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1969C -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 Google Patents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1969C
CN100421969C CNB2005100062812A CN200510006281A CN100421969C CN 100421969 C CN100421969 C CN 100421969C CN B2005100062812 A CNB2005100062812 A CN B2005100062812A CN 200510006281 A CN200510006281 A CN 200510006281A CN 100421969 C CN100421969 C CN 1004219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earl body
ball
pen tip
point 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62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1262A (zh
Inventor
井户干也
山内治巳
关根伸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lot I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lot I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72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6234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72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6234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72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607627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ot I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lot In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1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12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19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196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04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liq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7/0004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employing combustion as light sourc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liquid fuel
    • F21V37/002Wi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珠笔尖,其尽管具有极小珠体,也能够得到可长期防止珠体的脱落,并且具有没有笔迹间歇的充分的书写性能。其中,在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5)。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4)。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和前述铆接部(4)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5)。珠体的一部分从前述铆接部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在珠体(5)的外径为A、铆接部(4)的内径为H、前述珠体(5)从铆接部(4)的前端伸出的尺寸为L时,满足“0.010mm<A-H<0.035mm”、并且“0.15<L/A<0.30”的关系。

Description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极小珠体(即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的圆珠笔尖(ボ一ルペンチツプ)。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这种圆珠笔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方案3中公开了一种圆珠笔尖,其具有在金属细管的一端附近、将离开该一端等距的多处向内推压变形而形成内部突起的支座、以及从前述内部突起和前述一端之间插入的直径不足0.3mm的珠体,并且前述一端的边缘通过在内侧铆接加工而形成铆接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的直径为D、前述内部突起的内切圆的直径为F、从前述珠体的前述铆接部的前端的伸出尺寸为G、以及该铆接部的内径为H时,满足0.4≤F/D≤0.6、G/D≥0.25,并且0.005mm≤D-H≤0.010mm的关系。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3-251979号
一般地,在具有极小珠体(即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的圆珠笔尖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书写时珠体埋没在纸面中的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铆接部也有相当的部分埋没在纸面中。特别是在书写压力大的情况下,前述珠体及铆接部在纸面中的埋没量极为显著。因此,具有极小珠体的圆珠笔尖在书写时,前述铆接部由于和纸面接触而被磨损,有铆接部的握持力降低,在短期内珠体向外部脱落的可能。此外,前述以往的圆珠笔尖为了防止前述珠体的脱落,预先将铆接部的前端的壁厚设定为比较厚。因此,从书写开始时起,铆接部的前端外周边与纸面接触,不能得到良好的书写感。
前述专利文献1的圆珠笔尖的结构为:重视有无书写时的勾挂感,将铆接部的铆接变形量抑制为比较小,并且相对于珠体外径的珠体伸出尺寸的比例与一般的珠体(例如外径0.5mm的珠体)同样地设定为比较大。其结果,前述专利文献1的圆珠笔尖难以长期地防止珠体的脱落。
此外,前述专利文献1的圆珠笔尖由于珠体支承座的内部突出量设定的比较小,难以充分地防止珠体支承座的磨损。因此,由于书写,珠体支承座较大地磨损,珠体握持孔内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即铆接部与珠体的间隙)增加。由此,书写时铆接部的前端内周边会勾挂纸面,不但不能得到良好的书写感,还可能产生使纸面的纤维屑等异物混入珠体握持部内的现象(以下称为纸塞)。由于前述纸塞的产生,阻碍了墨水流出性及珠体的顺畅回转,有可能产生笔迹断续或填充墨水残留在圆珠笔尖主体内而不能书写的可能。
此外,前述具有极小珠体的水性圆珠笔尖能够得到较细的线宽度的笔迹,最适于笔记本等细部的书写。但前述具有极小珠体的水性圆珠笔尖由于流出性的稍微不同(离散),有可能产生笔迹渗润,或产生笔迹偏移,有可能无法得到适宜的较细的线宽度的笔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圆珠笔尖,其尽管具有极小珠体,也能够长期地防止珠体的脱落,并且具有没有笔迹间歇的充分的书写性能;提供一种圆珠笔尖,其尽管具有极小珠体,也具有没有笔迹间歇的充分的书写性能;以及提供一种圆珠笔尖,其尽管具有极小珠体,也能够长期地防止珠体的脱落。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前述以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圆珠笔尖,其尽管具有外径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也能够从书写开始起得到良好的书写感,另外即使继续书写也能维持书写开始的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产生纸塞或珠体脱落,能够将填充的墨水使用到最后。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前述以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产生笔迹的渗润或笔迹写出飞白(カスレ)、能够得到极细的线宽度的水性圆珠笔。
本发明者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注意到以下的a、b点。
a、具有极小珠体的圆珠笔尖(特别是具有极小珠体的针式圆珠笔尖)的前端较尖锐,如图5所示,在通常的书写压力下,不管珠体的伸出尺寸大小,具有铆接部的细尖状前端部通常较深地埋没在纸面中,纸面为暂时的凹入状态。因此,尽管前述珠体伸出尺寸一定程度较小地被设定,珠体也会与前述暂时凹入的纸面充分接触,得到没有间歇良好的书写性能。
b、在具有极小珠体的圆珠笔的情况下,由于以细部的书写(例如向笔记本或印刷书类的部分性写入)为主要使用形式,不要求具有一般外径的珠体(例如外径为0.5mm的珠体)的圆珠笔那样的顺畅的书写感。
本发明者着眼于以上几点,反复专心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第1发明)本申请的第1发明为,提供一种圆珠笔尖1,其在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5,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4,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和前述铆接部4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5,并且珠体5的一部分从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为A、前述铆接部4的内径为H、前述珠体5从铆接部4的前端伸出的尺寸为L时,满足0.010mm<A-H<0.035mm、且0.15<L/A<0.30的关系(技术方案1)。
前述技术方案1的圆珠笔尖1由于在珠体5的外A不足0.3mm(毫米)的情况下,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比0.010mm(毫米)大(即0.010mm<A-H),能够长期地防止珠体脱落。因为如果在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为0.010mm以下的情况下(即A-H≤0.010mm的情况下),铆接变形量变小,根据书写使用的条件不同,有在从开始使用起短时间内产生珠体脱落的可能。
此外,前述技术方案1的圆珠笔尖1由于在珠体5的外径A不足0.3mm的情况下,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比0.15大地被设定(即0.15<L/A),书写时在通常的书写压力下维持珠体5与纸面9的接触状态,并且维持珠体5的适当回转,不会产生笔迹的间歇。因为如果在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为0.15以下(即L/A≤0.15)的情况下,在相对于纸面9倾斜地书写时,珠体5从纸面9离开,有产生笔迹间歇的可能。
此外,前述技术方案1的圆珠笔尖1通过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比0.035mm(毫米)小(即A-H<0.035mm),而能够容易地满足前述“0.15<L/A”的关系,对回避笔迹间歇有利。因为,如果在前述A-H的值为0.035mm以上的情况下,铆接部向内部的铆接变形量加大,难以得到充分的珠体伸出尺寸L。
此外,前述技术方案1的圆珠笔通过将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设定为比0.30小(即L/A<0.30),而能够保证铆接部4与珠体5的间隙,能够在书写时得到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因为,如果在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为0.30以上(即0.30≤L/A)的情况下,要满足能够用于得到防止前述珠体脱落的充分的铆接变形量的必要条件“0.010mm≤A-H”的关系,铆接部4与珠体5的间隙容易变的较小,其结果有可能由于书写时墨水流出不足而产生笔迹间歇。
在前述技术方案1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0.010mm<A-H<0.030mm,并且0.15<L/A<0.25(技术方案2)。
前述技术方案2的圆珠笔尖1通过使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比0.030mm小(即A-H<0.030mm),能够进一步容易满足前述“0.15<L/A”的关系,对回避笔迹间歇有利。此外,通过将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设定为比0.25小(即L/A<0.25),而能够使适当地握持珠体用的铆接部的铆接变形量的设定容易,进一步保证铆接部4与珠体5的间隙,能够在书写时得到充分的流出性。
(第2发明)本申请的第2发明为提供一种圆珠笔尖1,其在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5,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4,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和前述铆接4部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5,并且珠体5的一部分从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为A、前述珠体5从铆接部4的前端伸出的尺寸为L时,满足0.15<L/A<0.25的关系(技术方案3)。
前述技术方案3的圆珠笔尖1通过在珠体5的外径A不足0.3mm的情况下,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比0.15大地被设定(即0.15<L/A),书写时在通常的书写压力下维持珠体5与纸面9的接触状态,并且维持珠体5的适当回转,由此,不会产生笔迹的间歇。因为如果在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为0.15以下(即L/A≤0.15)的情况下,在相对于纸面9倾斜地书写时,珠体5从纸面9离开,有产生笔迹间歇的可能。
此外,前述技术方案3的圆珠笔尖1通过在珠体5的外径A不足0.3mm的情况下,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于珠体外径A的比L/A的值被设定为比0.25小(即L/A<0.25),能够使适当地握持珠体用的铆接部的铆接变形量的设定容易,进一步保证铆接部4与珠体5的间隙,能够在书写时得到充分的流出性。
(第3发明)本申请的第3发明为提供圆珠笔尖1,其在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5,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4,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和前述铆接部4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5,并且珠体5的一部分从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为A、前述铆接部4的内径为H时,满足0.010mm<A-H<0.035mm的关系(技术方案4)。
前述技术方案4的圆珠笔尖1通过在珠体5的外径A不足0.3mm的情况下,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比0.010mm大(即0.010mm<A-H),而能够长期地防止珠体脱落。因为如果在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为0.010mm以下的情况下(即A-H≤0.010mm的情况下)铆接部的铆接变形量小,根据书写使用的条件不同,有在从开始使用起短时间内产生珠体脱落的可能。
此外,前述技术方案4的圆珠笔尖1通过在珠体5的外径A不足0.3mm的情况下,珠体外径A与铆接部4的内径H的差A-H的值比0.035mm小(即A-H<0.035mm),而容易设定即使相对于纸面9倾斜地书写也没有笔迹间歇的珠体伸出尺寸L。如果A-H的值为0.035mm以上(即0.035mm≤A-H)的情况下,铆接部的铆接变形量加大,珠体伸出尺寸L的设定自由度减小,难以设定即使相对于纸面9倾斜地书写也没有笔迹间歇的珠体伸出尺寸L。前述A-H的值小于0.030mm(即A-H<0.030mm),对于进一步容易设定即使相对于纸面9倾斜地书写也没有笔迹间歇的珠体伸出尺寸L这一点上有益。
前述技术方案1至4的圆珠笔尖1,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中心画出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为B时,满足B/A<0.4的关系(技术方案5)。
通过将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中心画出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B(以下称为珠体支承座的内径B)相对于珠体的外径A的比B/A的值设定为小于0.4(即B/A<0.4),而能够充分抑制珠体支承座的磨耗。由此回避由纸塞产生的书写不良(笔迹间歇或不能书写),得到长期的顺畅的书写性及良好的书写感。此外,最好前述B/A的值大于0.25(即0.25<B/A)。如果B/A的值在0.25以下,由于珠体支承座3的内径B极小,珠体支承座3的形成在制造上变的困难。前述B/A的值大于0.3(即0.3<B/A)更为有效。
在前述技术方案1至5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在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后方具有直圆筒状部22,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为不足0.5mm(即D<0.5mm)(技术方案6)。
通过在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不足0.5mm(毫米)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圆珠笔尖1的前端部变得如针状尖锐,在书写时铆接部4更容易埋没在纸面9中,由于与纸面9的接触产生的铆接部4的磨耗,有在从开始使用起短时间内产生珠体脱落的可能。但是技术方案6的圆珠笔尖1中前述技术方案1至5的结构有效地作用,能够长期地充分防止珠体脱落。即,根据技术方案6,能够得到具有可长期地防止珠体脱落的针式的极小珠体的圆珠笔尖1。此外,前述直筒状部22连接设置在细尖状前端部21的后端更后方,至少形成于从细尖状前端部21的后端到珠体支承座3附近.当然,前述直筒状部22也可形成于从细尖状前端部21的后端到金属制主体2的后端。通过前述圆筒状部22,得到前端为针形状的圆珠笔尖。
在前述技术方案6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0.15mm~0.29mm,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为0.30mm~0.49mm(技术方案7)。
在前述技术方案7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0.25mm~0.28mm,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为0.40mm~0.48mm(技术方案8)。
在前述技术方案1至8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通过将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侧壁向内部推压变形,而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技术方案9)。由此,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针式圆珠笔尖。
在前述技术方案1至8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通过对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进行切削加工,而在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技术方案10)。由此,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切削式圆珠笔尖。
此外,在本发明中,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珠体5的直径。在本发明中,前述珠体伸出尺寸L为在珠体5与珠体支承座3接触的状态下,珠体5从铆接部4的前端向轴向前方突出的长度。在本发明中,前述铆接部4的内径H为向铆接部4的内面的径向内部上圆周状地最突出部分的内径。
(第4发明)此外,本发明者发现,尽管为具有外径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的圆珠笔尖,通过由书写而使铆接部积极地向内部变形,即使珠体支承座磨耗,也能够抑制珠体握持孔内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的增加。
即,本申请的第4发明为提供圆珠笔尖,其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3,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毫米)的珠体5,通过使前述金属制主体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外周面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在外周面上具有圆锥面41的铆接部4,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与前述铆接部4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5,珠体5的一部分从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其要点为,其结构为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被设定为25μm(微米)以下,可通过书写时与纸面的接触而使铆接部内部变形(技术方案47)。
通过前述结构(技术方案47),即使珠体支承座3磨耗,也能由书写时与纸面的接触而使铆接部4向内部变形,铆接部4的前端缘部的内径变小,因此能够抑制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的增加。其结果,能维持书写开始时的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会产生纸塞及珠体脱落,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为止。
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的范围为1μm~25μm有效(最好为1μm~15μm)。如果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不足1μm,形成适当形状的铆接部4在制造上困难。另一方面,在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超过25μm的情况下,铆接部4的前端外周边与纸面较强地接触,有不能得到从书写开始时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能通过与纸面的接触得到铆接部4的充分的内部变形,在继续书写时,伴随珠体支承座3的磨耗,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增加,有产生纸塞的可能。
此外,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如图2所示,为求出从铆接部4的外周面的圆锥面41向前方延长的假想线m、和从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向径方向外方延长的假想线n的交点P,在书写开始前测定该交点P与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的距离。由此,即使铆接部4的前端外周边为曲面状(R形状),也能够确定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此外,本发明的珠体5的外径A为0.1mm以上而不足0.3mm(最好为0.1mm~0.29mm的范围,更好为0.2mm~0.29mm的范围)较有效。
此外,在前述结构(技术方案47)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被握持在珠体支承座3与铆接部4之间的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被设定为3μm~18μm(最好为4μm~15μm)(技术方案48)。
根据前述结构(技术方案48)的圆珠笔尖1,能够从书写开始得到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和良好的书写感。如果在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不足3μm的情况下,墨水流出性不充分,有可能产生笔迹写出飞白。另一方面,在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超过18μm的情况下,书写时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划伤纸面,不能得到顺畅的书写感,并且,容易在从书写开始的短时间内产生纸塞。此外,前述技术方案2的珠体5的轴向的可移动量C在书写开始前测定。
在前述结构(技术方案47)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从铆接部4的前端向轴向前方的珠体5突出量L为珠体外径A的15%以上而不足25%(技术方案49)。
根据前述结构(技术方案49)的圆珠笔尖1,书写时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也能够维持纸面与珠体5的接触,不会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或无法书写的可能,并且,书写时铆接部4的前端与纸面充分地接触,能够产生铆接部4的适当的内部变形。
如果在前述珠体5的突出量L不足珠体外径A的15%的情况下,书写时,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时,仅铆接部4与纸面接触,珠体5从纸面离开,有不能书写或产生笔迹写出飞白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前述珠体5的突出量L超过珠体外径A的25%的情况下,书写时,仅珠体5与纸面接触,有不能产生由与纸面的接触产生的铆接部4的适当的内部变形的可能。此外,前述技术方案47的珠体5的突出量L在笔写开始前测定。
在前述结构(技术方案47)的圆珠笔尖1中,最好在画出了从铆接部4的外周面的圆锥面41向前方延长的假想线m时,珠体5不比前述假想线更向前方突出(技术方案50)。
根据前述结构(技术方案50)的圆珠笔尖1,能够使铆接部4的前端外周边比铆接部4的后端角部更强地与纸面接触,铆接部4的内部变形更加容易。
(第5发明)本申请第5发明为提供一种水性圆珠笔6,其在前端的珠体握持孔23内具有可回转地握持有外径不足0.3mm(毫米)的珠体5的圆珠笔尖1,在内部收纳有水性墨水81a,通过前述圆珠笔尖1的前端可排出前述墨水,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握持孔23内的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为18μm(微米)以下(最好是15μm以下)(技术方案51)。
前述技术方案51的水性圆珠笔6通过前述珠体握持孔23内的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为18μm(最好为15μm以下),而能够抑制来自圆珠笔尖1的前端的墨水的过剩流出,能够得到不产生笔迹渗润的极细线宽的笔迹。如果前述珠体握执孔23内的珠体5的轴向的可移动量C超过18μm,墨水从圆珠笔芯1的前端过剩流出,产生书写渗润,不能得到具有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此外,前述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最好在3μm以上,由此,能够得到充分的墨水流出性,没有产生笔迹写出飞白的可能。再者,前述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最好在4μm以上15μm以下的范围。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笔迹渗润,并且防止笔迹写出飞白,得到具有恰当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在前述技术方案51的水性圆珠笔中,最好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不足60mg(毫克)(最好不足50mg)(技术方案52)。
前述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不足60mg(最好不足50mg),由此能够抑制墨水的过剩地流出,得到不产生笔迹渗润的具有极细线宽的笔迹。在如果前述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60mg以上的情况下,墨水从圆珠笔尖1的前端过剩地流出,产生笔迹渗润,不能得到极细的线宽的笔迹。此外,在为了防止墨水流出不足、不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方面,前述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最好在8mg以上(最好10mg以上)。即前述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8mg以上而不足60mg(最好10mg以上而不足50mg,更好为20mg而不足50mg)有效。由于前述范围的墨水消耗量,能够进一步得到没有笔迹渗润并且没有笔迹写出飞白的、具有极细线宽的笔迹。
在前述技术方案52的水性圆珠笔6中,最好前述珠体5的外径为0.1mm以上而不足0.3mm(最好0.1mm~0.29mm、更好为0.2mm~0.29mm),前述珠体握持孔32内的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为3μm~18μm(最好4μm~15μm),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8mg以上而不足60mg(最好10mmg以上而不足50mg)(技术方案53)。
根据前述技术方案53的水性圆珠笔6,能够进一步得到没有笔迹渗润并且没有笔迹写出飞白的、具有极细线宽的笔迹。
在前述技术方案51的水性圆珠笔6中,最好前述珠体5的轴向突出量L为珠体的外径的15%以上而不足25%(技术方案54)。
根据前述技术方案54,即使相对于纸面斜地书写,珠体5也不从纸面离开,能够充分地书写,并且能够容易地设定用于得到具有前述极细的线宽的笔迹的珠体5的适当的轴向可移动量C。如果,在前述珠体5的轴向的突出量L不足珠体5的外径的15%的情况下,在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与时,珠体5从纸面离开而不能书写,有可能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此外,在珠体5的轴向突出量L超过珠体5的外径的25%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适当的珠体握持力,珠体5与珠体握持孔23的铆接部4的间隙容易变小,难以适当地设定前述珠体握持孔32内的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能够得到虽然具有极小的珠体,但可长期地防止珠体的脱落,并且具备没有笔迹间歇的充分书写性能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2,能够得到虽然具有极小的珠体,但可长期地防止珠体的脱落,具备更加没有笔迹间歇的充分书写性能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3,能够得到虽然具有极小的珠体,但具备没有笔迹间歇的充分书写性能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4,能够得到虽然具有极小的珠体,但可长期地防止珠体脱落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5,能够充分地抑制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回避由纸塞产生的书写不良,长期得到顺畅的墨水流出性及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6,能够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7,能够可靠地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8,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1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9,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0,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切削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1,能够充分地抑制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回避由纸塞产生的书写不良,长期得到顺畅的墨水流出性及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12,能够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3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3,能够可靠地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3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4,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3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5,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6,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切削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7,能够充分地抑制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回避由纸塞产生的书写不良,长期得到顺畅的墨水流出性及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18,能够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4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19,能够可靠地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4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20,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得到具有前述技术方案4的效果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21,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针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22,能够容易地得到具有极小珠体的切削式的圆珠笔尖。
根据技术方案23,尽管具有外径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也能够从书写开始时起得到良好的书写感,并且即使继续书写也能维持书写开始的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产生纸塞或珠体脱落,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
根据技术方案24,能够得到从书开始起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和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25,在书写时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也能够维持纸面与珠体的接触,没有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或无法书写的可能。并且在书写时珠体部的前端与纸面充分地接触,能够进行铆接部的适当的内部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26,能够使铆接部的前端外周边比铆接部的后端角部更强地与纸面接触,使铆接部的内部变形更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27,尽管具有外径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也能够在书写开始起得到良好的书写感,另外即使继续书写也能维持书写开始的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产生纸塞或珠体脱落,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
根据技术方案28,能够从书写开始时起得到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和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29,在书写时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也能够维持纸面与珠体的接触,没有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或无法书写的可能。并且在书写时珠体部的前端与纸面充分地接触,能够进行铆接部的适当的内部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30,能够使铆接部的前端外周边比铆接部的后端角部更强地与纸面接触,使铆接部的内部变形更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31,尽管具有外径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也能够从书写开始起得到良好的书写感,另外即使继续书写也能维持书写开始的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产生纸塞或珠体脱落,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
根据技术方案32,能够从书写开始时起得到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和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33,在书写时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也能够维持纸面与珠体的接触,没有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或无法书写的可能。并且在书写时珠体部的前端与纸面充分地接触,能够进行铆接部的适当的内部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34,能够使铆接部的前端外周边比铆接部的后端角部更强地与纸面接触,使铆接部的内部变形更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35,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36,能够进一步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37,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并且没有笔迹写出飞白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38,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珠体也不会从纸面离开,能够充分地书写,并且能够容易地设定用于得到前述极细的笔迹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
根据技术方案39,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40,能够进一步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41,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并且没有笔迹写出飞白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42,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珠体也不会从纸面离开,能够充分地书写,并且能够容易地设定用于得到前述极细的笔迹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
根据技术方案43,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44,能够进一步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45,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并且没有笔迹写出飞白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46,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珠体也不会从纸面离开,能够充分地书写,并且能够容易地设定用于得到前述极细的笔迹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
根据技术方案47,尽管具有外径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也能够从书写开始时起得到良好的书写感,另外即使继续书写也能维持书写开始的良好的书写感,并且不产生纸塞或珠体脱落,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
根据技术方案48,能够从书写开始时起得到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和良好的书写感。
根据技术方案49,在书写时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也能够维持纸面与珠体的接触,没有产生笔迹写出飞白或无法书写的可能。并且在书写时珠体部的前端与纸面充分地接触,能够进行铆接部的适当的内部变形。
根据技术方案50,能够使铆接部的前端外周边比铆接部的后端角部更强地与纸面接触,使铆接部的内部变形更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51,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52,能够进一步得到没有笔迹渗润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53,能够得到没有笔迹渗润并且没有笔迹写出飞白的极细的线宽的笔迹。
根据技术方案54,即使相对于纸面倾斜地书写,珠体也不会从纸面离开,能够充分地书写,并且能够容易地设定用于得到前述极细的笔迹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圆珠笔尖的第1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b)为前述(a)的X-X线剖面图。
图2为表示图1的圆珠笔尖的适用例的纵剖面图。
图3为表示表1的结果的图表。
图4为表示表2的结果的图表。
图5为表示书写时的本发明圆珠笔尖与纸面接触状态的放大图。
图6(a)为表示本发明圆珠笔尖的第2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b)为前述(a)的Y-Y线剖面图。
图7为表示图6的圆珠笔尖的适用例的纵剖面图。
图8为表示表5的结果的图表。
图9为表示表6的结果的图表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圆珠笔尖的第3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11为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
图12为图1的Z-Z线剖面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圆珠笔尖的纵剖面图,(a)表示书写开始前,(b)表示书写结束后。
图14为表示比较例的圆珠笔尖的纵剖面图,(a)表示书写开始前,(b)表示书写结束后。
图15(a)为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纵剖面图,(b)为前述(a)的W-W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圆珠笔尖1包括金属制主体2、形成于该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的珠体支承座3、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前端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的铆接部4、形成于前述珠体支承座3与前述铆接部4之间可回转地被握持的珠体5。
前述金属制主体2由不锈钢(例如SUS304、SUS305、SUS321等奥氏体系不锈钢)的圆筒体构成。
前述珠体支承座3例如通过将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侧壁向内部推压变形(冲压加工)、将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切削加工、或前述推压变形和前述切削加工的组合来得到。
通过将珠体5插入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前侧,此后将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前端向内部推压变形(铆接加工)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4。由此,珠体5可回转地被握持在前述铆接部4与前述珠体支承座3之间。前述铆接部4的内径H被设定为比珠体外径A小。
前述珠体5适用外径A不足0.3mm的极小珠体。在本发明中,前述珠体5的外径A可不足0.3mm,但最好是0.15mm~0.29mm的范围,更好地是0.20mm~0.29mm的范围,在0.25mm~0.28mm的范围是更好更有效的。
前述铆接部4的内径H与前述珠体外径A的差A-H的值被设定为大于0.010mm且小于0.035mm的值(即,0.010mm<A-H<0.035mm)。最好是,前述A-H的值被设定为大于0.010mm且小于0.03mm的值(即,0.010mm<A-H<0.030mm)。
前述珠体伸出尺寸L相对前述珠体外径A的尺寸比L/A的值被设定为大于0.15且小于0.30的值(即,0.15<L/A<0.30)。最好是,前述L/A的值被设定为大于0.15且小于0.25的值(即,0.15<L/A<0.25)。
前述珠体支承座3的内径B相对前述珠体外径A的尺寸比B/A的值被设定为大于0.25且小于0.4的值(即,0.25<B/A<0.4)。最好是,前述B/A的值被设定为大于0.3且小于0.4的值(即,0.3<B/A<0.4)。
前述圆珠笔尖1最好是在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后方连接设置有直筒状部22的针式圆珠笔尖。在本发明中,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未满0.5mm,具体为,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为0.30mm~0.49mm,最好是,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为0.40mm~0.48mm,更好的是,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为0.45mm~0.48mm的范围更有效。
在前述圆珠笔尖1中,被握持在珠体支承座3与铆接部4之间的珠体5在轴向的可移动量C最好被设定在3μm~18μm(最好是4μm~15μm)。
在前述圆珠笔尖1中,在画出了从铆接部4的外周面的圆锥面41向前方延长的假象线m时,最好珠体5从前述假象线m不向前方突出。
使用前述圆珠笔尖的水性圆珠笔尖中,前述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最好为8mg以上但不足60mg(最好为10mg以上但不足50mg,更好地是,20mg以上但不足50mg)。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示出本发明的圆珠笔尖1的第1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圆珠笔尖1包括:以SUS321构成的直圆筒状的金属制主体2;包括通过向内部的推压变形(冲压加工)形成于该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的多个(在此为3个)内部突起的珠体支承座3;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前端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的铆接部4;可回转地被握持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与前述铆接部4之间的珠体5。
前述珠体5采用外径A为0.25mm和0.28mm这2种。前述金属制主体2从位于珠体支承座3的前方位置的细尖状前端部21后端到金属制主体2的后端为止形成外径大致一定的直圆筒状部22,成为针状。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0.25mm的情况下,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被设定为0.45mm,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0.28mm的情况下,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D被设定为0.48mm。
图2中,示出了前述图1的实施例的圆珠笔尖1所适用的圆珠笔6的例子。前述圆珠笔6包括轴筒7、收纳于该轴筒7内的圆珠笔芯(ボ一ルペンレフイル)8。
(轴筒)
前述轴筒7包括金属制的前轴71、合成树脂制的后轴72、合成树脂制的尾栓73。
(前轴)
前述前轴71通过金属材料(例如黄铜)的切削加工而得到。前述前轴7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细尖状。此外,在前述前轴71的前端上,通过切削加工贯通设置有笔直状的前端孔,在前述前端孔的后方的前轴71的内面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圆锥状内面,再在前述圆锥状内面的后方的前轴71的内面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阴螺纹部。
(后轴)
前述后轴72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而得到。在前述后轴72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部,前述阳螺纹部与前述前轴71的阴螺纹部可自由装卸地螺纹连接。此外,在前述后轴72的后端开口部上压入固定有尾栓73。
(圆珠笔芯)
前述圆珠笔芯8包括前述图1的圆珠笔尖1、在前端部上固定有该圆珠笔尖1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2、固定在该保持件82的前端部上并支撑圆珠笔尖1的外周面的支撑筒83、将前述保持件82固定在前端开口部上并且后端被开口的墨水收容管81。
(墨水收容管)
前述墨水收容管81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挤压成形而得到。在前述墨水收容管81的内部填充有墨水81a(例如水性凝胶墨水)、和设置于该墨水的后端、伴随着该墨水81a的使用而前进的追随体81b(例如高粘度流体)。
(保持件)
前述保持件82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注塑成形而得到。前述保持件82由筒状前部、连接设置在该筒状前部的后方的锷部、和连接设置在该锷部的后方的筒状后部一体地形成。在前述筒状前部上压入固定有圆珠笔尖1。前述锷部与墨水收容管81的前端面、后轴72的前端面以及前轴71的锥状内面接触。前述筒状后部被压入固定在墨水收容管81的前端开口部内。
(支撑筒)
在前述保持件82的筒状前部的外周面上,固定有金属制的支撑筒83。前述支撑筒83支撑前述圆珠笔尖的前端部后方的外周面,防止书写时的圆珠笔尖1的晃动。
(试验结果)
在表1及表2中,示出用图2所示的圆珠笔6进行珠体脱落试验及笔迹间歇试验的结果。
表1示出在珠体外径A为0.25mm的图1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准备A-H的值与L/A的值的值不同组合的样本各5根,将它们适用于图2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的结果。表2示出在珠体外径A为0.28mm的图1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准备A-H的值与L/A的值的值不同组合的样本各5根,将它们适用于图2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的结果。
(表1)
  A(mm)   A-H(mm)   L/A   珠体脱落试验结果   笔迹间歇试验结果
 实施例1   0.25   0.026   0.172   ○   △
 实施例2   0.25   0.013   0.238   ○   ○
 实施例3   0.25   0.018   0.184   ○   △
 比较例1   0.25   0.010   0.296   ×   △
 比较例2   0.25   0.030   0.145   -   ×
 比较例3   0.25   0.023   0.126   -   ×
 比较例4   0.25   0.010   0.192   ×   △
 比较例5   0.25   0.012   0.130   -   ×
(表2)
  A(mm)   A-H(mm)   L/A   珠体脱落试验结果   笔迹间歇试验结果
 实施例1   0.28   0.012   0.293   ○   ○
 实施例2   0.28   0.023   0.220   ○   ○
 实施例3   0.28   0.030   0.169   ○   △
 实施例4   0.28   0.018   0.209   ○   ○
 实施例5   0.28   0.011   0.190   ○   ○
 比较例1   0.28   0.034   0.142   -   ×
 比较例2   0.28   0.008   0.246   ×   ○
 比较例3   0.28   0.014   0.128   -   ×
(珠体脱落试验)
前述珠体脱落试验为在书写角度(即,纸面9与圆珠笔尖1的轴线构成的角度)为50度,书写负荷150g(克)状态下由行走书写试验机在自转的同时以4m/分锯齿形(ジクザク)行走地进行。此外,书写用纸为在由硬质氯乙烯树脂制板形成的垫板上重叠5张的组合。珠体脱落的确认是每200m书写距离将圆珠笔尖1前端与胶带的粘接面接触,而调查珠体脱落的有无。前述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的评价为到书写距离1000m为止,在未发现珠体脱落的情况下为“○”,在发现珠体脱落的情况下为“×”。再者,在笔迹间歇试验中“×”的样本由于不进行珠体脱落试验,故记载为“-”。
(笔迹间歇试验)
前述迹间歇试验是将前述准备的圆珠笔6由3名检查员的手写来确认。前述笔迹间歇试验的结果的评价为在不产生笔迹间歇的情况下为“○”,在笔迹角度为极小时才不产生笔迹间歇的情况下为“△”,在频繁产生笔迹间歇的情况下为“×”。
图3将表1的结果用图表表示,在纵轴上取L/A,在横轴上取A-H,表1的实施例1~实施例3及比较例1~比较例5的L/A的值与A-H的值由黑圆“●”标记。在前述标记“●”的下面的()内,示出与该标记对应的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及笔迹间歇试验结果,左侧示出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右侧示出笔迹间歇试验结果。从该图3的图表可判断出在A-H值比0.010mm大时(即0.010mm<A-H的情况)不产生珠体脱落。此外,从图3的图表可判断出,在L/A的值比0.15大时(即0.15<L/A的情况)几乎不产生笔迹间歇。
图4将表2的结果用图表表示,在纵轴上取L/A,在横轴上取A-H,表2的实施例1~实施例5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L/A的值与A-H的值由黑圆“●”标记。在标记“●”的下面的()内,示出与该标记对应的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及笔迹间歇试验结果,左侧示出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右侧示出笔迹间歇的试验结果。从该图4的图表可判断出在A-H值比0.010mm大时(即0.010mm<A-H的情况)不产生珠体脱落。此外,从图4的图表可判断出,在L/A的值比0.15大时(即0.15<L/A的情况)几乎不产生笔迹间歇。
在表3及表4中示出用图2所示的圆珠笔6进行的书写可靠性(書き切り)试验结果。
表3为在珠体外径A为0.25mm的图1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将B/A的值不同的样本各准备5根,将它们使用于图2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后的结果。
表4为在珠体外径A为0.28mm的图1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将B/A的值不同的样本各准备5根,将它们使用于图2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后的结果。
(表3)
  A(mm)   A-H(mm)   L/A   B/A   珠体支承座磨耗(mm)   书写可靠性不良产生根数
  实施例1   0.25   0.016   0.235   0.324   0.006   0
  比较例1   0.25   0.016   0.235   0.448   0.011   1
  比较例2   0.25   0.016   0.235   0.560   0.015   2
(表4)
  A(mm)   A-H(mm)   L/A   B/A   珠体支承座磨耗(mm)   书写可靠性不良产生根数
  实施例1   0.28   0.018   0.235   0.329   0.003   0
  比较例1   0.28   0.018   0.235   0.436   0.010   0*
  比较例2   0.28   0.018   0.235   0.543   0.013   2
*:虽然没有产生书写可靠性不良,但产生了笔迹间歇。
(书写可靠性试验)
前述书写可靠性试验中,填充在墨水收容管81的内部中的墨水81a为填充量0.4g的水性凝胶墨水,使用图2所示的圆珠笔6,由螺旋状地书写的书写试验机(书写角度70度、书写负荷100g、书写速度4m/分)来进行。表3及表4的珠体支承座的磨耗为通过前述书写试验机书写700m后测定。再者,表3及表4的珠体支承座的磨耗的值为各5根的平均值。此外,表3及表4的书写可靠性不良是指填充墨水不能使用到最后,表3及表4所示的数值表示各5根中书写可靠性不良的产生根数。
如表3及表4的结果中所示,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大的笔尖(表3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表4的比较例1与比较例2)由于纸塞等产生书写可靠性不良或笔迹间歇。另一方面,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小的笔尖(表3的实施例1,表4的实施例1)未产生书写不良,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
(第2实施例)
图6示出本发明的圆珠笔1的第2实施例。本实施例圆珠笔尖1包括:具有细尖状前端部21的圆筒状SUS304制的金属制主体2、通过切削加工形成于该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的珠体支承座3、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前端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的铆接部4、可回转地握持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与前述铆接部部4之间的珠体5。
前述细尖状前端部21在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部外面上从前述铆接部4越过前述珠体支承座3向后方延伸地形成。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上,在轴向上贯通设置有中心孔31、和与该中心孔31放射性地连通的多个(在此为3根)墨水诱导槽32。前述珠体5采用外径A为0.25mm和0.28mm这2种。
图7中,示出前述图6的实施例的圆珠笔尖1所适用的圆珠笔6的例子。前述圆珠笔6包括轴筒7、收纳于该轴筒7内的圆珠笔芯8。
(轴筒)
前述轴筒7包括金属制的前轴71、合成树脂制的后轴72、合成树脂制的尾栓73。
(前轴)
前述前轴71通过金属材料(例如黄铜)的切削加工而得到。前述前轴7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细尖状。此外,在前述前轴71的前端上,通过切削加工贯通设置有笔直状前端孔,在前述前端孔的后方的前轴71的内面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圆锥状内面,再在前述圆锥状内面的后方的前轴71的内面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阴螺纹部。
(后轴)
前述后轴72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而得到。在前述后轴72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部,前述阳螺纹部与前述前轴71的阴螺纹部可自由装卸地螺纹连接。此外,在前述后轴72的后端开口部上压入固定有尾栓73。
(圆珠笔芯)
前述圆珠笔芯8包括前述图6的圆珠笔尖1、在前端部上固定有该圆珠笔尖1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2、将前述保持件82固定在前端开口部上并且后端被开口的墨水收容管81。
(墨水收容管)
前述墨水收容管81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挤压成形而得到。在前述墨水收容管81的内部填充有墨水81a(例如水性凝胶墨水)、和设置于该墨水81a的后端,伴随着该墨水的使用而前进的追随体81b(例如高粘度流体)。
(保持件)
前述保持件82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注塑成形而得到。前述保持件82由筒状前部、连接设置在该筒状前部的后方的锷部、和连接设置在该锷部的后方的筒状后部一体地形成。在前述筒状前部上压入固定有圆珠笔尖1。前述锷部与墨水收容器81的前端面、后轴72的前端面以及前轴71的圆锥状内面接触。前述筒状后部被压入固定在墨水收容管81的前端开口部内。
(试验结果)
在表5及表6中,示出用图7所示的圆珠笔6进行珠体脱落试验及笔迹间歇试验的结果。
表5示出在珠体外径A为0.25mm的图6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准备A-H的值与L/A的值的值不同组合的样本各5根,将它们适用于图7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的结果。表6示出在珠体外径0.28mm的图6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准备A-H的值与L/A的值的值不同组合的样本各5根,将它们适用于图7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的结果。
(表5)
  A(mm)   A-H(mm)   L/A   珠体脱落试验结果   笔迹间歇试验结果
 实施例1   0.25   0.015   0.216   ○   ○
 实施例2   0.25   0.022   0.161   ○   ○
 实施例3   0.25   0.015   0.228   ○   ○
 实施例4   0.25   0.019   0.203   ○   ○
 实施例5   0.25   0.028   0.151   ○   △
 比较例1   0.25   0.008   0.267   ×   △
(表6)
  A(mm)   A-H(mm)   L/A   珠体脱落试验结果   笔迹间歇试验结果
 实施例1   0.28   0.015   0.235   ○   ○
 实施例2   0.28   0.027   0.154   ○   △
 实施例3   0.28   0.024   0.196   ○   ○
 比较例1   0.28   0.008   0.285   ×   ○
 比较例2   0.28   0.010   0.269   ×   ○
 比较例3   0.28   0.034   0.144   -   ×
(珠体脱落试验)
前述珠体脱落试验为在书写角度(即、纸面9与圆珠笔尖1的轴线构成的角度)为50度,书写负荷150g(克)状态下由行走书写试验机在自转的同时以4m/分锯齿形行走地进行。此外,书写用纸为在由硬质氯乙烯树脂制板形成的垫板上重叠5张的组合。珠体脱落的确认是每200m书写距离将圆珠笔尖1前端与胶带的粘接面接触,而调查珠体脱落的有无。前述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的评价为到书写距离1000m为止,在未发现珠体脱落的情况下为“○”,在发现珠体脱落的情况下为“×”。再者,在笔迹间歇试验中“×”的样本由于不进行珠体脱落试验,故记载为“-。
(笔迹间歇试验)
前述迹间歇试验是将前述准备的圆珠笔6由3名检查员的手写来确认。前述笔迹间歇试验的结果的评价为在不产生笔迹间歇的情况下为“○”,在笔迹角度为极小时才不产生笔迹间歇的情况下为“△”,在频繁产生笔迹间歇的情况下为“×”。
图8将表5的结果用图表表示,在纵轴上取L/A,在横轴上取A-H,表5的实施例1~实施例5及比较例1的L/A的值与A-H的值由黑圆“●”标记。在前述标记“●”的下面的()内,示出与该标记对应的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及笔迹间歇试验结果,左侧示出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右侧示出笔迹间歇试验结果。从该图8的图表可判断出在A-H值比0.010mm大时(即0.010mm<A-H的情况)不产生珠体脱落。此外,从图8的图表可判断出,在L/A的值比0.15大时(即0.15<L/A的情况)几乎不产生笔迹间歇。
图9将表6的结果用图表表示,在纵轴上取L/A,在横轴上取A-H,表6的实施例1~实施例3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L/A的值与A-H的值由黑圆“●”标记。在标记“●”的下面的()内,示出与该标记对应的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及笔迹间歇试验结果,左侧示出珠体脱落试验的结果,右侧示出笔迹间歇的试验结果。从该图9的图表可判断出在A-H值比0.010mm大时(即0.010mm<A-H的情况)不产生珠体脱落。此外,从图9的图表可判断出,在L/A的值比0.15大时(即0.15<L/A的情况)几乎不产生笔迹间歇。
在表7及表8中示出用图7所示的圆珠笔6进行的书写可靠性试验结果。
表7为在珠体外径A为0.25mm的图6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将B/A的值不同的样本各准备5根,将它们使用于图7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后的结果。
表8为在珠体外径A为0.28mm的图6所示结构的圆珠笔尖1中,将B/A的值不同的样本各准备5根,将它们使用于图7所示的圆珠笔6中试验后的结果。
表7
  A(mm)   A-H(mm)   L/A   B/A   珠体支承座磨耗(mm)   书写可靠性不良产生根数
  实施例1   0.25   0.017   0.235   0.320   0.009   0
  比较例1   0.25   0.017   0.235   0.444   0.015   2
  比较例2   0.25   0.017   0.235   0.564   0.027   4
表8
  A(mm)   A-H(mm)   L/A   B/A   珠体支承座磨耗(mm)   书写可靠性不良产生根数
  实施例1   0.28   0.018   0.235   0.329   0.008   0
  比较例1   0.28   0.018   0.235   0.432   0.013   1
  比较例2   0.28   0.018   0.235   0.546   0.024   3
(书写可靠性试验)
前述书写可靠性试验中,填充在墨水收容管81的内部中的墨水81a为填充量0.4g的水性凝胶墨水,使用图7所示的圆珠笔6,由螺旋状地书写的书写试验机(书写角度70度、书写负荷100g、书写速度4m/分)来进行。表7及表8的珠体支承座的磨耗为通过前述书写试验机书写700m后测定。再者,表7及表8的珠体支承座的磨耗的值为各5根的平均值。此外,表7及表8的书写可靠性不良是指填充墨水不能使用到最后,表7及表8所示的数值表示各5根中书写可靠性不良的产生根数。
如表7及表8的结果中所示,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大的笔尖(表7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2,表8的比较例1与比较例2)由于纸塞等产生书写可靠性不良或笔迹间歇。另一方面,珠体支承座的磨耗小的笔尖(表7的实施例1,表8的实施例1)未产生书写不良,能够将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
(第3实施例)
图10至图12示出本发明的圆珠笔尖1的第3实施例。
(圆珠笔尖)
本实施例圆珠笔尖1包括:以不锈钢(例如,SUS321等奥氏体系不锈钢)构成的直圆筒状的金属制主体2、包括通过在该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向内部的推压变形(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多个(在此为3个)内部突起的珠体支承座3、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前端内部变形(铆接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的铆接部4、形成在前述珠体支承座3与前述铆接部部4之间的珠体握持孔23、可回转地握持在前述珠体握持孔23内的珠体5。
前述珠体5采用外径A为0.25mm的珠体。前述金属制主体2从细尖状前端部21的后端开始到到金属制主体2的后端形成有直圆筒状部22,构成针状。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0.25mm的情况下,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被设定为0.45mm。前述珠体握持孔23内的轴向的珠体5的可移动量C被设定为7μm。前述珠体5的轴向的突出量L被设定为珠体外径A的23.5%。
在前述铆接部4的外周面上形成圆锥面41。在画出了从前述铆接部4的外周面的圆锥面41向前方延伸的假想线m时,在珠体5与珠体支承座3接触状态下,珠体5不会比前述假想线m更向前方突出。由此,在书写时,铆接部的前端外周边(即圆锥面41的前端)能够比铆接部4的后端角部(即圆锥面41的后端)更强地与纸面接触,铆接部4的内部变形能够更容易。
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为:求出从前述铆接4的外周面的圆锥面41向前方延长的假想线m与从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向径向外方(即对于轴线垂直方向)延长的假想线n的交点P,测定该交点P与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前述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为6μm。
(圆珠笔)
图2中示出适用图10的圆珠笔尖1的圆珠笔6的例子。此外,由于前述圆珠笔6的轴筒7及圆珠笔芯8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省略其说明。
(试验结果)
表9示出在珠体外径A为0.25mm的图2所示结构的圆珠笔中,对于铆接部4的前端的壁厚T不同的2种样本进行书写试验的结果。此外,在前述圆珠笔6的墨水收容管81内填充有水性凝胶墨水0.4g。前述书写试验由螺旋状地书写的书写试验机(书写速度:4m/分、书写负荷:50g、书写角度:70度)进行。
表9
  实施例   比较例
 珠体的外径A(mm)   0.25   0.25
 书写开始前的铆接部的前端的壁厚T(μm)   6   30
 书写开始前的铆接部的前端内周边的内径H(mm)   0.234   0.234
 书写结束后的铆接部的前端内周边的内径H(mm)   0.226   0.240
 书写开始前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C(μm)   7   7
 书写结束后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C(μm)   7   22
 墨水使用率   100%   38%
 书写开始时的书写感   好   不好
 纸塞   无   有
 珠体脱落   无   无
在表9的实施例中,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的内径H从书写开始前到书写结束后(填充墨水使用到最后为止)期间内变小,可判别为由书写使铆接部4向内部变形。此外,在表9的实施例中,虽然珠体支承座3被磨耗,但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从书写开始前到书写结束后为止没有变化,维持为一定。在表9的实施例中,书写开始时的书写感良好。即,从书写开始到书写结束能够得到良好的书写感。在表9的实施例中,没有纸塞及珠体脱落,填充的墨水被100%使用。图13(a)中示出表9的实施例的书写开始前,图13(b)示出了表9的实施例的书写结束后。
在表9的比较例中,铆接部4的前端内周边的内径H从书写开始前到书写结束后(到由纸塞而不能书写为止)期间内变的稍大。在表9的比较例中,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由于珠体支承座3的磨耗而增加。在表9的比较例中,书写开始时的书写感与纸面有勾挂而不良。此外,在表9的比较例中,填充墨水使用了38%时由于纸塞而不能书写。图14(a)中示出表9的比较例的书写开始前,图14(b)示出了表9的比较的书写结束后。
(第4实施例)
在图2及图15中示出本发明水性圆珠笔6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水性圆珠笔6包括轴筒7、可交换地收纳在该轴筒7内的圆珠笔芯8。
(轴筒)
前述轴筒7包括金属制的前轴71、合成树脂制的后轴72、合成树脂制的尾栓73。
(前轴)
前述前轴71通过金属材料(例如黄铜)的切削加工而得到。前述前轴71的前端部的外周面通过切削加工形成为细尖状。此外,在前述前轴71的前端上,通过切削加工而贯通设置有笔直状前端孔,在前述前端孔的后方的前轴71的内面上,通过切削加工而形成圆锥状内面,再在前述圆锥状内面的后方的前轴71的内面上,通过切削加工形成有阴螺纹部。
(后轴)
前述后轴72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成形而得到。在前述后轴72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成有阳螺纹部,前述阳螺纹部与前述前轴71的阴螺纹部可自由装卸地螺纹连接。此外,在前述后轴72的后端开口部上压入固定有尾栓73。
(圆珠笔芯)
前述圆珠笔芯8包括圆珠笔尖1、在前端部上固定有该圆珠笔尖1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82、固定在该保持件82的前端部上并支撑圆珠笔尖1的外周面的支撑筒83、将前述保持件82固定在前端开口部上并且后端被开口的墨水收容管81。
(墨水收容管)
前述墨水收容管81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挤压成形而得到。在前述墨水收容管81的内部填充有墨水81a(例如水性凝胶墨水)、和设置于该墨水81a的后端、伴随着该墨水81a的使用而前进的追随体81b(例如高粘度流体)。
(保持件)
前述保持件82通过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的注塑成形而得到。前述保持件82由筒状前部、锷部、和筒状后部一体地形成。在前述筒状前部上压入固定有圆珠笔尖1。前述锷部被连接设置于前述筒状前部的后方,并且与墨水收容器81的前端面、后轴72的前端面、以及前轴71的锥状内面接触。前述筒状后部被连接设置于前述锷部的后方上,并且被压入固定在墨水收容管81的前端开口部内。
(圆珠笔尖)
前述圆珠笔尖1包括:以不锈钢(例如SUS321等奥氏体系不锈钢)构成的直圆筒状的金属制主体2、包括通过向内部的推压变形(冲压加工)形成于该金属制主体2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的多个(在此为3个)内部突起的珠体支承座3、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2的细尖状前端部21的前端内部变形(铆接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的铆接部4、形成于前述珠体支承座3与前述铆接部4之间的珠体握持孔23、在前述珠体握持孔23内可回转地被握持的珠体5。
前述珠体5采用外径为0.25mm的珠体。前述金属制主体2从细尖状的前端部21的后端到金属制主体2的后端形成有直圆筒状部22,成为针状。在前述珠体5的外径A为0.25mm的情况下,前述直圆筒状部22的外径被设定为0.45mm。前述珠体握持孔23内的轴向的珠体5的可移动量C被设定为8μm。前述珠体5的轴向突出量L被设定为珠体外径A的23.5%。本实施例的水性圆珠笔6的墨水消耗量在此为在书写距离0m~100m的区间内测定,为45mg。在前述水性圆珠笔6的手写试验中,没有笔迹的渗润或笔迹的写出飞白,能够得到具有极细的笔迹宽度(0.13mm~0.16mm)的笔迹。
(支撑筒)
在前述保持件82的筒状前部的外周面上固定有金属制的支撑筒83。前述支撑筒83支撑着前述圆珠笔尖1的前端部后方的外周面,防止书写时圆珠笔尖1的晃动。
(试验结果)
表10示出在珠体外径A为0.25mm的图2及图15所示结构的水性圆珠笔6中,对珠体5的轴向可移动量C、墨水消耗量不同的3种样本(实施例、比较例1、比较例2)进行手写试验的结果。
表10
  实施例   比较例1   比较例2
  珠体外径A(mm)   0.25   0.25   0.25
  墨水消耗量(mg)   45   65   27
  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C(μm)   8   20   2
  笔迹的写出飞白   无   无   稍有
  笔迹渗润   无   稍有   无
(墨水消耗量的测定)
前述墨水消耗量的测定是测定用螺旋状书写的书写试验机(书写速度:4m/分、书写负荷:50g、书写角度:70度)书写,书写距离从0m到100m的墨水消耗量。
(笔迹的评价)
前述笔迹的评价为通过3名检查员的手写来对用于测定前述墨水消耗量前的水性圆珠笔6进行“笔迹写出飞白”及“笔迹渗润”有无的确认。

Claims (31)

1. 一种圆珠笔尖,其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在前述珠体支承座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的细尖状前端部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在前述珠体支承座和前述铆接部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并且珠体的一部分从前述铆接部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珠体的外径为A、前述铆接部的内径为H、前述珠体从铆接部的前端伸出的尺寸为L时,满足0.010mm<A-H<0.035mm、且0.15<L/A<0.30的关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的外径为A、前述铆接部的内径为H、前述珠体从铆接部的前端伸出的尺寸为L时,满足0.010mm<A-H<0.030mm、且0.15<L/A<0.25的关系。
3. 一种圆珠笔尖,其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在前述珠体支承座的前侧收纳有外径不足0.3mm的珠体,通过将前述金属制主体的细尖状前端部内部变形为圆周状而形成铆接部,在前述珠体支承座和前述铆接部之间可回转地握持有珠体,并且珠体的一部从前述铆接部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珠体的外径为A、前述铆接部的内径为H时,满足0.010mm<A-H<0.035mm的关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支承座的中心画出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为B时,满足B/A<0.4的关系。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制主体的细尖状前端部的后方具有直圆筒状部,前述直圆筒状部的外径D为不足0.5mm。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外径A为0.15mm~0.29mm,前述直圆筒状部的外径D为0.30mm~0.49mm。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外径A为0.25mm~0.28mm,前述直圆筒状部的外径D为0.40mm~0.48mm。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侧壁向内部推压变形,而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切削加工,而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珠体支承座的中心画出的假想内切圆的直径为B时,满足B/A<0.4的关系。
11.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制主体的细尖状前端部的后方具有直圆筒状部,前述直圆筒状部的外径D为不足0.5mm。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外径A为0.15mm~0.29mm,前述直圆筒状部的外径D为0.30mm~0.49mm。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外径A为0.25mm~0.28mm,前述直圆筒状部的外径D为0.40mm~0.48mm。
1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侧壁向内部推压变形,而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
1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切削加工,而在金属制主体的前端附近的内面上形成有珠体支承座。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前述铆接部的前端的壁厚被设定为25μm以下,可通过书写时与纸面的接触而使铆接部内部变形。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被握持在珠体支承座与铆接部之间的珠体的轴向的可移动量被设定为3μm~18μm。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从铆接部的前端向轴向前方的珠体突出量为珠体外径的15%以上而不足25%。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画出了从铆接部的外周面的圆锥面向前方延长的假想线时,珠体不比前述假想线更向前方突出。
2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前述铆接部的前端的壁厚被设定为25μm以下,可通过书写时与纸面的接触而使铆接部内部变形。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被握持在珠体支承座与铆接部之间的珠体的轴向的可移动量被设定为3μm~18μm。
22.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从铆接部的前端向轴向前方的珠体突出量为珠体外径的15%以上而不足25%。
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圆珠笔尖,其特征在于,在画出了从铆接部的外周面的圆锥面向前方延长的假想线时,珠体不比前述假想线更向前方突出。
24.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珠笔尖的水性圆珠笔,为在内部收纳有水性墨水、可从前述圆珠笔尖的前端排出前述墨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珠体握持孔内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为18μm以下。
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性圆珠笔,其特征在于,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不足60mg。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性圆珠笔,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外径为0.1mm以上而不足0.3mm,前述珠体握持孔内的珠体的轴向的可移动量为3μm~18μm,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8mg以上而不足60mg。
27.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性圆珠笔,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轴向突出量为珠体的外径的15%以上而不足25%。
28.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珠笔尖的水性圆珠笔,为在内部收纳有水性墨水、可从前述圆珠笔尖的前端排出前述墨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珠体握持孔内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为18μm以下。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水性圆珠笔,其特征在于,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不足60mg。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水性圆珠笔,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外径为0.1mm以上而不足0.3mm,前述珠体握持孔内的珠体的轴向可移动量为3μm~18μm,书写距离0m~100m的墨水消耗量为8mg以上而不足60mg。
31.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水性圆珠笔,其特征在于,前述珠体的轴向突出量为珠体的外径的15%以上而不足25%。
CNB2005100062812A 2004-02-02 2005-02-02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Active CN1004219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5826/2004 2004-02-02
JP2004025826 2004-02-02
JP2004218021 2004-07-27
JP2004218020 2004-07-27
JP218020/2004 2004-07-27
JP218021/2004 2004-07-27
JP235560/2004 2004-08-12
JP2004235560 2004-08-12
JP347254/2004 2004-11-30
JP347255/2004 2004-11-30
JP2004347255A JP2006062342A (ja) 2004-07-27 2004-11-30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4347254A JP2006062341A (ja) 2004-07-27 2004-11-30 水性ボールペン
JP347253/2004 2004-11-30
JP2004347253A JP2006076278A (ja) 2004-02-02 2004-11-30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2797A Division CN101239550B (zh) 2004-02-02 2005-02-02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1262A CN1651262A (zh) 2005-08-10
CN100421969C true CN100421969C (zh) 2008-10-01

Family

ID=348914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62812A Active CN100421969C (zh) 2004-02-02 2005-02-02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CN2008100822797A Active CN101239550B (zh) 2004-02-02 2005-02-02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22797A Active CN101239550B (zh) 2004-02-02 2005-02-02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59029B1 (zh)
CN (2) CN100421969C (zh)
TW (1) TWI300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7165B (zh) * 2012-02-22 2016-02-24 株式会社百乐 圆珠笔尖及圆珠笔
CN106142914B (zh) * 2012-06-28 2018-11-09 株式会社百乐 伸缩式圆珠笔
WO2017082297A1 (ja) 2015-11-09 2017-05-18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341U (zh) * 1988-06-01 1989-03-01 上海圆珠笔厂 一种新型滚珠笔笔头
CN1016902B (zh) * 1990-10-29 1992-06-03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接收震前电磁辐射的方法及设备
CN1111571A (zh) * 1994-04-29 1995-11-15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和使用该笔尖的圆珠笔
JPH09123663A (ja) * 1995-10-26 1997-05-13 Pilot Ink Co Ltd パイプ式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US5785746A (en) * 1996-02-05 1998-07-28 The Pilot Ink Co., Lt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hear-thinning water-based ball-point pen inks compositions and ball-point pens employing the same
JPH1148674A (ja) * 1997-08-07 1999-02-23 Pilot Ink Co Ltd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ールペン
JP2001158194A (ja) * 1999-09-20 2001-06-12 Sakura Color Prod Corp 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US6422776B1 (en) * 1999-09-20 2002-07-23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oration Ball-point pen and a penpoint tip therein
CN1448279A (zh) * 2001-12-18 2003-10-1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以及圆珠笔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4975B2 (ja) * 1996-06-03 2003-08-1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
JP4565684B2 (ja) 1999-12-21 2010-10-20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3118284A (ja) 2001-10-09 2003-04-23 Pilot Ink Co Ltd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2003251979A (ja) * 2002-03-01 2003-09-09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ボールペン
JP4082093B2 (ja) 2002-05-28 2008-04-30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341U (zh) * 1988-06-01 1989-03-01 上海圆珠笔厂 一种新型滚珠笔笔头
CN1016902B (zh) * 1990-10-29 1992-06-03 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 接收震前电磁辐射的方法及设备
CN1111571A (zh) * 1994-04-29 1995-11-15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和使用该笔尖的圆珠笔
JPH09123663A (ja) * 1995-10-26 1997-05-13 Pilot Ink Co Ltd パイプ式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US5785746A (en) * 1996-02-05 1998-07-28 The Pilot Ink Co., Lt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hear-thinning water-based ball-point pen inks compositions and ball-point pens employing the same
JPH1148674A (ja) * 1997-08-07 1999-02-23 Pilot Ink Co Ltd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ールペン
JP2001158194A (ja) * 1999-09-20 2001-06-12 Sakura Color Prod Corp 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US6422776B1 (en) * 1999-09-20 2002-07-23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oration Ball-point pen and a penpoint tip therein
CN1448279A (zh) * 2001-12-18 2003-10-15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圆珠笔尖以及圆珠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S5785746A 1998.07.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5015A (en) 2005-11-01
CN101239550A (zh) 2008-08-13
CN1651262A (zh) 2005-08-10
KR20050078639A (ko) 2005-08-05
KR100859029B1 (ko) 2008-09-17
TWI300748B (en) 2008-09-11
CN101239550B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0712A (zh) 圆珠笔
CN100421969C (zh) 圆珠笔尖以及使用该笔尖的水性圆珠笔
CA2147916C (en) Ballpoint pen tip,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ball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JP3139171U (ja) 水性ボールペン
JPH10329477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WO2010104101A1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ボールペンリフィル、ボールペン及び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US6341914B2 (en) Ballpoint pen tip and ballpoint pen using the same
JP3133495U (ja) インキタンク交換式筆記具
JP3840275B2 (ja) パイプ式ボールペン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5324336A (ja) インキタンク交換式筆記具
CN100471691C (zh) 书写用具
JP6915962B2 (ja) 筆記具
CN206841001U (zh) 针管圆珠笔头及使用该笔头的棉管式与直液式水性圆珠笔
JP3737231B2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ボールペン
CN211138779U (zh) 可擦荧光笔
JP6685446B2 (ja) ボールペン
JP3590913B2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CN218367178U (zh) 一种设有减压按摩结构的笔
CN216915306U (zh) 一种球珠笔
CN217917397U (zh) 一种笔芯高度自适应型圆珠笔
CN205058933U (zh) 圆珠笔
KR100873643B1 (ko) 선의 굵기 조절이 가능한 볼펜
JP4329963B2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JP4879669B2 (ja) ボールペン用チップ
JP2003118284A (ja) ボールペンチ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