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6017A - Build pad, solid image buil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build supports - Google Patents

Build pad, solid image buil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build suppor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6017A
TW200836017A TW096151503A TW96151503A TW200836017A TW 200836017 A TW200836017 A TW 200836017A TW 096151503 A TW096151503 A TW 096151503A TW 96151503 A TW96151503 A TW 96151503A TW 200836017 A TW200836017 A TW 2008360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
building
mat
assembly
material m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51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rles W Hull
Charles R Sperry
Dennis F Mcnamara Jr
Suzanne M Scott
Mehdi Mojdeh
Original Assignee
3D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D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3D System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36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60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40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3D objects during manufacture and intended to be sacrificed after comple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1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106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 B29C64/124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ing only liquids or viscous materials, e.g. depositing a continuous bead of viscous material using layers of liquid which are selectively solidifi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83601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固體成像裝置及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1月17日申請之名為「固體成像裝 置及方法,其包括··用於固體成像裝置之匣;逐層地運送 建材之方法;用於傾斜固體影像建材平台以減少捲氣及固 體成像裝置中之一致可重複對準之升降機[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cluding: Cartridge for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veying Build Material Layer-By-Layer; Elevator for Tilting Solid Image Build Platform for Reducing Air Entrainment and for Consistent Repeatable Alignment in a Solid Imaging Apparatus]」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0/885,257 號、2007年7月13日申請之名為「固體成像裝置及方法,其 包括:用於固體成像裝置之匣;逐層地運送建材之方法;用 於傾斜固體影像建材平台以減少捲氣及建材釋放之升降機; 建材平台、固體影像及用於固體成像之方法;成像器及用於 固體成像裝置中之一致可重複對準之方法;偏心往復式刷及 用於減少建造過多之方法[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cluding: Cartridge for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veying Build Material Layer-By-Layer; Elevator for Tilting Solid Image Build Platform for Reducing Air Entrainment and for Build Release; Build Platform, Solid Image, and Method for Solid Imaging; Imager and Method for Consistent Repeatable Alignment in a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Eccentric Reciprocating Brush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Overbuild]」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0/949,614號 127741.doc 200836017 以及2007年8月15日申請之名為「固體成像裝置及方法, 其包括:用於固體成像裝置之匣;逐層地運送建材之方 法;用於傾斜固體影像建材平台以減少捲氣及建材釋放之 升降機;建材平台、固體影像及用於固體成像之方法;成 像器及用於固體成像裝置中之一致可重複對準之方法;及 層内清潔裝配件及用於移除過剩未固化建材之方法[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cluding: Cartridge for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veying Build Material Layer-By-Layer; f Elevator for Tilting Solid Image Build Platform for Reducing Air
Entrainment and for Build Release; Build Platform, Solid Image, and Method for Solid Imaging; Imager and Method for Consistent Repeatable Alignment in a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tra-Layer Clean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Excess Uncured Build Material]」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0/956,051號之優先 權,其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先前技術】 固體成像器件已用於對用於產品開發,及新近用於製造 操作的模型進行快速原型設計。固體成像器件通常藉由回 應於電腦控制而曝露至輻射來由可熔粉末或可光致固化液 體產生三維物件。表示三維物件之薄橫剖面層之資料通常 逐層地向電腦提供用於物件的自動建立之程式之控制參 數。適用於固體成像之雷射或其他輻射源回應於材料轉換 成固體而一層一層順序地照射建材材料之個別薄層以形成 固體成像產品。 固體成像有時稱為”快速原型設計及製造",且包括諸如 127741.doc 200836017 立體微影、雷射燒結、喷墨印刷及其他技術之各種技術。 用於固體成像之粉末、液體及其他材料有時稱為"建材材 料",且固體成像產生之三維物件有時稱為"建材"、"零件" 及”固體成像產品",其可包括多種形片大。該等建材通常於 可升高或降低以使建材之表面與成像輕射接觸之稱為”建 材墊"或’,建材平臺"的表面上製備。建材材料被曝露之區 域有時稱為”建材平面”或”成像平面,,。 儘管已開發多種器件及方法用於固體成像,但仍需解決 f 許多缺點。用於實踐固體成像之裝置及方法往往以可能需 要大量精力來保養、維護及操作的過多移動零件及: 統為特徵。雷射成像及uv成像系統往往成本高,且對於 許多應用使此等系統不可用。用於對準輕射源與成像平面 之複雜、冗長的對準步驟降低效率且增加成本。用於立體 微影中之大桶液體樹脂昂貴且可被多件經固化樹脂污毕。 固體成像器件通常產生”綠色”三維產口口口,其中未固化^建 材材料使表面潮濕且使產品發黏,且在整個建立期間完全 固化產品之前需要清潔。 需要提供減小保養及維護問題且操作更簡單、成本更 低’且更有效的固體成像系統及方法。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關於固體成像裝置及方法,其已完全用許多子 總成重新設計以提供改良之系統,其包括··-可更換之卡 2成’其含有建材材料;一輸送表面’其用於將建材材 料自該卡匣逐層輸送至逮姑卓 乙主遝材干面,及一清潔總成,其附著 至該輸送表面用於在層之塗覆之間自該建材表面移除過量 127741.doc 200836017 未固化建材材料。本發明之何在儲存或輸送期間不會溢 出、對光密封,且不會啟動以施配建材材料直至插入至裝 置且由操作人員接通為止。該系統之操作人員僅需移除耗 盡之卡E及用含有新建材材料之新卡£更換該耗盡之卡 E,處理或再循環耗盡的卡匣。 在該卡匿之―特定實施财,可撓性薄《通常充當輸送 表面。該卡ϋ提供-容納建材材料之外殼、—用於將建材 材料供應至薄膜的泵,及一用於储存該薄膜及清潔總成之 (' ㈣總成,該内部總成與外部馬達協作以用建材材料塗佈 薄膜、使薄膜延伸,及使薄膜回縮。薄膜附著至該清潔總 成,薄膜藉由該清潔總成而延伸。清潔總成包括—刷,該刷 用於接觸建材以在薄膜回縮時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且 該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返回卡g外殼以供過濾及再用。 本發明提供-種用於-固體成像器件中之成像器總成, 其中該成像器總成包括一固t地附著至成像器以將成像器 精確安裝至該固體成像裝置之對準夾具。該裝置之操作人 ( 員可簡單地移除及更換成像器而無需額外的複雜對準步 驟。成像器自下面照射建材。 本發明包括在約600瓦特之範圍中且與氣流之冷卻通道 相關聯的高強度UV燈,該UV燈自底部照射建材以用於在 成像及清潔之後對零件之每一層進行固化操作。由該裝置 所產生之建材已大體上減小黏性或無黏性,且可在裝置内 以完全固化狀態來產生。 在一實施例中,建材墊在一側上包括形成一柵格之凸起 的不連續表面,在其上可建立網架(lattice)以用作建材之 127741.doc 200836017 支持表面從而增強至建材零件之結合且更好地使得零件 能夠以顛倒位置而建立。以顛倒位置固持建材有助於在建 材上以較少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建立。建材墊在其相對側 上包括形成一柵格之凸起的不連續表面,以用於在真空下 支持该建材墊抵靠地面上的平坦金屬建材平臺。密封件在 此建材墊侧之周邊的周圍包括一真空密封件。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建材墊可對於固化輻射透射,且不 包括該真空支持栅袼,且該建材平臺為提供固化輻射經由 建材墊至建材及支持物之無阻應用的托架。在此實施例 中,為層内固化提供多個具有約1〇〇瓦特之相對較低瓦特 數之UV總成,通常無需較高強度的uV源。 升降機臂總成減小建材巾夾雜空氣之可能性,且有助於 自輸送表面釋放建材。獨立操作之升降機臂在建材墊接近 成像平面中之輸送表面上的建材材料時,使建材墊之保持 框架及支持平臺輕微地傾斜。接近時傾斜提供空氣排出之 ^在成像已發生之後使建材平臺傾斜,同時使建材脫 離輸送表面而抬高有助於自輸送表面釋放建材。 卡匣總成與其輸送表面、塗佈及清潔總成,及建材材 料,成像器總成及額外後固化總A,建材塾及柵格,升降 U與傾斜特倣’及額外總成及特徵協作以促進藉由固 體成像產生乾燥器、清潔H、更精確及完全固化之建材。 輸送表面使本發明能夠用於可撓性輸送成像裳置中。若需 要,可將卡匣、成像器及後固化總成、建材塾、升降機總 成及額外特徵以小型格式加以組合,包括桌上型造型器 (modeler)袼式。 〇口 127741.doc 200836017 因此,本發明提供用於可撓性輸送固體成像之桌上型造 型器,其在一單一容器中提供建材材料及輸送薄膜之可移 動且可更換之可消耗組件。本發明提供可製造需要較少後 建材清潔及固化之建材且可產生完全反應、無黏性之建材 的桌上型造型器。本發明亦提供可經調適以個別地結合其 他固體成像裝置及方法使用的若干子總成。 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優勢及特徵及實現其之方式將在考 慮結合所附圖式所獲取的本發明之以下詳細描述之後更顯
而易見,所附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可撓性輸送桌上型造型器 的較佳及例示性實施例。 【實施方式】 可參考在圖式巾說明之特定實施例及本文下文中所描述 之變型最佳地理解本發明。雖然將如此描述本發明,但應 認識到’本發明不意欲限於圖式中所說明之實施例。相 反’本發明包括可包括在如由所附巾請專㈣圍所界定之 本發明之料及精神内的所有替代、修改及均等物。 圖1以透視圖說明本發明之桌上型造型器之外殼之一實 施例(大體於99處)。外殼99包括右側鉸鏈門1〇2及左側錢鏈 門104。門1〇2之鉸鏈可在106處觀察。門1〇2具備分別在門 面及頂部上的把手11G、114,間1()4具備分別在門面及 頂部上的把手112、116。應認識到,可有利地使用多種此 等配置’主要要求為外殼或至少使用裝置的條件在操作期 間不允許光進入。軌道118提供於門上,此軌道可含有信 號燈二諸如用於指示裝置之各操作階段(諸如,當建材: 在進行中或建材完成時,或當將門鎖定或開鎖以提供入口 127741.doc 200836017 時)的控制器響應發光二極體("led")。 外殼99亦包括左外部側面板122及右外部側面板124及 一頂部面板126。一電氣控制面板128提供於裝置之後部 中。外殼組件通常由包括不鏽鋼之薄片金屬製備,但其 他材料亦應有用。用於強制空氣冷卻之許多通風口中之 一者在130處提供於右側面板122中。通風口 130為可在後 續圖中觀察到之用於裝置之成像器的兩個強制空氣通風 口中之一者。 圖2及圖2A大體於1〇〇處說明,且圖3大體於1〇1處說明為 了觀察内部而移除選定之外殼組件之本發明的固體成像裝 置之替代性實施例之透視圖。圖2及圖3之視圖係自裝置的 前面自觀察者之上部右手側。圖2A之視圖為經逆時針旋轉 以&供自觀察者之上部左手側的前視圖之圖2的視圖。此 等裝置為用於可撓性成像之桌上型造型器,且内部之視圖 說明相關地安裝於支持框架組件上的内部組件總成。應認 識到,雖然本文描述及說明可撓性輸送桌上型造型器,但 本發明併有具有除如所說明之桌上型造型器以外之適用性 的若干特徵、組件及子總成。此實施方式呈現對本發明之若 干子總成及額外態樣的說明及描述,且可做出各種修改及改 變而不脫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陳述之本發明的範疇。 亦應理解,桌上型造型器丨〇〇、丨〇丨為電腦控制之器件, 且操作人員之電腦控制台經由一電氣面板可通信地連接至 造型器以用於控制其操作及各種子總成之操作,本文對其 均不作說明。 圖2、圖2 A及圖3說明造型器之實施例之若干主要操作組 127741.doc •12· 200836017 件子總成,且為了方便及易於定位而將此等在圖2、圖2A 及圖3中編號為子總成。應認識到,在圖2、圖2A及圖3中 編號之個別組件可能為子總成之若干組件中的僅一個組 件,在此情況下,組件可在詳細說明子總成之後面的圖式 中具有不同編號。 在圖2及圖2A中所說明之子總成包括: 1) 外部框架組件,包括支持柱132、底板134、上部水 平支持物136及下部水平支持物137、上部蓋138,及上面 安裝一電氣面板(未圖示)之開槽後壁139 ; 2) 用於本發明之子總成之内部框架組件,包括:垂直 左壁140及右壁142,其通常在前至後及上至下方向中延 伸,具有若干用於強制空氣循環及電通道及用於支持若干 子總成的切斷部分;及通常在側至側方向中延伸之支持成 像器1100的垂直壁143(圖2A); 3) 自含式可移動且可更換卡匣總成200,,其提供一建 材材料源、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及用於輸送建材材料之可 延伸且可回縮之輸送薄膜4〇〇,卡匣總成被安裝至如圖1中 所說明之框架500中,包括用於回縮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及輸 送表面400之馬達524及用於將建材材料塗覆至輸送表面 400之馬達526 ; 4) 成像平面總成600,輸送表面4〇〇跨越其延伸以傳輸 用於成像之建材材料,且固體成像及後固化輻射穿過其達 到建材表面; 5) 建材平臺及框架總成700 ; 6) 升降機總成,包括一對獨立操作之左及右升降機臂 127741.doc -13- 200836017 _及画’其用於相對於成像平面總成_升高 材平臺總成700 ; ^ ^ 7) 成像器總成11〇〇,其用於供應輻射至建材以用於建 構建材,且其經由配合於安裝托架11〇2中之舌片及凹槽安 裝至垂直内部結構壁143 ; 9 8) 成像器1100之多個通風口總成13〇〇中之一者一者 在圖1中之右邊且一者在圖2中之左邊; 9) 鏡面盒1400、1402(圖Μ、圖66及圖π),其由^^屏 / 帛测及壁14〇2形成^有_對鏡面,且在屏障丨彻中包 括UV參考光電二極體1401,該等鏡面將影像自成像器傳 輸至成像平面,且在圖2八中包括用於延伸及回縮鏡面中之 一者的馬達1425 ; 1〇)高強度紫外線光源、,用於逐層後固化建 材;及 11)用於UV光源1500之多個通風口總成16〇〇之一實施例。 圖3之實施例中所說明之子總成或子總成之部分包括·· 1) 底板134’,其為外部框架組件,為了清楚起見已移 除外部框架之剩餘物; 2) 垂直壁143’,其為通常在側至側方向中延伸之支持 成像器1100(圖2)的内部框架組件,為清楚起見已移除内部 框架之剩餘物; 3) 自含式可移動且可更換卡匣總成2〇〇”,其提供一建 材材料源、層内清潔總成(在此視圖中未展示),及用於輸 送建材材料之可延伸且可回縮之輸送薄膜(在此視圖中未 展示),該卡匣總成係安裝於框架5〇〇,中,包括用於回縮層 127741.doc -14- 200836017 内清潔總成及輸送表面之馬達524”及用於將建材材料塗覆 至輸送表面之馬達526,,; 4) 成像平面總成600,,輸送表面跨越其延伸以傳輸用 於成像之建材材料,且固體成像及後固化輻射穿過其達到 建材表面; 5) 建材平臺及框架總成7〇〇,; 6) 升降機總成,包括一對獨立操作之左及右升降機臂 900及1〇〇〇,其用於相對於成像平面總成6〇〇,升高及降低建 / 材平臺總成700* ; I. 7) 成像器總成11 〇〇,其用於供應輻射至建材以用於建 構建材,且其經由配合於安裝托架11〇2中之舌片及凹槽而 安裝至垂直内部結構壁143,; 8) 成像器1100之多個通風口總成1300中之一者,一者 在圖1B中之右邊且一者在左邊(未圖示,且類似於圖2中 1300處之通風口總成); 9) 固定鏡面總成1399,其用於將影像自成像器傳輸至 I 成像表面,該等鏡面(如圖13中在1405及1407處所展示)相 對於成像平面定向;及 1〇)紫外線光源,安裝至升降機1501,之光環總成(hal〇 assembly)1500’及遮光罩總成(ho〇d assembly)1500",其用 於逐層後固化建材。 下文結合本發明之實踐所描述之建材材料對可見及紫外 線區域中的光化輻射響應。術語”固體成像輻射”在本文用 於指代引起可光致固化液體起反應以產生固體之任何光化 輻射,不管為可見或UV源或其他源。下文所描述之成像 127741.doc -15- 200836017 器提供用於在可見及紫外線範圍中將建材材料影像初始固 化至一建材表面上的固體成像輻射。已修改此等成像器以 在器件之限制範圍内提供可見光及uv光,該器件包括一 經修改之商用數位光處理投射器("DLP”投射器)(針對其說 明及論述特定實施例)。用於成像器之經修改之Dlp投射器 較UV光產生更多可見光,且可調整建材材料以自所使用 之特定投射器接收最大益處。應認識到,亦可基於uv源 或不包括可見光之其他光化固體成像輻射源及經調整用於 此等源的建材材料來形成成像器。 用於後固化操作以在初始成像之後提供更完全起反應之 建材的固體成像輻射之光化光源通常不提供可見光,而僅 提供紫外線。下文亦更詳細描述此等UV源。 現轉至對卡匣之論述,圖4及圖4A大體於200處以自後部 之透視圖說明本發明的卡匣之一實施例。卡匣包括可撓性 聯結器224及226 ’其可為(例如)球驅動及六角軸聯結器, 其自蓋204與上部部分220之間的空間延伸以嚙合安裝於卡 匣框架上之相應的馬達524及526(圖2及圖2A)。該等聯結 器與馬達協作以回縮清潔總成3〇〇及輸送表面4〇〇(圖2及圖 2A)且將其回縮至卡匣中且以新建材材料塗佈輸送表面。 用於控制卡1£内部中之建材材料流量之旋轉閥2〇3的末端 自相鄰於儲存建材材料之下部部分25〇之孔而在卡匣的外 部延伸。閥203展示為處於垂直及封閉位置,其由彈簧鎖 定板205緊固。 在圖3之實施例中所說明之卡匣2〇〇”在其球形六角驅動 127741.doc -16- 200836017 聯結器與馬達524”及526, j子目互作用中具有稍微類似設計 且具有類似内部組件,如下文進一步關於卡㈣部所描 述。卡E 200"不包括清潔總成3〇〇,且替代地以下文所描 述之方式刼作以使用輸送表面來自建材表面移除過量未固 化建材材料。卡£2〇〇,,亦說明為具有一可選把手,在圖* 及圖4A之卡E2G0中未呈現該可選把手。 如在圖4及圖4A所示,一實施例中之卡匿可包括一具有 一配件2〇7之彈簧鎖定板205,該配件207喃合閥2〇3以預防 閥旋轉至-建材材料流動位置直至鬆開板為止。板具有分 別喃合帶齒聯結器224及226以在鬆開彈簧鎖定板之前預防 輸送薄膜之回縮或塗佈之轉角配件謝及211。藉由在板上 向下推動來隨鬆開彈簧鎖定板,如由圖从中之方向箭頭所 說明。 圖5及圖6為卡匣之後部之順序平面圖且說明鎖定板之鬆 開,鎖定板由安裝於自卡厘外殼延伸之間隙器上之扭轉彈 簣2〇6偏置至與聯結器224、226及閥205嚙合之鎖定位置。 圖7、圖8及圖9提供鎖定板之更詳細的侧視圖,說明其 與卡匣框架上的卡匣啟動及開鎖元件5〇5的相互作用。框 架上的部件505嚙合鎖定板上之相應傾斜表面205以在將卡 匣το王插入至卡匣框架中時將鎖定板向下推動。在完全插 入卡匣時,卡匣上之旋轉閥及聯結器完全旋轉。此特徵亦 可結合圖3之卡匡實施例使用且提供對卡厘之安全輸送及 儲存直至準備好使用為止,而不會使建材材料溢出。對於 儲存及當在本發明之裝置中使用時,同樣防光侵入而密封 127741.doc -17- 200836017 卡匣以保護建材材料。 圖10及圖U說明自卡g之前面而非後部鎖定旋轉閥 2〇3(圖11)的替代性方式。在旋轉閥之末端處安裝於鎖扣 262上之把手1900嗤合帶齒部件丨9〇1,該帶齒部件19〇1預 閥轉動直至操作人員主動握取把手且提高把手以繞過齒 來將閥轉動至一打開位置,由此消除上文所論述之實施例 的彈簧托架鎖定部件。 圖10及圖11亦說明外殼202,,其具有蓋及上部及下部部 分之相同基本特徵,250,、22〇,及2〇4,分別對應於圖4及圖 4A中之250、220及204之彼等特徵’且具有更圓及合意的 外觀。此等特徵全部在下文結合卡匣内部及卡匣之操作來 詳細論述。 圖12至圖15說明替代性配置,其用於安裝球形六角可撓 性聯結器及在完全插入至桌上型造型器上之卡匣的框= 500、500’(圖2及圖3)中之前緊固卡匣使其不能操作。上部 外殼部分220’中之托架224”及226”及下部外殼中之相應托 架具有對應於包含在卡匣中的可撓性聯結器之六角部分上 之齒1550,(圖13)之内部凹口 1 550。六角聯結器由彈簧(圖 14中之1726、1826)偏置以使齒1550,插入至相應凹口 155〇 中以分別預防接觸滾筒及塗佈滾筒之軸1727、1827轉動。 當相應球524’、526’插入至六角聯結器中時,抵抗彈菩而 推動六角聯結器與凹口脫離接觸並釋放六角聯結器以用於 旋轉(圖15)。此實施例之一優勢在於六角聯結器在卡!外 殼内部。 127741.doc 18- 200836017 圖16說明自後部自下部右側透視之卡匣外殼之底部 250,且說明在内部空氣流動路徑165〇處卡匣至空氣源的 連接之一實施例,該連接用於操作隔膜泵以使建材材料在 卡匣内循環及用於將建材材料傳送至輸送表面。隔膜泵定 位於所提供之腔室中之1350處,且在下文詳細描述其特徵 及操作。
圖17及圖18說明經由圖16之空氣流動路徑165〇至隔膜泵 的空氣供應。通常定位於電氣面板128(圖1)中之一連接至 桌上型造型器中之空氣泵的相應空氣探針165〇,在將卡匣插 入至其框架500(圖17 ;如圖3中所說明之5〇〇,)中時插入至 路徑1650中。空氣流動路徑在卡匣外殼之下部部分(圖 18 ;圖10中之250,)中經由孔1352與隔膜泵腔室278連接。 在圖17中針對具有連接至隔膜泵的空氣探針之實施例充 分地說明框架500(圖3中之500,)。空氣探針穿過框架之後 壁及框架底板530中之孔而插入,且在將卡匣插入至框架 中時被緊固至框架之底板中以用於空氣流動路徑165〇(圖 16)之嚙合。卡匣亦可包括安裝於可撓性驅動馬達聯結器 下面之外殼上之射頻識別標籤,其對應於框架上之讀取器 545以識別建材材料及確保相容性。 圖19至圖22說明用於隔膜泵之空氣供應之另一實施例。 可撓性空氣供應管道1653(圖19及圖2〇)自包含在造型器之 背部之電子組件面板128(圖υ中之空氣源(未圖示)接收空 氣供應。空氣供應管道1653在框架5〇〇(圖17 ;圖3中之 5〇〇’)之底板530下面行進。當操作人員將卡匣插入至卡匣 127741.doc -19- 200836017 框架中時,卡匣嚙合定 於框木底板中之槓桿臂致動器 1654之彈簧偏置傾斜表面咖以將空氣供應管道推動至盘 隔膜系(圖36)上之空氣接收孔1352連通(圖21及_。安 ,在支持卡Ε之框架底板之下側上的彈簧1655使穿過致動 态1654仃進之空氣管道保持與卡匣之空氣供應接觸 22) 〇
現進行對卡ε内部的詳細論述,讀者應認識到,雖然參 考圖4之外殼實施例論述内部組件,但特徵通常類似於圖3 及圖10之内部組件,除了圖3之實施例不包括獨立清潔總 成以外,且下文呈現清潔總成之替代物。 圖23及圖24說明移除蓋204且曝露外殼之上部部分22〇中 之内部、组件的卡£外殼202, &括用於移除過量未固化建 材材料之具有可旋轉地安裝於外殼3 2 〇中之滾筒刷3丨4的層 内清潔總成。可藉由旋轉用於清潔之刷或使用擠壓滾筒來 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以回收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以供 再用,如下文結合清潔總成之詳細圖式所詳細描述。自建 材表面移除之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連同保留在薄膜上之 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可被傳至卡匣之下部部分25〇中且穿 過一過濾器267(圖25及圖26)以移除顆粒以供再用直至耗盡 並更換卡匣為止。 接觸滾筒230接觸薄膜以用於延伸及回縮且旋轉地耦接 至聯結器224以用於藉由馬達524(圖2及圖3)驅動薄膜之回 縮。塗佈凹版滾筒240將建材材料塗覆至薄膜。啟動塗佈 滚筒240以藉由由連接至馬達526(圖2及圖3)之聯結器226驅 127741.doc -20- 200836017 動之桿245來塗佈薄膜。將盤式儲集器(在此視圖中不可見) 安置於恰好在塗佈滚筒下面以將一厚度之建材材料41〇塗 覆至塗佈滚筒。如在圖23中所說明’薄膜完全回縮且清潔 總成完全回縮至外殼中。如圖24中所說明,薄膜正被延伸 及塗佈。 圖25呈現單獨之塗佈滾筒之詳細視圖以說明對塗覆至薄 膜的建材材料之厚度的控制。如圖25所示,建材材料之厚 度由接觸滾筒230與塗佈滚筒之末端上的硬塑膠擋盤242,及 243,之間的距離來確定。相鄰末端242及243係由與塗佈滾 筒240相同的彈性體材料(通常為聚矽氧橡膠)製成,但具有 稍微更大直徑以用於與接觸滾筒上之薄膜的干涉配合,從 而充當用以抵抗薄膜之延伸而旋轉塗佈滾筒的驅動輪胎。 末端2_42及243為有彈性的且壓縮至硬塑膠擋板242,及⑷· 之直徑以控制塗覆至薄膜之建材材料的厚度。 …圖26及圖27之剖視圖進一步說明塗佈滾筒如何唾合接觸 滾同。將致動器桿245作為槓桿連接至含有建材材料川及 塗^筒240之盤式儲集器246。如圖26所示,除非啟動致 動益桿245 ’否則塗佈滾筒不接觸薄膜且無建材材料可被 塗覆。當向前推動桿時,如在圖27中,儲集器及塗佈滚筒 喝合接觸滚筒230上之薄膜·以在薄膜延伸時塗佈薄膜。 塗覆至薄膜之建材材料層在跨越薄膜塗覆時應具有大體 二均的殊度’但深度可在每一層中在某些上限與下限之 d變冑达薄臈上之建材材料之厚度應至少與在建立過 間幵/成之具有相應橫截面的層一樣厚。若塗覆至薄膜 12774I.doc -21 - 200836017 之建材材料層過厚,則建 成具有所要厚度之零件層。若::=的建材材料來形 薄,則形成於建材上之^$ |膜之建材材料層過 地毀壞建材。一般而二截:將小於所要厚度,從而潛在 0.0045至⑽55叶厚的範 =度將在約 長助I、态外威之生產中, 、力0.002至請25时厚的較薄層為典型的。 ϋd間塗覆至建材之建材材料層的厚度對所生 產之建材物件的解析度有影響。個別層之深度可視所建立 之零件或生產的階段而在層之間不同。用於支持結構之建 材材料之初始層有時稍微較厚,而用於精細薄建材結構之 層可稍微較薄。 …兩個主要因素確定塗覆至建材之建材材料層的厚度:輸 送薄膜之厚度及在建立過程㈣塗覆至輸送薄膜之初始層 及後績層的厚度。薄膜通常稍微厚於建材材料層厚度(通 常)約0.0005至0.0015吋。薄膜厚度可跨越其跨度稍微不 同’但需要大體上均一的薄膜厚度。 現轉至對卡匣之内部組件在此等組件配置於卡匣外殼之 三個部分中時之論述,圖28及圖29說明穿過卡匣總成2〇〇 之剖視圖以展示延伸(圖28)及回縮並儲存(圖29)之薄膜。 雖然展示一清潔總成300,但應認識到,圖3之實施例缺乏 此特徵且此特徵如下文所進一步說明,且其餘組件之操作 及位置大體上相同。 圖28及圖29展示附著至卡匣外殼之蓋2 04中之薄膜400的 層内清潔總成300。圖28說明自相鄰於外殼之上部部分220 127741.doc -22- 200836017 之f 204中的開口延伸的薄膜,及形成於卡e外殼之蓋與 卩刀之間及外殼之上部部分與下部部分之間的密封件 J0。包括用於完全回縮之層内清潔總成之密封件的該 山封件預防建材材料之損失或包#uv光之光的污染。
在卡匣外殼之上部部分中之凹版儲集器246自外殼的下 部部分中之儲存儲集器接收建材材料指,建材材料自 凹版儲集器246傳送至塗佈滾筒242以用於以上文結合_ 至圖27所描述之方式塗佈輸送薄膜。 下部外殼包括一為建材材料之儲集器的第一浸濕腔室 由界疋一用於在組裝卡匣時容納底盤支腳及儲 存回縮之薄膜之第二乾燥腔室的内壁291分離,及一用於 隔膜泵(圖36)之第三腔室278以用於將建材材料自儲集器 290傳送至上部部分22〇以供由塗佈滾筒242塗覆至輸送薄 膜400。當組裝時,底盤支腳276穿過外殼之上部部分延伸 至下。卩外设中的乾燥腔室中,而塗佈滾筒242及接觸滾筒 230刀別疋位於上部外殼中。在圖3〇及圖3〇Α中以透視圖大 體在275處展示整個底盤。 圖28及圖29亦展示一由卡匣外殼之内壁291之尖銳上部 邊緣所界定的刮削器260。該刮削器在其回縮時接觸薄膜 且自薄膜移除樹脂以使得將產生乾淨薄膜。 外威220之上部部分之底板221將自薄膜移除的及自層内 清潔總成獲得的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經由彈性體配件2 5 2 及254(圖31)引導至打開之旋轉閥203,旋轉閥203將回收之 建材材料傳至卡匣之下部部分的建材材料儲集器2 9 〇。 127741.doc -23- 200836017 經由過濾器267抽取建材材料以由定位於外殼之下部部 分中在標以278之第三系腔室中之隔膜果將固體移除至建 材材料儲集器下面以移除㈣。隔膜泵在使用期間使建材 材料連續循環以維持均質性。 圖30及圖30A以透視圖展示薄膜底盤275,在其上安裝有 接觸滚筒230、塗佈滾筒242,及凹版儲集器2“(圖28:圖 29)。底盤具有狹長的支腳276及在每一支腳中之提供用於 隨動桿265之軌道的狹長縱向槽276,,薄膜圍繞隨動桿 行進至相鄰於接觸滚筒之其終端。隨動桿在薄膜延伸或回 縮時提供張力至薄膜。回縮器馬達524(圖2)引起定位於每 一支腳276之外部上且附著至空轉桿”9之拉緊帶(take_up strap)277沿槽拉動隨動桿265以使薄膜回縮。 圖31至圖34說明旋轉閥2()3之操作,自下側觀察閥,向 上觀看卡E之上部部分2觀底部。閥加之末端穿過下部 外殼部分250(圖4;圖1〇中之25〇,)中的開口突出,_末端 262延伸以嚙合閥把手(參見圖2、3,及圖1〇中之組件 1900) ’且相對末端264在圖4之實施例中延伸以嚙合彈簧 鎖定托架205(圖1〇之實施例中不需要鎖定托架,其替代地 依賴於一鎖定閥把手)。 、 閥203在其打開位置中與下部部分(在此視圖中未展示) 中之建材材料儲集器建立流動連通以用於未使用之建材材 料之^回。在其封閉位置中,閥㈣以防止建材材料流入 :部浸濕部分中或自下部浸濕部分流出。未使用之建材材 料來自建材’藉由移除清潔總成3GG或薄膜,&來自未使 127741.doc -24- 200836017 用之建材材料保留在上面的回縮之薄膜自身。未使用之建 材材料經由通孔(thr〇ugh-0pening)253行進至配合於閥與卡 E之上部部分之間的底板256中的彈性體配件252、254。 知:供管道258以將建材材料自儲集器供應至上部部分中 之凹版托盤246(在此視圖中未展示)。在圖31及圖33中展示 閥處於流動連通中。當閥如圖32及圖34中處於封閉位置中 時,f道抵靠自上部部分下側延伸之支持部件26〇而夾 緊,且對彈性體部件252及254密封以預防至或自下部部分 中之儲集器的流動。 應主思,在移除蓋的情況下自頂部經由開口 2 5 3以建材 材料填充卡匣總成。或者,可提供一孔269,如所說明, 可經由該孔填充建材材料且接著用一蓋密封。 圖35及圖36更詳細說明一隔膜泵135〇。隔膜泵自外殼 200之弟’文濕腔至290將建材材料41〇(圖28及圖29)泵送至 塗佈儲集器246。泵駐留於第三腔室278中,在建材材料儲 集器(第一浸濕腔室290)下面以便使用重力來使建材材料流 動至泵且由此確保包含在浸濕部分中之所有建材材料可在 更換或拋棄卡匣之前消耗。 器246中。 。當斷開空翁.B#,途从土、丨> 4旦& #
料自浸濕腔室流動至泵,但 隔膜泵具有一空氣入口 1352(圖36)以用於致動隔膜1354 回縮來推動泵中之建材材料穿過管道258且進入凹版儲集 ά壓平隔膜。簧片閥允許建材材 但不允許流回浸濕腔室中。同 127741.doc •25- 200836017 樣,提供於管道至塗佈儲集器之建材材料出口中之球形止 回閥1356允許自泵經由管道流動至塗佈儲集器,但阻止流 回泵中。 μ 為了啟動隔膜以進行泵送,經由孔1352供應空氣且空氣 衝擊隔膜1354以將隔膜向上推動且迫使建材材料經由建材 材料管道258到達上部部分中之塗佈總成儲集器⑽。使空 氣斷續地脈動連續填充及排空泵空腔以將建材材料傳逆至 儲集器。 田將卡Ε父付至使用者時,隔㈣可能充滿建材材料且 旋轉閥把手可能處於封閉位置中。用於建材材料流動之旋 轉闊開口可能轉動至側面,從而夾緊流動管道且預防經由 吕道机動至外殼之上部部分。閥把手對於轉動旋轉間益效 士至被開鎖(圖10),或將卡£總成完全插入至桌上型造型 ""中且彈簧夹片嚙合卡Ε框架之後壁上之配件(圖4Α)為 止。此等特徵連同下文所論述之關於清潔總成及外殼部分 =接之其他密封特徵大大減小了建材材料自卡£ 可能性。 ^旋轉至關閉位置時,閥夾緊自隔麻至塗佈儲集器之 預防流體進入儲集器,即使其可通過不活動隔膜果 片閥及止回闕(此情形非常不可能)亦如此。當致動 日守’隔膜泵得以以空氣供雍, 〃應碇轉閥釋放流體管道,且閥 打制ϋ及過濾m要料器之再循環過道 卡s完全插入至造型琴中 田7^ 該闕。 4㈠時’此再循環過道封閉直至轉動 127741.doc -26- 200836017 現轉至對薄膜及層内清潔總成自卡匣之延伸的論述,圖 至圖46 "兒明各種層内清潔總成,且圖47及圖47A說明包 括無清潔總成附著至薄膜之圖3之裝置的實施例的實施 例。 圖37及圖37A說明層内清潔總成之一實施例之組件及操 作軸向女裝滾筒刷3 14以圍繞軸3 1 5在外殼320内旋轉。 軸315經由馬達驅動臂31〇旋轉地連接至驅動馬達312。以 下文所描述之方式單獨驅動馬達驅動臂3丨〇以使清潔總成 及薄膜延伸。 適當滾筒刷314包括用於塗覆黏著劑或油漆之滾筒的合 成馬海毛刷。此等滾筒刷具有不會損壞建材且易於移除未 固化建材材料之約第3/16吋長的軟絨毛及短纖維。 滾同刷與薄膜一起延伸,且在圖37A之箭頭之方向上回 縮寺接觸建材之表面以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旋轉 刷以適§速率與建材之表面接觸而旋轉以移除過量未固化 建材材料,該速率在順時針方向上通常在約36〇 rpm(轉每 分鐘)的範圍内。在所說明之實施例中,提供擠壓滾筒322 用於自清潔滾筒刷3 1 4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在彈箬 322’之張力下與清潔刷相抵而固持之擠壓滾筒連續擠壓清 潔刷之纖維以移除建材材料(圖37A)以返回至卡匿。 過里未固化建材材料經由外殼中之開口 32丨行進至外殼 320之外部且到達薄膜上並進入卡匣中以供回收。當總成 返回至卡匣時,其對uv曝露密封,如下文結合圖39至圖 40E之實施例所描述。 127741.doc -27- 200836017 圖38至圖38B說明先前圖37及圖37A之滾筒刷314的替代 物。圖38至圖38B之清潔總成為一振盪線性刷3 14,,其藉 由馬達3 I2’而在偏心臂311上振盪。提供板片彈簧323,以幫 助將清潔總成外殼320及振盪線性刷314,緊固在卡匣202 中。圖38說明延伸出卡匣且在跨越成像平面605及框架610 之箭頭的方向上行進以進行成像的清潔總成及薄膜。圖 3 8A及圖3 8B相對於馬達3 12’及線性刷3 14,說明偏心臂。 圖39至圖40G說明本發明之清潔總成3〇〇之又一實施例, 其中旋轉刷3 14以圖3 7之滾筒刷之方式移除過量未固化建 材材料。代替使用擠壓滾筒來自刷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 料’一旦滾筒刷及外殼320完全回縮至卡匣外殼中且被密 封’圖39至圖40之實施例便以約5,〇〇〇 rpm之高速率順時針 方疋轉滾闾刷3 14。滾筒刷以足夠高之rpm(約3,〇〇〇至6,〇〇〇 rpm或更大,通常約5,000 rpm)旋轉以自刷推進過量未固化 建材材料。由於與圖37之過濾及循環相比已稍微延長過遽 及循環,因此外殼為外殼中之層内清潔總成及開口 321,(圖 39)提供適當防濺板323、323,(圖4〇F及4〇G)以使過量未固 化建材材料返回至卡匣。 將所有此等實施例中之外殼320圍繞其周邊防光侵入密 封,且預防自刷移除之建材材料污染卡匣外部的區域。圖 39說明用於防光侵入密封之彈性體密封件32〇,,其在嚙合 卡匣外殼之内部上之凸輪表面337時由槓桿臂335致動。防 濺板323(圖40F)保護密封件320,不受自刷推進之建材材料 之影響。以約45度之角自刷推進材料。 127741.doc -28- 200836017 圖40Α及圖40Β說明衝擊凸鈐本ι 研表面之槓桿臂。圖40C及圖 柳說明由檟桿臂335移動跨越凸輪以升起支持物341上之 密封件32G,來嗜合卡㈣殼以提供光㈣㈣㈣㈣鉸 鏈339。應注意’在327(圖卿)處相鄰於清潔總成之入口 槽使蓋2〇4之表面逐漸變細,使得在刷進入卡匿時刷不會 碰擊蓋及使蓋潮濕’否則UV源可能固化被弄濕之蓋上的 材料。垂直定位刷以使得一旦刷超過密封件32〇,且完全插 入至卡£中,其就觸碰蓋2〇4。此配置意謂在刷旋轉時, 刷連續移除沈積於蓋上之材料,藉此麵清除刷之未固化 建材材料不會保留在蓋上。
K 圖40E及圖40F展示在高速旋轉位置處回縮至卡昆外殼中 之清潔總成。當建材材料累積時,減小旋轉速度以停止推 進建材材料且來回移動刷至少-次以清除自刷推進之建材 材料,在開口中將建材材料收集至由防濺板323,(圖4〇g)所 提供之右邊。如參看圖40G所指示,建材材料滴入卡昆外 殼上部部分以流過閥且連同自輸送薄膜所刮削之過量未固 化建材材料一起流入下部部分中之建材材料浸濕腔室中。 框軸鉸鏈339在” T”之兩側上嚙合密封件支持物以升高密封 件使其與卡£外殼蓋部分204嚙合,且如圖4〇g所示,密封 件在刷外殼向左移動以清除自刷推進之建材材料時保持與 盖相抵。 圖41至圖46說明清潔總成300至馬達臂31〇之附著(圖37 至圖40)。當將卡匣插入至桌上型造型器中時,操作人員 經由可旋轉機械槓桿臂316將層内清潔總成連接至馬達驅 127741.doc -29- 200836017 動臂。槓桿臂316提供用於使槓桿圍繞軸330旋轉的把手。 軸330自外殼320延伸且插 至楨杯臂中之開口中。當圍繞 軸方疋轉槓桿臂時,環繞軸 孕由之楨杯臂中之彈性體配件334使 外殼320緊緊貼近機動臂。 存在影響刷之操作的若干因素。不f選擇㈣㈣是旋 轉刷,刷應衝擊建材之矣而3 & 曰 狀表面足㈣目之次數以移除足夠的 過置未固化建材材料,且應清除刷之建材材料以使得不會 將材料重新沈積於建材表面上且使得不會污染卡E。需要 儘可能快地提供衝擊以自建材移除材料而無須在獨立清除 步驟的同時及之前自刷推進材料。根據經驗確定衝擊之速 度。將㈣固持於刷上之力與在包含刷之纖維上的彼材料 之表面能量成比例。對於赫古 ^ T於軏同表面能量,衝擊速度通常稍 同於對於較低表面能量的衝擊速度。 對於旋轉刷,樹脂上之離心力亦為角速度(以啊為單 位)及刷直徑的函數。對於直徑為12㈣之耐綸硬毛刷及如 本文所描述之建材材料’已證明360啊為用於清潔之適 當旋轉速度:不會過快以致避免自刷推進材料,且不會過 慢以致效率低地清潔。 *在兩個方向(向左及向右)上,刷跨越建材表面之多次清 掃為典型的。當移動至右邊時,如在圖中所說明,旋轉刷 順¥針方疋轉。當移動至左邊時,重新延伸清潔總成,旋轉 Γ ^時針移動。因此,旋轉刷與其可藉由接觸建材表面而 簡單地自由旋轉之方向相反地移動。 刷總成跨越建材之表面延伸及回縮之速率可在特定極限 12774l.doc -30 - 200836017 内改k,但較快速率通常改良循環時間,而較慢速率 更多清潔。清掃與速率之適當組合為在每秒約m时下約、 1至5次清掃。 :、、硬毛之尖端與建材表面之間的干擾之量的刷穿透亦有 助於自建材表面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較高穿透更有 效但過大可知壞精細建材表面。所說明之實施例涵 0.080吋之穿透。 w 應注意,上文所論述之料參數在—定程度上視建立之 階段而不同。舉例而言’當建立支持物時,乾淨之峨 直)壁並非同樣重f ’且可更緩慢地應用刷以自水平表面 揩去大量未固化材料。可在與旋轉刷自由時可能旋轉之相 同方向及相同速率旋轉旋轉刷。 為了在卡匣内部清除刷之建材材料,愈快愈好。材料移 除速率隨啊之平方而增加。3,_ rpm清除h5对刷,且 5,_卿將更快地清除相同的刷。較小刷通常將需要稍微 更高的r,’且只要機械旋轉裝置能達到,可達成超過 MOO rPm之速度。若存在大量過量材料欲自刷清除,則將 刷回縮至卡以且在清掃之間騎清除。若僅存在少量材 料,則可對於—清潔循環完成清掃,且在imM露發生 時回縮及清除刷。 圖4 7及圖4 8說明無單獨清潔蛐点担 月/糸、、、心成棱供於輸送薄膜上且輸 送薄膜自身用於過量未固化建材姑袓十成〜^ 恁何材枓之層内移除的替代性 配置。可(例如)以圖3之實施例使用圖叼及仏中所說明之配 置。圖48說明用於跨越成像平面總成延伸輸送薄膜之牽引 127741.doc 31 200836017 機馬達312’及用於釋放真空及剪力之螺線管提昇閥η),輸 送薄膜由該等真空及剪力固持於成像平面6〇5,上之適當^ 置中。將輸送薄膜安裝至拉帶(pull strap)(未圖示二二 潔總成300(圖2),且在安裝卡匣時,由操作人員將拉帶緊 固在牽引機馬達中。由於在將輸送表面完全回縮至卡厘中 時,拉帶跨越成像平面延伸,因此此實施例在亦選擇後固 化操作之選項的情況下可能產生具有帶影像之假影之建 材。可在圖47中觀察輸送薄膜之末端4〇2,,拉帶連接至该 末端4021而非清潔總成。 操作中,在圖47及圖48之實施例中,藉由牵引機馬達延 伸輸运薄膜以將建材材料自卡匣輸送至成像平面。以下文 所描述之方式應用真空以將薄膜緊固至成像平面,且將建 材材料之層成像至建材表面上。釋放真空且螺線管提昇_ 向上推動薄膜之邊緣以幫助自成像平面釋放薄膜以進行回 縮。❹膜回縮至卡11中,因此,卡匣自薄膜刮削建材材 料。接著可視需要在層之間或在建立過程之各階段且在缺 乏用於塗建材表面之建材材料的情況下延伸薄膜多次,以 移除過里未固化建材材料並使過量建材材料返回卡匣。 現轉至對成像平面總成及清潔總成及輸送薄膜與成像平 面之相互作用的論述,圖49至圖55D提供針對此等特徵的 刀離視圖。圖49提供本發明之大體標為6〇〇之成像平面總 成及大體標為200的卡g之上部左手側之頂部透視圖。卡 S總成200包括一外殼2〇2,該外殼2〇2具有一蓋2〇4、一上 F邛刀220及一下部部分250。成像平面總成6〇〇包括一成 127741.doc -32- 200836017 像平面605及一用於容納及支拉兮士、你τ 又符该成像平面的框架610。輻 射透明玻璃通常構成成像平面。成像平面可由足夠強且對 選定之固體成像及固化轄射透射的任何材料(包括各種塑 膠)製備以使得裝置能夠操作用於其所欲目的。 在圖49中亦說明-用於自卡匣抽出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之 機動臂310。應認識到,此清潔總成不存在於圖3之實施例 中’且為此目#,拉帶可能用於附著至牽引機馬達,如上 文結合圖47及圖48所描述。 機動臂310具有安裝至其且接觸形成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之 部分的刷(在此視圖中未展示)之滾筒刷或線性刷馬達312。 機動臂310亦安裝一機械槓桿臂316,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藉 由邊機械槓桿臂3 1 6而安裝至機動臂。 圖49Α為類似於圖49之視圖的視圖,且說明延伸層内清 潔總成300之機動臂310及自卡匣2〇〇並跨越成像平面6〇5、 塗有建材材料410之附著的薄膜4〇〇。層内清潔總成在此實 施例中包括具有二個側面之通常為矩形且打開之外殼 320,其左手側由機械臂316緊固至機動臂31〇。外殼32〇容 納與滾筒刷旋轉馬達3 12刷旋轉接觸之可旋轉滾筒刷3 14。 刷3 14在一層建材材料已固化於建材上之後接觸建材以藉 由旋轉接觸過量物而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該過量物 為可在照射及UV固化之後保留在建材表面上的未固化材 料且潛在地干擾建材之精確度。 滾筒刷外殼320與機械槓桿臂316相對地安裝用於建材材 料之輸送表面,該輸送表面為輻射透明可撓性薄膜4〇〇。 127741.doc -33- 200836017 圖49A,兄明在與成像平面咖相對之面向上的表面上的其上 塗覆有建材材料的薄臈4〇〇。 父替了 L伸及可回縮之輸送表面4⑻為通常由一或多種 含敦聚合物樹脂組成之可撓性薄膜,諸如聚(丙稀)、聚(碳 酸醋)、氟化乙烯丙烯,及其混合物及共聚物。包括鐵氟 龍(Tef1〇n)牌薄膜之聚四i乙烯(pTFE)薄膜係、有用的,此 部分係由於其良好地釋放硬化之樹脂至建材表面。通常, 薄膜為非彈性的。無關於所使用之材料,交替可延伸及可 11縮之表φ應至 > 稍微透明以使得其透射足夠輻射以用於 固體成像。於本文中使用時,如在此上下文中所使用之術 °°透明思謂允許足夠輻射(諸如,UV或可見光)通過以實 現凝固建材材料的光聚合反應之任何適t材料。由於此等 透月材料可A彳卜常薄,gj此該術語亦包括半透明或部分透 明的材料。 i. 夕建材材料410可》通常稱為”樹脂"之用於固體成像之許 夕適田化合物材料中的任—種,#中基本要求為建材材料 :可流動的。建材材料必須能夠自卡㈣成·之下部部 分250泵送以用於以具有適當厚度之層塗覆至薄膜彻表 =建材材料必須在曝露至預定波長之固體成像輕射時凝 固灌應具有至建材物件之良好黏著性且在凝固時易於自輸 U =釋放。建材材料含#uv及可見光輻射光引發劑, 二it其在曝露至兩種形式之輻射時均固化,在其初始液 士、'中主要由可見光輻射固化且其後在生坯狀態中主要 UV輪射固化。在本發明之實踐中用作建材材料之適當 127741.doc -34- 200836017 樹脂包括在2005年4月1曰提出申請且名為” Radiati〇n Curable Compositions Useful I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s^ 之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11/096,739中所描述的彼等樹脂, 該申請案之内容全部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49B為類似於圖49A之視圖的視圖,且說明層内清潔 總成300及塗有建材材料、跨越在此視圖中被建材材料41〇 遮蔽的成像平面605(圖49)自卡匣外殼2〇2完全延伸之附著 之建材材料輸送薄膜。自一成像器接收齒輪2〇〇〇之層之二 維影像,且將該影像經由成像平面6〇5向上反射、經由輸 送薄膜400(圖49),及到達輸送薄膜之上部表面上的建材材 料層410。影像以二維影像之形狀2〇〇1將建材材料固化至 建材之浸濕表面上。 圖49C將安裝有建材2002之建材平臺總成7〇〇添加至圖 49B的視圖。建材平臺總成7〇〇在由箭頭所指示之方向上降 低建材使其與輸送表面4〇〇上之建材材料層41〇接觸。當在 新建材材料中照射影像2001時,將影像固化於建材表面 上,藉此添加另一層並最終建立三維物件。 圖49D說明被升起到與輸送表面4〇〇脫離接觸之建材 2002,已被自影像2〇〇1中含有建材材料之薄膜4〇〇之區域 固化至建材表面上的影像2001,及輸送表面4〇〇及過量未 固化建材材料410連同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之回縮。電腦控制 之建材平臺(圖49C)升起建材至約一吋之高度以使成像表 面2001與滾筒刷314接觸。馬達312旋轉在成像表面“…處 與建材2002接觸的刷以移除任何未固化建材材料。 127741.doc -35- 200836017 圖50、圖50A及圖50B為順序圖,其說明層内清潔總成 3〇〇及輪送薄膜400自其在卡匣中之原點(圖5〇)在成像平面 總成60〇(圖50B)之上及至相對末端以將薄膜懸置於成像平 面(圖50C)之上的行進。應注意,成像平面框架61〇(圖49) 之相對末端成角以形成向下傾斜之表面620及622(圖50、 圖50A,及圖50C)。 層内清潔總成300具有置放於其下部表面與如所說明之 薄膜之間的彈性泡沫塊305,以使得當延伸至遇到成像平 面框架時,泡沫嚙合成角之表面62〇且向上壓縮以將薄膜 壓抵成像平面605。在成像平面之上完全延伸之後,泡沫 塊在傾斜表面622之上膨脹以將薄膜向下推至稍低於成像 平面之表面,%而在斜坡622上向下行進。《效應類似於 拉緊鼓筒職it同如下文所描述將真空應用i薄膜之效 應’確保輸送薄膜至成像平面之牢固配合。 用於塗佈總成300之機動臂3 10(圖49)由馬達3〇9(圖⑽ 動。馬達309為可耐受驅動中之相對較大扭 而倒轉的沉行星齒輪馬達。馬達驅動安襄於跨越 ^框架(未圖示)之長度延伸之導件上的臂31()之往復輸送 架。在行進結束時,當薄膜及層内清潔總成被定位於成像 千面支持框架之最左向下傾斜邊緣時’馬達釋 於應用真空及緊密配合。 乂用 巧延不回縮薄膜 ^上 〜丨月艰朁代地藉由回 &卡匿(圖23)中之接觸滾筒23〇及 器馬達524來實現…* [木(圖2)上之回縮 末貝見然而,在回縮時由馬達309所施加之小 127741.doc -36 - 200836017 電動力幫助克服抵制回縮之摩擦力。 圖51及圖52為分別類似於圖5〇B及圖5〇A的順序圖,且 說明降低至完全延伸且經塗佈之輸送薄膜4〇〇上的位置中 以進仃照射(圖49C)且接著被升起以用於輸送薄膜之層内 清潔及回縮及重新塗佈(圖49D)的建材平臺總成7〇〇及建材 2002。建材平臺總成包括用於緊固建材2〇〇2之具有用於建 材支持物的複數個離散不連續凸起表面715的可移動且可 更換建材墊710及一用於緊固建材平臺之建材平臺支持及 緊固框架750(下文更詳細論述)。獨立操作之升降機托架 901、1001分別附著至升降機總成9〇〇、ι〇〇〇(圖2)用於升起 及降低建材平臺。又,若非不存在清潔總成3〇〇及與其相 關之特徵,圖3之實施例之特徵(包括建材平臺、墊及升降 機)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大體上類似。 圖53及圖54說明輸送薄膜400附著至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之 一實施例。將薄膜插入至薄的薄片金屬夾持配件4〇2中, 薄膜藉由該配件而附著至層内清潔總成。夾持配件可相鄰 於自夾片延伸之薄膜部分向下彎曲以將薄膜推動至與成像 平面接觸以(若需要)減小薄膜與平面之間的空氣夾帶的可 能性。由於彈性部件305用於此目的,因此,此彎曲對於 圖50至圖50B中所說明之實施例應係不必要的。 為了展示將真空應用至輸送薄膜(在此等視圖中未展示) 而在圖55至圖5 5D中更完整說明成像平面總成600(圖2及圖 3)。圖55展示定位於具有用於安裝成像平面之孔630之框 架610中的成像平面605。為了清除成像平面轉角,框架 127741.doc -37- 200836017 6 10在每一内部轉角處提供通道627。通道628提供真空至 成像平面之頂表面625的應用(圖55A、圖55B及圖55C)以除 去空氣並在成像期間及在抬高經成像之建材使其脫離輸送 表面時使輸送薄膜保持於適當位置中。在成像平面框架之 垂直壁629之上部表面611與成像平面605的上部表面625之 間存在一小間隙以用於真空路徑。 圖55八至圖55(:以剖視透視圖(圖55八)及橫截面(圖553及 55C)更詳細說明真空通道,其展示切入成像平面依靠著置 放之壁629中的通道628。水平延伸之邊緣629,支持成像平 面,使得平面不會阻塞其與壁629之間的真空路徑。邊緣 629支持成像平面以在成像平面625之頂部與框架611之頂 部之間形成約0.001至〇·〇〇5吋的小偏移間隙,使得經由孔 626(圖55D)抽取之真空穿過通道628且在輸送薄膜下面延 行以將輸送薄膜向下牵引至成像平面的頂部與框架之頂部 之間的間隙中。過大之間隙及薄膜將在邊緣處翹曲,從而 在薄膜邊緣與框架之間形成洩漏路徑且減小真空。過小間 隙及薄膜可能不能在抬高建材時充分黏著至成像平面。 、在薄膜上牵引-真空助件(vacuum assist)移除原本可能 被截留於輸送表面與平坦薄片之間的空氣’使得輸送表面 及輸送表面上之建材材料層儘可能平坦。牵引一真空助件 亦在成像期間及當將建材抬離輸送薄膜表面時將輸送表面 緊固至平坦薄[其後,可釋放真空以使得轉換表面;藉 由使用圖3之實施例中之圖48的螺線管提昇閥或清潔心 3〇〇(圖2)之回縮來克服平面處之剪力以進行回縮。4 127741.doc •38- 200836017 定位於成像平面支持框架之下側之螺紋接頭626(圖76) 為適當真空泵之管道提供至真空通道628的連接點,管道 及泵均未說明。通常,將真空泵定位於亦未圖示之安裝至 造型器之電氣外殼中。可藉由提供真空洩放(vacuum bleed)來釋放真空,但可能需要採取額外步驟來克服可在 薄膜與成像平面處的剛性平坦薄片之間產生的剪力。可藉 由倒轉真空泵來提供正氣流以幫助克服剪力。 現轉至在圖56至圖58中在700處說明之建材墊及建材墊 平堂及框架總成,建材墊71〇為建材物件或零件可附著至 的表面。建材墊應具有黏著至初始建材支持層的表面。為 了促進建材材料支持物至建材墊的黏著,建材墊可包括自 建材墊之平坦表面延伸之複數個結構715,其界定複數個 不連續離散平坦表面。在圖56至圖58中所描繪之建材墊之 實轭例中,自建材墊延伸之此等結構採取具有平行於建材 墊之表面的平坦表面之截角錐之形式,但該等結構可為圓 柱體、矩形、方形、橢球形之頂部之形狀,或可自建材墊 之平坦表面延伸以提供對建材零件的支持之任何其他形 狀。在建材墊由射出成形塑膠建構的情況下,該等結構可 經成形使得其以足以易於自射出模具釋放的非垂直角自建 材墊之表面延伸。玻璃建材墊可用提供不連續平面以起始 建立之任何形狀之完全固化的經成像之結構來建構。可使 用形狀之任何配置、尺寸及間隔,只要該等結構提供必要 支持基座(support base)即可。 在圖56至圖58之所說明實施例中,以間隔開約〇i4〇至 127741.doc -39- 200836017 約0.562吋之柵格圖案配置截角錐結構。一有用實施例使 錐體間隔開0.281吋。截角錐結構全部自建材墊之表面延 伸約0· 1吋之單一預定距離。 在一實施例(圖56、圖56Α及圖56C)中,將建材墊說明為 支持於一框架鎖扣附著部件75 i中的透明墊,該框架鎖扣 附著部件751安裝於附著至分別附著至一對升降機臂900、 1000(圖2及圖3)的升降機托架9〇1、1〇〇1之地面上的平坦建 材平臺750上。建材塾(圖56B)中之切口 751,提供用於鎖扣 附著部件751的附著點。圖56A提供穿過鎖扣附著部件之水 平區及建材塾之-部分,如沿圖56C中之箭頭所展示,以 說明與切口 751,的唾合。提供一真空軟管753(圖2及圖 56) ’其連接至裝置之電氣外殼128(圖丨)中之真空泵,以在 建材墊上吸出真空以牢固附著至建材平臺。 圖57至圖57Α!兒明並非透明之替代性建材塾,且儘管具
壓縮衝程時,密封件壓縮至與支持結構 如下文結合升降機所描述,藉此設定密 封件。 在圖58中說明圖56之地面 上的平坦建材平臺之又一替 12774l.doc 200836017 代。為建材塾提供一具有鉸鏈部分7丨8之開放框架7丨6以用 於建材塾之移除及更換。用於此框架中之透明建材墊71〇 在使層成像之後提供經由建材墊對建材的紫外線(,,uv,,) 固化。此貫施例在圖3中說明且在下文論述uv固化。 圖59及圖60說明用於建材2〇〇2之支持結構。可由自建材 墊延伸之此等結構715(圖57中之715,)建立固體成像建材材 料740(圖59)之離散部分的一系列凝㈣,其形成於上面生 產建材的支持結構之基座。藉由形成延伸為跨越離散部分 之稷數個縱向部件之複數層凝固的固體成像建材材料來由 此等離散部分740建構網架748/749(圖59及圖6〇)。該等縱 向部件包括兩個系列之平行部件748、749,其交叉以形成 與建材墊分離且平行於建材墊的網架。兩個系列之縱向部 件之相交可為約90。角,從而產生方形栅格。 網架之栅格可經建立以使得其對角連接由建材墊之凸起 結構以45。角所建立之離散部分,其展示於圖6()中。網架 可橫跨待用於建材零件之支持物之區域的範圍,且可延伸 超出此區域若干像素以形成一緩衝,藉此使得支持物能夠 堅固地黏著至柵袼。在複數層凝固之固體成像建材材料延 伸為通常垂直於網架之平面的離散縱向間隔開的部件時, 由網架建構支持物。多種相同或不同之固體成像樹脂可用 於建構自建材墊延伸的網架及支持物。除將建材零件與建 材塾分離以使得能夠照射該零件之所有表面以夕卜,支持物 之使用在用於更複雜三維物件之建立期間進 支持。建材塾上之凸起表面與自凸起表面延伸之網架 :: 127741.doc -41 - 200836017 持物的使用使得次、級或後固化總成_固化無黏性建材零 件之所有表面,包括連接至建材墊之彼等表面。 現轉至對升降機總成及其操作的論述,升降機臂、 1000(圖2及圖3)移動建材平臺、墊’且因此移動建材以使 建材之表面與固體成像建材材料(一種可凝固之光聚合物 建材材料)接觸,且在曝露之後,在建立過程期間形成連 續層時,與該可凝固之光聚合物建材材料脫離接觸。為了 使得建材平臺能夠朝向成像平面及遠離成像平面移動,由 圖兄中所展示之升降機托架9〇1、1〇〇1將如在圖2及圖3中 所描繪之一系列獨立z軸升降機總成附著至建材平臺。 在圖61中說明升降機總成。每__升降機總成包含一獨立 操作之步進馬達1005或沉伺服馬達,該馬達結合導螺桿 1007工作以實現附著的建材平臺沿導螺桿之長度的移動。 ^軸1009插縱附著之建材平臺的移動。導軸分別緊固安裝 於裝置内的上部及下部座架塊1111、1113。將步進馬達^ 裝至可沿導軸在上部座架塊與下部座架塊之間行進的步進 馬達座架塊1115中。將導螺桿在一端處緊固至上部座架 ▲八巾導螺桿之相對端具有未連接之浮動終端。可由自 步進馬達座架塊延伸且附著至建材平臺的一對托架901、 1001(圖56)將建材平臺連接至升降機總成。 由於每—升降機總成彼此獨立地移動,所以在任何建立 過程之前必須初始化建材平臺之位置以確保建材平臺平行 於成像平面;否則,跨越整個建材塾在建材墊與成像平面 之間可能不存在均一間隔,此情形可能引起不均勻的層厚 127741.doc -42- 200836017 度。借助於升降機總成之壓縮衝程來實現此初始化。在此 壓縮衝程期間,將建材平臺降低至成像平面直至建材墊與 成像平面接觸。在將建材墊壓抵成像平面時,與緊固於升 降機總成之每一者之上部座架塊上的導螺桿之附著端處之 壓縮開關1117協作的彈簧啟動柱塞112〇記錄所施加的力。 在一實施例中,柱塞以約22磅或約97·86牛頓之力啟動 壓縮開關1117。歸位開關(h〇ming switch)1U6亦可提供為
Μ % 相鄰於壓縮開關以指示建材平臺已達到其最高位置。壓縮 衝程可進-步用來設定上文結纟圖57所描述之真空密封件 或甚至侧是否存在-建材塾。可監視壓縮衝程之效能, 且藉由組件之相對位置之至少-接近近似值,若升降機總 成能夠移動建材平臺遠於其應移動的可能距離,則可知曉 建材墊之缺乏。 在平臺及塾之初始化之後,建立可以支持物開始而進 行。如在圖62中所說明,在升降機總成使建材表面接近薄 膜上之成像材料層時’需要傾斜建材表面使得一端在另一 端之前嗜合成像材料。接著可使建材在成像材料層中齊 平向下傾斜普助除去建材材料層之間的氣泡或空隙。其 後用來自成像光源之輻射對建材材料之新層成像以將該 層凝固至建材表面,如由圖62中之箭頭所指示。 應遇谶到’向下傾斜動作可 $ Γ以左或右升降機首先向下移 動開始’且在建立期問可A + 在左升降機與右升降機之間交替 向下傾斜,以整平可發生於 _ 、乂 一個或另一升降機起始傾斜 之間的微小差異。 127741.doc •43· 200836017 -旦由成像器固化樹脂層,可將建材物件與輸送薄膜分 離,如圖63中所說明。升降機總成將建材平臺遠離成像平 面移動’從而允許薄膜在箭頭之方向上返回卡匠以移除及 過濾保留在塗佈薄膜上的任何樹脂。可用層内塗佈-成 3〇〇(圖2)或在缺乏建材材料的情況下用所延伸之輸送表面 (圖3)起始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之去塗佈(心。〜) 程序。下文所描述之後成像uv固化可進一步經執行以在 重新延伸輸送薄膜及以添加至建材物件之另—層重新㈣ 建材之前硬化樹脂。 為了避免在添加層之後由建材物件黏著至輸送薄膜所引 起之建材零件上的不適當應力,可使用升降機總成來藉由 剝除動作幫助使建材物件與塗佈薄膜分離。此情形對於且 有較大橫截面之零件尤其重要。正如升降機總成可獨立操 作以形成向下傾斜來除去建材材料層之間的氣泡或空隙, 如圖62中所說明’升降機總成可在主要固化完成之後(圖 62)獨立操作以形成一向上傾斜,如圖63所示。此向上傾 斜用來破壞輪送薄膜與建材材料之間所形成的吸引力,由 此減小建材零件與遮光物分離所需的力且減小重壓或破壞 建材之特徵的機會。向上傾斜步驟可包括建材平臺之水平 移位以避免由獨立升降機總成之非同步移動所產生之建材 特徵的扭曲、彎曲或撕裂。 向上傾斜動作可以左或右升降機首先向上移動開始,且 在建立期間可在左升降機與右升降機之間交替向上傾斜, 以整平可發生於以一個或另一升降機起始傾斜之間的微小 127741.doc -44- 200836017 差異。 藉由在對應於傾斜之方向上橫向移動建材平臺,整個建 材物件旋轉而非簡單地升起一側’此情形可引起剪力。升 降機裝置需要移位之水平距離等於升降機中之—者移動以 實現傾斜的垂直距離細整個建材零件之高度除以升降機 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若左升降機向上移動距離〇以開 始具有高度Η之零件的釋放過程,且兩個升降機分離一距 則應將建材平堂移位至右邊一距離d=D H/w。理想 上,兩個移動之加速度應匹配。當將零件向下移回以# 經塗佈之薄膜時,可反向執行移位升降機且藉此移位建材 零件的相同動作。 或者,可移位附著至建材平臺之薄膜而非升降機來實現 相同旋轉。由於薄膜可自然地或歸因於真空固持而黏著至 成像平面,所以可在將零件遠離塗佈機而拉動時,在成像 平面中移動塗佈薄膜及成像平面。 現轉至本發明之輻射總成,且詳言之,成像器U⑻之輻 射總成,圖64至圖64B說明分解之成像器對準外殼。成像 ""〇〇可為疋製之UV投射器或鐳射系統或市售數位光處 (>DLP )投射器’其具有用以顯示未經過濾之uv_A及可 見光波長之修改的光學器件,具有基於可撓性輸送成像系 、、先之配置所建立的所要焦距,及基於所使用之建材材料而 调整之光強度。其他有用之成像器包括液晶顯示器 (LCD )投射器、矽上液晶("Lc〇s")投射器,及發光二極 體(LED )投射器,其類似於LCD投射器且使用亮LED用於 127741.doc -45- 200836017 光源來代替弧光燈。亦涵蓋專為UV製造的DLP投射器,但 建材材料可能需要改質以充分利用該投射器。亦涵蓋僅 UV LED之成像器陣列或具有轉換透鏡之投射器中的電漿 陣列。可用可見光及UV及僅用UV來使用傳統CRT投射 器。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成像器為一具有一燈及一個九元件 (nine-element)投射透鏡之DLP投射器,該九元件投射透鏡 在包括350至450 nm之適用於固體成像的光譜範圍内以4〇〇 mm之投射距離的焦點將來自該燈的輕射成像於9忖乘6· 75 忖之影像區域上。DLP投射器可包括UV/IR濾光片以移除 來自燈之在所要光譜範圍之外的輻射。照明透鏡可用於跨 越成像元件均勻地分布來自燈之輻射。亦可提供互連燈與 照明透鏡之UV增強光管及與照明透鏡及成像元件輻射導 向連通的UV增強光管。 由於成像器具有對應於建材墊之尺寸的特定焦距,且較 大建材因此需要較長焦距,所以較大建材可能需要相應的 較大固體成像裝置。或者,提供如在圖65及圖66中所說明 之一系列鏡面1405、1407或如在圖3中所說明之鏡面總成 13 99以在較小圖框内將所投射之光反射至成像平面上,從 而有效地將所投射之光在裝置内”彎曲,,同時維持較長焦 距。 …、 在出貨給使用者之前通常已經實現影像對準,使得本發 明之裝置的所有使用者需移除耗盡之成像器並用一新成像 器更換以獲得對準的影像。在由使用者購買成像器之前, 127741.doc -46- 200836017 像器對準。斤為述之成像器對準央具及對準程序來實現成 1107象::吊具有成像器組件固定至其中的框架1109、 ⑷之料 具有對應於對準夾具1105中之插。n〇5,(圖 --^. )插口可含有黏著劑以將框架 在適當位置牢固地固 一阳 對旱夾具。在圖64至圖64Β中展 ^ 於二個此等框牟饼進都从1 ” ^準邛件106且具有對準夾具插口 之對準夾具1105之一實施例。 接著可精確對準及連鎖該成像器對準夾具㈣合於定位 於固體成像裝置(圖2及圖3) 、 Μ ;工炙相應對準夾具1105内。相 -對準夾具之間的連接可為對應於裝置夹具中之一或多個 凹槽的成像器對準夾且一 八上的或多個舌片。容納成像器 "00及相關聯之對準夾具1105之外殼11〇9、亦 包括用於排放由成像器所產生之熱的通風口。 ,因此’為了在出貨給使用者之前對準並聚焦成像器,應 精確地疋位成像對準夾具,應在目標與成像器之間的固定 =離處使目標成像’應相應地調整成像器之位置以使得將 影像精確定位於目標上,應聚焦成像器,且接著應將對準 夾具緊固至經調整的成像器。為了在此系統中對準成像 器,可將一目標夾具代替建材墊而置放於成像平面上,且 可藉由調整建材墊支持框架來調整該夾具。其後,將由使 用者插入至其相應支持框架中的建材墊對準至成像器。 旦對準成像器’及在出貨給使用者之前,可接著對照 建材中邊界之凝固的預定臨限值針對影像中之任何像素的 127741.doc -47- 200836017 灰度階來特徵化成像器。在2006年8月29曰提出申請之關 於’’Improved Wall Smoothness”之同在申請中且共同擁有的 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11/468,090中描述灰度階調整,該申 請案之内容全部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一替代方法(儘管為改良建材之邊界之效率較差方法, 未必具有4效結果)為使一層建材材料成像一次以上,將 衫像私位至子像素範圍以達成建材之邊界處的較佳解析 度’如在2005年4月1曰提出申請之關於” Edge Smoothness with Low Resolution Projected Images for Use in Solid Imaging”之同在申請中且共同擁有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 11/096,748中所描述,該申請案之内容全部以引用之方式 併入本文中。 現轉至對本發明之額外輕射總成之論述,其用於次級固 化以進一步起反應及乾燥建材層,圖65及圖66示意性說明 高強度UV燈總成1500及成像器11〇〇。一對鏡面14〇5及 1407形成一在UV屏障1400(圖2)後面定位於桌上型造型器 内之鏡面總成以便以緊密格式將影像傳送至成像平面。鏡 面1405被固定地緊固於桌上型造型器内,而鏡面14〇7被往 復緊固以用於由履帶輪(t:rack wheel)1409來回移動。 通常以與垂直面成約30度的角定位鏡面1405,且通常以 與垂直面成約60度之角定位鏡面1407。往復地緊固鏡面 1407以用於在延伸時(圖65)照射成像平面總成6〇〇及在回縮 時(圖66)由高強度UV總成1500照射成像平面總成。用於監 視強度之參考光電二極體1401(圖2)對於視成像器之使用年 127741.doc -48- 200836017 限而進订過程調整及對於監視高強度uv#的效能有用, 其均可有用地定位於UV屏障1400内。 UV感測器/燈泡降級指示器(諸如上文所提及之光電二極 體)主要用於調整曝露時間以達成恆定曝露。由於成像器 及高強度UV燈泡之光強度可隨成像器使用年限而衰減, 所以UV感測器/燈泡降級指示器亦可在需要增加成像器之 強度以抵消任何降級時或在最終需要更換成像器或高強度 燈泡時發信號。 可ϊ測所投射之影像之強度,並對照0至255之自黑色至 白色的灰度階對其特徵化。在一個位置量測灰度階,且可 在自轉角至轉角對角地跨越成像平面及水平及垂直地跨越 成像平面而選定的1 6個不同位置進行強度量測。 高強度UV燈總成1500包含拔出外殼框架15〇1(圖2),該 框架1501可容易地插入至桌上型造型器中及自桌上型造型 器移除以用於視需要進行更換。在框架内定位一高強度 UV燈泡1502及一拋物線反射器1503,燈泡具有能夠經由 每一個別層至前一建材層來固化建材的強度,在所說明之 實施例中通常為約600瓦特。透明建材墊通常不需要用高 強度UV源來達成穿過建材(through-the-build)固化。在每 一層由成像器1100初始固化及由層内清潔總成3〇〇(圖2)清 潔之後應用高強度UV。高強度UV源提供產生無黏性及完 全起反應之建材的最終固化。 穿過建材固化為可用UV能量及穿過一層進行固化及在 建材之背側上獲得無黏性狀態所花費的時間的函數,建材 127741.doc • 49- 200836017 之背部為附著至建材墊上之支持物的側。一般而言,可用 具有相對較高程度之感光性之建材材料藉由應用8〇 mW/cm之UV A、、、勺8移(約為〇·64 j/cm2)來獲得穿過建材固 化。較不敏感之建材材料可能需要較多,且因此視特定建 材材料之要求而定,UV-A之有用範圍為約〇 5至3 J/cm2。 圖67A中所說明之反射器中的具有6〇〇瓦特之輸入功率之中 壓汞弧光燈可在9x6.75吋之建材面積(其為392 cm2)上達成 80 mW/cm2,其為約31瓦特之UV_A的總利用率。 個別燈可或多或少有效,視操作人員想要加速還是減速 固化速率而定,本發明可用較多或較少Uv-A來實踐。舉 例而έ,汞弧光燈可以降至約3 〇 〇瓦特之較小功率,或以 高達幾千瓦特之較大功率可用。此等源可在關於時間及冷 卻及使用之上下文的實際限制内使用。較高功率系統對於 用於辦公室之桌上型造型器中可能不相容。 應認識到,可使用多種其他UV源,包括亦提供可見光 或其他輻射的彼等源,包括上文提及為成像器之彼等源, 只要成像器或其他源提供足夠UV以獲得建材之後固化即 可,如上文所陳述。 現轉至對如在圖67至圖68中更詳細說明之往復鏡面 1407(圖65及圖66)之操作的論述,圖67說明安裝於往復鏡 面1407之外殼盒框架1400、1402頂上的成像平面總成 600。最右邊帶齒橡膠滾筒輪1410喃合摩擦執道以使 鏡面回縮及延伸。存在兩個此等滚輪及執道,一者在鏡面 1407之左側且一者在鏡面1407之右側。在圖67中,完全延 127741.doc -50- 200836017 伸鏡面以使成像平面總成成像。在圖67A中,回縮鏡面, 將成像平面曝露至下面的UV燈泡1502及拋物線反射器 1504。滾筒輪由馬達1425(圖2及圖68)驅動,該馬達1425為 一類似於用於延伸輸送薄膜及層内清潔總成之DC行星齒 輪馬達。 由於不可立即接通及關閉而在裝置之使用期間通常總是 保持接通之UV燈泡可產生大量熱。燈泡之表面可接近華 氏1000度或更南,且燈泡罩之表面可達到華氏2〇〇度或更 高。裝置具備許多冷卻通道及風扇(如在16〇〇處而在一實 施例中所說明,圖2)以用於移除過量熱之強制空氣冷卻, 且若需要亦可具備用於進氣口空氣之灰塵過濾器及用於氣 味控制(odor control)之木炭過濾器。 舉例而言,灰塵過濾器可提供於裝置之通風外殼底板 上,如在圖3之底板134,中所說明。將空氣抽吸穿過外殼底 板中之灰塵過濾裔的適當定位之進氣口風扇可排放至鏡面 盒框架1402中且在UV盒框架1500、15〇1後面(圖67B)。可 將風扇疋位於UV盒内部以將自進氣口風扇所接收之空氣 吹至拋物線反射器1503(圖65)周圍及至鏡面框架盒14〇〇、 1402(圖67)中。應打開鏡面盒框架以排放至周圍外殼,藉 此退出外殼。可將對於此目的有用之耗盡的風扇及用於氣 味控制之木炭過濾器定位於外殼的後部。 圖67B說明回縮之鏡面1407及用於鏡面框架盒i4i5之支 持物14 13的更詳細視圖及對應於輪141〇(圖67句之最左邊 帶齒橡膠輪1409。鏡面位於往復地安裝於支持物“^中之 127741.doc -51 - 200836017 鏡面框架14〇2頂上之框架1411中的盒框架元件Μ”頂上。 穿過帶齒輪1409之剖面說明與馬達M(圖2中《組件14⑼的 電連接及摩擦軌道14G6、鏡面1彻與鏡面支持框架U13之 關係。 圖3中展示包含類似對之鏡面的替代性固定鏡面總成 13"。在圖3之替代性配置中,以類似於圖2及圖65之角的 角固定鏡面總成1399之鏡面’且由於無單獨呢原定位於 鏡面之下而使該等鏡面不可回縮以用於往復操作。實情 為’經由鏡面及額外旧源、光環總成1500,及遮光罩總成 1500"而由成像器穿過成像平面提供用於後固化之。乂(若存 在)’如下文及結合上文圖3所描述。 圖69說明光環總成15〇〇,。光環總成在步進馬達與導桿 升降機15〇1,上行進以在約1〇〇瓦特之猶微較低強度下將— 輻射提供至建材的垂直定向表面。容納於框架1503”中之 UV燈泡15〇2’用UV輻射包圍建材之垂直表面。 、圖70說明遮光罩總成1500”,其包括安裝至框架15〇3,,(以 分解圖展示)之約100瓦特的uv燈泡15〇2,,該框架15〇3,•具 有一槓桿臂及馬達總成1504”(亦以分解圖展示)以用於穿過 透明建材墊(圖58)提供UV輻射以支持及起始建材層。 已特定參考較佳實施例描述本發明。然而,如所附申請 專利乾圍中所界定,可在如在前述說明書中所描述的本發 明之精神及範疇内進行改變。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自觀察者之上部右手側之本發明的裝置之外殼的 127741.doc -52- 200836017 透視圖; 圖2為移除外部外殼之本發明之裝置的透視圖,且說明 相關地安裝於内部支持框架組件上之内部組件總成; .圖2A為經逆時針旋轉以提供自觀察者之上部左手側的前 視圖之圖2之裝置的透視圖; 圖3為圖2之裝置的本發明之—替代性裝置的透視圖; 圖4為自右後方且展示一鎖定機構之本發明<卡匠之— 實施例的透視圖; Θ 4八為。兒明打開该鎖的圖4之卡匣之透視圖; 圖5為圖4之卡匣之後視平面圖; 圖6為圖4之卡g之後視平面圖,其額外說明一旋轉閱至 建材材料之流動位置之旋轉及用於建材材料至輸送表面的 塗覆及輸送表面之回縮的聯結器(_pling)之旋轉; 圖7及圖8為自圖4之卡g後壁之側的部分平面圖; 圖9為自彈簧托架鎖下面截取且向上觀察之圖*的卡厘之 後壁的剖視圖; 圖1〇為圖4之卡E及鎖定機構之替代性卡E及鎖定機槿 的前視平面圖; 圖Π為圖1 〇之裝置之一部分的部分透視圖; 圖12為圖10之裝置之後部部分的部分透視圖; 圖13為圖12中所說明之震置之一部分的透視圖; 圖14及圖15為圖12中所說明之裝置與裝置之額外部分的 關係之順序剖視平面圖; 、 圖16為自右下方之本發明之卡匣之下側的部分透視圖; 127741.doc -53- 200836017 圖17為框架之部分透視圖,可將本發明之卡匣之選定實 施例插入至該框架中; 圖1 8為圖1 7之裝置之部分側面剖視圖; 圖19為圖3中所說明之框架之底板的頂部部分透視圖, 其支持卡匣且說明一用於嚙合卡匣底板及將氣動連接緊固 至卡II之密封件的鉸接外殼; 圖20為圖19中所說明之鉸接密封件外殼之下側部分透視 圖,其在圖3中所說明之卡匣框架之底板下面截取且說明 附著至嚙合外殼之卡匣框架之下側的板片彈簧; 圖21及圖22為自圖20之卡匣框架底板、板片彈簧及鉸接 密封件外殼之侧的部分平面圖,在圖21中說明在插入至框 架中時嚙合卡匠的密封件外殼’且在圖22中說明當將卡匿 完全插入時處於適當位置中的外殼; 圖23為圖4之卡匣的頂部部分透視圖,其中蓋被移除, 且說明層内清潔總成、用於回縮輸送表面之接觸滾筒總 成’及用於將建材材料塗覆至輸送表面之塗佈滾筒總成; 圖24為類似於圖23之圖的圖,其說明層内清潔總成及自 卡匣部分地延伸之輸送表面; 圖25為圖23及圖24之分離組件的透視圖; 圖26及圖27分別為圖23及圖24之卡£之上部部分的部分 剖視側面平面圖; 圖28及圖29為穿過圖1〇之卡匣之橫向剖視平面順序圖, 其分別說明在沒有用建材材料塗佈的情況下之輸送表面之 延伸及在自輸送表面·及时建材材料的情況下之輪送 127741.doc -54- 200836017 表面之回縮; 圖30及圖30A為本發明之底盤總成之透視圖; 圖3!及圖32為圖25之卡£之一部分的下侧之頂部左側順 序圖,其在卡S面對圖2之裝置之前面時自卡昆之前面截 取,且說明一在圖31中處於打開位置且在圖32中旋轉至封 閉位置的用於控制建材材料之流量的旋轉閥; 圖33及圖34分別為沿圖31之線33_33及圖32之34_34所截 取之剖視平面順序圖; 圖35為圖4之卡匣之下部部分之部分斷裂、部分剖視 圖,其說明主要建材材料儲集器、建材材料之隔膜泵,及 至定位於下部部分上方之建材材料之盤式儲集器的管道供 應; ' 圖3 6為用於控制至泵之建材材料流量之隔膜泵及簧片閥 的透視圖; 圖37為自總成之卡匣側所獲取之層内清潔總成之一實施 例的頂部右侧透視圖; 圖37A為圖37之層内清潔總成之部分橫向剖視圖,其額 外說明在移除過量未固化建材材料且收集以供再用時穿過 建材的戴面; 圖38為展示為自卡匣延伸且在成像平面之上的層内清潔 總成之另一實施例之頂部透視圖; 圖38A及圖38B為圖38之裝置之一部分的部分透視圖; 圖39為展示為以輸送薄膜延伸之本發明之層内清潔總成 的又一實施例之頂部透視圖; 127741.doc -55- 200836017 圖40A至圖40E為說明將圖39之層内清潔總成密封於本 發明之卡匣中的一連串剖視圖及平面圖; 圖40F及圖40G分別示意性說明處於用於自總成之組件 清除建材材料的適當位置及用於自總成自身清除建材材料 的適當位置之圖40至圖40E之層内清潔總成; 圖4 1為自與用於緊固層内清潔總成以使輸送薄膜延伸之 總成之層内清潔總成相對的側的部分頂部透視圖; 圖42為逆時針旋轉以說明層内清潔總成至牽引機馬達總 成之緊固之類似於圖41之圖的圖; 圖43為處於用於緊固層内清潔總成之垂直、非緊固位置 的自圖41所截取的馬達總成之槓桿臂之前視平面圖; 圖44為沿圖43之線44-44所截取之圖43的槓桿臂之側面 剖視平面圖; 圖45為說明旋轉至一緊固位置之槓桿臂之類似於圖B的 圖之前視平面圖; 圖46為沿圖45之線46_46所截取之圖45的槓桿臂之侧面 剖視平面圖; 圖4 7為對應於圖3之本發明之替代性實施例的頂部平面 圖; 圖48為與圖3及圖47之實施例相關聯之本 一部分的部分透視圖; 圖49為自圖2獲取且自上部左手側觀察之 之分離成像平面、成像平面支持框架及 =置 圖; 卜比的頂部透視 127741.doc -56 - 200836017 圖49A為類似於圖49之圖的圖,其額外說明延伸層内清 缄總成及塗有建材材料之附著的輸送薄膜; 圖49Β為類似於圖49及圖49Α之圖的圖,其額外說明* 全延伸之層内清潔總成、完全延伸之經塗佈之輸送薄臈凡 及自一層建材薄膜之下側在薄膜上之成像; 、 圖49C為類似於圖4叩之圖的圖,其額外說明在薄膜上 與建材材料接觸且藉由建材平臺總成而固持於適當位置 的建材; 圖49D為類似於圖5之圖的透視圖,其說明在建材材料層 於輸送薄膜上成像之後將輸送薄膜及層内清潔總成回縮^ 圖50Α及圖50Β為成像平面 園 取彳冢平面支持框 架、輸送薄膜及層内清潔總成之前視平面順序圖’其說明 自卡Ε且在成像平面之上的延伸; 圖51及圖52為類似於圖5〇、圖應及圖5()β之圖且自圖 湖位置開始的前視平面順序圖,在圖51中額外說明將: 材材㈣合於輸送薄膜上以供固化之建材及平臺總成,且 在圖52中額外說明自成像平斗 曰风诼十面升起以精由層内清潔總成進 行層内清潔之建材; 圖53為說明安裝於托架中之輸送薄膜之_端的部分透視 圖, 圖
視圖 54為沿圖53之線54_54所截取之剖視平面圖; 55為成像平面及成像平面支持框架之頂部右侧前視透 127741.doc 57- 200836017 圖55A為說明一真空通道t成像平面支持框架之一轉角 的部分頂部透視圖; 圖55B及圖55C為示意性及剖視部分平面順序圖,其說 明幸田射透明成像平面於成像平面之支持框架中之置放; 圖55D為自圖2中所說明之裝置的下面及前面的部分右側 透視圖,其說明輸送薄膜之一端於托架中之安裝及至本發 明之層内清潔總成之附著; 圖56為自圖2之裝置之右前方的部分透視圖,其說明插 入至建材平臺總成之建材平臺,除該建材平臺以外包括一 支持框架、一對獨立升降機托架,及一用於將建材平臺牢 固附著至該總成的真空供應; 圖56A為部分剖面及一剖面中的平面圖,該部分剖面來 自其中插入有建材平臺之圖56之建材平臺總成的下側,說 明用於支持一建材之建材平臺之下側的凸起之不連續結 構,该剖面係沿圖56C之線56A-56A,說明建材平臺支持 框架之一部分配合至其中的建材平臺中之凹部; 圖56B為圖56之建材平臺之左下側透視圖; 圖56C為圖56之建材平臺總成之前視平面圖,其說明緊 固至支持框架之建材平臺; 圖57及圖57A分別為本發明之建材墊之替代性實施例的 上部表面及下部表面之透視圖; 圖58為本發明之替代性建材平臺之透視圖; 圖59為本發明之建材及建材平臺在其接近成像平面時的 剖視平面圖; 127741.doc -58- 200836017 圖60為用於建材之建材墊及支持結構的平面圖; 圖61為本發明之升降機總成之分解透視圖,· 圖62及圖63分別為進入成像平面及自成像平面抬高時的 本發明之建材及建材平臺之剖視平面圖; 圖64、圖64A及圖㈣為本發明之成像器總成及對準夾 具之分解透視圖; 圖65及圖66為示意性平面順序圖,該等平面圖係藉由逆 時針旋轉圖2之裝置而自裝置之右側截取,在圖65中說明 經由一用於折合影像之鏡面總成照射輻射透明成像平面之 下側的數位光處理("DLP")成像器,且接著在圖66中說明 一鏡面之回縮以藉由用於後成像固化之高強度UV總成照 射成像平面; 圖67及圖67A為自觀察者之左手側觀察圖2之裝置的前面 之部分剖面中之成像平面及安裝於uv總成頂上的成像平 面之框架之頂部透視順序圖,且在圖67中說明一可回縮鏡 面,且在圖67A中說明該鏡面之回縮以用於由uv總成照射 成像平面; 圖67B為自圖67A之UV總成之右側前轉角内部的部分透 視圖,其說明圖67A之回縮之鏡面在成像平面之下面且面 對最左邊的橡膠滚筒輪,該橡膠滾筒輪與—摩擦表面相抵 而旋轉以使鏡面回縮及延伸; 圖68為自圖67B所截取之剖視示意性部分側面平面圖, 其說明帶齒之橡膠滾筒輪、驅動馬達M、摩擦表面、鏡面 支持框架及鏡面回縮執道; 127741.doc •59- 200836017 圖69為用於建材之側之次級固化uv曝露的本發明之光 環總成的透視圖;及 圖70為用於經由建材平臺進行次級固化uv曝露的本發 明之遮光罩總成的透視圖; 在整個圖式之若干視圖中,相應參考字元指示相應零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99 外殼 100 桌上型造型器 101 桌上型造型器 102 鉸鏈門 104 鉸鏈門 106 鉸鏈 110 把手 112 把手 114 把手 116 把手 118 轨道 122 左外部側面板 124 右外部侧面板 126 頂部面板 128 電氣控制面板/電子組件面板 130 通風口 132 支持柱 127741.doc • 60 - 200836017 134 底板 134' 底板 136 上部水平支持物 137 下部水平支持物 138 上部蓋 139 後壁 140 左壁 142 右壁 143 垂直壁 143f 垂直壁 200 卡匣總成 200f 卡匣總成 200,, 卡匣總成 202 外殼 202, 外殼 203 旋轉閥 204 蓋 204f 蓋 205 彈簧鎖定板/彈簧 206 扭轉彈簧 207 配件 209 轉角配件 211 轉角配件 220 上部部分 -61 127741.doc 200836017 220f 上部部分 221 底板 224 聯結器 224,, 托架 226 聯結器 226ff 托架 230 接觸滾筒 240 塗佈凹版滾筒 242 末端 2421 擋盤 243 末端 2431 擋盤 245 致動器桿 246 盤式儲集器 250 下部部分 250' 下部部分 252 彈性體配件 253 通孔/開口 254 彈性體配件 258 管道 260 刮削器/支持部件 262 鎖扣/末端 264 相對末端 265 隨動桿 127741.doc -62- 200836017 267 過濾器 269 275 底盤 276 底盤支腳 276' 縱向槽 277 拉緊帶 278 隔膜泵腔室/第 三腔室 279 空轉桿 280 密封件 290 儲存儲集器/第 一浸濕腔室 291 内壁 300 層内清潔總成 305 彈性泡沫塊 309 馬達 310 馬達驅動臂 311 偏心臂 312 驅動馬達 312' 馬達 313 螺線管提昇閥 314 滾筒刷 314* 振盪線性刷 315 軸 316 槓桿臂 320 外殼 -63 - 127741.doc 200836017 ί 320' 密封件 321 開口 32Γ 開口 322 擠壓滾筒 322' 彈簧 323 防濺板 323, 板片彈簧/防濺板 330 軸 334 彈性體配件 335 槓桿臂 337 凸輪表面 339 鉸鏈 341 支持物 400 輸送薄膜 402 薄片金屬夾持配件 402, 末端 410 建材材料 500 框架 500f 框架 505 卡匣啟動及開鎖元件 524 馬達 5241 球 524,丨 馬達 526 馬達 -64- 127741.doc 200836017 526f 球 526,丨 馬達 530 底板 545 讀取器 600 成像平面總成 600, 成像平面總成 605 成像平面 605, 成像平面 610 框架 611 上部表面 620 向下傾斜之表面 622 向下傾斜之表面 625 上部表面 626 孔/螺紋接頭 627 通道 628 通道 629 壁 629f 邊緣 630 子L 700 建材平臺及框架總成 700, 建材平臺及框架總成 710 建材墊 711 真空孔 714 支持結構 127741.doc -65 - 200836017 715 凸起表面 715' 類似錐體結構 716 框架 718 较鍵部分 740 固體成像建材材料 748 網架 749 網架 750 建材平臺支持及緊固框架 751 框架鎖扣附著部件 75Γ 切口 753 真空軟管 900 升降機臂 901 升降機托架 1000 升降機臂 1001 升降機托架 1005 步進馬達 1007 導螺桿 1009 導軸 1100 成像器總成 1102 安裝托架 1105 對準夾具 1105, 插口 1106 對準部件 1107 框架/外殼 127741.doc •66- 200836017 1109 框架/外殼 1109, 外殼 1111 上部座架塊 1113 下部座架塊 1115 步進馬達座架塊 1116 歸位開關 1117 壓縮開關 1120 彈簧啟動柱塞 1300 通風口總成 1350 隔膜泵 1352 空氣接收孔/空氣入 1354 隔膜 1355 簧片閥 1356 止回閥 1399 鏡面總成 1400 鏡面盒/UV屏障 1401 光電二極體 1402 鏡面盒/壁 1405 鏡面 1406 摩擦軌道 1407 鏡面 1409 帶齒輪/履帶輪 1410 帶齒橡膠滾筒輪 1412 摩擦執道 127741.doc -67- 200836017 1413 1415 1425 1500 1500, 1500,, 1501 1501, 1502 1502, 1503 1503,, 1504 1504丨, 1550 1550' 1600 1650 1650, 1652 1653 1654 1655 1726 鏡面支持框架 鏡面框架盒/盒框架元件 馬達 高強度UV燈總成 光環總成 遮光罩總成 框架 升降機 UV燈泡 UV燈泡 拋物線反射器 框架 拋物線反射器 槓桿臂及馬達總成 内部凹口 齒 通風口總成 空氣流動路徑 空氣探針 傾斜表面 空氣供應管道 致動器 彈簧 彈簧 127741.doc -68- 200836017 1727 軸 1826 彈簧 1827 軸 1900 把手 1901 帶齒部件 2000 齒輪 2001 成像表面 2002 建材 127741.doc -69

Claims (1)

  1. 20083601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用於在一固體成像裝置中將一固體成像建材支持於 上面的建材墊,該建材墊包含: 、; a) 一第一平坦表面;及 b) 自該第一平坦表面延伸之複數個_散結構,其界〜 複數個不連續篦-伞主工 f ^ 1弟一千坦表面,以用於在該等不連續平垣 表面上支持一固體成像建材。 2·如:求項1之建材墊,其中該等不連續平坦表面平行於 該第一平坦表面。 、 3·如:求項1之建材塾,其中該複數個不連續平坦表面自 忒第平坦表面延伸一單一預定距離。 4·:::項丨之建材墊,其中該等結構以一非垂直角自該 弟平坦表面延伸至該平坦表面之平面。 5· ^求項1之建材塾,其中該第一平坦表面為玻璃,且 /複數個離散結構為完全固化之固體影像。 I Si求項1之建材墊,其中該建材墊為-射出成形之建 ’且該複數個離散結構以—角自該第_平坦表面延 以有助於自一射出模具釋放該建材墊。 如明求項1之建材墊’其中在平面圖中,該第一平坦表 面二含圍繞該等不連續平坦表面之該平臺之總 50%至 90%。 如明求項7之建材墊,其中該總面積之該百分比為至少 約 75%。 求項7之建材墊,其中該總面積之該百分比為至少 127741.doc 200836017 約 85%。 10·如請求項1之建材墊,其中該等結構為截角錐結構,其 自该第一平坦表面延伸以形成一栅格狀圖案且界定其間 之間隔,其中在頂部平面圖中,該第一平坦表面包含圍 繞該等不連續平坦表面之該平臺之該總面積的5〇%至 90%。 11·如請求項1之建材墊,其中該等不連續平坦表面為圓柱 體、矩形、方形、或橢球行之頂部,且該等結構對應於 該等頂部。 12·如請求項1之建材墊,其中該建材墊對固體成像輻射透 明。 13. 如凊求項1之建材墊,其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一平坦表面 相對且平行於其之一第二平坦表面,該第二平坦表面具 有自該第二平坦表面延伸之複數個離散結構,該複數個 離散結構界定複數個不連續第二平坦表面,以用於抵抗 真空之力而在一建材平臺上支持該建材墊,且該第二平 坦表面進一步包含一用於附著至一真空源之配件。 14. 如請求項13之建材墊,其進一步包含一密封件,該密封 件圍繞該第二平坦表面之周邊延伸且超出該建材墊之該 第二平坦表面上的該等不連續第二平坦表面垂直延伸, 以用於在與該建材墊相抵壓縮一建材平臺時,真空密封 該建材平臺之喷合。 15. 如請求項丨之建材墊,其進—步包含—周邊邊緣及圍繞 該周邊邊緣在狀位置處之切口部分,㈣㈣合用於 127741.doc 200836017 將該墊保持於該平臺上之保持托架。 16_ -種用於在一通常垂直向下之位置中支持一固體成像建 材之建材墊’該建材墊包含複數個截角錐,該複數個截 角錐自-平坦表面延伸且界定複數個不連續平坦表面, 以用於支持一固體成像建材。 17.如請求項12之建材墊,其中該等不連續表面均勾間隔 開’且當在-頂部平面圖中觀察時,覆蓋該平坦表面之 總面積的1 〇%至5〇%。 18·種用於固體成像之建材墊,其包含: a) 在該建材墊之相對側上之第一及第二平坦表面;及 b) 複數個離散結構,其自該第一及該第二平坦表面中 之每-者延伸且界定平行於該第一及該第二平妇表面之 複數個不連續第二平坦表面,且以一非垂直角自該等平 ,表面延伸至該等平坦表面之平面一單一預定距離,該 19 早一預定距離在該塾之相對側上可為相同或不同的。 • -種在一建材墊上建立一固體影像支持結構之方法,該 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在建材墊上形成固體成像建材材料之離散部分之 複數個凝固層; b)在該等離散部分上形成—網架,該網架包含延伸為 跨越該等離散部分之複數個縱向部件之複數層凝固的固 體成像建材材料,料縱向料包含u列間隔開 之平订部件及一第二系列間隔開之平行部件, 列與該第U交叉以形成—與該建材墊分離且平行於 127741.doc 200836017 該建材墊之網架表面;及 C)在該網架上形成用於一固體成像建材之支持物,該 等支持物包含在通常垂直於該網架之平面之複數個離2 縱向間隔開的部件中延伸的複數層凝固之固體成 材料。 2〇·如凊求項19之方法,其中形成—網架之該步驟進一步包 3以約90度之角交又該第一系列之間隔開之平行部 件與該第二系列之間隔開的平行部件。 π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進—步包含以下步驟:在一建材 墊上形成通常延伸超過用於一預定建材之該等支持物之 邊界區域的該等離散部分及網架。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等支持物上形成 一固體成像建材之步驟。 23.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等離散部分、網架及支持物 由相同或不同固體成像建材材料形成。 :长員19之方法’其中該等離散部分、網架及支持物 :精由固體成像輻射相同或不同可流動固體成像建材材 料而形成。 25. —種在一建材墊上之固體影像,其包含. ^):日固體成像建材塾,其具有—第__平坦表面及自該 兮第—表面延伸之稷^個結構,該複數個結構界定自 面升高之複數個不連續第二平坦表面,其 之該第一表面之輕射可透射面積減去該升高的第 一表面之面積為頂部平面圖中該第-及該第二表面之總 127741.doc 200836017 表面面積之約50%至90% ; b)在該建材墊之該等第_ 弟一表面中之選定表面上的凝固 之固體成像建材材料層之複數個離散部分· C)延伸為跨越該等離散部分之複數個縱㈣件之 層凝固的固體成像建材材料之—網架,該等縱向部件包 含一第-系列之間隔開的平行部件及—第二S列之間隔 開的平行部件,以-約9()度之角交叉㈣U與該第 二系列以形成與該建材墊之該第—及該第二表面分離且 平行於δ亥弟一及該第二表面的該網架; d) 在該網架上之支持物,該等支持物包含在通常垂直 於該網架之平面之複數個離散縱向間隔開的部件中延伸 的複數層凝固之固體成像建材材料;及 e) —在該等支持物上之固體成像建材產品。 127741.doc
TW096151503A 2007-01-17 2007-12-31 Build pad, solid image buil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build supports TW20083601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8525707P 2007-01-17 2007-01-17
US94961407P 2007-07-13 2007-07-13
US95605107P 2007-08-15 2007-08-15
US11/856,209 US20080170112A1 (en) 2007-01-17 2007-09-17 Build pad, solid image buil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build suppor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6017A true TW200836017A (en) 2008-09-01

Family

ID=39365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51503A TW200836017A (en) 2007-01-17 2007-12-31 Build pad, solid image buil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build support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70112A1 (zh)
EP (1) EP1946909A3 (zh)
JP (1) JP2008195069A (zh)
TW (1) TW2008360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4758A (zh) * 2017-11-01 2018-01-16 郑州迈客美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固化打印机用投影方法、投影装置及带该装置的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2606A1 (de) 2004-05-07 2005-12-15 Envisionte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 verbesserter Trennung ausgehärteter Materialschichten von einer Bauebene
DE102004022961B4 (de) * 2004-05-10 2008-11-20 Envisionte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 Auflösungsverbesserung mittels Pixel-Shift
WO2005110722A1 (de) 2004-05-10 2005-11-24 Envisionte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 auflösungsverbesserung mittels pixel-shift
DE102006019963B4 (de) 2006-04-28 2023-12-07 Envisiontec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durch schichtweises Verfestigen eines unter Einwirkung von elektromagnetischer Strahlung verfestigbaren Materials mittels Maskenbelichtung
DE102006019964C5 (de) 2006-04-28 2021-08-26 Envisiontec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tels Maskenbelichtung
US7467939B2 (en) * 2006-05-03 2008-12-23 3D Systems, Inc. Material delivery tension and tracking system for use in solid imaging
US7636610B2 (en) * 2006-07-19 2009-12-22 Envisiontec Gmbh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and computer and data carrier useful therefor
US7892474B2 (en) 2006-11-15 2011-02-22 Envisiontec Gmbh Continuous generative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8003039B2 (en) 2007-01-17 2011-08-23 3D Systems, Inc. Method for tilting solid image build platform for reducing air entrainment and for build release
US7614866B2 (en) * 2007-01-17 2009-11-10 3D Systems, Inc.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731887B2 (en) * 2007-01-17 2010-06-08 3D Systems, Inc. Method for removing excess uncured build material in solid imaging
DK2011631T3 (da) 2007-07-04 2012-06-25 Envisiontec Gmbh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fremstilling af et tre-dimensionelt objekt
DK2052693T4 (da) * 2007-10-26 2021-03-15 Envisiontec Gmbh Proces og fri-formfabrikationssystem til at fremstille en tredimensionel genstand
US8372330B2 (en) * 2009-10-19 2013-02-12 Global Filtration Systems Resin solidification substrate and assembly
GB2500412A (en) * 2012-03-21 2013-09-25 Eads Uk Ltd Build Plate for a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9034237B2 (en) 2012-09-25 2015-05-19 3D Systems, Inc. Solid imaging systems, component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solid imaging
US9527244B2 (en) 2014-02-10 2016-12-27 Global Filtration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from solidifiable paste
US11390062B2 (en) * 2014-08-12 2022-07-19 Carbon,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with supported build plates
US9908287B2 (en) 2014-11-20 2018-03-06 Ut-Battelle, Llc Build platform that provides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nts
TWI592289B (zh) * 2014-12-23 2017-07-21 Dws有限責任公司 具有促進初始化的光固化機
US20180029299A1 (en) * 2015-02-26 2018-02-01 Stratasys, In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offset stitching
JP6849457B2 (ja) 2016-03-09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三次元造形装置
US20180001545A1 (en) * 2016-07-01 2018-01-04 Xerox Corporation Multiple support materials for accelerated post-processing of three-dimensionally printed objects
US11279122B2 (en) * 2016-12-06 2022-03-22 Robert Bosch Tool Corportation Supporting solution for “in air” geometries in 3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0737479B2 (en) 2017-01-12 2020-08-11 Global Filtration Systems Method of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using both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solidification
GB201700807D0 (en) 2017-01-17 2017-03-01 Reliance Rg Ltd Charged particle beam control during additive layer manufacture
WO2018182791A1 (en) * 2017-03-28 2018-10-04 3D Systems, Inc.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that automatically removes particles from build plane
US11072065B2 (en) * 2017-03-30 2021-07-27 Wipro Limited Robotic apparatus for building a multidimensional object
US10828833B2 (en) * 2017-06-02 2020-11-10 3D Systems, Inc.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support fixture
US11254052B2 (en) 2017-11-02 2022-02-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Vatles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590691B2 (en) 2017-11-02 2023-02-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late-base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538035B2 (en) * 2017-12-09 2020-01-21 Arevo, Inc. Consumable scaffold for 3D printing of high-tensile-strength materials
US10821668B2 (en) 2018-01-26 2020-11-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mponent layer-by- layer
US10821669B2 (en) 2018-01-26 2020-11-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mponent layer-by-layer
US11794412B2 (en) 2019-02-20 2023-10-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thickness control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498283B2 (en) 2019-02-20 2022-11-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 thickness control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179891B2 (en) 2019-03-15 2021-11-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ith shared components
US11951679B2 (en) 2021-06-16 2024-04-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
US11731367B2 (en) 2021-06-23 2023-08-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rive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958249B2 (en) 2021-06-24 2024-04-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clamation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958250B2 (en) 2021-06-24 2024-04-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clamation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US11826950B2 (en) 2021-07-09 2023-11-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sin management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N113580570B (zh) * 2021-08-16 2022-05-27 深圳市金石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自动弹出式载物平台
US11813799B2 (en) 2021-09-01 2023-11-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7547A (en) * 1974-12-23 1978-11-28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Hydrogel dough composition for fabrication of foamed articles
US4601936A (en) * 1985-04-01 1986-07-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lass fiber mat reinforced plastic panels without the fiber readout defect
US4752498A (en) * 1987-03-02 1988-06-21 Fudim Efrem 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by photosolidification
US5171490A (en) * 1988-11-29 1992-12-15 Fudim Efrem 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by irradiation of photopolymers
US5014207A (en) * 1989-04-21 1991-05-0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id imaging system
JPH0832432B2 (ja) * 1989-07-10 1996-03-29 大阪府 立体構造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244528A (ja) * 1989-09-28 1991-10-31 Three D Syst Inc 実質的に平担な立体平版加工面の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US5169579A (en) * 1989-12-04 1992-12-0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Catalyst and plasma assisted nucleation and renucleation of gas phase selective laser deposition
US5143817A (en) * 1989-12-22 1992-09-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id imaging system
US5236812A (en) * 1989-12-29 1993-08-1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id im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626919A (en) * 1990-03-01 1997-05-0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coating station
US5094935A (en) * 1990-06-26 1992-03-10 E. I. Du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s from photoformed precursor sheets
US5096530A (en) * 1990-06-28 1992-03-17 3D Systems, Inc. Resin film reco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049901A (en) * 1990-07-02 1991-09-17 Creo Products Inc. Light modulator using large area light sources
US5158858A (en) * 1990-07-05 1992-10-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id imaging system using differential tension elastomeric film
US5192559A (en) * 1990-09-27 1993-03-09 3D Systems, Inc. Apparatus for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with sheets
US5122441A (en) * 1990-10-29 1992-06-1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n integral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from layers of a photoformable composition
US5474719A (en) * 1991-02-14 1995-12-1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solid objects utilizing viscosity reducible compositions
US5132723A (en) * 1991-09-05 1992-07-21 Creo Product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osure control in light valves
JP2920008B2 (ja) * 1991-09-25 1999-07-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三次元形状の形成方法
US5247180A (en) * 1991-12-30 1993-09-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tereo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GB9203595D0 (en) * 1992-02-20 1992-04-08 Philips Electronics Uk Lt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in film structures and display devices produced thereby
US5306446A (en) * 1992-07-10 1994-04-26 Howe Robert J Apparatus with roller and for irradiation of photopolymers
JP3320703B2 (ja) * 1992-11-24 2002-09-0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三次元形状造形物の成形方法
US5429908A (en) * 1993-04-12 1995-07-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xposure method for reducing distortion in models produced through solid imaging by forming a non-continuous image of a pattern which is then imaged to form a continuous hardened image of the pattern
JP2706611B2 (ja) * 1993-10-14 1998-01-28 帝人製機株式会社 光造形方法および光造形装置
BE1008128A3 (nl) * 1994-03-10 1996-01-23 Materialise Nv Werkwijze voor het ondersteunen van een voorwerp vervaardigd door stereolithografie of een andere snelle prototypevervaardigingswerkwijze en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de daarbij gebruikte steunkonstruktie.
US6206672B1 (en) * 1994-03-31 2001-03-27 Edward P. Grenda Apparatus of fabricating 3 dimensional objects by means of electrophotography, ionography or a similar process
JPH08150661A (ja) * 1994-11-28 1996-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学的造形方法
IL112140A (en) * 1994-12-25 1997-07-13 Cubital Ltd Method of forming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s
JPH08207144A (ja) * 1995-02-02 1996-08-13 Ushio Inc 光造形物支持ステージ
DE19511772C2 (de) * 1995-03-30 1997-09-04 Eos Electro Optical Sys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es
US6270335B2 (en) * 1995-09-27 2001-08-07 3D Systems, Inc. Selective de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and supports
US6989115B2 (en) * 1996-12-20 2006-01-24 Z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otyping a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US6051179A (en) * 1997-03-19 2000-04-18 Replicator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b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DE19827417B4 (de) * 1998-06-19 2004-10-28 Hahn, Rainer, Dr.Med.Dent. Material zur unterschiedlichen Modifizierung der optischen Eigenschaften unterschiedlicher Zellen
DE69909136T2 (de) * 1998-10-12 2004-05-06 Dicon A/S Rapid-prototyping-vorrichtung und rapid-prototyping-methode
US6391245B1 (en) * 1999-04-13 2002-05-21 Eom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by cross-sectional lithography
US6627376B1 (en) * 1999-04-27 2003-09-30 Teijin Seiki Co., Ltd. Stereo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with photohardenable resin
US6214276B1 (en) * 1999-05-18 2001-04-10 Creo Srl Method of forming objects from thermosensitive composition
DE19937260B4 (de) * 1999-08-06 2006-07-27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GB9919511D0 (en) * 1999-08-19 1999-10-20 British Aerospace Stereolithography
DE19939616C5 (de) * 1999-08-20 2008-05-21 Eos Gmbh Electro Optical Systems Vorrichtung zur generativen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es
DE19944760A1 (de) * 1999-09-17 2001-03-22 Basys Print Gmbh Systeme Fu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mpensation von Inhomogenitäten bei Abbildungssystemen
DE19948591A1 (de) * 1999-10-08 2001-04-19 Generis Gmbh Rapid-Prototyping - Verfahren und - Vorrichtung
US6547552B1 (en) * 2000-02-08 2003-04-15 Efrem V. Fudim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by irradiation of radiation-curable materials
DE10018987A1 (de) * 2000-04-17 2001-10-31 Envision Technologie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en
US6500378B1 (en) * 2000-07-13 2002-12-31 Eom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by cross-sectional lithography
JP2002178412A (ja) * 2000-12-14 2002-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造形装置及び光造形品の制作方法
DE20106887U1 (de) * 2001-04-20 2001-09-06 Envision Technologies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DE10119817A1 (de) * 2001-04-23 2002-10-24 Envision Technologie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ie zerstörungsfreie Trennung ausgehärteter Materialschichten von einer planen Bauebene
DE10130968B4 (de) * 2001-06-27 2009-08-20 Envisiontec Gmbh Beschichtetes Polymermaterial, dessen Verwend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6665048B2 (en) * 2002-01-22 2003-12-16 Creo Inc. Method for imaging a continuously moving object
JP2007503342A (ja) * 2003-05-23 2007-02-22 ズィ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三次元プリント装置及び方法
US7261542B2 (en) * 2004-03-18 2007-08-28 Desktop Factory, Inc. Apparatus for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using image layers
DE102004022606A1 (de) * 2004-05-07 2005-12-15 Envisionte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 verbesserter Trennung ausgehärteter Materialschichten von einer Bauebene
DE102004022961B4 (de) * 2004-05-10 2008-11-20 Envisiontec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reidimensionalen Objekts mit Auflösungsverbesserung mittels Pixel-Shift
US7481647B2 (en) * 2004-06-14 2009-01-27 Alig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3-D objects
US20060078638A1 (en) * 2004-10-08 2006-04-13 3D Systems, Inc. Stereolithographic apparatus
US7158849B2 (en) * 2004-10-28 2007-01-02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ethod for rapid prototyping by using linear light as sources
US7758799B2 (en) * 2005-04-01 2010-07-20 3D Systems, Inc. Edge smoothness with low resolution projected images for use in solid imaging
US7358283B2 (en) * 2005-04-01 2008-04-15 3D Systems, Inc. Radiation curable compositions useful i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s
US7906061B2 (en) * 2005-05-03 2011-03-15 3D Systems, Inc. Bubble-free cross-sections for use in solid imaging
JP4485413B2 (ja) * 2005-06-03 2010-06-23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モデル支持方法およびモデル造形装置
US7931460B2 (en) * 2006-05-03 2011-04-26 3D Systems, Inc. Material delivery system for use in solid imaging
US7467939B2 (en) * 2006-05-03 2008-12-23 3D Systems, Inc. Material delivery tension and tracking system for use in solid imag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4758A (zh) * 2017-11-01 2018-01-16 郑州迈客美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光固化打印机用投影方法、投影装置及带该装置的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46909A2 (en) 2008-07-23
JP2008195069A (ja) 2008-08-28
US20080170112A1 (en) 2008-07-17
EP1946909A3 (en) 2010-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6017A (en) Build pad, solid image build,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build supports
TWI359327B (en)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345527B (en) Imager and method for consistent repeatable alignment in a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US8003039B2 (en) Method for tilting solid image build platform for reducing air entrainment and for build release
TWI378859B (en) Cartridge for solid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80181977A1 (en) Brush assembly for removal of excess uncured build material
US99878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from multiple solidifiable materials
CN101229687B (zh) 用于实体成像设备和方法的料筒
JP2017524563A (ja) ラピッドプロトタイピングを用いて3次元物体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より効率的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