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0432A - Exercise aid - Google Patents

Exercise ai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0432A
TW200930432A TW097150589A TW97150589A TW200930432A TW 200930432 A TW200930432 A TW 200930432A TW 097150589 A TW097150589 A TW 097150589A TW 97150589 A TW97150589 A TW 97150589A TW 200930432 A TW200930432 A TW 2009304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muscles
footrest
us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50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hisa Ozawa
Youichi Shinomiya
Kazuhiro Ochi
Takao Gotou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332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91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413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916017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0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043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37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for the lower limbs
    • A61H1/0266F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178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for active exercising, the apparatus being also usable for passive exerci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68User-manipulated weights using user's body we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 A63B23/1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for feet or t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61H1/02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 A61H1/0237Stretching or bending or torsioning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for the lower limbs
    • A61H1/0266Foot
    • A61H2001/027To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61H2201/1215Rotary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4Special force transmission means, i.e. between the driving means and the interface with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35Hand or arm, e.g.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4Feet or leg, e.g. ped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64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lin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30/00Measur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30/00Measur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H2230/60Muscle strain, i.e. measured on the user, e.g. Electromyography [EM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30/00Measur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H2230/65Impedance, e.g. skin conductivity; capacitance, e.g. galvanic skin response [GS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23Wound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Linearly-compressed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8/00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 A63B2208/02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posture
    • A63B2208/0204Standing on the fe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8/00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 A63B2208/02Characteristics 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user or player posture
    • A63B2208/0228Sitting on the buttocks
    • A63B2208/0233Sitting on the buttocks in 90/90 position, like on a chai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Description

20093043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運動令使用者雙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藉由被動 腳肌肉伸縮的運動辅助裝置。。 【先前技術】 ❹
使用重被動式的運動補助裝置,係無須 =者自=地發揮肌力,而在使用者的身體施以 運二::伸縮,藉此得到運動效果。這類 知係藉由關節屈伸,促使與該關節 群伸縮(如參照曰本國特許出願公開編 2 w 7 — 3 7 8 5 Q)°該運動輔助裝置幾乎在 不令使用者膝蓋屈伸下,使大腿肌肉收縮。即使膝 痛的使用者也能強化其大腿肌群,且由於大腿肌群 的體積大,故能有效透過肌肉收縮,進行酶代謝, 可望改善糖尿病等文明病。 但該結構係由使用者將體重施壓在整個腳的下 方,透過被動方式運動,故會發生只能鎖定鍛鍊的 肌肉°卩位,以致無法刺激更大範圍的肌肉等問題。 其他運動辅助裝置包含用以支撐使用者雙腳的 腳支撐部與座位部,當使用者的臀部以接觸面支撐 的狀態下使座位部變位,無須使膝蓋屈伸,即可令 大腿肌群緊張、鬆弛(如參照日本國特許出願公開 編號2007— 1 8 1 73 1)。該運動輔助裝置改 3 200930432 變座位部的位置’讓使用者的體重中由錄部支撐 的比例產生變化’藉此改變作用在雙腳的重量。又, 當作用在雙腳的重詈拎、 又判里增加時’因腳支撐部的载放面 下降,使膝盍彎曲角度能維持一定。 =這樣的動作,相較整個體重作用在使用者 雙腳的情況,更能減輕負荷,且無須使膝蓋屈伸, ❹ ❹ 腿肌肉收縮,糖尿病患者或具膝痛的使用 者都此強化讀輯,且由於大祕群的體積大, 故能有效透過肌肉收縮,進行醣份代謝,可望改善 糖屎病等文明病。再者,還能使用驅動源使座位 變位,使用者無須自行發揮肌力,就能進行被動運 動,因為負荷輕’所以無論運動能力差或運動欲望 低的使用者也能使用。 而,要想藉由具前述結構的運動輔助裝置,既 :降低膝關筇負荷又能達到大腿四頭肌的運動效 果,關鍵在於同時收縮後腿筋肌(大腿二頭肌、半 =肌、半腱肌)、下腿肌群,降低作用在膝關節的煎 力。因此,記載於專利文獻丄的既有裝置, 腳底的腳支撐部載放面(上面)向腳尖(沿著腳跟 ^腳尖的方向朝下方)傾斜,使腳關節呈底屈的狀 1、:_’讓腳尖承受更多負荷。藉由這類結構,使下 腿二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收縮的同時,也能 收縮作為協同作用肌的後腿筋肌,這樣膝周圍的二 4 200930432 肉亦跟著收縮。 往腳:;、=ΓΤ“],單只將腳支撐部的載放面 者在座位部的坐姿或體形差 難在i座位部變位’增加作用在雙腳的體重時,較 加負荷。而若聊跟端所施加的負 ❹ 可能造成膝關節過度負擔。因此, 二亥運動輔助裳置最好既能避免造成膝關節過度負 擔’又能鍛鍊膝周圍的肌肉。 【發明内容】 本發明目的在提供-運動辅助裝置,其將體重 集中在腳下方之-部分,剩餘部分不施加體重,藉 此鍛鍊特定肌肉。 猎 本發明的運動輔助裝置,其包含用以支撐使用 «者腳部的腳踏台’該腳踏台係構成為當由腳踏台剩 餘部分支撐腳部的同時,使腳踏台的—部分從該剩 餘部分相對地後退,藉此從腳部遠離。 該結構(以下稱「第一結構」)在使用者將腳載 放於腳踏台時,載放腳的該一部分從腳遠離,由腳 踏台剩餘部分支撐腳。因此,使用者必須以腳踏台 該剩餘部分支撐整個體重,如此就能鍛鍊特定肌肉二 在一實施形態中,腳踏台係由複數個構件所組 5 200930432 中的至少—個 藉此從使用者 ,相對於腳踏 、/腳踏台係構成為該複數個構件 構件相對於其他複數個構件呈折曲, 的聊部遠離。該結構在簡單的結構下 台剩餘部分移動腳踏台之一部分。 並設於前後。該:::::踏台的複數個構件分別 曲,… 要將腳踏台的前構件往下折
PT在以使用者腳後端支撐體重時 肌肉。而只要將腳踏台的後構件往下折曲可: 以使用者腳前端謂體重時,锻鍊特定肌肉。 半及ί:實施形態中’該腳踏台的複數個構件係前 下折曲。 心進行鍛 "亥腳踏台係構成為前半相對於後半往 該結構能夠以前脛骨肌與腳趾肌肉為中 鍊。
在一實施形態中 半及後半, 該腳踏台的複數個構件係前 "亥腳踏σ係構成為後半相對於前半往下折曲。 該結構能夠以腳尖、腳底與小腿肚的肌肉為中心進 行鍛鍊。 、在一實施形態中,該腳踏台的複數個構件分別 並設於左右。該結構只要將腳踏台的外側構件往下 折曲,即可細❹者腳⑽切體㈣,锻鍊特 6 200930432 定肌肉。而只要將腳踏台的内側構件往下折曲,即 可在以使用者腳外側支撐體重時,锻鍊特定肌肉。 在-實施形態中’該腳踏台的複數個構件係内 貝=及外料,該腳踏台係構成為内側半相對於外 下折曲。該結構只要將腳踏台的内側構件往 下折曲’即可鍛鍊使用者腳外側的肌肉,矮正又型
❹ ά m Ψ …一 _琢腳踏台的複數個構件係内 =及外料,該腳踏台係構成為外側半相對於内 =+在下折曲。該結構q將腳踏㈣外側構件往 斤曲’就能鍛鍊使用者聊内侧的肌肉,緯正〇型 脚0 蚀田ί —實施形態中’該腳踏台係構成為支撐立姿 =者腳m構能讓使用者的腳支撐整個體 重,進仃尚負荷、高效率的鍛鍊。 在該第-結構的運動㈣裝置可更包含:腳支 ^,其制以支撐腳踏台;座位部,其係在使用 者將腳底載放於腳踏台的腳踏面之狀態下, d!部读及座位驅動部’其係使用驅動源使座 =變位,讓作用在使用相部的體重變化。而較 土為’該腳支擇部包含:支撐台,其設置在固定位 置;及支撐機構部,其在賦切踏台朝上下方向來 口移動自如且往上之勢能的狀態下對該支撐台進行 7 200930432 用者腳跟朝腳:的:::二:聊踏面形成為沿著使 當作用於你田土,向4下傾斜,該支撐機構部係 部位浐㈣的體重增加時,切踏台後側 砟位私動得比前側部位相對較大。 ❹ 用者:=(以下稱「第二結構」)中,在作用於使 :者"的體重增加時,支撐機構部會讓腳踏台的 :::位移動得比前側部位相對較大,故無關使用 位部的坐姿或體格差異,能讓㈣端所承受 描 '何比腳尖多。這樣就能避免造成膝關節過度負 擔’又能鍛鍊膝周圍的肌肉。 第二結構的運動輔助裝置最好包含:檢出部, 其檢測使用者腳部的肌肉活動;及控制部,其:合 檢出部之腳部肌肉活動的檢出結果,對由 1 部進行之腳踏台的移動量進行控制。該結構能配合 ❹ 腳部肌肉活動的程度,控制腳踏台的移動量,藉此 在膝周圍肌肉施以適當負荷。 θ 第二結構中的檢出部可檢出使用者由大腿二頭 肌、半膜肌、半腱肌組成的腿後筋肌或由腓腸肌、 比目魚肌組成的下腿三頭肌之任一者的肌肉活動。 【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描述本發明最佳實施形態。本發明其 他特徵及優點與下列洋細描述及附加圖式相關,可 8 200930432 更進一步理解。
❹ 以下根據第一 A圖至第九圖說明本發明的第一 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如第三圖所示’具設置於地 板等固定位置的基台1 〇,而基台丄〇上設有握把 柱(Η P ) ’配合立姿使用者(M)所須,在上端備 有以手握持的握把(HD)。在基台丨0備有腳支撐 部2 (左腳支撐部2 a與右腳支撐部2b),以上面 作為腳踏面,分別載放使用者(M)左右腳;導引 部4,分別限制各腳支撐部2的移動路徑;及驅動 裝置3,其用以驅動腳支撐部2。此外,即使無握 把(H D )及握把柱(η P )也無妨。 ▲如第四圖及第五圖所示,基台1〇包含由支樓 台1 a及上板丄b組成的外箱1。支撐台h以直 方體表示,但支撐台“的外周形狀並未特別限 制:,下為簡化說明’在支撐台la载放於地板上 的狀態下’將支樓台i a上面視為與地板面平行。 a上方設有上板 又得台 “與上板“結合而形成外箱卜:;:::: 23及右腳支撐部2b,其分別載 使用者(M)的左右腳;及驅動裝置3, 移動左腳切部2 a及右敎撐部2 下說明將第四圖及第五圖中的箭頭X視為:方 上板1 b的高度方向貫穿有兩個開口窗Η 9 200930432 a及右腳支撐 b分別成矩形 a a、1 1 b ’其分別使左腳支 部2b露出。各開口窗'1 開口。然各開口窗1 1 a 、丄 相對於外箱1的前後傾斜 ^ b、&者長的中心線 箱1的前端比後端還大。 ^線的距離做成外 各開口窗1 1 a、1 1 h沾〜 笫丄圖斛千,、、典、# 〇 、見度方向兩端係如 弟』所L溝1 2以面向開口
b内側狀開口。滑溝工2祜 1丄 Z被七成腳踏框2 2的凸緣 部2 2 b以可滑動的形式插A 乙]凸緣 式插入。腳踏框2 2係構成 用以載放使用者(M)腳的腳踏台2ι, 及右腳支撐部2b,並具形成矩形筒狀的 本體部2 2 a °凸緣部2 2 b沿著本體部2 2 a 一 方的開π面(上面),環繞本體部22a整個外周延 設。腳踏框2 2之本體部2 2 a的内側下與安裝板 2 2 c —體成形。 本體部22a的長向尺寸及寬度方向尺寸做成 比開口窗1 1 a、1 1 b小’而凸緣部2 2 b的長 向尺寸及寬度方向尺寸做成比開口窗工i a、工工 b大。滑溝1 2底之間的距離做成比凸緣部2 2 b 尖端邊之間的距離還大。因此,腳踏框2 2在寬度 方向可在滑溝1 2的範圍内移動,長向也可以。 腳踏台2 1做成比在腳踏框2 2之本體部2 2 a的内周邊稍小的矩形板狀,大小能載放使用者 200930432 (Μ)整個腳,以鉸鏈2丄c連結前半2丄f與後 半2 1 B組成°腳踏台2 1上面採用摩擦係數大的 材料或形狀。腳踏台21下面的外周設有分別折曲 成方括弧狀的框體2 1 a、2 1 b。 ❹ 設在腳踏框2 2的安裝板22c上面,固定一 上方開口且剖面呈方括弧狀的轴承板2 3。通過轴 承板2 3之兩腳片2 3 a的軸部2 4分別突設於绞 鏈2 1 C的兩端。因此,轴部2 4沿著腳踏台2工 的寬度方向配置,而腳踏台2 i可在軸部2 4外周 旋動,使其長向的前後可相對於腳踏框2 2呈上下 移動。前述框體21a、2lb採用使腳踏台 相對於腳踏框22旋動時,能防止腳踏台2 與腳踏框2 2間產生空隙的設計。 設在腳踏框2 2的安裝板2 2 c下面裝有下方 開口且剖面呈方括弧狀的推車4 腳片…的外侧裝有各兩個車輪“。二= a的上面相對於左腳支撐部2 a與右腳支 分别固定兩根車 根車軌4 3,在轉4 3上载放推車4 使車輪4 2在設在車軌卜;&由虹 a中轉動。又的車執溝43 ,車執4 3的上面固定防止 4 ’以防止車輪4 2 『:板4 七圖)。 平m屏4 d a脫洛(參照第 且車軌43的長向與設在外箱1的開口窗丄i 200930432 :、1 1 b的長向分屬不同方向。如前所述,開口 由1 1 a、1 1 b之長向的中心線做成傾斜而呈在 外箱1的前端側比後端側大,而車軌4 3的長 同樣相對於外箱1的前後而傾斜。 ❹ Ο ★然’車軌4 3相對於外箱1前後的角度比開口 * 1 1 a、1 1 b大。如相對於外箱i前後的角度, 在開口自11a、lib的長向若為3〇度,則車 軌4 3的長向設定在如4 5度。意即在左腳支撐部 f 3及右腳支撐部2 b载放腳,腳的中心線與開口 f 1 1 a、1 1 b長向一致的狀態下,令左腳支撐 及右腳支撐部2b沿著車軌43移動 使令腳的位置,變#,1 是化也不會在膝關節作用剪力的方 二叹疋車執4 3的長向。此外,本實施形態下, 複:: = :及右聊支撐部2 b在前後左右的 車勒/1 Q么移動作為最佳動作,但也可藉由配置 車執4 3的方向,今* h前後或左右移動:腳支撐…及右腳支禮部 = 結構’切支#部2 a 2 b可沿著車舳 丨又辑4 的長向相對於開來回移動’而車執43 傾斜,故腳踏” ^ 1a、11 r向的中心線 工工a、工口 2 1及腳踏框2 2可相對於開口窗 述推車向,在交叉方向移動。意即前 輪4 2、車執4 3與防止脫落板4 12 200930432 4能作為限制左腳支撐部2 a及右腳支撐部£ b移 動路徑的導引部4。 移動左腳支撐部2 a及右腳支撐部2 b的驅動 裝置3係如第八A圖及第八B圖所示,具驅動源3 1,其產生驅動力;系統分離部3 2,其將驅動力 分離成兩系統分別傳達至左腳支撐部2 a及右腳支 撐部2 b ;及來回驅動部3 3,其使用驅動力使推 ❹ 車4 1沿著車執4 3來回移動。本實施形態如第八 A圖所示,採用藉由系統分離部3 2將驅動力分 離,使分離的驅動力傳達至來回驅動部3 3的結 構但也可如第八B圖所示,將來自來回驅動部3 3的來回驅動力以系統分離部3 2分離成兩系統。 更進一步具體說明驅動裝置3。驅動源3丄採 用旋轉馬達(以下簡稱馬達’使用符號3工),在馬 _ 達3 1的輸出軸3 1 a連結系統分離部3 2。 系統分離部3 2備有蜗桿(第一齒輪)3 2 a, 其與馬達3 1的輸出轴3 1 a連結;及一對蜗輪(第 二齒輪)3 2b,其與蝸桿3 2 a咬合。蝸桿32 a及兩個蝸輪3 2 b被收納固定於支撐台丄a的齒 輪盒3 4。齒輪盒3 4係由上面具有開口的齒輪箱 34a、與覆蓋該齒輪箱3 4 3之開口面的蓋板3 4b所形成。齒輪箱34a與蓋板34b之間安裝 有-對轴承3 2 c ’其用以轴承媧桿3 2 a長向的 13 200930432 兩端部。 蜗輪3 2 b被旋轉軸3 5所插通,該旋轉轴3 5由齒輪箱3 4 a與蓋板3 4b所保持,與蜗輪3 2 b及旋轉轴3 5結合’使旋轉軸3 5隨蜗輪3 2 b旋轉而轉動。旋轉軸3 5上端的剖面做成非圓形 (圖中所示為矩形)的結合部3 5 a。 〇 ❹ 馬達3 1載放於設在齒輪箱3 4 a的承口部3 4c及固定在支撐台13的承口板l3a,藉由覆 盍在齒輪箱3 4 a的蓋板3 4b及與承口板1 3 a 結合的壓板1 3 b固定在支撐台1 a。 木凡固尸/Γ不,來回驅動部3 3備有曲板3 6 ^其一端與旋轉軸3 5的結合部3 5 a結合; 曲才干3 8 ’其藉由曲軸3 7與曲板3 6結人 37的一端固定在曲板36,另被° 軸 β Αα, b另一端保持在曲裎q 8,軸承3 8 a。意即 曲杯3 於曲板36可自由旋動的結合 8:卜端相對 相對於推鱼/1 ! 干3 8的另一端 于:推車…軸體38b結 广 另-::對於推車41可自由旋動地結合曲知38的 攸則述結構即可明瞭, 的旋轉力轉換成推車為將蝎輪 用。曲桿“依每個蝎輪3二動的轉換機 A::被設在左-支撐部而推 故曲桿3 8以作&妝 〃右腳支撐部2 作為將螞輪3 2 轉力分别 14 200930432 轉換成左腳支撐部2 a與右腳支撐部2 b來回移 的轉換機構而作用。 ❹ 推車4 制移動路徑 著車執4 3 藉由蝸桿3 藉由與曲板 車執4 3呈 腳踏框2 2 支撐部2 a 回移動。 1如前所述,由 ,故隨蝸輪3 2 的長向來回移動 2 a及蜗輪3 2 3 6結合的曲桿 直線來回移動。 將沿著車執4 3 與右腳支撐部2 車輪42與車軌43限 b旋轉,推車4 1將沿 。意即馬達3 1旋轉將 b傳達至曲板36,再 3 8,使推車4 ;[沿著 最後與推車4 1結合的 來回移動。意即,左腳 b在車執4 3的長向來 ❹ 本實施形態藉由螞桿3 2 a與兩個蝸輪3 2匕 將驅動力分離成兩系統,依每個系統作為左腳支撐 部2a與右腳支撑部2b的驅動力使用,故受驅動 褒置3影響,將使左腳支撐部2 a與右腳支撐部2 b連動驅動。在此使各蝸輪3 2 b與螞桿3 合的位置呈1 8 0度不同。因此,當左腳支撐部2 a位在移動範圍的後端時’右腳支擇部2匕位 :範圍的前端。左腳支稽部2a移動範圍的後端‘ 工腳支樓部2 a移動範圍的右端,右腳支擇部2匕 T動範圍的前端是右腳支撐部2 b移動範圍的右 端,而在左右方向則是左腳支撐部2 a及右腳支撐 部2 b往同一方向移動。 15 200930432 從前述結構即可明瞭,可配合蜗桿3 2 a與蝸 輪3 2 b的咬合位置,在左腳支撐部2 a與右腳支 2部2 b移動時,給予適當的相位差。如本實施形 恕,給予1 8 0度相位差,使用者(M)在前後的 重^和動就會變少,故即使平衡功能不佳的使用者 (Μ )也此使用。或只要取消相位差,讓使用者(μ ) 在剛後出現重心移動,不僅能讓腳的肌群運動,對 ❹ =用來保持平衡的腰背部等肌群的運動也是一大助 益。 攸别述結構即可明瞭,只要啟動驅動裝置3, 左腳支撐部2 a及右腳支撐部2 w別在前後改變 位置的同時,也會隨前後位置的變化,改變左右位 ^在此的左腳支撐部2a及右腳支撐部2b沿著 軌4 3呈直線來回移動,而左腳支撐部2 a及右 ❹ 腳支撐部2 b朝不同於腳前後方向的方向移動。例 μ主相對於外箱2的前後呈4 5 離例如設定在20_。 移動距 又,設在左聊支撐部2a及右腳切部2 =台21可相對㈣踏框以在㈣24的外周 =動:可改變腳踏台21的前端與後端 置。意即,可藉由改變在腳踏台 又位 的高度位置’改變腳關節的底屈與背屈广、腳跟 在此為了使腳踏台21在轴部24周圍的旋動 16 200930432 來回移動連動,如第一A圖及 月匕夠與沿著車勅 第一 β圖所示,支么·’ 了〜〜邓早—A圖及 移動路徑至少部、 7。 )成作為導引部4的導執部工 如第一A圖及第—B圖所示,左 ,右腳支撐部2b藉由設在基台 ❹ ❹ ,分別限制左腳支撐音2 、 郤1 移動路徑。導軌=與右腳支撐部2b的 右腳支撐在前述左腳支標部h與 腳支擇部W動:為前後的方向移動自如,同時隨 退。㈣路徑的移動’使部分腳支撐部2後 2 有左腳支撐部2 3及右聊支樓部 作為移動路徑的部分其内部視 在空洞15的上壁貫通形成以略為;:;= 向的溝1 6。太音奸π的+ 便視為長 溝]^實 沿著該移動路徑形成 朝左支撐部2 3的移動路徑愈往前方愈 朝左外方傾斜,同時, 愈往前方愈朝右外方傾斜。 %的移動路徑 左腳支揮部2 a與右腳支撐部2 b的腳踏台2 1分別由前半2 1 F與後半2 1 B組成。前半2工 F的前後長度約為後半2丄B的兩倍,前半2F 的後端與後半2 1 B的前端以鉸鏈2丄c連結,由 在距離腳支撐部2前後長度約1/3位置的:鏈2 17 200930432 予以折曲。前半21F作為腳尖的載放部,後 一 2 1 B作為腳中央部及腳跟的载放部。從前半2 1F下面的前半部略為中央將前位置垂下部… 突設於下方,同時從後半部略為#央將中位置垂下 部2 5 b突設於下方,從後半2丄b略為中央將後 位置垂下邛2 5 c突設於下方。垂下部2 5 (前位 置垂下部2 5 a、中位置垂下部2 5 b及後位置垂 ❹ 下部25c)插通溝16且其下端位在基台1〇内 部的空洞1 5内,同時各垂下部2 5的下端在空洞 ! 5内形成為將長度比溝} 6的寬還長的橫棒2 6 其長向做成溝1 6的寬度方向。又,沿著基台i 0 的^動路徑之空洞1 5底面設置導軌χ 7,分別設 有前側導軌1 7 a,用以導引前位置垂下部2 5 a 的橫棒2 6 ;中央導軌工7b,用以導引中位置垂 下部2 5 b的横棒2 6 ;及後側導執丄7 c,用以 3 導引後位置垂下部2 5 c的横棒2 6。 導軌1 7的内部收納横棒2 6,配合横棒2 6 的前後位置,將上下位置定位在一定位置。本實施 形態中略呈箱狀,内部具移動空間1 8,横棒2 6 可在前後方向移動自如,移動空間2 8的上壁面沿 2該移動空間1 8的長向(移動方向),在前後方向 貫通形成溝1 9。前述溝1 9的寬做成比横棒2 6 的長還短,又比垂下部2 5的該溝2 9的寬度方向 的長度略長,垂下部2 5插通溝丄9進到移動空間 18 200930432 1 8内’其下端的横棒2 6位在移動空間1 8内 使其無法從溝1 9拔出。前側的導軌丄7 a往前斜 下方傾斜,使移動空間i 8愈朝前方即位在 方。中央的導執往前斜上方傾斜,使移動空間^ 8 愈朝前方即位在愈上方。後側導執的移動空間工8 往後斜下方傾斜,使移動空間前半部略呈水平, 半部愈朝後方即位在愈下方。 ^ 〇 藉此,當左腳支撐部2 a、右腳支撐部2 別位在移動路徑前後方向略中央時(此位置: 央位置)’如第一入圖及第一 B圖所示,前半2j'F 及後半21B略呈同一面的水平狀。 接者,如第二圖所示,當移至中央位置的前方 (圖的右方),前半2 1 F往前斜下方傾斜的同時, f半21B往後斜下方傾斜、底屈,腳支撐部^的 & 比後半21B長,腳尖載放在前半
F,腳跟遠離後丰p 1 R 芡千J 1 B,即可以腳底與小腿 中心鍛鍊肌肉。 為 ,又,雖未以圖表示,只要從中央位置移至後方, 别半2 1 F往後斜下方傾斜,後半2丄b也 往J斜下方傾斜’腳踏台21在略呈同 : 下背屈,整個腳即載放在腳踏台21。 狀心 如前所述, 可後退。意即, 本發明腳踏台2 1的其一部分做成 腳踏台2 1之構造是當由腳踏台2 200930432 上剩餘部分支擇腳踏台的同時,使腳踏台2丄之一 :刀攸剩餘部分相對後退,藉此該腳踏台2 1之-二分即從腳遠離。藉此將使用者(μ)的 在腳下方之一卹八 王市τ 。刀,以鍛鍊特定肌肉。腳踏台2 1 以複數個構件組成,豆 加冰从, 燼彳it ϋ π - /、中至乂 一個構件相對於其他 冓件折曲’错此使腳踏台2丄之一部分以簡 相對於腳踏台剩餘部分移動。 β ❹ 〇 又’腳踏台2工係以前後個別並設構件組成, 二至少-個構件相對於其他構件折曲, 踏台21的前側構件往下折曲,就能在使用者(Μ) 么:後侧支撐體重時’锻鍊特定肌肉。只要將腳踏 1的後側構件往下折曲,就能在使用者以腳前 =支撐體重時’锻鍊特定肌肉。如將腳踏台2工的 :“則構件相對於後側構件往下折曲,就能以腳底與 小腿肚的肌肉為中心進行鍛鍊。 …接著’根據第十圖說明其他實施形態。又,如 =A圖至第九圖所示,有關與實施形態相同部 刀附上同-符號後省略其說明,只說明主要不同 部分。 左腳支樓部2 a與右腳支撐部2 ^腳踏台2 3別由前半21F與後半組成,本實施形 ’刚半2 1 F的前後長度約是後半2工B前後 長度的一半,前半21F的後端與後半2ΐβ的前 20 200930432 端以鉸鏈2 1 C連結’以位在距離腳支撐部2前後 長度的前約1/3處的鉸鏈2 1 C呈折曲。前半2 1 F形成腳尖及中央的載放部,後半2 1 B形成腳 跟的載放部。從前半2 1 F下面略為中央將前位置 的垂下部2 5 a突設於下方,同時從後半2 1 b的 前半部將中位置的垂下部2 5 b突設於下方,從後 半2 1 B的後半部將後位置的垂下部2 5 ^突設於
下方。基台1 0的底面分別設有前側導軌1 7 a, 用以導引前位置垂下部2 5 a的橫棒2 6 ;中央導 執1 7 b,用以導引中位置垂下部2 5 b的横棒2 6 ;及後側導軌7 c,用以導引後位置垂下部2 5 c的横棒2 6。 …則導執1 7 a的移動空間1 8,其後半部往 二斜下方傾斜’使其愈朝前方即位在愈下方,同時 ^半部往前斜下方傾斜,使其愈朝前方即位在愈下 ’而前半部傾斜得比後半部還大。又,中央導執 位:往前斜下方傾斜,使其愈朝前方即 方傾i,使二:吏側導軌的移動空間1 8往前斜上 、斜使,、愈朝前方即位在愈上方。 位在二:ΐ:、右腳支撐部2 b分別 T央位置時,如塗+闻紅_ — 2lp及德主如弟十圖所不,前半 1 B略呈同一面的水平狀。 第十圖所不,當移至中央位置更前方(圖 21 200930432 的右方),前半2 1 F往前斜下方傾斜的同時後半2 1 6往後斜下方傾斜,而由於前半2 1 F傾斜得比 後半2 1 B還大,又,腳支#部2的前半2 ^比 後半2 1 B還短,故腳跟載放於後半2工b,腳尖 遠離月’j半2 1 F ’就能以前腔骨肌與腳趾的肌 中心鍛鍊。 又,雖未以圖表示,只要從中央位置移至後方, © 前半2 1 F往後斜下方傾斜,後半2 i 會往後 斜下方傾斜,腳踏台21在略呈同—面的狀態下背 屈,整個腳即被載放在腳踏台2 1。 這樣就能將腳踏台2 i @前側構件相對於前側 構件往下折曲,藉此以前腔骨肌與腳趾部的肌肉 中心進行鍛鍊。 … 接著,進一步說明其他實施形態。又,如第一 ❹ A圖至第九圖所示’有關與實施形態相同部分,附 上同一符號後省略其說明,只說明主要不同部分。 本實施形態中, 腳踏台2 1係構成為在由腳踏台2丄剩餘部分 的同:夺’使腳踏台21其一部分相對於剩餘 二刀後退,猎此使該一部分從腳遠離。例如,腳踏 σ 2 1的左右由個別構件組成、彼此並設。腳踏台 2 1由其中至少一個構件相對於其他構件折曲,& 22 200930432 此從使用者腳遠離。藉此,只要將腳踏台2 1的外 側半往下折曲’就能在使用者(Μ)以腳内側支撐 體重時’鍛鍊特定肌肉。又,只要將腳踏台2 1的 内側半往下折曲,就能在使用者(Μ)以腳外側支 撐體重時,鍛鍊特定肌肉。 如第十二圖所示,使腳踏台2 1左右内側半相 對於外側半往下折曲。左腳支撐部2 a與右腳支撐 〇 4 2 b的腳踏台2 1分別由右側構件2 1 r與左側 構件2 1 L組成’右侧構件2 1 R的左端與左側構 件2 1 L的右端以鉸鏈2 1 C連結,透過該位在腳 支樓部2左右長度略為中央的鉸鏈21C呈折曲。 有關左腳支撐部2 a如第十二圖所示,將小趾侧的 右側構件2 1 R往下折曲,有關右腳支撐部2 b, 雖未以圖表示,但小趾侧的左側構件2丄L也往下 折曲。 ❹ 這樣就能使腳踏台2 i左右内側半相對於外側 半往下折曲’鍛鍊外側肌肉,矯正X型腿。 又,第十三圖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將腳踏台2 1。左右外側半相對於内側半往下折曲。有關左腳支 撐郃2 a,如第十三圖所示,將拇趾側的左側構件 2 1 L往下折曲,有關右腳支撐部2 b,雖未以圖 顯示,但拇趾側的右側構件21R也往下折曲。 藉此就能使腳踏台2 1左右外側半相對於内側 23 200930432 午狂下折 坪又踝円側肌肉
At第十四A圖至第十六圖表示本發明其一實施形 ^的運動輔助裝置。本實施形態如第十五圖及第十 六圖所示’具設置於地板等固定位置的基台1 〇, 設:座位支撐台5〇 ’其上端備有支 按使用者(M)臀部的座位部5丄;及握把柱(h ❹ ϋ其配合立姿使用者(M)所須,在上端備有以
手握持的握把(H D )。其a 1 η μ — , L 」基口10的座位支撐台5〇 與握把柱(HP)之間,設有腳支撐部2, 撐部2的上面是作為聊底之腳踏面2玉a。使用者 (M)將腳底誠於腳支撐部2的_踏 以限制腳的位置。 ❹ 撐台5 〇設有令座位部5 1搖動的座位 厚動45 2,及升降機構部5 3,其令座位部η 與座位驅動部5 2相對於基台工〇升降 由升降機構部5 3使座位部5丄與座位驅動部“ ,對於基台1 ◦升降,就能讓臀部载放於座位部5 二=面5la,及腳底載放於腳支擇部以腳 踏二2。1 A的使用者(M)調整膝蓋折曲的角度 當使用者臀部載放於座位部5丄的 載放於腳支樓部2的聊踏面2 1A的狀態 動部52對該使用者(M)榣動座位部 24 200930432 5 1改變臀部位置,藉此使作用在使用者(M)雙 腳的體重變化。意即,在使用者(Μ)體重以臀部 ^腳。卩刀散支撐的狀態下’藉由改變臀部位置,以 k '烕臀邛支樓的體重,最後就能使作用在腳的體重 變化。 。 ,虽膝盍折曲到一定角度,以座位部5 1 支#體重的比例減少時’就能與進行蹲坐運動膝蓋 彎曲相同’增加作用在使用者㈤大腿的負荷, ,大腿部的肌群收縮。意即,只要藉由座位驅動部 2搖動座位部5 1 ’就能利用非使用者(Μ)自 2運動的被料動,讓大腿部的轉反覆鬆他、 ;、二也就是藉由座位驅動部52搖動座位部5 ,就能以大腿部肌群為主進行運動。 ❹ 作用的搖動方向最好先設定成剪力不會 支撐的狀態下,使用者(M)的 離乃尖側的距離大於腳跟側的距 支禮部2載::的 载放腳時…著“ 在此,當腳支撐部2 搖動座位部連接的中心線方向 運動。意即,座位作时力即可 方時,設定移往m: 乾圍的後端移往前 斜右别方與移往斜左前方的期間, 25 200930432 無須在膝關節作用剪力 別作用體重。 即可在左右腳的大腿部分 ❹
此外,如第十五圖所例示,座位部5 1上 接觸面5 1 a略呈水平面’ #由改變作用在使 (M)腳的體重’進行誘發大腿部肌群收縮的運動, 故接觸使用者(M)臀部的接觸面5 1 a最好朝座 位部5 1搖動方向的前方往下傾#。意即最好 位部5 1前端且支撐使用者(M)右臀部的部位係 朝斜右前方往下傾斜’而支撐使用者(M)左臀部 的部:係朝斜左前方往下傾斜。只要形成這樣形 當座位部5 1從搖動範圍的後端移往前方日士 f 就能輕易增加作用在腳的體重,提高運動效果/ 者’說明作為本發明要旨之腳支撐部2的紝 構。如第十四A圖及第十四b圖所示,腳支 :有支撐台1 a ’其固定在基台i 〇以被設置在— 疋位置;腳踏台2 1,Λ菩去田| 聊尖的方向(第十四A圖及第十 :面21A;及支撐機構部心 踏σ21朝上下方向來回移動自如且往 ::能的狀態下’對該支撐台la予以支標。聊 腳c後幾近中央處被分成兩個部位,意即 的前半21F與腳跟的後半21B,同p 以圖表不的連結機構連結,可在上下自由變位。 26 200930432 支禮機構部2l〇由第一可動板211、第: 可動板2 1 2、第-彈簧2 1 3、第二彈簧2 1 4 戶 :構成。第一可動板211及第二可動板212以 見窄的長尺板材做成同形狀、同尺寸者,第一可動 板2 1 1的前端係由腳踏台2工的前半2工f前端 P刀往下方大„又的突部所軸支,其後端由支撐台1 a山的後端軸支。另一方面’第二可動板2丄2的前 〇 #由支撐台1 a前端部分往上方突設的突部所軸 支,其後端由腳踏台2 1的後半2 1 B後端軸支, 第—可動板211與第二可動板212在長向的中 心靠近前方的位置由銷2 1 5連結,且可旋動自 如第彈簧213對支撐台ia賦予腳踏台 的剛半2 1 F往上的彈性勢&,而第二彈菁24 •職予後半2 1 B往上的彈性勢能。然,賦予後半2 L性勢能的第二彈簧2 i 4 ’其彈簧定數設得 賦予腳踏台2 1前半2 1 F彈性勢能的第一彈簧 213彈簧定數還小。 ’ 、口此,在腳踏台2;[的腳踏面2 ία载放腳底 的狀態下,當腳被施加的體重增加時,只要接觸腳 ^端的腳底之前半2 1 F抵抗第-彈簧2 i 3的反 =力而往下移動(下降)時,第一可動板2 1 1將 、f撐口 1 a軸支的後端為支點,呈逆時針旋 動处藉由該旋動,以銷2 1 5與第一可動板21工 連結的第二可動板2 1 2將以由支撐台1 a軸支的 27 200930432 月(j端為支點,呈順時 11與第二可動板連第-可動板2 置)位在各可動板2 n H再(:2 15的位 :方故相較於腳踏台21的前 if 動量(下降量),後半2 在下的移 變得更大。 下的移動量(下降量)
藉由該結構,麵踏台21 放腳底的狀態下,當使用者( ::⑴載 。:時’腳跟的腳底將從腳踏台21的後半Η Β通離,只有與腳踏台2工的前 尖端的腳底才會承受負荷。 觸之腳 因此,只魏據本實施形態,#作用在使 (Μ)腳的體重增加時,藉由支擇機構部 腳踏台的後半21Β㈣於料2lp ^移 動得更大,故無關使用者(M)在座位部5丄的^ 姿與體格差異,就能相對於腳跟在腳尖施加更多負 荷。最後既能避免造成膝關節過度負擔,又 膝周圍的肌肉。 %東 第十七圖及第十八圖分別表示本發明其一實施 形態之運動輔助裝置的控制系統及腳支擇部。本實 施形態的特徵在於包含有··檢出部6 1,其用以檢 測使用者(Μ)腳的肌肉活動;及控制部6 2,其 配合檢出部6 1對於腳的肌肉活動之檢出結果,护^ 28 200930432 ;^撐機構部2 ^ 〇進行之腳踏台2 1 (後 第十六::f量:除此之外的結構與第十四A圖至 上同二符%:施形態相通’故將共通的結構要素附 Π付唬後省略其圖式與說明。 附 1 〇由圖所不,本實施形態的支#機構部2 二由:二菁213及電動閥216所構成,】
耳213給予腳踏台21前半21F朝上下 方向移動自如且往卜夕ρ α # 朝上下 嗜電動H9, 勢能並支撐該支擇部。 動閥2 1 6支#腳踏台2 i後半2 i 方向移動自如。 r ^出部6 1由以電性檢測肌肉主動收縮活動的 :、或以力學檢測肌肉被動收縮活動的肌硬度 5、彻近紅外線分光法感應肌肖 ❹ =計測器等習知方式組成,將肌肉活動的檢= 、成電性讯號(檢出訊號)後輸出至控制部6 2。 此外’檢出部6 1檢出的肌肉活動處最好至少是腿 後筋肌(大腿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乃至下腿 二碩肌(腓腸肌、比目魚肌)之任一者。 入控制°卩6 2係以微電腦為主要結構的電路,配 口核出部6 1取得的檢出訊號(肌肉活動的檢出 值)’控制電動閥2 1 6,以調整腳踏台2 i後半2 1 B的移動量。 如習知技術的說明,為能降低對膝關節的負 29 200930432 荷,給予大腿四頭肌的運動效果,關鍵在於同時收 縮腿後筋肌(大腿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下腿 肌群’以降低作用在膝關節的剪力。腳關節維持底 屈,而在腳尖端施加比腳跟端更多負荷,藉此就能 使下腿二頭肌(腓腸肌、比目魚肌)收縮,而作為 協同作用肌的腿後筋肌也會跟著收縮,可同時讓膝 盍周圍的肌肉收縮。因此,透過檢出部6工檢出腿 ❹ 後筋肌或下腿三頭肌的肌肉活動,只要制御部6 2 控制電動閥2 1 6,使腳踏台2 1的後半2 i Β往 下#^動,以讓其檢出值在一定且適當範圍内變得更 大,就能安全且有效的鍛鍊膝蓋周圍的肌肉。此外, ^過檢出部61同時檢出大腿四頭肌、腿後筋肌或 =腿三頭肌的肌肉活動,在後者的肌肉活動比前 本9肌肉活動少的情況下,也可增加腳踏台2 1後 1 Β在下的移動量,衍生成使腿後筋肌或下腿 —碩肌肌群的肌肉活動鱼 生拮抗也無妨。動、大腿四頭肌的肌肉活動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 此侷限本發明之專利俘較仏可行實施例,非因 本二:及圖式内容所為之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 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内,合予陳明。 【圖式簡單說明】 3〇 200930432 第一圖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下腳踏台位於 中央位置時的情況,其中第一A圖係縱向剖面圖, 第一 B圖係正向剖面圖。 第二圖係腳踏台從中央位置移往前方時 剖面圖。 ^ 第一圖係同貫施形態的整體概略側面圖。 第四圖係同實施形態的外箱平面透視圖。 第五圖係同實施形態的整體分解立體圖。 第六圖係外箱從後方觀察時的剖面圖。 第七圖係同實施形態中導引部的剖面圖。 裝置及第八B圖分別係同實施形態的驅動 第九圖係同實施形態的腳支撐部之剖面圖。 ❹ 前方二十:的 =:態的腳踏台從中央位置往 圖。第十二圖係本發明其-實施形態的腳踏台正面 圖。第十三圖係本發明其一實施形態的腳踏台正面 第十四Α圖及第十四Β圖係 悲的腳支撐部概略側面圖。 /、只%形 第十五圖係同實施形態的概略側面圖。 200930432 同實施形態的概略平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第十六圖係同實 第十七圖係本發 1外箱 1 a支撐台 lb上板 1 〇基台 1 1 a開口窗 lib開口窗 1 2滑溝 13 a 承口板 1 3 b壓板 1 5空洞 1 6溝 1 7導執部 17a 前侧導軌 17b 中央導轨 17c 後側導轨 1 8 移動空間 1 9溝 32 200930432 2 腳支撐部 2 a 左腳支撐部 2b 右腳支撐部 2 1 腳踏台
2 1a 框體 2 1b 框體 2 ΙΑ 腳踏面 2 1 F 前半 2 1 B 後半 2 1 L 左側構件 2 1 R 右側構件 2 1 C 鉸鏈 2 10 支撐機構部 2 11 第一可動板 2 12 第二可動板 2 13 第一彈簧 2 14 第二彈簧 2 15 銷 2 16 電動閥 22 腳踏框 2 2a 本體部 2 2b 凸緣部 2 2c 安裝板 2 3 轴承板 33 200930432 2 3a 腳片 2 4轴部 2 5 垂下部 25a 前位置垂下部 25b 中位置垂下部 25c 後位置垂下部 2 6橫棒 驅動裝置
3 1 驅動源(馬達) 31a 輸出轴 3 2 系統分離部 3 2a 堝桿 3 2b 蜗輪 33 來回驅動部 3 4齒輪盒
34a 齒輪箱 3 4b 蓋板 34c 承口部 3 5 旋轉轴 35a 結合部 3 6 曲板 3 7 曲轴 3 8 曲桿 3 8a 轴承 34 200930432 3 8b 轴體 4 導引部 4 1 推車 4 2 車輪 4 3 車執 43a 車軌溝 44 防止脫落板 50 座位支樓台 5 1 座位部 51a 接觸面 5 2 座位驅動部 5 3 升降機構部 6 1 檢出部 6 2控制部 HP 握把柱 HD 握把 Μ 使用者 35

Claims (1)

  1. 20093043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運動輔助裝置,龙办杯 部的腳踏台,該腳踏台係構& ^ 撐使用者腳 撐腳部的同時,使㈣台H = H剩餘部分支 後退,藉此從腳部遠離。卩刀從该剩餘部分相對地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其中前述腳踏台係由複數個U 辅助裝置, ❹ t i該複數個構件中的至少-個構件相‘:?台係構 個構二呈折曲,藉此從使用者的腳部遠離對於其他複數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運動 八中f聊踏台的複數個構件分別並設於前後。竑置, 苴=、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運動辅 構成為前半相對於後半彳t後+,_踏台係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q 自 ΐ = = · = :半:後半,該係 ⑩ 其中,踏台;輔助裝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運動輔 ΐϋ Γ踏台的複數個構件係内侧半及外側半該、腳踏 口係構成為内側半相對於外侧半往下折曲。人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運 折及:側半,‘ 置,ii包ί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運動輔助裝 36 200930432 係用以支撐腳踏台; 面之狀財,支it吏使用用者^腳部底載及放於卿踏台的腳踏 用在使的驅使座位部變位,讓作 該腳支撐部包含:又 支撐台,其設置在固 支撐機構部,其在賦予腳A :如且往上之勢能的狀態下對支L下方向來回移動 ,,令腳踏 置,ii包如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運動輔助裝 ^部,其檢測使用者腳部的肌肉活動 控制部,其配合檢出部之腳部肌肉活 果由支二機構部進行之腳踏台的移動量進^出結 G 置’f中該檢出部可檢出使用者由大ίΐ:辅;裝 肌、半腱肌組成的腿後筋肌或由排腸肌、比目,膜 的下腿二頭肌之任一者的肌肉活動。 、、、 ',且成 37
TW097150589A 2007-12-25 2008-12-25 Exercise aid TW20093043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3251A JP5179164B2 (ja) 2007-12-25 2007-12-25 運動補助装置
JP2007341325A JP2009160170A (ja) 2007-12-28 2007-12-28 運動補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0432A true TW200930432A (en) 2009-07-16

Family

ID=4080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50589A TW200930432A (en) 2007-12-25 2008-12-25 Exercise ai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79835A1 (zh)
EP (1) EP2233177A4 (zh)
KR (1) KR20100105728A (zh)
CN (1) CN101939063A (zh)
TW (1) TW200930432A (zh)
WO (1) WO20090819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26768B2 (ja) * 2006-08-24 2011-07-20 ビーエルデーオリエンタル株式会社 遊戯装置
CN101835446A (zh) * 2007-10-26 2010-09-15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运动辅助装置
EP2206536A1 (en) * 2007-10-31 2010-07-1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Non-voluntary exercise apparatus
CH703438A1 (de) * 2010-07-01 2012-01-13 Roland Treier Vorrichtung zur Bewegungskoordination.
DE202012006963U1 (de) * 2012-07-18 2012-12-10 Karlheinz Schneider Gerät zum Fußmuskeltraining
US10434365B2 (en) * 2012-08-27 2019-10-08 Secure linx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and rehabilitating the ankle joint
WO2014201584A1 (zh) * 2013-06-19 2014-12-24 翔天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兼具提臀与踏步功能的健身器
CN106473900A (zh) * 2016-12-04 2017-03-08 郑州东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肢端康复器
AU2017370696A1 (en) * 2016-12-09 2019-07-25 Proven Fitness Solutions, Llc Exercise assist device
USD846666S1 (en) 2017-04-28 2019-04-23 Proven Fitness Solutions, Llc Exercise assist platform
US10772783B2 (en) * 2018-01-22 2020-09-15 Adrian Dunca Ankle rehabilitation device
CN113144531B (zh) * 2021-05-11 2022-02-08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足关节创伤康复训练装置
CN114813198B (zh) * 2022-06-27 2022-11-08 橙象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足部压力与翻转角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US11723556B1 (en) * 2022-07-21 2023-08-15 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es for positioning a lower limb during muscular activity and detecting 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of a muscular activ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522Y2 (zh) * 1974-10-29 1977-01-20
JPS5215955U (zh) * 1975-07-21 1977-02-04
JPS6116170U (ja) * 1984-06-30 1986-01-30 典子 都築 踵部上下運動具
JPS61149176A (ja) * 1984-12-24 1986-07-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足首トレ−ニング装置
GB8707591D0 (en) * 1987-03-31 1987-05-07 Heaton S Leg exerciser
JPH0644401U (ja) * 1992-11-24 1994-06-14 勝英 平野 爪先歩行を促す履物
US5267924A (en) * 1993-01-07 1993-12-07 Advanced Kinet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arting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to the foot
US5851166A (en) * 1995-07-31 1998-12-22 Bernardson; Peter S. Low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and toning exercise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254627B (en) * 2003-05-21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eg training device
US20060100557A1 (en) * 2004-11-05 2006-05-11 Ming-Hsiung Huang Sole massager
JP5016203B2 (ja) * 2005-05-26 2012-09-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運動補助装置
US20070037672A1 (en) * 2005-08-09 2007-02-15 Eiji Nakanishi Toe exercis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81935A1 (ja) 2009-07-02
EP2233177A1 (en) 2010-09-29
CN101939063A (zh) 2011-01-05
KR20100105728A (ko) 2010-09-29
EP2233177A4 (en) 2012-02-08
US20100279835A1 (en) 201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0432A (en) Exercise aid
TW200950848A (en) Exercise apparatus
JP6366049B2 (ja) 脚部補助装置
US20040053757A1 (en) Hip exerciser
WO2006070521A1 (ja) 下肢運動補助装置
WO2013124930A1 (ja) 運動補助装置
TW200934553A (en) Standing-position type passive exercise machine
TW200934554A (en) Exercise assisting apparatus
CN101288799A (zh) 运动装置
TWI377078B (zh)
JP2007283004A (ja) 下肢運動補助装置
KR100720391B1 (ko) 의자에 앉아서 하는 하체운동기구
US20080254949A1 (en) Equipment For Ergometric Body Exercises in Aerial Position
TW200911323A (en) Exercise assisting apparatus
KR102323896B1 (ko) 운동용 의자
JP4549750B2 (ja) 閉鎖性運動連鎖訓練装置
JP2013017637A (ja) 運動補助装置
CN214181609U (zh) 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躺卧式健身装置
JP5179164B2 (ja) 運動補助装置
JPH0243404Y2 (zh)
JP2004209040A (ja) 電気刺激式筋力増強器
CN212416828U (zh) 一种高防护性学龄前儿童锻炼用腿部脚踏训练器材
JP6902232B2 (ja) 下肢筋力の強化冶具および下肢筋力の強化装置
CN213465903U (zh) 一种复健脚踏车
Yoshizawa Gait trials of an active AFO for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