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77877Y -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 Google Patents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77877Y
CN2277877Y CN 96240302 CN96240302U CN2277877Y CN 2277877 Y CN2277877 Y CN 2277877Y CN 96240302 CN96240302 CN 96240302 CN 96240302 U CN96240302 U CN 96240302U CN 2277877 Y CN2277877 Y CN 227787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ody
hole
guide
relative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2403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定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624030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7787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7787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7787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该模具组由五块模体所组成,其中,第五模体上的数支第二导杆依序穿过第四、三、二模体;第二导杆较大的头部则容置于第一模体;第四模体的第一导杆亦依序穿过第三、二模体,而其较大的头部可容纳于第一模体;将第二、三模体加以连结的凸杆上并套设有压力弹簧;第一、二模体之间则藉由设于其侧面具有夹持力量的带模杆保持相连,藉此各模体之间的连动关系以各模体连结后的模穴所射出的容器便得依各模体连动步骤卸下。

Description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容器之射出模具组,该容器尤指一种以PC塑胶材质成形的容器。
按,由于今日经济发展迅速,现代人对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提升,产业界对提高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及产量莫不投注大量心血。对于制造业而言,以机器取代人工的趋势早已蔚为风潮,今日业者需进一步努力的目标更在于以自动化之生产作高品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原则下制造出透明效果的高品质塑胶容器的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胶容器之射出模具组,该容器则尤指一种具高透明度以PC塑胶成形的容器,该模具组包括:
一第一模体,该第一模体系一板状体,其一面为第一合模面,该第一合模面上具有一凸出的圆弧形凸形体,凸形体中央位置上的顶出孔贯穿至第一模体的另外一面,惟该顶出孔穿出凸形体的开口端系扩大形成漏斗形状,该开口端之面积并接近下述第二模体上的凸模面积,同样贯穿第一模体的多数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则均匀分布于碗形体周缘。
一第二模体,该第二模体与第一合模面相对面为第二合模面,该第二合模面具有一个与第一合模面上之碗形体相对的凹槽,该凹槽形状与碗形体相同,惟体积略小且其底部具一贯孔而呈透空状态,该第二模体上并具有多数第三导孔、第四导孔,该第三导孔各与第一导孔相对、第四导孔各与第二导孔相对,惟第三、四导孔之口径皆较小于其相对的第一、二导孔,第二模体的二侧面上并具有凸出于第二合模面的带模杆,该带模杆则为具有向内夹缩的弹性的板状杆体;
一第三模体,该第三模体上具有分别与第三、四导孔相对的第五、六导孔,其圆板状的凸模系位于相对第二模体的第三合模面上,该凸模恰可与第二模体中凹槽底部的贯孔配合,惟其直径略小于该贯孔,而凸模上则具有一射料孔,此外,第三合模面上并具有多数凸杆,各凸杆皆套设弹簧,其末端则穿入且限制于第二模体内;
一第四模体,该第四模体具有与第六导孔相对的第七导孔,其中心位置处的射料孔亦与第三模体的射料孔相对,固定于其一面的第一导杆则穿过第三、五导孔,惟第一导杆的头部大于第三导孔,但可容纳于第一导孔内;
一第五模体,该第五模体的中心位置上同样具有一射料孔,该射料孔呈漏斗状,底端与第四模体射料孔相对,第五模体在其相对第四模体的面上并具有第二导杆,该第二导杆系穿过第四、六、七导孔,惟其头部大于第四导孔,但可容纳于第二导孔。
以下兹以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图中:
图1为已有技术所制的碗的立体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顶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已有技术顶出柱施力于碗底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动作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动作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动作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四动作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五动作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成的碗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出柱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出柱施力于碗底部的示意图。
请参阅各附图,兹由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构部分,本实施例主要由五块模体所组成,其中:
第一模体30是一块板状体(其它各模体亦同),它的前侧面为第一合模面31,该第一合模面31上具有一个凸出的圆弧形碗形体32(即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凸形体),碗形体32中央位置上的顶出孔33贯穿至第一模体30的另外一面,而且,这个顶出孔33穿出碗形体32之开口端331扩大形成漏斗形状,开口端331的开口面积大约和下述第二模体40上的凸模53面积相同,该顶出孔33的开口端331顶出柱36的头部361,除此之外,第一模体30上同样贯穿第一模体30的多数第一导孔34、第二导孔35则均匀分布于碗形体32周缘;
第二模体40与第一合模面31相对之面为第二合模面41,该第二合模面41具有一个与第一合模面31上的碗形体32相对之凹槽42,该凹槽42形状与碗形体32相同,只是体积略小且其底部具一贯孔421而呈透空状态,该第二模体40上并具有多数第三导孔43、第四导孔44,该第三导孔43分别与第一导孔34相对、第四导孔44分别与第二导孔35相对,而第三、四导孔43、44之口径皆小于其相对之第一、二导孔34、35,第二模体40之二侧面上并具有凸出于第二合模面41的带模杆45、46,该带模杆45、46则为具有向内夹缩的弹性的板状杆体。
第三模体50上具有分别和第三、四导孔43、44相对的第五、六导孔51、52,其圆板状的凸模53位于相对第二模体40的第三合模面54上,该凸模53恰可与第二模体40中凹槽42底部的贯孔421配合,惟其直径略小于该贯孔421,而凸模53上则具有一射料孔55,此外,第三合模面54上具有多数凸杆56,各凸杆56皆套设弹簧57,其未端则穿入且限制于第二模体40内;
第四模体60具有与第六导孔52相对之第七导孔61,其中心位置处的射料孔62亦与第三模体50的射料孔55相对,固定于其前侧面之第一导杆63则穿过第三、五导孔43、51,惟第一导杆63的头部631大于第三导孔43,仅可容许于第一导孔34内行进;
第五模体70的中心位置上同样具有一射料孔71,该射料孔71呈漏斗状,底端与第四模体60射料孔62相对,第五模体70在其相对第四模体60的面上并具有第二导杆72,该第二导杆72系穿过第四、六、七导孔44、52、61,惟其头部721大于第四导孔44,仅可容纳于第二导孔35。
本实施例中,第一合模面31上并进一步具有多数定位杆37(请参阅图4),而第二合模41则具有可与之配合的定位槽(未示),以增进第一、二合模面31、41结合准确。
本实施例的模具组使用时当然须设置于塑胶射出成形机上,而本实施例的装设方式亦与其它种类的模具相同,须利用模具本身(即第一模体30)装设于射出成形机的伸缩机柱上,第五模体70的射料孔71可与射料时射出成形机的射出结构相接即可,因此,本实施例利用上述构造令第一模体30与第二模体40间藉带模杆45、46作用运动、第二模体40与第三模体50间藉凸杆56作用而运动、第二模体40间与第四模体60间藉第一导杆63作而连动、第二模体40与第五模体70间藉第二导杆72的作用而连动,而得在配合射出成形机机柱伸缩的动作达成合模、射料成形、依序分解有效退模的工作,详细动作再藉图4至图8五个动作状态说明之:
请依序参看图4至图8,由各图可知当射出成形机的机柱伸出时,将依序令第一模体30与第二模体40结合,第四模体60与第五模体70结合,第三模体50与第四模体60结合,最后,再令第二模体40与第三模体50结合,各个模体30、40、50、60、70结合之后,第一、二、三合模面31、41、54之间利用凸模53、凹模42、碗形体32所形成的碗形模穴81使可让PC原料自射料孔55、62、771施压注入,塑胶射入形成一个碗90之后便得进行退模步骤。
一、如图7所示,退模时第一模体30将受射出成形机的机柱带动而回缩,回缩时,由于第一模体30与第二模体40尚由带模杆45、46的作用而连结,而且,位于第二模体40与第三模体50之间的弹簧57施力将第二模体40与第三模体50分离,因此,第二模体40与第三模体50在第一模体30与第二模体40尚未分离之前已先分离,此一分离动作主要为了让凸模53能够顺利脱模,因为凸模53的表面较不具圆弧性,若留待最后再脱模将难以顺利脱出。
二、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导杆63头部的限制,第一模体30要持续回缩之时,由于第二模体40、第三模体50之间系以凸杆56加以连结,所以,第一模体30回缩之时一并将第二、三模体40、50连动,而令第三模体50与第四模体60分离,此一动作之目的在于令填塞于第三模体50射料孔55中的塑料抽取出来,以免阻碍下次射料。
三、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导杆63头部631的限制,第一模体30在持续回缩时将藉由第一导杆63的头部631拉动第四模体60,又因第五模体70是固定在射出成形机上的,所以,第四模体60将与第五模体70分离,此一动作的目的在于再一次将填塞于射料孔62的塑胶抽拔出来而更便于清除。
四、如图4所示,由于除第一模体30的外各模体皆由第二导杆72所限制,因此,第一模体30最后回缩行程进行时便会与第二模体40分离,此时成形的碗90附着于碗形体32上,顶出柱80之伸出便可将成形的碗90顶出而分离。
因此,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已经可以用高效率完全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制造高透明度的塑胶碗。
除此之外,请参阅图1至图3,在现有技术中,顶出柱10为直杆体,作用时同样以伸出动作将附着于碗形模11上的碗20推出。但由于刚成形的碗20在高温下尚未硬,所以,推出时,将使碗20的底壁21部分凹陷且形成一圈凸环22。由于透明碗的透明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所以,该凸环22对于整个质感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作了非常巧妙的改良,请参阅图9至图11。本实用新型使顶出孔33的形状得以配合顶出柱80头部81而为漏斗状,该顶出柱80头部的周缘又恰好可重叠于碗90的环形底座91上。这样一来,顶出柱80伸出时,碗90的底座91恰可具有一支持效果而不致于凹陷,碗90的形状便较美观。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顶出柱80不但将顶出技术中无可避免的压迫而产生的凸环92利用底座91支持的效果而令其减少,更巧妙地利用底座91原本的环形透明效果来与它所产生的透明光圈重叠,因此,整个容器在视觉效果非常的均匀而晶莹剔透。
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以容器中的碗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实用新型亦可以生产碟、盘、杯、盆等各式容器。本实用新型第三模体其凸模的形状(即容器底座的形状)亦可加以变化,只要在顶出柱形状可与其配合的原则下各种形状如方形、椭圆形等皆可制作实施。

Claims (2)

1.一种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该容器尤指一种具高透明度以PC塑胶成形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模具组包括:
一第一模体,该第一模体系一板形体,其一面为第一合模面,该第一合模面上具有一凸出的圆弧形凸形体,凸形体中央位置上的顶出孔贯穿至第一模体的另外一面,惟该顶出孔穿出凸形体的开口端系扩大形成漏斗形状,该开口端之面积并接近下述第二模体上的凸模面积,该顶出孔的开口端并恰可配合一顶出柱的顶部,此外,同样贯穿第一模体的多数第一导孔、第二导孔则均匀分布于凸形体周缘;
一第二模体,该第二模体与第一合模面相对的面为第二合模面,该第二合模面具一个与第一合模面上的碗形体相对的凹槽,该凹槽形状与碗形体相同,惟体积略小且其底部具一贯孔而呈透空状态,该第二模体上并具有多数第三导孔、第四导孔,该第三导孔各与第一导孔相对、第四导孔各与第二导孔相对,惟第三、四导孔的口径皆较小其相对的第一、二导孔,第二模体的二侧面上并具有凸出于第二合模面的带模杆,该带模杆则为具有向内夹缩的弹性的板状杆体;
一第三模体,该第三模体上具有分别与第三、四导孔相对的第五、六导孔,其圆板状的凸模位于相对第二模体的第三合模面上,该凸模恰可与第二模体中凹槽底部的贯孔配合,惟其直径略小该贯孔,而凸模上则具有一射料孔,此外,第三合模面上并具有多数凸杆,各凸杆皆套设弹簧,其末端则穿入且限制于第二模体内;
一第四模体,该第四模体具有与第六导孔相对的第七导孔,其中心位置处之射料孔亦与第三模体的射料孔相对,固定于其一面的第一导杆则穿过第三、五导孔,惟第一导杆的头部大于第三导孔,但可容纳于第一导孔内;
一第五模体,该第五模体的中心位置上同样具有一射料孔,该射料孔呈漏斗状,底端与第四模体射料孔相对,第五模体在其相对第四模体之面上并具有第二导杆,该第二导杆穿过第四、六、七导孔,惟其头部大于第四导孔,仅可容纳于第二导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容器的射出模具组,其特征在于,第一合模面上还具有多个定位杆,而第二合模面则具有可与配合的定位槽,以增进二合模面准确结合。
CN 96240302 1996-09-09 1996-09-09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7787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240302 CN2277877Y (zh) 1996-09-09 1996-09-09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240302 CN2277877Y (zh) 1996-09-09 1996-09-09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77877Y true CN2277877Y (zh) 1998-04-08

Family

ID=33915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24030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77877Y (zh) 1996-09-09 1996-09-09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7787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4755C (zh) * 2005-08-31 2008-01-30 汕头市华盛塑料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正压成型机的合模冲剪顶杯机构
CN108907238A (zh) * 2018-07-19 2018-11-30 宁波夏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活塞割槽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4755C (zh) * 2005-08-31 2008-01-30 汕头市华盛塑料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正压成型机的合模冲剪顶杯机构
CN108907238A (zh) * 2018-07-19 2018-11-30 宁波夏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活塞割槽机
CN108907238B (zh) * 2018-07-19 2019-11-08 宁波夏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活塞割槽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76508B (zh) 一种注塑成型用模具
CN101491932A (zh) 一种带活动隔离片的双色注塑模具及制备方法
CN113320104A (zh)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CN2277877Y (zh) 塑胶容器的射出模具组
CN2875772Y (zh) 模具翻转装置
CN101108524B (zh) 塑料制品连续生产方法及设备
CN210389935U (zh) 一种汽车立柱外饰板注塑模具
CN210362247U (zh) 自动装配转勾模具
CN113843982A (zh) 一种斜顶弹针联动机构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664886Y (zh) 射出机双色交替射出结构
CN110385837B (zh) 一种旋转抽芯模具结构
CN201552715U (zh) 简易施封锁成型模具
CN220331821U (zh) 一种高速成型模具
CN215151402U (zh) 塑料草模具滑块弹簧分层式同时同步弹出模具结构
CN2798967Y (zh) 安全注射针筒的针头固接座
CN200942581Y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1363342U (zh) 一种用于生产水杯弹跳外盖的模具
CN219171553U (zh) 一种中联接件的成型模具
CN213500598U (zh) 一种多腔室高效注塑模具
CN216544516U (zh) 一种弹性支架模具
CN2761400Y (zh) 多模穴射出成型模具
CN213766993U (zh) 一种用于生产吸尘器壳体的注塑模具
CN216465979U (zh) 一种便于快速脱模的电机腔盖模具
CN215242619U (zh) 具有多脱模块的车篮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