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4599A - Steel,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steel blank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mponent of the steel - Google Patents

Steel,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steel blank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mponent of the stee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4599A
TW200944599A TW098108697A TW98108697A TW200944599A TW 200944599 A TW200944599 A TW 200944599A TW 098108697 A TW098108697 A TW 098108697A TW 98108697 A TW98108697 A TW 98108697A TW 200944599 A TW200944599 A TW 2009445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temperature
matrix
patent application
carb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8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44484B (zh
Inventor
Staffan Gunnarsson
Anna Medvedeva
Original Assignee
Uddeholm Tooling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ddeholm Tooling Ab filed Critical Uddeholm Tooling Ab
Publication of TW200944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4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4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44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4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molybdenum or tungst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18Hardening; Quenching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tempering
    • C21D1/25Hardening, combined with annealing between 300 degrees Celsius and 600 degrees Celsius, i.e. heat refining ("Vergüt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04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Cr and N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05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M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6/00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alloys
    • C21D6/02Hardening by precipi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22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drills; for milling cutters; for machine cutting to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1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In, Mg, or other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one single group C22C38/001 - C22C38/6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5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rare earths, i.e. Sc, Y, Lanthan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4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18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 C22C38/4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 C22C38/4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chromium with nickel with vana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6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lead, selenium, tellurium, or antimony, or more than 0.04% by weight of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4Dispersions; Precipit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2211/00Microstructure comprising significant phases
    • C21D2211/008Martens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995Shaping one-piece blank by remov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 Cutting Tools, Boring Holders, And Turrets (AREA)

Description

200944599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鋼,製造鋼坯料之方法及製造鋼的組分 之方法。首先,鋼意欲用於需要良好熱工作特性之應用中。 鋼首先意欲用於切割工具主體,但亦用於切割工具架。其 亦可適用於其他使用肖加或適度增〜之工作;显度的應用 中,例如用於熱工作工具及塑膠模製工具。熱工作工具之 實例為用於壓鍛及鍛模之工具,以及壓鑄工具,尤其用於 輕金屬及銅之擠壓模及心軸。塑膠模製卫具之實例為用於 使塑勝射出成形之模具,及用於製造輪廓之模。此外,該 材料適於用it在正常室溫τ或低於正常室溫下進行之應 用,例如用於設計經受高應力之部件,諸如傳動軸及齒輪, 其中對材料勃性存在高要求;及存在與剝離有關之極端要 求的應用。 【先前技術】 術語切割工具主體意謂在切割操作中在其上或其中安 裝活動工具部分之主體。典型切割工具主體為銳削及鑽孔 主體’其具有高速鋼、燒結碳化物、立方氮化硼(cbn)或 =’ϋ刀割%件。該等切割卫具主體中之材料在指定 技術中一般為鋼。許多類型之切割工具主體具有極複 2狀且通常存在有螺紋小洞及長的錢孔小洞,而 =需具有良好可加工性。切割操作在不斷增加之切割 迷度下進行,盆A, 料在高溫下具有良好、^具主體可變得極熱,且因此村 …硬度及耐軟化性為重要的。為了抵 200944599
擋某些類型切割工具主體(諸如,銑削主體)所經受之高 脈動負載,材料必須具有良好機械特性,包括良好韌性: 疲勞強度。為了改良疲勞強度,可向切割工具主體之表面 引入壓縮應力,且材料因此必須具有良好穩定性以在高溫 下保持該施加之壓縮應力’亦即材料必須具有良好耐鬆: 性。某些切割工具主體經堅韌硬化,而施加有切割元件之 表面經感應硬化,且因此材料應可能感應硬化。某些類型 之切割工具主體(諸如,某些具有焊接燒結碳化物尖端之 鑽體)經PVD塗覆或在硬化後經受氮化以增加容屑槽中及 鑽體上之耐切削耗損性。材料因此應可能經pVD塗覆或在 表面上經受氮化而硬度無任何顯著降低。 除上述特性之外,鋼較佳亦應具有以下特性中之任 者: 良好耐回火性; 良好延性; 在硬化及回火條件下亦具有良好可加工性; 具有空氣硬化可能性之良好硬化性; 良好耐磨性’尤其針對所謂磨損之切削耗損; 良好耐剝離性; 熱處理期間及在增加之工作溫度下使用時的良好尺寸 穩定性; 良好可焊性; 可能經受氮化以增加硬度;及 向铜及架工具製造商以及最終用戶皆提供良好生產經 5 200944599 濟性。 目前,低及中等合金設計鋼主要用作切割工具主體之 材料。自WO 97/49838已知用於銑削主體之更高合金鋼。 用於切割工具之多種已知架鋼的組成展示於下表中。除了 表中提及之以wt%表示之元素外,鋼僅含有鐵以及雜質及 次量元素。 表1 鋼 c% Si% Μη% Ρ% S% Cr% Ni% Mo% V% Cu% Al% N% A 0.38 0.21 0.62 0.010 0.02 0.69 1.75 0.19 0.001 0.19 0.020 0.009 U 0.36 0.18 0.62 <0.01 0.03 1.56 1.51 0.16 6.006 0.18 0.008 0.013 C 0.38 0.26 1.30 0.013 0.004 1.81 0.13 0.15 0.01 0.12 0.022 0.006 D 0.45 0.17 0.67 0.017 0.01 0.91 0.41 0.87 0.10 0.11 0.031 .E 0.37 0.27 0.72 0.022 0.01 0.76 1.80 0.15 0.006 0.12 0.025 0.006 F 0.37 0.49 0.32 0.010 0.03 5.03 0.13 1.22 0.94 0.048 0.022 0.025 0.41 0.16 0.73 0.008 0.004 1.05 0.05 0.17 0.005 0.2 Η ϋ·41 0.19 0.69 0.075 0.027 0.71 2.22 0.2 0.004 0.13 0.009 1 0.57 ϋ.22 0.8 0.01 0.013 1.0 1.5 0.5 0.09 0.1 J 0.41 0.28 0.7 0.02 0.009 0.8 1.6 0.2 0.09 0.1 κ 0.4ϋ 0.20 0.65 0.011 0.008 0.64 1.73 0.15 0.005 0.14 0.013 0.006 L 0.38 0.28 1.39 0.012 0.0046 1.93 0.10 0.15 0.007 0.046 0.006 0.008 Μ 0.41 1.02 0.38 0.011 0.03 5.2 0.11 1.28 0.98 0.07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極合適用作切割工具主體之材料的鋼。鋼 看似滿足切割工具製造商及切割工具用戶提出之對材料特 性曰益增加之要求。舉例而言’已證實鋼具有改良之可加 工性、财磨性及硬化性。由於鋼的極良好特性概況,亦可 將鋼用於熱工作工具、塑膠模製工具以及用於設計絰受高 應力之部件。初步測試亦表明首先由於鋼在低溫下亦保持 良好韌性’鋼可適用於低溫(亦即,室溫與低至_4〇至巧〇 C)下之良好耐剝離性為關鍵之應用中。本發明亦係關於 200944599 製造鋼坯料之方法以及製造切割工具主體或切割工具架之 方法。 鋼之組成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指出。下文閱明單獨 元素之重要性及其彼此的相互作用。鋼之化學組成的所有 百分比與Wt%有關。 碳欲以0.20%,較佳至少0.25%,較佳至少0.28%之最 小含量存在’使得鋼將獲得所要硬度及抗性。首先,碳亦 藉由形成MC_碳化物而有助於良好耐磨性,其中Μ為釩。 在鋼亦含有其他強碳化物形成劑(諸如,鈮、鈦及/或鍅) 之狀況下,MC碳化物亦可含有此等元素。鉬及鉻亦傾向於 形成碳化物,但在本發明之鋼中,組成經最佳化以避免除 MC_碳化物之外的其他碳化物的存在或至少使除碳化 物之外的其他碳化物的存在最少。在高碳含量下,鋼將變 知過硬及過脆。因此,碳含量將不超過〇 5〇/^較佳地,碳 含量限於0.40%,且甚至更佳地,碳含量限於〇32。/(^名義 上’鋼含有0.30% c。 〇 石夕以溶解形式存在於鋼中且造成碳活性增加且以此方 式賦予鋼以所要硬度。因此,矽應以0 i0%至最多i 5%之 3量存在。較佳地,鋼應含有至少0 30%,且甚至更佳至少 〇·4〇 /。Si。在較高含量下,觀測到二次硬化向較低溫度之位 移若以良好熱工作特性優先,則鋼因此應含有最多1 _〇〇/〇, 更佳最多〇.80% ’且最佳最多0.60% Si。名義上,鋼含有 0·50ο/ο Si 〇 在鋼與舞及氧合金之彼等狀況下,矽亦可以結合狀態 7 200944599 以石夕約氧化物形式存在於鋼中,且在鋼亦與鋁合金之彼等 狀況下’甚至更佳作為矽鈣鋁氧化物形式存在,其以有利 方式幫助改良材料之可加工性(尤其在高切割速度下)。 若該等氧化物由硫改質,則可加工性亦可進一步改良,硫 與猛一起形成可囊封氧化物之硫化錳且在以較低切割速度 進行切割操作時充當潤滑膜。 猛幫助改良鋼的硬化性,且錳與硫一起藉由形成硫化 猛幫助改良可加工性。錳因此應以〇 20〇/〇,較佳至少〇 6〇%, 且更佳至少1 _〇%之最小含量存在。在較高硫含量下,猛防 止鋼的熱脆性》鋼應含有最多2.〇〇/〇,較佳最多1.5%,且甚 至更佳最多L3% Μη。最佳錳含量為1.2%。 硫幫助改良鋼之可加工性且因此應以〇 〇丨〇/〇,更佳至少 〇.〇15°/。之最小含量存在以賦予鋼適當可加工性。在較高硫 含量下存在熱脆性之風險,其不能由相應高錳含量完全補 償。此外’硫在較高含量下對鋼的疲勞特性具有不利作用。 鋼因此應含有最多0.2% ’較佳最多015〇/〇,且甚至更佳最 多〇·1% S。合適硫含量在0.025至0.035% S範圍内。標稱 硫含量為0.030%。 在不需要良好可加工性之應用中,例如暴露於高應力 之熱工作鋼,需要硫含量保持儘可能低。在彼狀況下,未 蓄意添加硫’此暗示硫不應以高於痕量含量之含量存在。 此外’若鋼以極大尺寸製造’則可進行電渣重熔(Electr() S1ag Remelting,ESR)以進一步移除雜質,亦即硫。 絡應以介於1.5與4.0%之間的量存在於鋼中以賦予鋼 200944599 良好硬化性。此外,鉻可與碳一起形成碳化物,此改良耐 磨性。碳化物(首先為M^3型)基本上作為二次沈澱之亞 微觀顆粒在鋼高溫回火下沈澱,且幫助鋼獲得良好耐回火 性》較佳地’鋼含有至少1.90%’且甚至更佳至少2 2〇% Cr。 在較咼鉻含量下,鋼之对回火性及可加工性受削弱,此為 缺點,當鋼用於切割工具主體及其他熱工作應用時尤其如 此。為此,若將鉻含量限於3.0%,且更佳限於2 5%,則為 有利的。標稱鉻含量為2.30% Cr。 ® 鎳以溶解形式存在於鋼中且改良鋼的可加工性,且賦 予鋼良好硬化性、韌性及熱硬度。為了達到切割工具主體 之必要硬化性,鋼應含有至少丨_5% Ni。當對硬化性具有較 高要求時,可增加鎳含量。在2 〇% Ni下達到特定改良且 若鎳含量增加至3.0%,則獲得極良好硬化性,此允許可在 空氣中以相當大尺寸冷卻硬化,此為有利地。在4 〇%之鎳 含量下,測試證實鋼獲得極良好硬化性,此實際上暗示儘 ❹ e问達01 000 mm之尺寸的工件冷卻極慢,但鋼仍獲得完全 麻田散體基質’而無任何珠岩(perlite)或變韌鐵(bainite) 之風險。鎳亦為沃斯田體穩定元素且避免或至少最小化硬 化及回火條件下殘留沃斯田體之量,鎳含量限於最大 5·0/〇,較佳最大4.5%。因為成本,所以應儘可能限制鋼之 鎳含量,然而不削弱所要特性。較佳範圍為3 8〇_4 i〇%Ni。 標稱鎳含量為4.00%» 鉬近來成為極昂貴之合金金屬且市場上許多鋼已因此 而變得製造起來顯著更昂貴。因為成本,所以許多人近來 200944599 制钼之使用,但其對鋼硬化性之極㈣作用及其對 相火性之影響而因此熱硬度至今阻礙此限制。極令人驚 奇地’已證實本發明之鋼儘㈣含量相當低但仍獲得有利 於所關注應用之特性概況。最小鉬含量可低至〇 5%,但較 佳鋼含有至少0.7% Mo。
鉬為形成碳化物之元素。視在指定範圍内之鋼組成變 化而定,在鋼基質中可沈澱高達2vol%M6C型富鉬初級碳 化物。對於硬化而言,此等碳化物比(例如)mc碳化物略 微更難溶解,且對鋼特性概況不具有相同有利作用,且在 一較佳具體實例中,需要使此等碳化物之存在最小 化。不悖離對可加工性之要求,可允許鋼具有2 〇%之m〇 3量。在此含量下,獲得極良好耐磨性及熱硬度。然而因 為成本,故翻含量應不超過丨.0%,且較佳範圍為〇 75至 0.85% Mo。名義上,鋼含有0 8〇% M〇。原則上,鉬至少在 一定程度上可由兩倍鶴置換。然而,鶴為極昂貴合金金屬 且其亦使廢金屬之處理變得複雜》
鈷因與鎢相同之理由不應存在於鋼中,但可容許至多 最多1.0%,較佳最多0.20%之含量。鈷幫助增加麻田散體 之硬度且產生增加之熱硬度,且為此,硬化及回火條件下 之可加工性可受到削弱。可能,鈷增加硬度之作用可用於 降低硬化時的沃斯田體化溫度,此可為優勢。 飢有利於鋼的耐回火性及耐磨性,因為其與碳一起在 鋼基質中形成至多約3.5 vol%,較佳最多2 ν〇1%相當圓整、 均勻分布之初級沈澱MC-碳化物。鈒因此應以0.20%,較佳 10 200944599 至少_〇’且更佳至少〇.7〇%之最小含量存在。關於硬化 而言,純化物發生溶解,且視所選沃斯田體化溫度而定, 基本上所有初級沈澱之Mc_碳化物均可溶解,此為鋼之一 較佳具體實例的目標。在隨後回火中,改為沈殿極少量富 釩物(所謂MC型二次碳化物)。因此在一較佳具體實例中, 鋼特徵為其具有包含回火麻田散體之基質,其基本上不含 MC型初級碳化物,但存在某些極小、均勻分布之二次沈搬 ❹之MC-碳化物。然而在本發明範鳴内,在硬化及回火條件 下鋼可允許-定含量之初級沈殿之Mc•碳化物。為了不削 弱鋼之可加工性,釩含量應不超過15〇%,更佳不超過 1.00 /。最佳不超過〇 90%。名義上,鋼含有〇 8〇%v。 銳形成難以溶解之初級碳化物’且應以最多〇 5%之含 量存在。較佳地,鈮不應以高於雜質含量之量,亦即最多 0.030%之量存在。鈦、錯、鋁及其他強碳化物形成劑亦構 成非所要雜質且因此不應以高於雜質水準之含量存在。 Q 在需要良好可加工性,且尤其需要高切割速度下之良 好可加工性之彼等應用中,若鋼亦含有有效量之氧及鈣以 與矽一起形成矽鈣氧化物,則亦有利。鋼因此應含有1〇至 100 ppm Ο,較佳 30 至 50 ppm Ο,及 5 至 75 ppm Ca,較佳 5至50 ppm Ca。較佳地’其亦與〇.〇03至〇 〇2〇%鋁合金使 知形成石夕約銘氧化物,此改良可加工性至仍大於純梦約氧 化物之程度。此等矽鈣鋁氧化物可經硫有利地改質,硫化 猛形式之硫亦幫助改良較低切割速度下之可加工性。 稀土金屬’諸如鈽、鑭及其他,可能添加至鋼中以賦 11 200944599 予材料各向同性、最佳可 可操作性及可焊性、良好機械特性及良好熱 最一量稀金屬總含量可為最多㈣,較佳 銅為可幫助增加鋼硬度之元素。然而,已以少量存在 之後不可能自鋼中萃取出1響此:外,鋼在添加至鋼中 來此顯著降低时鋼之可能 性。此要求廢金屬處理適_ + 之鋼類型中的銅…ΓΑΓ 屬以避免不耐銅 ❹ θ 。為此,銅較佳應僅作為廢金屬 原料不可避免之雜質存在於鋼中。 在本發明範疇内,本發明鋼之可能組成可如下(其組 成亦用於賦予鋼以良好可加工性):0 30 C、〇5〇 si、:扣 〇.〇25 p. 0.030 s.2 3 Cf ^ 4 〇 Ni , 〇 8 M〇 多 0.20 W、最多 〇.2〇 Co、0.8 V ' 最多 〇.005 Ti、最多 〇 〇3〇 Nb、最多 0.25 Cu、0.010 A卜 5-50 ppm Ca、30_50 ppm 〇, 其餘為鐵。 【實施方式】 現將參考所包括之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 ❹ 所進行之測試 最初’由多個製造商提供許多銑刀主體且分析鋼組 成。此外’檢驗銑刀主體是否經表面處理,例如 ^丹疋否經 表面塗覆或珠擊以及其是否經硬化及回火。該檢驗展示所 有銑刀主體具有先前已知之組成。銑刀主體已使用習用於 銑刀主體之方式製造且因此已推斷銑刀主體不具有任何意 外特性且因此不滿足彼等近來已產生之對特性日益增加之 12 200944599 要求 為了研發更佳符合新賴及較高特性(亦即,在増 :=下具有較佳可加工性及強度特性)要求之钢,決 :之:ΓΓ合金。以實驗室規模及全規模製造用於檢 示於表2中。所表明之組成含量與所 製化鑄塊之各位置的平均量測值有關。在表2巾亦展示 多種參考材料之組成,其命名為帛1、3及5號,且可構得。
G 針對參考材料表明之含量為標稱含量。未登記銘、氮、約 及氧之含量。對於所有材料而言,除了可能以正常量存在 之雜質外,其餘為鐵,鐵與雜質或次量元素―起指示 中。 最初,以實驗室規模製造六個熔融物,將其澆鑄為50 kg 之實驗室鑄塊(Q9277 _ Q9287 ),其中熔融物Q928〇 _ Q9287 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將所製造之Q•鑄塊鍛造為6〇 χ 4〇mm 尺寸的測試樣本,接著將其在85〇Ό之溫度下軟化退火,ι〇 ❹ 小時,且接著在熔爐中以l(TC/h冷卻至65(TC,隨後在空 氣中自由冷卻至室溫。此後,將其硬化至所要硬度。
自Q9287開始,以工業規模製造6公噸熔融物(第6 號鋼),其組成展示於表2中。另外詳細描述製造方法, 但製造可如下簡要描述:藉由習知底澆法由6噸熔融物製 造鑄塊。將鑄塊熱軋為尺寸為028 mm、045 12〇 X 120 mm之棒。將多數棒軟化退火且接著製造測試樣本及銑 刀主體,將其硬化及回火。除非另外說明,否則係指高溫 回火。 13 200944599 由6噸熔融物製造的一些棒未經軟化退火❶此等棒未 經又任何%知硬化操作,因為熱軋操作後的冷卻賦予材料 硬化結構。在對所進行測試之以下描述中,此材料命名為 第6a號鋼。由此等「直接硬化」棒製造測試棒,將該等測 試棒回火至所要硬度。 由參考材料製造測試棒,根據製造商說明將該等測試 棒硬化及回火至所要硬度。此外,製造多個銑刀主體用於 應用測試。 鋼编號 C Si Μη P/S Cr Ni Mo V 09277 0.38 0.94 0.86 0.012/0.027 4.74 0.06 1.24 0 9 09278 0.35 0.92 0.91 0.013/0.028 4.78 0.07 0.2 0 81 09279 0.28 0.30 0.96 0.013/0.031 2.07 0.07 1.92 0.87 09280 0.28 0.12 0.68 0.010/0.032 1.90 2.81 1.99 0 75 09286 0.28 0.53 1.15 0.020/0.030 2.53 3.02 1.00 0 71 09287 0.28 0.47 1.18 0.019/0.028 2.32 3.99 0 78 0 76 1 0.39 0.5 0.4 0.025/- 5.3 1.3 0.9 3 0.34 0.3 0.7 0.025/- 1.3 1.4 0.2 5 0.37 0.3 1.4 0.01/- 2.0 1.0 0.2 6 0.31 0.5 1.2 0.013/0.028 2.2 4.07 0.76 0.75 本發明現將參考所進行之測試進行說明。 微結構 本發明鋼之一較佳具艘實例在硬化及回火條件下之微 結構(第6號鋼)展示於圖1之照片中。鋼已在1〇2〇Ό之 沃斯田體化^度下硬化30分鐘’且在600 °C溫度下使用中 間冷卻回火兩次歷時2小時(60(TC/2 X 2小時)且獲得 45 HRC之硬度。在該較佳具體實例中,鋼具有由不具有殘 留沃斯田體、珠岩或變韌鐵的回火麻田散體(1)組成之基 14 200944599 質。因為據稱在鋼中不存在殘留沃斯田體,所以應瞭解鋼 可含有至多2 vol%殘留沃斯田體,因為難以建立低於2 VO】。/。之含量。基質具有含量相當均勻分布之至多約2⑽ 碳化物,其中約i vol%碳化物為初級沈滅之Mc•及M6C碳 化物⑺。約i〜1%碳化物具有圓整或實質上圓整形式且 在其最長延伸中具有最大m,較佳最大2”且甚至更 佳最大lem之尺寸。該實質上圖整碳化物主要為mc碳化 ❹其中M為釩及-些鉬。亦注意到存在一定程度的m6C_ 碳化物’其中M實質上為銷。除了初級碳化物之外,鋼亦 含有約1 ν〇1%二次沈澱之MC、M2C及/或M3C碳化物(3)。 該等二次碳化物之主要部分具有圓整或實質上圓整形式且 在其最長延伸中具有最大20 nm之尺寸。亦注意到略微較 細長之碳化物’其在最長延伸中具有最λ 100 的尺寸。 T碳化物含有鉻、釩、鉬以及鐵。鋼特徵亦為不存在晶界 碳化物。缺乏晶界碳化物促成改良之可加工性及韌性。 Ο 需要消除或至少最小化材料中之殘留沃斯田體的量。 如圖1可見’當向鋼賦予本發明一較佳具體實例之組成時, 可能在高溫回火後消除殘留沃斯田體之存在。另一方面, 右鋼經低溫回火,則可存在一定程度之殘留沃斯田體,典 ㈣為約3%。此外,在硬化之後不久,殘留沃斯田體含量 略间,約為4至0%。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瞭解,殘留沃斯 田體3量亦可視沃斯田體穩定化元素(對此鋼而言尤其為 碳、链及鎳)及肥粒鐵(ferrite)穩定化元素(對此鋼而^ 尤其為矽、鉻及鉬)之間的平衡而變化。將使該等元素平 15 200944599 衡以使硬化及回火條件中沃斯田體含量合計最多1 0%,且 較佳最多5 %,以使鋼將尤其滿足適當尺寸穩定性之要求。 為檢驗各種尺寸之微結構,進行膨脹計測試,亦即以 各種冷卻速率將沃斯田體化測試樣本自800 Ό冷卻至5〇〇 °C。鋼已在950°C下沃斯田體化30分鐘。膨脹計測試表明 本發明之鋼可獲得根據參考圖1所述之微結構,尺寸至多 為01 m。呈示支持此點之連續冷卻變態(CCT)圖,參見 圖18。圖表中展示不同冷卻曲線。此曲線之資料如下: 冷卻曲線編號 硬度HV10 T 800-500 (秒) 1 536 1 2 514 43 3 498 1380 4 464 5175 5 446 20200 回火反應 檢驗一些所製造測試合金的回火反應且結果展示於圖 2至4中。圖2為展示所製造實驗室鑄塊(q9277至q9287 ) 在自960°C之沃斯田體化溫度硬化30分鐘,且在各種回火 溫度下回火2 X 2小時後之硬度的圖。該圖展示本發明之 材料Q9280至Q9287在約550°C之溫度下具有二次硬化, 而參考材料Q9277獲得略微較高之硬度,而二次硬化在略 微較低之溫度(約500°C )下發生。當在熱條件下使用時, 人硬化在較南溫度下發生之材料的碳化物生長比二次硬 化在較低溫度下發生之材料的碳化物生長慢。實際上反映 200944599 出’本發明之材料Q9280至Q9287以及Q9279在高於550 °〇之溫度下亦具有相當平坦之回火曲線,且因此具有比其 他材料更佳之回火反應。 檢驗第6號鋼及第6a號鋼在各種沃斯田體化溫度下之 回火反應且回火後之鋼硬度展示於圖3中。在約5〇〇至550 C之回火溫度下量測獨特二次硬化。該圖展示第6a號鋼獲 得最高硬度’而以習知方式硬化之第6號鋼獲得略微較低 ❹ 之硬度。應注意第6號鋼在約55(TC之溫度下獲得二次硬 化’而第6a號鋼在約50(TC之溫度下獲得二次硬化。亦應 注意第6a號鋼在約550°C至高達650°C之溫度下主要獲得與 第6號鋼相同之回火反應。 耐回火性 圖1 9與圖20展示高溫下時間對硬度之作用的比較。 刀別在550C與650 °C下回火後比較本發明之鋼與參考鋼。 在圖19中’可見到本發明鋼在65〇°c下比參考鋼具有顯著 Q 更佳之耐回火性。相同結果展示於圖20中,其中展示在各 溫度下50小時之保持時間後對硬度之作用。可見到,本發 明鋼在增加之溫度下比參考鋼更佳保持其硬度且保持更長 時間。本發明鋼具有耐回火性,分別在5〇〇c>c及65〇。〇下熱 處理50小時後提供小於15 HRC單位的硬度降低,此為極 佳。50小時對應於切割工具主體的正常服務壽命。 衝擊勃性 檢驗第6號鋼在各溫度及各硬度下之衝擊韌性且藉由 夏比v型缺口衝擊剛試(charpy v_test)與第^號鋼比較 17 200944599 (測试方法.ASTM E399/DIN ΕΝ 10045 )。自各種尺寸之. 棒取出測試樣本’此產生材料之各種程度的始終工作 (through working )。按照一般規則,較高程度的始終工作 產生較高衝擊強度。結果展示於表3中且亦展示硬化及回 火後之鋼硬度、取出測試樣本之棒的尺寸、測試樣本在棒 中之位置' 對測試樣本進行測試之溫度及熱處理條件。根 據上文針對非軟化退火材料所述,亦在熱軋條件下及在熱 軋條件下回火後檢驗第6號鋼的衝擊韌性。 測試展示第6號鋼比第1號參考材料具有更佳衝擊韌 © 性。此外,發現在低溫回火(亦即在高達最多45〇_475<>c之 溫度下回火)後’此鋼之韌性最佳,同時該鋼之硬度略微 高於高溫回火後之硬度。然而’在低溫回火下未達到相同 良好财磨性。此外’展示本發明之鋼在低於室溫之溫度下, 至少在低至-40°C之溫度下不具有延性-脆性轉變溫度。此表 明該鋼在需要低溫下良好韌性時亦為合適的。
18 200944599
鋼編 號 硬 度 (HRC) 尺 寸 (mm) 位置* 衝擊韌性 («1)/溫度(°〇 熱處理 1 45 045 CR 7.5/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1 45 045 CR 6/-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1 45 045 CR 5.5/-4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120 χ 120 LT 10/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120 x 120 LT 9.5/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120 χ 120 LT 8.5/-1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120 x 120 LT 8.0/-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120 χ 120 LT 7.5/-4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45 LC 17.5/20 1020°C/30 分鐘+600°C/2 χ 2 小時 6 47.5 028 LC 21.5/20 1020°C/30 分鐘 + 475°C/2 χ 2 小時 6 47 028 LC 22.5/20 1020°C/30 分鐘 + 45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LC 17.8/20 1020°C/30 分鐘+600°C/2 x 2 小時 6 45 070 LC 17.1/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LC 14.9/-1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LC 14.88/-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LC 14.98/-4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CR 7.65/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CR 7.4/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CR 6.4/-1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CR 6.5/-20 1020°C/30 分鐘 + 600°C/2 χ 2 小時 6 45 070 CR 5.96/-40 1020°C/30 分鐘 + 600°C/2 x 2 小時 6a 46 070 LC 6.4/20 熱軋+580°C/2x2小時 6a 46 070 CR 3.5/20 熱軋+580°C/2x2小時 6a 53 028 LC 27.5/20 熱軋,未回火 6a 51 045 LC 38.5/20 熱軋+200°C/2><2小時 6a 46 045 LC 14/20 熱軋+580°C/2x2小時 *測試樣本之不同位置的資訊參見圖21 a、b。 等溫疲勞強度 將各種溫度下在2小時之保持時間下的第6號鋼之疲 勞強度與第1號及第3號參考材料相比較,其展示於圖5 中。在硬化及回火條件下檢驗材料。將所有材料硬化及回 19 200944599 些測試樣本珠擊。珠擊為 。珠擊資料: 火至45 HRC之硬度。此後,將一 在材料表面引入壓縮應力之方法 鋼球: 00.35 mm, 硬度: 700 HV, 壓力: 4巴 角度: 90β 時間: 36秒 距離: 75 ± 5 mm 旋轉: 37 rpm 結果展示第6號鋼具有比兩種參考材料更佳之疲勞強 度。第6號鋼在45(TC下之珠擊條件下具有優良耐疲勞性, 45(TC為某些切割工具主體在極端狀況下可達到的工作溫 度。 熱硬度 將第6號鋼之熱硬度與參考材料相比較。鋼已硬化且 回火至430 HV的硬度。鋼q9287除外,其具有46〇 HV之 硬度。最初,將以實驗室規模製造的測試合金與第丨號及 第3號參考鋼相比較。結果展示於圖6a中。測試合金q928〇 至Q9287具有最佳熱硬度,此由硬度降低相當緩慢且在較 向溫度下產生之硬度降低比參考材料嚴重來證明。 亦將以工業規模製造之第6號鋼與參考材料相比較, 其展示於圖6b中。此處更清楚表明本發明之鋼具有極良好 熱硬度。 耐應力消除性 200944599 為了改良疲勞強度, 可向材料表面引入壓縮應力 入壓縮應力。為
應力之極良好能力。 Q9287,第6號鋼)具有保持所施加壓縮 。鋼在300至450。(:之溫度範圍内尤其良 好,其中耐鬆弛性比參考鋼高得多。在35〇<>(:下,本發明之
之比較值對於鋼Q9277而言為約65%、55%及52%,且對於 第3號鋼而言為約55%、4〇%及2〇%。殘餘應力相當均勻地 降低亦為有利的。亦可見到,不同於參考鋼,本發明鋼在 ❹介於65(TC與70(TC之間的溫度下保持其應力。舉例而言, 第3號鋼在540 C以上不具有殘餘應力且鋼Q9277在670°C 以上不具有殘餘應力。 此外’檢驗所施加之壓縮應力可滲透至第6號鋼及參 考材料表面有多深’以及溫度對鋼保持此等壓縮應力之能 力具有何作用。結果展示於圖17中。該比較展示第6號鋼 可達到表面中之最高壓縮應力,且壓縮應力滲透至此鋼的 表面最深處。第6號鋼亦展示最佳耐鬆弛性。在650 Ό下熱 處理後,第6號鋼中之最大壓縮應力相較於第!號鋼的約_7〇 21 200944599 MPa而言,為約·4〇〇 MPa。第3號鋼在高溫下保持壓縮應 力之能力最低。在550Ό下熱處理後,第3號鋼中的最大殘 餘壓縮應力為約-100 MPa。自圖可見,在65(TC下熱處理2 小時後,表面中保留所引入壓縮應力之至少40% (在50 // ηι深度處量測)。 強度 經由張力測試,檢驗鋼在硬化及回火條件下的屈服點 及極限應力且與參考材料相比較。結果展示於表4中且此 表展示本發明之鋼具有最佳延性,亦即可將此理解為屈服 © 點與極限應力之間的差異最大。 本發明之鋼在相當硬度下展示略微較低之屈服點,此 暗示在張力負荷下本發明之鋼比參考材料可更容易地塑 造。因此’檢驗鋼之耐壓縮性,就此應用而言,其為比張 力測試中屈服點更佳之鋼強度的度量。壓縮測試展示本發 明之鋼具有比參考材料更佳之耐壓縮性(Rp 〇·2 ),其展示 於表4中。 表4 ❹ 張力測試 " 壓縮測試 鋼 硬度(HRC> Rp0.2 (MPa) Rm (MPa) 砵長A5(%) 收缩z(°/«) Rp 0.2 (MPa) 第1號鋼 45 1280 1420 12 55 1332 第3號鋼 43.5 1311 1450 9 46 第3號鋼 45 - - - - 1335 第ό號鋼 43.7 1180 1416 12 52 第6號鋼 45 - - - - 1378 财磨性 22 200944599 以銷盤磨損測試(pin on disk test ) ’使用Si〇2作為研 磨介質,歷時120秒,在乾燥條件下檢驗鋼在硬化及回火 條件下之耐磨性,且結果展示於表5中。在測試合金Q92y*7 至Q9280中,本發明之鋼Q9280展示第二最佳耐磨性。對 於以全規模製造的第6號鋼而言,量測到比第1號鋼略微 較差之研磨損失,此可由第6號鋼具有較低硬度之實情來 部分解釋。此外,應注意具有44 HRC之硬度的第6號銅展 示比具有45 HRC之硬度的Q9280具有更佳耐磨性。 〇 表5 鋼 ' Q927 硬度(HRC) 45 研磨損失(mg/minj'' Q927 ' ~ *45 ' ' 235 260 ^ Q927 ηοοδ — ~45 185 ----
可加工性 〇 藉由使用各種處理方法量測在切割工具邊緣上引起之 所測試鋼的磨知程度’已進行關於可加工性的綜合測試, 該等方法描述於下文中。除了旋回測S(tumingtest)之外, 所有測4均在硬化及回火條件下以各種硬度進行。最初, =合金仍277至Q9287檢驗可加工性,且此後檢驗第 '鏟的可加工性且與第1號及第6號參考材料相比較。 由在兩個切割速度下量測鑽孔數直至損壞來檢驗鋼 23 200944599 (Q9277至Q9287 )的可加工性。表6展示鋼Q9280與Q9287 以及第3號及第6號鋼在麻花鑽孔下展示極良好可加工 性。基本上較高硬度之鋼Q9286具有與參考材料Q9277等 同的可加工性。
麻花鑽孔,高速鋼120 Wedev&g鑽頭,02 mm,磨捐標準:損壞,在17 m/min下具有 3S0個以上鑽孔,在20 m/min下具有500個以上鑽孔。___ 硬度(HRC) 鑽孔數 切割速度(m/min) 供給nun/旋轉 Q9277 44 108 17 0.05 Q9278 45 >350 17 0.05 Q9279 44 288 17 0.05 Q9280 45 >350 17 0.05 Q9286 47 81 17 0.05 Q9287 45 >350 17 0.05 Q9278 45 695 20 0.05 Q9280 45 320 20 0.05 Q9287 45 280 20 0.05 第3號鋼 45 >500 20 0.05 第6號鋼 45 410 20 0.05 〇 圊15展示端銑法測試的結果。相對於磨掉的長度來量 測切割邊緣的側面磨損。在此狀況下以極小銳刀進行的端 銳法中,容屑槽中材料的黏附亦為所表述之問題’其在一 段時間後導致銑刀損壞。在以實驗室規模製造的鋼中’ Q92 80具有最佳結果。該鋼滿足〇.丨5 mm側面磨損而不損壞 的要求。切割長度總計50,000 mm °以工業規模製造之第6 號鋼亦滿足最大0.15 mm側面磨損而不損壞的要求’且因 1 14,000 mm之銑削長度而尤其最佳。其他鋼在其達到〇·15 24 200944599 mm之側面磨損之前損壞。測試資料: 切割工具:固體燒結碳化物端銳刀,05 mm 切割速度:100 m/min 供給:0.05 mm/齒 切割深度:Ap=4 mm,Ae= 2 mm 標準:Vbmax=0.15 mm 以旋回測試在軟化退火條件下在3〇〇 HB硬度下檢驗材 料之可加工性。對於第6號鋼而言,量測到丨88 m/min的 〇 V30值,而第5號鋼獲得164 m/min之值。v30值為旋轉時 產生30分鐘工具壽命的切割速度。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具 體實例’鋼在軟化退火條件下應具有至少150 m/min,較佳 至少170 m/min之V30值。 亦在切割工具主體製造商處經錢孔測試、銑削測試及 螺紋測試來測試鋼之可加工性。測試結果展示於圖8a c至 14a c中。總之’測試表明本發明之鋼滿足製造商對改良之 可加工性的要求。
Q 圖8a-c、9a-c及l〇a-c展示當檢驗第i、3及6號鋼的
—ηρ L 工性時’特定數目孔的鑽孔在鑽頭切割邊緣產生之磨 才貝。測試展示第3號鋼產生最少側部磨損,且第1號鋼最 難工作且因在4〇及47 HRC下剝離而引起相當快速的損 壞。第6號鋼在30及40 HRC,及47 HRC下鑽孔測試中之 者下滿足至少1,〇〇〇個鑽孔及0.15 mm之切割邊緣最大側 面磨損的要求。測試資料: 25 200944599 切割工具: 對33 HRC而言為固體燒結碳化物鑽 頭,04.3mm 對40及47 HRC而言為固體燒結碳化物 鐵頭,04.6mm 切割速度: 對33 HRC而言為100 m/min,且對40 HRC 及 47 HRC 而言為 50 m/min 供給: 對33 HRC而言為0.18 mm/rev,且對40 HRC 及 47 HRC 而言為 0.1 mm/rev 切割深度: Ap=13 mm
標準: Vbmax=0.15mm,ch 1 mm,鑽頭損壞, 或1,000個鑽孔 冷卻: Emulsion Castrol 7%外部
在圖lla-c、12a-c及13a-c中展示銑削工具邊緣上在 50分鐘操作期間由銑削產生的側面磨損。在此處,第3號 鋼同樣展示最佳可加工性,而第6號鋼展示與第1號鋼大 致相同的可加工性,但其中差異為在47 HRC下,第1號鋼 在37分鐘時因剝離產生損壞,而第6號鋼由於在25分鐘 時邊緣斷裂而產生損壞。測試資料: 切割工具: 固體燒結碳化物端銑刀 5 010 mm 切割速度: 對33 HRC而言為150 m/min,且對 40 HRC及47 HRC而言為 100 m/min 供給: 0.072mm/齒 切割深度: Ap==6mm,Ae = 3mm 標準: Vbmax=0.1 mm,ch 1 mm,銑刀損壞或 50分鐘操作時間 26 200944599 將最大長度150 mm之正方形坯料以順銳且將壓縮空 氣指向切割區。 圖14a至c展示螺紋測試結果。螺紋特性(threading property )絕對為機械加工特性中最重要特性之一。在此 處,測試亦在1,000個螺紋孔時中斷,其中所有測試之鋼在 33 HRC之硬度下管理。由測試證實,第6號鋼在40 HRC 之硬度下具有尤其良好螺紋特性。在47 HRC下,針對第3 ® 及6號鋼量測到大致相等的特性,而大體上不可能在47 HRC下對第1號鋼車螺紋。測試資料: 切割工具: 對33 HRC而言為螺絲攻M5 X 0.8蒸汽 回火 PWZ Paradur Inox 20 513 對40 HRC及47 HRC而言,螺絲攻M5 χ 0.5 未塗覆 PWZ Paradur Ni 10 26-19310
切割速度: 對33 HRC而言為15 m/min,對40 HRC
Q 及47 HRC而言為4 m/min 旋轉供給: 節距的99% 螺紋深度: Ap = 7 mm全螺紋 標準: 螺絲攻損壞或當螺絲攻已磨損使得達到 6.5 mm之全螺紋或若螺絲攻已製造 1,000個有效螺紋時。 冷卻: Emulsion Castrol 7% 27 200944599 已進行應用測試,其中切割工具主體由本發明之鋼製 造。已藉由模擬在操作期間產生的負荷循環來檢驗切割工 具主體的疲勞特性。向切割主體上的刀片槽(亦即,安裝 刀片之處)垂直施加1780 MPa之循環負荷。以X光繞射量 測介於刀片槽之前邊緣與其内部支撐側壁之間的拐角(起 始疲勞斷裂之範圍)中的殘餘應力。圖16展示疲勞測試的 結果。已對在硬化及回火條件下經珠擊之切割工具主體以 及在550C下熱處理2小時的經珠擊切割工具主體進行檢 驗,以便模擬使用。第1及3號鋼亦僅在硬化及回火條件 0 下檢驗。檢驗展示第6號鋼具有比第丨號鋼及第3號鋼兩 者更佳的疲勞特性。 鋼的製造 在製造具有本發明化學組成之鋼的方法中,藉由習知 熔融冶金製造技術製造鋼熔融物。將熔融物藉由鑄錠,合 適地藉由底澆法澆鑄為鑄塊粉末冶金製造、喷霧成型或 電渣重熔似乎不必要且僅為非必要的昂貴替代形式。藉由 鍛造及/或熱軋在介於800與130(rc之間,較佳115〇至i25〇 Q C的溫度下將所製造之鑄塊熱處理為所要尺寸,且隨後使 其在空氣中自由冷卻至20至200。〇,較佳2〇至1〇〇Ό的溫 度,其中獲得鋼的硬化。隨後,以中間冷卻進行2小時的 雙回火(2 X 2小時)。回火係在介於18〇與4〇〇χ:之間, 較佳180至25(TC之溫度下作為低溫回火進行,或在介於 500與70(TC之間的溫度下作為高溫回火進行。在硬化及回 火條件下’鋼之-較佳具體實例具有由回火麻田散體組成 28 200944599 之基質,該基質具有含量至多約2 vol%的基本上圓整、均 勻分布之碳化物’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在低溫 回火下’獲得具有高硬度(典型地約5〇 HRC )及良好韌性 之鋼。因此當將鋼用於極端需要耐剝離性之室溫應用時, 低溫回火可為有利地。高溫回火產生將鋼硬度控制於34至 50 HRC範圍内的可能性。高溫回火亦產生具有較低韌性, 但具有(亦即)改良之熱硬度及耐磨性之鋼。因此,若欲 將鋼用於工作溫度增加之應用時,高溫回火較佳。 在一替代製造方法中,當鋼在熱處理後已冷卻時,將 其軟化退火。軟化退火在650 Ό之溫度下進行1 〇小時。此 後’使鋼在熔爐中以l(TC/h之溫度降低冷卻至50(rc,且 此後在空氣中自由冷卻至室溫,其中鋼獲得約3〇〇hb之硬 度。在軟化退火條件下,鋼具有由過度時效(〇veraged)麻田 散體組.成之基質,該基質具有含量至多約5 v〇1%的基本上 圓整、均勻分布之碳化物,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 在軟化退火條件下,鋼可用於切割工具主體或切割工具之 架。或者,進行初始機械加工,而在硬化及回火後進行末 端機械加工。若需要比300 118高的硬度,則可將完成之工 件硬化及回火(可能由於鋼的極良好硬化性),此在沃斯 田體化之後在空氣中提供緩慢冷卻,此使變形風險降至最 小。使鋼自介於850與l〇5(TC之間,較佳介於9〇〇與1〇2〇 °C之間的沃斯田體化溫度硬化。將沃斯田體化溫度保持較 低亦為有利地,因為其抵消材料中的晶粒生長及殘餘沃斯 田體的出現β此外,在較低沃斯田體化溫度下獲得較精細 29 200944599 碳化物。在硬化後,獲得45至50 HRC的硬度。進行回火 至上文所述之所要硬度,其中獲得由回火麻田散髅级成之 基質’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且具有含量至多約2 vol%的基本上圓整、均勻分布之碳化物。
由於本發明,提供可經製造以具有良好生產經濟性的 鋼(亦即當並非總是需要單獨硬化操作時),因為鋼可在 熱處理後結合冷卻進行硬化。對於將製造鋼組分之消費者 而言,鋼的良好可加工性及尺寸穩定性使得能夠在硬化及 回火條件下對鋼進行機械加工。此暗示製造鋼組分的消費 者無需投資用於硬化及回火之設備,或者無需購買彼服 務。此外,製造組分的時間由於本發明而降低。 期望親自使其材料硬化及回火之消費者可訂構軟化退 火條件下的材料。在機械加工為所要形狀後,可在對沃斯 田體化溫度無過於特定之要求之情況下使產品沃斯田體 化此暗不,肖費者可使產品與其他材料製成之產品一起硬 化且採用符合其他材料之要求的沃斯田體化溫度。此後,
使材料回火至所要硬度。必要時,可經珠擊向完成之工件 的表面引入壓縮應力。某些表面可經感應硬化,經受 或PVD塗覆。 首先,已研發出用於切割工具主體之鋼。可向此等切 =工具主體的最終用戶提供出於製造觀點的重要經濟優 勢。由於極良好耐回火性, 將了此在較尚切割速度下使用 切割工具主體且降低對 到具主體冷部的要求。此亦使 件碳化物刀片邊緣之埶癍罄 热疲勞降低。以此方式,由於切割工 30 200944599 具的較長壽命及較高生產速率實現了降低之製造成本。 因為鋼具有極良好硬化性,所以可在極大尺寸的空氣 冷卻下獲得完全通體硬化產品,此已由膨脹計測試證實。 硬化性以及極良好可加工性、良好耐磨性、良好熱硬度及 良好耐壓縮性使鋼亦適用於熱工作工具及塑膠模製工具。 若鋼待用於Μ良好可拋光性之熱工作工冑或塑膠模製工 具,則其可適於向製s方法補充電漁重溶以使材料的可能 Q 偏析最小化且獲得基本上無夾渣之鋼。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鋼之微結構; 圖2為展示硬度與回火溫度之關係的曲線圖; 圖3為展示硬度與回火溫度之關係的另一曲線圖; 圖4為展示各溫度下衝擊韌性測試結果之曲線圖; 圖5為展示各溫度下的疲勞壽命之圖表; 圖6a、b為展示熱硬度之曲線圖; 〇 圖7為展示鋼保持向其引入之殘餘壓縮應力之能力的 曲線圖; 圖8a至c展示鑽孔測試結果; 圖9a至c展示鑽孔測試結果; 圖1 〇a至c展示鑽孔測試結果; 圖11 a至c展示端銑法測試結果; 圖12a至c展示端銑法測試結果; 圖13a至c展示端銑法測試結果; 圖14a至c展示螺紋測試(thread test)結果; 31 200944599 圖15展示端銑法結果; 圖16展示溫度對疲勞強度之影響的比較;及 圖17展不溫度對所施加壓縮應力之影響的比較; 圖1 8為連續冷卻變態圖, 圖19為展示耐回火性之圖表, 圖20為展示耐回火性之圖表;及 圖21 a、b展示測試樣本之位置。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回火麻田散氏體 2沈澱MC-及 m6C-碳化物 3沈澱MC、M2C及/或M3C碳化物 LT-垂直於裂紋平面之方向爲縱向;裂紋蔓延係在橫向 方向上。 TL-垂直於裂紋平面之方向爲橫向;裂紋蔓延係在縱向 方向上。 ST-垂直於裂紋平面之方向爲短橫向;裂紋蔓延係在橫 向方向上。 LC-垂直於裂紋平面之方向爲縱向;裂紋蔓延係在圓周 方向上。 CL·垂直於裂紋平面之方向爲圓周;裂紋蔓延係在縱向 方向上。 CR-垂直於裂紋平面之方向爲圓周;裂紋蔓延係在徑向 方向上。 32

Claims (1)

  1. 200944599 '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鋼,其特徵在於以重量%計含有以下各物之化學 組成: 0.2 至 0.5% C 0.10 至 1.5% Si 0.2 至 2.0% Μη 最多0.2% S 1.5 至 4% Cr G 1.5 至 5% Ni 0.5 至 2% Mo 0.2 至 1.5% V 從痕量至總計最多0.4%稀土金屬, 其餘基本上僅為鐵’正常含量之雜質及次量元素。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少 0.25% ’ 較佳至少 0.28% C。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多 0.40%,較佳最多 0.32% C。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少 0.3%,較佳至少0.4% Si。 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多
    0.6% ’較佳至少ι 〇% Μη。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多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 33 200944599 1 ·5°/。’ 較佳最多 1 3〇/〇 Μ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少 1.9% ’較佳至少2.2% Cr。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 3.0%,較佳最多2.6%Cre 有最多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 少2% ’較佳至少3%,且甚至更佳至少3.8〇/〇 Ni。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 多4.5%,較佳最多4.1% Ni。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 少0.7%,較佳至少〇 75% M〇。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 多i.0% ’較佳最多0.85% Mo。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 少0.6%,較佳至少〇 7% v。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 多1.0%,較佳最多0.9% v。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至 少0.010%,較佳至少〇·〇15%,且甚至更佳至少〇 〇25% s。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最 多0.15%’較佳最多〇·!〇%,且甚至更佳最多〇〇35%si。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硫含量不 超過痕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含有5 34 200944599 至75 ppm Ca及1〇至1〇〇 ppm 〇 ,甚至更佳$至π _ g 及 30 至 50 ppm Ο,及 0.003 至 〇.02〇% Al。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在其硬化 及回火條件中’其具有包含回火麻田散體之基質,該基質 具有含量至多約2 vol%之均勻分布之碳化物,其中該碳化 物中至多約1 v〇l%為初級沈澱之MC-及MW·碳化物,且其 中該碳化物中至多約i v〇1%為二次沈澱之Mc、馗乂及/或 IVhC碳化物’且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在其軟化_ 退火條件中’其具有包含過度時效麻田散體之基質,該基
    Ο 質具有含量至多約5 vol%的基本上圓整、均勻分布之碳化 物,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 2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不具有 在高於-40°C之溫度之延性_脆性轉變溫度。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在軟化 退火條件下具有至少150 m/min,較佳至少170 m/mini V30 值。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其具有在 分別於500°C及650°C下熱處理50小時後提供小於15 HRC 單位的硬度降低的耐回火性。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鋼,其特徵在於表面中之 最大幅度壓縮應力在以硬度700 HV之鋼球在4巴壓力下珠 擊處理後為至少800 MPa,且將壓縮應力引入至至少100 # m之深度’且在650°C下熱處理2小時後的殘餘幅度壓縮應 35 200944599 力為至少300 MPa ’較佳至少350 MPa。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鋼,其特徵在於在4〇〇。〇 下熱處理2小時後所引入壓縮應力之至少7〇%保留於材料 表面’且在650°C下熱處理2小時後所引入應力之至少4〇0/〇 保留於材料表面。 27_ —種製造鋼坯料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含以下方 法步驟: 製造具有以重量%計含有以下各物之化學組成的鋼熔 融物: 0.2 至 0.5% C 0.10 至 1.5% Si 0.2 至 2.0% Μη 最多0.2% S 1.5 至 4% Cr 1.5 至 5% Ni 0.5 至 2% Mo 0.2 至 1.5% V 從痕量至總計最多0.4%稀土金屬,其餘基本上僅為 鐵’正常量之雜質及次量元素; 將該熔融物澆鑄為鑄塊; 在800至1300°C ’較佳1150至1250°C之溫度下射該 鑄塊進行熱加工,以獲得具有至多約Ο 1 〇〇〇 mm之尺寸的 坯料; 使該链料冷卻至20至200°C,較佳20至100°C之溫度, 200944599 其中獲得鋼之硬化; 使用中間冷卻使該坯料回火兩次歷時2小時(2 X 2 小時),在180至400t之溫度下作為低溫回火,或在5〇〇 至700°C之溫度下作為高溫回火, 其中獲得鋼坯料,其具有包含回火麻田散體之基質, 該基質具有含量至多約2 v〇l%的基本上圓整、岣勻分布之 碳化物’且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 28.一種製造鋼坯料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含以下方 ϋ 法步驟: 製造具有以重量%計含有以下各物之化學組成的鋼熔 融物: 0.2 至 0.5% C 0.10 至 1.5% Si 0.2 至 2.0% Μη 最多0.2% S ^ 1.5 至 4% Cr ❹ 1.5 至 5% Ni 0.5 至 2% Mo 0.2 至 1.5% V 從痕量至總計最多0.4%稀土金屬, 其餘基本上僅為鐵,正常量之雜質及次量元素; 將該熔融物澆鑄為鑄塊; 藉由在800至1300°C ’較佳115〇至125〇°c之溫度下 鍛造或軋輥對該鎮塊進行熱加工,以獲得具有至多約01〇〇〇 37 200944599 mm之尺寸的坯料; i坯料冷卻至20至200°C,較佳20至1〇〇。(:之溫度; 在約650 C之溫度下使該坯料軟化退火10小時; 。將該述料在炼爐中以10°C/h之溫度降低冷卻至5〇〇 °C,此後在空氣中自由冷卻至室溫, 、中獲得鋼坯料,其具有包含過度時效麻田散體之基 質’該基質具有含量至多約5 ν〇ι%的基本上圓整 '均勻分 布之碳化物’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 29. —種製造切割工具主體或切割工具架之方法,其包 ◎ 含對鋼坯料進行加工, 其特徵在於該鋼坯料具有以重量%計含有以下各物之 化學組成: 0.2 至 0·5ο/〇 C 0.10 至 1.5% Si 0.2 至 2.0% Μη 最多0.2% S 1·5 至 4% Cr ❿ 1.5 至 5% Ni 0.5 至 2% Mo 0.2 至 1.5% V 從痕量至總計最多0.4%稀土金屬,其餘基本上僅為 鐵’正常量之雜質及次量元素,且具有包含回火麻田散體 之基質,該基質具有至多約2 vol%之量的基本上圓整、均 勻分布之碳化物且該基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碳化物。 38 200944599 其包 30_—種製造切割工具主體或切割工具架之方法 含: 切割加工鋼關,其特徵在於該鋼述料具有以重量%計 含有以下各物之化學組成: 0.2 至 0.5% C 0.10 至 1.5% Si 0.2 至 2_0% Μη 最多0.2% S
    1.5 至 4% Cr 1.5 至 5% Ni 0.5 至 2% Mo 0.2 至 1.5% V 從痕量至總計最多0.4%稀土金屬, 其餘基本上為鐵,正常量之雜質及次量元素,且 具有包含過度時效麻田散體之基質,該基質具有含量 至多約5 v〇1%的基本上圓整、均句分布之碳化物,且該基 質基本上不含晶界破化物; 使經加工之鋼坯料自介於85〇與1〇5(rc之間,較佳介 於900與1020°C之間的沃斯田體化溫度硬化; 使用中間冷卻使該坯料回火兩次歷時2小時(2 X 2 小時),以18〇至40(TC之溫度作為低溫回火,或以5〇〇X至2 700°C之溫度作為高溫回火。 39
TW098108697A 2008-03-18 2009-03-18 鋼,製造鋼坯料的方法及製造鋼的組分的方法 TWI444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0800627A SE533283C2 (sv) 2008-03-18 2008-03-18 Stål, process för tillverkning av ett stålämne samt process för tillverkning av en detalj av ståle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4599A true TW200944599A (en) 2009-11-01
TWI444484B TWI444484B (zh) 2014-07-11

Family

ID=4109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8697A TWI444484B (zh) 2008-03-18 2009-03-18 鋼,製造鋼坯料的方法及製造鋼的組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1) US8562761B2 (zh)
EP (1) EP2252717B1 (zh)
JP (1) JP5618978B2 (zh)
KR (1) KR101612087B1 (zh)
CN (1) CN101978088B (zh)
BR (1) BRPI0909133A2 (zh)
CA (1) CA2716983C (zh)
DK (1) DK2252717T3 (zh)
ES (1) ES2554994T3 (zh)
HK (1) HK1148791A1 (zh)
HU (1) HUE025779T2 (zh)
IL (1) IL207870A (zh)
PL (1) PL2252717T3 (zh)
PT (1) PT2252717E (zh)
RU (1) RU2496907C2 (zh)
SE (1) SE533283C2 (zh)
TW (1) TWI444484B (zh)
WO (1) WO20091169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6701B2 (ja) * 2011-10-07 2016-03-02 Jfe条鋼株式会社 ボルト刻印工具の強化方法及びボルト刻印工具
RU2532662C1 (ru) * 2013-09-18 2014-11-10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от имени которой выступает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и торговл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Минпромторг РФ) Сталь
PL2896713T3 (pl) 2014-01-16 2016-10-31 Stal nierdzewna i korpus narzędzia skrawającego wykonanego ze stali nierdzewnej
JP2017507244A (ja) * 2014-01-16 2017-03-16 ウッデホルムス アーベーUddeholms Ab ステンレス鋼およびステンレス鋼製切削工具本体
RU2547978C1 (ru) * 2014-03-19 2015-04-10 Игорь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Доронин Способ 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улучшения инструмента
US10293798B2 (en) * 2014-03-24 2019-05-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raking system with selective braking backup system
RU2553764C1 (ru) * 2014-03-31 2015-06-2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Объедин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Беларуси" Азотируемая сталь для зубчатых колес
CN104087856B (zh) * 2014-06-24 2016-04-27 宁国市正兴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球磨机衬板的制作方法
KR102235612B1 (ko) 2015-01-29 2021-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일-함수 금속을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형성 방법
DE102015224708A1 (de) * 2015-03-02 2016-09-08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Steuergerät und Verfahr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bremssystem
KR101826488B1 (ko) * 2015-03-26 2018-02-06 히타치 긴조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냉간 공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878301B (zh) * 2015-05-15 2017-05-03 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射成形高速钢
RU2611250C1 (ru) * 2015-11-25 2017-02-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Алта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И.И. Ползунова" (АлтГТУ) 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ая сталь
CN105499941A (zh) * 2015-12-22 2016-04-20 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 汽车主减速器从动齿轮锻件锻压工艺及锻件钢材料
GB2546809B (en) * 2016-02-01 2018-05-09 Rolls Royce Plc Low cobalt hard facing alloy
GB2546808B (en) * 2016-02-01 2018-09-12 Rolls Royce Plc Low cobalt hard facing alloy
CN105950996A (zh) * 2016-06-20 2016-09-21 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盾构机刀圈材料工艺
CN106435389B (zh) * 2016-06-20 2018-10-1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合金、液压支架连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TWI756226B (zh) 2016-06-30 2022-03-01 瑞典商伍德赫爾恩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工具架之鋼
CN106625903A (zh) * 2016-10-20 2017-05-10 合肥海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切刀的成型材料
WO2018160462A1 (en) 2017-03-01 2018-09-07 Ak Steel Properties, Inc. Press hardened steel with extremely high strength
CN107419181A (zh) * 2017-07-15 2017-12-01 滁州凯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零部件防开裂拉伸模
CN110724873A (zh) * 2018-07-17 2020-01-24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模锻模具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12265A (zh) * 2018-11-14 2019-01-01 江苏万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分切机的高速钢
CN111434466A (zh) * 2019-01-15 2020-07-21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驱动器刀片
JP2020132891A (ja) * 2019-02-12 2020-08-31 山陽特殊製鋼株式会社 熱伝導率に優れる金型用鋼
RU2750299C2 (ru) * 2019-10-10 2021-06-25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ехнологии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АО "НПО "ЦНИИТМАШ" Способ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отливки из высокопрочной износостойкой стали (варианты)
CN111500928B (zh) * 2020-04-26 2021-06-1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低温高韧高温高强及高淬透性热模钢及制备技术
RU2746598C1 (ru) * 2020-05-12 2021-04-16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яжпрессмаш" Хладостойкая высокопрочная сталь
CN114790530B (zh) * 2021-01-26 2024-03-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塑性超高强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18151B (zh) * 2021-12-30 2022-11-01 安徽华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汽车冷轧卷材分切刀片用钢材料及制备工艺
CN117448685A (zh) * 2023-11-08 2024-01-26 广州航海学院 一种耙齿齿冠用铸钢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16206A1 (ru) * 1958-06-03 1958-11-30 А.В. Ратнер Сталь перлитного Класса дл крепежа и арматуры энергоустановок
US3165402A (en) * 1961-06-26 1965-01-12 Finkl & Sons Co Alloy steel and method of heat treatment therefor
SU148089A1 (ru) * 1961-07-11 1961-11-30 К.Ф. Гуржиенко Низколегированна сталь
US3366471A (en) * 1963-11-12 1968-01-30 Republic Steel Corp High strength alloy steel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high strength steel including hot-cold working
SU326241A1 (ru) 1969-10-23 1972-01-19 А. А. Астафьев, И. А. Борисов , С. С. Львова Конструкционная сталь
JPS5013809A (zh) 1973-06-13 1975-02-13
US3912553A (en) * 1973-10-10 1975-10-14 Finkl & Sons Co Press forging die
JPS5426975B2 (zh) * 1974-03-23 1979-09-07
JPS5456913A (en) 1977-10-15 1979-05-08 Daido Steel Co Ltd Steel for hot rolling mold
JPS58123860A (ja) * 1982-01-18 1983-07-23 Daido Steel Co Ltd 熱間工具鋼
SU1122742A1 (ru) * 1983-09-19 1984-11-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Р-6762 Инструментальна сталь
JPH0796696B2 (ja) * 1987-02-17 1995-10-18 大同特殊鋼株式会社 合金工具鋼
JP2000001735A (ja) 1998-06-18 2000-01-07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高温強度および低温靱性に優れた低合金鋼
US6478898B1 (en) * 1999-09-22 2002-11-12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tool steels
JP2001158937A (ja) 1999-09-22 2001-06-12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熱間加工用工具鋼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間加工用工具の製造方法
JP4186340B2 (ja) * 1999-09-22 2008-11-26 住友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耐摩耗性に優れた熱間工具鋼
SE0200429D0 (sv) * 2002-02-15 2002-02-15 Uddeholm Tooling Ab Stållegering och verktyg tillverkat av stållegeringen
JP4256311B2 (ja) * 2004-07-06 2009-04-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蒸気タービン用ロータシャフト及び蒸気タービン並びに蒸気タービン発電プラント
SE529809C2 (sv) * 2006-04-06 2007-11-27 Uddeholm Tooling Ab Varmarbetsstå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UE025779T2 (en) 2016-05-30
TWI444484B (zh) 2014-07-11
IL207870A0 (en) 2010-12-30
PL2252717T3 (pl) 2016-01-29
EP2252717A1 (en) 2010-11-24
EP2252717B1 (en) 2015-09-02
PT2252717E (pt) 2015-11-04
WO2009116933A1 (en) 2009-09-24
CN101978088A (zh) 2011-02-16
JP5618978B2 (ja) 2014-11-05
US20110000587A1 (en) 2011-01-06
CN101978088B (zh) 2014-09-24
WO2009116933A9 (en) 2009-11-19
CA2716983C (en) 2016-06-21
KR20100132529A (ko) 2010-12-17
BRPI0909133A2 (pt) 2019-02-26
IL207870A (en) 2015-06-30
KR101612087B1 (ko) 2016-04-12
DK2252717T3 (en) 2015-10-05
RU2496907C2 (ru) 2013-10-27
ES2554994T3 (es) 2015-12-28
JP2011517729A (ja) 2011-06-16
SE0800627L (sv) 2009-09-19
RU2010137812A (ru) 2012-04-27
HK1148791A1 (zh) 2011-09-16
SE533283C2 (sv) 2010-08-10
EP2252717A4 (en) 2014-10-01
CA2716983A1 (en) 2009-09-24
US8562761B2 (en) 2013-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44599A (en) Steel,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steel blank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mponent of the steel
JP5225843B2 (ja) 粉末冶金製造された鋼、その鋼を含む工具、およびその工具の製造方法
TW201037090A (en) Carburized steel, carburized steel par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rburized steel
TW201042058A (en) Carburized steel part
EP2065483A1 (en) Hot-working tool steel having excellent stiffness and high-temperature strength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726251B1 (ko) 연질화용 강 및 연질화 부품 그리고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JP2010514917A (ja) 乾燥組成を有する硬質合金
JP4652490B2 (ja) 統合粉末冶金法により製造したスチールとその熱処理工具及び該スチールの工具への使用
EP2154260B1 (en) Free-cutting alloy tool steel
KR20170125981A (ko) α-β형 타이타늄 합금
JP4056468B2 (ja) 冷間加工用鋼材
JP6620490B2 (ja) 時効硬化性鋼
JP5316425B2 (ja) 表面被覆処理用合金及び摺動部材
JP2005336553A (ja) 熱間工具鋼
KR20020001933A (ko) 인성 및 강도가 우수한 열간·온간 겸용 저합금고속도공구강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574382B (en) Steel article
JP7028227B2 (ja) 熱間圧延鋼材
JP2004277818A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用の快削性金型用鋼
JP6735798B2 (ja) オーステナイト鋼合金及びオーステナイト鋼合金の製造方法
JP7026629B2 (ja) 合金鋼および工具
JP4112464B2 (ja) 被削性の優れた熱間鍛造非調質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943499B2 (ja) 鋼及び中間製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5619366B2 (ja) 時効処理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