或渗透由形式,藉由空 :或裂紋影響。因& ’對形態、紋理及結構之瞭解為描= 裝載材料之工業轉化的重要前提。形態對裝載材料之轉化 的此等影響亦可以經驗資料或關係之形式或作為函數關 儲存。 、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尤其適合改進,在對於— 裝載材料之單一晶體或晶體簇之顯微分析之狀況下,確定 201003349 與該單一晶體或該晶體簇之表面的歐幾里得距離,且將其 轉換成顏色等級影像,詳言之灰度階影像,且將此等距離 編譯成具有同心殼之模型,殼之數目表示在該轉形過程中 該裝載材料之轉化之持續時間的一量測。歐幾里得距離(其 表示距離維度)之計算例如藉由Danielsson方法(ρ. Danielsson, "Euclidean Distance Mapping", 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 Processing, vol. 14, pp. 227-248, l98〇) 進行。
ί \ 諸如氧化物、礦石、鐵礦石之固體裝載材料之轉形自 裝载材料之粒子之反應表面(亦即,自粒子表面)及自孔 隙進行,該等孔隙與表面連通。為簡化問題,首先假嗲在 此過程之狀況下,相之還原之前進大致以恆定速率且=直 地於各別表面而發生,且因此恆定前進至粒子之深處中。 同心殼之模型因此允許對轉形之前進之描述。 处。 •粒子中之位置與各別晶粒表面之距離因此表示在 過程中轉形之時間點的量測。可因此基於所量測之表v 積、圓周及比圓周(在每一狀況下藉由取走具有—特—面 度之殼)來描述轉形過程之前進,其中隨時間經過的^ 數目及/或殼厚度與各別相之轉形速率有關係。 几又 有殼時’此對應於粒子之完全轉化。可將此前::所 線,其特徵化轉形之各別進展且因 二為曲 進展。 又化轉形過程之 簡 根據本發明,每一晶胞(cell)之厚度為惶定 化計具)’或隨著與表面之距離增加而變得 ”、、了 丹馮了非 11 201003349 簡化計算)’且視該裝載材料及轉形過裎而 t確定該厚度。若在裝載㈣μ % 在經驗測試 許多不同相’則有時較容易首先 5轉形迷率之 厚度之殼,且接著藉由編譯許:目計算具有相同 具有,形速率之相在此狀況下:有慮 度,或實際上為最小經編譯之殼厚度。 ’、之殼厚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又一 程之裝載材料或裝載材料之混合物之、:進:用於轉形過 析及與參考函數之比較 ° 1'生係基於顯微分 可允許比例的方式來予以 之取大 以過高比例使用,…載材料=現個別裝載材料不能 犧得長得多。舉例而言,不足夠的還原結果可在= 物或(例如)存在某虺鐵氣 虱化 —鐵虱化物的情況下鐵礦石(諸如, 磁鐵礦)之還原的狀況下發生。個別相組分可因此用作轉 ㈣程(諸如化學或冶金過程)中之轉化的指示器 可預先評估特定成分的驻# ϋ L, f 料之光…:之適合性。基於對襄載材 枓之先子刀析,亦可能獲得定量分析結果,且因此建 大可允許比例。 取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特殊改進,基於該評估、 1之藉由混合不同裝載材料來調適該等裝載材料,其t :、日“尺寸刀布及’或其成分改變,使得不超過該等裝載材 料之可允許比例。由於形成裝載材料之常存在之大量礦 助劑添加劑及固體碳載體,可能調適成分使得(例 如)不超過個別相之最大可允許比例。 12 201003349 \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之一替代改進,關於裝載材料 之適合性之兩個準則為對在該過程中之轉化期間膠著晶粒 及/或崩解晶粒之特定含量的各別限制。若膠著晶粒在轉形 過程中(諸如,冶金過程中)出現,則此常引起該過程中 之擾動,此係由於,與經減少之轉化—起,(例如)僅發生 不足夠轉化之區域亦可出現,使得襄載材料之—些部分具 有減少之品質。類似地,晶粒崩解引起粉塵比例之顯著二 加,使得例如在冶金過程中由於粉塵之損失可較大地; 加。因此必須避免該兩種效應,且該等效應表示了冶金過 程之品質之較好準則,此孫由热,,、 係由於(例如)裝載材料之轉化 之程度或還原過程中還原之程度因此受到影響或確定。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過程之一有利改進,該轉形過程為 一使用製程氣體製備今屬 l瓶表備金屬(洋s之粗鐵)及/或主要冶金產 物及/或中間冶金產物的還原過程。 依據根據本發明之方古 万忐之又一有利改進,該等裝載材 料為碳質切質岩、生石灰、煤及/或焦炭及/或礦石,詳言 之鐵礦石及/或礦石集塊、詳言之團㈣、礦燒結物或燒結 s 、或中間’口金產物、詳言之海綿鐵,或其混合物。由 於裝載材料之牡a把@ -re, 日日丨生貝,可藉由根據本發明之顯微分析較 好地識別該等材料,使得該方法可用於大量裝載材料。 在下文參考還原過程之非限制實例進一步解釋本發 :二::過程係常基於(例如)氧化裝載材料之還原轉化, “下經由熱還原氣體或還原氣體混合物處理該等氧 、#H材料之轉化在此狀況下尤其視在所使用 13 201003349 l#壓力、現溫度、視還原氣體 之體積流、視裝萤姑祖+ 或裝载材料 裝載材枓之晶粒尺寸分布、視 在該過程中之停留日车p卩 專破载材料 《V留時間、視料製程氣體之 載材料之化學及礦物學-岩相學成分而定1 度及襄 可轉化性亦強烈地視待處理之裝載材料 °,已知 定。因此,除化學成分 尽 '、且成的形態而 子风刀之外,乳化物之個 結構及形式戋分布f1、 相、、且刀之結晶 飞刀布(例如)亦為重要影響變數。 已自經驗測試發現氧化鐵之某些形 還原性,而不具有不同化學成分。此外,個可 在總之意謂存在類似化學成分,作 ㈣組分之存 大效應,亦即,造… 有關於可還原性的較 J即k成較差可還原性或其他,例 料崩解之趨勢增加。 ’裝載材 對裝载材料之成分及確切識別之瞭解因此對 製程控制或對於冶金過程 、 的 別基於單較大重要性,顯微識 ㈣杜/ 及相發生,使得基於此等夺 :參考函數,可使用資訊來控制冶金過程。在此ΐ 的。=可識別個別相而且亦可考慮此等相之形式為有利 L二…可能例如藉由以使得不超過個別裝載材料的 ^ °斗值或此等裝載材料之比例的方式混入其他穿載 材料中來評估裝載材料之適合性且修改其。 、载 藉由與經驗上確定之變數(諸如,在成品上量測之變 址合,可儲存可用作用於控制過程之指導值的參數。 藉由補充經驗資料之熱力學模擬’亦可能確定呈參考函數 形式的函數關# ’以便可能描述考慮到反應動力學的敎力 14 201003349 竹‘:作參考函數允許關於該過程對於裝載材料將如 何進展作出非常精確且可靠的預測。可因此關於冶金 二=範圍,或在此過程中待處理之農載材料預先確定來 考函數,且儲存該等參考函數以用於對過程之控制’以# 該控制可總是返时考㈣函數_及經㈣料讀 或者,亦可想像在線地(亦 發生考慮到反應動力學之熱力學二擬在二展中之過程期間) 裝載材料之經模擬轉化執行介:二而開啟了基於 干擾時執行介入的可能性。 一 x生 圖1表示在前進的反應前沿(由箭頭 程的示意性前進。粒子i具有 )處轉形過 3、4,内矣^ ^ ^ 、表面5、6、7之孔隙2、 内表面5、6、7亦可部分地延伸直至粒 諸如轉形或還原之反應自粒子之反。 粒子表面8)及自孔隙(諸如,孔隙4 > ,、即’自 粒子表面8連通。反應之前此 該等孔隙與 率且垂直於各別粒子表面或内表面進展,且因…速 至粒子之深處中。 因此恆疋前進 圖2展示裝載材料之粒子之同心殼 於同心環的反應之前進。 1其表不基 將該粒子表示為同心殼,其中該等殼以 繪。可能基於此模型描述裝載 Q火色凋描 之粒子…前…谁 4之轉形過程或裝載材料 《反應U月”進。同心殼之模型 面(諸如裂紋及孔隙)之粒子 :、…表 15 201003349 若襄載材料之粒子由具有不同轉形迷率 ^則:初始地對於所有相假設具有相同厚度::同 扁#斗夕忒考慮相對轉形速率。在此狀況下具有最慢轉 形速率之相具有最小殼厚度。 16

Claims (1)

  1. 20100334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控制轉形過程的方法,其巾裝載材料、特別是氧 化裝載材料至產物之轉化係詳言之使用一製程流體沿自晶 體及/或晶粒及/或相及/或孔隙表面至該裝載㈣MM -轉形界面發生’該裝載材料中之一或 排’且該裝載材料之該轉化沿前= ^相及⑴目/、特徵在於,該裝载材料及產物係基於關於 「相組分及/或其相形態、結構、紋理及/或其化學成 v種顯微分析而予以識別, 派關於該裝載材料之參考函數且將其==數:指 製參數,該參考函數描 過耘之 2 ^ ^ ^ Y忑裝载材料之轉化。 .申吻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苴特η/ μ 參數係基於盥該H 7 t /、特被在於,該製程 使得使…考I: 起儲存之製程變數而建立,以 化。參考函數描述之該轉化增加、特別是使其最大 3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戋第2 於,藉由對該裝載、]—員之方法,其特徵在 反應動力學,且在二&進订熱力學模擬’並考慮到 材料之該參考函數^用經驗資料來確定關於該裝載 4. 如前述申請專南丨 該參考函數及/或該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於資料庫中。… 子之製程變數係預先確定的且儲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 ;,基於該熱力學模# ’ 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錢進一步最佳化該經確定之參考函數 17 201003349 且將其儲存於該資料庫中。 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 该轉形過程之該黎』 ',、寺铋在於, 之實際轉化與由嗜來老1奴 于-虞載材料至成品 差得以最小化。,描述之該裝載材料的轉化的偏 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 基於關於該妒截鉍 、 法,八特徵在於, 數,在適當時使用魅拉一, 《倣万式確疋之變 學的該裝載材^ 線上進行考慮到反應動力 戒載材枓轉化的熱力學模擬, 與該參考函數比較,且基於此比較執擬之結果 製程參數之,"比較執仃對該轉形過程之該 之5周適’同時最小化偏差。 8 ’如别述申請專利一 根據藉由該顯微^ ” —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數,特別是壓力Ό而識別之β亥裝載材料來調適該製程參 積流一裝載佳還原氣體,之體 裝栽材料在過程中 、“4之晶粒尺寸分布、該 9如前…時間及該製程氣體之氧化程度。 迷申凊專利範圍中任— 在該過程中該裝载 員之方法,其特徵在於, 還原程度及/或該带載 ^、特別是轉形程度係由 '"栽材料之碳含量來建立。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 原程度及/或該碳八& 員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還 確定,且該製裎::對该裝載材料中之每-相個別地予以 平均氧化程度最^ 擇以使得該經還原之裝載材料之 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U·如1 #述中請直釗龁m 土,_ 18 201003349 於,邊顯微分析係在礦物之單晶體及/或晶體聚集物及/或該 裝載材料之至少一相中進行。 12.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亥〃’、員微刀析係使用非偏振及/或偏振電磁波、尤其光及/ 或電子顯微法在一或多個階段中發生。 ί k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多 階段顯微分析係在使用非偏振及偏振光之下進行,該光在 不同階段具有不同偏振方向或多個偏振方向。 14.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於,確定經識別之相的晶體及/或相形態、特別是表面積、 圓周、圓周形狀、比圓周、孔隙率(p〇r〇sity)、孔隙形狀及 孔隙數目’且將其以相參數之形式儲存於資料庫中作為計 算參考函數之基礎。 1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於,在對於裝載材料之單—晶體或晶體鎮或相之顯微分析 之狀沉下’確定相對於該單—晶體或該晶體簇或相之表面 ^^-^^#,i^^^#,^(Euclidean distances)> 3其轉形成顏色分級或灰階影像’且在該期間基於距離 、隹度將被編#成具有同心殼之模型, 之持續時間之量測,且仲數目表不該轉形 ΠΛ Λ又之厚度表不該裝載材料及其相 =形過程:之轉化速率之量測,若在另 ^時,多個溥外殼之該厚度又置於—起以形 ^ 亦為可能的。 兮外叔 16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每一 19 201003349 晶胞之厚度為了簡化計算而為惶定的,或隨 距離增加而變得較薄,且視該裝載材料及該轉= 定,為該轉形速率之量測的該厚度在經驗測試中而 I7.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方法,1 疋 於’基於該顯微分析及與參考函數之比較 :、特被在 別裝載材料之最大可允許比例的方式來評估用確定個 之裝載材料或裝載材料之混合物之適合十生。 屯過私 法二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Π項中任-項之方 材料來調適該裝載材料,使該裝二二混合不同裝載 或其成分改變…於不超過該= =分布- 1〇 , ^ 不戰1何抖之可允許比例〇 法盆·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之方 八特徵在於,關於裝載材料之 、 在該過程之轉化期間的膠著 :解:個準則為對 的各別限制。 次朋解晶粒之特定含量 法,Sr:專利範圍第Μ項至第19項中任-項之方 還原程度來建^基於預先執行之還原試驗及藉此達成之 采建立裝載材料之適合性。 於,專利範圍中任-項之方法,其特徵在 物及/或中門使用製程氣體製備金屬及/或主要冶金產 飞中間冶金產物的還原過程。 如而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_ 於,該襞栽材料為#拼芬 員之方法,其特徵在 或礦石,特,反貝矽質岩、生石灰、煤及/或焦炭及/ 別是鐵礦石、及/或礦石集塊,特別是图粒鑛' 20 201003349 特別是海綿鐵, 礦燒結物或燒結礦,及/或中間冶金產物 或其混合物。 八、圖式: (如次頁)
    21
TW098115615A 2008-06-06 2009-05-12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W20100334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0092108A AT506896B1 (de) 2008-06-06 2008-06-06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transformationsverfahre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3349A true TW201003349A (en) 2010-01-16

Family

ID=4101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5615A TW201003349A (en) 2008-06-06 2009-05-12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8665437B2 (zh)
EP (1) EP2291546A1 (zh)
JP (1) JP2011522128A (zh)
KR (1) KR20110022043A (zh)
CN (1) CN102066583B (zh)
AR (1) AR072054A1 (zh)
AT (1) AT506896B1 (zh)
AU (1) AU2009254074B2 (zh)
BR (1) BRPI0915069A2 (zh)
CA (1) CA2726962A1 (zh)
CL (1) CL2009001374A1 (zh)
RU (1) RU2494372C2 (zh)
TW (1) TW201003349A (zh)
UA (1) UA103192C2 (zh)
WO (1) WO2009146994A1 (zh)
ZA (1) ZA201100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659A (zh) * 2011-04-12 2011-10-12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利用微型烧结试验研究铁矿石烧结性能的方法
EP2853606A1 (de) 2013-09-30 2015-04-01 Siemens VAI Metals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zur Zuordnung eines Eignungsgrades für ein Transformationsverfahren zu einem Einsatzstoff
CN110910270B (zh) * 2018-09-17 2022-11-1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磷酸生产工艺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197476B (zh) * 2019-04-24 2021-04-2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复杂烧结矿三维显微矿相的分析方法
CN111060452B (zh) * 2019-12-23 2022-08-05 山西斯珂炜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偿古依相移增加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晶体炉装置
CN111980622B (zh) * 2020-07-24 2022-05-31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层底板奥陶系灰岩顶部水平注浆孔浆液扩散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5233A (ja) 1986-03-03 1987-09-09 Nippon Kokan Kk <Nkk> 焼結鉱のri測定方法
JPH01187455A (ja) * 1988-01-22 1989-07-2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金属の有孔度検出方法
ES2157233T3 (es) 1988-12-20 2001-08-16 Nippon Steel Corp Metodo y aparato para la gestion del funcionamiento de un alto horno.
JPH03257107A (ja) 1990-03-06 1991-11-15 Nkk Corp 高炉装入原料の粒度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SG46675A1 (en) * 1990-08-01 1998-02-20 Iron Carbide Holdings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version of iron-containing reactor feed into iron carbide
US5073194A (en) * 1990-08-01 1991-12-17 Iron Carbide Holdings, Limite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product quality in the conversion of reactor feed into iron carbide
JP2944820B2 (ja) * 1992-04-23 1999-09-06 日本冶金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ロニッケル焼成炉の操業方法
RU2040796C1 (ru) 1992-11-24 1995-07-25 Дмит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Берг Способ поляризационного анализа
JPH1187455A (ja) 1997-09-10 1999-03-30 Hitachi Hokkai Semiconductor Ltd 信号変換装置、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設備稼働率モニタおよびその計測方法
JPH11106807A (ja) 1997-09-30 1999-04-20 Sumitomo Metal Ind Ltd 高炉の装入物分布制御支援システム
RU2133173C1 (ru) 1997-12-02 1999-07-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мпат"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ошка с микр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US6141093A (en) * 1998-08-25 2000-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power plane shorts using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JP3828809B2 (ja) 2002-01-09 2006-10-0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高炉炉床部空隙率の推定方法及び管理方法
WO2004029312A1 (ja) 2002-09-27 2004-04-08 Nano Technology Institute, Inc 超硬質・強靭で優れた耐食性を有するナノ結晶オ−ステナイト鋼バルク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20675B2 (en) * 2003-06-25 2008-09-02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Multi-wavelength imaging system
US7708864B2 (en) * 2004-07-16 2010-05-04 Exxonmobil Research & Engineering Company Method for refinery foulant deposit characterization
RU2441922C2 (ru) 2005-08-30 2012-02-10 Е.И.Дюпон Де Немур Энд Компани Процесс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руды и продукт металлизации оксида титана и железа
JP4268167B2 (ja) * 2005-12-26 2009-05-27 美智雄 田切 偏光顕微鏡用メカニカルステージ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偏光顕微鏡
JP4448499B2 (ja) 2006-04-06 2010-04-0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高炉への微粉炭の吹き込み制御方法
US8125648B2 (en) * 2006-06-05 2012-02-2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Polarization-sensitive spectral interferomet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6994A1 (de) 2009-12-10
US8665437B2 (en) 2014-03-04
EP2291546A1 (de) 2011-03-09
AU2009254074A1 (en) 2009-12-10
AU2009254074A2 (en) 2011-02-10
AU2009254074B2 (en) 2014-01-09
ZA201100018B (en) 2012-03-28
JP2011522128A (ja) 2011-07-28
RU2010154306A (ru) 2012-07-20
AR072054A1 (es) 2010-08-04
CA2726962A1 (en) 2009-12-10
CN102066583B (zh) 2014-08-06
CN102066583A (zh) 2011-05-18
UA103192C2 (uk) 2013-09-25
KR20110022043A (ko) 2011-03-04
BRPI0915069A2 (pt) 2015-10-27
CL2009001374A1 (es) 2010-06-04
US20110170114A1 (en) 2011-07-14
RU2494372C2 (ru) 2013-09-27
AT506896A1 (de) 2009-12-15
AT506896B1 (de) 201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3349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formation process
Dwarapudi et al. Effect of MgO in the form of magnesite on the qua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hematite pellets
Tathavadkar et al. The soda-ash roasting of chromite minerals: Kinetics considerations
Karl et al. Towards the colonization of Mars by 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Slip cast ceramics from Martian soil simulant
CN110616346B (zh) 基于有机金属框架的晶粒抑制剂制备超细硬质合金的方法
Umadevi et al. Influence of limestone particle size on iron ore sinter properties and productivity
Murakami et al. Reduction and disintegration behavior of sinter under N2–CO–CO2–H2–H2O gas at 773 K
Ooi et al. Sintering performance of magnetite–hematite–goethite and hematite–goethite iron ore blend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oducts of sintering
Dang et al. Study on hydrogen reduction of Mo4O11
Qian et al. Invention of cast iron smelting in early China: Archaeological surve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CN107531569A (zh) 用于水泥或耐火混凝土组合物的辅料、其用途以及水泥和耐火混凝土组合物
Durán et al. Interactions in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CAC)‐Based castables containing magnesia. Part I: Hydration–dehydration behavior of MgO in the absence of CAC
Eriksson et al. Effect of varied oxygen levels on the oxidation of a magnetite pellet bed during pot furnace induration
Arnold Zircon, Zirconium, Zirconia-Similar Names, Different Materials
Firth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magnetite oxidation and flux calcination during iron ore pellet induration
Kristály et al. The role of SiO2 and silica-rich amorphous materials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uncommon archeological finds
Metolina et al. Hydrogen direct reduction ironmaking process for zero CO2 emission: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particle properties changes during the multiple non-catalytic gas-solid reactions
TWI593657B (zh) 盛鋼桶用鉻質滑門砂
JP2017106064A (ja) シャフト炉を用いた酸化鉄原料の還元方法
Haubner et al. Archaeometallurgical simulations of the processes in bloomery furnaces from the Hallstatt and medieval period
JP6758107B2 (ja) スラグの処理方法
CN102411047A (zh) 悬浮窑用石灰石鉴定方法
JP2020534236A (ja) 耐火性バッチ、当該バッチから不定形耐火セラミック製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当該方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る不定形耐火セラミック製品
Kumar Investigation of Sintering Kinetics of Magnetite Pellets During Induration
Martin et al. Duplex stainless steel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s as model microstructures for hot ductility investig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