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7457A - Coin-shaped storage cell - Google Patents

Coin-shaped storage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7457A
TW200527457A TW093137576A TW93137576A TW200527457A TW 200527457 A TW200527457 A TW 200527457A TW 093137576 A TW093137576 A TW 093137576A TW 93137576 A TW93137576 A TW 93137576A TW 200527457 A TW200527457 A TW 2005274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utton
metal shell
seal
storage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7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25538B (zh
Inventor
Masayuki Sato
Masashige Ashizaki
Koichi Morikawa
Isamu Nishiyama
Nario Niibo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076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9150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474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0152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27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7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5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55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01G11/80Gaskets; Sea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0Sealing, e.g. of lead-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71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using adhesives or sealing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Description

^20052745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於各種電子機器之鈕扣型電容器與 【先前技術】 鈕扣型蓄電單元包含雙電層電容器與鈕扣電池等。圖9 顯示習知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其構造之截面圖。在該圖 中由活性石反電極構成之陽極(正極)侧極化電才亟Μ以及由 活性石炭電極構成之陰極(負極)侧極化電極87,透過絕緣性 之分隔件9"目對向設置,而形成一對電極。再者,在陽極 ==化電極88與在陰極側之極化電極87上分別設置陽 極木电體90與陰極集電體89 〇 使該等成對之極化電極87、88以及分隔件91含浸電
Hr/,將其收納於以上殼83(作為陰極端子)與下殼 ·,、,陽極端子)所構成之收納空間部。在此,在上殼83 :周部所形成之彎折部84與下殼81外周部之間設置具有 =、緣性之密封件85。再者,藉由將下殼81外周部之前端 ,利用岔封件§ 5由外側將上殼8 3之彎 折部 84 $ μ ^ ^ ,而進行收納空間部(其收納成對之極化電極 87、88)之氣密封口。 再者’在鈕扣電池中,也是將電極(其在陽極與陰極間 ::刀隔件)收納在兩個組合之金屬容器内,其外觀構造具 有人上述雙電層電容器相同之結構。 200527457 該鈕扣型蓄電單元廣泛使用在 可攜式機器之主電泝 〃動笔活為首之小型 子機器小型化之潮流而有逐年增:上’其需求隨著電 景’必須確保師型#€單 、‘根據此時代背 素)能長期間維持良好可靠Γ。電子機器之重要組成要 單元2子來,隨著機器之小型化’具備紐扣型蓄電 早兀•之電子零件也不斷邁向 畜电 中,利用熔焊γ^ 。集成化。適用其焊接方法 J用k J:干J:干接之表面構裝 係使裝载在印刷A板(泠右古 °机。所謂熔焊焊接, 一起通過200。(:以上之高 I電早兀連同基板 近來步 之回/里爲巩之爐内而進行焊接。再者, 近;奴者考慮環保之焊 ^ 系焊料高心左右之錫:;:進仃’漸利用炫點較錯 美 錫系于料進行熔焊焊接。因此,對於 土板上所裝载之電子零件, 、 後之長壽命化。 Μ更㊣之耐熱性與炼烊 作為别述確保良好可靠性 揭示了,藉由在下續81 利文獻丨 " 内底邛之極化電極周圍設置導引 :’使極化電極87、88黏著在既定位置,藉此防止電極之 偏移。 Ϊ ’除了上述之外,提升鈕扣型蓄電單元之耐漏液 ’_係品質上之重要課題,該電解液之漏液不僅成為蓄電單 兀其特性變差之要因,亦可能引起周邊電路與機器之故障。 關於提升該耐漏液性,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 a又83外周部之’考折部平坦,且該平坦部之寬為上殼μ 厚度之75〜150%,藉此提升耐漏液性。 200527457 然而,關於上述專利文獻丨或2中先前之雙電層電容 器:當焊接溫度在250。。或超過250。。之無鉛熔焊焊;妾時谷 因咼溫會使有機電解液之溶劑蒸氣壓升高,上下殼81、了 内之内壓顯著上升’故下殼81之内底面與密封件Μ之: 面產生間隙,而有電解液漏至外部之問題。 & [專利文獻1]特開2003-22935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0-48 780號公報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解決上述之課題,其目的係提供一鈕扣 電半π,其耐熱性高且可防止電解液等之 間維持安定特性。 ^ ^期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一形態之鈕 特徵在於:係具傷:成對之極化電極,介 :” 之絕緣性分隔件,含、、其义 ;"11 “極間 S /又於別述極化電極血分 液,收納前述極化電極之金屬殼 ^ “ 之絕緣性環狀密封件在^金屬殼内部 實施-體斂縫之上蓋,曰乂 一+… 了忏與金屬喊 部。 盒且“遠金屬殼之内底面形成凹凸 根據該形態,藉由在 上蓋緊壓環狀密封件使==底面形成凹凸部’以 面密合,以將上蓋、二;封:凹凸部之金屬殼内底 因此,由於環狀密^^ 及金屬殼實施—體傲縫。 提南了金屬殼與環狀密 凹凸 庄且棱南了氣密性。 -200527457 一形態…扣型蓄電單元其耐熱性高, 電解液專之漏液,而具有維持長期間之安定特性。 冉者,關於本發明另一形能+ 2 , 徵在於係且備·成對之減〜 … 對極電極,介於該極化電極間之絕 、-彖!刀隔件,含浸於前述極化電 納前述極化電極之全屬@,…::…牛之電解液,收 性環狀"+Γ 前述金屬殼内部之絕緣 .封件,以及透過前述環狀密封件 縫:上殼;且在前述環狀密封件之底面形成朝: 屬叙凸起之第1圓環隆起部。 根據該形態’在環狀密封件底面形成第】圓環隆起部, 二上盍緊壓環狀密封件使㈣i圓環隆起部形成面與金屬 :之内底面密合,藉此將上蓋、環狀密封件以及金屬殼杏 體敛縫。在此’由於使環狀密封件上所形成之第
環7起部變形,故提高了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Y 且提咼了氣密性。藉此,本發明另一形態之鈕扣型蓄電單 兀其耐熱性高’且可防止電解液等之漏液,具有維持長: 間之安定特性。 、 藉由以下之詳細說明與所附圖式,以進一步闈明本發 明之目的、特徵、形態以及優點。 " 【實施方式】 以下’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作詳細說明
再者,在各圖中,附上相同符號之結構表示相同之結構 而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Q 200527457 圖1顯示,本發明之鈕扣型蓄電單元一例之鈕扣型雙 电層^•谷②上連接外部端子之狀態之立體圖。紐扣型雙電 -一态1之外觀’係由構成陰極(負極)之上蓋" Γ極(正極)之金屬殼11所組成,冑由使其密合,而成為收 、:方、内部之電解液等不會漏液之結構。再者,在上蓋13之 夕面連接陰極側之外部端子1G1,在金屬殼u之外面連接 陽極側之外部端子⑽,該等外部端子1G1、1G2連接於末 圖不之電氣電路,而提供所需之電壓等。 如圖1所7F,該等外部端子101、102以同時具 角形之形狀較佳。此乃因藉由外部端子101、102 ::大致三角形之形狀’可使其與上蓋η以及金屬殼η 保持大接觸面積以進㈣接,故外部端子igi、iQ2不致變 =維持良好之端子間距離(尺寸)之精度,而可提高溶接 了 #性。其結果,即使得直个 卩使係直位小至3〜5mm〇M〜5)之紐扣 〜⑽甩早兀,亦可精度佳地連接外部端子1〇卜1〇2。亦即, 以月:外而子1(H、1〇2之大致三角形狀面安裝於上蓋13 孟屬叙11上,可安定地固定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1, 、連接面積廣’而可降低其與外部端子之接觸電阻。 :下’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紐扣型蓄電_—例之紐扣 兒層電谷杰1之結構。又,在本說明書中,當提到「上 g二、「下側」時,例如在圖1中之上方為「上側」。亦 :士在圖1广從金屬殼11之底面(在目1中最下方之面) 曰守’上盖1 3位於「μ yf目丨丨 · r: ^ 、上側」,反之,從上蓋13看時,金 双11之底面為位於「下側」。 9 -200527457 (實施形態1) 圖2係表示實施形態】之叙扣型雙電層電容器結構之 部分截面圖。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la係具備:金屬殼Η、 上蓋」3、該上蓋之-折部14 '環狀密封件(〜二) 15、岔封輔助材16、極化電極17、18、集電材μ、汕、分 隔件21以及電解液22。 金屬殼11相當於紐扣型雙雷声雷 電谷态U之下殼,其係 亟。又,上盍13相當於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 之上殼’其係構成陰極者。其材質以導電性高、耐餘性佳 者為佳,可舉出各種残鋼(sus)或料。以下,在本 上::金屬殻11而言,當提及「内底面」時’係指在 圖中上側之面,亦即係指金屬殼"之内側(收納極化電 盈丨7、18之側)之底面。同樣地,對上蓋13而十,合提 ,「内底面」時,係指在圖…側之面,亦即係指:蓋 之内側(收納極化電極17、18之側)之底面。 陽極件15只要具有以下功能者即可,即保持構成 °之主屬设11與構成陰極之上蓋13間之電絕緣,防止 、内方、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la内部之電解液22流出外部, 力可防止外部之水分等侵入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1之 :。具有該等功能’成形性與加工性佳之材料可舉列如: 聚::、聚丙烯、聚醯胺、聚苯硫、聚丁烯、聚醯亞胺、 液曰b ♦合物、聚醚醚酮、聚醯胺醯亞胺等樹脂(塑膠)。再 ,本說明書中’對環狀密封件Μ而言,當提及「底面, 糸指在圖2中下側之面’亦即係指與金屬殼"之内底面相 10 -200527457 對向之面。 必要時,將密封輔助材16配置 封件15之接觸面,而呈 、〃屬成Η與環狀密 ’敌幵其封口柯 材質以與金屬親和良好者較佳,可兴之功能。因此,其 二烯橡膠、丁基橡膠等。極化電出如瀝青、苯乙烯丁 碳粉末與結合材(binder)混 电° 17、18,例如係將活性 構成。 ,活性碳纖維之織布等所 為了使電流持續流入極化電極17、 電材19、20具有將極化電極17座上(負兩極),集 18與金屬殼U分別進行電氣連接之功:』以及極化電極 高且化學安定性之材料較佳 f Λ,以導電度 牛出如石墨、石虎里望 分隔件21係為了不讓 ::了。 之隔開之片狀材料,而為了#^ 18直接接觸而將 用… 而為了使電解液22可自由出入,以使 =夕孔性之絕緣材料較佳。作為該分隔件21之材料,可二 出如聚丙稀等之婦烴系樹脂、纖維素、芳族聚醯胺樹 電解液K t,作為溶劑係使用選自丙歸碳酸醋、厂 丁内酉旨、乙烯碳酸醋、碉、乙腈、二甲基碳酸酯' 二乙基 碳酸_、甲乙基碳酸酉旨、仏二甲氧基甲院、!,3-二甲氧基 丙:k、—甲基_、四氫呋喃、2_甲基四氫呋喃等中—種或兩 種以上之混合物。 再者,作為電解質陽離子,係使用四級銨、四級鱗、 /、有脒基之化合物等,另一方面,作為電解質陰離子者, 係使用 BF4-、PF6-、CKV、CF3S03-或 N(CF3S02)2-等。亦即, 可將六氟化磷酸鋰(LiPF0)、六氟化鋰砷(LiAsF6)、高氯酸鋰 -200527457 (Licl〇4)、氟蝴酸鐘(LiBF4) 角午於上述溶劑中作為電解質 其中,又以使用碳酸丙烯酯或楓作為溶劑較佳,由於 使用。玄等材料’而可得对壓性高之雙電層電容器。再者 在電解質中,藉由使用具㈣。坐鑌基之化合物之四級i 可抑制氫氧化物離子(其係使封口體之封口性能降低: 之生成。 ; ,具備如上所述之組成要素之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 中,陽極側之極化電極丨盥 /、fe極側之極化電極丨7透 緣性之分隔件2〗相對向μ署^ 透過絕 金屬殼U與上”3之二形成一對電極。再者,在 上… ^ 内面側分別塗布集電材19、20,肢 成對之極化電極17 ] ’將 电杜17、18以與該集電材 收納在金屬殼U盥上罢n 接觸的方式 ,、上盍13間之空間部。 之極化電極17、18與分隔件21含浸電解::,使该成對 由作為陰極(端子) 且收納在 殼η所組成之收納空間部。 %才(知子)之金屬 在此,彎折部14 (苴在 υ之外周部)與金屬殼;:之:屬::11内部’且形成於上蓋 之環狀密封件15。再者—° ^間设置具有電氣絕緣性 丹者,稭由將金眉奶η 捲邊處理,用環狀密封件15由外侧外周部⑴敌 包住,而進行收納空間部 :之彎折部14 之氣密封口。如上述 :成對之極化電極17、18) 上蓋13實施一體敛 /封件15將金屬殼】】與 在此,金屬殼】】内广 型雙電層電容器】。 讀密封件15對向面上以 12 -200527457 形成凹凸部23較佳。凹凸部可利用進> 或者由複數個圓所組成之同心 圓丁,面加工而形成, 中心與前述金屬殼内底面之中、、π# U衣,而以該圓環之 T、形成一致者較佳。 所謂毛面加工,係利用介 用化學或物理處理之 要利用《法(其包含対處料珠 緊厂堅具有既定凹凸之模具之加壓加工,以:;+#或利用 多數個細微之凹…藉由 纟5式枓表面形成 全屬把11 —从 丁毛面加工,當由外側緊壓 至屬叙11之外周部12與上蓋13 外 心弓折部14而佶上苔11
人金屬殼1 1 一體化時,可提古 宓4+& u 金屬殼Η之内底面與環狀 山封件15之密合性。再者,蕤 猎由在金屬喊11之内底面全 體進仃毛面加工,可提高其盥璟 /、衣狀在封件1 5之密合性,並 Γ 其與集電材19、2G之接合力,故可減低紐扣型雙 境層電容器1之内部電阻。 、又,利用毛面加工所形成之凹凸部其表面粗度(Ra) 二h〇〜4.〇//m之範圍較佳,又以Ra爿.5〜3.0”之範圍更
秦 己八以Ra—1,5〜2·5 # m之範圍最佳。藉此,當環狀密 士件1 5配合凹凸產生變形時,由於毛面加工所形成表面粗 ^ ^ ,故可有效地填滿凹凸,而提高金屬殼與環狀密封 件之密合性,且增加氣密性。 與上述者相異,在金屬殼11内底面上,當由複數個圓 構成之同心圓狀圓環呈該圓環之中心與金屬殼11之内底面 中心_ 士 〜一致時’對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而言,尤其提昇了由 内底面之中心向外側之方向(亦即内底面内之徑向)之密合 十 。在此’如圖2所示,若以C作為金屬殼11之内底面之 13 200527457 中心,則同心圓狀之圓環中心亦與c 一致。再者, 屬二1之内底面,在與環狀密封件15之底面相對向之; =置:凸(其以…心而形成半徑r相異之複數個 错此形成同心圓狀之圓環。該同心圓狀之圓環,例 :了具有既定圓環之模具緊壓於金屬殼η之内底面而利用 加壓加工來形成。 用 再者’糟由在金屬殼1 1盘環此念 設置與金屬親和性良好穷封輔二 <接觸面上 队丁心在釕輔助材丨6,可進_ 二:輔若選用比環狀密封件15容易變形之材質作為 山 才16,由於可有效地填滿金屬殼内底面之凹凸, =高金Μ 11與環狀密料15之密合性,且增加其氣 :r成在设置上述密封輔助材16之情形中,利用毛面加工 • # 之靶圍更佳。尤其以Ra= 1.5〜2 5 // m之範圍最佳。 如上述错由將金屬殼内底面進行毛面加工,且以 盘U緊壓環狀密封件15而使其與金屬殼υ ;:可增加環狀密封…金屬殼u之密合性。因此: ΓΙΙ由上盖13與金屬殼11所構成之容器之氣密性,可 P ;夕部水分入侵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u之内部以及電解 期間;定之特性可防止電解液等之漏液’而表現出維持長 以下’舉出叙扣型雙電層電容器la之具體實施例,並 14 200527457 就其特性進行說明。 [實施例1 ] 關於成對之極化電極17、18,係將平均粒徑&爪之石 油焦厌系活性碳粉末、作為導電性賦與劑之平均粒徑0.05 二m之碳黑、以及溶解有竣甲基纖維素之水溶性結合劑溶液 又〇/〇)以10.2.1之重!比混合,並在混練機中充分混 練,使該混練品成形為板片後,S 1欧之大氣中進行】 小時乾燥而製得各極化電極。 _接著’在該兩板>1間夹住芳族聚醯胺纖維樹脂構成之 分隔件21,藉此構成一對極化電極」?、18,使其含浸在電 解液22巾。該電解液22之組成如表】所示。
接著,將具有表面粗度Ra==2 〇#m的凹凸之模具緊壓 在SUS製金屬殼n之内底面上,進行金屬殼^之内底面 之毛面加工。其結果,藉由毛面加工轉印在金屬殼Η内底 面之凹凸部’其表面粗度亦相同(Ra=2.〇 # m左右)。 接著’在金屬殼Π與上蓋13之内底面上塗布作為集 電材1 9、20之碳糊後,在其表面設置成對之極化電極1 7、 1 8。在金屬殼11内側設置由聚苯硫(pps)構成之環狀密封件 1 5,蓋上SUS製之上蓋丨3且對金屬殼丨丨之外周部施以捲 15 -200527457 邊加工,使環狀密封件15密合在金屬殼 同時密封金屬殼11之開口部, 之内底面上, 而传到紐扣型雙電芦雷交哭 la。其尺寸為直徑6.8mm、高l 4mm。 日 [實施例2] u述除了電解液使用以 之組成外’以與實施例丨相同之 表2所不 容器la。 ’侍到叙扣型雙電層電
EMIBF, [實施例 EDMIBF, ----- -—-- 在刖述實施例1中,除了在金 間央著由丁基橡膠構成 ”从人裱狀密封件15 實施例1相同之方密封辅助材16外,以與 — 」之方法侍到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 [貫施例4j 在前述實施例1中,金屬殼U如圖3所干 屬殼外周部12a上讲署π γj 不,除了在金 上叹置®裱隆起部25(用以集 與環狀密封件〗5a)冰 ”中緊壓蓋i 3 什Ua)外,以與實施例】相同 型雙電層電容哭 /去得到鈕扣 口口】b。该圓環隆起部25(亦稱為第 起部、突起部),孫A 之圓環降 )係在金屬殼之外周部〗2a上朝向 件〗5a凸起,而π二、 别句裱狀密封 〜成環繞一周之圓環狀。在金“于 “域縫前之圓環隆起部25截面,只要2卜周部 要甩面與金屬鼓 16 -200527457 11a内面一致即可,可為= 巧7二角形、四角形(以及四角形以上 之多角形)、梯形、半圓筒型等任一者。 在實施例4中,該圓 U衣隆起部25係利用加壓加工將金 屬殼之外周部i2a之外側 训朝%狀密封件側擠壓而形成。此 外,圓環隆起部25亦可驻山> 错由在金屬殼11a設置一體成形之 凸部而形成。 圖1 〇係將金屬殼之外用都,ο — “ 卜周邻12a貫施斂縫前之圓環隆起 部2 5附近之擴大圖。如今 _ _ 少 Θ圖所不,圓環隆起部25之凸部
二又係由至屬设! la内面(與環狀密封件⑸密合之面)測 得之值(H)。再者’如圖所示,圓環隆起部25凸部之曲率半 徑(R),當將圓環隆起部2 25之凸部以近似圓置換時係以該圓 半徑來定義。 /亥圓環隆起部25之高度H,以介於〇.〇5〜之範 圍較L,又以在G.G5〜G.5mm之範圍者更佳。進—步又以介 於〇.〇5〜o.2mm之範圍最佳。在該實施例4中,圓環隆起部 25之高度Η由金屬殼丨丨内面測量約為〇1_。
一再者’圓環隆起部25之曲率半徑R以介於0H ·〇麵 之I巳圍H,又以介於0()5〜。5麵之範圍更佳。進一步又 以:於0.05〜〇.2mm之範圍最佳。再該實施例4,,圓環隆 P 5之曲率半徑尺為〇lmm。藉此,可有效地進行金屬 姣U a與環狀密封件1 5a以及上蓋1 3之封止。 再者,圓環隆起部25以位於較上蓋13之彎折部14之 頂端部分高之位置較佳。此乃因在斂上蓋13、環狀密封件 1 5a以及金屬殼丨丨a之縫隙時,圓環隆起部Μ以透過環狀 17 •200527457 密封件1 5a將上蓋丨3之彎折部之頂端部分包住之形式進行 默壓’故可有效地進行金屬殼11 a與環狀密封件1 $ a以及上 蓋1 3之封止。 · [實施例5] 在前述實施例1中,除了在金屬殼11之内底面 代毛面加工而利用加壓加工來設置凹凸部(係由複數個圓所 組成之同心圓狀之圓環,且使該圓環之中心與金屬殼之中 心一致)外,以與實施例丨相同之方法得到鈕扣型雙電層電 容器la。藉由該環狀之凹凸,使電解液22之流出通道變長,春 而使電解液22存積在同心圓狀之圓環凹凸之凹部,复 果,有效地使電解液22不易流出單元之外部。就金屬殼與 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而言,利用該圓環之凹凸,進一步提 昇了在由内底面之中心向外側之方向(亦即在内底面内之徑 向)之密合性。 [比較例1 ] 在前述實施例1中,除了使用在金屬殼π之内底面未 進行加工之金屬殼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得到鈕扣籲 型雙電層電容器la。 關於貫施例1〜5與比較例1之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 la、lb ’如圖1所示,將外部端子101、102裝在上蓋13 與金屬殼11上後,將該外部端子101、102料焊接於印 刷基板上t後’進行高溫高濕負載測試,確認内部電阻 變化以及耐漏液性。 - 圖4係在炫焊焊接時之溫度曲線圖。如該圖所示,熔 18 •200527457 焊以15G°C進行2分鐘(min)之預熱,以·γ以上之溫度 進行40秒(sec)之正式加熱。又,最高溫度為2责,以該 溫度維持5秒。在此’上述溫度係表示鈕扣型雙電層電容 器la、ib之負極蓋(亦即上蓋13)之表面溫度。 圖5係表示在高溫高濕(溫度55〇c、濕度9㈣之大氣 下在紐扣型雙電層t容器la、lbi施加額定電壓(m)刷 小時之情形中,其經過時間(壽命時間,單位:小時⑻)與内 邛電阻(早位:Ω)之關係圖。内部電阻值,在剛製成鈕扣型雙 電層電容器後雖非常小’但由於金屬殼"與上蓋η之封 :性不完全’外部水分侵入内部使電解液22劣化將增加内 邛電阻,或隨著時間經過而使極化電極1 7、1 8等的位置戋 與其他零件之接觸狀態改變也會增加。㈣,所謂内部5電 阻小’意味著由於金屬殼η與上蓋13之封口性佳而保持 在剛製成後之狀態,與之相&,所謂内部電阻大則意味著 封口性不佳。 八若根據如圖5所示之結果,在壽命時間為5〇小時,不 論任何例子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其内部電阻均小,差異 很小。然而,當壽命時間㈣25〇小時,使用習知技術: 比較例!之電容器其内部電阻上升而超過觸,然而關於 本土月之貝轭例1〜5之電容器任一者其内部電阻為其—半 (約250Ω)左右’可將電阻之變化控制得很小。再者,時間 =長而到達壽命_谓小時,比較例丨之電容器其内 P电阻急劇上升變成3600Ω左右,但實施例丨〜4之電容器 其内部電阻為600〜800Ω左右,實施例5之電容器其内部; 19 -200527457 阻為1100Ω左右,相較於習知技術形成 i 1。 八1τ奋在數分之 由圖5可知,本發明中之實施例丨〜々 電容器’丨因高溫高濕負載測試所造:雙電層 :明中之-扣型雙電層電容器,隔著環狀密封件15之八屬 喊1 1與上蓋13間之封口性佳。 之主屬 接著’上述以熔焊焊接 漏液性之結果如表3所示。 …負載測試檢查财 [表3]
(◎ ··最佳、π ·社 u•佳、X:不良) 在表3中,耐漏液性之社I丨、μ ^ Φ 1© ◎(最佳)係表示無漏液而幾乎; 見漏液而封口 卞兀王封止,〇(佳)係表示僅可 可口性佳、χ(不 不佳。因+丄 厂节表不可見不少漏液而封口性 Μ此,由表3可知,妒姑4 μ 烊焊接盥古、四a 很據本發明之實施例1〜5在熔 r狡只阿溫鬲濕負裁測 之 、 ' 一者中,相較於比較例 20 -200527457 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幾乎沒有由環 漏液,而得到斜π ^ v+ 仟馮至外部之 再者,極為安定之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 者在如貫施例3在金屬殼u與環狀密封件 夹者雄封輔助材16之情形,或如實施例4在金 / 部⑵設置環狀隆起部25之情形,尤其可得到二 ==層電容器。如上所述,實施形態 二 好之‘坏耐熱性、耐漏液性以及壽命特性。 产二’ Τ 了上述耐漏液性外,在表3中亦顯示出剝離強 度(早位:g)之值。該剝離強度以下述之方式測定 強 硫(PPS)構成之環狀密封件材料相同之塑膠板上 封辅助材(厚度〇.lmm之丁基橡膠),在其上覆蓋施以 =力r,sus板並進行乾燥。接著,利用推挽計將SUS 板撕下,測量此時之剝離強度。在此,測量係分別在實施 例與比較例中各進行3次,表3中記載之值為其平均值。 在實施例!與實施例2中,由於只有電解液之成分不同, 故剝離強度之值無差異。 由表3所示之結果可知,在本發明之實施们〜4中所 使用之施加毛面加工之SUSfe,相較於習知方式般未進行 加工者,其接合強度變為2·5倍以上。再者,同樣地,相較 於習知方法’可知在本發明之實施例5中所使用之則板 (其係形成同心圓狀之凹凸者)其接合強度亦增為21倍左 右。亦即,藉由在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之金屬殼上施以毛 面加工或同心圓狀之凹凸,增加了其與環狀密封件或密封 輔助材之接合強度,由於可進行氣密性更高之封止,故提 21 .200527457 升了耐漏液性。 [實施形態2] 圖6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2中之鈕扣型雙電層電# 器其結構之部分截面圖。在該圖中,雖然成對之極化電極 17、18與前述實施形態丨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u之钟構 相同’但在本實施形態中,金屬殼1 1 b之内底面未進行毛 面加工。又,環狀密封件15b以如圖7所示之形狀形成, 設有朝金屬殼lib突起之圓環隆起部(亦可稱為第丨之圓環 隆起部、突起部)30。又’在將金屬殼llb之外周部i2b: 以捲邊加工時,由於設置在環狀密封件15b之圓環隆起2 3〇被金屬殼11b之内底面擠壓而互相密合,故可進行氣密 性1¾之封止。 該圓環隆起部30,以將連接環狀密封件m底面之内 ^徑與外半徑之中點所形成之平均半徑作為中心線來形成 权仏。其理由在於’當將環狀密封件上所形成之圓環隆起 ^ 3〇摘M日守’能有效地施加壓力,使圓環隆起部30均勻 ^變形’而提高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且提升氣 ^^性。 再者’圓環隆起部3G之高度由環狀密封件… 董測,以介於〇.〇5mm〜i.0mm之範圍者^土而; 〇·〇5〜〇.5軸之範圍^、隹半圍者幸父佳,而以介於 老,朴。“ 更仏。進一步以介於0.05〜0.2麵之範圍 變形時,:二:使環狀密封件上所形成之圓環隆起部30 以行金屬殼⑴與環狀密封件…之封止。 者’圓%隆起部3〇之曲率半 干仏以介於0.05mm〜1 .〇mm 22 .200527457 之範圍者車父佳,而以介於〇 〇5〜〇 5mm之範圍更佳。進一步 以介於0.05〜0.2mm之範圍者最佳。藉此,可有效進行金屬 殼lib與環狀密封件15b之封口。 · —接著,本實施形態2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lc使用與 , 貫施例1相同之材料而形成。其圓環隆起部3〇之高約為 0.1mm’曲率半徑約為〇1_。接著,如圖1所示,在上蓋 13與^屬殼llb上安裝外部端子1〇1、1〇2後,在印刷基板 上依…、如圖4所示之溫度曲線圖進行熔焊焊接。接著,檢 查該炫焊焊接後之漏液,以及進行高溫高濕負載測試(確認鲁 在高溫高濕(溫度55〇C、濕度95%)之大氣下,施加5〇〇小 時之額定電壓(3.3V)後之耐漏液性)。其結果,任一者之漏 液檢查結果均為最佳(◎)。 > 此,本實施形態2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k亦與實 施形態1相同’其料耐熱性、料液性與壽命特性佳。 [實施形態3]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 器其:構之部分截面圖。在該圖中,成對之極化電極I?、 · Μ與^述實施形態i之紐扣型雙電層電容器^之結構相 且核狀密封件l5c以與在實施形態2中使用者相同。又, 金屬殼丨lc之内底面並未進行毛面加工。再者,在金屬殼 11C之外周部上設置圓環隆起部(第2圓環隆起部,用以將 上蓋η與環狀密封件15c集中緊壓)25a,且在較金屬殼… , 内底面之%狀岔封彳i5c配置位置更内側設置朝向極化電 極17、18凸起之圓環隆起部(第3圓環隆起部,亦稱為凸狀 23 -200527457 圓環隆起部)35。 藉由設置該圓環隆起部35,由於高溫時等之内屢上升 所伴生之金屬殼膨脹可集中在圓環隆起部35之内側,亦即 可集中在紅扣型畜電單元之中心部分,故可降低金屬殼之 應力。因此,可抑制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下降。 再者,由金屬殼11c之内底面量起,圓環隆起部35之 高度以介於0.05mm〜l.〇mm之範圍者較佳,而以介於 0.05〜0.5mm之範圍更佳。進一步以介於〇 〇5〜〇 2mm之範圍 者最佳。藉此,由於圓環隆起部35之高度適當,高溫時等 之内壓上升所伴生之金屬殼u c膨服可有效地集中在中心 部分,故可將金屬殼丨丨c之應力控制在很小之程度。 再者’圓環隆起部35之曲率半徑以介於〇別⑷〇刪 之範圍者較佳,而以介於G.G5〜G 5mm之範圍更佳。進一步 以介於0·05〜〇.2mm之範圍者最佳。 —接著’本實施形態3之師型雙電層電容器id使用盘 貝加例!相同之材料而形成。其圓環隆起部…之高 二’其曲率半徑約為〇.lmm。再者,藉由加壓 2圓環隆㈣35其高為^_,其曲率半徑約CM軸。 子1〇1如圖1所不,在上蓋13與金屬殼lib上安裝外部端 圖進:二後,在印刷基板上依照如圓4所示之溫度曲線 進行r'rt坏接。接著’檢查該溶焊焊接後之漏液,以及 丁“㊅濕負載測試(確認在高 95%)之大氣下,施加500小時之額^=皿度55C1度 性)。其妗罢, 守之名貝疋電壓(3.3V)後之耐漏液 壬者之漏液檢查結果均為最佳(◎)。 24 •200527457 藉此,本實施形態3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id亦與實 施形態1與實施形態2相同,其熔焊耐熱性、耐漏液性與 壽命特性佳。
再者,再本實施形態3中,在金屬殼lie之内底面上未 進行毛面加工,環狀密封件i5c係使用如圖7所示之具有圓 環隆起部30者。然而,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非僅限於此, 能以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方法,在金屬殼之内底面進行毛 面加工,而環狀密封件之金屬殼接觸面係平坦者。這時, 右在金屬殼1丨與環狀密封件丨5之接觸面設置密封輔助材 16,由於可進一步提高其封口性,故更理想。 [其他實施形態] 隹上述本發 'f g 电
几,雖然提出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並作說明,但本發明 實施形態並非僅限於此,亦可像鈕扣型電池般,而適用 要求耐熱性與氣密性之收納在鈕扣型外殼内之電子機哭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並未細分為如鈕扣電池之厚型電^ 如硬幣電池之薄型電池,而將其統稱為鈕扣型電池。 作為鈕扣型蓄電單元之一例而形成鈕扣型電池之产 中:作為陰極(極化電们7)之材料可舉出如金屬鐘、二 至以及鐘之載體等。作為鐘合全者 4耆可列舉如鋰(Li)與 (0、紹(Pb)、鋁(A1)、銦(1幻等之人今 、7寸<0金。又,作為鋰之 可列舉如將纖維素、酚樹脂等之有 俨土 、 令娀阿分子化合物燒成, 于者,或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碳曾 、卜κ 寸仄貝材科,或鈦酸鋰、, 设合氧化物等之金屬氧化物。 , 25 •200527457 再者’作為陽極(極化電極18)之材料可舉出如、 Τι〇2等無機化合物,或鋰與錳(Mn)、鐵(Fe)、鈷(c〇)、鎳(见) 等過渡金屬之複合氧化物等。 · (B)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中,在金屬殼11之内底面 · 上’藉由緊壓具有既定凹凸之模具之加壓加工進行毛面加 工。然而,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僅限於此,例如,亦可 利用喷擊法在金屬殼n之内底面上進行毛面加工。在喷擊 法中,藉由控制研磨材料之粒徑或材質等,或控制射出研 磨材料之壓力等,可易於改變表面粗度。即使在利用該噴 # 擊法之情形中,為了提升金屬殼n與環狀密封件15或密 封輔助材16之密合程度,故在金屬殼n内底面所形成之 凹凸4之表面粗度Ra以介於丨〇〜4 〇|Lim之範圍者較佳,又 以Ra=1.5〜3.〇μηι之範圍者更佳。進一步以Ra=q 5〜2祚瓜 之範圍者最佳。 [實施形態之概要] (1)一種鈕扣型蓄電單元,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成對 之極化電極,介於該極化電極間之絕緣性分隔件,含浸於 H 前述極化電極與分隔件之電解液,收納前述極化電極之金 屬殼,設置在前述金屬殼内部之絕緣性環狀密封件,及透 過前述環狀密封件而與前述金屬殼實施一體斂縫之上蓋, 且在别述金屬殼之内底面上形成凹凸部。 根據該結構,係在金屬殼之内底面上形成凹凸部,以 · 上蓋緊壓環狀密封件使其與形成有該凹凸部之金屬殼内底 . 面密合,藉由將上蓋、環狀密封件以及金屬殼實施一體斂 26 ‘200527457 縫。因此,由於環狀密封件配合凹凸產生變形而填滿凹凸, 故提南了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且提含 ?六 性。藉此,由於可抑制外來之水分侵入單元内以及抑制電 解液流出單元外,故在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鈕扣型蓄電單 元其耐熱性高,且可防止電解液等之漏液,具有維持長期 間安定之特性。 (2)在該鈕扣型蓄電單元(1)中,前述凹凸部利用進行毛 面加工而形成。 根據該結構,由於凹凸係利用毛面加工而形成者,故 在金屬殼内底面上不規則地形成多數之細微凹凸。因此, %,後封件易於配合凹凸而產生變形,提高了金屬殼與環 狀雄、封件之密合性,且提高了氣密性。 ⑺在該師型蓄電單元⑴中,前述凹凸部為由複數個 =成:同心圓狀圓環’且該圓環之中心與前 内底面之中心一致。 根據該結構,由於形成在金屬殼之内底面上設置同心 圓狀之圓環結構,藉由該環狀之凹凸,使電解、 道變長,而可抑制電解液产出…冑電解液之流出通 包肝饮机出早兀外部。 _ . ^ + 與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而言,尤’就孟屬喊 心向外側之方向(亦即在内 '幵 由内底面之中 ⑷在钮扣型蓄電單元二内之徑向)之密合性。 環狀密封件與前述金屬殼相對::成心^ 根據該結構,由於環狀密封件之 面之凹凸部面積相等, -一金屬殼之内底 、故可有效地提升金屬殼與環狀密封 27 -200527457 件之密合性。 (5)在紐扣型蓄電單元⑴或⑺中,前述凹凸部係产^ 述金屬殼之内底面全面而形成。 ,、衣、’凡刖 根據該結構,不僅可以接古 人k 僅了以^円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笫 合性,亦可提高電極盥全屬本 ί件之么 炫/、i屬成以及電極與上殼之 故可將叙扣型蓄電星士 咖 ^ ’ 早7G之内邛電阻控制在很小之 者’由於金屬殼與電解浚桩 圍。再 电鮮/夜之接觸面稽辦力你4曰 真,而π 1止丨叫積^日加使传流出通道變 長而可抑制電解液流出單元外部。 (6)在鈕扣型蓄電單元( Τ 刖述金屬殼盘擇姑您 封件間夾著密封輔助材。 U“ 根據該結構,直允非脱人Ρ丄 蚀夕—人 八並非將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直接緊塵 使之密合,係夾著密封輔助 安Ά u m LU 4、 了稍助材(有別於環狀密封件之構件)。 因此,若選用比環狀密封件 ^ , 更4易k形之材質作為密封輔 助材,則由於其可有效地埴、尤 坦一 ’文地填滿金屬殼内底面之凹凸部,故 挺南了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 在σ性且增加其氣密性。 (7) 在紐扣型蓄電單元(6)中,^_ 〒則述始、封輔助材僅設於前 述内底面上之形成凹凸部之部分。 根據該結構,由於宓Μ .i± ^ Μ 、114 、于輔助材並未與電解液接觸,故 在保持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 之阿度岔合性同時亦可防止電 解液之性質變差。 (8) —種紐扣型蓄雷置; ^ 夕$早70 ’其特徵在於,係具備:成對 之極化電極、介於該極化 二、+、ϋ A $ 笔極間之絕緣性分隔件、含浸於 刖述極化電極與分隔件之 M ^ ^ 鮮/夜、收納前述極化電極之金 屬叙、設置在前述金屬殼内 N。卩之、纟巴緣性環狀密封件、以及 28 200527457 透過前述環狀密封件 二 殼,且在前述产虹而與前述金屬殼實施—體斂縫之上 之第1圓環隆起部 干之底面形成朝向前述金屬殼凸起 根據該結構,在俨 ^ 利用上殼緊壓環狀卢衣欠松封件底面形成第1圓環隆起部, 與金屬殼之内居而在封件使該第1圓環隆起部所形成之面 屬殼實施—體斂縫=σ,猎此將上殼、環狀密封件以及金 第1圓環隆起部變形在此,由於使環狀密封件上所形成之 合性,且提高τ广形,故提高了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密 人單元内以二=。藉此,由於可抑制外來之水分侵 態中之紐扣型蓄電Γ解液流出單元外,故在本發明實施形 旱7C其耐執性其, 漏液,具有維持 電解液等之 J間女疋之特性。 (9)在紐扣型蓄 、 將連接前述環狀密 ’前述第1圓環隆起部,係 封件底面之内半徑盥外丰 成之平均半捏作為中心線而形成。〃工之中點所形 «該結構’當將在環狀密 起部擠壓時,由於右^ u α 成之弟1圓環隆 万、有效地施加緊壓力,故第 可均勻地變形。因此, 囡裱隆起部 性,且提升了氣密性。 η“封件之密合 (10)在鈕扣型荄雷留― I萄電早70(1)〜(9)中,在前述 部上一體形成知a 乂丄 泛屬喊之外周 月旦形成朝向别述環狀密封件凸起之第 μ 根據該結構,在今屬Μ — L U及隆起部。 在金屬喊之外周部上形成第 部,在將上殼、環狀穷抖 囡環隆起 由於該第2圓環隆起邮古 克、縫%, 隆起邛有效地緊壓環狀密封件, 敌提高了 29 200527457 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 ,件以及上級之密合性,且提升了氣密性。 方'…η 電早几00)中’前述第2圓環隆起部位 方;較上叙之育折部端部更上側處。 根據該結構,名趑p h 令隙日士 狀密封件以及金屬殼實施 敏障時,由於第 9 ίΠ π Μ Q展隆起部以透過環狀密封 .f折部之❹料將上,又之 卜入m 方式有錢進行緊麼,故可有效地進 仃盈屬叙與裱狀密封件及上殼之封止。 (12)在:^丑扣型蓄雷罝 昏罨早兀(1)〜(11)中,在較金屬殼内 ::狀密封件配置位置更内側形成朝向前述極化電極凸起 之第3圓環隆起部。 4 ϋ义 脹可構’Λ溫時等之㈣上升所伴生之金屬殼膨 t3固5哀隆起部之内侧,亦即可集中在紐扣型 苗’早兀之中心部分,故可降低金屬殼之應力。因此,可 抑制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之密合性之降低。 ⑴)在叙扣型蓄電單元⑴〜⑽中,前述上殼與金屬殼 外面可與具有大致三角形之外部端子連接。 根據該結構,藉由將外部端子之大致三角形之面安裝 在上殼以及金羼殼上,可安定地固定鈕扣型蓄電單元女: 可降低與外部端子之接觸電阻。 且 雖然本發明已詳盡地進行說明,上述說明之所有带能 僅為例示’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未被舉出之無數個二 例子’當然也未脫離本發明之範圍。 狀本發明之鈕扣型蓄電單元,具有可耐高溫熔焊時之内 壓上升之封止性,可適用在必須以無鉛熔焊焊接進行表面 30 ♦200527457 構裝之電子機器主電源以及記憶備用電源上。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在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上連接外部端子之立體 圖。 - 圖2係表示實施形態丨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結構之 部分截面圖。 圖3係表示實施例4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結構之部 分截面圖。 圖4係在熔焊焊接時之温度曲線圖。 圖5係表示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之壽命時間與内部電 阻之關係圖。 圖6係表示實施形態2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結構之 部分截面圖。 圖7係在實施形態2所使用之環狀密封件部分之部分 放大圖。 圖8係表示實施形態3之鈕扣型雙電層電容器結構之 部分截面圖。 電層電容器結構之截面圖。 實施斂縫前之圓環隆起部附 圖9係表示習知|丑扣型雙 圖10係將金屬殼之外周部 近之擴大圖。 ‘工文7L彳千付鈮Ϊ兄明】 、la、lb、lc、Id〜釦 4 1,仏 扣型雙電層電容器 31 200527457 12、12a、12b〜金屬殼之外周部 13〜上蓋 14〜彎折部 15、15a、15b、15c〜環狀密封件 16〜輔助密封材 17、18、87、88〜極化電極 19、20〜集電材 21、 91〜分隔件 22、 92〜電解液 2 3〜凹凸部 25、30、35〜圓環隆起部 81〜下殼 82〜前端部 83〜上殼 84〜彎折部 85〜密封件 89〜陰極集電體 90〜陽極集電體 101〜陰極側之外部端子 1 0 2〜陽極側之外部端子 32

Claims (1)

  1. 200527457 、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鈕扣型蓄雷呈 ⑽包早70,其特徵在於,係具備·· 成對之極化電極, 介於該極化電極間之絕緣性分隔件, 含浸於該極化電極與分隔件之電解液, 收納該極化電極之金屬殼, 設置在該金屬殼内部之絕緣性環狀密封件,及 透過該壞狀密封件而叙兮人s 蓋 了什而與该金屬殼實施一體斂縫之上 且在該金屬殼之内底面上形成凹凸部。 士申明專利範圍第!項之鈕扣型蓄電單元,其 4凹凸部係實施毛面加工而形成。 女申明專利範圍第1項之鈕扣型蓄電單元,复 該凹凸部為由複數個圓所形成之同心圓狀圓環ς^ 之中心與該金屬殼内底面之中心一致。 w圓環 二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鈕扣型蓄電單一, ,亥凹凸部僅在該環狀密封件與該金屬殼相對向部分了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鈕扣型蓄電單-刀形成。 °玄凹凸部係環繞該金屬殼之内底面全面而形成。其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鈕扣型蓄電單一 该金屬殼與環狀密封件間夾著密封輔助材。7° ’其中, 士申δ月專利範圍弟6項之j丑扣型蓄電單一 該密封輔助材僅設於該内底面上之形成凹凸部二:中, 8、—種鈕扣型蓄電單元,其特徵在於,係具 33 200527457 成對之極化電極, 介於該極化電極間之絕緣性分隔件 含浸於該極化電極與分隔件之電解液 收納該極化電極之金屬殼,
    設置在該金屬殼内部之絕緣性環狀密封件 透過該環狀密封件而與該金屬殼實施一 ,以及 體敛縫之上 又别向該金屬殼凸起之第 且隹孩環狀密封件 1圓環隆起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鈕扣型蓄電單元,其中, 該第1圓環隆起部’係將連接該環狀密封件底面之^待 與外半徑之中點所形成之平均半徑作為中^㈣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鈕扣型蓄電單元,其中, 在該金屬殼之外周部上-體形成朝向該環狀密封件 第2圓環隆起部。 η、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叙扣型蓄電單元,立 中’該第2圓環隆起部位於較上殼之f折部端部更二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鈕扣型蓄電單元,复地 在較金屬殼内底面之環狀密封件配置位 八中 1置更内側,形成朝 向該極化電極凸起之第3圓環隆起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鈕扣 ^ 一 土毎电早兀,i中, 該上殼與金屬殼外面係與具有大致三角米 、 〆 < 外°卩端子連 接0 34
TW093137576A 2003-12-03 2004-12-03 Button type power storage unit TWI425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4161 2003-12-03
JP2004007686A JP2005191507A (ja) 2003-12-03 2004-01-15 コイン形蓄電素子
JP2004147429A JP4501529B2 (ja) 2004-05-18 2004-05-18 コイン形蓄電セ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7457A true TW200527457A (en) 2005-08-16
TWI425538B TWI425538B (zh) 2014-02-01

Family

ID=34657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7576A TWI425538B (zh) 2003-12-03 2004-12-03 Button type power storage unit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576969B2 (zh)
EP (1) EP1691384B1 (zh)
CN (1) CN1886814B (zh)
TW (1) TWI425538B (zh)
WO (1) WO20050552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4293B2 (en) 2006-10-20 2014-05-13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Storage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57274A1 (ja) * 2004-11-25 2006-06-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コイン型電気化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ン型電気化学素子
DE102006053273A1 (de) * 2006-11-06 2008-05-08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Galvanisches Element mit Kurzschluss-Schutz
US8325464B2 (en) 2007-12-18 2012-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in type electric double-layered capacitor, and capacitor-packaged element
US20110267740A1 (en) * 2010-04-29 2011-11-03 Shrisudersan Jayaraman Packaging for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aterials, device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3021677A (zh) * 2012-12-25 2013-04-03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低内阻扣式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CN107425145B (zh) * 2017-06-20 2023-06-20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钮扣式锂电芯密封结构及密封方法
US11626638B2 (en) 2019-03-05 2023-04-11 Eaglepicher Technologies, Llc Batteries and methods of using and making the same
CN114024069A (zh) * 2021-11-10 2022-02-08 广东维都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纽扣电池及封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3184A (en) * 1970-12-11 1973-03-27 Gates Rubber Co Compression cell closure
GB2101393B (en) * 1981-05-22 1984-11-14 Berec Group Ltd Electrical cell
JPS57202060A (en) * 1981-06-05 1982-12-10 Toshiba Battery Co Ltd Organic solvent cell
JPS58121549A (ja) * 1982-01-14 1983-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形電池
US4791034A (en) * 1987-02-10 1988-12-13 Rayovac Corporation Sealing sleeve
JPH0426050A (ja) * 1990-05-18 1992-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リチウム電池
US5953204A (en) * 1994-12-27 1999-09-14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US5725967A (en) 1995-08-15 1998-03-10 Micron Communications, Inc. Battery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947215B2 (ja) * 1997-03-28 1999-09-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75747A (ja) * 1997-03-28 1998-10-13 Nec Corp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JPH10303072A (ja) 1997-04-25 1998-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缶 体
US5926362A (en) * 1997-05-01 1999-07-20 Wilson Greatbatch Ltd. Hermetically sealed capacitor
US6023146A (en) * 1998-03-20 2000-02-08 Optima Batteries, Inc. Battery system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0048780A (ja) 1998-07-31 2000-0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ン形有機電解液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0035033A1 (en) * 1998-12-10 2000-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lat battery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6327136B1 (en) * 1999-02-05 2001-12-04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forming composition, activated carbon electrode and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JP2000286167A (ja) * 1999-03-29 2000-10-13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キャパシタ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US6449139B1 (en) * 1999-08-18 2002-09-10 Maxwell Electronic Components Group, Inc. Multi-electrode double layer capacitor having hermetic electrolyte seal
JP2001085281A (ja) * 1999-09-09 2001-03-30 Honda Motor Co Ltd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の配線構造
JP2001210553A (ja) 2000-01-26 2001-08-03 Tokin Corp コイン形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およびコイン形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25869A (ja) 2000-07-05 2002-01-25 Tokin Corp コイン型電気化学素子
JP2002128514A (ja) * 2000-10-16 2002-05-09 Nisshinbo Ind Inc 炭素質材料、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分極性電極及び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2003022935A (ja) 2001-07-06 2003-01-24 Nec Tokin Corp コイン型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JP3901489B2 (ja) * 2001-10-23 2007-04-04 クレハエラストマー株式会社 ゴムシート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DE20204027U1 (de) * 2002-03-13 2002-06-06 Epcos Ag Becherförmiges Gehäuse und Kondensator mit dem Gehäuse
US7440258B2 (en) * 2005-03-14 2008-10-21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Thermal interconnects for coupl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JP4762029B2 (ja) * 2006-03-31 2011-08-3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4293B2 (en) 2006-10-20 2014-05-13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Storag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91384A1 (en) 2006-08-16
US7742280B2 (en) 2010-06-22
CN1886814B (zh) 2010-04-07
EP1691384A4 (en) 2010-03-17
US20070109721A1 (en) 2007-05-17
CN1886814A (zh) 2006-12-27
WO2005055259A1 (ja) 2005-06-16
EP1691384B1 (en) 2013-02-27
US20090176154A1 (en) 2009-07-09
TWI425538B (zh) 2014-02-01
US7576969B2 (en) 2009-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4654B2 (en)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utton cell battery
TW504854B (en) Flat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CN104681858B (zh) 一种超薄柔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TW201611375A (zh) 薄型蓄電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4293501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TW201631832A (zh) 蓄電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02117841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7294111A (ja) 小型電池
JPS625554A (ja) 電池用二重グル−ブ型ガスケツト
CN101740744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离物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JP3959749B2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を備えた金属水素化物二次電池
CN110301062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WO2019194182A1 (ja) 円筒形電池
US2022014041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TW200527457A (en) Coin-shaped storage cell
CN111477796B (zh) 纽扣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2012A (zh) 电化学电池
US20040219424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11433966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2694202B (zh) 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
JPWO2020009206A1 (ja) コイン形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4333097U (zh) 电池用绝缘板及包含该电池用绝缘板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CN202695639U (zh) 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
US2022014949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insulating member
KR101996543B1 (ko) 출력 특성을 향상시킨 리튬일차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