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9531A -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9531A
TW200929531A TW097139595A TW97139595A TW200929531A TW 200929531 A TW200929531 A TW 200929531A TW 097139595 A TW097139595 A TW 097139595A TW 97139595 A TW97139595 A TW 97139595A TW 200929531 A TW200929531 A TW 2009295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ubstrate
conductivity type
ion implantation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9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on Hwang
Original Assignee
Dongbu Hi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bu Hi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bu Hi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29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95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7Wafer leve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4Assemblies, i.e. Hybri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6Interconnec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9Assemblies, i.e. hybrid inte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Description

20092953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影像感測器係為一種半導體裝置,用於轉換光影像為電訊 號。影像感測器大致被分類為電荷搞合裝置(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和互補金屬氧化半導體(compi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 CMOS )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 ; CIS )。 在影像感測器製造期間,光二極體係透過離子植入而形成於基板 中。為了增加畫素數目且不增加晶片尺寸,光二極體之尺寸則減 少’光接收部之區域也減少’從而導致影像品質降低。此外,因 為堆疊高度未如同光接收部之區域減少的一樣多,所以入射至光 接收部之光子數也由於稱為艾瑞盤(ahydisk)之光繞散而減少。 作為克服此限制的一種方式,業界已經嘗試藉由例如晶圓對 晶圓(wafer-to-wafer)之接合方法使用非晶矽(siiicon ; si)形成 光二極體,或者形成讀出電路於矽基板中,以及形成光二極體於 讀出電路之上和/或上方(稱為三維(也^—dimensional ; 3d)影 像感測器)。光一極體透過金屬互連(metal interconnection)連接 讀出電路。 因為轉移電晶體兩側之源極和汲極均被大量攙雜N-型雜質, 所以出現電荷分享(charge sharing)現象。當電荷分享現象出現時, 200929531 輸出影像之$敏度被降低並且可能產生影像錯誤。此外,因為光 電荷未迅速地在光二極體和讀出電路之間移動,所⑽電流被產 生和/或飽和度及靈敏度被降低。 【發明内容】 本發明實施例係-種影像感_及其製造方法,用於防 止出現電荷分享並且增加填充因子。 本發明實施例係_〜種影像及其製造方法,在光二 極體和mat:路之間為光電荷提供快速移鱗彳|,最小化暗電流 來源,並且防止飽和讀與靈敏度降低 實施例係關於-種影像感·,包含至少以下其—:讀出電 路,位於第-基板之上和^/或上方;魏接面區域,位於第一基 板中,此電氣接面區域電連㈣出電路;金屬互連,電連接此電 氣接面區域;以及影像_裝置,位於此金屬互連之上和/或上 方。 實施例係關於-種影像感測器,包含至少以下其—:第二導 電類型基板;讀出電路,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基板上方;魏接 面區域’形狀第二導電麵基板巾並且電連接讀出電路,其中 電氣接面區域包含形成於第二導賴型基板中的第二導電類型 井,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井中的第—導電類型離子植人層,以及 幵/成於第導電翻離子植人層上方之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 層;第-導電類型連接區域,延伸通過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 200929531 而形成;金屬互連,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基板上方,並且透過第 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電連接此電氣接面區域;以及影像感測裝 置,形成於金屬互連上方,其中影像感測裝置包含形成於金屬互 連上方並且接觸金屬互連之高濃度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形成於 、 尚濃度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上方之第-導電類型導電層,以及形 成於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上方之第二導電類型導電層。 ❻ 實施例係關於一種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至 少其一:形成讀出電路於第一基板之上和/或上方;形成電氣接 面區域於第一基板中,電氣接面區域電連接此讀出電路;形成金 屬互連於第-基板之上和,或上方,金屬互連電連接此電氣接面 區域;以及形成影像感測裝置於金屬互連之上和/或上方。 實施例係關於一種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至 少其一:形成讀出電路於第一基板上方;形成電氣接面區域於第 φ 基板中並且電連接讀出電路;形成金屬互連於第一基板上方並 ' 且電連接電氣接面區域;以及形成影像感測裝置於金屬互連上方 並且接觸金屬互連。 【實施方式】 如「第1圖」所示’實施例之影像感測器可包含讀出電路12〇, 形成於第-基板100之上和/或上方;電氣接面區域14〇,形成於 第一基板100中並且電連接讀出電路12〇 ;金屬互連15〇,用於電 連接電氣接面區域140 ;以及影像感測裝置,形成於金屬互連15〇 200929531 之上和/或上方。第一基板1〇〇可為第二導電類型基板,但並非 限制於此。影像感測裝置可為光二極體,但並非限制於此。影像 感測裝置可為光二極體、光者及其組合。軸實施例描述光 二極體形成於晶狀半導體層中,但是光二極體並非限制於此,也 可形成於非晶半導體層中。 「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以 ©及「第7圖」之例子所示,實施例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 提供第一基板100,其中金屬互連15〇和讀出電路12〇形成於其 中第基板100可為第一導電類型基板,但並非限制於此。例 如,裝置隔離層110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之第一基板100中,從 而定義主動區域。包含至少一個電晶體之讀出電路120形成於主 動區域中。例如,讀出電路12〇可包含轉移電晶體(Τχ)121、重設 電晶體(Rx)123、驅動電晶體(Dx)125以及選擇電晶體(Sx)127。然 _ 後’包含各電晶體之源極/>及極區域133、135及137之離子植入 區域130之浮動擴散區域(FD) 131可被形成。依照實施例,雜訊 清除電路可被形成以最大化靈敏度。 讀出電路120形成於第一基板1〇〇之上和/或上方可包含形 成電氣接面區域140於第一基板1〇〇中,以及形成第一導電類型 連接區域147於金屬互連150和電氣接面區域140之間並且電連 接金屬互連150和電氣接面區域140。電氣接面區域140可為PN 接面,但並非限制於此。例如,電氣接面區域140可包含第一導 200929531 電類型離子植人層143,以及第二導電纏軒植人層i45,立中 第-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3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井i4i或者第 二導電類聽晶層之上和/或上方,第二導電_離子植入層⑷ 形成於第-導電類型離子植人層143之上和/或上方。如「s第2 .W」之實例所示,電氣接面區域140 (PN接面)可為第二導電類 -型離子植人層145 (PG) /第-導電類型離子植人層143 (N〇 / 參第一導電類型井141 (P-)接面’但並非限制於此。 依照實施例,裝置被設計為轉移電晶體(τχ) 121兩側上源 極和汲極之畴在敎差,這縣t射完全被辦。因此,光 二極體產生的光電狀全棚印至浮_舰域,錄輸出影像 之靈敏度可被最大化。即,電氣接面區域14G形成於形成有讀出 電路120之第-基板100中,以允許在轉移電晶體(Τχ)⑵兩 侧上源極和沒極之間產生電位差,這樣光電荷可完全被傾印 〇 町依财施瓣細描述光電荷之傾印結構。浮動擴散區域 (FD) 131之喊點係為Ν+接面,廳/p接面與之不同,係為電氣 接面區域140並且應用電壓未完全被傳送至此,ρ瓣接面在預 定電壓時夾止。此電壓被稱為夾止電壓(pinning vQltage),夹止電 壓取決於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s (p〇區域)和第一導電類 型離子植入層143 (N·區域)之攙雜濃度。特別地,當轉移電晶體 Tx 121被打開時,光二極體21〇產生之電子移動至電氣接面區域 140 (PNP接面)’被轉移至浮動擴散層(FD) 131之節點並且被 200929531 轉換為電壓。因為電氣接面區域14〇 (P〇/N_/p_接面)之最大電壓 值變為夾止電壓,浮動擴散區域(FD) 131之節點之最大電壓值 變為重設電晶體Rx 123之閥值電壓vth,藉由轉移電晶體(Tx) 121兩侧之間的電位差,晶片上部中光二極體21〇產生的電子可完 全被傾印至浮動擴散區域(FD) 131之節點,不會出現電荷分享。 即,依照實施例,於四電晶體(4_Tr)主動晝素感測器(activepixd sensor ’ APS)重設作業期間,p0/N_/p—井接面而非Ν+/ρ·井接面形 成於例如第-基板1〇〇之梦基板中,從而允許+電麗被應用至 Ρ0/Ν-/Ρ·井接面之第―導電麵離子植人層143 (Ν_),以及允許 接地電壓被應用至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5(ρ〇)和第二導電 類型井141 (Ρ-井),這樣夾止在預定電壓時被產生於膽情-井 雙接面處’或者更多在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ipQlar細和 transistor ; BJT)結構中。這被稱為爽止電壓。因此,電位差被產 生於轉移電晶體㈤121兩侧之源極和祕之間,從而防止轉 移電晶體(Tx) 121之開/關作業綱出現電荷分享現象。因此, 與光二極體鮮地連接N+接面的例子獨,實闕可避免例如飽 和度降低以及靈敏度降低之限制。 接下來,第-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7形成於光二極體和讀出 電路之咖提供光電狀快速魏路徑,錄暗電絲源被最小 化’可防止肺度降低和靈敏度降低可被抑制。為此目的,依昭 實施例’用於歐姆接觸之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7可形成於電 11 200929531 氣接面區域140 (Ρ0/Ν-/Ρ-接面)之上和/或上方。第一導電類型 連接區域147 (N+區域)可被形成以延伸通過第二導電類型離子 植入層145 (P0區域)並且接觸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3 (N_ 區域)。為了防止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7變為泄露來源,第一 • 導電麵連接區域147之寬度可被最小化。因此,依照實施例, 在第一金屬接觸151a被蝕刻之後,插栓植入(plugimplant)可被 _ 元成,但是製程並非限制於此。例如,離子植入圖案可被形成, 然後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7係使用離子植入圖案作為離子植 入遮罩被形成。即,實施例中用N-型雜質局部且大量地僅僅攙雜 接觸形成部之原因係便於歐姆接觸之形成,同時最小化暗訊號。 在大里攙雜整個轉移電晶體來源之例子中,暗訊號可透過矽表面 搖擺接合而被增加。 接下來,層間介電層160可形成於第一基板1〇〇之上和/或 Q 上方。然後,金屬互連150可被形成,延伸通過層間介電層160 並且電連接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7。金屬互連可包含第一 金屬接觸151a、第一金屬15卜第二金屬152、第三金屬153以及 第四金屬接觸l54a ’但並非限制於此。 如「第3圖」所示,接下來,晶狀半導體層21加形成於第二 基板200之上和/或上方。依照實施例,光二極體21〇係形成於 b曰狀半V體層210a中。因此,影像感測裝置採用讀出電路之上和 /或上方之三維(3_dimenti〇nal; 3D )影像感測器以提升填充因子, 12 200929531 並且形成於晶狀半導體層神,這樣可防止影像朗裝置内的缺 陷。例如,晶狀半導體層210a藉由蟲晶成長形成於第二基板2〇〇 之上和/或上方。此後,氫離子被植於第二基板2〇〇和晶狀半導 體層210a之間,以形成第二基板2〇〇和晶狀半導體層篇之間 的氫離子植入層20?a。氳離子之植入可完成於形成光二極體21〇 之離子植入之後。 ❹ 如「第4圖」之例子所示,接下來’光二極體210係使用離 子植入形成於晶狀半導體層21〇a中。例如,第二導電類型導電層 216形成於晶狀半導體層21〇a之下部以及氫離子植入層加乃之上 和/或上方並且接觸氫離子植入層2〇7ae無遮罩條件下透過完成 第-覆式離子植入(blanket-i〇n impiantation)於第二基板2〇〇之 整個表面之上’高濃度第二導電類型(p_型)導電層216可形成 於晶狀半導體層21〇a之下部中。此後,無遮罩條件下透過完成第 ❿ 覆式離子植入於第二基板200之整個表面之上,第一導電類型 '導電層214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導電層216之上和/或上方。此 後,無遮罩透過完成第三覆式離子植入於第二基板2〇〇之整個表 面之上,高濃度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212係形成於第一導電類型 導電層214之上和/或上方’這樣第-導電類型導電層214可有 助於歐姆接觸。 如第5圖」之例子所示,接下來,第一基板1〇〇和第二基 板200被接合,這樣光二極體210接觸金屬互連150。在第一基板 13 200929531 ⑽和第二基板200彼此接合之前,透過電漿啟動藉由增加待接合 表面之表面能量可完成接合。此接合可透過接合介面之上和^ 上方之介電層或金屬層而完成,從而最大化接合力。 如「第6圖」之例子所示’此後,透過完成熱處理於第二基 板200之上’氫離子植入層2〇7a可被改變為氫氣層。然後,第二 •基=200之部分可被清除’ A氣層下方剩餘光二極體210,這樣可 謇暴露光二極體210。第二基板200之清除可使用如刀片之切難置 被完成。絲,為每—單元晝素分離光二極體之侧製程可被完 成。然後,蝕刻部可使用晝素間介電材料被填充。 如「第7圖」之例子所示,然後可完成用於形成上部電極_ 和彩色濾光片之製程。 實施例之影像_||及其製造方法巾,裝置被設計為轉移電 晶體Tx兩側之源極和没極之間存在電位差,這縣電荷可完全被 © 傾印此外’電荷連接區域形成於光二極體和讀出電路之間以提 * 供光電荷之快速運树徑,這樣最小化暗電流來源,並且可防止 飽#度降低及靈敏度降低。另外,還可增加雜訊清除電路,這樣 可最大化靈敏度。 如第8圖」之例子所示,實施例之影像感測器可包含:讀 ^電路120 ’形成於第一基板觸之上和/或上方;以及電氣接面 區域,形成於第-基板中並且電連接讀出電路u〇。金屬互連⑼ 可被形成且電連接於電氣接面區朗〇,影像感測裝置可形成於金 14 200929531 屬互連150之上和/或上方。「第8圖」例子之實施例可採用「第 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以及「第7 圖」所示實施例之技術特性。例如,裝置被設計為轉移電晶體(τχ) 兩側之源極和錄之間存錢域,雜光電荷可完全被傾印。 此夕卜電荷連接區域係形成於光二極體和讀出電路之間以提供光 電荷之快速運動路徑’這樣最小化暗電流來源,並且可防止飽和 ❹度降低及靈敏度降低。與「第2圖」、「第3圖」、「第4圖」、「第5 圖」、帛6圖」以及「第7圖」所示實施例不同,第一導電類型 連接區域I48被橫向間隔著形成於電氣接面區域⑽一側之上和 /或上方。或者’用於歐姆接觸之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8⑽ 連接區域)可形成於電氣接面區域140 (Ρ0/Ν-/Ρ-接面)之上和/ 或上方。 因為此裝置作業於應用至電氣接面區域(ρ〇肌接面) 〇 之反向偏壓,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8 (Ν+連接區域)和第一 '金屬細15U之形成餘可提供泄露麵,電場(electric .fldd;EF)可產生於絲面之上和/或上方。接觸形成製程期間, 電場内部產生的晶體缺陷作為泄露來源。此外,在第—導電類型 連接區域148 (N+連接區域)形成於電氣接面區域140 (P〇/N-/P_ 接面)表面之上和/或上方的實例巾,電場係由於第—導電類型 連接區域148 (N+接面)/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5 (p〇接 面)而產生。此電場也用作泄露來源。因此,此實施例提出一種 15 200929531 佈局’其中第一金屬接觸151a被形成於未攙雜代)層但是包含第 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148 (N+連接區域)之主動區域中,並且連 接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3 (N_接面)。依照實施例,電場未 產生於矽表面之上和/或上方,可有助於降低三維積體互補金屬 乳化半導體影像感測器之暗電流。 • 如「第9圖」之例子所示,實施例之影像感測器可包含讀出 ❹ 電路120 ’形成於第一基板100之上和/或上方’以及電氣接面區 域140 ’形成於第一基板1〇〇中並且電連接讀出電路12〇。金屬互 連150被形成且電連接電氣接面區域14〇,影像感測裝置係形成於 金屬互連150之上和/或上方。「第9圖」所示之實施例可採用「第 2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第7圖」以 及「第8圖」所示實施例之技術特性。例如,裝置被設計為轉移 電晶體(Tx)兩侧之源極和汲極之間存在電位差,這樣光電荷可 〇 疋全被傾印。此外,電荷連接區域係形成於光二極體和讀出電路 之間以提供光電荷之快速運動路徑,這樣最小化暗電流來源,並 且可防止飽和度降低及靈敏度降低。 依'4、灵施例’下面詳細描述形成讀出電路12〇於第一基板 之上和/或上方。包含第一電晶體121a和第二電晶體121b之轉 移電晶體Tx可間隔形成於第一基板勘之上和/或上方。第一電 曰曰體121a和第二電晶體121b可為轉移電晶體^,但並非限制於 此。第-電晶體121a和第二電晶體㈣可同時形成或順序形成。 16 200929531 此後,電氣接面區域140形成於第一電晶體121a和第二電晶體 121b之間的第一基板1〇〇巾。例如,電氣接面區域14〇可為pN 接面,但並非限制於此。電氣接面區域14〇 (pN接面)可包含第 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3以及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5,其 中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3形成於第二導電類型井141中, 帛二導電類型離子植人層⑷形成於第-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 143之上和/或上方。電氣接面區域14〇 (pN接面)可為「第2 β 圖」所示之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5CP0)/第—導電類型離 子植入層143 (Ν-) /第二導電類型井Μ〗(ρ_)。 此後’連接金屬互連150之高濃度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形 成於第二電晶體121b—側上的第一基板1〇〇中。高濃度第一導電 類型連接(1域係為高濃度N+離子植人區域(N+接面)並且可用作 但並非限制於第二浮動擴舰域取㈣。依照實麵,讀出電 ❹路包含:用於移動晶片上部之光二極體產生的電子至形成有讀出 • 電路之第一基板100之第二浮動擴散區域FD2 131b (N+接面)之 部分;以及,此時用於移動第二浮動擴散區域FD2 mb(N+接面) 之電子至第-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143 (N_接面)之部分,這樣可 實現四電晶體作業。 形成分離之電氣接面區域14〇 (POW-A—接面)和第二浮動擴 散區域FD2 131b (N+接面)之原因如下。當N+攙雜及接觸形成 於電氣接面區域140 (PG/num)之p/N/p接面中時,第二 17 200929531 浮動擴散區域FD2 131b (N+層)和接觸蝕刻損壞會產生暗電流。 為了防止此暗電流,作為接觸形成部之第二浮動擴散區域fd2 131b與P/N/P接面分離。即,當N+攙雜和接觸蝕刻完成於電氣連 接區域14G (P/N/P接面)之表面上時,泄露來源被形成。為了避 免這些泄露來源,接觸可形成於第二浮動擴散區域FD2 131b (N+/P-遙晶接面)上。因為第二電晶體(Τχ2)㈣之問極於訊
號明出作業綱被打開,晶片上部之光二極體21G產生的電子從 第-浮動擴散區域FD2 131b穿透電氣接面區域14G(p籠_/p_蠢晶 接面),並且義至第-軸練輯Fm ma,這樣可實現相關 雙取樣。 雖然實施舰料祕-種簡錄半導體影佩測器,這 些實施例並雜修此,可料便地躺至料光二極體之影像 感測器中。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_揭露如上,然其並_以限定本 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 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顧之内。尤其地,各種更動與修正可能為 本發明揭露、圖式以对請專利範圍之内主題組合排列之組件部 和/或排列。除了組件部和/或排列之更動與修正之外,本領域 技術人員明顯還可看出其他使用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影像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之 第1圖至第9圖所示為實施例之 200929531 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第一基板 110 裝置隔離層 120 讀出電路 121 轉移電晶體Tx 121a 第一電晶體 ® 121b 第二電晶體 123 重設電晶體Rx 125 驅動電晶體Dx 127 選擇電晶體Sx 130 離子植入區域 131 浮動擴散區域FD 131a 第一浮動擴散區域FD1 ❹ - 131b 第二浮動擴散區域FD2 133 源極/汲極區域 135 源極/汲極區域 137 源極/汲極區域 140 電氣接面區域 141 第二導電類型井 143 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 19 200929531 145 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 147 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 148 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 150 金屬互連 151 4 第一金屬 151a 第一金屬接觸 152 第二金屬 ® 153 第三金屬 154a 第四金屬接觸 160 層間介電層 200 晶狀半導體層 207a 氫離子植入層 210 光二極體 210a 晶狀半導體層 ❿ • 212 高濃度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 214 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 216 第二導電類型導電層 20

Claims (1)

  1. 20092953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影像感測器,包含: 一讀出電路,位於一第一基板上方; 一電氣接面區域,位於該第一基板中,該電氣接面區域電 連接該讀出電路; 一金屬互連,用於電連接該電氣接面區域;以及 一影像感測裝置,位於該金屬互連上方並且接觸該金屬互 ❹ 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感測器,更包含—第—導電類型連接區 域,位於該電氣接面區域和該金屬互連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影像感·,其中該第—導電類型連接區域 包含一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用於電連接該金屬互連。 如明求項2所述之景》像感測器,其中該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 t含-第-導電類型連接區域,間隔該電氣接面區域而形成並 • 且電連接該金屬互連。 • 5.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感測ϋ ’其巾該電氣接面區域包含: 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區域,位於該第一基板中;以及 一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區域,位於該第一導電類型離子 植入區域上方。 6. 如請求項1所狀影像感測器,其中該讀出電路包含一電晶 體,這樣該電晶體兩侧之源極和汲極之間存在一電位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影像感,更包含離子植人區域,該離子 21 200929531 植入區域包含一浮動擴散區域於該第一基板中,其中該電晶體 〇 3轉移電晶體’並且該轉移電晶體之源極之離子植入濃度 低於該專動擴散區域之離子植入農度。 s求項1所述之景,像感測器,其中該讀出電路包含一第一電 —電晶體於該第-基板上方,該電氣接面區域包含 |氣接面區域於該第—電晶體和該第二電晶體之間。 ❹ 如求項8所述之影像感測器,更包含-第-導電類型第二連 接區域於該第—電晶體之—側之上並且連接該金屬互連。 月求項1所述之景;像感測器,其中該電氣接面區域包含一 pN 接面。 11. -種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 形成讀出電路於一第一基板上方; 電氣接面區域於該第一基板中並且電連接該讀出 電路; ^、金屬互連於該第一基板上方並且電連接該電氣接 面區域;以及 形成一影像_裝置於該金屬互連上方並且接觸該金屬 互連。 12. 如二所述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更包含形成-第 導電趣_於_氣接面_和齡獻連之間。 13. 如凊求項12所述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 22 200929531 類型連接區域係、電連接該金屬互連。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影像細器之製造方法,其巾形成該第— 導電類型連接區域係完餅該金屬互連之翻㈣被完成之 後。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 類型連接H域係間隔該電氣接祕域而形成,並且電連接該金 屬互連。 16·如請求項u所述之影像感之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電氣 接面區域包含: 形成一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區域於該第一基板中;以及 形成一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區域於該第一導電類蜇離 子植入區域上方。 Π.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更包含形成包含 一浮動擴散區域之離子植入區域於該第一基板中,其中該電氣 接面區域之離子植入濃度低於該浮動擴散區域之離子植入濃 度。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基板 之該讀出電路包含形成於該第一基板上方之一第一電晶體和 —第二電晶體,並且該電氣接面區域形成於該第一和第二電晶 體之間。 19.如請求項18所述之影像感測器之製造方法,更包含形成與該 23 200929531 第二電晶體分隔之一第一導電類型第二連接區域並且連接至 該金屬互連。 20. —種影像感測器,包含: 一第二導電類型基板; 讀出電路,形成於該第二導電類型基板上方; 一電氣接面區域,形成於該第二導電類型基板中並且電連 接該讀出電路’其中該電氣接面區域包含形成於該第二導電類 型基板中的一第二導電類型井,形成於該第二導電類型井中的 一第一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以及形成於該第一導電類型離子 植入層上方之一第二導電類型離子植入層; 一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延伸通過該第二導電類型離子 植入層而形成; 一金屬互連,形成於該第二導電類型基板上方,並且透過 該第一導電類型連接區域電連接該電氣接面區域;以及 一影像感測裝置,形成於該金屬互連上方,該影像感測裝 置包含形成於該金屬互連上方並且接觸該金屬互連之一高濃 度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形成於該高濃度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 上方之一第一導電類型導電層,以及形成於該第一導電類型導 電層上方之一第二導電類型導電層。 24
TW097139595A 2007-12-28 2008-10-15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92953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70139746 2007-12-28
KR1020080062707A KR100922924B1 (ko) 2007-12-28 2008-06-30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9531A true TW200929531A (en) 2009-07-01

Family

ID=4082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9595A TW200929531A (en) 2007-12-28 2008-10-15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78912B2 (zh)
JP (1) JP2009188380A (zh)
KR (1) KR100922924B1 (zh)
CN (1) CN101471353B (zh)
DE (1) DE102008051449A1 (zh)
TW (1) TW2009295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6060B1 (ko) * 2008-07-29 2011-07-01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이미지센서 제조방법
KR101024815B1 (ko) * 2008-09-30 2011-03-24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2176390A1 (ja) 2011-06-23 2012-12-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JP6265731B2 (ja) 2013-12-25 2018-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261623A (zh) * 2014-07-16 2016-01-20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芯片、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图像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8769A (ja) 1983-03-30 1984-10-11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H03270177A (ja) * 1990-03-20 1991-12-02 Fujitsu Ltd 半導体受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07077A (ja) * 1990-11-30 1992-07-29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US7786543B2 (en) * 2002-08-27 2010-08-31 E-Phocus CDS capable sensor with photon sensing layer on active pixel circuit
US20090224351A1 (en) * 2002-08-27 2009-09-10 E-Phocus, Inc CMOS sensor with approximately equal potential photodiodes
JP4403687B2 (ja) * 2002-09-18 2010-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
KR100889365B1 (ko) * 2004-06-11 2009-03-19 이상윤 3차원 구조의 영상센서와 그 제작방법
JP2006025321A (ja) 2004-07-09 2006-0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放送受信機
JP2006120922A (ja) 2004-10-22 2006-05-11 Fuji Film Microdevices Co Ltd 光電変換膜積層型カラー固体撮像装置
JP4572130B2 (ja) * 2005-03-09 2010-10-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
KR100718878B1 (ko) * 2005-06-28 2007-05-17 (주)실리콘화일 3차원 구조를 갖는 이미지 센서의 분리형 단위화소 및 그제조방법
FR2888989B1 (fr) * 2005-07-21 2008-06-06 St Microelectronics Sa Capteur d'images
KR100714484B1 (ko) * 2005-08-12 2007-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511441B2 (ja) * 2005-09-30 2010-07-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度可変型撮像素子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撮像装置
KR100734440B1 (ko) 2005-12-13 2007-07-03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무한궤도 상부롤러의 장착구조
US8049256B2 (en) * 2006-10-05 2011-11-01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pixel sensor having a sensor wafer connected to a support circuit wafer
US20090039397A1 (en) * 2007-08-09 2009-02-12 Micromedia Technology Corp. Image sensor structure
JP2009065155A (ja) 2007-09-06 2009-03-26 Dongbu Hitek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
JP2009065156A (ja) 2007-09-06 2009-03-26 Dongbu Hitek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
KR100860141B1 (ko) * 2007-09-10 2008-09-24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858915B2 (en) * 2008-03-31 2010-12-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Active pixel sensor having two waf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72925A (ko) 2009-07-02
CN101471353A (zh) 2009-07-01
US8178912B2 (en) 2012-05-15
CN101471353B (zh) 2011-01-19
JP2009188380A (ja) 2009-08-20
DE102008051449A1 (de) 2009-07-09
KR100922924B1 (ko) 2009-10-22
US20090166689A1 (en)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5320B (en) Imag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913242A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071310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84391B2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065155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
TW200929531A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98473B1 (ko) 이미지센서
JP2009065156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
KR100922929B1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376794B (en) Imag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148034A1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157713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13914A (en) Imag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sensor
KR100922922B1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53773B1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35791B1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36105B1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065158A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25066B1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98472B1 (ko) 이미지센서의 제조방법
KR101024722B1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KR101024711B1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KR101163817B1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00080170A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90068107A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