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7005B -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 Google Patents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7005B
CN110857005B CN201910593581.7A CN201910593581A CN110857005B CN 110857005 B CN110857005 B CN 110857005B CN 201910593581 A CN201910593581 A CN 201910593581A CN 110857005 B CN110857005 B CN 1108570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tip
ballpoint pen
writing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935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7005A (zh
Inventor
本间悠一郎
山田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963644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85700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57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7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7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7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1/00Nibs; Writing-points
    • B43K1/08Nibs; Writing-points with ball points; Balls or ball beds
    • B43K1/086Nibs; Writing-points with ball points; Balls or ball beds with resilient supporting means for the ball, e.g.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7/00Ball-point pens
    • B43K7/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to the ball point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圆珠笔芯和圆珠笔,在使用书写圆珠直径为0.35mm~0.45mm的圆珠笔尖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笔感的降低且提高圆珠笔尖的抗落下性。圆珠笔芯包含圆珠笔尖和墨收纳管,该圆珠笔尖包括:书写圆珠;保持件,其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和形成为顶端细的锥形部;圆珠室,其收纳书写圆珠;圆珠支承座,在该圆珠支承座上转印有书写圆珠的曲面;后部孔,其到达圆珠室的附近;墨孔,其将圆珠室与后部孔之间连络起来;通道槽,其将墨孔和圆珠室连络起来;以及收拢部,其是将锥形部的顶端部分向内侧收拢而成的,该墨收纳管收纳油性墨,在该墨收纳管安装有圆珠笔尖,收拢外径小于书写圆珠直径的112%,自圆珠室的底面的最外缘起到锥形部为止的厚度为书写圆珠直径的23%~40%。

Description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背景技术
用于保持书写圆珠的圆珠笔尖通常通过下述各工序形成。
首先,从由圆柱材料制成的保持件的顶端侧切削加工出用于收纳书写圆珠的圆珠室。
接着,从保持件的后端侧切削加工出成为将圆珠笔内的墨向顶端侧引导的流路的后部孔。
然后,利用切削加工等贯穿所述圆珠室和后部孔而形成墨孔。该墨孔成为将到达了后部孔的墨进一步向顶端侧引导的流路。
接下来,在墨孔的周围,放射状地切削出多条槽。该槽是通道槽。该通道槽成为将到达了墨孔的墨向圆珠室引导的流路。
然后,将书写圆珠向圆珠室插入,之后将书写圆珠向后端侧敲击并对其按压。将该工序称为“敲击”。通过该敲击,在圆珠室的底面转印有书写圆珠的曲面。该圆珠室的底面的曲面成为圆珠支承座。
最后,通过将保持件的顶端部分向内侧收拢,从而形成防止书写圆珠脱落的收拢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书写圆珠直径为0.45mm以下的所谓超细的圆珠笔尖的圆珠笔芯和使用该圆珠笔芯的圆珠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8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与书写圆珠直径为0.5mm、0.7mm的圆珠笔尖相比,书写圆珠直径为0.45mm以下的比较小径的圆珠笔尖因其圆珠直径较小,所以圆珠笔尖的顶端部的壁厚较薄,从桌子落到地面时的冲击造成的影响较大。具体而言,由于落下引起的冲击,圆珠笔尖的顶端部会凹陷,墨的供给量因该凹陷而减少,书写时的描线出现飞白现象(日文:掠れる)。
鉴于上述问题,考虑使圆珠笔尖的顶端部的壁厚变厚,但若圆珠笔尖的顶端部的壁厚厚至必要以上,则书写时收拢部容易勾挂于书写面,产生笔感降低这样的新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书写圆珠直径为0.35mm~0.45mm的圆珠笔尖的情况下,抑制笔感的降低且提高圆珠笔尖的抗落下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那样的结构。
(1)第1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圆珠笔芯,其中,该圆珠笔芯包含圆珠笔尖和墨收纳管,该圆珠笔尖包括:书写圆珠,其直径为0.45mm以下;保持件,其抱持所述书写圆珠,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顶端侧形成为顶端细的锥形部;圆珠室,其自所述锥形部的顶端朝向所述锥形部的后端地形成,该圆珠室收纳所述书写圆珠;圆珠支承座,其是所述圆珠室的底面,在该圆珠支承座上转印有所述书写圆珠的曲面;后部孔,其是自所述保持件的后端朝向所述保持件的顶端地形成且到达所述圆珠室的附近的内部空间;墨孔,其是以将所述圆珠室与所述后部孔之间连络起来的方式形成的内部空间;通道槽,其是多个槽,该通道槽均等地配置于所述墨孔的周围,且以将所述墨孔和所述圆珠室连络起来的方式形成;以及收拢部,其是将所述锥形部的顶端部分向内侧收拢而成的,该墨收纳管收纳油性墨,在该墨收纳管安装有所述圆珠笔尖,所述收拢部的顶端面的外径即收拢外径小于所述书写圆珠直径的112%,所述保持件的自所述圆珠室的底面的最外缘起到所述锥形部为止的径向上的厚度为所述书写圆珠直径的23%以上且小于40%。
(2)第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的圆珠笔芯,其中,收纳于所述圆珠室的状态下的自所述书写圆珠的顶端起到所述锥形部的后端为止的沿着所述圆珠笔尖的轴心的长度小于4mm。
(3)第3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圆珠笔芯,其中,在通过所述圆珠笔尖的轴心的剖面中,将所述锥形部延长而成的线段所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小于50°。
(4)第4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的圆珠笔芯,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外径为2.35mm以上且小于2.6mm。
(5)第5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圆珠笔,其中,该圆珠笔包括收纳有第1技术方案、第2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或第4技术方案的圆珠笔芯的杆筒,并且该圆珠笔的包含所述杆筒的总重量为30g以上。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根据第5技术方案的圆珠笔,其特征在于,该圆珠笔包括:笔头部,其安装于所述杆筒的顶端,且在顶端具有作为开口部的顶端开口;复位弹簧,其朝向杆筒内的后方对所述圆珠笔芯施力;以及伸出操作部,其通过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施力而将所述圆珠笔芯向前方按压,从而使所述圆珠笔芯的所述圆珠笔尖自所述顶端开口突出,并且,呈螺旋状成形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笔头部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径最大的后端部抵接于所述圆珠笔芯,并且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中腹部形成有外径最小的收缩部。
在该情况下,在优选的形态中,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部的螺旋间距形成得比所述中腹部的螺旋间距窄,并且自所述中腹部朝向所述后端部地形成有外径逐渐增加的扩径部。
另外,期望的是,在将形成于所述圆珠笔尖的锥形部的角度设为α1、将所述笔头部的顶端开口的内表面的角度设为α2时,α1>α2。
并且,本发明能够被较佳地采用于一种圆珠笔、所谓的旋转伸出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筒包括前杆和后杆,在该圆珠笔设有旋转伸出单元,该旋转伸出单元通过使所述后杆相对于所述前杆相对地旋转而使所述圆珠笔芯前进,通过利用所述旋转伸出单元来使所述圆珠笔芯前进,从而所述圆珠笔尖自所述笔头部的所述顶端开口突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使用书写圆珠直径为0.45mm以下的所谓超细的圆珠笔尖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笔感的降低并提高圆珠笔尖的抗落下性。
特别是,根据所述第6技术方案的伸出式书写工具,在朝向杆筒内的后方对圆珠笔芯施力的复位弹簧的中腹部形成有外径为最小径的收缩部。由此,在圆珠笔尖从笔头部伸出而成为能够书写的复位弹簧的收缩状态下,形成于复位弹簧的中腹部的所述收缩部与圆珠笔芯的周侧面适当地接触等而能够抑制在复位弹簧的中央部产生挠曲。
由此,能够使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主要沿轴心方向起作用,能够解决如下以往的问题,即,因弹簧的中腹部的挠曲而使通过笔头部的顶端开口的圆珠笔尖向沿自轴心偏离的方向、换言之沿逃离的方向起作用。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以下情况:由于通过笔头部的顶端开口的圆珠笔尖受到与轴心偏移的弹簧压力,在书写中产生所述冲击声(嘎叽嘎叽声)。
另一方面,在将形成于圆珠笔尖的锥形部的角度设为α1、将笔头部的顶端开口的内表面的角度设为α2时,通过设定为α1>α2的关系,能够防止在圆珠笔尖从笔头部的顶端开口伸出之际圆珠笔尖的锥形部与笔头部的顶端开口的内表面摩擦的问题。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抑制在圆珠笔尖伸出时产生令人不适的滑动接触声的高级感优异的圆珠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圆珠笔的主视图。
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圆珠笔芯的主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I-I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圆珠笔尖的剖视图。
图4是以俯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圆珠室的底面的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圆珠笔尖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圆珠笔的顶端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复位弹簧的优选的第1形态的端面图。
图8是复位弹簧的优选的第2形态的端面图。
图9是比较结构的圆珠笔尖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
图10表示与书写圆珠直径相对应的锥形部的长度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5、圆珠笔;10、杆筒;11、前杆;12、后杆;12A、插入口;12B、冠部装饰件;12C、冠部;12D、装饰件止动螺母;13、笔夹;13A、笔夹头;14、笔头部;14A、顶端开口;14B、抵接部;15、连结体;16、装饰筒体;17、连结构件;18、螺纹结合构件;19、旋转伸出单元;19A、转动构件;19B、滑动件;19C、凸轮构件;19D、短杆构件;19E、套筒螺母;20、圆珠笔芯;30、墨收纳管;31、收纳部;32、延伸部;33、尾塞;34、墨追随体;35、油性墨;40、圆珠笔尖;41、锥面;42、书写圆珠;44、按压弹簧;46、按压棒;50、保持件;51、锥形部;52、主体部;53、插入部;54、收拢部;55、圆珠室;56、后部孔;57、墨孔;58、突起部;59、圆珠室底面;60、圆珠支承座;61、通道槽;62、最外缘;70、复位弹簧;71、扩径部;72、收缩部;73、等径部;74、膨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顶端侧”是指,圆珠笔5的轴向中的朝向后述的前杆11去的一侧,“后端侧”是指,朝向后述的后杆12去的另一侧。
(1)圆珠笔5
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圆珠笔5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以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部分,但在一部分附图中,也有时因纸面的情况而对代表性的部分标注附图标记,对于其详细的结构,引用在其他附图上标注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图1的(A)和图1的(B)示出圆珠笔5的整体结构,对于该圆珠笔5,利用外径被设为大致相同的圆筒状的前杆11和后杆12来构成杆筒10。并且,通过使后杆12相对于前杆11相对旋转,从而构成书写部相对于在杆筒10的前端部安装的笔头部突出没入的旋转伸出式书写工具。
在前杆11的前端部安装有圆筒状的连结体15,该连结体15在顶端内周面被施加有内螺纹,在后端外周面被施加有外螺纹,借助该连结体15,在前杆11的顶端部侧安装有金属制的笔头部14,且在笔头部14与前杆11之间安装有装饰筒体16。
并且,在成形为圆锥状的所述笔头部14的顶端部形成有顶端开口14A,收纳在杆筒10内的圆珠笔芯20的圆珠笔尖40构成为相对于该顶端开口14A突出没入。
在后杆12的后端附近形成有狭缝状的插入口12A,将笔夹13的基端部从插入口12A插入并安装于后杆12。此外,在笔夹13的顶端部一体地成形有笔夹头13A。
如图1所示,在所述前杆11的后端部开口,通过嵌合而安装有在内周面施加有内螺纹的连结构件17。另一方面,在后杆12的前端部开口,以能够相对于后杆12以规定的旋转角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圆筒状的螺纹结合构件18,通过使形成于螺纹结合构件18的外螺纹与嵌合于前杆11的连结构件17的内螺纹螺纹结合,从而将前杆11与后杆12连结起来。
在所述螺纹结合构件18的后端部内周面施加有内螺纹,相对于该内螺纹,拧入并安装后述的旋转伸出单元19所包括的转动构件19A的前端部。
如图1所示,在所述旋转伸出单元19内收纳有滑动件19B,在该滑动件19B的后部收纳有凸轮构件19C。并且,通过使旋转伸出单元19相对于所述转动构件19A相对旋转,从而滑动件19B在所述凸轮构件19C的作用下受到被向轴前方推出的作用。
在所述滑动件19B的顶端部配置有能够沿轴向移动的短杆构件19D,该短杆构件19D的前端部与安装于圆珠笔芯20的后端部的尾塞33抵接。
旋转伸出单元19由插入到后杆12的后端部分的套筒螺母19E抱持。从后杆12的插入口12A插入的笔夹13的基端部与该套筒螺母19E的后端抵接。此时,设置于笔夹13的基端部的孔与套筒螺母19E的后端的螺纹孔对准。
另一方面,在安装于后杆12后端的冠部装饰件12B的中心设置的孔中,贯穿有顶端形成为螺栓状的冠部12C。冠部12C被旋入于与笔夹13的基端部的后方抵接的装饰件止动螺母12D,并通过笔夹13的基端部的孔而与套筒螺母19E的后端的螺纹孔螺纹结合。由此,冠部装饰件12B和笔夹13固定于后杆12。
(2)圆珠笔芯20
如图2所示,圆珠笔芯20包括:墨收纳管30,其收纳主溶剂为水以外的的溶剂的油性墨35,在剪切速度38.3(s-1)时该油性墨35的墨粘度为10mPa·s~3000mPa·s;以及圆珠笔尖40,其安装于该墨收纳管30的顶端。
如图2的(A)所示,该墨收纳管30包括:大致圆筒状的粗径的收纳部31,其收纳油性墨35;以及细径的延伸部32,其从收纳部31的顶端延伸。通过包括粗径的收纳部31,能够比以往的墨收纳管收纳更多的油性墨35,至少能够书写1500m以上的距离,更优选能够书写2000m以上的距离。在收纳部31的后端的开口部安装有尾塞33,该尾塞33用于防止油性墨35流出。另外,在延伸部32的顶端的开口部安装有圆珠笔尖40。对于墨收纳管30,优选的是,其由与油性墨35接触的内表面的面粗糙度按照基于JIS B0601的算术平均粗糙度计为Ra0.5μm以上的金属制成,使对10mPa·s~10000mPa·s的有机硅油进行烧结处理而作为附着物固化在墨收纳管30的内表面上。通过进行这样的烧结处理,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浮塞(日文:フォロワー)随时间经过而流出的问题、在书写中途中的墨的一部分附着于壁面的状态下浮塞倾斜地代替向顶侧流动这样的翻转的问题。
并且,如图2的(B)所示,在收纳部31的内部填充有上述油性墨35,在该油性墨35的后端侧填充有作为润滑脂状的物质的墨追随体34。该墨追随体34与上述尾塞33同样地起到用于防止油性墨35从墨收纳管30的后端流出的塞的作用。优选的是,墨追随体34含有作为1种或两种以上的40℃的粘度为200mPa·s以上的合成油的聚-α-烯烃,其总量为全成分的80质量%以上,在25℃的粘度为1000mPa·s~40000mPa·s,剪切速度1s-1~10s-1的剪切降粘指数为0.95以上,不含有剪切降粘添加剂。
(3)圆珠笔尖40
接下来,使用图3~图5来说明圆珠笔尖40。
如图3所示,圆珠笔尖40包括:保持件50,其通过对维氏硬度为200以上且小于450的含铋的铁素体类不锈钢制的圆柱材料进行切削而形成;书写圆珠42,其直径为0.38mm且由超硬合金制成,该书写圆珠42安装于保持件50的顶端;以及按压弹簧44,其嵌装于保持件50的内部。
保持件50从其顶端侧起依次包括锥形部51、主体部52、以及插入部53。
锥形部51是构成保持件50的顶端部分的构件,其形状形成为朝向顶端侧去顶端变细的圆锥状。在该锥形部51的顶端部分形成有以向内侧缩径的方式收拢(按压变形)而成的收拢部54(参照图5)。该收拢部54抱持书写圆珠42,书写圆珠42的一部分从收拢部54的顶端暴露(参照图5)。
主体部52是与锥形部51的后端相连续且构成保持件50的中央部分的构件,其外径即主体部外径D为2.5mm。另外,只要主体部外径D为2.35mm以上且小于2.6mm,则不限于2.5mm。
插入部53是与主体部52的后端相连续且构成保持件50的后端部分的构件,其外径比主体部52的外径小。并且,通过将该插入部53从延伸部32(参照图2)的顶端的开口部压入墨收纳管30,从而起到用于将圆珠笔尖40固定于墨收纳管30的作用。
在此,在锥形部51的顶端部分、即保持件50的顶端部分,从保持件50的顶端朝向后端侧形成有用于收纳书写圆珠42的圆珠室55(参照图5)。例如,该圆珠室55通过实施基于钻头的切削加工而形成。
在保持件50的内部形成有后部孔56,该后部孔56是从保持件50的后端朝向顶端侧形成的内部空间。该后部孔56朝向顶端侧阶梯式地缩径,其顶端到达圆珠室55的附近。例如,该后部孔56通过实施基于钻头的切削加工而形成。
并且,通过利用钻头贯穿上述圆珠室55和后部孔56,从而形成作为将圆珠室55与后部孔56之间连络起来的内部空间的墨孔57(参照图5)。即,圆珠室55和后部孔56经由墨孔57相连通。
另外,在后部孔56的内部插入有螺旋状的按压弹簧44。在插入按压弹簧44之后,通过对插入部53的周围的多个部位实施冲压加工,从而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58。而且,按压弹簧44的后端部分被这些突起部58支承。
另一方面,按压弹簧44的顶端部分向顶端侧笔直地延伸而形成为将书写圆珠42向顶端侧按压的按压棒46。该按压棒46的顶端贯穿墨孔57并与圆珠室55内的书写圆珠42的后端相接触。该按压棒46向顶端侧按压书写圆珠42的荷重优选大于0N且小于圆珠笔5的总重量,更优选为0.01N~0.09N。在此,若该荷重小于0.01N,则非书写时的书写圆珠42与收拢部54之间的贴紧较弱,因此圆珠室55内容易干燥。因此,开始书写时的描线容易出现飞白现象。另一方面,若该荷重超过0.09N,则即使施加书写压力,书写圆珠42也不易被推回,因此会损害笔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荷重设为0.06N~0.08N。
如图4所示,在作为圆珠室55的底面的圆珠室底面59上形成有圆珠支承座60,该圆珠支承座60通过在插入书写圆珠42后向后端侧按压的敲击工序而转印有书写圆珠42的曲面。
并且,从圆珠室底面59形成有作为多个槽的通道槽61,该通道槽61形成为均等地配置于墨孔57的周围且将墨孔57和圆珠室55连络起来。该通道槽61通过使用通道切削工具对墨孔57的周围的4个部位以放射状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而且,该通道槽61成为用于在书写圆珠42与圆珠支承座60接触的状态下确保墨在墨孔57和圆珠室55内流通的构造。
在此,将图5所示的圆珠室底面59上的位于最外侧的部分称作“最外缘6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自最外缘62起到锥形部51为止的径向上的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书写圆珠42径)的23%以上且小于40%。如上所述,书写圆珠42直径为0.38mm,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厚度X为98μm。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5%。
另外,图5示出通过圆珠笔尖40的轴心S的剖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情况下,作为将锥形部51延长而成的线段所成的角度的锥角T为30°以上且小于50°,具体而言为35°。
如在图6中用放大剖视图来表示圆珠笔5的顶端部分那样,圆珠笔尖40的后端的插入部53压入安装于墨收纳管30的延伸部32。
并且,在将形成于圆珠笔尖40的锥形部51的以轴线为中央的角度设为α1、将所述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的以轴线为中央的内表面角度设为α2时,设定为α1>α2的关系。另外,在附图所示的例子中,α1=35°,α2=10°。
圆珠笔尖40由超硬合金那样的金属材料形成,但在该情况下,在锥形部51是通过车床等加工机进行切削加工而成的时候,在锥形部51残留有作为圆状的切削痕迹的刮痕。
由此,在圆珠笔尖40从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伸出时,残留在圆珠笔尖40的锥形部51上的所述刮痕与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内表面摩擦,从而产生令人不适的滑动接触声,对此,通过设定为所述α1和α2的关系,能够有效地防止产生令人不适的滑动接触声。
(4)复位弹簧
另一方面,在所述圆珠笔芯的延伸部32外套有螺旋状的复位弹簧70。该复位弹簧70的前端部如图6所示那样与通过在笔头部14的内表面上使内径呈台阶状缩小而形成的环状的抵接部14B相抵接,复位弹簧70的后端部如图1的(B)所示那样配置为与圆珠笔芯20的墨收纳管30中的自收纳部31向延伸部32过渡的过渡部分相接触的状态。由此,复位弹簧70朝向杆筒10内的后方对圆珠笔芯20施力。
图7和图8利用端面图示出所述复位弹簧70的优选的第1形态和第2形态的中腹部。
首先,在图7所示的复位弹簧70的第1形态中,复位弹簧70的前端部侧(图的左侧)和后端部侧(图的右侧)的螺旋间距形成为比中腹部的螺旋间距窄至贴紧的程度。并且,后端部侧形成为外径依次扩大的扩径部71,通过使该后端侧的扩径部71与所述圆珠笔芯20的墨收纳管30中的自收纳部31向延伸部32过渡的过渡部分相接触,从而使圆珠笔芯20的轴心和复位弹簧70的轴心对准。
并且,通过使复位弹簧70的前端部侧与笔头部14的环状的抵接部14B(参照图6)抵接,从而如所述那样朝向杆筒10内的后方对圆珠笔芯20施力。
另外,在将图7所示的复位弹簧70的前端部侧的直径设为D1时,在复位弹簧70的中腹部形成有直径比所述直径D1小的收缩部72,在该收缩部70的前后分别形成有直径与所述直径D1大致相等的等径部73、73。
即,所述收缩部72以在复位弹簧70中外径成为最小径的方式成形,后端部侧的扩径部71的外径成形为最大径。
另外,在图8所示的复位弹簧70的第2形态中,复位弹簧70的前端部侧(图的左侧)和后端部侧(图的右侧)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第1形态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2形态的复位弹簧70中的中腹部的前后形成有直径比前端部侧的直径D1稍粗的区域即膨胀部74、74,在该膨胀部74、74之间形成有直径与所述直径D1大致相等的区域。即,在第2形态的复位弹簧70中,该膨胀部74、74之间的区域成为在复位弹簧70中外径为最小径的收缩部72。
根据包括所述收缩部72的第1形态和第2形态的复位弹簧70,在圆珠笔尖40从笔头部14伸出而成为能够书写的状态、即使复位弹簧70收缩了的状态下,复位弹簧70的所述收缩部72以与圆珠笔芯20的延伸部32的一部分适当地接触等而抑制在复位弹簧70的中央部产生挠曲的方式发挥作用。
因而,复位弹簧70的回弹力主要沿轴心方向起作用,能够消除因复位弹簧70的中腹部挠曲而将顶端的圆珠笔尖40朝向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的一部分较强地按压这样以往的书写工具的问题点。
由此,能够对圆珠笔尖40进行设定而使圆珠笔尖40位于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的大致中央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以下情况:通过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的圆珠笔尖40在受到与轴心偏移的弹簧压力的状态下承受书写压力,圆珠笔尖40在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内往复而产生异响(冲击声=嘎叽嘎叽声)。
另外,通过使用图8所示的第2形态的复位弹簧70并适当地调整该复位弹簧70与笔头部1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设定为在复位弹簧70欲产生挠曲时复位弹簧70的所述两个膨胀部74、74抵靠于笔头部14的内周面,由此,还能够同样地构成为,使圆珠笔尖40位于笔头部14的顶端开口14A的大致中央部。
(5)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最外缘62起到锥形部51为止的径向上的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以上且小于40%,具体而言为98μm(参照图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5%。
在此,若厚度X小于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则从桌子落到地面时的冲击造成的影响变大,锥形部51的凹陷导致墨的供给量减少,书写时的描线出现飞白现象。另一方面,若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40%以上,则难以在圆珠室55内积存油性墨35,无法书写,因此不能作为圆珠笔5发挥功能。即使能够书写,若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40%以上,则锥形部51的壁厚会厚至必要以上,在书写时收拢部54容易勾挂于书写面,产生笔感降低这样的不良。因此,在使用书写圆珠42直径为0.45mm以下的圆珠笔尖40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笔感的降低且提高圆珠笔尖40的抗落下性,优选使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以上且小于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圆珠笔尖40的轴心S的剖面中,使自锥形部51起与锥形部51相连续的收拢部54的后端侧的部分延长而成的线段所成的角度为收拢角K1(参照图5)。另一方面,在厚度X小于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的结构(图9所示的比较结构)中,在通过圆珠笔尖40’的轴心S的剖面中,使自锥形部51’起与锥形部51’相连续的收拢部54’的后端侧的部分延长而成的线段所成的角度为收拢角K2。此外,在图9中,对于与图5相同的结构,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上标注“’”。
并且,收拢角K1大于收拢角K2。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与图9所示的比较结构中的收拢外径G2(参照图9)相同的大小来构成收拢部54的顶端面的外径即收拢外径G1(参照图5)。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收拢外径G1小于书写圆珠42直径的112%。如上所述,书写圆珠42的直径为0.38mm,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收拢外径G1为0.401mm。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收拢外径G1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105%。在此,若收拢外径G1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112%以上,则能设想到在书写时收拢部54容易勾挂于书写面而产生笔感降低这样的不良。因此,在使用书写圆珠42直径为0.45mm以下的圆珠笔尖40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笔感的降低且提高圆珠笔尖40的抗落下性,优选使收拢外径G1小于书写圆珠42直径的112%。此外,作为上述比例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从需要对书写圆珠42进行收拢这点考虑,例如优选为103%以上。
另外,当使用与直径为0.5mm、0.7mm或1.0mm的书写圆珠42’的圆珠笔尖40’相同的锥角T来形成使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直径为0.38mm的书写圆珠42的圆珠笔尖40时,与使用所述书写圆珠42’的情况相比,收纳于圆珠室55的状态下的从书写圆珠42的顶端起到锥形部51的后端为止的沿着圆珠笔尖40的轴心S的长度变长。
在此,图10的(A)的书写圆珠42直径为0.38mm,图10的(B)的书写圆珠42’直径为0.5mm,图10的(C)的书写圆珠42’直径为0.7mm,图10的(D)的书写圆珠42’直径为1.0mm。另外,在图10的(B)~图10的(D)中,对于与图10的(A)相同的结构,在与图10的(A)相同的附图标记上标注“’”。而且,如图10所示,在形成锥角T设为35°且使用直径不同的书写圆珠42的圆珠笔尖40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抱持书写圆珠42,书写圆珠直径越小,上述长度越长(Y1>Y2>Y3>Y4)。
并且,在使用书写圆珠42直径为0.45mm以下的圆珠笔尖40的情况下,与使用书写圆珠42直径大于0.45mm的圆珠笔尖40的情况相比,上述长度变长,由此,具有从最外缘62起到锥形部51为止的径向上的厚度X(参照图5)变薄而使圆珠笔尖40的抗落下性变低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图10的(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圆珠笔尖40中,通过使锥角T为30°以上且小于50°、具体而言为35°,从而使收纳于圆珠室55的状态下的从书写圆珠42的顶端起到锥形部51的后端为止的沿着圆珠笔尖40的轴心S的长度Y1形成为小于4mm。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长度Y1形成为3.25mm。
在此,若上述长度Y1为4mm以上,则为了使锥角T在上述范围内而要使厚度X变薄,从而难以使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以上。因此,在使用书写圆珠42直径特别为0.35mm~0.45mm的圆珠笔尖40的情况下,为了抑制笔感的降低且提高圆珠笔尖40的抗落下性,优选使长度Y1小于4mm。另外,关于长度Y1的下限,只要是能够形成圆珠笔尖40的长度就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若锥角T小于30°,则厚度X变薄,从而难以使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以上。另一方面,若锥角T为50°以上,则与锥形部51的后端相连续的主体部52的外径(主体部外径D)变大至必要以上,产生圆珠笔尖40变粗至必要以上这样的不良。由此,圆珠笔5的外径也变大至必要以上,使用者难以把持。因此,为了消除上述问题点,优选使锥角T为30°以上且小于50°。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外径D为2.35mm以上且小于2.6mm,具体而言为2.5mm。
在此,若主体部外径D小于2.35mm,则为了使锥角T在上述范围内而要使厚度X变薄,从而难以使厚度X为书写圆珠42直径的23%以上。另一方面,当主体部外径D为2.6mm以上时,与将上述锥角T设为50°以上的情况同样地,产生圆珠笔尖40粗到必要以上这样的不良。也就是说,当主体部外径D为2.6mm以上时,与将上述锥角T设为50°以上的情况相同,圆珠笔5的外径变大至必要以上,使用者难以把持。因此,为了消除上述问题点,优选将主体部外径D设为2.35mm以上且小于2.6mm。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和比较例,制作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圆珠笔,并进行了下述实验。另外,在全部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安装于圆珠笔尖的书写圆珠直径为0.38mm,圆珠笔的重量为40g。
在下述表1所示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圆珠笔芯中,分别制作了5个样品。然后,使用这些圆珠笔芯被收纳于杆筒而成的圆珠笔,实施了对圆珠笔芯的抗落下性进行测量的实验。具体而言,在使圆珠笔的顶端朝下的状态下使圆珠笔从1m的高度垂直落下到混凝土板上,在从向混凝土板的垂直落下起经过24小时后,使用该圆珠笔进行了书写。
并且,作为该实验中的描线的浓度差的评价,将不管书写方向如何描线状态均良好的样品评价为“A”,将根据书写方向的不同看到描线浓度差的样品评价为“B”,将在描线上看到飞白现象、飞线(日文:線飛び)的样品评价为“C”,将与“C”评价相比在描线上看到更多飞白现象、飞线的样品评价为“D”,将作为圆珠笔不发挥功能且无法书写的样品评价为“E”。
另外,作为该实验中的漏墨的评价,将未产生漏墨的样品评价为“A”,将产生了漏墨的样品评价为“B”,将与“B”评价相比产生更大量漏墨的样品评价为“C”,将与“C”评价相比产生更大量漏墨的样品评价为“D”,将作为圆珠笔不发挥功能且无法书写的样品评价为“E”。
另外,制作了另外的5个样品,进行了基于长距离书写的描线的飞白现象的实验。使用以JIS S6039为基准的书写试验机,以书写角度55°、书写速度1m/min、书写荷重4.9N进行书写,对书写1500m之后的描线的状态进行确认,将未看到飞白现象的样品评价为“A”,将看到少量飞白现象的样品评价为“B”评价,将能够清楚地确认到飞白现象的样品评价为“C”。
将上述实验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Figure GDA0003757761720000161
根据上述表1的结果,对于厚度X为书写圆珠直径的23%以上且小于40%的样品,在描线的浓度差、漏墨以及长距离书写的评价中,所有样品均为“A”评价。而且,在这些“A”评价的圆珠笔中,能够在不影响笔迹的情况下书写1500m以上。
另一方面,随着厚度X与书写圆珠直径的比小于23%,在描线的浓度差的评价和漏墨的评价中,高评价的样品变少。另外,在厚度X为书写圆珠直径的40%以上的情况下,原本就不能作为圆珠笔发挥功能,无法书写。

Claims (9)

1.一种圆珠笔芯,其中,
该圆珠笔芯包含圆珠笔尖和墨收纳管,
该圆珠笔尖包括:
书写圆珠,其直径为0.45mm以下;
保持件,其抱持所述书写圆珠,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和在所述主体部的顶端侧形成为顶端细的锥形部;
圆珠室,其自所述锥形部的顶端朝向所述锥形部的后端形成,该圆珠室收纳所述书写圆珠;
圆珠支承座,其是所述圆珠室的底面,在该圆珠支承座上转印有所述书写圆珠的曲面;
后部孔,其是自所述保持件的后端朝向所述保持件的顶端形成且到达所述圆珠室的附近的内部空间;
墨孔,其是以将所述圆珠室与所述后部孔之间连通起来的方式形成的内部空间;
通道槽,其是多个槽,该多个槽均等地配置于所述墨孔的周围,且以将所述墨孔和所述圆珠室连通起来的方式形成;以及
收拢部,其是将所述锥形部的顶端部分向内侧收拢而成的,
该墨收纳管收纳油性墨,在该墨收纳管安装有所述圆珠笔尖,
所述收拢部的顶端面的外径即收拢外径小于所述书写圆珠直径的112%,
所述保持件的自所述圆珠室的底面的最外缘起到所述锥形部为止的径向上的厚度为所述书写圆珠直径的23%以上且小于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芯,其中,
收纳于所述圆珠室的状态下的自所述书写圆珠的顶端起到所述锥形部的后端为止的沿着所述圆珠笔尖的轴心的长度小于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芯,其中,
在通过所述圆珠笔尖的轴心的剖面中,将所述锥形部延长而成的线段所成的锥角为30°以上且小于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芯,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外径为2.35mm以上且小于2.6mm。
5.一种圆珠笔,其中,
该圆珠笔包括收纳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珠笔芯的杆筒,并且该圆珠笔的包含所述杆筒的总重量为30g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珠笔,其特征在于,
该圆珠笔包括:
笔头部,其安装于所述杆筒的顶端,且在顶端具有作为开口部的顶端开口;
复位弹簧,其朝向杆筒内的后方对所述圆珠笔芯施力;以及
伸出操作部,其通过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施力而将所述圆珠笔芯向前方按压,从而使所述圆珠笔芯的所述圆珠笔尖自所述顶端开口突出,
并且,呈螺旋状成形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笔头部内,
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径最大的后端部抵接于所述圆珠笔芯,并且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中腹部形成有外径最小的收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珠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部的螺旋间距形成得比所述中腹部的螺旋间距窄,并且自所述中腹部朝向所述后端部地形成有外径逐渐增加的扩径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珠笔,其特征在于,
在将形成于所述圆珠笔尖的锥形部的角度设为α1、将所述笔头部的顶端开口的内表面的角度设为α2时,
α1>α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珠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筒包括前杆和后杆,
在该圆珠笔设有旋转伸出单元,该旋转伸出单元通过使所述后杆相对于所述前杆旋转而使所述圆珠笔芯前进,
通过利用所述旋转伸出单元来使所述圆珠笔芯前进,从而所述圆珠笔尖自所述笔头部的所述顶端开口突出。
CN201910593581.7A 2018-08-23 2019-07-03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Active CN110857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6068 2018-08-23
JP2018156068 2018-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7005A CN110857005A (zh) 2020-03-03
CN110857005B true CN110857005B (zh) 2022-11-15

Family

ID=6963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3581.7A Active CN110857005B (zh) 2018-08-23 2019-07-03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57461B2 (zh)
CN (1) CN1108570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494A (zh) * 2021-02-08 2021-04-30 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管型弹簧笔头及其加工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279A (zh) * 2001-12-18 2003-10-1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以及圆珠笔
CN1933983A (zh) * 2004-03-18 2007-03-21 樱花彩色产品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
CN102292403A (zh) * 2009-01-23 2011-12-21 派通株式会社 圆珠笔墨水和使用该墨水的圆珠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5350B2 (ja) * 1993-06-30 2001-12-04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ボ−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WO1997022483A1 (fr) * 1995-12-19 1997-06-26 Kabushiki Kaisha Pilot Cartouche de rechange pour crayon a bil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2002225482A (ja) * 2001-01-31 2002-08-14 Pentel Corp ボールペンまたは塗布具のチップ
JP4311684B2 (ja) * 2006-09-01 2009-08-12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インクリフィル
US9056518B2 (en) * 2010-03-08 2015-06-16 Mitsubishi Pencil Company, Limited Ballpoint pen tip, ballpoint pen refill, and ballpoint pen
JP5808104B2 (ja) * 2010-12-20 2015-11-10 株式会社サクラクレパス 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用ペン先チップ
CN103328227B (zh) * 2010-12-27 2016-03-30 株式会社百乐 圆珠笔笔尖以及使用该圆珠笔笔尖的圆珠笔
JP6084380B2 (ja) * 2012-06-28 2017-02-22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出没式ボールペン
JP2015208932A (ja) * 2014-04-28 2015-11-24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油性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ル及び油性ボールペン
JP6847595B2 (ja) * 2015-12-01 2021-03-24 ゼブラ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該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を具備した筆記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8279A (zh) * 2001-12-18 2003-10-1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以及圆珠笔
CN1933983A (zh) * 2004-03-18 2007-03-21 樱花彩色产品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
CN102292403A (zh) * 2009-01-23 2011-12-21 派通株式会社 圆珠笔墨水和使用该墨水的圆珠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7005A (zh) 2020-03-03
JP7357461B2 (ja) 2023-10-06
JP2020032714A (ja) 2020-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2249B2 (en) Ball-point pen tip and ink refill
CN110857005B (zh) 圆珠笔芯和圆珠笔
JP3139171U (ja) 水性ボールペン
JP4870444B2 (ja) 塗布具用チップ、並びに、塗布具
JP2015208932A (ja) 油性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ル及び油性ボールペン
WO2010104101A1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ル、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4420365B2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TWI698356B (zh) 原子筆頭及具備該原子筆頭的書寫用具
JP2004136621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この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を利用したボールペン及びこの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5212304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19010843A (ja) ボールペン
JP6125854B2 (ja) ボールペン
JP5663236B2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19010844A (ja) ボールペン
JP4471276B2 (ja) 塗布具用チップ、塗布具用チップの製造方法、塗布具
JP6494432B2 (ja) ノック式ボールペン
JP5083938B2 (ja) ボールペン
CN110239256B (zh) 一种防漏墨弹簧笔头、圆珠笔笔芯及圆珠笔
JP4267886B2 (ja) 塗布具用チップ、塗布具及び塗布具用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24010349A (ja) ボールペン
JP3139355U (ja) パイプ式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19010870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19107900A (ja) ノック式ボールペン
JP2020157777A (ja) ノック式ボールペン
JP2019181811A (ja) ボールペ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