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4657Y -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4657Y
CN201354657Y CNU200920001783XU CN200920001783U CN201354657Y CN 201354657 Y CN201354657 Y CN 201354657Y CN U200920001783X U CNU200920001783X U CN U200920001783XU CN 200920001783 U CN200920001783 U CN 200920001783U CN 201354657 Y CN201354657 Y CN 2013546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hamber
crankshaft room
lubricating device
wa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017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苍
李佳陵
赖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0017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46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46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46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是组设一吸油气管路于润滑油室中,使其连通曲轴室与润滑油室,并将可转动管设计为其管壁上多数个吸油孔至少其一于引擎任意倾斜状态下皆维持于油面之下、空气吸入口于引擎任意倾斜状态下皆保持位于油面之上,藉此达到适当润滑的目的。曲轴室与润滑油室之间则设有一单向阀,使大部分润滑油在活塞下降行程时能自曲轴室排回至润滑油室,减少润滑油供给量。凸轮轴室与润滑油室、及曲轴室皆连通,但凸轮轴室与润滑油室之间的通道中亦设有一单向阀,使凸轮轴室的泄压路径是朝曲轴室而非返回润滑油室。

Description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四行程引擎、于不同倾斜角度的使用状态下皆能使引擎获得适当润滑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四行程引擎相较于二冲程者的优点为更干净的气体排放、以及燃油的节省。受限于环保法规,农业用途的小型工具、或休闲用的小型动力装置已改为四行程引擎,例如割草机、锯木机。上述应用中,因机具在操作时可能于任意方向活动,故引擎也必须能在各种角度下运作正常,而这也表示引擎的润滑系统需能在不同引擎操作角度下正确地供应引擎构件润滑。
目前手持式四行程引擎的润滑方式大多是:油池的润滑油先受拨叉旋转搅动而雾化,接着再被吸入曲轴箱以润滑曲轴、活塞等机件。唯此搅拌润滑方式除会损失动力、减低引擎的动力输出,更且在机具倾斜时因油液面位置改变、拨叉可拨动的油量也因而变少,故润滑也必然较不充分、甚至无法达到润滑目的。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242622揭露一种四行程引擎的润滑装置,主要是在引擎机体内部形成独立的曲轴室、凸轮轴室、及润滑油室,并另外配合一控制连通各室的油气分配室。上述润滑油室储存着润滑油,且分布有一吸油气管路,在管壁各处设有多数个吸油孔,末端设有一空气吸入口。藉此,在活塞上升、曲轴室产生负压时,利用油气分配室接通曲轴室及润滑油室的吸油气管,使吸入的气体于管路内快速流动,产生的压差也会使自吸油孔吸入的润滑油雾化,最后进入曲轴室。在活塞下降行程中,油气分配室接通曲轴室与凸轮轴室,润滑油雾被送至凸轮轴室以润滑构件。
但上述的润滑装置在油气分配室的设计上较为复杂,而且,经观察及仿真,以负压效应进行润滑的该引擎所提供的润滑油量在整个润滑循环过程中,会较实际所需的润滑油量还要多,因此仍非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结构简单,润滑油供给量稳定,更可使机具于不同倾斜状态下使用皆能得到适当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包括一曲轴室、一凸轮轴室、一润滑油室、及一摇臂机构室。上述曲轴室与一活塞下方的空间相连通,包括有一曲轴室入油口与一曲轴室出油口。
上述润滑油室用以储存一润滑油,且润滑油室透过一吸油气管路连通至曲轴室入油口,曲轴室与润滑油室之间还设有一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阀入口与阀出口分别连通曲轴室出油口与润滑油室。
上述凸轮轴室透过二连通道分别与润滑油室及曲轴室相连,其中与润滑油室相连的连通道中组设有一泄压单向阀,泄压单向阀的阀入口与阀出口分别连通润滑油室与凸轮轴室。
吸油气管路包括有一可转动管是沿一汽缸体轴心线枢设,可转动管包括有开设于管壁上的多数个吸油孔、以及位于末端的一空气吸入口。于任何倾斜状态下,空气吸入口皆保持位于油面之上、且多数个吸油孔至少其一维持于油面之下。
上述二连通道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二管路、也可以是具有共通区段者,且连通道可为内埋管路或于引擎外部的管路。
上述引擎润滑装置可更包括与曲轴室相连通的一摇臂机构室,摇臂机构室与曲轴室之间组设有一第二单向阀,其中第二单向阀的阀入口与阀出口分别连通摇臂机构室与曲轴室。
上述曲轴室可由相互锁附的一上曲轴箱体及一下曲轴箱体所界定出,且上曲轴箱体与一汽缸体可为一体成型。
上述吸油气管路可更包括依序连接的一油底壳内埋管路、一连接管、及一下曲轴箱内埋管路,油底壳内埋管路连接于可转动管,下曲轴箱内埋管路连接于曲轴室入油口。上述吸油气管路的可转动管可包括有一C形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藉由前述吸油气管路与二单向阀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引擎润滑装置在上升、下降行程皆能供给适量的润滑油至对应的腔室,且可使四行程引擎于不同倾斜状态下使用皆能得到适当润滑,亦即不会如同习知拨叉式润滑油供给量不定、也不会如专利前案般有供给过量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润滑装置分解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可转动管的细部视图。
图4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摇臂机构室润滑油回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润滑油室与凸轮轴室连通示意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摇臂机构室润滑油回收的另一角度剖视示意图。
图7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凸轮轴室与曲轴室连通示意的剖视图。
图8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二连通道为独立示意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润滑装置剖视示意图。
图10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润滑装置于不同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二连通道具有共通区段示意的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曲轴室11                    曲轴室入油口111
曲轴室出油口112             凸轮轴室12
润滑油室13                  连通道14,30a,113a,30b,113b
可转动管15                  C形管15a
直管15b                     空气吸入口151
吸油孔152                   下通道153
上通道154                   侧开口155
油底壳内埋管路16            连接管17
下曲轴箱内埋管路18          第一单向阀19
阀入口191,311,321         阀出口192,312,322
汽缸体21                    上曲轴箱体22
下曲轴箱体23                油底壳24
活塞25                      摇臂机构室26
摇臂机构组27                凸轮装置28
曲轴29                      第二单向阀31
泄压单向阀32                汽缸体轴心线X
曲轴轴线Y                   通道区段P1,P2,P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与图2,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润滑装置分解图及剖视图。本实施例将引擎润滑装置应用在一四行程引擎,四行程引擎包括有一汽缸体21、一上曲轴箱体22、一下曲轴箱体23、及一油底壳24,其中上曲轴箱体22与汽缸体21是一体成型,但当然也可以设计为独立分件。下曲轴箱体23与上曲轴箱体22形状相对应,二者是以螺栓锁附固定。上曲轴箱体22的下部形成有一凹陷,且下曲轴箱体23上、下部亦各自独立形成凹陷。上曲轴箱体22的下部凹陷与下曲轴箱体23的上部凹陷共同界定出一曲轴室11;下曲轴箱体23的下部则与油底壳24共同界定出一润滑油室13。
一曲轴29组设于曲轴室11内,当引擎运转时,曲轴29进行旋转运动。汽缸体21内设有一活塞25,曲轴室11并与汽缸体21的内部空间,即活塞25下方的空间相连通。汽缸体21内另包括有容置着凸轮装置28的凸轮轴室12、及容置着摇臂机构组27的摇臂机构室26,此二室直接接通,其中摇臂机构组27是动力连结至前述凸轮装置28,并以时程控制方式配合活塞25的工作行程达到燃油与进排气控制。
引擎润滑装置包括上述的曲轴室11、凸轮轴室12、及润滑油室13。曲轴室11包括有一曲轴室入油口111与一曲轴室出油口112。润滑油室13是用于储存润滑油。润滑油室13内还设置有一吸油气管路,透过吸油气管路与曲轴室11相连通。具体而言,吸油气管路包括依序连接的一可转动管15、一油底壳内埋管路16、一连接管17、及一下曲轴箱内埋管路18。
上述下曲轴箱内埋管路18是连接于曲轴室入油口111。可转动管15沿一汽缸体轴心线X枢设,且可转动管15包括有开设于管壁上的三吸油孔152、以及位于末端的空气吸入口151。依据不同润滑油室构造及控制所添加的润滑油总量,将可转动管15设计成:于任何倾斜状态下,空气吸入口151皆保持位于油面之上与润滑油室13相通、且三吸油孔152至少其一维持于油面之下。可转动管15的其它细部将于后说明。
本实施例中值得注意的是,吸油孔152的设置还符合:在一平面视角下,所有吸油孔152皆位于可转动管15的最外缘处。较佳者,此平面是由汽缸体轴心线X与曲轴轴线Y所构成的平面,因为此平面为引擎正摆的平面。而藉由此种吸油孔配置,本实用新型所强调的「引擎于不同倾斜角度的使用状态下皆能获得适当润滑」的功能将更容易实现,图2即可清楚看出上述的特殊吸油孔配置关系。
曲轴室11与润滑油室13之间另设有一第一单向阀19,第一单向阀19的阀入口191与阀出口192分别连通于曲轴室出油口112与润滑油室13,目的在使润滑油从曲轴室11有一路径可回流至润滑油室13。
参考图3,其绘示可转动管15的详细视图。可转动管15包括一C形管15a以及一直管15b,其中直管15b相对二端凹设有相互独立的一上通道154、及一下通道153,下通道153与C形管15a连通,而上通道154连接有一侧开口155。可转动管15的转动即是C形管15a以直管15b为枢轴而转动。较佳地,侧开口155位于润滑油室中心附近的位置、并使其略高于油面。
参考图4与图6,分别为不同视角下摇臂机构室润滑油回收的剖视图。摇臂机构室26透过一连通道14而与曲轴室11相连通,而且在连通道14中还组设有一第二单向阀31,其组设方向是出口朝向通往曲轴室11的方向,即阀入口311连通摇臂机构室26,阀出口312连通曲轴室11。因观察位置的限制,图4中位置点P与位置点Q(表示连通道出口)显示为独立分离,而实际上此二位置点都是在连通道14中,可对应至图6以更清楚理解其相互关系。
参考图2、图5与图7,图5为润滑油室与凸轮轴室连通示意的剖视图,图7为凸轮轴室与曲轴室连通示意的剖视图。曲轴室11与凸轮轴室12之间还设有一连通道113a,润滑油室13与凸轮轴室12之间则设有一连通道30a,且连通道30a内组设有一泄压单向阀32,其阀入口321连通润滑油室13、阀出口322连通凸轮轴室12。
当活塞25于下降行程时,曲轴室11压力大于凸轮轴室12,润滑曲轴室11相关零件后的润滑油一方面除了透过第一单向阀19,将大量润滑油排回润滑油室13,另外更有部分少量的润滑油是由连通道113a被推送至凸轮轴室12润滑相关零件。
同时,润滑油室13受源自曲轴室11的正压力,会将润滑油室13的压力透过可转动管15的上通道154、泄压单向阀32及连通道30a,将压力释放至凸轮轴室12。
此阶段中,连通道14中的第二单向阀31(绘于图6)也发挥了阻挡润滑油从曲轴室11流向摇臂机构室26的作用,避免油量不恰当变多。
参考图2、图4与图6。当活塞25于上升行程时,曲轴室11产生负压。因负压的作用,吸油气管内由空气吸入口151吸入气体,气体在狭窄管路中高速流动所产生的压差可使进入吸油孔152的润滑油雾化。润滑油室13内的雾化润滑油将经由吸油气管路而到达曲轴室11,使内部机件获得润滑。此时润滑油也不会从第一单向阀19流回润滑油室13。
另外,因此时凸轮轴室12压力大于曲轴室11、且凸轮轴室12的油气并无法反向通过泄压单向阀32而排放回润滑油室13,凸轮轴室12的润滑油由于压力差是经由连通道113a被吸回曲轴室11。
此阶段由于摇臂机构室26同样相对于曲轴室11有正压差,故摇臂机构室26的一部份润滑油也会经连通道14、及第二单向阀31进入曲轴室11,也就是摇臂机构室26可利用连通道14作为润滑油回流至曲轴室11的途径,因此有效达到润滑油排除目的。
同时参考图4、图5、图7、与图8,图8更清楚绘示出本实施例中二独立连通道30a与113a的配置。位置点标记M1、N1、F、G主要用于方便进行各图式的对照。
参考图9至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不同视角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不同于上述例之处在于,是利用三通管路来沟通曲轴室11、润滑油室13、及凸轮轴室12。由三通交叉点O延伸出三通道区段P1,P2,P3,其中通道区段P1连接到曲轴室11、通道区段P2连接到凸轮轴室12、通道区段P3连接到润滑油室13。
因此,凸轮轴室12与润滑油室13是透过二通道区段P2,P3(构成一连通道30b)来沟通,而凸轮轴室12与曲轴室11是透过二通道区段P1,P2(构成一连通道113b)来沟通。连通道30b的泄压单向阀32是配置在通道区段P3中。二连通道30b与113b具有共通的区段P2。
当然,压力释放管路亦可为外部管路,不限制在实施例所述之内埋型者。
因本实用新型属于强制式润滑,亦即利用负压效应把润滑油在活塞上升行程时带至曲轴室润滑、下降行程时带至凸轮轴室润滑,同时也在二不同行程中伴随回收作用,有效解决了习知技术油量过多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曲轴室,是与一活塞下方的空间相连通,包括有一曲轴室入油口与一曲轴室出油口;
一润滑油室,用以储存一润滑油,其内设置有一吸油气管路,是连通于该曲轴室入油口与该润滑油室之间,该曲轴室与该润滑油室之间则设有一第一单向阀,该第一单向阀的阀入口与阀出口分别连通该曲轴室出油口与该润滑油室;以及
一凸轮轴室,透过二连通道分别与该润滑油室、及该曲轴室相连,该凸轮轴室与该润滑油室间的该连通道中组设有一泄压单向阀,其中该泄压单向阀的阀入口与阀出口分别连通该润滑油室与该凸轮轴室;
其中,该吸油气管路包括有一可转动管沿一汽缸体轴心线枢设,该可转动管包括有开设于管壁上的多数个吸油孔、以及位于末端的一空气吸入口,于任何倾斜状态下,该空气吸入口皆保持位于油面之上、且该多数个吸油孔至少其一维持于油面之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连通道为相互独立的二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二连通道具有共通的区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摇臂机构室,该摇臂机构室与该曲轴室之间组设有一第二单向阀,使该摇臂机构室与该曲轴室呈单向连通,其中该第二单向阀的阀入口与阀出口分别连通该摇臂机构室与该曲轴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曲轴室由相互锁附的一上曲轴箱体及一下曲轴箱体所界定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曲轴箱体与一汽缸体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油气管路包括依序连接的一油底壳内埋管路、一连接管、及一下曲轴箱内埋管路,该油底壳内埋管路连接于该可转动管,该下曲轴箱内埋管路连接于该曲轴室入油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转动管包括有一C形管。
CNU200920001783XU 2009-02-27 2009-02-27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46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1783XU CN201354657Y (zh) 2009-02-27 2009-02-27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01783XU CN201354657Y (zh) 2009-02-27 2009-02-27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4657Y true CN201354657Y (zh) 2009-12-02

Family

ID=4141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017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4657Y (zh) 2009-02-27 2009-02-27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4657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3038A (zh) * 2010-10-19 2011-01-12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凸轮轴的安装与润滑结构
CN102168628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曲轴箱结构
WO2013185473A1 (zh) * 2012-06-15 2013-12-19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供油系统
CN104295339A (zh) * 2014-10-31 2015-01-21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8628A (zh) * 2010-02-25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曲轴箱结构
CN102168628B (zh) * 2010-02-25 2015-10-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曲轴箱结构
CN101943038A (zh) * 2010-10-19 2011-01-12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机凸轮轴的安装与润滑结构
WO2013185473A1 (zh) * 2012-06-15 2013-12-19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供油系统
CN103511019A (zh) * 2012-06-15 2014-01-15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供油系统
CN103511019B (zh) * 2012-06-15 2016-12-21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供油系统
CN104295339A (zh) * 2014-10-31 2015-01-21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53030B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US6047678A (en) Multi-position operator-carried four-cycle engine
US6935297B2 (en) Lubricating system for 4-cycle engine
EP2492461B1 (en) Lubrication device for a four-cycle engine
CN201354657Y (zh) 一种引擎润滑装置
CN101270683A (zh) 一种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的油气分离结构
CN102080586B (zh) 动阀机构的润滑结构
CN101413412B (zh) 四冲程引擎的润滑装置
US6666183B2 (en) V-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1354658Y (zh) 引擎润滑装置
US8627809B2 (en) Engine lubrication method
EP0995016B1 (en) Multi-position operable four-cycle engine
CN201176887Y (zh) 引擎润滑装置
EP2103786B1 (en) Lubrication apparatus for engines
US20150020760A1 (en) Four-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10273843B2 (en)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four-stroke engine
WO2008150222A1 (en) Lubrication system for a four-stroke engine
CN113803130A (zh) 一种利用凸轮轴传动齿轮作为油泵的机油润滑结构和方法
CN111336033A (zh) 一种混合燃油四冲程发动机
TWI388715B (zh) Engine lubrication device
CN212154977U (zh) 一种混合燃油四冲程发动机
CN204961078U (zh) 一种小型风冷四冲程汽油机
CN202788975U (zh) 引擎润滑装置
CN109424473B (zh) 润滑装置和包括这种润滑装置的内燃机
CN204436737U (zh) 压缩机回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