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7044A -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7044A
TW200937044A TW97140299A TW97140299A TW200937044A TW 200937044 A TW200937044 A TW 200937044A TW 97140299 A TW97140299 A TW 97140299A TW 97140299 A TW97140299 A TW 97140299A TW 200937044 A TW200937044 A TW 2009370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film
glare
layer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40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ho Nakazawa
Tsutomu Furuya
Naoki Ichiki
Takao Saito
Sung-Wu Joh
Yasuhiro Watanabe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3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704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20093704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但不會泛白,使 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不會發生眩光,表現出高對比,賦予 優良的視認性之防眩(anti-glare )薄膜,此外,本發明亦 關於使用該防眩薄膜的防眩性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 【先前技術】 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面板、顯像管(陰極線管: CRT )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器等的影像顯示 裝置,其顯示面外光映入則視認性顯著地受損。先前技術 ,爲了防止映入如此的外光,於重視畫質的電視或個人電 腦、在外光強的屋外使用的攝影機及數位相機、以及利用 反射光進行顯示的行動電話等,設置防止影像顯示裝置的 表面映入外光的薄膜層。此薄膜層,一般使用利用藉由光 ® 學多層膜所產生的干擾之無反射處理技術、或藉由於薄膜 層表面形成微細的凹凸使入射光散射而模糊所映入的影像 - 之防眩處理技術。特別是後者之爲了使入射光散射而於表 . 面形成微細的凹凸的薄膜(防眩薄膜),因爲可較廉價地 製造,故廣泛地用於大型螢幕或個人電腦等的用途。 如此的防眩薄膜,先前技術係例如藉由將分散有塡充 劑的樹脂溶液,調整膜厚地塗佈於基材板上,藉由使該塡 充劑露出於塗佈膜表面而在基材板上形成無規則的表面凹 凸之方法等所製造。惟,藉由分散塡充劑而製造的如此防 -5- 200937044 眩薄膜,因爲依樹脂溶液中的塡充劑的分散狀態或樹脂溶 液的塗佈狀態等而使表面凹凸的配置或形狀受到左右,故 要得到所想要的表面凹凸這一點有困難,會有霧度値低者 無法得到充分的防眩性能的問題。而且,如此先前技術的 防眩薄膜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的表面(視認側表面)時, 會有易發生因爲散射光造成顯示面整體變得帶白色、顯示 變成混濁的顏色之所謂泛白的問題。 - 此外,先前技術,於經高精細化的影像顯示裝置,影 0 像顯示裝置的畫素與防眩薄膜的表面凹凸形狀產生干擾, 其結果,會有亮度分佈發生而顯示面不易視認之所謂眩光 現象易發生的問題。爲了消除眩光,亦嘗試於黏合劑樹脂 與分散於其中的塡充劑之間設立折射率差而使光散射,在 將如此的防眩薄膜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因爲散射光使 黑顯示的亮度提高,其結果,會發生對比降低而使視認性 顯著地降低的其他問題。 此外,藉由經分散於黏合劑樹脂的塡充劑而形成了表 〇 面凹凸形狀之上述的防眩薄膜,爲了同時形成用於散入射 射光的表面凹凸形狀、與主要擔任光的内部散射的區域, - 必須均衡地設計經分散的塡充劑的粒徑、濃度、折射率及 _ 分散性之外,而且當製造如此的防眩薄膜時,要求精密的 控制,惟,事實上這樣的設計及控制有困難。試著避免複 雜的設計及控制,特開2007- 1 0 1 9 1 2號公報(專利文獻1 )中’揭示具有光的内部散射機能之樹脂層的形成與表面 凹凸形狀的形成分離進行,惟,塗佈分散有粒子(塡充劑 -6- 200937044 )的樹脂溶液之方法,會有在乾燥步驟中等易引起無法預 期的凝聚等的問題。 另一方面,亦嘗試不使薄膜中含有塡充劑,僅藉由薄 膜表面所形成的微細的凹凸表現防眩性。例如特開2002-1 891 06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別是申請專利範圍第1〜6 項、段落0043〜0046 )中,揭示一種於透明樹脂薄膜上, - 經層合具有三次元1〇處平均粗度、及、三次元粗度基準 〇 面上之鄰接的凸部彼此的平均距離,各自符合所定値之微 細的表面凹凸之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層的硬化物層之防 眩薄膜。此防眩薄膜,係在於壓花鑄型與透明樹脂薄膜之 間挾持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的狀態下,使該電離放射線 硬化性樹脂硬化而製造。此外,此文獻中,使用鐵的表面 上經鉻鍍敷的滾筒,藉由噴砂處理法或珠撃法,形成壓花 鑄型的凹凸型面。而且,亦記載著於如此的作法所形成的 凹凸型面上,爲了提高使用時的持久性的目的,可施以鉻 〇 鍍敷等較佳,可藉此謀求硬膜化及腐蝕防止。 惟,如此壓花滾筒的凹凸型面形成法,因爲在硬度高 . 的鉻镀敷上進行噴出或擊出,凹凸不易被形成,而且很難 . 精密地控制被形成的凹凸的形狀。此外,亦如特開2004- 29672號公報(專利文獻3、段落0030 )中所記載,鉻鍍 敷表面,因爲與爲底層的材質及其形狀有關,粗糙的情況 多,且經由噴出所形成的凹凸上形成由鉻鍍敷所產生的微 細裂縫,而會有難以設想到形成什樣的凹凸,凹凸型面的 設計困難之課題。而且,因爲由鉻鎪敷所產生之被形成凹 200937044 凸面的微細的裂縫,亦會有往最後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散 射特性不佳的方向發展的問題。 揭示表面上具有凹凸的薄膜的製作所使用的滾筒的製 作方法之其他文獻,例如有特開2004-29240號公報(專 利文獻4)及特開2004-90 1 87號公報(專利文獻5 )。專 利文獻4(申請專利範圍第2)中,揭示藉由珠撃法製作 壓花滾筒之方法,專利文獻5(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2項 - )中,揭示了經由於壓花滾筒的表面上形成金屬鍍敷層之 © 步驟、鏡面硏磨金屬鍍敷層的表面之步驟、經鏡面硏磨的 金屬鍍敷層面上使用陶瓷珠施加噴出處理之步驟、而且必 要時進行噴砂處理之步驟,而製作壓花滾筒之方法。 惟,像這樣於壓花滾筒的表面直接施加噴出處理的狀 態,會有因爲噴出粒子的粒徑分佈,而於凹凸徑產生分佈 ,同時控制經由噴出可得到的凹陷的深度有困難,不易重 複性佳地得到防眩機能優異的凹凸的形狀的問題。 於特開2006-5 3 3 7 1號公報(專利文獻6、申請專利範 〇 圍第1及2項)中,揭示藉由使經硏磨的金屬的表面碰撞 微粒子而形成凹凸,於底面施加無電解鎳鍍敷作爲模型, - 將其模型的凹凸形狀轉印於透明樹脂薄膜,製造低霧度値 _ 且防眩性能優異的防眩薄膜。此外,於特開2003-2481 01 號公報(專利文獻7)中,揭示於透明支持體上具有防眩 性硬塗層之薄膜,由透明支持體側入射光時,在透過的光 中被散射於特定的方向的光之光量,相對於直進的光量在 特定的範圍内之防眩性反射防止薄膜。特開2 00 4-12 64 95 -8- 200937044 號公報(專利文獻8)中,揭示顯示出散射光強度的極大 値之散射角及全光線透過率在特定的範圍内之防眩性薄膜 。惟,即使藉由此等的防眩薄膜,適用於特別高精細的影 像顯示裝置時,亦難以達成高對比。 [專利文獻1]特開2007-10191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2- 1 89 1 06號公報 , [專利文獻3]特開2004-29672號公報 © [專利文獻4]特開2004-29240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04-90 1 87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2006-53371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3 -248 1 0 1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2004-12649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 本發明係鑑於該相關的現狀所完成的發明,其目的係 提供一種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同時防止因爲泛白所造 - 成的視認性的降低,即使適用於高精細的影像顯示裝置時 _ ,亦在不會發生眩光下顯示出高對比之防眩薄膜。此外,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係提供適用此防眩薄膜的防眩性偏光 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爲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經過重複精心硏 -9- 200937044 究的結果,使用由至少2層以上的多層構造構成成爲基材 的樹脂薄膜,且,構成該樹脂基材薄膜之層中至少1層中 含有具有與黏合劑樹脂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之微粒子之 樹脂薄膜,於此樹脂薄膜上,若形成具有極小的内部霧度 値,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硬塗層,可使光的内部散射 的控制與表面凹凸形狀的賦予完全地分開,結果發現可得 到即使適用於高精細的影像顯示裝置時,充分地防止眩光 · ,同時對比幾乎不會降低的防眩薄膜。本發明係基於相關 © 的見解,再加上各種檢討而完成的發明。 亦即,依據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係具備樹脂基材薄膜 、與層合於該樹脂基材薄膜表面上之表面具有微細的凹凸 形狀的硬塗層之防眩薄膜,樹脂基材薄膜係具有包含由透 明樹脂所成的至少1層的透明樹脂層、與含有透明黏合劑 樹脂及具有與該透明黏合劑樹脂不同的折射率的微粒子之 至少1層的光擴散層之多層構造。其中,上述樹脂基材薄 膜的内部霧度値爲5%以上30%以下,上述硬塗層係其表 〇 面霧度値爲0.5%以上15%以下,其内部霧度値爲2%以下 〇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中,樹脂基材薄膜的内部霧度値爲 _ 10%以上25%以下,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硬塗層的表面霧 度値爲0.5%以上5%以下較佳;此外,硬塗層的内部霧度 値實質上爲0 %較佳。 本發明之一的較佳實施形態中,樹脂基材薄膜係具有 1層的透明樹脂層、與層合於該透明樹脂層表面上之1層 -10- 200937044 的光擴散層之2層構造。此狀況中,硬塗層係於光擴散層 中被配置於與透明樹脂層側爲相反側的表面上。 此外’於本發明的其他較佳實施形態,樹脂基材薄膜 係具有2層的透明樹脂層、與配置於該2層的透明樹脂層 之間的光擴散層的3層構造。 樹脂基材薄膜的厚度爲30 μιη以上250 μιη以下,具有 - 微細凹凸形狀的硬塗層的厚度爲2μιη以上20μιη以下較佳 0 。此外’構成透明樹脂層的透明樹脂及構成光擴散層的透 明黏合劑樹脂’皆爲丙烯酸系樹脂較佳,此外,構成光擴 散層的透明黏合劑樹脂,亦可爲聚碳酸酯系樹脂。 光擴散層中所含有的微粒子,重量平均粒徑爲4 μιη以 上20μπι以下,與光擴散層所含有的透明黏合劑樹脂的折 射率差爲0.01以上而低於0.02之樹脂粒子較佳。該樹脂 粒子係相對於透明黏合劑樹脂1 0 0重量份,5重量份以上 20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内被含有較佳。 ❹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中,硬塗層可由分散有至少1種的 透光性微粒子的透光性樹脂所成的層;此時,硬塗層由分 . 散有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的透光性樹脂,或,分散有樹脂微 _ 粒子的透光性樹脂所成較佳。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的重量平 均粒徑爲1 μιη以上5 μιη以下較佳,此外,相對於透光性 樹脂100重量份’ 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内被 含有較佳。使用樹脂微粒子時,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與樹 脂微粒子的折射率的差爲0.01以下較佳,樹脂微粒子的 重量平均粒徑爲2μιη以上ΙΟμπι以下較佳,此外,相對於 -11 - 200937044 透光性樹脂1 00重量份,1重量份以上1 5重量份以下的範 圍內被含有較佳。硬塗層未含有透光性微粒子亦可。 此外,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中,從樹脂基材薄膜側以入 射角20°入射光時的硬塗層側法線方向中相對散射光強度 T ( 20 )爲0.0001 %以上0.0006%以下,從樹脂基材薄膜側 以入射角30°入射光時的硬塗層側法線方向中相對散射光 強度T ( 3 0 )爲0 . 〇 0 0 0 4 %以上0.0 0 0 2 %以下較佳。此外, 、 從硬塗層側以入射角30°入射光時,反射角30°的反射率 β R ( 30 )爲0.05%以上2%以下,反射角40°的反射率R ( 4 0 )爲0 · 0 0 0 1 %以上0 · 0 0 5 %以下,反射角5 0 °的反射率R (5 0 )爲0 . 〇 0 0 〇 1 %以上〇 . 〇 〇 〇 5 %以下較佳。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於硬塗層的凹凸表面上,可再具 有低反射膜。 此外依據本發明,提供具備上述任一所記載的防眩薄 膜與層合於該防眩薄膜上的偏光薄膜之防眩性偏光板。本 發明的防眩性偏光板中,偏光薄膜被配置於防眩薄膜的樹 Ο 脂基材薄膜側。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或防眩性偏光板,與液晶顯示元件 . 或電漿顯示面板等的影像顯示元件組合,可作成影像顯示 _ 裝置。亦即,依據本發明,提供具備上述任一所記載的防 眩薄膜或上述防眩性偏光板、與影像顯示元件,防眩薄膜 或防眩性偏光板係以硬塗層側爲外側而配置於影像顯示元 件的視認側之影像顯示裝置。 -12- 200937044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同時防 止因爲泛白所造成的視認性的降低,即使適用於高精細的 影像顯示裝置時,亦在不會發生眩光下可表現出高對比。 將該相關本發明的防眩薄膜與偏光薄膜組合的防眩性偏光 板,亦表現出同樣的效果。然後,具備本發明的防眩薄膜 * 或防眩性偏光板之影像顯示裝置,防眩性能高、視認性優 ❹ 異。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防眩薄膜> 圖1係表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的較佳例子之截面模式 圖,圖1(a)中所示的防眩薄膜,係具備樹脂基材薄膜 l〇la、與層合於樹脂基材薄膜101a表面上之表面具有微 細的凹凸形狀之硬塗層102a。樹脂基材薄膜l〇la,係由2 ❹ 層的透明樹脂層l〇3a、與被配置於此等2層的透明樹脂層 l〇3a之間的光擴散層104a之3層構造所構成。光擴散層 . l〇4a中,分散有具有與成爲光擴散層l〇4a的基材的透明 _ 黏合劑樹脂不同折射率之微粒子1 〇5a。 圖1(b)中所示的防眩薄膜,係具備樹脂基材薄膜 101b、與層合於樹脂基材薄膜101b表面上之表面具有微 細的凹凸形狀之硬塗層102b。樹脂基材薄膜101b係具有 1層的透明樹脂層l〇3b、與層合於透明樹脂層103b表面 上之1層的光擴散層l〇4b之2層構造;硬塗層10 2b,被 -13- 200937044 配置於光擴散層l〇4b中,與透明樹脂層l〇3b側之相反側 的表面上。此外,光擴散層104b中,分散有具有與成爲 光擴散層l〇4b的基材之透明黏合劑樹脂不同的折射率之 微粒子105b。 如同藉由上述較佳例子所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係 具備樹脂基材薄膜、與層合於該樹脂基材薄膜表面上之具 有微細的凹凸表面的硬塗層,而且使樹脂基材薄膜持有內 部散射機能的另一方面,從硬塗層去除或幾乎去除內部散 射機能,對硬塗層主要僅賦予表面反射特性的構成。藉由 該相關的構成,因爲可獨立地控制內部散射特性與反射特 性,可輕易地得到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同時防止因爲 泛白所造成的視認性的降低,此外,即使配置於高精細的 影像顯示裝置的表面時,亦在不會發生眩光下可表現出高 對比之防眩薄膜。以下,詳細地說明關於樹脂基材薄膜及 硬塗層。 (樹脂基材薄膜) 樹脂基材薄膜,係具有包含由透明樹脂所成的至少1 層的透明樹脂層、與含有透明黏合劑樹脂及具有與該透明 黏合劑樹脂不同折射率的微粒子的至少1層的光擴散層之 多層構造,使其內部霧度値爲5%以上30%以下。 其中’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之意,係指將 樹脂基材薄膜之一側的面,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或甘 油貼合於玻璃基板,接著對另一側的面上將霧度値幾乎爲 -14- 200937044 〇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或甘油 貼合,對於被該玻璃基板與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挾持的樹 脂基材薄膜,依據JIS Κ 7136所示的方法所測量的霧度値 。如上述,因爲藉由用玻璃基板與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挾 持,樹脂基材薄膜的翹曲受到防止的同時,樹脂基材薄膜 的表面形狀所引起的霧度値不用考慮,故樹脂基材薄膜的 * 內部霧度値可被測量。 〇 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爲5 %以上,較佳爲10% 以上。藉由使內部霧度値爲5%以上,可消除眩光,藉由 使其爲10%以上,可更有效果地消除眩光。此外,樹脂基 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爲30%以下,若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 霧度値超過30%,則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會有畫面變 暗,視認性受損的傾向。爲了確保充分的明亮度,使樹脂 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爲2 5 %以下較佳,2 0 %以下更佳。 再者,如後述之詳細的說明,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因爲使 ® 樹脂基材薄膜持有散射所造成的眩光防止能,具有微細凹 凸形狀的硬塗層的內部霧度値,本質上不需要,爲了可獨 - 立地控制內部散射特性與反射特性,硬塗層的內部霧度値 ,實質上爲零較佳。 構成樹脂基材薄膜之透明樹脂層所使用的透明樹脂及 光擴散層所使用的透明黏合劑樹脂,實質上使用光學上透 明的樹脂。作爲如此的樹脂之例,可列舉三乙醯基纖維素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之丙烯酸 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降冰片烯系化合物作爲單體之 -15- 200937044 非晶性環狀聚烯烴等之熱可塑性樹脂等。構成透明樹脂層 之透明樹脂與光擴散層所使用的透明黏合劑樹脂,可爲相 同、或不同材料。上述樹脂之中,亦以使用透明性或耐候 性優異、表面硬度亦高的丙烯酸系樹脂較佳。其中,本發 明中丙烯酸系樹脂之意,係指混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及必要 時所添加的添加劑等,熔融混練而得到的材料。 上述甲基丙烯酸樹脂,係以甲基丙烯酸酯作爲主體之 - 聚合物。甲基丙烯酸樹脂,可爲1種類的甲基丙烯酸酯的 0 單獨聚合物,亦可爲甲基丙烯酸酯與其他甲基丙烯酸酯或 丙烯酸酯等之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甲基丙烯酸 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之甲基丙烯酸 烷酯。甲基丙烯酸烷酯的烷基的碳數,通常爲1〜4左右, 此外’可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之丙烯酸酯,以丙烯酸烷酯 較佳’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2-乙基酯等。丙烯酸烷酯的烷基的碳數,通常爲 1〜8左右。 ❹ 以甲基丙烯酸酯爲主體之共聚物,可含有苯乙烯等之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丙烯腈等之乙烯基氰化合物等之分 · 子內具有至少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化合物作爲共聚物 - 成分。 丙烯酸系樹脂,爲了提高薄膜的耐衝撃性或製膜性, 含有丙烯酸橡膠粒子較佳;丙烯酸系樹脂中可含有的丙烯 酸橡膠粒子之量,較佳爲5重量%以上,更佳爲1 〇重量% 以上。丙烯酸橡膠粒子的量的上限並非臨界的,但丙烯酸 -16- 200937044 橡膠粒子的量太多,則薄膜的表面硬度降低,又薄膜施以 表面處理時’相於表面處理劑中的有機溶劑之耐溶劑性降 低’故’丙烯酸系樹脂可含有的丙烯酸橡膠粒子之量,爲 8 0重量%以下較佳,更佳爲6 〇重量%以下。 上述丙烯酸橡膠粒子,以丙烯酸酯爲主體的彈性聚合 物爲必須成分之粒子,實質上僅由此彈性聚合物所成的單 * 層構造者亦可,以此彈性聚合物爲1層之多層構造者亦可 〇 。作爲此彈性聚合物,具體而言,較佳爲使用藉由由丙烯 酸烷酯50〜9 9.9重量%、與可與其共聚的其他乙烯基系單 量體的至少1種0〜49.9重量%、與共聚性的交聯性單量體 0.1-10重量%所成的單量體混合物的聚合所得到的交聯彈 性共聚物。 上述丙烯酸烷酯,可列舉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 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酯等。丙烯酸烷酯的烷基 的碳數,通常爲1〜8左右。此外,可與上述丙烯酸烷酯共 © 聚的其他乙烯基系單量體,可列舉分子內具有1個聚合性 碳-碳雙鍵之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可列舉如甲基丙烯酸 - 甲酯之甲基丙烯酸酯、如苯乙烯之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 . 如丙烯腈之乙烯基氰化合物等。此外,上述共聚性的交聯 性單量體,可列舉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聚合性碳-碳雙鍵 之交聯性的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可列舉如乙二醇二(甲 基)丙烯酸酯或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之多元醇的( 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或(甲基)丙 烯酸甲基烯丙酯之(甲基)丙烯酸的烯酯、二乙烯基苯等 -17- 200937044 。再者,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酯係稱爲甲基丙烯 酸酯或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係稱爲甲基丙烯酸或丙 烯酸。— 此外,由薄膜的加工性優良而言,構成光擴散層之透 明黏合劑樹脂,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亦較佳。其中,聚碳 酸酯系樹脂係指芳香族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系樹脂,可藉 由例如使二元酚與碳酸酯前驅物藉由界面聚縮合法或熔融 · 酯交換法進行反應之方法;使碳酸酯預聚物藉由囿相酯交 © 換法進行聚合之方法;及,藉由環狀碳酸酯化合物的開環 聚合法進行聚合之方法等得到。 作爲上述二元酚的代表例子,可列舉氫醌、間苯二酣、 4,4’-一經基聯苯、雙(4-經基苯基)甲院、雙{ (4-涇基· 3,5_—甲基)苯基}甲院、1,1-雙(4-經基苯基)乙院、 1,1-雙(4-羥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 )丙烷(通稱雙酚A) 、2,2 -雙{(4 -羥基-3-甲基)苯基} 丙烷、2,2-雙{ (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 〇 (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 ( 3-異丙基·4_羥 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两院、 - 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_3_甲 . 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_雙 (4-羥基苯基)-2 -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 、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 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4-異丙基環己院、 1,1_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9,9-雙(4-經 "18- 200937044 基苯基)芴、9,9-雙{ (4-羥基-3-甲基)苯基}芴、α,α’-雙 (斗-羥基苯基彡-心二異丙基苯〜^“-雙彳‘羥基苯基)--m-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基苯基)-Ρ-二異丙基苯、 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4,4’-二羥基二 苯基颯、4,4’-二羥基二苯基亞颯、4,4、二羥基二苯基硫化 物、4,4’-二羥基二苯基酮、4,4,-二羥基二苯基醚及4,4’-- 二羥基二苯基酯等。此等的二元酚,可單獨使用或混合2 〇 種以上使用。 其中,又以由雙酚a、2,2-雙{ (4_羥基-3-甲基)苯基 }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 )-3-甲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3,3-二甲基丁烷、 2,2-雙(4-羥基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基苯基 )-3,3,5-三甲基環己烷及α,α’-雙(4-羥基苯基)-m-二異 丙基苯所成的群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二元酚所得到的單獨 聚合物或共聚物較佳:特別佳係使用雙酚A的單獨聚合物 ® ’以及’ 1,1-雙(4 -羥基苯基)-3,3,5-卜卩甲基環己烷與由 雙酚A、2,2-雙{ ( 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及α,α,-雙( - 4-羥基苯基)·ιη·二異丙基苯所選出的至少1種的二元酣 . 之共聚物。 上述碳酸酯前驅物’使用醯鹵(carbonyl halide )、 碳酸酯酯或三鹵甲酸酯等,具體而言可列舉光氣、二苯基 碳酸酯或二元酚之二-三鹵甲酸酯等。 透明樹脂層所使用的透明樹脂及光擴散層所使用的透 明黏合劑樹脂’可含有一般的添加劑,例如紫外線吸收劑 -19- 200937044 、有機系染料、顏料、無機系色素、抗氧化劑、防靜電劑 、界面活性劑等。其中又以紫外線吸收劑,由提高耐候性 而言爲較佳%作爲紫外線吸收劑之例,可列舉如2,2 ’ -甲 撐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11-苯並三唑-2-基 )酚〕、2- ( 5 -甲基-2-羥基苯基)-2H-苯並三唑、2-〔 2- 羥基- 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_2H_苯並三唑、2_ (3,5 -二-tert· 丁基-2-羥基苯基)-2H-苯並三唑、2- ( 3- tert -丁基-5-甲基-2-經基苯基)-5 -氯-2H -苯並三嗖、2-( · 〇 3,5 - 一 -tert -丁基-2-經基苯基)-5 -氯- 2H-苯並三哩、2-( 3,5-二-tert-戊基-2-羥基苯基)-2H-苯並三唑、2- (2,-羥 基-5’-tert-辛基苯基)-2H-苯並三唑之苯並三唑系紫外線 吸收劑;如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基氧 基二苯甲酮、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 4,-氯一苯甲酮、2,2’-二經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經 基_4,4’_二甲氧基二苯甲酮之2-羥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 收劑;如p-tert·丁基苯基水楊酸酯、ρ-辛基苯基水楊酸酯 〇 之水楊酸苯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必要時可使用此等的 2種以上。丙烯酸系樹脂中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時,其量通 - 常爲0.1重量%以上’較佳爲0_3重量%以上,又更佳爲2 重量%以下。 被分散於光擴散層之微粒子的折射率,爲了對光擴散 層賦予光擴散機能’必須具有與透明黏合劑樹脂的折射率 不同的値,兩者的折射率差爲0.01以上較佳。此外,爲 了確保適當的內部霧度値,此折射率差不要太大較佳,例 -20- 200937044 如兩者的折射率差低於0.02較佳。微粒子的 考量所使用的透明黏合劑樹脂的種類等而適宜 上述的透明黏合劑樹脂時,微粒子的折射率從 上1.6以下的範圍選擇較佳。透明黏合劑樹脂 丙烯酸系樹脂時,因爲丙烯酸系樹脂的折射率 1.49左右,故微粒子的折射率係由1.47〜1.51 * 在符合上述的條件下選擇較佳。此外,透明黏 Φ 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時,因爲聚碳酸酯系樹脂 1.58左右,微粒子的折射率係由1.56〜1.6左右 合上述的條件下選擇較佳。 上述微粒子若考量散射的各向同性、均一 形或約球形較佳。此外,像表面具有微細的凹 無定形之粒子,因爲會有小於粒徑的表面的微 構造所引起無法預期的散射的可能性,而較不 的重量平均粒徑,4μιη以上20μιη以下較佳, © 以上12μηι以下。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低於 角側的散射光強度上昇,防眩薄膜適用於影像 - 會有使對比降低的傾向。此外,其重量平j . 時’會有無法得到所要求的散射效果的 爲了得到所要求的散射效果,會需要使樹脂基 〇 上述樹脂微粒子’使用樹脂粒子較佳。樹 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鈦、氫氧化鋁、二氧化 滑石、雲母、白碳黑、氧化鎂、氧化鋅等之無 折射率,係 選擇,使如 由1.43以 中使用上述 一般而言爲 左右的範圍 合劑樹脂中 的折射率爲 的範圍在符 性,則以球 凸的形狀及 細凹凸等之 佳。微粒子 更佳爲5 μ m 4μπι時,廣 顯不裝置時 与粒徑高於 情況,或者 材薄膜變厚 脂粒子可爲 矽、玻璃、 機粒子、及 -21 - 200937044 此等無機粒子以脂肪酸等施以表面處理者等之無機系粒子 ,但無機系粒子一般而言粒度分布大,於透明黏合劑樹脂 中不易充分地分散,此外,因爲與透明黏合劑樹脂的折射 率差大,會有易降低光透過性的傾向。 若列舉較佳被使用的微粒子的具體例子,係球形或約 球形的樹脂珠,該相關適合的樹脂珠,可列舉例如三聚氰 胺珠(折射率1.57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折射率1.49 *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珠(折射率 © 1.50〜1.59)、聚碳酸酯珠(折射率1.59)、聚乙烯珠(折 射率1 .53 )、聚氯乙烯珠(折射率1.46 )、聚矽氧烷樹脂 珠(折射率1.46)等。 光擴散層中上述微粒子,相對於透明黏合劑樹脂100 重量份,含有5重量份以上20重量份以下較佳。微粒子 的含量低於5重量份,則將未得到均勻且充分的內部散射 下所得到的防眩薄膜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會有發生眩 光的傾向。此外,微粒子的含量超過20重量份,內部散 〇 射變大,結果霧度値變高,防眩薄膜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 時畫面變暗,在有損於視認性上,廣角側的散射光強度亦 - 上昇,防眩薄膜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會有降低對比的傾 _ 向。 樹脂基材薄膜的厚度,30μηι以上250μιη以下較佳, 更佳爲40 μπι以上170 μηι以下。樹脂基材薄膜的厚度低於 3 Ομιη時,會有很難得到本發明所要求的充分的散射特性 的情況,此外,樹脂基材薄膜的厚度超過25 Ομιη,由最近 -22- 200937044 對於影像顯示裝置薄型化的要求及成本等的觀點而言較不 佳。由使防眩薄膜整體的厚度薄化的觀點而言,樹脂基材 薄膜的厚-度爲150μηι以下,使其爲120μιη以下更佳。 透明樹脂層的厚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例如可使 其爲ΙΟμπι以上50μηι以下,較佳爲15μιη以上40μιη以下 。此外,光擴散層的厚度,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但例如可 • 使其爲20μηι以上150μιη以下,使佳爲30μιη以上90μπι 〇 以下。 用於形成光擴散層之樹脂組成物,可混合上述透明黏 合劑樹脂(例如甲基丙烯酸樹脂、丙烯酸橡膠粒子及其他 添加劑等)與上述微粒子,藉由熔融混練而得到。 由含有構成透明樹脂層之透明樹脂及構成光擴散層之 上述微粒子之樹脂組成物,作爲用於得到本發明所使用的 樹脂基材薄膜之方法,可使用例如使用分流器(feed block )之方法、使用分歧管模具之方法等一般所知道的 © 各種方法。其中,例如介由分流器層合,由T模具進行多 層熔融擠壓成形,使所得到的層合薄膜狀物的至少單面, - 與滾筒或帶子接觸而製膜之方法,由可得到表面性狀優良 . 的薄膜之觀點而言較佳。特別是由提高樹脂基材薄膜的表 面平滑性及表面光澤性之觀點而言,較佳係使上述多層熔 融擠壓成形而得到的層合薄膜狀物的兩面與滾筒表面或帶 子表面接觸而薄膜化之方法。此時所使用的滾筒或帶子中 ,與構成透明樹脂層的透明樹脂接觸的滾筒表面或帶子表 面,爲了對薄膜表面賦予平滑性,爲鏡面較佳。 -23- 200937044 樹脂基材薄膜,如圖1(a)所示,可成爲用2層的透 明樹脂層挾持光擴散層之3層構造,或者如圖1 (b)所示 ’可成爲由透明樹脂層—與層合於其上之光擴散層所成的2 層構造。此等之中,以成爲如圖1 (a)所示的3層構造較 佳,爲2層構造時,因爲可能會有樹脂基材薄膜的任何一 面上光擴散層表面露出來,表面的平滑性惡化,對硬塗層 的微細凹凸形狀帶來無法預期的影響,或,使其貼合於影 - 像顯示元件而使用時發生貼合氣泡等不佳狀況。此外,光 © 擴散層的表面不露出下交互地配置透明樹脂層與光擴散層 而可得到3層以上的層合體所成的樹脂基材薄膜,但鑑於 成本等,則成爲3層構造較佳。 (硬塗層)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所使用的表面具有微細凹凸形狀之 硬塗層,係被層合於上述樹脂基材薄膜表面上者,其表面 霧度値爲0.5%以上15%以下,內部霧度値爲2%以下。其 Ο 中,硬塗層的表面霧度値及內部霧度値,如下述測量。亦 即,首先使該硬塗層形成於霧度値爲約0%的三乙醯基纖 - 維素薄膜上後,在使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側成爲接合面下 _ ,將該層合薄膜與玻璃基板使用透明黏著劑貼合,依據 JIS K 7 136測量霧度値,該霧度値,相當於硬塗層的「整 體的霧度値」。接下來,硬塗層的凹凸表面上,將霧度値 約〇之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使用甘油貼合,再度依據 JIS K 7136測量霧度値,當該霧度値,因爲表面凹凸所引 -24- 200937044 起的表面霧度値幾乎被貼合於表面凹凸上的三乙醯基纖維 素薄膜掩蓋,故可看做硬塗層的「內部霧度値」。故,硬 塗層的「表面霧度値」爲藉由下述式(1)計算得到。 表面霧度値=整體的霧度値-內部霧度値 (1) 如上述,本發明中,爲了獨立地控制內部散射特性與 反射特性,內部散射特性主要是賦予於樹脂基材薄膜,硬 • 塗層的內部霧度値爲2%以下,較佳係實質上爲0%。硬塗 〇 層的內部霧度値實質上爲〇%時,硬塗層的霧度値係實質 僅由表面霧度値所成。硬塗層的表面霧度値,由抑制泛白 的觀點而言’使其爲15 %以下,爲了更有效果地抑制泛白 ’ 5 %以下較佳,惟,低於〇·5%時因爲未顯示出充分的防 眩性而較不佳。 作爲符合上述的光學特性之被賦予表面凹凸之硬塗層 的製作方法,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上述專利文 獻6所揭示之壓花法。 ® 藉由壓花法形成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硬塗層時,如上 述專利文獻6等所揭示,可使用形成微細凹凸形狀的模型 , ’將模型的形狀轉印至透光性樹脂薄膜。壓花法之中,又 . 以使用作爲透光性樹脂(硬塗層樹脂)的紫外線硬化性樹 脂之UV壓花法較佳。再者,本發明中,「透光性」之意 ’係指不論物質內部中是否有散射,光幾乎可透過。 UV壓花法’係藉由於樹脂基材薄膜的表面形成紫外 線硬化性樹脂層,將其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層一邊按壓於模 型的凹凸面一邊使其硬化,模型的凹凸形狀轉印至紫外線 -25- 200937044 硬化性樹脂層。具體而言’係於樹脂基材薄膜上塗佈紫外 線硬化性樹脂’使經塗佈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密著於模型 的凹凸面的狀態下’從樹脂基材薄膜側照射紫外線使紫外 線硬化性樹脂硬化’接下來’將形成了硬化後的紫外線硬 化性樹脂層的樹脂基材薄膜從模型剝離,使模型的形狀轉 印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的種類並沒有 特別的限制’此外,取代紫外線硬化性樹脂,藉由適當選 - 擇光起始劑’亦可使用可使用波長比紫外線長的可見光進 0 行硬化之可見光硬化性樹脂。 此外’作爲被賦予符合上述的光學特性的表面凹凸之 硬塗層的其他製製方法,可列舉將分散有至少1種的透光 性微粒子之透光性樹脂溶液,在調整塗佈膜厚下塗佈於樹 脂基材薄膜上,藉由使透光性微粒子的部分變凸,或使透 光性微粒子露出於塗佈膜表面,形成無規則的表面凹凸之 方法。 圖2係表示具備藉由如此的方法所形成之由分散有透 〇 光性微粒子的透光性樹脂所成的硬塗層之防眩薄膜之圖, 係表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之其他較佳例子之截面模式圖。 - 圖2(a)中所示的防眩薄膜,係具備樹脂基材薄膜201a . 、與層合於樹脂基材薄膜201a表面上之表面具有微細的 凹凸形狀之硬塗層202a。硬塗層202a係透光性樹脂中分 散有透光性微粒子206a而成;樹脂基材薄膜201a係由2 層的透明樹脂層203 a、與被配置於此等2層的透明樹脂層 203a之間之光擴散層204a之3層構造所成。光擴散層 -26- 200937044 2 04a中,分散了具有與成爲光擴散層2 04a的基材之透明 黏合劑樹脂不同折射率的微粒子205 a。 圖2(b)中所示的防眩薄膜,具備樹脂基材薄膜 201b、與層合於樹脂基材薄膜201b表面上之表面具有微 細的凹凸形狀之硬塗層202b ;硬塗層202b係透光性樹脂 中分散有透光性微粒子2 06b而成。樹脂基材薄膜201b係 • 具有1層的透明樹脂層203b、與層合於透明樹脂層203b φ 表面上之1層的光擴散層204b之2層構造。硬塗層202b ,係於光擴散層204b中,被配置於與透明樹脂層203 b側 相反側的表面上;此外,光擴散層204b中,分散了具有 與成爲光擴散層204b的基材的透明黏合劑樹脂不同的折 射率之微粒子205b。
作爲被分散於硬塗層的透光性微粒子,爲了使硬塗層 的內部霧度値爲2%以下,使用二氧化矽系微粒子或樹脂 微粒子較佳。作爲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的較好例子之一,可 Ο 列舉一次粒子的粒徑小於可見光的波長之(100nm以下程 度)無定形二氧化矽以某程度凝聚之多孔質二氧化矽二次 . 粒子。作爲如此的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可適合使用市售 . 的「SYLYSIA」、「SYLOPHOBIC」(均爲富士 SILYSIA 化學(股)製)等。 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如上述,變成二 次粒子的狀態者),Ιμιη以上5μιη以下較佳,2μιη以上 4 μιη以下更佳。重量平均粒徑低於Ιμιη時,會有未顯示出 充分的防眩性之傾向;重量平均粒徑超過5μιη時,會有表 -27- 200937044 面霧度値變大,結果因爲防眩薄膜泛白而視認性降低的傾 向。 此外,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相針於透光性樹脂100重量 份,以1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於硬塗層 較佳,更佳係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相對於透光性樹脂1 〇〇重 量份,以2重量份以上5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有。二 氧化矽系微粒子的含量低於1重量份時,會有變得未顯示 . 出充分的防眩性,表面凹凸變疏而質感降低的傾向。此外 0 ,二氧化矽系微粒子的含量超過5重量份時,會有表面霧 度値變大,結果因爲防眩薄膜泛白而視認性降低的傾向。 使用樹脂微粒子作爲形成硬塗層的透光性微粒子時, 爲了使硬塗層的內部霧度値爲2%以下,選擇使樹脂微粒 子的折射率與成爲硬塗層的基材之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之 差成爲〇·〇 1以下之樹脂微粒子較佳。透光性樹脂,因爲 多半是從顯示出1.50前後的折射率的樹脂進行選擇,故 作爲上述折射率差成爲0.01以下之樹脂微粒子,可列舉 〇 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折射率1.49)、甲基丙烯酸甲 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珠(折射率1.5 0〜1.59)、聚乙烯珠 - (折射率1 · 5 3 )等。 . 樹脂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2μιη以上ΙΟμιη以下較 佳’ 4μιη以上8μηι以下更佳。樹脂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 低於2μιη時,會有變得未顯示出充分的防眩性的傾向,重 量平均粒徑超過ΙΟμηι時,會有表面霧度値變大,結果因 爲防眩薄膜泛白而視認性降低的傾向。 -28- 200937044 此外,樹脂微粒子相對於透光性樹脂100重量份,以 1重量份以上15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於硬塗層較佳。 更佳係樹脂微粒子相對於透光性樹脂1 00重量份以3重量 份以上10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有。樹脂微粒子的含 量低於1重量份時,會有變得未顯示出充分的防眩性,表 面凹凸變疏而質感降低的傾向。此外,樹脂微粒子的含量 - 超過15重量份時,會有表面霧度値變大,結果因爲防眩 ❹ 薄膜泛白而視認性降低的傾向。 作爲分散有透光性微粒子的透光性樹脂,可使用紫外 線硬化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電子束硬化性樹脂等,由 生產性、硬度等的觀點而言,較佳爲使用紫外線硬化性樹 脂。作爲紫外線硬化性樹脂,可使用市售產品。例如可將 三羥甲基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之多官能 丙烯酸酯的單獨或2種以上、與「IRGACURE 907」、「 IRGACURE 1 8 4」(以上,C i b a S p e c i al t y c h e m i c al s 公司 ® 製)、「LUCIRIN TPO」(BASF公司製)等之光聚合開 始劑的混合物,作爲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例如使用紫外線 • 硬化性樹脂時,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中分散透光性微粒子 . 後’將該樹脂組成物塗佈於樹脂基材薄膜上,藉由照射紫 外線’可形成透光性樹脂中分散有透光性微粒子之硬塗層 〇 硬塗層的厚度’可適當調整爲使其表面霧度値成爲上 述範圍內’爲2μηι以上20μιη以下較佳。硬塗層的厚度低 於2μπι ’則會有無法得到充分的硬度,防眩薄膜容易有傷 -29- 200937044 痕的傾向,此外,比20μιη厚,則硬塗層變得易裂開,因 爲硬塗層的硬化收縮使薄膜翹曲而降低生產性的傾向。 此外,硬塗層由分散有透光性微粒子的透光性樹脂所 成時,硬塗層的厚度,一般而言,相對於被分散的透光性 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而言爲 8 5%以上較佳,更佳爲 100%以上。硬塗層的厚度低於透光性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 徑的85%時,會有表面霧度値變大,結果因爲防眩薄膜泛 - 白而視認性降低的傾向。 © 如上述的樹脂基材薄膜與硬塗層的層合體之本發明的 防眩薄膜,從樹脂基材薄膜側以入射角20°入射光時,在 硬塗層側法線方向所觀測的相對散射光強度T ( 20 )顯示 出0.000 1 %以上0.0006%以下之値,從樹脂基材薄膜側以 入射角3 0°入射光時,於硬塗層側法線方向所觀測的相對 散射光強度T( 30)顯示出0.00004%以上0.0002%以下之 値較佳。 以下,說明關於從樹脂基材薄膜側以入射角20°入射 © 光時,及以入射角30°入射光時之於硬塗層側法線方向的 相對散射光強度Τ ( 20 )及Τ ( 3 0 )。 . 圖3係從樹脂基材薄膜側(與硬塗層的凹凸面爲相反 •a 側)入射光,測量於硬塗層側(凹凸面側)法線方向之散 射光強度時,將光的入射方向與透過散射光強度測量方向 以模式圖表示的斜面圖。參考圖3,在防眩薄膜301的樹 脂基材薄膜側,測量相對於以距離防眩薄膜的法線3 02爲 某角度Φ (定爲入射角)所入射的光303 ’透過硬塗層側 -30 - 200937044 的法線3 02方向之透過散射光3 04的強度,將其透過散射 光強度除以光源的光強度之値定爲相對散射光強度Τ(φ )。亦即,於防眩薄膜301的樹脂基材薄膜側以距離法線 302爲20°的角度入射光3 03時,於硬塗層側法線302方 向所觀測的透過散射光3 04的強度除以光源的光強度之値 爲Τ ( 20 ),於防眩薄膜30 1的樹脂基材薄膜側以距離法 - 線302爲30°的角度入射光3 03時,於硬塗層側法線302 ❹ 方向所觀測的透過散射光304的強度除以光源的光強度之 値爲Τ ( 30 )。再者,光303係在從樹脂基材薄膜側入射 的光303的方向與防眩薄膜的法線3 02包含在同一平面( 圖3中平面309)的方式入射。 20°入射時的相對散射光強度Τ( 20)超過0.0006%時 ,將此防眩薄膜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因爲散射光而黑 顯示時的亮度上昇,使對比降低。此外,20°入射時的相 對散射光強度Τ ( 20 )低於0.000 1 %時,散射效果降低, © 適用於高精細的影像顯示裝置時眩光發生。同樣的,30° 入射時的相對散射光強度Τ (30)超過0.0002%時,將此 • 適用於防眩薄膜時,因爲散射光而黑顯示時的亮度上昇、 . 使對比降低。此外,3 0°入射時的相對散射光強度Τ ( 3 0 ) 即使低於0.00004%時,散射效果亦低,適用於高精細的 影像顯示裝置時眩光發生,特別是將防眩薄膜適用於非自 發光型的液晶顯示器時,因爲黑顯示時的光漏所造成的散 射所引起的亮度上昇效果大,故相對散射光強度Τ( 20) 及Τ(30)超過上述較佳範圍,結果係使對比顯著地降低 -31 - 200937044 ,損及視認性。 圖4係改變從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圖3中防眩薄膜 3 0 1 )之樹脂基材薄膜側入射的光的入射角所測量到相 對散射光強度(對數刻度),相對於入射角Φ所繪製的圖 表的其中一例,係表示如此的入射角與相對散射光強度的 關係之圖表,或有時亦將由此等所讀取的各入射角的相對 散射光強度稱爲透過散射曲線的。如此圖表所示,相對散 - 射光強度於入射角〇°顯示出波峰,會有距離被入射的光 0 3 03的法線方向的角度變得愈大,散射光強度愈低的傾向 。再者,入射角的正(+)與負(-),係以法線方向(0° )爲中心,藉由於包含被入射的光3 03的方向與法線3 02 之平面3 09內的入射光的傾斜而決定。故,透過散射曲線 ,係以入射角0°爲中心,左右對稱出現爲慣例。圖4所示 的透過散射曲線之例,〇°入射時的相對散射光強度T ( 0 ) 於約15%顯示出波峰,20°入射時的相對散射光強度T( 20 )變成約0.0003%,30°入射時的相對散射光強度Τ ( 30 ) 〇 變成約0.00006%。 當測量防眩薄膜的相對散射光強度,必須精度優良地 . 測量0.001%以下的相對散射光強度,因此,使用動態透 _ 鏡廣的檢測器爲有效的作法,作爲如此的檢測器,例如可 使用市售的光功率表等,在此光功率表的檢測器前設置孔 徑(aperture),可使用令盯著防眩薄膜的角度成爲2。的 變角光度計進行測量。入射光可使用3 80~780nm的可見光 線,作爲測量用光源,可使用瞄準由鹵素燈等的光源發出 -32- 200937044 的光者,亦可使用雷射等之單色光源且平行度高者。此外 ,爲了防止薄膜的翹曲,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以凹 凸面變爲表面的方式貼合於玻璃基板-後供給於測量較佳。 鑑於上述,本發明中所規定的相對散射光強度τ( 20 )及Τ ( 3 0 ),如下述作法測量,將防眩薄膜以其凹凸面 成爲表面的方式貼合於玻璃基板,於其玻璃面側從薄相對 • 於膜法線以所定的角度傾斜的方向,照射由He-Ne雷射所 G 發出的平行光,於防眩薄膜凹凸面側測量薄膜法線方向的 透過散射光強度。透過散射光強度的測量,對於T( 20) 及Τ(30)的任一者,皆使用横河電機(股)製的「3 292 03光學功率感測器」及「3292光學功率表」。 圖5係表示相對散射光強度Τ ( 20 )及Τ ( 30 )、與 對比的關係之圖,由圖5 ( a )及(b )可清楚地了解到相 對散射光強度 T( 20)超過 0.0006%或 T( 30)超過 0.0002%,則會有對比降低10%以上,而損及視認性的傾 © 向。再者,對比以下述的順序測量,首先,從市售的液晶 電視(夏普(股)製的「LC-42GX1W」)剝離背面側及顯 • 示面側的偏光板,取代此等原有的偏光板,背面側及顯示 , 面側皆將住友化學(股)製的偏光板「Sumikalan SRDB3 1E」以各自的吸收軸與原有的偏光板的吸收軸一致 的方式介由黏著劑貼合,而且顯示面側偏光板之上,將顯 示出各種散射光強度之與本發明相關的防眩薄膜具有同樣 構成之防眩薄膜,在凹凸面成爲表面下介由黏著劑貼合。 接下來,將如此作法所得到的液晶電視在暗室內起動,使 -33- 200937044 用(股)TOPCON製的亮度計「BM5A」型,測量於黑顯 示狀態及白顯示狀態的亮度,計算出對比。此處對比,係 以相對於黑顯示狀態的亮度之白顯示狀態的亮度之比表示 〇 此外’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從硬塗層側以入射角30° 入射光時,反射角3 0 °的反射率R ( 3 0 )爲0 · 0 5 %以上2 % 以下,反射角 40°的反射率R(40)爲 0.0001 %以上 . 0.005%以下’而且反射角 50°的反射率 R(50)爲 ❹ 0.0000 1 %以上0.0005 %以下較佳。藉由使反射率R ( 30 ) 、反射率R(40)及反射率R(50)在上述範圍內,可提 供在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下,同時泛白更有效果地受到 抑制之防眩薄膜。 此處,說明關於從硬塗層側以入射角30°入射光時的 各角度的反射率。圖6係以模式圖表示相對於求出反射率 時的防眩薄膜之從硬塗層側的光的入射方向與反射方向之 斜面圖。參考圖6,於防眩薄膜601的硬塗層側,相對於 ❹ 從防眩薄膜的法線602以30°的角度所入射的光605,將 反射角30°的方向,亦即,往正反射方向606的反射光的 . 反射率(亦即正反射率)定爲R ( 3 0 )。此外,以任意的 , 反射角Θ被反射的光607中,將θ = 40°的反射光的反射率 、θ = 50°的反射光的反射率各自定爲R(40) 、R(50)。 再者,將測量反射率時的反射光的方向(正反射方向606 及以反射角Θ被反射的光607的反射方向),定於包含所 入射的光605的方向與法線602之平面609內。 -34- 200937044 正反射率R ( 3 0 )超過2 %,則會有無法得到充分的 防眩機能’視認性降低的傾向。另一方面,因爲正反射率 R(30)即使很小,亦顯示泛白發生的傾向,故正反射率 R ( 30 )爲0.05%以上較佳,正反射率R( 30)爲1.5%以 下’特別是0.7%以下較佳。此外,R ( 40 )超過0.005%, 或R ( 50 )超過0.0005%,則會有防眩薄膜發生泛白,視 認性降低的傾向,亦即,例如即使在影像顯示裝置的最前 〇 面設置防眩薄膜的狀態下顯示面顯示出黑時,亦會有滙集 來自周圍的光而發生使顯示面整體變白之泛白的傾向。因 此,不要使R( 40)及R( 50)變得太大較佳。另一方面 ,於此等的角度中,因爲反射率即使很小,亦顯示不出充 分的防眩性,故R ( 40 ) —般而言0.0001 %以上較佳,R ( 50 ) —般而言爲 0.0000 1%以上較佳,R ( 50 )更佳爲 0.0 0 0 1 % 以下。 圖7係繪製了於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圖6中的防眩薄 © 膜601 )的硬塗層側相對於從法線602以30°的角度入射 的光605之反射角Θ被反射的光607之反射角Θ與反射率 - (反射率爲對數刻度)的關係之圖表的其中一例,係表示 ^ 如此的反射角與反射率的關係之圖表,或亦將由其所讀取 的各反射角的反射率稱爲反射曲線。如此圖表所示,正反 射率R( 30)係相對於以30°入射的光605之反射率的波 峰,有愈偏離正反射方向的角度,反射率愈降低的傾向。 圖7所示的反射曲線之例,係正反射率R ( 30)約0.4%, R ( 40 )約 0.001%,而且 R( 50)變成約 0.00003 %。 -35- 200937044 當測量防眩薄膜的反射率時,必須與相對散射光強度 同樣,精度佳地測量0.001 %以下的反射率,因此,使用 動態透鏡廣的檢測器爲有效的作法。作爲如此的檢測器-, 例如可使用市售的光功率表等,在此光功率表的檢測器前 設置孔徑(aperture ),可使用令盯著防眩薄膜的角度成 爲2°的變角光度計進行測量。入射光可使用3 8 0〜78 0nm 的可見光線,作爲測量用光源,可使用瞄準由鹵素燈等的 - 光源發出的光者,亦可使用雷射等之單色光源且平行度高 © 者。裏面爲平滑且透明的防眩薄膜時,因爲來自防眩薄膜 裏面的反射會有影響測量値的狀況,故較佳係例如藉由將 防眩薄膜的平滑面使用黏著劑或水或甘油等之液體光學密 著於黑色的丙烯酸樹脂板,使其可僅測量防眩薄膜最表面 的反射率。 鑑於上述內容,本發明中所規定的反射率R(30)、 R ( 40 )及R ( 50 ),係依下述作法測量。於防眩薄膜的 凹凸面,從相對於薄膜法線傾斜30°的方向,照射由He- 〇 Ne雷射所發出的平行光,於包含薄膜法線與光入射方向 的平面內中進行測量反射率的角度變化的測量。反射率的 - 測量,皆爲使用横河電機(股)製的「3292 03光學功率 _ 感測器」及「3292光學功率表」。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其最表面,亦即硬塗層的凹凸面 側可具有低反射膜,即使爲無低反射膜的狀態,亦發揮充 分的防眩機能,但藉由於最表面設置低反射膜,可更提高 防眩性。低反射膜係可藉由於硬塗層之上設置由折射率低 -36- 200937044 於硬塗層的低折射率材料所成的層而形成,作爲如此的低 折射率材料,具體的而言,可列舉使氟化鋰(LiF )、氟 (A1F3 )、冰晶石(3NaF · A1F3 料微粒子,含於丙烯酸系樹脂或 反射材料;氟系或聚矽氧烷系的 脂、熱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 材料。 化鎂(MgF2 )、氟化鋁 或Na3AlF6 )等之無機材 環氧系樹脂等之無機系低 有機化合物、熱可塑性樹 - 性樹脂等之有機系低反射 〇 <防眩性偏光板> 本發明的防眩薄膜, 防止,可有效果地抑制眩 此的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之 者,影像顯示裝置爲液晶 偏光板。亦即,偏光板一 色性染料的聚乙烯基醇系 © 單面上貼合保護薄膜的形 護薄膜,定爲本發明的防 . 更具體而言,可將偏光薄 _ 於其防眩薄膜的樹脂基材 偏光板。此時,偏光薄膜 合的狀態,亦可層合其他 形成貼合於液晶胞用的黏 至少單面貼合保護薄膜之 明的防眩薄膜以其樹脂基 防眩效果優異,泛白亦有效地被 光的發生及對比的降低。具備如 影像顯示裝置,成爲視認性優異 顯示器時,此防眩薄膜可適用於 般而言係以於經吸附配向碘或二 樹脂薄膜所成的偏光薄膜的至少 態者較多,可藉由使此一方的保 眩薄膜,而成爲防眩性偏光板。 膜、與本發明的防眩薄膜,藉由 薄膜側進行貼合,而成爲防眩性 的其他側的面,可爲什麼者未層 的保護薄膜或光學薄膜,或亦可 著劑層。此外,可於偏光薄膜的 偏光板的該保護薄膜上,將本發 材薄膜側進行貼合,而成爲防眩 -37- 200937044 性偏光板。而且,可於至少單面貼合保護薄膜的偏光板中 ,使用上述樹脂基材薄膜作爲該保護薄膜,藉由於此樹脂 基材薄膜上形成上述硬塗層,而成爲防眩性偏光板。 -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係將本發明的防眩薄膜或防 眩性偏光板與影像顯示元件組合者。其中,以影像顯示元 - 件係具備於上下基板間封入液晶的液晶胞,藉由電壓外加 © 使液晶的配向狀態變化而進行影像的顯示之液晶面板爲代 表,但對於其他之電漿顯示器、CRT顯示器、有機EL顯 示器等之習知的各種顯示器,亦可適用本發明的防眩薄膜 或防眩性偏光板。本發明的影像顯示裝置中,防眩薄膜係 比影像顯示元件更配置於視認側,此時,係以防眩薄膜的 凹凸面,亦即硬塗層側成爲外側(視認側)的方式進行配 置。防眩薄膜可直接貼合於影像顯示元件的表面,液晶面 板作爲影像顯示元件時,例如同上述,可介由偏光薄膜貼 〇 合於液晶面板的表面,像這樣,具備本發明的防眩薄膜之 影像顯示裝置,可藉由防眩薄膜所具有的表面的凹凸散射 - 入射光而模糊所映入的影像,對影像顯示裝置賦予優異的 視認性。 此外,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即使適用於高精細的影像 顯示裝置時,亦未發生先前技術的防眩薄膜所見到的眩光 ,顯示出充分的映入防止、泛白防止、眩光的抑制及對比 的降低抑制性能。 -38- 200937044 【實施方式】 [實施例] - 以下列示出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 並非限定於此等的實施例。例中,表示含量及使用量之% 及份,在未特別的限制下爲重量基準。此外,以下的例子 • 中的防眩薄膜的評估方法係如下述。 (1 )防眩薄膜的光學特性的測量 (1 -1 )霧度値 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係將樹脂基材薄膜之一 方的面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貼合於玻璃基板,接著於 另一方的面上將霧度値約0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用光學 上透明的黏著劑進行貼合,對被該玻璃基板與三乙醯基纖 維素薄膜所挾持的樹脂基材薄膜,使用依據JIS K 7136的 ❹ (股)村上色彩技術硏究所製的霧度値計「HM-150」型 進行測量。 . 此外,關於硬塗層,首先,硬塗層形成於霧度値約
0%的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上後,以使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 側成爲接合面的方式,將該層合薄膜與玻璃基板使用透明 黏著劑進行貼合,使用依據JIS K 7136的(股)村上色彩 技術硏究所製的霧度値計「HM· 150」型進行測量整體的 霧度値。接下來,於硬塗層的凹凸表面,將霧度値約0的 三乙醯基纖維素薄膜,使用甘油進行貼合,再次依據JIS -39- 200937044 κ 7 1 3 6,測量內部霧度値,表面霧度値係基於上述式(1 )所計算出。 (1-2)透過散射曲線 將防眩薄膜,以其凹凸面成爲表面的方式貼合於玻璃 基板,於其玻璃面側從相對於薄膜法線傾斜所定的角度的 方向,照射由He-Ne雷射所發出的平行光,測量於防眩薄 -
膜凹凸面側之薄膜法線方向的透過散射光強度。透過散射 Q 光強度的測量,係使用横河電機(股)製的「3292 03光 學功率感測器」及「3292光學功率表」。 (1-3 )反射曲線 於防眩薄膜的凹凸面,從相對於薄膜法線傾斜30°的 方向,照射由He-Ne雷射所發出的平行光,於包含薄膜法 線與照射方向的平面內,進行反射率的角度變化的測量。 反射率的測量,係使用横河電機(股)製的「3 292 03光 ❹ 學功率感測器」及「3292光學功率表」。 (1-4)透過鮮明度 使用依據JIS K 7105的SUGA試驗機(股)製的映像 性測量器「ICM-1 DP」,測量防眩薄膜的透過鮮明度。此 時,爲了防止試樣的翹曲,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以 凹凸面成爲表面的方式貼合於玻璃基板後,供予測量。在 此狀態下從玻璃側使光入射,進行測量。此處的測量値, -40- 200937044 使用暗部與明部的寬度各自爲0.125mm、0.5mm、1.0mm 及2.0mm之4種類的光學梳所測量的値的合計値,此時的 透過鮮明度的最大値成爲400%。 (1-5 )反射鮮明度 使用與上述相同的映像性測量器「ICM-1 DP」,測量 . 防眩薄膜的反射鮮明度,此時,亦同樣爲了防止試樣的翹 p 曲,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以凹凸面成爲表面的方式 貼合於玻璃基板後,供予測量。此外,爲了防止由裏面玻 璃面所產生的反射,經貼合防眩薄膜的玻璃板的玻璃面上 將2mm厚度的黑色丙烯酸樹脂板用水進行密著而貼合, 在此狀態下從試樣(防眩薄膜)側使光入射,進行測量。 此處的測量値,係使用暗部與明部的寬度各自爲〇.5mm、 1.0mm及2.0mm之3種類的光學梳所測量的値的合計値( 最大値300% )。 ❹ (2)防眩薄膜的表面形狀的測量 _ 使用Sensofar公司製的共焦點顯微鏡「Ρίμ2300」, 測量防眩薄膜的表面形狀,此時,亦同樣爲了防止試樣的 翹曲,使用光學上透明的黏著劑,以凹凸面成爲表面的方 式貼合於玻璃基板後,供予測量。測量時,使對物透鏡的 倍率爲50倍,以該測量數據爲基礎,藉由依據 JIS Β 0601的計算,求出於截面曲線中之算術平均高度Pa、最 大截面高度Pt、及平均長度PS™。 -41 - 200937044 (3 )防眩薄膜的防眩性能的評估 (3-1 )映入、泛白及質感的目視評估 爲了防止從防眩薄膜的裏面所產生的反射,以凹凸面 成爲表面的方式於黑色丙烯酸樹脂板貼合防眩薄膜,在附 有螢光燈的明亮室內,從凹凸面側以目視觀察,以目視評 估是否有螢光燈的映入、泛白的程度及質感,映入、泛白 . 及質感各自以1〜3的3段階依據下述的基準進行評估。 _ (a)映入;1:未觀察到映入,2:稍微觀察到映入 ,3 :很清楚地觀察到映入。 (b )泛白;1 :未觀察到泛白,2 :稍微觀察到泛白 ,3 :很清楚地觀察到泛白。 (c)質感;1 :紋路細、質感佳,2:紋路稍粗、質 感稍差。3:紋路明顯地粗、質感差。 (3-2)眩光的評估 © 眩光係藉由以下的方法進行評估,亦即,首先準備具 有如圖8中平面圖所示的單位晶胞的圖型之光罩,於此圖 中,單位晶胞8 0 0係於透明的基板上形成線寬1 〇 μιη且鈎 形的鉻遮光圖型801,未形成其鉻遮光圖型801的部分成 爲開口部802。單位晶胞800的尺寸,爲254μιηχ84μιη( 圖之縱X横),所以開口部802的尺寸,爲244μιηχ74μιη( 圖之縱X横),如圖示的單位晶胞800於縱横上多數排列 ,形成光罩。 -42- 200937044 然後,圖9中如模式的截面圖所示,以光罩803的鉻 遮光圖型801在上方的方式放置於光盒805,將用黏著劑 使防眩薄膜901以其凹凸面成爲表面的方式貼合於玻璃板 8〇7的試樣,放置於光罩803上。光盒805之中,配置光 源806。此狀態下,於距離試樣約30cm的位置809進行 目視觀察,眩光的程度以1~3的3段階依據下述的基準進 行評估。 眩光;1 :認定無眩光,2 :觀察到極少的眩光’ 3 : 觀察到嚴重的眩光。 <實施例1 > (A)壓花用模型的製作 準備了於直徑 200mm的鐵滾筒(依據 JIS的 STKM13A)的表面上施以銅巴拉特鍍敷(Ballard plating )者,銅巴拉特鍍敷係由銅鍍敷層/薄的銀鍍敷層/表面銅 〇 鍍敷層所成者,鑛敷層整體的厚度約200μπι。鏡面硏磨其 表面銅鑪敷層的表面,再於其硏磨面’使用噴擊裝置( blasting device )((股)不二製作所製)’將東曹(股 )製的氧化锆珠「TZ-B125」(商品名’平均粒徑125μιη ),以珠使用量6g/cm2 (滾筒的每表面積1cm2的使用量 ,以下稱爲「噴擊量」)、噴擊壓力0.05 MPa (表壓,以 下相同),將噴射珠的噴嘴至金屬表面爲止的距離600mm (以下稱爲「噴擊距離」)噴擊。之後,再於其經噴擊之 面,使用與前述相同的噴擊裝置’將東曹(股)製的氧化 -43- 200937044 銷珠「TZ-SX-17」(商品名’平均粒徑20μιη),以噴擊 量3g/cm2'噴擊壓力〇.〇5MPa、噴擊距離450mm噴擊而 使表面產生凹凸。對於所得到之具有表面凹凸的銅鑛敷鐵 滾筒,使用氯化銅水溶液進行蝕刻,設定此時的蝕刻量成 爲3μιη,之後,進行經鈾刻的表面的鉻鍍敷加工,製作金 屬模型。此時,設定鉻鍍敷厚度成爲4μιη,所得到的模型 ,係表面的維氏硬度爲1,〇〇〇。 (Β)樹脂基材薄膜的製作 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 (重量比)的共 聚物(折射率1.49) 70重量份中含有30重量份丙烯酸橡 膠粒子之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苯 乙烯共聚物珠(折射率1.505、重量平均粒徑8μπι)用亨 雪莉混合機混合,使相對於該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1 〇〇重 量份之珠成爲15重量份後,用第1擠壓機(螺旋徑6 5mm 、一軸、附通風孔(東芝機械(股)製))熔融混練,供 給至分流器。此外,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 (重量比)的共聚物(折射率1.49 ) 70重量份中含有30 重量份丙烯酸橡膠粒子之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用第2擠 壓機(螺旋徑45mm、一軸、附通風孔(日立造船(股) 製))熔融混練,供給至分流器。以由第1擠壓機被供給 至分流器的樹脂組成物形成光擴散層(中間層),由第2 擠壓機被供給至分流器的樹脂組成物形成透明樹脂層(表 層:兩面)的方式,於265 °C進行共擠壓成形’介由設定 200937044 於85°C的滾筒設備,製作厚度80μπι(中間層50μιη、表層 15 μπιχ 2)的3層構造的樹脂基材薄膜。 (C)具有微細凹凸之硬塗層的形成 準備以下的各成分以固體成分濃度60%被溶解於乙酸 乙酯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60份 ϋ 多官能胺基甲酸乙酯化丙烯酸酯(六甲撐二異氰酸酯 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應生成物) 40份 接著,相對於此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 1〇〇重量份,添加5重量份的光聚合開始劑之「Lucirin TPO」 (BASF公司製,化學名:2,4,6-三甲基苯甲醯二苯 基膦氧化物)而調製塗佈液。 將此塗佈液,以乾燥後的塗佈厚度成爲8.0 μπι的方式 塗佈於上述樹脂基材薄膜上,使其於設定在80°C的乾燥機 Φ 中乾燥1分鐘,將乾燥後的薄膜,以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層成爲模型側的方式用橡膠滾筒按壓而密著於上所製 . 作的金屬模型的凹凸面。在此狀態下從樹脂基材薄膜側, 照射從強度20mW/cm2的高壓水銀燈所發出的光使h線換 算光量成爲3 00mJ/cm2 ’硬化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層 硬化。然後,將樹脂基材薄膜與硬化樹脂整個從模型剝離 ,得到由表面具有凹凸的硬塗層(硬化樹脂)與樹脂基材 薄膜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45- 200937044 <實施例2〜5> 除了將被分散於光擴散層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共聚物樹脂珠的折射率及粒徑(意指重量平均粒徑,以下 相同)變更爲如表1所示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的作法, 製作由硬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比較例1 > - 除了將被分散於光擴散層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 共聚物樹脂珠的折射率及粒徑變更爲如表1所示以外,與 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的層合 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比較例2 > 除了將用於形成表面凹凸的模型的製作條件變更爲如 表2所示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塗層與樹 脂基材薄膜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〇 <比較例3 > 除了使用不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樹脂 珠之樹脂基材薄膜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 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將關於實施例1 ~3的防眩薄膜之經由散射光強度測量 所得到的散射光強度的角度相關性(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 )表示於圖1 0,經由反射率測量所得到的反射光的角度相 -46 - 200937044 關性(反射曲線的圖表)列示於圖11。同樣的,圖12、 圖13係各自爲關於實施例4及5的防眩薄膜之透過散射 曲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圖表,此外,圖14、圖15係各 自爲關於比較例1〜3的防眩薄膜之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 反射曲線的圖表。
此外,關於上述實施例1〜5及比較例1~3的防眩薄膜 之(I)樹脂基材薄膜的構成及微粒子性狀等、(Π)模型 製作條件、(ΠΙ )光學特性、以及(IV )凹凸表面形狀及 防眩性能,各自歸納於表1〜4。再者,下述表所示的「粒 徑」之意,係指重量平均粒徑’表3所示的實施例1的防 眩薄膜的反射鮮明度及透過鮮明度的明細,如下述。 透過鮮明度 反射鮮明度 0.125r nm光學梳 :2 7.4% - 0.5mm 光學梳 :3 0.3% 11.5% 1.0mm 光學梳 :2 9.8% 12.3% 2.0mm 光學梳 :3 9.5% 2 0.6% 合計 12 7.0% 4 4.4% -47- 200937044 [表i] 表1. 樹脂基材薄膜的構成及微粒子添加量 樹脂基材薄膜的構成 mmm 好 粒徑 折射率 添加量1) 實施例1 3層 8μηι 1.505 15重量部 實施例2 4μπι 1.505 實施例3 8μιη 1.51 實施例4 8μπι 1.5 實施例5 4μηι 1.5 比較例1 4μιη 1.51 15重量份 比較例2 3層 8μιη 1.505 比較例3 - - 1)相對於透明黏合劑樹脂1 〇〇重量份之値。 -48- 200937044 1S1 _3 嗽-Μ 鉻鍍敷厚 1 | 蝕刻量 ί cn ί cn ε 1 #: 攀 m Μ 噴擊劑 TZ-SX-Π ! S TZ-SX-17 1 TZ-SX-17 噴擊距離 450mm 450mm 1 450mm CN 噴擊壓力 O.IMPa ;O.IMPa 1 O.IMPa 噴擊量 3g/cm2 1 1 1_ cn 1 (S S 1段噴擊條件 噴擊劑 TZ-B125 TZ-B125 TX-SX-17 TZ-B125 噴擊距離 600mm 600mm 300mm 600mm 噴擊壓力 0.05MPa 0.05MPa 0.4MPa 0.05MPa 噴擊量 6g/cm2 <N ε VO ε 00 <N ε Ό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49- 200937044 【ε® 反射 鮮明度 44.4 % 45.2 % 44.2 % 45.0 % 42.0 % 41.2% 29.4 % 34.8 % 透過 鮮明度 127.0 % 162.0 % 78.4 % 162.8% 147.7 % 141.0% 11.4% 172.0 % ij 内部霧度値 0.3 % 0.0 % 0.4 % 0.0 % 0.0 % 0.0 % 0.0 % 0.0 % 鄉 imJ 表面霧度値 1.5% 1.5% 1.5% 1.5% 1.5% 30.9 % 1.5% 樹脂基材薄膜 的内部霧度値 15.2% 16.5 % 24.2 % 7.4 % 7.4 % 30.7 % 15.2% 0.0 % 反射曲線 R(50) 0.00003 % 0.00003 % 0.00003 % 0.00004 % 0.00004 % 0.00005 % 0.00237 % 0.00005 % R(40) 0.00143 % 0.00127% 0.00084 % 0.00132% 0.00106% 0.00102% 0.00950 % 0.00084 % R(30) 0.36212% 0.36044 % 0.19192% 0.38872 % 0.19209% 0.38215% 0.01351% 0.37351 % m m T(30) 0.00006 % 0.00013 % 0.00011 % 0.00003 % 0.00003 % 0.00027 % 0.00014% 0.00001 % Ms' Τ(20) 0.00027 % 0.00058 % 0.00053 % 0.00021 % 0.00014% 0.00129% 0.00063 % 0.00003 %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50- 200937044 [表4] 表4 . 防眩薄膜的表面形狀與防眩性能 表面形狀 防眩性能 算術平均高 度Pa 最大截面 高度Pt 平均長度 PSm 映入 泛白 質感 眩光 實施例1 0.127 μιη 0.67 μιη 29.90 “m 2 1 1 1 實施例2 0.126 μιη 0.67 μηι 20.21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3 0.129 μιη 0.68 um 18.60 μηι 2 1 1 1 實施例4 0.121 μιη 0.63 μιη 24.97 μιη 2 1 1 2 實施例5 0.118 μιη 0.60 μιη 23.80 μηι 2 1 1 2 比較例1 0.115 μιη 0.74 μιη 18.87 μιη 2 1 1 1 比較例2 0.346 μιη 1.79 μιη 17.12 μιη 1 3 1 1 比較例3 0.161 μιη 0.69 μτη 22.34 μιη 2 1 1 3 如表1〜4所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實施例i〜5 ), 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眩光或泛白未發生,適用 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光強度 T(20)及T(30)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特性。 φ 相對於此’比較例1的防眩薄膜,因爲防眩薄膜的表面形 狀與實施例1〜3同等,雖然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 ,泛白亦未發生,但因爲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的高 度’而相對散射光強度Τ( 20)及Τ( 30)顯示出高的數 値,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對比降低。比較例2的防眩 薄膜中,硬塗層的表面霧度値顯示出極高的値,泛白發生 。此外’比較例3的防眩薄膜,因爲防眩薄膜的表面形狀 與實施例1〜3同等,雖然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 泛白未發生,但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爲0%,眩光 -51 - 200937044 抑制不足。 <實施例6及7> 除了使用如表5所示之含有微粒子的光擴散層(厚度 50 μιη)與不含有微粒子的透明樹脂層(厚度30μιη)所層 合的2層構造的樹脂基材薄膜,作爲樹脂基材薄膜以外, 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的層 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其中,防眩薄膜係依照透明樹脂層 /光擴散層/硬塗層的層合順序所製作。 <實施例8> 除了將用於形成表面凹凸的模型之製作條件變更爲如 表6所示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塗層與樹 脂基材薄膜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實施例9> 除了使用如表5所示之含有微粒子的厚度ΐ2〇μιη (光 擴散層(中間層)72μιη、透明樹脂層(表層:兩面) 24μιη><2 )的3層構造的樹脂薄膜,作爲樹脂基材薄膜,將 用於形成表面凹凸的模型的製作條件變更爲如表6所示以 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 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實施例10> -52- 200937044 除了使用如表5所示之含有微粒子的厚度140μιη (光 擴散層(中間層)84μιη、透明樹脂層(表層:兩面) 28μιη><2)的3層構造的樹脂薄膜,作爲樹脂基材薄膜,將 用於形成表面凹凸的模型的製作條件變更爲如表6所示以 外,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由硬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 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圖16、圖17係各自表示關於實施例6~8的防眩薄膜 之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圖表。圖18、圖19 係各自表示關於實施例9及10的防眩薄膜之透過散射曲 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圖表。 此外,將關於實施例6〜1 0的防眩薄膜之(I )樹脂基 材薄膜的構成及微粒子性狀等、(II)模型製作條件、( III )光學特性、以及(IV )凹凸表面形狀及防眩性能,各 自歸納於表5 ~ 8。 [表5] 表5. 樹脂基材薄膜的構成及微粒子添加量 樹脂基材 薄膜的構成 添加至樹脂基材的掷 【粒子 粒徑 折射率 添加量1) 實施例6 2層 8μπι 1.505 15軍暈份 實施例7 4μιη 實施例8 3層 8μπι 實施例9 實施例1〇 1)相對於透明黏合劑樹脂1 0 0重量份之値。 -53- 200937044 S^ISl _9« 【9«】 鉻鍍敷厚 4μπι 蝕刻量 1 cn 1 ί cn 缕 m 噴擊劑 TZ-SX-17 1 TZ-SX-17 噴擊距離 450mm 1 450mm 1 (N 噴擊壓力 O.IMPa 1 0.05MPa 噴擊量 3g/cm2 1 4g/cm2 樂 » 噴擊劑 TZ-B125 TZ-SX-17 TZ-B125 噴擊距離 600mm 300mm 600mm & 豳 噴擊壓力 0.05MPa 0.2MPa 0.05MPa 噴擊量 6g/cm2 8g/cm2 實施例ό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〇 -54 200937044
·ί 【i 反射鮮明度 30.1 % 45.0 % 17.5 % 44.8 % 44.6 % 透過鮮明度 119.5% 162.8% 151.6% 124.8% 116.2% 幽 内部霧度値 0.0 % 0.0 % 1.4% 0.9 % 1.6% 测 lifr ί 酸 表面霧度値 1.5% 1.5% 3.4 % 1.8% 1.9% 樹脂基材薄膜 的内部霧度値 15.1% 8.6 % 15.2% 14.8 % 16.7% 反射曲線 R(50) 0.00005 % 0.00005 % 0.00010% 0.00005 % 0.00006 % R(40) 0.00188% 0.00112% 0.00331 % 0.00099 % 0.00085 % R(30) 0.32205 % 0.19024% 0.11211 % 0.35645 % 0.34675 % m 猓 ir» T(30) 0.00016% 0.00014 % 0.00009 % 0.00006 % 0.00007 % Τ(20) 0.00059 % 0.00050 % 0.00038 % 0.00030 % 0.00031 %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55 200937044 [表8] 表8. 防眩薄膜的表面形狀與防眩性能 表面形狀 防眩性能 算術平均 高度Pa 最大截面 高度Pt 平均長度 PSm 映入 泛白 質感 眩光 實施例6 0.157 pm 0.80 μπι 26.93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7 0.148 μιη 0.78 μιη 32.43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8 0.150 μπι 0.71 μιη 13.56 μιη 1 2 1 1 實施例9 0.152 μιη 0.85 μιη 16.99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10 0.101 μπι 0.57 μιη 22.98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6及7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眩光或泛白未發生 ,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 光強度T( 20)及T( 30)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 特性。惟,儘管實施例6、7亦使用與實施例1〜5相同的 模型形成表面凹凸,算術平均高度Pa亦比實施例1〜5的 防眩薄膜較爲增加,此意謂著光擴散層的表面凹凸影響硬 塗層最表面的凹凸形狀,故,由獨立地控制散射特性與反 射特性之觀點而言,樹脂基材薄膜,與2層構造比較下以 3層構造較佳,亦即,樹脂基材薄膜係於光擴散層之上層 合透明樹脂層,成爲光擴散層的表面凹凸被消除的構成, 於該透明樹脂層上層合硬塗層較佳。 實施例1 0所得到的防眩薄膜,未發生眩光或泛白 ’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 光強度T ( 20 )及T ( 30 )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 特性。 -56- 200937044 <實施例11~14> 首先,使用折射率爲1.58的聚碳酸酯系樹脂(透明 黏合劑樹脂)與表9所示的微粒子依表9所示的比例進行 溶融混練者,作爲構成樹脂基材薄膜的光擴散層之樹脂組 成物,使用與實施例1所用者相同的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 (不含有微粒子),作爲構成透明樹脂層的樹脂組成物, - 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製作3層構造的樹脂基材薄膜。此 φ 樹脂基材薄膜,具有透明樹脂層(厚度15μιη) /光擴散層 (厚度50μιη) /透明樹脂層(15μιη)的3層構造,接下著 ,於此樹脂基材薄膜上,與實施例1同樣作法,形成硬塗 層,製作由硬塗層與樹脂基材薄膜的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 膜。 圖20、圖21係各自爲關於實施例11~14的防眩薄膜 之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圖表。 此外,關於實施例11~14的防眩薄膜之(I)樹脂基 〇 材薄膜的構成及微粒子性狀等、(II )模型製作條件、( III )光學特性、以及(IV )凹凸表面形狀及防眩性能,各 自歸納於表9〜1 2。 -57- 200937044 [表9] 表9. 樹脂基材薄S 莫的構成及微粒子添加量 樹脂基材薄膜 的構成 添加 至樹脂基材的 微粒子 粒徑 折射率 添加量1) 實施例11 3層2) 6μπι 1.59 15重量份 實施例12 8μιη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1.569 1湘對於透明黏合劑樹脂100重量份之値。 2)表層之透明樹脂層由丙烯酸系樹脂、中間層之光拡散層由聚碳酸酯 系樹脂所構成。 -58- 200937044
111 .οϊ 01fi 鉻鍍敷厚 1 蝕刻量 S cn 進 m 舰 噴擊劑 TZ-SX-17 噴擊距離 450mm 噴擊壓力 O.IMPa 噴擊量 3g/cm2 1段噴擊條件 噴擊劑 TZ-B125 噴擊距離 600mm 噴擊壓力 0.05MPa 噴擊量 6g/cm2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200937044
—ISI【u«I——I 反射鮮明度 41.3% 40.7 % 42.4 % 43.3 % 透過鮮明度 78.0 % 50.9 % 69.7 % 88.5 % 幽 内部霧度値 0.2 % 0.5 % 2.0 % 0.2 % W\ 陛 表面霧度値 2.2 % 2.1 % 2.0 % 2.0 % 樹脂基材薄膜 的内部霧度値 15.3% 16.4% 23.9% 24.8 % 反射曲線 R(50) 0.00008 % 0.00009 % 0.00009 % 0.00009 % R(40) 0.00157% 0.00187% 0.00184% 0.00138% R(30) 0.16214% 0.18207% 0.14792% 0.31790% 相對散射光強度 T(30) 0.00008 % 0.00011 % 0.00015% 0.00019% Τ(20) 0.00021 % 0.00026 % 0.00057 % 0.00052 %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200937044 [表 12] 表12. 防眩薄膜的表面形狀與 防眩性能 表面形狀 防眩性能 算術平均 高度Pa .最大截面 高度Pt 平均長度 PSm 映入 泛白 質感 眩光 實施例11 0.120 μπι 0.54 μπι 19.18 μιη 2 1 1 2 實施例12 0.137 μιη 0.64 μιη 23.19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13 0.148 μπι 0.75 μιη 27.78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14 0.143 μιη 0.73 μιη 21.08 μιη 2 1 1 1 實施例1 1 ~ 1 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皆使用折射率爲 1.58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作爲構成樹脂基材薄膜的光擴散 層之透明黏合劑樹脂,但已知即使在如此的狀況,藉由調 整被分散於光擴散層的微粒子的粒徑及折射率(與透明黏 合劑樹脂的折射率差),使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在 適當的範圍,再藉由將硬塗層的內部霧度値及表面霧度値 設定在適當的範圍,可得到眩光或泛白未發生,適用於影 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光強度T( 20)及Τ(30)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特性之防眩 薄膜。再者,於實施例11〜14,被分散於光擴散層的微粒 子與透明黏合劑樹脂的折射率差爲0.01或-0.011。 由以上的結果,得知在如上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樹脂 基材薄膜上,若形成被賦予適當的表面凹凸形狀之硬塗層 ’使反射特性成爲適當,可得到眩光或泛白未發生,適用 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光強度 τ ( 20 )及τ ( 30 )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特性之 防眩薄膜。 -61 - 200937044 <實施例1 5> (A)樹脂基材薄膜的製作 」 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 6/4 (重量比)的共 聚物(折射率1.49) 70重量份中含有30重量份的丙烯酸 橡膠粒子之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共聚物珠(折射率1.505、重量平均粒徑8μιη) ’ 用亨雪莉混合機混合,使相對於該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 100重量份之珠成爲15重量份後,用第1擠壓機(螺旋徑 65 mm、一軸、附通風孔(東芝機械(股)製))熔融混 練,供給至分流器;此外,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 酯=96/4 (重量比)的共聚物(折射率1.49 ) 70重量份中 含有30重量份的丙烯酸橡膠粒子之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 ,用第2擠壓機(螺旋徑45 mm、一軸、附通風孔(曰立 造船(股)製))熔融混練,供給至分流器。以由第1擠 壓機供給至分流器的樹脂組成物形成光擴散層(中間層) 、由第2擠壓機被供給至分流器的樹脂組成物形成透明樹 脂層(表層:兩面)的方式,於265 °C進行共擠壓成形’ 介由設定於85°C的滾筒設備,製作厚度120μιη(中間層 72μιη、表層24μιηχ2)的3層構造所成的樹脂基材薄膜, 將此定爲樹脂基材薄膜(Α)。 (Β)具有微細凹凸的硬塗層的形成 準備以下的各成分以固體成分濃度60%溶解於乙酸乙 200937044 酯,硬化後顯示出1 · 5 3的折射率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 成物。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60份 多官能胺基甲酸乙酯化丙烯酸酯(六甲撐二異氰酸酯 與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的反應生成物) 40份
接下來’相對於此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 - 分100重量份,添加多孔質二氧化矽粒子「SYLYSIA310P φ 」(商品名、重量平均粒徑2.7μιη)4重量份、光聚合開 始劑之「Lucirin ΤΡΟ」(BASF公司製、化學名:2,4,6-三甲基苯甲醯二苯基膦氧化物)5重量份,用乙酸乙酯稀 釋爲固體成分率成爲60%而調製塗佈液。 將此塗佈液,以乾燥後的塗佈厚度成爲4μιη的方式塗 佈於上述樹脂基材薄膜(Α)上,使其於設定在8CTC的乾 燥機中乾燥1分鐘。從乾燥後的薄膜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 組成物層側,照射由強度20mW/cm2的高壓水銀燈所發出 〇 的光,使h線換算光量成爲3 00mJ/cm2,硬化紫外線硬化 性樹脂組成物層,得到由表面具有凹凸的硬塗層(厚度 、 3·7μιη)與樹脂基材薄膜之層合體所成的防眩薄膜。 <實施例16> 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成爲6·9μιη以外,與實施例15 同樣作法製作防眩薄膜。 <實施例17> -63- 200937044 首先’除了使中間層之光擴散層的厚度成爲50μιη, 使層合於光擴散層的兩側的透明樹脂層各自成爲15μιη以 外,與實施例1 5同樣作法得到由3層所成的樹脂基材薄 膜(Β)(厚度80μηι)。接下來,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成 爲6.5 μιη以外,與實施例15同樣作法於樹脂基材薄膜(Β )上形成硬塗層,得到防眩薄膜。 <實施例18> q 首先,使用與實施例15相同的樹脂組成物,經由同 樣的手續,得到於透明樹脂層(厚度3 Ομιη )上層合光擴 散層(厚度50μπ〇之2層構造的樹脂基材薄膜(C)(厚 度80μιη)。接下來,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成爲6 · 7 μιη以 外,與實施例15同樣作法,於樹脂基材薄膜(C)的光擴 散層上形成硬塗層,得到防眩薄膜。
<實施例19> Q 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成爲2.5 μιη以外,與實施例15 同樣作法製作防眩薄膜。 <實施例20> 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成爲2.6μιη以外,與實施例17 同樣作法製作防眩薄膜。 <實施例21> ,64 · 200937044 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成爲2.8μπι以外,與實施例18 同樣作法製作防眩薄膜。 <比較例4〜6> 首先,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 (重量 比)的共聚物(折射率1.49 ) 70重量份中含有30重量份 的丙烯酸橡膠粒子之丙烯酸系樹脂組成物,經由擠壓成形 成形爲薄膜狀,得到單層構造之厚度8 0 μιη的樹脂基材薄 膜(D)。樹脂基材薄膜(D)未含有微粒子,其內部霧 度値實質上爲零。接下來,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各自成爲 3.5μιη(比較例4) 、6.9μηι(比較例5) 、2·4μηι(比較例 6)以外,與實施例15同樣作法於樹脂基材薄膜(D)上 形成硬塗層,製作防眩薄膜。 <比較例7~9> Q 除了使硬塗層的厚度各自成爲2.1 μιη(比較例7)、 2·2μηι (比較例8 ) 、2.2μιη (比較例9 )以外,各自與實
_ 施例1 1 8同樣作法於樹脂基材薄膜(A ) 、( Β )或(C )上形成硬塗層,製作防眩薄膜。 <比較例1 〇 ~ 1 2 > 首先,使用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6/4 (重 量比)的共聚物(折射率1.49 ) 70重量份、丙烯酸橡膠 粒子30重量份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珠(折射 -65- 200937044 率1.510、重量平均粒徑4μιη) 15重量份所成的丙烯酸系 樹脂組成物,作爲構成光擴散層的樹脂組成物,經由與實 施例1 5同樣的手續,得到由厚度80μηι (光擴散層(中間 層)50μιη、透明樹脂層(表層:兩面)15μιηχ2)之3層 所成的樹脂基材薄膜(Ε)。接下來,除了使硬塗層的厚 度各自成爲6.5μηι(比較例10) 、2.6μιη(比較例11)、 2.2μπι (比較例12)以外,與實施例15同樣作法於樹脂 基材薄膜(Ε)上形成硬塗層,製作防眩薄膜。 q 將關於實施例1 5〜1 8的防眩薄膜之經由散射光強度測 量所得到的散射光強度的角度相關性(透過散射曲線的圖 表)列示於圖22,將經由反射率測量所得到的反射光的角 度相關性(反射曲線的圖表)列示於圖23。同樣,圖24 、圖25係各自爲關於實施例19~21的防眩薄膜之透過散 射曲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圖表。此外,圖26、圖27係 各自爲關於比較例4~6的防眩薄膜之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 、反射曲線的圖表,而且,圖28、圖29係各自爲關於比 〇 較例7〜9的防眩薄膜之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 圖表。而且,圖30、圖31係各自爲關於比較例10〜12的 防眩薄膜之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反射曲線的圖表。 此外,將關於上述實施例15〜21及比較例4~12的防 眩薄膜之(I)樹脂基材薄膜的構成及被添加於光擴散層 的微粒子的性狀等、(II)硬塗層的性狀等、(ΠΙ)光學 特性、以及(IV )防眩性能,各自歸納於表1 3〜1 6。再者 ,表15中所表示的實施例15的防眩薄膜的透過鮮明度及 -66- 200937044 反射鮮明度的明細,如下述。 透過鮮明度 反射鮮明度 0.125mm光學梳 :7.6% . - 0.5m m光學 :16.0% 2.7% 1.0m m光學梳 :3 1.2% 3.5% 2.0m m光學梳 :5 6.1% 16.4% 合計 110.9% 2 2.6% [表 13] 表13. 樹脂基材薄膜的構成 樹脂基材薄膜 添加至光擴散j _微粒子 構成 厚度 粒徑 折射率 添加量1) 樹脂基材薄膜(A) 3層 120μπι 8μχη 1.505 15重量份 樹脂基材薄膜(B) 80μηι 樹脂基材薄膜(C) 2層 樹脂基材薄膜(D) 1層 80μηι 樹脂基材薄膜(E) 3層 4μιη 1.510 15重量份 1)相對於透明黏合劑樹脂1 〇〇重量份之値。 ❹ -67- 200937044 [表 14] 表14. 樹脂基材薄膜的種類與硬塗層的性狀 欄旨基 材薄膜 硬塗層 厚度 表面形狀 算術平均高度Pa 最大截面高度Pt 平均長度PSm 實施例15 (Α) 3.7μπι 0.187μπι 2.32μιη 40.85μιη 實施例16 (Α) 6.9μιη 0.140μιη 1.58μιη 81.40μηι 實施例17 (Β) 6.5μηι 0.109μιη 1.29μηι 45.35μιη 實施例18 (C) 6.7μιη Ο.ΙΙΙμιη 1.50μιη 54.42μιη 實施例19 (Α) 2.5μηι 0.276μιη 3.48μπι 23.74μπι 實施例20 (Β) 2.6μηι 0.236μιη 2.53μιη 17.19μιη 實施例21 (C) 2.8μτη 0.256μπι 3.50μιη 22.15μιη 比較例4 (D) 3.5μηι 0.159μιη 2·18μιη 40.82μιη 比較例5 (D) 6.9μπι 0.174μιη 2·10μπι 19.20μιη 比較例ό (D) 2.4μιη 0.291μπχ 3.31μπι 20.55μιη 比較例7 (Α) 2.1μιη 0.303μιη 3.01μπι 17.17μιη 比較例8 (Β) 2.2μιη 0.275μπι 3.29μπι 40.87μιη 比較例9 (C) 2.2μηι 0.269μηι 2.56μπι 18.66μιη 比較例10 (Ε) 6.5μιη 0.107μπι 1.08μπι 35.84μπι 比較例11 (Ε) 2.6μπχ 0.283μηι 3.11μπι 20.99μιη 比較例12 (Ε) 2.2μπι 0·293μπι 3.32μηι 26·86μιη -68- 200937044 HS11【si 反射 鮮明度 22.6 % 33.7% 33.3 % 34.3 % 24.1 % 25.8 % 23.3 % 19.7% 30.4 % 23.9% 22.6 % 22.3 % 1 20.1 % ! 29.3% 21.7% 21.7% 透過 鮮明度 110.9% 119.3% , 118.3% 83.6 % j 39.3 % 39.6 % 29.5 % 114.5% 174.5% 50.0 % 24.4 % 23.2 % 149.3 % 30.3 % 29.4 % 内部霧度値 樹脂基材薄膜| 1 14.6 % 15.1 % 14.8% 13.3% 15.0% 13.8% 13.7% 0.0 % 0.0 % 0.0 % 1 14.8 % 1 12.9 % 12.6% 32.6 % 30.4 % 31.7% 硬塗層 1 0.9 % 0.7 % 0.5 % 0.7 % 0.4 % 0.3 % 0.3 % 1.2% 0.7 % 0.4 % 0.3 % 0.2 % 0.3 % 0.5 % 0.3 % 0.2 % 表面 霧度値1) _1 1 1.4% 1.8% 1.9% 2.6 % 11.6% 14.5 % 13.2% 1.6% 1.6% 13.1 % 17.1 % 18.0% 1 16.3 % ;1.9% 13.2% 16.3 % 锻 ip T(30) 0.00009% 0.00009 % i 0.00010% 0.00011 % 0.00009 % 0.00009 % 0.00017% 0.00003 % 0.00004 % 0.00003 % 0.00011 % 0.00010% 0.00012% 10.00026 % 1 0.00027 % 0.00027 % 阐 m Τ(20) 0.00031 % 0.00036 % 0.00036 % 0.00038 % 0.00038 % 0.00038 0.00054 % 0.00010% 0.00014% 0.00013 % 0.00044 % 0.00041 % 0.00044 % 0.00119% 0.00139% 0.00129% 反射曲線 R(50) 1 0.00013 %! 0.00007 % 0.00008 % 0.00008 % 0.00058 % 0.00058 % 0.00051 % 0.00011 % 1 10.00008 % 1 0.00059 % 0.00072 % 0.00073 % 0.00069 % 0.00009 % 0.00067 % 0.00056 % R(40) 1 0,00149 %i 0.0009 % 0.00071 % 0.00081 % 0.00529 % 0.00504 % 0.00502 % 0.00153 % 0.0008 % 0.00552 % 1 0.00567 % 0.00558 % 0.00542 % 0.00082% 0.00532 % 0.00481 % R(30) 0.39304 % 0.89576%, 0.96993 % 0.83111 % 0.04973 % 0.04689 % 0.04798 % 0.33668 % ! ί 0.96252 % 1 '0.04731 % 0.03936 % 0.03408 % 0.03403 % 0.74482 % 0.03622 % 0.04036 %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實施例20 實施例21 比較例4 比較例5 比較例6 比較例7 比較例8 比較例9 比較例10 比較例11 比較例π -69- 200937044 [表 16] 表1 6 · 防丨 玄薄膜的防眩性能 映入 泛白 眩光 實施例15 2 1 2 實施例16 2 1 1 實施例17 2 1 2 實施例18 2 1 2 實施例19 1 2 1 實施例20 1 2 1 實施例21 1 2 1 比較例4 2 1 3 比較例5 2 1 3 比較例6 1 2 3 比較例7 1 3 1 比較例8 1 3 1 比較例9 1 3 1 比較例10 2 1 1 比較例11 1 2 1 比較例12 1 3 1
如表14〜16所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實施例15 ~21 ),係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眩光或泛白未發生 ,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 光強度T( 20)及T(30)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 特性。相對於此,比較例4〜6的防眩薄膜,因爲表面形狀 各自與實施例15、16、19同等,雖然顯示出優異的防眩 性能的同時,未發生泛白,原因在於樹脂基材薄膜不具有 內部霧度値之眩光的抑制不足。於比較例7~9的防眩薄膜 ,因爲硬塗層的厚度極小於添加微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 -70- 200937044 硬塗層的表面霧度値顯示出高的値,泛白發生。比較例10 及11的防眩薄膜,因爲表面形狀各自與實施例16及19 同等,雖然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眩光或泛白未 發生,但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極高,相對散射光強 度T(20)及T(30)的値變高,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 對比降低。比較例1 2的防眩薄膜,因爲表面形狀與比較 .例7~9同等,故硬塗層的表面霧度値顯示出高的値,泛白 g 發生。此外,因爲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極高,故相 對散射光強度T( 20)及T( 30)的値變高,適用於影像 顯示裝置時對比降低。 <實施例22〜24、比較例13~14> 除了使用相對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 100重量份爲5重量份之重量平均粒徑6 μπι、折射率1.53 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珠,取代多孔質二氧化 〇 矽粒子,作爲透光性微粒子,於表17所示的樹脂基材薄 膜上,以如表17所示的厚度形成硬塗層以外,與實施例 、 1 5同樣作法製作防眩薄膜。 將關於實施例22〜24的防眩薄膜之經由散射光強度測 量所得到的散射光強度的角度相關性(透過散射曲線的圖 表)列示於圖3 2,將經由反射率測量所得到的反射光的角 度相關性(反射曲線的圖表)列示於圖3 3。此外’關於比 較例1 3及1 4的防眩薄膜之經由散射光強度測量所得到的 散射光強度的角度相關性(透過散射曲線的圖表)列示於 -71 - 200937044 圖34,經由反射率測量所得到的反射光的角度相關性(反 射曲線的圖表)列示於圖3 5。 此外,關於上述實施例2 2~24以及比較例13及14的-防眩薄膜之(I)硬塗層的性狀等、(Π)光學特性、以及 (ΠΙ)防眩性能,各自歸納於表17〜19。 [表 17] 表17_樹脂基材薄膜的種類與硬塗層的性狀 _ 樹脂基 材薄膜 硬塗J 罾 透光性微粒子 厚度 表面形狀 粒徑 折射率 添加量1) 算術平均 高度Pa 最大截面 高度Pt 平均長度 PSm 実施例22 (A) 6μιη 1.53 5重量份 6.7μιη 0.129μιη 1.405μπι 34.53μηι 実施例23 (B) 6.2μιη 0.125μιη 0.934μιη 20.02μηι 実施例24 (C) 5.9μιη 0.144μπι 1.104μιη 21.42μιη 比較例13 (D) 6μτη 1.53 5軍暈份 5.5μιη 0.134μιη 1.200μχη 11.34μιη 比較例14 (E) 5.6μτη 0.138μιη 1.002μιη 20.51μτη 1)相對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固體成分100重量份之値。 -72- 200937044
alsu .2* 【81«】 反射 鮮明度 20.6 % 19.7% 19.7% 22.4 % 20.0 % 透過 鮮明度 17.1 % 16.6% 21.5% 120.3 % 207.2 % 内部霧度値 樹脂基材薄膜 15.2% 13.7% 10.4% 0.1 % 30.3 % 硬塗層 0.1 % 0.1 % 0.1% 0.1 % 0.1 % 1 i 众凹務 度値1) 3.6 % 3.3 % 4.0 % 3.3 % 3.2 % m m 宋 *^Τ7 Τ(30) 0.00006 % 0.00005 % 0.00003 % 0.00001 % 0.00023 % Μ\ 围 糊 Τ(20) 0.00028 % 0.00026 % 0.00014% 0.00004 % 0.00104% 反射曲線 R(50) 0.00017% 0.00013 % 0.00018% 0.00019% 0.00017% R(40) 0.00118% 0.00080 % 0.00104% 0.00111 % 0.00108 % R(30) 0.36101 % 0.63431 % 0.34848 % 0.42610% 0.32825 % 實施例22 實施例23 實施例24 比較例13 比較例14 -73- 200937044 [表 19] 表9. 防眩薄膜的防眩性能 映入 泛白 眩光 實 施 例 22 2 1 1 實 施 例 23 2 1 1 實 施 例 24 2 1 2 比 較 例 13 2 1 3 比 較 例 14 2 1 1 如表17〜19所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實施例22〜24 〇 ),係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眩光或泛白未發生 ,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 光強度T(20)及T(30)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 特性。相對於此,比較例1 3的防眩薄膜,因爲硬塗層的 表面形狀與實施例22〜24同等,雖然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 能的同時,泛白未發生,但原因在於樹脂基材薄膜不具有 內部霧度値之眩光的抑制不足。此外,比較例14的防眩 〇 薄膜,因爲硬塗層的表面形狀與實施例2 2〜2 4同等,雖然 顯示出優異的防眩性能的同時,眩光或泛白未發生,但因 爲樹脂基材薄膜的內部霧度値極高,故相對散射光強度τ (20)及Τ(30)之値變高,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對比 - 降低。 由以上結果’得知於如上述實施例所用的樹脂基材薄 膜上,若設計、塗佈分散有透光性微粒子的樹脂溶液而形 成硬塗層’使反射特性爲適當,可得到眩光或泛白未發生 ,適用於影像顯示裝置時成爲對比降低的原因之相對散射 -74- 200937044 光強度Τ(20)及Τ(30)亦十分低,顯示出優良的散射 特性之防眩薄膜。 認爲此次所揭示的實施的形態及實施例,係在所有方 面所列舉之例,但並非限定於此等內容。本發明的範圍並 非在於上述的說明,而是指由申請專利範圍所示,包含與 申請專利範圍請求均等的意味及在其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藉由將本發明的防眩薄膜配置於比影像顯示元件更近 視認側而構成影像顯示裝置,於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 、CRT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之各種顯示器中,可防 止泛白及眩光的發生,同時可模糊映入的影像,可得到優 異的視認性。 【圖式簡單說明】 〇 [圖1 ]係表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的較佳例子之截面模 式圖。 . [圖2]係表示本發明的防眩薄膜的其他較佳例子之截 面模式圖。 [圖3]係從防眩薄膜的樹脂基材薄膜側入射光,測量 於硬塗層側法線方向所觀測的散射光強度時之光,將入射 方向與透過散射光強度測量方向以模式表示的斜面圖。 [圖4]係使用本發明的防眩薄膜,相對於入射角,繪 製改變入射角Φ經測量的相對散射光強度(對數刻度)之 -75- 200937044 圖表的其中一例。 [圖5]係表示相對散射光強度T ( 20 )及T ( 30)與對 比的關係之圖。 [圖6]係以模式圖表示求出反射率時從硬塗層側之光 的入射方向與反射方向之斜面圖。 [圖7]係繪製了相對於從本發明的防眩薄膜的法線以 30°的角度入射的光之反射光的反射角與反射率(反射率 .
爲對數刻度)的關係之圖表的其中一例。 Q
[圖8]係表示眩光評估用光罩圖型的單位晶胞之平面 圖。 [圖9]係以模式圖表示眩光的評估方法之截面圖。 [圖10]係表示實施例1〜3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散 射曲線之圖表。 [圖11]係表示實施例1〜3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曲 線之圖表。 [圖12]係表示實施例4及5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 ❹ 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13]係表示實施例4及5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 · 曲線之圖表。 [圖14]係表示比較例1〜3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散 射曲線之圖表。 [圖15]係表示比較例1〜3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曲 線之圖表。 [H 16]係表示實施例6〜8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散 -76- 200937044 射曲線之圖表。 [圖17]係表示實施例 線之圖表。 [圖18]係表示實施例 過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19]係表示實施例 , 射曲線之圖表。 ❹ [圖2〇]係表示實施例 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21]係表示實施例 曲線之圖表。 [圖22]係表示實施例 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2 3 ]係表示實施例 曲線之圖表。 〇 [圖24]係表示實施例 散射曲線之圖表。 . [圖2 5 ]係表示實施例 曲線之圖表。 [圖2 6 ]係表示比較例 射曲線之圖表。 [圖2 7 ]係表示比較例 線之圖表。 [圖2 8 ]係表示比較例 6〜8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曲 9及10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 9及1 0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 1 1〜1 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 1 1 ~ 1 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 15〜18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 15〜18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 19〜21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 1 9〜2 1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 4〜6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散 4〜6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曲 7~9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散 -77- 200937044 射曲線之圖表。 [圖29]係表示比較例7〜9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曲 線之圖表。 [圖30]係表示比較例1〇〜12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 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31]係表示比較例1〇〜12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 曲線之圖表。 _ [圖32]係表示實施例22~2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過 _ 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33]係表示實施例22〜2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射 曲線之圖表。 [圖3 4 ]係表示比較例1 3及1 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透 過散射曲線之圖表。 [圖3 5 ]係表示比較例1 3及1 4所得到的防眩薄膜的反 射曲線之圖表。 ❹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1a,101b,201a,201b :樹脂基材薄膜 . 102a,102b,202a,202b :硬塗層 103a,103b, 203a,203b :透明樹脂層 104a,104b,204a,204b :光擴散層 105a,105b,205a,205b:微粒子 206a,206b :透光性微粒子 301,601,901 :防眩薄膜 -78- 200937044 3 02,602 :防眩薄膜的法線 3 03 :從法線以φ的角度經入射的光 3 04:透過法線方向的透過散射光 3 09,60 9 :包含入射光方向與防眩薄膜的法線之平面 605 :以30°的角度經入射的光 606 :正反射方向 607 :以反射角Θ被反射的光 800 :光罩的單位晶胞 801 :光罩的鉻遮光圖型 802:光罩的開口部 803 :光罩 805 :光盒 8 0 6 :光源 807 :玻璃板 809 :眩光的觀察位置 -79-

Claims (1)

  1. 20093704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防眩薄膜,其係具備樹脂基材薄膜( 101a,101b)、與層合於前述樹脂基材薄膜(i〇ia,i〇ib) 表面上之表面具有微細的凹凸形狀的硬塗層(102 a, 10 2b )之防眩薄膜,其特徵係 前述樹脂基材薄膜(101a,101b)係具有包含由透明 . 樹脂所成的至少1層的透明樹脂層(103a, 103b )、與含 @ 有透明黏合劑樹脂及具有與前述透明黏合劑樹脂不同折射 率之微粒子(l〇5a,l〇5b )之至少1層的光擴散層( 104a,104b)之多層構造,而且,前述樹脂基材薄膜( 101a,101b)的內部霧度値爲5%以上3 0%以下, 前述硬塗層(102 a,l 02b ),其表面霧度値爲 0.5 %以 上15%以下,其內部霧度値爲2%以下。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樹 脂基材薄膜(101a, l〇lb),其內部霧度値爲10%以上25% ❹ 以下, 前述硬塗層(102 a,l 02b ),其表面霧度値爲 0.5 %以 上5%以下。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硬 塗層(102a,102b)的內部霧度値,實質上爲0%。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樹 脂基材薄膜(101b)係具有1層的透明樹脂層(i〇3b)、 與層合於前述透明樹脂層(103b)表面上之1層的光擴散 層(104b)之2層構造, -80- 200937044 前述硬塗層(10 2b),被於前述光擴散層(104b)中 ,與前述透明樹脂層(1 03b )側爲相反側的表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樹 脂基材薄膜(l〇la),具有2層的透明樹脂層(l〇3a)、 與被配置於前述2層的透明樹脂層(103 a)之間的光擴散 層(104a)之3層構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樹 . 脂基材薄膜(l〇la,101b),其厚度爲30 μιη以上250 μιη以 ❹ 下,前述硬塗層(l〇2a,102b ),其厚度爲2μιη以上20μιη 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透 明樹脂及前述透明黏合劑樹脂,均爲丙烯酸系樹脂。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透 明黏合劑樹脂,爲聚碳酸酯系樹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光 擴散層(104 a,l 04b )中所含有的微粒子,係重量平均粒 ◎ 徑爲4μιη以上20μιη以下,與前述透明黏合劑樹脂的折射 率差爲0.01以上而低於0.02之樹脂粒子, 前述樹脂粒子,係相對於前述透明黏合劑樹脂1 00重 量份,以5重量份以上20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硬 塗層(102a, 102b ),係由分散有至少1種的透光性微粒 子的透光性樹脂所成的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 -81 - 200937044 透光性微粒子,爲二氧化矽系微粒子。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防眩薄膜,其+ 、屮前述 二氧化矽系微粒子,其重量平均粒徑爲Ιμιη以上< 5Hm以 下,相對於前述透光性樹脂1 〇〇重量份,以1重鲁h 鐵份以上 5重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有。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防眩薄膜,款 、屮前述 . 透光性微粒子,爲樹脂微粒子。 0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防眩薄膜,其 一、屮前述 透光性樹脂的折射率與前述樹脂微粒子的折射$ π 的差爲 0.0 1以下。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防眩薄膜,款+ 巧中前述 樹脂微粒子,其重量平均粒徑爲2μιη以上ΙΟμιη以γ 乂下,相 對於前述透光性樹脂1 〇〇重量份,以1重量份以上,^ 15 重 量份以下的範圍內被含有。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_ $ @ 〇 塗層(102a,102b),不含有透光性微粒子。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於由前 _ 述樹脂基材薄膜(l〇la,101b )側以入射角20°入射光時的 前述硬塗層(1 〇2a, 1 02b )側法線方向中,相對散射光強 度 T ( 20 )爲 0.0001 %以上 0.0 006%以下, 於由前述樹脂基材薄膜(1 〇 1 a, 1 0 1 b )側以入射角3 0° 入射光時的前述硬塗層(l〇2a,102b )側法線方向中,相 對散射光強度T( 30)爲0.00004%以上0.0002%以下。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由前述 -82- 200937044 硬塗層(102a,102b )側以入射角30°入射光時, 反射角30°的反射率R ( 30 )爲0.05%以上2%以下, 反射角40°的反射率R( 40)爲0.000 1 %以上0.0 0 5 % 以下, 反射角 50°的反射率 R(50)爲 0.00001 %以上 0.0 0 0 5 % 以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其中前述硬 塗層(102a,102b)的凹凸表面上,再具有低反射膜。 20. —種防眩性偏光板,其係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之防眩薄膜、與層合於前述防眩薄膜上的偏光薄膜之防 眩性偏光板, 其特徵係前述偏光薄膜,被配置於前述防眩薄膜的前 述樹脂基材薄膜(l〇la,101b)側。 21..—種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項之防眩薄膜或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防眩性偏 光板、與影像顯示元件, 前述防眩薄膜或防眩性偏光板,以使其硬塗層( 1 02a,1 02b )側成爲外側的方式配置於影像顯示元件的視 認側。 -83-
TW97140299A 2007-10-23 2008-10-21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20093704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75051 2007-10-23
JP2007324670 2007-1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7044A true TW200937044A (en) 2009-09-01

Family

ID=40579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40299A TW200937044A (en) 2007-10-23 2008-10-21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00094469A (zh)
CN (1) CN101836136B (zh)
TW (1) TW200937044A (zh)
WO (1) WO20090542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2101B2 (ja) * 2010-03-11 2015-12-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75244B1 (ko) * 2010-12-27 2018-07-05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2212122A (ja) * 2011-03-18 2012-11-0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KR101362112B1 (ko) * 2011-04-12 2014-02-12 케이와 인코포레이티드 광확산 시트, 광학 유닛,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815492B2 (ja) * 2011-11-01 2015-11-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3d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3245990B (zh) * 2012-02-08 2016-06-08 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透高雾度易清洗扩散板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119650A (ja) * 2012-12-18 2014-06-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69318B1 (ko) * 2013-08-30 2016-10-2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5041239A1 (ja) * 2013-09-18 2015-03-2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モバイル機器
JP2015200698A (ja) * 2014-04-04 2015-1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01486B1 (ko) * 2014-12-02 2021-09-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375225B (zh) * 2014-12-05 2016-08-24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刮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262895B1 (ko) * 2015-05-28 2021-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8287B1 (ko) 2015-09-11 2019-09-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7086316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旭硝子株式会社 膜付き曲げ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829096B2 (ja) * 2017-02-08 2021-02-10 帝人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8159884A (ja) 2017-03-23 2018-10-11 三好興業株式会社 半透明レンズ、サングラス及び半透明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10719832B (zh) * 2017-06-06 2022-02-08 日本斯频德制造株式会社 混炼装置
JP7323986B2 (ja) * 2018-03-19 2023-08-09 株式会社きもと 防眩フィルム
JP7382599B2 (ja) * 2019-12-24 2023-1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機能樹脂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85971A (zh) * 2020-10-23 2021-01-2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3267925B (zh) * 2021-05-13 2023-02-17 杭州科汀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重防眩光功能的显示面板
CN115050262A (zh) * 2022-01-07 2022-09-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6442629B (zh) * 2023-04-28 2024-01-26 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膜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2506A (ja) * 2002-02-08 2003-10-2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101912A (ja) * 2005-10-05 2007-04-19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6136A (zh) 2010-09-15
KR20100094469A (ko) 2010-08-26
WO2009054287A1 (ja) 2009-04-30
CN101836136B (zh)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7044A (en)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618950B (zh)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418946B1 (ko) 방현성 광학 적층체
WO2009107536A1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918334B1 (ko)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6104112A1 (ja) シート状透明成型体、それを備えた透明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投影装置
JP6647761B2 (ja) 上用光拡散シート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09096261A1 (ja) 光拡散性積層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05266B (zh) 防眩性薄膜之製造方法、防眩性薄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474052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602699B (zh) Optical laminate,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588020B (zh) Anti-glare film, anti-glar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9169409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09104480A1 (ja) 光拡散性積層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080012340A (ko) 광확산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150998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7015824A (ja) シート状透明積層体、それを備えた透明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投影装置
TW201022711A (en) Moire strip inhibiting film, prism sheet with moire strip inhibiting functio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521357B2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64805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6204234A1 (ja) 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面光源装置用反射ユニット
WO2009098992A1 (ja) 光拡散性積層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22645A (ja)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32739A (ja) レンズ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6119318A (ja) 光拡散層、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光拡散層形成用塗布液、および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