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37321Y -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 Google Patents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37321Y
CN2637321Y CN 03214195 CN03214195U CN2637321Y CN 2637321 Y CN2637321 Y CN 2637321Y CN 03214195 CN03214195 CN 03214195 CN 03214195 U CN03214195 U CN 03214195U CN 2637321 Y CN2637321 Y CN 263732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ge
connection
towboat
cable wire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1419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国
永翁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21419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3732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3732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3732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该拖船是设有左、右侧推进螺旋桨的双体船,拖船两舷上的左、右推进螺旋桨的间距大于驳船宽度。该驳船由有底筒状体及内设该有底筒状体的驳船基体构成。有底筒状体的上部设置有装卸口,驳船基体内设有向与有底筒状体内接的内设空间中进行注水的注水装置;驳船中设置了开关阀门和水泵。上述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之间连接面的任一方设置的连接用突出轴和另一方设置的连接用轴承进行连接。本连接船推进螺旋桨产生的旋涡流不撞击驳船,可相应提高推进效率和船速。连接用突出轴的前端呈球状,在追随驳船相对于拖船的全方位摇动时,可保持连接状态,并抑制波浪产生的力集中作用于一点,防止连接用突出轴和连接用轴承的破损。

Description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这种多体连接船中装载货物的驳船内设有底筒状体,形成双层货舱,在提高了货物装卸和连接速度的同时,与设有推进装置的拖船相连。
[背景技术]在现有技术中,设置推进装置的拖船与装载货物的驳船,采用一定长度的钢缆或钢索进行连接。在这种方法中,拖船螺旋桨产生的旋涡流直接作用在驳船上。为了减小驳船受到旋涡流的影响,通常需要加大钢缆和钢索长度。但这样加大钢缆钢索长度,增加了船体间不必要的距离,从其他船上看好象两艘不同的船在航行,并且存在很多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的改进,可以减轻船体受海浪影响而前后左右晃动,提高航船的安全性和船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其装载货物的驳船可单个或多个与作为推进装置的拖船进行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拖船是设有左侧推进装置和右侧推进装置的双体船。设置在拖船两舷上的左、右推进装置螺旋桨的间距大于驳船宽度。上述拖船没有操舵装置,可以通过推进装置螺旋桨完成推动和方向控制。
为了使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间高度保持大致相同,可在货舱内设置内设空间,向内设空间中注入水或海水,使各相连驳船龙骨线深度一致。驳船上设有有底筒状体,其上部为装卸货物而设置有装卸口。所述的驳船由有底筒状体及内设该有底筒状体的驳船基体构成。该驳船基体内设有向与有底筒状体内接的内设空间中进行注水的注水装置,通过注水装置向内设空间注水,调整驳船排水量,使驳船内不必设置大型平稳器,提高载重量。为了排出内设空间中注入的水,驳船中设置了开关阀门和水泵。驳船排水量与有底筒状体的排水量变化无关。利用所设的开关阀门和水泵使驳船保持一定高度。驳船连接到拖船上后,可把内设空间中的水排出,从而减轻船体重量,提高航行效率。
上述多体连接船设有连接装置,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之间连接面的任一方设置的连接用突出轴和另一方设置的连接用轴承进行连接。连接用突出轴的前端呈球状,紧急情况下易于脱离。
上述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之间设置一台或多台连接约束装置,该连接约束装置互相牵引,与此同时,钢索与张力调整装置相连,通过一定张力约束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并且紧急情况下易于脱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所提供的由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由设有推进装置的拖船与设有货物装载装置的驳船相连组成。所述的连接船上设有有底筒状体,其上部为装卸货物而设置了装卸口。所述的驳船由有底筒状体及内设该有底筒状体的驳船基体构成。该驳船基体内设有向与有底筒状体内接的内设空间中进行注水的注水装置,通过注水装置向内设空间注水,调整驳船排水量,使驳船内不必设置大型平稳器,提高载重量。为了排出内设空间中注入的水,驳船中设置了开关阀门和水泵,驳船连接到拖船上后,可把内设空间中的水排出,从而减轻船体重量,提高航行效率。
所述的拖船是设有左侧推进装置和右侧推进装置的双体船,由于两舷左右设置的推进螺旋桨的间距大于驳船宽,推进螺旋桨产生的旋涡流不再撞击驳船,相应提高推进效率,船速比以前大大提高。并且两舷左、右设置的推进螺旋桨的转动数可以调整变化和逆转,不必用操舵装置操纵船只,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提高航行效率。
所述的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之间,通过连接面的任一方上设置的连接用突出轴,另一方上设置的连接用轴承相互连接,由于连接用突出轴的前端呈球状,所以在追随驳船相对于拖船的全方位摇动的同时,还可以保持连接状态,并且可以抑制波浪产生的力集中作用于一点,防止连接用突出轴和连接用轴承的破损。
所述的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之间,通过一台或多台连接约束装置相互牵引,同时钢索与张力调整装置相连,用一定张力约束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连接约束装置可以防止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因海浪前后左右的晃动影响产生大幅度摇动,可以在限定速度范围内航行。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船的平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船的侧面图。
图3是第1驳船与第2驳船的连接部分的扩大平面图。
图4是第1驳船与第2驳船的连接部分的扩大纵断面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中央连接装置的说明图。
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中央连接装置的说明图。
图7是约束装置的说明图。
图8是约束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船首与第1驳船及各驳船之间连接操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船首与第1驳船及各驳船之间连接操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船首与第1驳船及各驳船之间连接操作的说明图。
图中符号说明:A、连接船;10、拖船;11、左侧螺旋桨;12、右侧螺旋桨;15、操纵室;21、第1驳船;22、第2驳船;23、第3驳船2、驳船基体;2a、内设空间;2b、有底筒状体插入口;2c、注水口;2d、开关阀门;3、有底筒状体;3a、装卸口;4、升降引导;5、龙骨;6、中央连接装置;7、约束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船A的平面图。图2为其侧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船从船头到船尾由拖船10及第1驳船21,第2驳船22,第3驳船23依次连接构成。首先对拖船10及各驳船21、22、23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拖船10与第1驳船21的连接结构以及各驳船21、22、23的连接结构将在后面详述。
拖船10是设有左侧推进装置的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的推进装置的右侧螺旋桨12的双体船,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螺旋桨12分别与图中未表示出来的发动机相连接。拖船10可单船航行。
扩大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螺旋桨12之间的间隔,使其大于各驳船21、22、23的左、右边距,左侧螺旋桨11比各驳船21、22、23的左侧面更向左侧设置的同时,右侧螺旋桨12锋枪比各驳船21、22、23的右侧面更向右侧设置,以防止各驳船21、22、23抵消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螺旋桨12所产生的推动力。由此,可提高拖船10的推动效率。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拖船10上没有普通的螺旋桨后面的舵,而是通过调整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螺旋桨12的转动来控制拖船10。特别是由于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螺旋桨12分别可以逆转,所以,拖船的操作性能和各驳船的连接操作性都得到提高。即左侧螺旋桨11和右侧螺旋桨12本身又是操舵装置。
另外,拖船10上面设有控制室15,通过控制室15操纵拖船10。
如图1所示第1~3驳船21、22、23分别由驳船基体2,同一驳船基体2内设置的上部开口的内设空间2a中的有底筒状体3构成。有底筒状体3是上部设有可以装卸货物的装卸口3a的有底筒状体。并且有底筒状体3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升降引导4,可以在驳船基体2的内设空间2a内上下自由升降,图2中的5是设在驳船基体2底部的龙骨。
驳船基体2因内设空间2a中装有可以升降的有底筒状体3,上部设有有底筒状体3的插入口2b。
再如图2所示,驳船基体2中设有注水口2c,可以向内设有底筒状体3的内设空间2a中注入水或海水。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注水口2c与内设空间2a相连接的通水线路中设有开关阀门2d。通过图中没表示出来的开关操作装置控制开关阀门2d的开关。这种开关操作装置和开关阀门2d就是注水装置。另外,为了通过注水口2c向内设空间2a内注水还可以设置注水泵。
通过开关操作装置关闭开关阀门2d,通过自然注水,或通过注水泵由注水口2c向驳船基体2的内设空间2a中注水。通过注水可以减少驳船基体2的排水量。此时,内设空间2a中的有底筒状体3,由于内设空间2a中注入的水而得到浮力,当内设空间2a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时,相对于驳船基体2将处在漂浮状态。
另外,不一定要设置注水泵,单纯依靠自然注水向内设空间2a中注水宜可。通过注水泵可以缩短向内设空间2a中注水的时间。
此外,驳船基体2上设有把内设空间2a中注入的水排出驳船基体2的排水泵(无图)。这个排水泵是排水装置。
拖船10,第1~3驳船21、22、23的构成如上所述。拖船10与第1驳船21;第1驳船21与第2驳船22,第2驳船22与第3驳船23,通过一方连接面上设置的连接用突出轴和另一方连接面上设置的连接用轴承组成的中央连接装置6以及通过钢索互相牵引连接的约束装置7连接。
下面利用第1驳船21和第2驳船22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图3和图4,对中央连接装置6和约束装置7进行详细说明。在此仅对第一驳船21和第2驳船22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由于拖船10和第1驳船21的连接结构及第2驳船22和第3驳船23的连接结构相同。其说明省略。图3及图4中的8是由弹性材料做成的护船材料。
中央连接装置6由第1驳船21后部驳船连接面21b的中间位置设置的连接用突出轴61和第2驳船22前部驳船连接面22a的中间位置设置的连接轴承62构成。
连接用突出轴61设有前端突起为略球体的球状接触体63。另一方连接用轴承62设有与球状接触体63相接触的半球状弯曲面接触壁62a,和带有比球状接触体63的最大径小的小径接触空的接触板62b。通过接触壁62a和接触壁62b与球状接触体63紧密接触,并可自由摇动。
接触板62b一端通过枢轴与接触壁62a相连,并可以自由转动,另一端通过销轴固定在接触壁62a上。另外接触板62b上设有与接触板62b上设置的接触孔相通的凹部,连接用突出轴61可以插入并可以自由摇动。
如上所述,连接用突出轴61上设有前部为略球体的球状接触体63,通过这个球状接触体63把拖船10和第一驳船21,以及各驳船21、22、23连接起来。这样既可以传导对于拖船10的第一驳船的全方位摇动运动,以及对于一方驳船的另一方驳船的全方位摇动运动也可以保持连接状态。并且可以抑制由于海浪所产生的力局部集中。防止连接用突出轴61或者连接用轴承62的破损。
特别是由于连接突出轴61和连接用轴承62设在所连接的拖船10和第1驳船21,以及各驳船21、22、23的连接面的中间位置。因此,可以抑制拖船10及各驳船21、22、23受到海浪的前后左右的晃动在所连接的拖船10和第1驳船21间以及各驳船21、22、23间的传导。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驳船21的后部驳船连接面21b上设有连接用突出轴61。第2驳船22的前部连接22a上设有连接用轴承62。相反的也可在第1驳船21的后部驳船连9面21b上设置连接用轴承,第2驳船22的前部驳船连接22a上设置连接用突出轴。
连接用轴承62的构造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作为其他方式,如图5所示,连接用轴承62由有与连接用突出轴61的球状接触体63相接触的球状弯曲面的第一接触体66a和第2接触体63构成。另1触体66a和第2接触体66b夹住球状接触体63,进行连接并可自由转动。
第1接触体66a一端通过第1枢轴67a与前部驳船连接面相连,另一端与第1开关操作锭68a相连。第1开关操作锭68a与前部驳船接触22a相连。第2接触体66b一端通过第2枢轴67b与前部驳船接触面22a相连,另一端与第2开关操作锭68b相连。第2开关操作锭68b与前部驳船接触22a相连。
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缩短第1开关操作锭68a和第2开关操作锭68b使第1枢轴67a转动,带动第1接触体66a转动。与此同时,第2枢轴67b转动又带动第2接触体66b转动,解除球状接触体6 3在第1接触体66a和第2接触体66b的嵌入。
一方面,球状接触体63设置在与第一接触体66a和第2接触体66b的相应位置。伸长第1开关操作锭68a和第2开关操作锭68b,转动第1接触体66a和第2接触体66b,使第1接触体66a和第2接触体66b夹住球状接触体63。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约束装置7由一端与分别设置在第1驳船21-左右两侧上面后部的钢索引导物71的基座相连,一端与固定钩72相连的钢索73,为了固定固定钩72在第2驳船22的左右上前部设置的转动固定物74,通过牵引钢索72的中部折回的同一钢索73而使钢索73产生一定张力的牵引锭75构成。牵引锭75是与钢索73相连的张力调整装置。
钢索73从设在钢索引导物71上可以自由转动的2个引导滚轮79,79之间穿过并从后方伸出。从拴在钢索引导物71基底的钢索73的一端开始到插在引导滚轮79,79之间的钢索73,挂回在钢索引导物71的前方设置的牵引锭75的前端安装的挂回物上。
固定钩7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框状,可与转动固定物74相接触,另一端与钢索73相连。
转动固定物74,通过枢轴78与第2驳船22左右两侧上面前端分别设置的支持架台77相接,可以自由转动。
特别是转动固定物74侧面呈J字,外部边缘呈弧状的弯曲部74a的一端设有用来固定固定钩72的短固定爪74b,同时另一端设有长固定臂74c,并且,转动固定物74在弯曲部74a处与枢轴78相连,可以转动,并通过转动改变固定爪74b的方向。
支持架台77的后方设有通过利用起倒控制锭81而可以自由起倒的固定框82,转动转动固定物74c的前端,制止转动固定物74的转动。
并且,通过拉倒固定框82可以使转动固定物74转动,如图8所示,在此状态下由于第1驳船21和第2驳船22脱离,转动固定物74转动。解除转动固定物74和固定钩72的接触。
以上是通过中央连接装置6和约束装置7实现的拖船10和各驳船21、22、23的连接方法说明。
如图9所示,首先,把连接的拖船10和各驳船21、22、23按必要的/顷序排列。此处拖船10和各驳船21、22、23是完全分离的,如果最初把拖船10与第1驳船21和第3驳船23连接,再重新在第1驳船21和第3驳船23之间连接上第2驳船22,或者在拖船10和第1驳船21、第2驳船22连接的连接船后面再连接上第3驳船23也可以。并且,连接驳船数不只限于3个,根据情况,连接船只由拖船10和第一驳船21构成也可,连接四个以上的驳船也可。
如图9所示,第1驳船21的有底筒状体3,第2驳船的有底筒状体3及第3驳船的有底筒状体3中分别装有必要的货物,与其各自重量相应第1驳船21部分的排水量,第2驳船22部分的排水量,第3驳船23部分的排水量各不相同。
如上所述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第1~3驳船21、22、23排水量不同,各自连接面上设的连接用突出轴61与连接用轴泵62的高度便不同,因此应使第1~3驳船21、22、23的排水量一致。如图10所示,第1~3驳船21、22、23分别对内设空间2a内注水,调整第1~3驳船21、22、23的排水量,即把第1~3的驳船21、22、23的内设空间2a作为平稳器使用,进行排水调整。
把第1~3驳船21、22、23的内设空间2a作为平稳器,免除在第1~3驳船21、22、23中放置大型平稳器的必要,根据需要设置最小的平稳器即可。相应地扩大了内设空间2a,实现有底筒状体3的大型化和大容量化。或者实现同一容量的驳船的小型化,从而降低驳船的制造成本。
特别是调整排水过程中,由于在第1~3驳船21、22、23中各有底筒状体3对于驳船基体2都处于完全漂浮状态,因此,排水调整与有底筒状体3中货物的重量无关。
第1~3驳船21、22、23的排水大体一致之后,终止排水调整,如图11所示,通过中央连接装置6对第一驳船21和第2驳船22以及第2驳船22和第3驳船23进行连接。
此时,首先通过转动固定物74固定各约束装置7的固定钩72,拉起拖船10与第1驳船21,第1驳船21与第2驳船22、第2驳船22与第3驳船23之间的钢索73。然后通过牵引锭75的运动牵引钢索73,使得拖船10与第1驳船21,第1驳船21与第2驳船22,第2驳船22与第3驳船23相互牵引靠近。
拖船10与第1驳船21,第1驳船21与第2驳船22,第2驳船22与第3驳船23靠近后,使连接用突出轴61与连接用轴承62相对连接,完成中央连接装置6的连接。
中央连接装置6连接完毕后,约束装置7的牵引锭75牵引钢索73使其产生一定张力,此张力制约着拖船10和第1驳船21以及各驳船。通过钢索73所得张力可以缓和拖船10和第1驳船21之间,第1驳船21和第2驳船22间,第2驳船22和第3驳船23之间的左右晃动和前后晃后,尤其是可以根据航行速度、浪高等由牵引锭75调节张力。
拖船10第1~3驳船21、22、23分别连接成一体后,利用排水泵排出第1~3驳船21、22、23的内设空间2a内的水。如图2所示,拖船10和第1~3驳船21、22、23相连成为连接船A。由此,可以防止连接后船行时,由于内设空间2a中残留多余的水导致的连接船A的船体重量增加,防止航行效率下降。
并且内设空间2a中水排出后,在驳船基体2与有底筒状体3之间的内设空间2a的开口部分设橡胶状连接装置(无图)。可以使驳船基体2与有底筒状体3更加紧密连接,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各驳船21、22、23里分别设有一个有底筒状体3,其实不限于一个,设置多个有底筒状体3的构造也可。并且各驳船21、22、23也可以设置多个注水口2c。

Claims (10)

1、一种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其装载货物的驳船可单个或多个与作为推进装置的拖船[10]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拖船[10]是设有左侧推进装置和右侧推进装置的双体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设置在拖船[10]两舷上的左、右推进装置螺旋桨[11、12]的间距大于驳船[21、22、23]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驳船[21、22、23]上设有有底筒状体[3],其上部为装卸货物而设置有装卸口[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驳船[21、22、23]由有底筒状体[3]及内设该有底筒状体的驳船基体[2]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驳船基体[2]内设有向与有底筒状体[3]内接的内设空间[2a]中进行注水的注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驳船中设置了开关阀门[2d]和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拖船[10]与驳船[21],驳船[21、22]与驳船[22、23]之间连接面的任一方设置的连接用突出轴[61]和另一方设置的连接用轴承[62]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接用突出轴[61]设有前端突起为略球体的球状接触体[63],另一方连接用轴承[62]设有与球状接触体[63]相接触的半球状弯曲面接触壁[62a],和带有比球状接触体[63]的最大径小的小径接触空的接触板[62b]。
9、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7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拖船与驳船,驳船与驳船之间设置一台或多台连接约束装置[7],该连接约束装置[7]由一端与分别设置在第1驳船[21]左右两侧上面后部的钢索引导物[71]的基座相连,一端与固定钩[72]相连的钢索[73];第2驳船[22]的左右上前部设置的转动固定物[74],使钢索[73]产生一定张力的牵引锭[75]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船,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钢索[73]从设在钢索引导物[71]上可以自由转动的2个引导滚轮[79]之间穿过并从后方伸出;从拴在钢索引导物[71]基底的钢索[73]的一端开始到插在引导滚轮[79]之间的钢索[73],挂回在钢索引导物[71]的前方设置的牵引锭[75]的前端安装的挂回物上。
CN 03214195 2003-08-09 2003-08-09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732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14195 CN2637321Y (zh) 2003-08-09 2003-08-09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214195 CN2637321Y (zh) 2003-08-09 2003-08-09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37321Y true CN2637321Y (zh) 2004-09-01

Family

ID=3428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1419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7321Y (zh) 2003-08-09 2003-08-09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37321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2203A (zh) * 2014-10-28 2015-02-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适用于船体式浮动核电站的牵引机构
CN105442430A (zh) * 2015-12-16 2016-03-30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围区吹填人力前进设备
CN105972020A (zh) * 2016-07-11 2016-09-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浮箱连接器
TWI585005B (zh) * 2015-05-18 2017-06-01 Small water surface catamaran inbound and outbound pick - up system and method
CN110803253A (zh) * 2019-11-14 2020-02-18 朱和泰 一种船体快速连接装置
CN113966297A (zh) * 2019-06-14 2022-01-21 E·马伊姆 海上船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2203A (zh) * 2014-10-28 2015-02-04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适用于船体式浮动核电站的牵引机构
TWI585005B (zh) * 2015-05-18 2017-06-01 Small water surface catamaran inbound and outbound pick - up system and method
CN105442430A (zh) * 2015-12-16 2016-03-30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围区吹填人力前进设备
CN105442430B (zh) * 2015-12-16 2018-03-30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围区吹填人力前进设备
CN105972020A (zh) * 2016-07-11 2016-09-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浮箱连接器
CN105972020B (zh) * 2016-07-11 2018-07-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一种浮箱连接器
CN113966297A (zh) * 2019-06-14 2022-01-21 E·马伊姆 海上船舶
CN110803253A (zh) * 2019-11-14 2020-02-18 朱和泰 一种船体快速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00724A (en) Winged sailing craft
KR20130055604A (ko) 전기 해양 표면 구동장치
CN2637321Y (zh) 拖船牵引的多体连接船
JP2004533356A (ja) 水陸両用車両
CN102490872A (zh) 一种深水作业海洋平台工作船
JP2011235740A (ja) 船舶
CN102056793B (zh) 为轮船提供大直径螺旋桨的方法和具有大直径螺旋桨的轮船
CN110963005B (zh) 一种单体货船的减摇控制方法
CN111003110B (zh) 一种用于破冰船使用的船舶推进器
CN102490886A (zh) 一种海洋工程船舶
CN104760678B (zh) 侧面隧道船型
CN201280221Y (zh) 一种新型水面高速船
CN1990342A (zh) 大吨位海河直达运输船舶
CN1043025C (zh) 船用半浸入式推进器
JP2017035975A (ja) 抵抗低減、安定性向上の双胴船
CN110015387B (zh) 一种适用于低速船舶的减摇装置
WO2014028969A1 (en) Wave making apparatus with translating wake generating body
CN2711040Y (zh) 多体连接拖船
CN200942864Y (zh) 摩托游乐艇
CN2677290Y (zh) 驳船连接构造及驳船连接船
CN1180950C (zh) 高速船舶的船体
CN205440784U (zh) 一种内河起重打捞船
CN113665758B (zh) Lng船舶缓冲减速装置
CN108583773A (zh) 一种三体船设计方法
WO2024114780A1 (zh) 一种三体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1

Termination date: 200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