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2906Y -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92906Y
CN2892906Y CN 200620071518 CN200620071518U CN2892906Y CN 2892906 Y CN2892906 Y CN 2892906Y CN 200620071518 CN200620071518 CN 200620071518 CN 200620071518 U CN200620071518 U CN 200620071518U CN 2892906 Y CN2892906 Y CN 28929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roller shaft
travel
bear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715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加林
巫友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715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929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929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929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横机中的传送带卷取装置。其技术方案为:若干小罗拉轴呈两列数排对称排列在筒口下侧中心处,两大罗拉轴置于小罗拉轴下侧,两传动轴置于大罗拉轴下侧,其端部分别支承在一轴承座上,在该两轴承座之间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连接有若干对活动支架;大罗拉轴穿接对应侧所有活动支架,其两端通过齿轮传动副与传动轴实现传动连接;相邻两活动支架之间的大罗拉与小罗拉由卷布皮带包接,活动支架压接在卷布皮带上;在大罗拉轴对应每一活动支架处连接有支承板II,每一支承板II支承在对应一侧的小罗拉轴上。其优点是:整个装置结构小巧、刚性好,卷绕质量高;零配件互换性好,便于上批量,提高装配效率,减低生产成本;转动结构紧凑且转动灵活。

Description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横机,更具体地说涉及编织横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编织横机中普遍使用如图5所示的织物牵引装置,它由一主牵拉辊41、一压辊42和两辅助辊43组成。主牵拉辊41由电机驱动,压辊42依靠弹簧弹力压紧在主牵拉辊41上,两辅助辊43对织物起牵拉作用,并由一台专门的小电机驱动,两轴间距仅有“靠紧”和“分开”两挡调整位置。横机开始工作,所编织的织物具有一定的长度后从筒口落下,操作者需操动辅助辊手柄,使两辅助辊43处在“分开”位置,让织物从中穿过,继续用手牵引并操动压轮手柄使之下落,使织物从主牵拉辊41和压辊42之间穿过,再操动上述两手柄,使两辅助辊3处在相互“靠紧”的位置,压辊压紧在主牵拉辊上。两辅助辊43的转动将会向下引导织物,主牵拉辊的转动不断牵拉织物,保证织物一定的张紧度从而使牵拉后的织物具有一定的平整度。但这种牵拉装置存在以下的不足:在编织开始阶段需要操作者手动操作来实现对编织织物的引导、牵拉和卷取;同时,两引导辊的轴间距不能调整,不能很好适应不同厚度织物的引导需求;此外,织物的引导和牵引(卷取)分别由两个电机来控制,使生产成本增加。
本案申请人对现有横编织机的卷取装置进行了多次的改进,不久前提出的“编织横机中的传送带卷取装置”(申请号为:200510095613.9),提出了一种织物牵引装置新的结构方案。它使织物牵引装置更加小巧,能置于离筒口很近的位置,具有较好的卷取效果。但通过使用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由于整个装置结构小巧,所使用的小罗拉轴较细,其刚性较差,易发生绕度变形,使卷取装置的夹持间隙两端小中间大,对所卷取编织物不利,影响被卷取织物的平整度;其二是,两侧的调节机构的结构不一致,使零配件互换性差,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其三是,采用铜套作为转动轴承,磨损产生的铜屑会堵塞在转动间隙中,影响转轴的转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对本案申请人在先提出的“编织横机中的传送带卷取装置”的专利申请技术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完善而设计的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置于编织横机针板的下侧,若干小罗拉轴呈两列数排对称排列在所述筒口下侧中心处,每一小罗拉轴上铰接若干小罗拉,两大罗拉轴分别置于对应一列小罗拉轴的下侧,两传动轴分别置于对应一大罗拉轴下侧,其端部分别支承在对应一轴承座上,在对应两轴承座之间置有安装座,每一轴承座两侧分别连接支承板I,大、小罗拉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对应支承板I上,其中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若干对沿轴向排列的活动支架;大罗拉轴置于活动支架的内侧,其两端通过齿轮传动副与传动轴实现传动连接;在相邻两活动支架之间的大罗拉轴上铰接有大罗拉,卷布皮包接该大罗拉与对应的小罗拉,其对应的活动支架压接在该卷布皮带上;在大罗拉轴对应每一活动支架处连接有支承板II,每一支承板II支承在对应一侧列数排小罗拉轴的对应位置上,以增加小罗拉轴的刚性。
所述一对活动支架包括对称放置的左活动支架和右活动支架,它们都由支架板、压接杠杆、压接辊、辊轴和弹簧组成,压接杠杆中部与支架板铰接,其一端通过弹簧与支架板连接,另一端为辊轴的一支承端,若干压辊铰接在辊轴上。
所述支承板II上设有轴套和与一侧列数排小罗拉轴相对应的数个支承孔,支承板II通过所述轴套与大罗拉轴铰接,所述数个支承孔分别穿接在对应一小罗拉轴上,形成对每一小罗拉轴的支承。
所述支架板包括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左、右支架板的下端内侧与其对应侧的安装座铰接,左侧支架板的下端外侧支承在对应侧安装座的弹簧上并通过螺栓实现可调节连接,右侧活动支架板的下端外侧通过其上安装孔相对对应侧安装座的位移并由螺栓实现调节连接。
所述左、右活动支架相对一侧分别连接有挡布板。
所述齿轮传动副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两过渡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连接在传动轴和大罗拉轴的轴端,两过渡齿轮的转动轴支承在轴承座两侧的支承板I上,从动齿轮和两过渡齿轮置于该两支承板I的内侧,两过渡齿轮相互啮合并分别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沿小罗拉轴轴向设置多个支承板,使其具有较好的刚性,一方面保证小罗拉轴可做得很细使整个装置结构紧凑小巧能置于距筒口很近处,有利于对编织成形的织物进行引导、卷取,同时具有很好刚性的小罗拉轴,又保证了整个卷取间隙均匀一致,在卷取中对织物有均匀牵拉作用,从而保证通过卷取的织物具有较好的平整度;2)卷取装置两侧采用基本相同的调节机构,组成的零配件基本相同,这样便于零件生产上批量,减低零件生产成本,同时互换性好,便于安装提高装配效率;3)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几乎所有转动部分都采用滚针轴承,这使的转动部分既结构紧凑又转动灵活,不会发生转轴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装置传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横机织物牵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小罗拉轴,2是小罗拉,3是大罗拉轴,4是大罗拉,5是卷布皮带,8是挡布板,9是连接块,10是左活动支架,10′是右活动支架,11左支架板,11′是右支架板,12是连接板,13是杠杆,14是拉簧,15是压辊轴,16是压辊,17是调节座,18调节螺栓,19是调节座连接轴,20是安装孔,21是T型安装座,22是铰接座,23是压簧,24是轴承座,25是传动轴,26是连接座,27是销,28是轴套,29是支承孔,30是定位销,31主动齿轮,32是从动齿轮,33、34是过度齿轮,35是连接套,36是滚针轴承,41是牵拉辊,42是压辊,43是辅助辊,44是编织物,50是筒口,I是支承板,II是支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置于横编织机针板的下侧,小罗拉轴1较细,六根呈两列三排对称排列的小罗拉轴1所占空间的横向尺寸很小,所以可放在距筒口50下侧很近的位置处,以便对从筒口50引下的编织物进行引导、卷取。每一侧列三排小罗拉轴1及同侧列大罗拉轴3的两端支承在同侧列的支承板I上,传动轴两端支承在轴承座24上,在传动轴外侧的两轴承座24之间置有T型安装座21,12对活动支架沿轴向排列,请参见图3。
每一对活动支架中的左、右活动支架10、10′对称置放在针板下侧,其上的左、右支架板11、11′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T型安装座21上,请再参见图1。左支架板11的下端内侧通过铰接座22与对应侧的T型安装座铰接,右支架板11′的下端连接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下端内侧通过铰接座22与对应侧的T型安装座21铰接。左支架板11的下端外侧支承在调节座17中的压簧23上,调节座17与左侧T型安装座21连接,调节座17上部的连接轴19穿接左支架板11,调节螺栓18连接调节座17的上、下部,并通过旋动调节螺栓18来调节支承板11相对与T形安装座21铰接点的转动位置。右支架板11′下端连接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下端设有腰形安装孔20,该孔与连接座26上的安装孔相对应,并通过上述两安装孔用螺栓螺母将连接板与连接座连接,连接座26连接在右侧T形安装座21的外侧上。通过调节连接板12上的腰形安装孔20相对连接座26上的对应安装孔的位置来调节右支承板11′相对于其与T形安装座21铰接点的转动位置。
左、右支架板11、11′都是由两完全相同且对称叠置(中间隔开很小间隙)的支架板组成,在其两侧分别铰接杠杆13。杠杆13呈三角形弯曲,其中部与左、右支架板11、11′铰接,它的一端由固定在其上的销27与拉簧14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作为压辊轴15的一支承端,与其相对的左、右活动支架10、10′上对应杠杆13的对应一端侧作为压辊轴15的另一支承端。拉簧14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左、右支架板11、11′上的销27′连接。
在每一左、右支架板11、11′的对称中心处设置有支承板II,支承板II的下部设有轴套28,请参见图4,其上部设有与一侧列3排小罗拉轴相对应的3支承孔29。本实施例的轴套28是滚针轴承,它配合在大罗拉轴3上,使大罗拉轴3能相对支承板II转动。3支承孔29分别穿接对应一排小罗拉轴3上,形成对小罗拉轴对应部位的支承。在相邻两支承板II之间的3小罗拉轴和大罗拉轴上,分别连接12只小罗拉2和1只大罗拉4。小罗拉2是一紧配在小罗拉轴上的滚针轴承,大罗拉4是一用紧定螺钉固定在大罗拉轴上的钢套。每12只小罗拉2和1只大罗拉4由一卷布皮带5包接。压辊轴15上穿接的8只压辊16,它们压接在最下侧小罗拉2与大罗拉4之间的卷布皮带5上,以加大卷布皮带5与大、小罗拉之间的包角,增加传递效率。左、右支架板11、11′两侧分别设有两定位销30,它们置于支承板II的一侧,对支承板II的转动自由度进行限定,并通过它进行力的传递。在左、右活动支架10、10′相对一侧分别连接有连接块9,通过连接块9在大罗拉4的下侧安装挡布板8。
请参见图2、图3,动力由传动轴25经两齿轮传动副传动到大罗拉轴3的两端。齿轮传动副由主动齿轮31、从动齿轮32和两过度齿轮33、34组成,两主动齿轮31和两从动齿轮32分别连接在传动轴25和大罗拉轴3的两轴端,两过度齿轮33、34的转动轴支承在两支承板I上。两支承板1分别连接在对应侧轴承座24的两侧,从动齿轮32和两过度齿轮33、34都置于该两支承板I的内侧,主动齿轮31置于轴承座24内。两过度齿轮33、34相互啮合并分别与主动齿轮31与从动齿轮32啮合。传动轴25较长,约1.4米,为了安装方便,将其分成3节,相邻两节用连接轴套35连接。
工作时,当横编织机编织出的编织物不很长就可从筒口50落至最上端的卷布皮带5上,很易被传动着的卷布皮带5牵引向下,如果织物厚薄有变化,对应一对小罗拉轴的轴间距会自动随之变化,这是因为:小罗拉轴较细长,会随着织物的厚薄较易产生弹性绕度变形。同时,由于轴向设有12个支承板II,使小罗拉轴具有一定的刚性,不会产生塑性绕度变形,从而使一对小罗拉轴之间的卷取间隙均衡相等,不会出现两端小中间大的现象。卷取间隙的调节通过调节左、右支架板11、11′相对T型安装座的转动位置来实现。先调节右支架板11′,使其转动到适当位置后,旋紧连接连接板12和连接座36的螺栓螺母,使右支架板11′固定。再调节左支架板11,旋动调节螺栓18,左支架板11绕其与铰接座22的铰接点转动,并通过其上的定位销30和支承板II作用在左侧小罗拉轴2上,当旋动调节螺栓18使左支架板11顺时针转动角度较大时,左支架板11上的定位销30作用在支承板II的力较大,支承板II则将该作用力传递到左侧小罗拉轴上,使左侧小罗拉轴紧靠在右侧小罗拉轴上,卷取间隙减小,卷取摩擦力增大,反则反之。编织物被卷布皮带5传送到大罗拉下侧时,受挡布板8的防护,不会被卷布皮带卷绕。

Claims (6)

1、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置于编织横机针板的下侧,若干小罗拉轴呈两列数排对称排列在所述筒口下侧中心处,每一小罗拉轴上铰接若干小罗拉,两大罗拉轴分别置于对应一列小罗拉轴的下侧,两传动轴分别置于对应大罗拉轴下侧,其端部分别支承在一对应的轴承座上,在对应两轴承座之间置有安装座,每一轴承座两侧分别连接支承板(I),大、小罗拉轴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对应支承板(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若干对沿轴向排列的活动支架;大罗拉轴穿接对应侧所有活动支架,其两端通过齿轮传动幅与传动轴实现传动连接;在相邻两活动支架之间的大罗拉轴上铰接有大罗拉,卷布皮包接该大罗拉与对应的小罗拉,其对应的活动支架压接在该卷布皮带上;在大罗拉轴对应每一活动支架处连接有支承板(II),每一支承板(II)支承在对应侧列数排小罗拉轴的对应位置上,增加其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活动支架包括对称放置的左活动支架和右活动支架,它们都由支架板、压接杠杆、压接辊、辊轴和弹簧组成,压接杠杆中部与支架板铰接,其一端通过弹簧与支架板连接,另一端为辊轴的一支承端,若干压辊铰接在辊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II)上设有轴套和与一侧列数排小罗拉轴相对应的支承孔,支承板(II)通过所述轴套与大罗拉轴铰接,所述支承孔穿接在一侧列数排小罗拉轴上,形成对小罗拉轴对应部位的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包括左支架板和右支架板,左、右支架板的下端内侧与其对应侧的安装座铰接,左侧支架板的下端外侧支承在对应侧安装座的弹簧上并通过螺栓实现可调节连接,右侧活动支架板的下端外侧由其上安装孔相对对应侧安装座的位移并通过螺栓实现可调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活动支架相对一侧分别连接有挡布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副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两过渡齿轮组成,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分别连接在传动轴和大罗拉轴的轴端,两过渡齿轮的转动轴支承在轴承座两侧的支承板(I)上,从动齿轮和两过渡齿轮置于该两支承板(I)的内侧,两过渡齿轮相互啮合并分别与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CN 200620071518 2006-05-22 2006-05-22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929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71518 CN2892906Y (zh) 2006-05-22 2006-05-22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71518 CN2892906Y (zh) 2006-05-22 2006-05-22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2906Y true CN2892906Y (zh) 2007-04-25

Family

ID=3806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71518 Expired - Lifetime CN2892906Y (zh) 2006-05-22 2006-05-22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92906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4540C (zh) * 2006-05-22 2009-06-03 冯加林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CN102051759A (zh) * 2010-12-29 2011-05-11 茅木泉 电脑编织横机罗拉结构
CN101509173B (zh) * 2008-02-15 2013-04-1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织品下拉装置
CN106192187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下拉装置
CN114481434A (zh) * 2022-01-18 2022-05-13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口的罗拉及纱线编织控制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4540C (zh) * 2006-05-22 2009-06-03 冯加林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CN101509173B (zh) * 2008-02-15 2013-04-1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织品下拉装置
CN102051759A (zh) * 2010-12-29 2011-05-11 茅木泉 电脑编织横机罗拉结构
CN102051759B (zh) * 2010-12-29 2014-05-07 绍兴金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脑编织横机罗拉结构
CN106192187A (zh) * 2015-05-25 2016-12-07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下拉装置
CN106192187B (zh) * 2015-05-25 2018-09-0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物的下拉装置
CN114481434A (zh) * 2022-01-18 2022-05-13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口的罗拉及纱线编织控制方法
CN114481434B (zh) * 2022-01-18 2024-01-23 汕头市连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口的罗拉及纱线编织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92906Y (zh)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CN100365184C (zh) 一种横机织物牵拉装置
CN201835079U (zh) 可调拉力的罗拉装置
CN100494540C (zh) 横编织机中的一种传送带卷取装置
CN100370069C (zh) 编织横机中的传送带卷取装置
CN2828078Y (zh) 一种横机织物牵拉装置
CN2853839Y (zh) 编织横机中的辊式卷取装置
CN211413235U (zh) 冷拉型钢的高速扭矫机
CN109484901B (zh) 一种造纸机械生产用可控性卷纸机
CN2856080Y (zh) 编织横机中的传送带卷取装置
CN201473084U (zh) 一种中心轴织物卷取机
CN201385351Y (zh) 竹纤维机
CN202052802U (zh) 九辊平直机
CN100365185C (zh) 编织横机中的辊式卷取装置
CN213267134U (zh) 一种热风拉幅定型机的张力感应调节装置
CN101074519A (zh) 一种工业缝纫机织物同步牵引装置
CN220449227U (zh) 一种棉织物生产绕卷装置
CN219851359U (zh) 一种铝板生产用冷轧机
CN213277611U (zh) 全自动成缆机
CN217839426U (zh) 一种羊绒面料生产用双面起毛装置
CN216613382U (zh) 一种薄膜成型的旋转纠偏牵引装置
CN213134834U (zh) 一种钢筋弯折机用弯折机头
CN212270446U (zh) 纺织面料加工用牵引装置
CN220866809U (zh) 一种多根纱线可同时进线的装置
CN218861003U (zh) 一种化纤丝加工用加弹机导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ianyuan Nantong flat knitti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Assignor: Feng Jialin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8.8.18 to 2013.8.17

Contract record no.: 2008320000491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ansmission belt take-up device for transverse braiding mach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81006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8.8.18 TO 2013.8.17;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NANTONG CITY TIANYUAN FLAT KNIT MANUFACTURING CO.,

Effective date: 200810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6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60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