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6583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836583A TW200836583A TW096146422A TW96146422A TW200836583A TW 200836583 A TW200836583 A TW 200836583A TW 096146422 A TW096146422 A TW 096146422A TW 96146422 A TW96146422 A TW 96146422A TW 200836583 A TW200836583 A TW 20083658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buffer layer
- organic
- electron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083658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t)(下文稱為 nEL”)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且更確切地說,涉及藉由在電 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層之間或在電子注入層與陰極之間形 身 成缓衝層能夠確保大元件中的厚度均一性且改進電性能的 % 有機EL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_ 有機EL元件係繼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及電漿顯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之後具有 前景的下一代平板顯示器。在有機EL元件中,層壓發光有 機化合物且向其供應電壓以產生電洞及電子,且從而發射 光。有機EL元件可稱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OEL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j OLED) o 雖然LCD藉由選擇性傳輸光顯示圖像且PDP藉由電漿放 ^ 電顯示圖像,但有機EL元件藉由電致發光機理顯示圖像。 詳細來說’,在二個電極之間插入有機發光材料,且向電極 , 施加電壓。然後,電子及電洞從陽極及陰極注入到有機層 中,且彼此複合產生複合能。複合能刺激有機分子發射 光。有機EL元件具有自發射性質、廣觀察角、高清晰度、 高品質圖像及高速反應。因此,有機EL元件通常應用於小 顯示器。 在有機EL元件中,電子傳輸層形成於有機發光層與陰極 127084.doc 200836583 之間。超過臨限電壓,電子從陰極注入電子傳輸層中。.因 匕電子/主入層开^成於電子傳輸層與陰極之間以增強電子 從陰極注入電子傳輸層。 在相關技财,電子注人層通常由驗金屬的離子鍵化合 物製成’諸如含Li層及含⑽。然而,電子注人層藉由一 氣相法刀子束猫晶(m〇lecular beam咖加又,MBE)法沈 積,且從而,很難形成具有大面積的元件。亦即,雖然藉
由MBE法可獲得卓越的結晶度,但很難確保大面積内的厚 度均一性。 另外,電子注入層的厚度應控制在約1〇 A範圍内。然 而,很難確保厚度均_性,而同時將沈積厚度控制在Μ入 左右。如果厚度均_性降格,那麼裝置的電性質的均一性 也隨基板而降格,例如發生漏電流。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個態樣提供藉由在電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層 ]或電子/主人層與陰極之間形成緩衝層%能夠改進電性 能的有機EL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另-個態樣提供藉由使用原子層沈積法在電子 陰極之間具有緩衝層以改進電子注入層與陰極的 及改進有機虹元件的電性能的有機肛元件, 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肛元件包 層 '電子傳輪屌、蕾工、+ ^ 戍心尤 t 人層、形成於基板頂部的電極及 形成於電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 臼〜丨曰J 4电于〆主入層與電極 127084.doc 200836583 之間的缓衝層。電極由原子層沈積法形成。 有機EL元件進一步可包括另一電極、電洞注入層及形成 於基板與有機發光層之間的電洞傳輸層以及形成於有機發 光層與電子注入層之間的電子傳輸層。 緩衝層可包括絕緣層。 緩衝層可包括二氧化矽膜或鐵電膜。 緩衝層可選自二氧化矽(Si02)、二氧化铪(Hf02)、氧化 錘(Zr02)、氧化钽(Ta205)、二氧化鈦(Ti02)、氧化鋅 (ZnO)、氧化鈮(Nb205)、氧化釔(Y2〇5)、氮化矽(Si3N4)、 氮氧化矽(SiON)、氮化鋁(A1N)、氮氧化鋁(A10N)及其組 合。緩衝層可以單層形式形成或藉由層壓兩個或兩個以上 層形成。 緩衝層可藉由使用原子層沈積法形成。 緩衝層可错由重複沈積早層緩衝層1-4次來形成。 緩衝層可形成而具有能夠防止濺鍍沈積電極期間有機層 被損壞的厚度。 緩衝層可形成而具有約1 〇 A的厚度。 製造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EL元件的方法可能包 括將其上开〉成電子注入層的基板裝載於反應室中,藉由原 子層沈積法在電子注入層的頂部形成緩衝層,及在緩衝層 的頂部形成電極。 緩衝層可包括二氧化矽膜或鐵電膜。 緩衝層可藉由使用原子層沈積法形成。 緩衝層可藉由重複沈積單層緩衝層丨_4次來形成。緩衝 127084.doc 200836583 層可經形成為具有能夠防止瀹妒、外 ^ j Γ万止濺鍍沈積電極期間有機層被損 壞的厚度。缓衝層可經形成為具有約1〇A的厚度。 製造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扯元件的方法可包括 將其上形成電子轉移層的基板裝載於反應室中,藉由原子 , -'尤積法在電子轉移層頂部形成緩衝>t κ缓衝層頂部 形成電子注入層及電極。 緩衝層可包括二氧化矽膜或鐵電膜。 緩衝層可藉由使用原子層沈積法形成。 • 緩衝層可藉由重複沈積單層緩衝層i-4次來形成。緩衝 層可經形成為具有能夠防止濺鍍沈積電極期間有機層被損 壞的厚度。緩衝層可經形成為具有約1〇A的厚度。 【實施方式】 下文,將苓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本 發明可以許多不同形式實施且不應理解為本發明侷限於本 文所述的實施例。更確切地說,提供該等實施例,如此本 φ 揭示案對熟習此項技術者來說將係透徹的且完整的,且本 揭示案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發明的概念。 參考圖1 ’在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EL元件中: 在基板10的預定面積内相繼形成第一電極2〇、電洞注入層 * 3〇、電洞傳輸層40、有機發光層50、電子傳輸層6〇、電子 注入層70、緩衝層80及第二電極9〇。另外,進一步形成保 護層100以保護有機EL元件以免受外部水分或氧氣作用。 可使用矽基板或玻璃基板作為基板丨〇。在柔性顯示器的 情況下,可使用塑料基板(PE、PES、PET、PEN等)。 127084.doc 200836583 第一電極20係用於電洞注入的陽極,且由 匁呵功函數 且允許元件中所發射的光到達外部的透明金屬氧化物(例 如,氧化銦錫(ITO))形成而具有約15() nm的厚度。然而| 雖然ITO具有卓越的光學透明度,但不容易控制。因此, - 可使用具有合乎需要的穩定性的化學摻雜共軛聚合物(包 v 括聚噻吩等)來形成陽極。同時,第一電極20可由具有言 功函數的金屬物質製成。在此情況下,可阻止第一電極Μ 處歸因於非發射複合的效率降格。 修 電’同注入層30供應從第一電極20供應到電洞傳輸層4〇的 電洞且藉由使用銅酞菁等形成而具有約15 11111的厚度。 電洞傳輸層40藉由使用為二胺衍生物的TPD(N,N,_二苯 基-N,N’-雙-(3•甲基苯基)^,-聯苯基_4,4,_二胺)或為光電 導聚合物的聚(9-乙烯基咔唑)形成而具有約4〇 的厚度。 另外,有機發光層50藉由使用諸如Alq3(三(8-羥基喹啉) 鋁)、蒽等的單分子有機EL材料及諸如PPV(聚(對苯乙 φ 快))、聚嘆吩(PT)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有機EL材料形成而 具有約60 nm的厚度。 電子傳輸層60藉由使用噁二唑的衍生物等形成。 • 在有機EL元件的臨限電壓或以上時,電子注入層70使得 • 電子能狗有效注入,如此有機EL元件能有效工作。電子注 入層70藉由使用鋰(Li)、氟化鋰(LiF)、Uq等由MBE法形 成而具有約10A的厚度。 由絕緣層形成的緩衝層80形成於電子注入層70與第二電 極90之間。缓衝層8〇的絕緣層由二氧化矽或鐵電(高k)材料 127084.doc 200836583 製成。在^EL元件的臨限電壓或以下時,絕緣層防止電 子注入層70與第二電極90之間的漏電流。
另外’緩衝層80藉由原子層沈積(ALD)法形成。緩衝層 80形成而具有約1() A的厚度。緩衝層8〇的厚度可能取決: 電子庄入層70的厚度,且根據緩衝層8〇的介電常數可能變 得更厚或更薄。在原子層沈積法中,可沈積具有約1〇的 A厚度的均-膜而具有大面積。若藉由原子層沈積法將單 層沈積重複1-4次,則可形成具有上述範圍内的厚度的緩 衝層、缓衝層可形成而具有能夠防止濺鑛沈積電極期間有 機層被損壞的厚度。 緩衝層80的絕緣層可選自二氧化石夕(si〇2)、二氧化給 (Hf〇2)、氧化錘(Zr〇2)、氧化组仇⑹、二氧化欽 (/i〇2)、氧化鋅(Zn0)、氧化鈮(Nb2〇5)、氧化釔、 氮化石夕(Si3N4)、氮氧化石夕(Si〇N)、氮化銘(Α1Ν)、氮氧化 銘(Α10Ν)及其組合。絕緣層以單層形式形成或藉由層壓兩 個或兩個以上層形成。 第電極90為電子注入電極的陰極。第二電極列由諸如 mCa)、鎮(Mg)、銘⑷)等的具有低功函數的金屬形成。 此具有低功函數的金屬可降低第二電賴與有機發光層50 之間的勢S ’且因此’在電子注射期間可獲得高電流密 度’由此可增加元件的發光效率。亦即,_(Ca)具有最低 功:數,且因此具有高效率。另一方面,鋁㈣具有相對 的功函數’且因此具有低效率。然而,转(Ca)容易被 工氣中的减或水分氧化,但銘(A1)在线中相對穩定。 127084.doc 200836583 因此’可使用鋁(A1)作為第二電極9〇的材料β -同時,提供保護層100以保護如上所述所形成的有祕 兀件以免受外部水分或氧氣作用。保護層由諸如不鐵鋼的 金屬或玻璃形成。加卫金屬或玻璃以形成内部具有預定空 間的罐或帽形狀。在此空財以粉末形式提供水分吸收= 以吸收水分’或藉由雙面膠帶以膜形式附著水分吸收劑。 使用密封劑可將保護罐附著於其上安裝有機£1^元件的基板 而形成保護層。另夕卜,保護層可藉由層壓有機物質及環氧 樹脂或無機物質及環氧樹脂而形成於有機EL元件的頂部。 保護層可藉由原子層沈積法形成而具有多層結構。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有機EL元件向下發 射光。然而,發射光的方向並不侷限於此,而有機£乙元件 亦可經形成為向上發射光。為向上發射光,可使用兩種不 同類型的有機EL元件。第一種類型的有機EL元件係藉由 隨後在諸如矽基板的不透明基板上層壓陰極、緩衝層、電 子注入層、電子傳輸層、有機發光層、電洞傳輸層、電洞 注入層及陽極來形成。第二種類型的有機EL元件具有與向 下發射光的有機EL元件相同的結構,其中例外為儘可能薄 地沈積陰極以使其為透明的並在其上沈積另一個透明電 極。關於向上發射光的有機EL元件的層壓膜的描述與圖工 中所展示的向下發射光的有機EL元件的描述相同。因此, 為方便描述起見,將省去其詳細描述。 圖2係說明使用原子層沈積法使氧化鋁形成為本發明的 例示性實施例的電致發光元件的緩衝層的流程圖。 127084.doc -11 - 200836583 參考圖2’將其上形成電子注人層的基板加载於原子層 /尤積至(S100)用載氧向沈積室中提供銘前驅體以开》成緩 衝層,且然後使鋁前驅體吸附於電子注入層(S200)。向沈 積室中提供惰性氣體以沖洗未反應的前驅體(S300)。接 者白/尤積至中k供氧氣前驅體,然後使其與吸附於電子 注入層的鋁前驅體反應(S400)。提供惰性氣體以沖洗未反 應的前驅體(S500)。上述程序視為一個循環,藉由此循環 形成氧化鋁單層。因此,將此循環重複數次直到沈積氧化 鋁到合乎需要的厚度。單個循環所需的沈積時間可能取決 於諸如前驅體的流量的情況,且前驅體的流量可能取決於 基板的尺寸。 多種緩衝層可根據類似於上述程序的方法藉由使用以下 物質形成:二氧化矽(si02)、二氧化铪(Hf02)、氧化锆 (Zr02)、氧化鈕(Ta2〇5)、二氧化鈦(Ti〇2)、氧化鋅(Zn〇)、 氧化鈮(Nb2〇5)、氧化釔(Υ2〇5)、氮化矽(Si3N4)、氮氧化矽 (SiON)、氮化鋁(A1N)、氮氧化鋁(A10N)等。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例示性實施例,可形成氧化物及氮化 物的多層結構以及上述單層結構。亦即,可形成Ti〇2/si〇2 的雙層結構或A!2〇3/Ti〇2/Al2〇3的夾層結構,而同時控制 其厚度。 另外,雖然在例示性實施例中,緩衝層形成於電子注入 層與陰極之間,但緩衝層可形成於電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 層之間。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中,包括絕緣層的 127084.doc -12· 200836583 緩衝層提供於電子傳輸層與電子注入層之間,或電子注入 層與陰極之間以改進電子注入層與陰極的界面性質。因 此,在臨a電壓或以下時,可防止有機此元件的漏電流, 且因此可改進有機EL元件的電性能。另外,缓衝層可保護 有機層以免受沈積陰極的濺鍍加工期間所產生的高能離子 及電子作用。
此外’緩衝層可藉由使用原子層沈積法沈積於大基板上 以具有約ίο A的厚度,而此為對緩衝層的要求。 雖然已芩考附圖及優選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不 侷限於此’而由附加中請專利範圍定義。因此,應注意, 在不脫離附加申請專利範圍的技術精神的情況下,熟習此 項技術者可進行多種改變及修改。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電致發光元件的剖面 明的 圖2係说明使用原子層沈積法使氧化銘形成為本發 例不r性實施例的電致發光元件的緩衝層的流程圖。 【主要7C件符號說明】 10 基板 20 第一電極 30 電洞注入層 40 電洞傳輸層 50 有機發光層 60 電子傳輸層 127084.doc -13- 200836583 70 80 90 100 電子注入層 緩衝層 第二電極 保護層 127084.doc -14-
Claims (1)
- 20083658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其包含: 有機發光層; 電子傳輸層; 電子注入層; 形成於基板頂部的電極;及 藉由原子層沈積法形成於該電子傳輸層與該電子注入 層之間或該電子注入層與該電極之間的緩衝層。 _ 2·如請求項1之有機EL元件,其進一步包含: 形成於該基板與該有機發光層之間的另一電極、電洞 注入層及電洞傳輸層。 3 ·如请求項1之有機el元件,其中該緩衝層包括絕緣層。 4·如請求項1之有機EL元件,其中該緩衝層包括二氧化矽 膜或鐵電膜。 5·如請求項1之有機EL元件,其中該緩衝層包含一種選自 ⑩ 由以下物質組成的群組的物質:二氧化矽(Si02)、二氧 化铪(Hf〇2)、氧化鍅(Zr02)、氧化鈕(Ta205)、二氧化鈦 (Ti〇2)、氧化鋅(Zn0)、氧化鈮(Nb2〇5)、氧化釔(Υ2〇〇、 • 氮化砍(Si3N4)、氮氧化矽(SiON)、氮化鋁(Α1Ν)、氮氧化 . 銘(A10N)及其組合;且 該緩衝層係以單層形式形成或藉由層壓兩個或兩個以 上層形成。 6·如請求項1之有機EL元件,其中該緩衝層係藉由重複沈 積該單層緩衝層1-4次來形成。 127084.doc 200836583 7·如請求項1之有機EL元件,其中該緩衝層係經形成為具 有能夠防止濺鍍沈積電極期間該等有機層被損壞的厚 度。 8_如請求項7之有機EL元件,其中該缓衝層係經形成為具 有約10 A的厚度。 9· 一種製造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的方法,其包含: .將其上經形成電子注入層的基板裝載於反應室中;使用原子層沈積法在該電子注入層頂部形成緩衝層;及 在該緩衝層頂部形成電極。 1〇· —種製造有機電致發光(EL)元件的方法,其包含: 將其上經形成電子轉移層的基板裝載於反應室中; 使用原子層沈積法在該電子轉移層頂部形成緩衝層;及 在該緩衝層頂部形成電子注入層及電極。 11·如明求項9或10之方法,其中該緩衝層可包括二 膜或鐵電膜。 乳化石夕 該緩衝層係藉由重複沈積 12·如請求項9或1〇之方法,其中 單層5亥緩衝層1-4次來形成。 13·如請求項9或1〇之方法, 能夠防止濺鍍沈積電極期 14·如請求項9或1〇之方法, 約10 A的厚度。 其中該緩衝層係經形成為具有 間該等有機層被損壞的厚度。 其中該緩衝層係經形成為具有 127084.do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60122965A KR20080051572A (ko) | 2006-12-06 | 2006-12-06 |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36583A true TW200836583A (en) | 2008-09-01 |
Family
ID=3949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6146422A TW200836583A (en) | 2006-12-06 | 2007-12-05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136320A1 (zh) |
KR (1) | KR20080051572A (zh) |
CN (1) | CN101197429A (zh) |
TW (1) | TW20083658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23925B2 (en) * | 2007-11-20 | 2011-04-12 | Group Iv Semiconductor, Inc. |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a stopper layer structure |
DE102009022900A1 (de) | 2009-04-30 | 2010-11-18 |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KR20110049218A (ko) * | 2009-11-04 | 2011-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1097326B1 (ko) * | 2010-02-02 | 2011-12-21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DE102010040839B4 (de) * | 2010-09-15 | 2013-10-17 |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onsichen Bauelements und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
KR101998440B1 (ko) | 2011-08-10 | 2019-07-09 | 엔테그리스, 아이엔씨. | 선택적 이트리아 상부층을 가지는 AlON 피복 기판 |
US9449809B2 (en) * | 2012-07-20 | 2016-09-20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Interface adhesion improvement method |
CN103872250B (zh) * | 2012-12-11 | 2018-03-13 | 潘才法 |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
CN104078617A (zh) * | 2013-03-29 | 2014-10-01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078616A (zh) * | 2013-03-29 | 2014-10-01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078608A (zh) * | 2013-03-29 | 2014-10-01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24339A (zh) * | 2013-04-24 | 2014-10-29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24370A (zh) * | 2013-04-24 | 2014-10-29 |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DE102013109646B4 (de) | 2013-09-04 | 2021-12-02 | Pictiva Displays International Limited | Organisches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
CN104393180A (zh) * | 2014-10-17 | 2015-03-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
CN105755536B (zh) * | 2016-02-06 | 2019-04-26 |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AlON缓冲层的氮化物的外延生长技术 |
CN110323348A (zh) * | 2019-07-01 | 2019-10-11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顶发射量子点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165067A (zh) * | 2019-07-01 | 2019-08-23 | 南方科技大学 | 一种全透明倒置量子点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US20240099041A1 (en) * | 2019-10-29 | 2024-03-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ght-Emitting El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60175B2 (en) * | 1999-12-31 | 2009-07-14 | Lg Chem, Ltd. |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low work function anode |
JP4556282B2 (ja) * | 2000-03-31 | 2010-10-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674234B2 (en) * | 2000-12-01 | 2004-01-06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thin-film current control layer |
US7288887B2 (en) * | 2001-03-08 | 2007-10-30 | Lg.Philips Lcd Co. Ltd. | Devices with multiple organic-metal mixed layers |
US6926572B2 (en) * | 2002-01-25 | 2005-08-09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passivation film in the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
US6702555B2 (en) * | 2002-07-17 | 2004-03-09 | Engineered Machined Products, Inc. | Fluid pump having an isolated stator assembly |
TW578439B (en) * | 2002-10-25 | 2004-03-01 | Ritdisplay Corp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terial applied in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
JP3859155B2 (ja) * | 2003-03-06 | 2006-12-20 |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200506093A (en) * | 2003-04-21 | 2005-02-16 | Aviza Tech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multi-component films |
KR100601324B1 (ko) * | 2004-07-27 | 2006-07-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
US7759856B2 (en) * | 2004-12-17 | 2010-07-20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having improved stability, luminance, and efficiency |
KR20060091648A (ko) * | 2005-02-16 | 2006-08-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다층 캐소드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
JP4596977B2 (ja) * | 2005-05-20 | 2010-12-15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
KR100806812B1 (ko) * | 2005-07-25 | 2008-02-25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2006
- 2006-12-06 KR KR1020060122965A patent/KR2008005157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
- 2007-11-30 US US11/948,658 patent/US200801363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2-05 TW TW096146422A patent/TW200836583A/zh unknown
- 2007-12-06 CN CNA2007101947738A patent/CN10119742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7429A (zh) | 2008-06-11 |
US20080136320A1 (en) | 2008-06-12 |
KR20080051572A (ko) | 2008-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0836583A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TWI363579B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tabiltiy | |
JP4537207B2 (ja) | 低い仕事関数の陽極を有する電界発光素子 | |
US7321196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transparent electrode structure having dielectric layer | |
JP2001043980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 |
JP2011522391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KR100811996B1 (ko) |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 |
JP3943548B2 (ja)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デバイス | |
TW201004010A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 |
US8962382B2 (en) | Fabric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bricated by the same method | |
JP4872805B2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JP2009295822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EP1843411A1 (en) | System for displaying images includ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JP2001313164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
JPWO2005062678A1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導電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 |
JP2005317302A (ja) | 有機el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11354279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 |
JP2007273703A (ja) |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発光装置 | |
KR100845254B1 (ko) |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JP5075027B2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 |
JP3891435B2 (ja) | 有機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824776B2 (ja) | 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有機発光素子 | |
KR100768506B1 (ko) |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20040217698A1 (en) |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lumiscence device controlled by interface dipole layer | |
JP2005026240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