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4717A - Operating method for a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and a counterweight - Google Patents

Operating method for a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and a counterweight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4717A
TW200934717A TW097148916A TW97148916A TW200934717A TW 200934717 A TW200934717 A TW 200934717A TW 097148916 A TW097148916 A TW 097148916A TW 97148916 A TW97148916 A TW 97148916A TW 200934717 A TW200934717 A TW 2009347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ft
lift car
weight
car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8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ns Kocher
Jan Andre Wurzelbacher
Jean-Philippe Escher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TW20093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7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5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here multiple cars drive in the same hoist w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Description

20093471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根據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獨立項之前言部分,本 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升降機之操作方法,而此升降機具有兩 個升降車廂及一個配重。 【先前技術】 此類升降機可由例如EP 1 329 4 1 2 A1案獲知。該案中 所述之升降系統包括兩個位於一共同井道中之升降車賄, ® 其具有一各自之驅動器且具有一共同之配重。 儘管做了所有的安全預防,但還是重複地發生乘客被 困在升降車廂中之狀況。這是很危急的,特別是當一升降 車廂因爲馬達或動力失效而被卡在井道中之任一中間樓層 處時。此類事件對於身處在被涉及之升降車廂內的乘客而 言是極爲不愉快的,因爲直到乘客被從升降機內解救出來 爲止,通常必需召喚維修人員並某種程度地起動十分複雜 q 且費時之疏散措施。因此將導致升降機使用者必須長時間 地等待。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進一步改良一如序言中所述之種類 的升降系統。 上述之目的可藉由本發明並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 之定義而被達成。 本發明之操作方法係針對一具有至少三個升降體之升 降機所設想者,而此諸升降體係沿著至少一個運行路徑移 -4- 200934717 動,並藉由支撐及/或牽引手段而被連接在一起。第一及第 二升降體藉由支撐及/或牽引手段而以1:1之比被懸吊,且 第三升降體藉由支撐及/或牽引手段而以2:1之比被懸吊。 此三個升降體中之至少一者可藉由一可控制之停住裝置而 被停住。如果乘客被運送於此三個升降體中之一第一升降 體內,則一第二升降體將被停住。當在兩個未被停住之升 降體的重量間出現不平衡之情況時,第一升降體會被移動 至一疏散位置。 此疏散位置較佳係一疏散樓層,而受困之乘客可由此 而離開升降體。另一個可能之疏散位置係位於上或下井道 端部,其Ψ乘客例如可經由維修口、通風口、窗口、或頂 部開口而離開升降機。然而,此疏散位置可爲井道中之任 一所要位置,其中乘客可離開升降體或升降機。 本操作方法之優點在於下列事實:在馬達故障後,一 升降車廂連同乘客可在重力協助下不受延遲地被進一步移 動至一疏散樓層。受困之乘客因此可快速地且舒適地到達 一爲其所設置之疏散樓層,在此處乘客可離開此升降車 廂。因此,並不需要服務人員來將乘客從升降車廂處疏散, 且令人不悅的等待時間將可大幅地減短。 有利地,在本操作方法中,乘客被運送於第一及第二 升降體中。第三升降體被停住,且當兩個未被停住之升降 體的重量間出現不平衡之情況時,另外升降體中之一者會 依照一可決定之準則而被移動至一疏散位置。此準則例如 200934717 包括下列諸準則中之至少一者:與疏散位置相距之較小距 離、較大乘客數量、及可據以偵測身分槪況之乘客的存在。 此升降機具有一較佳能與此升降機之不同系統元件相 聯通之控制器,以便可決定並偵測該準則。這些系統元件 例如係:一井道資訊系統,其尤可產生與升降井道中之車 廂位置有關之資訊;一重力測量設備,其測量一升降車廂 之目前負荷重量;一影像偵測設備,其監視一升降車廂之 內部空間或進入空間;或一進入管制單元,其例如指定一 ❹ 個上車乘客一個身分。 此操作方法之優點在於一升降體中之乘客的最佳疏散 ' 因應情況而發生。如果當時情況例如必須要求乘客特別快 速地自一升降體處疏散,則這些乘客將會由具有與疏散位 置間相距最小運行距離之升降體處被疏散。因此,升降機 控制器將基於井道資訊系統(尤其係位在井道中之諸升降 車廂的位置)之資料比較諸升降車廂與一疏散位置相距之 Ο 距離,並排定具有與疏散位置相距最小距離之升降車廂的 疏散優先性。 較佳地,擁有更多乘客之升降機亦可用針對性之方式 被首先移動至一疏散位置,因爲在此升降體中每一個乘客 之可用空間係較小的。因此,在此一升降體中之等待時間 尤其會令乘客感到不悅,且因此發生驚恐反應之機會將較 平均情形高。此外,較大乘客數量可被更快速地疏散。一 升降車廂基於乘客數量所安排之疏散優先性係藉由升降機 200934717 控制器基於由重力測量設備所進行之負荷重量測量、由影 像偵測設備所進行之乘客數量偵測、由進入管制單元所進 行之乘客身分認定而予以訂定。 在升降機係由具有公知身分(諸如高階政治官員、商 務經理人、或其他具有公共利益之人士)之乘客所使用之 情形中’狀況發生時將可要求優先在一疏散位置處將這些 乘客疏散。爲此目的’在一可行之實施例中,升降機控制 器比對由進入管制單元所偵測之乘客的身分並優先進行此 升降機(其中出現具有對應身分之乘客)之疏散。 此外,疏散位置係由一控制單元(較佳係升降機控制 單元)所控制。一沿著一升降車廂之運行路徑的位置係基 於例如下列之準則而適於作爲一疏散位置:與將被疏散之 升降車廂之空間相鄰性、與建築物諸出口間相距之距離、 用於離開建築物之諸逃生路線的可利用性、諸如火警或人 群猛烈衝撞等之安全性、及其他特定狀況下之準則。 ❹ 爲達到建立疏散樓層之目的,此控制單元具有由升降 機中與此控制單元相聯通的多個不同系統所確定之可利用 資料,此諸不同系統例如:一將諸升降車廂位置傳送至此 控制單元之井道資訊系統、多個監視照相機、多個紅外線 感測器、多個火災警報器、或其他多個位於建築物處之裝 備,其傳送與從建築物處之逃生路線的可利用性有關或與 位於一樓層上之乘客的安全性有關之資料’或一被分配予 此控制單元並已儲存樓層及建築物出口之位置的記憶體單 200934717 元。 有利地,一上升降體 方法中,此可下降重物被 第一與第二未停住升降體 擇地,一下升降體亦可具 井道地面上。在此情形中 與第二未停住升降體之間 升降體(較佳係一升降車 置在此諸升降體中之一者 支撐手段被捲繞在該絞盤 係一電動馬達)以便可捲 於此處之重物相應地被升 地具有一手動運轉機構, 起動。爲使此疏散方法中 位於其下方之升降車廂或 Q 元(較佳係升降機控制器 絞盤具有感測手段,其將 轉矩有關之資料供應至控 此控制單元存取一井道資 車廂之位置與速度有關之 開之支撐手段長度。 可下降重物在此操作 降體之重量分佈無關的, 具有一可下降之重物。在此操作 下降至一下升降體上,以便可在 之間形成一重力差。此外或可選 有一可下降之重物,其被下降至 ,一重力差係同樣地形成於第一 。爲達到下降此重物之目的,一 廂)配備有一絞盤。此絞盤被配 的下區域中。一懸吊著此重物之 上。此絞盤配備有一馬達(較佳 起或解開此支撐手段,其中懸吊 高或下降。此絞盤之馬達可選擇 其可從一升降車廂之內部空間處 重物在其使用期間可停置在 井道地面上,絞盤係由一控制單 )所控制或管理。爲此目的,此 例I Μ與支撐手段之張力或馬達之 制單元處。在一較佳實施例中, 訊•系統之資料,其具有與諸升降 $節’並由此而計算出一將被解 中之優點在於:與諸不同升 —種將升降體移動至一疏散位置 200934717 所需之不平衡情形可隨時地被產生。 有利地,此升降機具有一緊急電力單元以便確保執行 本操作方法所需之電力。此緊急電力單元較佳地係一電池 或一緊急電力組件。其將電力供應給升降機控制器及參與 在此操作方法中之諸升降機系統,諸如保持制動器、車廂 制動器、停住裝置、資訊顯示手段、車廂及井道門、以及 可選用之可下降重物之絞盤的電動馬達。 設置此緊急控制單元之優點在於:此操作方法甚至可 ❹ 在電力供應失效之情形下亦能運作。 本發明之疏散方法係藉由一控制單元(較佳係升降機 控制器)而被控制或調整,且較佳地亦藉此‘而被監視。爲 此目的,此升降機控制器係經由一聯通網絡而連接例如諸 升降體之停住單元、諸驅動器,特別是其諸保持制動器、 諸已調整車廂制動器、一井道資訊系統、一重力測量設備、 一進入管制單元、一影像偵測單元、資訊顯示手段、用於 φ 偵測建築物狀態之裝置,例如火災感測器、安全照相機或 紅外線感測器、車廂及井道門之門驅動器、絞盤,特別是 其馬達、以及升降機之安全裝置與其他被使用在本操作方 法中之手段。 【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經由參照實施例及圖式來闡明並進一步詳細 敘述本發明。 下列者槪括地適用於諸圖式與詳細說明: 200934717 - 諸圖式並非與實物成比例。 - 相同或近似之結構元件或具相同或近似功效之結 構元件在所有圖式中被賦予相同之元件符號。 - 諸如右、左、上、下之陳述係針對諸圖式中之各 別配置而言。 - 諸轉向滾輪與轉向輔助滾輪以及諸驅動滑輪被槪 括地以垂直於其轉動軸之截面予以顯示說明。 第ΙΑ、1B及1C中顯示本發明之升降機1〇之一示範 性實施例。這些係示意側視圖或剖面圖,基於此諸圖示可 說明此升降機之諸基本元件。 此升降機10之一上升降車廂K1及一下升降車廂K2 被彼此上下地配置在一共同升降井道11內,而這些升降車 廂則可彼此獨立地移動於此升降井道中。可提供任何結構 (諸如鋼管結構)以取代升降井道11,而此結構中則安裝 有升降機10。 此外,一共同配重GG被配置在升降井道11中。此配 重GG以一所謂之2: 1懸吊被懸吊在一上配重轉向滾輪 12.1處。一具有一個以上之滾輪的滾輪裝置據理解亦被稱 爲配重轉向滾輪。 一用於上升降車廂K1之第一驅動滑輪T1及一用於下 升降車廂K2之第二驅動滑輪T2被配置在升降井道11之 上區域中。這些驅動滑輪T1、T2中之每一者係與一自用之 驅動器相聯結,而此驅動器則係與相關聯之驅動滑輪Τ1、 -10- 200934717 T2相聯結。 此外,第一轉向滾輪14.1係與上升降車廂Κ1聯 且第二轉向滾輪14.2係與下升降車廂Κ2聯結,而此 向滾輪則被配置在升降井道11之上區域中。 上升降車廂Κ1在其上區域中具有一位於右邊之 緊固點15.1及一位於左邊之第二緊固點15.11。下升 廂Κ2相同地在其上區域中具有一位於左邊之第三緊 15.2及一位於右邊之第四緊固點15.22。升降車廂Κ Κ2以所謂的1 : 1之懸吊被懸吊在可撓支撐手段ΤΑ及 如下文中將予以詳述者。 支撐手齒大致係由一第一支撐手段伸展體ΤΑ及 二支撐手段伸展體ΤΒ所構成,其各具有一第一端及一 端。此諸支撐手段伸展體ΤΑ、ΤΒ於諸緊固點15.1、1 15.3、15.4處被固定至諸升降車廂ΚΙ、Κ2上,藉此 諸升降車廂Κ1、Κ2中之每一者可被懸吊在諸支撐手 φ 展體ΤΑ及ΤΒ中之每一者處。有利地,諸支撐手段伸 ΤΑ及ΤΒ中之每一者係由兩個以上之平行支撐手段 (諸如兩帶件或兩纜索)所行成。此諸支撐手段伸展I 及ΤΒ之支撐結構係有利地由鋼、芳香族聚醯胺纖維或 特綸(Vectran)纖維所製成。
第一支撐手段伸展體TA藉其第一端部而被緊固 升降車廂K1上之第一緊固點15.1處,並自此處起向 展至第一驅動滑輪T1,而此第一支撐手段伸展體TA 結, 兩轉 第一 降車 固點 1及 TB, 一第 第二 5.2 > 使得 段伸 展體 元件 I TA 維克 至上 上伸 係以 -11- 200934717 至少180°之環繞角度被導引繞過第一驅動滑輪T1。 第二支撐手段伸展體TB藉其第一端部而被緊固至上 升降車廂K1上之第二緊固點15.;π處,並自此處起向上伸 展至第一轉向滾輪14.1並進一步向右伸展至第一驅動滑輪 Τ1 ’而此第二支撐手段伸展體ΤΒ係以90°之環繞角度被引 領繞過第一驅動滑輪Τ1。 此兩支撐手段伸展體ΤΑ及ΤΒ自第一驅動滑輪Τ1處 起一起朝向下方向平行地伸展至上配重轉向滾輪12.1,而 此諸支撐手段伸展體ΤΑ及ΤΒ在此處被轉向180。。 從上配重轉向滾輪12.1起,此兩支撐手段伸展體ΤΑ ' 及ΤΒ —起向上伸展至第二驅動滑輪Τ2處。第一支撐手段 伸展體ΤΑ係以至少90°之環繞角度被引領繞過第二驅動滑 輪Τ2。第二支撐手段伸展體ΤΒ係以至少180°之環繞角度 被引領繞過第二驅動滑輪Τ2。從第二驅動滑輪Τ2起,第 一支撐手段伸展體ΤΑ向左伸展至轉向滾輪14.2且然後伸 φ 展至位於下升降車廂Κ2處之第三緊固點15.2,並以其第 二段端部被緊固在此處》同樣地,從第二驅動滑輪Τ2起, 第二支撐手段伸展體ΤΒ向下伸展至位於下升降車廂Κ2處 之第四緊固點15.22,並以其第二段端部被緊固在此處。 —用於在升降井道11中垂直地導引諸車廂Κ1及Κ2 之導引裝置包括兩個固定不動之導軌19,其沿著升降井道 1 1之諸相對側垂直地伸展並以一種未圖示之方式被緊固。 此導引裝置另又包括多個導引體(未圖示)。安裝於各個 -12- 200934717 車廂K1及K2上之兩側處者較佳係兩個成垂直排列對齊之 導引體,其等分別與諸導軌19相協作。位於諸車廂Κ1及 Κ2之各側處的諸導引體有利地係以一最大可能之垂直間 隔被予安裝。
配重GG被配置在諸導軌19中之一者的區域中,並與 此導軌19成縱向地且同樣經垂直導引地被移動於諸配重 導軌20處,其中導軌19 一方面被配置在諸車廂Κ1及Κ2 之間,且另一方面被配置在諸升降車廂Κ1及Κ2與配重GG ❹ 之間。 兩升降車廂Κ1及Κ2與配重GG各自具有一停住裝置 16.1、 16.2 或 16.3。這些停住裝置 16.1、16.2、16.3 係與 一控制單元1 7相聯通。此控制單元1 7可如第1 Α圖中所示 般被居中地配置。然而,亦可爲一種具有多個彼此成相聯 通之控制單元的非居中散列方式,其等例如被安置在一升 降車廂ΚΙ、K2或一配重GG上。 φ 停住裝置16.1、16.2、16.3之功能係在於相對於導軌 19、20而停住其相關聯之升降車廂ΚΙ、K2或相關聯之配 重GG。爲此目的,停住裝置16.1、16.2、16.3可與諸相關 聯之導軌19、20作有效接觸。一停住裝置16.1、16.2、16.3 較佳地具有兩種狀態,亦即一在正常操作下之開啓狀態, 其允許一升降車廂K1、K2或一配重GG相對於諸導軌19、 20作自由移動;以及一關閉狀態,其中擋止裝置16.1、 16.2、 16·3將阻止升降車廂Κ1、Κ2及/或配重GG相對於 -13- 200934717 諸導軌19、20作移動而因此停住。控制單元17決定一停 住裝置16.1、16.2、16.3之狀態並將相對應之控制指令傳 送至此停住裝置16.1、16.2、16.3。 此外,此控制單元17係與一升降機控制器(未圖示) 相聯通,或在一較佳之可替代實施例型式中係此升降機控 制器本身或此升降機控制器之一部分。此升降機控制器控 制諸升降機,尤其是控制諸驅動器,其係與諸驅動滑輪 ΤΙ、T2相關聯且通常具有一馬達及一保持制動器。在一較 ❹ 佳之可替代實施例型式中,除了保持制動器外,還可在諸 車廂上安裝同樣受此升降機控制器所控制或調整之已調整 車廂制動器,或者就以此取代保持制動器。這些已調整車 廂制動器作用在諸導軌1 9上。在一特別有利之實施例中, 一已調整車廂制動器亦可作用成停住裝置16.1、16.2。 此升降機控制器尤獲得有關樓層位置、建築物狀態(尤 其例如在火災情狀中諸樓層之可利用性)、及諸升降車廂 Ο K1、K2之位置與重量的資料。 第2Α至6Β圖係以示意圖之方式顯示本發明操作方法 之一被設計作爲疏散方法之變化型式的運作原理。兩個驅 動滑輪ΤΙ、Τ2被顯示位於上升降車廂Κ1上方之井道區域 中。第一驅動滑輪Τ1係與上升降車廂Κ1相關聯且第二驅 動滑輪Τ2係與下升降車廂Κ2相關聯。這些驅動滑輪Τ1、 Τ2中之每一者係由一獨立之驅動器所驅動,此驅動器具有 一馬達及一保持制動器。諸升降車廂ΚΙ、Κ2係經由牽引 -14- 200934717 及保持手段而與一配重相連接。如第5A至6B圖所示’上 升降車廂K1可選擇地具有一可下降重物M。此可下降之重 物Μ係藉由支撐手段S而被懸吊在一絞盤W處。在根據第 6Α及6Β圖所示之另一有利的可替代型式中,下升降車廂 Κ2具有一可下降重物,其係藉由支撐手段而被懸吊在一絞 盤處。在一尤其有利之實施例中,兩個升降車廂ΚΙ、Κ2 均配備有一可下降之重物Μ。 如第2Α及2Β圖所示,在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中, 至少位於下升降車廂Κ2中之乘客在驅動器故障之情形下 被困。上升降車廂Κ1在此時間點下係未被佔用的,故上升 降車廂Κ1之乘客將比下升降車廂Κ2中之乘#具有較低之 疏散優先性,或諸升降車廂Κ1、Κ2與配重GG間之重力關 係會導致上升降車廂Κ1之停住。 此刻爲了疏散下升降車廂Κ2中之乘客,上升降車廂 Κ1例如藉由一停住裝置而被停住。在第二步驟中,升降車 Q 廂Κ2之相關連驅動器的保持制動器及/或一已調整車廂制 動器被鬆開,藉此而鬆釋升降車廂Κ2之驅動滑輪Τ2及/ 或升降車廂Κ2本身。根據第2Α圖所示,下升降車廂Κ2 之重量GK2係較輕於配重GG之重量GGG。一在下升降車 廂Κ2之重量GK2與配重GG之重量GGG間的不平衡因此 而存在。如果此不平衡足以移動升降車廂Κ2,則升降車廂 Κ2將被移動。 因此,下升降車廂Κ2向上移動至一疏散位置,且相關 -15- 200934717 聯之驅動滑輪T2係以逆時針方向轉動。一保持制動器在疏 散運行期間產生一與驅動滑輪Τ2之轉動相反之制動力 矩,及/或一車廂制動器產生一與升降車廂Κ2之升降移動 方向相反之制動力,以便可控制升降車廂Κ2之運行速度, 及可在由升降機控制器所決定之疏散位置處停住升降車廂 Κ2。 第2Β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其具有相對置之起 始位置。在此,升降車廂Κ2之重量GK2係較重於配重GG 之重量GGG,結果此下升降車廂Κ2向下移動至一疏散位 置。 第3Α及3Β顯示本發明之1第三及第四實施例,其中乘 客至少存在於上升降車廂Κ1中且係在馬達故障之後被疏 散。 在第一步驟中,下升降車廂Κ2此時經由一停住裝置而 被停住。隨後,在第二步驟中,上升降車廂Κ1之相關聯驅 φ 動器之保持制動器及/或一已調整車廂制動器被鬆開。如第 3Α圖所示的,相關聯之驅動滑輪Τ1以逆時針方向移動, 因爲升降車廂Κ1之重量GK1係較重於配重GG之重量 GGG。 因此,在上升降車廂Κ1之重量GK1與配重GG之重 量GGG之存在一不平衡情況,其被用以將上升降車廂Κ1 移至一下方疏散位置內。保持制動器及/或已調整車廂制動 器產生一與驅動滑輪Τ1之轉動相反之制動力矩或一與上 -16 - 200934717 升降車廂K1之移動方向相反之制動力矩,以便可在疏散運 行期間將升降車廂Κ1之運行速度保持在一允許的速度範 圍內,並可將升降車廂Κ1移至由升降機控制器所決定之疏 散位置內》 在第3Β圖中,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所實施之升降 車廂Κ1的重量GK1係較輕於配重GG的重量GGG。相應 地,上升降車廂Κ1被移至一上方疏散位置內。 第4Α及4Β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五及第六實施例,其中 ❹ 配重GG被停住且兩個升降車廂Κ1、Κ2保持不被停住狀 態。因此,此兩升降車廂Κ1、Κ2可被移至一疏散位置內。 此一情形例如#生在當馬達發生故障之際乘客出現在兩個 升降車廂ΚΙ、Κ2中之時,或者在當上及下升降車廂Κ1、 Κ2間之重力關係係特別地有利於移動此諸升降車廂Κ1、 Κ2之時。 在配重GG藉由其停住裝置而被停住後,兩升降車廂 Q Kl、KL2之保持制動器及/或已調整車廂制勲器被鬆開。在 兩升降車廂ΚΙ、Κ2之運行期間,諸保持制動器之制動力 矩抵消諸驅動滑輪ΤΙ、Τ2之轉動力矩,及/或諸已調整車 廂制動器的制動力以相反於諸升降車廂ΚΙ、Κ2移動方向 地作用,其目的在於控制諸升降車廂ΚΙ、Κ2之運行速度 並將此諸升降車廂ΚΙ、Κ2移至一疏散位置內。 升降機控制器基於一準則Κ而優先處理一升降車廂 ΚΙ、Κ2,其先被移至一疏散位置。在第4Α圖中,上升降 -17- 200934717 車廂K1之重量GK1大於下升降車廂K2之重量GK2。因此 在諸升降車廂Κ1、Κ2之重量GK1、GK2之間產生不平衡 情形,而此不平衡被用以移動諸升降車廂ΚΙ、Κ2中之一 者。 因應優先處理較重升降車廂或具有較大乘客數量之升 降車廂的準則Κ,上升降車廂Κ1因此被移至一下方疏散位 置內,而升降車廂Κ2則相反地向上移動。如果升降車廂 Κ2中亦出現一或多個乘客,則此乘客或此諸乘客會在下一 步驟中被疏散。 第4Α圖中所示之第二種情形係出現在當下升降車廂 ’Κ2之乘客被優先地疏散時。此例如發生在當此下升降車廂 Κ2之疏散位置係比上升降車廂Κ1之疏散位置更爲接近 時。此被起動之疏散方法將遵循與第4Α圖所示之第五實施 範例中之諸相同步驟,不同處在於最初該下升降車廂Κ2 係被移至一上方疏散位置。 ❹ 第4Β圖同樣地顯示一種疏散方法,其中配重GG被停 住。對照於第4Α圖所未之第五實施範例,在此處該升降車 廂Κ2之重量GK2大於上升降車廂Κ1之重量GK1。一在諸 升降車廂ΚΙ、Κ2之重量GK1、GK2間之不平衡情形因此 同樣地出現’而此將可使諸升降車廂κι、Κ2移動。在第 五實施範例中’相反地,升降車廂Κ2向下移動且上升降車 廂Κ1向上移動。兩升降車廂ΚΙ、Κ2中之哪一個先被移至 一疏散位置在此亦將視升降車廂及/或乘客之疏散優先性 -18 - 200934717 而定。 在第4A及4B圖中所示疏散方法之特殊情形中,一棟 大樓之住戶亦可在升降車廂馬達發生故障之情形下被疏 散。爲達此目的,配重GG在真正執行疏散方法之前先被 移至井道中央。這同樣地係藉由利用在三個升降體K1、 K2、GG間之不平衡情況而發生。取決於此三個升降體K1、 K2、GG之各自起始位置及重量分佈,配重GG可按照第 2A至5B圖中所呈現的諸運作原理中之一者而被移動。例 〇 如,若配重GG係位於井道中央下方,且若下升降車廂K2 之重量GK2係大於配重GG之重量GGG,則上升降車廂K1 將藉由其停住裝置而被停住,且配重GG在鬆開下升降車 廂K2之保持制動器及/或已調整車廂制動器後會被移動至 井道中央。取決於三個升降體ΚΙ、K2、GG之各自起始位 置及重量分佈,升降車廂ΚΙ、K2之乘客必須亦可被移動 至一疏散位置(較佳係一樓層),以便可實現一可將配重 ❹ GG定位在井道中央處之升降車廂ΚΙ、K2的重量分佈。 當配重GG已到達一井道中央位置時,在第一步驟中 此配重GG被停住於此位置上。兩個升降車廂K1、K2之諸 保持制動器及/或諸已調整車廂制動器於是被鬆開。當在上 升降車廂Κ1之重量GK1與下升降車廂Κ2之重量GK2間 出現不平衡情況時,此兩升降車廂ΚΙ、Κ2係以擺動操作 方式被操作,其中上升降車廂Κ1被移動於一上方樓層與井 道中央之間,而下升降車廂Κ2則被移動於井道中央與一下 -19- 200934717 方樓層之間。出現在上升降車廂κι中之乘客因此被移至井 道中央處。在該處,這些乘客從上升降車廂Κ1轉移至下升 降車廂Κ2並最終被移至一下方樓層,而其等可自此離開此 建築物。 乘客從上升降車廂Κ1移至下升降車廂Κ2之轉移通常 係經由一將兩個彼此上下相鄰之中間樓層相連接之樓梯進 行,且此諸升降車廂ΚΙ、Κ2在轉移程序進行過程中便在 此中間樓層處等待。 〇 或者,乘客可在不迂迴下經由一樓梯直接從上升降車 廂Κ1轉移至下升降車廂Κ2,如果兩升降車廂κι、Κ2中 之每一者具有各自之轉移艙口(未圖示)。上升降車廂Κ1 之轉移艙口在此情形下係被配置於上升降車廂Κ1之下區 域中,而下升降車廂Κ2之轉移艙口則被配置於下升降車廂 Κ2之上區域中,以便使乘客可用簡單之方式且無危險地經 由諸轉移艙口而從上升降車廂Κ1轉移至就直接在其下方 Q 等待之下升降車廂Κ2處。 有利地,升降機(尤其是升降車廂κι、Κ2)配備有資 訊顯示手段。這些資訊顯示手段可在轉移期間藉由例如視 聽指令協助乘客並因此構成一乘客導引器。出現在上升降 車廂中並移至井道中央處之乘客被此資訊顯示裝置要求進 行轉移並藉由進一步之指令被導引至下升降車廂Κ2。在經 由樓梯進行轉移期間,此被配置在升降車廂Κ1處之資訊顯 示裝置可藉由任何被被安裝在此建築物之手段而被增補。 -20- 200934717 或者,如果轉移係經由諸轉移艙口而被進行,則此資訊顯 示手段將會指示乘客如何起動上及下升降車廂K1、K2之 轉移艙口。 如在第2Α至4Β圖所示之疏散方法中所敘述的’在馬 達故障之後,諸升降車廂ΚΙ、Κ2藉由諸未被停住之升降 體ΚΙ、Κ2、GG間之重力差而被移動。因爲此重力差並不 始終足以移動諸升降車廂ΚΙ、Κ2,故例如上升降車廂Κ1 如第5Α圖所示地具有一可下降之重物Μ。此重物Μ經由 一支撐手段S而被懸吊於一絞盤W處。此絞盤W較佳地被 安裝在上升降車廂Κ1之下區域中。重物Μ可藉由絞盤W 而被下降至一直到其較佳地停置在下升降車廂之上區 域上的程度。下升降車廂Κ2因爲此重物Μ而被加重,而 此同時使上升降車廂Κ1解除了重物Μ之重量。此重力差 因此在重物Μ被下降時總計達大約此重物Μ之重量的兩 倍。 Q 爲了確保此重物Μ在整個疏散行程中均可停置在下升 降車廂Κ2上,支撐手段S之長度較佳被選定爲使得重物Μ 甚至在諸升降車廂Κ1、Κ2間具有一最大間隔下仍可停置 在下升降車廂Κ2上。此支撐手段S因此較佳地具有一長 度,其相當於與位在升降井道11中之最遠處且可藉由升降 車廂Κ 1、Κ2而到達之樓層間相隔之距離。 在如第5Β圖所示之本發明疏散方法之第七實施範例 中,配重GG在第一步驟中藉由一停住裝置而被停住。接 -21- 200934717 著,兩升降車廂ΚΙ、K2之保持制動器及/或已調整車廂制 動器在第二步驟中被鬆開。因爲兩升降車廂ΚΙ、K2之間 達成平衡,故此兩升降車廂ΚΙ、K2中沒有任何一者可被 移動。因此,在第三步驟中,重物Μ藉由絞盤W而從上升 降車廂Κ1處被下降至下升降車廂Κ2上。因爲下升降車廂 Κ2此刻之重量比上升降車廂Κ1之重量多2Μ,故下升降車 廂Κ2例如被向下移至一疏散位置。上升降車廂Κ1因此被 向上移動》兩相關聯之驅動滑輪ΤΙ、Τ2以順時針方向轉 〇 動。諸保持制動器施加一與轉動方向相反之轉矩,及/或諸 已調整車廂制動器施加一與諸升降車廂κι、Κ2之移動方 向相反之制動力,以便可控制此~兩升降車廂Κ 1、Κ2之運 行速度,且可依循一優先性準則而將升降車廂Κ2停住在一 疏散樓層處。 此重物Μ亦可在當兩升降車廂ΚΙ、Κ2間之略微重力 差不足以克服升降機之系統摩擦力時被下降。 Q 第6Α及6Β圖顯示本發明之第八實施範例,其中下升 降車廂Κ2類似於第5Β圖所示之升降車廂Κ1般地具有一 可下降之重物Μ。在第一步驟中,配重GG藉由一停住裝 置而被停住。在上升降車廂Κ1之重量GK1與下升降車廂 Κ2之重量GK2間係成相等之情形下,此可下降之重物Μ 藉由絞盤W而被下降至井道地面SG上。一介於諸升降車 廂ΚΙ、Κ2之重量GK1、GK2間之強制不平衡情形於是形 成。下升降車廂Κ2之重量GK2此刻係大致比上升降車廂 -22- 200934717 K1之重量GK1還少停置在井道地面上之重物Μ的重量。 在諸升降車廂ΚΙ、Κ2之保持制動器及/或已調整車廂制動 器被鬆開之後,上升降車廂Κ1及下升降車廂Κ2將因應強 制之重力關係而向下或向上移動。諸相關聯之驅動滑輪 ΤΙ、Τ2兩者均以逆時針方向轉動。諸保持制動器及/或諸 已調整車廂制動器施加一與諸驅動滑輪Τ1、Τ2之轉動方向 相反之轉矩或一與諸升降車廂Κ1、Κ2之移動方向相反之 制動力,以便可控制此兩升降車廂ΚΙ、Κ2,且例如可依循 〇 一優先性準則而將升降車廂Κ1停住在一下方疏散樓層處。 在第5Β及6Β圖中所示具有可下降重物Μ之疏散方法 可被運用於第2λ至4Β圖所示之諸實施例中的任一者上。 如果配重GG與未被停住之升降車廂ΚΙ、Κ2間之重力差不 足以將此升降車廂ΚΙ、Κ2移至一疏散樓層,則上及下升 降車廂ΚΙ、Κ2之可下降重物Μ會在一額外之方法步驟中 被下降至下升降車廂Κ2上或至井道基面SG上,以便強制 ❹ 介於兩個未被停住之升降體GG、Κ1或GG、Κ2間之不平 衡情形。亦可使此兩升降車廂ΚΙ、Κ2中之每一者配備有 一各自之可下降重物Μ。 上述根據本發明所實施之疏散方法的基本原理亦可被 有效地轉變成其他之操作方法,諸如在其中馬達之驅動所 需的能量無法被提供或至少一個馬達已故障之組裝作業或 維修作業。因此,在一組裝作業中,多個升降機組件可藉 助於升降機而被搬移至井道內,或一維修人員可藉由一升 -23- 200934717 降車廂而被帶至工作位置上,以便可更換一故障 現場修理此馬達。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顯示一具有兩個升降車廂及一個配 機的配置; 第1 B圖係以沿第1 A圖中之A-A’線所取之剖 第1A圖所示之升降機; 第1C圖係以沿第1A圖中之B-B’線所取之剖 第1A圖所示之升降機; 第2A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一 έ圖式,而此實施例在一配重與一下升降車廂間 一重量分佈; 第2Β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二 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在一配重與一下升降車廂間 二重量分佈; φ 第3Α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三 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在一配重與一下升降車廂間 一重量分佈; 第3Β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四 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在一配重與一下升降車廂間 二重量分佈; 第4Α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五 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在兩個升降車廂間具有一第 馬達或在 重之升降 面來顯示 面來顯示 實施範例 具有一第 實施範例 具有一第 實施範例 具有一第 實施範例 具有一第 實施範例 二重量分 -24- 200934717 佈; 第4B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六實施範例 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在兩個升降車廂間具有一第二重量分 佈; 第5A圖係一顯示一種升降機之圖式,而此升降機具有 兩個升降車廂並在上升降車廂處具有一可下降之配重; 第5B圖係一顯示本發明之疏散方法的第七實施範例 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具有如第5A圖所示之升降機配置; 第6A圖係一顯示一種升降機之圖式,而此升降機具有 兩個升降車廂並在下升降車廂處具有一可下降之配重;及 第6B圖係一顯示如第6A圖所示之本發明之疏散方法 的第八實施範例之圖式,而此實施例在兩個升降車廂間具 有一第四且強制性重量分佈。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升 降 機 11 升 降 井 道 12. 1 上 配 重 轉 向 滾輪 14. 1 第 —· 轉 向 滾 輪 14. .2 第 二 轉 向 滾 輪 15 . ,1 第 -- 緊 固 點 15 , ,11 第 二 緊 固 點 15 , .2 第 二 緊 固 點 15 , .22 第 四 緊 固 點 -25- 200934717 16.1/16.2/16.3 停住裝置 17 控制單元 19/20 導軌 GG 配重 GK1 /GK2/GGG 重量 K 1 上升降車廂 K2 下升降車廂 M 重物 S 支撐手段 T 1 第一驅動滑輪 T2 第二驅動滑輪 TA 第一支撐手段伸展體 TB 第二支撐手段伸展體 W 絞盤 ❿ -26-

Claims (1)

  1. 20093471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升降機(10)之操作方法,該升降機具有至少三個 升降體(K1,K2,GG),其係沿著至少一個運行路徑(19, 20)移動,並藉由支撐及/或牽引手段(TA,TB)而被連 接在一起,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升降體(Kl,K2,GG) 藉由該支撐及/或牽引手段(TA,TB )而以1 : 1之比被懸 吊,及第三升降體(Kl,K2,GG)藉由該支撐及/或牽引 ^ 手段(ΤΑ,ΤΒ)而以2:1之比被懸吊,且該三個升降體(K1, ❹ Κ2, GG)中之至少一者可藉由一可控制之停住裝置(16) 而被停住,其特徵爲:乘客被運送於該三個升降體(Κ1, Κ2, GG)中之一第一升降體內,一第二升降體( Κ1,Κ2, GG)被停住,且當該兩個未被停住之升降體(K1,K2, GG) 的重量間出現不平衡之情況時,該第一升降體(ΚΙ,K2, GG)會被移動至一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操作方法,其中乘客於該等第 〇 一及第二升降體(Kl,K2,GG)中被運送,而該第三升 降體(ΚΙ, K2, GG)被停住,且當該兩個未被停住之升 降體(K1,K2,GG)的重量(GK1,GK2,GGG)間出現不 平衡之情況時,另一個升降體(Kl,K2,GG)會依照一 可決定之準則(K)而被移動至一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操作方法,其中該準則(K )包 括下列諸準則中之至少一者:較大之乘客數量、可據以 偵測身分槪況之乘客的存在、及與該位置相距之較小距 -27- 200934717 離。 4.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操作方法,其中一上升 降體(K1)具有一可下降之重物(M),其被降至一下升 降體(K2)上,以便在未被停住之第一及第二升降體(K1, K2, GG)間產生一重力差。 5_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操作方法,其中一下升 降體(K2)具有一可下降之重物(M),其被降至該井道 地面(SG)上,以便在第一及第二未被停住之升降體(K1, 〇 K2, GG)間產生一重力差。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升降機(10)的 操作方法,該升降機具有三個升體(K1,K2,GG),分 別爲兩個升降車廂(K1,K2)及一配重(GG),而該等升 降車廂各具有一配備有一保持制動器及/或一已調整車廂 制動器之驅動器,其中: -該第一升降車廂(Κ1,Κ2)被停住; 〇 -該第二升降車廂(Kl,Κ2)之該保持制動器及/或該已 調整車廂制動器被鬆開;及 -當該第二升降車廂(Kl,Κ2)之該重量(GK1, GK2) 與該配重(GG)之該重量(GGG )間出現不平衡之情 況時,該第二升降車廂(ΚΙ, Κ2)被移動至一疏散樓層。 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升降機(1〇)的操作方法, 該升降機具有三個升降體(K1,K2,GG),分別爲兩個升 降車廂(K1,K2)及一配重(GG),而該等升降車廂各具 -28- 200934717 有一配備有一保持制動器及一已調整車廂制動器之驅動 器,其中: -該第一升降車廂(Κ1,Κ2)被停住; -該第二升降車廂(Kl,Κ2)之該保持制動器及/或該已 調整車厢制動器被鬆開, -當該第二升降車廂(κΐ,Κ2)之該重量(GK1, GK2) 與該配重(GG)之該重量(GGG )間出現平衡之情況 時,該可下降之重物(Μ)被降至該下升降車廂(Κ1,Κ2) ❹ 上或至該井道地面(SG)上;及 -該第二升降車廂(Κ1,Κ2)藉由在該第二升降車廂(Κ1, Κ2)之該重量i:GKl,GK2)與該配重(GG)之該重量 (G G G )間出現強制不平衡之情況而被移動至一疏散樓 層。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升降機(1〇)的 操作方法,該升降機具有三個升降體(K1,K2,GG)’分 ❹ 別爲兩個升降車廂(K1,K2)及一配重(GG),而該等升 降車廂各具有一配備有一保持制動器及/或一已調整車廂 制動器之驅動器,其中: -該配重(GG)被停住; -該兩個升降車廂(Κ1,Κ2)之該等保持制動器及/或該 等已調整車廂制動器被鬆開;及 -一第一升降車廂(Κ1,Κ2)在該第一升降車廂(Κ1,Κ2) 之該重量(GK1,GK2)與該第二升降車廂(Κ1,Κ2) -29- 200934717 之該重量(GK1,GK2)間出現不平衡之情況時會被移 至一疏散樓層"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升降機(10)的操作方法’ 該升降機具有三個升降體(K1,K2,GG),分別爲兩個升 降車廂(K1,K2)及一配重(GG),而該等升降車廂各具 有一配備有一保持制動器及/或一已調整車廂制動器之驅 動器,其中: -該配重(GG )被停住; -該兩個升降車廂(Kl,Κ2)之該等保持制動器及/或該 等已調整車廂制動器被鬆開; 當該第一升降車廂(Kl,Κ2)之該重量(GK1,GK2 ) 與該第二升降車廂(Kl,Κ2)之該重量(GK1,GK2) 間出現平衡之情況時,該可下降之重物(Μ)被下降至 該下升降車廂(Κ1,Κ2)上或至該井道地面(SG)上; 及 ——第一升降車廂(Κ1,Κ2)藉由在該第一升降車廂(Κ1, Κ2 )之該重量(GK1,GK2 )與該第二升降車廂(Κ1,Κ2) 之該重量(GK1, GK2 )間出現強制不平衡之情況而被 移至一疏散樓層。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升降機(1 〇 )的 操作方法,該升降機具有三個升降體(K1,K2,GG)’分 別爲兩個升降車廂(κΐ,K2)及一配重(GG)’而該等 升降車廂各具有一配備有一保持制動器及/或一已調整 -30- 200934717 車廂制動器之驅動器,其中: -該配重(GG)被停住在該井道中央處; -該兩個升降車廂(K1,K2)之該等保持制動器及/或該 等已調整車廂制動器被鬆開; -當該第一升降車廂(Κ1,Κ2)之該重量(GK1,GK2) 與該第二升降車廂(Κ1,Κ2)之該重量(GK1,GK2) 間出現不平衡之情況時,該兩升降車廂(Κ 1,Κ2 )係 以擺動驅動型式被操作,其中該上升降車廂(Κ1)被 ® 移動於一上樓層與該井道中央之間,而該下升降車廂 (Κ2)則被移動於該井道中央與一下樓層之間; -在該上升降車廂(Κ1)中之乘客被移動到該井道中央; -乘客從該上升降車廂(Κ1)轉移至該下升降車廂 (Κ2);及 -在該下升降車廂(Κ2)中之乘客被移至一下樓層。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升降機(10)的操作方法, Q 該升降機具有兩個各配備有一轉移艙口之升降車廂(Κ1, Κ2),分別係一在其下方區域中具有一轉移艙口之上升 降車廂(Κ1),及一在其上方區域中具有一轉移艙口之 下升降車廂(Κ2),其中: -在該上升降車廂(Κ1)中之乘客被移至該井道中央; 及 -在該上升降車廂(Κ1)中之乘客從該上升降車廂(Κ1) 處經由該轉移艙口而被轉移至該下升降車廂(Κ2)。 -31- 200934717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升降機(10)的操作方 法,該升降機具有乘客導引用之資訊顯示手段’其中: -在該上升降車廂(K1)中之乘客被移至該井道中央; 及 -在該上升降車廂(K1)中之乘客經由該資訊顯示手段 而獲得指不,以便從該上升降車廂(K1)轉移至該下 升降車廂(K2 )。 ❹
    -32-
TW097148916A 2007-12-21 2008-12-16 Operating method for a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and a counterweight TW20093471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7124017A EP2072445A1 (de) 2007-12-21 2007-12-21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n Aufzug mit zwei Aufzugskabinen und einem Gegengewich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717A true TW200934717A (en) 2009-08-16

Family

ID=3953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8916A TW200934717A (en) 2007-12-21 2008-12-16 Operating method for a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and a counterweight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4239A1 (zh)
EP (2) EP2072445A1 (zh)
CN (1) CN101918299A (zh)
AU (1) AU2008340461A1 (zh)
BR (1) BRPI0821725A2 (zh)
HK (1) HK1148258A1 (zh)
TW (1) TW200934717A (zh)
WO (1) WO2009080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2658A1 (de) * 2008-12-26 2010-07-01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sicherheitseinrichtung
EP2444352A1 (de) * 2010-10-25 2012-04-25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CN105764830B (zh) * 2013-12-05 2018-01-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设备
EP3114063B1 (en) * 2014-03-07 2023-08-16 KONE Corporation Group call management
EP3154889B1 (en) * 2014-06-12 2024-03-13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sing an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system
DE102014220633A1 (de) * 2014-10-10 2016-04-14 Thyssenkrupp Ag Evakuierungskonzept für Aufzugsysteme
US10005643B2 (en) * 2014-12-02 2018-06-26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CN109562906B (zh) * 2016-08-10 2021-07-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US10150647B2 (en) * 2016-12-22 2018-12-11 Siemens Schweiz A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nd configuration of an occupant evacuation operation in a building
KR20200047532A (ko) * 2017-07-18 2020-05-07 천 밍 라우 리프팅 시스템 및 건물 시설을 관리 및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SG11202000750VA (en) * 2017-08-17 2020-02-27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CN109179168A (zh) * 2018-11-01 2019-01-11 浙江华夏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双曳引机三轿厢电梯
EP3744673B1 (de) * 2019-05-31 2023-05-03 Cedes AG Verfahren zur absicherung einer aufzugskabine mittels einer temporären entriegelungsz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228A (ja) * 1996-07-03 1998-01-20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00169055A (ja) * 1998-12-02 2000-06-20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乗客救出方法
JP4484315B2 (ja) * 2000-05-18 2010-06-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WO2002030801A1 (fr) * 2000-10-10 2002-04-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scenseurs
KR100492855B1 (ko) * 2001-10-12 2005-05-31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4190910B2 (ja) * 2003-02-20 2008-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故障時運転方法
CN100389056C (zh) * 2003-03-06 2008-05-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
WO2009054065A1 (ja) * 2007-10-26 2009-04-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避難支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8258A1 (en) 2011-09-02
WO2009080476A1 (de) 2009-07-02
EP2229332A1 (de) 2010-09-22
CN101918299A (zh) 2010-12-15
EP2072445A1 (de) 2009-06-24
AU2008340461A1 (en) 2009-07-02
BRPI0821725A2 (pt) 2015-06-16
EP2229332B1 (de) 2012-11-07
US20110024239A1 (en)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4717A (en) Operating method for a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and a counterweight
CN105384039B (zh) 用于关闭电梯的门的方法和配置
US10947087B2 (en) Elevator safet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vator system
CN102459049A (zh) 电梯装置
WO2010058453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25546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運行制御方法および運行制御装置
WO2008062509A1 (fr) Contrôleur d'ascenseur
EP2727874B1 (en) Elevator system
JP2000128453A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US20190389695A1 (en) Elevator system
US20150217969A1 (en) Security system for elevator
JP2014114157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8068945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05231807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2008247505A (ja)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制御装置
JP5040667B2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救出装置
JP479512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1233553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48822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閉じ込め救出運転方法
WO201008986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1910677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KR102312838B1 (ko) 비대면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448431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JP2019142698A (ja) エレベータ
JP502388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