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2085A - Form unit and form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concrete slab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using the form unit - Google Patents

Form unit and form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concrete slab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using the form uni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2085A
TW200532085A TW094106343A TW94106343A TW200532085A TW 200532085 A TW200532085 A TW 200532085A TW 094106343 A TW094106343 A TW 094106343A TW 94106343 A TW94106343 A TW 94106343A TW 200532085 A TW200532085 A TW 2005320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shape
flat plate
mounting member
shap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6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tsuo Sasaki
Original Assignee
Mitsuo Sasak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o Sasaki filed Critical Mitsuo Sasaki
Publication of TW200532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20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3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of plane or curved surfaces end formpanels for floor shutterings
    • E04G11/48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shutterings or frames for floors or roofs

Description

200532085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形狀單元,可用於形成一具有多層 三維構造的形狀構造汁混凝土板,例如立體停車場、房子 、倉庫、辦公室等,且係關於一種形狀構造,可使用此形 狀單元來形成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 【先前技術】 用於形成兩層或多層以上的建築物之混凝土板(混凝 土地板)之工程,一般來說是藉由以下步驟來完成:形成 一形狀表面,以便用來形成一混凝土板,而此形狀表面係 透過一支架將膠合板製成的一形狀板放置在地板上;將混 凝土澆注在此形狀表面上;且移除支架與形狀表面。然而 ,執行此工程的上述方法具有以下必須解決的問題: (1 )此方法需要大量零件,非常多的組裝與拆除步 驟’複雜的工程步驟,以及相當多的人力與工時,導致在 執行此工程時費用的增加。 (2 )組裝的工作需要高度的技術,才能完成精確的 形狀板。因此,需要特殊受訓專業人員,如此也導致人事 成本的增加。 (3)受到磨損的合板(veneer board)是用來作爲形 成形狀表面的形狀板。合板從混凝土上吸收水分,因此僅 能重複使用數次而已,且容易與釘牢維持強度用的木材( timber) —起丟掉,如此一來導致資源的損失與浪費。 -4- 200532085 (2) (4 )整個多數形狀板的組裝與拆卸是相當沒有效率 的,由於增加的人力成本,導致整個組裝過程需要增加成 本。 已知有一種形成混凝土板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 一鋼製的堅固甲板(deck plate )放置在構成建築物框架 “ 的H型樑等橫樑之上表面上,然後將混凝土澆注在此甲板 ^ 的上表面上。根據上述施工方法,作爲形狀板用的甲板是 • 放置在橫樑上,如此可解決許多先前提到的施工法所產生 的問題。然而’根據此種施工法,在形成混凝土板之後是 無法移除甲板的,也就是說甲板會存留下來,而成爲混凝 土板的一部份。因此,用來支撐建築物混凝土板的支柱也 必須支撑甲板的額外重量,覦是必須使用較粗的支柱來增 加支柱的強度,同時甲板還無法再度使用,這些均導致整 , 個成本的增加,無法令人滿意。 爲了解決使用甲板施工時所產生的上述問題,因此本 m φ 發明的發明人硏發出一種新穎的形狀構造(參閱^-八- 2 002-3 0 3 04 1 )。根據此形狀構造,形狀表面是藉由在建 築物的Η型樑等樑與樑之間支撐一形狀板而形成的,然後 將混凝土澆注在此形狀表面上來形成一混凝土板,且當混 凝土板形成之後,就可以將樑與樑之間支撐的形狀板予以 移除。 此種形狀構造可免於上述的問題,然而,仍發現有一 些其他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形狀板使用了多數零件,形 狀板的支柱結構很複雜,形狀板整個來說成本昂貴,且橫 200532085 (3) 樑結構受限於Η型樑,且無法應用於混凝土樑上。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穎的形狀單元, 其構造簡單,需要減少的零件,且能夠以簡單、可靠、快 速、成本低廉的方式形成混凝土板。而且,本發明是要提 供一種形狀構造,可藉由使用此形狀單元來形成三維構造 的混凝土板。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穎的形狀單元,容 易安裝,在形成混凝土板之後可輕易移除,且移除之後還 可以重複使用。而且,本發明是要提供一種形狀構造,可 藉由使用此形狀單元來形成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新穎的形狀單元,不 僅可用於Η型樑等的鋼樑,而且還可以用於混凝土製成的 樑。而且’本發明是要提供一種形狀構造,可藉由使用此 形狀單元來形成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 根據本發明的一型態,設有一形狀單元,可與一對樑 的上表面一起合作來形成一混凝土板用的上形狀表面,此 對樑彼此之間以一距離及相同高度平行延伸,此形狀單元 包含: 一矩形的形狀本體,在一平面上;及 一對安放構件,其放置方式能相對於樑的上表面以水 平方向朝內移動,且支撐個別樑之間的形狀本體; 其中安放構件係藉由多數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 -6- 200532085 (4) 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且形狀本體與安放構件在鬆開螺栓 固定的狀態下,可以藉由在垂直方向上彼此相對移動而拆 開。 最好,形狀本體包含:一上平板部,具有一水平上表 面,此水平上表面在一平面上爲矩形;側平板部,係從上 平板部的兩側垂直且向下延伸;以及尾端平板部,係從上 平板部的兩端垂直且向下延伸; 每個安放構件均包含:一連接平板部,係在水平方向 上直線延伸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預定寬度;及一平安放 板部,係從連接平板部的上端以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一水 平上表面及一下安放表面,以便放置在樑的上表面上;且 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係藉由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 定於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上,且形狀本體與安放構 件在鬆開螺栓固定的狀態下,可以藉由在垂直方向上使安 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彼此產 生相對移動而拆開。 最好,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 平板部可藉由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使得安 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之一表面,在安放平板部呈水平延伸 的一側之正對側上,能夠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之 外表面產生接觸。 最好,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以一距離形成於形狀本體 的尾端平板部內; 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形成於安放構件的連 -7- 200532085 (5) 接平板部內; 螺帽係固定於連接平板部的表面上,係位在連接平板 部與尾端平板部的外側表面接觸且具有通孔之表面的相反 側上;且 安放構件係藉由從尾端平板部的內側,將螺栓插入彼 此配合的通孔內而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形狀本體的兩端 上,如此能以可拆卸的方式嚙合對應的安放構件之螺帽, 使其處於以下的狀態,就是連接平板部的個別通孔會配合 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板部內之個別通孔,且在連接平板部 一側上的表面會接觸對應尾端平板部之外側表面。 最好在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係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於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汁狀態下,安放構件的安放 平板部之放置方式係從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向外延 伸,且安放平板部的水平上表面及形狀本體的上平板部之 水平上表面係放置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 在每個形狀單元中,最好跨越安放構件的安放平板部 尾端之水平距離,係大於跨越安放平板部所放置的樑上彼 此正對之內側上緣的水平距離。 在每個形狀單元中,最好跨越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 其他表面的一水平距離,係小於跨越安放平板部所放置的 樑上彼此正對之內側上緣的水平距離;以及當形狀單元從 彼此正對且上頭安放並支撐著形狀單元的一樑水平移動到 另一樑時,安放在樑的另一上表面上之安放構件的連接平 板部之其他表面,會接觸樑的另一內側上緣,以便阻止移 200532085 (6) 動,如此能使形狀單元維持在一狀態下’就是使其在安放 並支撐於彼此正對的樑之上表面上。 在每個形狀單元中,最好,將多數強化板在長度方向 上以一距離固定於安放構件的安放平板下表面與連接平板 部的另一表面之間,使得其板厚表面看起來面朝與長度方 向成直角的一方向,且在接近連接平板部的方向上,從安 放平板的一端退出來的一位置上,每個強化板具有一定位 表面從此位置開始垂直向下延伸;且在固定於安放構件的 強化板之個別定位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係小於跨越安放平 板部所放置的樑上彼此正對之內側上緣的水平距離;以及 當形狀單元從彼此正對且上頭安放並支撐著形狀單元的一 樑水平移動到另一樑時,安放在樑的另一上表面上之安放 構件的強化板之定位表面,會接觸樑的另一內側上緣,以 便阻止移動,如此能使形狀單元維持在一狀態下,就是使 其在安放並支撐於彼此正對的樑之上表面上。 最好,每個形狀單元從彼此正對的樑之上側處開始下 降,如此使每個安放平板部會被放置在對應樑的上表面之 內側邊緣部上。 在每個形狀單元中,最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預定 寬度的至少一強化板係固定於形狀本體的側平板部之間。 最好,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形成於形狀單 元的形狀本體之側平板部內,且彼此連接的形狀單元能藉 由將螺栓插入通孔內而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以便 嚙合螺帽,並保持在一狀態下,就是相鄰的形狀單元之側 -9- 200532085 (7) 平板部的外側表面能接觸在一起,且側平板部內貫穿的通 孔能彼此配合。 最好形狀單元具有大致相同的結構。 最好,在以下的狀態,就是其中混凝土板已經藉由在 混凝土板用的上形狀表面上澆注了混凝土而形成之狀態中 ^ ,當形狀單元已經經由安放構件而安放並支撐在彼此正對 # 的樑之上表面之間時,上形狀表面就是與彼此相向的樑之 p 上表面一起作來形成的,形狀單元的形狀本體在鬆開以螺 栓固定於安放構件的狀態下,能夠相對於安放構件垂直向 下移動,以便能從安放構件與混凝土板處卸下,且然後安 放構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朝內移動,以便從對應樑的上表 面及混凝土處卸下。 . 【實施方式】 以下,將伴隨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形狀單元以及使 φ 用此形狀單元形成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的一些 較佳實施例。 梦考圖2到6,一形狀單元2形成一上形狀表面,用 以與一對樑4 0 (參閱圖]與]2 )的上表面一起合作來形 成一混凝土板C (參閱圖1與]6 ),其中這一對樑彼此之 間以一距離及相同高度平行延伸。形狀單元2包含一在平 面上爲矩形的形狀本體2以及一對安放構件6,8,其放置 方式能相對於樑4 0的上表面在水平方向上朝內移動,以 便將形狀本體4支撐在樑4 0之間。形狀本體4具有朝下 -10- 200532085 (8) 開啓的縱向延長箱子的形狀,安放構件6,8在橫剖面上具 有幾乎爲L形的形狀(圖1 〇 )。安放構件6,8藉由使用 多數螺栓3 8而可以拆卸方式固定至形狀本體4的對應尾 端上。形狀本體4與安放構件6,8在已經不再以螺栓固定 的狀態下,兩者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產生相對移動而拆開。 ’ 以下,將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形狀單元2。形狀本 ^ 體4包含:一上平板部10,具有一水平的上表面,此表面 B 在平面上爲矩形;側平板部1 2與1 4,從上平板部1 0的兩 側垂直向下延伸;及尾端平板部1 6與1 8從上平板部1 〇 的兩端垂直向下延伸。 上平板部】〇與側平板部12,14可以藉由將鋼板等一 片縱向延長的矩形金屬板摺疊起來而一體成形。側平板部 1 2, 1 4是藉由摺疊方式來形成的,以便能相對於水平上表 . 面以直角從上平板部1 0的兩側垂直向下延伸。尾端平板 部1 6,1 8是由鋼板等縱向延長的矩形金屬板來形成的,且 φ 藉由焊接而固定於上平板部1 〇兩端的下表面上,以及固 定至側平板部1 2,1 4兩端的內側表面。尾端平板部1 6,1 8 之定位方式能使其相對於水平上表面以直角從上平板部1 〇 的兩端垂直向下延伸,且以直角與側平板部1 2,1 4相會。 也可以允許從鋼板等的一片金屬板使尾端平板部1 6,1 8與 上平板部1 0及側平板部1 2,1 4 一體成形。側平板部]2, I 4與尾端平板部1 6 ; 1 8從上平板部1 〇的水平上表面處向 下延伸大致相同的長度。就強度的觀點來看,尾端平板部 1 6,1 8之厚度會大於上平板部1 0與側平板部]2,1 4之厚 -11 - 200532085 (9) 度。 多數通孔(在本實施例中爲兩孔)係穿孔於形狀本 體4的尾端平板部1 6,1 8中’且以一距離在尾端平板部 1 6,1 8的縱向上(圖5中的左右方向)穿孔。穿孔於尾端 平板部1 6,1 8內的通孔2 0是用於連接安放構件6,8 °在 尾端平板部1 6內的通孔20以及在尾端平板部1 8內的通 孔大致上是位於相同的軸線上。而且,多數通孔(在本實 施例中爲六個)則在長度方向上(圖3的左右方向)以一 距離穿孔於側平板部1 2 5 1 4內’以便藉由使用螺栓4 8與 螺帽4 9 (參閱圖1 5 )與另一個形狀本體4的對應側平板 部1 2,1 4可拆卸式地連接在一起。在側平板部1 2內的通 孔2 2以及在側平板部1 4內的通孔2 2大致上是在相同的 軸線上。 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預定寬度的至少一強化板(在本實 施例中爲兩個強化板)24係固定於側平板部12,14之間 ,使得強化板24的兩表面能正對著尾端平板部16,18。 由鋼板等縱向延長矩形金屬板製成的強化板彼此是相同的 ’其在長度方向上的兩端是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側平板部1 2, 1 4的內側表面上,而其上端則是藉由焊接而固定至上平板 部1 〇的下表面上。 医I此’形狀本體4是由一向下開啓的箱子形式而簡單 地構成’且可以輕易製造而成,因爲它所需的零件很少。 形狀本體4可以被當成是是一零件來處理及運送,因此就 胃一_點來說’形狀本體還可以提供許多的優點。強化板 -12- 200532085 (10) 24有助於增進形狀單元4的整體強度。 參考圖2與7到9,安放構件6,8大致上具有相等的 形狀與尺寸。因此,以下僅說明一安放構件6。至於安放 構件8,與安放構件6大致相同的部位就以相同的參數來 標示,但省略其說明。 安放構件6包含一連接平板部3 0與一安放平板部3 2 ,其中安放平板部是從連接平板部3 0的上端以直角水平 延伸出來的。連接平板部3 0與安放平板部3 2可藉由將鋼 板等一片縱向延長矩形金屬板摺疊起來而一體成形。連接 平板部3 0在水平方向上直線延伸而在垂直方向上保持一 預定寬度。形成安放平板部32,使其具有一水平上表面與 一安放下表面,此安放下表面是放置在對應樑40的上表 面上,安放平板部3 2在水平方向上直線延伸且保持一預 定寬度。連接平板部3 0的表面(圖9中右側上的表面) ,就是在安放平板部3 2延伸的水平方向(朝向圖9左方 的水平方向)之正對側上,界定出連接平板部3 〇的一表 面3 0 a ’且正對著此表面3 〇 a的—側上之表面(圖9左側 上的表面)界定出連接平板部30的另一表面30b。 多數通孔34係在長度方向(圖8的左右方向)上以 一距離穿孔於連接平板部30內,螺帽36則藉由焊接而在 通孔穿孔的位置上固定至連接平板部30的另一表面3〇b 上’螺帽3 6大致上是被定位在與對應通孔相同的軸線上 。一間隙是形成在螺帽36的頂點與安放平板部32的安放 下表面之間,此間隙被設定成大於構成樑4 〇的H型樑之 -13- 200532085 (11) 上突緣(參閱圖1 4 )之厚度,稍後會對樑作進一步的說明 。從連接平板部3 0的另一表面3 0 b延伸之安放平板部3 2 的長度,係設定成大於從連接平板部3 0的另一表面3 Ob 開始螺帽3 6在其軸向上的高度。 參考圖圖10與11,當連接平板部30藉由使用兩個螺 * 栓3 8而可拆卸式地固定至形狀本體4的一尾端平板部J 6 • 上時,如上述方式構成的一安放構件6則能以可拆卸方式 B 固定於形狀本體4的一端(圖1 〇與1 1的左端)。而且, 當連接平板部3 0藉由使用兩個螺栓3 8而可拆卸式地固定 至形狀本體4的另一尾端平板部1 8上時,具有與安放構 件6大致相同結構的另一安放構件8則能以可拆卸方式固 定於形狀,本體4的另一端(圖]0與.1 1的右端)。 明確地說,放置在圖1 〇與1 1左端的一安放構件6是 . 以下列方式可拆卸式地固定於形狀本體4的一端(在本實 施例中的尾端平板部1 6 )上。也就是,在一安放構件6的 φ 連接平板部3 0內之通孔3 4能與形狀本體4的一尾端平板 部1 6中的通孔2 0配合。其次,在連接平板部3 0的一表 面3 0 a (圖1 0左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右側表面)與尾端平板 部1 6的外側表面1 6 a (圖】0左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左側表 面)產生接觸之狀態下,螺栓3 8會從尾端平板部1 6的內 側經由墊片39而插入配合的通孔20與34內(從圖1 〇左 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右側),以便能以可拆卸的方式嚙合安 放部6的螺帽3 6。一安放構件6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 形狀本體4的一尾端平板部1 6上,使得他們的垂直表面 -14- 200532085 (12) (3〇a與16a)彼此產生擠壓接觸。 而且,放置在圖1 〇與1 1右端的一安放構件8是以下 列方式可拆卸式地固定於形狀本體4的另一端(在本實施 例中的尾端平板部1 8 )上。也就是,在另一安放構件8的 連接平板部3 0內之通孔3 4能與形狀本體4的另一尾端平 ‘ 板部18中的通孔20配合。其次,在連接平板部30的一 •表面3 0a (圖1 0左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右側表面)與尾端平 > 板部1 8的外側表面1 8 a (圖1 0右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右側 表面)產生接觸之狀態下,螺栓3 8係從尾端平板部1 8的 內側經由墊片3 9而插入配合的通孔2 0與3 4內(從圖 1 〇右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左側),以便能以可拆卸的方式嚙 合安放部8的螺帽3 6。另一安放構件8是以可拆卸的方式 固定於形狀本體4的另一尾端平板部1 8上,使得他們的 '垂直表面(30a與18a)彼此產生擠壓接觸。 由於具有較少數量的零件,所以具有上述結構的形狀 ® 單元2可以低成本輕易製造出來。而且,可藉由使用螺栓 與螺帽而輕易、可靠並迅速地實施組裝與拆卸的操作。可 以非常輕易地安裝一作爲形狀板的形狀單元2,且在形成 混凝土板之後可以輕易地移除。此外,移除後的形狀板可 以重複使用。 在安放構件6與8的連接平板部3 〇以上述方式可拆 卸式地固定至形狀本體4的兩端(就是尾端平板部1 6與 )上之狀氣下’一安放構件6的安放平板部3 2之定位 方式能夠從形狀本體4的一尾端平板部〗6向外延伸(朝 -15- 200532085 (13) 向圖10左側上放大比例圖的左側延伸)。而且,另一安 放構件8的安放平板部3 2之定位方式能夠從形狀本體4 的另一尾端平板部1 8向外延伸(朝向圖1 0右側上放大比 例圖的右側延伸)。在此固定的狀態下,安放構件6與8 的安放平板部3 2之水平上表面大致上會與形狀本體4的 上平板部1〇之水平上表面呈平齊。 如上所述,安放構件6與8係可拆卸式地固定於形狀 本體4的兩端上,以便組裝形狀單元2。在此形狀單元2 中,從形狀本體4兩端以水平方向朝外延伸的安放構件6, 8之安放平板部3 2,其存在能使形狀單元2輕易水平地安 放在此對樑40之間。在已經組裝的形狀單元2中,在鬆 開以螺栓3 8固定的狀態下,可藉由安放構件6, 8的連接 平板部3 0以及形狀本體4的尾端平板部3 0在垂直方向上 產生相對移動,如此可使形狀本體4與安放構件6 5 8彼 此拆開。這樣的連接構造有助於移除形狀板,這一點稍後 會加以說明。 這種結構的形狀單元2是以多數方式設置。大致上以 此方式構成的多數形狀單元2是藉由安放構件6與8而放 置在多數樑40中彼此相向的樑40之上表面上(參閱圖1 與圖1 2到1 4 ),這些樑彼此之間以一距離及相同高度平 行延伸,以便與樑4 0的上表面一起合作來形成混凝土板 用的上形狀表面。多數樑4 0與形狀單元2構成一形狀構 造,可形成一個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未顯示)。 參考圖1與圖1 2到1 5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參數4 〇 -16- 200532085 (14) 表示兩樑(彼此之間以一距離相向的一對樑)。樑40是 H型樑,具有一腹板42、一上凸緣44及一下凸緣46,這 些樑是設置在支柱(未顯示)之間’這些支柱成三維構造 (未顯示)且以一距離彼此相向,或者在多數側樑(未顯 示)之間水平平行延伸且具有相同高度’設置這些側樑以 便能在保持相同高度的支柱之間水平延伸且以一距離彼此 相向。樑4 0的上凸緣4 4之上表面係放置在大致相同的水 平面,這些樑4〇是由共同的零件形成。 在每個形狀單元2中,跨越安放構件6與8的安放平 板部3 2之尾端3 2 a的水平距離,係大於跨越安放平板部 32所放置的雨樑40上彼此相向的兩內側上緣44a之間的 距離。在此實施例中,彼此相向的樑40之內側上緣44a 是藉由樑40的相向上凸緣44之側緣44a (參閱圖1與1 4 )來界定出來的。而且,在每個形狀單元2中,跨越安放 構件6,8的連接平板部3 0之另一表面的水平距離,係小 於跨越安放平板部3 2所放置的兩樑4 0之相向內側上緣 4 4 a的水平距離。這樣的結構能將每個形狀單元2放置在 樑4 0的上表面之內側邊緣上,且能將形狀本體4與安放 構件6,8的連接平板部30放置在樑40上彼此相向的內側 上緣44a之間。 形狀單元2係以下列方式放置並支撐在彼此相向的樑 4 0上。首先,一安放構件6係如上述藉由使用螺栓3 8而 以可拆卸方式固定至形狀單元2的形狀本體4之任一尾端 平板部1 6或1 8上。一安放構件6的安放平板部3 2係放 -17- 200532085 (15) 置在彼此相向的兩樑4 0之一樑(圖1 2左側上的樑4 0 )的 上凸緣44之內側緣上,且形狀本體4是以水平方向朝一 樑4 0移動(朝向圖1 2左方)。一安放構件6的連接平板 部30之另一表面30b會接觸一樑40的上凸緣44之內側 緣44a,且因此阻止了移動。在此狀態中,形狀本體4梢 ‘ 微向下傾斜,致使另一尾端平板部1 8 (圖1 2中右側)變 •得更低。 p 接著,舉起形狀本體4的另一尾端平板部1 8,以便呈 水平狀態安放形狀本體4,且形狀本體4的另一尾端平板 部1 8之外側表面1 8 a會面向另一安放構件8的連接平板 部3 0之一表面3 0a,保持一間隙且同時將另一安放構件8 的安放平板部3 2放置在另一樑40 (圖1 2右側的樑40 ) 的上凸緣4 4上表面之內側緣上。形狀本體4係以水平方 向朝向另一樑4 0移動。另一尾端平板部1 8的外側表面 1 8 a會接觸另一安放構件8的連接平板部3 0之一表面3 0 a φ ,且另一尾端平板部1 8內的通孔會配合另一安放構件8 的連接平板部3 0內的通孔。螺栓3 8從另一尾端平板部1 8 的內側插入配合的通孔2 0與3 4內,且嚙合螺帽3 6,藉此 以可拆卸方式將形狀本體4的另一尾端平板部1 8固定至 另一安放構件8的連接平板部3 0上。 因此,形狀單元2使得安放構件6,8的安放平板部 3 2之下表面,放置在相向的樑4 〇之上表面側緣上。同樣 的操作亦實施於另一形狀單元2上’以便使安放構件6,8 的安放平板部3 2之下表面’放置在對應的樑4 0之上表面 -18-
200532085 (16) 側緣上。不需要從下側支撐形狀單元2。因此,可 4 0上放置的形狀單元2下方獲得一擴展到最大程度 空間。 彼此在寬度方向(圖13中的上下方向,就是樑 長度方向)上連接的形狀單元2是可拆卸式地連接在 ,使得相鄰的形狀單元2之側平板部1 2,1 4之外側表 此接觸,且藉由將螺栓4 8 (參閱圖1 5 )插入通孔2 2 以便在側平板部12,1 4內穿透的通孔2 2互相配合K 下與螺帽49嚙合。連接的形狀單元2之側平板部1 亦具有強化肋的功能,可輕易使整個形狀板展現出充 強度。在形狀單元2被放置在彼此相向的樑4 0之間 態下,形狀單元2可與框架40 (上凸緣44的上表面 上表面一起合作而形成混凝土板用的上形狀表面。形 元2的上表面係放置在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除了上 置有安放構件6,8的安放平板部3 0之上表面的兩側 之外,樑40的上凸緣44的上暴露表面比起形狀單元 形成的水平上表面,係下降了安放平板部3 0的厚度 閱圖14 )。 在上述的每個形狀單元2中,跨越安放構件6,8 接平板部3 0之另一表面3 Ob的水平距離,係小於跨 頭放置有安放平板部3 2的樑4 0之相向內側上緣4 4 a 平距離。由於這樣的結構,形狀單元2可以從安放與 它的任一樑40上水平移動到另一側,就是從圖1 2的 移動到右側。然後,放置在另一樑4 0的上表面上之 、在樑 丨寬闊 40的 :一起 i面彼 內, I狀態 2,14 :分的 f的狀 )的 狀單 頭放 邊緣 2所 (參 的連 越上 的水 支撐 左側 安放 - 19- 200532085 (17) 構件8的連接平板部3 0之另一表面,會接觸另一樑40的 內側上緣,以便阻止移動。結果,形狀單元2維持在一狀 態下,就是被安放並支撐在彼此相向的樑40之上表面上 ,且可防止掉落,以便能完全可靠地維持安全性。介於形 狀單元2的安放構件6或8之連接平板部3 0的另一表面 • 3 0b與對應樑40的內側上緣44a之間的間隙,已經預先設 •定好,致使能獲得上述的作用。形狀單元2係經由安放構 p 件6 5 8而放置並支撐在彼此相向的樑4 0之上表面上,藉 此可與彼此相向的樑40之上表面(樑40的上凸緣44之 上表面)一起合作,而輕易、可靠又快速地形成混凝土板 C S用的上形狀表面。 參考圖16到19,上形狀表面是藉由形.狀單元2的上 表面以及彼此相向的樑40之上凸緣44的上表面一起合作 . 而形成的,堰板(未顯示)係可拆卸式地圍繞著上形狀表 面。之後,強化棒(參閱圖1 )係設置在堰板所圍繞的上 φ 形狀表面上,且從上澆注混凝土,以便形成具有預定厚度 的一混凝土板CS (參閱圖1 6 )。然後,在經過一段預定 時間的硬化之後,將堰板移除。在形狀本體4不再藉由螺 栓3 8而固定於安放構件6,8上之狀態下,形狀單元2的 形狀本體4可藉由相對於安放構件6,8垂直向下移動而從 安放構件6,8及混凝土板C S上拆卸下來(參閱圖1 7 )。 在移除本發明的形狀板時,螺栓3 8係從形狀單元2的形 狀本體4之尾端平板部1 6,1 8內側處開始旋轉,以便從固 定至安放構件6 5 8的連接平板部3 0上之螺帽3 6拆卸開來 -20- 200532085 (18) ,其中安放構件係藉由放置在樑40的上表面來固定,且 其上表面覆蓋有混凝土。在已經鬆開螺栓3 8之後,形狀 本體4會垂直地向下移動,以便能夠移除。因此,可以輕 易並快速地執行移除形狀本體4的工作。 之後,安放構件6,8藉由使用棒子等工具而在水平方 向上強迫朝內移動,因此可以從相向樑40的上凸緣44之 上表面以及混凝土板C S處拆卸下來(參閱圖1 8 )。在形 狀本體4已經移除了之後,安放構件6,8係放置並保持在 彼此相向的樑4 0之較上內緣,並使得安放平板3 2的上表 面與尾端表面32a覆蓋有混凝土。藉由移除形狀本體4, 在水平方向上安放構件6,8的內側僅存在一空間而已,且 無任何物品會阻止安放構件6,8 <在水平方向上朝內的移動 。因此,也可以移除安放構件 6,8。僅留下混凝土板C S 在樑40的凸緣44之上表面上而已,因此,完成了混凝土 板C S的成形工作(參閱圖1 9 )。 形狀單元2及使用形狀單元2來形成三維構造的混凝 土板之形狀構造,係如上述方式構成,由於其結構簡單且 較少的零件數量,所以能以較低的成本製造出來。而且, 可以輕易、可靠、快速且低成本的方式來實施混凝土板 C S的成形工作。而且,在組裝以及施工之後,作爲形狀 板的形狀單元2可以非常輕易地移開。此外,移除後的形 狀單元2可以重複地使用。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三維構造的樑4 0是Η型 樑。然而,根據另一實施例,三維構造的樑40也可以是I -21 - (19) (19)200532085 型樑。即使當三維構造的樑係剖面呈矩形的混凝土樑4 〇 A (參閱圖22)時,本發明也可以加以應用。在以下參考圖 2 0到2 6所述之實施例中,形狀單元2 A的安放構件6 A, 8 A是與上述實施例的安放構件6,8之構成方式不同。然 而’形狀本體4大致上是藉由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方式構成 的。因此,以下的說明僅針對安放構件6 A,8 A的構造以 及上述差異部分的構造。然而,大致上相同的構造則不再 敘述。在此實施例中,安放構件6 A,8 A大致上也是以相 同方式構成。因此,僅代表性地說明安放構件6A即可。 在圖20與26中,與圖1到1 9所述的實施例中的部位大 致相同的部位均以相同的參數表示。參考圖2 0,2 1與2 4 中,多數強化板5 0 (在此實施例中爲三個強化板)係以一 距離在安放構件6A,8A的長度方向(圖20中的左右方向 ),藉由焊接而固定至形狀單元2 A的安放構件6 A之安 放平板部32的下表面與其連接平板部30的另一表面30b 之間,使得其板厚表面看起來是朝向與長度方向成直角之 方向(垂直於圖2 0紙張表面的方向)。每個強化板5 0具 有一定位表面50a從一位置垂直向下筆直延伸,此位置是 從安放平板部32的一尾端32a以接近連接平板部30的另 一表面30b之方向(朝向圖21右方)縮入而得;且強化 板還具有一傾斜表面50b,係從此定位表面50a的下端朝 向連接平板30的另一表面30b延伸而得。 安放平板部3 2從連接平板部3 0的另一表面3 Ob之延 伸長度,係大於螺帽3 6從連接平板部3 0的另一表面3 Ob -22-
200532085 (20) 處之軸向筒度。強化板5 0的定位表面5 0 a與 3 0的另一表面3 0 b之間的距離,係大於螺帽 板部30的另一表面30b處之軸向高度。安放相 本構造在其他方面大致上與上述的安放構件6 其敘述在此不再重複。安放構件8 A (參閱圖 與安放構件6 A的構造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贅劲 安放構件6 A與8 A係以上述方式可拆卸 形狀本體4的兩端上’且將形狀單元2A予以 狀單元2 A中,跨越安放構件6 A,8 A的安放 端3 2 a之間的水平距離,係大於跨越上頭放置 部3 2的樑4 0之相向的內側上緣表面4 0 f之間 。而且,在固定至安放構件6Α·, 8A的強化板: 面5 0 a之間的水平距離,係小於跨越上頭放置 部3 2的樑4 0 A之相向的內側上緣表面4 0 f之 離。在形狀單元2A中,跨越安放構件6A,8 A 部3 0的另一表面3 Ob之間的水平距離,係小 放置有安放平板部32的樑40A之相向的內 4〇f之間的水平距離。與安放構件6A, 8A的 3 0之螺帽3 6嚙合的螺栓3 8尾端,在安放平板 超過強化板50的定位表面50a之方向上,並 出。 在上述構造中,形狀單元2A係從相向的; 側處向下降,藉此安放構件6 A,8 A的安放平书 置並支撐在樑4〇A的上表面之內側緣上,如此 Y連接平板部 3 6從連接平 _件6 A的基 相同,因此 24 )的構造 L 〇 式地固定至 組裝。在形 X板部3 2兩 有安放平板 的水平距離 5 〇之定位表 有安放平板 間的水平距 的安放平板 於跨越上頭 側上緣表面 連接平板部 ί部3 2延伸 不會有所突 g 40A之上 ΐ部3 2可放 便能放置形 -23- 200532085 (21) 狀本體4 ’放置安放構件6A,8A的連接平板部3〇,且將 螺栓3 8與螺帽3 6放置在彼此相向的樑4 0 A之內側上緣表 面4 Of之間。也就是說,透過使形狀單元2A簡單地從樑 40A的上側朝下方降低,則可允許將形狀單元2A放置並 支撐在樑4 0 A的上表面之間。因此,可增進組裝操作,且 可以在大量縮短的工時內完成施工。 參考圖22到26,形狀單元2A係從彼此相向的樑 40A之上側處下降(參閱圖.22 ),藉此安放構件6A,8A 的安放平板部3 2係放置在對應樑4 0 A的上表面之內緣上 (參閱圖23)。而且,其他多數形狀單元2A也是放置並 支撐在彼此相向的樑40A上(參閱圖24 )。在每個形狀 單元2A中,.安放構件6A,8A的強化板50之定位表面 5 〇a係定位在與對應的樑4 0 A的內側上緣表面4 0 f之間保 持一間隙(參閱圖24 )。在此情況下,形狀單元2A可以 從安放與支撐它的相向樑4 0 A之任一樑水平移動到另一側 ,就是從圖2 3的左側移動到右側。然後,放置在另一樑 40A的上表面上之安放構件8的強化板50之定位表面50a ,會接觸另一樑4 0 A的內側上緣表面4 0 f,以便阻止移動 。結果,形狀單元2 A維持在一狀態下,就是被安放並支 撐在彼此相向的樑4 0 A之上表面上,且可防止掉落,以便 能完全可靠地維持安全性。介於安放構件6A或8A之強 化板5 0之定位表面5 0 a與對應樑4 0 A的內側上緣表面4 0 f 之間的間隙,已經預先設定好,致使能獲得上述的作用。 在寬度方向(從圖2 3中紙張的前表面到背面之方向 -24- 200532085 (22) )上彼此連接的形狀單元2是藉由使用螺栓4 8與螺帽4 9 而可拆卸式地連接在一起,且大致上是以如同上述實施例 之方式。 形狀單元2A係經由安放構件6A,8A而放置並支撐在 彼此相向的樑4 0 A之上表面之間,藉此與彼此相向的樑 4 0 A之上表面一起合作來形成混凝土板C S用的上形狀表 面。根據本發明,可輕易、可靠並快速地形成混凝土板 C S用的上形狀表面。 上形狀表面是藉由形狀單元2 A的上表面以及彼此相 向的樑40之上表面一起合作而形成的,且堰板(未顯示 )係可拆卸式地圍繞著上形狀表面設置。之後,混凝土大 致上是以如上述實施例之方式澆注',以便形成具有預定厚 度的一混凝土板CS (參閱圖24 )。然後,在經過一段預 定時間的硬化之後,將堰板移除。在形狀本體4不再藉由 螺栓38而固定於安放構件6A,8A上之狀態下,形狀單元 2A的形狀本體4可藉由相對於安放構件6A,8A垂直向下 移動而從安放構件6A,8A及混凝土板CS上拆卸下來(參 閱圖2 5 )。之後,安放構件6 A, 8 A係藉由使用如棒子等 的工具而強迫在水平方向上朝內移動,且從對應樑40A的 上表面以及混凝土板C S上拆卸下來(參閱圖2 5 )。僅留 下混凝土板CS在樑40A的上表面上,因此,便完成了形 成混凝土板C S之工程(參閱圖2 6 )。 參考圖20到26所述之另一實施例之特徵構造,大致 上是與參考圖1到1 9所述之本發明實施例相同,且因此 -25- 200532085 (23) ’由於共同構造之故,大致上會展現出與上述實施例相同 的作用與效果。即使當三維構造是由使用中空鋼正方棒來 構成時,就是三維構造是藉由使用具有矩形剖面的中空管 構件’而非具有矩形剖面的混凝土樑40A時,依然可以應 用本發明。根據另一實施例,並無任何螺帽3 6被固定至 上述實施例的安放構件6A, 8A之連接平板部30上。在此 實施例的情形下,將連接平板部3 0刻上螺紋,以便與螺 栓3 8嚙合。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形狀單元2或2A係可拆 卸式地放置在彼此相向的一對樑40或40A的上表面之間 ,以便建立一形狀板,用於形成二或多層的三維構造之混 凝土板。然而,根據另一實施例,形狀單元2或2A係可 拆卸式地放置在彼此相向的一對樑之上表面之間,以便建 立一形狀板,用於形成單層三維構造之混凝土天花板。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一立體圖,局部且槪略地顯示使用使用一形狀 構造之狀態,其中此形狀構造是使用本發明形狀單元來形 成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 圖2是一立體圖,以一分解的方式顯示圖1所示的形 狀單元; 圖3是一側視圖,顯示圖1所示的形狀單元; 圖4是一平面圖,顯示圖3所示的形狀單元; 圖5是沿著圖4中的箭頭a · A所作之剖面放大圖; -26- 200532085 (24) 圖ό是沿著圖4中的箭頭b - b所作之剖面放大圖; 圖7是一前視圖,顯示固定於圖2所示的形狀單元之 形狀本體上的一安放構件(顯示於圖2左側的安放構件) 從圖2的箭頭C之方向看到的情形; 圖8是一後視圖,顯示圖7的安放構件從圖7紙張表 面背後看到的情形; 圖9是一圖形,顯示圖7從箭頭D的方向看到之情形 圖1 0是一側視圖,顯示圖3的形狀單元處於組裝之 狀態,且以放大比例顯示其左端部與右端部; 圖 Π是一平面圖,顯示圖4的形狀單元處於組裝之 狀態; 圖1 2是一剖面圖,顯示一部份的形狀構造,形狀構 造是用於形成圖1所示的三維構造之混凝土板; 圖1 3是一平面圖,顯示用於形成圖2所示的三維構 造之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
圖1 4是一剖面圖,以放大比例顯示圖1 2的一部位E 圖15是沿著圖13中的箭頭F-F所作之剖面放大圖 圖1 6是一剖面圖,顯示一工作狀態,其中混凝土被 澆注到用於形成圖1 2所示的三維構造之混凝土板之形狀 構造上; 圖1 7是一剖面圖,顯示一工作狀態,其中形狀單元 -27- 200532085 (25) 的形狀本體已經從圖1 6的狀態中移除; 圖1 8是一剖面圖,顯示一狀態,其中形狀單元的安 裝構件已經從圖1 7的工作狀態中移除; 圖1 9是一剖面圖,顯示一狀態,其中已經移除了圖 1 7與1 8所示的形狀板,以便完成混凝土板; _ 圖20是一前視圖,顯示固定於形狀單元的安放構件 ^ 之另一實施例; P 圖21是沿著圖20中的箭頭G-G所作之剖面放大圖 圖2 2是一剖面圖,顯示本發明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的另一實施例,且顯示一工作狀態, 其中形狀單元是欲被放置在混凝土樑的上表面上; 圖2 3是一剖面圖,顯示一工作狀態,其中形狀單元 是被放置在混凝土樑的上表面上; 圖2 4是一剖面圖,顯示一工作狀態,其中混凝土係 • 被澆注到用於形成圖2 3所示的三維構造混凝土板之形狀 構造內,且以放大比例顯示其一部分; 圖2 5是一剖面圖,顯示一狀態,其中形狀單元的形 狀本體與安裝構件已經從圖24所示的工作狀態中移除; 及 圖2 6是一剖面圖,顯示一工作狀態,其中已經移除 了圖2 5所示的形狀板,以便完成混凝土板。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8- 200532085 (26)
2,2A 形狀單元 4, 4A 形狀本體 6,8,6 A,8 A 安放構件 10 上平板部 12,14 側平板部 16,18 尾端平板部 18a 外側表面 20,22,34 通孔 24,50 強化板 30 連接平板部 3 0a,3 0b 表面 3 2 .安放平板部 3 6,4 9 螺帽 38, 48 螺栓 3 8 螺栓 39 墊片 40, 40A 樑 40f 內側上緣表面 42 腹板 44 上凸緣 44a 內側上緣 46 下凸緣 50a 定位表面 -29

Claims (1)

  1. 200532085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形狀單元,可與一對樑的上表面一起合作來 形成一混凝土板用的上形狀表面,該對探彼此之間以一距 離及相同高度平行延伸,該形狀單元包含: 一矩形的形狀本體,在一平面上;及 一對安放構件,其放置方式能相對於樑的上表面以水 平方向朝內移動,且支撐個別樑之間的形狀本體,· 其中安放構件係藉由多數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 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且形狀本體與安放構件在鬆開螺栓 固定的狀態下,可以藉由在垂直方向上彼此相對移動而拆 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形狀單元,其中: 形狀本體包含:一上平板部,具有一矩形的水平上表 面,該水平上表面在一平面上;側平板部,係從上平板部 的兩側垂直且向下延伸;以及尾端平板部,係從上平板部 的兩端垂直且向下延伸; 每個安放構件均包含:一連接平板部,係在水平方向 上直線延伸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預定寬度;及一安放平 板部,係從連接平板部的上端以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一水 平上表面及一下安放表面,以便放置在對應樑的上表面上 ;且 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係藉由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 定於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上,且形狀本體與安放構 件在鬆開螺栓固定的狀態下,可以藉由在垂直方向上使安 - 30- 200532085 (2) 放構件的個別連接平板部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彼 此產生相對移動而拆開。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形狀單元,其中安放構 件的連接平板部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可藉由螺栓 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使得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 ‘部之一表面,在安放平板部以水平延伸的一側之正對側上 -,能夠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之外表面產生接觸。 _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形狀單元,其中: 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以一距離形成於形狀本體的尾端 平板部內; 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形成於安放構件的連 接平板部內; 螺帽係固定於連接平板部的另一表面上,係位在連接 ,平板部與尾端平板部的外側表面接觸且具有通孔之表面的 相反側上;且 • 安放構件係藉由從尾端平板部的內側,將螺栓插入彼 此配合的通孔內而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形狀本體的兩端 上’如此能以可拆卸的方式嚙合對應的安放構件之螺帽, 使其處於以下的狀態,就是連接平板部的個別通孔會配合 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板部內之個別通孔,且在連接平板部 一側上的表面會接觸對應尾端平板部之外側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形狀單元,其中在安放 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係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形狀本體的對 應尾端平板部之狀態下,安放構件的安放平板部的定位方 -31 - 200532085 (3) 式係從形狀本體的對應平板部向外延伸,且安放平板部的 水平上表面及形狀本體的上平板部之水平上表面係放置在 大致相同的水平面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形狀單元,其中多數強 化板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固定於安放構件的安放平板下 表面與連接平板部的另一表面之間,使得其板厚表面看起 - 來面朝與長度方向成直角的一方向,且在接近連接平板部 p 的方向上,從安放平板的一端退出來的一位置上,每個強 化板具有一定位表面從該位置開始垂直向下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形狀單元,其中在垂直 方向上具有一預定寬度的至少一強化板係固定於形狀本體 的側平板部之間。 .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7項中任一項之形狀單元 , ,其中形狀本體的側平板部具有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形 _ 成的多數通孔,以便藉由使用多數螺栓與螺帽而以可拆卸 φ 的方式連接到另一形狀本體的對應側平板部上。 9 · 一種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 該形狀構造具有多數樑彼此之間以一距離及相同高度平行 延伸’且具有多數形狀單元,可與彼此相向的樑之上表面 一起合作來形成一混凝土板用的上形狀表面,其中: 每個該等形狀單元包含一矩形的形狀本體,該形狀本 體在一平面上;及一對安放構件,其放置方式能相對於彼 此相向的樑之上表面內側緣以水平方向朝內移動,且支撐 個別樑之間的形狀本體;且 -32- 200532085 (4) 每個安放構件係藉由多數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 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且形狀本體與安放構件在鬆開螺栓 固定的狀態下,可以藉由在垂直方向上彼此相對移動而拆 開。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混 - 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 - 形狀本體包含一上平板部,具有一水平上表面,該水 _ 平上表面在一平面上爲矩形;側平板部,係從上平板部的 兩側垂直且向下延伸;以及尾端平板部,係從上平板部的 兩端垂直且向下延伸; 每個安放構件包含一連接平板部,係在水平方向上直 線延伸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預定寬度;及一安放平板部 ,係從連接平板部的上端以水平方向延伸且具有一水平上 , 表面及一下安放表面,以便放置在對應樑的上表面上;且 _ 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係藉由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 φ 定於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上,且形狀本體與安放構 件在鬆開螺栓固定的狀態下,可以藉由在垂直方向上使安 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彼此產 生相對移動而拆開。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每個形狀單元中,安放構件 的連接平板部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可藉由螺栓以 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且使得安放構件的連接平板部 之一表面,在安放平板部以水平延伸的一側之正對側上, -33- 200532085 (5) 能夠與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平板部之外表面產生接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 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以一距離形成於形狀本體的尾端 平板部內; 多數通孔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形成於安放構件的連 接平板部內; 螺帽係固定於連接平板部的另一表面上,係位在連接 平板部與尾端平板部的外側表面接觸且具有通孔之表面的 相反側上;且 安放構件係藉由從尾端平板部的.內側,將螺栓插入彼 此配合的通孔內,而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形狀本體的兩端 上,如此能以可拆卸的方式嚙合對應的安放構件之螺帽, 使其處於以下的狀態,就是連接平板部的個別通孔會配合 形狀本體的對應尾端板部內之個別通孔,且在連接平板部 一側上的表面會接觸對應尾端平板部之外側表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每個形狀單元中,在安放構 件的連接平板部係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於形狀本體的‘對應 尾端平板部之狀態下,安放構件的安放平板部之定位方式 係從形狀本體的對應平板部向外延伸,且安放平板部的水 平上表面及形狀本體的上平板部之水平上表面係放置在大 致相同的水平面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34- 200532085 (6)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每個形狀單元中,跨越安放 構件的安放平板部之尾端的水平距離,係大於跨越上面放 置有安放平板部的樑之彼此相向的內側上緣之水平距離。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每個形狀單元中,跨越安放 '構件的連接平板部之另一表面的水平距離,係小於跨越上 •頭放置有安放平板部的樑之彼此相向的內側上緣之水平距 P 離;且當形狀單元從彼此相向且上頭放置並支撐有形狀單 元的一樑水平移動到另一樑時,放置在另一樑上表面上的 安放構件之連接平板部的另一表面會接觸另一樑的內側上 緣,以便阻止移動,如此能使形狀單元維持在一狀態下, 就是被放置並支撐在彼此·、相向的樑之上表面上。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每個形狀單元中,多數強化 板在長度方向上以一距離固定於安放構件的安放平板下表 B 面與連接平板部的另一表面之間,使得其板厚表面看起來 面朝與長度方向成直角的一方向,且在接近連接平板部的 方向上,從安放平板的一端退出來的一位置上,每個強化 板具有一定位表面從該位置開始垂直向下延伸;且在固定 至安放構件的強化板之個別定位表面之間的水平距離,係 小於跨越上頭放置有安放平板部的樑之彼此相向的內側上 緣之水平距離;且當形狀單元從一樑水平移動到另一樑時 ’這些樑彼此相向且上頭放置並支撐有形狀單元,放置在 另一樑上表面上的安放構件之強化板之定位表面會接觸另 -35- 200532085 (7) 一樑的內側上緣,以便阻止移動,如此能使形狀單元維持 在一狀態下,就是被放置並支撐在彼此相向的樑之上表面 上。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每個形狀單元係從彼此相向的 • 樑之上側處下降,使得每個安放平板部會放置在對應樑的 - 上表面之內側邊緣部上。 B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每個形狀單元中,在垂直方 向上具有一預定寬度的至少一強化板係固定於形狀本體的 側平板部之間。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 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多數通孔是在長度方向上以一 • 距離形成於形狀單元的形狀本體之側平板部內,且彼此相 ^ 連的形狀單元藉由將螺栓插入通孔內而以可拆卸的方式連 • 接在一起,以便嚙合螺帽,使其處於以下的狀態,就是相 連的形狀單元之側平板部的外側表面會接觸在一起,且側 平板部內形成的通孔會彼此配合。 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用於形成三維構造的混 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形狀單元大致上具有相同構造。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2 0項中任一項之用於形 成二維構造的混凝土板之形狀構造,其中在已經於混凝土 板用的上形狀表面上澆注了混凝土而形成混凝土板之後的 狀態下,當形狀單元已經藉由安放構件而安放並支撐在彼 -36- 200532085 (8) 此正對的樑之上表面之間時,混凝土板是與彼此正對的樑 之上表面一起合作來形成的,每個形狀單元的形狀本體可 藉由鬆開以螺栓固定於安放構件之方式,能夠從安放構件 與混凝土板處卸下,且相對於個別的安放構件垂直向下移 動,且然後安放構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朝內移動,以便從 對應樑的上表面及混凝土處卸下。
    -37·
TW094106343A 2004-03-05 2005-03-02 Form unit and form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concrete slab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using the form unit TW20053208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2869A JP3776914B2 (ja) 2004-03-05 2004-03-05 型枠ユニット及び該型枠ユニットを使用した立体構築物におけるコンクリートスラブ形成用型枠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2085A true TW200532085A (en) 2005-10-01

Family

ID=3491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6343A TW200532085A (en) 2004-03-05 2005-03-02 Form unit and form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concrete slab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using the form unit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776914B2 (zh)
TW (1) TW200532085A (zh)
WO (1) WO20050855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730Y1 (zh) * 1967-05-16 1971-01-12
US3689020A (en) * 1971-03-25 1972-09-05 Sidney L Martin Device useful in forming concrete structural slabs
JPS5431928A (en) * 1977-08-15 1979-03-09 Taisei Corp Method of assembling molding flask for beam
JPS54102025A (en) * 1978-01-26 1979-08-11 Taisei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talling mold frame under slab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JPS6194136U (zh) * 1984-11-26 1986-06-18
JPH06336830A (ja) * 1993-05-28 1994-12-06 Haseko Corp フラットデッキの仮設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76914B2 (ja) 2006-05-24
WO2005085556A1 (ja) 2005-09-15
JP2005248625A (ja) 200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7166B2 (en) Building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ame
WO2016077943A1 (zh) 建筑支撑单元及应用有该建筑支撑单元的建筑支撑结构
US20230265646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 floorplate to a structure
JP2015105552A (ja) 型枠支持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ラブ施工方法
JP7250712B2 (ja) バルコニー装置
JP4351523B2 (ja) 柱頭部の施工方法
TW200532085A (en) Form unit and form structure for forming a concrete slab in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using the form unit
JP2000234410A (ja) 打込型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ラブ施工方法
US8523549B2 (en) System for in-situ making substantially vertical building works
JP7032051B2 (ja) 床構造施工方法および床構造再利用方法
JP6860354B2 (ja) 建物構造
JP2004124485A (ja) 型枠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を使用した建築構造物に対する床面や梁材等の造成工法
JP3055431U (ja) 鉄骨造建築用の複合柱材
JP2012202051A (ja) 混構造式建物および混構造式建物の施工方法
JP2010285811A (ja) 片持梁床板用型枠及び片持梁床板用型枠からなる片持梁床板構造体
KR102242175B1 (ko) 조립식 더블 월 pc 제조 금형
KR101165587B1 (ko) 토목 건축용 다용도 패널
KR200307607Y1 (ko) 거푸집공사의 슬래브 양생용 가설재 설치구조
JP6875120B2 (ja) 床パネル、床構造、床部の施工方法および建物の躯体の再利用方法
JP3015819U (ja) 木造建築物のパネル取付構造およびパネルユニット
JP2007205078A (ja) トラス筋付きデッキ
JP2023067236A (ja)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前のスラブ下地構造、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製のスラブ構造、コンクリート打設前のスラブ下地構造の構築方法、およ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製のスラブ構造の構築方法
JP4623407B2 (ja) 壁型枠工法
JP2001227094A (ja) 鉄骨ビルの階床構造
JP3084989U (ja) 山留主材を用いた簡易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