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2473A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2473A
TW200822473A TW096140596A TW96140596A TW200822473A TW 200822473 A TW200822473 A TW 200822473A TW 096140596 A TW096140596 A TW 096140596A TW 96140596 A TW96140596 A TW 96140596A TW 200822473 A TW200822473 A TW 2008224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terminal
terminals
wrist
pr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0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6543B (zh
Inventor
Shiro Sunaga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2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2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6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65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20082247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先前技術】 作爲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的 狀態下製作端子,具有在此平坦面內使端子的按壓部位移 後將扁平型導體壓接到該端子的接觸部的端子的連接器爲 眾所皆知。作爲這種連接器,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下述連 接器,即,端子是將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的兩個腕部在大 致平行狀態下,在中間部藉由連結部加以連結,而作爲一 個構件來形成的。位於上方的可動腕部是在一端具有按壓 扁平型導體的按壓部,在另一端具有承受來自於加壓構件 的凸輪部的壓力的被壓部。當被壓部承受來自於凸輪部的 壓力產生位移時,可動腕部以連結部爲支點進行角位移, 按壓部朝按壓扁平型導體的方向位移。 在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具有兩種類的端子,兩端子 交互地排列。對兩端子進行比較時得知,連結部與被壓部 的距離相同,但連結部與按壓部的距離不同。其結果,兩 端子的按壓部的位置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相互不同而分佈 成鋸齒狀,在寬廣的區域平均地按壓扁平型導體。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78959號公報 【發明內容】 -4- 200822473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兩種端子,雖其連結部與被 壓部的距離相同,但連結部與按壓部的距離不同。因此, 雖按壓扁平型導體的區域變廣,但,根據端子種類,按壓 部會因該位置差產生位移量不同。即,按壓力不同。 在這種的連接器,不僅期望按壓區域廣,且期望按壓 力對任何的端子均相同。這是由於可更均等地按壓扁平型 導體。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情事而開發完成的發明,其課題 在於提供,即使混合配置有不同型的端子,藉由任何的端 子,按壓部皆能夠以相同的壓力按壓扁平型導體的扁平型 導體用電連接器。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維持金屬板的平 坦面所製作的端子具有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且並設的腕狀 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該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是在長方向 中間部,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而作爲一構件加以形成,上 述固定腕部是藉由殻體予以固定保持,可動腕部是在長方 向一端側具有按壓部,在另一端側具有被壓部,當承受移 動操作的加壓構件朝預定方向移動時,該加壓構件的凸輪 部依據預定量的移動按壓上述可動腕部的被壓部,使得在 包含端子的平面的面內位移,藉由此被壓部的位移,可動 腕部以上述連結部爲支點,呈槓桿狀進行角位移’使按壓 -5- 200822473 部位移,藉由該按壓部,對扁平型導體施加按壓力。 在該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於即 使複數種類的端子混合存在於連接器,也能將按壓部的位 移量在端子的種類間作成最小差或相同,此目的可藉由下 述第一至第三發明加以達到。 <第一發明> 端子是以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的 複數種類的端子構成,加壓構件對應複數種類的端子’設 定凸輪部的凸輪位移量,使得端子種類間的可動腕部的按 壓部的位移量成爲最小差或相同。 <第二發明> 端子是以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的 複數種類的端子構成,複數種類的端子是因應端子的種 類,設定形成於可動腕部的被壓部與形成於固定腕部的凸 輪導引部之間的距離,使得端子種類間的可動腕部的按壓 部的位移量成爲最小差或相同。 <第三發明> 端子是以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的 複數種類的端子構成,複數種類的端子是連結部至按壓部 的距離與連結部至被壓部的距離之比在不同種類端子間設 定成大致相同,使得端子種類間的可動腕部的按壓部的位 -6 - 200822473 移量成爲最小差或相同。 根據這樣的第一至第三發明時,依據對應端子的種 類,設定凸輪部的位移量,或根據端子的種類,設定由端 子本身的被壓部至凸輪部的距離,進一步藉由將由可動腕 部的連結部至按壓部的距離與由連結部至被壓部的距離之 比,即呈槓桿狀進行角位移的可動腕部的腕長度比在複數 種類的端子間做成相同,藉此,無論任何端子,可將在按 壓部的位移量做成相同,或作成最小差。 在本發明,即使再第一至第三發明的任一個情況,理 想爲複數種類的端子是一種端子以凹部形成被壓部,另一 種端子以直線緣形成被壓部。 端子,多數是針對美一種類,插入組裝至殼體。因 此,根據端子的種類,關於插入條件例如插入壓力、插入 深度,多少會有產生差的可能性。或,亦可插入方向不 同。如此,當插入條件不同時,即使爲了可理想地進行凸 輪部的導引,以凹部形成被壓部,也會因端子的種類,在 此凹部位置產生偏移,造成在凸輪部的導引上產生缺失。 因此’在本發明,因即使在端子的種類間產生上述偏移, 也因以直線緣所形成的被壓部可在任何的位置進行導引, 所以,能夠對應該偏移。在預定位置的導引是能以一種端 子的凹部充分地達到。 [發明效果] 本發明如以上所述,因藉由設置複數種類的端子,使 200822473 端子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擴大對扁平型導體的按壓區 域’且即使端子的種類不同,也可將在按壓部的位移位置 作成相同,所以,使得在前述按壓區域內的來自各端子的 按壓力變成相等,可將扁平型導體的按壓力良好地加以平 均化。其結果,也能夠將各端子的接觸部與扁平型導體的 接觸平均化且穩定化。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圖1至圖3,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 態。圖1所示的形態的連接器,加工金屬板所形成的具有 與紙面平行的平坦面的複數個端子是在與紙面呈直角的方 向上,隔著預定間隔排列著。端子是兩種端子1 0、20交 互地排列,在圖1 (A 1 )顯示在一方種類的端子1 0的位置 的斷面圖,在圖1(A2)顯示在另一方種類的端子20的位 置的斷面圖。此圖1(A1)及圖1(A2)是後述的加壓構件在 打開位置的圖,相對於此,圖1(B1)及圖1(B2)是針對加 壓構件位於關閉位置的同連接器,圖1 (B 1)爲顯示一方的 端子的位置的斷面圖,圖1(B 2)爲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的 斷面圖。 剖面呈四角形且延伸於對紙面呈直角方向的殻體3 0 是將絕緣材料予以成形製作的,分別形成有用來收納上述 兩種端子1 〇、2 0的收容溝槽3 1、3 2。收容溝槽3 1、3 2 分別具有與端子10、20的板厚一致的內寬(對紙面呈直角 方向的內寬)且呈與紙面平行地延伸的細縫狀,在圖 -8 - 200822473 1(A1)、圖1(A2),貫通於左右而形成於殼體30。這些收 容溝槽31、32是在殻體30的右半部,於由上下方向中間 部朝向上方的區域,所有的收容溝槽3 1、3 2連通,而形 成朝上方開口的加壓構件轉動空間3 3,在殻體3 0的左半 部,於由上下方向中間部朝向上方的區域,所有的收容溝 槽3 1、3 2連通,形成朝左側開口的扁平型導體插入空間 34。其結果,在殼體30內,收容溝槽31、32形成於殼體 下壁3 5及沿著位於左半部的上壁3 6的內面的部分。 又,上述殻體30在收容溝槽31、32內,具有將這些 溝槽的內壁面(在與紙面呈直角方向相對面的內壁面)彼此 相連結的島狀固定部3 7、3 8。 這些固定部3 7、3 8是圖中位於左右方向中間部,但 收容溝槽3 2內的固定部3 8對收容溝槽3 1內的固定部3 7 位於右側。 端子1 0、20是如上所述,維持金屬板的平坦面的狀 態加以賦予形狀,如圖所示,呈橫Η字型。端子1 0、20 分別具有位於下方的固定腕部Π、2 1 ;及位於其上方, 與該固定腕部11、21大致平行的可動腕部12、22,固定 腕部11、21與可動腕部12、22是在這些腕部的長方向中 間部,藉由連結部1 3、23加以連結,分別作爲一構件來 形成。 一方的端子1〇是具有在延伸至殼體30的左端附近的 固定腕部1 1的左端,與上述可動腕部1 2相對向的呈突出 狀的接觸部1 1 A ;和設置於朝殼體3 0外突出的右端的連 -9 - 200822473 接部1 1 B。且上述端子1 0在設置於連結部1 3的突出部 1 1 C與上述連接部1 1 B之間呈溝槽狀所形成的凸輪導引部 1 1 D ;和設置於上述連結部1 3的左側的卡止突起1 1 E。上 述凸輪導引部1 1 D,溝槽底部呈直線部’其兩側具有圓化 的部分。又,連接部Η B是以朝殻體3 0外突出且朝下方 延伸的部分來形成的,亦形成嵌裝於殻體的下壁3 5的右 端部的固定溝槽1 1 F。 上述一方的端子1 〇的可動腕部1 2是藉由上述連結部 1 3,與上述固定腕部1 1連結,對該連結部1 3的位置,延 伸於左右。該可動腕部1 2的左端是位於與上述固定腕部 1 1的接觸部1 1A對應的位置,在該左端設有與上述接觸 部11A對向突出的按壓部12A。在上述可動腕部12的右 端附近,形成有與上述固定腕部1 1的凸輪導引部1 1 D相 對向的位置的緣呈圓化狀的凹部,該凹部形成爲被壓部 12B。該被壓部12B在可動腕部12及固定腕部丨i各自的 長方向,位於與固定腕部1 1的凸輪導引部1 1 D的具有圓 化的右側區域對應的位置。 該一方的端子10由殼體30的右端側插入至上述殼體 3 0的收容溝槽3 1。固定腕部1 1是被收納至在殼體3 〇的 下壁3 5側的收容溝槽3 1,而可動腕部1 2是被收納至在 上壁3 6側的收容溝槽3 1。固定腕部1 1是接觸於上述收 容溝槽31的下緣,該固定腕部Π的卡止突起11E咬入至 殼體30的固定部37,藉由來自於該固定部37的反作用 力’該固定腕部1 1的下緣被強力按壓於殼體3 0的下壁 -10- 200822473 35的上面,而被穩固地固定。進一步,形成於連接部11B 的固定溝槽1 1 F嵌裝於殼體的下壁3 5的右端部,藉此, 固定腕部1 1穩固地固定著。相對於此,可動腕部1 2是在 其上緣與殼體3 0的上壁3 6的下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在可 動腕部1 2的板厚方向上,以上述收容溝槽3 1的溝槽寬度 方向的內壁面予以支承,且可朝上下方向彈性變形。該可 動腕部1 2,較上述連結部1 3更靠右側的部分進入至殻體 3 0的不存在有上壁3 6的加壓構件轉動空間內。 相對於此,另一方的端子20,固定腕部2 1的朝連結 部23更左方延伸的部分朝殼體30外突出,在殼體的左端 具有連接部2 1 B,而在該連接部2 1 B與連結部23之間具 有接觸部2 1 A。上述連接部2 1 B類似於將一方的端子1 〇 的連接部1 1 B左右相反地加以設置的形態,形成有嵌裝於 殼體3 0的下壁3 5的左端部的固定溝槽2 1 F。上述接觸部 2 1 A,比起上述一方的端子1 0的接觸部1 1 A的位置,位 於更右側。上述固定腕部2 1在連結部2 3的右側具有卡止 突起21E,在較此卡止突起21E更右側,至自由端爲止, 與可動腕部22相對向的緣呈直線緣,以其一部分形成用 來導引支承上述加壓構件的凸輪部的凸輪導引部2 1 D。 此另一方的端子20的可動腕部22藉由上述連結部 23來與上述固定腕部21連結,對該連結部23的位置延 伸於左右。可動腕部2 2是在該連結部2 3的左側,比起一 方的端子1 〇的情況’延伸的較短。在其左端,具有對固 定腕部21的接觸部21A突出的按壓部22A。較連結部23 -11 - 200822473 更左側的部分是在與殻體的上壁3 6的下面之間形成有間 隙。又,可動腕部22是在是上述連結部23的右側,於右 端部,對應於上述固定腕部21的凸輪導引部2 1 D的右部 的部分以直線緣形成被壓部22B。 這樣形態的另一方的端子20與上述一方的端子1 0進 行比較時得知,全體形狀呈橫Η狀且類似於一方的端子 10,但該另一方的端子20由左側插裝至殻體30,因此在 卡止突起2 1 Ε位於連結部23的右側、固定腕部2 1的接觸 部21Α與可動腕部22的按壓部22Α位於接近連結部23 的位置、固定腕部21的凸輪導引部21D與可動腕部22 的被壓部22Β以直線緣的部分加以形成的這些點上,與上 述一方的端子10不同。 加壓構件40是將樹脂等的絕緣材料成形加以製作 的,在圖1中設置成由殻體內朝外延伸,在與紙面呈直角 方向即端子的排列方向上,具有覆蓋端子1 0、20的排列 範圍的寬度。該加壓構件4 0在上述排列方向,於大致位 於殼體30內的大約一半的部分,於與端子1 〇、20對應的 位置,形成有容許端子10、20的可動腕部12、22貫通且 與紙面呈平行的細縫狀溝槽部41、42。各溝槽部41、42 是於該加壓構件40的端部位置,設有將各溝槽部4 1、42 的對向內壁面(在上述排列方向相互面對的內壁面)彼此相 互連結的凸輪部43、44。該凸輪部43、44是當加壓構件 40位於圖1(Α1)、(Α2)所示的打開位置時,這些凸輪部的 剖面呈橫方向上長的長圓形,在同圖中,由凸輪的左端至 -12- 200822473 右端的距離形成較凸輪導引部11D、21D與被壓部12B、 22B之間隔大。且,比起對應於一方的端子10的凸輪部 43,對應於另一方的端子20的凸輪部44形成較長。該凸 輪部43、44,在圖1(A1)、(A2)中,於右側半圓部的中心 45,具有朝對紙面呈直角的方向延伸的共通轉動軸線,但 由此中心45算起的左半部的長度,凸輪部44形成較凸輪 部43更大。β卩,比起對應於一方的端子10的凸輪部 43,對應於另一方的端子20的凸輪部44的凸輪的位移量 較大。此位移量的差,雖由一方的端子1 〇的連結部1 3至 被壓部12Β爲止的距離與另一方的端子20的連結部23至 被壓部22Β爲止的距離相同,但因應設定成,比起一方的 端子10的連結部13的按壓部12Α爲止的距離,另一方 的端子20的連結部23至按壓部22Α爲止的距離較短。 兩端子1〇、20的被壓部12Β、22Β,藉由加壓構件40的 如圖1(Β1)、(Β 2)所示的關閉爲止的轉動操作,由凸輪部 43、44承受壓力,隨著該凸輪位移量,朝上方彈性位 移。此被壓部1 2Β、22Β的彈性位移是藉由產生可動腕部 1 2、22以連結部1 3、23爲支點呈槓桿狀傾斜的位移,對 按壓部12Α、22Α帶來朝下方的彈性位移。此時,若對兩 端子1 0、20的凸輪位移量相同的話,比起上述按壓部 1 2 A,按壓部2 2 Α其位移量變小。但,在本發明,因對另 一方的端子2 0的凸輪位移量設定成較對一方的端子1 〇的 凸輪位移量大,所以’可使按壓部2 2 A的位移量接近按 壓部12A的位移量,又,亦可藉由選定上述凸輪位移 -13- 200822473 量,將兩按壓部12A、22A的位移量做成相同。 這種結構的本實施形態之連接器是以下述要領加以使 用。 (1) 首先,如圖1(A1)、(A2)所示,使加壓構件40到 達立起的打開位置,將扁平型導體(未圖示)的端部即連接 電路部插入至形成於殼體3 0的左內部的扁平型導體插入 空間34。此時,該連接電路的面是以面對兩端子1〇、20 的接觸部1 1 A、2 1 A的方式位於下面側。 (2) 在將扁平型導體插入至預定位置,具體而言是前 端插入至抵接到殼體的抵接部的深度爲止後,將加壓構件 40朝圖1(B1)、(B2)的位置,以順時中方向轉動。當加壓 構件40到達關閉位置時,凸輪部43、44轉動於其中心 45,獲得成爲縱長的形態。凸輪部43、44按壓兩端子 10、20的被壓部12B、22B,使其朝上方位移。此時,因 凸輪部44的位移量較凸輪部43大,所以,伴隨此位移, 另一方的端子2 0的被壓部2 2 B,比起一方的端子1 0的被 壓部1 2B更朝上方彈性位移。 (3) 藉由兩端子10、20的被壓部12B、22B的位移, 兩端子10、20的可動腕部12、22以連結部13、23爲支 點傾斜成槓桿狀,其結果,按壓部1 2 A、22 A朝下方彈性 位移。此時,另一方的端子20,由連結部23至按壓部 22 A爲止的距離較一方的端子10的連結部13至按壓部 12A爲止的距離短,但因按壓部22A形成較按壓部12A 更大的位移,所以,成爲下述結果,即,按壓部12 A、 -14- 200822473 22A的位移値之間幾乎不會有差,或兩者的位移量相同 如此’兩端子10、20的按壓部12A、22A對扁平型導 呈鋸齒形分佈且這些按壓部的按壓力大致相等。 如此,圖1的實施形態是藉由對不同的兩端子,對 設定加壓構件的凸輪部的位移量,來將在兩端子的按壓 的位移量做成相同或接近相同,但,亦可不依靠加壓 件,藉由端子本身的形態,予以同樣地對應。 在圖2中,兩端子10、20除了兩端子的被壓 12B、22B以外,其餘與圖1的端子相同,且加壓構件 對兩端子1〇、20的凸輪部43、44也形成相同。 在圖2的形態,對應兩端子1 0、2 0的凸輪部4 3、 爲相同形狀、相同大小且在相同位置具有轉動中心,但 起一方的端子1〇的被壓部12B,另一方的端子20的被 部22B接近位於凸輪導引部21D的位置(參照圖2(A1) (A2))。因此,即使因加壓構件40朝關閉位置的轉動, 得凸輪部4 3、4 4的凸輪位移量相同,比起一方的端子 的被壓部12B,上述另一方的端子20的被壓部22B也 上方大幅度位移,其結果,即使由連結部2 3至按壓 22A爲止的距離短的另一方的端子20,其按壓部22A 位移量也與上述一方的端子1〇的按壓部12A的位移量 致相同或相同(參照圖1(B1)、(B2))。 其次,在圖3的實施形態,藉由選定端子的連結部 位置,來將兩端子的按壓部的位移量做成相同或接近。 圖3中,除了兩端子1 〇、2 0的連結部1 3、2 3的位置與 體 應 部 構 部 40 44 比 壓 、 使 10 朝 部 的 大 的 在 圖 -15- 200822473 1的端子不同以外,其餘與圖1的端子相同。在圖3 態,另一方的端子20的連結部23較一方的端子10 結部1 3位於更右方,另一方的端子20的由連結部 按壓部22A爲止的距離與由連結部23至被壓部22B 的距離比是和一方的端子1 〇的由連結部1 3至按壓咅丨 爲止的距離與由連結部13至被壓部12B爲止的距離 相同或接近的値。因當上述比,在兩端子1 〇、20 時,則凸輪位移量會因應上述比,使按壓部位移,所 在兩端子 10、20的按壓部 12A、22A的位移量成 同。 本發明是不限於圖示的形態,可進行各種變更 如,端子不僅可爲2種類,亦可爲3種以上的複數個 由因應各種端子,選定加壓構件的凸輪部的凸輪位移 端子的被壓部及連結部的位置,或將這些加以組合, 使在因端子的種類不同所產生的按壓部的位移上不會 或作成最小差。 又,在圖示的實施形態,複數種類的端子,均在 腕部側具有與扁平型導體接觸的接觸部,但亦可將此 腕部側的接觸部作成扁平型導體用的承接部,使可動 側的按壓部兼作接觸部來發揮功能,或使兩者作爲接 來發揮功能的使用形態。這是依據扁平型導體的連接 部形成於任一者的面或形成於兩面來決定的,但不論 種情況,本發明均可對應。 又,加以構件亦可不是轉動形態,即使爲可爲插 的形 的連 23至 爲止 ;12A ί的比 相同 以, 爲相 。例 。藉 量、 能夠 有差 固定 固定 腕部 觸部 電路 是何 入殼 -16- 200822473 體的滑塊形態,亦可適用本發明。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斷面圖,(A 1) 爲顯示加壓構件位於打開位置的狀態下,一方的端子的位 置,(A2)爲顯示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B1)爲顯示在加壓 構件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下,一方的端子的位置,(B 2)爲 顯示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 圖2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斷面圖, (A 1 )爲顯示加壓構件位於打開位置的狀態下’一方的端子 的位置,(A2)爲顯示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B1)爲顯示在 加壓構件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下,一方的端子的位置, (B2)爲顯示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 圖3是本發明的其他另一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的斷面 圖,(A 1)爲顯示加壓構件位於打開位置的狀態下,一方的 端子的位置,(A2)爲顯示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B1)爲顯 示在加壓構件位於關閉位置的狀態下,一方的端子的位 置,(B2)爲顯示另一方的端子的位置。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 20 :端子 1 1、2 1 ·•固定腕部 12、22 :可動腕部 12A、22A :按壓部 -17- 200822473 12B、22B :被壓部 13、23 :連結部 30 :殼體 4 〇 :加壓構件 43、44 :凸輪部 -18

Claims (1)

  1. 20082247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維持金屬板的平 坦面所製作的端子具有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且並設的腕狀 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該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是在長方向 中間部,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而作爲一構件加以形成,上 述固定腕部是藉由殼體予以固定保持,可動腕部是在長方 向一端側具有按壓部,在另一端側具有被壓部,當承受移 動操作的加壓構件朝預定方向移動時,該加壓構件的凸輪 部依據預定量的移動按壓上述可動腕部的被壓部,使得在 包含端子的平面的面內位移,藉由此被壓部的位移,可動 腕部以上述連結部爲支點,呈槓桿狀進行角位移,使按壓 部位移,藉由該按壓部,對扁平型導體施加按壓力的扁平 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爲: 端子是以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的 複數種類的端子所構成,加壓構件對應複數種類的端子, 設定凸輪部的凸輪位移量,使得端子種類間的可動腕部的 按壓部的位移量成爲最小差或相同。 2. —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維持金屬板的平 坦面所製作的端子具有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且並設的腕狀 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該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是在長方向 中間部,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而作爲一構件加以形成,上 述固定腕部是藉由殼體予以固定保持,可動腕部是在長方 向一端側具有按壓部’在另一端側具有被壓部,當承受移 動操作的加壓構件朝預定方向移動時,該加壓構件的凸輪 -19- 200822473 部依據預定量的移動按壓上述可動腕部的被壓部’使得在 包含端子的平面的面內位移,藉由此被壓部的位移’可動 腕部以上述連結部爲支點,呈槓桿狀進行角位移’使按壓 部位移,藉由該按壓部,對扁平型導體施加按壓力的扁平 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爲: 端子是以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的 複數種類的端子所構成,複數種類的端子是因應端子的種 類,設定形成於可動腕部的被壓部與形成於固定腕部的凸 輪導引部之間的距離,使得端子的種類間的可動腕部的按 壓部的位移量成爲最小差或相同。 3 . —種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是維持金屬板的平 坦面所製作的端子具有相互朝相同方向延伸且並設的腕狀 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該固定腕部與可動腕部是在長方向 中間部,藉由連結部相互連結而作爲一構件加以形成,上 述固定腕部是藉由殻體予以固定保持,可動腕部是在長方 向一端側具有按壓部,在另一端側具有被壓部,當承受移 動操作的加壓構件朝預定方向移動時,該加壓構件的凸輪 部依據預定量的移動按壓上述可動腕部的被壓部,使得在 包含端子的平面的面內位移,藉由此被壓部的位移,可動 腕部以上述連結部爲支點,呈槓桿狀進行角位移,使按壓 部位移,藉由該按壓部,對扁平型導體施加按壓力的扁平 型導體用電連接器’其特徵爲: 端子是以在可動腕部的長方向的按壓部的位置不同的 複數種類的端子所構成,複數種類的端子是連結部至按壓 -20- 200822473 部的距離與連結部至被壓部的距離之比在不同種類端子間 設定成大致相同,使得端子的種類間的可動腕部的按壓部 的位移s成爲最小差或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扁平型導 體用電連接器,其中,複數種類的端子中,一種的端子以 凹p卩形成被壓部,另一種的端子以直線緣形成被壓部。 -21 -
TW096140596A 2006-11-15 2007-10-29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 TW20082247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9005A JP4282027B2 (ja) 2006-11-15 2006-11-15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2473A true TW200822473A (en) 2008-05-16
TWI356543B TWI356543B (zh) 2012-01-11

Family

ID=3892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0596A TW200822473A (en) 2006-11-15 2007-10-29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67962B2 (zh)
EP (1) EP1923959A1 (zh)
JP (1) JP4282027B2 (zh)
KR (1) KR101018615B1 (zh)
CN (1) CN101202387B (zh)
TW (1) TW2008224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0884B2 (ja) * 2007-03-06 2012-11-1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7527511B1 (en) * 2008-05-09 2009-05-0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4878615B2 (ja) * 2008-09-11 2012-02-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M354923U (en) * 2008-11-21 2009-04-11 Taiwan Suncagey Ind Co Ltd Improv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back-lift flexible circuit board
JP5344285B2 (ja) * 2008-12-02 2013-11-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4989741B2 (ja) * 2010-02-26 2012-08-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89740B2 (ja) * 2010-02-26 2012-08-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951085B2 (ja) * 2010-04-08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121884B2 (ja) * 2010-05-31 2013-01-1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630365B2 (ja) * 2011-04-13 2014-11-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5621999B2 (ja) * 2012-03-09 2014-11-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862387B2 (ja) * 2012-03-15 2016-02-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392929B2 (ja) * 2012-06-11 2014-01-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42342B2 (ja) * 2015-01-26 2018-06-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56167B2 (ja) * 2016-02-10 2018-07-1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
JP7033727B2 (ja) * 2017-08-09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2543054B1 (ko) * 2017-12-27 2023-06-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케이블, 컨넥터, 그를 이용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표시장치
TWI824285B (zh) * 2021-08-27 2023-12-01 唐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4073766B2 (ja) 2002-11-27 2008-04-09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178959A (ja) 2002-11-27 2004-06-2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2596583Y (zh) * 2003-02-19 2003-12-31 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改良
JP4223323B2 (ja) 2003-05-14 2009-02-12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83777B2 (ja) * 2005-03-09 2009-06-24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309005A (ja) 2005-04-28 2006-11-09 Canon Inc 光学機器
JP4484219B2 (ja) * 2005-06-20 2010-06-1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2387A (zh) 2008-06-18
JP2008123946A (ja) 2008-05-29
US20080113542A1 (en) 2008-05-15
CN101202387B (zh) 2011-07-13
US7467962B2 (en) 2008-12-23
KR20080044196A (ko) 2008-05-20
KR101018615B1 (ko) 2011-03-03
EP1923959A1 (en) 2008-05-21
TWI356543B (zh) 2012-01-11
JP4282027B2 (ja)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2247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
TW20084972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26140B (zh)
US78623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05435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18431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090067166A (ko) 가요성 케이블용 릴레이 커넥터
KR20150095182A (ko) 커넥터
CN118099860A (zh) 电插接连接部的插接连接器以及由其形成的电插接连接部
JP2000133353A (ja) 中間電気コネクタ
US7950952B2 (en) FPC connector with rotating latch
JP2017117734A (ja) コネクタ
TW201205977A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ircuit substrate
TWI376850B (en) Connector
US20220123502A1 (en)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US7758366B2 (en)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TWI52333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flat conductors
KR20060060622A (ko) 전기 커넥터
JP4775917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201606B2 (en)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JP2010034077A (ja) コネクタ
JP2002170616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
JP5057583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081861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1108483A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