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8042A - Image-sens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Image-sens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8042A
TW200808042A TW96118980A TW96118980A TW200808042A TW 200808042 A TW200808042 A TW 200808042A TW 96118980 A TW96118980 A TW 96118980A TW 96118980 A TW96118980 A TW 96118980A TW 200808042 A TW200808042 A TW 2008080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ensing
image
light
ccd
still camer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8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ouichi Ishibe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808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804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Description

20080804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感測裳 衣1 且更特定言之,禆關 於-種包括-用於反射且淮而值絲— 。(你關 心… 射進而偏轉主體光之反射部件之影 像感測裝置。 【先前技術】 按照慣例,如藉由電子靜態相機舉例說明,已廣泛已知 影像感測裝置包含一旦以參武、0丨w 1 ’、 〜像感測裔件(影像感測部一 知影像感測裝置中,一爭傻片 如像感測糸統及一影像感測器件配 =於裝置本體内部’以使得當裝置本體水平地固持時,物 體、影像感測系統,及影像感測器件之影像感測表面在一 直線上對準。因此,在—習知影像感測裝置中,裝置本體 之水平方向長度係藉由諸如影像感測系統之總長度及安裝 有影像感測器件夕·m k ^ ^ 電路板之厚度的因素來確定。不方便 地’此使得難以將梦人 衣置本體之水平方向長度減少至一特定 長度以下。古羊士 > 吁&您,在影像感測系統包括一用於變焦及聚 焦之活動if鏡群(聚线鏡群)之狀況下,必須確保允許活動 透鏡群縮進影像感測為中之空間;亦必須額外提供正及
、透、’兄f以減少由於活動透鏡群之來回移動所產生之光學 像差。不方彳& I ’此增加影像感測系統之總的光學長度, 且因此〜加袭置本體之水平方向長度。因此,不利地,難 以使裝置為一整體緊密件。 在此背景之nr + t ’亦按照慣例,已提議影像感測裝置包含 一用於反射且推A Μ Μ 進而偏轉主體光之稜鏡部件(反射部件)且其 120791.doc 200808042 中’在裳置本體内部,一包括透鏡群之影像感測系統經配 置以使得其之光軸平行於垂直方向(影像感測裝置之高度 之方向)執行’意欲減少裝置本體之水平方向長度(例如,見 下文所列之專利文件。 • 上文所提及之專利文件1中所提議的影像感測裝置包 w 含·一包括透鏡群之影像感測系統;一固定於該影像感測 系統之物鏡側上用於反射且進而偏轉入射之主體光的稜鏡 _ 部件(反射部件);及一配置於該影像感測系統之成像側上用 於接收被稜鏡部件反射且進而偏轉之主體光的固態影像感 測器件。此處,因為入射之主體光被稜鏡部件之一内部反 射表面反射且進而偏轉,所以使主體光之光徑彎曲9〇度。 此准許影像感測系統配置於裝置本體内部以使得其之光軸 平行於垂直方向,且因此使得可能減少裝置本體之水平方 向長度。 [專利文件 1] JP-A-H9-211287 φ [本發明之揭示内容】 ί待由本發明解決之問題】 然而,上文所提及之專利文件丨中所提議的影像感測裝置 ' 具有以下缺點。如自專利文件1之揭示内容所理解的,在此 - 影像感測裝置中,影像感測器件之光接收表面之曝光係藉 由影像感測器件(一 CCD(電荷耦合器件)感測器)中所提供 之電子快門功能來達成。因此,若在電荷之轉移期間強烈 光碰巧入射在影像感測器件之光接收表面上,則白色條紋 之形狀之光(不是起源於光源之光)出現在感測影像中—一被 120791.doc 200808042 稱為π漏光"(smear)之現象。因此,不利地,在涉及一強烈 光源之情形下拍攝中,可能難以獲得滿意的感測影像。 在影像感測器件之光接收表面之曝光係用一機械快門來 達成之狀況下,必須額外提供一機械快門機構。不利地, 此使得裝置本體因此變大。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影像感測裝置,該影像感 測裝置准許使裝置本體緊密但提供一令人滿意的感測影 像。
【發明内容】 [用於解決問題之方式]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一影像感測裝置包含:一反射部 件’其包括一用於反射且進而偏轉入射之主體光之反射表 面且以可移動之方式配置;及一影像感測部分,該影像感 測部分藉由接受被該反射部件之該反射表面反射且進而偏 轉之主體光來感測一主體影像。在此,反射部件在影像感 測期間為活動的以便打開及閉合朝影像感測部分之方向的 主體光之光徑。 在根據本發明之此態樣之影像感測裝置中,如上所述, 反射部件可經如此移動以便打開及閉合朝影像感測部分之 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因此’用於接收主體光之持續時間 (曝光持、續時間)可藉由移動反射部件來控帝】;亦即,反射部 件充當-機械快門。更具體言之’藉由首先移動反射部件 :便將朝影像感測部分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逕自一閉合狀 態打開且接著’在-預定週期之後’移動反射部件以㈣ 120791.doc 200808042 次閉合主體光之光徑,可能控制用於影像感測部分接收主 體光之持續時間。以此方式,可能在不額外提供一機械快 門機構之情況下控制用於影像感測部分接收光之持續時間 (曝光持續時間)。因此,可使裝置本體比額外提供一機械快 門機構之狀況下的裝置本體更緊密。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之態樣,由於在影像咸 測期間反射部件經如此移動以便閉合朝影像感測部分之方 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所以當自影像感測部分中電擷取電荷 時’可能防止光入射在影像感測部分之光接收表面上。因 此,可能防止當自影像感測部分中擷取電荷時由於光入射 在影像感測部分之光接收表面上而降級感測影像之品質。 具體言之,藉由防止光在電荷之擷取期間入射在影像感測 部分之光接收表面上(例如,在影像感測部分為一CCD感測 二之狀况下)可㈢b防止漏光現象-由於在電荷之轉移期間強 烈光入射在影像感測部分之光接收表面上所產生的感測影 像中之白色條紋形狀之光的出現。另一方面,在影像感測 部分為一CMOS(互補金氧半導體)影像感測器之狀況下,可 能防止使感測影像失真之焦平面現象。因此,可能獲得一 滿意的感測影像,即使在(例如)在-涉及-強烈錢之情形 下拍攝中亦如此。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之態樣,反射部件包括 用於反射且進而偏轉主體光之反射表面之規定准許使入射 之主體光之光軸以—職角度、f曲。此使得可能在-不在 一直線上與物體對準之位置巾配置影像感測部分。因此, 120791.doc 200808042 在包括透鏡群等等之影像感測系統收容於裝置本體中之 狀况下,影像感測系統可配置於裝置本體内部以使得其之 光轴平行於垂直方向。與將影像感測系統配置於裝置本體 内邛以使得其之光軸平行於水平方向相比,此幫助使裝置 為一整體緊密件。 在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之態樣的影像感測裝置中, 幸乂仏地衫像感測部分包含一累積由於接受主體光所產生 之電何之電荷累積器,且影像感測部分具有一電子快門功 此’藉由該電子快門功能電控制用於在電荷累積器中累積 電荷之持續時間。在此設計之情況下,可在電控制用於擷 取電何之持續時間的同時執行影像感測。與使用一操作涉 及機械移動之機械快門影像感測相比,此幫助增加快門速 度。此外’藉由對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所描述之態樣的影像 感測裝置應用此設計,可能在影像感測部分中之電荷轉移 期間移動反射部件以便閉合朝影像感測部分之方向的主體 光之光彳!。此使得可能防止漏光現象、焦平面現象,及其 類似者。因此,可能容易地獲得一滿意的感測影像。 在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之態樣的影像感測裝置中, 反射。卩件可為一包括一充當反射表面之斜置内部反射表面 之稜鏡部件。 在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之態樣的影像感測裝置中, 反射部件可為一具有一充當反射表面之鏡面部分之反射 板。在此設計之情況下,反射部件具有一較小體積且因此 比其為一稜鏡部件之情況輕。因此,與反射部件為一稜鏡 120791.doc 200808042 邛件之情況相比,反射部件為反射板可移動更快。此使得 可此在使反射部件充當一機械快門之狀況下獲得一較快之 快門速度,且在用影像感測部分之電子快門功能執行影像 感測之狀況下在電荷之擷取期間瞬時閉合朝影像感測部分 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因此,可能容易地獲得_滿意的 感測影像。
在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之態樣的影像感測裝置中, 較仫地,在反射部件與影像感測部分之間提供一沿著主體 光之光軸移動之透鏡群1由對根據本發明之上文所描述 之態樣的影像感測裝置應用此設計,可能最小化裝置本體 之水平方向長度的增加,即使在影像感測裝置包括一沿著 光軸移動之透鏡群之狀況下亦如此。因此,可能容易地使 裝置為一整體緊密件。 [本發明之優點]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能實現一影像感測裝置,該 影像感測裝置准許使裝置本體緊密但仍㈣供—滿意的感 測影像。 【實施方式】 [用於執行本發明之最佳模式] 在下文中’將參看附圖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下文所呈 現之第-至第四實關討論將_電子靜㈣目機作為一影像 感測裝置之一實例應用本發明之狀況。 第一實施例:圖1及圖2 A 一枳诚丄^ 口馮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 之電子靜感相機的一主要部分之供 资口丨刀之也田、截面圖。圖3為展示根據 12079I.doc 200808042 第-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之組態的方塊圖。圖4為說明根 據第-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及旋轉機構的 結構之透視圖’且圖5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 機中之稜鏡部件的結構之正視圖。首先,將參看 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1〇〇之設計。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電子靜態相機1〇〇包含一第一透鏡 部分1、一稜鏡部件2、一第二透鏡部分3、一 CCD 4、一 CDS(相關雙取樣)電路5、一 A/D(類比至數位)轉換器6、一 DSP(數位信號處理器)電路7、一壓縮/解壓縮電路8、一控 制斋(CPU)9、一編碼器丨〇、一液晶顯示器丨丨、一控制程式 儲存媒體(ROM)12、一快門釋放按鈕13、一操作模式開關 14、一選單按鈕15、一選擇按鈕16、一輸入按鈕17,及一 取消按鈕18。此外,一記錄媒體19可移除地裝配至電子靜 態相機100。 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第一透鏡部固持於一固定鏡筒 20中,且裝配至裝置本體(相機本體)使得第一透鏡部分 光軸101平行於水平方向Η。稜鏡部件2配置於第一透鏡部分 1之後(裝置内部),且具有以下表面:一入口表面以,其為 平的且主體光通過其進入稜鏡部件2中;一内部反射表面 2b’其為斜置的且其反射並進而偏轉已進入稜鏡部件2中之 主體光;及一出口表面2c,其為平的且已被内部反射表面 2b反射並進而偏轉之主體光通過其自棱鏡部件2退出。當主 體光垂直入射在入口表面2a上時,内部反射表面2b反射且 進而偏轉主體光以使主體光之光徑彎曲9〇度。此處,稜鏡 120791.doc -12- 200808042 部件2為本發明中被稱為,,反射部件"之部件之一實例,且稜 鏡部件2中之内部反射表面2b為本發明中被稱為"反射表 面”之表面之一實例。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4及圖5中所展示,稜鏡部件2固定 至一固持器24,固持器24在其之相對側末端處具有樞軸 24a。固持器24之樞軸24a以可旋轉之方式固持於一外殼以 上。因此,稜鏡部件2收容於外殼21内部以便可繞樞軸24a 旋轉。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當稜鏡部件2在由圖丨中之箭頭 A1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其自其保持朝ccd 4之方向的主 體光之光徑閉合的一位置(見圖丨)移動至其讓朝ccd 4之方 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打開的一位置;另一方面,當稜鏡部件2 在由圖2中之箭頭八2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其自其讓朝⑽ 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打開的位置(見圖2)移動回至其保 持朝CCD 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閉合的位置。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在固持器24之一末端處,在外 殼21外部,提供-用於使稜鏡部件2旋轉之旋轉機構別。如 圖4中所展示,旋轉機構3〇包含:兩個拉伸彈簧施及鳩; 各自可垂直滑動之-第—滑動部件3()0及_第二滑動部件 30d,一與第一滑動部件3〇c之一嚙合部分嚙合之第一 喊合部件3Ge ;及-與第二滑動部件则之―嗔合部分则 嚙合之第二嚙合部件3〇f。拉伸彈簧3〇a之一末端固定至一 提供於第-滑動部件3〇e上之突起3G2e,且拉伸彈簧施之 另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第二滑動部件3〇d上之突起 120791.doc •13- 200808042 3〇2d。拉伸彈簧鳩之_末端固^至—提供於外如上之突 起2U,且拉伸彈簧働之另—末端以至—提供於第二滑 動部件上之突起則。此外,在固持器24之—末端處, 提供-突起24b,且在第—滑動部件3()e上,提供—突出部 分3〇3C,當第-滑動部件3〇c向上滑動時,突出部分廳將 突起24b向上抬起。
此外,如圖5中所展示,固持器24之樞軸…各自裝配一 扭㈣簧25。每-扭轉彈簧25之—末端固定至_提供於固 持15 24上之突出物24c,且每一扭轉彈簧乃之另一末端固定 至-提供於外殼21上之突出物21b。因此,#旋轉機構Μ 使稜鏡部件2在由圖1中之箭頭八!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扭 轉彈簧25開始施加-彈性力,試圖在由圖2中之^指示之方 向中移動稜鏡部件2,㈣p,在與稜鏡部件2已旋轉之方向 (由箭頭A1指示)相對之方向中移動稜鏡部件2。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藉由光屏蔽處理處理稜鏡部件2 之除入口表面2a及出口表面2c之外的所有外部表面。藉由 抗反射處理處理外殼21之内表面。因此,#稜鏡部件2係在 圖1中所展示之狀態(普通狀態)中時,其閉合主體光之光徑 以致主體光不進入第二透鏡部分3中。 工 此外,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第二透鏡部分3包含複數個 透鏡群3a、3b、3c及3d。透鏡群3a&3c為固定至一固定鏡 筒22之固定透鏡群。透鏡群儿及%為分別個別地固持於提 供於固定鏡筒22中之活動輪緣22a及22b中之活動透鏡群。 藉由沿著光軸101移動,活動透鏡群补及3(1達成變焦,校正 120791.doc •14- 200808042 影像平面之位置中之變化等等。 此外’第二透鏡部分3配置於裝置本體中以使得其之光轴 101平行於垂直方向V。在第二透鏡部分3上方,提供一孔徑 光闌機構26。在第二透鏡部分3下方,固定一光學濾光片 27 °透鏡群3a至3d包含總體上擔當一用於改良光學品質之 低通濾、波裔(或作為一風向角透鏡,或作為一魚眼透鏡)之正 透鏡與負透鏡之一組合。 此外’進一步在第二透鏡部分3下方配置CCD 4。CCD 4 固定至一提供於固定鏡筒22之下端處之電路板23。在電路 板23之底部,裝配有一用於使活動透鏡群扑及^移動之馬 達28。 此外’ CCD 4為一包含光電轉換元件之ccd影像感測器。 第一實施例中所使用之CCD為一FFT-CCD -一 FFT(全框轉 移)類型之CCD感測器(其不具有電子快門功能)。在 FFT CCD中,感測主體影像之影像感測部分域(光接收區域) 與累積電荷之累積區域不分離;FFT_CCD因此具有一比一 (圖框轉移)類型之一 CCD感測器(在類型之感測 器中光接收區域與累積區域分離且因此經分離之累積區 域得以屏蔽光從而達成—電子快門功能)小,且比一附(圖 框間轉移)類型之一 CCE^測器小之器件區。因此,不具有 電子快門功能之FFT_CCD感測器之使用幫助使固定CCD 4 之電路板23緊雄,且因此幫助使裝置為_整體緊密件。 <此外,CCD 4感測通過包括帛二透鏡部分3之影像拍攝光 學系統形成於其之影像感測表面(光接收表面)上之主體影 120791.doc -15- 200808042 像’且將一表示感測影像之類比影像信號送至CD s電路5 (見 圖3)。CCD 4為本發明中被稱為’’影像感測部分"之ccd之一 實例。 此外,展示於圖3中之CDS電路5對自CCD 4所饋入之類比 • 影像信號執行相關雙取樣以便消除影像信號中之雜訊。現 已被消除雜訊之影像信號則具有其之由一未說明之Dc恢 螫 復電路加以調整的DC(直流)位準。a/d轉換器6將現具有其 之經調整之DC位準的影像信號自一類比信號轉換成一數 位信號,且接著將所得的數位形式之影像資料送至Dsp電 路7。 DSP電路7對已被A/D轉換器6轉換成數位形式之數位影 像貧料執行影像處理(諸如,伽馬轉換及白平衡調整),且接 著如圖3中所展示將已經歷影像處理之影像資料送至壓縮/ 解壓縮電路8。DSP電路7亦對已經歷影像處理之影像資料 及對已經歷壓縮/解壓縮電路8之解壓縮之數位影像資料執 • 行薄化,且進而產生用於顯示之影像資料。DSP電路7中之 信號處理受控制器9控制。 壓縮/解壓縮電路8在影像資料中執行信號壓縮(諸如, • iPEG轉換)。此處以—選自複數個替代速率中之壓縮速率執 行壓縮,該複數個替代速率包括一意欲用於普通用途之”基 本模式壓縮速率,及一比”基本模式"壓縮速率低之"優良模 式”壓縮速率。壓縮/解壓縮電路8亦對自記錄媒體19中所讀 取之經壓縮之料資料執行解㈣。用☆改變邀縮速率之 指令係自控制器9饋入,且用於壓縮及解壓縮之處理受控制 12079I.doc -16- 200808042 器9控制。 記錄媒體19為(例如)_記 縮之影像資料。資料至^詩丨。用於㈣已經歷壓 貝丁十主。己錄媒體19之記錄及資料 體19之讀取受控制器9控制。 ° 控制器9讀取且執行儲存於控制程式儲存媒體12中之一 LT式以控制電子靜態相機100之操作。電子靜態相機 100具有一”拍攝模式"(在 、哀拍攝杈式中,電子靜態相機
100拍攝照片且將所得的影像資料記錄於記錄媒體19)及- 回放核式"(在該’’回放;μ 士 _ 板式中’電子靜態相機1 〇〇讀取記錄 於記錄媒體19中之影像資料且在液晶顯示器11上顯示對應 ^影像)。當電子靜態相機1〇〇在"拍攝模式"中操作時,控制 器9控制CCD 4、CDS電路5、A/D轉換器6、DSP電路7及壓 縮/解壓縮電路8之拍攝及記錄操作。當電子靜態相機1〇〇在 "回放”模式中操作時,控制器9控制壓縮/解壓縮電路8、編 碼器10及液晶顯示器li之回放操作。 編碼器10將用於顯示之影像資料或用於顯示選單之資料 轉換成用於在液晶顯示器丨〗上顯示對應的影像或選單所需 之一#说’且將所得的信號送至液晶顯示器U。液晶顯示 器11顯示對應於饋入其之信號的影像或選單。 一馬達驅動器29根據來自控制器9之指令驅動馬達28。此 造成第二透鏡部分3中之透鏡群3b及3d沿著第二透鏡部分3 之光轴101移動。 一控制機構3 1控制旋轉機構30根據來自控制器9之指令 旋轉稜鏡部件2。具體言之,控制機構3 1用一未說明之柱塞 120791.doc -17- 200808042 或八類似物旋轉第一及第二嗜合部件30e及3 Of,且用-未 說明之馬it式甘# , 次/、類似物使第二滑動部件3〇d復原至其 始狀態。 辱 ,田:機知作者操作快門釋放按鈕13時,快Η釋放按紐13 冑% 7拍攝物體之操作信號饋人控制H 9。當相機操作者 • #作才呆作权式開關14時,操作模式開關Μ將一命令在"拍攝 杈式〃回放杈式’’之間切換電子靜態相機100之操作信號 馨饋入控制裔9。當操作選單按鈕15時,選單按鈕15將一用於 调用及選擇一選單之操作信號饋入控制器9。當操作選擇按 紐16時,選擇按紐16將一用於自一選單上之一選擇移動至 另达擇之操作k號饋入控制器9。當操作輸入按鈕17時, 輸入按鈕1 7將一用於接受一選單上所作之一選擇之操作信 號饋入控制器9。當操作取消按鈕18時,取消按鈕18將一用 於取消一選單上所作之一選擇之操作信號饋入控制器9。 圖6至圖8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 ® 鏡部件的旋轉之側視圖。現將參看圖1至圖3及圖6至圖8給 出電子靜態相機1〇〇之稜鏡部件2在第一實施例中如何旋轉 的描述。 在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如圖1中所展示,稜鏡部件2 經如此疋位以使得入口表面2a平行於入射光之光軸丨〇〗。亦 即’在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由稜鏡部件2保持朝ccd 4 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閉合。 當相機操作者操作快門釋放按鈕13時,如圖3中所展示, 控制器9將一使第一嗜合部件3 〇 e在由圖6中之箭頭b 1指示 120791.doc -18- 200808042 人立 艇動才日令饋入控制機構3 1。因此,第一嚙 合部件30e脫離m — π 弟确動部件30c之嚙合部分301c,且因 此’如圖7中所屏+ ^ 展不’在由拉伸彈簧30a施加之彈性力下, 弟立二動部件向上滑動。其間,第-滑動部件30c之突 已P刀3〇3C將固定稜鏡部件2之固持器24之突起24b向上抬 牙文鏡牛2在由箭頭A1指示之方向中繞樞軸24a 旋轉。
牙文鏡邛件2在由前頭A1指示之方向中旋轉大約90度,且最 n τ止在圖7中所展示之狀態中。此使得主體光之光徑被打 開現在,已通過稜鏡部件2之入口表面2a進入稜鏡部件2 中之主體光被稜鏡部件2之内部反射表面2b反射且進而偏 轉,使得主體光之光徑彎曲9〇度以便通過稜鏡部件2之出口 表面2c退出稜鏡部件2。如圖2中所展示,主體光接著穿過 第二透鏡部分3且入射在CCD 4上。 如圖7中所展示,由於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八〗指示之方向 中旋轉,故裝配至樞軸24a之扭轉彈簧25開始施加一彈性 力’試圖使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A2指示之方向中旋轉,亦 即,在與稜鏡部件2已旋轉之方向(由箭頭A1指示)相對之方 向中旋轉。 一預定週期以後’控制器9將一使第二嚙合部件3〇f在由 圖7中之箭頭C1指示之方向中旋轉的驅動指令饋入控制機 構31。因此,第二嚙合部件30f脫離第二滑動部件3〇d之喷 合部分301d,且因此,如圖8中所展示,在由拉伸彈箬 施加之彈性力下’第一及第二滑動部件3〇c及3 〇d同時向下 120791.doc •19- 200808042 滑動。接著,在由扭轉彈簧25施加之彈性力下,稜鏡部件2 在由箭頭A2指示之方向中旋轉,直至其最終停止在圖8中所 展示之狀態(亦即’與最初狀態相^狀態)中為止。此造成 朝CCD 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被再次閉合。 在上文所描述之方式中,稜鏡部件2如此旋轉以致CCD 4 之光接收表面經曝露一預定週期,1進而感測一主體影 像。在CCD 4中之電荷轉移期$,主體光之光徑保持由棱鏡 部件2閉合。可協調稜鏡部件2之旋轉與CCD 4之操作。此使 得可能達成(例如)高速度連續拍攝及低光拍攝。 在第一貝施例中,如上所述,稜鏡部件2經如此旋轉以便 閉合及打開朝CCD 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且此准許用棱 鏡部件2之旋轉來控制用於接收主體光之持續時間(曝光持 續時間);亦即,可使稜鏡部件2充當一機械快門。更具體 吕之,藉由首先旋轉稜鏡部件2以便將朝CCD 4之方向的主 體光之光逕自一閉合狀態打開且接著,在一預定週期之 後,移動稜鏡部件2以便再次閉合主體光之光徑,可能控制 用於接收主體光之持續時間。以此方式,可能在不額外提 供-機械快Η機構之情況下控制用於影像感測部分接收光 之持續時間(曝光持續時間)。因此,可使裝置本體比額外提 供一機械快門機構之狀況下的裝置本體更緊密。 此外,在第一f施例中,因為在影像感測㈣,棱鏡部 件2經如此移動以便閉合朝咖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 所以在CCD 4中之電荷轉移期間可能防止強烈光入射在 CCD 4之光接收表面上。此使得可能防止在電荷轉移期間由 120791.doc -20- 200808042 於強烈光入射在CPY") 4 ϊ 牡LXD 4之先接收表面上而產生的漏光現 象因此,可能獲得一滿意的感測影像,即使在(例如)在一 涉及一強烈光源之情形下拍攝中亦如此。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因為具有用於反射且進而偏轉 入射之主體光之内部反射表面2b的稜鏡部件2收容於外殼 21内邠所以可使入射之主體光之光軸1 〇 1彎曲90度。因 此第一透鏡邠分3可配置於裝置本體中以使得其之光軸 1〇1平仃於垂直方向^^。此幫助使裝置本體在水平方向Η中 比第二透鏡部分3配置於裝置本體中以使得其之光軸1〇1平 行於水平方向Η之狀況下的裝置本體短,且因此幫助使裝置 為一整體緊密件。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因為沿著主體光之光軸1〇1移動 之活動透鏡群配置於稜鏡部件2與CCD4之間,所以即使在 一沿著第二透鏡部分3之光軸101移動之活動透鏡群係提供 於電子靜態相機1〇〇中之狀況下,亦可能容易地最小化裝置 本體之水平方向長度之增加。因此,可能容易地使裝置為 一整體緊密件,。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因為稜鏡部件2可被旋轉以充當 一機械快門,所以在用於感測主體影像之影像感測部分(影 像感測器件)中,可能使用一 FFT類型之一 Ccd感測器(其不 具有電子快門功能)作為CCD 4。此幫助使固定影像感測器 件之電路板23比使用一 FT類型之一 CCD感測器(其具有一 電子快門功能)、一 FIT類型之一 CCD感測器或其類似物之 狀況下的電路板小。因此,可能使裝置為一整體緊密件。 120791.doc -21 - 200808042 第二實施例:圖9及圖10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 之電子If悲相機的-主要部分之橫截面圖。圖丨i為展示根 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之組態的方塊圖。圖12至圖 15為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之圖。下列將參 看圖9至圖15描述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不同於上文所描
述之第一實施例主要在於:第二實施例使用一具有一電子 快門功能之CCD 104 ;根據此不同,與第一實施例相比,第 二實施例具有-CCD104、-固持器124,及—經不同設計 之旋轉機構13〇,且額外具有—電子快門㈣器ι〇5β在其 他態樣中’ Λ處之設計與上文所描述之第—實施例中之設 計相同,且因此將不重複重疊描述。 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15〇中’如不同於第一 實施例’在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如圖9中所展示,棱鏡 部件2經如此定位以使得其之人σ表面2&垂直於主體光之 光軸i〇m主體光之練保持㈣。亦即,在最初狀 態(普通狀態)中,CCD1G4之光接收表面保持曝露於 光。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如圖14及圖15中所展示,用作 CCD 1〇4的係—IT(行間轉移)類型之-CCD感測器(其具有 -電子快門功能)。此CCD 1〇4包含:排列於二維形成中的 用於逐個像素將經接收之光光電轉換成電信號之電荷累積 兀件104a,用於在垂直方向中轉移累積於電荷累積元件 l〇4a中之電荷之複數個垂直轉料彳iiQ4b ;及用於在水平 方向中轉移自垂直轉移路徑104b中所轉移之電荷的未說明 120791.doc •22· 200808042 之水平轉移路徑。在電荷累積元件心與垂直轉移路徑 l〇4b之間,提供:用於將累積於電荷累積元件购中之電 荷轉移至垂直轉移路徑104b之轉移閑極(tg)i〇4c;及用於 積之不必要之電荷排出至電荷 排出部分104d之溢出汲極(〇FD)1〇4e。一電子快門控制器 105(見圖11)控制TG 1〇4c及OFD 1〇4e。CCD 1〇4為本發明中 被稱為"影像感測料"之CCD之一實Μ,且電荷累積元件 104a為本發明中被稱為"電荷累積器"之元件之一實例。 如上所述,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15〇中,入 射在CCD 104之光接收表面上之主體光係用ccd i㈣之電 子快門功能來感測。 此外,如圖12及圖13中所展示,稜鏡部件2固定至一固持 器124,固持器124在其之相對側末端處具有樞軸12牦。固 持器124之樞軸124a以可旋轉之方式固持於一外殼21上。因 此,稜鏡部件2收容於外殼21内部以便可繞樞軸12乜旋轉。 此處,在第二實施例中,當稜鏡部件2在由圖9中之箭頭 A3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其自其讓朝CCD 1〇4之方向的主 體光之光徑打開的一位置(見圖9)移動至其保持朝CCD 1〇4 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閉合的一位置;另一方面,當稜鏡 部件2在由圖1 〇中之箭頭A4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其自其保 持朝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閉合的位置(見圖1〇) 移動回至其讓朝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打開的位 置。 此外’在固持器124之一末端處,在外殼21外部,提供一 120791.doc -23 · 200808042 用於使稜鏡部件2旋轉之旋轉機構13〇。如圖12中所展示, 旋轉機構130包含:兩個拉伸彈簧13〇a&13〇b;各自可垂直 滑動之一第一滑動部件13〇e及一第二滑動部件13〇d ; 一與 第一滑動部件130c之一嚙合部分131c嚙合之第一嚙合部件 13 0e,及一與第二滑動部件13〇d之一嚙合部分13比嚙合之 第二嚙合部件130f。拉伸彈簧13(^之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
於第一滑動部件130c上之突起132(:,且拉伸彈簧13〇a之另 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第二滑動部件13〇d上之突起。 拉伸彈貫130b之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外殼21上之突起 21a,且拉伸彈黃13()13之另—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第二滑動 部件13Gd上之突起133(1。此外,在固持器124之—末端處, 提供一突起124b,且在第一滑動部件13〇〇上,提供一突出 部分133e,當第-滑動部件⑽。向上滑動時,突出部分 將突起124b向上抬起。 .此外,如圖U中所展示,固持器124之樞軸1243各自裝備 -扭轉彈簧25。每一扭轉彈簧25之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 固持器m上之突出物124c’且每一扭轉彈簧25之另一末端 固定至-提供於外殼21上之突出物21b。因此,當旋轉機構 130使稜鏡部件2在由圖9中之箭頭幻指示之方向中旋轉 時’扭轉彈簧25開始施加一彈性力,言式圖在藉由圖ι〇中之 A4指示之方向中移動稜鏡部件2,亦即,在與稜鏡部件2已 旋轉之方向(藉由箭頭A3指示)相對之方向中移動棱鏡部件 圖16至圖18為s兄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 120791.doc •24- 200808042 稜鏡部件的旋轉之側視圖。現將參看圖9至圖u及圖16至圖 18給出電子靜態相機150之稜鏡部件2在第二實施例中如何 旋轉的描述。 在最初狀恶(普通狀態)中,如圖9中所展示,稜鏡部件2 經如此定位於外殼21内部以使得入口表面2a垂直於第一透 鏡部分1之光軸1 〇 1。亦即,在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由稜 鏡部件2讓朝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打開。因此, 可用CCD 1 04之電子快門功能在任何時間感測一主體影像。 在此狀悲中,當相機操作者操作快門釋放按鈕丨3時,一 主體影像係用CCD 104之電子快門功能來感測;接著,在完 成影像感測時(在電荷轉移之前),控制器9將一使第一嚙合 部件130e在由圖16中之箭頭於指示之方向中旋轉的驅動指 令饋入控制機構31。因此,第一嚙合部件13〇e脫離第一滑 動部件130c之嚙合部分131c,且因此,如圖17中所展示, 在由拉伸彈簧13如施加之彈性力下,第一滑動部件13以向 上滑動。其間,第一滑動部件130(:之突出部分n3e將固定 稜鏡部件2之固持器124之突起12讣向上抬起。因此,稜鏡 部件2在由箭頭A3指示之方向中繞樞軸124a旋轉。 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A3指示之方向中旋轉大約9〇度,且最 終停止在圖中所展示之狀態、中。&造成域光之光徑被 閉合。現在’電子快門控制器105轉移已藉由接受主體光而 加以產生及累積之電荷。 如圖17中所展示,由於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八3指示之方向 中旋轉,裝配至樞軸124a之扭轉彈簧25開始施加一彈性 120791.doc -25- 200808042 力,試圖使稜鏡部件2在藉由箭頭A4指示之方向中旋轉,亦 即,在與稜鏡部件2已旋轉之方向(藉由箭頭A3指示)相對之 方向中旋轉。 此後,當CCD1〇4中之電荷轉移完成時,控制器9將一使 第二嚙合部件130f在由圖17中之箭頭C2指示之方向中旋轉 的驅動指令饋入控制機構31。因此,第二嚙合部件13时脫 離第二滑動部件130d之嚙合部分13 Id,且因此,在由拉伸 彈簧130b施加之彈性力下,第一滑動部件13〇(:及第二滑動 部件130d同時向下滑動。接著,在由扭轉彈簧乃施加之彈 性力下,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A4指示之方向中旋轉,直至其 最終停止在圖18中所展示之狀態(亦即,與最初狀態相同之 狀悲)中為止。此造成朝CCD 1〇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被 再次打開。 圖19為展示稜鏡部件、〇FD及1(}在影像感測期間之操作 狀態的時間圖。圖20為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 機之影像感測的流程圖。現將參看圖u及圖14至圖2〇給出 如何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i 5 〇中執行影像感 測的描述。 首先’在圖20中之步驟81中,控制器9檢查快門釋放按鈕 13(見圖11)是否被部分按下。若在步驟81中,控制器$未發 現快門釋放按紐丨3被部分按下,則重複步驟s丨中之檢查, 亦即’重複檢查快門釋放按鈕丨3是否被部分按下。相反, 若在步驟S1中,控制器9發現快門釋放按鈕13被部分按下, 則在步驟S2中,馬達驅動器29驅動馬達28移動第二透鏡部 12079l.doc -26 - 200808042 分3中之透鏡群3b及3d以便使主體影像集中於焦點上。 接著,在步驟S3中,控制器9檢查快門釋放按鈕13是否被 完全按下。若在步驟S3中,控制器9未發現快門釋放按紐13 被部分按下,則返回步驟S1以重複步驟Μ·中之操作。 • 相反,右在步驟S3中,控制器9發現快門釋放按鈕13被完全 、 按下,則在步驟S4中,電子快門控制器1〇5用電子快門執行 主體影像之影像感測。 具體言之,如圖14及圖19中所展示,供應一驅動脈衝以 將TG l〇4cf進-其可累積電荷之狀態中,且供應一脈衝以 將不必要之電4自OFD 1 G4e排出,以便將剩餘於電荷累積 2件104a中之電荷排出至電荷排出部分1〇牝。當剩餘於電 荷累積το件1 〇4a中之電荷經完全排出日夺,電荷開始經重新 累積於電荷累積元件1 〇4a中。 接者’在間隔圖19中所展示之電荷累積週期之後,供應 一脈衝以將TG l〇4c(迄今在一用於電荷累積之狀態中)帶進 • :其可轉移電荷之狀態中,以致如圖15中所展示,累積於 電荷累積元件1 〇4a中之電荷被轉移至垂直轉移路徑J 。 接著,在圖20中之步驟85中,如圖19中所展示,在累積 〜 於電荷累積元件l〇4a中之電荷經轉移至垂直轉移路徑1〇4七 • 時,控制機構31驅動旋轉機構130使第一嚙合部件13(^在由 圖16中之箭頭B2指示之方向中旋轉,以致棱鏡部件2在藉由 箭頭A3指示之方向中旋轉。因此,主體光之光徑被閉合。 接著在圖2〇中之步驟S6中,電子快門控制器105檢查是 否完成電荷轉移。若在步驟S6中,電子快門控制器1〇5未發 120791.doc •27· 200808042 現完成電荷轉移,則重複步驟86中之檢查,亦即,重複檢 查疋否完成電荷轉移。相反,若在步驟S6中,電子快門控 制器105發現完成電荷轉移,則在步驟”中,控制機構 使第二嚙合部件13〇f在藉由圖17中之箭頭€2指示之方向中 旋轉。此造成稜鏡部件2在藉由箭頭A4指示之方向中旋轉, 且因此,如圖1 8中所展示,主體光之光徑被再次打開。 接著,在圖20中之步驟%中,控制器9對藉由〇(:1)1〇4感 測之主體影像執行影像處理。接著將已經歷步驟中之影 像處理之主體影像顯示於液晶顯示器丨i上。以此方式,藉 由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丨5〇達成影像感測。可協 凋稜鏡部件2之旋轉與CCD 4之操作。此使得可能達成(例 如)高速度連續拍攝及低光拍攝。 如上述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的,一具有一電子快門功能 之IT-CCD充當CCD 104之使用使得可能在控制用於讀取電 #號之持續時間的同時執行影像感測。與用一操作涉及機 械移動之機械快門影像感測相比,此幫助增加快門速度。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在電荷轉移期間,稜鏡部件2 經如此旋轉以便閉合主體光之光徑(屏蔽光)。此使得可能防 止在CCD 104中之電荷轉移期間由於強烈光入射在CCD 104之光接收表面上而產生的漏光現象。 第二實施例··圖21及圖22為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 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主要部分之橫截面圖。圖23及圖24 為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反射器板的結 構之圖。下文將參看圖21至圖24描述第三實施例。第三實 120791.doc -28- 200808042 施例不同於上述所描述之第二實施例主要在於:第=實施 例使用一反射器板202代替棱鏡部件2 ;根據此不同,與第 二實施例相比,第三實施例具有一固持器2〇3、一外殼22 j, 及一經不同設計之旋轉機構230。在其他態樣中,此處之設 計與上述所描述之第二實施例中之設計相同,且因此將不 重複重疊描述。 在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2〇〇中,如圖21及圖22 中所展示,一反射器板202配置於第一透鏡部分i之後(在裝 置内部)。反射器板202具有一反射且進而偏轉主體光之鏡 面部分202a。反射器板202固定至一固持器2〇3以使得反射 器板202之鏡面部分202a向外曝露,且固持器2〇3在其之相 對側末端處具有樞軸203a。樞軸203a固持於一外殼221上。 因此,反射器板202收容於外殼221内部以便可繞樞軸2〇3a 方疋轉。此處之反射器板202為本發明中被稱為”反射部件”及 被稱為”反射板"之元件之一實例。 此外,在固持器203之一末端處,在外殼221外部,提供 一用於使反射器板202旋轉之旋轉機構230。如圖23中所展 示’旋轉機構230包含:兩個拉伸彈簧230a及230b ;各自可 垂直滑動之一第一滑動部件230c及一第二滑動部件230d ; 一與第一滑動部件230c之一嚙合部分231c嚙合之第一嚙合 部件230e ;及一與第二滑動部件23〇d之一嚙合部分231d嚙 合之第二嚙合部件230f。拉伸彈簧230a之一末端固定至一 提供於第一滑動部件230c上之突起233c,且拉伸彈簧230a 之另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外殼221上之突起221 a。拉伸彈 120791.doc -29- 200808042 簧230b之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滑動部件230c上之突起 232c,且拉伸彈簧230b之另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第二滑 動部件230d上之突起232d。此外,在固持器203之一末端 處,提供一突起203b,且在第二滑動部件230d上,提供一 突出部分233d,當第二滑動部件230d向下滑動時,突出部 分233d將突起203b向下推動。 此外,如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固持器203之樞軸203& 各自裝配一扭轉彈簧204。每一扭轉彈簧204之一末端固定 至一提供於固持器203上之突出物203c,且每一扭轉彈簧 204之另一末端固定至一提供於外殼221上之突出物221b。 因此,當旋轉機構230使反射器板202在由圖21中之箭頭A5 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扭轉彈簧204開始施加一彈性力,試 圖在藉由圖22中之A6指示之方向中移動反射器板202,亦 即,在與反射器板202已旋轉之方向(由箭頭A5指示)相對之 方向中移動反射器板202。 此外,藉由抗反射處理處理外殼221之内表面。因此,即 使當反射器板202旋轉以致主體光透過外殼221之内表面 時,主體光亦不在外殼221内部散射。 此外,反射器板202經如此配置使得,在圖21中所展示之 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反射器板202之鏡面部分202a以一 相對於第一透鏡部分1之光軸101成角度θ(=45度)傾斜。因 此,入射在反射器板202上之主體光在鏡面部分202a上反射 且進而偏轉,使得主體光之光軸彎曲90度。亦即,在圖21 中之最初狀態中,朝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被打 120791.doc -30- 200808042 開。 此外,當反射器板202在由圖2 1中之箭頭A5指示之方向中 旋轉時,其自其讓朝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打開的 一位置(見圖21)移動至其保持朝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 之光徑閉合的一位置;另一方面,當反射器板202在由圖22 中之箭頭A6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時,其自其保持朝CCD 1〇4 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閉合的位置(見圖22)移動至其讓朝 CCD 10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打開的位置。 圖25至圖27為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 反射器板的旋轉之側視圖。現在,將參看圖2 1、圖22及圖 25至圖27給出電子靜態相機200之反射器板2〇2在第三實施 例中如何旋轉的描述。 首先’在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如圖21中所展示,在 外设221内部’反射器板202經如此定位以致鏡面部分2〇2a 以一相對於第一透鏡部分i之光軸1〇1成角度θ(= 45度)傾 斜。亦即,在最初狀態中,反射器板2〇2讓主體光之光徑打 開因此,可用CCD 104之電子快門功能在任何時間感測一 主體影像。 在此狀態中,當相機操作者操作快門釋放按鈕13時,一 主體影像係用CCD 104之電子快門功能來感測;接著,在完 成〜像感測時(在電荷轉移之前),控制器9將一使第二嚙合 =:23^在藉由圖25中之箭頭C3指示之方向中旋轉的驅動 ▽饋入抆制機構3 1。因此,第二嚙合部件230f脫離第二 15件23〇3之嚙合部分231心且因此,在由拉伸彈簧23〇匕 120791.doc -31 · 200808042 施加之彈性力下,如圖26中所展示,第:滑動部件测向 下滑動。其間,第二滑動部件23〇d之突出部分233d將固定 反射器板202之固持器203之突起2031)向下推動。因此,反 射器板202在由箭頭A5指示之方向中繞樞軸2〇3a旋轉。 反射1§板202旋轉大約45度,且最終停止在圖26中所展示 之狀態中。此造成主體光之光徑被閉合。 控制器U)5轉移電荷。 〖夬門 如圖26中所展示’由於反射器板2〇2在由箭頭八5指示之方 向中旋轉,裝配至枢軸203a之扭轉彈簧2〇4開始施加一彈性 力,試圖使反射器板202在由箭頭A6指示之方向中旋轉,亦 即,在與反射器板202已旋轉之方向(藉由箭頭A5指示)相對 之方向中旋轉。 此後,备CCD 1 04中之電荷轉移完成時,控制器9將一使 第一嚙合部件230e在由圖26中之箭頭B3指示之方向中旋轉 的驅動指令饋入控制機構31。因此,第一嚙合部件23〇6脫 離第一滑動部件230c之嚙合部分231d,且因此,在由拉伸 彈簧230a施加之彈性力下,第一滑動部件23〇^及第二滑動 部件230d同時向上滑動。接著,在由扭轉彈簧2〇4施加之彈 性力下,反射器板202在由箭頭A6指示之方向中旋轉,直至 其最終停止在圖27中所展示之狀態(亦即,與最初狀態相同 之狀悲)中為止。此造成朝CCD 1〇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 被再次打開。 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2〇〇以一類似於根據先 則所描述之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15〇執行影像感測 120791.doc -32- 200808042 之方式執行影像感測。 如上所述,在第三實施例中,具有鏡面部分202a之反射 器板202作為一用於反射且進而偏轉主體光之光徑之反射 邛件的使用與使用一稜鏡部件2作為一反射部件相比,反射 器板202作為反射部件的使用幫助減少反射部件之體積,且 因此幫助使反射部件變輕。因此,與反射部件為一稜鏡部 件之h況相比,反射部件為反射器板2〇2可被移動更快。此 使付可能在CCD 104中之電荷轉移期間瞬時閉合朝CCD 1〇4之方向的主體光之光徑。因此,可能有效地防止在電荷 轉移期間由於強烈光入射在CCD 1〇4上所產生之漏光現 象’且進而容易地獲得一滿意的感測影像。 此外,與棱鏡部件2經旋轉之角度(大約9〇度)相比,在第 三實施例中,反射器板202代替用於先前所描述之第一及第 二實施例中之稜鏡部件2的使用幫助減少反射器板2〇2經旋 轉以閉合及打開主體光之光徑之角度(大約45度)。此亦幫助 提高反射器板202之旋轉速度。 此外,第三實施例提供與先前所描述之第二實施例相同 之其他優點。 第四實施例:圖28為說明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 之電子靜態相機中的稜鏡部件及旋轉機構之結構的透視 圖。下文將參看圖2 8描述第四實施例。第四實施例不同於 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主要在於:稜鏡部件2係用 一包含一凸輪之旋轉機構3 10來旋轉;根據此不同,第四實 施例具有一經不同設計之旋轉機構3 10。在其他態樣中,此 120791.doc -33 - 200808042 處之設計與先前所描述之第二實施例中之設計相同,且因 此將不重複重疊描述。 在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3〇〇中,類似於用於先 前所描述之第二實施例中之部件的稜鏡部件2固定至固持 器124 ’且以可旋轉之方式收容於外殼2丨内部。此外,在固 持器124之一末端處,在外殼21外部,提供一用於使稜鏡部 件2旋轉之旋轉機構31〇。 如圖28中所展示,旋轉機構31〇包含:一凸輪板31〇〇,其 具有一形成於其中之凸輪缝隙(eani s!it)3 1 lc,固持器124上 之一突起124b裝配於凸輪縫隙3 11 c中且裝配於凸輪縫隙 311x中之凸起124b經導引沿著凸輪縫隙311c移動;滑動部 件3 10a及310b,凸輪板310c經導引沿著滑動部件31〇a及 310b滑動;一與凸輪板31〇c之一嚙合部分312c嚙合之嚙合 部件3 10d ; —施加一彈性力以試圖在由箭頭E指示之方向中 移動凸輪板310c之拉伸彈簧310g ;及一可垂直滑動之鎖 310f〇 拉伸彈簧310g之一末端固定至凸輪板3l〇c上之一突出物 313c’且拉伸彈簧310g之另一末端固定至未說明之裝置本 體。在最初狀態中,凸輪板3 10c定位於滑動部件3 1 〇&及3 1 〇b 之一末端處(在由箭頭F指示之方向中);因此,拉伸彈菁 3 10g在一擴張狀態中。此外,在此狀態中,固持器ι24上之 突起124b位於凸輪缝隙3 11 c之左端處(在由箭頭e指示之方 向中),且凸輪板310c之响合部分312c與啼合部件31 〇d唾 合。此處,在由拉伸彈簧310g施加之彈性力下,凸輪板3丄〇c 120791.doc -34- 200808042 係在一其試圖在由箭頭E指示之方向中移動之狀態中。 圖29至圖3 1為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 稜鏡部件的旋轉之側視圖。現將參看圖29至圖31給出電子 靜態相機300之稜鏡部件2在第四實施例中如何旋轉的插 述。 首先’在最初狀態(普通狀態)中,如圖29中所展示,矜 鏡部件2經如此定位以使得入口表面2a垂直於光軸ι〇ι。= 嚙合部件3 l〇d自此狀態開始在由箭頭D指示之方向中旋轉 時,嚙合部件310d脫離凸輪板3l〇c之嚙合部分312c。因此, 在由拉伸彈簧310g施加之彈性力下,凸輪板31(^經導引沿 著滑動部件31〇a及3 10b在由箭頭E指示之方向中滑動。其 間,固持器124上之裝配於凸輪縫隙3Uc中之突起12仆經導 引沿著凸輪縫隙311c移動以便將突起12仆向上抬起。因 此,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A7指示之方向中繞固持器124之樞 軸124a旋轉。當稜鏡部件2在由箭頭A7指示之方向中旋轉大 約90度時,凸輪板310c與銷31〇f接觸,且進而停止凸輪板 310c之移動。 一預定週期以後,當銷3 1 Of向下移動(在由箭頭g指示之 方向中)時,在由拉伸彈簧310§施加之彈性力下,凸輪板 3 10c在由箭頭E指示之方向中向回滑動。其間,固持器124 上之突起124b經導引沿著凸輪缝隙311c移動以便將突起 124b向下推動。因此,如圖31中所展示,稜鏡部件2在由箭 頭A8指示之方向中旋轉。接著,凸輪板3 1〇c停止在滑動部 件3 1 Oa及3 10b之左端處(在由箭頭e指示之方向中),且因此 120791.doc -35- 200808042 棱鏡部件2在由箭頭八8指示之方向中旋轉大約列度且接著 停止。以此方式’在第四實施例中,料轉機構31〇旋轉稜 鏡部件2。 應瞭解’本專利說明書中所具體描述之所有實施例僅為 本專利之實例,且因此不意欲以㈣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 發明。本發明之範鳴應根據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界定而 不是根據上文所呈現之實施例來界定,且應瞭解,本發明 之:疇覆蓋均等於申請專利範圍之彼等精神及範疇之精神 及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變化。 舉例而言’耗上文所描述之第—至第四實施例討論將 本發明應用於-電子靜態相機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 方式限制本發明之應用;本發明亦可適用於任何其他種類 之影像感測裝置,諸如震備有相機之蜂巢式電話及視訊相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 弟至弟四貫鈿例討論將一 CCD感測 器用作—用於感測主體影像之影像感測部分之實例,但此 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案;相反,可使用 除一CCD感測器之外的任何類型之-影像感測部分,例 如,一 C刪影像感測器。甚至可使用除—影像感測器件(諸 如,一CCD或C刪感測器)之外的任何類型之 部分。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繁_ s » 、 至弟四實施例討論將一稜鏡部件 :反射器板固定至一固持器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 制如何貝踐本申睛案;相反,一棱鏡部件或反射器板 12079l.doc -36 - 200808042 可具備樞軸以致其可在不固定至一固持器之情況下以可旋 轉之方式配置。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將一稜鏡部件 或反射器板用作一反射部件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 - 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案;相反,可使用除一棱鏡部件或 . 反射器板之外之任何反射部件,只要其可反射且進而偏轉 主體光即可。 _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在一第二透鏡 部分中提供複數個透鏡群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式 限制如何具踐本申請案;相反,透鏡群可經如此配置使得 用於使主體光折射之折射力分布於配置於一折射部件之相 對側上之一第一透鏡部分與一第二透鏡部分之間。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用一機械機構 旋轉一稜鏡部件或反射器板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 式限制如何貫踐本申請案;相反,可用一馬達或其類似物 • 電旋轉一稜鏡部件或反射器板。甚至可用不同於上述所提 及之彼等機構之任何機構旋轉稜鏡部件或反射器板。 雖然上文所#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將用於旋轉棱 — 鏡部件或反射器板之旋轉機構提供於一稜鏡部件或反射器 • ^之—側末端處的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何 #踐本中請案;相反,可-對旋轉機構提供於稜鏡部件或 反射器板之相對側末端處。此允許稜鏡部件或反射器板更 穩定地旋轉。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至第四實施例討論-稜鏡部件或 120791.doc -37- 200808042 反射益板使主體光之光徑彎曲9〇度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 任何方式pr制如何實踐本巾請案;相&,可反射且進而偏 轉主體光以便使主體光之光徑彎曲不同於9〇度之任何角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一稜鏡部件或 反射益板經旋轉以閉合及打開主體光之光徑之實例,但此 不思奴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案;相反,可使用 不同於旋轉之任何移動,只要可進而閉合及打開主體光之 光徑即可。具體言之,如圖32及圖33中所展示,一稜鏡部 件可垂直滑動以便閉合及打開主體光之光徑。或者,可如 同圖32及圖33中所展示之反射部件一樣,垂直滑動一反射 器板。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一第二透鏡部 分包含包括固定透鏡群與活動透鏡群之一組合之複數個透 鏡群的貝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 案;相反’第一及第二透鏡部分可包含以不同於上述所提 及之方式之任何方式建構的透鏡群。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四實施例討論一第二透鏡部 刀包括一沿著光軸移動之活動透鏡群之實例,但此不意欲 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案;相反,可不提供任何 活動透鏡群。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三及第四實施例討論使用一具有一 電子快門功能之CCD且一稜鏡部件或反射器板經旋轉以在 電荷轉移期間閉合主體光之光徑的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 120791. doc -38- 200808042 何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巾請案;相反,可使稜鏡部件或反 射器板充§ 一如上文所描述之第一實施例中之機械快門。 立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_、第二及第四實施例討論一棱鏡 邛件之入口及出口表面為平的之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 :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案;相反,人口及出口表面可不 疋平的,/、要可用_内部反射表面反射且進而偏轉主體光 即可。 雖然上文所描述之第二至第四實施例討論將一 ιτ類型之 一 C C D感測器用作―具有—電子快門功能之影像感測部分 的實例,但此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如何實踐本申請案; 相反,可使用不同於一 Ιχ類型之任何類型之一〔CD感測 ϋ ’只要其作為_具有—電子快門功能之影像感測部分(影 像感測器件)操作即可。甚至可使用一〇刪影像感測器, 或具有電子快門功能之任何其他類型之一影像感測器 件。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 主要部分之橫戴面圖。 圖2根據該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主要部分之 橫截面圖。 圖3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之組態的方塊 圖。 圖4說明根據第_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及旋轉機構的結構之透視圖。 120791.doc -39- 200808042 圖5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結構之正視圖。 圖6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7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8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9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 主要部分之橫截面圖。 0 10根據5亥弟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主要部分之 橫戴面圖。 圖11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之組態的方塊 圖。 S 12說明根據弟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及旋轉機構的結構之透視圖。 圖13說明根據第二實施如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結構之正視圖。 圖14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CCD的電 子快門功能之概念圖。 圖1 5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CCD的電 子快門功能之概念圖。 圖16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120791.doc 200808042 囷1 7 u兒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1 8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D展示稜鏡部件、〇FD及TG在影像感測期間之操作狀 態的時間圖。 圖20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之影像感測的 流程圖。
圖21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 主要部分之橫戴面圖。 圖22根據該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的一主要部分之 横截面圖。 圖23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反射器板 的結構之圖。 圖24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反射器板 的結構之圖。 圖25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反射器板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26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反射器板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2 7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反射器板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2 8說明一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實雜似+ 罘四貝她例之電子靜態相機 中的稜鏡部件及旋轉機構之結構的透視圖。 120791 .doc -41 - 200808042 圖29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電子靜態相機中之棱鏡部件 的旋轉之側視圖。 圖3〇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電子靜能相 电卞砰匕、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疑轉之側視圖。 圖31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電子靜離 电丁 _您相機中之稜鏡部件 的凝轉之側視圖。 靜態相機之一主要部分的 主要部分的橫 圖3 2作為一修改實例之一電子 橫截面圖。 圖3 3 ]作為修改實例之電子靜表 截面圖。 [參考命名之描述] 1 第一透鏡部分 2 稜鏡部件(反射部件) 2a 入口表面 2b 内部反射表面(反射表 2c 出口表面 3 第二透鏡部分 4,104 CCD(影像感測部分) 9 控制器 13 快門釋放按紐 21,221 外殼 23 電路板 24, 124, 203 固持器 30, 130, 230, 310 旋轉機構 120791.doc -42- 200808042
104a 電荷累積元件(電荷累積器) 105 電子快門控制器 202 反射器板(反射部件,反射板) 202a 鏡面表面(反射表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第一透鏡部分 2 稜鏡部件 2a 入口表面 2b 内部反射表面 2c 出口表面 3 第二透鏡部分 3a 透鏡群 3b 透鏡群 3c 透鏡群 3d 透鏡群 4 CCD 5 CDS(相關雙取樣)電路 6 A/D(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7 DSP(數位信號處理器)電路 8 壓縮/解壓縮電路 9 控制器(CPU) 10 編碼器 11 液晶顯示器 12 控制程式儲存媒體(ROM) 120791.doc •43- 200808042
13 快門釋放按紐 14 操作模式開關 15 選單按鈕 16 選擇按鈕 17 輸入按紐 18 取消按鈕 19 記錄媒體 20 固定鏡筒 21 外殼 21a 突起 21b 突出物 22 固定鏡筒 22a 活動輪緣 22b 活動輪緣 23 電路板 24 固持器 24a 樞軸 24b 突起 24c 突出物 25 扭轉彈簧 26 孔挺光闌機構 27 光學濾光片 28 馬達 29 馬達驅動器 120791.doc •44- 200808042
30 30a 30b 30c 30d 30e 30f 31 100 101 104 104a 104b 104c 104d 104e 105 124 124a 124b 124c 130 130a 130b
旋轉機構 拉伸彈簧 拉伸彈簧 第一滑動部件 第二滑動部件 第一嗤合部件 第二嗜合部件 控制機構 電子靜態相機 光軸 CCD 電荷累積元件 垂直轉移路徑 轉移閘極(TG) 電荷排出部分 溢出汲極(OFD) 電子快門控制器 固持器 樞軸 突起 突出物 旋轉機構 拉伸彈簧 拉伸彈簧 120791.doc -45 - 200808042 130c 第一滑動部件 13 0d 第二滑動部件 130e 第一嗜合部件 130f 第二嚙合部件 131c 嚙合細分 131d 喷合部分 132c 突起 132d 突起 133c 突出部分 133d 突起 150 電子靜態相機 200 電子靜態相機 202 反射器板 202a 鏡面部分 203 固持器 203a 樞軸 203b 突起 203c 突出物 204 扭轉彈簧 221 外殼 221a 突起 221b 突出物 230 旋轉機構 230a 拉伸彈簧 120791.doc -46- 200808042
230b 拉伸彈簧 230 c 第一滑動部件 230d 第二滑動部件 230e 第一嗜合部件 230f 第二嚙合部件 231c 0齒合部分 231d 合部分 232c 突起 232d 突起 233c 突起 233d 突出部分 300 電子靜態相機 301c 。齒合部分 301d σ齒合部分 302c 突起 302d 突起 303c 突出部分 303d 突起 310 旋轉機構 310a 滑動部件 310b 滑動部件 310c 凸輪板 310d 喷合部件 310f 銷 -47- 120791.doc
200808042 310g 311c 312c 313c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B1 B2 B3
Cl C2 C3
D
E
F
G
H
V 拉伸彈簧 凸輪缝隙 嚙合部分 突出物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箭頭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20791.doc -48-

Claims (1)

  1. 20080804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影像感測裝置,其包含: 一反射部件,其包括一 反射且進而偏轉入射之主體光 的反射表面,該反射部件以可移動之方式配置;及 -影像感測部分’其藉由接受被該反射部件之該反射 表面反射且進而偏轉之該主體光來感測一主體影像, 其中該反射部件在影像感測期間為可移動的以便打開 及閉合朝該影像感測部分之方向的該主體光之一光徑。 2 ·如請求項1之影像感測裝置, 其中该影像感測部分包含一累積藉由接受該主體光產 生之電荷之電荷累積器,且該影像感測部分具有一電子 快門功能,該影像感測部分藉由該電子快門功能電控制 一在該電荷累積器中累積該電荷之持續時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影像感測裝置, 其中該反射部件為一包括一充當該反射表面之斜置内 部反射表面之稜鏡部件。 4·如請求項1或2之影像感測裝置, 其中5亥反射部件為一具有一充當該反射表面之鏡面部 分之反射板。 5 ·如請求項1或2之影像感測裝置, 其中’在該反射部件與該影像感測部分之間提供一沿 著該主體光之一光軸移動之透鏡群。 120791.doc
TW96118980A 2006-06-07 2007-05-28 Image-sensing apparatus TW20080804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8112A JP2007328070A (ja) 2006-06-07 2006-06-07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8042A true TW200808042A (en) 2008-02-01

Family

ID=3880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8980A TW200808042A (en) 2006-06-07 2007-05-28 Image-sens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328070A (zh)
TW (1) TW200808042A (zh)
WO (1) WO20071419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2582B (zh) * 2010-03-25 2014-11-21 Sony Corp 固態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06542B1 (ko) * 2011-01-07 2017-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112887519B (zh) 2019-11-29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236552A1 (en) * 2021-05-10 2022-1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WO2023044854A1 (en) * 2021-09-26 2023-03-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8680A (ja) * 2001-11-20 2003-05-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像装置
JP2005300562A (ja) * 2003-05-12 2005-10-27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カメラ
JP2005005975A (ja) * 2003-06-11 2005-01-06 Shimadzu Corp 撮影装置
JP2006292990A (ja) * 2005-04-11 2006-10-2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シャッターユニットならびにシャッターユニットを用いた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2582B (zh) * 2010-03-25 2014-11-21 Sony Corp 固態影像擷取裝置及電子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328070A (ja) 2007-12-20
WO2007141937A1 (ja) 200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18527B1 (en)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device
JP6635028B2 (ja) 撮像装置
TWI400552B (zh) Camera device
US8437084B2 (en) Optical low-pass filter
TW200808042A (en) Image-sensing apparatus
JP2006065268A (ja) 光学系装置、カメラ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JP2010092033A (ja) カメラ本体
JP2008176309A (ja) 撮像装置
JP2010186173A (ja) バリア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5618499B2 (ja) レンズ鏡筒
KR20100013698A (ko) 이미지 처리 장치, 이를 구비하는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US7764874B2 (en) Image-taking apparatus
US8023212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05005975A (ja) 撮影装置
JPH1115072A (ja) 可動グリップ付デジタルカメラ
JPH10301162A (ja) カメラ
JP4474035B2 (ja) 撮像装置
JP3331449B2 (ja) レンズカバー開閉表示装置
JP4548924B2 (ja) 撮像装置
KR20090069739A (ko) 촬상 장치
JP2004264712A (ja) 小型撮像装置
JP2004126417A (ja) カメラ
JP2007024997A (ja) カメラ装置
JP2008164685A (ja) ズーム機能付きカメラ
JP4002748B2 (ja) 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