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0646A - Refractory steel material with welded joint excellent in unsusceptibility to reheat embrittlement and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Refractory steel material with welded joint excellent in unsusceptibility to reheat embrittlement and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0646A
TW201000646A TW098110174A TW98110174A TW201000646A TW 201000646 A TW201000646 A TW 201000646A TW 098110174 A TW098110174 A TW 098110174A TW 98110174 A TW98110174 A TW 98110174A TW 201000646 A TW201000646 A TW 2010006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emperature
less
fire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0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61838B (zh
Inventor
Yasushi Hasegawa
Masaki Mizoguchi
Yoshiyuki Watanabe
Suguru Yoshida
Tadayoshi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00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0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1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18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3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more than 1.5% by weight of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2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vana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05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of ferrous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 C21D8/02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 C21D8/0221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during manufacturing of plates or stri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orking steps
    • C21D8/0226Hot ro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46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sheet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5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welded jo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1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In, Mg, or other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C22C38/001 - C22C38/6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5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rare earths, i.e. Sc, Y, Lanthan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2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obium or tantal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2Baini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4Dispersions; Precipit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5Ferri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8Martensi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Description

20100064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_^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鋼結構物,尤其是有關於藉由熔接構 成建築用結構物所使用的对火鋼材,特別是有關於在6〇〇。匸 中具有高降伏應力,同時熔接連接部之耐弛力(SR,
Relief)脆裂性(耐再熱脆化性)與靭性佳之耐火鋼材及其製 造方法。 t先前技4軒 發明背景 構成建#結構物㈣接結構射,_連接部必須具 備優異特性料無庸置疑的。近年來,更要求具有在高溫 下拉伸強度優異之所謂「耐火鋼」之特性(耐火性能)。 这是考量到環保問題,由日本國土交通省依據須以益 耐火被覆來使賴_日本「制火設計法」所決定的特 性,並以依據日本國土技省告幻33號(顧年)之性能為 準則者。 在此,所謂耐火性能,係指在無被 覆的狀態下,當鋼 U於火X之IV' ’辦持必須在某個固㈣間持續發揮必
要強度,在此期間,涂餘,,U 雙4結構物不致倒塌毀壞,好讓居住 的人員可容易逃脫所4的性能。 在鋼材未。又置耐火被覆的情況下,基於對火災規模或 火災時的環境溫度做出各種設想,因而吾人要求將支持結 集物強度之鋼材所須具俺的高溫下強度,盡可能提到最高。 201000646 關於具備這種耐火性能的鋼材,自以往就已在各方面 實施了研究開發。 例如,有關於已添加Mo之高溫強度極高的鋼材,其發 明揭示可見於(a)日本特開2001_294984號公報、(b)曰本特開 平10-096024號公報、(c)日本特開2〇〇2_115〇22號公報。 這些專利文獻a〜c中所揭示的技術,皆是有關於藉由 Mo碳化物之析出硬化、或是其他碳化物的析出硬化與組織 強化的併用’而提高高溫強度的材料。 另一方面,因各種合金元素之供需吃緊,工業上添加 Mo會導致鋼材成本提高,基於該理由,也可見採用其他合 金設計的技術揭示。 這方面的發明,尤其可舉出(d)日本特開平〇7_286233 號公報中所記載發明之例子,其以600°c&右的溫度為對 象,尋求淬火性提升以確保高溫強度而添加B。或是可舉出 (e)曰本專利第3635208號公報中所記載的例子,其係添加屬 於T相穩定化元素之Cu、Μη等。 但疋,备·未經考慮即隨意如專利文獻(e)所载般添加7 相穩定化元素的話,或是,如專利文獻(d)般基於抑制從粒 界的成核或成長、使低溫變態組織生成之目的而添加^的产 況下,在鋼材的粒界暴露於高溫中時,會有顯著脆化(_^、、 變形時之延性受損的現象’稱為再熱脆化)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群的研究,已清楚得知,在這種鋼材中 即使咼溫強度很尚,但由於幾乎沒有高溫變形能,因此 若是採用使結構物變形集中於熔接連接部並由其承擔的、言 201000646 種設計、或損壞已發生時,則主要是熱影響區(HAZ,Heat Affected Zone)、這也是與熔接金屬的境界附近熱影響區側 的粒界不會追隨於火災高溫時的變形,而產生粒界破壞的 情況。 前述這種脆化現象(再熱脆化現象),主要有下述幾種情 況:透過粒界析出而脆化的情況;以及因偏析而僅粒界的 變態點降低,該粒界部分的強度顯著減少而產生局部變 形,結果就呈現出從粒界剝離這種破壞的情況。與鋼材的 化學成分相依而進行各種變化這一點也已透過本發明群的 研究而明朗化。 如上所述,火災時鋼材暴露於高溫中並保持於600°C附 近的溫度之際,在熱影響區的熔接金屬附近所產生的粒界 脆化(高溫變形時的延性降低),即使業已提升高溫強度的鋼 結構物之母材部很健全,仍可能牽涉到伴隨在熔接連接部 不穩定之破壞形態而產生難以預測的重大變形這種結果。 因此,作為結構物之設計變得很困難,結果,以作為 而才火結構而言’很明顯的;即使是在鋼材具備充分之南溫 強度的情況下,仍可能變成不適切的結構體。。 前述專利文獻a〜c中所記載的習知耐火鋼材,每個皆非 考量到於熱影響區之再熱時(亦即火災時)之粒界脆化而進 行合金設計之物,而是僅具備針對著眼於高溫強度、尤其 是高溫拉伸強度而進行合金設計之見解者。 這種習知的耐火鋼材,在基於提升高溫強度之目的而 添加Mo或B這點上,皆是利用在600°C之溫度下,粒界析出 201000646 之Mo碳化物劾氮化物之形成能力高的元素所獲致之物。 另一方面,前述這種再熱脆化現象,並非單純僅因析 出脆化而顯露者。兮畫$ 3 °玄事象乃疋本發明群研究之結果而首次 明朗化之事象,屬於L轉決課題。 驾上纟耐熱鋼的領域中,已知再熱脆化可藉由添 ⑽HUM得減輕’又’添加量在0.5%以下時則不 易產生再熱脆化。 在不3心的鋼材中,逐步緩缓添加Cr,當添加量超過 a 。、則、且、我谷易進行變韌體變態,材料強度即提升。這 為π火ϋ提升所獲致的結果,然而同時,變韋刀體組織 ㈣瞭留下舊化界,因此在該舊τ粒界的脆化易於變得 頒在化,推測再熱跪化即容易發生。 冨μ、、加2 /〇以上的Cr時’ 一般的碳化物例如 雪明碳鐵即變得不籍^ 骑、疋’而生成Cr23C6碳化物,而其他碳化 物例如心C: «被㈣走碳原子,變得難以在粒界粗大 推測藉此可防止粒界脆化,然而另-方面,Cr23C6石炭化 物也會變得容易粒界析出。 曰如此,上述這些假說雖已大量提案,但是,關於Cr添 加量與再熱脆化的關係,至今仍未確立出—確定的見解。 ^在k種現況下,本發明群進行專精研究。結果發現’ 前述再熱脆化現象與鋼狀Μ點有關聯。 亦即’ Cr之添加’具有提高鋼材之變態點、並同時消 _ 口 4C而更進-步提高變態點的效果。另—方面,已知作 為7穩疋化το素的Ni、Mn一旦大量添加,就會降低變態 201000646 點。於是,當碳原子等在粒界濃縮時,在本發明中設為對 象的高溫領域亦即600°C的溫度中,變態點與高溫耐力評估 溫度接近,粒界的一部分產生α — τ變態而即已進行相變 態,其原子組態轉換之際,從組織中失去大量的差排,強 度顯著降低,因之從粒界破壞,此點已獲知。 其結果,提高鋼材之變態點一事就變得極為重要,同 時,大量添加與碳原子的親和力高而易於粒界析出的元 素,在提高高溫強度這點上稱得上有效,然而同時,會導 致提高熱影響區的再熱脆化感受性,因而導致作為結構物 方面的設計困難,其已明顯成為新的課題。 甚且,近年來,基於土地之有效活用之目的,建築物 有大規模化、高層化之傾向,這種結構物的大型化,也導 致屬於建築資材之鋼板、形鋼或鋼管的大型化,為了提升 這些鋼製品的生產效率、或提升組裝效率,故而傾向於提 高熔接時之入熱量。因此,若在熔接入熱量很高的情況下 仍欲獲得充分耐震性,就必須充分提高熔接部的靱性。 I:發明内容3 發明揭示 本發明係有鑒於前述習知耐火鋼所具有的問題而完成 者,其目的在於在獲得高溫強度的同時,確立上述習知鋼 所無法解決的課題即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而可提 供一種炫接連接部之对再熱脆化性與勃性佳之对火鋼材及 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專精研究,本發明最重 201000646 要的課題係實現並揭示一種耐火鋼材,其係將鋼材的化學 成分加以最適當化,以求在600°C的火災設想溫度下可滿足 室溫規格強度至少1/2以上,同時,於熔接連接部之接合 (Bond :熱影響區與熔接金屬之邊界部,亦稱熔融邊界 (Fusion Line)的部分)處,於0°C的溫度下具有充分輕性,且 於火災時的再熱之際兼具耐再熱脆化性者。 如前已述,為了獲得高溫強度,首先,必須導入支配 材料強度的差排,為此’依需要量添加Μη與Cr,在不致過 剩添加Μη並限制屬其他r穩定化元素之Ni,Cu之添加,再 加上基於防止容易發生粒界脆化之BN生成,故基本上不添 加B。又,Mo的添加量方面,也為了抑制M〇碳化物之粗大 粒界析出,故抑制在0.1 %以下,以此而獲得耐再熱脆化性。 於是,具體性指標係將耐再熱脆化性指標值SRS值以下 式定義而導入: [SRS] = 4Cr[%] - 5Mo[°/〇] - 10Ni[%] - 2Cu[%]-Mn[%] 並以數值定量地限定合金設計指標。 又’在熱影響區中加諸5kJ/mm以上入熱量之大入熱量 熔接部上,為了確實獲取熱影響區與熔接金屬的邊界部亦 即接合之充分靱性,故限制C量小於0.05%較普通鋼材為 低’又,抑制C添加量在0.01%作為最低限度的添加量。同 時’藉由在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内適當選擇合金元素添加 量’可作出兼顧高溫強度及大入熱量熱影響區靱性的化學 成分組成上為最適化者。 201000646 又,將本發明鋼材進行通常的輥軋處理並以放冷來製 造的方法,並無法獲得優異的高溫強度。這是由於為了獲 得前述接合靭L性而限制合金元素量,因此淬火性不夠充足 的緣故。 依據本發明群的研究,對於該問題已得知可藉由控制 冷卻來完成彌補。亦即,已發現藉由下記之1)或2)這類方 法,可配合在高溫中的析出強化,而實現在高溫中的強度 展現。 1) 在熱軋之際,充分取得減壓比而將鑄造組織均質 化,在800°c以上的高溫中結束輥軋,接著以2°c/s以上的冷 卻速度將鋼板的各部位控制冷卻,並將該冷卻持續到l〇〇°C 以下的溫度為止,藉此,可一度作為變韌體組織進行淬火 處理,使其室溫強度提升,同時將室溫耐力偏低控制的方 法;或者,接著藉由進行回火熱處理而將強度與靱性最適 當化,這種並用控制冷卻與回火熱處理的方法。 2) 同様在800°C以上的溫度結束輥軋之後,同様以2°C /s 以上的冷卻速度將鋼板的各部位冷卻,並在400〜750°C的溫 度範圍停止控制冷卻,之後進行放冷,由此進行可與在冷 卻到室溫為止的冷卻途中回火獲得同樣效果的途中停止型 控制冷卻方法,或者,進一步,於之後進行回火熱處理, 利用使鋼材強度與碳化物或者氮化物的析出密度確實提升 的方法,藉此製作實質上20%以上為變韌體或回火變韌體 組織所形成的鋼板之方法。 在此,本發明中所說明之所謂必要的高溫強度(高溫耐 201000646 力)’原則上係思 ^曰至溫規格耐力的1 /2 ’例如,當範圍存在 於以日本JIS規格專所規定的鋼材耐力中時,以其下限值的 1/2為必要财力。 因此,必要的高溫耐力會因應室溫強度而變化,以拉 伸強度400N/mm2級鋼而言’就是室溫耐力下限值235N/mm2 的1/2即117N/mm2(小數點以下捨棄),而以拉伸強度 500N/mm2級鋼而言,就是室溫耐力325N/mm2的1/2即 162N/mm2。 本發明中的這些規定,未必是實際工業規格所規定 者’而疋經 ό又§( s十其所推定之值,乃是包含安全率的標準。 每一個皆設定有下限,而沒有上限值。 依據以上檢討結果所完成的本發明要旨如下。 [1] 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 材’係室溫強度400〜600N/mm2級之对火鋼材,以質量%計, 含有:C : 0.010%以上而小於0 05〇/。、si : 〇.〇1〜0.50%、Μη : 0.80〜2.00%、Cr : 0.50%以上而小於2.00%、V : 0.03〜0.30%、 Nb : 〇.〇1 〜0·10〇/〇、N : 0.001 〜0.010%、A1 : 0.005〜0.10% ; 又,限制Ni、Cu、Mo、B的各自含量為:Ni :小於〇.1〇〇/0、 Cu :小於0.10°/。、Mo : 0.10%以下、B :小於0.0003% ;又, 限制屬於不純物成分之p、s、〇之各自含量為:p :小於 0.020%、S :小於0.0050%、〇 :小於0.010%,並具有殘餘 部鐵以及不可避免的不純物所形成的鋼成分,又,構成前 述鋼成分的元素當中,Cr、Mo、Ni、Cu及Μη之各元素係 滿足下記(1)所表示的關係: 10 201000646 4Cr[%] - 5Mo[%] - 10Ni[%] - 2Cu[%] - Mn[%] > 0......⑴ (唯,上記(1)式中,各元素濃度的單位為質量%)。 [2] 如前述[1]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 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Ti :大於〇 〇〇5% 而在0.050%以下、Zr : 0.002〜0.010%當中的i種或2種。 [3] 如前述[1]或[2]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 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Mg : 0.0005〜0.005%、Ca : 0.0005〜0.005%、γ : 0.001 〜0.050%、 La : 0.001~0.050〇/〇、Ce : 0.001〜〇_〇50〇/〇當中的 1種或2種以 上。 [4] 如前述[1]〜[3]之任一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 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該鋼材的肥粒鐵相中之差排 密度為1010/m2以上。 [5] 如前述[1]〜[4]之任一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 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結構中,使變韌體或 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有率在2〇〇/。以上,而由淬火 組織形成。 [6] 如前述[1]〜[5]之任一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 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中,使Nb、V、Cr、 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以2個 /μιη2以上的密度析出。 [7]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对火鋼材之製造方 法,係將具有如前述Π]〜[3]中任一項之鋼成分的鋼片,加 熱至1150〜13〇〇 C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於8〇〇π 201000646 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到達溫度500°C 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位中的冷卻速度為2°C /秒以上,並於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350〜600°C的溫度領 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之後放冷。 [8]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 法,係將具有如前述[1]〜[3]中任一項之鋼成分的鋼片,加 熱至1150〜1300°C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於800°C 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到達溫度500°C 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位中的冷卻速度為2°C /秒以上,並於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l〇〇°C以下且室溫以 上的溫度領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之後放冷,藉此,於該 鋼材結構中,獲得變韌體或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 有率在20%以上的淬火組織。 [9 ] 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 材之製造方法,係於適用了如前述[7]或[8]之製造方法後, 將該鋼材於400°C〜750°C的溫度範圍内,以5分以上360分以 内的時間回火,藉此使Nb、V、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 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於該鋼材中以2個/μιη2以上的密 度析出。 依據如上之本發明之耐火鋼材,在600°C溫度時的強 度、尤其拉伸耐力乃是室溫時的1/2以上,故即使在火災設 想溫度下,熱影響區接合也不會發生再熱脆化,且同時可 獲得5kJ/mm以上的大入熱量溶接部之接合靭L性。 又,依據本發明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可製造出耐 12 201000646 火鋼材,該耐火鋼材係在_t溫度時的強度尤其拉伸耐力 乃是室溫時的1/2以上,故即使在火災設想溫度下,轨影塑 區接合t不會發生祕脆化,且同時可獲得如/_以上的 大入熱里熔接部之接合勒^性者。 …因此,依據本發明,可提供高溫強度方面優異、並且 w妾連接枚耐再減化性與祕佳的賴㈣火鋼材。 又阿/皿下的耐力係依據鋼材的組成,而於各個溫度 變化。在7GG°C以上的溫度中屬高溫耐力優異的鋼材未必 可在小於700 C的溫度下發揮很高的高溫耐力。這是由於當 材料暴露於火災環境中時,端視預先含有作為合金成分的 石反化物等之析出(稱為二次硬化)在哪個溫度範圍發生,而對 咼溫耐力影響至鉅◦本發明係為了獲得6〇(rc之優異高溫耐 力之鋼材而勒新提案者,故與在其他溫度範圍中之高溫耐 力佳的鋼材係依據不同設計思想。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示Mo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00。(: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 部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2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示B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00。(: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部 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3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 之一例’顯示將本發明鋼(水冷途中停止)回火之情況下的回 火溫度與600°C高溫拉伸耐力之關係的圖表。 13 201000646
用以實施發明 <最佳形態 f火鋼材之一例,顯示 響區之耐再熱脆化性 下沈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之对再熱脆化性與韋刃性 =之财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又,該 實%升“係用以使發明之主旨可獲更佳理解而詳細說明 者’凡是未特別指定,皆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有關本發明的溶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勒性佳的 耐火鋼材係至溫強度4〇〇〜6〇謂酿2級的对火鋼材,其係 藉由下11此種鋼材而概略構成者,即,以質量%計,含有: C : 0.010% 以上而小於 0.05%、Si : 0.01 〜0.50%、Mn : 0.80 2.0G/。O.G.5G%以上而小於2.GG%、v:G.Q3〜0.30%、
Nb : 〇.〇1 〜ο·ι〇%、N : 謝〜〇·_%、A1 : 〇.〇〇5〜〇·ι〇% , 並將Ni、Cu、Μο、β的各自含量限制在:Ni : 〇 1〇%以下、 Cu : 0.10%以下、Mo : 〇 1〇%以下、B :小於〇 〇〇〇3%,甚 且,將屬於不純物成分的P、S、0之各自含量限制在:p : 小於0.020%、S :小於〇_〇〇50%、〇 :小於〇 010%,並具有 由殘餘部分鐵及不可避免的不純物所形成的鋼成分,形成 前述鋼成分的元素中,Cr、Mo、Ni、Cu及Μη等各元素, 滿足下記(1)式所表示的關係。 4Cr[%]—5Mo[%]—10Ni[%]—2Cu[%]—Μη[%]>〇……(1) {唯,上記(1)式中,各元素濃度的單位係質量%。} 14 201000646 [耐火鋼材的鋼成分(化學成分組成)] 首先,於實施本發明之際所規定之作為基本鋼化學成 为範圍的限定理由加以說明。又,在以下的說明中,各元 素的添加量全部是以質量%表示。 C : 0.010%以上而小於0.05% C是可有效提升鋼材之淬火性的元素,同時是用以形成 碳化物之必要元素。在鋼材中,為了使碳化物於最低至少 , 600°C的溫度穩定析出,必須添加〇在〇 〇1〇%以上。又一 旦添加C在0.05%以上,於大入熱量溶接熱影響區中,會形 成大量的殘留沃斯田鐵或析出碳化物,而可能會導致在熱 影響區使接合勒性顯著低劣化的情況,因此,將其添加範 - ®規定在⑽㈣以上而小於⑽5%。若考量到溶接入熱量變 、 得更大的情況,。含量以少量者較為適當,故亦可將C限制 在〇鮮/。以上或0._%以上。又,為了接合勒性的提升, 亦可將C限制在〇 .040%以下。
Si : 0.01-0.50% % Si係脫氧元素’同時亦是有助料火性提升的元素, 不過至少需添加ο·οι〇/〇以上才能顯現出效果。另__方面,若 添加Si超狐观時,河提高殘料斯田鐵的穩定性,尤 其可使熱影響區鞞性降低,因其屬此種元素,故將其添加 範圍規定在㈣韻%。為了確實進行脫氧,亦可將赚制 在〇规以上、0_10%以上或〇.15%以上。又為了熱影響區 的靭性提升,亦可限制在0 45%以下或0·40%以下。 Μη : 0_80〇/〇以上〜2.00% 15 201000646 _係7相較化元素’有助於淬火性的提升,不過在 如本發明之含Cr的鋼材中,若未添加Mn在o·8o%以上,巩 有無法展現上述效果之虞。又,若添加應超過2 ()%,則= 變態點的降低很顯著,在朝_t再熱時,伴隨粒界偏析二 熱影響區會於再熱時產生局部性,而導致顯 著的粒界強度降低的情況,或促進碳化物的粒界析出而^ 生析出脆化,而依據模擬熱循環相#於熱影響區的組織之 高溫拉伸試驗時的斷面縮率·,耐再熱脆化性變成15% 以下,因此將其添加範圍限定在〇8〇〜2〇%。為了更進—步 活用Μη的淬火性效果,亦可將Μη限制在0.90%以上、丨〇5二 以上或1.20%以上。又,為了防止Acl變態點之降低等,亦 可限制在1.80。/。以下或ι·60%以下。
Cr : 0.50%以上而小於2 〇〇0//。 〇可藉添加0.50%以上而獲得提高鋼材淬火性的效 果又’其亦具有與碳原子的親和力,而具備抑制Nb、v 或T124些與c的親和力極高之元素粗大化的效果。再加上, 鋼鐵相狀錢之形態本身’從鐵.碳原子系的共析型變化為 加馬區型’尤其在粒界發揮了提高變態點這個顯著效果。 然而,若添加Cr超過2·00%,雖然在鋼材特性上無特別的弊 °但疋在製鋼上的課題、亦即因除去不純物時間的延長 ^導致熔鋼溫度在精煉中降低,使鑄造性惡化,隨之導致 Ik時的成本提咼,因此,添加上限限定在2〇〇%。又,本 I月中,右在大^:添加V或&的情況下,必須將Cr&添加量 拴制在較佳為〇.5〇〜1,5〇%。唯,&的添加有時會降低製鋼 16 201000646 精煉時的熔鋼溫度,因此為了抑制成本升高,亦可將〇限 制在1.80%以下、1.50%以下或1.40%以下。又,為了提高^ 火性’亦可將Cr限制在0_75°/〇以上或丨〇〇%以上。 V : 0.03-0.30% V係可形成容易在晶粒内細微分散的碳化物,對高溫耐 力之提升極為有效。其效果可藉添加〇.〇3%以上而展現, 又,若添加超過0.30%則粒界析出與粗大化明顯,而使耐再 熱脆化性惡化’因此將添加範圍限定在〜〇.3〇%。唯, 在回.火的步驟中,V碳化物具有粒界析出的傾向’因此亦可 將V限制在0.25%以下或0.20%以下。又,為了高溫耐力提 升’亦可將V限制在0.05%以上或0.08%以上。
Nb : 0.01 〜0.10%
Nb可與碳原子短時間結合而以NbC析出,有助於提高 室溫時的強度及高溫強度。同時,可顯著提高鋼材的淬火 性,亦有助於差排密度的提升,可提高由控制冷卻獲致的 鋼材強度提升效果。然而,Nb的添加量若小於0.01%則看 不出前述效果,又,若添加超過〇·1〇。/。,則會產生朝粒界之 NbC粗大析出,引起再熱脆化,而恐助長在高溫下溶接連 接部的不穩定破壞,因此將其添加範圍限定在 0.01〜0.10%。為了活用由Nb所獲致的強度提升效果,亦可 將Nb限制在0.02%以上、0·03%以上或〇 〇4%以上。又,為 了避免再熱脆化,亦可將Nb限制在0.08%以下或0.06%以 下。 N : 0.001 〜0.010% 17 201000646 N在本發明中並未積極地添加,其係為了避免粗大氮化 物生成而應予控制的元素。不過,N若是微量添加,其化學 性比碳化物更穩定,因此有時會以碳氮化物析出而有助於 高溫而f力提升。因此,N的添加量係規定在0.001%作為工 業性下限,又,添加量的上限,係為了抑制粗大氮化物的 生成而規定在0.010%。為了高溫耐力提高,亦可將N限制 在0.080°/。以下或0.060%以下。 A1 : 0.005-0.10% A1係在鋼材脫氧及藉A1N生成獲致細粒化上為必要的 元素,尤其在含有Cr的鋼材中,為了防止在精煉中因Cr氧 化而變得不易添加於鋼材中,故添加作為主要的脫氧元 素。這種單憑A1即可抑制熔鋼中氧濃度的效果,係可藉由 添加0.005%以上而獲得,因此A1的下限值定為0.005%。另 一方面,A1含量若超過0.10%,則會形成粗大的氧化物叢 集,而有損鋼材的靱性,因此上限值規定為0.10%。為了更 確實脫氧及藉A1N生成而獲致細粒化,亦可將A1限制在 0.010%以上、0.015%以上或0.020%以上。又,為了防止粗 大氧化物叢集形成導致鋼材靱性降低,亦可將A1限制在 0.08%以下或0.06%以下。
Ni :小於0.10%
Cu :小於0.10%
Mo : 0.10%以下 B :小於0.0003%
Ni、Cu、Mo、B皆係對淬火性提升方面為有效,而其 18 201000646 含里如以下所述有所制限。 Νι與Cu係如業已敘述,會使Acl變態點顯著降低,乃 疋有可能促進藉粒界之局部變態所導致之再熱脆化的元 素。因此’該等元素係即使作為不純物混入也應予排除, 或者’也必須在精煉步驟中下工夫防止其混入。其容許上 限皆為0_10。/〇’因此基於考量到工業性生產的從容度,而將 其含3:制限規定在小於〇 1〇0/〇。 同樣的’基於防止火災後熔接連接之再熱脆化的觀 點’含有Mo及B是較不適宜的,即使其以不純物混入也應 該盡量避免’本發明群以實驗而明瞭其嚴密的含量制限。 第1圖係顯示,為了評價於本發明鋼材中添加Mo之含 量對火災設想再熱時的耐再熱脆化性所造成的影響,而對 相當於模擬熱循環熱影響區組織在6〇(rc高溫拉伸試驗時 的斷面縮率的座標圖。在此,斷面縮率在15%以下的情況 時’於破斷截面的一半以上可觀察到明暸的粒界破壞形 態’可判斷其耐再熱脆化性低劣化。 具體而言’係實施如下試驗,即:給予已設想熔接入 熱量2kJ/mm的模擬熱影響區熱循環(以150。(〕/秒朝1400¾ 之溫度進行加熱’於保持2秒後從800。(:到500°C之溫度帶通 過時間約16秒)作成模擬熱影響區,將之從室溫花費1小時 升溫至火災設想溫度6〇〇ac的溫度,保持30分鐘後,對試驗 片以油壓施加應力,且增加應力直到試驗片截斷為止的試 驗(以下稱之為SR斷面縮率試驗),評價已截斷的試驗片之 斷面觀察、與將斷面面積除以試驗前試驗片平行部截面積 19 201000646 所得之值所表示_面縮神〜⑽%:以下亦略稱為崎 面縮率),以之作為該試驗結果。 ,從第1圖的座標圖可得知,當M〇添加超過0.10%時,前 述斷面縮率變成15%以下。又,可確認當sr斷面縮率在Μ% 以下時的斷面’其係斷面的—半以上有粒界破裂。 同樣地,本發明鋼材中添加B的情況時,在6〇〇°c 中的SR斷面縮率的關係、顯示於第2圖的座標圖。獲知b係依 據僅0._3%的添加而使队斷面縮率壓低在丨州以下。 根據這些實驗結果,而規定M。: 0_1()%以下、b :小於 0.0003%的舰。II由該蚊,可防止_連接部的再熱脆 化。 為了充分取得本發明的效果,必須非常留意B的 混入, 包括作為原材料的廢料、礦石、合金原料或爐材料等的污 染所造成的混人’ B添加量必須嚴格控管在小於讀〇3%。 在可嚴密選擇製鋼原料的情況下,若考量到工業性成分分 析值的§吳差,B的可容許上限值為小於〇 〇〇〇2%。 又’為了使屬於耐再熱脆化性的評價指標之811斷面縮 率確實超過15°/。,在本發明中,藉由以次式{ [SRS] = 4Cr[%] -5Mo[°/。]— 10Ni[°/。]-2Cu[%]-Mn[°/。] }(對應於上記(1)式) 所表示之SRS值’規定化學成分組成。 該[SRS]式係如既已敘述,將防止河〇造成的粒界析出 脆化、或不致發生Ni、Cu、Μη等γ相穩定化元素導致粒界 在高溫下局部變態所造成的粒界局部軟化的化學成分範 圍,以實驗結果進行多元直線型迴歸分析,將5尺斷面縮率 20 201000646 超過15%的極限範圍近似直線,將其係數概略整數化所表 示者。 又’在上記[SRS]式中,必須使{ [SRS]>0}的關係成 立’滿足依該式所獲致的規定與本發明化學成分組成的規 定兩者,方可實現確切的再熱脆化防止。 第4圖係規定上記SRS值之際所實施的實驗結果,亦即 顯示SR斷面縮率相異的鋼材之SRS值、與SR斷面縮率15〇/〇 之邊界線的關係之座標圖,依據本座標圖,而依據前述方 法決定上記[SRS]式的係數。 本發明中,透過作為不純物混入的Mo、Ni、Cu與意圖 性添加的Μη、Cr之間的相關,即使是在規定化學成分内, 也會些微使SR斷面縮率試驗時的SR斷面縮率降到15之 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故以上記[SRS]式規定。 例如,含有Ni、Cu、Mo各自為上限值0.1%時,就算使 Μη量在I·8%,然而當ClMi0_8%的情況下,SRS就變為負。 這時,析出脆化與局部軟化會同時發生,而無法防止再熱 脆化。相反的,當添加Cr在1.5%時,就算將其他元素添加 到上限值為止,仍可防止再熱脆化。 如此,本發明並非揭示一種僅限定各個化學成分組成 即可完全防止再熱脆化之鋼材,而是再加上構成上記[srs] 式(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1)式)的化學成分之最適 當化指標,而規定出用以抑制再熱脆化的合金成分範圍。 P :小於0.020% S :小於0.0050% 21 201000646 Ο :小於0.010% Ρ、s ' ο係分別作為不純物而對鋼材本身的靭性造成 莫大影響,且對火災時的再熱脆化亦會有所影響,故實驗 上已確δ忍的含有上限,分別限制為ρ :小於〇 〇2〇%、s :小 於0.0050%、Ο:小於0.010%。而為了進一步謀求靭性改善, 亦可限制為?小於0.015%或小於0〇1〇%,8小於〇〇〇4%或小 於0.003%,0小於0.0050%或小於〇 ο。%%。 藉由以上已說明之鋼成分的規定,以本發明即可實現 鋼材的熔接連接部在火災時的耐再熱脆化性優異、且在 5kJ/mm的大入熱量熱影響區勒性方面亦佳、在6〇〇。〇溫度下 的高溫时力極高的鋼材。 接著,以下就本發明中的選擇成分元素之添加範圍的 限定理由進行說明。
Ti :大於0.005%而在0.050%以下
Zr : 0.002〜0.010%
Ti及Zr係碳化物及氮化物形成元素,可添加該等元素 用於析出強化。本發明中在發揮析出強化能力上,Ti必須 添加超過0.005°/。’又,當添加超過0.050%則粗大碳化物會 粒界析出,致使耐再熱脆化性低劣化,因此將其添加範圍 限定在超過0.005〇/〇而在0.050%以下。又,Zr係基於與Ti完 全相同的理由而限定在0.002〜0.010%。以上兩種選擇元素 當中,可選擇添加1種或2種以上。
Mg : 0.0005〜0.005%
Ca : 0.0005〜0.005% 22 201000646 Υ : 0.001 〜0.050%
La : 0.001-0.050%
Ce : 0.001 〜0.050% 根據如前述之s的制限與Μη添加量,本發明的鋼材 中,於中心偏析部的MnS生成基本上雖很少,不過在大量 生產時,並無法作到完全沒有。因之,為了減低硫化物對 鋼材勒性造成的影響,可添加硫化物形態控制元素,同時, 可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效果。 亦即,本發明中’可選擇含有Mg : 0.0005〜0.005%、
Ca : 0.0005〜0.005%、Y : 〇·〇〇ι% 〜0 050%、La : 0·001% 〜0.050%、Ce:0.001% 〜0.050%當中的 1種或2 種以上。 該等元素的添加量,每一個皆在小於下限值時即無法 展現上述效果,又,若超過添加上限,則會生成粗大氧化 物叢集,可能使鋼材的不穩定破壞產生,故分別限定在上 述範圍。又,Mg及Ca亦可限制在0.003%以下,γ、La&Ce 亦可限制在0.020%以下。 [鋼材組織] 一般皆知,隨著環境溫度上升,組織強化對鋼材的高 溫強度之助益即減少。這是因為隨著環境溫度的上升,會 進行組織結構復原(隨差排的上升運動而促進合一消滅或 擴散現象等)的緣故。因此,在高溫強度的展現上,在室溫 下材料所具有的内部應力(差排強化或析出強化等材料強 化因子當中藉由支配機構所概略決定的材料變形阻力)之 維持極為重要。 23 201000646 亦即,首先,於鋼材中導入用以使材料強度展現所必 須之量的差排,而防止差排在高溫領域中消滅的因子、例 如高密度的不動差排或高密度分散的析出物之存在就變得 很重要。 基於這種理由,本發明中,除前述鋼成分的規定以外, 再將鋼材組織如以下進行規定則更佳。 (差排密度) 本發明的耐火鋼材中,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排密度 以在101G/m2以上為佳。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排密度若在 該範圍,可獲得高溫強度特性優異的耐火鋼材。 本發明之鋼成分(化學成分組成)係作成將防止差排組 織結構復原的析出強化因子導入之最適當組成,以使耐再 熱脆化性提升,不致成為在受到5kJ/mm之大入熱量熔接之 熱影響的熱影響區中之靱性降低的原因。 因此 > 必須使财火鋼材處於暴露在南溫如的狀’亦 即在火災發生前的常溫環境中,導入即使在高溫下亦可充 分展現強度這種差排的狀態。 本發明中,藉由這種理由,將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 排密度規定在l〇1Q/m2以上,實現優異的高溫強度特性(請一 併參考後述製造方法的說明)。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排密 度若小於101(Vm2,則變得不易得到上述效果。 在此,測定鋼材的差排密度之方法,可利用從X射線繞 射峰值的半寬度評價的方法(參考下記參考文獻1)。具體而 言,首先,將試驗片素材切斷加工為10mmxl0mmx2mm後, 24 201000646 將主面進行鏡面拋光,之後, 秸由化學拋光或電解拋光將 鏡面拋光表面嵌接50μπι以上。虹# 丄,丨 接著,將該試料設置於X射 線繞射裝置,於前述抛光主而 兀土由’入射Cr-K«或Cu-Kdmx 線’精老面反射X射線繞射法,推 凡別成進仃 a-Fe(110)、(211)及(220) 面的繞射線之測定。Cr-Kdril p 〇 «特性X射線,係分別由 f
接近Κ”線及K”線所形成。因此,藉由Raehinger的方法(請 參考下記參考文獻2),在各自的結晶面繞射峰值上,扣除 接近的K”線繞射峰值高度,評氣丨線繞射峰值半寬度。 該繞射峰值半寬度係與結晶内的平均應力變形ε呈比例, 因此,藉由Williamson-Hall法(請參考下記參考文獻^,可 以從繞射峰值半寬度求得ε。 進一步,從平均應力變形ε,洲記載於下記參考文 獻1(ρ·396-399)之(10)式:{ ρ叫个斗"/“},可求得差排密 度ρ (個/m2)。在此,前式中的b,係卜格式差排向量的大小 (=0.248x1 〇Λη)。 (1)參考文獻1 :中島孝一等「利用χ射線繞射之差排密 度評價法」材料與製程、日本鐵鋼協會、ν〇1.17(2004), Ν〇3, ρ.396-399 (2) 參考文獻2 : Guinier,A、高良和武等譯「χ線結晶學 的理論與實際改訂3版」理學電機(1967), ρ,406 (3) 參考文獻 3 : G.K.Williamson and W.H.Hall, Acta Metall., 1(1953), p.22 (變韌體或麻田散鐵的組織占有率) 本發明的耐火鋼材係以在鋼材組織中,令變韌體或麻 25 201000646 田散鐵的光學顯微鏡組織占有率在20°/。以上之淬火組織為 佳。鋼材組織中的變韌體或麻田散鐵的組織占有率若在該 範圍,則可作成具有前述規定之差排密度的鋼材。鋼材組 織中的變韌體或麻田散鐵的組織占有率一旦小於20%,則 不易得到前述鋼材之肥粒鐵相中之差排密度(l〇1G/m2以 上)。 (碳化物或氮化物的析出密度) 本發明的耐火鋼材係以由Nb、V、Cr、Ti或Zr當中的1 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在鋼材中以2個/μιη2以上 的密度析出為佳。本發明中,使由前述這種碳化物或氮化 物形成、用以展現高溫強度的差排移動障害之析出物以前 述範圍密度在鋼材中析出,並以適當的分散狀態混雜存在 於差排之間的狀態,藉此,可確實獲得高溫耐力的提升效 果。鋼材中的前述碳化物或氮化物之密度若小於2個/μηι2, 則不易獲得前述這種高溫而ί力提升效果。 [耐火鋼材的製造方法]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靱 性佳的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說明其限定理由。 有關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與靱性佳之 耐火鋼材的製造方法,係將具有如前述鋼成分的鋼片,加 熱至1150〜1300°C的溫度之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在800 °C以上的溫度中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溫度到500 °C為止的期間,進行加速冷卻以使於該鋼材各部位之冷卻 速度為2°C /秒以上,在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350〜600°C的 26 201000646 溫度領域時停止加速冷卻,之後將之放冷的方法。 本發明中,係提出一種可獲得600°C溫度下的高溫耐 力、对再熱脆化性、及即使在受到5kJ/mm之炫接入熱量所 造成的影響之熱影響區亦可確保靱性之鋼成分(化學成分 組成),然而若單純以輥軋製造這種鋼材,並無法穩定獲得 本發明的效果。這是由於本發明的化學成分組成主要是著 眼於再熱脆化之防止以及熱影響區靱性之獲得而規定者, 因此關於室溫強度、降伏比、高溫強度的規格方面,有時 僅憑化學成分組成的規定範圍並無法滿足的緣故。 如前所述,伴隨環境溫度的上升,組織強化對鋼材的 高溫強度之助益減少,因此,為了展現高溫強度,必須要 求維持材料在室溫下所具有的内部應力。為此’必須於鋼 材中導入必要量之用以使材料強度展現的差排,而必須使 例如高密度的不動差排、或以高密度分散的析出物這些防 止差排在高溫中消滅的因子存在。 本發明中所規定的化學成分組成,係導入析出強化因 子,以使对再熱脆化性提升,不致成為受到大入熱量熔接 之熱影響的熱影響區中造成靱性降低的原因之最適當組 成。因此,必須是而才火鋼材暴露於尚溫如的狀恶’亦即在 火災發生前的常溫壤境中’就必須先導入在南溫中也可充 分展現強度的這種差排之狀態。 為此,而採用將鋼材加速冷卻使組成性過冷卻狀態穩 定化的方法,以工業性觀點而言乃屬適當。然而,在工業 性上,要將板厚偏厚的鋼板均勻冷卻,在技術上並不容易, 27 201000646 必須採用稱為控制冷卻的鋼板均一冷卻機構。 在此,將鋼材使用於實際的建築結構物之際,必須將 業已製造的鋼板切斷為任意形状,而完成構成構件,不過 從這種觀點來看,鋼材的所致之處,亦即鋼材全體的各部 位都必須具備同樣的組織。 本發明中,係著重於這一點,而將控制冷卻速度定為2 °C/s,以使其成為本發明化學成分組成中屬充分差排密度之 101 Q/m2以上設為必要條件。 又,將前述冷卻速度至少維持於變韌體變態開始點(相 當於肥粒鐵變態之際的Ar3點),之後,必須將截面組織的 至少20%以上作成變韌體組織或麻田散鐵組織,才能獲得 先前的差排密度。因此,將從800°C朝500°C冷卻時的平均 冷速規定為2°C/s作為管理指標。 該冷卻可持續到變韌體變態完全結束的Bs點(相當於 肥粒鐵變態的Arl點),不過依據化學成分組成,Bs點也可 能在500°C以上,故未必一定要持續進行水冷到500°C。作 為冷卻速度的指標所限定的從800°C朝500°C冷卻時的平均 冷速,係基於在Bs點在500°C以上的鋼材中,Bs點以下的冷 卻速度對於差排密度提升這個觀點而言毫無意義,因而規 定者。 又,本發明中,為謀求步驟的省略,敢於將該控制冷 卻步驟於途中停止,之後放冷,藉此,可提升通常經過控 制冷卻-回火步驟所製造的鋼板之生產性。 具體而言,藉控制冷卻步驟所獲致的冷卻處理係:在 28 201000646 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350〜600°C的溫度領域停止,之後進 行放冷,藉此,雖然並未全部相同,但可得到概略相同效 果的步驟。亦即,藉由控制冷卻-途中停止及放冷步驟,可 使生產性更進一步提高。 又,藉控制冷卻步驟所進行的冷卻處理係:在成為100 °C以下且室溫以上的溫度領域時停止,之後進行放冷的方 法,該方法可於鋼材組織中,將戴面組織的至少20%以上 作成變韌體組織或麻田散鐵組織,如此可確實得到淬火組 織,依這點而言更為適當。 另一方面,未經過這種高生產性的步驟而是採用習知 製造方法的控制冷卻-回火,也沒有問題,相反的,對Bs變 態點在500°C以下、淬火性較低的鋼,寧可採用控制冷卻-回火的步驟,以材料特性的觀點來看,可進行穩定的生產。 甚至,藉由控制冷卻到l〇〇°C以下進行淬火,測定鋼材 的強度時,在鋼材中的可動差排密度偏高的情況下,降伏 應力較外觀上為低,降伏比低於0.8,可獲得稱為「低降伏 比(YR,Yield Ratio)」的特性。可獲得這種特性的作用,在 採用上述控制冷卻-途中停止步驟的情況時也很顯著,可更 提高其效果。 這種低降伏比的鋼材,因為塑性變形開始應力低,且 拉伸強度高,材料歷經重大變形而破壞,可適當作為耐震 性優異的建築結構物之素材來使用。 因此,本發明中,也可適用於控制冷卻到l〇〇°C以下而 不再回火的製造步驟,在穩定獲得鋼材耐震性上為有效的 29 201000646 方法。 又’上述控制冷卻後的回火處理,可在400〜750。(:(實 質性的Ac 1變態點正下方溫度;|為止之間適宜選擇來決定溫 度’只要依據所需要的材料強度、碳化物析出狀態與母材 化學成分組成來決定即可,可提高本發明效果。 又’其熱處理時間也相同,回火時的組織變化以物質 的擴散所支配時,溫度與時間係作為可給予相同效果的參 數而可相互變換。亦即,在高溫下則以短時間、低溫下則 以長時間處理,藉此可以同等處理。 又,透過回火處理,可促進碳化物析出,其效果在高 溫強度中很顯著,不改變室溫強度即可使高溫強度提高, 這一點本發明群已實驗性地得知。 又,作為控制冷卻後的回火處理,係將鋼材在400°C 〜750 C的温度範圍中以5分以上360分以内的時間回火,使 Nb、V、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 物,在鋼材中以2個/μιη2以上的密度析出作為條件,依可使 耐火鋼材的高溫強度進一步提升這點上很適宜。 第3圖係將申請專利範圍1〜3項所記載的本發明鋼中, 將作成記載於下記表1的化學成分組成之鋼,藉由控制冷卻 -途中水冷停止來製造,接著在400〜700°C中保持〇·5小時之 後’再度於600°C測定高溫耐力’將其結果相對於回火溫度 所顯示的座標圖。 如第3圖所示,< 知高溫而寸力係在5 5 0 °C顯示出最高 值,相較於未經回火的鋼,其高溫耐力增加。這時,當所 30 201000646 需要的对力超過162N/mm2(室溫強度500N/mm2級鋼的情況 其強度規模最低值為325N/mm2的1/2)的情況下,由1萬倍的 觀察倍率所致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已確認碳化物於 鋼材中以2個/μιη2以上的密度析出。這是作為回火效果之本 發明最大特徵。 通常,回火係以降低室溫強度為目的而實施,而本發 明中,已得知使用以展現高溫強度之差排移動障害之析出 物以適當分散狀態混雜介於差排之間,可確實得到高溫耐 力提升的效果。因此,本發明中的回火條件,不僅是習知 回火這類室溫強度的調整,還依據用以提升高溫強度的碳 化物析出控制而規定者。
31 201000646 1 I< i SRS 1 1 . F-H 〇> 寸 o o CO o o o cc o 5 o 寸 o o o 11 LQ — o o CJ C--0 o o r—( 0. 06 £ 0. 01 > 0. 08 JD Γ<ϊ o o CS] 〇 d »—H 1—^ o o in o o T—^ S O' 寸 ·—H m ;0. 25 〇 0. 04 i 含量1 32 201000646 又’用以確貫得到此種金屬結構的技術,可使用將鋼 材控制輥軋淬火的手法,具體而言,作為將用以展現優異 高溫耐力之差排朝鋼材導入所必要且充分的製造方法,係 在1150°C以上、13〇〇。(:以下的溫度預熱,之後,實施鍛造 等熱軋加工或粗軋輥、或精輾輥乃至最後加工(敏造)後,將 輥軋(加工)結束溫度限制在800°C以上,以此作為使各種高 溫穩定碳化物、例如NbC、VC、TiC、ZrC、Cr23C6等完全 固熔的條件,藉以極力提高之後的加速冷卻開始溫度來提 高淬火性乃是必要的。 又,輥軋之際,基於必須極力消除鑄造時的組織以促 使再結晶、以及使小凝固空隙等壓密之目的,較佳為留意 將熱軋加工時的減壓比(在輥軋時軋下前的板厚除以報軋 後的板厚所得之值,在鍛造等的熱軋加工時戴面積的暫時 邊化率的積算值之倒數)限制在2.5以上,以獲得健全的結 構這種制限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因結構不均勻所導致的偏 析或空隙助長再熱脆化。 亦即,除了化學成分組成的規定之外,再加上併用如 上述之製造條件的規定,則可在極高的成品率且合金添加 量也可最適當化之下,製造高溫耐力佳的耐火鋼材。 如以上所說明,依據有關本發明的熔接連接部之耐再 熱脆化性與勒性佳的耐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可提供一種 鋼材,其係在600 C溫度中的強度、尤其是拉伸财力可在室 溫時的1/2以上,即使在火災設想溫度中,熱影響區接合也 不會產生再熱脆化,且可同時獲得5kJ/mm以上的大入熱量 33 201000646 炫接部的接合靱性,並可製造此種鋼材。 實施·(列 以下,例舉有關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 4之耐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的實施例,以進一步具體說明 本發明,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下記實施例,可在適宜於前、 後述主旨的範圍内添加適當變更進行實施,這些皆係納入 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者。 [耐火鋼材的樣本製作] 在製鋼步驟中控制熔鋼的脫氧•脱硫與化學成分,藉 由連續铸造製作出下記表2所顯示之化學成分組成的札旋 爲鋼板。接著,依據表3賴示的各製造條件,將軋鍵爲鋼 板再加熱並進行厚板輥軋而作成預定的板厚之後,施行依 據各條件的熱處理,藉此而製作出耐火鋼材的樣本。 具體而言,首先,對軋錠扁鋼板以1160〜128(rc的溫度 進行再加熱1小時之後,立即直接開始粗軋輥’於i〇5(rc 2 溫度作成板厚100mm的鋼板。接著,以下記表3所顯示的條 件,作成精加工厚度為15〜35_的厚鋼板,或者㈣練 軋成最大厚度為15〜35mm之載面形狀複雜的形鋼,控制使 其精加工溫度變成在800。(:以上進行最後輥軋。接著,於輥 軋結束後,立即直接以5随的溫度為目標進行藉水冷所^ 致的加速冷卻’ _彳謂式或局部料熱電偶的方法確認 鋼材表面温度於鋼材各部位處於500±5(rc的、、四戶矿圍即 停止藉水冷獲致的加速冷卻,之後進行放冷,製作出本發 明(申請專利範圍第卜6項)相關的耐火鋼材之各樣本(本發 34 201000646 明鋼:鋼編號1〜41)。 又,製作成為下記表4所示的鋼成分之軋錠扁鋼板,除 了將製造條件定為下記表5所示各條件以外,其餘以與上記 本發明鋼相同的程序,製作比較例的而ί火鋼材之樣本(比較 鋼:鋼編號51〜80)。 再者,利用表2的鋼編號1〜4所示的鋼成分素材,以表6 所示棍軋條件製作出翼緣厚度21 mm的Η形鋼。 [評價試驗] 針對依據上記方法所製作的耐火鋼材之各樣本,進行 如下的評價試驗。 首先,從上述耐火鋼材之各樣本的板厚1/2部-輥軋長邊 (L)方向採取各試驗片,針對拉伸特性及夏比衝擊試驗特 性,進行測定並評價。 耐力(降伏應力)係依據JIS Ζ 2241所記載而實施拉 伸試驗方法之際的應力-應變曲線圖上,將上降伏點明顯出 現的情況評價為上降伏點,未出現的情況則以0.2%耐力評 價,顯示於下記表3及表5。 母材靱性係以JIS Ζ 2242為準則,藉由業已賦予 2mmV凹痕的4號衝擊試驗片,以在0°C的夏比衝擊試驗所測 定的吸收能量之測定進行評價。這時,靱性的閾值係考量 到建築結構物的耐震性而定為27J。 針對南溫強度(南溫而ί力)’係從上述对火鋼材之各樣 本,採取平行部直徑(J)6mm、平行部長度30mm的高溫拉伸 試驗片,依據JIS G 0567記載的高溫拉伸試驗之規定, 35 201000646 以拉伸應變速度0.5%/分使試驗片變形,採取應力-應變曲線 圖而測定高溫耐力。這時的耐力係全部作為0.2%耐力。 針對溶接連接部的科性、亦即对脆化特性,係利用上 述耐火鋼材的各樣本,進行加工45度的X開槽角作為炼接連 接部,未經預熱與後熱,以3層以上的叮(3熔接(氣體遮護鎢 孤銲;Tungsten Innert Gas arc weiding)、或SAW熔接(潛弧 鮮;Submerged Arc Welding)進行熔接,就其熔接連接部, 以上述方法评價溶接連接部的勒性、亦即对脆化特性。這 時,由熔接時的輸出、電流、電壓值計算而確認熔接入熱 量係常時5k〜6kJ/mm。 >又,作為判斷炫接連接部在火災後的脆化之指標者, 係同樣在製造鋼材之後’實際以5k】/mm的人熱量形成炫接 連接和將其溶接連接部整體以1小時升溫到細。C之各種 溫度,保持0·5小時後,衫^ □、、ra Λ ^ 一 _
以上,可判斷再熱脆化顯著發生, 定為15°/。。 ’清楚得知粒界破壞率在50% t生’因此SR斷面縮率的閾值 本實施例中的本發明鋼 之耐火鋼材的化學成分組成—
36 201000646 同時’針對比較鋼的耐火鋼材,其機械性特性的評價結果 -覽如於下絲5。㈣,岭㈣化學^所構成_ 形鋼之製造條件及機械特性評價結果顯示於表6。 又,在表2、4中,SRS係以4[%Cr]—狀例一 1〇[%洲 -邪Cu] - [%Mn]所代表祕接連接部之再熱脆化指標 的計算值。 表3、5、6中,各項目係意指下述事項。 YS(RT):室溫的拉伸对力 YS(600):溫度60(rc中的高溫拉伸耐力 YR :將$溫的降伏耐力/拉伸強度的比以鹏指標顯 示之值 vEO-B :鋼材在(TC下的夏比吸收能量 vEO-W:相當於5〜6kJ/mm入熱量的熔接模擬熱影響區 之夏比吸收能量 幸軋後々卻速度.輥軋結束後,通過獅時的平 均冷卻速度❹水冷停止溫度為止的平均冷卻速度 。张斷面縮率:賦予相t於溶接連接部的熱循環後,於 600°C實施高溫拉伸試驗之際的斷裂斷面縮率 37 201000646 m •r. -Γ" 二 r~, T-1 1, i - Γ: 1 二 :-TJ T·丨.二 -r- 7: in ; ?·. -r? r— \.r.' .R TJ π r~ r- 1C L- i - — - r^: £ o'i X 2 X Γ:’ τ LT- -T· fj f : '.二 L~ X X 1 o X I.r. z r·^' τ i τ' 二 z rj 二 | C:' •Jl o . o o ! I· \ :. - 'J: c !— ! g 二 r— |o, no k;, c r~ r~. C X C- c- — > ? C- ~i 5 i Cr: E l'- 卜 y: o ~λ •Ξ — l~ '' i * 〇 \ -C -£ 1 一 i^ooo o| 5 .二 -- C* X — ’二. rj ί ο ° hi —· —' ! -: c c c: ,- ΐ .二 <:*: 三 Ξ 卜 1 二 Ο ο 卜 rr I 二 Ξ 1 — Γ\) Γ) l." Ti f.i o :3 1 二 ιΛ § Γ-j 3 g. § :i C-. r: c +.r. :··; v *—- rx ~: I 1 s •一 .·] ζ 一 -J _ ~ I d ! 【*— I -r· rz — cr C 5 X c- :: 二 c c 二 c- —- 〇 〇 C c c' 〇 o cr c -. 二: .:. c C- : 二 : ,- c: c:· d .二 c Ή" : 二 c: i % -ι ~ Ξ. r- ο w 1 ?Nj £ X c a § Ξ CJ o ~ c X Ξ | § ;= C o -气. 1 § :: I χ 靈 I ·〇 o o c· O Η | f T ; r j | o Γ .二 二 .: C 二 c. c e ~ c o | Γ- ο r rj o -r 〇 δ | I 一 ό ο I.C l£. | H- o ~ f 〇 Γ-) Cl c. g ο r_j 1 ir. o O'. o X 1 - § § 1 二 f ^-- 1/: 云 W r-ο c~. r~£ s .c. J 二 ο 〇 〇 — — c c: ο. 二· c' - < !-- § 1 \ 5 r 卜 X. t_r. ϊ~ Ι.ΓΓ c- S x. C-l o Ύ. i ι * L、1 c c-i T \ X i X i § 二 1 二 卜 r; TJ ·: 1 :1 C- ~ .* 3 -c· Γ J Γ4 c ο 〇 - - ? 〇 二 二 c 〇 c 二 o .: 二 ~ 二 二 :: - ~ 二 二 二 .二 o 二: c h~ 二 e - C; 二 f c 三 〇 ο !-: >.r: S s Τ·Η 7J : 至 cc Γ' '6 c* .〇 〇 o 1 二 ί'- C c X :\l o f cr _ s r.J c: 三 c; 〇 C c ~ d ο C o 二 〇 : c- z' = c. o 〇 c o Ο 〇 c ο :·- 〇 c. O - 二 -' d. ο 二’ o c: o -<t g O C_l 二] Ξ z f·— 二 g 卜 li: g u- D 2 α o c- CT _ 二 t.r·; cr g !r c tr. r Έ S 〇 ir. c~ 〇 — 二 二 C- CT ο o 〇 C- ο o o c: c; o o c; 〇 ο c: o - ο 、: o 二 o cr. O o 〇 C:. cr· o 二 ο Ο Γ3 o 0. Γ— ο QC :3 ijz :' -A C: X 〇 -£· .:: X 卜 \ X l- ι - — c Ξ o 1 - — ο 一· έ r i O /—· o X s ί二 〇· i_r. o ':· : 5 l.v ,χ. —- Ο 1 二 o r- :Μ -3 1 :.·! Z: C 1 | X. o s s L* ΓΜ ~ ? "i f~-:) c^\ s c. t.- o ? t- > 1-. :J £ 二 c-~ ,-c c-j cr: zo Γ! Ι Ο y c.l ο - cr- o Ο 〇· w 二 〇 二 w o c C - C :' = ~ c 二 c - - - 二 c .: 〇 o - C- 二 s- ι - t-ϊ C-) [- y Γ^· S- K. 〇 cc o cr. •X ro o g \~~ I z o x. X: I g 1 tC T: X ,.〇 o ύ o C) 二 ιο (·- *w c X .二' :上) ir. Γν) 1.- ) 〇> y Γi c ?j 7 二 ί ο 1- 卜 \r> !.。 卜 二 Ο Ο c- : ~ c c· o c' cr o o Ό o c c: o d 二 ο -: 〇 c: c - C - c o -Jt ο C- I g § Γ ! Γ- Γ'.Ι § o | *r 〇 〇 c r— 〇 ·>] o o i.: cr> c. o 1 t.o = o iri r- c-】 g; 1 i !-— Ο -η· .X 一 -r 5 •C δ ο ο T..J Γ J o 1 y - i -4 ι - s c \.r § c i £' ^| 〇 o ο CT 〇 — c 〇 〇. c 〇 O o o c' o o 〇 •O Ο ο 〇 ,二 c;· 一 o c. 〇 \ ο ..r. 卜- 二 1 二 〇 — 卜 X o r~ 1 £· cc o r.J s ~r C.. | 5 1 i二 5 卜 〇 S s a.. o ιο o O -T y: ο 〇 二 o 1 o 〇 o c o 二-. - o c 二. - o e - : O ο ο ο. 〇 o o o c. ο - cr ~ 二 ό \.·~ C- r:· ~ 卜 ts- m. cc y:· i〇 x. s p 1-0 -X 'i r- c: r- ic 卜 〇 r > I'- - r- X ir / ι - ..〇 *T ;3 (- n χ. i - 卜 ,t· .-'.J — -t ·+ to C·' C 1 1--. 卜 S: •二 s d — Ο — — c: ° 一 — 〇 ~ - ,-- o s ι·- 1广 Γ·5 -* t— »— r- S c--!·二 S O o z £ X 二 CC cc o 5f .*; ; C'. c- % τ. = g - *w r·-- C J 二 i.r: — Λ C7; C- 卜 X' >.r; Cv) rj s 00 % 'Z. Ο rj .Z ir.- 卜 i.r; H ① fi <r. rr: 二i Tl C-3 2 〇 % w Τ i ο- E lC ο -j 二 zn c- ~T σ'. - ?".] O \T: o ~r ο ™- ο 二 ο C· cr. : ο ~ o - - _ — Ο o - 〇 o = ο ::: o - 1C- Ε-~ CO X: r%j α -JZ δ: (Τ> -sC § l'- cr; o rr <.α ό ο v O'. CJ Γ.3 匕 ;? r*. c— CJ 、i Ι.ΓΪ r-j f^3 r-sj irj -r j ~VJ Ti CO :1 Τ1 Γν r Cl 'Τ ο C J Γ·ί 〇 T. (·- :— τ·~, σ: r— w i.r. X 〇 t- r-j I -· C-i ο c c:- c: ο 〇 c 二 〇 〇 c: 〇 〇 c_ 二 二 o ο- 二 c 二 - 二 o .二 c: C; - 〇 - c. ΙΓ. x> 卜 cc ο 二 Ci *^r f - x 3~. T'J Γ i C ) 'J -^r Ι ΟΊ χ. r-i ο CJ o rc r-j r> 1.0 -- zo £v S — 38 201000646 s. ; 二 i'- ra C-. Ci Γ-1 Γ j η t- r 一 i- i.C: i o Γν u i- τα 〇 r ί l_- 1> 1 - I o t- != ic· ί TJ lx :-M Is !:N3 CO c. -T r- C-J 1 ΙΓ cs ir. 1.17 cc X1 c u it.r w — Γ- :.-] 1= lee |~ Ξ tT 、n -T CJ t.c -tr | > 5 e. 'sC CTi ir. 1卜 f O :·、] l-~ 7i 二 cr ;-- r.i s eg rss OC T, y: 5 % r.+ t — ;1^ t·- •N; 'J- ;i-r 1 ·—· i、 1 1 CO C"J cc <rc i cc o rv c- !·- y. - !- ?·. :σ ί- Ο r-3 〇*: - T. Γχ2 !i^ ·— oz h- -TM Lit ..:- ?、: s 1 - :C〇 1.0 DC m a. i.r. 三 j 'T- 二 s ;cc -r· :- t-i ΠΓ 二 Lr; !rj cc t A T~> L jCsl X --M L :- ir; s 卜 〇 [·_ ir. -二 ir. L.O Ti, Z· g r. -Ξ '^C T3 rj 卜 t~ :-.1 -r T‘ o Ts} rj Γ-3 l.C I.r, !〇· Τ··3 Γ.0 r-j Γ) 1-3 1/-. l·广 • ιΓ :c CC C-) Cl oc re =c o ir. zc :— ι ~. Ti tr. '二 x cc m C-l τι CN cc C-J t·- -5 r 3> 1 二 CN >- {-~ f - T 1 X .-c o cc ί·- t— 1二 cc <二 C t - Γ·ί ac y: ir. X Ι.Γ. Ξ >r.· s ;£ 7二 X.· Ά y: 1-0 l.C Cl ΙΛ· ;r .二 -r. 卜 CTj l、 cr. X Ι.Γ· X; ir> t— X· I - w I — 〇·. cc 1、 【— CC Γ — !-- s £ t-O 1 二 I :-i i.r.· C- CsJ ι·~ 1二 cc 1 1- L~ ^r y. CO cc C) c.) 1 o {、 X.. •x; r-ϊ 〇 iC. CT- - Γ— 三 X -v— r ) M 00 ~·5 cc -J Γ J r·-:· cc *··; ΓΟ - X Γ* 二 ,二 r- !— X rj X· X- *-· re Γ·) 二 l". C-3 ·-〇 - « 一 - - c· >r. : Cf C.1 ·, Ti i.rr o t.n 1.Γ- l 二 1.Γ; s 1二 LT- t.C 1- :·- -:· .*.·< .八' : o C-) tC S 1C' '一 r·; 1C 、.::. .n ο ir. <rt- - o o 〇 〇 c s o X o UC c', LO rr 〇· (_n o cc -ir Ο X s -r S Γ*. 〇 s ΙΛ Cl LO C 3 ir: T J ir. 1-0 CNJ 1二. Γ3 <r- C4 LO C-5 o X 〇 cc -r § *rr :i rr j . s i、 T- t.r -j 二 i.:~ X X ~ J LC r- l.C cC tr.· LC 1.0 LC ^r- <s:· 一 * j CJ o Ο- π ΙΓ. Ι-Γ. LT> o *T 〇 •rr re -re. -1 J 1 •X- yj cc X Ο Tt" 30 o rj -o 〇 C^J cc C ) CTi f, o s o sr. cc cc X c-o r-j o :、J C-· 1 1 C 〇i cr. 〇 CM o o 1 s 3-- CC c+. ac 〇 S. Γ. O uo cr> u〇 c~. 〇 o Cr; 〇· Λ o j-r· o .r> σ> 〇 t.c erv L.C CT. C -Γ. <y. -^ o ;c o o yr- f s 'z. Ξ if \ r -JC 1 ! I cc o 〇 CJ 1 〇 c· rj C·'-: C-i o T-J TsJ >3 C' C-J CM r-.i η 〇 r-J CO -) Γ-J r~ Γ-1 o 1C Ti C-i\ —i o -O r-3 s Ti KO: o Λ c\; o 二. C-J I Γ J -:'.r v.-C "" i Ί -r uo ·- Ύ一 2 t-i 一; -r c o - 00 o Cv) ,、: rj TM CO rr C) .C C.1 -D c··: rsl X. cr; TJ O r-j c-*. ΓΟ -cr •χ; - 寸 -4 • ;·: 39 201000646
SHS K9--': ΠΤΓ" -0 Ό 9u.r 15-c .‘ls!叫 nh tti.i ,^A i L… -- E--)j j 15.1°1 t.ro s' w πτίτ. Ξ_·. s . U .0 09-' a- "'「 1-·'.- -- i-.o --rxo'i二 0(-=-0 - --ο 一- -50= 0-}0= 0Z0O-) 00-).0 u li~ro -..0.:=, 【xl0 ·0 --0 Ό ί V二 oc Ό i= < 二士0 l=lli! .^1181 ,-"1 i:57 '-lsl lfel0 _° £-'i5lr.. £iT^ -R -.司 (11-= '--{ >^_,= -r-}= '-'---K.slj rlsjnr ;'-0== 「=二) so-o -MM-= l1-·1-1-m:§ £ls(「 slls! ,sKi 7lg.·
L.a12 i-KT l H£-1-2 lis'° ssi0
V:I 0000 0 ~ioo Ό -00c g,oo. o515 ,g:lgl ls!lsi TWi L-:ls'-} ι51δί=Ί T5rl5l0. iOOuu '-ioo o i!iiR ΕΙ-ΠΓ i{lsv 0 (>uuo -55 rs0 s-ou •J§ i>uoo-l 5jo(ro
SSO hkkj ·ϋ Ξϋΰ -- M-£ HH15ss, =0= ios ij lTgi (=)(5 <3— 1000 1. (_--':00 0 "-= '-i ll£= s!sl.u _=:l. ^ 11 ^ i3Γ .之 j J ^ :三 j 三 ^Cr ΐΟ Ο ί-3·
X ^ C ο:·- 5L·' —::χ 丨二-ι ‘二二 C· Ο ! "^ r cl
I 二 U〇 i K--o c§ §.!0 --二!= '-'rsi i -/ s> (- t-··-.0 -5
IS L-uou sl卜:= -0 90 Ό Η0Ό 8-. Ό fc!c0 s15 -N 【§-) '-§0‘0 600 '0 -=-= -. !9 -- 0/=〇〇 s;90 '0 3 -
、-0 10 =) 5nJ 7£i° -ro -1¾ -(} 9s' ~r' - Η-Γ0 IF ΤΓ u s)0 '-°6s- 15一-一 -9.0 --0 s;fc ~§ -3i
=Ίί5!51 STU L:— -0 xo H〇 h- s'!) s> .0 --
=-1 s!i.fT lsri>=
I
Ul ,--ru Ώ:Γ·'υ is-o .「=..-一. 5K) -(- i -:00 -1-)1·--sl i;s'
-S f--o i 0-3 ~a io Ό 10 °l. s
:CSK(.!O sc-.o - ~ 0--} LT= s--0 :2_ig lsl[51sls! 0-0(1 -1° 0-! -K)
-H oi--0 二- m- f-、 s: 9s:(> Ό I Ό s?i0.u 卜--一1^ is"d hr Γ-'- 1--"- N Li ιδ 40 201000646 〒0~Α °=s 卜雪Ν) {=!二二 SA b.L --λ 二 η ,ΙΑΙ. li hr
ί」」.ί =-'〆 41 201000646
86 96「N U 丨 03> I i iwrl mm—UM 3—s>
s N 891 lrli/N) ,T^「sr
-FH!2i "T 6A 181 ㈣ IF ^1 - I (rilTM)"Tw'r '--Ne 1^,
Iii^lx'svil oii*' :ϊί<_1ΐ« (<ριΛΙ〜30Ό si ί-/ριΛ.ϊ 〜8 ·0 <p9 .1 〜8 .0 .<5-Ί 〜8.0 -J-
42 201000646 [評價結果] 表2及表3所示的鋼編號1〜41係本發明鋼,以6〇〇r為火 災設想溫度的财火鋼材之實施例。如表3所示的機械性特性 之測定結果可清楚得知,每個鋼皆係當室溫耐力為 235N/mm2以上時為117N/mm2 ’又,室溫耐力為325N/mm2 以上時則為162N/mm2以上,滿足所需要的高溫特性,同時 母材及溶接連接部皆係於〇°C為27J以上,因此屬本發明鋼 之鋼編號1〜41的耐火鋼材,很明顯地在鋼材之靱性及連接 靱性上滿足所需要的性能。 又,表2中顯示用以防止再熱脆化的化學成分制限指標 之SRS值(單位係質量%)。如表2所示,SRS值係在本發明鋼 中全部皆成為正數值。 又,關於表3所示之製造時的控制冷卻條件,從8〇〇到 500°C的平均冷卻速度’若是冷卻到50(TC以下的情況則維 持不變,而若是在500°C以上途中停止的情況則分別記載了 到停止溫度為止的平均冷卻速度。又,在業已實施回火的 鋼方面,也一併記載了其溫度與保持時間。 相對於如上述之本發明鋼的耐火鋼材,表4及表5所示 之鋼編號51〜80之比較鋼的对火鋼材,係因未符合本發明所 規定的化學成分組成或各製造條件的某一項’因此如以下 所說明,其結果為無法滿足某方面的特性。 鋼編號51的耐火鋼材係,C量相對於本發明的規定範圍 屬於過多,因此其高溫耐力超過600N/mm2級鋼規格的上限 值590N/mm2,甚且因淬火性提高,因此變成舊T粒界明顯 43 201000646 出現的鋼,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變低的例子。 鋼編號52_火鋼材係,因未充分添加c,因此在本發 月《金成77 |&圍上無法確保室溫耐力,變成無法於結構中 導入充分差排’因此碳化物本身的量也很少,且差排上的 粒内析出碳化物量也減少,_t高溫耐力低劣的例子。進 -步,鋼編號⑽淬火性低劣並同時熱影響區组織也變成 粗大化肥粒鐵主體,在則麵人熱量這歡人熱轉接時 的熱影響區靱性下降到27;的例子。 鋼編號53的耐火鋼材係_加量少,導致脫氧不充 分,Μη系氧化物的叢集生成而鋼_性低劣的例子。 鋼、’扁號54 W耐火鋼材係Μη添加過剩結果導致泮火性 變得過高,室溫耐力超過規格上限值59麵_2,在熱影響 區的舊r粒界明顯出現,又,因素材的施量高故srs變成 負,财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降到15%的例子。 又,鋼編號54-2的耐火鋼材,因Mn量小於〇 8〇%而為 0.71%’因此淬火性不充分,在室溫及6Q(rc的•(降伏應 力)不充分的例子。另-方面,鋼編號54_3的而才火鋼材係因 Μη量超過2.嶋而為2_15%,因此粒界強度降低等,導致溶 接連接部的财再熱脆化性評價日寺的s R斷面縮率低於i %以 下而為13°/。偏低的例子。 鋼編號55的耐火鋼材係屬於&添加量過剩,導致組織 含有麻田散鐵組織’於大人熱量炫接時,碳化物析出係在 明顯的r粒界處增加’熔接連接部的熱影響區部〇。。夏比衝 擊吸收能量為15J偏低,低於目標的27J的例子。 44 201000646 鋼編號5 6的耐火鋼材係C r添加量不足而淬火性降低, 無論室溫、600°C的耐力都很低,甚且SRS值變成負,耐再 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同時熔接連接部 的組織變成肥粒鐵主體,大入熱量熔接時的靱性不足的例 子。又,鋼編號56-2的耐火鋼材係Cr添加量不足而淬火性 低,無論在室溫及600°C的耐力皆低劣,SR斷面縮率也低於 15%的例子,又,鋼編號56-3之财火鋼材係Cr添加量高達 2.14%,熔接連接部的熱影響區部〇°c夏比衝擊吸收能量未 達目標的27J之例子。 鋼編號57的耐火鋼材係Nb量過多,NbC在熔接連接部 的粒界以高密度析出,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 低於15%,且NbC的粗大析出也在粒内發生,乃是母材之靱 性及大入熱量溶接時的熱影響區靱性降低的例子。另一方 面’鋼編號57-2的耐火鋼材,係Nb量小於〇.〇1 %而為0.004% 偏低,因此無法得到由添加Nb所獲致的充分強度提升效 果’在室溫及600°C的耐力未達到目標的例子。 鋼編號58及58-2的财火鋼材係v量過多而有粗大VC碳 化物生成’耐再熱脆化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同 時熔接連接部的組織變成肥粒鐵主體,大入熱量溶接時的 靱性不足,甚且母材的靱性也降低的例子。又,鋼編號58_3 的耐火鋼材係因V量小於0.03%,故無法獲得高溫耐力提升 的效果,未達到60(TC高溫耐力目標的例子。 鋼編號59的耐火鋼材係因Mo量過剩添加,因此雖然 6〇〇 C的高溫耐力得以確保,但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 45 201000646 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低於15〇/〇。 過剩,因此 耐再熱脆化 鋼編號60的耐火鋼材,係混入了抑而其旦 僅粒界變態點降低,SRS變成負,熔接連接部的 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〇/〇。 鋼編號61及61_2的耐火鋼材,係麵加了 Cu的情況 下’與刪樣地僅粒界變態點降低,炫接連接部的财再熱 脆化性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低於丨5%的例子。 鋼編號61-3的耐火鋼係降低了熔鋼中的氧濃度,因此 取代了理應添加作為脫氧元素的A卜僅進行屬脫氧元素的 Si所造成的脫氧,但因A_生成量从,故鋼材的勒性也 很低’熱影響區部的(TC夏比衝擊吸收能量也未達到目標的 27J的例子。另一方面,鋼編號61_4係因μ量過多,故產生 尺寸在數μηι以上之粗大氧化物叢集,鋼材靭性降低,鋼板 本身及熱影響區部的0充夏比衝擊吸收能量未達到目標的 27J的例子。 鋼編號61 -5的耐火鋼,係藉由混入了來自廢料、合金 原料等的Β ’而使Β含量變為0.0004%過多,熔接連接部的 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低於15%的例子。 鋼編號62的财火鋼材係Ν量過剩,有粗大氮化物生成, 鋼材靱性、大入熱量溶接時的靱性、以及熔接連接部的耐 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 R斷面縮率全部都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63的耐火鋼材,係在添加了 β的情況下’於炫接 連接熱影響部粒界有多數ΒΝ析出,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 SR斷面縮率低於15%的例子。 46 201000646 鋼蝙號64的耐火鋼材係因〇量變高而生成氧化物叢 集鋼材靱性與大入熱量炫接時的熱影響區勒性降低的例 子。 鋼編號65的耐火鋼材係ρ的含量過高、另外鋼編號的 的t火鋼材係8含量過高,兩者的鋼材叙性與炫接連接部的 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 R斷面縮率低於丨5 %之例子。 鋼編號67的耐火鋼材係Ti添加量過多,鋼材的靱性、 大入熱里熔接時的靱性、以及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 時之SR斷面縮率任一種皆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68的耐火鋼材係Zr添加量變得過多,&碳化物 粗大且夕量析出,鋼材的靱性、大入熱量熔接時的靱性、 以及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全都 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69的耐火鋼材係Ca、鋼編號70的耐火鋼材係 Mg、鋼編號71的而子火鋼材係γ、鋼編號72的耐火鋼材係& 鋼編號73的耐火鋼材係La的各自添加量皆分別過剩,而共 通生成氧化物叢集,鋼材的靱性與大入熱量熔接時的熱影 響區科性降低的例子。又,在鋼編號辦,發現藉Mg添加 而由熱影響區氧化物分散所引起的組織細粒化,而可獲得 大入熱量熱影響區勒性。 鋼編號7 4的耐火鋼材係化學成分全在本發明的規定範 圍内,但疋SRS值變成負,因此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尺 斷面縮率低於15%的例子。 鋼編號75的对火鋼材係輥軋前加熱溫度過高,結晶粒 47 201000646 粗大化,鋼材勒性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7 6的对火鋼材係親札結束溫度偏低 '化學成分 方面雖滿足本發明鋼,但因淬火不充分,故母材結構中的 差排密度變低,無法穩定達成室溫與600°C耐力目標的例 子。又,本實施例中的差排密度之測定方法,係採用上述 的「從X射線繞射峰值的半寬度評價的方法」。 鋼編號7 7的对火鋼材係在報軋結束後的冷卻時水量密 度(每單位體積供給的水量)降低、冷卻速度降低,外觀上的 淬火性降低而無法穩定達成室溫與600°C的耐力目標的例 子。 鋼編號78的耐火鋼材係因水冷停止溫度設定過高,因 此化學成分雖在本發明鋼的範圍内,但是無法穩定達成室 溫與600°C的高溫耐力目標的例子。 鋼編號7 9的而"t火鋼材係因回火溫度過南’因此熱處理 溫度超過Acl變態點(約740 °C )變成二項區(two-Phase Region),相反地,淬火組織與回火組織混合存在,室溫而寸 力超過規格上限值的例子。 鋼編號8 0的财火鋼材係因回火時間過長’結果導致組 織的差排密度顯著降低,無論室溫與600°C的耐力目標都未 能穩定獲得的例子。 依據以上所說明的實施例之結果,可明顯得知,本發 明的耐火鋼材不僅靭性及高溫強度佳,同時熔接連接部之 对再熱脆化性佳。 產業之可利用性 48 201000646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靭性及高溫強度佳、同時熔接連 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佳的建築用耐火鋼材,因此其産業上 可利用性極大。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示Μ 〇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 0 0 °C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 部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2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示B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 0 0 °C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部 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3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 之一例,顯示將本發明鋼(水冷途中停止)回火之情況下的回 火溫度與600°C高溫拉伸耐力之關係的圖表。 第4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顯示 耐再熱脆化性指標值SRS與模擬熱影響區之耐再熱脆化性 評價試驗時之斷面縮率的關係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49

Claims (1)

  1. 201000646 七 1. 、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 材,係室溫強度400〜600N/mm2級之而t火鋼材,以質量% 計,含有: C : 0.010%以上而小於0.05%、 Si : 0.01 〜0.50%、 Μη : 0.80〜2.00%、 Cr : 0.50%以上而小於2.00%、 V : 0.03-0.30% ' Nb : 0.01-0.10% ' N : 0.001-0.010% ' A1 : 0.005〜0.10% ; 又,限制Ni、Cu、Mo、B的各自含量為: Ni :小於0.10%、 Cu :小於0.10%、 Mo : 0.10%以下、 B :小於0.0003% ; 又,限制屬於不純物成分之P、s、o之各自含量為: P :小於0.020%、 S :小於0.0050%、 Ο :小於0.010%, 並具有殘餘部鐵以及不可避免的不純物所形成的 鋼成分, 又,構成前述鋼成分的元素當中,Cr、Mo、Ni、 50 201000646 Cu及Μη之各兀素係滿足下記(^式所表示的關係: 4Cr[〇/〇] - 5Mo[〇/〇] - i0Ni[〇/〇] - 2Cu[〇/〇] - Mn[〇/〇] > 0…… (1 ;) (唯’上Z(l)式中,各元素遭度的單位為質量%)。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炫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 韌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 Ti :大於0.005%而在0.050%以下、 Zr : 0.002-0.010% 當中的1種或2種以上。 3_如申請專利㈣第丨或2項之_連接部㈣再熱脆化 性與韋刃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 Mg : 0.0005-0.005% ' Ca : 0.0005〜0.005%、 Y : 0.001 〜0.050%、 La : 0.001-0.050% > Ce : 0.001-0.050% 當中的1種或2種以上。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卜3項中任1之祕連接部之财 再熱脆化性油性佳之教崎,其巾細材的肥粒鐵 相中之差排密度為l〇〗(W以上。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項之溶接連接部之耐 再減化性與_佳之収崎,係在細材結構中, 使變韋刃體或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有率在2 〇 % 以上,而由淬火組織形成。 51 201000646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 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中,使 Nb' V、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 化物’以2個/μηι2以上的密度析出。 7.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係 將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鋼成分的 鋼片’加熱至1150〜1300。(: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 軋,於800 C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 在到達溫度500°C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 位中的冷卻速度為2。(3/秒以上,並於該鋼材的表面溫度 成為350〜600 C的溫度領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之後放 冷。 8·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係 將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之鋼成分的 鋼片,加熱至1150〜130(TC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 軋,於800 C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 在到達溫度500°C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 位中的冷^卩速度為2。(:/秒以上,並於鋼材的表面溫度成 為10 0 C以下且室溫以上的溫度領域中停止該加速冷 部,之後放冷,藉此,於該鋼材結構中,獲得變韌體或 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有率在2〇%以上的泮火 組織。 9· -種祕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㈣性佳之耐火鋼材 之製造方法’係於適用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 52 201000646 之製造方法後,將該鋼材於400°C〜750°C的溫度範圍 内,以5分以上360分以内的時間回火,藉此使Nb、V、 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於該鋼材中以2個/μιη2以上的密度析出。 53 201000646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無)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201000646 ...^—. 年月E]?:J」 (本㈣書 來1 pc分類: ※申請案號外"。丨7 y 11勿任意更動,※記號部分請輯寫 ※申請曰: 、發明名稱:(中文/英文) 炫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韋刃性佳之耐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 二、中文發明摘要: 本發明係提供—種高溫鼓及轉連接部之料舰化性盘勒性 佳之对火㈣,係、下述賴製造者,即室溫強度彻〜6贿酿2 級之鋼,且含有·· C ·· 〇侧%以上而小於⑽5%、& :⑽〜q $㈣、Μη : 0.80〜2.0G%、Ci· : G.5G% 以上而小於2.G()%、ν : 〇 ㈣观、灿: 0.01410%、N : 〇·_〜〇._%、Ai : _5〜㈣%作為主要成分並 限制Ni、Cu、Mo、b的各自含量,且各元素係滿足4&[%]一5M〇[%] —10Ni[%] - 2Cu[%] - Mn[%] > 0所表示之關係。 三、英文發明摘要: 201000646 六、發明說明: t 明所屬才支斗好領3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鋼結構物,尤其是有關於藉由溶接構 5成建築用結構物所使用的耐火鋼材,特別是有關於在綱。c 中具有高降伏應力,同時溶接連接部之财他力(SR,Stress R e 1 i e f)脆裂性(耐再熱脆化性)與靭性佳之耐火鋼材及其製 造方法。 C先前#支名好J 10 發明背景 構成建築結構物的熔接結構體中,熔接連接部必須具 備優異特性乃是無庸置疑的。近年來,更要求具有在高溫 下拉伸強度優異之所謂「耐火鋼」之特性(财火性能)。 這是考量到環保問題,由日本國土交通省依據須以無 15耐火被覆來使用鋼材的日本「新耐火設計法」所決定的特 性,並以依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告示333號(2004年)之性能為 準則者。 在此,所謂耐火性能,係指在無被覆的狀態下,當鋼 材暴露於火災之際,鋼材必須在某個固定時間持續發揮必 2〇 要強度,在此期間,建築結構物不致倒塌毀壞,好讓居住 的人員可容易逃脫所必須的性能。 在鋼材未設置耐火被覆的情況下,基於對火災規模或 火災時的環境溫度做出各種設想,因而吾人要求將支持鲈 構物強度之鋼材所須具備的高溫下強度,盡可能提到最高。 3 201000646 關於具備這種耐火性能的鋼材,自以往就已在各方面 實施了研究開發。 例如,有關於已添加Mo之高溫強度極高的鋼材,其發 明揭示可見於(a)日本特開2001-294984號公報、(b)日本特開 5 平10-096024號公報、(c)日本特開2002-115022號公報。 這些專利文獻a〜c中所揭示的技術,皆是有關於藉由 Mo碳化物之析出硬化、或是其他碳化物的析出硬化與組織 強化的併用’而提高高溫強度的材料。 另一方面’因各種合金元素之供需吃緊,工業上添加 10 Mo會導致鋼材成本提高,基於該理由,也可見採用其他合 金設計的技術揭示。 這方面的發明,尤其可舉出(d)日本特開平07-286233 號公報中所記載發明之例子,其以6〇〇。(:左右的溫度為對 象,尋求淬火性提升以確保高溫強度而添加B。或是可舉出 15 (e)曰本專利第36352〇8號公報中所記載的例子,其係添加屬 於7相穩定化元素之Cu、Μη等。 但是,若未經考慮即隨意如專利文獻(e)所載般添加τ 相穩定化元素的話,或是,如專利文獻(d)般基於抑制從粒 界的成核或成長、使低溫變態組織生成之目的而添加B的情 20 況下,在鋼材的粒界暴露於高溫中時,會有顯著脆化(高溫 變形時之延性受損的現象,稱為再熱脆化)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群的研究,已清楚得知,在這種鋼材中, 即使高溫強度很高,但由於幾乎沒有高溫變形能,因此, 若是採用使結構物變形集中於熔接連接部並由其承擔的這 201000646 種汉。十或&壞已發生時,則主要是熱影響區(HA?,取扣 Affected Zone)這也是與炫接金屬的境界附近熱影響區側 的粒界不_追(^於火災高溫時的變形,而產生粒界破壞的 情況。 5 ‘述種脆化現象(再熱脆化現象),主要有下述幾種情 況·透過粒界析出而脆化的情況;以及因偏析而僅粒界的 變態點降低,該粒界部分的強度顯著減少而產生局部變 开'。果就呈現出從粒界制離這種破壞的情況。與鋼材的 化子成刀相依而進行各種變化這一點也已透過本發明群的 10 研究而明朗化。 如上所述’火災時鋼材暴露於高溫中並保持於600。(:附 近的溫度之際’在熱影響區的炫接金屬附近所產生的粒界 脆化皿㈣時的延性降低),即使業已提升高溫強度的鋼 、。構物之母材部很健全,仍可能牽涉到伴隨在熔接連接部 5不疋之破壞形態而產生難以預測的重大變形這種結果。 i 20 马、、、°構物之設計變得很困難,結果,以作為 于奋。構而5 ’很明顯的,即使是在鋼材具備充分之高溫 強1情況下’仍可能變成不適切的結構體。。 别述專利文獻a〜e中所記載的習知耐火鋼材,每個皆非 影響區之再熱時(亦即火災時)之粒界脆化而進 是高溫二:而:是僅具備針對著眼於高溫強度、尤其 、中強度㈣行合金設計之見解者。 s售♦的耐火鋼材,在基於 添加M。或B這點 ㈣一強度之目的而 白是利用在60〇°c之溫度下,粒界析出 5 201000646 之Mo碳化物或B氮化物之形成能力高的元素所獲致之物。 引述k種再熱脆化現象,鱗單純僅因析 出脆化而顯露者。該事象乃是本發明群研究之結果而首次 明朗化之事象,屬於勒新的解決課題。 習知上,在耐熱鋼的領域中,已知再熱脆化可藉由添 加〇在細上而獲得減輕,又,添加量纽州以下時則不 易產生再熱脆化。 10 15 在不含⑽鋼材中,逐步緩緩添加Cr,當添加量超過 〇·5%,則組織容㈣行變滅變態,材㈣度即提升。這 疋口為斤火,提升所獲致的結果,然而同時,變動體組織 a月瞭留下舊7粒界,因此在該舊^粒界的脆化易於變得 顯在化,推測再熱脆化即容易發生。 另-方面,當添加2%以上的。時—般的碳化物例如 寻月厌鐵即I付不穩定’而生船‘碳化物,而其他碳化 物例士 Mo2C同様被Cr奪走竣原子,變得難以在粒界粗大 化。推測藉此可防止粒界脆化,然而另-方面,〇23C6碳化 物也會變得容易粒界析出。 曰此上述這些假說雖已大量提案,但是,關於&添 加置與再熱脆化的關係,至今仍未確立出—確定的見解。 —在這觀況T,本發a鱗進料精研究。結果發現, 刚述再熱脆化現象與鋼材之變態點有關聯。 亦p Cr之添加,具有提高鋼材之變態點、並同時消 耗固紅而更進—步提高變態點的效果。另-方面,已知作 為r穩定化元素的Ni、Mn一旦大量添加,就會降低變態 20 201000646 點。於是,當碳原子等在粒界濃縮時,在本發明中設為對 象的高溫領域亦即600°C的溫度中,變態點與高溫耐力評估 溫度接近,粒界的一部分產生α — τ變態而即已進行相變 態,其原子組態轉換之際,從組織中失去大量的差排,強 5 度顯著降低,因之從粒界破壞,此點已獲知。 其結果,提高鋼材之變態點一事就變得極為重要,同 時,大量添加與碳原子的親和力高而易於粒界析出的元 素,在提高高溫強度這點上稱得上有效,然而同時,會導 致提高熱影響區的再熱脆化感受性,因而導致作為結構物 10 方面的設計困難,其已明顯成為新的課題。 甚且,近年來,基於土地之有效活用之目的,建築物 有大規模化、高層化之傾向,這種結構物的大型化,也導 致屬於建築資材之鋼板、形鋼或鋼管的大型化,為了提升 這些鋼製品的生產效率、或提升組裝效率,故而傾向於提 15 高熔接時之入熱量。因此,若在熔接入熱量很高的情況下 仍欲獲得充分耐震性,就必須充分提高熔接部的靱性。 【發明内容3 發明揭示 本發明係有鑒於前述習知耐火鋼所具有的問題而完成 20 者,其目的在於在獲得高溫強度的同時,確立上述習知鋼 所無法解決的課題即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而可提 供一種、熔接連接部之对再熱脆化性與動性佳之对火鋼材及 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專精研究,本發明最重 7 201000646 要的課題係實現並揭示一種财火鋼材,其係將鋼材的化學 成刀加以最適虽化,以求在600它的火災設想溫度下可滿足 室溫規格強度至少㈣上’同時’於祕連接部之接合 (Bond:熱影響區與熔接金屬之邊界部,亦稱炼融邊界 5 (FusionLine)的部分)處,於〇°c的溫度下具有充分靱性,且 於火災時的再熱之際兼具耐再熱脆化性者。 如前已述,為了獲得高溫強度,首先,必須導入支配 材料強度的差排,為此,依需要量添加^與^,在不㈣ 剩添加論並限制屬其穩定化元素之撕,&之添加,再 10加上基於防止容易發生粒界脆化之BN生成故基本上不添 加B。又’ Mo的添加量方面,也為了抑制仏石炭化物之粗大 粒界析^故抑制在〇·1%以下,以此而獲得耐再熱脆化性。 於疋’具體性指標係將耐再熱脆化性指標值srs值以下 式定義而導入: 15 [SRS] = 4Cr[%] - 5Mo[%]-— 2Cu[%卜 Mn[%] 並以數值定量地限定合金設計指標。 又,在熱影響區中加諸5kJ/mm以上入熱量之大入熱量 熔接部上,4 了確實獲减影響區與炼接金屬㈣界部亦 20即接合之充分勒性,故限制C量小於〇.〇5%較普通鋼材為 f ’又’抑制C添加量在0.01%作為最低限度的添加量。同 ,,藉由在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内適當選擇合金元素添加 里’可作出兼顧高溫強度及大入熱量熱影響區勒性的化學 成为組成上為最適化者。 201000646 又,將本發明鋼材進行通常的輥軋處理並以放冷來製 造的方法,並無法獲得優異的高溫強度。這是由於為了獲 得前述接合勒性而限制合金元素量,因此淬火性不夠充足 的緣故。 5 依據本發明群的研究,對於該問題已得知可藉由控制 冷卻來完成彌補。亦即,已發現藉由下記之1)或2)這類方 法,可配合在高溫中的析出強化,而實現在高溫中的強度 展現。 1) 在熱軋之際,充分取得減壓比而將鑄造組織均質 10 化,在800°c以上的高溫中結束輥軋,接著以2°C/s以上的冷 卻速度將鋼板的各部位控制冷卻,並將該冷卻持續到1 〇 〇 °C 以下的溫度為止,藉此,可一度作為變韌體組織進行淬火 處理,使其室溫強度提升,同時將室溫耐力偏低控制的方 法;或者,接著藉由進行回火熱處理而將強度與靱性最適 15 當化,這種並用控制冷卻與回火熱處理的方法。 2) 同様在800°C以上的溫度結束輥軋之後,同様以2°C/s 以上的冷卻速度將鋼板的各部位冷卻,並在400〜750°C的溫 度範圍停止控制冷卻,之後進行放冷,由此進行可與在冷 卻到室溫為止的冷卻途中回火獲得同樣效果的途中停止型 20 控制冷卻方法,或者,進一步,於之後進行回火熱處理, 利用使鋼材強度與碳化物或者氮化物的析出密度確實提升 的方法,藉此製作實質上20%以上為變韌體或回火變韌體 組織所形成的鋼板之方法。 在此,本發明中所說明之所謂必要的高溫強度(高溫耐 9 201000646 力),原則上係意指室溫規格耐力的1/2,例如,當範圍存在 於以日本JIS規格等所規定的鋼材耐力中時,以其下限值的 1 /2為必要财力。 因此,必要的高溫耐力會因應室溫強度而變化,以拉 5 伸強度4〇〇N/mm2級鋼而言,就是室溫耐力下限值235N/mm2 的1/2即117N/mm2(小數點以下捨棄),而以拉伸強度 500N/mm2級鋼而言’就是室溫耐力325N/mm2的1/2即 162N/mm2。 本發明中的這些規定,未必是實際工業規格所規定 10 者,而是經設計計算所推定之值,乃是包含安全率的標準。 每一個皆設定有下限,而沒有上限值。 依據以上檢討結果所完成的本發明要旨如下。 [1]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 材’係室溫強度400〜600N/mm2級之财火鋼材,以質量%計, 15 含有:C : 0·010%以上而小於0 05%、si : 〇 〇1〜〇 5〇%、Mn : 0.80〜2.00%、Cr: 0.50%以上而小於2.〇〇〇/〇、V : 0.03〜0.30%、 Nb : 0.01-0.10% > N : 0.001-0.〇1〇〇/〇 . A1 : 0.005-0.10% ; 又’限制Ni、Cu、Mo、B的各自含量為:Ni :小於0.10%、 Cu :小於〇.1〇〇/0、Mo : 0.10%以下、b :小於0.0003% ;又, 20 限制屬於不純物成分之P、S、Ο之各自含量為:P :小於 0.020% ' S :小於0.0050%、〇 :小於0.010%,並具有殘餘 部鐵以及不可避免的不純物所形成的鋼成分,又,構成前 述鋼成分的元素當中’ Cr、Mo、Ni、Cu及Μη之各元素係 滿足下記(1)所表示的關係·· 10 201000646 4Cr[°/〇] - 5M〇[%] ~ l〇Ni[%] - 2Cu[%] - Mn[%] > 0......(1) (唯,上記(1)式中’各元素濃度的單位為質量%)。 [2] 如前述[1 ]之炼接連接部之对再熱脆化性與動性佳 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Ti :大於0.005% 5 而在0.050%以下、Zr : 0.002〜0.010%當中的1種或2種。 [3] 如前述[1]或[2]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韋刃 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Mg : 0.0005〜0.005%、Ca : 0.0005〜0·005〇/〇、γ : 〇 〇〇1〜〇 〇5〇%、 La : 0.001 〜0_050。/。、Ce : 0.001 〜0.050%當中的 i 種或2種以 10 上。 [4]如前述[1]〜[3]之任一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 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該鋼材的肥粒鐵相中之差排 密度為1010/m2以上。 [5] 如前述ΠΗ4]之任-項之炼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 性熱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結構中,使_體或 V. 20 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有率在2〇% 又 。乂上,而由淬火 組織形成。 [6] 如前述[Π〜[5]之任一項之炫接遠技 饮咬钱部之耐再埶 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中 & ,使Nb、V、Cr、 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 9 Λ ^ 4氣化物,以2個 /μιη2以上的密度析出。 [7]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 , ▼之鋼材之生t 法,係將具有如前述[1]〜[3]中任—項之鋼 熱至U50〜13G(TC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埶”的鋼片,加 4熟軋,於8〇〇。匸 11 201000646 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到達溫度5〇〇°c 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位中的冷卻速度為2°c /秒以上,並於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350〜600°c的溫度領 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之後放冷。 5 [8]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财火鋼材之製造方 法,係將具有如前述[1 ]〜[3]中任一項之鋼成分的鋼片,加 熱至1150〜1300。(: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於800°c 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到達溫度500°C 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位中的冷卻速度為2°C 10 /秒以上,並於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l〇〇°C以下且室溫以 上的溫度領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之後放冷,藉此,於該 鋼材結構中,獲得變韌體或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 有率在20%以上的淬火組織。 [9 ] 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 15 材之製造方法,係於適用了如前述[7]或[8]之製造方法後, 將該鋼材於400°C〜750°C的溫度範圍内,以5分以上360分以 内的時間回火,藉此使Nb、V、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 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於該鋼材中以2個/μηι2以上的密 度析出。 2〇 依據如上之本發明之耐火鋼材,在600°C溫度時的強 度、尤其拉伸耐力乃是室溫時的1/2以上,故即使在火災設 想溫度下,熱影響區接合也不會發生再熱脆化,且同時可 獲得5kJ/mm以上的大入熱量熔接部之接合靱性。 又,依據本發明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可製造出对 12 201000646 火鋼材,該耐火鋼材係在600t溫度時的強度尤其拉伸耐力 乃是室溫時的1/2以上,故即使在火災設想溫度下,熱影響 區接合也不會發生再熱脆化,且同時可獲得5kJ/mm以上的 大入熱量熔接部之接合靱性者。 5 因此,依據本發明,可提供高溫強度方面優異、並且 溶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靭性佳的建築用耐火鋼材。 又,高溫下的耐力係依據鋼材的組成,而於各個溫度 變化。在70(^以上的溫度中屬高溫耐力優異的鋼材,未: 可在小於70(TC的溫度下發揮很高的高溫对力。這是由於當 1〇 ?料暴露於火災環境中時,端視預先含有作為合金成分: 奴化物等之析出(稱為二次硬化)在哪個溫度範圍發生,而對 高溫对力影響至鉅。本發明係為了獲得600t之優異高溫耐 力之鋼材而勒新提案者,故與在其他溫度範圍中之高溫耐 力佳的鋼材係依據不同設計思想。 15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例,係顯 示Mo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⑼代之拉伸試驗中炫接連接 部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2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20示6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〇〇〇c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部 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3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财火鋼材之製造方法 之一例’顯示將本發明鋼(水冷途中停止)回火之情況下的回 火溫度與600。(:高溫拉伸耐力之關係的圖表。 13 201000646 第4圖係模式地說财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例,顯示 耐再熱脆化性指標值SRS與模擬熱影響區之耐再熱脆化性 評價試驗時之斷面縮率的關係圖。 C實施方式j 5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就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 佳之耐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又,該 實施形態係用以使發明之主旨可獲更佳理解而詳細說明 者’凡是未特別指定,皆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10 有關本發明的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靱性佳的 耐火鋼材,係室溫強度400〜600N/mm2級的耐火鋼材,其係 藉由下述此種鋼材而概略構成者,即,以質量%計,含有: C · 0.010%以上而小於0.05%、Si : 0.01 〜0.50%、Μη : 0.80〜2.00%、Cr : 0.50%以上而小於2·00%、V : 〇.〇3〜0.30%、 15 Nb : 0.01-0.10% - Ν : 0.001-0.010% ' A1 : 0.005-0.10% > 並將Ni、Cu、Mo、B的各自含量限制在:Ni : 0_10%以下、 Cu : 0.10%以下、Mo : 〇. 10%以下、B :小於0.0003%,甚 且’將屬於不純物成分的p、s、O之各自含量限制在:p : 小於0.020%、S :小於0.0050%、0 :小於0.010%,並具有 20 由殘餘部分鐵及不可避免的不純物所形成的鋼成分,形成 前述鋼成分的元素中,Cr、Mo、Ni、Cu及Μη等各元素’ 滿足下記(1)式所表示的關係。 4Cr[%]—5Mo[%]—l〇Ni[%]—2Cu[%]—Μη[%] > 0......(1) {唯,上記(1)式中,各元素濃度的單位係質量%。} 14 201000646 [耐火鋼材的鋼成分(化學成分組成)] 首先’於實施本發明之際所規定之作為基本鋼化學成 分範圍的限定理由加以說明。又,在以下的說明中,各元 素的添加量全部是以質量%表示。 5 C · 〇·〇1 〇%以上而小於〇 c是可有效提升鋼材之淬火性的元素,同時是用以形成 碳化物之必要元素。在鋼材中’為了使碳化物於最低至少 600 C的溫度穩定析出,必須添加€在〇 〇1〇%以上。又,一 旦添加C在0.05%以上’於大入熱量溶接熱影響區中,會形 10成大量的殘留沃斯田鐵或析出碳化物,而可能會導致在熱 影響區使接合勒性顯著低劣化的情況,因此,將其添加範 圍規定在0·_〇/〇以上而小於〇.〇5%。若考量到炼接入熱量變 得更大的情況’ C含量以少量者較為適當,故亦可將匚限制 在(ΜΠ5%以上或0.020%以上。又,為了接合勒性的提升, 15 亦可將C限制在0.040%以下。 Si : 0.01-0.50% Si係脫氡元素’同時亦是有助於淬火性提升的元素, 不過至少需添加0.01 %以上才能顯現出效果。另一方面’' w 添加Si超過0.50%時,Si可提高殘留沃斯田鐵的穩定性,2 20其可使熱影響區靱性降低,因其屬此種元素,故將其乔力 範圍規定在請〜0.50%。為了確實進行脫氧,亦可將阶^ 在0.05%以上、0·10%以上或〇.15%以上。又,為了熱影響區 的靭性提升,亦可限制在0.45。/。以下或〇4〇%以下。曰°° Μη : 0.80%以上〜2.00% 15 201000646 Mn#'r相穩定化元素’有助於淬火性的提升,不過在 如本發明之含Cl·的鋼材中,若未添加Mn在謂%以上恐 =’、去展現上述效果之虞。又,若添加Μη超過2 ,則 10 =的降低很顯著’在朝_。。再熱時,伴隨粒界偏析的 二〜日區會於再熱時產生局部性的而導致顯 著的粒界強度降低的情況,或促進碳化物的粒界析出而產 生析出脆化,而依據模擬熱循環相當於熱影響區的组織之 高溫_試驗時的斷面縮率判斷,耐再熱脆化性變成15% 以下’因此將其添加範圍限定在08〇〜2〇%。為了更進一步 活用Μη的淬火性效果,亦可將_限制姐·以上、u州 以上或1.20〇/〇以上。又,為了防止—變態點之降低等,亦 可限制在1·8〇°/。以下或1·6〇%以下。 、 Cr · 0.50%以上而小於2 〇〇% 15 &可藉添加G.5G%以上而獲得提高鋼材淬火性的效 果.:’其亦具有與碳原子的親和力,而具備抑制_、v 或Tik些與c的親和力極高之元素粗大化的效果。再加上, 鋼鐵相狀態圖之形態本身,賴·碳原子㈣共析型變化為 加馬區型,尤其在粒界發揮了提高變態點這個顯著效果。 2〇然巾,1添加Cr超過2鳩,雖然在鋼材特性上無特別的弊 害,但是在製鋼上的課題、亦即因除去不純物時間的延長 而導致熔鋼溫度在精煉中降低,使鑄造性惡化,隨之導致 製造時的成本提高,因此,添加上限限定在2 〇〇%。又,本 毛明中,右在大量添加v或Si的情況下,必須將〇的添加量 控制在較佳為0.W/O。唯,Cr的添加有時會降低製鋼 16 201000646 精煉時的熔鋼溫度,因此為了女 1 βΛ0/ Ρ制成本升高,亦可將Cr限 :规以下、讓以下或“一 火性,亦可將⑽制在G.75^上或以上。 V : 0.03-0.30% 係可形成容易在晶㈣細微分散的碳化物,對高溫耐 力之提升極為有效。其效果可藉添加〇〇3%以上而展現, 又,若添加超過請%則粒界析出與粗大化明顯,而使财再 熱脆化性惡化,因此將添加範圍限定在〇 〇3〜〇鳥。唯, 在回火的步驟中,V碳化物具有粒界析出的傾向,因此亦可 H)將V限制在〇·25%以下或〇·2〇%以下。又為了高溫财力提 升,亦可將V限制在0.05%以上或〇〇8%以上。 Nb : 0.01 〜0.10% Nb可與碳原子短時間結合而以Nbc析出,有助於提高 室溫時的強度及高溫強度。同時,可顯著提高鋼材的泮火 15性,亦有助於差排密度的提升,可提高由控制冷卻獲致的 鋼材強度&升效果。然而,Nb的添加量若小於〇_〇ι。/。則看 不出前述效果,又,若添加超過010%,則會產生朝粒界之 NbC粗大析出,引起再熱脆化,而恐助長在高溫下熔接連 接部的不穩定破壞,因此將其添加範圍限定在 20 〇.01〜0.10%。為了活用由Nb所獲致的強度提升效果,亦可 將Nb限制在0.02%以上、0.03%以上或0 04%以上。又,為 了避免再熱脆化,亦可將Nb限制在0.08。/。以下或〇.〇6%以 下。 N : 0.001 〜0.010% 17 201000646 N在本發明中並未積極地添加,其係為了避免粗大氮化 物生成而應予控制的元素。不過,N若是微量添加,其化學 性比碳化物更穩定,因此有時會以碳氮化物析出而有助於 高溫对力提升。因此,N的添加量係規定在0.001 %作為工 5 業性下限,又,添加量的上限,係為了抑制粗大氮化物的 生成而規定在0.010%。為了高溫耐力提高,亦可將N限制 在0.080%以下或0.060%以下。 A1 : 0.005-0.10% A1係在鋼材脫氧及藉A1N生成獲致細粒化上為必要的 10 元素,尤其在含有Cr的鋼材中,為了防止在精煉中因Cr氧 化而變得不易添加於鋼材中,故添加作為主要的脫氧元 素。這種單憑A1即可抑制熔鋼中氧濃度的效果,係可藉由 添加0.005%以上而獲得,因此A1的下限值定為0_005%。另 一方面,A1含量若超過0.10%,則會形成粗大的氧化物叢 15 集,而有損鋼材的靱性,因此上限值規定為0.10%。為了更 確實脫氧及藉A1N生成而獲致細粒化,亦可將A1限制在 0.010%以上、0.015%以上或0.020%以上。又,為了防止粗 大氧化物叢集形成導致鋼材靱性降低,亦可將A1限制在 0.08%以下或0.06%以下。 20 Ni :小於0.10% Cu :小於0.10% Mo : 0.10%以下 B :小於0.0003% Ni、Cii、Mo、B皆係對淬火性提升方面為有效,而其 18 201000646 含量如以下所述有所制限。 Νι與Cu係如業已敘述,會使Acl變態點顯著降低,乃 疋有可π促進II粒界之局部變態所導致之再熱跪化的元 f ®此’ $等元素係即使作為不純物混人也應予排除, 5或者’也必須在精煉步驟中下工夫防止其混入。其容許上 限皆為0.10%,因此基於考量到工業性生產的從容度,而將 其含量制限規定在小於010%。 同樣的’基於防止火災後熔接連接之再熱脆化的觀 點’含有Mo及Β是較不適宜的,即使其以不純物混入也應 10該盡量避免’本發明群以實驗而明瞭其嚴密的含量制限。 第1圖係顯示’為了評價於本發明鋼材中添加M〇之含 量對火災設想再熱時的耐再熱脆化性所造成的影響,而對 相當於模擬熱循環熱影響區組織在6〇(rc高溫拉伸試驗時 的斷面縮率的座標圖。在此,斷面縮率在15%以下的情況 15 時’於破斷截面的一半以上可觀察到明暸的粒界破壞形 態,可判斷其耐再熱脆化性低劣化。 具體而言’係實施如下試驗,即:給予已設想熔接入 熱量2kJ/mm的模擬熱影響區熱循環(以i50°C/秒朝1400。(: 之溫度進行加熱,於保持2秒後從80(TC到500°C之溫度帶通 2〇 過時間約16秒)作成模擬熱影響區,將之從室溫花費1小時 升溫至火災設想溫度600°C的溫度,保持30分鐘後,對試驗 片以油壓施加應力,且增加應力直到試驗片截斷為止的試 驗(以下稱之為SR斷面縮率試驗),評價已截斷的試驗片之 斷面觀察、與將斷面面積除以試驗前試驗片平行部載面積 19 201000646 所得之值所表示的斷面縮率(0〜100% ••以下亦略稱為8尺斷 面縮率),以之作為該試驗結果。 從第1圖的座標圖可得知,當]^0添加超過01〇%時,前 述斷面縮率變成15%以下。又,可確認當SR斷面縮率在15% 5 以下時的斷面,其係斷面的一半以上有粒界破裂。 又,同樣地,本發明鋼材中添加3的情況時,在6〇(rc 中的SR斷面縮率的關係顯示於第2圖的座標圖。獲知b係依 據僅0.0003%的添加而使811斷面縮率壓低在丨5%以下。 根據這些實驗結果,而規sMo: 〇1〇%以下、B :小於 10 0·0003%的龍。藉由該規定,可防止炼接連接部的再熱脆 化。 為了充分取得本發明的效果,必須非常留意B的混入, 包括作為原材料的廢料、礦石、合金原料或爐材料等的污 染所造成的混入,B添加量必須嚴格控管在小於〇 〇〇〇3%。 15在可嚴密選擇製鋼原料的情況下,若考量到工業性成分分 析值的誤差,B的可容許上限值為小於〇 〇〇〇2%。 又,為了使屬於耐再熱脆化性的評價指標之SR斷面縮 率確實超過15 %,在本發明中,藉由以次式{[SRS] = 4Cr[%] -2Cu[%] —Mn[%]}(對應於上記⑴式) 2〇 所表示之SRS值,規定化學成分組成。 該[SRS]式係如既已敘述,將防。造成的粒界析出 脆化、或不致發生Ni、Cu、Μη等r相穩定化元素導致粒界 在高溫下局部變態所造成的粒界局部軟化的化學成分範 圍,以實驗結果進行多元直線型迴歸分析,將紐斷面縮率 20 201000646 超過15%的極限範圍近似直線,將其係數概略整數化所表 示者。 又’在上記[SRS]式中,必須使{ [SRS]>0}的關係成 立’滿足依該式所獲致的規定與本發明化學成分組成的規 5 定兩者’方可實現確切的再熱脆化防止。 第4圖係規定上記SRS值之際所實施的實驗結果,亦即 顯示SR斷面縮率相異的鋼材之SRS值、與SR斷面縮率15〇/〇 之邊界線的關係之座標圖,依據本座標圖,而依據前述方 法決定上記[SRS]式的係數。 10 本發明中’透過作為不純物混入的Mo、Ni、Cu與意圖 性添加的Μη、Cr之間的相關,即使是在規定化學成分内, 也會些微使SR斷面縮率試驗時的SR斷面縮率降到15之 下’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故以上記[SRS]式規定。 例如,含有Ni、Cu、Mo各自為上限值0.1%時,就算使 15 Mn量在i·8% ,然而當Cr在0·8ο/〇的情況下,SRS就變為負。 這時,析出脆化與局部軟化會同時發生,而無法防止再熱 脆化。相反的,當添加Cr在1.5。/。時,就算將其他元素添加 到上限值為止,仍可防止再熱脆化。 如此,本發明並非揭示一種僅限定各個化學成分組成 20 即可完全防止再熱脆化之鋼材,而是再加上構成上^[SRS] 式(對應於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1)式)的化學成分之最適 當化指標,而規定出用以抑制再熱脆化的合金成分範圍。 P :小於0.020% S :小於0.0050% 21 201000646 Ο :小於0.010% Ρ、s、ο係分別作為不純物而對鋼材本身的靭性造成 莫大影響,且對火災時的再熱脆化亦會有所影響,故實驗 上已確認的含有上限,分別限制為Ρ :小於〇 〇2〇%、s ··小 5 於0.0050%、〇 :小於0_010%。而為了進一步謀求靭性改善, 亦可限制為P小於0.015%或小於0.010%,s小於0.004%或小 於0.003%,Ο小於0.0050%或小於0.0030%。 藉由以上已說明之鋼成分的規定,以本發明即可實現 鋼材的熔接連接部在火災時的耐再熱脆化性優異、且在 10 5kJ/mm的大入熱量熱影響區靱性方面亦佳、在600°c溫度下 的南溫而ί力極南的鋼材。 接著’以下就本發明中的選擇成分元素之添加範圍的 限定理由進行說明。 Ti :大於0.005%而在0.050%以下 15 Zr : 0.002〜0.010% Ti及Zr係碳化物及氮化物形成元素,可添加該等元素 用於析出強化。本發明中在發揮析出強化能力上,Ti必須 添加超過0.005%,又,當添加超過0.050%則粗大碳化物會 粒界析出,致使耐再熱脆化性低劣化,因此將其添加範圍 2〇 限定在超過0.005%而在0_050%以下。又,Zr係基於與Ti完 全相同的理由而限定在0.002〜0.010%。以上兩種選擇元素 當中,可選擇添加1種或2種以上。 Mg : 0.0005-0.005% Ca : 0.0005-0.005% 22 201000646 Υ : 0.001-0.050% La : 0.001-0.050% Ce : 0.001 〜0.050% 根據如前述之S的制限與Μη添加量,本發明的鋼材 5 中,於中心偏析部的MnS生成基本上雖很少,不過在大量 生產時’並無法作到完全沒有。因之,為了減低硫化物對 鋼材靭性造成的影響,可添加硫化物形態控制元素,同時, 可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效果。 亦即,本發明中,可選擇含有Mg : 0.0005〜0.005%、 10 Ca : 0.0005〜0.005%、Y : 〇·〇〇1〇/0 〜0.050%、La : 0.001%〜0.050%、Ce: 0.001%~0_050〇/〇當中的 1種或2種以上。
    該等元素的添加量’每一個皆在小於下限值時即無法 展現上述效果,又,若超過添加上限,則會生成粗大氧化 物叢集,可能使鋼材的不穩定破壞產生,故分別限定在上 15 述範圍。又,Mg及Ca亦可限制在0.003%以下,γ、La&c 亦可限制在0.020%以下。 L鋼材組纖] 20 一般皆知,隨著環境溫度上升,組織強化對鋼材的巧 溫強度之助益即減少。這是因為隨著環境溫度的上升,I 進行組織結構復原(隨差排的上升運動而促進合一消滅或 擴散現象等)的緣故。因此,在高温強度的展現上,在室〜 下材料所具有的内部應力(差排強化或析出強化等材料強 化因子當中藉由支配機構所概略決定的材料變形阻力)之 維持極為重要。 23 201000646 亦即,首先,於鋼材中導入用以使材料強度展現所必 /頁之里的差排’而防止差排在高溫領域中消滅的因子、例 如同达度的不動差排或高密度分散的析出物之存在就變得 很重要。 5 基於這種理由,本發明中,除前述鋼成分的規定以外, 再將鋼材組織如以下進行規定則更佳。 (差排密度) 本發明的耐火鋼材中,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排密度 以在101Q/m2以上為佳。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排密度若在 10 該範圍’可獲得高溫強度特性優異的耐火鋼材。 本發明之鋼成分(化學成分組成)係作成將防止差排組 織結構復原的析出強化因子導入之最適當組成,以使耐再 熱脆化性提升’不致成為在受到5kJ/mm之大入熱量炫接之 熱景> 響的熱影響區中之勒性降低的原因。 15 因此,必須使对火鋼材處於暴露在高溫前的狀態,亦 即在火災發生前的常溫環境中,導入即使在高溫下亦可充 分展現強度這種差排的狀態。 本發明中,藉由這種理由’將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 排密度規定在1〇H)/m2以上,實現優異的高溫強度特性(請一 20 併參考後述製造方法的說明)。鋼材之肥粒鐵相中的差排密 度若小於1 〇 ] Q/m2,則變得不易得到上述效果。 在此,測定鋼材的差排密度之方法,可利用從x射線繞 射峰值的半寬度評價的方法(參考下記參考文獻Ό。具體而 言,首先,將1驗片素材切斷加工為l〇mmxl0rnmx2mm後, 24 201000646 將主面進行鏡面拋光’之後,藉由化學拋光或電解抛光將 鏡面拋光表面嵌接5〇nm以上。接著,將該試料設置於χ射 線繞射裝置,於前述拋光主面,入射Cr_K^iCu_Ka特性χ 線,藉背面反射X射線繞射法,進行α _Fe(〗丨〇)、(2丨丨)及(22〇) 5面的繞射線之測定。Cr_Ka4Cu-K:a特性X射線,係分別由 接近και線及Kq線所形成。因此,藉由Rachinger的方法(請 參考下記參考文獻2),在各自的結晶面繞射峰值上,扣除 接近的Kq線繞射峰值高度,評價Και線繞射峰值半寬度。 该繞射峰值半寬度係與結晶内的平均應力變形ε呈比例, 10因此,藉由Williamson-Hall法(請參考下記參考文獻3),可 以從繞射峰值半寬度求得ε。 進一步,從平均應力變形ε,利用記載於下記參考文 獻UP.396-399)之⑽式:U =14 4f2/b2},可求得差排密 度p (個/m2)。在此,前式中的b,係卜格式差排向量的大小 15 (= 0.248xl〇-9m)。 (1) 參考文獻1 :中島孝一等「利用χ射線繞射之差排密 度评饧法」材料與製程、日本鐵鋼協會、V〇U7(2〇〇4),N〇3, p.396-399 (2) 參考文獻2 : Guinier,A、高良和武等譯「χ線結晶學 20的理論與實際改訂3版」理學電邮967),p4〇6 ⑶多考文獻3 · G.K.Williamson and W.H.Hall, Acta Metall., 1(1953), p.22 (變韌體或麻田散鐵的紐織占有率) 本發明的而寸火鋼材係以在鋼材組織中,令變韌體或麻 25 201000646 田散鐵的光學顯微鏡組織占有率在鳩以上之淬火組織為 ^鋼材組織中的變㈣或麻田散鐵的組織占有率若在該 把圍,則可作成具有前述規定之差排密度的鋼材。鋼材組 織中的變韋刃體或麻田散鐵的組織占有率一旦小於2〇%,則 5不易得到前述鋼材之肥粒鐵相中之差排密 如2以 上)。 (碳化物或氮化物的析出密度) 本發明的耐火鋼材係以由Nb、v、Cr、Ti或&當中的i 種=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在鋼材中以綱一以上 的密度析出為佳。本發明中,使由前述這種碳化物或氣化 物形成、用以展現高溫強度的差排移動障害之析出物以前 述範圍密度在鋼材中析出,並以適當的分散狀態混雜存在 於差排之間的狀態,藉此,可確實獲得高溫耐力的提升效 果。鋼材中的前述碳化物或氮化物之密度若小於2個小以2, 15 則不易獲得前述這種高溫耐力提升效果。 [耐火鋼材的製造方法] 、下針對本發明之溶接連接部之财再熱脆化性與勒L 性佳的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說明其限定理由。 有關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與靱性佳之 2〇耐火鋼材的製造方法,係將具有如前述鋼成分的鋼片,加 熱至1150〜1300°C的溫度之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在8〇〇 C以上的溫度中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溫度到500 C為止的期間’進行加速冷卻以使於該鋼材各部位之冷卻 速度為2。(:/秒以上,在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 26 201000646 溫度領域時停止加速冷卻,之後將之放冷的方法。 ' 本發明中,係提出一種可獲得600°C溫度下的高溫耐 力、而ί再熱脆化性、及即使在受到5kJ/mm之炫接入熱量所 造成的影響之熱影響區亦可確保靱性之鋼成分(化學成分 5 組成),然而若單純以輥軋製造這種鋼材,並無法穩定獲得 本發明的效果。這是由於本發明的化學成分組成主要是著 眼於再熱脆化之防止以及熱影響區靱性之獲得而規定者, 因此關於室溫強度、降伏比、高溫強度的規格方面,有時 僅憑化學成分組成的規定範圍並無法滿足的緣故。 10 如前所述,伴隨環境溫度的上升,組織強化對鋼材的 高溫強度之助益減少,因此,為了展現高溫強度,必須要 求維持材料在室溫下所具有的内部應力。為此5必須於鋼 " 材中導入必要量之用以使材料強度展現的差排,而必須使 例如高密度的不動差排、或以高密度分散的析出物這些防 15 止差排在高溫中消滅的因子存在。 本發明中所規定的化學成分組成,係導入析出強化因 f , 子,以使对再熱脆化性提升,不致成為受到大入熱量炫接 之熱影響的熱影響區中造成靱性降低的原因之最適當組 成。因此,必須是耐火鋼材暴露於高溫前的狀態,亦即在 20 火災發生前的常溫壞境中’就必須先導入在南溫中也可充 分展現強度的這種差排之狀態。 為此,而採用將鋼材加速冷卻使組成性過冷卻狀態穩 定化的方法,以工業性觀點而言乃屬適當。然而,在工業 性上,要將板厚偏厚的鋼板均勻冷卻,在技術上並不容易, 27 201000646 必須採用稱為控制冷卻的鋼板均一冷卻機構。 在此,將鋼材使用於實際的建築結構物之際,必須將 業已製造的鋼板切斷為任意形状,而完成構成構件,不過 從這種觀點來看,鋼材的所致之處,亦即鋼材全體的各部 5 位都必須具備同樣的組織。 本發明中,係著重於這一點,而將控制冷卻速度定為2 °C/s,以使其成為本發明化學成分組成中屬充分差排密度之 101Q/m2以上設為必要條件。 又,將前述冷卻速度至少維持於變韌體變態開始點(相 10 當於肥粒鐵變態之際的Ar3點),之後,必須將截面組織的 至少20%以上作成變韌體組織或麻田散鐵組織,才能獲得 先前的差排密度。因此,將從800°C朝500°C冷卻時的平均 冷速規定為2°C/s作為管理指標。 該冷卻可持續到變韌體變態完全結束的Bs點(相當於 15 肥粒鐵變態的Arl點),不過依據化學成分組成,Bs點也可 能在500°C以上,故未必一定要持續進行水冷到500°C。作 為冷卻速度的指標所限定的從800°C朝500°C冷卻時的平均 冷速,係基於在Bs點在500°C以上的鋼材中,Bs點以下的冷 卻速度對於差排密度提升這個觀點而言毫無意義,因而規 20 定者。 又,本發明中,為謀求步驟的省略,敢於將該控制冷 卻步驟於途中停止,之後放冷,藉此,可提升通常經過控 制冷卻-回火步驟所製造的鋼板之生產性。 具體而言,藉控制冷卻步驟所獲致的冷卻處理係:在 28 201000646 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350〜600°C的溫度領域停止,之後進 行放冷,藉此,雖然並未全部相同,但可得到概略相同效 果的步驟。亦即,藉由控制冷卻-途中停止及放冷步驟,可 使生產性更進一步提高。 5 又,藉控制冷卻步驟所進行的冷卻處理係:在成為100 °C以下且室溫以上的溫度領域時停止,之後進行放冷的方 法,該方法可於鋼材組織中,將截面組織的至少20%以上 作成變韌體組織或麻田散鐵組織,如此可確實得到淬火組 織,依這點而言更為適當。 10 另一方面,未經過這種高生產性的步驟而是採用習知 製造方法的控制冷卻-回火,也沒有問題,相反的,對Bs變 態點在500°C以下、淬火性較低的鋼,寧可採用控制冷卻-回火的步驟,以材料特性的觀點來看,可進行穩定的生產。 甚至,藉由控制冷卻到100°C以下進行淬火,測定鋼材 15 的強度時,在鋼材中的可動差排密度偏高的情況下,降伏 應力較外觀上為低,降伏比低於0.8,可獲得稱為「低降伏 比(YR,Yield Ratio)」的特性。可獲得這種特性的作用,在 採用上述控制冷卻-途中停止步驟的情況時也很顯著,可更 提高其效果。 20 這種低降伏比的鋼材,因為塑性變形開始應力低,且 拉伸強度高,材料歷經重大變形而破壞,可適當作為耐震 性優異的建築結構物之素材來使用。 因此,本發明中,也可適用於控制冷卻到100°C以下而 不再回火的製造步驟,在穩定獲得鋼材耐震性上為有效的 29 201000646 方法。 又’上述控制冷卻後的回火處理,可在400〜750°C (實 貝性的Ac 1變態點正下方溫度)為止之間適宜選擇來決定溫 度,只要依據所需要的材料強度、碳化物析出狀態與母材 5 化學成分組成來決定即可’可提高本發明效果。 又,其熱處理時間也相同,回火時的組織變化以物質 的擴散所支配時,溫度與時間係作為可給予相同效果的參 數而可相互變換。亦即,在高溫下則以短時間、低溫下則 以長時間處理,藉此可以同等處理。 1〇 又,透過回火處理,可促進碳化物析出,其效果在高 溫強度中很顯著,不改變室溫強度即可使高溫強度提高, 這一點本發明群已實驗性地得知。 又,作為控制冷卻後的回火處理,係將鋼材在4〇〇。〇 〜750 C的溫度範圍中以5分以上360分以内的時間回火,使 15 Nb、V、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 物,在鋼材中以2個/μπι2以上的密度析出作為條件,依可使 耐火鋼材的高溫強度進一步提升這點上很適宜。 第3圖係將申請專利範圍1〜3項所記載的本發明鋼中, 將作成5己載於下§己表1的化學成分組成之鋼,藉由控制冷卻 2〇 -途中水冷停止來製造’接著在400〜700Ϊ中保持0.5小時之 後,再度於600 C測定尚溫耐力,將其結果相對於回火溫度 所顯示的座標圖。 如第3圖所示,可知高溫耐力係在550°C顯示出最高 值,相較於未經回火的鋼,其高溫耐力增加。這時,當所 30 201000646 需要的财力超過162N/mm2(室溫強度500N/mm2級鋼的情況 其強度規模最低值為325N/mm2的1/2)的情況下,由1萬倍的 觀察倍率所致之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已確認碳化物於 鋼材中以2個/μιη2以上的密度析出。這是作為回火效果之本 5 發明最大特徵。 通常,回火係以降低室溫強度為目的而實施,而本發 明中,已得知使用以展現高溫強度之差排移動障害之析出 物以適當分散狀態混雜介於差排之間,可確實得到高溫耐 力提升的效果。因此,本發明中的回火條件,不僅是習知 10 回火這類室溫強度的調整,還依據用以提升高溫強度的碳 化物析出控制而規定者。 31 201000646 (1 5 SRS ♦ o o CO o o o >—< *—H o o o 寸 o o o τ—Η LTD o o d CN] o o •r- 0. 06 o 1 i o d > 0. 08 JD 乙 c\} o o 00 CS] • < 〇 o a. T—< o o o o T—( a 1. 40 m LC CO o o 0. 04 含量i 32 201000646 又,用以確實得到此種金屬結構的技術,可使用將鋼 材控制輕軋淬火的手法,具體而言,作為將用以展現優異 尚溫耐力之差排朝鋼材導入所必要且充分的製造方法,係 在115(TC以上、13〇〇。〇以下的溫度預熱,之後,實施鍛造 4 ,、、、軋加工或粗軋輥、或精輾報乃至最後加工(锻造)後,將 輥軋(加工)結束溫度限制在⑽代以上,以此作為使各種高 溫穩定奴化物、例如Nbc、vc、TiC、ZrC、等完全 固溶的條件,藉以極力提高之後的加速冷卻開始溫6度=提 高淬火性乃是必要的。 1〇 X ’親礼之際’基於必須極力消除鎢造時的組織以促 使再結晶、以及使小凝固空隙等壓密之目的較 將熱札加巧的減壓比(在輕軋時軋下前的板厚除以輥乳 後的板厚所待之值’在锻造等的熱札加工時戴面積的暫時 變化率的積算值之倒數)限制在25以上,以獲得健全的結 15構。這種制限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因結構不均勾所導致的偏 析或空隙助長再熱脆化。 亦即,除了化學成分組成的規定之外’再加上併用如 上述之製造條件的規定,則可在極高的成品率且合金添加 量也可最適當化之下,製造高溫耐力佳的耐火鋼材。 2〇 %以上所說明’依據麵本發明祕接連接部之耐再 熱脆化性與勒性佳的財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可提供一種 鋼材,其係在60叱溫度中的強度、尤其是拉伸而寸力可在室 溫時的1/2以上,即使在火災設想溫度中,熱影響區接合也 不會產生再熱脆化,且可同時獲得則_以上的大入熱量 33 201000646 熔接部的接合靱性,並可製造此種鋼材。 實施例 以下,例舉有關本發明之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 佳之耐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的實施例,以進一步具體說明 5 本發明,而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下記實施例,可在適宜於前、 後述主旨的範圍内添加適當變更進行實施’這些皆係納入 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者。 [耐火鋼材的樣本製作] 在製鋼步驟中控制熔鋼的脫氧•脱硫與化學成分,藉 10 由連續鑄造製作出下記表2所顯示之化學成分組成的軋鏡 爲鋼板。接著,依據表3所顯示的各製造條件,將軋錠扁鋼 板再加熱並進行厚板輥軋而作成預定的板厚之後,施行依 據各條件的熱處理,藉此而製作出耐火鋼材的樣本。 具體而言,首先,對軋錠扁鋼板以U60〜128〇t的溫度 15 進行再加熱1小時之後,立即直接開始粗軋輥,於1050t的 溫度作成板厚100mm的鋼板。接著,以下記表3所顯示的條 件作成精加工厚度為15〜35mm的厚鋼板,或者锻造或輥 軋成最大厚度為15〜35mm之截面形狀複雜的形鋼,控制使 其精加工溫度變成在800°C以上進行最後輥軋。接著,於輥 20軋結束後,立即直接以5〇〇t的溫度為目標進行藉水冷所獲 致的加速冷卻’以非接觸式或局部賦予熱電偶的方法碟認 鋼材表面服度於鋼材各部位處於5〇〇土5〇。〇的溫度範圍,即 停止藉f冷獲致的加速冷卻,之後進行放冷,製作出本發 月(申明專利㈣第1〜6項)相關㈣火鋼材之各樣本(本發 34 201000646 明鋼:鋼編號1〜41)。 又’製作成為下記表4所示的鋼成分之軋錠扁鋼板,除 了將製造條件定為下記表5所示各條件以外,其餘以與上記 本發明鋼相同的程序,製作比較例的耐火鋼材之樣本(比較 5 鋼:鋼編號51〜80)。 再者利用表2的鋼編號1 ~4所不的鋼成分素材,以表6 所示輥軋條件製作出翼緣厚度21mm的Η形鋼。 [評價試驗] 針對依據上記方法所製作的耐火鋼材之各樣本,進行 10 如下的評價試驗。 首先’從上述耐火鋼材之各樣本的板厚1/2部_輥軋長邊 (L)方向採取各試驗片,針對拉伸特性及夏比衝擊試驗特 性,進行測定並評價。 耐力(降伏應力)係依據JIS Ζ 2241所記載而實施拉 15 伸試驗方法之際的應力-應變曲線圖上,將上降伏點明顯出 現的情況評價為上降伏點,未出現的情況則以〇·2%耐力評 價’顯示於下記表3及表5。 母材靱性係以JIS Ζ 2242為準則,藉由業已賦予 2mmV凹痕的4號衝擊試驗片,以在0°C的夏比衝擊試驗所測 20 定的吸收能量之測定進行評價。這時,靱性的閾值係考量 到建築結構物的耐震性而定為27J。 針對高溫強度(高溫耐力),係從上述耐火鋼材之各樣 本’採取平行部直徑平行部長度30mm的高溫拉伸 試驗片,依據JIS G 0567記載的高溫拉伸試驗之規定, 35 201000646 以拉伸應變速度〇·5%/分使試驗片變形,採取應力-應變曲線 圖而測定高溫耐力。這時的耐力係全部作為0.2%耐力。 針對熔接連接部的靱性、亦即耐脆化特性,係利用上 述财火鋼材的各樣本,進行加工45度的X開槽角作為炫接連 5 接部,未經預熱與後熱,以3層以上的TIG熔接(氣體遮護鎢 孤銲,Tungsten Innert Gas arc welding)、或SAW炫接(潛弧 銲’· Submerged Arc Welding)進行熔接,就其熔接連接部, 以上述方法評價熔接連接部的靱性、亦即耐脆化特性。這 時,由熔接時的輸出、電流、電壓值計算而確認熔接入熱 量係常時5k〜6kJ/mm。 又,作為判斷熔接連接部在火災後的脆化之指標者, 係同樣在製造鋼材之後,實際以5kJ/mm的入熱量形成熔接 連接部,將其熔接連接部整體以丨小時升溫到6〇〇。(:之各種 溫度,保持0.5小時後,於同溫度實施拉伸試驗,以斷裂斷 15面縮率作為811斷面縮率。第1圖中,SR斷面縮率小於15% 的情況時,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進行観察拉伸試驗後的斷 裂面之際,依據該裂面観察,清楚得知粒界破壞率在5〇% 以上,可判斷再熱脆化顯著發生,因此张斷面縮率的閣值 定為15%。 2〇 I實施例巾的本發日物之敎鋼材的化學成分組成一 覽顯示於下記表2,同時鋼材的製造條件一覽顯示於下記表 3。又,比較鋼的化學成分組成―覽顯示於下記表4,同時 鋼材的製造條件一覽顯示於下記表5。又,針對本發明鋼的 耐火鋼材,其機械性特性的評價結果一覽顯示於下記表3 , 36 201000646 同時,針對比較鋼的耐火鋼材,其機械性特性的評價結果 一覽顯示於下記表5。再者,由本發明化學成分所構成的h 形鋼之製造條件及機械特性評價結果顯示於表6。 又,在表2、4中,SRS係以4[%Cr]— 5[%Mo卜 i〇[%Ni] 5 一 2[%Cu] — [%Mn]所代表的熔接連接部之再熱脆化指標 的計算值。 表3、5、6中’各項目係意指下述事項。 YS(RT):室溫的拉伸耐力 YS(600):溫度600°C中的高溫拉伸耐力 10 YR :將室溫的降伏耐力/拉伸強度的比以100%指標顯 示之值 vEO-B :鋼材在〇°C下的夏比吸收能量 vEO-W :相當於5〜6kJ/mm入熱量的熔接模擬熱影響區 之夏比吸收能量 15 輥軋後冷卻速度:輥軋結束後,通過800-500。(:時的平 均冷卻速度或到達800-水冷停止溫度為止的平均冷卻速度 SR斷面縮率:賦予相當於熔接連接部的熱循環後,於 600°C實施高溫拉伸試驗之際的斷裂斷面縮率 37 201000646 η 1 ΐ C 7:. 一 [-- r; :- •0 ^r. ίΓ, £. ci = i.r.· r-j CT. ΙΓ. S 1-C ι~ 卜 % c-i d crj CJ 一 oc 1二 ! 一 -r Ti Γ·ί ;- kC X. cc rc· o C'i p X 匕 g •rr 1·— :>ό ci •2 :- s: 1 rf α,· 二· c:' X- 一 c: f X C:' C-J o i. 二 JjC J: C· c: $ c· 1 r- w = c: ο 1Ζ Ί ir: '0 x i ο 二 > a·· 工 ή 0 c : c 5 o o C \-Γ^ I t、 X b c- \ £ - 1-. \ f c Ζ· * 1 二 I l.C r X ο ,二' rj = c 二 k Cr vr. f ο I、 Ο Ο C, I ι~ 〇 | -?r Γί L.t w CM o o O' Γ 3 cn Γ\| r·: t-J C: § :、· Ξ § - r\j 5 ο 2 叶 tr- c: £i g s i ••一 :1 »'r: I ~ X t二 0 rr. Γ0 O 1 r·- O 1 t·- o o o 亡 I I >χ 〇 ο 6 c c c· o c? ο ο o ο ο •c c·- o c· 〇 c- c Cr c 二 cr. o --· 〇 d c c. ο =3 Ο 1 Γί | s 〇 1 o o 0 c. i: 荽 ο Γν» δ 〇· ζ Ξ· r ο Ξ s I T~J o 〇 1 o rv 5 I 1 : i 5 1 C·· 〇 〇 c I C | 1 9 ο -1 巨 Ο 〇 〇 d 〇 〇 - o Ci C. o Ο C ο ο c o - o - o 二 一 — c _ e c. o o c- C cr zr 1 Τ·-, 【-- Έ. ο CC ο | c.· S;1 o S c- o S § '£ | in i.r. Γ··; ό Ξ ο 1 三 CO 二J ο § g TJ ix: r: o -j: c 1 — 1 — _ -•T O o ir. 〇;- o | 1 Ή g i Ξ· cr· C. 〇 O - c- ο C· d Ο ο C ο 〇· c. •r- 〇 ·- .·_ c- o o C-' o 〇 ο {·- 1 S Ti ir. ΤΊ TJ 〇 1'- r ?£· X ι_2 t·- i'* c t.n ο 30 ο ο LO Ξ£ ΓΟ LO :〇 1., :_g ir. 〇 -1 ?: ir: χ· § 1 r i — c r-j o C 3 ίΤ Ti £ -人 r j C4 C 〇 ο o ~ o 二 二 C: e C 二 ~ ο ~ Cr O 二 二 二 二 ~· c o 。 二 二 : - .= 1 ο 一 o 2 d> t- ~ ir. c: iZ ! 空 o •r*· 7) Ο 5 I CC ο ! TJ 5 o o- It. % S o X tNJ cc Cr' § o X. •6 r j o d. 1 1 v.C Ξ rj r: c· 二 TJ C_5 5 t— S L〇 g ίΓ, o '〇 o — iS: o fjr o LC 〇 U:> rr O m c. (Tj ο c d 二 〇· 二 S r.i ο ο τ-α C' ί>· icc 0.0 o ·〇 r<i O i.C i-C ο d cc· 〇 Ο β C·' zc Ξ 卜 ο ο 丄 X c: ί - l.~ r— o c l.., o r — 一. o 11 X 二 c o o l.〜 〇 〇- CC. iC σ. o s >· ο 0C S I ISZ r- :·^ι •3 r-j x- cc cc CJ !r. 妄 CC ί. 5 g i Γ<1 ο £ Γ-) f— Z-l CM 卜 沄 , op l~ r-J s TJ t-- 1C cr: r i X> Γ1 ό 1 二 •e e o o c·· 〇 o ο C·· o Ο 二 二 c ο ο o : ·: o cr. c =' - c* a 〇 e .= o :· :. C έ 1 1-- 〇 ο 1C 7-i c·-- 二 § •Tf •5 卜 二. c> {·- TT g 〇2 CTi o o c·- cc V. Γ— 2 X ί\; X X: £ Γ0 £. X- :-D 1C c; 三 :- s o g C·] o ir'+ -3 ο :、 zc Ts) ιΛ c·· r-J i..*· C--1 i i_7 o o I ir: — t- § r- 1 二 LD o o ISZ· 卜 Ο ο Ο e· O d Ο 二 Ο Cr- 〇 Ο c> ο ο ο ο c: c Cr ο - 〇 二 o 〇 c: o o c τ. ο cr. i i 〇· 〇 .:.J 1 o 二 £ 2; O 叶 ο ο 9, s t、 C·· •Μ 1 ι.^ Ο ρ ο 1 LD C- ο z> -r i 1-, f·-~ 3 § r 二 5 卜 rr o i Ό C· o 宕 g o ri T i ITj so r* 1 C-3 1 l- 1 o g Lf: o x 1 ,、1 ο ο t) % ο c. 〇 〇 〇 Ο Ο 〇 〇 Ο Ο ο ο ο ο o o o O o o 二 c : o C:. -二 C. 〇 〇 o o c. ο ο 二 Η r j o 1 ..r;· 卜 8 二 -•X.. ο ο 1。 ο 〇 o o Ι Ο 丢 ο 卜 ο S 交 ο X o o -t 5 g K o w o 1 c·*· o O 1C o n T>. s ro o 1 5 匕 ο; ο c:· 〇 - O c c- ο 二 Ο ο ο - ο o o c. o - e o c· o o o o o 二 ° o ό o o 一 ο ό 卜 £— rt' •X i~ t、- V. 1C x. CT; χ· i 卜 •>r 卜 CC 卜 θ'. Τ·) ι·- CC t·- 3C C-0 ir; •x· l - cr. .r. ♦T C 3 % 〇 -Γ- cr. {— •Γ) t-O cr. o C } 卜, 3c C o o 一 二 O ο ί Γ- 1-, ί··3 -V-, CO {- - ir: y-. i.r. 3C. 3 - !τ. cc CC X CC CC ο s 妥 .* J t-~ t- 3 σ> -Π- T s ;e C^3 5 :, i.o irr. CV! :>; cc C7; 卜 气” OJ CJ ΓΟ ο ο ~ — ° — — o — ο ο ο:· •^τ T1 o ό re. d Ξ 二 r— Ο I.C Ο X ο cr. ο •三 o r^. Tl C'i -rr o % o C-i d o 6 I^C c'i 〇 •TT o a: - o -T o Cs o 〇 〇 CM *c ο *rt Ο - £·- CC CC TJ d |〇.0400] cc o 二. CC o •sC ό o 1 |ί_ C:. 〇 % ΖΓ <2 ~ ο X I 1 3 ο t- ~i ο ΓΗ- C-. ο 1’、"" ο C-J •TS3 TJ ο rsi irj o -:3 o S CO O' o 7i Γ4 ΓΜ o CN ro o C ) •-N3 〇 C.l o f— c· X 卜 % cti o 5 •v; o IJ: o 卜 Ο ο rs] § cr. o 1 ο '-7 -.- - τ·4 c·^ ^r ir. CP 卜 X ο — C4 -τΤ ιτ· ί- ϊ c~. C'J T)jr^ ~3ρΓ3 LC :>) •二 -> r- Cxl CJ Γ: M i+。 ι二 X S 38 201000646 u p -二 卜 C-l Ct Γ·) Γ-3 r-j CM t— r j Γ1 i'- |I : o r^j 宇 ί U1 ΓΊ LH. rsj t-7 4 u r.J X rg r.: b !c-〇 r j c- CM Γ0 5 iC C4 l.C ΓΟ to CC ti ,二 !.C r\) w X TO (-Γ J X c-1 三 1..C c~ CN i-C u | e ! 1 > 5 iC i£.· O', I". !.0 !、- 卜 o IT· i'- r j c·^ cr; r- CO 〇 z: c-sl oc X. T-: cc cc LC T: r— 1广 f — E <x ac ir: r'j 工 ίΟ 1 c< CC: <r·' i ... -•N3 cc o T”J C1 卜 X c·】 -A <r; 1 - :: »r rj ιΓ. :、 C.1 Γ--5 〇: Γ; 二 t.O C-i J·. i f'— TM Li: C^I c o o l., Λ i.O X Γ- ir. X i.r. ^r r: cc r- C·.) »r.: ir, TJ ZK, r*- Γ: <s rv r-~ T<3 2C r\j oc LT: 匕c c\j :·— '•D I- 二 卜: ΓΟ tr: iSi r-i Ξ Y S ((i 0 0) '^C cr> T-i \r, Ti r> (-- 卜 t3 i-.J 3·:. 〇 Γν} Γν3 s CJ tJ c. I.C ! L 〇· r-vj rvj i.r> -r a T> ,·! >J~. —1· σ> t.~ Γ3 i.r CA 〇 CC C..3 C4 〇c Γ-3 X 1 l.C X '二 1-- rj ii~i 5C cc LT: r-J ΤΑ 1'- C\l X τ·1 r- .r-3 s> :·» :T> i.r. C4 l'- t- 7 1 $ c:· or, i- r— LT: w cc o l'- .X 3Γ l-C cc Ι.Γ, sC !Λ \D o '匕 r·.: X·' 1::' :c cc 1二 >.c U- tr.:· c? ;.rr. -c -X 卜 CTi X i.r; 30 i.r.> t-~ 卜 ;-- X t·- 1'- cr; ί3 cc 1、 【-> 〇c r— t、- f J. H ) S A i -乙 ur> irt i Zi L.C CTi •rsi 1、 t, X L~ y: CO Vj re Γ.; I S r-— 1C S r, Ξ O'- Γ: c— r: X :-: r: r~ r j Ti y〇 n oc s TJ CJ ct; <r: CO. C·; 0~i c*‘ S o cc- Ξ '二 c- r- X -JO JL- r】 1..- 3 l.二 C"3 l.C o o re o - o >r. o = C-1 二. Cl :-,v ί.Γί ·< 〇 lH. IT-. c- t.o ΙΛ s O' :x. O I.^ ir. o c t- o ο 1'- g — C4 1C 5 1Γ.· s I.C 、-C. c: ir; : S CO — 1 o o -^- s 〇 o 30 o cc o ίΠ 〇 to O Lr; O o cc ~T cc cc 〇 o w o LC 1-0 >.·〇 C J ΙΛ C J LO Γ 3 tr. ιΛ Γ+J IS: ZJ >r- Γ4 LO C-3 o cc % 寸 〇 c:· o rr ο ~ 3 *τ o £_? % t.C c; :i.< Ο X X :J LC r-vj LiT tc K;· Lit l.C sir· r..j CJ o 〇 1.0 ΙΓ-. 1Λ uo •*3· 〇 •^r CC· ••C, >·* -i At J 〇 3C S 00 cc X. oc- S cc 〇 C<J CO C 3 0¾ f, s Cr> o O'. cc S cr. o oc- X o C-4 O', s O', s c·.· I g 1 1 g cr:· o o C\i o o o O cc g cn cc cr- c' •X CT> s o IS> CTi g uC. CV o uO ο 1-0 CT) o ts: o ir> 〇> \r. cn 二 c >.r. t. -? 二·: Ο 1 s 1 o g ! f o 三 if cc 1 vz· cc <x· z o cc 1 cc 1 o C.! o •N o o C'3 C-) o T'J S CO Ts3 CO o CvJ CM C--5 C--5 % c: 7-1 CNJ Γ0 〇 ΐ·〇 CSl JN o ιο r、3 S CJ Τί g c-.) 〇· +Λ CN: uo r-3 二 C-5 1 芬.-¾ — Γ·: - L.O ,二. cc Ξ 二 -Ϊ- l-, — CC' f; 〇 r·.): Γν; Γ.4 rg ^r C"i ir: C-1 C-: >- r^3 X· 7SJ T3 ;·〇 ,·} LC ΙΟ c-i 1-- ~X, Ξ 寸 39 201000646 ννϋ ί <Ί; V, Zc - :: '0 :-二 s o 2 卜 5 Ο u~ I c 5 Γ— o' Ji •二 1- η* Γα 二 ο X, ο *二 ί.— !- :二. X; : —— 一. Ci rc 1二 . 11 urr 3 3C o X. : !r i a: L·— n t 二 r - _c, ~Ί 1 8 〇 >- σ> 5 ~ 二 f -:: 【X 3 :二1 Ξ 〇 1 — 1 ° o 〇 -·.) o o 1、 〇 o s r^· O 〇 〇 § 1 宕 s Sr. -二 1 -Τ' o § I ε L~ S 二 卜 J 二 in O 一- i-r c: cc s. 芒 c § o ;— — c: :N) LT. c % 5 I.C ξ 二 j〇 g d c: .:· O c Ο I.C 妄 1 o I s Ξ 1 : * 1 •二' I I o 1 o ο S X c- S S'. 二 S· Ο i :x -i o 謹 9' 5 c 靈 o s s c § ο Ξ. 1 i i 〇 1 1 C4 雪 1 1 f- ir·. 〇· § o % o £5 s c' Γ.) f..C 〇· d 1.0 rg ο 1 Ξ Lf.· O o Ξ ir. L~: o X - o -Τ' ο ο 〇 Γ- TJ _c‘ ί ο S d> I 1、 f.o g ~· ·»». Γ·) :- e t'- cc iSl o rr O o o o OE 0 § !— 、二 c 5 : o § f ir. § 一' § c Γ·7 s o H o c. X o § o g —: CTi iT' 1'— ^ 1 Ξ O 〇 〇 〇· !〜 CT-. rg Ci to X 〇· S C: ο g ό .r. r-i o irr r- r~ C o cc 1-: Λ "j rS rg 1。 Γί I.C o o rsj x W- S o o o O ό :-- x> ci | --1 c: ;二 5 C w o CJ S — o ci o ι二 ο C3 c: I I u; rj ο y ο 另 ο V. ο ii o CM d tr; O o r -w l·;- c·’ 1.-J s Ξ s o 5 X I; 安 O X ,-*Γ ο ζ S 3 o i£. O CNJ !. % I/:- I CJ o o o Γ— C; 1 ο 8 5 5 o ,二 o o: 二} .乂 t二 o = c: 1 ! I O 安 o ο S o o r_5 . '心 .-: C4 cc> r\j ! X 〇 1·Γ ο ο ό I^C § o ! l c? ΓΟ ο Ξ ο ο 5 ο ο c: j〇 d o ι-r; ο s c: ς^ι •d S5 w o ..o o 一 C-: o o X· ο X d -s] 三 5 C > CC1 Τ' o 〇 o | rg 卜 :〜 TV1 ο Ι.Γ: C\J ο CNi - 茺 Ti ιΛ r、j r j c- o o CNJ >£> •Λ. "ί ci ο r-ί 3 CM to 〇 'TT S o 0 X cr. ο ; r~, <=: o cr. ^r o l 'X· t — •CT-. o Kl Γ_ί 卜 cc 卜 rg Γ4 CJ C··) >.r. § i C\J r二 •Ά 二: i I o 连 o X) X: ο ο (— c- ο c: oc o o o ^r 〇 s Ξ c. o rg O ?q o d 二 •ά ο ΟΟ τό Ο <£; C Ο rr τΓ ο o r-) o s. o ο iO i.C ί ο o cc o t- Ci 1二 ct o i-J X d i_c t~- -f "ΞΓ /-v b·. d v Ο 5 LT: CA i.Q o 1 d X o y·· o c' CJ O g -〇 σ> ti ο S § s s c: | c-o TN3 o ir: Cs3 o hi o to ο ο Ο ο 1 —^ § Ο ο C; b Γ3 〇 〇 r-i Γ J 卜 I i— 〇 O'. o o •c' ΙΛ o § r- 〇 r— -V— s CO S) Ο o o I~ o 1 ·?〇 〇 d. I.C o S - ^Ti o c X o 1 i σ- δ ο •^τ ο r ο C o C1 o o CC c o 1: i ο ο - •rr S r j <ν ο ^τ r-.j 二 Γ; ;·- 5 --D o o 1 〇 I o o o I LO o o O o 安 o 5 r> l·'- B d- S, Ξ 5 i- Ξ:' i-* o t'- p ιΛ. -x ir. r- o ,¾ ΓΟ rc r i L:*> •二 o 安 o o i; ο ’二 ο 冥 C'l ο tL cc - CC :N i- -j〇 tc o — TsJ --C· l 二 X X O X T-3 X' tr. isi Γ-1 kc. •ΓΟ 〇 Jv e cc CM 1.0 Cl ι〇 ι·~ - i.r.· s 1-0 〇 g io !~- be ψ 3C Xi ιχ X g n ? σ~· X y: t.n 5f Ti a: cr. 卜 •X 寸 5c ? 5 〇· ir: i— t.r; cc· 卜 ΙΟ J-: ',— o t- c-o o X· 孟 Ο ο ci = o X X 2Ξ. ο S3 X, Γνϊ ο ΙΟ C-J ο 22 CC' 7 A 〇 o !— r: 〇 ο g. o 1 l〇 o t、, <Tj *T a: c l -sO o o ~ 筘 ο Γΐ s p e· t~- •ΓΓ 〇 i-C o i.c Ci t— ο •r ο X g ο 〇 o g o cr> c-.' C4 ο CO CC •Ο at ο X ri ·〇 ο § 3 5 〇 c; 卜 ο 〇 o -r 1— o o r- ]·- <j〇 o t·'- L.C· 尹 cc cc rc \C. c:. 1C 1^- cc 卜 .··· C- W i.c 1.0 r: Ι·Γ -T in· r j 5 ro 1C ιπ >Γ-3 s rj Γ-- C-4 oc- :〇 % 一 r-J l-t· 〇 s - Ο [Ξ X- r— >.\ Τ'- c~ 1'- f 二 in· t— !- 卜 CK iS 40 201000646
    ss 1 > 二' 1.0 l-C 1 CO 1 4 B j l.C Γ, - i.C . o 106 | o X- C\J 三 oc :·- σ, l.it. -M LC t- 2 - —I C·.: 二 ΙΛ 1_[⑽ 1 rs: cr ! ⑽1 ί2Ι. s — w -r *r —r > 5 108 ! 3;5 2 ! 二 'i. i23 1 Γ-: t- ⑻! ι«οΊ r~ —, -r·-. j — 一 l·: j — ! t- 1C —* oc :- t'~ sc S-i 1.0 tl Γ-! 二 二 j Γ,Μ 卜 r-) cr. — % TJ cc X ί 二 rj <r- C-3 Γ 2 88 X - iS i.r.· Λ -r V:. 二 •-C 'X. - O· r-i *>«· rj 二 i.r. (、- o 一 f- T'i 二 -ττχ-χ, r 二 — :.3 ir, τ' 〇 tc. CJ — c: cc !T> rc f- VS (f;〇0> Ξ 7-r '~τ ry: LO x· <x· r-.i 〇: Γ3 r- 卜 c·. 2 9IM c·.. :<· 卜 L:, Cvi ion 1 ir. rv 2δίΊ t~- C-i t o l- r.i - Γ1 - C 1 ,-i r: Ci 1, t-3 GC SC r 4 …—-加J r'i X CJ Γί f.r: -Z i-c c-'j X ‘二 c·; ο t>C i.r.: 1.C 1- >- % cc Ι.Γ; o 〇. cc T-4 cr. 〇〇 i- i-— o :- 3C. cr. X t- I — C3 卜 x t- oc 00 C--J oc iC· 00 卜 l- V〇 CO cc r-3 :r. t -· 1.-- CC zc 00 or. i — l — oz- TC OC t— VC 一 ? »·» i'~ c t - K. -::. 卜 r £ 〆 0 13 I r-J O'. y: Ci 015 o r j ac I.C C i i-O c 〇-. 113 1 in t.C J·- 〇 r-i CV y:' w 卜 ir: oc -j r~- 2C 7M I :H)〇! 二 s.· cr: C J — L…⑽ I nan y〇 | 316 lH·' -r Ξ [ :i9G L 一-⑽ : (- <C' | :U;6 c 'j 卜 Τ) \ 2 0 5 g - r in IT: 寸 o cr; 一 — ο 〇 c: o o C>3 ,--- - 一 UH) ! 100 ! O IS. i.r> ΐ·η. Ι.Γ; i.C ir. o i.r^ 1~ Γ 180 tr if: c·' 1 *· 5 C- Γ..·; 卜 K <:>· 匕 •1h〇 I •150 1 〇 100 | ioo Ί00 | 400 t 4 00 ό 40〇J Ί00 | 4 00 | Ί00 l 4 00 j 4 00 j O o 1 .100 I 100 i L_____ 400! C· o 丨 .1() (j i I 400 ! 1 400 1 ! 4 00 : [ 100 I 400 | 4 00 I 1 ο n 1 480 ! mo [ ⑽ | 180 | 5 10 | 190 o i.c I 440 ] 4 8 (S Γ 4 00 I 100 - !^j r-j r j Γ-; Cl ~ r-j " i i :\Ί Tl i.r. ΚΓ. i-.〇 ut »c i.r: i.〇 kc 1C- (Λ i.r; lo \.r.· 1C i.c o o <s; rc CM ir. c .. 960 | 训0刁 VH5 0 j 9Γ,Γ) 〇· ;?> o UD C: CTi 9 60 | 900 1 ^60 | c o ό CT> i 960 1 V?(>0 j o 9G0 I …—…—........'1601 〇 | 960 I I SH)0 j | 960 i 〇 O'. j 9B0 1 〇 σ: | 060 I O ,二 | 96 0 i 960 -x. | 960 i 960 I 9G0 ,-c. c. Ο 卜 [ 900 o sC o ·*:- x:· σ·· •wi C-J i UM)〇 1 o C J ! 1200 i r-o I ΐ2α(Π ci C-.J s Cl % r.j I ί200 | [ 1200 I S200 j C--1 [ 1200 c> C 3 % C-3 c. o CM r-l I 1200 ! c- o CJ I 1200 j | 1200 | [ i. 200 I o tl s C4 |I180 e 〇· 1 1 i S 0 I l i 8 0 o X 1 IRO I Π80 I 118 0 | l;Ui〇 Ο C0 o T--i I 1200 o c-i I 丨 200 lO Ti in •r· i.c c-j -r^· L-O r-i IS Γ 1 x> 1.0 j Ώ6-3 I 卜 i.C CM 5 cr; tTi s Ξ CSJ Ξ Ξ 1.0 c-o CO rr il-O nC kc 卜 oc cr> c> o r- 1 - Cn3 Γ-; -?· l-O 卜 W t'- t— a; l·- 卜 ο X 41 201000646 s Ί3 vs: 一 $ i 截 1 〇 LZJ > o LO i—l (Ji I 00 i '4 00 O-i CO ο UJ 5 CO CSJ *—< o CO cc s CM *.i V* vfe cc: J-) g CO CO m ro ΓΟ CO LTj YS (600) ri ε s x> 卜 .~1 CO LO pi g σ> 卜 LO 卜 s m *'j a i= <1 δ L〇 CO CO CT5 CO r<i 寸 CO lt: CM CO % < '~~S, P uo l 00 o \ 00 o /•—V P LQ 1—H l CO o i lc 1" 1 1 l 00 o •nH 4> •-S -«w^· •i·- 今: 、_·^ 々 v_·^ -JV ύ 'k \f --/ ※ y~~·^ P o § o CN} oc 2 00 o CO ΐτ’ί ^.ir ,«·**s P s CN) g CnI o L〇 o L.O C<1 r—H 完m i y c\] 00 寸 工 -4 - -- 42 201000646 [評價結果] 表2及表3所示的鋼編號1〜及 Η系本發明鋼’以的 设想溫度的财火鋼材之貫施似 ' 如表3所示的機械性 之測定結果可清楚得知,每彳少 戌硕J·生特性 %彳固鋼皆係當室溫 235N/mm2以上時為117N/mm2,又 6 、力為 以上時則為162N/mm2以上,滿足 為325N/mm2 足所需要的高溫特性,同時 母材及熔接連接部皆係於0°C為27t ^ 7J以上,因此屬本發明鋼 之鋼編號1〜41的耐火鋼材,拫明f 1頌地在鋼材之靱性及連接 勒性上滿足所需要的性能。 1〇 又,表2中顯示用以防止再熱跪化的化學成分制限指桿 之SRS值(單位係質到。如表2所示,娜值係在本發明鋼 中全部皆成為正數值。 又,關於表3所不之製造時的控制冷卻條件,從_到 5〇oc的平均冷卻速度’若是冷卻到·。c以下的情況則維 15持不變’而若是在5G(TC以上途中停止的情況則分別記載了 到停止溫度為止的平均冷卻速度。又,在業已實施回火的 鋼方面,也一併記載了其溫度與保持時間。 相對於如上述之本發明鋼的耐火鋼材,表4及表5所示 之鋼編號51〜8〇之比較鋼的耐火鋼材,係因未符合本發明所 2〇 規定的化學成分組成或各製造條件的某一項,因此如以下 所說明,其結果為無法滿足某方面的特性。 鋼編號51的耐火鋼材係,C量相對於本發明的規定範圍 屬於過多,因此其高溫耐力超過6〇ON/mm2級鋼規格的上限 值590N/mm2,甚且因淬火性提高,因此變成舊γ粒界明顯 43 201000646 出現的鋼,而于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队斷面縮率變低的例子。 鋼編號52的耐火鋼材係,因未充分添加c,因此在本發 明合金成分範圍上無法確保室溫耐力,變成無法於結構中 導入充分差排,因此碳化物本身的量也很少,且差排上的 5粒崎出碳化物量也減少,_ t高溫耐力低劣關子。進 -步,鋼編號52係淬火性低劣顧時熱影響區組織也變成 粗大化肥粒鐵主體,在5kJ/mm入熱量這種大入熱量炫接時 的熱影響區勒性下降到27J的例子。 鋼編號53的耐火鋼材係秘加量少,導致脫氧不充 10分’ Mn系氧化物的叢集生成而鋼_性低劣的例子。 鋼編號5 4的耐火鋼材係M n添加過剩結果導致淬火性 變得過尚,室溫耐力超過規格上限值59〇N/mm2,在熱影響 區的舊r粒界明顯出現,又,因素材的Mn量高故SRS變成 負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降到15%的例子。 15又,鋼編號54-2的耐火鋼材,因Μη量小於0.80°/。而為 0.71%,因此淬火性不充分,在室溫及6〇〇。〇的耐力(降伏應 力)不充分的例子。另一方面,鋼編號54_3的耐火鋼材係因 Μη量超過2.00%而為2.15%,因此粒界強度降低等,導致熔 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以 20 下而為13%偏低的例子。 鋼編號55的耐火鋼材係屬於Cr添加量過剩,導致組織 含有麻田散鐵組織,於大入熱量熔接時,碳化物析出係在 明顯的7粒界處增加,炫接連接部的熱影響區部〇。〇夏比衝 擊吸收能量為15J偏低,低於目標的27J的例子。 44 201000646 鋼編號56的耐火鋼材係Cr添加量不足而淬火性降低, 無論室溫、600°C的耐力都很低,甚且SRS值變成負,耐再 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同時熔接連接部 的組織變成肥粒鐵主體,大入熱量熔接時的靱性不足的例 5 子。又’鋼編號56-2的财火鋼材係Cr添加量不足而泮火性 低,無論在室溫及600°C的耐力皆低劣,SR斷面縮率也低於 15%的例子,又,鋼編號56-3之对火鋼材係Cr添加量高達 2.14%,熔接連接部的熱影響區部〇°C夏比衝擊吸收能量未 f 達目標的2Ή之例子。 10 鋼編號57的耐火鋼材係Nb量過多,NbC在熔接連接部 的粒界以高密度析出,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 低於15% ’且NbC的粗大析出也在粒内發生,乃是母材之勒 性及大入熱量熔接時的熱影響區靱性降低的例子。另一方 面,鋼編號57-2的耐火鋼材,係Nb量小於0.01%而為0.004% 15 偏低,因此無法得到由添加Nb所獲致的充分強度提升效 # 果’在室溫及600°C的耐力未達到目標的例子。 C.- 鋼編號58及58-2的耐火鋼材係v量過多而有粗大VC碳 化物生成,耐再熱脆化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同 時熔接連接部的組織變成肥粒鐵主體,大入熱量熔接時的 20 靱性不足,甚且母材的靱性也降低的例子。又,鋼編號58-3 的耐火鋼材係因V量小於0.03%,故無法獲得高溫耐力提升 的效果,未達到600°C高溫耐力目標的例子。 鋼編號59的耐火鋼材係因Mo量過剩添加,因此雖然 600 C的尚溫耐力得以確保,但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 45 201000646 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低於15%。 因此 脆化 鋼編號60的财火鋼材,係混入了Ni而其量過剩, 僅粒界變態點降低,SRS變成負,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 性評價時的SR斷面縮率低於15%。 鋼編號61及61 -2的财火鋼材,係在添加了 cu的卜 下,與Ni同樣地僅粒界變態點降低,熔接連接部的耐 脆化性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低於15%的例子。 ‘、、、 鋼編號61-3的耐火鋼係降低了溶鋼中的氧濃度,因 10 15 取代了理應添加作為脫氧元素的A1,僅進行屬脫氧元素的 Si所造成的脫氧,但因A1N的生成量不足,故鋼材的靭性也 很低,熱影響區部的(TC夏比衝擊吸收能量也未達到目榨的 27J的例子。另一方面,鋼編號61-4係因A1量過多,故產生 尺寸在數μηι以上之粗大氧化物叢集,鋼材靭性降低,輛板 本身及熱影響區部的〇 C夏比衝擊吸收能量未達到目襟的 27J的例子。 鋼編號61-5的耐火鋼,係藉由混入了來自廢料、合金 原料等的Β ’而使Β含量變為〇.〇〇〇4%過多,熔接連接部的 而才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 r斷面縮率低於〗5 %的例子。 鋼編號62的耐火鋼材係n量過剩,有粗大氮化物生成, 20 鋼材勒性、大入熱量熔接時的靱性、以及熔接連接部的耐 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 R斷面縮率全部都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63的耐火鋼材,係在添加了 b的情況下,於熔接 連接熱影響部粒界有多數BN析出,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 SR斷面縮率低於15°/。的例子。 46 201000646 鋼編號64的耐火鋼材係因Ο量變高而生成氧化物叢 集,鋼材靱性與大入熱量熔接時的熱影響區靱性降低的例 子。 鋼編號65的对火鋼材係Ρ的含量過高、另外鋼編號66 5 的对火鋼材係S含量過高,兩者的鋼材靭·性與熔接連接部的 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 R斷面縮率低於15 %之例子。 鋼編號6 7的对火鋼材係Ti添加量過多,鋼材的勒性、 大入熱量熔接時的靱性、以及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 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任一種皆降低的例子。 10 鋼編號68的对火鋼材係Zr添加量變得過多,Zr碳化物 粗大且多量析出,鋼材的勒L性、大入熱量熔接時的靭L性、 以及熔接連接部的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之SR斷面縮率全都 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69的耐火鋼材係Ca、鋼編號70的对火鋼材係 15 Mg、鋼編號71的对火鋼材係Y、鋼編號72的对火鋼材係Ce、 鋼編號73的对火鋼材係La的各自添加量皆分別過剩,而共 通生成氧化物叢集,鋼材的輕性與大入熱量溶接時的熱影 響區靱性降低的例子。又,在鋼編號70中,發現藉Mg添加 而由熱影響區氧化物分散所引起的組織細粒化,而可獲得 20 大入熱量熱影響區靱性。 鋼編號74的对火鋼材係化學成分全在本發明的規定範 圍内,但是SRS值變成負,因此耐再熱脆化性評價時的SR 斷面縮率低於15%的例子。 鋼編號7 5的对火鋼材係報札前加熱溫度過南^結晶粒 47 201000646 粗大化,鋼材靱性降低的例子。 鋼編號76的耐火鋼材係輥軋結束溫度偏低,化學成分 方面雖滿足本發明鋼,但因淬火不充分,故母材結構中的 差排密度變低,無法穩定達成室溫與600。(:耐力目標的例 5 子。又,本實施例中的差排密度之測定方法,係採用上述 的「從X射線繞射峰值的半寬度評價的方法」。 鋼編號77的耐火鋼材係在輥軋結束後的冷卻時水量密 度(每單位體積供給的水量)降低、冷卻速度降低,外觀上的 淬火性降低而無法穩定達成室溫與60(TC的耐力目標的例 10 子。 鋼編號78的耐火鋼材係因水冷停止溫度設定過高,因 此化學成分雖在本發明鋼的範圍内,但是無法穩定達成室 溫與600°C的高溫耐力目標的例子。 鋼編號79的耐火鋼材係因回火溫度過高,因此熱處理 15 溫度超過Acl變態點(約740 t )變成二項區(tw〇_phase Region),相反地,淬火組織與回火組織混合存在,室溫耐 力超過規格上限值的例子。 鋼編號80的耐火銦材係因回火日吝間禍具,处w #
    20 能穩定獲得的例子。 依據以上所說明的實施例之結果,可明顯得知, 同時熔接連接部之 明的耐火鋼材不僅靭性及高溫強度佳, 耐再熱脆化性佳。 產業之可利用性 48 201000646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靭性及高溫強度佳、同時熔接連 ' 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佳的建築用耐火鋼材,因此其産業上 可利用性極大。 c圖式簡單說明3 5 第1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示Μ 〇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 0 0 °C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 部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2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係顯 示B含量與模擬熱影響區在600 °C之拉伸試驗中熔接連接部 10 斷面縮率(SR斷面縮率)的關係之圖表。 第3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 之一例,顯示將本發明鋼(水冷途中停止)回火之情況下的回 火溫度與600°C高溫拉伸耐力之關係的圖表。 第4圖係模式地說明有關本發明耐火鋼材之一例,顯示 15 耐再熱脆化性指標值SRS與模擬熱影響區之耐再熱脆化性 評價試驗時之斷面縮率的關係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49 201000646 ...^—. 年月E]?:J」 (本㈣書 來1 pc分類: ※申請案號外"。丨7 y 11勿任意更動,※記號部分請輯寫 ※申請曰: 、發明名稱:(中文/英文) 炫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韋刃性佳之耐火鋼材及其製造方法 二、中文發明摘要: 本發明係提供—種高溫鼓及轉連接部之料舰化性盘勒性 佳之对火㈣,係、下述賴製造者,即室溫強度彻〜6贿酿2 級之鋼,且含有·· C ·· 〇侧%以上而小於⑽5%、& :⑽〜q $㈣、Μη : 0.80〜2.0G%、Ci· : G.5G% 以上而小於2.G()%、ν : 〇 ㈣观、灿: 0.01410%、N : 〇·_〜〇._%、Ai : _5〜㈣%作為主要成分並 限制Ni、Cu、Mo、b的各自含量,且各元素係滿足4&[%]一5M〇[%] —10Ni[%] - 2Cu[%] - Mn[%] > 0所表示之關係。 三、英文發明摘要: 20100064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 材,係室溫強度400〜600N/mm2級之耐火鋼材,以質量% 計,含有: 5 C : 0.010%以上而小於0.05%、 Si : 0_01 〜0.50%、 Μη : 0.80〜2.00%、 Cr : 0.50%以上而小於2.00%、 V : 0.03〜0.30%、 10 Nb : 0.01-0.10% ' N : 0.001-0.010% > A1 : 0.005〜0.10% ; 又,限制Ni、Cu、Mo、B的各自含量為: Ni :小於0.10%、 15 Cu:小於0.10%、 Mo : 0.10%以下、 B :小於0.0003% ; 又,限制屬於不純物成分之p、s、o之各自含量為: P :小於0.020%、 20 S :小於0.0050%、 0:小於0.010%, 並具有殘餘部鐵以及不可避免的不純物所形成的 鋼成分, 又,構成前述鋼成分的元素當中,Cr、Mo、Ni、 50 201000646 Cu及Μη之各元素係滿足下記(1)式所表示的關係: 4Cr[%] - 5M〇[°/〇] - 10Ni[°/〇] - 2Cu[%] - Mn[%] >〇.... (1) (唯,上記(1)式中,各元素濃度的單位為質量。 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 韌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以質量%計,更含有: Ti :大於0.005%而在0.050°/。以下、 Zr : 0.002〜0.010% Mg : 0.0005-0.005% ' 10 Ca : 0.0005〜0.005%、 Y : 0.001 〜0.050%、 La : 0.001 〜0.050%、 Ce : 0.001-0.050% 當中的1種或2種以上。 15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 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其中該鋼材的肥粒鐵相中 之差排密度為101G/m2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 脆化性與勤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結構中,使變 2〇 韌體或麻田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有率在2〇%以 上,而由淬火組織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 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係在該鋼材中,使Nb、v、 Cr、Ti或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 51 201000646 以2個/μηι2以上的密度析出。 6.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係 將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鋼成分的鋼 片,加熱至1150〜1300°C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 5 於800°C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到 達溫度500°C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位中 的冷卻速度為2°C/秒以上,並於該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 350〜600°C的溫度領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之後放冷。 7. —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 10 之製造方法,係於適用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製造 方法後,將該鋼材於400°C〜750°C的溫度範圍内,以5分 以上360分以内的時間回火,藉此使Nb、V、Cr、Ti或 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於該鋼材 中以2個/μηι2以上的密度析出。 15 8. —種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之製造方法,係 將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鋼成分的鋼 片,加熱至1150〜1300°C的溫度後,施行熱加工或熱軋, 於800°C以上的溫度結束該熱加工或熱軋,之後,在到 達溫度500°C之間,進行加速冷卻使該鋼材的各部位中 20 的冷卻速度為2°C/秒以上,並於鋼材的表面溫度成為 100°C以下且室溫以上的溫度領域中停止該加速冷卻, 之後放冷,藉此,於該鋼材結構中,獲得變韌體或麻田 散鐵之光學顯微鏡結構占有率在20%以上的淬火組織。 9. 一種熔接連接部之耐再熱脆化性與韌性佳之耐火鋼材 52 201000646 之製造方法,係於適用了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製造 方法後,將該鋼材於400°C~750°C的溫度範圍内,以5分 以上360分以内的時間回火,藉此使Nb、V ' Cr、Ti或 Zr當中的1種以上所形成的碳化物或氮化物,於該鋼材 5 中以2個/μηι2以上的密度析出。 i 53
TW098110174A 2008-03-31 2009-03-27 Refractory steel material with welded joint excellent in unsusceptibility to reheat embrittlement and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100064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0571 2008-03-31
JP2009023777 2009-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0646A true TW201000646A (en) 2010-01-01
TWI361838B TWI361838B (zh) 2012-04-11

Family

ID=41135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0174A TW201000646A (en) 2008-03-31 2009-03-27 Refractory steel material with welded joint excellent in unsusceptibility to reheat embrittlement and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715432B2 (zh)
JP (1) JP4638956B2 (zh)
KR (1) KR101100538B1 (zh)
CN (1) CN101680068A (zh)
BR (1) BRPI0903892B1 (zh)
CA (1) CA2715660C (zh)
TW (1) TW201000646A (zh)
WO (1) WO20091230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6954A2 (en) * 2008-04-11 2009-10-15 Questek Innovations Llc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strengthened by copper-nucleated nitride precipitates
US10351922B2 (en) 2008-04-11 2019-07-16 Questek Innovations Llc Surface hardenable stainless steels
JP5903907B2 (ja) * 2011-02-02 2016-04-1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引張強さ(TS)が780MPa以上の大入熱溶接熱影響部の靭性と小入熱溶接熱影響部の耐硬化特性に優れた高強度厚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0447B2 (ja) * 2011-07-11 2015-05-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溶接熱影響部の靭性に優れた鋼板
MX363871B (es) * 2011-11-21 2019-04-05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Lamina de acero laminada en caliente para nitruracion, lamina de acero laminada en frio para nitruracion, excelente en resistencia a la fatiga, metodo de fabricacion de la misma, y parte de automovil excelente en resistencia a la fatiga utilizando la misma.
WO2013089156A1 (ja) * 2011-12-15 2013-06-20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低温靭性に優れた高強度h形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99873B2 (en) 2012-12-28 2016-11-22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Steel plate having yield strength of 670 to 870 N/mm2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780 to 940 N/mm2
KR101839166B1 (ko) 2013-12-25 2018-03-1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B 첨가강의 침탄질화 열처리 방법
CN104018076B (zh) * 2014-06-25 2016-06-1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耐高温钢筋及生产方法
JP6327017B2 (ja) * 2014-06-30 2018-05-2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厚肉かつ高強度の厚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02191B (zh) * 2014-11-19 2018-10-09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激光焊接接头、汽车部件、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及汽车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628836B (zh) * 2019-01-02 2020-10-09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用抗震耐火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81862B (zh) * 2020-04-20 2022-04-08 湖南大学 一种焊接接头微区力学性能的等效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3628A (en) * 1980-10-03 1982-04-17 Daido Steel Co Ltd Production of forge hardened parts
DE69003202T2 (de) * 1989-07-31 1994-03-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Hochfeste, hitzebeständige, niedrig legierte Stähle.
JPH07286233A (ja) 1994-04-19 1995-10-31 Nippon Steel Corp 耐火性の優れた建築用低降伏比鋼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45269A (en) 1994-12-06 1996-08-13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 high strength, secondary hardening steels with superior toughness and weldability
JP3371712B2 (ja) 1996-09-20 2003-01-27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耐火性に優れた耐震性建築鋼材の製造方法
JP4044665B2 (ja) * 1998-03-13 2008-02-0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溶接性に優れたbn析出強化型低炭素フェライト系耐熱鋼
JP3635208B2 (ja) 1999-03-29 2005-04-0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靱性に優れた低降伏比型耐火用鋼板及び鋼管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3565331B2 (ja) * 1999-08-18 2004-09-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高強度低合金耐熱鋼
JP4543492B2 (ja) 2000-04-12 2010-09-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圧延耐火形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62219B2 (ja) 2000-10-11 2009-11-11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高温強度に優れた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02198A (ja) * 2004-06-16 2006-01-05 Nippon Steel Corp 溶接歪の少ない鋼板
JP4332087B2 (ja) * 2004-07-30 2009-09-1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ホーロー密着性が良好なホーロー用メッキ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ホーロー製品
JP4358707B2 (ja) * 2004-08-24 2009-11-0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溶接性および靱性に優れた引張り強さ550MPa級以上の高張力鋼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42268B2 (en) 2004-11-24 2008-10-28 Nuc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ld rolled dual-phase steel sheet
JP2006225718A (ja) * 2005-02-17 2006-08-31 Kobe Steel Ltd 低温靭性および耐SR割れ性に優れた高強度Cr−Mo鋼用溶着金属
JP4709632B2 (ja) 2005-10-28 2011-06-22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高温強度と低温靭性に優れる溶接構造用高張力鋼の製造方法
JP2007277680A (ja) * 2006-04-11 2007-10-25 Nippon Steel Corp 高温強度と低温靭性に優れる溶接構造用鋼の製造方法
JP5098207B2 (ja) * 2006-04-11 2012-12-12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高温強度と低温靭性に優れる溶接構造用高張力鋼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61838B (zh) 2012-04-11
CN101680068A (zh) 2010-03-24
KR101100538B1 (ko) 2011-12-29
JPWO2009123076A1 (ja) 2011-07-28
BRPI0903892A2 (pt) 2015-06-30
BRPI0903892B1 (pt) 2017-12-19
CA2715660A1 (en) 2009-10-08
US8715432B2 (en) 2014-05-06
WO2009123076A1 (ja) 2009-10-08
CA2715660C (en) 2012-11-27
US20100132855A1 (en) 2010-06-03
JP4638956B2 (ja) 2011-02-23
KR20090122943A (ko) 2009-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0646A (en) Refractory steel material with welded joint excellent in unsusceptibility to reheat embrittlement and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277648B2 (ja) 耐遅れ破壊特性に優れた高張力鋼板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4547041B2 (ja) 溶接熱影響部の耐再熱脆化性及び低温靭性に優れた耐火鋼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000619B2 (ja) 溶接金属の靭性に優れた1パス大入熱溶接継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338384A1 (en) Hot Rolled Flat Steel Product Consisting of a Complex-Phase Steel with a Largely Bainitic Micro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Flat Steel Product
EP2241646B1 (en) High tensile strength steel thick plate having excellent weldability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780mpa or abov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5200012A (ja) 延性、伸びフランジ性、および溶接性に優れた高強度冷延鋼板、高強度溶融亜鉛めっき鋼板、および高強度合金化溶融亜鉛めっき鋼板
JP2016153524A (ja) 切断端部での耐遅れ破壊特性に優れた超高強度鋼板
EP3239335B1 (en)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having excellent ductilit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695113B1 (ko) 저온 인성이 우수한 고장력 강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16129550A1 (ja) 切断端部での耐遅れ破壊特性に優れた超高強度鋼板
KR20110127613A (ko) 피로 특성이 우수한 후강판
JP6418418B2 (ja) 大入熱溶接用鋼材
WO2018235342A1 (ja) 鋼板
JP4652952B2 (ja) 大入熱溶接熱影響部の靭性に優れた高張力鋼板
EP3133182A1 (en) Hot-rolled wire
CN105200308A (zh) 精冲钢材及其调节机构精冲零部件制造方法
JP6195727B2 (ja) 鋳鉄鋳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94572A1 (ja) 衝突特性に優れる超高強度鋼板
JP2015163730A (ja) 加工硬化能が大きく一様伸びと溶接性に優れた低降伏比高強度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060645A1 (en) Refractory steel material with excellent welded-joint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499793B2 (ja) 高温強度及び溶接熱影響部の低温靭性及び耐再熱脆化性に優れた耐火鋼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687946B2 (ja) 靭性に優れた高強度厚鋼板
KR20170038922A (ko) 고강도 강판
KR20100115816A (ko) 내응력 제거 소둔 특성과 저온 인성이 우수한 고강도 강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