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5015A - Ball point pen tip and aqueous ball 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Ball point pen tip and aqueous ball 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5015A
TW200535015A TW094102999A TW94102999A TW200535015A TW 200535015 A TW200535015 A TW 200535015A TW 094102999 A TW094102999 A TW 094102999A TW 94102999 A TW94102999 A TW 94102999A TW 200535015 A TW200535015 A TW 2005350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n
ball
patent application
item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2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00748B (en
Inventor
Mikiya Ido
Osami Yamauchi
Nobuo Sekine
Original Assignee
Pilot I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72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6234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72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7627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72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623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ot I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lot In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35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5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0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07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04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liq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04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liquid fuel
    • F21V37/002Wi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Description

20053501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極小筆珠(即外徑未滿0 . 3 mm之筆珠) 的原子筆筆尖。 【先前技術】
習知在此種原子筆筆尖方面,於專利文獻1的申請專利 範圍第3項中有揭示一種原子筆筆尖,係具備有:在金屬細 管的一端附近處,從此一端起等距離在複數地方朝向内按 壓變形,而形成向内突起的支撐架;以及插入於上述向内 突起與上述一端之間,且直徑未滿0.3mm的筆珠;同時, 藉由對上述一端的邊緣施行朝内側的斂縫加工,形成斂縫 部的原子筆筆尖;其中,當將上述筆珠直徑設為 D,將上 述向内突起的内接圓直徑設為 F,將上述筆珠從上述斂縫 部前端的突出尺寸設為G,以及將此斂縫部内徑設為Η時, 便滿足下述: 0· 4S F/DS 0· 6、 ® G/D^ 0. 25 且 0. 005mm^ D-H^ 0. 010mm 的關係。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 0 0 3 - 2 5 1 9 7 9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一般在具備極小筆珠(即外徑未滿0 . 3 Hi m的筆珠)之原子 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筆筆尖的情況時,將如圖5所示,在書寫時,筆珠將埋入 紙張中,同時幾乎所有的情況均為斂縫部亦將有相當部分 埋入紙張中。特別係當書寫壓較大時,上述筆珠與斂縫部 埋入紙張中的埋入量將趨於明顯。因此,具備極小筆珠的 原子筆筆尖,在書寫時便將隨上述斂縫部與紙張的接觸而 逐漸磨損,造成斂縫部的筆珠扣持力降低,恐將有在短期 間内便使筆珠脫落於外部之虞。此外,上述習知原子筆筆 尖在為防止上述筆珠脱落現象,便預先將斂縫部的前端壁 厚設為較厚狀態。因此,從剛開始使用書寫起,斂縫部的 前端外周緣便將接觸到紙張,而無法獲得良好的書寫感。 上述專利文獻1的原子筆筆尖係重視消除書寫時的拖滯 感,將斂縫部的斂縫變形量抑制為較小狀態,且將筆珠突 出尺寸對筆珠外徑的比,如同一般的筆珠(例如外徑0. 5 m m 筆珠)設定為較大狀態。結果,上述專利文獻1的原子筆筆 尖在經長時間後便頗難防止發生筆珠脱落情況。 再者,上述專利文獻1的原子筆筆尖乃因為將筆珠容置 座的向内突出量設定為較小狀態,因而較難充分地防止筆 珠容置座磨損情況。所以,隨書寫將使筆珠容置座受到較 大的磨損,筆珠扣持孔内的筆珠在軸方向的可移動量(即斂 縫部與筆珠間的間隙)將增加。故而在書寫時,斂縫部的前 端内周緣便將拖拉紙張,不僅無法獲得良好的書寫感,且 恐將發生紙張纖維屑等異物混入筆珠扣持部内的現象(以 下稱「紙堵塞」)。因上述紙堵塞的發生,便將使油墨流出 性與筆珠的流暢旋轉受到阻礙,恐將發生筆跡斷水,或在 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原子筆本體内雖仍殘留有填充油墨但卻無法書寫的狀況。 再者,上述具備極小筆珠的水性原子筆,將可獲得纖細 線條寬度的筆跡,最適於對記事本等的細字書寫記事。但 是,上述具備極小筆珠的水性原子筆,將因油墨流出性的 些微不同(誤差),便發生筆跡滲散、或筆跡飛白的情況, 恐將無法獲得適當的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點,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雖具有 極小筆珠,但是經長期間仍可防止筆珠脱落且無筆跡斷水 現象,具有充分書寫性能的原子筆筆尖;以及提供一種雖 具有極小筆珠,但是仍能不致發生筆跡斷水情況,具有充 分書寫性能的原子筆筆尖;暨提供一種雖具有極小筆珠, 但是經長期間仍可防止筆珠脱落的原子筆筆尖。 再者,本發明係欲解決上述習知課題而所完成的,提供 一種儘管具有外徑未滿0 . 3 m m的極小筆珠,但是仍可從剛 開始使用書寫時起便獲得良好書寫感,且即便繼續書寫仍 可維持著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良好書寫感,且不致發生紙 堵塞或筆珠脱落情況,可將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的原子筆 筆尖。 再者,本發明係解決上述習知問題點而所完成的,提供 一種不致發生筆跡滲散或筆跡飛白情況,可獲得極纖細線 條寬度筆跡的水性原子筆。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為解決上述課題,便著眼於下述a .、b.: a.具備極小筆珠原子筆筆尖(特別係具備極小筆珠的細 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字型原子筆筆尖)前端係呈尖鋭狀,如圖5所示, 書寫壓中,不管筆珠突出尺寸如何,具斂縫部的 端部經常將深深的埋入紙張中,使紙張呈現暫時 狀態。因而,將上述筆珠突出尺寸設定為某程度 能使上述暫時凹陷的紙張與筆珠充分接觸,獲得 跡斷水的充分書寫性能。 b.當具備極小筆珠的原子筆之情況時,因為係 寫(例如對記事本、印刷文件等的部分書寫)為主 態,因而便未要求如具備一般外徑筆珠(例如外 筆珠)原子筆般的流暢書寫感。 本發明者等便著眼於上述事項,經深入鑽研結 本發明。 (第1發明)本案第1發明的特徵在於:於金屬 前端附近内面處形成筆珠容置座3,並在上述筆珠 前側收容著外徑未滿0 . 3mm的筆珠5,藉由將上 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向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 4,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上述斂縫部4之間可旋 著筆珠5,且使筆珠5其中一部份從上述斂縫部 出於前方的原子筆筆尖1;其中, 當將上述筆珠5外徑設為 A,將上述斂縫部4 Η,將上述筆珠5從斂縫部4前端突出的突出尺 時,便滿足: 0. 010mm< A-H< 0. 035mm 且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在尋常的 漸細狀前 性的凹陷 縮小,亦 無出現筆 以細字書 要使用形 徑 0.5mm 果遂完成 製本體2 容置座3 述金屬製 成斂縫部 轉的扣持 4前端突 内徑設為 寸設為 L
200535015 0. 1 5 < L/A <0.30 的關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1,係當筆 5外徑A未滿0 . 3 m m (毫米)時,藉由將筆珠外徑A與斂縫 4内徑Η的差A-Η値設為大於0.010mm(毫米)(即,0.010 < A - Η ),便可長期間防止筆珠脱落。理由乃是若筆珠外 Α與斂縫部4内徑Η的差Α - Η値在0 . 0 1 0 m m以下時(即,A S 0 . 0 1 0 m m的情況時),斂縫變形量將變小,隨書寫使用 件,從剛開始使用起,在短期間内便恐將發生筆珠脱落 情況。 再者,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1, 當筆珠5外徑A未滿0. 3 m m時,藉由將筆珠突出尺寸L 筆珠外徑A的比L/A値設為大於0.15(即,0.15CL/A) 在書寫時,便可在普通書寫壓下維持著筆珠5與紙張9 之接觸狀態,同時亦維持著筆珠5的適當旋轉,不致有 生筆跡斷水的顧慮。理由乃是若筆珠突出尺寸L對筆珠 • 徑A的比L / A値在0 · 1 5以下(即,L / A $ 0 . 1 5 )時,當傾 於紙張9進行書寫之際,筆珠5將離開紙張9而恐將發 筆跡斷水情況。 再者,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1, 將筆珠外徑 A與斂縫部 4内徑Η的差 A - Η値,設為小 0.035mm(毫米)(即,A-H< 0.035mm),便可輕易的滿足上 「0 . 1 5 < L / A」的關係,具有避免發生筆跡斷水情況的 點。理由乃是若上述A - Η値在0 . 0 3 5 m m以上時,斂縫部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珠 部 mm 徑 - Η 條 的 係 對 間 發 外 斜 生 係 於 述 優 朝 10
200535015 向内的斂縫變形量將增加,頗難獲得充分的筆珠突出 再者,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係藉 筆珠突出尺寸 L對筆珠外徑 A的比 L/A値,設定為 0 · 3 0 (即,L / A < 0 · 3 0 ),便可確保斂縫部4與筆珠5間 隙,在書寫之際將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理由乃 筆珠突出尺寸L對筆珠外徑A的比L / A値在0 . 3 0以上 0 . 3 0 S L / A )時,若欲滿足為能獲得可防止上述筆珠脱 充分斂縫變形量,而所需求要件「0 . 0 1 0 m m S A - Η」關 便必須將斂縫部4與筆珠5間的間隙縮小,結果在書 便恐將因油墨流出不足而發生筆跡斷水的情況。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1,最好 0. 010mm< A-H< 0. 030mm 且 0. 15 < L/A <0.25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原子筆筆尖1,藉由 珠外徑 A 與斂縫部 4 内徑 Η 的差 A-Η値,設為 0.030mm(即,Α-H< 0.030mm),便可更加容易滿足上述「 < L / A」關係,有利於避免發生筆跡斷水情況。此外, 將筆珠突出尺寸 L對筆珠外徑 A的比 L/A値設為 0 . 2 5 (即,L / A < 0 · 2 5 ),便將使供適當扣持筆珠的斂縫 縫變形量設定變為容易,可更加確保斂縫部4與筆珠 的間隙,在書寫之際將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尺寸 由將 小於 的間 是若 (即, 落的 係, 寫時 將筆 小於 0.15 藉由 小於 部斂 5間 11 200535015 (第2發明)本案第2發明的特徵在於:於金屬製本體2 前端附近内面處形成筆珠容置座3,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 前側收容著外徑未滿0 . 3 m m的筆珠5,藉由將上述金屬製 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向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斂縫部 4,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上述斂縫部4之間可旋轉的扣持 著筆珠5,且使筆珠5其中一部份從上述斂縫部4前端突 出於前方的原子筆筆尖1;其中,
當將上述筆珠5外徑設為 A,將上述筆珠5從斂縫部4 前端突出的突出尺寸設為L時,便滿足: 0. 1 5 < L/A < 0.25 的關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1,係當筆珠 5外徑A未滿0. 3 m m時,藉由將筆珠突出尺寸L對筆珠外 徑A的比L/A値設定為大於0.15(即,0.15CL/A),在書 寫時,便可在普通書寫壓下維持著筆珠5與紙張9間之接 觸狀態,同時亦維持著筆珠5的適當旋轉,不致有發生筆 ® 跡斷水的顧慮。理由乃是若筆珠突出尺寸L對筆珠外徑A 的比L / A値在0 · 1 5以下(即,L / A S 0 · 1 5 )時,當傾斜於紙 張9進行書寫之際,筆珠5將離開紙張9而恐將發生筆跡 斷水情況。 再者,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1,當 筆珠5外徑A未滿0. 3 mm時,藉由將筆珠突出尺寸L對筆 珠外徑A的比L / A値設定為小於0 . 2 5 (即,L / A < 0 . 2 5 ), 便可使將筆珠適當扣持的敛縫部之傲縫變形量設定變為容 1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易,可更加確保斂縫部4與筆珠5間的間隙,在書寫時將 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
(第3發明)本案第3發明的特徵在於:於金屬製本體2 前端附近内面處形成筆珠容置座3,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 前側收容著外徑未滿0 . 3 m m的筆珠5,藉由將上述金屬製 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向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斂縫部 4,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上述斂縫部4之間可旋轉的扣持 著筆珠5,且使筆珠5其中一部份從上述斂縫部4前端突 出於前方的原子筆筆尖1;其中, 當將上述筆珠5外徑設為A,將上述斂縫部4内徑設為 Η時,便滿足: 0. 010mm< A-H< 0. 035mm 的關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1,係當筆珠 5外徑A未滿0 . 3 mm (毫米)時,藉由將筆珠外徑A與斂縫部 4内徑Η的差 A-H値,設為大於0.010mm(即,0.010mm< ® A - Η ),便可長期間防止筆珠脱落。理由乃是若筆珠外徑 A 與斂縫部4内徑Η的差A - Η値在0 · 0 1 0 m m以下時(即,A - Η S 0 . 0 1 0 m m的情況時),斂縫部的斂縫變形量將變小,隨書 寫使用條件,從剛開始使用起,在短期間内便恐將發生筆 珠脱落的情況。 再者,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1,係 當筆珠5外徑A未滿0. 3mm時,藉由將筆珠外徑A與斂縫 部4内徑Η的差A - Η値,設定為小於0 . 0 3 5 m m (即,A - Η < 13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0.0 3 5 mm),便可輕易的將筆珠突出尺寸L設定成即便 於紙張9進行書寫,仍不致發生筆跡斷水的情況。若當 値在0.035mm以上(即0.035mmSA-H)的情況時,傲縫 斂縫變形量將變大,筆珠突出尺寸 L的設定自由度 少,頗難將筆珠突出尺寸L設定成當傾斜於紙張9進 寫時,不致發生筆跡斷水情況。最好上述 A-Η値 0.030mm(即,A-H< 0.030mni),將可更加容易將筆珠突 寸L設定成即便傾斜於紙張9進行書寫,仍不致發生 斷水情況。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原子筆 1,當將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中心所描繪出的假想内接 徑設為B時,便滿足: B/A < 0. 4 的關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 藉由將以上述筆珠容置座3中心所描繪出的假想内 直徑B (以下稱「筆珠容置座内徑B」)對筆珠外徑 A ® B / A値設定為小於0 · 4 (即,B / A < 0 · 4 ),便可充分抑制 容置座的磨損狀況。藉此便可迴避因紙堵塞而發生書 良(筆跡斷水或無法書寫)的情況,將可長期間獲得流 油墨流出性與良好書寫感。此外,上述 B/A値最好 0·25(即,0·25<Β/Α)。若B/A値在0.25以下,因為 容置座3内徑Β將變為極小狀態,因而在製造上將較 難形成筆珠容置座 3。上述B / Α値尤以大於0 . 3 (即, <B/A)將更為有效。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傾斜 A-H 部的 將減 行書 小於 出尺 筆跡 筆尖 圓直 接圓 的比 筆珠 寫不 暢的 大於 筆珠 為困 0. 3 14 200535015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原子筆筆尖 1,係在金屬製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後方設置長圓筒 狀部2 2,且上述長圓筒狀部2 2外徑D最好未滿0 . 5 m m (即, D < 0. 5mm)(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當上述長圓筒狀部2 2外徑D未滿0 · 5 m m (毫米)時,將如 圖5所示,原子筆筆尖1前端部將形成針狀尖鋭狀態,在 書寫時斂縫部4將更加容易埋入紙張9中,因與紙張9間 的接觸而造成斂縫部4受磨損,恐將從剛開始使用起便在 短期間内發生筆珠脱落情況。但是,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 之原子筆筆尖1,將使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 一項構成發揮有效作用,便可長期間充分的防止筆珠脱 落。即,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將可獲得能長期間防 止筆珠脱落的細字型具備極小筆珠的原子筆筆尖 1。此 外,上述長圓筒狀部2 2係從漸細狀前端部2 1後端連設至 後方,且至少從漸細狀前端部2 1後端起形成至筆珠容置座 3附近。當然,上述長圓筒狀部2 2亦可從漸細狀前端部2 1 後端起形成至金屬製本體 2後端。藉由上述長圓筒狀部 2 2,便可獲得前端呈針狀的原子筆筆尖。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原子筆筆尖1,其中,上 述筆珠5外徑A最好為0.15mm〜0.29mm,且上述長圓筒狀 部2 2外徑D最好為0 . 3 0 m m〜0 . 4 9 m m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原子筆筆尖1,其中,上 述筆珠5外徑A最好為0.25mm〜0.28mm,且上述長圓筒狀 部2 2外徑D最好為0 . 4 0 m m〜0 . 4 8 m m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 1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原子筆筆尖 1,最好藉由使金屬製本體 2前端附近側壁朝内向按壓變 形,而在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3(申 請專利範圍第9項)。藉此便可輕易的獲得具備極小筆珠的 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原子筆筆尖 1,最好藉由對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内面施行切削加工, 而在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3(申請專 利範圍第1 0項)。藉此便可輕易的獲得具備極小筆珠的切 削式原子筆筆尖。 此外,本發明中所謂「上述筆珠5外徑 A」係指筆珠5 直徑。本發明中所謂「上述筆珠突出尺寸L」係指在筆珠5 抵接筆珠容置座3的狀態下,筆珠5從斂縫部4前端朝軸 方向前方突出的長度。本發明中所謂「上述斂縫部4内徑 Η」係指朝斂縫部4内面徑向内邊,形成圓周狀最突出部分 的内徑。 (第 4發明)再者,本發明者發現儘管是具備外徑未滿 0 . 3 m m極小筆珠的原子筆筆尖,藉由在書寫時使斂縫部積 極的朝向内變形,即便筆珠容置座遭受磨損,仍可抑制筆 珠扣持孔内的筆珠在軸方向可移動量的增加。 即,本案第4發明的要件係在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 形成筆珠容置座3,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前側收容著外 徑未滿0 . 3 mm (毫米)的筆珠5,藉由使上述金屬製本體的漸 細狀前端部2 1外周面朝向内變形為圓周狀,便形成外周面 1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具有圓錐面41的斂縫部4,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上述斂 縫部4之間可旋轉的扣持著筆珠5,並使筆珠5其中一部 份從上述斂縫部4前端朝前方突出而形成原子筆筆尖1 ; 其中,將上述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設定在2 5 // m (微米) 以下,隨書寫時與紙張間的接觸,使斂縫部4可進行向内 變形(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
藉由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 4 7項),即便筆珠容置 座3遭受磨耗,因為隨書寫時的與紙張間之接觸,將使斂 縫部4朝向内變形,使斂縫部4前端緣部内徑縮小,因而 便可抑制筆珠5在軸方向可移動量C的增加。結果,便可 維持著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良好書寫感,且不致發生紙堵 塞或筆珠脱落情況,可將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一滴。 上述傲縫部 4的前端壁厚 T範圍在 l#m〜25//m(最好 l//m〜將屬有效。若上述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未滿 1 // m,在製造上將頗難形成適當形狀的斂縫部 4。反之, 若上述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超過25//m,斂縫部4前端 外周緣將與紙張強力的接觸,不僅無法獲得剛開始使用書 寫時的良好書寫感,且無法利用與紙張間的接觸而獲得斂 縫部4充分的向内變形,若繼續進行書寫,將隨筆珠容置 座3的磨損使筆珠5在軸方向的可移動量C增加,恐將發 生紙堵塞情況。 再者,上述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係如圖2所示,求取 從斂縫部4外周面的圓錐面4 1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m與從 斂縫部4前端内周緣朝徑方向外方延伸的假想線η之交點 17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P,在剛開始使用書寫前便測定此交點P與斂縫部4前端内 周緣間的距離。藉此即便斂縫部4前端外周緣呈曲面狀(R 形狀),仍可將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特定。此外,本發明 的筆珠 5 外徑 A 在 0. 1 m m 以上 0 · 3 m m 未滿(最好在 0· lmm〜0.29mm範圍内,尤以0.2mni〜0.29mm範圍為佳)將屬 有效。
再者,在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 4 7項)之原子筆筆 尖1中,最好將筆珠容置座3與斂縫部4間所之扣持筆珠 5 在抽方向的可移動量 C 設定為 〜18/zm(最好 4 // m〜1 5 // m )(申請專利範圍第4 8項)。 藉由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4 8項)之原子筆筆尖1, 從剛開始使用書寫起,便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與良好 書寫感。若筆珠5的轴方向可移動量C未滿3 // m時’油墨 流出性將嫌不足,恐將發生筆跡飛白情況。反之,當筆珠 5的軸方向可移動量C超越18//U1時,在書寫時斂縫部4 的前端内周緣將鉤拉紙張,無法獲得流暢的書寫感,且從 剛開始使用書寫起,在短期間内便容易發生紙堵塞情況。 此外,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筆珠5的軸方向可移動 量C係在剛開始使用書寫前便測定。 在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 4 7項)之原子筆筆尖 1 中,最好從斂縫部4前端朝軸方向前方的筆珠5突出量L 係筆珠外徑A的1 5 %以上2 5 %未滿(申請專利範圍第4 9項)。 藉由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4 9項)之原子筆筆尖1, 在書寫時,即便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仍將維持紙張與筆 1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珠5間的接觸,並無發生筆跡飛白或無法書寫的顧慮,且 在書寫時,斂縫部4前端與紙張將充分的接觸,使斂縫部 4進行適當的向内變形。
若上述筆珠5突出量L未滿筆珠外徑A的1 5 %時,在書 寫時,當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時,僅斂縫部4接觸紙張而 筆珠5則離開紙張造成無法書寫,恐將發生筆跡飛白的情 況。反之,當上述筆珠5突出量L超越筆珠外徑A的25% 時,在書寫時僅筆珠5接觸到紙張,恐將無法利用與紙張 的接觸,使斂縫部4進行適當的向内變形。此外,上述申 請專利範圍第4 7項之筆珠5突出量L係在剛開始使用書寫 前便測定。 在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 4 7項)之原子筆筆尖1 中,當描繪從斂縫部4外周面的圓錐面4 1朝前方延伸的假 想線 m時,最好筆珠 5不致朝前方突出超越上述假想線 m (申請專利範圍第5 0項)。 藉由上述構造(申請專利範圍第5 0項)之原子筆筆尖1, 便可使斂縫部4前端外周緣較斂縫部4後端角部更強力的 接觸紙張,可更輕易的進行斂縫部4向内變形。 (第5發明)本案第5發明特徵在於:具備有在前端的筆 珠扣持孔2 3内,可旋轉的扣持著外徑未滿0 . 3 m m (毫米)筆 珠5的原子筆筆尖1,並在内部收容著水性油墨8 1 a,構成 可從上述原子筆筆尖 1前端吐出上述油墨的水性原子筆 6 ;其中,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的筆珠5軸方向可移動量 C係1 8 // m (微米)以下(最好1 5 // m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第 1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51 項)。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水性原子筆6,藉由 述筆珠扣持孔 23内的筆珠 5轴方向可移動量 C設 1 8 // m以下(最好1 5 // m以下),便將抑制從原子筆筆 前端過度流出油墨,可在不致發生筆跡滲散的情況下 得極纖細線條寬度的筆跡。若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的 5軸方向可移動量 C超越 1 8 // m,油墨將從原子筆筆 前端過度流出,導致發生筆跡滲散情況,無法獲得具 細線條寬度的筆跡。 再者,上述筆珠5軸方向的可移動量C最好在3// 上,藉此便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不致有發生筆 白的顧慮。此外,上述筆珠5軸方向的可移動量C最 4 // m以上1 5 // m以下範圍内,藉此便可更加防止筆跡 情況,可防止筆跡飛白情況的發生,獲得具適當極纖 條寬度的筆跡。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 5 1項之水性原子筆,書寫 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最好為未滿 6 0 hi g (毫克)(最 滿50mg)(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 藉由上述書寫距離 0 m〜1 0 0 m 内的油墨消耗量 6 0 m g (最好未滿5 0 m g ),便可抑制油墨過度流出,不致 筆跡滲散情況,可獲得具極纖細線條寬度的筆跡。若 書寫距離0 πι〜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在6 0 m g以上時,油 原子筆筆尖1前端將過度流出,而發生筆跡滲散情況 法獲得極纖細線條寬度的筆跡。此外,上述書寫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將上 定在 尖1 ,獲 筆珠 尖1 極纖 m以 跡飛 好在 滲散 細線 距離 好未 未滿 發生 上述 墨從 ,無 距離 20 200535015 0 m〜1 0 0 m 内的油墨消耗量,就從防止油墨流出不足、且不 致發生筆跡飛白的觀點而言,最好為 8 Hi g以上(最好1 0 m g 以上)。即,上述書寫距離0 m〜1 0 0 ιτι内的油墨消耗量在8 m g 以上60mg未滿(最好10mg以上50mg未滿,尤以20nig以上 5 0 m g 未滿為佳)將屬有效。藉由上述範圍内的油墨消耗 量,將更加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且無筆跡飛白狀況之 具極纖細線條寬度的筆跡。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之水性原子筆6,其中,上 述筆珠 5 外徑係 0. 1 m m 以上 0.3mm 未滿(最好 O.lmm〜0.29mm,尤以0.2mm〜0.29nim為佳);而上述筆珠扣 持孔2 3内的筆珠5軸方向可移動量C係3 // m〜1 8 // m (最好 4 μ m〜1 5 // m );上述書寫距離 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 8 m g以上6 0 m g未滿(最好1 0 m g以上5 0 m g未滿)(申請專利 範圍第53項)。 藉由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5 3項之水性原子筆6,便可更 加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且無筆跡飛白狀況之具極纖細線 條寬度的筆跡。 如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水性原子筆6,其中,筆 珠5的軸方向突出量L係筆珠5外徑的1 5 %以上2 5 %未滿(申 請專利範圍第5 4項)。 藉由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 5 4項,即便傾斜於紙張進行 書寫,仍可在筆珠 5不離開紙張的情況下進行充分的書 寫,且可輕易的設定供獲得上述具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的 適當筆珠5軸方向可移動量C。若上述筆珠5的軸方向突 2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出量L未滿筆珠5外徑的1 5 %時,當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 時,筆珠5將離開紙張而無法書寫,恐將發生筆跡飛白情 況。此外,當筆珠5的軸方向突出量L超越筆珠5外徑的 2 5 %時,供確保適當筆珠扣持力的筆珠5與筆珠扣持孔2 3 之斂縫部4間的間隙將變小,導致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的 筆珠5軸方向可移動量C將頗難適當的設定。 (發明效果)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雖具有極小筆珠,但是仍能 獲得可長期間防止筆珠脱落情況發生,且無筆跡斷水情況 之具充分書寫性能的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雖具有極小筆珠,但是仍能 獲得可長期間防止筆珠脱落情況發生,且更無筆跡斷水狀 況之具更充分書寫性能的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雖具有極小筆珠,但是仍能 獲得無筆跡斷水情況之具充分書寫性能的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雖具有極小筆珠,但是仍能 獲得可長期間防止筆珠脱落情況發生的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將可充分的抑制筆珠容置座 遭受磨損狀況,可避免因紙堵塞而產生書寫不良狀況,能 長期間獲得流暢的油墨流出性與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將可獲得具有上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1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將可確實獲得具有上述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2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將可更加確實獲得具有上述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將可輕易的獲得具備極小筆 珠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將可輕易的獲得具備極小 筆珠的切削式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便可充分的抑制筆珠容置 座遭受磨損,可避免因紙堵塞而發生書寫不良狀況,能長 期間獲得流暢的油墨流出性及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便可獲得具上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3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便可獲得具上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3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便可獲得具上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3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便可輕易的獲得具有極小 筆珠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便可輕易的獲得具有極小 筆珠的切削式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便可充分的抑制筆珠容置 座遭受磨損,可避免因紙堵塞而發生書寫不良狀況,能長 期間獲得流暢的油墨流出性及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便可獲得具上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4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2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便可確實的獲得具上述申 請專利範圍第4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0項,便可更加確實的獲得具上 述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效果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1項,將可輕易的獲得具備極小 筆珠的細字型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2項,將可輕易的獲得具備極小 筆珠的切削式原子筆筆尖。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儘管具備外徑0 . 3 m m未滿 的極小筆珠,但是仍可從剛開始使用書寫時便獲得良好的 書寫感,且即便繼續書寫仍可維持著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 良好書寫感,同時不致發生紙堵塞或筆珠脱落狀況,可將 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一滴。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4項,從剛開始使用書寫時起, 便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與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5項,在書寫時即便傾斜於紙張 進行書寫,仍可維持紙張與筆珠間的接觸,不致有發生筆 跡飛白或無法書寫的顧慮,且在書寫時,斂縫部前端將充 分的接觸到紙張,斂縫部可進行適當的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6項,將可使斂縫部前端外周緣 較斂縫部後端角部更強力的接觸及紙張,可更容易的進行 斂縫部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儘管具備外徑0. 3mm未滿 的極小筆珠,但是仍從剛開始使用書寫時便可獲得良好的 2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書寫感,且即便繼續書寫仍可維持著剛開始使用書 良好書寫感,同時不致發生紙堵塞或筆珠脱落情況 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一滴。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8項,從剛開始使用書寫 便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與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2 9項,在書寫時即便傾斜 進行書寫,仍可維持紙張與筆珠間的接觸,不致有 跡飛白或無法書寫的顧慮,且在書寫時,斂縫部前 分的接觸到紙張,斂縫部可進行適當的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0項,將可使斂縫部前端 較斂縫部後端角部更強力的接觸紙張,可更容易的 縫部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儘管具備外徑0.3η 的極小筆珠,但是仍從剛開始使用書寫時便可獲得 書寫感,且即便繼續書寫仍可維持著剛開始使用書 良好書寫感,同時不致發生紙堵塞或筆珠脱落情況 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一滴。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2項,從剛開始使用書寫 便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與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3項,在書寫時即便傾斜 進行書寫,仍可維持紙張與筆珠間的接觸,不致有 跡飛白或無法書寫的顧慮,且在書寫時,斂縫部前 分的接觸到紙張,斂縫部可進行適當的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4項,將可使斂縫部前端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寫時的 ,可將 時起, 於紙張 發生筆 端將充 外周緣 進行斂 1 m未滿 良好的 寫時的 ,可將 時起, 於紙張 發生筆 端將充 外周緣 25 200535015 較斂縫部後端角部更強力的接觸紙張,可更容易的進行斂 縫部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5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6項,便可更加獲得無筆跡滲散 情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3 7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且無筆跡飛白狀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3 8項,即便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 筆珠仍不致離開紙張,可充分的進行書寫,且可輕易的設 定供獲得上述極纖細筆跡的筆珠軸方向可移動量。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3 9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4 0項,便可更加獲得無筆跡滲散 情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4 1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且無筆跡飛白狀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4 2項,即便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 筆珠仍不致離開紙張,可充分的進行書寫,且可輕易的設 定供獲得上述極纖細筆跡的筆珠軸方向可移動量。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4 3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4 4項,便可更加獲得無筆跡滲散 情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2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4 5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且無筆跡飛白狀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4 6項,即便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 筆珠仍不致離開紙張,可充分的進行書寫,且可輕易的設 定供獲得上述極纖細筆跡的筆珠軸方向可移動量。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儘管具備外徑0. 3mm未滿 的極小筆珠,但是仍從剛開始使用書寫時便可獲得良好的 書寫感,且即便繼續書寫仍可維持著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 良好書寫感,同時不致發生紙堵塞或筆珠脱落情況,可將 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一滴。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4 8項,從剛開始使用書寫時起, 便可獲得充分的油墨流出性與良好書寫感。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4 9項,在書寫時即便傾斜於紙張 進行書寫,仍可維持紙張與筆珠間的接觸,不致有發生筆 跡飛白或無法書寫的顧慮,且在書寫時,斂縫部前端將充 分的接觸到紙張,斂縫部可進行適當的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5 0項,將可使斂縫部前端外周緣 較斂縫部後端角部更強力的接觸紙張,可更容易的進行斂 縫部向内變形。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 51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便可更加獲得無筆跡滲散 情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5 3項,便可獲得無筆跡滲散情況, 2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且無筆跡飛白狀況的極纖細線條寬度筆跡。 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5 4項,即便傾斜於紙張進行書寫, 筆珠仍不致離開紙張,可充分的進行書寫,且可輕易的設 定供獲得上述極纖細筆跡的筆珠軸方向可移動量。 【實施方式】 說明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形態。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原子筆筆尖1係由下述構件所形成: 金屬製本體2;形成於該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内面的筆 珠容置座3 ;藉由使上述金屬製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 前端向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的斂縫部 4 ;以及可旋轉的 扣持於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上述斂縫部4之間的筆珠5。 上述金屬製本體2係由不銹鋼(例如:S U S 3 0 4、S U S 3 0 5、 SUS321等沃斯田鐵系不銹鋼)圓筒體所構成。 上述筆珠容置座3係藉由例如:對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 近的側壁施行朝向内的按壓變形(沖壓加工),或對金屬製 本體2前端附近的内面施行切削加工;或組合上述按壓變 形與上述切削加工,便可獲得。 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前側插入筆珠5,然後藉由將金屬 製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前端朝向内按壓變形為圓周狀 (斂縫加工),便形成斂縫部4。藉此,在上述斂縫部4與 上述筆珠容置座3之間便可旋轉的扣持著筆珠5。上述斂 縫部4内徑Η係設定為小於筆珠外徑A。 上述筆珠5係使用外徑A未滿0 . 3 m m的極小筆珠。本發 明中,上述筆珠5的外徑A係僅要未滿0 . 3 m m的話便可, 2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最好在0.15mm〜0.29mm範圍内,尤以0.20iiim~0. 29mm範圍 内為佳,更以0.25mm〜0.28mm範圍為有效。 上述斂縫部4内徑Η與上述筆珠外徑A的差A-H値係設 定為大於(KOlOmm且小於0.035mm的數值(即,0.010mm< A-H< 0.035mm)。最好上述A-Η値設定為大於0.010mm且小 於 0.030mm 的數值(即,0.010mm< A - H< 0.030mm)。
上述筆珠突出尺寸L對上述筆珠外徑A的比L/A値係設 定為大於 0.15 且小於 0.30 的數值(即,0.15<L/A< 0.30)。最好上述L/A的數值設定為大於0.15且小於0.25 的數值(即,0.15<L/A<0.25)。 上述筆珠容置座3内徑B對上述筆珠外徑A的比B/A値 係設定為大於0 . 2 5,且設定為小於0 · 4 (即,0 · 2 5 < B / A < 0.4)。最好上述 B/A値設定為大於 0.3,且設定為小於 0.4(即,0.3<B/A<0.4)。 上述原子筆筆尖1最好係在金屬製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 部2 1後方連設著長圓筒狀部2 2的細字型。本發明中,上 述長圓筒狀部22外徑D係未滿0.5mm,具體而言,上述長 圓筒狀部2 2外徑D係在0 . 3 0 m m〜0 . 4 9 m m範圍内,最好上述 長圓筒狀部22外徑D在0.40mm〜0.48mm範圍内,尤以上述 長圓筒狀部22外徑D在0.45mm〜0.48mm範圍内將更有效。 上述原子筆筆尖1中,在筆珠容置座3與斂縫部4之間 所扣持的筆珠 5 之軸方向可移動量 C 最好設定為 3// m〜18// m(最好 4//m〜15#ni)。 上述原子筆筆尖1中,當描繪從斂縫部4外周面的圓錐 2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面4 1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in時,最好筆珠5不致朝前方突 出超過上述假想線m。 在使用上述原子筆筆尖的水性原子筆中,上述書寫距離 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最好在8 m g以上6 0 in g未滿(最 好1 0 m g以上5 0 m g未滿,尤以2 0 m g以上5 0 m g未滿為佳)。 (實施例) 針對本發明實施例,根據圖式進行説明。 <第1實施例>
圖1所示係本發明原子筆筆尖1的第1實施例。本實施 例的原子筆筆尖1係由下述構件所形成:由SUS321所構成 的長圓筒狀金屬製本體2;由在該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 内面,藉由朝向内按壓變形(沖壓加工)而形成之複數(在此 為3個)向内突起所構成的筆珠容置座3;藉由將上述金屬 製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前端,向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 成的斂縫部 4;以及在上述筆珠容置座 3與上述斂縫部 4 之間可旋轉扣持的筆珠5。 上述筆珠5係採用外徑A為0.25mm與0.28mm等2種。 上述金屬製本體2係從位於筆珠容置座3前方的漸細狀前 端部2 1後端起,至金屬製本體2後端為止,形成外徑大致 一定的長圓筒狀部 2 2而形成針狀。當上述筆珠 5外徑 A 為0.25mm時,上述長圓筒狀部22外徑D便設定為0.45mm, 當筆珠5外徑A為0. 2 8 m m時,便將上述長圓筒狀部2 2外 徑D設定為0.48mm。 圖2所示係使用上述圖1所示實施例原子筆筆尖1的原 3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子筆6。上述原子筆6係由:筆桿7以及該筆桿7内所收容 的原子筆芯8所構成。 (筆桿) 上述筆桿7係由:金屬製筆頭7 1、合成樹脂製筆尾7 2、 及合成樹脂製尾塞7 3所構成。 (筆頭)
上述筆頭 71係經金屬材料(例如黃銅)的切削加工而獲 得。上述筆頭7 1的前端部係外周面經切削加工而形成漸細 狀。此外,上述筆頭7 1前端藉由切削加工而貫設直線狀前 端孔,在上述前端孔後方的筆頭71内面中,利用切削加工 而形成推拔狀内面,更在上述推拔狀内面後方的筆頭 71 内面中,利用切削加工形成陰螺紋部。 (筆尾) 上述筆尾 7 2係利用合成樹脂的射出成形而獲得。在上 述筆尾7 2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陽螺紋部,上述陽螺紋部 將與上述筆頭7 1的陰螺紋部裝卸自如地鎖合。此外,在上 述筆尾72的後端開口部中壓入固接著尾塞73。 (原子筆芯) 上述原子筆芯8係由:上述圖1所示原子筆筆尖1 ;該原 子筆筆尖1固接於前端部的合成樹脂製支撐架82;固接於 該支撐架82前端部,且支撐著原子筆筆尖1外周面的支撐 筒8 3 ;以及上述支撐架8 2固接於前端開口部,且後端呈 開口狀的油墨收容管8 1 ;所構成。 (油墨收容管) 3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上述油墨收容管 81 係利用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的擠 出成形而獲得。在上述油墨收容管 81内部填充有:油墨 8 1 a (例如水性墨水);及配置於該油墨8 1 a後端,並隨該油 墨8 1 a的消耗而前進的追蹤體8 1 b (例如高黏度流體)。 (支撐架)
上述支撐架 8 2係利用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的射出成 形而獲得。上述支撐架8 2係一體形成:筒狀前部、連設於 該筒狀前部後方的突緣部、以及連設於該突緣部後方的筒 狀後部。在上述筒狀前部中壓入固接著原子筆筆尖1。上 述突緣部係抵接於油墨收容管8 1前端面、筆尾7 2前端面、 及筆頭7 1的推祓狀内面。上述筒狀後部係壓入固接於油墨 收容管8 1的前端開口部中。 (支撐筒) 在上述支樓架 8 2的筒狀前部外周面,固接著金屬製支 撐筒83。上述支撐筒83係支撐著上述原子筆筆尖1前端 部後方的外周面,俾防止書寫時發生原子筆筆尖1鬆動情 況0 (試驗結果) 表1與表2中係利用圖2所示原子筆6,施行筆珠脱落 試驗與筆跡斷水試驗的結果。 表1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2 5 m m的圖1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A - Η値與L / 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各 5支,將該等使用於圖2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的 結果。表2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 2 8 m m的圖1所示構造 3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之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A - Η値與L / 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 各5支,將該等使用於圖2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 的結果。 [表1] A [mm ] A-H [mm ] L/A 筆珠脱落試驗結果 筆跡斷水試驗結果 實施例1 0. 25 0. 026 0. 172 〇 Δ 實施例2 0. 25 0. 013 0. 238 〇 〇 實施例3 0. 25 0. 018 0.184 〇 Δ 比較例1 0. 25 0. 010 0. 296 X Δ 比較例2 0. 25 0. 030 0. 145 一 X 比較例3 0. 25 0. 023 0. 126 - X 比較例4 0. 25 0. 010 0. 192 X Δ 比較例5 0. 25 0. 012 0. 130 一 X
[表2 ] A [mm] A-Η [mm] L/A 筆珠脱落試驗結果 筆跡斷水試驗結果 實施例1 0. 28 0.012 0. 293 〇 〇 實施例2 0. 28 0. 023 0. 220 〇 〇 實施例3 0. 28 0. 030 0. 169 〇 Δ 實施例4 0. 28 0.018 0.209 〇 〇 實施例5 0. 28 0. Oil 0. 190 〇 〇 比較例1 0. 28 0. 034 0. 142 一 X 比較例2 0. 28 0. 008 0. 246 X 〇 比較例3 0. 28 0. 014 0. 128 - X (筆珠脱落試驗) 上述筆珠脱落試驗係依書寫角度(即,紙張 9與原子筆 筆尖1軸線的夾角度)為5 0度、書寫荷重1 5 0 g (克),利用 書寫順暢試驗機一邊進行自轉一邊依 4 m /分進行鋸齒遊 走。此外,書寫用紙係在由硬質氯乙烯樹脂製板所構成的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33 200535015 墊板上重疊設定5張。筆珠脱落的確認係每書寫距離2 0 0 m 便將原子筆筆尖1前端抵接於黏貼帶的黏貼面,並調查有 無筆珠脱落狀況。上述筆珠脱落試驗結果的評估係到達書 寫距離1 0 0 0 m時,無發現筆珠脱落情況者便記為「〇」,當 發現筆珠脱落情況時便記為「X」。此外,筆跡斷水試驗中 為「X」者,因為並未施行筆珠脱落試驗,因而記為「-」。 (筆跡斷水試驗)
上述筆跡斷水試驗係對上述所準備的原子筆6,由3位 檢査員3名利用手寫進行確認。上述筆跡斷水試驗結果的 評估係當無發生筆跡斷水情況時便記為「〇」,將當書寫角 度若未極度小便不致發生筆跡斷水的情況記為「△」,當頻 頻發生筆跡斷水情況便記為「X」。 圖3所示係將表1結果圖表化表示,縱軸為L / A,橫軸 為A - Η,將表1中的實施例1〜實施例3與比較例1〜比較例 5的L / Α値與A _ Η値,依黑點「⑩」描點。上述描點「參」 下方()内係指此描點所對應的筆珠脱落試驗結果與筆跡 斷水試驗結果,左邊為筆珠脱落試驗結果,右邊為筆跡斷 水試驗結果。由此圖 3的圖表中得知,當 A-Η値大於 0 · 0 1 0 mm時(即,0 · 0 1 0 mm < Α - Η時),將不致發生筆珠脱落 情況。此外,由此圖3的圖表中得知,當L / Α値大於0 · 1 5 時(即,0 . 1 5 < L / A時),幾乎未發生筆跡斷水情況。 圖4所示係將表2結果圖表化表示,縱軸為L / A,橫軸 為A - Η,將表2中的實施例1〜實施例5與比較例1〜比較例 3的L/A値與A-Η値,依黑點「·」描點。上述描點「·」 34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下方()内係指此描點所對應的筆珠脱落試驗結果與筆跡 斷水試驗結果,左邊為筆珠脱落試驗結果,右邊為筆跡斷 水試驗結果。由此圖 4 的圖表中得知,當 A-Η値大於 0 · 0 1 0 m m時(即,0 . 0 1 0 m m < A - Η時),將不致發生筆珠脱落 情況。此外,由此圖4的圖表中得知,當L / Α値大於0. 1 5 時(即,0 . 1 5 < L / A時),幾乎未發生筆跡斷水情況。 表3與表4中係利用圖2所示原子筆6,施行書寫用罄 試驗結果。
表 3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 0. 2 5 m m的圖1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B / 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各5支,將 該等使用於圖2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的結果。 表4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2 8 m m的圖1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B / 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各5支,將 該等使用於圖2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的結果。 [表3 ] A [mm] A-Η [mm] L/A B/A 筆珠容置 座磨損[m m ] 發生書寫用 罄不佳的數量 實施例1 0.25 0.016 0.235 0.324 0.006 0 比較例1 0.25 0.016 0.235 0. 448 0.011 1 比較例2 0.25 0.016 0.235 0.560 0.015 2 3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表4 ] A [mm] A-Η [mm] L/A B/A 筆珠容置 座磨損[m m ] 發生書寫用 罄不佳的數量 實施例1 0.28 0.018 0.235 0.329 0.003 0 比較例1 0. 28 0.018 0.235 0.436 0.010 0* 比較例2 0.28 0.018 0.235 0.543 0.013 2 * :雖未發生書寫用罄不佳狀況,但是卻發生筆跡斷水。 (書寫用罄試驗)
上述書寫用罄試驗係採用油墨收容管 8 1内部中所填充 的油墨8 1 a為填充量0. 4 g水性墨水之圖2所示原子筆6, 利用螺旋狀書寫的書寫試驗機(書寫角度7 0度、書寫荷重 l〇〇g、書寫速度4m /分)實施。表3與表4的筆珠容置座磨 損,係在經上述書寫試驗機書寫7 0 0 m後才測定。此外,表 3與表4的筆珠容置座磨損値係各5支的平均値。另外, 表3與表4中所謂「書寫用罄不佳」係指無法將填充油墨 消耗至最後一滴,表3與表4所示數値係指各5支中的書 寫用罄不佳發生數量。 如表3與表4結果所示,筆珠容置座的磨損較大者(表3 的比較例1與比較例2、表4的比較例1與比較例2 ),係 因紙堵塞等因素而發生書寫用罄不良、或筆跡斷水情況。 反之,筆珠容置座磨損較小者(表3的實施例1、表4的實 施例1 )並未發生書寫不良情況,可將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 一滴 〇 <第2實施例> 圖6所示係本發明原子筆筆尖1的第2實施例。本實施 36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例的原子筆筆尖 1係由下述構件所形成:具備漸細狀前端 部21之圓筒狀SUS304製金屬製本體2;在該金屬製本體2 前端附近内面,利用切削加工而形成的筆珠容置座 3 ;藉 由將上述金屬製本體2的漸細狀前端部2 1前端,向内變形 為圓周狀而形成的斂縫部4 ;以及在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 上述斂縫部4之間可旋轉扣持的筆珠5。
上述漸細狀前端部 21係在金屬製本體 2的前端部外 面,形成從上述斂縫部4超越上述筆珠容置座3朝後方延 伸的狀態。上述筆珠容置座3中,朝軸方向貫設著中心孔 3 1,以及輻射狀連通於該中心孔3 1的複數(在此為3條) 油墨引流溝 32。上述筆珠 5係採用外徑 A為 0. 25mm與 0.28mm 等 2種。 圖7所示係使用上述圖6所示實施例原子筆筆尖1的原 子筆6例。上述原子筆6係由:筆桿7、以及該筆桿7内所 收容的原子筆芯8所構成。 (筆桿) 上述筆桿7係由:金屬製筆頭71、合成樹脂製筆尾7 2、 及合成樹脂製尾塞7 3所構成。 (筆頭) 上述筆頭 71係經金屬材料(例如黃銅)的切削加工而獲 得。上述筆頭7 1的前端部係外周面經切削加工而形成漸細 狀。此外,上述筆頭7 1前端藉由切削加工而貫設直線狀前 端孔,在上述前端孔後方的筆頭7 1内面中,利用切削加工 而形成推拔狀内面,更在上述推拔狀内面後方的筆頭 7 1 3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内面中,利用切削加工形成陰螺紋部。 (筆尾) 上述筆尾 7 2係利用合成樹脂的射出成形而獲得。在上 述筆尾7 2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陽螺紋部,上述陽螺紋部 將與上述筆頭7 1的陰螺紋部裝卸自如地鎖合。此外,在上 述筆尾7 2的後端開口部中壓入固接著尾塞7 3。 (原子筆芯)
上述原子筆芯8係由:上述圖6所示原子筆筆尖1 ;該原 子筆筆尖1固接於前端部的合成樹脂製支撐架8 2 ;以及上 述支撐架8 2固接於前端開口部,且後端呈開口狀的油墨收 容管81 ;所構成。 (油墨收容管) 上述油墨收容管 8 1係利用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的擠 出成形而獲得。在上述油墨收容管 81内部填充有:油墨 8 1 a (例如水性墨水);及配置於該油墨8 1 a後端,並隨該油 墨8 1 a的消耗而前進的追蹤體8 1 b (例如高黏度流體)。 (支撐架) 上述支撐架 8 2係利用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的射出成 形而獲得。上述支撐架8 2係一體形成:筒狀前部、連設於 該筒狀前部後方的突緣部、以及連設於該突緣部後方的筒 狀後部。在上述筒狀前部中壓入固接著原子筆筆尖1。上 述突緣部係抵接於油墨收容管8 1前端面、筆尾7 2前端面、 及筆頭7 1的推拔狀内面。上述筒狀後部係壓入固接於油墨 收容管8 1的前端開口部中。 3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試驗結果) 表5與表6中係利用圖7所示原子筆6,施行筆珠脱落 試驗與筆跡斷水試驗的結果。 表5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 2 5 m m的圖6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A - Η値與L / 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各 5支,將該等使用於圖7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的 結果。表6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 2 8 m m的圖6所示構造 之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A-H値與L/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 各5支,將該等使用於圖7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 的結果。 [表5] A [mm] A-H [mm ] L/A 筆珠脱落 試★結果 筆跡斷水 試驗結桌 實施例1 0.25 0.015 0.216 〇 〇 實施例2 0.25 0.022 0.161 〇 〇 實施例3 0.25 0.015 0.228 〇 〇 實施例4 0.25 0.019 0.203 〇 〇 實施例5 0.25 0.028 0.151 〇 Δ 比較例1 0.25 0.008 0.267 X Δ
[表6 ] A [mm] A - Η [mm ] L/A 筆珠脱落 試&結果 筆跡斷水 試驗結東 實施例1 0.28 0.015 0.235 〇 〇 實施例2 0.28 0.027 0.154 〇 Δ 實施例3 0.28 0.024 0.196 〇 〇 比較例1 0. 28 0.008 0.285 X 〇 比較例2 0.28 0.010 0.269 X 〇 比較例3 0.28 0.034 0. 144 - X (筆珠脱落試驗) 上述筆珠脱落試驗係依書寫角度(即,紙張 9與原子筆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39 200535015
筆尖1軸線的夾角度)為5 0度、書寫荷重1 5 0 g (克),利用 書寫順暢試驗機一邊進行自轉一邊依 4 m /分進行鋸齒遊 走。此外,書寫用紙係在由硬質氯乙烯樹脂製板所構成的 墊板上重疊設定5張。筆珠脱落的確認係每書寫距離2 0 0 m 便將原子筆筆尖1前端抵接於黏貼帶的黏貼面,並調查有 無筆珠脱落狀況。上述筆珠脱落試驗結果的評估係到達書 寫距離1 0 0 0 m時,無發現筆珠脱落情況者便記為「〇」,當 發現筆珠脱落情況時便記為「X」。此外,筆跡斷水試驗中 為「X」者,因為並未施行筆珠脱落試驗,因而記為「-」。 (筆跡斷水試驗) 上述筆跡斷水試驗係對上述所準備的原子筆 6,由3位 檢査員3名利用手寫進行確認。上述筆跡斷水試驗結果的 評估係當無發生筆跡斷水情況時便記為「〇」,將當書寫角 度若未極度小便不致發生筆跡斷水的情況記為「△」,當頻 頻發生筆跡斷水情況便記為「X」。 圖8所示係將表5結果圖表化表示,縱軸為L/A,橫軸 為A - Η,將表5中的實施例1〜實施例5與比較例1的L / A 値與A - Η値,依黑點「·」描點。上述描點「·」下方() 内係指此描點所對應的筆珠脱落試驗結果與筆跡斷水試驗 結果,左邊為筆珠脱落試驗結果,右邊為筆跡斷水試驗結 果。由此圖8的圖表中得知,當Α - Η値大於O.OlOnim時(即, 0. 010mm< A-Η 時),將不致發生筆珠脱落情況。此外,由 此圖8的圖表中得知,當L / A値大於0 . 1 5時(即,0. 1 5 < L / A時),幾乎未發生筆跡斷水情況。 4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圖9所示係將表6結果圖表化表示,縱軸為L/A,橫軸 為A - Η,將表6中的實施例1〜實施例3與比較例1〜比較例 3的L/A値與A-Η値,依黑點「·」描點。上述描點「·」 下方()内係指此描點所對應的筆珠脱落試驗結果與筆跡 斷水試驗結果,左邊為筆珠脱落試驗結果,右邊為筆跡斷 水試驗結果。由此圖 9 的圖表中得知,當 A-Η値大於 0 · 0 1 0 m m時(即,0 · 0 1 0 m m < Α - Η時),將不致發生筆珠脱落 情況。此外,由此圖9的圖表中得知,當L / Α値大於0. 1 5 時(即,0 . 1 5 < L / A時),幾乎未發生筆跡斷水情況。 表7與表8中係利用圖7所示原子筆6,施行書寫用罄 試驗的結果。 表7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25mm的圖6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B/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各5支,將 該等使用於圖7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的結果。 表8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2 8 m m的圖6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筆尖1中,準備B/A値不同組合的樣本各5支,將 該等使用於圖7所示原子筆6中並施行試驗後的結果。 [表7] A [mm ] A-H [mm] L/A B/A 筆珠容置 座磨損[m m ] 發生書寫用 罄不佳的數量 實施例1 0. 25 0.017 0.235 0.320 0.009 0 比較例1 0.25 0.017 0.235 0.444 0.015 2 比較例2 0.25 0.017 0.235 0.564 0.027 4 4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02999 200535015 [表8 ] A [mm] A-H [mm] L/A B/A 筆珠容置 座磨損[m m ] 發生書寫用 罄不佳的數量 實施例1 0. 28 0.018 0.235 0.329 0.008 0 比較例1 0.28 0.018 0.235 0.432 0.013 1 比較例2 0.28 0.018 0.235 0.546 0.024 3 (書寫用罄試驗)
上述書寫用罄試驗係採用油墨收容管 81内部中所填充 的油墨8 1 a為填充量0. 4 g水性墨水之圖7所示原子筆6, 利用螺旋狀書寫的書寫試驗機(書寫角度7 0度、書寫荷重 l〇〇g、書寫速度4m/分)實施。表7與表8的筆珠容置座磨 損,係在經上述書寫試驗機書寫7 0 0 m後才測定。此外,表 7與表8的筆珠容置座磨損値係各5支的平均値。另外, 表7與表8中所謂「書寫用罄不佳」係指無法將填充油墨 消耗至最後一滴,表7與表8所示數値係指各5支中的書 寫用罄不佳發生數量。 如表7與表8結果所示,筆珠容置座的磨損較大者(表7 的比較例1與比較例2、表8的比較例1與比較例2 ),係 因紙堵塞等因素而發生書寫用罄不良情況。反之,筆珠容 置座磨損較小者(表7的實施例1、表8的實施例1 )並未發 生書寫不良情況,可將填充油墨消耗至最後一滴。 <第3實施例> 圖1 0至圖1 2所示係本發明原子筆筆尖1的第3實施例。 (原子筆筆尖) 上述原子筆筆尖1係由下述構件所形成:不銹鋼(例如、 S U S 3 2 1等之沃斯田鐵系不銹鋼)所構成的長圓筒狀金屬製 4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本體2;由在該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内面,藉由朝向内 按壓變形(沖壓加工)而形成之複數(在此為3個)向内突起 所構成的筆珠容置座3 ;藉由將上述金屬製本體2的漸細 狀前端部2 1前端,向内變形為圓周狀(斂縫變形)而形成的 斂縫部4 ;形成於上述筆珠容置座3及斂縫部4間的筆珠 扣持孔2 3 ;以及在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可旋轉扣持的筆 珠5。此外,上述筆珠容置座3亦可藉由對金屬製本體2 前端附近内面施行切削加工而形成。
上述筆珠5係採用外徑A為0.25mm者。上述金屬製本 體2係從漸細狀前端部2 1後端起至金屬製本體2後端為 止,形成長圓筒狀部2 2而形成針狀。當上述筆珠5外徑A 為0.25mm時,上述長圓筒狀部22外徑便設定為0.45mm。 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的軸方向之筆珠5可移動量C係設定 為7 // m。上述筆珠5的軸方向突出量L係設定為筆珠外徑 在上述斂縫部4的外周面形成圓錐面4 1。當描繪從上述 斂縫部4外周面的圓錐面4 1起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m時, 在筆珠5與筆珠容置座3相抵接狀態下,筆珠5並未朝前 方突出超過上述假想線m。藉此當書寫時,便可使斂縫部4 的前端外周緣(即圓錐面4 1前端),較斂縫部4後端角部(即 圓錐面4 1後端)更強力的接觸紙張,可更容易的進行斂縫 部4的向内變形。 上述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係求取從上述斂縫部4外周 面的圓錐面4 1起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m與從斂縫部4前端 43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内周緣朝徑方向外邊(即軸線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假想線 η 之交點Ρ,並測定此交點Ρ與斂縫部4前端内周緣間的距 離。本實施例中,上述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Τ為6 // hi。 (原子筆) 圖2所示係使用圖1 0所示原子筆筆尖1的原子筆6。此 外,上述原子筆6的筆桿7與原子筆芯8構造係如同第1 實施例,故不再贅述。 (試驗結果)
表9所示係在筆珠外徑A為0 . 2 5 m m的圖2所示構造之 原子筆6中,針對斂縫部4的前端壁厚T不同的2種樣本, 施行書寫試驗的結果。此外,在上述原子筆6的油墨收容 管8 1内填充著水性墨水0 . 4 g。上述書寫試驗係利用螺旋 狀書寫的書寫試驗機(書寫速度:4m /分、書寫荷重:50g、書 寫角度:7 0度)實施。 [表9 ]
實施例 比較例 筆珠外徑A ( m m) 0. 25 0. 25 剛開始使用書寫前的斂縫部前端壁厚T ( μ m) 6 30 剛開始使用書寫前的斂縫部前端内周緣内徑 H (mm) 0. 234 0.234 書寫結束後的斂縫部前端内周緣内徑Η(匪) 0.226 0.240 剛開始使用書寫前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可能 量 C( // m) 7 7 書寫結束後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可能量C(//m) 7 22 油墨消耗率 100% 38°/〇 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書寫感 佳 差 紙堵塞 無 有 筆珠脱落 無 無 在表9的實施例中得知,斂縫部4的前端 内周緣 内徑H 係在從剛開始使用書寫前起至書寫結束後(填充油墨消耗 4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殆盡後)將變小,隨書寫將使斂縫部4朝向内變形。此外, 表9的實施例中,關於筆珠5的軸方向可移動量C,雖筆 珠容置座3遭受磨損,但是從剛開始使用書寫前起至書寫 結束後均無發生變化,維持一定狀態。表9的實施例中, 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書寫感良好。即,從剛開始使用書寫 起至書寫結束為止均可獲得良好的書寫感。表9的實施例 中,將在無發生紙堵塞與筆珠脱落的情況下,將填充油墨 1 0 0 %的消耗。圖1 3 ( a )所示係表9之實施例在剛開始使用 書寫前的狀態,圖1 3 ( b )所示係表9之實施例在書寫結束 後的狀態。 在表9的比較例中,斂縫部4的前端内周緣内徑Η係在 從剛開始使用書寫前至書寫結束後(因紙堵塞而造成無法 書寫),僅些微變大。表9的比較例中,筆珠5的軸方向可 移動量C將因筆珠容置座3的磨損而增加。表9的比較例 中,剛開始使用書寫時的書寫感將因鉤拉紙張,書寫感不 佳。此外,表9的比較例中,當填充油墨消耗3 8 %時,將 因紙堵塞而無法書寫。圖1 4 ( a )所示係表9之比較例在剛 開始使用書寫前的狀態,圖1 4 ( b )所示係表9之比較例在 書寫結束後的狀態。 <第4實施例> 圖2與圖1 5所示係本發明水性原子筆6的實施例。 本發明的水性原子筆6係由:筆桿7、及該筆桿7内可更 換的收容著的原子筆芯8所構成。 (筆桿) 4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上述筆桿7係由:金屬製筆頭7 1、合成樹脂製筆尾 及合成樹脂製尾塞7 3所構成。 (筆頭) 上述筆頭 71係經金屬材料(例如黃銅)的切削加工 得。上述筆頭7 1的前端部係外周面經切削加工而形成 狀。此外,上述筆頭7 1前端藉由切削加工而貫設直線 端孔,在上述前端孔後方的筆頭71内面中,利用切削 而形成推拔狀内面,更在上述推拔狀内面後方的筆ί 内面中,利用切削加工形成陰螺紋部。 (筆尾) 上述筆尾 7 2係利用合成樹脂的射出成形而獲得。 述筆尾7 2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陽螺紋部,上述陽螺 將與上述筆頭7 1的陰螺紋部裝卸自如地鎖合。此外, 述筆尾72的後端開口部中壓入固接著尾塞73。 (原子筆芯) 上述原子筆芯8係由:原子筆筆尖1 ;該原子筆筆尖 接於前端部的合成樹脂製支撐架8 2 ;固接於該支撐架 前端部,且支撐著原子筆筆尖1外周面的支撐筒83; 上述支撐架8 2固接於前端開口部,且後端呈開口狀的 收容管81 ;所構成。 (油墨收容管) 上述油墨收容管 81係利用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 出成形而獲得。在上述油墨收容管 81内部填充有: 8 1 a (例如水性墨水);及配置於該油墨8 1 a後端,並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Ί2、 而獲 漸細 狀前 加工 1 71 在上 紋部 在上 1固 82 以及 油墨 的擠 油墨 該油 46 )0 )0
200535015 墨8 1 a的消耗而前進的追蹤體8 1 b (例如高黏度流體 (支撐架) 上述支撐架 8 2係利用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的 形而獲得。上述支撐架8 2係一體形成:筒狀前部、实 以及筒狀後部。上述筒狀前部係壓入固接著原子 1。上述突緣部係連設於上述筒狀前部的後方,且抵 墨收容管81前端面、筆尾72前端面、及筆頭71的 内面。上述筒狀後部係連設於上述突緣部後方,且 接於油墨收容管8 1的前端開口部中。 (原子筆筆尖) 上述原子筆筆尖1係由下述構件所形成:不銹鋼( S U S 3 2 1等之沃斯田鐵系不銹鋼)所構成的長圓筒狀 本體2;由在該金屬製本體2前端附近内面,藉由 按壓變形(沖壓加工)而形成之複數(在此為3個)向 所構成的筆珠容置座3;藉由將上述金屬製本體2 狀前端部2 1前端,向内變形為圓周狀(斂縫變形)而 斂縫部4 ;上述筆珠容置座3與上述斂縫部4之間 的筆珠扣持孔2 3 ;以及在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可 扣持著的筆珠5。
上述筆珠5係採用外徑A為 0.25mm者。上述金 體2係從漸細狀前端部2 1後端起至金屬製本體2 止,形成長圓筒狀部2 2而形成針狀。當上述筆珠5 為0 . 2 5 m m時,上述長圓筒狀部2 2外徑便設定為0 . 上述筆珠扣持孔2 3内的軸方向之筆珠5可移動量C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射出成 :緣部、 筆筆尖 接於油 推拔狀 壓入固 例如、 金屬製 朝向内 内突起 的漸細 形成的 所形成 旋轉的 屬製本 後端為 外徑A 4 5 m m 〇 係設定 47 200535015 為8 // m。上述筆珠5的軸方向突出量L係設定為筆珠外徑 A的2 3 . 5 %。本實施例的水性原子筆6之油墨消耗量,在此 係於書寫距離 0 m〜1 0 0 m 的區間中進行測定,消耗量為 4 5 m g。經對上述水性原子筆6進行手寫試驗,便可獲得無 筆跡滲散或筆跡飛白狀況,具有極纖細筆跡寬度 (0.13mm〜0.16mm)的筆跡。 (支撐筒)
在上述支撐架 82的筒狀前部外周面,固接著金屬製支 撐筒83。上述支撐筒83係支撐著上述原子筆筆尖1前端 部後方的外周面,俾防止書寫時發生原子筆筆尖1鬆動情 況。 (試驗結果) 表1 0所示係筆珠外徑A為0 . 2 5 m m的圖2與圖1 5所示 構造之水性原子筆6中,針對筆珠5的軸方向可移動量C、 油墨消耗量不同的3種樣本(實施例、比較例1、比較例2 ), 施行手寫試驗的結果。
[表 10] 實 施例 比 較例1 比 較例2 筆 珠 外 徑 A( mm ) 0. 25 0· 25 0.25 油 墨 消 耗 量 (m g ) 45 65 27 筆 珠 之 軸 方 向 可移動量C(/i m) 8 20 2 筆 跡 飛 白 無 無 略 有 筆 跡 渗 散 無 略 有 無 (油墨消耗量之測定) 上述油墨消耗量的測定係利用螺旋狀書寫的書寫試驗 機(書寫速度:4m /分、書寫荷重:50g、書寫角度:70度)進 4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行書寫,並測定書寫距離從0 m至1 0 0 m的油墨消耗量。 (筆跡之評估) 上述筆跡之評估係針對上述油墨消耗量測定前的水性 原子筆6,由3位檢査員進行手寫,並確認有無「筆跡飛 白」及「筆跡滲散」的情況。 【圖式簡單説明】 圖1 ( a )係本發明原子筆筆尖之第1實施例的重要部分放 大縱剖圖,圖1 ( b )係上述(a )的X - X線剖視圖。 圖2為圖1所示原子筆筆尖適用例的縱剖圖。 圖 為顯示表1結果的圖表 圖4為顯示表2結果的圖表 圖 為書寫時的本發明原子筆筆尖抵接於紙張的狀態放 大圖。 圖6 ( a )係本發明原子筆筆尖之第2實施例的重要部分放 大縱剖圖,圖6 ( b )係上述(a )的Y - Y線剖視圖。 圖7為圖6所示原子筆筆尖適用例的縱剖圖。 圖8為顯示表5結果的圖表。 圖9為顯示表6結果的圖表。 圖1 0為本發明原子筆筆尖之第3實施例的縱剖圖 圖圖圖 圖 為 11 I -*· 圖 剖 縱 大 放 分 β, 要 ^3 的 圖 剖 縱 尖 έ— 〇 筆 圖 子 視 原 剖 的 線例 -Ζ施 Ζ 實 之 明 1 發 圖本 為為 2 3 11 11 開 剛 係 \ϊ/ a 態 狀 的 後 束 結 寫 書 係 \1/ b /ίνν 態 狀 的 前 寫 書 用 使 始 圖 剖 縱 尖 A&r 4— 筆 子 原 的 例 較 比 為 4 I i·*- 圖 用 使 始 開 剛 係 Ν)/ a 4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書寫前的狀態,(b )係書寫結束後的狀態 圖1 5 ( a )係本發明第4實施例的重要部分放大縱剖圖 圖1 5 ( b )係上述(a )的W - W線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原子筆筆尖 2 金屬製本體 2 1 漸細狀前端部 22 長圓筒狀部 23 筆珠扣持孔 3 筆珠容置座(向内突起) 3 1 中心孔 3 2 油墨引流溝 4 斂縫部 4 1 圓錐面 5 筆珠 6 原子筆 7 筆桿 71 筆頭 7 2 筆尾 7 3 尾塞 8 原子筆芯 8 1 油墨收容管 8 1b 油墨 8 1b 追蹤體 5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8 2 83 9 A B C D L H T m
n P 支撐架 支撐筒 紙張 筆珠之外徑 筆珠容置座之内徑 筆珠之軸方向之可移動量 長圓筒狀部之外徑, 筆珠突出尺寸(筆珠之軸方向之突出量) 斂縫部之内徑(斂縫部前端緣之内徑) 斂縫部之前端之壁厚 假想線 假想線 交點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51

Claims (1)

  1. 20053501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原子筆筆尖,係在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處形 成筆珠容置座,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前側收容著外徑未滿 0.3mm的筆珠,藉由將上述金屬製本體的漸細狀前端部向 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斂縫部,在上述筆珠容置座與上述 斂縫部之間可旋轉的扣持著筆珠,同時使筆珠其中一部份 從上述斂縫部前端突出於前方者,其特徵在於.·
    當將上述筆珠外徑設為 A,將上述斂縫部内徑設為 Η, 將上述筆珠從斂縫部前端突出的突出尺寸設為L時,便滿 足: 0. 010mm< A-H< 0. 035mm 且 0. 15 < L/A < 0.30 的關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筆 珠外徑 A、上述斂縫部内徑Η及上述筆珠從斂縫部前端突 出的突出尺寸L係滿足: 0. 010mm< A~H< 0. 030mm 且 0. 1 5 < L/A < 0. 25 的關係。 3 . —種原子筆筆尖,係在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處形 成筆珠容置座,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前側收容著外徑未滿 0.3mm的筆珠,藉由將上述金屬製本體的漸細狀前端部向 52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斂縫部,在上述筆珠容置座 斂縫部之間可旋轉的扣持著筆珠,同時使筆珠其中 從上述斂縫部前端突出於前方者,其特徵在於: 當將上述筆珠外徑設為A,將上述筆珠從斂縫部 出的突出尺寸設為L時’便滿足: 0. 15 < L/A <0.25 的關係。 4. 一種原子筆筆尖,係在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 成筆珠容置座,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前側收容著外 0 . 3 m m的筆珠,藉由將上述金屬製本體的漸細狀前 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斂縫部,在上述筆珠容置座 斂縫部之間可旋轉的扣持著筆珠,同時使筆珠其中 從上述斂縫部前端突出於前方者,其特徵在於: 當將上述筆珠外徑設為 A,將上述斂縫部内徑 時,便滿足: 0. 010mm< A-H< 0. 035mm 與上述 一部份 前端突 面處形 徑未滿 端部向 與上述 一部份 設為 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 上述筆珠容置座中心所描繪出的假想内接圓直徑 時,便滿足: B/A <0.4 的關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 製本體的漸細狀前端部後方具備有長圓筒狀部,且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當將在 設為 Β 在金屬 上述長 53 200535015 圓筒狀部外徑D未滿0 . 5 in m。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筆 珠外徑A係0 . 1 5 mm〜0 . 2 9 mm,且上述長圓筒狀部外徑D係 0· 30mm〜0. 49mm 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筆 珠外徑A係0 . 2 5 m m ~ 0 . 2 8 m Hi,且上述長圓筒狀部外徑D係 0·40mm〜0·48mm 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藉由使 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側壁朝内按壓變形,而在金屬製本體 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藉由 對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施行切削加工,而在金屬製本 體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當將 在上述筆珠容置座中心所描繪出的假想内接圓直徑設為 B 時,便滿足: B/A < 0.4 的關係。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在金 屬製本體的漸細狀前端部後方具備有長圓筒狀部,且上述 長圓筒狀部外徑D未滿0. 5mm。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 筆珠外徑 A係 0 . 1 5 m m〜0 . 2 9 m m,且上述長圓筒狀部外徑D 係 0.30mm〜0.49mm 〇 5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 筆珠外徑 A係 0 . 2 5 m m〜0 . 2 8 m m,且上述長圓筒狀部外徑 D 係 0.40mm〜0.48mm 〇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藉由 使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側壁朝内按壓變形,而在金屬製本 體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藉由 對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施行切削加工,而在金屬製本 體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當將 在上述筆珠容置座中心所描繪出的假想内接圓直徑設為 B 時,便滿足: B/A < 0.4 的關係。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在金 屬製本體的漸細狀前端部後方係具備有長圓筒狀部,且上 述長圓筒狀部外徑D係未滿0 . 5 m m。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 筆珠外徑 A係 0 . 1 5 m m〜0 . 2 9 m m,且上述長圓筒狀部外徑 D 係 0.30mm〜0.49mm q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上述 筆珠外徑 A係 0 . 2 5 m m〜0 . 2 8 m m,且上述長圓筒狀部外徑D 係 0.40mm〜0.48mm 〇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藉由 5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使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側壁朝内按壓變形,而在金屬製本 體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藉由 對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施行切削加工,而在金屬製本 體前端附近内面形成筆珠容置座。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上 述斂縫部的前端壁厚設定在2 5 // m以下,並構成隨書寫時 與紙張間的接觸,使斂縫部可進行向内變形的構造。
    2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筆 珠容置座與斂縫部間所扣持之筆珠在軸方向的可移動量設 定為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從斂 縫部前端朝軸方向前方的筆珠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1 5 % 以上2 5 %未滿。 2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當描 繪從斂縫部外周面的圓錐面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時,筆珠 不致從上述假想線朝前方突出。 2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上 述斂縫部的前端壁厚係設定在2 5 μ m以下,並構成隨書寫 時與紙張間的接觸,使斂縫部可進行向内變形的構造。 2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筆 珠容置座與斂縫部間所扣持之筆珠在軸方向的可移動量設 定為 3μηι〜18//πι。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從斂 56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縫部前端朝軸方向前方的筆珠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1 5 % 以上25%未滿。 3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當描 繪從斂縫部外周面的圓錐面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時,筆珠 不致從上述假想線朝前方突出。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上 述斂縫部的前端壁厚設定在25//m以下,並構成隨書寫時 與紙張間的接觸,使斂縫部可進行向内變形的構造。
    3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筆 珠容置座與斂縫部間所扣持之筆珠在軸方向的可移動量設 定為 3/zm〜18//m。 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從斂 縫部前端朝軸方向前方的筆珠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 15% 以上2 5 %未滿。 3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1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當描 繪從斂縫部外周面的圓錐面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時,筆珠 不致從上述假想線朝前方突出。 3 5. —種水性原子筆,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原 子筆筆尖,且在内部收容著水性油墨,構成可從上述原子 筆筆尖的前端吐出上述油墨者,其中 筆珠扣持孔内的筆珠軸方向可移動量係1 8 // m以下。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書寫 距離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未滿6 0 m g。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6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57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筆珠外徑係0 . 1 m m以上0 . 3 m m未滿,且上述筆珠扣持孔内 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 3 // m〜1 8 // m,書寫距離 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8 m g以上6 0 m g未滿。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筆珠的軸方向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1 5 °/◦以上2 5 %未滿。 3 9 . —種水性原子筆,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原 子筆筆尖,且在内部收容著水性油墨,構成可從上述原子 筆筆尖的前端吐出上述油墨者,其中
    筆珠扣持孔内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1 8 // m以下。 4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書寫 距離0 πι〜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未滿6 0 m g。 4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0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筆珠外徑係0 . 1 m m以上0 . 3 m m未滿,且上述筆珠扣持孔内 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 3//m〜18//m,書寫距離 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8 m g以上6 0 m g未滿。 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筆珠的軸方向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1 5 %以上2 5 %未滿。 4 3 . —種水性原子筆,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原 子筆筆尖,且在内部收容著水性油墨,構成可從上述原子 筆筆尖的前端吐出上述油墨者,其中 筆珠扣持孔内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1 8 // in以下。 4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3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書寫 距離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未滿6 0 m g。 4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4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5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筆珠外徑係0 . 1 m m以上0 . 3 m m未滿,且上述筆珠扣持孔内 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 3 # m〜1 8 // m,書寫距離 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8 m g以上6 0 m g未滿。 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3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筆珠的軸方向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1 5 %以上2 5 %未滿。
    4 7. —種原子筆筆尖,係在金屬製本體前端附近内面形 成筆珠容置座,並在上述筆珠容置座前側收容著外徑未滿 0 . 3 m m的筆珠,藉由使上述金屬製本體的漸細狀前端部外 周面向内變形為圓周狀,而形成外周面具有圓錐面的斂縫 部,在上述筆珠容置座與上述斂縫部之間可旋轉地扣持著 筆珠,並使筆珠其中一部份從上述斂縫部前端朝前方突出 者,其特徵在於: 將上述斂縫部的前端壁厚設定在2 5 // m以下,並構成隨 書寫時與紙張間的接觸,使斂縫部可進行向内變形的構造。 4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將筆 珠容置座與斂縫部間所扣持之筆珠在軸方向的可移動量設 定為 3//m〜18//m。 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從斂 縫部前端朝軸方向前方的筆珠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 15% 以上25%未滿。 5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之原子筆筆尖,其中,當描 繪從斂縫部外周面的圓錐面朝前方延伸的假想線時,筆珠 不致從上述假想線朝前方突出。 5 1 . —種水性原子筆,係具備有在前端的筆珠扣持孔 5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200535015 内,可旋轉地扣持著外徑未滿0 . 3 m m筆珠的原子筆筆尖, 並在内部收容著水性油墨,構成可從上述原子筆筆尖前端 吐出上述油墨者,其特徵在於: 上述筆珠扣持孔内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1 8 # m以 下。 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書寫 距離0 m〜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未滿6 0 m g。
    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2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筆珠外徑係0 . 1 m m以上0 . 3 m m未滿,且上述筆珠扣持孔内 的筆珠之軸方向可移動量係 3//m〜18//m,書寫距離 0 in〜1 0 0 m内的油墨消耗量係8 m g以上6 0 m g未滿。 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之水性原子筆,其中,上述 筆珠的軸方向突出量係筆珠外徑的1 5 %以上2 5 %未滿。
    6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4-05/94102999
TW094102999A 2004-02-02 2005-02-01 Ball point pen tip and aqueous ball 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TWI30074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25826 2004-02-02
JP2004218020 2004-07-27
JP2004218021 2004-07-27
JP2004235560 2004-08-12
JP2004347255A JP2006062342A (ja) 2004-07-27 2004-11-30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4347253A JP2006076278A (ja) 2004-02-02 2004-11-30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4347254A JP2006062341A (ja) 2004-07-27 2004-11-30 水性ボールペ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5015A true TW200535015A (en) 2005-11-01
TWI300748B TWI300748B (en) 2008-09-11

Family

ID=3489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2999A TWI300748B (en) 2004-02-02 2005-02-01 Ball point pen tip and aqueous ball 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59029B1 (zh)
CN (2) CN100421969C (zh)
TW (1) TWI300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165B (zh) * 2012-02-22 2016-02-24 株式会社百乐 圆珠笔尖及圆珠笔
EP2873533B1 (en) * 2012-06-28 2020-09-02 Pilot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WO2017082297A1 (ja) * 2015-11-09 2017-05-1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341U (zh) * 1988-06-01 1989-03-01 上海圆珠笔厂 一种新型滚珠笔笔头
CN1016902B (zh) * 1990-10-29 1992-06-03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接收震前电磁辐射的方法及设备
CN1050807C (zh) * 1994-04-29 2000-03-29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和使用该笔尖的圆珠笔
JP3840275B2 (ja) * 1995-10-26 2006-11-01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パイプ式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TW429267B (en) * 1996-02-05 2001-04-11 Pilot Ink Co Lt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hear-thinning water-based ball-point pen inks, shear-thinning water-based ball-point pen ink compositions, and ball-point pens employing the same
JP3434975B2 (ja) * 1996-06-03 2003-08-1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
JP3840318B2 (ja) * 1997-08-07 2006-11-01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
JP5121087B2 (ja) * 1999-09-20 2013-01-16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US6422776B1 (en) * 1999-09-20 2002-07-23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oration Ball-point pen and a penpoint tip therein
JP4565684B2 (ja) 1999-12-21 2010-10-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3118284A (ja) 2001-10-09 2003-04-23 Pilot Ink Co Ltd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3251979A (ja) * 2002-03-01 2003-09-09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ボールペン
TWI238123B (en) * 2001-12-18 2005-08-21 Mitsubishi Pencil Co Ballpoint pen tip and ballpoint pen
JP4082093B2 (ja) 2002-05-28 2008-04-30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9550A (zh) 2008-08-13
CN100421969C (zh) 2008-10-01
CN1651262A (zh) 2005-08-10
KR20050078639A (ko) 2005-08-05
CN101239550B (zh) 2010-06-16
KR100859029B1 (ko) 2008-09-17
TWI300748B (en) 2008-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131079A (ja) 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用ペン先チップ
TW200819310A (en) Ball-point pen tip and ink refill
CA2147916C (en) Ballpoint pen tip,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ball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TW200535015A (en) Ball point pen tip and aqueous ball 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JP3139171U (ja) 水性ボールペン
JP2015208932A (ja) 油性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ル及び油性ボールペン
KR20120006495A (ko) 볼펜팁, 볼펜 리필, 볼펜 및 볼펜팁의 제조방법
TW200523134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ip for an applicator
CN110857005B (zh)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JP6125854B2 (ja) ボールペン
JP2010089517A (ja) 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ール
JP3139148U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3148545U (ja) ノック式ボールペン
JP3139355U (ja) パイプ式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CN217124371U (zh) 笔芯和笔
CN216915306U (zh) 一种球珠笔
JP2019010844A (ja) ボールペン
JP4210476B2 (ja) 水性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6035692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3118284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4267886B2 (ja) 塗布具用チップ、塗布具及び塗布具用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6062342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3260120B2 (ja) ボールペンレフィル
JP2006062341A (ja) 水性ボールペン
JP2002052885A (ja) 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