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6734A - Polypropylene-base molded article and container - Google Patents

Polypropylene-base molded article and contai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6734A
TW200526734A TW93128127A TW93128127A TW200526734A TW 200526734 A TW200526734 A TW 200526734A TW 93128127 A TW93128127 A TW 93128127A TW 93128127 A TW93128127 A TW 93128127A TW 200526734 A TW200526734 A TW 2005267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ylene
mass
propylene
layer
res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28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haru Iwasaki
Masataka Kotani
Katsuyuki Yos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 Co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 Co
Publication of TW200526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673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general shape other than pla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6Elastomeric 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e.g. EPR and EPDM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08J2300/22Thermoplastic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2HD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 C08L2666/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groups C08L7/00 - C08L49/00, or C08L55/00 - C08L57/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2666/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Derivative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3Hollow or container type article [e.g., tube, vase, etc.]
    • Y10T428/1352Polymer or resin containing [i.e., natural or synthe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09Next to second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13Monoolefin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38Polymer of monoethylenically unsaturated hydrocarbon

Description

20052673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由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成型體。 尤其是關於可供使用於醫療用容器之容器。 【先前技術】 用作爲塡充血液、藥劑等之醫療用容器,不用說必須要 衛生,也要求能承受高溫殺菌處理之耐熱性、可以視認有 無異物混入或混合藥劑所引起之變化的透明性、能防止在 使用時之落下或在包裝-搬送時之破袋的耐衝撃性、易於排 出內容物之柔軟性、在製造醫療用容器時易於剝離薄膜或 薄片且裝有藥劑之醫療用容器而不致於與外包裝袋相黏著 之抗黏連性。 特別是對於一種可在具有強殺菌力的1 2 1 °c以上之高溫 下可進行殺菌,且皆能符合對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撃性 、柔軟性及抗黏連性之任一者之條件,而且可以工業方式 製造供醫療用容器之要求日益殷切。 【發明內容】 以往,醫療用容器係除軟質氯乙烯之外,一向是使用高 壓法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嫌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物等之聚乙烯系材料,或丙儲單 獨聚合物、丙烯與其他α -烯烴之雜亂(rand〇m)或嵌段( block )共聚合物等之聚丙烯系材料等。 然而,氯乙烯系樹脂係雖然具有優越的耐熱性、透明性 、柔軟性及耐衝擊性之平衡,但是卻有爲賦予其性能所使 -6- 200526734 用之塑化劑會被洗提於藥液或食品中等之難題。 加上’在聚乙烯系材料中,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卻有耐 熱性或衝撃強度較差等之缺點。另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 k係雖然爲改善透明性或柔軟性而使用屬低密度者,但是 若使密度變低時,則將導致耐熱性不足夠之傾向,並且又 由於樹脂中之低分子量成份將導致容器之抗黏連性降低, 或被洗提於藥劑中等之難題。另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 €物係雖然具有優越的透明性,但是卻有耐熱性差之難題 ° i且’高密度聚乙烯係具有透明性較差之缺點。亦即, 聚乙烯系材料係難以保持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撃性之良 好的平衡。 再者’在聚丙烯系材料中,丙烯單獨聚合物及丙烯雜亂 共聚合物,係雖然具有優越的透明性,但是耐衝撃性卻差 ’而丙烯嵌段共聚合物則缺乏柔軟性及透明性。 爲解決該等難題,使用聚乙烯系材料之醫療用容器,已 經有提案一種具有以高密度聚乙烯爲主成份之層與直鏈狀 低密度聚乙烯爲主成份之層的多層容器(例如參閱發明專 利文獻1 )。 此外’近年來已開發出一種以金屬芳香類(metallocene )觸媒所製造,且具有優越的耐衝撃性、透明性之聚乙燦 系材料,並且也有將該材料應用於醫療用容器之動向。例 如’已提案一種組合以金屬芳香類觸媒所製造之聚乙烯系 材料並予以積層爲二層、三層等之容器(例如參閱發明專 利文獻2 )。 200526734 另一方面’在使用聚丙烯系材料之醫療用容器方面,則 已經揭示一種使用由烯烴含量爲5〜8質量%之丙烯系 雜亂共聚合物與特定之乙烯-丙烯及乙烯-丁烯雜亂共聚合 物之混合物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藉此即可使耐熱性、透 明性’耐衝撃性等變得優越(例如參閱發明專利文獻3 ) 〇 另外,已經有提案一種以含有〇〜30%之聚乙烯系樹脂 之丙儲單獨聚合物或丙烯·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所構成之 層爲外層’以丙烯單獨聚合物或丙烯· α -烯烴之雜亂共聚 合物與儲烴系彈性體等之混合物所構成之三層的積層體爲 中間層之容器(例如參閱發明專利文獻4)。 另外,已經有提案一種使用由結晶性聚丙烯與具有特定 極限黏度比之丙烯· α -烯烴共聚合物所構成之樹脂組成物 ’並在熱成型時形成特定的表面形態之容器(例如參閱發 明專利文獻5)。 〔發明專利文獻1〕日本國專利特開平第5_29 3 i 6〇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2〕日本國專利特開平第7-125738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3〕日本國專利特開平第8 - 2 3 1 7 8 7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4〕日本國專利特開平第9_262948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5〕日本國專利特開平第10_3 168 1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上述發明專利文獻1〜5所記載之發明,雖然以能符合 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撃性、柔軟性及抗黏連性中之任一 200526734 項之條件,並且可以工業方式製造供醫療用容器爲其目的 者’但是實際情況是任一發明皆爲在耐熱性、透明性、耐 衝撃性、柔軟性、抗黏連性中之至少有一項性能是仍然未 能符合條件。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狀況所達成者,其課題爲提供一種透 明性、耐衝撃性、柔軟性、抗黏連性中之任一項皆爲優越 ’特別是可用作爲醫療用容器之成型體及容器。 〔爲解決課題之方法〕 本發明人等爲解決上述課題經專心反復硏討結果,發現 藉由具有由特定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與乙烯系共聚合物之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的成型體及使用該成型體之 容器即能解決上述課題,亦即,本發明下述第(1 )〜(1 〇 )項之聚丙烯系成型體及第(11)〜(18)項之容器。 (1 ) 具有由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至少一層之 成型體者,且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符合下述 條件之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及由乙烯與至少一 種碳原子數爲4以上之α-烯烴所構成之乙烯系共 聚合物(Β ):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Α)係含有50〜80質量%之 聚丙烯成份(C),與50〜20質量%之丙烯與乙 燃和/或碳原子數爲4以上的α-嫌烴之共聚合物 彈性體成份(D )之組成物; 熔流指數係在〇 · 1〜1 5.0克/1 〇分鐘之範圍; 在該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中來自丙烯的單元 -9- 200526734 之含量爲50〜85質量% ; 二甲苯可溶份Xs係符合下述(I )〜(V )之條件 者: (1) 丙烯含量Fp爲50〜80質量%; (II) 二甲苯可溶份Xs的極限黏度〔??〕Xs爲1.4〜5 dL/g ; (III) 極限黏度〔7?〕Xs與二甲苯不溶份Xi的極限黏度 〔π〕Xi之比率爲0.7〜1_5 ; (IV) 由二側模型(two-site model)所定義之高丙烯含 量成份之丙烯含量(Pp)爲60質量%以上且小於 95質量%,低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P’p)爲 20質量%以上且小於60質量% ; (V) 由二側模型所定義之高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 (Pp)與低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P’p),高 丙烯含量成份在該Fp中所佔之比率(pfl )及低丙 烯含量成份在該Fp中所佔之比率(1 - pfl )係符 合下式(1 )及(2 )之條件;
Pp/P,p ^ 1.90 ( 1 ) 2.00 < Pfl/ ( 1 - Pfi ) < 6.00 ( 2 ) 〇 (2) 如第(1)項所記載之聚丙烯系成型體,其中二甲 苯可溶份之折射率爲介於1·480〜1.495之範圍。 (3) 如第(1)或(2)項所記載之聚丙儲系成型體, 其中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二甲苯可溶份量爲20〜 7 〇質量%。 -10 - 200526734 4 如第(1 )至(3 )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丙烯 系成型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係聚丙烯樹脂 組成物(A )之熔流指數(MFRa )與乙烯系共聚 合物(B )之熔流指數(MFRb )之比率( MFRA/MFRB)爲介於0.3〜3.0之範圍。 (5 ) 如第(1 )至(4 )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丙烯 系成型體,其係多層之聚丙烯系成型體者,且又 具有由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之層。 (6) 如第(5 )項所記載之聚丙烯系成型體,其中聚烯 烴系樹脂爲聚乙烯系樹脂。 (7) 如第(6)項所記載之聚丙烯系成型體,其中聚乙 烯系樹脂係含有15質量%以上之高密度聚乙烯。 (8) 如第(6)項所記載之聚丙烯系成型體,其中聚乙 燒系樹脂係實質地僅爲局密度聚乙燒。 (9 ) 如第(1 )至(8 )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丙烯 系成型體,其中由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 的厚度爲全體厚度之40%以上。 (10 ) 如第(1 )至(9 )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丙烯 系成型體,其係由水冷式共擠壓多層吹塑成型法 或共擠壓多層T型模成型法所製造。 (U) —種容器,其特徵爲其係由如第(1)至(10)項 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聚丙烯系成型體所構成。 (1 2 ) 如第(1 1 )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係由多層之聚丙 烯系成型體所構成者’且最外層爲由聚丙烯樹脂 -11 - 200526734 組成物或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所構成之層 〇 (13) 如第(1 1 )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係由多層之聚丙 烯系成型體所構成之容器者,且最外層係含有聚 乙烯系樹脂之層。 (14 ) 如第(1 3 )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中聚乙烯系樹脂 係含有15質量%以上之高密度聚乙烯。 (15) 如第(1 3 )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中聚乙烯系樹脂 係實質地僅爲高密度聚乙烯。 (16) 如第(1 1 )至(15 )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 ’其係由多層之聚丙烯系成型體所構成之容器者 ’且最內層係含有聚乙烯系樹脂之層。 (1 7 ) 如第(1 6 )項所記載之容器,其中聚乙烯系樹脂 係實質地僅由高密度聚乙烯所構成。 (18) 如第(η )至(17 )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容器, 其係用以收納醫療用物質之醫療用容器。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聚丙烯系成型體及容器,係透明性、耐衝撃性 、柔軟性、抗黏連性中之任一項皆爲優越,特別是可用作 爲醫療用容器。 【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聚丙烯系成型體〉 本發明之聚丙烯系成型體,係由含有聚丙烯樹脂組成物 -12- 200526734 (A)〔以下也有單純地稱爲「( A )成份」之情形。〕及 乙烯系共聚合物(B )〔以下也有單純地稱爲「( B )成份 」之情形。〕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單層的成型體 ,或具有由其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至少一層之多 層的成形體。特別是薄膜、薄片等之具有可撓曲性之薄壁 的成型體。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係含有聚丙烯成份(C )〔以下 也有單純地稱爲「( C )成份」之情形。〕,及丙烯與乙烯 和/或碳原子數爲4〜1 2之α -烯烴之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 (D)〔以下也有單純地稱爲「( D )成份」之情形。〕之 組成物。 用以構成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聚丙烯成份(C ), 係選自丙烯單獨聚合物,或丙烯與乙烯和/或碳原子數爲4 〜1 2之α -烯烴之共聚合物,或該等混合物中。其中碳原子 數爲4〜12之α -烯烴,係可使用選自1 -丁烯、1 -戊烯、 1 -己嫌、1 -庚嫌、1 -辛燒、1 -癸烧等中之任意者。該等 也可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組合倂用。 但是,在本發明中,「聚丙烯成份(C )」係意謂來自丙 烯的單元爲大於95質量%者,共聚合成份的乙烯和/或α -烯烴之含量係5.0質量%以下,較佳爲0·1〜3.5質量%。若 乙烯和/或碳原子數爲4〜12之α -烯烴之含量高於5質量% 時,成型體之剛性及耐熱性則將顯著地降低。 上述聚合物係例如使用習知之齊格勒-納他(Ziegler-Natta)觸媒或金屬芳香類觸媒,並以傳統聚合方法所製得 200526734 者。 即使在上述聚合物中,若特別地對最後成型體或容器要 求剛性與耐熱性時,則聚丙燔成份(C )較佳爲丙餘單獨聚 合物;另外’若特別地對最後成型體或容器要求耐衝撃性 與透明性時,則較佳爲丙烯與乙烯和/或碳原子數爲4〜12 之α -烯烴之共聚合物。 「聚丙烯成份(C)」的極限黏度〔々〕較佳爲介於2.〇 〜4.8 dL/g之範圍,更佳爲介於2.5〜4.5 dL/g之範圍,且 進一步更佳爲介於2.8〜4·0 dL/g之範圍。若極限黏度〔” 〕爲大於4.8 dL/g時,則有可能造成在成形時之擠壓不良 或成型體之透明性降低。相反地,若極限黏度〔々〕爲小 於2.0 dL/g時,雖然並不易造成成形時之擠壓不良或透明 性降低之情事,但是製品之剛性及耐衝撃性則有降低之可 能。 「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係丙烯與乙烯和/或碳原 子數爲4〜1 2之α -烯烴之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用以構成 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之碳原子數爲4〜1 2之α -烯烴 係可使用任意者,具體而言,例如1 -丁烯、1 -戊烯、1 -己烯、1 -庚烯、1 -辛烯、1 -癸烯、4-甲基-1 -戊烯等。 但是在本發明中,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係意謂來 自丙烯之單元爲50〜85質量%者。並且,來自丙烯之單元 係以55〜85質量%爲佳,且更佳爲55〜80質量%。若來 自丙烯之單元爲大於85質量%時,則在低溫下之耐衝撃性 將變得不足夠,而若小於50質量%時,則有透明性降低、 200526734 或熱密封強度降低之可能性。 上述聚丙稀成份(c )及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係可 根據習知方法來製造。具體而言,使用齊格勒_納他觸媒或 金屬方香類觸媒將丙烯進行聚合、或將丙烯與其他烯烴進 行共聚合即可製得。其中齊格勒-納他觸媒係包括三氯化鈦 系觸媒或鎂受載型觸媒。鎂受載型觸媒係包括:(a)含有 以鈦、鎂、鹵素爲必要成份之固體觸媒成份,(^ )有機鋁 化合物,及(c )由電子給予性化合物所構成之觸媒。該等 觸媒係記載於日本國專利特開昭第5 7 _ 6 3 3 i 〇號公報、特開 昭第57-63311號公報、特開昭第58-83006號公報、特開 昭第58- 1 3 87〇8號公報、特開昭第62-20507號公報、特開 昭61-29 6006號公報,特開平2_229 8〇6號公報,特開平 3 3 1 03號公報、特開平2-70708號公報等。另外,該等係可 用作爲在製造各成份之前先聚合少量的烯烴之預聚合觸媒 〇 另外’在共聚合彈性體成份(D )之製造方面,以能符 合本發明之範圍條件方式進行製造的製造條件,則並無特 殊的限制,但是具體而言,可例示下述方法。 1 · 在上述觸媒中,使用能賦予比較寬幅的組成分佈, 立體規則性分佈、或分子量分佈之聚合物的觸媒, 以製造(D )成份之方法。 2· 使用經以能使組成分佈,立體規則性分佈,或分子 量分佈變得比較寬幅之條件下所調製的上述觸媒來 製造之方法。亦即,使用經改變電子給予性化合物 -15- 200526734 或有機鋁化合物之使用量、或使用數種電子給予性 化合物所調製之觸媒,以製造(D )成份之方法。 3. 在能使組成分佈、立體規則性分佈、或能使分子量 分佈變得比較寬幅的聚合條件下製造之方法。亦即 ,(甲)以多段聚合法使各階段溫度、單體組成比 等之聚合條件變化,以製造(D )成份之方法,(乙 )利用組成分佈係因所製得之聚合物組成而變化之 現象,將共聚合物彈性體之組成調節成能獲得目的 組成分佈以調節共聚合物彈性體之組成,以製造(D )成份之方法。 4 · 在仍然保持經以金屬芳香類觸媒等所製得之均勻組 成分佈下混合數種丙烯含量不同的成份之方法。 只要使用藉由該等方法所製造之(D)成份,即可容易 製得如後述般經加以調節二甲苯可溶份之組成分佈的聚丙 烯樹脂組成物(A )。 另外,(C)成份、(D)成份之製造,係可採用在己烷 、庚烷、煤油等之惰性碳氫化合物或丙烯等之液化α -烯烴 溶劑之存在下進行的漿體聚合、整體聚合、或溶液聚合、 或氣相聚合等之聚合方法。其聚合係在室溫至20(TC,較 佳爲30〜150°C之溫度範圍,並在0.2〜5.0 MPa之壓力範 圍下進行。在聚合步驟所使用之反應器,可適當地利用在 該技術領域中通常被使用者,例如攪拌槽型反應器、液體 化床型反應器、循環式反應器。並且,可以使用該等反應 器之連續式、半分批式、分批式中之任一種方法來實施聚 -16 - 200526734 合。另外,在進行聚合時,也可添加例如氫氣等以調節所 製得聚合物之分子量。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係含有50〜80質量之%聚丙烯 成份(C)及50〜20質量%之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若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之含量爲少於20質量%時 ,則耐衝撃性較差,若其係超過50質量%時,則剛性或耐 熱性將不足夠。另外,爲製得具有優越的耐衝撃性、剛性 及耐熱性者,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之含量,較佳爲介 於45〜20質量%之範圍,且更佳爲介於40〜23質量%之 範圍。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係其熔流指數(以下也稱爲「 MFR」之情形。)爲在0.1〜15.0克/10分鐘之範圍,若從 成型體之透明性、剛性及耐衝撃性之觀點來考慮,則以介 於0.5〜10.0克/10分鐘之範圍爲佳,且更佳爲介於〇.7〜 7.0克/10分鐘之範圍。若MFR爲低於0.1克/1〇分鐘時, 則有可能在擠壓機混合時、或在成型時,將造成各成份之 分散不良或擠壓不良,其結果將導致成型體之耐衝撃性、 剛性或透明性降低之情形。相反地,若MFR爲超過15.0 克/10分鐘時,則有可能將導致耐衝撃性或透明性降低。此 外,在本發明所謂之「MFR」係根據JIS K 7210準則,在 2 3 0°C、荷重爲21.18 N之條件下所測定之値。 此外,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係通常含有20〜50質量 %之二甲苯可溶份Xs。二甲苯可溶份Xs之含量,較佳爲介 於20〜45質量%之範圍,且更佳爲介於23〜40質量%之 200526734 範圍。 該二甲苯可溶份xs之比率,係以如下所述之方式計算得 〇 將10克之試料添加入1公升之鄰-二甲苯,將其加熱同 時攪拌並升溫至沸騰溫度(約135°C ),爲時30分鐘以上 使試料完全溶解。經視認到完全溶解後,邊攪拌邊放冷直 至到達100 °C以下爲止,然後在保持25 °C之恆溫槽保持2 小時。其後、以濾紙過濾所析出之成份(二甲苯不溶份Xi )以製得濾液。接著,將該濾液在1 40 °C溫度加熱同時在 氮氣氣流(約1公升/分鐘)下使二甲苯餾出,然後將其乾 燥以製得二甲苯可溶份Xs。此時,二甲苯不溶份及二甲苯 可溶份之乾燥係在減壓、60 °C下實施爲期1天。二甲苯可 溶份之比率,係以(Xs之質量/試料之質量)計算得。另外 ’二甲苯可溶份是由樹脂組成物中之低分子物、非結晶性 之分子等所構成者。 (I) 二甲苯可溶份中之丙烯含量Fp爲50〜80質量% ,較佳爲60〜80質量%。特佳爲超過60質量%且 小於80質量%。更佳爲65〜80質量%,進一步更 佳爲70〜80質量%,且最佳爲70〜78質量%。 若在二甲苯可溶份中之丙烯含量爲低於50質量% 時,則有透明性降低,且製成薄膜時之熱密封強 度降低之顧慮。另外,若丙烯含量Fp爲超過80 質量%時,則在低溫下之耐衝撃性會降低。 (II) 二甲苯可溶份的極限黏度〔77〕Xs係介於1.4〜 -18- 200526734 5·〇 dL/g之範圍,較佳爲介於2·0〜4.5 dL/g之範 圍,且更佳爲介於2.5〜4.0 dL/g之範圍。若極限 黏度〔7?〕Xs爲超過5.0 dL/g時,則耐衝撃性雖 然會提高,但是透明性將降低。另外,若極限黏 度〔7?〕Xs爲低於1.4 dL/g時,則耐衝撃性會降 低。 (III) 二甲苯可溶份的極限黏度〔7?〕Xs與二甲苯不溶 份的極限黏度〔77〕xi之比率(〔7?〕Xs/〔 77〕 xi)係介於0.7〜1.5之範圍,較佳爲0.7〜1.3之 範圍,且更佳爲介於0.8〜1.2之範圍。若(〔7? 〕xs/〔 7?〕Xi )爲低於0.7時,則透明性雖然可 提高,但是在低溫之衝撃性將降低,若其係超過 1.5時,則透明性將降低。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率較佳 爲1.470〜1.490,更佳爲1.470〜1.485,且特佳爲1.473〜 1.485。若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率爲大於1.490時,則透明 性雖然將提高,但是耐衝撃性則有可能將降低。並且,若 其係低於1.470時,則耐衝撃性雖然將提高,但是透明性 則有易降低之傾向。 在此,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率係可以如下述方式計算得 〇 首先,將二甲苯可溶份以壓製成型機在23 0°C預熱5分 鐘後,予以脫氣30秒鐘,然後在6 MPa加壓1分鐘,在 3 0°C冷卻3分鐘以製得厚度爲50〜80微米之薄膜。接著 200526734 ,將由該薄膜所構成之試料在常溫靜置24小時後,中間液 則使用柳酸乙酯,以Atago公司製阿貝折射計在η它測定 對鈉D-線(D-line)之折射率。 另外,也可與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率相同方法所計算得 二甲苯不溶份之折射率較佳爲1.490〜1.510,更佳爲1.493 〜1.505,且特佳爲1.495〜1.503。若二甲苯不溶份之折射 率爲小於1.490時,則透明性及耐衝撃性雖然將提高,但 是剛性及耐熱性卻有可能降低。相反地,若其係大於1 .5 1 0 時,則剛性及耐熱性雖然將提高,但是耐衝撃性則有易降 低之顧慮。 關於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二甲苯可溶份Xs,以( IV)二側模型所定義之高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Pp) 爲60質量%以上且爲少於95質量%,較佳爲65〜90質量 %,且更佳爲70〜90質量%。另外,低丙烯含量成份之丙 烯含量(P’p)爲20質量%以上且爲少於60質量%,較佳 爲25〜55質量%,且更佳爲30〜50質量%。 關於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二甲苯可溶份Xs,以(V )二側模型所定義之高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Pp與低丙 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P’p、高丙烯含量成份在上述Fp所 佔之比率Pn、及低丙烯含量成份在上述Fp所佔之比率(1 -Pn )係符合式(1 )及(2 )之條件:
Pp/P,p - 1.90 ( 1 ) 2.00 < Pfi/ ( 1 - Pfi ) < 6.00 ( 2 ) 若Pp/P’p爲低於1.90時,或若Pfl/(l - pfl)爲2·00以 200526734 下時,則由於二甲苯可溶份與二甲苯不溶份的界面強度會 降低,因此將成型體予以熱密封以製造容器時之熱密封強 度將降低。另外,若Pn/ ( 1 - Pn )爲6.00以上時,則雖 然上述界面強度將提高,但是剛性或耐衝撃性卻會降低。 該等式係表示二甲苯可溶份之組成分佈指標,上式(1 )係 由上述兩個活性點所生成的成份之組成差尺度,上式(2 ) 係關於由上述兩個活性點所生成的成份之生成量之尺度。 另外,關於以二側模型所計算得Pp,P’p、Pfl,Pp/P’p較 佳爲符合下式(3 )之條件,且更佳爲符合下式(4 )之條 件: 1.95 ^ Pp/P,p S 2.40 ( 3 ) 1.95 ^ Pp/P5p ^ 2.35 ( 4 ) 並且,Pn/ ( 1 - Pfl )較佳爲符合下式(5 )之條件,且更 佳爲符合下式(6 )之條件。 2.50 ^ Pf" ( 1 - Pfi ) < 5.50 ( 5 ) 3.00 < Pfl/ ( 1 - Pfl ) < 5.00 ( 6 ) 其中,關於二側模型,在Η· Ν· CHENG,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第 35 冊、第.1 639 〜1 650 頁( 1988年)一書中已揭述其定義。亦即,假設可優先聚合丙 烯的活性點(P )與可優先聚合乙烯的活性點(p,)之兩個 ,以在該兩個活性點之反應槪率,亦即以丙烯含量Pp及 P’P ’與丙烯會優先聚合之活性點(P )在活性點全體所佔 之比率Pfl作爲參數,並使用表1之槪率方程式,以實際 之13c-nmr (核磁共振法)光譜之相對強度與該槪率方程 200526734 式能成爲一致之方式,使上述3個參數予以最適化來計算 得。經以如此之方法所計算得之PP、P’p、及Pn,與丙烯 含量Fp係符合下式(7 )之關係:
Fp = Pp X Pfl + P,p X ( 1 - Pfl ) ( 7 ) -22- 200526734 二側模型之槪率方程式 1 ρ/χΡπ+ρ^χα-Ρπ) 1 (-2Pp3+2Pp2)XPn+(-2P,p3+2P,p2) X (卜Pn) ;(2Pp3~4Pp2+2Pp) XPfl+(2P,p3~4P,p2+2P,p) X (1-ΡΠ) ;(Pp3-2Pp2+Pp) XPhHpV^P^+PV X (1-Pn) (PpMPpHsPp^xPnUP^^+ap^2) x d-p„) (一2Pp4+6Pp3-6Pp2+2?p)XPn+(-2P,p4十6Fp3-6P,p2+2P,p) X (卜Pn) (Pp4-5Pp3+9Pp2-7Pp+2) XPn+(P,p4-5P,p3+9P,p2-7P,p+2) X (1-P„) P/xP/i+P^X^^n) (2Pp3-4Pp2I2Pp) XPflH2P,p3-4Fp2+2P,p) X (1-Pfl) (-Pp3+2Pp2) XP„+(-P,p3+P,p2) X (卜Pn) llljn (1) S a a (2) S a r (3) S a (5 (4) T (5 <5 (5) S r r+ Ti3 <5 (6) S r (5 (7) S (5 (5 (8) T 0 ^ (9) S ]3 δ (10) Sj8/3 200526734 茲以丙烯-乙烯共聚合物彈性體之情形爲例說明二側模型 如下。 第1圖係典型的丙烯-乙烯共聚合物彈性體之nc_NMR 光譜’光譜係因鏈分佈(乙烯與丙烯之排列方式)之差異 而出現1 〇個不同的尖峰。該鏈之名稱係已揭述於「
Macromolecules」,第 10 冊,第 536 〜544 頁(1 977 年) 中’並命名爲如第2圖。如此之鏈若假設其共聚合之反應 機構時,則可以表示爲反應槪率之積。因此,假設全體之 尖峰強度爲1時的各第(1 )〜(10 )項之尖峰的相對強度 ’係可以依照將反應槪率及各側(site)之存在地作爲參數 的伯努利(Bernoulli )統計之槪率方程式來表示。例如, 在第(1 )項S α α之情形時,假設丙烯單元爲符號P、乙 烯單元爲符號Ε時,則能構成其之鏈則有〔ΡΡΡΡ〕、〔 ΡΡΕΕ〕、〔 ΕΡΡΕ〕之三種,將該等分別以反應槪率表示, 並加在一起。關於其餘之第(2)〜(10)項尖峰也以相同 方法建立式,然後以該10個式與實際所測得的尖峰強度成 爲最接近之方式將參數,亦即上述Ρρ、Ρ’ρ及Ρη予以最適 化即可計算得。在進行最適化時,則以最小平方法作回歸 計算,直至尖峰強度之測定値與由表1所示各式所得的理 論値之殘留誤差會變成爲lxl(T5以下爲止。 接著,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製造方法說明如下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製造方法並無特殊的限制,例 如,可採用摻合(C )成份與(D )成份以製造之摻合法, 在進行聚合時以多段聚合方式製造之聚合法,倂用聚合法 -24- 200526734 及摻合法之方法等習知方法。 例如’採取摻合法時,則將(C)成份與(D )成份使用 帶式捏合機、赫歇耳(Henschel )混合機等來加以混合後 ’在170〜28(TC,較佳爲190〜260°C之溫度下使用捏合 機、混合輕、班布瑞密閉式混合機(Banbury mixer )、單 螺旋或雙螺旋型之擠壓機來加以熔融混合以製得聚丙烯樹 脂組成物(A )。 另外’在採取聚合法時,則也可將(C )成份與(D )成 份以多段聚合方法在一個聚合容器內進行製造。也可進一 步倂用聚合法及摻合法以經將(C )成份與(D )成份以多 段聚合方法在一聚合系統內製造後,再添加(C )成份和/ 或(D )成份。 上述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之製造方法中,從具有優 越的透明性之觀點來考量,則以採用聚合法爲佳。 再者,在上述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之製造方法中, 製造條件與上述第(;[)〜(V )項的條件之關係,以採用聚 合法爲例說明如下。在聚合法,則將氫、丙烯、以及乙烯 和/或碳原子數爲4〜12的α -烯烴之單體用作爲混合原料 〇 (I) Fp係藉由提高混合原料中之丙烯含量,即向更高 方向變化。 (11 ) 〔々〕xs係藉由降低混合原料中之氫含量,即向 更高方向變化。 (III)關於(〔π〕Xs/〔 77〕Xi ),由於〔7?〕Xi 係主 200526734 要爲來自(c )成份者,因此在進行(c )成份之 聚合時,藉由降低混合原料中之氫濃度,〔7?〕 Xi即向更高方向變化。 由於〔7?〕Xs係主要爲來自(D )成份者,因此藉 由在進行(D )成份之聚合時,藉由降低混合原料 中之氫濃度,〔々〕xs即向更高方向變化。 因此,在進行(C )成份及(d )成份之聚合時, 藉由改變混合原料中之氫濃度,即可將(〔77〕 Xs/〔 7?〕Xi )加以調節。 (IV ) 茲將以第(V )項之二側模型所定義之Pp、P’ p及 Pn與在進行聚合時的混合原料中之組成比之關係 說明如下。 藉由提高混合原料中之丙烯含量,Pp即向變大方 向而變化,P’p則向大致一定或稍爲變大之方向而 變化。至於Pp/P’p之値即向大致一定或稍爲變小 之方向而變化。 藉由提高混合原料中之丙烯含量,由於Pn即向 更大方向而變化,因此,從結果來看,Ρη/ ( 1 -Pn )之値即向變大方向而變化。 乙烯系共聚合物(B)就是乙烯與至少一種碳原子數爲4 以上之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使該乙烯系共聚合物(B ) 含在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即可使透明性比較(A)成 份單獨之情形更加提高。 構成乙烯系共聚合物(B)之碳原子數爲4以上之α-烯 200526734 烴,係包括例如,丁烯、4 -甲基-1 -戊烯、1 -己烯、1 -癸 烯、1 -十一烯等。該等之α -烯烴係可以一種或組合兩種以 上來使用。作爲(Β)成份,具體而言,係包括乙烯·丁烯 雜亂共聚合物、乙烯•己烯雜亂共聚合物、乙烯·辛烯雜 亂共聚合物等,其中由於具有優越的耐衝撃性,則以乙烯 •丁烯雜亂共聚合物爲佳。 乙烯系共聚合物(Β)之密度通常爲0.870〜0.905 g/cm3 ,且較佳爲0.880〜0.900 g/cm3。若使用密度爲上述範圍 以外之乙烯系共聚合物時,聚丙烯系成型體則有可能經受 到殺菌處理後,其透明性即將降低。 乙烯系共聚合物(B)之MFR (根據JIS K 7210,在190 °C、荷重爲21.18 N下所計算得之値)通常爲0.1〜20克 /10分鐘,且較佳爲0.5〜10克/10分鐘。若低於0·1克/10 分鐘時,則成形性將降低,而若其係超過20克/10分鐘時 ,則耐衝撃性將降低。 相當於乙烯系共聚合物(Β )之具體的市售商品係包括 Tafamer (三井化學(股)製)、EB M ( J S R (股)製)、 Engage (道爾化學-日本(股)製)、Excellen (住友化學 工業(股)製)等。 關於含有上述(A )成份與(B )成份之熱塑性樹脂組成 物,其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與乙烯系共聚合物(B)之 混合比率,(A)成份:(B)成份通常爲90 : 10〜40 : 60,較佳爲,80 : 20〜50 : 50,且更佳爲70 : 30〜50 : 50 。若其混合比率爲在上述範圍之外時,則耐擦傷性、耐衝 -27- 200526734 撃性、透明性將不足夠。 另外,關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 率較佳爲1.480〜1.495,且更佳爲1.480〜1.490。二甲苯 可溶份之折射率若在上述範圍內時,則耐衝撃性,透明性 皆爲優異。另外,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二甲苯可溶份之折 射率若小於1.4 80或大於1.495時,則透明性有降低之傾向 。此外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率係若將 高密度者使用於乙烯系共聚合物(B )時,則將變得高,在 乙烯系共聚合物(B )使用低密度時,則將變得低。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之二甲苯可溶份量,較佳爲20〜70 質量%。二甲苯可溶份量若小於20質量%時,則在低溫下 之衝撃強度容易變得不足夠,若比70質量%爲多時,則耐 熱性往往會變得不充分。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中之二甲苯可 溶份量,係在(B )成份和/或(D )成份之量増加時將變得 多。 另外,關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其丙烯樹脂組成物(A )的 MFR ( MFRA )與乙烯系共聚合物(B)的 MFR ( MFRB )之比率(MFRA/MFRB ),較佳爲0.3〜3.0,更佳爲 0.3〜2.5,且特佳爲0.3〜2.0。若該MFR比爲少於0.3時 ,則在低溫之耐衝撃性有不足夠之傾向,若爲3.0以上時 ,則容易在薄膜上產生魚眼紋而損及其外觀。 對於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可在不致於損及本發明之目的 範圍內混合其他之聚合物。可供混合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 中之其他聚合物之具體實例,係例如包括高壓法低密度聚 -28- 200526734 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之聚乙烯系 樹脂、苯乙烯-丁二烯彈性體及其加氫物等之各種苯乙烯系 彈性體、丙烯與碳原子數爲4以上之α -烯烴的雜亂共聚合 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物、乙烯與(甲基)丙烯酸酯 之共聚合物以及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等。該等其他聚合物 之含有比率,較佳爲在熱塑性樹脂組成物1 00質量%中爲 小於40質量%。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係包括將(A )成份與 (B )成份與必要時將其他聚合物在成型前使用擠壓機予以 混合之方法(熔融混合),將(A)成份與(B )成份以切 粒彼此進行摻合之方法(乾式混合法)。在熔融混合法, 則將經熔融混合後之切粒供成型之用,在乾式混合法,則 將經混合後直接供成型。該等方法中,從具有優越的耐衝 撃性之觀點來考慮,則以熔融混合法爲佳。 在聚丙烯系成型體中,屬多層者,也可爲具有由熱塑性 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與由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之層者 。只要構成爲如此之層結構,即可容易製得具有目的物性 之成型體。 其中聚烯烴系樹脂,較佳爲上述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或聚乙烯系樹脂,由於在低溫下之衝撃強度爲高,以聚 乙烯系樹脂爲更佳。 對用以構成由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之層的聚丙烯樹脂組 成物(A ),可在不影響之範圍內添加彈性體。作爲彈性體 ’具體而言,可添加乙烯· α -烯烴彈性體、加氫苯乙烯系 -29- 200526734 彈性體等。該等之市售商品係包括:Tafamer (三井化學( 股)製)、EBM ( JSR (股)製)、Engage (道爾化學-日 本(股)製)、Excellen(住友化學工業(股)製)、 Dainalon ( JSR (股)製)(JSR (股)製)、Septon (( 股)可樂麗(Kuraray )製)、Tafutech (旭化成(股)製 )、Clayton (Shell Japan (股)製)等。 另外,用以構成由聚烯烴系樹脂所構成之層的聚乙烯系 樹脂,係選自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DPE )、高壓法低密 度聚乙烯(LDPE )、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 )。但是, HDPE以外之聚乙烯系樹脂,從耐熱性之觀點來考慮,則 以含有HDPE爲佳。 其中,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 )是由乙烯與碳原 子數爲3〜1 2之α -烯烴所構成之直鏈狀共聚合物。用以構 成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之α -烯烴,係包括:丙烯、1 -丁烯 、4-甲基-1 -戊烯、1 -己烯、1 -辛烯、1 -癸烯、1 -十一烯 另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 )之密度通常爲 0.905 〜0.940 g/cm3,較佳爲 0.905 〜0.930 g/cm3。若密度 爲低於0.905 g/cm3時,則薄膜彼此將變得易相黏連在一起 ,若爲高於0.940 g/cm3時,則有透明性將不足夠之趨勢。 另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之MFR (根據JIS K 72 10, 在190°C、荷重爲21.18 N下所計算得之値)通常爲〇.1〜 20克/10分鐘,且較佳爲〇·5〜10克/10分鐘。若低於〇.1 克/1 0分鐘時,則有成形性將降低之趨勢,若高於20克/ 1 0 200526734 分鐘時,則有耐衝撃性將降低之趨勢。 在製造該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時,可供使用之聚合觸媒 ’雖然並無特殊的限制,但是較佳爲齊格勒-納他觸媒或金 屬芳香類觸媒等。 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LDPE )是以傳統習知方法,例如 高壓自由基引發聚合所製造之乙烯單獨之聚合物或乙烯與 少量之其他聚合性單體(例如乙酸乙烯酯等)之共聚合物 〇 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之密度通常爲約0.905〜0.940 g/cm ’ 且較佳爲 0.910 〜〇.940 g/cm3。 高壓法低密度聚乙烯之MFR (根據JIS K 7210,在190 °C、荷重爲21.18 N下所計算得之値)通常爲0.1〜20克 /10分鐘,且較佳爲0.5〜10克/10分鐘。若低於0.1克/10 分鐘時,則有成形性將降低之趨勢,若高於20克/1 0分鐘 時,則有耐衝撃性將降低之趨勢。 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由乙烯與碳原子數爲3〜12之 α -烯烴所構成之共聚合物。可供構成高密度聚乙烯之α -烯烴係包括:丙烯,1 -丁烯,4-甲基-1 -戊烯,1 -己烯、 1 -辛燃、1 -癸燃,1 -十一儲等。 另外,高密度聚乙烯之密度通常爲〇·945 g/cm3以上,且 較佳爲0.950 g/cm3以上。若密度爲低於0.945 g/cm3時, 則有耐熱性將降低之趨勢。 高密度聚乙烯之MFR (根據JIS K 7210,在190°C、荷 重爲21.18 N下所計算得之値)通常爲0·1〜20克/10分鐘 200526734 ,且較佳爲0.5〜10克/10分鐘。若MFR爲低於〇」克/10 分鐘時,則有成形性將降低之趨勢,若爲2〇克/1()分鐘以 上時,則有耐衝撃性將降低之趨勢。 HDPE以外之聚乙烯系樹脂若含有HDPE時,則從耐熱性 之觀點來考慮,HDPE之含量則以15質量%以上爲佳。另 外,重視耐熱性時,則更佳爲聚乙烯系樹脂係實質地僅爲 HDPE。 聚丙烯系成型體之全體厚度係並無特殊的限制,必要時 ’雖然可適當地設定,但是較佳爲0.01〜1毫米,且更佳 爲0.1〜0.5毫米。若全體之厚度爲在上述範圍內時,則將 具有更加優越的透明性及柔軟性。 另外,若爲多層時,則從耐熱性、透明性、耐衝撃性之 觀點來考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層之厚度則以40 %以上爲 佳。並且,若爲三層時,其較佳的厚度比,則以在第一層 ••中間層··第二層 =1 ~ 30 : 40〜98 ·· 1〜30 (但是將 全體合計視爲100)之範圍內爲佳。 該成型體只要爲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之範圍內則可適當 地包括由其他樹脂所構成之層。其他樹脂之具體實例,係 包括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高壓法低密度 聚乙烯,聚丙烯單獨聚合物、乙烯•丙烯雜亂共聚合物、 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EVOH )、耐綸-6或耐綸-6, 6等 之聚醯胺類、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等之聚酯類等。 另外,對用以構成該成型體之樹脂,也可在不脫離本發 -32- 200526734 明精神之範圍內,適當地添加添加劑。具體的添加劑係包 括例如:抗靜電劑,抗氧化劑、潤滑劑,抗黏連劑、防霧 劑,有機或無機系之顔料,紫外線吸收劑,分散劑等。 聚丙烯系成型體之製造方法雖然並無特殊的限制,但是 可使用例如藉由水冷式或空冷式擠壓之單層或多層吹塑法 、單層或多層之擠壓T型模法、乾式積層法,擠壓積層法 等以製造單層 '多層、積層薄膜或薄片之方法。其中,從 易於製造目的成型體之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爲採用水冷式 共擠壓多層吹塑成型法、或共擠壓多層T型模成型法。特 別是若採用水冷式共擠壓多層吹塑成型法時,則將在透明 性、衛生性上等具有許多優點。 至於聚丙烯系成型體之製造方法,則可使用以單層或多 層中空成型法成型以製造單層或多層中空成型體之方法。 此外也可在聚丙烯系成型體,積層無機化合物之蒸鍍層 等。 在以上所說明之聚丙烯系成型體,由於其係具有由熱塑 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的單層或多層之成型體,且熱塑 性樹脂組成物係包括能符合上述條件的特定聚丙烯樹脂組 成物(A )及乙烯與至少一種碳原子數爲4以上之α -烯烴 所構成之乙烯系共聚合物(Β ),因此耐熱性、透明性、耐 衝撃性 '柔軟性、抗黏連性中之任一者皆爲優異者。 〈容器〉 接著’就本發明之容器說明如下。本發明之容器是由上 述聚丙烯系成型體所構成,且係例如將聚丙烯系成型體的 -33- 200526734 管之一邊開口部予以熱密封所形成者、或將 少積層兩片,並將其三邊或四邊端緣予以熱 一種中空成型體者。 容器若爲多層時,其最內層較佳爲由本發 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 層、及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之層,尤其是從衛 性、耐熱性之觀點來考慮,則以包含聚乙烯 更佳。 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之層,較佳爲含有15 HDPE,並且由於在施力□ 121°C高壓蒸氣殺菌 耐熱性及抗黏連性,因此,較佳爲實質地僅E 成之層。在此特別加註「實質地」之理由係 有微量的在聚合時等所使甩之觸媒、添加劑等 再者,具有實質地僅由HDPE所構成之最 內層的由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 若其熱密封部受到如在已裝上內容物的容器 的力時,其熱密封部端部則有將在層間造成 但是若在實質地僅由HDPE所構成之層與本 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間,設置由直鏈狀 等所構成之接著層時,即將能抑制層間剝離 牢固之容器。 另外,容器若爲多層時,則其最外層較佳 組成物(A )、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 脂。 薄片或薄膜至 密封所形成之 明之熱塑性樹 〔A)所構成之 生面、抗黏連 系樹脂之層爲 質量%以上之 時具有優越的 & HDPE所構 因爲有可能含 $之緣故。 內層與鄰接最 之層的容器, 落下時之過大 剝離之顧慮, 發明之由熱塑 低密度聚乙烯 ’且對內壓爲 爲聚丙烯樹脂 或聚乙烯系樹 -34 - 200526734 該丙纟希· α-烯烴雜亂共聚合物是由丙烯與乙烯和/或碳 原子數爲4〜12之α -烯烴所構成之雜亂共聚合物。用以構 成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之α -烯烴,係可例示例如 :1 _丁烯、1 -戊烯、1 -己烯、1 _庚烯、i _辛烯、丨_癸烯 、4-甲基-1 -戊烯等。該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係 可使用將該等α -烯烴之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 此外,最外層若由聚乙烯系樹脂所構成時,則從耐熱性 之觀點來考慮,則較佳爲在聚乙烯系樹脂中含有1 5質量% 以上之HDPE,且更佳爲聚乙烯系樹脂係實質地僅由jjDPE 所構成。 若重視耐熱性時,最外層係以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 、或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爲佳,並且若重視耐熱性 及抗黏連性時,則以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爲更佳。另一 方面’若重視低溫衝撃性、抗黏連性、薄膜之耐擦傷性時 ,則最外層較佳爲實質地僅由HDPE所構成。 若最外層是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或丙烯· α-烯 烴雜亂共聚合物所構成時,則可在不影響之範圔內添加彈 性體。彈性體係包括例如乙烯· α -烯烴彈性體、加氫苯乙 烯系彈性體等。彈性體係可使用如上所述者。 在用以構成容器之樹脂,也可在不影響本發明之精神範 圍下適當地添加其他樹脂或添加劑。其他之樹脂或添加劑 ,可利用由可供混合入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其他聚合物所 構成之樹脂、及可供添加到用以構成聚丙烯系成型體的樹 脂之添加劑相同者。但是,從對內容液的洗提難題之觀點 -35- 200526734 來考慮,則以對用以構成最內層的樹脂不添加添加劑爲佳 〇 對谷器表面係可進一步又積層無機化合物之蒸鑛層等。 〔醫療用容器〕 本發明之容器係適合用作爲供收納醫療用物質的醫療用 容器。該醫療用容器由於使用上述容器,具有可在121。(3 殺菌處理之耐熱性,且具有優異的經施加殺菌處理後之透 明性和耐衝撃性。 該醫療用物質係包括生理食鹽水、電解質液、葡聚糖製 0 劑、甘露糖醇製劑、糖類製劑、胺基酸製劑等之輸液、紅 血球、血小板、血漿等之血液成份。 另外,該醫療用容器係可因應用途而具有二室以上之可 供收納醫療用物質之室。在如此之具有二室以上的醫療用 複室容器,則可將因水解或混合的變化而直至即將使用之 前不能加以溶解或混合之兩種以上的上述醫療用物質,藉 由可剝離的接著部或夾具、可連通的隔離構件等所隔離之 個別收納室中加以保存,然後在使用時則藉由剝離接著部 φ 或移除夾具,使隔離構件連通等之方法,使數種醫療用物 質在受到密封之狀態且不致於產生異物下進行混合。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並非爲該等實 施例所限定者。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 茲將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製造實例說明如下。在下述製 -36> 200526734 造實例1〜5,則在多段聚合之第一階段製造(C )成份, 接著在第二階段製造(D )成份。 (製造實例1 : PB-1之製造) 聚合觸媒之調製 將56.8克之無水氯化鎂,在氮氣氣氛下,在12〇 °C完全 溶解於100克之無水乙醇、500毫升之凡士林油「CP15N」 (出光興產(股)製)及500毫升之聚矽氧油「KF 96」( 信越聚矽氧(股)製)中。將該混合物使用TK均質混合 機(特殊機化工業(股)製),並在120°C、5,000轉/分 鐘攪拌2分鐘。保持攪拌同時以不致於高於〇°C之方式移 送至2公升之無水庚烷中,以製得白色固體。將該白色固 體以無水庚烷充分洗淨並在室溫下予以真空乾燥,再在氮 氣流下作局部性的脫乙醇化。將所製得之MgCl2 · 1.2 C2H5 OH之30克球狀固體懸浮在200毫升之無水庚烷中。 然後,在〇°C攪拌同時以爲期1小時滴下500毫升之四氯 化鈦。其次,在開始加熱後到達4〇°C時,加入4.96克之鄰 苯二甲酸二異丁酯,並以爲期1小時升溫至1〇0 °C。在100 °C進行反應2小時後,以熱過濾採取固體部份。其後,則 在該反應物加入500毫升之四氯化鈦,經攪拌後,在120 °C進行反應1小時。反應結束後,再度以熱過濾採取固體 部份,然後以60°C之1.0公升己烷洗淨7次,以室溫之1·〇 公升己烷洗淨3次以製得聚合觸媒。經測定所製得之聚合 觸媒成份中之鈦含有率,結果則爲2.3 6質量%。 1 )預聚合 -37- 200526734 在氮氣氣氛下,在3公升之高壓釜中裝入500毫升之正_ 庚烷、6.0克之三乙基鋁、0.99克之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 烷、10克之上述聚合觸媒,並在〇〜5°C之溫度範圍攪拌5 分鐘。接著,以每克聚合觸媒能使1 .〇克之丙烯聚合之方 式,供應丙烯於高壓釜中,並在〇〜5 °C之溫度範圍下進行 1小時之預聚合。將經以如此方式所製得之預聚合觸媒以 5 00毫升之正-庚烷洗淨3次以供下述聚合之用。 2 )正式聚合 第一階段:(C )聚丙烯成份之製造 φ 在氮氣氣氛下,在內容積爲60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高壓 釜裝入經以上述方法所調製之2.0克之預聚合觸媒、11.4 克之三乙基鋁、1.88克之環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接著 18公斤之丙烯、以對丙烯能成爲5,000莫耳ppm之方式供 應氫,並升溫至70°C以實施1小時之聚合。經1小時後, 移除未反應之丙烯,以使聚合結束。 第二階段:(D )丙烯-乙烯共聚合物彈性體之製造 如上所述,結束第一階段聚合後,移除液體丙烯,在75 φ °C之溫度將乙烯/丙烯=26/74 (質量比)之混合氣體以 2.2 Nm3/小時之速率供應,同時將氫以對乙烯、丙烯及氫 之合計量能成爲40,〇〇〇莫耳ppm之方式供應,以實施60 分鐘之聚合。其後,移除未反應之氣體,以使聚合結束。 其結果’製得6.6公斤之聚合物。 (製造實例2: PB-2之製造) 第二階段:除(D )丙烯-乙烯共聚合物彈性體之製造中 -38- 200526734 將氫供應量變更爲2〇,000莫耳ppm以外,其餘則與製造實 例1同樣地實施聚合。其結果,製得5 · 8公斤之聚合物。 (製造實例3: PB-3之製造) 除在第二階段之聚合中將氫供應量變更爲30,000莫耳 ppm,並實施45分鐘之聚合以外,其餘則與製造實例1同 樣地實施聚合。其結果,製得6.1公斤之聚合物。 (製造實例4: PB-4之製造) 除將乙烯/丙烯混合氣體之質量比變更爲50/50以外,其 餘則與製造實例1同樣地實施聚合。 φ (製造實例5: PB-5之製造) 除將乙烯/丙烯混合氣體之質量比變更爲3 8/62以外,其 餘則與製造實例1同樣地實施聚合。 將經以如此方式所製得之(A )成份之物性値展示於表2 。表2中各物性之測定方法如下。 熔流指數(MFR)之測定: 根據JIS K 7210,在溫度爲230°C、荷重爲21.18 N之條 件下測定。 _ 13C-NMR 之測定(計算 Pp、P’p 及 Pfl ); 以日本電子製之JNM-GSX400測定(測定模式:質子解 偶法;脈衝寬幅:8.0微秒鐘;脈衝反覆時間:3 ·0秒鐘; 積算次數:10,000次;測定溫度:120°C ;內部標準··六甲 基二矽氧烷;溶劑:1, 2,4 -三氯苯/苯-d6 (容量比3/1) •,試料濃度:〇· 1克/毫升),將測得之資料實施依照二側 模型的統計解析以計算得pp、P’p及Pn。 -39- 200526734 二甲苯可溶份量Xs之測定: 將1 〇克之試料添加至1公升之鄰-二甲苯,將其加熱同 時攪拌並升溫至沸騰溫度(約135°C ),以爲期30分鐘以 上使試料完全溶解。經視認到完全溶解後,邊攪拌邊放冷 直至到達100°C以下爲止,然後,在保持25t之恆溫槽中 保持2小時。其後,以濾紙將經析出之成份(二甲苯不溶 份Xi )予以過濾以製得濾液。接著,將該濾液在14CTC之 溫度加熱同時在氮氣流(約1公升/分鐘)下使二甲苯餾出 ,然後予以乾燥以製得二甲苯可溶份X s。其時,二甲苯不 溶份及二甲苯可溶份之乾燥係在減壓下在60°C實施1天。 二甲苯可溶份Xs之含量係可由(Xs之質量/試料之質量)X 100計算得。 丙烯含量Fp之測定: 係根據上述13C-NMR之結果所算出。 極限黏度〔7?〕之測定: 係在十氫萘中,在1 3 5 °C進行測定。 折射率之測定: 關於二甲苯可溶份Xs及二甲苯不溶份Xi,分別將厚度爲 5〇〜80微米之薄膜以壓機成型法(在23 0°C預熱5分鐘, 脫氣30秒鐘,在6 MPa加壓1分鐘,在30°C之壓機冷卻3 分鐘)製造。將所製得之薄膜在常溫實施以爲期24小時之 調理後、中間液則使用柳酸乙酯,並以Atago公司製阿貝 折射計進行測定。 200526734 PB-5 o o r- 57.0 r—1 r-H 26.5 cn 1.503 (N cn 74.4 38.1 1.95 1.75 1.473 61.2 1.07 PB-4 o o 00 44.0 vn c<i 17.3 (N 1.503 vn 67.6 37.6 1.80 1.80 1.469 57.0 1.73 PB-3 o in 65.0 p r-H v〇 CO 1.503 \D <ri | 80.5 | 42.4 1.90 3.22 1.479 71.5 1.03 PB-2 o 〇 70.0 00 o 26.2 νο CO 1.503 cn 寸· 82.5 37.3 2.21 3.97 1.479 73.4 〇\ 1—( τ-Η PB-1 o o 70.0 (N t-H 29.6 cn 1.503 m CO 81.8 36.7 2.23 4.72 1.479 73.9 0.92 (質量%) (質量%) (質量%) (質量%) (克/10分鐘) (質量%) X /\ \_f 折射率 (dL/g) (質量%) (質量%) (Pp/P,p) Pfi/ (1-Pfi) 折射率 (質量%) 乙烯含量 構成量 丙烯含量 構成量 二甲苯可溶份含量 \, a, Cu Oh 丙烯含量 *>< U 第一階段 Q 第二階段 熔流指數 • —H X C/D X N_f X J~\ N_/ 200526734 茲將以(A )成份以外所使用之樹脂說明如下。其中, 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及苯乙烯系彈性體之MFR係 根據JIS Κ 7210,在溫度爲230°C、荷重爲21.18 Ν之條件 下所測定。另外,關於乙烯系共聚合物及聚乙烯系樹脂之 MFR,則根據JIS K 7210,在溫度爲190°C、荷重爲21.18 N之條件下所測定。 〈丙烯·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 PR-1 ; ΡΒ222Α ( Sunalomer (股)製;MFR 〇·8 克/1〇 分 鐘、密度 0.90 g/cm3 )。 〈乙烯系共聚合物〉
ER-1 ;乙烯-1 -丁烯共聚合物(JSR (股)製,EBM 2021P) : MFR 1.3 克/10 分鐘、密度 0.88 g/cm3; ER-2 ;乙烯-1 -丁烯共聚合物(三井化學(股)製, Tafamer A20090 ) : MFR 18 克/10 分鐘,密度 0.89 g/cm3 ER-3 ;乙烯-1 -丁烯共聚合物(JSR (股)製,EBM 302 IP ) : MFR 1·3 克 /10 分鐘、密度 0.86 g/cm3 ; E R - 4 ;乙烯-1 -己烯共聚合物(杜邦-道爾彈性體(股) 製,Engage 8480 ) : MFR 1 ·〇 克 /! 〇 分鏤、密度 〇 9〇2 g/cm3 。 〈聚乙烯系樹脂〉 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l: MFR 1.3克/10分鐘、密度 0.921 g/cm3 ; 高密度聚乙烯HD-1: MFR 3·5克/10分鐘、密度0.955 200526734 g / c m3 〇 〈其他〉 苯乙烯系彈性體(JSR (股)製,Dainalon 2320P: MFR 3.5克/10分鐘)。 〈實施例1〉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70質量份之PB-1與30質量份之eri,預先以赫歇 耳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 製得組成物切粒(組成物1 )。 (薄膜之製造) 使用經以如上述所製得之切粒,以單層之水冷式吹塑成 形機且在成型溫度爲230°C下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 薄膜。關於該薄膜之結構係展示於表4。 (試料之製造) 將以如上述所製得之薄膜切成長度爲20公分,寬度爲 20公分,並將其2片疊合,並使其端緣之三邊加以密封後 ,在內部裝入500毫升之水,然後,剩下的一邊加以密封 以製得容器。其後,則實施在121°C、20分鐘之高壓蒸氣 殺菌處理。但是,對於評估抗黏連性用之容器,則不將水 放入而以空氣不致於殘留在容器內部之方式使內層彼此貼 緊之狀態下,將剩下的一邊予以密封後,實施在1 2 1 °C、 20分鐘之高壓蒸氣殺菌處理。 (各種物性之測定) 茲將以下之各種物性測定結果展示於表3及表5。 -43- 200526734 (二甲苯可溶份含量) 以記載於「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篇段中之方法進行測 定。 〔折射率〕 以記載於「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篇段中之方法進行測 定。 〔耐熱性〕 以目視評估經殺菌處理後之容器外觀並以下述基準作判 定·· 〇:不會變形,且無皺紋; X : 變形,且皺紋多。 〔耐衝撃性〕 將經殺菌處理後之容器予以冷卻至4°C,使5 .個排成水 平由1〇〇公分高度落下於硬床上,然後檢查其已破袋的個 數。 〔透明性〕 對經殺菌處理後之容器,使用日立社製U-3 3 00並根據日 本藥典「第1 4版」,塑膠性醫藥品容器試驗法之透明性試 驗來測定光線透過率。 〔抗黏連性〕 將經殺菌處理後之容器在23 °C放置24小時,然後在剝 離內面彼此時,將剝離所需之力的程度以下述基準加以判 定: 〇:容易剝離; -44- 200526734 X: 不能剝離。
-45- 200526734 MFR比 σ\ 〇 00 ο 00 ο r-H d d 1 00 d r—/ Μ δ 折射率 1.486 1.479 1.496 1.488 1.484 1 1.481 1.480 合計Xs (%) ρ r-H r-H (Ν CN ίο ο o r-H 寸 O) l> r-H y—i 〇 m 乙烯系共聚合物(Β) ! MFR 1 (克/10分鐘) CO cn ▼—Η Ο Ο 00 r-H rn r-H 1 m· r-H cn r-H ΛΛ ^ 5S ^ CO ^Τ) 1 O (N r"H 種類 ㈣ 1 ER-3 1 ER-4 1 1 ER-2 1 ER-1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MFR (克八〇分鐘) (N Η Ύ—^ 〇〇 ο CN oo O to (N r-H r-H <N 組成比 (%) Ο 〇 g o r*H 00 種類 PB^J 1 ΡΒ-3 1 ΡΒ-2 r-H ώ Ah 1 PB-2 | 1 PB-4 PB-4 組成物 組成物1 組成物2 組成物3 組成物4 組成物5 組成物6 組成物7 組成物8 200526734
合計 膜厚 (微米 Ο cn (N ο (N ο cn (N ο m (N o cn (N Ο m (Ν (Ν 侧来 m wo in UO in νη it藜 r-H r-H r-H r—H τ—Η r-H λα ^ 1 1 1 1 1 sg w 幽5 材料 1 1 1 ER-1 2320P 1 1 ER-1 1 1 o 1 Ο ο § § 1 § 1 材料 1 τ-Η S r-H S 1 r-H s 厚度 o cn <N ο O o o cn <N o 1 mz7 t—H (Ν cn 寸 vn VO 卜 00 m. π 丑· 键 m in vn v〇 v〇 m tt藜 r-H τ-Η τ—Η r-H r-H τ-Η 1 1 ο 1 1 1 g 龚 r-H 1 r-H 1 r-H 1 h-3 λα r·^ 1 o Ο 1 Ο o r-H 材料 1 g r-H g HD-ll r-H g 1 r-H 9 y—i g τ-Η cn m 寸 in τ-Η CN cn m 镗 键 辑 ㈣ 鎰 鎰 鎰 IK IK 佩 in u ΛΛ ΛΛ ΛΛ &_5 &_5200526734 物性 ' 透明性 (%) 耐熱性 抗黏連性 落袋強度 實施例1 77 〇 〇 0/5 實施例2 64 〇 〇 實施例3 73 〇 〇 〇Γ5 實施例4 66 〇 〇 〇75^^ 實施例5 78 〇 〇 比較例1 34 〇 〇 5Ϊ5~^ 比較例2 51 〇 〇 0/5 ^ 比較例3 47 X X 2Γ5^ 〈實施例2〉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97質量份之PB-3與3質量份之ER-1預先以赫歇耳混 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製得 組成物切粒(組成物2 )。 (薄膜之製造) 以中間層配置由經如上述所製得之組成物2所構成之層 ,內層則配置由HD-1所構成之層,外層則配置由HD-1所 構成的層之方式,以三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230 °C;^ 成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 0微米之三層薄膜。其時,且 內層及外層之厚度皆設定爲1 5微米。相關薄膜之結構展示 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樣地實施。 〈實施例3〉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45質量份之PB-2與55質量份之ER-4預先以赫歇耳 200526734 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製 得組成物切粒(組成物3 )。 (薄膜之製造) 以中間層配置由經如上述所製得之組成物3所構成之層 ,內層則配置由預先將30質量份之HD-1與70質量份之 LL- 1以赫歇耳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 熔融混合的組成物所構成之層,外層則配置由HD-1所構 成之層的方式,以三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23 (TC之成 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三層薄膜。其時,則將 內層及外層之厚度皆設定爲1 5微米。相關薄膜之結構展示 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樣地實施。 〇 〈實施例4 >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70質量份之PB-1與30質量份之ER-2預先以赫歇耳 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製 得組成物切粒(組成物4 )。 (薄膜之製造) 以中間層配置由經如上述所製得之組成物4所構成之層 ,內層則配置由HD-1所構成之層,外層則配置由預先將 80質量份之PB-1與20質量份之ER-1以赫歇耳混合機混 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的組成物所構 -49- 200526734 成之層的方式,以三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230 °C之成 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三層薄膜。其時,則將 內層及外層之厚度皆設定爲1 5微米。相關薄膜之結構展示 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樣地實施。 〇 〈實施例5〉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80質量份之PB-2與3質量份之ER-1預先以赫歇耳混 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製得 組成物切粒(組成物5 )。 (薄膜之製造) 以中間層配置由經如上述所製得之組成物5所構成之層 ,內層則配置由預先將50質量份之HD-1與50質量份之 LL- 1以赫歇耳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 熔融混合的組成物所構成之層,外層則配置由預先將8 0質 量份之RP-1與20質量份之Dainalon 2320P以赫歇耳混合 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的組成物 所構成之層的方式,以三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230°C 之成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三層薄膜。其時, 則將內層及外層之厚度皆設定爲1 5微米。相關薄膜之結構 展示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50- 200526734 樣地實施。 〇 〈比較例1〉 (薄膜之調製) 使用PB -4 (組成物6 ),以單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 230t之成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薄膜。相關薄 膜之結構展示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樣地實施; 〈比較例2〉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80質量份之PB-5與20質量份之ER-1預先以赫歇耳 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製 得組成物切粒(組成物7 )。 (薄膜之製造) 以中間層配置由經如上述所製得之組成物7所構成之層 ,內層則配置由H D -1所構成之層,外層則配置由預先將 80質量份之ΡΒ-1與20質量份之ER-2以赫歇耳混合機混 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的組成物所構 成之層的方式,以三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230°C之成 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三層薄膜。其時,則將 內層及外層之厚度皆設定爲1 5微米。相關薄膜之結構展示 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51 - 200526734 樣地實施。 〈比較例3〉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將85質量份之PB-4與15質量份之ER-1預先以赫歇耳 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熔融混合以製 得組成物切粒(組成物8)。 (薄膜之製造) 以中間層配置由經如上述所製得之組成物8所構成之層 ,內層則配置由預先將10質量份之HD-1與90質量份之 LL-1以赫歇耳混合機混合後、使用單螺旋型之擠壓機予以 熔融混合的組成物所構成之層,外層則配置由HD-1所構 成之層的方式,以三層之水冷式吹塑成型機在230 °C之成 型溫度模製成全厚度爲230.微米之三層薄膜。其時,則將 內層及外層之厚度皆設定爲1 5微米。相關薄膜之結構展示 於表4。 (試料之製造)與(各種物性之測定)係與實施例1同 樣地實施。 在實施例1〜5,由於符合本發明之範圍條件,因此透明 性、耐熱性、抗黏連性、在低溫下之耐衝撃性中之任一項 皆爲優異。並且,厚度爲23 0微米之薄,因此也具有柔軟 性。 與此相對,在比較例1,由於所模製成的是未含有乙烯 系共聚合物(B )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因此透明性、在低 溫下之耐衝撃性低。 200526734 並且,在比較例2,關於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二甲苯可 溶份Xs,由於Pfl/ ( 1 — Pfl )爲2.00以下,因此透明性爲 低。 另外,在比較例3,由於聚丙烯樹脂組成物之(D )成份 中的丙烯單元爲小於50質量%,且關於聚丙烯樹脂組成物 之二甲苯可溶份Xs,其Pp/P,p爲小於1.90、pfl/ ( 1 - pfl ) 爲2 · 00以下,因此透明性、耐熱性,抗黏連性、在低溫下 之耐衝撃性爲低。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丙烯-乙烯共聚合物彈性體之13C-NMR光譜之 一實例。 第2圖係展示來自鏈分佈之各碳原子名稱之圖。

Claims (1)

  1. 20052673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聚丙烯系成型體,其特徵爲:其係具有由熱塑性 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的單層或多層之成型體者,且 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包含符合下述條件之聚丙烯樹脂 組成物(A )及由乙烯與至少一種碳原子數爲4以上之 α-烯烴所構成之乙烯系共聚合物(B);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A )係含有5 0〜8 0質量%之聚丙 烯成份(C),與50〜20質量%之丙烯與乙烯和/或碳 原子數爲4〜1 2的α -烯烴之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之組成物; 熔流指數係在〇 · 1〜1 5 · 0克/1 0分鐘之範圍; 在該共聚合物彈性體成份(D )中來自丙烯的單元之含 量爲50〜85質量%; 二甲苯可溶份Xs係符合下述(I )〜(V )之條件者: (I) 丙烯含量Fp爲50〜80質量%; (II) 二甲苯可溶份Xs的極限黏度〔π〕Xs爲1.4〜5 dL/g ; (III) 極限黏度〔π〕X s與二甲苯不溶份X i的極限黏度 〔??〕xi之比率爲〇·7〜1 ·5 ; (IV ) 由二側模型所定義之高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 Ρρ )爲60質量%以上且小於95質量%,低丙烯含量成 份之丙烯含量(Ρ’ρ )爲20質量%以上且小於60質量 % ; (V )由二側模型所定義之高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 Ρρ)、低丙烯含量成份之丙烯含量(Ρ’ρ)、高丙烯含 量成份在該Fp中所佔之比率(Pfl )、及低丙烯含量成 200526734 份在該Fp中所佔之比率(1 _ Pfl )係符合下式(〇及 (2 )之條件; Pp/P,p 2 1·90 ( 1 ) 2.00 < Pfl/ ( 1 - Pfl ) < 6.00 ( 2 )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丙燒成型體,其中熱塑性 樹脂組成物之二甲苯可溶份之折射率係介於1.480〜 1.4 9 5之範圍。 3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丙烯成型體,其中熱 塑性樹脂組成物之二甲苯可溶份量爲20〜70質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之任一項之聚丙烯成型 φ 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成物係聚丙燃樹脂組成物(A ) 之熔流指數(MFRA )與乙烯系共聚合物(B)之熔流 指數(MFRB )之比率(MFRA/MFRB )爲介於〇·3〜3.0 之範圍。 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之聚丙烯成型 體,其係多層之聚丙烯系成型體者,且又具有由聚烯 烴系樹脂所構成之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聚丙烯成型體,其中聚烯烴 系樹脂爲聚乙烯系樹脂。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聚丙烯成型體,其中聚乙烯 系樹脂係含有1 5質量%以上之高密度聚乙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聚丙烯成型體,其中聚乙烯 系樹脂係實質地僅爲高密度聚乙烯。 9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之任一項之聚丙烯成型 體,其中由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層的厚度爲全 體厚度之40%以上。 -55- 200526734 10·如申_專利範圍第丨至9項中之任一項之聚丙烯成型 體’茸係以水冷式共擠壓多層吹塑成型法或共擠壓多 ® T _模成型法所製造。 11 · 一種容器,其特徵爲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圔第1至1 0 項中之任一項之聚丙嫌成型體所構成。 12.如申_專利範圍第1丨項之容器,其係由多層之聚丙烯 系成製體所構成者,且最外層係由聚丙烯樹脂組成物 或丙% · α -烯烴雜亂共聚合物所構成之層。 1 3 ·如申_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容器,其係由多層之聚丙烯 系成製體所構成者,且最外層爲含有聚乙烯系樹脂之 鲁 層。 1 4.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容器,其中聚乙烯系樹脂係 含有15質量%以上之高密度聚乙烯。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容器,其中聚乙烯系樹脂係 實質地僅爲高密度聚乙烯。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至1 5項中之任一項之容器,其 係由多層之聚丙烯系成型體所構成者,且最內層係含 有聚乙烯系樹脂之層。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容器,其中聚乙烯系樹脂係 胃 實質地僅由高密度聚乙烯所構成。 1 8 ·如申g靑專利範圍第1 1至1 7項中之任一項之容器,其 係用以收納醫療用物質之醫療用容器。 -56-
TW93128127A 2003-09-22 2004-09-17 Polypropylene-base molded article and container TW20052673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30347A JP2005097358A (ja) 2003-09-22 2003-09-22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成形体及び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6734A true TW200526734A (en) 2005-08-16

Family

ID=3445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28127A TW200526734A (en) 2003-09-22 2004-09-17 Polypropylene-base molded article and container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22577A1 (zh)
EP (1) EP1664187A1 (zh)
JP (1) JP2005097358A (zh)
KR (1) KR20060060729A (zh)
CN (1) CN1852945A (zh)
RU (1) RU2006109320A (zh)
TW (1) TW200526734A (zh)
WO (1) WO20050285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4685B (zh) * 2015-08-24 2017-03-21 Miz Co Lt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itable liquid for living organisms containing hydrogen, and an external preparation for the liquid
US9636358B2 (en) 2014-03-13 2017-05-02 Miz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hydrogen containing flui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6925A (ja) * 2005-05-24 2006-12-07 Okamoto Ind Inc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多層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容器包装袋
US20100030180A1 (en) * 2006-10-18 2010-02-04 Tekni-Plex Europe, Naamloze Vennootscha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ed film and film manufactured by said method
KR101185710B1 (ko) * 2008-12-05 2012-09-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투명성 및 내충격 특성이 우수한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JP5842397B2 (ja) * 2010-06-23 2016-0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包装材、複室容器および蓋材
EP2810883A1 (en) * 2013-06-06 2014-12-10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r.l. Propylene based terpolymer for containers
JP7055598B2 (ja) * 2017-05-31 2022-04-18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滅菌容器
JP6935748B2 (ja) * 2018-01-09 2021-09-15 日本ポリプロ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CN112321944B (zh) * 2020-10-30 2022-06-03 洛阳富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去除白斑的兽药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7508B1 (en) * 1980-08-13 2004-08-17 Basell Poliolefine Italia S.P.A. Catalyst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IT1209255B (it) * 1980-08-13 1989-07-16 Montedison Spa Catalizzatori per la polimerizzazione di olefine.
JPS5883006A (ja) * 1981-11-13 1983-05-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オレフインの重合方法
JPH0618939B2 (ja) * 1985-05-09 1994-03-16 日本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高透明性ポリオレフイン組成物
DE3819577A1 (de) * 1988-06-09 1989-12-14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polypropylens
JP2550256B2 (ja) * 1992-04-22 1996-11-0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医療用バッグ
JP2831574B2 (ja) * 1994-09-08 1998-12-02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JP3396099B2 (ja) * 1994-10-19 2003-04-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3396100B2 (ja) * 1994-10-25 2003-04-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CA2160618A1 (en) * 1994-10-19 1996-04-20 Yasuhiro Nohara 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s thereof and propylene resin laminate
JP3506538B2 (ja) * 1995-05-19 2004-03-15 日本ポリオレフィン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シート
JPH09104729A (ja) * 1995-06-26 1997-04-22 Showa Denko Kk プロピ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3618462B2 (ja) * 1996-05-24 2005-02-09 日本ポリオレフィン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樹脂成形物
TW400341B (en) * 1997-05-22 2000-08-01 Chisso Corp Propyene polymer blends, processes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s
JP2001181455A (ja) * 1999-12-27 2001-07-03 Sumitomo Chem Co Ltd 中空成形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中空成形容器
EP1236769A1 (en) * 2001-02-21 2002-09-04 Borealis Technology Oy Heterophasic propylene polymer
EP1458809A2 (en) * 2001-12-27 2004-09-22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Resin composition, and container packaging film, container packaging bag and container package us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JP4393772B2 (ja) * 2003-02-12 2010-01-06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医療用容器
RU2311165C2 (ru) * 2003-02-12 2007-11-27 Хосокава Йоко Ко., Лтд.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контейне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6358B2 (en) 2014-03-13 2017-05-02 Miz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hydrogen containing fluid
TWI574685B (zh) * 2015-08-24 2017-03-21 Miz Co Lt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itable liquid for living organisms containing hydrogen, and an external preparation for the liqu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6109320A (ru) 2007-09-27
EP1664187A1 (en) 2006-06-07
WO2005028554A1 (en) 2005-03-31
CN1852945A (zh) 2006-10-25
US20070122577A1 (en) 2007-05-31
JP2005097358A (ja) 2005-04-14
KR20060060729A (ko) 2006-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6323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該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から得られる延伸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該積層体から得られる延伸フィルム
TWI331162B (zh)
EP2310450B1 (en) Composition based on polypropylene compounds with styrenic based elastomers
TWI648327B (zh) Polyethylene resin composition, laminate formed therefrom, and medical container using the same
JP5709142B2 (ja) 多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多層フィルムから形成されたバッグ
JP2009154332A (ja) 積層体
TW200307007A (en) Resin composition for sealant, laminate, and container obtained therefrom
TW200526734A (en) Polypropylene-base molded article and container
JP2007092027A (ja) 接着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JP6097605B2 (ja) 医療用袋
JP2005111874A (ja)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医療用袋
WO2003095533A1 (fr) Feuilles coulees, leu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sacs en etant faits
JP2005053131A (ja) 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医療用袋
KR20080089611A (ko) 폴리프로필렌계 단층 필름 및 그 용도
JP4393772B2 (ja) 医療用容器
KR100736290B1 (ko) 의료용 용기
JP6434844B2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JP2002273842A (ja) レトルト包装用多層フィルム
JP5786608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H07164604A (ja) 医療容器用基材
KR20240049357A (ko) 레토르트 식품 포장 용기용 실런트 필름
JP2022124557A (ja) ポリエチレン樹脂組成物、積層体および医療容器
JP2016182307A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