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9315U - 模具退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退料装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9315U
CN221289315U CN202322891607.0U CN202322891607U CN221289315U CN 221289315 U CN221289315 U CN 221289315U CN 202322891607 U CN202322891607 U CN 202322891607U CN 221289315 U CN221289315 U CN 221289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ie holder
movable frame
fixed plate
material retur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916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佳
王家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9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9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具退料装置,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退料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X形活动架和退料件;固定板设于上模座,活动板设于与固定板位置对应的下模座;X形活动架设于固定板和活动板之间;退料件设于X形活动架上;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上模座带动固定板与X形活动架、固定板与X形活动架带动活动板与X形活动架向右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退料件置于模具外侧;上模座和下模座开模,上模座带动固定板与X形活动架、固定板与X形活动架带动活动板与X形活动架向左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退料件置于上模座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退料装置,可以保证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

Description

模具退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退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零件生产制造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模具,将制造好的零件进行取出,在制造行业的术语中叫做退料,现有的退料装置设置在模具内部,通过模具的开合运动使内部的弹簧推杆将加工好的零件推出,设置在模具内部的推杆在长期的使用中与模具之间有缝隙,会降低零件的质量,并且设置在模具内的弹簧跟随模具的移动会长时间处于压缩或拉伸状态,使得弹簧会较快的失效,弹簧失效,退料效果将会降低;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模具退料装置,能保证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具退料装置,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退料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X形活动架和退料件;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上模座,所述活动板设于与所述固定板位置对应的下模座;所述X形活动架设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之间;所述退料件设于所述X形活动架上;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带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向右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所述退料件置于所述模具外侧;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开模,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带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向左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所述退料件置于所述上模座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X形活动架包括: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B端倾斜插接至所述第二滑动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位置对应的第一滑动槽,所述X形活动架包括: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的D端倾斜插接至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交叉设置且活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杆A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B端与所述A端错位布置;所述第二滑动杆C端连接在与所述B端横向位置对应的所述活动板上,D端与所述C端错位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包括:移动杆和板主体,所述第二滑动槽开设在所述板主体上,所述板主体背离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移动杆插接至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活动板一端配合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杆一端配合的凹槽,所述移动杆伸入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凹槽配合,以致所述退料件置于所述下模座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板主体上还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弹簧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还包括:推动块,所述推动块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其中,所述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弹簧槽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X形活动架还包括:连接块和连接轴,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X形活动架的第一滑动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槽为竖向布置的长形槽,所述移动杆沿着所述长形槽向上/向下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槽沿着所述固定板长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槽沿着所述活动板长度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退料装置,通过将退料装置设于模具的外侧,从而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避免了退料件设置在模具内由于弹性件失效所产生的缝隙;通过第一滑动杆沿着第二滑动槽向左滑动,使得活动板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通过设置弹簧一方面给第一滑动杆施加向左滑动的推力,促进第一滑动杆向左滑动,使得退料件置于下模座上并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外,另一方面保证了弹簧不被压缩,避免失效,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加了退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退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退料装置的合模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退料装置的开模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模具1000,上模座1001,下模座1002,移动槽10021,凹槽100211,
退料装置100,
固定板10,第一滑动槽101,
活动板20,移动杆201,板主体202,第二滑动槽2021,安装槽2022,弹簧槽2023,推动块203,弹性件204,
X形活动架30,第一滑动杆301,第二滑动杆302,连接块303,
退料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板厚”、“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所示,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1000退料装置100。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出一种模具1000退料装置100,模具1000包括:上模座1001和下模座1002。退料装置100包括:固定板10、活动板20、X形活动架30和退料件40。固定板10设置在上模座1001上,活动板20设置子与固定板10位置对应的下模座1002上,X形活动架30设置在固定板10和活动板20之间,退料件40设置在X形活动架30上。
固定板10设置在上模座1001上,也就是说,固定板10设置在上模座1001外侧,固定板10固定连接在上模座1001外侧上,为了使得模具1000合模/开模时,上模座1001能够更好的带动固定板10上/下移动。
活动板20设置子与固定板10位置对应的下模座1002上,也就是说,活动板20设置在下模座1002外侧,同时与固定板10的位置相对应。
X形活动架30设置在固定板10和活动板20之间,退料件40设置在X形活动架30上。能够保证开模时,能更好的控制退料件40移动的位置和方向,从而保证成型零件的外观和质量。
上模座1001与下模座1002合模(如图2所示,结合图1所示),上模座1001带动固定板10与X形活动架30、固定板10与X形活动架30带动活动板20与X形活动架30向右(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退料件40置于模具1000外侧。
具体而言,上模座1001与下模座1002合模,上模座1001会带动固定板10向下模座1002靠近至合模,在固定板10向下移动(如图2所示上下方向)时会带动X形活动架30沿着活动板20长度的方向向右滑动(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与此同时,X形活动架30同样沿着固定板10长度的方向向右滑动(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X形活动架30向右滑动带动活动板20向右移动(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从而使得设置在X形活动架30上的退料件40也向右移动(如图2所示左右方向),最终将退料件40置于模具1000外侧,由此,完成了合模,从而避免了退料件40设置在模具1000内由于弹性件204失效所产生的缝隙。
上模座1001和下模座1002开模(如图3-图5所示,结合图1所示),上模座1001带动固定板10与X形活动架30、固定板10与X形活动架30带动活动板20与X形活动架30向左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退料件40置于上模座1001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
具体而言,上模座1001与下模座1002开模,上模座1001会带动固定板10远离上模座1001至完全开模,在固定板10向上移动(如图3-图5所示上下方向)时会带动X形活动架30沿着活动板20长度的方向向左滑动(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与此同时,X形活动架30同样沿着固定板10长度的方向向左滑动(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X形活动架30向左滑动带动活动板20向左移动(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从而使得设置在X形活动架30上的退料件40也向左移动(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结合图1所示),最终将退料件40置于下模座1002上(即位于上模座1001和下模座1002之间),同时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由此,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进一步实现了自动化生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避免了退料件40设置在模具1000内由于弹性件204失效所产生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1000退料装置100,通过将退料装置100设于模具1000的外侧,从而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避免了退料件40设置在模具1000内由于弹性件204失效所产生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为了能使得模具1000开模/合模时,X形活动架30沿着活动板20长度方向向右/左滑动,活动板20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2021(如图3-图5所示),X形活动架30包括:第一滑动杆301,第一滑动杆301B端倾斜插接至第二滑动槽2021内且与第二滑动槽2021滑动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一滑动杆301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向左/右滑动。其中,第一滑动杆301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向左滑动,使得退料件40向左移动且置于下模座1002上,同时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损失;第一滑动杆301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向右滑动,使得退料件40向右移动且置于模具1000外侧,从而延长了退料装置100的实用寿命,避免了退料件40设置在模具1000内由于弹性件204失效所产生的缝隙。
为了能使得模具1000开模/合模时,X形活动架30沿着固定板10长度方向向右/左滑动,固定板10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动槽2021位置对应的第一滑动槽101(如图2-图3所示),X形活动架30包括:第二滑动杆302,第二滑动杆302的D端倾斜插接至第一滑动槽101内且与第一滑动槽101滑动配合,从而实现了第二滑动杆302沿着第一滑动槽101向左/右滑动。其中,第二滑动杆302沿着第一滑动槽101向左滑动,使得退料件40向左移动且置于下模座1002上,同时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损失;第二滑动杆302沿着第一滑动槽101向右滑动,使得退料件40向右移动且置于模具1000外侧,从而延长了退料装置100的实用寿命,避免了退料件40设置在模具1000内由于弹性件204失效所产生的缝隙。其中,第一滑动杆301与第二滑动杆302交叉设置且活动连接。
因此,为了能使得模具1000开模/合模时,X形活动架30沿着固定板10和活动板20长度方向向右/左滑动,活动板20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2021,固定板10上开设有与第二滑动槽2021位置对应的第一滑动槽101,X形活动架30包括:第二滑动杆302和第一滑动杆301,第二滑动杆302的D端倾斜插接至第一滑动槽101内且与第一滑动槽101滑动配合,第一滑动杆301B端倾斜插接至第二滑动槽2021内且与第二滑动槽2021滑动配合,实现了第一滑动杆301和第二滑动杆302分别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和第一滑动槽101向左/右滑动,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滑动杆301与第二滑动槽2021向左/右滑动的稳定性,同时也为了能更好的使退料件40置于下模座1002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置于模具1000外侧,第一滑动杆301A端连接在固定板10上,B端与A端错位布置(如图1所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同样为了保证第一滑动杆301与第二滑动槽2021向左/右滑动的稳定性,同时也为了能更好的使退料件40置于下模座1002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置于模具1000外侧,第二滑动杆302C端连接在与B端横向位置对应的活动板20上,D端与C端错位布置(如图1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板20包括:移动杆201和板主体202(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滑动槽2021开设在板主体202上,板主体202背离第二滑动槽202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022,移动杆201插接至安装槽2022内且与安装槽2022滑动配合。
为了使得活动板20带动移动杆201向左移动,使得退料件40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保证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因此,活动板20包括:移动杆201和板主体202(如图3和图4所示),板主体202背离第二滑动槽202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022,移动杆201插接至安装槽2022内且与安装槽2022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退料件40能置于下模座1002上,能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保证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下模座1002侧壁开设有与活动板20一端配合的移动槽10021,移动槽10021内开设有与移动杆201一端配合的凹槽100211(如图3和图4所示),移动杆201伸入凹槽100211且与凹槽100211配合,以致退料件40置于下模座1002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当移动杆201的一端插接至凹槽100211内时,上模座1001继续向上移动至完全开模,完成退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退料件40将成型零件完全推出模具1000外,(如图3和图5所示)活动板20还包括:弹性件204,板主体202上还开设有弹簧槽2023,弹性件204设于弹簧槽2023内,例如,第一滑动杆301向左滑动,弹性件204沿着弹簧槽2023施加给第一滑动杆301向左的推力,一方面促进成型零件能够完全推出,另一方面保证了弹性件204不被压缩,从而避免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大弹性件204施加给第一滑动杆301向左滑动时的推力,(如图3和图5所示)活动板20还包括:推动块203,推动块203设于第二滑动槽2021内,其中,推动块203位于第二滑动槽2021和弹簧槽2023之间,方便通过推动块203给第一滑动杆301施加向左的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退料件40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退料件40便于向左或右移动,(如图1所示)X形活动架30还包括:连接块303和连接轴,连接块303设于X形活动架30的第一滑动杆301上,具体而言,第一滑动杆301和第二滑动杆302分别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和第一滑动槽101向左滑动,使得连接块303向下模座1002移动,连接块303移动带动退料件40移动,退料件40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
为了能将连接块303、退料件40、第一滑动杆301和第二滑动杆302连接在一起,因此,第一滑动杆301上开设有第一旋转孔,第二滑动杆302上开设有与第一旋转孔同轴对应的第二旋转孔,连接块303上开设有第三旋转孔,第三旋转孔与第一旋转孔和第二旋转孔中的任一个同轴对应,退料件40上开设有与第三旋转孔同轴对应的第四旋转孔,连接轴依次插入第三旋转孔、第四旋转孔、第一旋转孔和第二旋转孔且与第三旋转孔、第四旋转孔、第一旋转孔和第二旋转孔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槽10021为竖向布置的长形槽(如图3-图4所示),移动杆201沿着长形槽向上/向下移动。
可理解的是,在合模时,活动板20以及安装在活动板20上的其他部件一起沿着长形槽向下移动,或,在开模时,活动板20以及安装在活动板20上的其他部件一起沿着长形槽向上移动至移动杆201与凹槽10021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滑动杆301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向左/右滑动,第二滑动杆302沿着第一滑动槽101向左/右滑动,由此,第一滑动槽101沿着固定板10长度的方向延伸,第二滑动槽2021沿着活动板20长度的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204可以为弹簧,退料件40可以为退料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1000退料装置100,通过将退料装置100设于模具1000的外侧,从而保证了成型零件的质量和外观,避免了退料件40设置在模具1000内由于弹性件204失效所产生的缝隙;通过第一滑动杆301沿着第二滑动槽2021向左滑动,使得活动板20带动移动杆201向左移动,通过设置弹簧一方面给第一滑动杆301施加向左滑动的推力,促进第一滑动杆301向左滑动,使得退料件40置于下模座1002上并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1000外,另一方面保证了弹簧不被压缩,避免失效,延长了弹簧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增加了退料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具1000退料装置100及所描述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
所述退料装置包括:固定板、活动板、X形活动架和退料件;
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上模座,所述活动板设于与所述固定板位置对应的下模座;
所述X形活动架设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动板之间;
所述退料件设于所述X形活动架上;
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带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向右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所述退料件置于所述模具外侧;
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开模,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所述固定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带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X形活动架向左滑动至预定位置,以将所述退料件置于所述上模座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模具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X形活动架包括: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B端倾斜插接至所述第二滑动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
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位置对应的第一滑动槽,所述X形活动架包括:第二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的D端倾斜插接至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第二滑动杆交叉设置且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杆A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B端与所述A端错位布置;
所述第二滑动杆C端连接在与所述B端横向位置对应的所述活动板上,D端与所述C端错位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包括:移动杆和板主体,所述第二滑动槽开设在所述板主体上,所述板主体背离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移动杆插接至所述安装槽内且与所述安装槽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座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活动板一端配合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开设有与所述移动杆一端配合的凹槽,所述移动杆伸入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凹槽配合,以致所述退料件置于所述下模座上且将成型零件推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板主体上还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弹簧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板还包括:推动块,所述推动块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其中,所述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弹簧槽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形活动架还包括:连接块和连接轴,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X形活动架的第一滑动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为竖向布置的长形槽,所述移动杆沿着所述长形槽向上/向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沿着所述固定板长度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槽沿着所述活动板长度的方向延伸。
CN202322891607.0U 2023-10-27 模具退料装置 Active CN22128931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9315U true CN221289315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7932B (zh) 一种抽芯装置
CN215095334U (zh) 多方向滑块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21289315U (zh) 模具退料装置
CN213382765U (zh) 双级滑块结构和注塑模具
CN215703719U (zh) 一种滑块联动机构及塑胶模具
CN218638267U (zh) 一种自动下料的挤压成型模具
CN211763191U (zh) 一种联动抽芯系统
CN216465985U (zh) 新型塑模加速顶出机构
CN216329700U (zh) 一种注塑模具行位导滑槽装置及抽芯顺序可调的开模装置
CN113733492A (zh) 直杆驱动式滑块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19855810U (zh) 一种空调暖风机壳体模具
CN219917870U (zh) 一种五金端子成型装置
CN219405258U (zh) 一种用于制备塑料小零件的多角度抽芯机构
CN111167952A (zh) 冲压模翻边侧向力机构
CN217862975U (zh) 一种精密模具制造用定位装置
CN116852072B (zh) 冰箱底座一体式装配成型装置及装配成型方法
CN220129421U (zh) 一种汽车空调塑料件注塑模
CN221249587U (zh) 一种具有驱动机构的鞋底成型脱模装置
CN220373812U (zh) 一种具有斜抽芯脱模组件的成型模具
CN219191135U (zh) 一种模内装配设备
CN210148644U (zh) 一种模具中用以控制型芯固定板先复位机构
CN213288353U (zh) 一种家电零件用能够自动送料的冲压模具
CN217514412U (zh) 注塑模具定位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19805359U (zh) 一种金属零件压铸模具
CN215786236U (zh) 一种铆钉快速成型连续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