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6634A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flaskless cope and drag,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matchplat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flaskless cope and drag,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matchpl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6634A
TW200536634A TW093139581A TW93139581A TW200536634A TW 200536634 A TW200536634 A TW 200536634A TW 093139581 A TW093139581 A TW 093139581A TW 93139581 A TW93139581 A TW 93139581A TW 200536634 A TW200536634 A TW 2005366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mold
sand
template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oru Hirata
Takayuki Komiyama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3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663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11/0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 B22C11/10Mould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he parts of same with one or more flasks forming part of the machine, from which only the sand moulds made by compacting are remo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20053663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適用於無無疊合鑄框之 造模方法、JL穿w乃描此 卜~挺之 八忒置及核板之交換方法。 【先前技術】 習知,作為此種鑄模造模褒置之一有如 麈縮站(位於基a t方 .iL 在‘石/ 框拔出站(位於基台之地而糾< 丁办& )與麵 地面附近’朝地面之垂直方向進行A ά i今杈及拔出鑄框)之間,使上、 且 運動,以將M W鑄… 替間歇往返 ……$ 1:7麵框之上、下鑄模造模。 然而,如此所構成之習知 脖罟,古上 ~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衣i有如下各種問題點,即:鑄模之造模效率不佳、1 易父換模板、或迫切需要謀求使裝置小型化等 專利文獻】:日本特公昭…6736號公7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提供適用於無疊合鑄框之上、下鑄模之、告 核方法、其裝置及模板之交換方法,俾解 、'广 率不佳、改善造模之鑄模品f 7果之造板效 要謀求使裝置小型化等習知之問題點。 飞、切而 A為了要達成如上述之目的’本案第—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鑄枳之造模方法,係用以 H、、、$合鑄框之上、 也 模,其包含以下步驟: 1 k 200536634 (1 )藉由在側壁分別具有砂吹入口之水平狀態之1對 上、下鑄框來夾住模板; (2) 將上、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該等上、下鑄框之 無該模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 (3) 使該1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旋轉成垂直狀態,使 該砂吹入口朝上方移動; (4) 從該等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該上、下2個造模空 間而充填; (5)使忒上、下擠壓機構更進入而分別擠壓該上、下 2個造空間内之镇石少 膝# H ,將忒1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恢復 成水平狀態; (6)將鎢模内之該1對上、下鑄框從該模板分離後, 將模板從該1對上、下鑄框之間搬出; ⑺在進行以上步驟期間,依需要可將砂心放置於預 先造模之鑄模後’將鑄模内之1對上、下鑄框疊合;及 ⑻仗相豐合之該鑄模内之1對上、下鑄框拔出該鑄 模。 如此’由於能使在丨對鑄㈣鑄模之造模步驟、與從 内存造模後之鑄模之1對 4』 杏 您1對上、下鑄框拔出鑄模之步驟同時 貝把,故比習知之此種鑄模 ιν δ %槙4权方法,能獲得將無鑄框上、 H s時間且更有效率地造模的優異實用效果。 下二之4之方第二發明,係在本案第一發明之無鑄框上、 ^之_方法巾’同時進行該步驟⑺、(3),即: 在該步驟⑺’係將上、下擠壓機構分 200536634 下鑄框之無該模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介 間之,在該步驟(3)’係使該1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旋轉成 垂直狀態,使該砂吹入口朝上方移動之。 藉由如此構成,能更提高鑄模之生產效率。 又,本案第三發明,係在本案第一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_模之造模方法中,該步驟(5),係使該上、下擠壓機構 更進入而分別擠壓該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在此 擠壓期間將該1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恢復成水平狀態。 又,本案第四發明,係在本案第一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在上、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擠壓 板(squeeze plate) 〇 藉由如此構成,能提供使用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裝置之更簡單造模方法。 又,本案第五發明,係在本案第一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在上、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擠壓 腳(squeeze foot) 〇 藉由如此構成,能造模出更均勻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之上、下鑄模。 又,本案第六發明,係在本案第四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從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上、下2個 造模空間而充填之該步驟(4)後,進一步加入以下步驟·· a) 將該上、下擠壓板後退所要之行程·及 b) 從該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該等上、下2個造模空間 而充填。 200536634 能造模出更均勻 藉由如此構成 之上、下鑄模。 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又,本案第七务明,係在本案第六發明之無禱框上、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同時進行該步驟a)、b),即: 在該步驟a) ’係將上、下擠壓板後退所要之行程.在 該步驟b),係從砂m鑄砂吹人上 '下2個造模空間 而充填。 藉由如此構成,能造模出更均勻且砂密度高之 之上、下鑄模。 扣、 係在本案第五發明之無鑄框上、 又,本案第八發明 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1對 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將上、 上、下鑄框之無該模板之各開 模空間之該步驟(2),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將該模板之模型部與相對向於此之該上、下擠壓機構 之複數個上、下擠壓腳的各間隔設定成,鑄砂之擠壓前與 播壓後之各比例彼此大致相同。 藉由如此構成,能造模出更均勻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之上、下鑄模。 又,本案第九發明,係在本案第五發明之無铸框上、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將上、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丨對 上、下麵框之無模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 空間之該步驟(2),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將戎模板之模型部與相對向於此之該上、下擠壓機構 之複數個上、下擠壓腳之間的空間形成為,使鑄砂容易流 200536634 動0 猎由如此構成,能造模出更均勻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之上、下鑄模。 、 又,本案第十發明,係在本案第九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中,將該模板之模型部與相對向於此之 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下擠壓腳之間的空間形成 為,使鑄砂容易流動之該步驟,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將空氣喷至充氣槽之噴嘴部或砂之流動性不良之部 分,俾減少砂與側壁之摩擦阻力。 藉由如此構成,能造模出更均勻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之上、下鑄模。 又,本案第十一發明,係在本案第五發明之無鑄框上、 下每模之造模方法中,從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上、下2個 k模空間而充填之該步驟(4),與使上、下擠壓機構更進入 而分別擠壓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之該步驟(5)的部 分,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a) 第1砂吹入步驟,從該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藉由垂 直狀怨之該模板、上、下鑄框、與上、下擠壓機構所區分 之上、下造模空間; b) 第1擠壓步驟,使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 下擠壓腳分別行進來擠壓該上、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 c) 第2砂吹入步驟,使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 下擠壓腳後退後,從該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該上、下造模 空間; 200536634 d)第2擠壓步驟,以使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 下擠壓腳之擠壓面-致狀態下,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_ 體刖進來擠壓該上、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 藉由如此構成,能造楹ψ ^衩出更均勻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之上、下鎮模。 、 本木第十-發明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 糸用以將無疊合鑄框之上、下鑄模造模,1且備· 在側壁分別具有砂吹入口之2對上、下•框; ./莫板,配設成藉由搬入出機構而能出入於該等2對上、 下鑄框中之1對上、下鑄框之間; 將上禱砂㈣機構,藉由該1對上、下鑄框夾住該模板, 上、下擠壓機構分別以能出人的方式設置於該上、下鑄 框之無该模板之各開口 古&+ 以支持軸為中心並以能在垂 ^内正逆旋轉的方I將夾住該模板之該!對上、下發 王支撐成垂直狀態之位置與水平狀態之位置之間. 用來使該鑄砂擠壓機構正逆旋轉之旋轉驅動機構; 直狀!吹$機構’對藉由該旋轉驅動機構之驅動而成為垂 直狀…1對上、下鑄框從該砂吹入口吹入鑄砂; 鑄模拔出機構,用以從疊入 轉模内之該i對上:成為水平狀態之上、下 下“框,拔出該上、下鑄模· 鑄框旋繞機構,在該丨 、 該鑄砂擠麼機構㈣劳模… •框成為水平狀態之 ㈣…亥“模技出機構之間 2連結且沿水平排列之水平狀態之2對該上1 父替間歇旋繞且能使該上鑄框升降。 下‘c .200536634 如 在另一 的裝置 下鑄模 又 上、下 擠壓板 藉 造模裝 又 上、下 擠壓腳 精 之上、 又 明之無 備: 此藉由在—方將鑄模造模於1對禱框内,進一 + 方從内存造模後之缚模之1對上、下鑄框拔出鑄; 比白知之此種~模造模方法,能獲得將無鑄框上、 、更短日^· 更有效率地造模的優異實用效果。 :本案第十三發明,係在本案第十二發明之無鑄框 ‘极之造模裳^中n、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 〇 由如此構成’能提供更簡單之無鑄框上、下鱗模 置。 、、又 ’本案弟十四發明,将力士安结丄 係在本案弟十二發明之無鑄框 鑄模之造模裝署Φ,+ 、心I棵4置中,在上、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 〇 由如此構成,能造模出更均句且砂密度高之高品質 下鑄模。 、 ,在本案第十五發明,本案第十二發明至第十四發 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中’該鑄模拔出機構具 緩插於 矩形板狀之鑄模支承構件,配設成能升降且能 該下鑄框内; 降; 下流體缸,裝設於該鑄模支承構件之下面以使其升降. 下升降台,使該下流體缸農設於其下面且配設成能升 降; 下折疊式伸縮機構,裝設於該下升降台 之下面使其升 12 200536634 矩形板狀之鑄模推出構件,於該鑄模支承構件之正上 方離所要間隔配設成能升降且能緩插於該上鑄框内; 上流體缸,裝設於該鑄模推出構件之上面以使其升降; 上升降台,使該上流體缸裝設於該上面且配設成能升 降;及 升降 上折疊式伸縮機構,裝設於該上升降台之上面以使其 Ο 藉由如此構成,能獲得使鑄模拔出機構部分(用以將 j、下鑄模從上、下鑄框拔出)之裝置高度盡量降低之優異 貫用效果。 广本案第十六發明,在本案第十五發明之無鑄框上、 :::之,模裝置,該鑄模拔出機構、下折疊式伸縮機構 及上折…縮機構係以財節(t〇ggie)機構… (pantagraph)機構構成。 #模=如,能使鑄模拔出機構部分(用以將上、下 鎢杈伙上、下鑄框拔出)之裝置高度更盡量降低。 又本案弟十七發明,在本案第+ 明之無鏵框上、τ鑄模之 w明或第十六發 ^ Γ 、、置,5亥鑄模拔出機構,其 下抓體缸係氣壓缸、上流體缸係油壓缸。 #模::如此構成’能使鑄模拔出機構部分(用以將上、下 ▲上、下鑄框拔出)之裝置高度更盡量降低。 又’本案第十八發明之模板之交換 旋繞機構㈣於本案第十二至第十四發明;吏用鑄框 _拉之造模裳置)來進行該模板 二、匡上、下 具包含以下步驟: 13 200536634 a) 使该2對上、下鑄框中之2個上鑄框上升; b) 將σ亥杈板透過台車搬入位於該鑄砂擠壓機構側之該 上鑄框; c) 將該模板透過台車搬入位於該鑄模拔出機構之詨 鑄框; ~ d) 藉由该鑄框旋繞機構之驅動,將位於鑄砂擠壓機構 側之該模板旋繞移動至該鑄模拔出機構之位置,且將位於 該鑄杈拔出機構之該模板旋繞移動至該鑄砂擠壓機構側之 位置;及 e) 將旋繞移動後之2個該模板從該鑄砂擠壓機構側之 位置及該鑄模拔出機構之位置分別搬出。 藉由如此構成,比習知之此種模板之交換方法,能獲 得將模板以更短時間且效率優異地交換等實用效果。 【實施方式】 依圖式詳細說明適用本發明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 模裝置之實施例。 圖1〜圖3,係表示使用上、下擠壓板作為擠壓機構之 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 此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具備··在内部形成 空間之正方體狀之機台1 ;在側壁分別具有砂吹入口之2 對上、下鑄框2、3、2、3 ’·模板5,配設成藉由搬入出機 構4而能出入於此2對上、下鑄框2、3、2、3中之i對 上、下鑄框2、3之間;鑄砂擠壓機構9,藉由該丨對上、 14 200536634
下鑄框2、3夾住前述模板5’在該上、下鑄框2、… 該模板5之各開口部,分別以能出人的mm “㈣ 機構之上、下擠壓板6、7 ’且以設置於該機台】之支持軸 8為中心並在垂直㈣能正逆旋轉的方式,將夾住該模板 5之該i對上、下鑄框2、3支樓成垂直狀態之位置盘水平 狀態之位置之間;橫向汽红1G’作為使該鑄砂播壓機構9 正延旋轉之旋轉驅動機構;砂吹入機構",藉由此汽缸Η 之伸長動作對成為垂直狀態之該i對上、下鑄_ 2、3從 該砂吹入π將鑄砂吹人;鑄模拔出機# 12,從疊合且成為 水平狀態之内設上、下鑄模之該!對上、下鑄框2、3,拔 出該上、下鑄模;及鑄框旋繞機構13,在該】對上、下鑄 框2、3成為水平狀態之該鑄砂擠壓機構9與該鑄模拔Ζ 機Ί2之間,使| i對逐一沿上下連結且水平並排成水 平狀態之2對該上、下鑄框,交替間歇旋繞且使該上禱框 2卡止並能升降。 又’在該2對上、下鑄框2、3、2、3之各上、下鑄框 2、3,如圖1所示,在垂設於該上鑄框2之前後外側面之 一對連結桿14、14間,以能滑動的方式架裝該下鑄框3, 進而使下鑄框3卡止於該一對連結桿14、14之下端位置, 再者,在該上鑄框2之前後外面之中央部及位於該鑄砂擠 壓機構9侧之位置時之該下鑄框3之前後外面靠右位置, 分別設置突起部2a、2a、3a、3a。 又’該模板5之搬入出機構4,如圖1所示,係具備: 裱形構件15,環裝於該鑄砂擠壓機構9之支持軸8 ;汽缸 15 200536634 I 6,插支於該砂 人八械構1〗且將活塞桿之前端以能旋動 的方式連接於該頊艰 衣九構件15 ; 1對臂17、17,將基端固設 於該環形構件1 s ^ 且形成懸臂構造;及下垂型台車45,裝 載該模板能朝左太古& ^、 向在返移動,·藉由該汽紅1 6之伸縮 動作使該1對臂17 Ίn f ' 17上下旋動,該台車45,則透過後 述之軌部46、47、47处姑外 4 /此使该杈板5搬入、搬出至該鑄砂 擠壓機構9之成為# 风馬水+狀恶之該1對上、下鑄框2、3間(參 照圖5〜圖7)。 又’透過該上鑄框2邊使台車45下降既定長度邊以該· 汽叙16之伸縮動作使該!對臂17、以下旋動,藉此能 使臂1 7 ' 1 7連結於台車45,或解除連結狀態。 又,該鑄砂擠慶機構9,如圖!所示,在裝設於該機 台1之上部中央的該支持軸8 ’將其樞支成以該旋轉架μ 在中心附近且於垂直面内能正逆旋轉,在此旋轉架18之 右側面,將沿上下方向延伸《!對導桿19、19離所要間 隔於前後方向裝設。 在此1對導桿19、19間之上部將倒L字形之上㈣ · 架20, X,在言亥!對導桿19、19間之下部將倒[字形之 下升降架21,透過一體設置之保持部以能滑動的方式分別 架設,該等上、下升降架20、21,藉由褒設於該旋轉架18 之向上汽缸22及向下、汽缸23之伸縮動作,而能彼此接近、 隔離。 又,在該旋轉架18裝設當該1對上、下辟# 〇 丁上下鑄框2、3成 為水平狀怨時供導引該台車4 5之軌部4 6。 16 200536634 再者,在各該上鑄框2、2,裝設當該等上鑄框2、2 上升特使搬送位準與該軌部46之位準相同之該台車C之 導引用軌部47 (參照圖5〜圖7)。 ° 又’在该上升降架2〇,將使該上擠壓板6進退之複數 個汽缸24、24,又,在該下升降架21將使該下擠塵板7 進退之複數個汽缸25、25分別裝設。 又,該上、下升降架2〇、21之各水平狀之上面,且有 能分別推壓該上、下鑄框2、3之大小。 八 、又,該砂充填機構Π裝設於該機台丨之頂部靠左位置, 並具有2個充氣槽(aerati〇n㈣阳、27,分別獨立於該上、 下鑄框2、3,使鑄砂以低„縮空氣屬充填(充氣充填 又,低壓壓縮空氣之壓力大小較佳者為 0.05MPa〜〇.18MPa 〇再者,亦能盥去闰一丄 . 丌b,、未圖不之減壓源連接, 將比大氣廢為低之空氣一起使用。又,該充氣冑& 27 亦可不必分別獨立動作而能同時或以同一控制來動作。 又’在該鑄模拔出機構12 ’將拔出板28(能進入於上 下疊合而成為水平狀態之該上、瑜2、3内),固設於 向下汽紅29(裝設在該機台!之頂部)之活塞桿之下端,使 該拔出板28藉由該汽缸29之伸縮動作而能升降。 又’在該拔出板28之正下方,以能升降的方式配設禱 模支承台30,用以支承從該上、下鑄框2、3拔出之上下 鑄核,鑄模支承台30藉由汽虹31之伸縮動作伸縮之縮放 機構32(panta㈣ph)使其升降。又,因使用此縮放機構η, 故不需要設置坑(pit)(參照圖2)。 17 200536634 又,在該鑄框旋繞機構13,以处 Λ月匕方疋轉的方式將朝上 方向之旋轉軸33裝設於該機台1, 在4¾轉軸33之上端 連結裝設於該機台1頂部之馬達3 4夕私山 痴出軸,該旋轉軸3 3 藉由該馬達34之驅動能使其i 8〇 υ度正硬旋轉。又,在該 旋轉軸3 3之上部裝設支持構件3 $,尤士# 在支持構件35垂設向 下方延伸且沿W後方向離所要間隔之 w炙烕對的2對導桿36、 36,該等2對導桿36、36以該旋轉轴 得釉33為中心左右對向。 又,在各該2對導桿36、36, 月匕上下滑動的方式架 設上卡止構件37(能卡止該上鑄框2之突起部叫,在 各上卡止構件37固設裝設於該旋轉軸33之向上汽缸μ 之活塞桿之前端,各上卡止構件3 7雜 + /猎由A缸3 8之伸縮動 作使其升降。 再者,在該2對導桿36、36之 卜&固a又下卡止構件39(能 卡止該2個下鑄框3、3之突起部3a、3a)。 又,圖中符號40係鑄模排出裝置,用以將從該上、下 鑄框2、3内所拔出之上、下鑄模從轉模支承台%上拔出。 圖8〜圖14,係表示使用上、下擠壓腳作為上、下擠 壓機構之無鑄框之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 /吏用上、下擠壓腳當作上、下擠壓機構之無鑄框上、 下模之造模裝罟組由 “ 俱忒置,與使用上、下擠壓板當作上、下擠壓 幾,之無‘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褒置相異之點,係在上、 下与框2、3之無模板5之各開口部,分別具備複數個上、 :擠壓腳6a、6a、7a、7a以替代上、下擠壓板6、7而作 …、上、下擠壓機構並使該等擠壓腳分別能入出。 18 200536634 圖9所示,在上升降架2 〇裝設用以使上擠壓板 6’進退之複數個汽虹24,、24,,又,在下升降架2ι裝設用 以使下擠壓板7’進退之複數個汽^ 25,、25,。X,該複數 個擠壓腳6a、6a藉由複數個汽缸讣、讣之伸縮動作,該 複數個擠麼腳7a、7a藉由複數個汽紅7卜几之伸縮動作 分別進退移動,此點亦不一樣。 又,該上、下升降架20、21之各水平狀之上面,係盘 使用上、下擠塵板當作上、下擠昼機構之無鑄框之上、下 鑄模之造模裝置之情形同樣,具有能將該上、下鑄框2、3 分別推Μ之大小。 以上,雖說明使用上、下擠堡腳當作上、下擠塵機構 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與使用i、下擠麗板當 作上下擠I機構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相里之 ^,但在此所說明者以夕卜,此二型式之造模裝置係相同構 成0 兴二又 a、姐衣%、上现二個别或夕、& > μ 卜 ^ 1Ui式之造杈裝置的鑄模拔出 ’構12之第二貫施例,以下加以說明。 =15、16所示,鑄模拔出機構12具備:矩形板狀 ‘核支承構件119,配設成能升降且能緩插於下禱框3 内’空麼缸120(下流體虹),褒設於鑄模支承構件⑴之 下面以使其升降;下升降台121 — 將此工壓缸120裝設於 /、下面且配設成能升降;下肘節機 播、% 风褥122(下折疊式伸縮機 構),奴設於此下升降台121之下 b 使其升降;矩形板狀 之•杈推出構件123’配設於該鑄模支承構件U9正上方 19 200536634 以能升降的方式離所要間隔且能緩插於下鑄框2内;油壓 缸124(上流體紅)裝設於此鑄模推出構件123之上面以使 其升降,·上升降台125,將士士段立” 面以使 5將此油屋缸124裝設於其上面且 配。又成此升降’上肘節機構126(上折疊式伸縮機構),裝 設於此上升降台125之上面以使其升降。 又’該下肘節機構122,如圖15所示,其具備:定盤 狀之下基纟127 ’· 2對肘節機構本體128、128,並設於此 下基…上面與該下升降台121之下面之間;橫向』 缸129,架設於2對肘節機構本體128、128之間;萨 心之伸縮動作使該下升… 精由- 1可啐口 1 2 1升降。又,該上肘節 機構1 26,亦與該下肘節機 了即機構122同樣,具備:定盤狀之 土。U0; 2對肘節機構本體131、131,錢 台130之下面與該上升 基 132,架設於2對肘: 之間,橫向汽虹 機構本體131、131之間;藉由汽缸 备百動作使該上升降台丨25升降。 下拼^在以實施例,雖分別使用下肘節_ 122作為 斤且式伸知g機構,使用 々々 縮機構,但並不限定二:作為上折疊式伸 同樣之作用效果。' ㈣如,細放機構當然亦能獲得 用 1使用無鑄框鑄模之造模裝置(當作擠壓機構使 模步驟加以說明。““將無每框上、下鑄模之造 臂二’使搬入出機構4之汽缸16伸長動作,藉由1對 7將模板5搬入水平狀態之1對上、下鑄框2、3 20 .200536634 間,接著藉由汽紅38之伸縮 動短長度,邊藉由搬入出機構:使上…上下移 對臂17、17朝順時針方向 、:16之收“動作使1 台車45之連社狀 ’以解除1對臂17、17對 η 狀恶,並且使臂灰復原狀。 彼此接近,=上:升Γ2°、21使上、下鑄框2、3 上擠壓板6及下擠壓板7插人既:::::作 卜^框2、3内來區分成 伸長動作,使鑄砂擠壓機構 個造模空間,使汽飯10 方向旋動,以使i對上、下鑄二支持轴8為中心朝順時針 狀態,並且使砂吹入口向上方壬、=模板5成為垂直 分別抵接於砂吹八機構"之2個充’:者2; 照圖4)。 您2個充軋槽27、27之下端(參 汽缸Γ仲Γ邊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同時邊使 朝順時針 後 亦了在區^刀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之 細s飞缸10伸長動作,然後使鑄砂擠壓機構9以支持 軸8為中心朝順時針方向旋動。 /、人彳文砂吹入口將鑄砂藉由砂吹入機構1 1吹入上、 進二㈣而充填,接著將上、下擠壓板6、7更前 Θ堅该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使該1對上、 卜每框 2、3 朴 、及模板5恢復為水平狀態。在此情形,擠壓 21 200536634 步脉與恢復為水平狀態之步驟,可由任一步驟優先’亦可 將該專步驟同時進行。 又’亦可充填砂’然後擠塵之步驟如以下所述分為二 階段進行。即, 從砂吹入口將鑄砂藉由砂吹入機構1 1吹入而充填於 上下2個造模空間,接著將複數個汽缸24、24、25、25 刀別收細動作既定長度,使上、下擠壓板6、7分別後退 至1對上、下鑄框之開口部附近。
/、人’從砂吹入口將鑄砂藉由砂吹入機構11再吹入而 充填於上、下2個造模空間,接著邊使該丨對上、下鑄框 2 3及杈板5恢復為水平狀態,邊使複數個汽缸24、24、 25、25分別伸長動作使上、下擠壓板6、7前進而分別擠 壓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
又,在此所述之砂充填、擠壓之步驟,雖將鑄砂吹入 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將該上、下擠壓板6、7分別插入 方、该1對上、下鑄框2、3所區分成)後,使該砂吹入口側 ,該上、下擠壓板6、7後退所要行程,但亦可邊將鑄砂 人入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將該上、下擠壓板6、7分別 插入方;違1對上、下鑄框2、3所區分成),邊使該上、下 擠壓板6、7後退所要行程。 二階段吹入而充填於上、下 對上、下鑄框2、3内之開口 如上述,藉由將鑄砂分為 2個造模空間,特別能提高i 部附近之鑄模硬度。 使向上汽缸22及 以上所述之砂充填、擠壓之步驟後 22 200536634 向下汽缸23伸長動作而將上、下升降架2〇、21彼此隔離。 其次,將鑄框旋繞機構13之汽缸38伸長動作,將擠 磨鑄砂所形成之内設鑄模的上鑄框2藉由上卡止構件π 上吊並且從模板5分離’將上鑄框2分別裝載於鑄框旋繞 :幾構η之下卡止構件39上,接著使汽缸16收縮動作, 藉由1對臂17、17從上、下鑄框2、3間搬出模板5。其 次,藉由鑄框旋繞機構13之馬達34之驅動使旋轉軸3; 旋轉既U度’將内設鑄模之上、下鑄框2、3旋繞移動 至鑄模拔出機構12,接著依需要可在鑄模放置砂心後,藉 由汽叙38之收縮動作,使内設鑄模之上鑄框2透過上^ 止構件37下降而疊合於下鑄框3。 其次,藉由鑄模祓出機構12之汽缸 使鑄模支承台3〇上 Τ长動作 槎之h . 彳而在鎊模支承台30上裝載内設鑄 之伸框2、3,接著使鑄模拔出機構U之汽虹29 作,:拔出板28抵接於上禱框2之軸 此連動pi讀作/邊使拔出板28及鑄模支承台3〇彼 仗上、下鑄框2、3拔出鑄模 出裝置40將鑄模Φ 1 ^ π 接者猎由_杈排 "輪支承台30上之上、下鑄模推出。 又’上述步驟中,在將内設鑄模之上、框 I私動至鑄模拔出機構12以前疋 先造模之鑄模後,ώ μ + 而要可將砂心放置於 框2、3疊合,使轉模拔出。 ^之1對上、下鑄 …人’況明在上述無鑄框鑄模之 板之步驟。首先,㈣丁父換模 文~框彡疋繞機構1 3之汽 23 200536634 缸38、38伸長動作,將上鑄框2 37八則S % — 2错由上卡止構件37、 刀别上吊後,猎由搬入出機構4之士 佶1斜劈1 7 1 7 i /飞缸1 6之伸長動作 使對# 17 17朝逆時針方向旋動,使載置模板5⑷夕 台車45從執部46移動至上、 初主上%框2之軌部叼 搬入左側之上鑄框2,接荽, 、、板5(A) 接者,如圖5(b)所示,邊藉由 38之伸縮動作使上鑄框2上 几缸 ....,卜 移勤^長度,邊藉由搬入出 枝構4之沈缸16之收縮 ,^ ^ , 便1對臂17、17朝順時針方 向旋動,以解除i對臂17、 了卞万 s难辟μ , 對σ車45之連結狀態,並 且使# 1 7、1 7恢復原狀,再者 適者之搬逆妒署夕紅 再纟冑台車45(下垂於裝設在 週田之搬运裝置之執部上, „ ^ „ 4 在鸩模技出機構12側等待, 且衣載待父換之模板5(B)) L , Μ移動至與位於鑄模拔出機構12 之右側之上鑄框2之執部47對向的位置。 其次,如圖6(a)所示,將△直 12 將口車45(位於與位在鑄模拔 出枝構12右側之上鑄框2之軌部47對向之位幻,藉由人 工移動至此右側之上鑄框2 ^ λ ^ , r 之執邛47上,將右側之模板5(B) 搬入右側之上鑄框2,接著, # ★圖)所示,使鑄框旋繞 之馬達34驅動,將位於鑄砂擠㈣構9側之左側 j板5⑷旋繞移動至鑄模拔出機構12之位置,又將位 於鑄模拔出機構12之左側之ϋ彳 ^ , 友側之杈板5(Β)旋繞移動至鑄砂擠 壓機構9側之位置。 7 Μ 其t’如圖7⑷所示,邊藉由汽缸38之伸縮動作使左 側之上均框2上下移動短長度’邊藉由搬入出機構4之汽 缸16之伸長動作使丨對臂17、17朝逆時針方向旋動,▲ 1對臂17、17連結於裝載模板5⑻之台4 45,且,使裝 24 200536634 載模板5(A)之台車45從右側之上鑄框2之軌部47上向右 外側移動,接著,如圖7〇))所示’藉由搬人出機構4之汽 缸之收縮動作使i對臂17、17朝順時針方向旋動,使 裝載模板5(B)之台車45從左側之上鑄框2之軌部π移動 至轨部46上,使模板5(B)從上鑄框2搬出,且,藉由適 當之搬送裝置使向右外側移動之裝載模板5(A)之台曰車Μ 移動至適當之場所,來完成模板5之交換作業。〇 用2次’對使用無鑄框鑄模之造模裝置(作為_機構使 、腳來構成),從圖8所示狀態將無鑄框上、下鑄模之 造模步驟加以說明。 了、 首先,使搬入出機構4之汽缸 臂17 ”时 得4之/飞缸16伸長動作,藉由1對 、17將模板5搬入水平狀態之 間(參照圖9)。 下鑄框2、3 23之其:二由禱彻機構9之向上汽…向下汽-藉由、1 ” 升降架20、21 S此接近,並且 鑄框2、3t卜i、& - 奢使上、下 板5,邊使'下#框2' 3夾住模 分別伸it擠塵機構9之複數個汽紅24、24、25、25 刀幻伸長動作既定長度 下擠厂堅聊度使上、下嶋構之複數個上、 既定長度,邊二:上Ο別插入於上、下禱框2、3内 伸長動作,^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邊使汽紅1〇 使鑄砂擠壓機構9以 方向旋動,使丨料, 又持軸8為中心朝順時針 態並且使砂吹、下“框2、3及模板5成為垂直狀 /人入口向上方移動’再者,將其砂吹入口分別 25 200536634 抵接於砂吹入機構11之下端(參照圖12(a))。 、、,/^’亦可邊區分成上、下2個造型空間,同時邊使 :順日士 1伸長動作,使鑄砂㈣機構9以支持軸8為中心 、二十方向旋動,或亦可在區分成上、下2個造型空間 10伸長動作,使鑄砂擠壓機構9以支持軸δ 為中心朝順時針方向旋動。 將上下擠墨機構之複數個汽紅6b、6b、7b、 7b刀別伸長動作既定長度,使模板5之 此之複數個擠壓腳6a、< 7 。 a、7a、7a之間隔以鑄砂之擠壓前 人扮壓後之比例盡量接近之方式定位。 即,如圖12(b)所示,假設鑄砂之擠 型部料對向之複數個擠壓腳6a、6a、7a、7a^= ^ 為A B,再者,如圖丨2(c)所示,假設擠壓後之該 等關係為a、b時,要使該等關a/A及b/B,盡量接近养 b/B之關係。 、換言之,在模型部之高度較高之部分使上、下擠壓腳 h、6a ' 7a、7a伸出,使被壓縮之鑄砂量為少,在模型部 之高度較低之部分,使上、下㈣腳6a、6a、7a、7a、保^ 不變,使被壓縮之鑄砂量為多來移動。 ”、 其士次’從上、下鑄框2、3之砂吹人口藉由砂吹入機構 11將鑄砂吹入而充填,接著邊使該1對上、下鑄框2、3 及模板5恢復為水平狀態,邊使複數個汽缸24、h、 25分別伸長動作,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6a、6a、7a、% 更前進而分別擠壓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其次/ 26 200536634 使複數個汽缸6b、6b、7b、7b分別收縮動作而使複數個 上、下擠壓腳6a、6a、7a、7a後退後,使複數個汽缸24、 24 ' 25、25分別更伸長動作,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以、 6a、7a、7a前進。藉此,能使所造模之上、下鑄模之密度 大致均勻且使此上、下鑄模之上、下擠壓機構側之上 '下 擠麼腳6a、6a、7a、以側的面大致平坦(參照圖12⑷卜 其次,使向上汽缸22及向下汽缸23伸長動作,使上、 下升降采2 0、21彼此隔離,接著使鑄框旋繞機構1 3之汽 缸Μ伸長動作,使上鑄框2(將鑄砂擠壓所形成之内設鑄 模)藉由上卡止構件37上吊並且從模板5分離,將下鑄框 3分別載置於鑄框旋繞機構13之下卡止構件39上。接著, 使:紅16收縮動作,藉由i對臂17、17將模板5從上、 下‘框2、3間搬出’接著藉由鑄框旋繞機構! 3之馬達μ ,驅動使旋轉#由33旋轉既定角度,將内設鑄模之上、下 鑄框2、3旋繞移動至鑄模拔出機構12。其次,依需要可 在4吴放置砂心德,L >>-, 置〇後,精由^ 38之收縮動作,使内設鑄 ^之上每框2透過上卡止構们7下降而疊合於下鑄框3(參 二藉由鑄模接受裝置3〇之汽缸43之伸長動作使 Q 44上升,並且藉由汽缸3 1之伸長動作透過升 降台U使铸模支承台44更上升,將内設鑄模之上、= 框2、3載置於鑄槿去灸a 、 '、支44上,接著使鑄模拔出機構12 -29伸長動作,將拔出板28抵接於上鑄框 上後,使汽缸43收縮動作而邊使拔出板28及鑄模支= 27 200536634 44彼此連動邊下降,從上、下鑄框2、3拔出上、下禱模, 接著藉由汽缸3 1之收縮動作透過升降台42及鑄模支承a 44使上、下鑄模更下降,其後,藉由鑄模排出裝置4〇將 鑄模支承台44上之上、下鑄模推出。 又,上述步驟中,在將内設鑄模之上、下鑄框2、3旋 繞移動至鑄模拔出機構丨2前,依需要可將砂心放置於先 造模之鑄模後,與上述同樣亦能將内設鑄模之1對上、下 鑄框2、3疊合,再將鑄模拔出。 又,在上述較佳形態,雖假設擠
部與相對向於此之上、下擠壓機構6、7之複數個擠壓腳& ?a 7a所形成之間隔為A、B,假設擠壓後之該等f 係各為a、b時,使該等比例a/A及b/B,盡量接近a/A= b/ 之關係,藉此,使造模之上、下禱模之密度均句且使此上 下鑄模之上、下擠壓腳側6…a、7a、7a之面成為大致。 ^ ’但亚不限定於此’如圖13⑷至目13⑷所示,亦可系 镇板5之模型部盘相對
n 乂 h、相對向於此之上、下擠壓機構6、7之 八九成後,從上、下择挺〇 砂吹入卜 下‘框2、3之砂吹入口將鎮 ^ 入上、下造模空間來造模。 6a、7再Λ’為了要使鑄砂容易在複數個上、下㈣腳側6a、 (特別係嘴:二ΐ::,形成時,亦可對充氣槽之喷嘴部 使砂與側壁之摩擦阻力減少。不佳贺出空氣,來 又,亦可如圖14⑷至圖_所示,藉由模板5’上、 28 .200536634 下鑄框2、3,與上、下擠壓機構6、7之複數個上、下擠 壓腳6a、6a、7a、7a,區分成垂直狀態之上、下造模空間 後,將鑄砂從上、下鑄框2、3之砂吹入口吹入上、下造 模空間’接著使複數個汽缸6b、6b、7b、7b分別伸長動 作’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側6 a、6 a、7 a、7 a分別前進以 擠壓上、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其次,使複數個汽缸讣、 6b、7b、7b分別收縮動作,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6a、以、 7a、7a暫時後退後,將鑄砂再從上、下鑄框2、3之砂吹 入口吹入上、下造模空間,接著以複數個上、下擠壓腳以、 6a、7a、7a之擠壓面一致狀態,使複數個汽缸24、24、25、 25分別更伸長動作,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 7a —體前進,而將上、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進一步擠壓。 再者,複數個上、下擠壓腳6a、6a、7a、7a,亦可包 含結合其中複數個上、下擠壓腳6a、6a、7a、7a使其一體 化者。 — 又,使用作為擠壓機構使用擠壓腳之構成的造模裝置, 將無鑄框上、下鑄模造模時,其交換模板之步驟,係與作 為擠壓機構使用擠壓板之構成的造模裝置同樣。 〃 其-人,依圖15至圖20,對使用鑄模拔出機構丨2之第 2貫施例的機構之情形的鑄模拔出步驟加以說明。 將砂充填於上、下2個造模空間而擠壓後,將上、下 升降架20、2 1彼此隔離後,使鑄框旋繞機構1 3之汽缸3 8 伸長動作,將擠壓鑄砂所成之内設鑄模之上鑄框2藉由上 卡止構件37上吊,並且從模板5分離,且,將下鑄框3 29 .200536634 分別载置於鑄框旋繞機構〗3 M.. , ^ 之下卡止構件39上,接著使 杈板攸上、下鑄框2、3間搬出。 其次’藉由鑄框旋繞機構π ^ & 再U之馬達34之驅動使旋轉 軸旋轉既定角度,將内設鑄模 了供I上、下鑄框2、3旋繞移 動至鑄模拔出機構12’接著依需要可在鑄模放置砂心後, 將内忒鑄杈之上鑄框2透過 下鑄框3。 卡止構件η下降而叠合於 其次,如圖18⑷所示,使上、下肘節機構126、122 之汽缸U2、129分別收縮動作,使上、下升降台125、⑵ 彼此接近,藉由上、下升降台125、121將上、下禱框2、 3夾住後,如圖18(b)所示,藉由空^ m之伸長動作使 鑄模支,構件119.抵接於下轉模之下面,接著如圖Η⑷ 所不肖由油塵虹124之伸長動作使禱模推出構件⑵抵 接於上鍀模之上面後,如圖19⑻所示’與油廢缸⑵之 伸長動作連動’邊使空遷缸12〇收縮動作邊使禱模推出構 件⑵及鑄模支承構件119下降,其後,如圖2〇所示, 使上、下肘節機構m、122之汽缸132、129分別伸長動 作:使上、下升降台125、121彼此隔離,藉此,能使上、 下鑄模A、B從上、下鑄框2、3拔出。 又,亦可上述步驟中,在將内設鑄模之上、下鑄框2、 3 U動至鑄模拔出機構〗2以前,依需要可放置砂心於 預先仏杈之鑄模後,與上述同樣將内設鑄模之1對上、下 鑄框2、3疊合,再將鑄模拔出。 30 •200536634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鑄模造模褒置,使用擠壓板作 為擠壓機構之裝置之較”態的前視圖,表示局部截面 圖。 圖2,係表示圖1的(A截面圖,表示藉由上、下鑄 框2、3夾住模板狀態。 圖3 ’係圖1之俯視圖。 圖4 ’係表示藉由圖1所+夕驻恶p 4 曰田α丨所不之裝置將鑄模之造模步驟 之-部分的動作說明圖,表示將鑄砂吹人上、下鑄框狀態。 圖5(a),係表示使用圖1所示之裝置交換模板之步驟
之一部分的概略動作說明同 主-A , 卜兄明圖,表不上部之俯視圖與下部之 兩視圖’圖5 (b),传矣+ μ m m , ;τ 、表不使用圖1所示之裝置交換模板之 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動作%日闻 吟動作成明圖,表不上部之俯視圖盥 部之前視圖。 / 圖 6(a) ’係表示借用同 , _ m吏用圖1所不之裝置交換模板之步驟
之一部分的概略動作說明主-L W F U兄明圖,表不上部之俯視圖與下部之 前視圖’圖6(b) ’係表示传用冃 — 使用圖1所不之裝置交換模板之 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動作說 。门口 衣不上邵之俯視圖盥下 部之前視圖。 圖7(a),係表示使用圖 α 1所不之裝置父換模板之步驟 之一部分的概略動作說明ΡΙ,主-L Μ 兄月圖,表不上部之俯視圖盥下 前視圖,圖7(b),係表示# 、 σ < 丁使用圖1所不之裝置交換模 步驟之一部分的概略動作筇 主-L Α 乍况明圖,表不上部之俯視圖盥下 部之前視圖。 〃 ^ 31 200536634 使用擠壓腳作為擠 圖8’係本發明之鑄模造楔裝置 麼機構之裝置之較佳形態的前視圖。 圖9,係圖8之局部截面圖。 圖1〇,係圖8之A-A截面圖。 圖11,係圖8之局部截面俯視圖。 圖12(a) (e),係表示藉由圖&所示無 之造模裝置進形鑄模之造模步 ”八的^、下鑄模 圖叫⑷,係表示藉由° r= 模步驟之-部分的動作說明圖。 圖14⑷〜⑺,係表示藉由圖8所示無禱框上、下曰 之d“置進形鑄模之造模步驟之一部分的動作說明圖, 圖15,係表示鑄模拔出機構 " 的右側視圖。 ㈣12之第二貫施例之機構 圖16,係表示適用鑄模拔出機構η之第二 無鑄桓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的前視圖。 u歹,之 圖17 ’係圖1 6的右側視圖。 圖18⑷’係表示使用圖15所示之鎮模拔出機構從上、 下内没鑄模之1對上、下鑄框拔出上、下鑄模之步驟之一 部分的概略動作說明圖,其係右側面圖,w 18(b 不使用圖15戶斤示之鑄模拔出機構從内設上、下鑄模之、 對上、下輪框拔出上、下德4 ΤΓ 說明圖,其係右侧。的概略動作 圖19⑷’係表示使用圖15所示之鑄模拔出機構從内 设上、下鑄模< 1對上、下鑄框拔出上、下鑄模之步驟之 32 200536634 -部分的概略動作說明圖,其係右側面圖。圖 表示使用圖15所示之鑄模拔出機構從内設 (]’係 對上、下鑄框拔出上、下鑄模之步驟之—部分^之1 說明圖,其係右側視圖。 〕概略動作 圖20,係表示使用圖15所示之鎢模拔 上、下鑄模之1對上、下鑄框拔出上、下轉模::從内設 部分的概略動作說明圖,其係右側視圖與前視圖/驟之一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基台 2 上鑄框 2a、3a 突起部 3 下鑄框 4 搬入出機構 5 模板 6、6, 上擠壓板 6a 上擠壓腳 6b、7b、 10、16、24、24, 、132 汽缸 Ί、V 下擠壓板 7a 下擠壓腳 8 支持軸 9 鑄砂擠壓機構 11 砂吹入機構 25、25 、29、31、 38、43、 ❿ 33 200536634 12 鑄模拔出機構 13 鑄框旋繞機構 14 連結桿 15 環形構件 17 臂 18 旋轉架 19 導桿 20 上升降架 21 下升降架 22 向上汽缸 23 向下汽缸 27 充氣槽 28 拔出板 30 鑄模支承台 32 縮放機構 33 旋轉軸 34 馬達 35 支持構件 36 導桿 37 上卡止構件 39 下卡止構件 40 鑄模排出裝置 42 升降台 44 鑄模支承台
34 200536634 45 台車 46、47 軌部 119 禱模支承構件 120 空壓缸(下流體缸) 121 下升降台 122 下肘節機構(下折疊式伸縮機構) 123 鑄模推出構件 124 油壓缸(上流體缸) 125 上升降台 126 上肘節機構(上折疊式伸縮機構) 127 下基台 128 、 131 肘節機構本體 130 上基台 35

Claims (1)

  1. 20053663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方法,係將無疊合鑄 框之上、下鑄模造模,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1 )藉由在侧壁分別具有砂吹入口之水平狀態之1對 上、下鑄框來夾住模板; (2) 將上、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該等上、下鑄框之 無该模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 (3) 使該1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旋轉成垂直狀態,使 該砂吹入口朝上方移動; _ (4) 從該等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該上、下2個造模空 間而充填; (5) 使該上、下擠壓機構更前進而分別擠壓該上、下 2個造杈空間内之鑄砂,將該丨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恢復 成水平狀態; (6) 將内設鑄模之該1對上、下鑄框從該模板分離後, 將模板從該1對上、下鑄框之間搬出; (7) 在進行以上步驟期間,依需要可將砂心放置於預 馨 先造模之鑄模後,將内設鑄模之1對上、下鑄框疊合;及 (8) 從相疊合之該内設鑄模之丨對上、下鑄框拔出該 轉模。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方法,其中,同時進行該步驟(2)、(3); 在該步驟(2),係將上、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丨對上、 下鑄框之無該模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空 36 200536634 間;在該步驟(3),係使該1對上、下鑄框及模板旋轉成垂 直狀態,使該砂吹入口朝上方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方法,其中, 該步驟(5),係使該上、下擠壓機構更前進而分別擠壓 該上、下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在此擠壓期間將該丨對 上、下鑄框及模板恢復成水平狀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方法,其中,該上、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擠壓板。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方法,其中,該上、下擠壓機構具備複數個上、下擠壓腳。 6·如申請專利範圍帛4 ,員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二造模 方法,其中, 2個造模
    在該步驟(4)(從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上、下 空間而充填)後,進一步加入以下步驟: ;及 下2個造模空間 a) 將該上、下擠壓板後退所要之行程 b) 從該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該等上、 而充填。 〜,、、、巧w丄 r瑪衩之 方法,其中,同時進行該步驟a)、b); 在#轉a)’ #'將上、下擠壓板後退所要之行程 步璐a)在^ v驟b) ’係從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上、 個造模空間而充填。 8.如申請專利範園楚ς 乾W弟5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 37 200536634 方法,其中, 將上、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1對上、下鑄框之無該 模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之該步驟 (2),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將該模板之模型部與相對向於此之該上、下擠壓機構 之複數個上、下擠壓腳的各間隔設定成,鑄砂之擠壓前與 擠壓後之各比例彼此大致相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方法,其中, 將上、下擠壓機構分別插入於丨對上、下鑄框之無模 板之各開口部來區分成上、下2個造模空間之該步驟p), 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將4杈板之模型部與相對向於此之該上、下擠壓機構 、复數個上下擠壓腳之間的空間形成為,使鑄砂容易流 動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 方法,其中 將該模板之模型部與相對向於此之 之複數個上、下播壓腳之間的空間形成為,謝容::: 動之該步驟,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 將二乳贺至充氣槽之噴嘴部或砂之流動性不良之部 义,俾減少砂與側壁之摩擦阻力。 申明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 方法,其中, 、 38 200536634 從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上、下2個造模空間而充填之 該步驟(4),與使上、下擠壓機構更前進而分別擠壓上、下 2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之該步驟(5)的部分,進一步包含以 下步驟: a)第1砂吹入步驟,從該砂吹入口將鑄砂吹入藉由垂 直狀態之該模板、±、下鑄框、與上、下擠壓機構所區分 之上、下造模空間; 咐丨擠壓步驟,使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 下擠壓腳分別行進來擠壓該上、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 c)第2砂吹入步驟,使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 下擠壓腳後退後,⑼該砂吹人口將鑄砂吹人該上、下造模 空間; ' d)第2擠壓步驟’以使該上、下擠壓機構之複數個上、 下擠壓腳之擠壓面_致狀態下,使複數個上、下擠壓腳— 體前進來擠壓該上、下造模空間内之鑄砂。
    * I2·—種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係用以將無疊 δ “ t之上、下_模造模,其特徵在於具備: 在側壁分別具有砂吹入口之2對上、下鑄框; 杈板’配設成藉由搬入出機構而能出入於該等2對上、 下鑄框中之1對上、下鑄框之間; 、八壓機構’藉由該i對上、下鑄框夾住該模板 '下&【棧構分別以能出人的方式設置於該上、下 :之無該模板之各開”,且以支持軸為中心並以能在 面内正逆旋轉的方式,將夾住該模板之該i對上、下 39 200536634 框支撐成垂直狀恶之位置與水平狀態之位置之間· 用來使該鑄砂擠壓機構正逆旋轉之旋_機 2吹Γ機構’對藉由該旋轉驅動機構之驅動而成為垂 直狀態之該1對上、下鑄框從該砂吹人口吹入禱砂·, 禱模拔出機構,用以從疊合且成為水平狀態之内嗖上 下鑄模之該!對上、下鑄框’拔出該上、下鑄模;及 鑄框旋繞機構,在該1對上、下鑄框成為水平狀能之 該鑄砂擠壓機構與該_拔出機構之間,使各丨對、豕二 亡下連結且沿水平排列之水平狀態之2對該上、下:框 交替間歇旋繞且能使該上鑄框升降。 1 13.如申請專利範圍帛12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庄 模裝置,其中,該上、下擠壓機構具備上、下擠壓板。& :·如申:專利範圍第12項之㈣框上、下缚模之造 :中,該上、下擠《機構具備複數個上、下擠壓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至第Μ項中之 鑄框上、下鑄模之造模裝置,其中, 、‘,'、 該鑄模拔出機構,具備·· 矩形板狀之鑄模支承構件, 該下鑄㈣; 降且能緩插於 下流體缸’裝設於該鑄模支承構件之下面以使其升降; 降;下升降台,使該下流體紅裝設於其下面且配設成能升 下折疊式伸縮機構,裝設於該下升降台之下面使其升 200536634 降; 矩形板狀之鑄模推出構件,於該鑄模支承構件之正上 方離所要間隔配設成能升降且能緩插於該上鑄框内; 上流體缸,裝設於該鑄模推出構件之上面以使其升降; 上升降台’使該上流體缸裝設於該上面且配設成能升 降;及 上折疊式伸縮機構,裝設於該上升降台之上面以使其 升降。 〃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 _ 杈扁置,其中,該下折疊式伸縮機構及該上折疊式伸縮機 構係以肘節機構或縮放機構構成。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無鑄框上、下鑄模之造 二置/、中,5亥下流體缸係氣壓缸,該上流體紅係油壓 紅。 i 8 ·種模板之交換方法,係使用鑄框旋繞機構(裝載 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至第14項中之任一項之無禱框 上二下每模之造模裝置之該2對上、下鑄框)來進行該模才反鲁 之又換,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a)使該2對上、下鑄框中之2個上鑄框上升; 士 b)將該模板透過台車搬入位於該鑄砂擠壓機構側之該 上鑄框; / ^ c)將該模板透過台車搬入位於該鑄模拔出機構之玆上 鑄框; 〃 d)藉由該鑄框旋繞機構之驅動,將位於鑄砂擠壓機構 41 200536634 構之位置,且將位於 該鑄砂擠壓機構側之 側之該模板旋繞移動至該鑄模拔出機 該鑄模祓出機構之該模板旋繞移動至 位置;及 之 W旋繞移動後之2個該模板從_砂錢機構側 位置及該鑄模拔出機構之位置分別搬出。 十一、圖式:
    如次頁
    42
TW093139581A 2003-12-18 2004-12-17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flaskless cope and drag,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matchplate TW20053663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0273 2003-12-18
JP2003420266 2003-12-18
JP2004132346 2004-04-28
JP2004332788 2004-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6634A true TW200536634A (en) 2005-11-16

Family

ID=3470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9581A TW200536634A (en) 2003-12-18 2004-12-17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flaskless cope and drag,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matchplate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7654302B2 (zh)
EP (1) EP1695776B1 (zh)
JP (1) JP4281742B2 (zh)
KR (1) KR100895356B1 (zh)
AT (1) ATE490828T1 (zh)
BR (1) BRPI0417620B1 (zh)
DE (1) DE602004030478D1 (zh)
DK (1) DK1695776T3 (zh)
PL (1) PL1695776T3 (zh)
TW (1) TW200536634A (zh)
WO (1) WO20050585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2170A (ja) * 2005-05-06 2006-11-16 Sintokogio Ltd 鋳枠無し上・下鋳型の造型装置におけるマッチプレートの交換方法
JP4374619B2 (ja) * 2005-05-10 2009-12-02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枠無し上・下鋳型の造型方法
JP2006326590A (ja) * 2005-05-23 2006-12-07 Sintokogio Ltd 鋳型造型装置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BRPI0612160B1 (pt) * 2005-06-13 2017-01-17 Sintokogio Ltd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fabricar moldes superior e inferior de caixas de fundição que são empilhados
JP4289432B2 (ja) 2005-06-13 2009-07-01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鋳枠無し上鋳型および下鋳型の造型装置
JP4221731B2 (ja) * 2006-12-06 2009-02-12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上下鋳型造型装置
EP1837099A3 (en) 2006-12-06 2008-01-02 Sintokogio, Ltd. Moulding machine for making an upper and a lower mould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machine
EP1930101B1 (en) * 2006-12-06 2017-04-19 Sintokogio, Ltd. Molding machine
DE102007026537A1 (de) * 2006-12-18 2007-11-29 Sintokogio, Ltd., Nagoya Formmaschine
EP1952912B1 (en) * 2007-01-15 2019-03-06 Sintokogio, Ltd. Molding machine and molding method
US7762307B2 (en) 2007-01-16 2010-07-27 Sintokogio Ltd. Sand-introducing device using ai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mold
DE602007009594D1 (de) * 2007-05-25 2010-11-18 Sintokogio Ltd Kastenlose Formmaschine
US20080185117A1 (en) * 2007-10-11 2008-08-07 Sintokogio, Ltd. A core-setting apparatus used for a mold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setting a core
DK2191914T3 (da) * 2007-11-28 2012-04-10 Sintokogio Ltd Kerneilægningsfremgangsmåde og apparatur til en formemaskine til fremstilling af kasseløse forme
WO2012011300A1 (ja) 2010-07-23 2012-01-26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抜枠鋳型造型方法及び抜枠鋳型造型装置
EP2777844B1 (en) 2012-01-20 2017-06-14 Sintokogio, Ltd. Flaskless mold making device, flaskless mold making method, and sand receiving device
CN103817294B (zh) * 2014-03-07 2016-03-30 南京亚力电气有限公司 喷砂方便,取放模具省力的水平分型脱箱造型机
CN109108236A (zh) * 2018-11-08 2019-01-01 安徽新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造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9432A (en) * 1967-10-02 1971-06-29 Sherwin Williams Co Match plate foundry molding machine
JPS5645252A (en) * 1979-09-17 1981-04-24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Pattern exchanging method in flaskless mold molding machine and its device
JPS56119645A (en) 1980-02-23 1981-09-19 Sintokogio Ltd Molding method for flaskless type horizontal split molds and its device
DK159600C (da) * 1981-02-20 1991-04-29 Dansk Ind Syndikat Anlaeg til fremstilling af lodret delte stoebeforme bestaaende af kasseloese formparter og med udstyr til modelpladeskift.
JPS5973148A (ja) 1982-10-19 1984-04-25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無枠式鋳型造型装置
JPH0673514B2 (ja) 1985-07-16 1994-09-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食器洗浄方法
US4791974A (en) * 1987-05-18 1988-12-20 Dansk Industri Syndikat A/S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bodies from particulate material
JPH03243243A (ja) * 1990-02-17 1991-10-30 Sintokogio Ltd 無枠鋳型造型設備
JP2772859B2 (ja) * 1990-07-27 1998-07-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無枠鋳型造型機
JP3628259B2 (ja) 1999-02-23 2005-03-09 ディサ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アクツイエセルスカプ 無枠鋳型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機械
JP3413798B2 (ja) * 2000-01-14 2003-06-09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枠付造型装置の造型方法及び造型システム
BR0106085A (pt) 2000-04-21 2002-03-05 Sintokogio Ltd Máquina de moldagem e transportador de molde usado para a mesm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27045A (ko) 2006-12-11
PL1695776T3 (pl) 2011-05-31
EP1695776A1 (en) 2006-08-30
WO2005058528A1 (ja) 2005-06-30
JP4281742B2 (ja) 2009-06-17
DK1695776T3 (da) 2011-03-14
US20070151694A1 (en) 2007-07-05
DE602004030478D1 (de) 2011-01-20
KR100895356B1 (ko) 2009-04-29
BRPI0417620B1 (pt) 2015-06-16
EP1695776B1 (en) 2010-12-08
JPWO2005058528A1 (ja) 2007-12-13
EP1695776A4 (en) 2007-06-06
BRPI0417620A (pt) 2007-04-10
ATE490828T1 (de) 2010-12-15
US7654302B2 (en) 2010-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6634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flaskless cope and drag, and method of replacing matchplate
KR101135781B1 (ko) 플라스크리스 상부 및 하부 주형의 조형방법
EP0468355B1 (en) Flaskless molding machine
TW555600B (en) Die molding machine and pattern carrier
US8033317B2 (en) Flask unit and cope-and-drag molding machine and line
JP4289432B2 (ja) 鋳枠無し上鋳型および下鋳型の造型装置
JP4281799B2 (ja) 鋳枠無し上・下鋳型の造型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8264867A (ja) 鋳物製品の鋳造設備
JP4245072B2 (ja) 鋳枠無し上・下鋳型の造型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中子入れ方法
US3878881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assembling cope and drag mold parts
TW200526341A (en) Frame for m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molding using the frame
JP2006312170A (ja) 鋳枠無し上・下鋳型の造型装置におけるマッチプレートの交換方法
US7891404B2 (en) Machine for producing flaskless molds
JP4341021B2 (ja) パターンプレートの再使用方法及び無枠式鋳型造型機
CN100534666C (zh) 无砂箱的上下铸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以及双面模板的交换方法
JP2019524446A (ja) 砂中子製造装置
RU232456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верхней и нижней частей безопочной литейной формы и способ замены используемой для этого двухсторонней модельной плиты
JP3407882B2 (ja) 鋳型の抜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