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87753U - 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87753U
CN221287753U CN202322811214.4U CN202322811214U CN221287753U CN 221287753 U CN221287753 U CN 221287753U CN 202322811214 U CN202322811214 U CN 202322811214U CN 221287753 U CN221287753 U CN 221287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luid
heating layer
zon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112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宝宝
张阳
陈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Luox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Luox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Luox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yang Luox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87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87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包括釜体、夹套、电机、转轴、搅拌叶片、加热层,夹套上设置第一流体进口、第一流体出口,釜体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第二流体进口、第二流体出口,加热层、转轴、搅拌叶轮位于釜体内,转轴竖直穿过加热层,加热层与搅拌叶轮上下交替间隔分布,加热层内部为中空腔室,加热层上均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透液孔,加热层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位于顶部的加热层的进液口连通第二流体进口,位于底部的加热层的出液口连通第二流体出口。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直接对反应溶液内部与边缘的同步加热,使热量传递更加迅速,极大地提高了反应釜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防水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原料投入反应釜内加热促进反应进行,由于反应所需温度较高,传统的夹套或盘管式反应釜升温速度较慢,难以满足需求,申请号201810977547.5公开了一种高效反应釜,通过在釜体上设置内外盘管提高加热速度,但是该种技术方案中内盘管紧贴外盘管设置,搅拌桨位于内盘管之间,热量传递仍然为由外部逐级向内部中心传递,加热效率仍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加热效率的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外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流体进口,所述夹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体出口,所述釜体顶部设置有电机、进料口、第二流体进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第二流体出口,所述釜体内设置有多个加热层、转轴、多个搅拌叶轮,所述转轴竖直穿过所述加热层,所述搅拌叶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加热层与所述搅拌叶轮上下交替间隔分布,所述加热层内部为中空腔室,所述加热层上均设置有进液口、出液口、透液孔,所述透液孔上下贯通所述加热层,所述加热层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加热层的出液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相邻加热层的进液口,位于顶部的所述加热层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位于底部的所述加热层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层为管式结构,所述加热层水平盘绕在所述釜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流体进口,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釜体并分别连通所述连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夹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流体进口,所述第一流体进口从上到下依次分布在所述夹套上,所述第一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流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的高度分别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釜体内交替设置搅拌叶片与加热层,实现了直接对反应溶液内部及边缘的同步加热,相比搅拌叶片设置在内盘管中心的结构,使热量传递更加迅速,极大地提高了反应釜加热效率;上下间隔分布的加热层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传递热流体,通过将多个第二流体进口设置在加热层之间,能够方便且高效的阻断流体在加热层之间流通,控制连通的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进液高度即可控制对釜体溶液的加热高度,使得人员能够根据加热溶液容量的大小及时调节加热高度,避免了能源浪费,适合多种容量反应溶液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剖视示意图。
图中,1、釜体;2、进料口;3、出料口;4、电机;5、转轴;6、搅拌叶轮;7、夹套;8、第一流体出口;9、第一流体进口;10、加热层;11、出液口;12、进液口;13、透液孔;14、连接管;15、第二流体出口;16、第二流体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包括釜体1、电机4、转轴5、3个搅拌叶轮,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釜体1的顶部,釜体1外设有夹套7,夹套7上设有3个第一流体进口9、1个第一流体出口8,第一流体进口9从夹套2的顶部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流体出口8位于夹套7的底部,釜体1顶部开设进料口2、1个第二流体进口16,釜体1的底部中心开设出料口3、第二流体出口15,釜体1内安装4个加热层10,加热层10为管道结构盘绕而成,转轴5的顶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的输出端,转轴5的下部竖直穿过加热层10,搅拌叶轮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转轴5上,4个加热层10与3个搅拌叶轮6上下交替间隔分布,加热层10上均设有进液口12、出液口11,加热层10的管式结构盘绕形成透液孔13,透液孔13使反应液上下流通,相邻的加热层10之间安装连接管14,连接管14的一端连通加热层10的出液口11,连接管14的另一端连通相邻加热层10的进液口12,其中位于最顶部的加热层10的进液口12连通第二流体进口16,位于底部的加热层10的出液口11连通第二流体出口15,釜体1上还安装2个第二流体进口16,第二流体进口16从上到下依次排布,第二流体进口16从上到下依次穿过釜体1与夹套7并分别连通连接管14,3个第一流体进口9的进液端与3个第二流体进口16的进液端的高度分别一一对应且相等。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热流体从第一流体进口与第二流体进口分别流入夹套与加热层内,夹套对反应溶液的外表面加热,加热层分布在反应溶液内部,从反应溶液的内部进行加热,分布在加热层之间的搅拌叶片旋转能够更快的将热量进行传递;夹套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流体进口与加热层之间设置的多个第二流体进口高度相等,当釜体内注入小批量的反应溶液时,人员通过调低通入热流体的进口高度,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避免了更换低容量反应釜的繁琐,适合各种计量溶液的反应加热。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外设置有夹套(7),所述夹套(7)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流体进口(9),所述夹套(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体出口(8),所述釜体(1)顶部设置有电机(4)、进料口(2)、第二流体进口(16),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第二流体出口(15),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多个加热层(10)、转轴(5)、多个搅拌叶轮(6),所述转轴(5)竖直穿过所述加热层(10),所述搅拌叶轮(6)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5)上,所述加热层(10)与所述搅拌叶轮(6)上下交替间隔分布,所述加热层(10)内部为中空腔室,所述加热层(10)上均设置有进液口(12)、出液口(11)、透液孔(13),所述透液孔(13)上下贯通所述加热层(10),所述加热层(10)之间设置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的一端连通所述加热层(10)的出液口(11),所述连接管(14)的另一端连通相邻所述加热层(10)的进液口(12),位于顶部的所述加热层(10)的进液口(12)连通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6),位于底部的所述加热层(10)的出液口(11)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10)为管式结构,所述加热层(10)水平盘绕在所述釜体(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流体进口(16),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6)从上到下依次排布,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6)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釜体(1)并分别连通所述连接管(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流体进口(9),所述第一流体进口(9)从上到下依次分布在所述夹套(7)上,所述第一流体进口(9)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6)数量相等,所述第一流体进口(9)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6)的高度分别相对应。
CN202322811214.4U 2023-10-19 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Active CN221287753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87753U true CN221287753U (zh) 2024-07-09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3861A (zh) 一种节能型nmp反应器
CN221287753U (zh) 一种防水剂反应加热装置
CN206810292U (zh) 一种利用热流搅拌的胶水反应釜
CN219942781U (zh) 一种活性剂生产用加热器
CN206027671U (zh) 一种柔顺剂生产过程中的加热与保温循环装置
CN214439012U (zh) 一种高效胶水生产设备
CN21310090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结晶罐
CN215028787U (zh) 一种带有复合型搅拌器的搅拌反应釜
CN210048791U (zh) 一种淀粉糖生产用连续糖化装置
CN208990814U (zh) 一种冷却搅拌反应釜
CN208288012U (zh) 一种导热油加热低损耗搅拌反应釜
CN201510870U (zh) 单泵循环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
CN218083769U (zh) 一种风电叶片智能灌注系统
CN220878824U (zh) 一种温度控制反应釜
CN220861408U (zh) 一种自乳化有机硅消泡剂用乳化剂生产设备
CN221182784U (zh) 盘管加热反应釜
CN210332669U (zh) 一种聚合反应釜
CN221208062U (zh) 一种表面活性剂化学品生产用聚合反应釜
CN216654566U (zh) 一种减水剂磺化缩合反应釜降温装置
CN216964328U (zh) 一种立式高效率混料装置
CN220923256U (zh) 一种自动供水系统
CN210496407U (zh) 一种具有高效外循环管路的反应装置
CN220714823U (zh) 一种热敏性溶液浓缩装置
CN220559192U (zh) 可循环搅拌的水玻璃反应釜
CN207287436U (zh) 水性保温隔热涂料用保温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