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02220Y -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02220Y
CN2502220Y CN 01266228 CN01266228U CN2502220Y CN 2502220 Y CN2502220 Y CN 2502220Y CN 01266228 CN01266228 CN 01266228 CN 01266228 U CN01266228 U CN 01266228U CN 2502220 Y CN2502220 Y CN 250222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wind knife
air knife
extension board
cold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662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品椿
刘博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z Taiw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z Taiw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z Taiwan Ltd filed Critical Manz Taiwan Ltd
Priority to CN 012662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0222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0222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0222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包括有冷风刀装置与热风刀装置,且冷风刀装置位于热风刀装置的前方;冷风刀装置所设的上、下风刀分别设有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直线形出风口,且在该上、下风刀的前、后方分别设有水平延伸的前、后延伸板。热风刀装置所设的上、下风刀分别设有复数个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出风孔,这些出风孔在同一个平面上排列成V字形,在上、下风刀的前、后方分别设有水平延伸的前、后延伸板,薄形板件被输送并依序通过冷、热风刀装置的上、下方之间的出风口/孔时,可利用上、下方的前、后延伸板做支撑,避免了薄形板件受到高压风力作用而挠曲变形,使得板件上的水分可以受到两道吹干的程序,同时获得烘干效果。

Description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其所吹出的冷、热风压力均匀、风量稳定,而且可以防止薄形板件因受风压而挠曲变形,进而避免发生卡板现象;又能让板件上的水分受到两道吹干的程序,同时获得烘干效果的吹干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制造印刷电路板等板件时,必须经由数道湿制作过程后,再让板件进入后制作过程;基于对品质的要求,板件在完成湿制作过程后而进入后制作过程之前,必须将板件上残留的水分彻底排除,否则所残留的水珠甚至水痕会影响后制作过程的合格率。
传统上对于前述板件在经过湿制作过程后所残留的水分的排除方式必须经过吹干与烘干两道程序;其中的吹干程序是在板件输送过程中利用高压空气以倾斜方向吹向板件的上、下面,使得板件上、下面所残留的水分彻底地排除,然后再使板件进入烘干程序而将板件完全地干燥,最后才能让板件进入后制作过程;倘若在吹干的程序中未能将板件上的水分完全排除,则在将板件烘干后会留下水痕,这样必将会影响后制作过程的合格率。
公知用来吹干前述板件的高压空气是通过位于上、下方的“风刀”来产生的。所谓的“风刀”是在一具有适当内空间的元件设置一条很细的出风口,该内空间被通入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再由该出风口高速喷出而形成如刀片状的“风面”,因而借由该上、下方的风面将板件上、下面的水分吹干。
传统的风刀结构如图8所示,其是以金属板材一体弯曲成型,或以铝材挤制成型为一端呈圆管状,而另一端呈楔形状的风刀A结构,而且该金属板材的两端共同构成楔形的端部,并且在该楔形的端部形成一条缝隙般的出风口A2。该风刀A的一端是密封的,高压空气由风刀另一端进入,再由出风口A2吹出以形成如刀片状的风面。
然而,图8所示的传统风刀结构,在高压空气由宽大的圆管内部挤出出风口A2时,高压空气的压力会推动其楔形侧壁A1而造成出风口A2的宽度扩大,进而降低高压空气吹出时的风速;甚至会造成楔形侧壁A1抖动而使吹出的高压空气压力不稳定。
再者,前述传统的风刀是吹出冷空气将板件上的水分排除,然后再将板件送进烘干设备进行烘干作业;这样一来,倘若板件上的水分未能完全被排除即被送入烘干设备,则在残留水分的位置被烘干后会留下水痕。
另外,对于传统厚度较大的板件,利用前述公知的风刀来排除板件上的水分固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对于厚度日益薄小的板件而言,则高压空气作用于薄板件则会造成板件过度挠曲,进而在输送过程中造成卡板现象。
可见,前述传统用来吹干板件的风刀装置与烘干程序所存在的缺陷有待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用来排除板件上的水分的冷风刀装置具有优异的强度,进而所吹出的高压空气压力具有更高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经过冷风刀装置排除水分后的板件,再利用热风刀装置做烘干的程序,并同时做第二道的水分排除工作,以确保板件上不产生水痕。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在冷风刀装置与热风刀装置的输送方向前、后方位置均分别设有前、后延伸板,并在该延伸板上设置复数槽孔以供输送滚轮通过,借由该输送滚轮在输送薄形板件的同时,进一步利用延伸板支撑薄形板件而能避免薄形板件的过度挠曲。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冷风刀装置,其具有一上风刀与一下风刀,该上、下风刀分别设有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出风口,在该上、下风刀的前方与后方分别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前延伸板与后延伸板,该上、下风刀之间,以及上、下方的延伸板之间具有可以让板件通过的空间;一热风刀装置,其具有一上风刀与一下风刀,该上、下风刀分别设有复数个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出风孔,在该上、下风刀的前方与后方分别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前延伸板与后延伸板,该上、下风刀之间,以及上、下方的延伸板之间具有可以让板件通过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中,所述热风刀装置所设置的复数个出风孔是设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排列成V字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中,所述冷风刀装置与热风刀装置所设的前、后延伸板均设有供输送滚轮通过的复数槽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中,所述冷风刀装置的风箱侧边设有侧通孔,并在该具有侧通孔的风箱侧壁设置一盖板,盖板与风箱侧壁之间保持一条适当的间隙而构成一直线形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中,所述冷风刀装置的前延伸板结合于盖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中,所述的冷风刀装置,其风箱两端配合于固定座上,而固定座则固定地设在机器的本体上,该固定座设有隔条,所述上、下风刀的风箱设在该隔条两侧的固定座上,以让上、下风刀同步地固定,而且上、下风刀之间的间距也得以固定。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至少包括有一冷风刀装置与一热风刀装置,且冷风刀装置是热风刀装置的前方,即前一制作过程;该冷风刀装置所设的上、下风刀分别设有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直线形出风口,且在该上、下风刀的前、后方分别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前、后延伸板。所述的热风刀装置所设的上、下风刀分别设有复数个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出风孔,这些出风孔进一步地在同一个平面上排列成V字形,在该上、下风刀的前方与后方分别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前、后延伸板,使得薄形板件被输送并依序通过冷、热风刀装置的上、下方之间的出风口/孔时,得以利用上、下方的前、后延伸板做支撑,由此而避免薄形板件受到高压风力作用产生挠曲变形,并使得板件上的水分可以受到两道吹干的程序,同时获得烘干效果。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借光及其功能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风刀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风刀装置的气流方向的平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风刀装置的上、下风刀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风刀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风刀装置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风刀装置的上、下风管结构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刀装置配合多数输送滚轮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8为公知冷风刀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包括有冷风刀装置与热风刀装置,而且冷风刀装置与热风刀装置是依板件制作过程的顺序依序排列在前方与后方,板件先由输送装置输送通过冷风刀装置进行排除水分的工作后,再使板件通过热风刀装置进行第二道的排除水分工作并同时烘干。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风刀装置1,包括有设在上、下方且呈相对应位置的上风刀与下风刀;该上风刀与下风刀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所设置的方向互为相反且对应而已,故仅以上风刀的结构做说明。
图1所示包括有两组冷风刀装置1,该冷风刀装置1的上风刀11结构,是在一风箱110的上方与侧边分别设有上通孔1111与复数侧通孔112,并且在风箱110的上端结合一风管111,风管111的下方设有对应于上通孔1111的洞孔1110,使得风管111与风箱110之间相连通。风箱110的后方下端水平地延伸一后延伸板115,该后延伸板115上设有复数槽孔1151,且在后延伸板115的端部形成有弯曲边1152。在具有侧通孔112的风箱110侧壁形成为斜面,并在该斜面锁固有一盖板113,而且利用密封元件13(例如填料)将盖板113与风箱110外壁面之间的上方与两侧予以密封,仅保留下方呈直线形的缝隙状出风口114;在盖板113的侧边下端水平地延伸有一前延伸板1121,该前延伸板1121上设有复数槽孔1122,且在前延伸板1121的端部形成有弯曲边1123。
前述冷风刀装置1的上、下风刀11、12是以互为相反且对应方式装设在输送装置3的上、下方位置(参阅图1、图3所示),并且使得上、下风刀11、12之间,以及前、后延伸板1121、115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而输送装置3所设置的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则可以分别通过前、后延伸板1121、115的槽孔1122、1151,进而使得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相接触(参阅图1、图4所示);另外独立设置的固定座116是固定在机器的本体,且在固定座116一侧设有突出且呈水平状态的隔条1162,隔条1162两对向两侧的固定座116上分别设有洞孔1161,该固定座116是固定地设在机器的本体上;冷风刀装置1的上、下方的风箱110两端分别以板体予以密封,并且在板体设有对应于前述洞孔1161位置的螺孔1101;借由该固定座116的结构可以将风箱110的两端分别抵靠于该隔条1162,再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座116的洞孔1161并锁入风箱110的螺孔1101,以将风箱110固定在固定座116上,而且利用隔条1162可以始终保持两风箱1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换言之,借由固定座116可以让上、下风刀11、12同步地固定,而且上、下风刀11、12之间的间距也得以受到设在固定座116的隔条1162予以区隔而固定(其组合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下输送滚轮32是具有动力的主动轮,而第二上输送滚轮32A则为不具有动力的被动轮。
输送装置3所设的第一上、下输送滚轮31A、31则是以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滚轮,并设置在冷风刀装置1的前方,用来将板件4夹持输送通过上、下风刀11、12之间,再由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继续输送。该第一下输送滚轮31是具有动力的主动轮,而第一上输送滚轮31A则为不具有动力的被动轮。
参阅图2所示,借由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冷风刀装置1,高压冷空气被通入风管111内后,空气即通过洞孔1110与上通孔1111进入风箱110内,进而经由侧通孔112而由细小的出风口114喷出,以形成如薄纸般的“风面”;再者,由于上、下风刀11、12的出风口114是呈倾斜的状态,因此当板件4通过上、下方的出风口114时,由出风口114所吹出的高压空气便可以将附着在板件4上的水分往前方吹走而快速地排除水分。再者,薄形的板件4在通过上、下风刀11、12而受到风压作用时难免会产生挠曲变形,此时,本实用新型借由前、后延伸板1121、115的支撑、阻挡作用,可以避免板件4过度地挠曲,进而防止卡板现象发生。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风刀装置1是由盖板113紧固地结合在风箱110侧壁以构成出风口114,其结构甚为坚固,在高压空气吹出时绝不会推动盖板113而改变出风口114的宽度,因此其所吹出的空气压力及风速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刀装置2是设在冷风刀装置1的后方,即后制作过程。如图5及图6所示,该热风刀装置2包括有设在上、下方且呈相对应位置的上风刀21与下风刀22;该上风刀21与下风刀22的结构完全相同,只是所设置的方向互为相反且对应而已,故仅以上风刀21的结构做说明。
所述热风刀装置2的上风刀21具有一风箱210,该风箱210的下面前、后两侧分别水平地延设有一前延伸板211与一后延伸板212,而且在前、后延伸板211、212上分别设有复数贯通的槽孔2110、2120,在风箱210的下方壁面则设有复数出风孔213,且这些出风孔213的较佳实施例是排列成V字形。
前述热风刀装置2的上、下风刀21、22是以互为相反且对应方式装设在输送装置3的上、下方位置,以及位于前述冷风刀装置的后方,即后制作过程,并且使得上、下风刀21、22之间,以及前、后延伸板211、212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而输送装置3所设置的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则可以分别通过前、后延伸板211、212的槽孔2110、2120,进而使得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相接触;其中的第二下输送滚轮32是具有动力的主动轮,而第二上输送滚轮32A则为不具有动力的被动轮;前述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与上、下风刀21、22的组合状态如图7所示,将上、下风刀21、22的同一端分别组合在一个固定座23的穿孔231中,而上、下风刀21、22的另一端则靠抵于另一固定座23所设的隔条232相对两侧,并且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座23的洞孔233再锁入上、下风刀21、22端部所设的螺孔2112(如图6所示);所述的固定座23是固定地设在电镀机本体的适当位置,而设在固定座23的隔条232则用以隔开上、下风刀21、22而让上、下风刀21、22保持固定的间距。输送装置3所设的第一上、下输送滚轮31A、31则是以橡胶或塑料材料制成的滚轮,并且设置在热风刀装置2的前方,用来将板件4夹持输送通过上、下风刀21、22之间,再由第二上、下输送滚轮32A、32继续输送。该第一下输送滚轮31是具有动力的主动轮,而第一上输送滚轮31A则为不具有动力的被动轮。
参阅图5所示,借由前述的热风刀装置2,高压热空气被通入风箱210内后,热空气即通过出风孔213喷出,因此当板件4通过上、下方的出风孔213时,由出风孔213所吹出的高压热空气便可以将板件4的上、下面进一步地烘干;再者,由于从出风孔213吹出的热空气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压力,因此,薄形的板件4在通过上、下风刀21、22而受到风压作用时,也可以借由前、后延伸板211、212的支撑、阻挡作用,可以避免板件4过度地挠曲,进而防止卡板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是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进行的有关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冷风刀装置,其具有一上风刀与一下风刀,该上、下风刀分别设有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出风口,在该上、下风刀的前方与后方分别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前延伸板与后延伸板,该上、下风刀之间,以及上、下方的延伸板之间具有可以让板件通过的空间;
一热风刀装置,其具有一上风刀与一下风刀,该上、下风刀分别设有复数个朝向下方与上方且彼此相对应的出风孔,在该上、下风刀的前方与后方分别设有一水平延伸的前延伸板与后延伸板,该上、下风刀之间,以及上、下方的延伸板之间具有可以让板件通过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刀装置所设置的复数个出风孔是设在同一个平面上,并且排列成V字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刀装置与热风刀装置所设的前、后延伸板均设有供输送滚轮通过的复数槽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刀装置的风箱侧边设有侧通孔,并在该具有侧通孔的风箱侧壁设置一盖板,盖板与风箱侧壁之间保持一条适当的间隙而构成一直线形的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刀装置的前延伸板结合于盖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形板件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风刀装置,其风箱两端配合于固定座上,而固定座则固定地设在机器的本体上,该固定座设有隔条,所述上、下风刀的风箱设在该隔条两侧的固定座上。
CN 01266228 2001-10-29 2001-10-29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50222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66228 CN2502220Y (zh) 2001-10-29 2001-10-29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66228 CN2502220Y (zh) 2001-10-29 2001-10-29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02220Y true CN2502220Y (zh) 2002-07-24

Family

ID=33672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66228 Expired - Lifetime CN2502220Y (zh) 2001-10-29 2001-10-29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02220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507A (zh) * 2011-06-20 2011-11-23 乐山希尔电子有限公司 电镀烘干机
CN102384641A (zh) * 2011-11-07 2012-03-21 博罗县精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的烘干系统
CN108274718A (zh) * 2018-03-30 2018-07-13 漳州杰安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吸管的自动化高效生产设备
CN109943869A (zh) * 2019-04-24 2019-06-28 福建清景铜箔有限公司 快速烘干冷却生箔装置
CN110856363A (zh) * 2019-11-19 2020-02-28 江苏上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cof化锡烘烤的滚轮设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507A (zh) * 2011-06-20 2011-11-23 乐山希尔电子有限公司 电镀烘干机
CN102384641A (zh) * 2011-11-07 2012-03-21 博罗县精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的烘干系统
CN102384641B (zh) * 2011-11-07 2014-01-22 博罗县精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柔性线路板的烘干系统
CN108274718A (zh) * 2018-03-30 2018-07-13 漳州杰安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吸管的自动化高效生产设备
CN108274718B (zh) * 2018-03-30 2024-01-12 漳州杰安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吸管的自动化高效生产设备
CN109943869A (zh) * 2019-04-24 2019-06-28 福建清景铜箔有限公司 快速烘干冷却生箔装置
CN110856363A (zh) * 2019-11-19 2020-02-28 江苏上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cof化锡烘烤的滚轮设计方法
CN110856363B (zh) * 2019-11-19 2021-07-13 江苏上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cof化锡烘烤的滚轮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502220Y (zh) 薄形板件吹干装置
CA2088487A1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extrusion press profile sections
KR20070090752A (ko) 에어 부상 유닛 및 에어 부상 유닛의 제조방법
CN1314252A (zh) 具有多个单元的喷墨头及其制造方法
US5667124A (en) V-shaped nozzles for guiding and drying a web on an air cushion
CN1258472C (zh) 在处理设备中悬浮引导连续材料或整张材料的装置
CN211617042U (zh) 一种打印平台
US4446592A (en) Nozzle assembly
CN214827600U (zh) 水性涂层膜类面材不干胶产品收卷用防涂层粘连设备
CN1701965A (zh) 被固定件输送装置以及液体固定装置
CN2678310Y (zh) 组合式机箱
KR100713612B1 (ko) 플로팅 노즐
KR0131252B1 (ko) 자동차 연료탱크의 배플 제작용 지그
CN1587587A (zh) 一种有安装定位线的纸面石膏板及生产方法
CN220886627U (zh) 一种侧面连接带安全窗结构的轿顶
CN219806469U (zh) 一种3d打印机风扇散热组件
CN220409652U (zh) 一种高集成度的3d打印喷头
CN212305741U (zh) 一种塑料薄膜表面静电消除装置
CN214027755U (zh) 一种多色印刷机
CN213747605U (zh) 一种干燥木材用隔条
CN216328966U (zh) 铺装机
CN213999868U (zh) 一种宽度可调式陶瓷平板膜挤出模具
CN216308547U (zh) 一种导风板及烘干机
CN217993529U (zh) 一种可变角3d打印系统
CN213208576U (zh) 一种均风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110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