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3327A -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3327A
TW200913327A TW097126478A TW97126478A TW200913327A TW 200913327 A TW200913327 A TW 200913327A TW 097126478 A TW097126478 A TW 097126478A TW 97126478 A TW97126478 A TW 97126478A TW 200913327 A TW200913327 A TW 2009133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urrent spreading
energy
emitting device
a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26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6041B (en
Inventor
Yukie Nishikawa
Shinji Nunotani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13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3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6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60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01L33/22Roughened surfaces, e.g.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epitaxi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91332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半導體發光裝置。 【先前技術】 半導體發光裝置正在擴展其作爲紅外線〜紅光〜黃光 〜綠光〜至藍光及白光的應用,其需要高的光取出效率及 高可靠度。 舉例而言,以大量的凹凸結果使發光裝置的光取出表 面粗糙化而實現高的光取出效率。當藉由表面粗糙化,降 低裝置表面與裝置外面之間的介面處從發光裝置的內部發 射的光的全反射時,可以提高至裝置外部的光取出效率。 JP-A2006-108635 (Kokai)揭示表面具有奈米尺寸的 凹凸結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此奈米尺寸的凹凸結構包含 具有漸變折射率的平台部、具有繞射效果的圓柱、以及具 有漸變的折射率之圓錐體的奈米尺寸的凸結構,藉以提高 吮' 光取出效率。 但是,在表面處的凹凸結構的形成處理可能造成處理 損害。在電流橫向地散佈於發光裝置中以從寬廣的裝置區 取得發光的情形中,電流也會散佈至受損區中,造成亮度 劣化。 Μ. Ο . Watanabe 等在 Appl. Phy s. Lett. 50( 1 987)906 中 揭示InGaAIP與GaAs之間的能帶不連續性(此後稱爲非 專利文獻 1) 。J· Batey 等於 J. Appl. Phys. 59(1986)200 -4- 200913327 中說明GaAlAs與GaAs之間的能帶不連續性(此後稱爲 非專利文獻2)。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觀點,提供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主 動層;電極,形成於主動層上方;電流散佈層,形成於主 動層與電極之間,具有η型導電率、比主動層具有更大的 能帶隙能量,以及將從電極注入的電子散佈至主動層的平 面中;以及,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電流散佈層之上 ,比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具有設有大量凹 凸結構的不均勻表面區,其中,電極不形成於不均勻表面 區上,以及,其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電流散佈層具有 更高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提供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 :主動層;電極,形成於主動層上方;電流散佈層,形成 於主動層與電極之間,具有ρ型導電率、具有比主動層更 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將從電極注入的電洞散佈至主動層 的平面中;以及,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電流散佈層 之上,比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具有設有大 量凹凸結構的不均勻表面區,其中,電極不形成於不均勻 表面區上,以及,其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電流散佈層 具有更高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觀點,提供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 :主動層;電流散佈層,形成於主動層上方,比主動層具 -5- 200913327 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注入的載子散佈於主動層的平 面中;中間層’形成於電流散佈層上,比主動層具有更大 的能帶隙能量,以及比電流散佈層具有更低的A1成份;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中間層之上,具有設有眾多凹 凸結構的不均勻表面區;以及,電極,形成於表面經過處 理的層之不均勻區除外的區域上,以及,將載子注入;其 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中間層具有更高的始於費米能階 的導電帶邊緣能量,或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中間層具有更 高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 【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 要剖面視圖。 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由例如P型Ga As製成的基底10 ,在基底10上,依序形成p型InGaP的異質能障降低層 12、p 型 In〇.5Al().5P/InGaAlP 的反射層 14、p 型 Ιη〇.5Α1〇.5Ρ的包覆層16、P型InGaAlp的量子井製成的主 動層 18、n型 Ιη〇5Α1().5Ρ的包覆層 20、n型 In〇.5 (Ga〇.7Al().3)().5P 的電流散佈層 22、及 η 型 In〇.5 (Ga〇.3A1Q.7)〇.5P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可以使用例如 MOCVD (金屬有機化學汽相沈積)或MBE (分子束磊晶 )等晶體生長技術,以生長上述結構。 假使InGaAlP爲基礎的材料之晶格常數與GaAs的晶 200913327 格常數顯著不同,則會於InGaAlP中引起錯位,造成 InGaAlP晶性劣化。因此,相對於GaAs基底的inGaAlp 的晶格常數的偏差較佳地控制在± 〇 . 2 %之內,這是藉由約 0 · 5的I η成份比而貫現的。如此’在本揭示中,a 1成份比 以X標示’舉例而言,InGaAlP ( χ = 0·3 )意指In成份爲 0.5時’代表成份Ino.^GaojAlo.Oo.sP。括號也代表成份 比X的範圍’例如0.44 S X $ 1。InGaAlP爲基礎的In成份 比不限於〇 . 5。 藉由一次微影術及一次RIE (反應性離子蝕刻)處理 的結合,在η側電極3 0下方的區域除外的表面經過處理 的層24上形成平台凹凸結構24a。在未形成表面經過處理 的層24的區域上選擇性地生長η型GaAs的接觸層28。 在接觸層2 8上形成η側電極3 0,以及,在基底1 〇的背側 上形成Ρ側電極。平台凹凸結構表示包含平台部及/或圓 錐體的凹凸結構。 在使用半導體發光裝置的η側電極3 0側作爲光取出 表面的情形中,光取出表面通常由透明樹脂遮蓋及密封。 舉例而言,當半導體層具有3.3的折射率及透明樹脂具有 1.5的折射率時,根據史奈耳(Snell)定律,算出關鍵角 約爲2 7度。沒有平台凹凸結構時,入射角大於此關鍵角 的光會發生全反射。形成於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表面 處平台凹凸結構2 4 a造成從半導體層朝向透明樹脂之漸變 折射率區。如此,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與透明樹脂之 間的介面的全反射可以降低。因此’本實施例之平台凹凸 -7- 200913327 結構24a的形成可以使光取出效率增加爲約1 . 5倍。 現在說明圖1的疊層結構。 異質能障降低層1 2由例如載子濃度爲1 X 1 0 18 c ηΓ3或 更多的InGaP製成,且厚度在〇.〇1與Ο.ίμιη之間。其防 止導因於GaAs與InGaAlP之間的共價帶異質能障的電壓 下降。由於在GaAs與InGaAlP之間的共價帶異質能障高 且電洞比電子具有更大的有效質量,所以,在介面處的大 壓降造成無異質能障降低層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操作電壓 增力D。 在主動層1 8中,在構成量子井結構的能障層中的Α1 與井層成份被調整成爲發射波長約620 nm,對應於2.0 eV的能帶隙能量。反射層14由In〇.5Al〇.5P及InGaAlP的 多層結構製成,以及將主動層1 8發射的約620 nm的光朝 上反射。 電流散佈層22具大足夠低的電阻率,以致於從η側 電極注入的電子廣泛地散佈於裝置平面中。爲達此目的, 電流散佈層22具有相當高的載子濃度,例如lx1018CnT3 。此外,電流散佈層22的能帶隙能量由能帶隙能量大於 主動層18 ( 2. Oev )的能帶隙能量之材料製成,以防止從 主動層1 8發射的光被吸收。舉例而言,電流散佈層22由 InGaAlP ( χ = 0·3 )製成,則其能帶隙能量爲2.09 eV。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構成量子井的能障層與井層之成 份被調整爲62 0 nm的發射波長,但是,發射波長可以彈 性地設定。舉例而言,藉由在主動層的量子井結構中使用 -8- 200913327
InGaAlP(x~0.25)作爲井層以及 InGaAlP(x:約 0.4 至 0.6 )作爲能障層,可以取得波長約5 9 0 nm的黃色發射光 。藉由在主動層的量子井結構中使用InGaAlP ( X〜0.4 )作 爲井層以及InGaAlP ( X〜0.6 )作爲能障層,可以取得波長 約570 nm的綠色發射光。在需要更長波長區中的發射光 之情形中,藉由在主動層的量子井結構中使用InGaAlP ( X〜〇 )作爲井層以及InGaAlP ( X:約0.2至0.6 ),可以取 得波長約6 5 0 nm的紅色發射光。在需要發射紅外線的情 形中,藉由使用GaAs或GaAlAs作爲主動層的井層,可 以將發射光波長調整在7〇〇nm至900nm的範圍。用於取 得紅外線的能障層可以根據I n G a A1P ( X :約0至0.6 )或 GaAlAs。不僅是量子井結構,單層結構或其它結構也可以 用於主動層。 可以在從綠光〜黃光〜紅光至紅外線的寬廣範圍中,彈 性地設定發射光波長,以及,根據發射光波長,設計反射 層1 4。電流散佈層22選自比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 量之材料。 圖2A及2B是能帶圖,其中,垂直軸代表能量,水平 軸代表與圖1的中央Z軸平行的相對位置。圖2 A顯示延 著Z軸的的能量,圖2 B顯示延著平行於Z軸的線A - A的 能量。 在圖2A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導電帶邊緣能量 大於電流散佈層22的導電帶邊緣能量,以致於在二層之 間存在有能障。如此,流入電流散佈層22的電子可以被 -9- 200913327 抑制而散佈於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中。在圖2b中 散佈層22與接觸層28直接接觸。在導電帶中,從 極30注入的電子經由接觸層28而流入電流散佈層 電子無能障。 接著,將更詳細地說明電流散佈層22與表面 理的層24的能帶邊緣能量之間的關係。 比較不同半導體材料之間始於費米(Fermi ) 導電帶邊緣能量,相對於Ga A s的每一材料的能帶 性可以作爲參考。由於費米能階會視載子濃度而變 ,在η型半導體中的費米能階會隨著載子濃度增加 導電帶邊緣。假定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中的載 幾乎類似於電流散佈層22中的載子濃度,則表面 理的層24與電流散佈層22的導電帶邊緣與費米能 的能量差幾乎類似於與Ga As之導電帶的能量差。 圖3A及3B顯示關於GaAs的能帶不連續性的 依性。在圖3A中,垂直軸代表InGaAlP與GaAs 導電帶的能帶不連續性△ Ec ( eV )、及共價帶的能 續性△ Ev ( eV ),而水平軸代表A1成份x (非專利 )。舉例而言,InGaAlP ( x = 0.7 )與GaAs之間的 的能帶不連續性A Ec爲0.38eV,而InGaAlP ( x = l GaAs 之間的△ Ec 爲 0.27eV。如此,InGaAlP ( x = < 導電帶邊緣能量爲o.ll eV,大於InGaAlP ( χ = 0· 3 電帶邊緣能量。在本實施例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電流散佈層的成份如上所述般地設定,在此二層中 ,電流 η側電 22,對 經過處 能階的 不連續 ,所以 而接近 子濃度 經過處 階之間 成份相 之間的 帶不連 文獻1 導電帶 >•3 )與 ,.7)的 )的導 24與 均具有 -10- 200913327 lxl018cm·3的載子濃度。如此,與GaAs的導電帶邊緣之 能量差幾乎類似於與費米能階的能量差。 在電流散佈層22由InGaAlP(x = 0.3)製成的情形中 ,從圖3A清楚可知,假使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24由
InGaAlP ( 0·3<χ$ 1 )製成,則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導 電帶邊緣能量可以設定成高於電流散佈層22的導電帶邊 緣能量。發明人發現,假使導電帶邊緣能量差爲〇·04 eV 或更高時,可以有效地抑制流入電流散佈層22中的電子 以免擴散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這表示更佳的A1成份 範圍爲 〇_44 SxS〗。假使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24由 In0.5AlQ.5P製成時,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導電帶邊緣能 量可以設定爲0.04 eV,高於電流散佈層22的導電帶邊緣 能量。 此外,取代InGaAlP,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可以由 GaAlAs爲基礎的材料製成。在圖中,垂直軸代表 Gai-XAlxAs與GaAs之間的能帶不連續性△ Ec ( eV )、 Δ Εν ( eV ),而水平軸代表Α1成份χ(非專利文獻2)。 在電流散佈層22由InGaAlP ( χ = 0·3 )製成的情形中,相 對於GaAs之導電帶不連續性爲〇.27e。如此,Gai.xAIxAs (0 · 5 S X S 〇 · 6 5 )可以作爲比主動層1 8具有更大的能帶隙 能量之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爲了抑制電子從電流散佈層22 流入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4,在導電帶邊緣的能量差較佳地 至少爲〇.〇4 eV或更多。因此,更佳地,A1成份X設定爲 接近0.5。如上所述,可以根據電流散佈層22的A1成份 -11 - 200913327 ,從圖3決定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適當的A1成份。 已參考InQ.5(GaG.3AlQ.7)Q 5P製成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2 4爲n型的情形來說明本實施例。但是,假使其不是形成 於電極3 0與電流散佈層2 2之間,則可使用Ρ型表面經過 處理的層2 4。在ρ型I η 〇. 5 ( G a。. 3 A U . 7) 〇. 5 Ρ的情形中,費米 能階接近共價帶側。因此,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4與電 流散佈層22之間的導電帶不連續性變成相當大,以及, 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電子以免擴散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4。 爲了防止裝置因P型摻雜劑從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 擴散至電流散佈層22而變差,以及使形成於表面經過處 理的層與電流散佈層22之間的n/p介面處的空乏層的厚 度最小,需要將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中的ρ形摻雜濃度 設定成較低。舉例而言,較佳地,其被設定爲約 5 X 1016cm_3。此外,假使表面經過處理的層不是形成於電極 3 0與電流散佈層之間,則可以使用未摻雜的表面經過處理 的層24。 於下,將說明比電流散佈層22具有更高的導電帶邊 緣能量、以及在其表面上具有平台凹凸結構2 4 a之表面經 過處理的層2 4的功效。 圖4是根據比較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其中,凹凸結構形成於電流散佈層的表面。依序形 成 ρ 型 GaAs 基底 110、ρ 型 InQ5Al〇.5P/InGaAIP 的反射層 H4、ρ型In〇.5AU.5P的包覆層116、具有ρ型InGaAlP量 子井結構的主動層1】8、11型111().5八1().51>的包覆層120、11 -12- 200913327 型InGaAlP(x = 0.3)的電流散佈層122、及η型GaAs的 接觸層1 2 8。η側電極1 3 0形成於接觸層1 2 8上,p側電極 132形成於基底110的背側上。 比較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因高溫下1 6 8 Η (小時 )的操作測試而亮度變差。舉例而言,在1 6 8 Η之後,亮 度降低至其初始値的80%或更低。發明人發現此劣化是由 於在表面形成平台凹凸結構122a時因RIE處理傷害所造 成的。更具體而言,在電流散佈層122的表面中的RIE處 理傷害會在能帶隙中造成深的能階。流經電流散佈層的電 流顯著地增加深能降的密度,這會吸收主動層發射的光, 造成亮度劣化。此外,也發現InGaAlP比InGaAIN對於處 理損害更加敏感,因操作測試而造成更顯著的亮度劣化。 相反地,在第一實施例中,對於處理傷害敏感的表面 經過處理的層24比電流散佈層22具有更高的導電帶邊緣 能量。因此,電子較不可能注入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以 及,可以有效地抑制RIE處理所引起的深能階密度增加。 如此,可以防止因操作測試而亮度劣化’也可以提高光取 出效率。舉例而言,亮度可以穩定地維持1 〇 〇 〇小時或更 長。 圖5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基底10、異質能障降低層12、反射層14、包覆層16 、主動層18、及包覆層20與第一實施例具有幾乎相同的 成份。電流散佈層22由η型Ga〇.2AlQ.8AS製成’中間層 -13- 200913327 23由η型Gao.5AU.5As製成,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由η 型InGaAlP(x = 0.7)製成。GaAs的接觸層28與η側電極 3〇形成於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上。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能帶隙大於相當於發射光波 長(2.0eV )之主動層的能帶隙,且其載子濃度爲lx 1018cnr3。此電流散佈層22的A1成份X高達0·8。如此’ 假使電流散佈層22設於接近表面處,則其容易氧化及劣 化。中間層2 3的整個A1成份(例如0.5 )低於電流散佈 層22的A1成份(χ = 〇·8 ),此中間層23較佳地形成於表 面經過處理的層2 4與電流散佈層2 2之間以防止具有高A1 成份的電流散佈層氧化。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考慮中間層23的能帶邊緣,選 取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材料。從圖 3B可知,η型 Ga〇.5AlG.5AS相對於GaAs的導電帶邊緣能量不連續性約 0.31eV。因此,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由InGaAlP製成 的情形中’從圖3 A中可知,其0.44 <x $ 1的A1成份比X 較佳。由於可以有效地抑制電流從中間層流至表面經過處 理的層24,所以,允許導電帶邊緣能量差爲0.04eV或更 高之A1成份範圍0.59SxS0.8是較佳的。 如此,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24由 η型InGaAlP ( x = 0.7 )製成的情形中,其比η型Ga〇.5Al〇.5As的中間層具 有更大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具有此A1成 份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能帶隙能量爲2.32eV,大於 主動層1 8的能帶隙能量2.0 eV。因此,不會因表面經過處 -14 - 200913327 理的層24中的光吸收而造成亮度降低。舉例而言,電流 散佈層22、中間層23、及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載子濃 度均設定爲lx l〇18cm·3。舉例而言’用於電流散佈層22 的膜厚爲2.5μπι,用於中間層23的膜厚爲500 nm’用於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膜厚爲4 00 nm °表面經過處理的 層24較佳地具有300 nm或更高的厚度以用於形成凹凸結 構。另一方面,膜厚的增加造成半導體發光裝置的串聯電 阻增加以及操作電壓增加。因此’爲了增強光取出效率’ 而防止串聯電阻增加,因此,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膜 厚較佳地在3 00 nm與600 nm之間的厚度範圍。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有二點不同。在第二實施例 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存在於η側電極3 0與電流散佈 層22之間,以及,中間層23形成於電流散佈層上。在此 情形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需要具有η型。表面經過 處理的層24的電阻率高於中間層23與電流散佈層22的 電阻率,且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的膜厚薄至400 nm。因 此,防止從η側電極3 0注入的電子橫向地散佈。電子在 厚的電流散佈層2 2中橫向地散佈,以及,被抑制不流入 具有RIE處理損害的平台凹凸結構24a。 此外,對處理傷害敏感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比電 流散佈層22具有更高的導電帶邊緣能量,防止散向電流 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4中散佈。因此,有效地抑制導因 於RIE處理損傷的深能階密度增加,以及,防止導因於操 作測試的亮度劣化。舉例而言,亮度可以穩定地維持1 0 0 0 -15- 200913327 止 槪 的 極 ) 電 ( 子 型 面 η 流 型 圍 繞 散 〇 流 40 52 字 小時或更多。此外’確認具有低A1成份的中間層2 3防 具有高A1成份的電流散佈層22氧化。 圖6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半導體發光裝置的 要剖面視圖。 本實施例具有的結構中,形成於Si的基底52上 Au電極50、50b接合至形成於InGaAlP材料上的Au電 48、48b。圖6A顯示包含η側電極30的裝置的中央區 圖6Β顯示中央區的圍繞區。圖6Α的中央區包含與Au 極48相鄰的Si02層46、p型InGaAlP的電流散佈層40 x = 0_3) 、p 型 Ιη〇.5Α1().5Ρ 的包覆層 16、p 型 InGaAlP 量 井製成的主動層18、η型Ιη〇5Α1〇.5Ρ的包覆層20、η InGaAlP的電流散佈層22 ( χ = 0.3 )、η型InGaAlP的表 經過處理的層25 (x = 0.7) 、n型GaAs的接觸層28、及 側電極3 0。 在圖6B的圍繞區中,Si02層被移除並由相鄰於電 散佈層40b的p型In〇.5GaQ.5P異質能障降低層42b及p GaAs的接觸層44b取代。在中央區中的si02層46及 繞區中的接觸區44b塗著All電極48、48b,以及,圍 區中的A u電極4 8 b作爲p側電極。大量的p側電極離 地置於圍繞區中以及使電流在裝置平面中更有效地散佈 由於S i Ο 2層4 6形成於η側電極3 0之下,所以,電流 經圍繞區中的Ρ側電極而至η側電極3 0。電流散佈層 及40b、Au電極48及48b、Au電極50及5〇b、基底 及5 2 b、以及背側電極5 4和5 4 b分別是彼此相連續的。 -16 - 200913327 母b表不其處理圍繞區中。 由於S i Ο 2層4 6形成於直接位於η側電極下方的區域 中’所以’電流在中央區中不會向下流。由於藉由阻撞η 側電極3 0而使此光無法充法被充份地取至裝置外部,所 以,此結構抑制正好在η側電極3 0下方的區域中的主動 層18之無效發射光。此外,Si02層46以全內反射反射來 自具有的主動層1 8的光以及有助於外部取出在η側電極 3 0下方傳播的光。 隨著背側46上的Si02層的面積增加,藉由從主動層 18發射的光的全內反射,可以增強度光取出的效率。但是 ,假使圍繞區中的p側電極的面積太小,則接觸電阻增加 ,造成操作電壓增加。因此,慮及光取出效率增強及操作 電壓增加,必須調整Si02層與p側電極的面積。由例如 Ti/Pt/Au的疊層結構製成的背側電極54、54b形成於跨越 基底52而與Au電極50、50b相對立的側上。在第一及第 二實施例中,存在有導因於GaAs的基底10中的光吸收之 損耗。相反地,在本實施例中,Si 02層46之全內反射會 降低光吸收及損耗,而取得高亮度。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5的表面 處的凹凸結構是奈米尺寸。更具體而言’奈米尺寸的凹凸 結構26包含由RIE (反應式離子蝕刻)處理形成的奈米 尺寸的平台部26c、奈米尺寸的圓柱體26b、及奈米尺寸 的圓錐體26a。此結構藉由漸變的折射率、及增加地藉由 繞射而增進光取出效率。必須考慮發射光的波長而設計如 -17- 200913327 圖6C所示的高度h、圓柱體的直徑、及奈米尺寸的凹凸 結構的間隔I。舉例而言,對於波長6 1 0至640 nm的紅光 ,以d及I均設定在1 0 0與2 0 0 nm之間的範圍中以及h 設定在300與600 nm的範圍中之奈米尺寸凹凸結構,可 以取得高的光取出效率。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5由 InGaAlP製成,以及,高度h設定在400與5 00 nm的範 圍中的情形中,相較於無奈米尺寸凹凸結構,具有奈米尺 寸凹凸結構的光取出效率可以增爲2倍或更多。 在主動層18中,在能障層與井層中的A1成份被調整 至62 0 nm的發射光波長(相當於2.0 eV的能帶隙能量) 。p型電流散佈層40與η型電流散佈層22將從電極注入 的電流散佈於裝置平面中。這二個層在載子濃度爲1 X 1018CnT3時,具有足夠低的電阻率。此外,電流散佈層40 、2 2的能帶隙能量大於主動層的能帶隙能量(2.0 eV ), 以防光來自主動層18的發射光被吸收。 在電流散佈層22由InGaAlP ( x = 3 )製成及表面經過 處理的層25由InGaAlP ( 0.3 <x S 1 )製成的情形中,表面 經過處理的層25的導電帶邊緣能量可以設定成高於電流 散佈層22的導電帶邊緣能量,以及,可以抑制電流擴散 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5中。假使藉由將A1成份設定爲 〇.44SxSl而將導電帶邊緣能量差設定爲〇.〇4 Εν或更高 ,則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擴散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5的電 流。此外,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5的能帶隙能量比主動層 1 8的能帶隙能量(2.0eV )還高。如此’從主動層1 8發射 -18- 200913327 的光不會被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5吸收,以及,亮度未降 低。 如同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般,主動層的發射光波長不限 於62 0 nm,以及,其可以被彈性地設定於從綠光〜黃光〜 紅光至紅外線的寬廣範圍中。必須考慮主動層的發射光波 長,選取電流散佈層的材料。 奈米尺寸的凹凸結構26的形成需要數次RIE處理, 因此,相較於如同第一實施例中所述之RIE處理次數通常 是一次的平台凹凸結構,會造成更大量的RIE傷害。發明 人以奈米尺寸的凹凸結構取代圖4中所示的比較實施例的 發光裝置的平台凹凸結構,以及,比較導因於168小時操 作測試的亮度劣化。發現具有奈米尺寸凹凸結構的發光裝 置的亮度降低其初始亮度的7〇%或更低。亮度劣化大於具 有平台凹凸結構的發光裝置的亮度劣化(其初始値的8 0 % 或更低)。 相對地,在本實施例中’無電子注入具有RIE處理傷 害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 5中。如此’抑制RIE處理所造 成的深能階密度增加’以及’防止導因於操作測試的亮度 劣化。因此,具有奈米尺寸的凹凸結構2 6的本實施例可 以實現具有更高的光取出效率及增進的可靠度之半導體發 光裝置。奈米尺寸的凹凸結構可以由平台凹凸結構取代。 在該情形中’用於形成凹凸結構的處理可以簡化’但是’ 具有平台凹凸結構的光取出效率増進比具有奈米尺寸的凹 凸結構的光取出效率的增進更低。因此’可以根據應用而 -19- 200913327 選取任一結構。 圖7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依序形成η型GaAs、η型InG.5AlQ 5P/InGaAlP的反射 層64、η型InQ.5Al().5P的包覆層66、p型InGaAlP量子井 製成的主動層 68、p型Ιη〇.5Α1().5Ρ的包覆層70 ' p型 Ga〇.2Al(3.sAs 的電流散佈層 66、ρ 型 InGaAlP(x = 0.7)的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 4、p型I η 〇. 5 G a 〇. 5 P異質能障降低層 77、及p型GaAs的接觸層78。在接觸層78上形成p側 電極80,在基底60的背側上形成η側電極60。 在主動層68中,能障層及井層中的Α1成份被調整至 620 nm的發射光波長。反射層 64具有Ino.5AU.5P及 InGaAIP的多層結構以反射來自主動層68的發射光。電 流散布層72具有1x1018cm_3的載子濃度,由於其足夠低 的電阻率,能夠將電極注入的電流散佈於裝置平面中。此 外,電流散佈層72的能帶隙能量大於具有發射光波長( 2.0 eV )的主動層的能帶隙能量,以防止主動層68發射的 光被吸收。 如同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般,主動層的發射光波長不限 於620 nm,而是在綠光〜黃光〜紅光至紅外線的寬廣範圍 內可以彈性地設定。可以根據主動層的發射光波長,選擇 電流散佈層的材料。 始於費米能階之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的共價帶邊緣 能量大於電流散佈層72的共價帶邊緣能量。此外,表面 -20- 200913327 經過處理的層7 4的能帶隙能量大於主動層6 8的能帶隙能 量,以防止主動層68發射的光被吸收。如此’亮度不會 降低。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中的載子濃度幾乎與具有lx l〇18cm_3的電流散佈層72中的載子濃度相同。 在作爲光取出表面的裝置上表面處,與第三實施例中 的奈米尺寸凹凸結構具有幾乎相同配置的奈米尺寸凹凸結 構7 5形成於p側電極8 0之外。相較於無奈米尺寸凹凸結 構的情形,具有奈米尺寸凹凸結構的光取出效率可以增爲 約二倍。假使奈米尺寸凹凸結構由平台凹凸結構取代’則 相較於無平台的凹凸結構,光取出效率增爲約1 ·5倍。 圖8A及8B是顯示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的函數之能 帶結構的槪要圖。垂直軸代表能量’水平軸代表圖7中的 Z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在本圖中,由於顯示共價帶的能量 ,所以,垂直軸上表示的能量方向與圖2是相反方向。圖 8A是形成P側電極80處的區域中延著Z軸的能帶圖。在 共價帶中,從P側電極80注入的電洞經由接觸層78、異 質能障降低層77、及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流入電流散 佈層72。在具有高電阻率的p型InGaAlP ( χ = 0·7 )的表 面經過處理的層74中,電洞幾乎不會在橫向上散佈。 圖8是在形成奈米凹凸結構75的區域中延著圖7中 的Β - Β線之能帶圖。始於費米能階之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74的共價帶邊緣能量大於電流散佈層72的共價帶邊緣能 量,以及,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與電流散佈層72之間 的介面的共價帶側存在有能障。流入電流散佈層7 2的電 -21 - 200913327 洞被抑制不散佈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圖3可以用以說明能帶邊緣能 量。在本情形中,爲了比較不同導電材料之間始於費米能 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的能階,可以使用每一材料相對於 GaAs的能帶不連續性作爲參考。費米能階會視載子濃度 而變。在P型半導體中,隨著載子濃度增加,費米能階接 近共價帶邊緣。假定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中的載子濃度 與電流散佈層72中的載子濃度幾乎相同,始於費米能階 之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與電流散佈層72的共價帶邊緣之 間的能量差類似於與GaAs之共價帶邊緣之間的能量差。 圖3A及3B顯示關於GaAs的能帶不連續性的成份相 依性。在圖3A中,垂直軸代表InGaAlP與GaAs之間的 導電帶的能帶不連續性△ Ec ( eV )、及共價帶的能帶不連 續性△ Ev ( eV ),而水平軸代表A1成份x (非專利文獻1 )。舉例而言,InGaAlP (χ = 0·7)與GaAs之間的導電帶 的能帶不連續性△ Ec爲0.38eV,而InGaAlP ( x = 0.3 )與 GaAs 之間的 Z\Ec 爲 0_27eV。如此,InGaAlP(x = 0.7)的 導電帶邊緣能量爲0.11 eV,大於InGaAlP ( χ = 〇·3 )的導 電帶邊緣能量。在本實施例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24與 電流散佈層的成份如上所述般地設定,在此二層中均具有 1 xl 018cm_3的載子濃度。如此,與GaAs的導電帶邊緣之 能量差幾乎類似於與費米能階的能量差。 舉例而言,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由p型InGaAlP ( x = 〇.7 )製成且電流散佈層72由p型Ga〇.2Al〇.8As製成。 -22 - 200913327 從圖3 A可知,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 4與G a A s之間的共價 帶不連續性爲0 · 5 2 e V,以及,從圖3 B可知,電流散佈層 72與GaAs之間的共價帶不連續性爲〇.44eV。如此’表面 經過處理的層74的共價帶邊緣能量比電流散佈層72的共 價帶邊緣能量大〇.〇 8eV。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中的濃度 幾乎類似於具有1 xl 〇18cm_3的電流散佈層72中的濃度。 如此,與GaAs的共價帶邊緣的能量差幾乎類似於與費米 能階的能量差。可以使用相對於GaAs的共價帶邊緣能量 作爲用於選取具有始於費米能階之高的共價帶邊緣能量的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的材料之參考。 如此,可以對GaQ.2AU.8As製成的電流散佈層72,決 定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的A1成份X的較佳範圍。從圖 3A可知,InGai_xAlxP(〇.44彡X)可以用於表面經過處理 的層74作爲共價帶邊緣能量相對於GaAs是大於0.44 eV 的材料。比主動層1 8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之表面經過 處理的層。發明人發現共價帶邊緣能量差較佳地爲〇_〇2 ^或更高,以防止電流散佈層72中的電洞散佈至表面經 過處理的層74中。電洞比電子具有更大的有效質量,且 手目@於電子更不容易散佈,如此,共價帶邊緣能量差小於 導電帶邊緣能量差。從此觀點而言,對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 InGaAlP ( 〇_50$ x)是較佳的。 取代InGaAlP,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可以由GaAlAs 爲基礎的材料製成。在電流散佈層72由GaQ.2 Al〇. 8 As製成 的情形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需要由具有0.8 <x的 -23- 200913327
Gai.xAlxAs製成。但是’ x超過0·8的GabxA1xAs容易氧 化。因此,對於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 ’ InGaA1P是較佳的 〇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爲P型 In〇.5(GaQ.3AlQ.7)().5P,但是’假使其不是形成於P側電極 8 0與電流散佈層7 2之間,則可使用η型的表面經過處理 的層74。由於在η型Ιη〇. 5 (Ga〇. 3 A1 〇.7)q 5Ρ中,費米能階接 近導電帶側,所以,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 4與電流散佈層 72之間的共價帶不連續性變成相當大’以及’可以更有效 地抑制電洞擴散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中。爲了防止導 因於η型摻雜劑從表面經過處理的層74擴散至電流散佈 層72之特徵劣化,以及使形成於電流散佈層72中的η/ρ 介面處的空乏層的厚度最小,摻雜濃度必須設定成較低。 舉例而言,較佳地設定爲約5 X 1 0 1 6 c itT3。此外,假使表面 經過處理的層不是形成於ρ側電極80與電流散佈層72之 間,則可以使用未經摻雜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圖9是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裝置包含依序形成的η型GaP製成的基底90、η型 In0.5GaQ.5P製成的緩衝層91、^型InQ.5GaQ.5P製成的包覆 層92、GaAlAs量子井製成的主動層93、卩型Ga()8AlQ2As 製成的包覆層94、ρ型GaQ.8AU.2AS製成的電流散佈層95 、P型 Ga〇.7AlQ3As製成的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p型 GaAs製成的接觸層97。分別在接觸層97上形成ρ側電極 -24- 200913327 9 8,在基底9 0的背側上形成n側電極9 9。 在GaAlAs主動層93 (能障層及井層)中的Α1成份 被調整至8 5 0 nrn的發射光波長。緩衝層9 1具有高載子濃 度5xl018cm_3以充份地降低與GaP的介面處的電阻。電流 散布層95具有3x1 018cnT3的濃度,由於其足夠低的電阻 率,能夠將電極注入的電流散佈於裝置平面中。此外,電 流散佈層95的能帶隙能量大於具有發射光波長(1.48 eV )的主動層的能帶隙能量,以防止主動層93發射的光被 吸收。如同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般,主動層的發射光波長不 限於8 5 0 nm,在此結構中,在從紅光至紅外線的寬廣範圍 內可以彈性地設定。以及,必須根據主動層的發射光波長 ,選擇電流散佈層的材料。 此外,始於費米能階之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的共價 帶邊緣能量大於電流散佈層95的共價帶邊緣能量。此外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的能帶隙能量大於主動層93的能 帶隙能量,以防止主動層9 3發射的光被吸收。如此,亮 度不會降低。此外,由於η型GaP製成的基底90對於來 自主動層的發射光的波長具有小吸收係數以及基底的光吸 收變低,所以,可以經由GaP基底,將光有效地取至外部 。在從綠光〜黃光~紅光至紅外線的寬廣波長範圍中,可以 預期由於GaP基底而增進光取出效率。 在作爲光取出表面的裝置上表面處,與第一實施例中 的平台凹凸結構具有幾乎類似的平台凹凸結構96a形成於 P側電極8 0之外。相較於無凹凸結構的情形,光取出效率 -25- 200913327 可以增爲約1 · 5倍。假使平台凹凸結構由奈米尺寸凹凸結 構取代,則相較於無凹凸結構的情形,光取出效率增爲約 2倍。 根據電流散佈層95,選取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的材 料。在本實施例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96由 p型 Ga〇.7Al〇.3As製成,而電流散佈層95由p型IGao.8AU.2As 製成。從圖3B可知,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與GaAs之間 的共價帶不連續性經計算爲〇. 1 7eV,以及,電流散佈層 95與GaAs之間的共價帶不連續性經計算爲〇· Π eV。如此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 6的共價帶邊緣能量比電流散佈層 95的共價帶邊緣能量大〇.〇6eV。 從圖3 B可以以評估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 6的所需A1 成份X的範圍。由於在表面經過處理的層中共價帶邊緣能 量比GaQ 8Al().2As的電流散佈層中的共價帶邊緣能量大 〇-〇2 eV或更高是較佳的,所以’可以使用具有〇_24 S X 的GaAlAs作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此外’考慮抗氧化性 ’則A1成份較佳地爲低於0.8。亦即’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96較佳地由〇.24SxS〇.8的GanAUAs製成。 在本實施例中,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由P型 Ga0.7AlQ.3As製成。假使表面經過處理的層96未形成於P 側電極9 8與電流散佈9 5之間,則可以使用未經摻雜的層 作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根據第一至第五實施例,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電 流散佈層上,以及,比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及比電流 -26- 200913327 散佈層具有更大的導電帶邊緣能量或更大的共價帶邊緣能 量之材料被選取以用於表面經過處理的層。這會抑制載子 擴散至形成於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表面之凹凸區中。如此 ’實現具有增加的光取出效率及增加的可靠度之半導體發 光裝置。 已參考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 限於這些實施例。在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下,習於此技藝 者可以修改構成半導體發光裝置的主動層、電流散佈層、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及凹凸結構的材料、形狀、厚度、及 配置’任何這些修改也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之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圖2是表面經過處理的層與電流散佈層的能帶結構的 槪要圖; 圖3顯示能帶不連續性的成份相依性; 圖4是根據比較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圖5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圖6是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圖7是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27- 200913327 視圖; 圖8是表面經過處理的層與電流散佈層的能帶結構的 槪要圖;及 圖9是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要剖面 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0 :基底 1 2 :異質能障降低層 1 4 :反射層 1 6 :包覆層 1 8 :主動層 2 0 :包覆層 22 :電流散佈層 23 :中間層 2 4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24a :平台凹凸結構 2 5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26 :奈米尺寸凹凸結構 26a :奈米尺寸的圓錐體 26b :奈米尺寸的圓柱體 26c:奈米尺寸的平台部 28 :接觸層 3 0 : η俱1J電極 -28- 200913327 3 2 : p側電極 4 0 :電流散佈層 40b :電流散佈層 42b :異質能障降低層 44b :接觸層 4 6: S i Ο 2 層 48 : Au電極 4 8 b : A u電極 5 0 : A u電極 5 0 b : A u電極 52 :基底 52b :基底 5 4 :背側電極 54b :背側電極 60 :基底 6 2 : η側電極 6 4 :反射層 66 :包覆層 68 :主動層 70 :包覆層 7 2 :電流散佈層 7 4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7 5 :奈米尺寸凹凸結構 77 :異質能障降低層 -29- 200913327 7 8 :接觸層 8 0 : p側電極 90 :基底 9 1 :緩衝層 92 :包覆層 93 :主動層 94 :包覆層 9 5 :電流散佈層 9 6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96a:平台凹凸結構 9 7 :接觸層 9 8 : p側電極 9 9 : η側電極 1 1 〇 :基底 1 1 4 :反射層 1 16 :包覆層 1 1 8 :主動層 1 2 0 :包覆層 1 2 2 :電流散佈層 122a :平台凹凸結構 1 2 8 :接觸層 1 3 0 : η側電極 1 3 2 : ρ側電極 -30-

Claims (1)

  1. 20091332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 主動層; 電極,形成於該主動層上方; 電流散佈層,形成於該主動層與該電極之間,具有η 型導電率,比該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將從 電極注入的電子散佈至該主動層的平面中;以及,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該電流散佈層之上,比該 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具有設有大量凹凸結 構的不均勻表面區, 其中,該電極不形成於該不均勻表面區上,以及, 其中,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該電流散佈層具有更高 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主動層、該電流散佈層、及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由 Iny(AlxGai.xh-yP 製成,OSxS 1 及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 比該電流散佈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大 0.04eV或更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主動層及該電流散佈層由Iny(AlxGai-x;h_yp製成,〇 Sx刍1及OSySl,以及 -31 - 200913327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由GazAh-zAs製成,0 S z S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 比該電流散佈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大 0.04eV或更多。 6. —種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 主動層; 電極,形成於該主動層上方; 電流散佈層,形成於該主動層與該電極之間,具有P 型導電率,比該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將從 電極注入的電洞散佈至該主動層的平面中;以及,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該電流散佈層之上,比該 主動層具有更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具有設有大量凹凸結 構的不均勻表面區, 其中,該電極不形成於該不均勻表面區上,以及, 其中,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該電流散佈層具有更高 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主動層、該電流散佈層、及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由 In^AlxGabxU 製成,OSxS 1 及 OSyS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 比該電流散佈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大 0.02eV或更多。 -32- 200913327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 該主動層及該電流散佈層由IiMAUGahU製成,0 SxSl 及 OSySl,以及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由GazAh_zAs製成,OSzSl。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 比該電流散佈層的始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大 0.02eV或更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選擇性地形成於電極形成於該電流 散佈層上的區域除外的該電流散佈層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選擇性地形成於電極形成於該電流 散佈層上的區域除外的該電流散佈層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又地形成於該電極與該電流散佈層 之間的該區域中,以及’其中該凹凸結構未形成於該電極 與該電流散佈層之間的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該區域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又地形成於該電極與該電流散佈層 之間的該區域中,以及’其中該凹凸結構未形成於該電極 與該電流散佈層之間的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的該區域中。 15. 一種半導體發光裝置,包含: -33- 200913327 主動層; 電流散佈層,形成於該主動層上方,具有大於該主動 層的能帶隙能量,以及,將注入的載子散佈於該主動層的 平面中; 中間層,形成於該電流散佈層上,比該主動層具有更 大的能帶隙能量,以及比該電流散佈層具有更低的A1成 份; 表面經過處理的層,形成於該中間層之上’具有不均 勻表面區,該不均勻表面區的表面上設有大量凹凸結構; 以及, 電極,形成於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之該不均勻區除外 的區域上,將載子注入以操作, 其中,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該中間層具有更高的始 於費米能階的導電帶邊緣能量,或 其中,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比該中間層具有更高的始 於費米能階的共價帶邊緣能量。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 中, 該主動層及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由IndAUGa^h-yP 製成,OSxSl及OSy^l,以及 其中,該電流散佈層由AlzGai-zAs製成,OSzSl’ 及 其中,該中間層由AlwGai-wAs製成,及z<w -34- 200913327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 中,該凹凸結構的週期精至足以產生光學繞射以及從該表 面至該半導體中的折射率梯度。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 中,該凹凸結構的凸結構具有圓柱體部,該圓柱體部的直 徑在l〇〇nm至200nm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又包 括: 反射層,形成於該主動層與該於該主動層下方基底之 間,由 0<χ<1 的 ΙηχΑ1!-χΡ 及 OSxSl 和 OSygl 的 In^AUGabxh.yP 製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6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 又包括: GaP基底,在該GaP基底上形成有該電流散佈層、及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 其中,該主動層由AlzGa丨.zAs製成,OSzgl, 該電流散佈層由AlwGa!_wAs製成,ogwSl,及 該表面經過處理的層,由OSsgl的AlsGai_sAs製成 、或是由 OSxSl 和 OSySl 的 IndAlxGabjOi-yP 製成。 -35-
TW097126478A 2007-07-12 2008-07-11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37604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83217A JP4903643B2 (ja) 2007-07-12 2007-07-12 半導体発光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3327A true TW200913327A (en) 2009-03-16
TWI376041B TWI376041B (en) 2012-11-01

Family

ID=40252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26478A TWI376041B (en) 2007-07-12 2008-07-11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19411B2 (zh)
JP (1) JP4903643B2 (zh)
TW (1) TWI376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7081B1 (en) * 2010-05-11 2015-09-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2033537A (ja) * 2010-07-28 2012-02-16 Toshiba Corp 発光素子
JP2012099651A (ja) 2010-11-02 2012-05-24 Toshiba Corp 発光素子
JP5095848B1 (ja) 2011-05-18 2012-12-1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14116412A (ja) * 2012-12-07 2014-06-26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484492B2 (en) * 2015-01-06 2016-11-01 Apple Inc. LED structures for reduced non-radiative sidewall recombination
US9601659B2 (en) * 2015-01-06 2017-03-21 Apple Inc. LED structures for reduced non-radiative sidewall recombination
US9865772B2 (en) 2015-01-06 2018-01-09 Apple Inc. LED structures for reduced non-radiative sidewall recombination
KR102356696B1 (ko) * 2015-07-03 2022-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광전 소자 및 이미지 센서
JP6708270B2 (ja) * 2019-01-15 2020-06-10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CN111710766A (zh) * 2020-06-19 2020-09-25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具有折射率可调的复合增透膜的可见光led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3889A (en) * 1989-05-31 1992-10-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5048035A (en) * 1989-05-31 1991-09-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3152708B2 (ja) * 1991-12-12 2001-04-0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3242967B2 (ja) * 1992-01-31 2001-12-2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871477B2 (ja) * 1994-09-22 1999-03-17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33330B2 (ja) * 1994-09-30 2002-10-1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0720242A3 (en) * 1994-12-27 1997-07-30 Shinetsu Handotai Kk AlGaInP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5565694A (en) * 1995-07-10 1996-10-15 Huang; Kuo-Hsin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current blocking layer
JPH0936431A (ja) * 1995-07-13 1997-02-07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0101133A (ja) * 1998-09-21 2000-04-07 Hitachi Cable Ltd 発光素子用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344457B (en) * 1998-12-02 2000-12-27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3472714B2 (ja) * 1999-01-25 2003-1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1291895A (ja) * 2000-04-06 2001-10-19 Sharp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2111052A (ja) * 2000-09-28 2002-04-12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608328B2 (en) * 2001-02-05 2003-08-19 Uni Light Technology Inc.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on a misoriented substrate
JP3802424B2 (ja) * 2002-01-15 2006-07-2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82357B2 (ja) * 2002-01-18 2006-06-07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040021142A1 (en) * 2002-07-30 2004-02-05 Li-Hsin Kuo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JP2004119839A (ja) * 2002-09-27 2004-04-15 Toshiba Corp 光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528417B2 (en) * 2003-02-10 2009-05-05 Showa Denko K.K.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4341623B2 (ja) * 2003-10-16 2009-10-07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50669B (en) * 2003-11-26 2006-03-01 Sanken Electric Co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5277374A (ja) 2004-02-26 2005-10-06 Toyoda Gosei Co Ltd Iii族窒化物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81894B2 (ja) 2004-09-10 2010-06-1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94249A (ja) * 2004-09-27 2006-04-06 Olympus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2006108350A (ja) * 2004-10-05 2006-04-2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6253172A (ja) 2005-03-08 2006-09-21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255055B (en) 2005-06-29 2006-05-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thereof
JP4715370B2 (ja) * 2005-07-29 2011-07-06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9652B2 (ja) * 2005-08-29 2012-05-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8405106B2 (en) * 2006-10-17 2013-03-26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JP4986445B2 (ja) * 2005-12-13 2012-07-25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20090121250A1 (en) * 2006-11-15 2009-05-14 Denbaars Steven P High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using glass packag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6041B (en) 2012-11-01
US8519411B2 (en) 2013-08-27
US20090014734A1 (en) 2009-01-15
JP2009021416A (ja) 2009-01-29
JP4903643B2 (ja)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3327A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926986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618551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893732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af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fer
KR100947676B1 (ko) 3족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KR101543936B1 (ko) 초격자 전류 확산층을 갖는 횡 접촉형 청색 발광 다이오드
US20140225059A1 (en) LED with Improved Injection Efficiency
WO2009139524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7262965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TW201135968A (en) Semiconductor chip
KR20110137772A (ko) 플라즈모닉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제조 방법
TWI559567B (zh) 氮化物半導體層積體及半導體發光元件
US20130328055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9318661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vi et al. Influence of helium-ion bombardment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O nanorods/p-GaN light-emitting diodes
US8530913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430409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US10923882B2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2000271B1 (ko) 질화갈륨 계열 발광 다이오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질화갈륨 계열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412142B1 (ko) 엔형 질화갈륨 윈도우층을 가진 알루미늄갈륨인듐인계 발광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110324A1 (en) Optical devices with lateral current injection
TW200417066A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013993A (e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US9331248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6111012A (zh) 一种可调控偏振发光模式的发光二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