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2649A - Continuous process and reactor for hydrogenating organic compounds - Google Patents

Continuous process and reactor for hydrogenating organic compound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2649A
TW201002649A TW098117534A TW98117534A TW201002649A TW 201002649 A TW201002649 A TW 201002649A TW 098117534 A TW098117534 A TW 098117534A TW 98117534 A TW98117534 A TW 98117534A TW 201002649 A TW201002649 A TW 2010026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reaction
stage
hydrogenation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7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42971B (zh
Inventor
Joachim Pfeffinger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TW201002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2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29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4/00Feed or outlet devices; Feed or outlet control devices
    • B01J4/001Feed or outlet devices as such, e.g. feeding tubes
    • B01J4/002Nozzle-typ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455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rovoking a loop type movement of the reactants
    • B01J19/246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rovoking a loop type movement of the reactants internally, i.e. the mixture circulating inside the vessel such that the upward stream is separated physically from the downward str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455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rovoking a loop type movement of the reactants
    • B01J19/2465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rovoking a loop type movement of the reactants externally, i.e. the mixture leaving the vessel and subsequently re-entering 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30Loose or shaped packing elements, e.g. Raschig rings or Berl saddles, for pouring into the apparatus for mass or heat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32Packing elements in the form of grids or built-up elements for forming a unit or module inside the apparatus for mass or heat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0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 B01J8/024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the fluid flow within the bed being predominantly vertical
    • B01J8/025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stationary particles, e.g. in fixed beds the fluid flow within the bed being predominantly vertical in a cylindrical shaped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18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 B01J8/2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 B01J8/2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ga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 B01J8/224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ga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the particles being subject to a circulatory movement
    • B01J8/226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ga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the particles being subject to a circulatory movement internally, i.e. the particles rotate within the vess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8/0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 B01J8/18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 B01J8/20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 B01J8/22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ga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 B01J8/224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ga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the particles being subject to a circulatory movement
    • B01J8/228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pparatus for such processes with fluidised particles with liquid as a fluidising medium gas being introduced into the liquid the particles being subject to a circulatory movement externally, i.e. the particles leaving the vessel and subsequently re-entering i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7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 C07C209/7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by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by reduction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C07C29/13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 C07C29/14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double or triple bonds
    • C07C29/19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hydrogenation of carbon-to-carbon double or triple bonds i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61Details of the reactor
    • B01J2219/00763Baffles
    • B01J2219/00765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 B01J2219/00777Baffl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wall horizon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1/00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 C07C2601/12Systems containing only non-condensed rings with a six-membered ring
    • C07C2601/14The ring being satur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Catalysts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Description

20100264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在包含經溶解或懸浮之催化劑的多相系統 中氫化有機化合物之連續方法’其包含以兩個階段進行該 方法’第一階段在具有外部熱交換器之環管反應器中進行 且第一階段在具有受限逆混之氣泡塔反應器中進行。本發 明另外係關於可進行本發明之兩階段氫化之反應器。 【先前技術】 有機化合物之催化氫化一般在異質催化劑上進行,該催 化劑通常以固定床形式排列。不飽和化合物之氫化一般釋 放大1熱’結果是固定床反應器在一些狀況下必需裝備有 用於熱移除的極複雜裝置。若額外任務為以最大轉化率進 行氫化’則必需串聯複數個經冷卻固定床反應器。在氮化 製程中,即使在短操作時間之後’催化劑的活性及/或選 擇性亦可能降低,此使得有必要更換催化劑或(若可能)使 催化劑再生。在固定床反應器中,此催化劑更換或再生一 般不能在連續操作中進行,因此必需使氫化工廠停工。 或者’異質催化之氫化可以懸浮反應之形式進行,在該 狀況下藉由供應機械能使氫化催化劑懸浮(例如)於攪拌槽 或環管反應器中;例如參看Ullmanni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Verlag Chemie, Electronic Edition
Release 2008,第 7 版,章節「Reactor Types and Their Industrial Application」,第 24頁,圖 11。 藉由以懸浮之催化劑使芳族化合物氫化的環脂族化合物 140148.doc 201002649 製備法描述於文獻中之眾多實例中,諸如DE-C1-907294、 US 2,606,925 ' DE-A1-2132547 ' US 4,394,522 ' US 4,448,995 或DE-A1-3226889。自此等實例顯而易見反應溫度可影響 異構物分布及副產物形成。 文獻同樣包括氫化的眾多工業實施之實例。 DE-A1-1793452描述用於進行催化氫化之連續方法,其 中自反應器提取一部分液體反應介質,將其傳導穿過冷卻 器且接著與氫氣一起以高速饋送回至反應器中液體表面下 方。該反應器之滯留時間分布對應於完全逆混攪拌槽 (「CSTR」)的滯留時間分布。 DE-A1-19647126描述具有用於級聯反應器之經安裝多孔 板的多階段氣泡塔反應器。 EP-A2-57 364揭示用於在高壓下使碳氫化之具有經安裝 中間塔盤的反應器,意圖為藉助於中間塔盤防止反應器中 之逆混。 EP-A2-9 85446描述用於使葡萄糖氫化成山梨糖醇之兩階 段連續方法,其中第一階段在攪拌容器中實現且第二階段 在氣泡塔反應器中實現。此組合允許調整滯留時間使得原 料轉化率可能高達99」%。 DE-A1-10119135描述用於在具有複數個串聯之懸浮反應 器的反應器系統中製備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之連續方法。 攪拌槽反應器及氣泡塔反應器皆描述為可能之單獨反應 器。 DE-A1-20398 18揭示用於使二胺基二苯基曱烷兩階段氫 140148.doc 201002649 化之方法及反應器連接。反應最初在具有經懸浮催化劑的 循環反應器中進行’將催化劑移除且再循環至循環反應器 中,且將液體饋入至具有固定床催化劑的第二反應器中以 實現完全轉化。 所引用之文獻揭示有機化合物之氫化(尤其芳族化合物 之氫化)的溫度可影響副產物形成及異構物比率。當溫度 過低時,一般存在反應不開始或進展太緩慢之風險,而過 高溫度可導致進行非所要副反應且包括反應失控。 尤其在使芳族化合物氫化為相應環脂族化合物之狀況 下,氫化之轉化率應額外為最大值,因為所得反應混合物 的隨後純化(例如,藉由蒸餾)另外可為複雜的,因為未轉 化之起始4勿質可形成莫隹以移除且在處王里中難以處置之副產 物。 先前技術首先揭示將具有良好混合之反應器用於芳族化 勿之連續氫化’其具有連續授拌槽反應器的滞留時間分 布。 、在該等反應器巾之滯料間分布指^僅可以逐批操作或 、續模式U際上僅在低體積流動下)實現攪拌槽反應器中 的南氫化轉化率。尤豆名 公& 尤/、在大體積之狀況下,攪拌槽中之熱 私除亦僅可能為不足之程度。 ^方面’先前技術揭示作為連續氫化反應器之氣泡塔 反應益。 留時#限制圯混之内部零件的氣泡塔反應器可延長滯 間且因此增加方法之轉化率。然而,氣泡塔反應器中 140148.doc 201002649 反應熱之移除與攪拌槽反應器中一樣受限。 攪拌槽反應益與氣泡塔反應器之組合允許以連續操作實 現高轉化率。然而,反應器之主要反應部分(攪拌槽)的熱 移除問題未得到解決。此外,該等方法之技術實施極複雜 且因此成本昂貴。 複數個氣泡塔反應器或授拌槽反應器的形成級聯之串聯 萑貫允冻以連續刼作貫現較高轉化率,但此類型之反應方 p g亦未解決放熱反應中之熱移除問題。此外,資金成本因 ' ㈣若干反應11的狀況下製程方案之複雜性及工業複雜性 而增加。 %官反應器及管式反應器與固定催化劑床之耦接在第一 製程階段後要求技術上複雜且昂t的懸浮催化劑移除。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標為研發技術上簡單之氫化有機化合 物之方法,藉由該方法亦可能以連續模式以高產量且以極 ( 冑最終轉化率在狭窄溫度範圍内進行高度放熱之氫化。本 發明之方法應使反應能夠在界定之溫度範圍内進行,以便 控制反應物之異構物比率且防止形成非所要副產物。該方 法應允許實現高轉化率,以便使未轉化之反應物的移除簡 二匕。此外,該方法之反應方案及設備組態應可以技術上簡 單且义濟上可订之方式實施。此外,此方法應允許實現長 服務壽命,使得可減少用於更換或再生催化劑的反應器非 所要停工數。 根據本發明藉由在多相系統中在均質或異質催化劑存在 140148.doc 201002649 下氫化有機化合物 個階段進行該方法 反應器中進行且第 中進行。 之連續方法實現目標,該方法包含以兩 ,第一階段在具有外部熱交換器之環管 一階段在具有受限逆混之氣泡塔反應器 本發明適於在多相系統中進行氫化。在該多相系統中, 風氣構成氣相,而有機化合物以液相存在。催化劑可溶解 ;液相中 < 催化劑可作為懸浮於液相中之固相存在。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使用氫氣。 旦般以1至10倍’較佳115倍於化學計量條件所需之 夏的相對大化學計量過量使用用於氫化之氫氣。可將盆作 為循環氣體再循環至反應中。氫氣—般以工業級純度使 用。氫氣亦可以包含氫氣之氣體㈣,與諸如氮氣、氦 氣、氣氣、氬氣或二氧化碳之其他惰性氣體的混雜物)形 式使用。所用之包含氫氣之氣體可(例如)為重整廢氣、煉 廠氣等。然而,該方法中較佳使用純氫氣或基本上純之氮 氣0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額外可能使用包含至少—個不飽和 碳-碳、碳-氮或碳-氧鍵之有機化合物。 該等有機化合物之實例為包含至少—個或_個以上㈣ 胺基'腈基、亞胺基、烯胺基、疊氮基或聘基之化合物, 其被氫化為胺。 此外,本發明方法中可能使用包含至少_個或一個以上 敌基醋基、緩酸基、搭基或酮基之化合物,其被氣化為 醇0 140148.doc 201002649 該方法中亦可能使用具有不飽和碳-碳鍵之有機化合 物’諸如烯烴及/或块烴。 適用之有機化合物亦包括可部分或完全轉化成不飽和或 飽和碳環或雜環的芳族或雜芳族化合物。 所用之有機化合物較佳為芳族化合物。 適用於藉由本發明之方、本& ,, ^ 万法的虱化之芳族起始物質包括:
、芳私單月女諸如苯胺、異構甲苯胺、異構二甲苯胺、卜 或2-胺基奈 '聯苯胺及經取代聯笨胺; 芳矢胺冑如異構笨二胺(鄰苯二胺、間苯二胺、對 苯二胺)、異構甲苯二胺(諸如,二胺基甲苯及/或2,6二 胺^甲苯)、異構一胺基萘(諸如’ Μ.二胺基萘)、雙(心胺 基苯基)曱烷(MDA)、間二甲苯二胺(MXDA)、雙(4_胺 基-3-曱基苯基)曱烷及雙(4_胺基_35_二曱基苯基)_甲烷; 2族多元胺’諸如聚合MDA(聚亞f基聚苯基胺); 方奴早羧酸及二羧酸及其酯,諸如苯曱酸、異構鄰苯二 曱酸及其酯,較佳為其曱基酯, 芳無胺基叛酸及其酯,諸如鄰胺基苯甲酸; 芳族醇,諸如酚及雙酚A;及 芳族烴,諸如苯、甲苯、乙基苯、異構二甲苯、茚、萘 滿及萘。 在〇方法中亦可此使用經取代芳族化合物,其中亦可連 同方族環之氫化一起發生取代基之氫化。其實例為具有硝 基之芳族單胺,諸如異構硝基苯胺;或芳族酮,諸如苯乙 酮,或經取代腈,諸如苯曱腈、甲苯腈或鄰胺基苯曱腈。 140148.doc 201002649 此外,在本發明方法中亦可能使用芳族含氮雜環,諸如 吡啶、吡咯或吲哚。 該方法中較佳使用芳族月安,諸士〇上文提及之芳族單胺、 二胺及/或多元胺。 該方法中尤其較佳使用聚合MDA、苯胺、2,4_二胺基曱 苯、2,6-二胺基甲$、鄰苯二胺、間笨二胺、對苯二胺、 雙(4-胺基苯基)甲烧(MDA)、間二甲笨二胺(mxda)、雙 (4_胺基-3-甲基苯基)曱烷及/或雙(4_胺基We甲基苯基) 該方法中極尤佳使用苯胺、間二甲苯二胺(mxda) 烷 雙-(4-胺基苯基)甲烷(MDA)、雙(4_胺基_3甲基苯基)甲 及雙(4-胺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 或其可攜帶 芳基、雜芳 芳氧基、羧 除胺基之外,芳族胺可不具有其他取代基, 一或多個其他取代基,例如烷基、環烷基、 基、_素、鹵烷基、矽烷基、羥基、烷氧基、 基或院氧幾基取代基。 可藉由本發明方法獲得之環脂族胺可用作製造界面活性 劑、藥物及作物保護組合物、包括光穩定劑之穩定劑、聚 合物、聚醯胺、異氰酸醋、環氧樹脂之硬化劑、聚 酸醋之僅化劑、用於製備第四銨化合物之中間物、二塑 劑、腐蝕抑制劑、合成樹脂、離子交換劑、紡織助气:染 料、疏化促進劑、乳化劑及/或用於製備腺及聚脲:起二 物質的合成單元。 <起始 特定言之,可能使料藉由使作為錢抑_或硫化促 140148.doc -10* 201002649 進劑之苯胺氫化而獲得的環己胺。 雙(4·胺基苯基)曱烷(MDA)、雙(4_胺基_3_甲基苯基)曱 燒及/或雙(4-fe基_3,5_二甲基苯基)甲烷之氫化產物可用作 聚醯胺之單體單元、環氧樹脂之硬化劑或用於製備相應異 氰酸酯的起始物質。 氫化可使用或不使用溶劑進行。當有機化合物以固體形 式存在且僅可以極大複雜性(若可能的話)作為溶體處置及 傳輸% ’使用溶劑為有利的。所用溶劑可為醇,諸如異丙 醇、異丁醇或第三丁醇;或醚,諸如二乙醚、丙三醇二甲 基_、一 °惡烧或四氫》夫喃。 然而’所用之落劑亦可為反應中所形成之最終產物。 適用之溶劑亦可包括前述溶劑之混合物。 較佳溶劑為異丙醇、異丁醇及/或第三丁醇。尤其較佳 將反應中所形成之最終產物用作溶劑。 通常以獲得至鄕(重量百分比),較佳15至桃且更 佳20至30%欲用於氫化之有機化合物溶液之量使用溶劑。 尤其較佳為在不使用溶劑之狀況下進行該方法。 本發明方法録適用於氫化之均質或異f催化劑存在下 進行。較佳為在異質催化劑存在下進行氫化。 適用之均質催化劑包括液體及/或可溶性氫化催化劑, 例如威爾金森催化劑(WiIkins〇n⑽叫叫、克拉布特里催 化劑(Crabtree cataIyst)或林德拉爾催化劑⑹Mb catalyst)。 所用 異質催化劑(例如)為單獨 或為混合物之貴金屬(諸如 140l48.doc 201002649 鉑、鈀、釕及鍺)或其他過渡金屬(諸如鉬、鎢、鉻,但尤 其係鐵、鈷及鎳)。 為了增加活性及穩定性,在該方法中可能使用精細分布 形式之異質催化劑。 催化劑可包含支撐材料。 所用支撐材料通常為諸如石墨、碳黑及/或活性碳之 碳、氧化鋁、二氧化矽、二氧化錯、沸石及鋁矽酸鹽,以 及此荨支推材料之混合物。 支撐材料之形狀及尺寸可變化。支撐材料之典型平均粒 徑係在0.0001直至5毫米,較佳〇 〇〇〇5至i mm,更佳〇 至0.5 mm之範圍内。 催化劑之濃度通常以所用有機化合物質量及所用溶劑質 量之和計為1重量%及i重量%以下,較佳〇丨重量%及〇」重 Ϊ %以下,且更佳〇 〇丨重量%及〇 〇丨重量%以下。 在特定實施例中,用於使芳族化合物氫化的異質含^^催 化劑較佳為基於氧化釕水合物之催化劑。尤其較佳係使用 如DE-A1-2132547中所揭示之含Ru催化劑。該較佳催化劑 之製備詳細描述於(例如)DE_A1_2132547之第4至5頁及實 例1中。通常,藉由沈澱獲得之異質含以催化劑的平均粒 徑係在1 nm至1 μηι之範圍,較佳在3 〇〇1至1〇〇 nm之範圍 中。舉例而言,以RU之氧化物水合物形式使用的釕顆粒之 平均粒徑(根據DE-A1-2132547之揭示内容)係介於4與6 nm 之間。 通常以催化劑在液體反應物或所用溶劑中的懸浮液形式 140148.doc -12- 201002649 使用異質催化劑。 本發明之方法通常在1至500巴之壓力,較佳5〇至325巴 之壓力,更佳150至250巴之壓力下進行。 該方法一般在50與300t:範圍中之溫度下,較佳在12〇至 280°C範圍中之溫度下進行。 本發明方法係以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係在具有外部熱交換器之環管反應器中進行。 環管反應器之實例為具有内部及外部環管之管式反應 器。該等反應器係詳細描述於(例如)ullmann,s Encycl〇pedia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Verlag
Chemie, Electronic Release 2008,第 7版,章節「stirred
Tank and Loop React〇rs」及章節 rBubbleC〇lumns」)中。 環管反應器通常係由直立(較佳圓柱形)管式反應器組 成。 環管反應器的長度與直徑之比率通常為2:1至1〇〇:1,較 佳5:1至100:1,更佳5:1至5〇:1,尤其較佳5:1至3〇:1。 將反應物單獨或混合饋入至管式反應器中。 較佳係將反應物饋入至管式反應器的下部區域,較佳經 由女置於3衣管反應益之下部區域中的混合喷嘴饋入。 術5吾混合嘴」以慣用方式地指在流向中變窄之管。 氫氣、可溶解於溶劑中之反應物及催化劑溶液或催化劑 懸浮液一般係在混合喷嘴中劇烈混合且饋入至反應器中。 混合噴嘴可被設計成一種物質或兩種物質之噴嘴。 在一種物質之喷嘴中,僅喷入液體反應混合物且將氫氣 140148.doc -13- 201002649 在任何其他位置處饋入至反應器中,但較佳在液相中(例 如)藉助於噴灑或分配器環的方式饋入。此組態之有利處 是該-種物質之嘴嘴的簡單構造;不利處是氫氣在反應混 合物中相對不良之分散。 在兩種物質之噴嘴中,將氫氣與液體反應混合物一起饋 入且分散。在此實施例中’通常氫氣在反應混合物中達到 高度分散。 混合噴嘴較佳係經組態為兩種物質之喷嘴。 在本申6月案之上下文中,兩種物質之喷嘴亦係指催化劑 顆粒懸浮存在於液體反應混合物中的噴嘴。 混合喷嘴之較佳實施例係顯示於圖2中且詳細描述在下 奴规組恝马具有外部循 之管式反應器。 ,具有外部循環系統之環管反應器中,提取管線—般传 存在於反應器的任何所要位置(較佳係反應器之 中,經由此提取瞢结;5座、η人l Ρ &或) ❿取S線反應混合物係在外部循環系 於傳輸單元而傳導回至混合喷嘴。 曰 傳輸單元較佳為泵,且外部循環系統因此 循環系統。 私為泵送 泵之實例為離心泵或旋轉活塞泵,包 泵。尤其㈣為使⑽4作為料單元。❹或齒輪 在本發明方法中’第一階段係在具 應器中進行,在該狀況下埶交換写4…“之^管反 ·,、、又換讀存在於"循 140148.doc 14 201002649 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反應器係稱為具有外部熱交 換器之環管反應器。 熱交換器(例如)為管束熱交換器、雙管熱交換器、板式 熱交換器或螺旋熱交換器。在低於100巴之反應器設計壓 力下,較佳使用管束熱交換器;在較高壓力下,較佳使用 一或多個串聯之雙管熱交換器。 具有外部熱交換器之環管反應器通常以反應混合物之部 分經由外部泵送循環系統傳導至反應器外之方式操作,外 € 部熱交換器係存在於該外部泵送循環系統中從而使傳導經 過熱交換器之反應混合物冷卻。 外部泵送循環一般產生所謂外部迴路流。因此,第一反 應階段中之反應混合物一般經混合且以高程度循環使得第 一階段之滯留時間通常對應於完全逆混攪拌槽(CSTR)的滯 留時間。 反應混合物最終藉助於混合喷嘴反饋至反應器。 通常,將新鮮反應物、氫氣及催化劑溶液或催化劑懸浮
C / 液計量至泵送循環系統,且較佳藉助於混合噴嘴與泵送循 環系統中已存在之液流一起作為反應混合物饋入至反應器 ' 中。一般亦朝混合喷嘴供應氫氣,在第一及/或第二反應 _ 階段(循環氣體)下游之氣體分離器中自反應混合物移除該 氫氣。 在較佳實施例中,環管反應器經組態使得除了外部迴路 流之外亦形成所謂之内部迴路流。在具有内部迴路流之環 管反應器中,一般在管式反應器内部排列有同心(較佳圓 140148.doc -15- 201002649 柱形)導管且其基本上延伸通過管式反應器的整個長度, 反應器末端除外。 導管一般組態為簡單的管。I管的長度與直徑之比率— 般為5:1至100:1,較佳5:1至5〇:1。 導管直徑it常小於管式反應器的直徑。導管直徑與管式 反應器之直徑的比率一般為0.3:1至0.9:1,較佳〇 $ 0.7:1 。 V s /、反應器内壁之間的空間—般稱為環形空間。 -:I嘴 '通:經排列使得混合噴嘴產生之氣體/液體射 被導向至導管中。 混合噴嘴較佳排列於導管下端之下方,尤其 直=至:個導管直徑隔開,或以高料干導管直後之深 度》又沒於導管中。 藉助於混合噴嘴吝& 斤 生之軋體/液體射流在導管内產生流 、在離開導管後轉向使得液體在導管盥反 =:Γ。之:的環形空間中在混合噴嘴之方向上返二 體;^生内部迴路流。當混合喷嘴存在於 力;/ 一内部迴路流通常由導管内利用氣體浮 力形成之氣泡塔加強。 予 内部迴路流與在外部 動比率較佳為2至則/中泵运反應混合物的體積流 .1 ’更佳5至20:1。 線,在該二::二―管反應器亦可组態有兩個單獨管 方分離氣體及液體,且液=進::向上流’在此管線上 體在弟—官線中向下傳導回至混 140148.doc 201002649 合喷嘴。 具有包含熱交換器之外部泵 能A a女a a 达循衣的被管反應器亦可组 心為具有包含熱交換器之外 '· 此貝鈿例中,如上文所述之 在 \題、物早又佳可藉.由餹入5毛a 循環系統且藉助m噴嘴 9㈣人至泵送 反應混合物而被饋入。較 佺將反應物饋入至反應器之下。 .. 口 F刀。授掉一般在反Λ 5| 申實現良好混合,且可夢助 缺a β助於外部熱交換器移除反應熱。
‘、、、、後,較佳在具有内部迴 ,,,^ 、峪机之裱官反應器中進行第一 製程階段。 通常將反應混合物之部分自笛 丨刀目第一反應階段饋入至第二反 應階段。 :據本發明’第一反應階段為具有受限逆混之氣泡塔反 應盗’亦即氣體及液體之循環受限使得此第二反應階段中 之滯留時間分布對應於管式反應器的滞留時間分布。 >此界定之液體滯留時間允許反應物之轉化實際上完全進 <丁 °此外’第二反應階段中—般不需要其他冷卻設備,因 為僅釋放少量反應熱。 氣泡塔反應器通常由直立(較佳圓柱形)管式反應器組 成。 氣泡塔反應器的長度與直徑之比率通常為2:1至1〇〇:1, 較佳5··1至50:1,更佳10:1至3〇:1。 第二製程階段之氣泡塔反應器中的逆混較佳受限於内部 零件。該設備之併入一般限制循環且因此限制氣體及液體 之逆混。内部零件通常使得由氣體、液體及溶解或懸浮之 140148.doc 17- 201002649 催化劑組成的多相混合物可一起流動,而在此反應部分中 無任何相分離或固體的沈降及沈積。 可例如藉由併入各種内部零件來實施氣泡塔反應器中對 逆混之限制: 在較佳實施例中,藉由在管式反應器中併入複數個固定 塔盤來限制逆混。 一般而言,因此在個別塔盤之間產生具有界定反應體積 之個別區段(「隔室」)。個別區段中之每一者大體上以單 個逆混授拌槽反應器形式起作用。隨著連續的個別區段數 目增加,該級聯之滯留時間分布一般趨近於管式反應器的 滯留時間。塔盤較佳經組態為液體可滲透之噴灑塔盤。該 等嘴壤塔盤之實例為簡單多孔板及開槽塔盤,該等片或塔 盤可能具備喷灑噴嘴或兩種物質之閥門,及特殊構造之噴 麗二j (例如’噴'^塔盤或索曼塔盤(Th〇rmann 、隨道 罩塔盤或交又流塔盤。 喷灑塔盤較佳組態為多孔板、開槽塔盤、喷嘴塔盤、索 哭涔盤、隧道罩塔盤或交又流塔盤。喷灑塔盤更佳組態為 多孔片。 氣泡塔反應器體積通常由所安裝塔盤分為大約相等尺寸 之個別區段。 因此形成之個別區段的數目較佳為1至2〇個,更佳為丄至 10個,尤其較佳為2至6個。
在各狀況下,個別區段之體籍π c @ A ϋ積以虱泡塔反應益總體積計 較佳為5至50%,更佳為1〇至25%。缺二 .θ c ^ ^ 王〇 /。。然而,根據反應系統及 140148.doc -18· 201002649 釋放之反應熱,個別區段之另一分布亦為可能的。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逆混受限於併入具有隨機填料的 不規則床或在氣泡塔反應器的整個體積内併入結構化填 料。 、 在隨機填料和結構化填料的狀況下,較佳選擇使液相與 氣相進一步混合且同時具有低滯液量以防止催化劑沈降之 設計。因此所用材料一般應具有最小孔隙率且同時不具有 靜流(fl〇w-calmed)區。為了防止固體沈積,例如在金屬或 塗釉陶瓷之狀況下,表面較佳應儘可能光滑。 所用隨機填料(例如)可為PaU®環或Raschig⑧環。 所用結構化填料之設計一般可為原本慣常用作蒸餾塔中 之内邻零件的所有設計,例如Mellapack⑧、〇ptifl〇w⑧、
Mellagrid®、Βχ®、Cy⑧、Meiiacarb〇n⑧、⑧、 Kerapak⑨型(來自 Sulzer Chemtech)、來自 M〇ntZ2M〇ntz_p放⑧ 型和 Flexipac®(來自 K〇ch_Giitsch)。 第一反應階段之環管反應器及第二反應階段之氣泡塔反 應益可以兩個空間上獨立之設備的形式排列,其(例如)經 由管線彼此連接。 然而在較佳實施例中,兩反應階段(特定言之,環管反 應益及氣泡塔反應器)排列於一個設備(氫化反應器)中。 在此較佳實施例中,氫化反應器經組態為長圓柱形管 (高圓柱形設計)。 官的總長度與直徑之比率較佳在5:1至100:ι,更佳5:1至 5〇:1 ’最佳1〇:1至30:1之範圍中。 140148.doc •19- 201002649 圓柱形管通常分為兩個區域。 氫化反應器之第一區域根據上文所述經組態為具有外部 熱父換器的%管反應器。 虱化反應器之第二區域根據上文所述經組態為氣泡塔反 應器。 裱管反應器之區域及氣泡塔反應器之區域一般藉由内部 零件(較佳為噴麗塔盤,諸如多孔板)彼此分離。 虱泡塔反應器之區域通常自防止逆混之第一安裝元件處 開始。在缝況了,第一併入元件亦算在氣泡塔反應器之 區域内。 將直至限制逆混之第一併入元件的區域指派到環管反應 盗之區域。 安裝有内部零件且進行1化製程之第二階段的反應器上 部區域之體積與進行該製程之第一階段的反應器下部區域 之體積的比率較佳在0.1:1至10:1範圍内,更佳在〇3:1至 2:1範圍内,最佳在〇·4:ι至1.5:1範圍内,尤其為丨^。 進行第二製㈣段之反應器上部區域之體積由噴麗塔盤 分成個別區段(隔室),由噴灑塔盤分開之一個別區段之體 積以反應器總體積計較佳在5至50%範圍内。 個別區段的數目較佳為1至20個,更佳為1至1〇個尤其 為2至6個。 在尤其極佳實施例中’安裝有内部零件且進行氫化製程 之第一階段的反應器上部區域之體積與進行該製程之第一 階段的反應器下部區域之體積的比率在〇 4:1至15:1範圍 140148.doc -20· 201002649 内,尤其為1:1,其中具有2至6個數目之個別區段。此較 佳實施例即使在第一反應階段中發生轉化率及負載變化的 情況下亦允許足以實現高轉化率的滯留時間。 在環管反應器與氣泡塔反應器整合在—個設備中的較佳 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方法較佳以如下方式進行:第一反應 階段之環管反應器中的反應物饋料與第二反應階段之氣泡 塔反應器中的氣體-液體混合物的出口之間的最大溫差為 2〇K ’較佳小於ιοκ。
可藉由泵循環系統中之循環速率及冷卻器尺寸來極精確 地固定環管反應器中之溫度。 較佳經由所供應之催化劑的量調節此反應器中之轉化 率。為了在氣泡塔反應器出口處實現實質上極完全之轉化 率且將整個反應器上出現的最大溫差限制在2〇κ以下,較 佳脈以下,已發現在第一製程階段之環管反應器中建立 90-98%,較佳92至98%範圍中的轉化率為有利的。 第—製程階段中之轉化率較佳由所供應之催化劑溶液或 催化劑懸浮液之濃度調節。一般而言,第一製程階段中之 轉化率可由於催化劑濃度增加而增加。 可藉由在泵循環系統中取樣或更佳藉助於合適線上分析 法,較佳藉助於紅外或近紅外量測來監視轉化率。 -般排列第二反應階段使得反應混合物藉助於氣體浮力 產生之流動而傳遞出經設計為環管反應器的區域,進入氣 泡塔反應器的内部零件中。 在第二反應階段(氣泡塔反應器)頂部,液體及氣體_起 140148.doc 201002649 :開反應器(氣化反應器)且-般在下游分離容器(氣體分離 )中彼此刀離。所分離之氣體通常被饋送回至第一反應 階段中之混合喷嘴(循環氣體)。 〜 :-反應階段之環管反應器及第二反應階段之氣泡塔反 應态亦可如上文所述以兩個單獨設備之形式排列。 在該替代實施例中,如上文所述將環管反應器組態為具 有外部熱交換器的環管反應器。 如上文所述’氣泡塔反應器組態為具有限制逆混之内部 零件的管式反應器。 在具有内部迴路之環管反應器中,可在環管反應器上部 區域内之導管上端的上方排列衝板。衝板大體上與導管成 直角排列且較佳與其間隔—至兩個導管直徑的距離。衝板 :佳,碟形’其直徑大於導管直徑且小於環管反應器内 授。厚度一般為約5至10 衝板通常具有使流在反應器 上部區域中倒轉的任務。 在反應階段經組態為兩個單獨設備的此替代方法變體 中’通常藉助於混合噴嘴朝環管反應器供應氫氣及液體反 應混合物。在環管反應器之任何點處,例如在下部區域或 泵送循環系統中(但在計量添加反應物之點的上游),分出 一部分液體反應混合物且將其饋入至第二反應階段中。來 自第製红階段之反應混合物可藉助於泵而饋入,但亦可 以如下方式貫現饋入.第二製程階段在略微較低之反應壓 力下操作,且由於壓差將反應混合物傳輸至第二製程階段 中。 140148.doc -22- 201002649 通常較佳藉助於喷嘴將來自第一階段之反應混合物較佳 與氣氣一起計量至第二階段的氣泡塔反應器中。然而’氫 氣亦可被單獨供應’例如較佳在氣泡塔反應器的下部區域 中經由氣體引入或分配器環供應。在供應反應物(尤其氫 亂)之氣泡塔反應器下部區域中,通常無内部零件。此通 _内。卩零件之區域通常對應於第二反應階段的氣泡塔反 應α。體積的5至5 〇%。當所用内部零件為諸如多孔板之塔
k寺了將氫氧引入至在第一塔盤上游之反應室中或引入 至介於第一塔盤與第二塔盤之間的反應空間中。 可供應新鮮氫氣或供應作為循環氣體的氫氣。 在第一反應階段頂部,液體及氣體一起離開氣泡塔反應 益且一般在下游分離容器(氣體分離器)中彼此分離。所分 離之氣ϋ通常被饋送回至第—及/或第二反應階段中之混 合噴嘴(循環氣體)。 類似於環管反應器與氣、泡塔反應器整合在—個設備中的 S方法貫施例的進行而進行反應,使得^ ^"反應階段之 ,管反應器中的反應物饋料與第二反應階段之氣泡塔反應 益中的乳體-液體混合物出口之間存在2〇κ,較佳小於服 、=差異車Χ佳經由所供應之催化劑的量調節轉化率。 ^ 了實見氣/包塔反應器出口處的最大轉化率且將整個反應 器上出現之最大溫差限制於2〇Κ以下,較佳跳以下已 發現在第—製程階段之環管反應器中建立9G-98%,較佳92 至98/。犯圍内的轉化率為有利的。較佳經由所供應之催化 劑溶液或催化劑懸浮液之濃度調節第-製程階段中之轉化 140148.doc •23- 201002649 率。一般而言,第一製程階段中之轉化率可由於催化劑漠 度增加而增加。 然而’本發明方法較佳在本發明反應器中進行,其中兩 個製程階段排列於一個設備中。 口此本發明另外提供南圓柱形設計之氫化反應器 (1),其包含排列於下部反應區中之同心導管(2)及可藉以 供應反應物及反應混合物之向上定向之混合噴嘴(3),存在 於自反應器通向混合泵之外部泵循環系統中之泵及熱交 換益(5) ’且具有一或多個安裝於反應器上部區域中的氣體 及液體可滲透之内部零件(丨0),其中氫化反應器(丨)之總長 度與直徑之比率在5:1至1〇〇:1範圍中且反應器上部區域體 積與反應裔下部區域體積之比率為0 05:1至10:1。 本發明方法之第一階段在氫化反應器(丨)之下部區域中 進行,而氫化製程的第二階段在氫化反應器(1)之上部區域 中進行。 在氫化反應器(1)之下部區域中在管式反應器内部排列 有同心圓柱形導管(2) ’其基本上在管式反應器下部區域的 整個長度上延伸直至反應器上部區域的内部零件,儘管内 令件與導上端間隔一至兩個導管直徑的距離。 導官(2)大體上組態為簡單的管。導管的長度與直徑之 比率較佳為5:1至100:1,更佳為5:1至25:1,且最佳為1〇:1 至20:1 。 導官直徑與管式反應器之直徑的比率較佳為〇.3:1至 0·9:1,更佳為 0.5:1 至 0.7:1。 140l48.doc -24· 201002649 導管與反應器内壁之間的空間—般稱為環形空間。 混合喷嘴(3)通常經排列使得混合噴嘴產生:氣:液體 射流經導向至導管中。混合噴嘴較佳排列於導管下端之下 方,尤其以爾管直徑直至一個導管直經隔開,或以高 達若干導管直徑之深度浸沒於導管中。 混合噴嘴的上端較佳以-個導管直徑之長度浸沒於導管 中。
在氫化反應器中,較佳在反應器下部區域中存在一提取 管線,可經由該提取管線藉助於泵(4)將反應混合物饋送回 至外部泵送循環系統内的混合噴嘴(3)。 泵(4)之實例為離心泵或旋轉活塞泵,包括轉葉泵及齒 輪泵。尤其較佳為使用離心泵作為傳輸單元。 術語「混合噴嘴」以慣用方式指在流向中變窄之管。氫 氣、可/谷解於溶劑中之反應物及催化劑溶液或催化劑懸浮 液在混合喷嘴中劇烈混合且饋入至反應器中。 混合噴嘴可定義為一種物質或兩種物質之喷嘴。 在一種物質之噴嘴的狀況下,僅噴入液體反應混合物且 將氫氣在任何其他點處饋入至反應器中,但較佳在液相中 (例如)藉助於噴灑或分配器環饋入。此實施例有利的是該 一種物質之噴嘴的簡單構造;不利的是氫氣在反應混合物 中相對不良之分散。 在兩種物質之噴嘴的狀況下,氫氣與液體反應混合物一 起饋入且分散。在此實施例中,通常實現氫氣在反應混合 物中之高度分散。 140148.doc -25- 201002649 混合噴嘴較佳經組態為兩種物質之噴嘴。 在本申請案之上下文令,、 文T,兩種物質之噴嘴介办> 顆粒懸浮存在於液P '亦係礼催化劑 夜肢反應混合物中的噴嘴。、八+ 佳實施例顯示於圖2 ψ rtti σ贺嘴之較 阋2中且在下文中詳細描述。 在外部循環系統中,存 ^ 存在一熱父換器(5)。 較“地,在外部循環系統中提供經 入的饋料管線(6、7及8)。 …工’、;反應物之饋 熱交換器(例如)為管束熱交換器、雙管 熱交換器或螺旋熱& # $ …' 、益、板式 力下⑼巴之反應器設計壓 刀广 平乂1土使用管束埶交拖哭•户私^ ^ 換态,在較咼壓力下,較伟佶田 一或夕個串聯之雙管熱交換器。 吏用 氫化反應器之上部區域中 滲透之内部零件⑽氣體及液體可 )肖助於料㈣零件使上部區域與 反應1§之下部區域空間分離。 適用内部零件包括上述内部零件,該等氣體及液體可渗 透之内。Ρ夺件⑽較佳為噴灑塔盤,諸如多孔板。如上文 所述,内部零件亦可經組態成隨機填料或結構化填料。 氫化反應器⑴的總長度與直徑之比率較佳在5.i至 100:1’更佳5:1至5〇:1,最佳1〇:1至3〇:1之範圍中。 將虱化反應、器設計為長的細管以提供若干優冑。根據反 應技術,已發現長管為有利的,因為上升氣泡在反應器中 具有比較長的滯留時間且因此可以高轉化率轉化而不必再 加麼。就設備而言’該反應器設計尤其提供由圓柱形管簡 單製造之優勢。此外’在用於高系統壓力之組態的狀況 140148.doc -26、 201002649 下’直徑越小,所需壁厚減少越多。 安裝有内部零件且進行氫化製裎楚 衣程之苐二階段的反應器上 部區域之體積與進行該製程之第—階 半 u #又的反應器下部區域 之體積的比率較佳在0.05:1至10:1範圍内,更佳在〇3:1至 2:1範圍内,最佳在(^丨至^丨範圍内,尤其為1 4。
進行第二製程階段之反應器上部區域之體積係以喷讓塔 盤分成個別區段(隔室)’由噴灑塔盤分開之個別區段之體 積以反應器總體積計較佳係在5至5〇%範圍内。 個別區段的數目較佳為β2〇個,更佳為個尤其 為2至6個。 在尤其極佳之實施例中,安裝有内部零件且進行氣化製 私之第一 p白”又的反應器上部區域之體積與進行該製程之第 一階段的反應器下部區域之體積的比率係在〇 ·七丨至丨5 ^的 車巳圍内,尤其為1:1,具有2至6個之數目的區段。此較佳 實施例即使在第-反應階段中發生轉化率及負載變化的情 况下亦允a午足以貫現咼轉化率的滞留時間。 在反應器上部區域中,通常存在一反應混合物的出口 點,該反應混合物係在分離器⑴)中分離成液體流/產物流 (12)及氣體流。通常包含氫氣之氣體流可經由循環氣體管 線(9)饋入至混合喷嘴(3)中或以廢氣流(2〇)形式發送至處 理。 隨附圖式展不氫化反應器之較佳實施例及混合喷嘴(3) 之較佳實施例: 圖1展示較佳氫化反應器之完整結構,其中環管反應器 140148.doc -27- 201002649 及氣/包i合反應器係整合於一個設備中,其結構及功能模式 係闡述如下: 本發明氫化反應器(1)係設計為長圓柱形管(高圓柱形設 計),其中如本文所述,總長度與直徑之比率在5:1至 100:1,較佳5:1至5〇:1,更佳10:1至30:1範圍内。反應器係 藉助於複數個多孔板(i 〇)分開(所示實例中展示其中四 個),使得環管反應器區域(最低塔盤下方)中之體積為約 50%,且所得上部腔室(氣泡塔反應器之區域)中之體積各 自尺寸相等,在所示實例中每一狀況下為125%。然而, 根據反應系統及所釋放之反應熱,個別區段之另一分布亦 為可能的。 在反應器下部區域中安置一居中安裝之管,即所謂導管 ⑺。在反應器基底中居巾安裝一噴讓喷嘴⑺,其朝導管 (2)突出。 糟助於循環泵(4)自反應器下部部分提取液體且將其傳 =經過熱父換器(5)以供冷卻用。在熱交換器下游,於此循 衣液體中添加氫氣(6)及液體反應物⑺及液體催化劑懸浮 液W。所獲得之混合物最終經由混合喷嘴⑺饋送回至反 應器中。在混合嗔嘴(3)中,吸人循環氣體(9),將其壓縮 且分散於液體中。 在/“噴嘴(3)的上部部分巾,自導管(2)與反應器⑴之 :邛夾套之間的環形空間吸入液體且將其與液體'氣體混 合物進一步混合。 在導管(2)上方,液體與氣體分離。大部分液體向下流 140148.doc •28- 201002649 回至導管外部;液體之過多部分與氣體—起向上穿過多孔 板(1 〇)進入氣泡塔反應器的個別區段中。 液體-氣體混合物在反應器頂部離開且在分離容器(丨丨)中 分成液相與氣相。將氣相經由循環氣體管線(9)完全或部分 饋入至混合喷嘴(3)中或自反應器系統(20)移除。將液相自 反應益系統完全提取出且發送至處理(12)。 圖2展示混合喷嘴(3)的較佳實施例。 液體在底部進入混合噴嘴(13)且首先藉助於旋流體(15) 進行旋轉,且接著在第一喷嘴(16)中以較佳1〇至7〇 m/si 速度進入第二腔室(17)。在此腔室中,循環氣體(14)由液 體噴管吸入,壓縮且與液體劇烈混合。氣體_液體混合物 經由自反應器吸入液體之第二噴嘴(18)進入反應器,且與 氣體-液體混合物一起傳輸至膨脹管(19)中且最終傳輸至反 應器之導管(2)中。 圖3展示兩個其他實施例,其中顯示可如何限制環管反 應器上方之氣泡塔反應器中垂直方向的逆混。除了圖1中 所示之夕孔板之外,氣泡塔反應器的整個體積可被結構化 填料(21)或隨機填料(22)填充。 本發明構成技術上簡單之氫化有機化合物的方法,藉由 戎方法’即使高度放熱之氫化亦可在狹窄溫度範圍内且以 連續模式以極高最終轉化率進行。本發明之方法使得可能 在界定之溫度範圍内進行反應,從而控制反.應物之異構物 比率且防止形成非所要副產物。該方法允許實現高轉化 率,且因此未轉化之反應物及所形成反應物的移除得以簡 140148.doc •29- 201002649 化。此外,該方法之反應方案及設備組態可以技術上 且經濟的方式實施。 自圖1中所示之卫作實例顯而易見,詳言之,本發明氫 化反應器⑴根本無需任何技術上複雜的裝備,例如攪拌 器。由於該簡單的設計,尤其對於高壓下之反應而言,可 尤其較佳使用此類型之反應器。此外,此方法允許實現長 服務壽命’因為心更換或再生催化劑的非所要反應器; 工數可減少,因為在活性或選擇性降低時可於製程中添加 新鮮催化劑且可自製程排出廢催化劑。 【實施方式】 藉由以下實例詳細說明本發明方法。 實例1 : 該實例描述藉由本發明方法的連續氫化。 根據DE 21 32 547中之實例1進行所用催化劑(氧化釕 (ιν>χ 0物)的製備,僅有之不同為免除在減壓下的最後乾 燥V驟為了製備催化劑懸浮液,將由此製備之5500 g濾 餅(包含以100%元素釕計算的579 g Ru)引入至經攪拌容器 中且與15〇 kg液體產物混合物(氫化反應器之流出物)劇烈 /¾合,使得所獲得之懸浮液包含〇 _3 7重量% 。 用於氫化之原料為雙(4_胺基笨基)曱烷(4,4,-MDA)之熔 體’其純度為約99%。將反應物以溶體(溶點約為9(Γ(:)形 式使用’而未經溶劑進—步稀釋。 在連續生產工廠中進行氩化。反應器由直徑6〇〇 mm且 總高度16 m之直立圓柱形高壓管組成。在反應器上部部分 140H8.doc -30- 201002649 中以各狀況下2 m之距離安裝四個多孔板。多孔板各自具 有3 6個直徑1〇 mm的孔洞。最上的塔盤存在於上部反應器 盡下方2 m處。在反應器下部部分居中安裝長度6.3 m且直 徑0.3 5 m的導管,此官之上邊緣安裝於最下的多孔板下方 1 m處。根據圖2在反應器底部居中安裝多級喷嘴。第一噴 嘴之直徑為1 5 mm ;第二噴嘴之直徑為33 mm。膨脹管最 窄點處的直徑為40 mm,膨脹管出口處的直徑為8〇 mm , 且自第二管尖端處開始量測,膨脹管長度為7丨5 mm。膨脹 管朝導管中突出約550 mm。 在進行氫化之過程中,使用離心泵自反應器最下部分以 約25 m3/h提取液體,且藉助於熱交換器使液體冷卻,且在 添加純氫氣之後將液體反應物及催化劑溶液饋入至喷嘴 (連接13)。第一喷嘴(16)產生減壓且因此自分離器(11)提取 入氣體。吸入之循環氣體之量為約5〇〇〇 m3 (STp)/h。 將皿度為120C之500 kg/h的4,4,-MDA熔體及6_7 kg/h的 催化劑懸浮液連續饋入至反應器中。藉由將純氫氣沖入泵 送循%系統中’將反應器中之壓力調節至2〇〇巴。在反應 益中,反應器底部之溫度為23〇。〇,最下的多孔板下方之 溫度為233°C ’且反應器中最高點處之溫度為238t。將在 頂部離開之氣體·液體混合物在分離器中分離。在液面控 制下將所獲得之液體提取,減壓且冷卻至80°C。將分離器 中所獲侍之氣體以5000 m3 (STP)/h之量完全饋送回至混合 喷嘴及反應器下部部分。 藉助於氣相層析法對液體產物混合物之分析給出以下值 140148.doc -31 - 201002649 (以重量百分比計的濃度資料): 反應流出物之分析 重量% 低沸點副產物 6.85 高沸點副產物 3 最終產物 90 中間物 0.1 起始物質 0.05 最終產物:雙(4-胺基環己基)曱烷 中間物: (4-胺基環己基)(4-胺基苯基)曱烷 起始物質:雙(4-胺基苯基)曱烷 原料轉化率為99.95%,對最終產物的選擇性為約90%。 實例2 : 所用反應器系統如實例1中所述。 用於氫化之原料為雙(4-胺基-3-曱基苯基)曱烷(「鄰甲苯 胺鹼」)的熔體,其純度為約99%。將反應物以熔體(熔點 約為1 60°C )形式使用,而未經溶劑進一步稀釋。 所用催化劑為根據DE 21 32 547之實例1製備的氧化釕 (IV)水合物。將催化劑再次懸浮於液體反應器流出物中, 以便在此懸浮液中產生〇.37重量%的Ru濃度。 將75 0 kg/h鄰甲苯胺鹼熔體在180°C下連續饋入至反應器 中,同時饋入10 kg/h催化劑懸浮液。藉由將純氫氣補充入 泵送循環系統中,將反應器中之壓力調節至200巴。在反 應器中,反應器底部之溫度為240°C,最下的多孔板下方 140148.doc -32- 0 0201002649 之溫度為245°C,且反應器中最高點處之溫度為248°C。將 在頂部離開之氣體-液體混合物在分離器中分離。在液面 控制下將所獲得之液體提取,減壓且冷卻至80°C。將分離 器中所獲得之氣體以5000 m3 (STP)/h之量完全饋送回至混 合喷嘴及反應器下部部分。 藉助於氣相層析法對液體產物混合物之分析給出以下值 (以重量百分比計的濃度資料): 反應流出物之分析 重量% 低沸點副產物 3.5 南'/弗點副產物 1.3 最終產物 95.1 中間物 0.08 起始物質 0.02 最終產物: 雙(4-胺基-3-甲基環己基)曱烷 中間物: (4-胺基-3-甲基環己基)(4-胺基-3-甲基苯基) 曱烷 起始物質: 雙(4-胺基-3-甲基苯基)曱烷 原料轉化率為>99.9%,對最終產物的選擇性為約95%。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較佳氫化反應器的完整結構,其中環管反應器 及氣泡塔反應器整合在一個設備中。 圖2展示混合喷嘴之較佳實施例。 圖3展示兩個實施例,其中顯示可如何限制環管反應器 140148.doc -33 - 201002649 上方之氣泡塔反應器中垂直方向的逆混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氫化反應器 2 同心圓柱形導管 3 混合喷嘴/噴灑喷嘴 4 循環泵 5 熱交換器 6 氮氣 7 液體反應物 8 液體催化劑懸浮液 9 循環氣體管線 10 内部零件/多孔板 11 分離器/分離容器 12 液體流/產物流 13 混合噴嘴 14 循環氣體 15 旋流體 16 第一噴嘴 17 第二腔室 18 第二噴嘴 19 膨脹管 20 反應器系統 21 結構化填料 22 隨機填料 140148.doc -34-

Claims (1)

  1. 20100264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在多相系統中在均質或異質催化劑存在下氫化有機 化合物之連續方法,其包含以兩個階段進行該方法第 一階段係在具有外部熱交換器之環管反應器中進行且第 一階段係在具有受限逆混之氣泡塔反應器中進行。 2_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氫化係在異質催化劑存在下 進行。 j· 如睛來項1及2,__ 化合物為芳族化合物 4·如请求項3之方法,其中所用之該等芳族化合物為聚合 MDA '本胺、2,4_二胺基甲苯、2,6·二胺基甲苯、鄰苯 -胺、間苯二胺、對苯二胺、雙(4_胺基苯基)甲烷 5. (:間二甲苯二胺(MXDA)、雙(4_胺基·3·甲基苯。 甲及/或雙(4_胺基_3,5-二甲基苯基)甲院。 如請求項1至4 φ $ ^ ^ 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之第一階 6. 又-/、有内部迴路流之環管反應器中進行。 如請求項〗至5中 該氣泡塔反應器中:::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階段之 如請求項6之方本混係受内部零件所限制。 渗透之噴讓塔盤。〃中該等内#零件為氣體及液體可 8. 如請求項6及7中 — 係由該等噴 夕項之方法’其中該氣泡塔反應器 為d20。、 為若干個㈣段且個職段之數目 9. 如請求項6之方 ',其中該等内部零件為隨機填料或結 140148.doc 201002649 構化填料。 1〇_如請求項丨至9中至少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之該兩個 階段係排列於一個設備中。 π .如請求項1至丨〇中至少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勢程 階段之該環管反應器中的反應物饋料與該第二製程階段 之該氣泡塔反應器中之氣體-液體混合物出口之間存在— 20 K之最大溫差。 12. 如請求項丨至丨丨中至少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環管反應 器中之轉化率為92至98%。 13. —種高圓柱形設計之氫化反應器(1),其包含:排列於下 部反應區中之同心導管(2)及可藉以供應反應物及反應混 合物之向上定向之混合噴嘴(3);泵(4)及熱交換器(5), 其係存在於自該反應器通向該混合泵之外部泵循環系統 中;且具有一或多個安裝於該反應器之上部區域中的氣 體及液體可滲透之内部零件⑽,其中該氫化反應器⑴ 2總長度與直徑之比率係在5:1M⑽:m圍中且該反應 器之該上部區域體積與該反應器之該下部區域體積之比 率為 0.05:1 至 1〇:1。 14_如請求項13之氫化反應器⑴,其中反應物之饋料(6、7 及8)係提供於該外部泵送循環系統中。 15.如印求項13及14中至少—項之氫化反應器⑴,其中該氣 體及液體可滲透之内部零件⑽為喷激塔盤,諸如多孔 板。 16·如请求項15之氮化;5庙恐/ 應益(1),其中由該等噴灑塔盤分開 140148.doc 201002649 之區段體積以該反應器之總體積計係在5至5〇%的範圍 中,且個別區段之數目為1至2〇。 17.如請求項16之氫化反應器(1),其中該反應器之該上部區 域體積與該反應器之該下部區域體積之比率係在〇·4:丨至 1.5 :1的範圍内’且個別區段之數目為2至6。 18·如請求項13至17中至少一項之氫化反應器(1),其中該反 應混合物之一出口點係存在於該反應器之該上部區域 中,該反應混合物係在分離器(11)中分離為液體流/產物 流(12)及氣體流。 19 · 一種在多相系統中在均質或異質催化劑存在下氫化有機 化合物之方法,其包含在如請求項13至18中至少一項之 反應器中進行反應。 20. 一種可根據請求項丨至12中至少一項或請求項19獲得之 環脂族胺之用途,其係用作製造界面活性劑、藥物及作 物保護組合物、包括光穩定劑之穩定劑、聚合物、聚醯 ϋ 胺、異氰酸酷、環氧樹脂之硬化劑、聚胺基甲酸醋之催 化劑、用於製備第四銨化合物之中間物、增塑劑、腐蝕 抑制劑、合成樹脂、離子交換劑、紡織助劑、染料、硫 化促進劑、乳化劑及/或用於製備脲及聚脲之起始物質的 合成單元。 140148.doc
TW098117534A 2008-05-27 2009-05-26 氫化有機化合物之連續方法及反應器 TWI442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56991 2008-05-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649A true TW201002649A (en) 2010-01-16
TWI442971B TWI442971B (zh) 2014-07-01

Family

ID=4101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7534A TWI442971B (zh) 2008-05-27 2009-05-26 氫化有機化合物之連續方法及反應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37083A1 (zh)
EP (1) EP2285481B1 (zh)
JP (1) JP2011523947A (zh)
CN (1) CN102046279A (zh)
TW (1) TWI442971B (zh)
WO (1) WO2009153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2071B1 (de) * 2009-07-09 2014-01-08 Basf Se Verfahren zur förderung von flüssigkeiten
WO2011032877A1 (de) 2009-09-18 2011-03-24 Basf Se Verwendung eines stereoisomerengemisches von diaminomethylcyclohexan als härter für epoxidharze
KR101770439B1 (ko) 2010-01-14 2017-08-22 바이엘 인텔렉쳐 프로퍼티 게엠베하 액체상에서 방향족 아민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2976298B (zh) * 2012-12-20 2014-08-27 天津隆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连续制备五氟化磷的内循环式反应器与方法
EP2757088B1 (de) * 2013-01-22 2016-08-03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romatischen Aminen
EP2883863B1 (de) 2013-12-11 2017-05-03 Basf Se Verfahren zur Hydrierung von 4,4'-Methylendianilin
EP2883864A1 (de) * 2013-12-11 2015-06-17 Basf Se Verfahren zur hydrierung aromatischer verbindungen
MX2018007100A (es) * 2016-01-29 2018-09-07 Chevron Usa Inc Regeneracion de liquido ionico acido sin adicion de un catalizador de hidrogenacion.
DE102017125891A1 (de) 2016-11-29 2018-06-28 Basf Se Verfahren zur Stabilisierung von zumindest monoalkylsubstituierten Diaminocyclohexanen
US20200317603A1 (en) 2016-11-29 2020-10-08 Basf Se Process for stabilization of at least monoalkyl-substituted diaminocyclohexanes
CN109651163B (zh) * 2017-10-10 2021-1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环己胺的方法
FR3078636B1 (fr) * 2018-03-07 2020-03-13 IFP Energies Nouvelles Dispositif de melange situe au dessus de la zone de distribution
CN112770834B (zh) * 2018-09-05 2023-07-21 巴斯夫欧洲公司 进行气/液两相高压反应的方法
CN112638854B (zh) 2018-09-05 2023-10-27 巴斯夫欧洲公司 通过不对称氢化连续制备光学活性羰基化合物
CN112638850A (zh) * 2018-09-05 2021-04-09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异戊烯醇的方法
ES2934908T3 (es) * 2018-09-05 2023-02-27 Basf Se Reactor para llevar a cabo una reacción bifásica de gas/líquido de alta presión con un medio espumante
ES2933963T3 (es) 2018-09-05 2023-02-15 Basf Se Reactor para llevar a cabo una reacción entre dos fluidos inmiscibles de diferentes densidades
CN109225114A (zh) * 2018-11-01 2019-01-18 葛沁怡 一种带高效混合器的自循环列管反应装置及采用其的反应方法
CN109851508B (zh) * 2018-12-25 2022-01-07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低反反异构体含量和低焦油含量h12mda的方法
CN11148213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南京大学 上下对冲式渣油加氢乳化床微界面强化反应装置及方法
WO2021222693A1 (en) * 2020-05-01 2021-11-04 Uop Llc System for ionic liquid catalyst regeneration
CN112479822A (zh) * 2020-11-30 2021-03-12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草酸酯法制备乙二醇的强化微界面反应系统及方法
FR3117890B1 (fr) * 2020-12-23 2024-01-12 Ifp Energies Now Reacteur gaz/liquide d’oligomerisation comprenant un double distributeur gaz/liquide
CN113600113A (zh) * 2021-08-02 2021-11-05 山东鸿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分子聚异丁烯分子量分布改进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6925A (en) * 1949-12-15 1952-08-12 Du Pont Ruthenium catalyzed hydrogenation process for obtaining aminocyclohexyl compounds
DE1793452B2 (de) 1968-09-19 1976-11-18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waermeabfuehrung bei katalytischen hydrierungen
DE2039818A1 (de) 1970-08-11 1972-02-17 Basf Ag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Bis(-aminocyclohexyl)-alkanen oder -aethern
DE2132547C2 (de) 1971-06-30 1982-11-11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Verfahren zur Hydrierung ein- oder mehrkerniger aromatischer Diamine zu den entsprechenden cycloaliphatischen Aminen
DE2157737C3 (de) * 1971-11-22 1981-10-29 Schering Ag Berlin Und Bergkamen, 1000 Berlin Kontinuierliche Verfahren in einem Blasensäulenreaktor
DE2847443A1 (de) * 1978-11-02 1980-05-22 Blenke Heinz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bio-)chemischer reaktionen und verfahrenstechnischer grundoperationen in fluiden systemen
DE3103081A1 (de) * 1981-01-30 1982-10-21 Basf Ag, 6700 Ludwigshafen Reaktor zum hydrieren von kohlebrei
US4394522A (en) * 1981-06-01 1983-07-19 Mobay Chemical Corporation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di(4-aminophenyl)methane
US4448995A (en) * 1982-12-13 1984-05-15 Mobay Chemical Corporation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di(4-aminophenyl)methane
DE4323687A1 (de) * 1993-07-15 1995-01-19 Bayer Ag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romatischen Aminen
JP3214320B2 (ja) * 1995-11-15 2001-10-02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化学反応方法
US6080372A (en) * 1998-09-11 2000-06-27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Two stage reactor for continuous three phase slurry hydrogen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4293732B2 (ja) * 1998-12-12 2009-07-08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アミン製造法
DE10119135A1 (de) 2001-04-19 2002-10-24 Bayer Ag Kontinuierlich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iaminodicyclohexylmethan
DE102004063637A1 (de) * 2004-12-31 2006-07-13 Oxeno Olefinchemi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licyclischen Carbonsäuren oder deren Derivaten
ES2337826T3 (es) * 2005-03-17 2010-04-29 Basf Se Metodo para la produccion de derivados opticamente activos de acido 3-fenilpropionico y productos de reaccion del mismo.
US7196223B2 (en) * 2005-05-03 2007-03-27 Solutia, Inc. Higher alcohols for solvents in amine production
DE102005049568A1 (de) * 2005-10-17 2007-04-19 Basf Ag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ydrierung oder hydrierenden Aminier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5481B1 (de) 2012-07-11
CN102046279A (zh) 2011-05-04
EP2285481A1 (de) 2011-02-23
JP2011523947A (ja) 2011-08-25
TWI442971B (zh) 2014-07-01
WO2009153123A1 (de) 2009-12-23
US20110137083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2649A (en) Continuous process and reactor for hydrogenating organic compounds
TWI417136B (zh) 平行互聯之噴射環流反應器
KR100655354B1 (ko) 아민의 제조 방법
US5563296A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eparing aromatic amines
JP2008007506A (ja) イソシアネートの連続的な製造方法
JP5599130B2 (ja) トルエンジイソシア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060045861A (ko) 고체 촉매 위에서의 액체와 기체의 연속 반응 장치 및 공정
JP4146801B2 (ja) 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US9295971B2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reaction of liquids with gases
US6894193B2 (en) Method for hydrogenating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CN106883128A (zh) 从反应产物中去除非均相催化剂的方法和制备芳族胺的方法
KR20060119949A (ko) 액체 프탈로니트릴을 연속적으로 수소화시켜디아미노크실렌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080033480A (ko) 프탈로니트릴의 연속 수소화에 의한 크실릴렌디아민의 제조방법
CN211586574U (zh) 薄膜高效反应器
CN101954263B (zh) 制备间苯二甲胺的滴流床设备
CN218590486U (zh) 一种制备己二胺的加氢装置
CZ2010979A3 (cs) Zpusob katalytické redukce nitrobenzenu na anilin v kapalné fázi
CN117531441A (zh) 一种径向床反应器及二元胺的制备方法
KR20010015758A (ko) 방향족 아민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