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2314A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 Google Patents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2314A
TW200902314A TW97110459A TW97110459A TW200902314A TW 200902314 A TW200902314 A TW 200902314A TW 97110459 A TW97110459 A TW 97110459A TW 97110459 A TW97110459 A TW 97110459A TW 200902314 A TW200902314 A TW 2009023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air
photosensitive
placement
support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10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86312B (zh
Inventor
Akihiko Hase
Shingo Sawaha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02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2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6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63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32B37/2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involving the assembly of continuous webs only
    • B32B37/203One or more of the layers being 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Description

20090231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形成於支撐體上之感光材料層貼 合於基板後,剝離前述支撐體以製造感光性積層體之感光 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如液晶面板用基板、印刷電路板用基板、PDP用基板, 係將具有感光性樹脂層(感光材料層)之感光性片體(感 光性薄片)貼合於基板表面而構成。感光性片體如在可撓 性塑膠支撐體上依序積層感光性樹脂層與保護膜。 使用於此種感光性片體之貼合的製造裝置,通常係採 用使玻璃基板及樹脂基板等基板各以指定之間隔分離,而 輸送至轉印滾筒間,並且將剝離了對應於前述基板上所貼 合之感光性樹脂層的範圍之保護膜的感光性片體輸送至前 述轉印滾筒間之方式。 如揭示於專利第3 3 1 6093號公報之製造裝置,如第9 圖所示,係從輥1陸續送出感光性片體2,而供給至半厚 度切割裝置3,以指定之間隔切斷積層於構成感光性片體2 之支撐體上的保護膜及感光性樹脂層。其次,供給前述感 光性片體2至保護膜除去部4,使用黏合膠帶等剝離對應 於基板5之貼合範圍的保護膜後,供給至熱壓接滾筒6 a、 6b間。另一方面,在熱壓接滾筒6a、6b間輸入加熱後之基 板5,經由藉由剝離保護膜而露出之感光性樹脂層’將感 光性片體2加熱壓接於基板5之下面部。加熱壓接了感光 200902314 性片體2之基板5從熱壓接滾筒6a、6b輸出後,供給至分 離裝置7,藉由切斷基板5間之感光性片體2而製造感光性 積層體8。 再者,在如此分離之感光性積層體8中殘留支撐體, 進行從基板5剝離該支撐體之處理。剝離之支撐體收容於 支撐體收容部後廢棄。 第1 0圖及第1 1圖係支撐體之一般剝離收容機構的說 明圖。殘留於感光性積層體8之支撐體9藉由卡盤1 0把持, 從基板5剝離後,落下於在下部等待之支撐體收容部1 1而 收容。 此時,爲了有效製造感光性積層體8,須從基板5連 續地剝離支撐體9,在支撐體收容部1 1中積層收容許多片 支撐體9後,將此等集中廢棄。因此,支撐體收容部1 1形 成可收容許多支撐體9之深度。 但是,支撐體收容部11變深時,支撐體9之落下距離 變長。此時,因爲支撐體9由薄的可撓性塑膠形成,並且 未被卡盤1 0把持之端部係自由端,所以收容於支撐體收容 部1 1時,如第1 1圖所示,一部分折彎,導致支撐體收容 部1 1中無法收容許多支撐體9。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種可將從基板剝離之支撐體有 效地收容於支撐體收容部,藉此,有效製造感光性積層體 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此外’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種支撐體收容部不致大 200902314 型化’而可有效收容支撐體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 造方法。 本發明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係將形成於支撐體 上之感光材料層貼合於基板後,剝離前述支撐體,以製造 感光性積層體,其特徵爲具備: 一對放置台’其係相對地配置,並在放置面上放置剝 離之前述支撐體; 放置台移動手段’其係使前述一對放置台分離而移動; 放置台傾斜手段,其係使接近前述一對放置台之各端 部側傾斜於下方向;及 支撐體收容部’其係設置於前述一對放置台之下部, 收容從藉由前述放置台移動手段而分離之前述一對放置台 間落下的前述支撐體。 此外’本發明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方法,係將形成於 支撐體上之感光材料層貼合於基板後,剝離前述支撐體, 以製造感光性積層體,其特徵爲包含以下步驟: 在相對而配置之一對放置台的放置面上,放置剝離之 述支撐體1 使放置了前述支撐體之前述一對放置台分離,並且使 接近前述一對放置台之各端部側傾斜於下方向;及 在設置於前述一對放置台之下部的支撐體收容部中, 使前述支撐體從分離之前述一對放置台間落下而收容。 本發明藉由將從基板剝離之支撐體暫時放置於一對放 置台後,使前述一對放置台分離,並且傾斜於下方向,落 200902314 下於支撐體收容部而收容,支撐體不折彎,可將許多支 體有效收容於支撐體收容部。結果,減少從支撐體收容 廢棄支撐體之處理次數,可有效製造感光性積層體。此外 因爲可有效收容支撐體,所以可構成小型之支撐體收容咅丨 從配合附圖之以下適當的實施形態例之說明,應可 瞭上述之目的、特徵及優點。 【實施方式】 第1圖係本實施形態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之轉 裝置20的槪略構成圖,該轉印裝置20以液晶或有機EL 濾色器等之製程,進行將由指定之寬度尺寸構成的長條 感光性薄片2 2之感光性樹脂層2 8 (於後述)熱轉 (Laminate)於玻璃基板24的作業。 第2圖係使用於轉印裝置20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 的剖面圖。該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積層可撓性基底膜( 撐體)26、感光性樹脂層(感光材料層)28及保護膜 而構成。 如第1圖所示,轉印裝置20具備:收容將長條狀感 性薄片22捲繞成輥狀之感光性薄片輥23,而可從感光性 片輥23送出前述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薄片送出機 32 ;形成可在送出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的保護膜30 感光性樹脂層28之寬度方向切斷的2處交界部分之半厚 切割部位3 4 a、3 4 b (參照第2圖)的加工機構3 6 ;及使 部分具有非接合部38a之接合標籤38 (參照第3圖)接 於保護膜3 0的標籤接合機構40。 撐 部 明 印 用 狀 印 22 支 30 光 薄 構 及 度 合 200902314 在標籤接合機構4 0之下游設置:用於將長條狀感光性 薄片22從間歇進給變更成連續進給之貯存機構42;以指定 之長度間隔從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剝離保護膜30之剝離 機構44;在將玻璃基板24加熱至指定溫度之狀態下供給至 貼合位置之基板供給機構45 ;及將藉由剝離前述保護膜30 而露出之感光性樹脂層28 —體地貼合於前述玻璃基板24 之貼合機構46。 在貼合機構4 6中之貼合位置的上游附近,設置攝影包 含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圖像 的攝影部47。轉印裝置20依據藉由攝影部47攝影之半厚 度切割部位34a、34b的圖像,算出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 對貼合機構46之位置偏差量,而進行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 之進給量修正。 在薄片送出機構32之下游附近,設置槪略貼合使用後 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的後端與新使用之長條狀感光性 薄片22前端的貼合座49。在貼合座49之下游’爲了控制 因感光性薄片輥23捲曲偏差造成寬度方向之偏差,而設置 薄膜終端位置檢測器5 1。此處’薄膜終端位置調整係使薄 片送出機構32在寬度方向移動而進行’不過亦可附設組合 滾筒之位置調整機構而進行。 加工機構36配置於滾筒組50下游’該滾筒組50係用 於算出收容捲繞於薄片送出機構3 2之感光性薄片輥2 3的 輥徑。加工機構3 6具備分離距離Μ程度之一對圓刃5 2 a、 52b。圓刃52a、52b在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寬度方向移 200902314 動,而在夾著保護膜30之殘留部分B的指定之2處位置形 成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 (參照第2圖)。 如第2圖所示,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至少需要切 斷保護膜30及感光性樹脂層28,實際上,係以切入至可撓 性基底膜26之方式設定圓刃52a、52b之切入深度。圓刃 5 2a、5 2b採用在不旋轉而固定之狀態下,朝長條狀感光性 薄片22之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 之方式;及不在前述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上滑動,而旋轉 並朝前述寬度方向移動,而形成前述半厚度切割部位3 4 a、 34b之方式。該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亦可取代圓刃52a、 52b’而採用如使用雷射光及超音波之切割方式,或是以刀 刃、剪切刃(湯姆生刃)等形成之方式。 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設定成將感光性樹脂層28 貼合於玻璃基板2 4時,如從前述玻璃基板2 4之兩端部分 別進入內側各1 0 m m的位置。另外,玻璃基板2 4間之保護 膜3 0的殘留部分B,係作爲在後述之貼合機構4 6中’將 感光性樹脂層2 8外框狀地貼合於前述玻璃基板24時之遮 罩的功能者。 標籤接合機構4 〇爲了對應於玻璃基板2 4間,保留保 護膜30之殘留部分b,而供給連結半厚度切割部位34b側 之剝離部分A與半厚度切割部位34a側之剝離部分a的接 合標籤3 8。 如第3圖所示,接合標籤38構成長條紙狀,如以與保 護膜3 0相同之樹脂材料而形成。接合標籤3 8具有中央部 200902314 不塗布黏合劑之非接合部(包含微黏合)38a,並/且在該非 接合部38a之兩側,亦即在前述接合標籤38之長度方向兩 端部具有:接合於前方之剝離部分A的第一接合部3 8b ’ 及接合於後方之剝離部分A的第二接合部38c。 如第1圖所示,標籤接合機構40具備各指定間隔分離 而可貼合最大7片接合標籤38的吸附墊54a〜5 4g ’並且在 藉由前述吸附墊54a〜5 4g貼合前述接合標籤38之位置’ 升降自如地配置用於從下方保持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 托架5 6。 貯存機構42爲了吸收上游側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 的間歇輸送與下游側之前述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的連續 輸送之速度差,而具備在箭頭方向搖動自如之跳動滾筒60。 配置於貯存機構4 2下游之剝離機構4 4具備用於遮斷 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送出側的張力變動,使轉印時之張 力穩定化的吸入筒62。在吸入筒62附近配置剝離滾筒63 ’ 並且經由該剝離滾筒63,自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以銳角之 剝離角剝離的保護膜3 0,除了殘留部分B,捲繞於保護膜 捲繞部64。 在剝離機構44之下游側設置可在長條狀感光性薄片 22上賦予張力之張力控制機構66。張力控制機構66在汽 缸68之驅動作用下,藉由張力調節器70搖動變位,可調 整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張力。另外,張力控制機構66 依需要使用即可,亦可刪除。 基板供給機構45具備:以夾著玻璃基板24之方式而 -11- 200902314 設置之基板加熱部(如加熱器)74,及在箭頭γ方向輸送 該玻璃基板24之輸送部76。基板加熱部74隨時監視玻璃 基板24之溫度,於異常時,停止輸送部76及發出警報, 並且發送異常資訊,在爾後步驟NG排出異常之玻璃基板 24,可活用於品質管理或生產管理等。輸送部76中設置無 圖示之氣浮板,浮起玻璃基板24而在箭頭Υ方向輸送。玻 璃基板24之輸送亦可藉由滾筒輸送機進行。 玻璃基板24之溫度測定宜在基板加熱部74內或貼合 位置之前進行。測定方法除了接觸式(如熱電偶)之外, 亦可爲非接觸式。 貼合機構46具備設置於上下,並且加熱成指定溫度之 橡膠滾筒(壓接滾筒)80a、80b。橡膠滾筒80a、80b上滑 接備份滾筒82a、82b。一方之備份滾筒82b藉由構成滾筒 壓板部83之加壓汽缸84,而擠壓於橡膠滾筒80b側。 玻璃基板24藉由構成從貼合機構46延伸於箭頭Y方 向之輸送路徑的數個基板輸送滾筒90a〜90f而輸送。在基 板輸送滾筒90b、90c間設置藉由切斷玻璃基板24間之長 條狀感光性薄片22,而分離在玻璃基板24上貼合了感光材 料層之感光性積層體92的刀具機構94。此時,分離之感光 性積層體92如第4圖所示,係在玻璃基板24上經由感光 性樹脂層28貼合可撓性基底膜26。此外,在玻璃基板24 之前後,保護膜30之殘留部分B、感光性樹脂層28及可 撓性基底膜26之一部分突出。 此外,在基板輸送滾筒90e、90f之側部設置從感光性 200902314 積層體92剝離可撓性基底膜26而拋棄之剝離 96。第5圖及第6圖係剝離拋棄機構96之構成圖 剝離拋棄機構96具備:在玻璃基板24上保 樹脂層2 8之狀態下,把持可撓性基底膜2 6之一 可撓性基底膜26從感光性積層體92剝離於箭頭 卡盤98a、98b ;設置於感光性積層體92之側部, 離之可撓性基底膜2 6的一對放置台1 〇 0 a、1 0 0 b ; 放置台1 00a、1 00b之下部,以積層狀態收容剝離 撓性基底膜26的基底膜收容部1 02 (支撐體收容 各放置台100a、100b具有皮帶輸送機104a 106a〜106d (放置面移動手段),其係在感光性Ϊ 之輸送方向的箭頭Y方向相對而設置,使可撓性 之放置面朝相互接近之箭頭Y1、Y2方向移動。 置面藉由安裝於皮帶輸送機104a〜104d及106a〜 之各一端部的馬達108a、108b而移動。此等皮帶輸 〜104d及106a〜106d將前述各一端部軸支撐於可 110a、110b 及 110c、110d 朝箭頭 Yl、Y2 方向移 框架112a、112b(放置台移動手段)。此外,導軌1 及110c、110d固定於支撐框架114a、114b。支撐框 114b與皮帶輸送機104a〜104d及106a〜106d接 一端部藉由使前述各另一端部側從水平狀態傾斜 方向的傾斜汽缸1 16a、1 16b及1 16c、1 16d (放置 段)而連結。 如第6圖所不,設置於放置台l〇〇a、100b下 拋棄機構 〇 留感光性 端部,將 X方向的 而放置剝 及設置於 之許多可 部)。 〜104d及 賨層體92 基底膜26 前述各放 106d分離 送機104a 沿著導軌 動的移動 1〇a > ll〇b L 架 1 1 4a、 近之各另 成箭頭Θ 台傾斜手 部之基底 200902314 膜收容部102具備:在箭頭Z方向升降之底面部118;使底 面部118升降之升降汽缸120 (底面下降手段);與基底膜 收容部1 02之開口部相對配置,構成檢測收容之可撓性基 底膜26的收容狀態之收容狀態檢測手段的發光元件1 22及 受光元件1 24。此時,如第7圖所示,底面部1 1 8設定成對 可撓性基底膜26之剝離方向的箭頭X方向傾斜之狀態。 另外,以上構成之轉印裝置20係將薄片送出機構32、 加工機構36、標籤接合機構40、貯存機構42、剝離機構 44、張力控制機構66及攝影部47配置於貼合機構46之上 方,反之,亦可構成從前述薄片送出機構32至前述攝影部 47配置於前述貼合機構46之下方,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 之上下顛倒,而將感光性樹脂層28貼合於玻璃基板24下 側’此外,亦可將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輸送路徑構成直 線狀。 轉印裝置20內,經由隔牆126而隔離第一潔淨室128a 與第二潔淨室128b。第一潔淨室128a中收容薄片送出機構 3 2至張力控制機構6 6,第二潔淨室1 2 8 b中收容攝影部4 7 以後之機構。第一潔淨室128a與第二潔淨室128b經由貫 穿部1 3 0而連通。 其次,連同本發明之製造方法,說明以上構成之轉印 裝置2 0的動作。 首先,從安裝於薄片送出機構3 2之感光性薄片輥2 3 送出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輸送至加 工機構3 6。 -14- 200902314 加工機構3 6中,圓刀5 2 a、5 2 b朝長條狀感光性薄片 22之寬度方向移動’從保護膜30至感光性樹脂層28乃至 可撓性基底膜26切入前述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而形成保 護膜30之殘留部分B的寬度Μ程度分離之半厚度切割部 位3 4 a、3 4 b (參照第2圖)。藉此,在長條狀感光性薄片 22中,夾著殘留部分B而設置前方之剝離部分a與後方之 剝離部分A (參照第2圖)。 另外,殘留部分B之寬度Μ係以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 不延伸作爲前提,將供給至貼合機構46之橡膠滾筒80a、 8 0b間的玻璃基板24間之距離爲基準而設定。此外,以寬 度Μ而形成之一組半厚度切割部位3 4 a、3 4 b係以貼合於玻 璃基板24之感光性樹脂層28的基準長度之間隔而形成於 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 其次,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輸送至標籤接合機構40, 而將保護膜30之指定貼合部位配置於托架56上。標籤接 合機構4 0係藉由吸附墊5 4 b〜5 4 g吸附保持指定數量之接 合標籤38,各接合標籤38橫跨保護膜30之殘留部分B ’ 而一體地接合於前方之剝離部分A與後方之剝離部分A(參 照第3圖)。 如接合了 7片接合標籤38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如 第1圖所示,經由貯存機構42防止送出側之張力變動後’ 連續地輸送至剝離機構4 4。剝離機構4 4將長條狀感光性薄 片22之可撓性基底膜26吸附保持於吸入筒62 ’並且保護 膜30保留殘留部分B,而自前述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剝 200902314 離。該保護膜3 0經由剝離滾筒6 3剝離,而捲繞於保護膜 捲繞部64 (參照第1圖)。 在剝離機構44之作用下,保護膜3 0保留殘留部分Β, 而自可撓性基底膜26剝離後,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藉由 張力控制機構66進行張力調整,其次,在攝影部47中’ 以指定之攝影時間點,攝影包含半厚度切割部位34a、34b 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 2的圖像。 藉由通過攝影部47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輸送至貼 合機構46 ’進行感光性樹脂層28對玻璃基板24之轉印處 理(Laminate )。此時,係依據藉由攝影部47所攝影之半厚 度切割部位34a、34b的圖像,調整貼合機構46中之半厚 度切割部位3 4 a、3 4 b的位置。 貼合機構46起初係設定成橡膠滾筒80a、80b分離之 狀態’在橡膠滾筒80a、80b間之指定位置定位長條狀感光 性薄片2 2之半厚度切割部位3 4 a的狀態下,暫時停止輸送 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在該狀態下,藉由輸送部76將藉由 構成基板供給機構4 5之基板加熱部7 4而加熱至指定溫度 之玻璃基板24的前端部搬入橡膠滾筒8〇a、80b間時,在 加壓汽缸84之作用下,備份滾筒82b及橡膠滾筒80b上昇, 而在橡膠滾筒80a、80b間以指定之壓力機壓力夾入玻璃基 板24及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另外,橡膠滾筒8〇a、80b 加熱至指定之轉印溫度。 其次,橡膠滾筒80a、80b旋轉,將玻璃基板24及長 條狀感光性薄片2 2輸送於箭頭γ方向。結果感光性樹脂層 -16- 200902314 28被加熱溶化而轉印(Laminate)於玻璃基板24。 另外’轉印條件係速度爲1 . 〇 m / m i η〜1 0.0 m / m i η,橡 膠滾筒80a、80b之溫度爲80°C〜140°C,前述橡膠滾筒80a、 80b之橡膠硬度爲40度〜90度,該橡膠滾筒80a、80b之 壓力機壓力(線壓)爲50N / cm〜400N / cm。 對玻璃基板24轉印一片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結束 時’停止橡膠滾筒80a、80b之旋轉,另外,藉由基板輸送 滾筒90a夾住轉印了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玻璃基板24 的前端部。此時,在橡膠滾筒80a、80b間之指定位置配置 半厚度切割部位34b。 而後,橡膠滾筒80b朝從橡膠滾筒80a分離之方向退 開,而解除夾住,並且基板輸送滾筒90a以低速再度開始 旋轉,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轉印於玻璃基板24之感光性 積層體在箭頭Y方向輸送對應於保護膜30之殘留部分B 的寬度Μ之距離程度,其次之半厚度切割部位34a被輸送 至橡膠滾筒80a之下方附近的指定位置後,停止橡膠滾筒 80a、80b之旋轉。另外,以下將僅在半厚度切割部位34a、 3 4b間輸送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之處理,稱爲「基板間進 給」。 另一方面,在前述之狀態下,經由基板供給機構45, 而向貼合位置輸送其次之玻璃基板24,藉由反覆進行以上 之動作,而連續地製造在玻璃基板2 4上貼合了感光性樹脂 層28之感光性積層體92。 此時,如第4圖所示,感光性積層體之各個端部藉由 200902314 保護膜3 0的殘留部分B覆蓋。因此,感光性樹脂層28被 轉印於玻璃基板24時,橡膠滾筒80a、80b不致被前述感 光性樹脂層2 8污染。 藉由貼合機構46所製造之感光性積層體92,以貼合機 構46基板間進給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後,在暫時停止狀 態時,藉由設置於基板輸送滾筒90b、90c間之刀具機構94 切斷玻璃基板24間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而分離。 其次,分離之感光性積層體92輸送至剝離拋棄機構 9 6,進行可撓性基底膜2 6之剝離拋棄處理。 剝離拋棄機構96如第5圖所示,係藉由卡盤98a、98b 把持從感光性積層體92之輸送方向(箭頭Y方向)的兩端 部突出之可撓性基底膜26的端部後,藉由卡盤98a、98b 朝箭頭X方向移動,而在感光性樹脂層2 8保留於玻璃基板 24之狀態下,從玻璃基板24側剝離可撓性基底膜26。另 外,剝離了可撓性基底膜26之感光性積層體92供給至以 下的處理步驟。 從玻璃基板24剝離之可撓性基底膜26放置於構成在 側部等待之放置台100a、100b的皮帶輸送機104a〜104d 及106a〜106d上。另外,放置可撓性基底膜26時,皮帶 輸送機l〇4a〜104d及106a〜106d如第6圖所示,放置面設 定成水平狀態,且設定成相互接近之狀態。因此,可撓性 基底膜26係在不折彎之平坦狀態下放置於放置面上。 其次,藉由驅動馬達108a' 108b,一方之皮帶輸送機 l〇4a〜104d的放置面朝箭頭Y1方向移動,並且另一方之皮 200902314 帶輸送機106a〜l〇6d之放置面朝箭頭Y2方向移動。此外, —方之移動框架1 12a沿著導軌1 l〇a、1 10b而朝箭頭Υ2方 向移動’並且另一方之移動框架112b沿著導軌ll〇c、110d 而朝箭頭Y1方向移動。再者,驅動傾斜汽缸1 16a、1 16b 及116c、116d,皮帶輸送機l〇4a〜104d及106a〜106d接近 之端部側傾斜於箭頭0方向。 此時,藉由可撓性基底膜26之放置面朝對稱之箭頭 Yl、Y2方向移動,並且皮帶輸送機i〇4a〜104d及106a〜 l〇6d分離於箭頭γι、Y2方向,在放置之可撓性基底膜26 保持於剝離拋棄機構96之中央部分的狀態下,變成彎曲於 比分離之皮帶輸送機104a〜104d及106a〜106d間下方向的 狀態。此外,因爲皮帶輸送機l〇4a〜104d及106a〜106d 接近之端部側傾斜於箭頭Θ方向,所以可撓性基底膜26開 始從皮帶輸送機104a〜104d及106a〜106d間落下於下方 向。第8圖顯示此時之狀態。 皮帶輸送機104a〜104d及106a〜106 d間分離指定距 離,並且形成指定之傾斜角度時,可撓性基底膜26落下, 而收容於在下部等待之基底膜收容部1 0 2。此時,可撓性基 底膜26在彎曲於與剝離方向之箭頭X方向成正交的方向狀 態下,下降於基底膜收容部1 02側。因此,可撓性基底膜 26被賦予對剝離方向(箭頭X方向)不易彎曲的強度,而 在其狀態下放置於基底膜收容部1 02之底面部1 1 8上。此 外,因爲可撓性基底膜26下降於基底膜收容部1 02側時, 在藉由皮帶輸送機104a〜104d及106a〜106d支撐之狀態 200902314 下,縮短可撓性基底膜26之放置面與基底膜收容部102之 距離/所以係以穩定之姿態放置於底面部1 1 8上。 如上述,在基底膜收容部102內積層收容複數感光性 樹脂層28時,積層於最上部之感光性樹脂層28與皮帶輸 送機104a〜104d及106a〜106d之放置面的距離縮短。因 此,藉由設置於基底膜收容部102之發光元件122及受光 元件1 24檢測最上部之感光性樹脂層28時,藉由驅動升降 汽缸1 20,使底面部1 1 8在箭頭Z方向下降指定距離,可使 最上部之感光性樹脂層2 8與放置面之距離保持一定’而在 始終穩定之狀態下將可撓性基底膜26收容於基底膜收容 部 102。 另外,上述之實施形態係藉由將從1支感光性薄片輥 23供給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22貼合於玻璃基板24 ’以製 造所謂單輥鋪設之感光性積層體而構成,不過亦可如將從 2支感光性薄片輥或3支以上之感光性薄片輕供給長條狀 感光性薄片22貼合於玻璃基板24,以製造所謂二輥鋪設、 三輥鋪設等之感光性積層體而構成。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實施形態之轉印裝置的槪略_ $ ® ° 第2圖係使用於轉印裝置之長條狀感光性薄片的剖面 圖。
I 第3圖係在長條狀感光性薄片上接合了接合標繁之狀 態的說明圖。 第4圖係分離之感光性積層體的割面圖1 ° -20 - 200902314 第5圖係可撓性基底膜之剝離拋棄機構的構成g _ 圖。 第6圖係可撓性基底膜之剝離拋棄機構之側面的〜$ 分剖面圖。 第7圖係基底膜收容部之剖面圖。 第8圖係可撓性基底膜之剝離拋棄機構的動作說明 圖。 第9圖係先前技術之製造裝置的槪略構成圖。 第1 0圖係先前技術之支撐體的剝離收容機構之斜視 說明圖。 第1 1圖係先前技術之支撐體的剝離收容機構之剖面 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輥 2 感 光 性 片 體 3 半 厚 度 切 割 裝置 4 保 護 膜 除 去 部 5 基 板 6 a 熱 壓 接 滾 筒 6 b 熱 壓 接 滾 筒 7 分 離 裝 置 8 感 光 性 積 層 體 9 ' 支 撐 體 10 卡 盤 -21- 200902314 11 支 撐 體 收 容 部 20 轉 印 裝 置 22 長 條 狀 感 光 性 薄片 23 感 光 性 薄 片 輥 24 玻 璃 基 板 26 可 撓 性 基 底 膜 28 感 光 性 樹 脂 層 30 保 護 膜 32 薄 片 送 出 機 構 34a 半 厚 度 切 割 部 位 34b 半 厚 度 切 割 部 位 36 加 工 機 構 38 接 合 標 籤 38a 非 接 合 部 38b 第 一 接 合 部 3 8c 第 二 接 合 部 40 標 籤 接 合 機 構 42 貯 存 機 構 44 剝 離 機 構 45 基 板 供 給 機 構 46 貼 合 機 構 47 攝 影 部 49 貼 合 座 -22 200902314 50 滾 5 1 薄 52a 圓 52b 圓 5 4 a 〜5 4 g 吸 56 托 60 跳 62 吸 63 剝 64 保 66 張 68 汽 70 張 74 基 76 輸 80a 橡 80b 橡 82a 備 82b 備 83 滾 84 加 90a〜90f 基 9 2 咸 yQjN 94 刀 筒組 膜終端位置檢測器 刃 刃 附墊 架 動滾筒 入筒 離滚筒 護膜捲繞部 力控制機構 缸 力調節器 板加熱部 送部 膠滾筒 膠滾筒 份滾筒 份滾筒 筒壓板部 壓汽缸 板輸送滾筒 光性積層體 具機構 -23 - 200902314 96 剝離拋棄機構 98a 卡盤 98b 卡盤 100a 放置台 100b 放置台 102 基底膜收容部 1 0 4 a ~ 1 0 4 d 皮帶輸送機 1 0 6 a 〜1 0 6 d 皮帶輸送機 108a 馬達 108b 馬達 110a 導軌 1 10b 導軌 1 10c 導軌 1 lOd 導軌 1 12a 移動框架 112 b 移動框架 1 14a 支撐框架 1 14b 支撐框架 116a 傾斜氣缸 116b 傾斜氣缸 1 16c 傾斜氣缸 1 16d 傾斜氣缸 118 底面部 120 升降汽缸 -24 - 200902314 122 發 光 元 件 124 受 光 元 件 126 隔 牆 128a 第 一 潔 淨 室 128b 第 二 潔 淨 室 130 -gg- 穿 部 A 剝 離 部 分 B 殘 留 部 分 M 距 離 M 寬 度 -25 -

Claims (1)

  1. 20090231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種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係將形成於支撐體(26)上之 感光材料層(28)貼合於基板(24)後,剝離前述支撐體 (26),以製造感光性積層體(92),其特徵爲具備: 一對放置台(100a,100b),其係相對地配置,並在放 置面上放置剝離之前述支撐體(26); 放置台移動手段(1 12a, 1 12b),其係使前述一對放置 台(100a, 100b)分離而移動; 放置台傾斜手段(1 1 6a〜1 1 6d),其係使接近前述一對 放置台(1 0 0 a,1 0 0 b)之各端部側傾斜於下方向;及 支撐體收容部(102),其係設置於前述一對放置台 (100a,100b)之下部,收容從藉由前述放置台移動手段 (112a,112b)而分離之前述一對放置台(i〇〇a, i〇〇b)間落 下的前述支撐體(26)。 2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其中 具有支撐體剝離手段(98 a, 98 b),其係把持前述支撐體 (26)之端部,並沿著前述一對放置台(l〇〇a, l〇〇b)之放置 面而剝離前述支撐體(26)。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其係 具有使前述一對放置台(100a, 100b)朝接近前述放置面的 方向移動之放置面移動手段(104a〜104d, 106a〜106d)。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其中 前述支撐體收容部(102)之積層前述支撐體(26)的底面, 係對與前述一對放置台(100a,100b)分離之方向成正交的 -26 - 200902314 方向傾斜而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其中 前述支撐體收容部(102)具備: 收容狀態檢測手段( 1 22, 1 24),其係檢測收容之前述支 撐體(26)的收容狀態;及 底面下降手段(1 20),其係按照藉由前述收容狀態檢測 手段(1 2 2,1 2 4)所檢測之前述收容狀態,使積層前述支撐 體(26)之底面下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其中 前述收容狀態檢測手段(122,124)由設置於前述支撐體收 容部(102)之開口部的發光元件(122)及受光元件(124)構 成,按照前述發光元件(122)及前述受光元件(124)間有無 前述支撐體(26),來檢測前述支撐體(26)之收容狀態。 7. —種感光性積層體製造方法,係將形成於支撐體(26)上之 感光材料層(28)貼合於基板(24)後,剝離前述支撐體 (26),以製造感光性積層體(92),其特徵爲包含以下步驟: 在相對而配置之一對放置台(100a,100b)的放置面 上,放置剝離之前述支撐體(26); 使放置了前述支撐體(26)之前述一對放置台(1 〇〇a, 100b)分離’並且使接近前述一對放置台(100a,i〇0b)之各 端部側傾斜於下方向;及 在設置於前述一對放置台(I〇〇a,l〇〇b)之下部的支撐 體收容部(102)中’使前述支撐體(26)從分離之前述一對 放置台(l〇〇a, 100b)間落下而收容。 -27 - 200902314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支撐體(26)沿著前述一對放置台(i〇〇a, i〇〇b)之放置 面被剝離而放置。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方法,其中 使放置了前述支撐體(26)之前述一對放置台(100a,l〇〇b) 分離,並且使前述一對放置台(100a,100b)之前述放置面 朝互相接近之方向移動。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感光性積層體製造方法,其中 包含以下步驟: 檢测被前述支撐體收容部(102)所收容之前述支撐體 (2 6)的收容狀態;及 根據前述收容狀態’使積層前述支撐體(26)之前述支 撐體收容部(1 〇 2)的底面下降。 -28 -
TW97110459A 2007-03-28 2008-03-25 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TWI3863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5329A JP4975500B2 (ja) 2007-03-28 2007-03-28 感光性積層体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2314A true TW200902314A (en) 2009-01-16
TWI386312B TWI386312B (zh) 2013-02-21

Family

ID=3991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10459A TWI386312B (zh) 2007-03-28 2008-03-25 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75500B2 (zh)
KR (1) KR20080088374A (zh)
CN (1) CN101274502A (zh)
TW (1) TWI3863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7832B2 (ja) * 2012-01-20 2015-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樹脂層が形成された基板とその形成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78635B1 (ko) * 2013-05-27 2013-06-25 주식회사 문창 열풍기를 이용한 패널 제조장치
JP5911029B2 (ja) * 2014-08-01 2016-04-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可撓性薄膜構造の表示セルに光学機能フィルムを貼り合わせ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26832A (ja) * 1992-10-20 1994-05-10 Canon Aptecs Kk 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000351191A (ja) * 1999-06-11 2000-12-19 Hitachi Techno Eng Co Ltd フィルム剥離方法およびフィルム貼付方法
JP4774243B2 (ja) * 2004-07-06 2011-09-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感光性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6264020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積層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415126B2 (ja) * 2005-09-02 2010-02-17 Jp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貼合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88374A (ko) 2008-10-02
TWI386312B (zh) 2013-02-21
JP2008238729A (ja) 2008-10-09
CN101274502A (zh) 2008-10-01
JP4975500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6657B (en) Single sheet jo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3139108A (ja)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
KR102490643B1 (ko) 정형 패널에 대한 수지 필름 첩부 시스템
WO2010082441A1 (ja) フィルム貼り合わせ装置、小片部材の移載定置装置及びそのヘッド装置
TW200900244A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JP2010058869A (ja) フイルム剥離装置及び方法
JP4674142B2 (ja) 感光性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07139090A1 (ja) 外層体の剥離方法及び剥離装置
TWI386312B (zh) 感光性積層體製造裝置及製造方法
TW200911509A (en) Method of applying laminated body
TW200900225A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peeling photosensitive web
JP3914606B2 (ja) 接着層の製造装置、両面基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多層基板の製造装置
TWI341788B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JP2010076875A (ja) フイルム剥離装置及び方法
JPH0327335B2 (zh)
KR101724093B1 (ko) 양면테이프 라미네이팅 장치
WO2016166927A1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シート供給方法
TW200916316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JP4898388B2 (ja) 感光性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1561974B1 (ko) 쉬트 라미네이터
TW200922788A (en)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a photosensitive laminated body
JP2007145497A (ja) 積層体の剥離方法及び剥離装置
JP5424976B2 (ja) Fpdモジュールの組立装置
JPH0327334B2 (zh)
JP2010076864A (ja) フイルム剥離装置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