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25535Y -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25535Y CN2725535Y CNU032066686U CN03206668U CN2725535Y CN 2725535 Y CN2725535 Y CN 2725535Y CN U032066686 U CNU032066686 U CN U032066686U CN 03206668 U CN03206668 U CN 03206668U CN 2725535 Y CN2725535 Y CN 272553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bricant oil
- storing cavity
- cavity
- air doo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4—Pressure lubrication using pressure in working cylinder or crankcase to operate lubricant fee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降低发动机整机尺寸,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四冲程发动机用的润滑系统。在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中,限定构成第一气门操作室的侧盖连接到曲轴箱的一侧上,限定构成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汽缸盖外罩连接到汽缸体的汽缸盖部分上,各润滑油腔形成在包围曲柄腔和该第一气门操作室的曲轴箱和侧盖中。润滑油供给通道设置在曲轴中,使每个润滑油储存腔低于其中的油面的部分与曲柄腔连通,所以流过各润滑油供给通道的润滑油能因曲轴的旋转而散开,形成润滑油油雾;通过单向阀使曲柄腔与第一气门操作室连通。开口于第一气门操作室或第二气门操作室的底部,用于回收液化的润滑油的回收孔,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润滑油油面上方的部分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用的润滑系统的改进,其中,一个限定构成一第一气门操作室的侧盖,联接到一个限定构成一曲柄腔的曲轴箱的一侧上,该曲柄腔用于装纳一曲轴的曲柄部分;一第二气门操作室引接到该第一气门操作室(first valve-operating chamber)上,一个限定构成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汽缸盖外罩连接到一汽缸体的汽缸盖部分上,该汽缸体连接到该曲轴箱上;一个气门操作机构装纳在一个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延伸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区域中,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述结构的干式油底壳型(dry-sump-type)润滑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防止润滑油存留在该曲柄腔中。
背景技术
具有一种常规的干式油底壳型润滑系统,在该系统中,机油箱安装在一曲轴箱的一侧,一个由曲轴驱动旋转的甩油器(oil slinger)布置在该油箱中,从而将因搅动储存在该油箱中的润滑油而产生的润滑油油雾供到一曲柄腔和一气门操作室中,例如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8916中所述的那样。
在包括设置在该曲轴箱一侧的润滑油油箱的上述润滑系统中,很难使包括有润滑油油箱的整个发动机形成得很紧凑。此外,为了形成润滑油油雾而设置的甩油器,将增加零部件的数量及结构的复杂性。更进一步的是,油箱的形状被该甩油器限制为圆筒形的,因此使发动机整机更难设计得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用的润滑系统,其中,该发动机整机的尺寸可以降低,同时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并使其结构简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特性,其提供了一种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在该系统中,一个限定构成一第一气门操作室的侧盖联接到一个限定构成一曲柄腔的曲轴箱的一侧上,其中该曲柄腔用于装纳一曲轴的曲柄部分;第一气门操作室一个限定构成一第二气门操作室的汽缸盖外罩连接到一汽缸体的汽缸盖部分上,其中该汽缸体连接到该曲轴箱上,该第二气门操作室引接到该第一气门操作室上;一个气门操作机构装纳在一个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延伸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区域中,其中,用于储存润滑油直到高于该曲轴轴颈的水平面的各润滑油储存腔形成在包围该曲柄腔和第一气门操作室的曲轴箱和侧盖中;润滑油供给通道设置在曲轴中,从而使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低于其中油面的部分与该曲柄腔连通,所以流过各润滑油供给通道的润滑油能散开,从而形成润滑油油雾;通过一个单向阀使该曲柄腔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连通,该单向阀只在当曲柄腔中的压力上升时才开启;一个朝该第一气门操作室或第二气门操作室的底部开口的、用于回收液化润滑油的回收孔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润滑油油面上方的部分连通;一个呼吸腔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较上部分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各实施例中,各润滑油储存腔相应为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将在以后描述。各润滑油供给通道相应为一个设置在该曲轴5中的润滑油油孔35,一输油盘37,一空腔36和一供油孔38。单向阀相应为一簧片阀42。
考虑到第一方面的特性,各润滑油储存腔可以借助于只在径向方向稍稍使该曲轴箱和侧盖扩大而形成。此外,在润滑油从各储存腔吸入到各供油孔中从而散开成润滑油油雾的这种布置中,用于产生润滑油油雾的甩油器是不必要的,因此,借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有可能使其结构简化。更进一步地,由于他们没有甩油器,因此可以使每个储存腔的形状的自由度增大,所以可以使发动机整机的紧凑性获得有效的改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特性,除第一方面特性外,在各润滑油供给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一止回阀,该止回阀用于在该曲柄腔中的压力降低时开启。
考虑到第二方面特性,当该发动机处于运行—停机状态时,借助于关闭该止回阀而关闭曲轴中的各润滑油供给通道。因此,即使当发动机E处于任何倾斜的姿态时,例如在发动机E的装配期间,都可以防止润滑油不合理地流入该曲柄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特性,除第一方面的特性外,该曲轴中的各润滑油供给通道,通过一个弯曲的连通通道,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油面下方的部分连通,其中该弯曲连通通道具有一个设置成弯曲形并处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油面上方的中间部分。
在下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各弯曲连通通道相应为润滑油通道61-64。
考虑到第三方面的特性,借助于这种非常简单的结构,可以防止在发动机停机期间当发动机处于任何倾斜的姿态时,润滑油从各润滑油储存腔不希望地流入该曲柄腔中,其中在这种简单的结构中,具有一中部的弯曲连通通道在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油面上方被设置成弯曲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特性,除第一方面的特性外,一第一润滑油储存腔形成在包围曲柄腔的曲轴箱中,并且一第二润滑油储存腔形成在该曲轴箱和连接到该曲轴箱一侧上的侧盖之间,从而限定构成装纳该气门操作机构的气门操作室;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是相互连通的。
该相互连通的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的总容积较大,以至于其中可以储存大量的润滑油,因此发动机可以运行很长的时间。此外,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可以通过只在径向方向将该曲轴箱和侧盖稍稍扩大而形成,从而有利于该发动机的紧凑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特性,除第四方面的特性外,该曲轴箱包括第一和第二半箱体,该两半箱体在其垂直于该曲轴的轴线的各连接平面处连接在一起;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由形成在包围该曲柄腔的第一和第二半箱体的连接面中的凹腔构成;该第二润滑油储存腔由形成在包围该气门操作室的第二半箱体和连接到该第二半箱体的外侧的侧盖的连接面中的凹腔构成;一个使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连通的通孔被设置在该第二半箱体中。
考虑到第五方面的特性,当第一,第二半箱体和侧盖由铸造形成时,他们可以与该曲柄腔和第一气门操作室同时形成,从而易于制造,并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性及优点,将可以从各优化实施例的下述参照各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更清楚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用在动力工作机的垂直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2中3-3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4A是沿图3中4A-4A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4B是沿图3中4B-4B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中5-5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2中6-6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中7-7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8是一个类似于图1的视图,但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图9是沿图8中9-9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10-10线剖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8中11-11线剖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各附图,利用各优化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现在描述图1-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3所示,一台安装在一工作机的发动机基座B上的四冲程发动机E包括:一个包含一曲轴箱1和一汽缸体2的发动机机体,该汽缸体2以朝前倾斜的方式连接到该曲轴箱1的前端上。一汽缸盖3一体地形成在该汽缸体2的头部。
该曲轴箱1包括第一和第二,即左右半箱体1a和1b,该两半箱体在垂直于一下面将要描述的曲轴5的轴线的连接平面P上相互连接,因此在它们之间限定构成一曲柄腔4。该曲轴5的曲柄部分5c装纳在该曲柄腔4中。位于该曲轴5的侧向相对端的第一和第二轴颈部分5a和5b,由在其间设置有第一和第二球轴承6a和6b的该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的相对侧壁支承。一油封安装在该第一半箱体1a的侧壁处,与该第一球轴承6a的外侧邻近,从而与该曲轴5的第一轴颈部分5a的外圆周表面紧密接触。该第二球轴承6b形成得具有一密封装置。
一侧盖8连接到该第二半箱体1b的外侧上。一第一气门操作室9a在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之间形成。曲轴5的一端穿过第一气门操作室9a并穿过侧盖8延伸到外部。一个油封7b安装在侧盖8上,从而与该一端部的外圆周表面紧密接触。
一汽缸盖外罩(head cover)10连接到该汽缸盖3的前端上,从而在该汽缸盖外罩10和汽缸盖3之间形成一第二气门操作室9b。在汽缸体2中设置一对推杆通道9c,9c,以便使该第一和第二气门操作室9a和9b之间连通。
一个可滑动地装纳在一汽缸孔2a中的活塞11通过一个连杆12连接到曲柄部分5c的曲柄销5p上。在这个过程中,一辊针轴承17设置在该曲柄销5p和连杆12的大端之间。
一进气口14i和一排气口14e形成在汽缸盖3中,并开口于该汽缸盖3内的燃烧室13中。一个用于开启并关闭该进气口和排气口14a和14b的进气门15i和排气门15e安装在汽缸盖3中。一个用于驱动该进和排气门15i和15e以使之开启和关闭进排气口14a和14b的气门操作机构19,设置在一个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延伸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的区域中。
更具体地,设置在第一气门操作室9a中的是:一个形成在该曲轴5上的驱动正时齿轮20,一个在其相对端部由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可旋转地支承的凸轮轴22,一个以相对驱动正时齿轮20为1/2的减速比被驱动的从动正时齿轮21,一个在其相对端由该第一半箱体1a和侧盖8支承的凸轮随动轴23,和一对可以摆动地支承在该凸轮随动轴23上并与该凸轮轴22上的进气凸轮22i和排气凸轮22e可滑动地啮合的凸轮随动件24i和24e。设置在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的是:用于分别使进气门15i和排气门15e朝关闭方向压紧的阀弹簧25i和25e,及一对可转动地支承在汽缸盖3中的摇臂26i和26e,同时该摇臂的一端分别抵靠在进气门15i和排气门15e的上端上。一对推杆27i和27e设置在该推杆通道9c,9c中,从而将该摇臂26i和26e的另一端分别与凸轮随动件24i和24e相互连接起来。
因此,当曲轴5旋转时,凸轮轴22通过该驱动正时齿轮20和从动正时齿轮21以减速方式被驱动。因此当该凸轮轴22的进气凸轮22i和排气凸轮22e通过凸轮随动件24i和24e分别推动推杆27i和27e上升时,则进气门15i和排气门15e开启。当该凸轮轴22的进气凸轮22i和排气凸轮22e使推杆27i和27e朝下运动时,则进气门15i和排气门15e因阀弹簧25i和25e的偏压力作用而关闭。
参见图1-4A,曲轴箱1中的曲柄腔4,根据与该曲轴5的旋转轨迹,形成为带有一最小容积的圆筒形的,所以可以防止润滑油滞留在其中。基本上为U形的凹腔28a和28b分别形成在包围该曲柄腔4的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的连接面中,因此形成一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在铸造形成该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时,各凹腔28a和28b与该曲柄腔4一起形成。
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以必要的最小容积形成在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之间,所以可以防止润滑油滞留在其中。凹腔29a和29b形成在包围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的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的连接面中,并且一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9由该凹腔29a和29b形成。在利用铸造方法形成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时,各凹腔29a和29b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一起形成。
为了使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之间保持连通,在该第二半箱体1b中设置有多个通孔30。该润滑油O储存在每个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中,直到其油面比该第一和第二轴颈部分5a和5b的每一个高为止。
如图3,4B和6所示,一环形润滑油通道31形成在该侧盖8中,以便包围该曲轴5在该油封装置7b中的第二轴颈部分5b。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通过一竖的润滑油通道34与一小的供给腔33连通,该供给腔33通过一出口孔32引接到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的较下部分处。该出口孔32设置在该第二半箱体1b中。该小的供给腔33和竖的润滑油通道34形成在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的连接面中。
该曲轴5是组装式的,其中,将空心曲柄销5p的相对端部被压配合到具有平衡重的曲柄臂中,且该曲柄臂一体地引接到该第一和第二轴颈部分5a和5b处,因此形成一曲柄部分5c,并且一润滑油孔35设置在该第二轴颈部分5b中。该润滑油孔35的一端开口于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中,另一端开口于该第二球轴承6b的内圈的内端。一个用于将润滑油从该润滑油孔35输送到该曲柄销5p中的一空心部分36中的输油盘37安装在具有一平衡重的曲柄部分5c的一端处。更具体地说,该输油盘37以压缩方式在轴向变形而如此地设置,以至于将该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相互连接在一起时,其较大直径的部分装配在一形成在该曲柄部分5c的一端面中的浅环形定位凹槽43中,而其较小直径的部分弹性地抵靠在该第二球轴承6b的内圈的内端面上。因此,该输油盘37可以简单并精确地安装在该曲柄部分5c的一端处,而不需要特殊的紧固元件。
一润滑油供给孔38设置在该曲柄销5p中,用于将润滑油从该空心部36供给到在该曲柄销5p和连杆12之间的辊针轴承17。一止回阀39设置在润滑油孔35中,用于使液体从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单向地流到该输油盘37。
一环形异物储存器40设置在该输油盘37中,并从该曲柄销5p中的空心部分沿径向朝外加宽。
如图3和4A所示,一槽4a形成在该曲柄腔4的底部,以径向延伸。一通孔41设置在该第二半箱体1b中,用于使该槽4a与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朝下延伸的延伸部分9a’连通。一簧片阀42安装在该第二半箱体1b中,用于使该液体从该曲柄腔4单向地流到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中。
参照附图1,3和7,一回收孔45设置该汽缸体2中,以便开口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的较下部分。一回流孔47设置在从该汽缸体2延伸到该曲轴箱1的一区域中。一弯曲的润滑油通道46设置在该汽缸体2与该曲轴箱1相连的表面中,以便绕该汽缸孔2a延伸并使该回收孔45和回流孔47相互连接。在这一过程中,该回流孔47设置在该回收孔45的后面(处于该汽缸盖外罩10的相对侧),并处于该回收孔45和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的油面上方。
再参照图1,该汽缸盖外罩10的顶壁形成为一双层壁结构,其包括一内壁部分10a和一外壁部分10b,以便在其中部构成一呼吸腔48。一通孔49设置在该内壁部分10a中,从而使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和该呼吸腔48相互连通。一簧片阀50安装在该内壁部分10a中,用于使该流体通过该通孔49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单向地流到该呼吸腔48中。进一步地,一小孔51设置在该内壁部分10a中,以便使该呼吸腔48的较下部分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连通。
一呼吸管52连接到该外壁部分10b上,以便使该呼吸腔48与该发动机E的进气系统中的空气滤清器(未示出)连通。
下面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在发动机E运行期间,曲柄腔4中的压力因活塞11的上下运动产生脉动,因此将该该脉动压力通过曲柄销5p中的空心部分36施加到止回阀39上,从而开启和关闭该止回阀39。还可以通过通孔30将该压力脉动施加到簧片阀42上,以便开启并关闭该簧片阀42,然后使该压力脉动传递到第一和第二气门操作室9a和9b中。
止回阀39的开启和关闭保证储存在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的润滑油O间歇地吸入曲柄腔4中,依次通过出口孔32,小供给腔33,竖的润滑油通道34,环形润滑油通道31,润滑油孔35,输油盘37和曲柄销5p中的空心部分36,从而润滑与该曲柄腔4面对的球轴承6a和6b。此外,通过曲柄销5p中的空心部分36的部分润滑油流过润滑油供给孔38,从而对设置在该曲柄销5p和连杆12之间的辊针轴承17进行润滑。
在这个过程中,流过与该曲轴5一起旋转的输油盘37内部的润滑油在该输油盘37中旋转,因此诸如该润滑油中包含的屑杂粉末和磨损粉末之类的异物,因离心力作用而被分离,从而限制在异物储存腔40中,该储存腔40是从该曲柄销5p中的空心部分36沿径向朝外加宽而成的。因此,可以将净化的润滑油供给该曲柄销5p,所以可以帮助使该发动机E的寿命增加。
间歇地吸入该曲柄腔4中的润滑油,当离开该旋转曲轴5时,因离心力作用而散开成油雾。借助于开启和关闭该簧片阀42,该油雾从该通孔41被间歇地泵送到该第一气门操作室9a中,并流过推杆通道9c,9c进入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从而对该第一和第二气门操作室9a和9b之间的气门操作机构19的各个部分进行润滑。
当已经完成对气门操作机构19进行润滑的润滑油油雾,例如沉积在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的内壁上从而液化时,通过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的压力脉动的作用,该润滑油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的下部中的回收孔45返回,通过弯曲的润滑油通道46和回流孔47,流入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
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的压力脉动也可以使该呼吸腔48中的簧片阀50开启并关闭。因此,当曲柄腔4中产生的吹气气体(blow-by gas)随该油雾一起上升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时,则因该簧片阀开启和关闭,该气体将与部分油雾一起被间歇地带到该呼吸腔48中,在那里进行膨胀,因此进行气液分离。该液化润滑油通过小孔51回来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并且润滑油与之已经分离了的吹气气体,通过吸气管52吸入该进气系统(未示出),然后进行燃烧处理。
因此,借助于由该曲柄腔4中脉动所产生的泵送作用,有可能使储存在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中的润滑油O循环到该发动机E的不同部分处,而不需要使用特殊的润滑油泵,这将导致该润滑系统的简化,进而降低成本。
如果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的润滑油O在循环通过该曲柄腔4、第一气门操作室9a、推杆通道9c,9c、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而进入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期间减少了,则将该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9中的润滑油O通过通孔30供给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的总容积较大,所以大量的润滑油可以储存在该两储存腔中,因此可以使该发动机E运行很长的时间。
此外,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形成在构成包围曲柄腔4的该曲轴箱1的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中。该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9形成在包围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的第二半箱体1b和该侧盖8中。因此,只要稍稍使该曲轴箱1和侧盖8沿径向方向扩大一点就可形成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从而有利于该发动机E的紧凑性。
具体地,从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吸入到曲轴5中的空心部分36中的润滑油,因该曲轴5的旋转而散开形成油雾,因此没有必要具有一个用于产生油雾的甩油器。因此借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可以使结构得到简化,并且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的形状自由度液因没有甩油器而增加,所以可以有效地改善发动机E的整机紧凑性。此外,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包括分别形成在该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的各连接面中的各凹腔28a和28b。并且该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9包括分别形成在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的各连接面中的各凹腔29a和29b。因此,当该第一和第二半箱体1a和1b和侧盖8由铸造形成时,他们可以与该曲柄腔4和第一气门操作室9a同时形成,这导致容易制造并降低成本。
开口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的回收孔45和开口于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的回流孔47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是相互隔离的,并且通过该弯曲的润滑油通道46相互连通。因此,即使发动机在停机期间处于倾斜状态,只要该回收孔45和回流孔47中的任一个都处于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的油面上方,就可以防止润滑油从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回流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9b中。
在该发动机E停机状态,止回阀39关闭,从而关闭曲轴5中的润滑油孔35。因此,即使当发动机E处于较大的倾斜状态,例如在安装该发动机E期间,尽管曲轴5中的润滑油孔35处于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的油面的下方,也可以防止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中的润滑油O不利地回流到该曲柄腔4中。
此外,润滑油从该第二轴颈部分5b中的润滑油孔35到该曲柄销5p中的供给孔38中的输送是由安装在该曲柄部分5c的一端处的输油盘37进行的。因此,在曲轴5的组装及组装好后的钻孔(perforation)期间不需要使各孔对齐,因此降低了成本。
现在描述图8-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分别支承曲轴5的第一和第二轴颈部分5a和5b的第一和第二球轴承6a和6b带有密封装置。与第一实施例比较,一环形润滑油通道31设置在一第一半箱体1a中,以便包围该第一轴颈部分5a,一输油盘37安装到该第一轴颈部分5a的侧面的曲柄部分5c上。如第一实施例所述那样用于使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和输油盘37之间保持连通的一止回阀没有安装在该曲轴5中的润滑油孔35中。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而是与一小的供给腔33连通,该供给腔33通过下列各润滑油通道引接到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的较下部分中:一个从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的前部,沿平行于汽缸孔2a的轴线延伸通过该第一半箱体1a的侧壁的润滑油通道61;一个通过该曲轴箱1和汽缸体2之间的连接面,从该润滑油通道61的前端,沿该汽缸孔2a的内圆周壁朝上延伸的润滑油通道62;一个通过该曲轴箱1的较上壁从该润滑油通道62的较上端延伸到侧盖8中的润滑油通道63;和一个穿过该第二半箱体1b和侧盖8的各连接面之间从而朝下从该第二润滑油储存腔9b旁通的润滑油通道64。
因此,与包围该曲轴5的第一轴颈部分5a的环形润滑油通道31连通的各润滑油通道61-64,一旦延伸到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28和29中的油面的上面,并且随后朝下弯曲达到该小的供给腔33处,其中该供给腔33引接到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的较下部分中。因此,当发动机E在停机状态处于较大的倾斜状态时,可以防止润滑油从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28不利地流过该环形润滑油通道31而进入该曲柄腔4中,即使没有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曲轴5中安装一止回阀39,也是如此。
其他零部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或零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不脱离在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在设计中作出各种改进。
Claims (5)
1、一种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在该系统中,一个限定构成一第一气门操作室的侧盖被连接到一个限定构成一曲柄腔的曲轴箱的一侧上,该曲柄腔用于装纳一曲轴的曲柄部分;一个限定构成一第二气门操作室的汽缸盖外罩连接到与该曲轴箱连接的一汽缸体的汽缸盖部分上,其中,第二气门操作室引接到该第一气门操作室上;一个气门操作机构装纳在一个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延伸到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区域中,
其特征在于,用于储存润滑油直到高于该曲轴轴颈的水平面的各润滑油储存腔形成在包围该曲柄腔和第一气门操作室的曲轴箱和侧盖中;润滑油供给通道设置在曲轴中,从而使每个润滑油储存腔低于其中的油面的部分与该曲柄腔连通;一单向阀设置在曲柄腔和第一气门操作室之间,将该曲柄腔和第一气门操作室连通,并且单向阀的单向导通方向设置为从曲柄腔到第一气门操作室;一个开口于该第一气门操作室或第二气门操作室的底部用于回收液化的润滑油的回收孔,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在润滑油油面上方的部分连通;一个呼吸腔与该第二气门操作室的较上部分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各润滑油供给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一个在该曲柄腔中的压力降低时开启的止回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曲轴中的各润滑油供给通道,通过一个设置在曲轴箱的箱壁中的弯曲的连通通道,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油面下方的部分连通,其中该弯曲连通通道具有一个设置成弯曲形并处于每个润滑油储存腔的油面上方的中间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第一润滑油储存腔形成在包围曲柄腔的曲轴箱中,并且一第二润滑油储存腔形成在该曲轴箱和连接到该曲轴箱一侧上的侧盖之间,从而限定构成装纳该气门操作机构的气门操作室;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是相互连通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曲轴箱包括第一和第二半箱体,该两半箱体在其垂直于该曲轴的轴线的各连接平面处连接在一起;该第一润滑油储存腔由形成在包围该曲柄腔的第一和第二半箱体的连接面中的凹腔构成;该第二润滑油储存腔由形成在包围该气门操作室的第二半箱体和连接到该第二半箱体的外侧的侧盖的连接面中的凹腔构成;一个使该第一和第二润滑油储存腔连通的通孔被设置在该第二半箱体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15628A JP3863819B2 (ja) | 2002-07-24 | 2002-07-24 | 4サイクル型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JP215627/2002 | 2002-07-24 | ||
JP2002215627A JP3966783B2 (ja) | 2002-07-24 | 2002-07-24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溜め構造 |
JP215628/2002 | 2002-07-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25535Y true CN2725535Y (zh) | 2005-09-14 |
Family
ID=300023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0320666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725535Y (zh) | 2002-07-24 | 2003-07-23 |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CN031502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492C (zh) | 2002-07-24 | 2003-07-23 |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15027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492C (zh) | 2002-07-24 | 2003-07-23 |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35297B2 (zh) |
EP (1) | EP1384865B1 (zh) |
CN (2) | CN2725535Y (zh) |
DE (1) | DE60312265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2033A (zh) * | 2019-12-31 | 2020-05-05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7179B1 (en) * | 1999-04-28 | 2001-07-10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Two-stroke cycle engine |
DE102005059840A1 (de) * | 2005-12-15 | 2007-06-28 | Schaeffler Kg | Nockenwellenversteller |
CN100427746C (zh) * | 2006-09-30 | 2008-10-22 |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 四冲程发动机 |
JP5160264B2 (ja) * | 2008-02-25 | 2013-03-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クランクシャフト機構 |
JP5058069B2 (ja) * | 2008-05-21 | 2012-10-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潤滑構造 |
US9187083B2 (en) | 2009-09-16 | 2015-11-17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n on-board battery of an electric vehicle |
EP2308708B1 (de) * | 2009-09-16 | 2016-08-17 | swissauto powersport llc | Elektrofahrzeug mit Reichweitenverlängerung |
JP5463111B2 (ja) * | 2009-09-24 | 2014-04-0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携帯型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US8695563B2 (en) * | 2009-09-24 | 2014-04-15 | Makita Corporation | Lubrication system for four-stroke engine |
JP5414477B2 (ja) * | 2009-11-26 | 2014-02-12 |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US20110259294A1 (en) * | 2010-04-22 | 2011-10-27 | Bernardo Herzer | Lubricating System for a Two-Stroke Engine |
JP5608452B2 (ja) * | 2010-07-14 | 2014-10-1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作業機用エンジ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作業機 |
US9359896B2 (en) | 2010-08-16 | 2016-06-07 | Achates Power, Inc. | Opposed-piston engine having a single crankshaft coupled to the opposed pistons by linkages with pivoted rocker arms |
CN102230406B (zh) * | 2011-06-13 | 2012-12-05 | 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手持式四冲程发动机润滑系统 |
US8967111B1 (en) * | 2014-01-29 | 2015-03-03 | Golden Lion Enterprise Co., Ltd. | Oil collection and forced lubrication structure of a model engine crankshaft |
US10300786B2 (en) | 2014-12-19 | 2019-05-28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Utility vehicle |
CA3027367C (en) | 2016-06-14 | 2021-12-14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Hybrid utility vehicle |
DE102017219702B3 (de) * | 2017-11-07 | 2018-11-2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mit einer Kurbelgehäuseentlüftung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entsprechenden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
US11073078B2 (en) | 2018-03-30 | 2021-07-27 | Honda Motor Co., Ltd. | Engine |
JP7059356B2 (ja) * | 2018-03-30 | 2022-04-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 |
WO2019187079A1 (ja) | 2018-03-30 | 2019-10-0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 |
US10780770B2 (en) | 2018-10-05 | 2020-09-22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Hybrid utility vehicle |
DE102018125876B4 (de) * | 2018-10-18 | 2023-04-27 | Obrist Technologies Gmbh | Hubkolbenmotor |
US11370266B2 (en) | 2019-05-16 | 2022-06-28 | Polaris Industries Inc. | Hybrid utility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487770B (en) | 1995-12-15 | 2002-05-21 | Honda Motor Co Ltd | Lubricating system in a 4-stroke engine |
US6047678A (en) * | 1996-03-08 | 2000-04-11 | Ryobi North America, Inc. | Multi-position operator-carried four-cycle engine |
JP3190008B2 (ja) * | 1996-10-09 | 2001-07-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潤滑用オイルミスト生成装置 |
DE19800904A1 (de) | 1998-01-14 | 1999-07-15 | Stihl Maschf Andreas | Verbrennungsmotor für ein tragbares,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
US6213079B1 (en) | 1998-06-03 | 2001-04-10 | Fuji Robin Kabushiki Kaisha | Lubricating apparatus for four-cycle engines |
MY129276A (en) | 2000-03-14 | 2007-03-30 | Honda Motor Co Ltd |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
EP1152130B1 (en) | 2000-03-16 | 2006-05-0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Handheld type four-cycle engine |
JP3784608B2 (ja) * | 2000-03-21 | 2006-06-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ヘルド型四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
JP2002038916A (ja) | 2000-07-24 | 2002-02-06 | Honda Motor Co Ltd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タンク装置 |
-
2003
- 2003-07-21 US US10/624,084 patent/US69352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23 CN CNU032066686U patent/CN272553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3 CN CN03150271.7A patent/CN12104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7-24 DE DE60312265T patent/DE6031226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7-24 EP EP03254608A patent/EP138486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2033A (zh) * | 2019-12-31 | 2020-05-05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 |
CN111102033B (zh) * | 2019-12-31 | 2022-05-17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发动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0312265T2 (de) | 2007-06-28 |
EP1384865A1 (en) | 2004-01-28 |
CN1477294A (zh) | 2004-02-25 |
US20040094113A1 (en) | 2004-05-20 |
DE60312265D1 (de) | 2007-04-19 |
CN1210492C (zh) | 2005-07-13 |
US6935297B2 (en) | 2005-08-30 |
EP1384865B1 (en) | 2007-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25535Y (zh) |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
CN1080817C (zh) | 发动机中的润滑油雾生成装置 | |
EP0640755B1 (en) | Oil feeding structure for starter driven gear bearing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908389B (zh) | 小型四冲程内燃发动机 | |
CN1170056C (zh) | 手提式四冲程发动机 | |
CN1137097A (zh) | 改进了内部润滑系统的旋转斜盘型制冷压缩机 | |
CN1136640A (zh) | 活塞式压缩机中的润滑机构 | |
CN202788974U (zh) | 油泵供油系统 | |
CN1175175C (zh) | 手持型四冲程发动机 | |
CN101749074A (zh) | 四冲程汽油机的润滑方法及结构 | |
US8627809B2 (en) | Engine lubrication method | |
CN1759239A (zh) | 柴油引擎 | |
US7080620B2 (en) | Crankcase scaven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201354657Y (zh) |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 |
US20150020760A1 (en) |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201354658Y (zh) | 引擎润滑装置 | |
JP2004251231A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
CN201310396Y (zh) | 四冲程汽油机润滑系统结构 | |
CN1343831A (zh) | 用于四冲程发动机中的阀驱动机构 | |
JPH10317931A (ja) |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 |
CN1082132C (zh) | 曲轴箱增压式发动机的润滑装置 | |
CN201176887Y (zh) | 引擎润滑装置 | |
CN1319714A (zh) | 发动机润滑系统 | |
EP2521841A2 (en) | Mechanical breather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 |
CN1276848A (zh) | 输送介质或通过介质驱动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3072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30723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