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6747U - 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26747U CN221126747U CN202290000426.5U CN202290000426U CN221126747U CN 221126747 U CN221126747 U CN 221126747U CN 202290000426 U CN202290000426 U CN 202290000426U CN 221126747 U CN221126747 U CN 2211267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engagement
- lever member
- tightener
- l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1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using cams, levers, eccentrics, or togg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其可以将紧线器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的间隔维持为规定的间隔。紧线器包括:基部部件,包括接触于线材的第一把持部;第二部件,包括接触于线材的第二把持部;摆动部件,相对于基部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一轴来转动,并且相对于第二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二轴来转动;以及操纵杆部件,相对于摆动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三轴来转动。基部部件包括:导引部,导引操纵杆部件的移动;第一卡合部,可卡合于操纵杆部件;以及第一操作部。第一操作部使第一卡合部移动,以从第一卡合部与操纵杆部件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操纵杆部件的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把持架空电线等线材的紧线器。
作为相关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紧线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紧线器包括:第一部件,接触于线材;第二部件,接触于线材;摆动部件,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部件;及操纵杆部件,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于摆动部件。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方式中记载有:在操纵杆部件的底面设置可卡合于第一部件的导引部的凹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44975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其可以将紧线器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的间隔维持为规定的间隔。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以下所示的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
(1)一种紧线器,其包括:
基部部件,包括接触于线材的第一把持部;
第二部件,包括接触于所述线材的第二把持部;
摆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一轴来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二轴来转动;以及
操纵杆部件,相对于所述摆动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三轴来转动,
所述基部部件包括:
导引部,导引所述操纵杆部件的移动;
第一卡合部,可卡合于所述操纵杆部件;以及
第一操作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第二状态。
(2)如上述(1)所记载的紧线器,其还包括第一赋与势能部件,所述第一赋与势能部件将所述摆动部件往绕着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旋转方向赋与势能,以使所述第一把持部与所述第二把持部之间的间隔缩小。
(3)如上述(1)或(2)所记载的紧线器,其还包括第二赋与势能部件,所述第二赋与势能部件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往离开所述操纵杆部件的方向赋与势能,
当作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力消失时,通过所述第二赋与势能部件的赋与势能力,使所述第一卡合部自动地往离开所述操纵杆部件的方向退避。
(4)如上述(3)所记载的紧线器,其还包括:
卡合部件,具有所述第一卡合部;
第二导引部,导引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以及
连杆机构,使所述卡合部件进退,
所述连杆机构包含多个臂部、以及多个摆动轴,
所述第一操作部是由所述连杆机构当中从所述第二导引部露出的部分所构成。
(5)如上述(3)或(4)所记载的紧线器,其还包括第二操作部件,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使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第二状态,
即使当作用于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的第二操作部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仍然可以将所述第一卡合部维持在与所述操纵杆部件卡合的前进位置。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紧线器,其中,所述操纵杆部件包括:
第二卡合部,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
有别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三卡合部,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紧线器,其还包括螺杆,所述螺杆将作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力转换为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移动。
(8)一种线材切割工具,其包括: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紧线器;
可伸缩的棒部件,连结于所述紧线器;以及
第二紧线器,连结于所述棒部件。
实用新型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其可以将紧线器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的间隔维持为规定的间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二面图。
图2是示意地显示导引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4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5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6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7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8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9是示意地显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10是示意地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紧线器的概略主视图。
图11是示意地显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工具的概略主视图。
图12是显示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的使用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线材切割工具100、以及紧线器的使用方法。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具有同种功能的部件,会附上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并且,针对已附上相同或类似符号的部件,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
(方向的定义)
在本说明书中,将紧线器所把持的线材的延伸方向,换句话说,将紧线器中与线材接触的第一接触面11a的延伸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DR1”。更具体而言,将紧线器所把持的线材的延伸方向,且操纵杆部件50受到牵引的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DR1”,并且将第一方向DR1的相反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DR2。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会将紧线器1的第一方向DR1侧称为“后方”,且将紧线器1的第二方向DR2侧称为“前方”。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图1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的概略二面图。在图1的左侧记载有概略主视图,在图1的右侧记载有概略侧面图。图2是示意地显示导引部16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3至图5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的概略主视图。图6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紧线器1A的概略主视图。图7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紧线器1A的概略主视图。图8是示意地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的紧线器1A的概略主视图。另外,在图1、图3至图8中,为了较容易掌握基部部件10的下端部20的内部构造,针对该下端部20记载有截面图。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包括:基部部件10(换句话说为第一部件)、第二部件30、摆动部件40、以及操纵杆部件50。
基部部件10包括第一把持部11,第一把持部11具有接触于线材W(更具体而言是线材W的上侧面)的第一接触面11a。第一接触面11a的垂直于第一方向DR1的截面形状例如是朝向上侧凹陷的曲线形状。基部部件10也可通过1个零件来构成,也可通过多个零件的组合来构成。
第二部件30具有第二把持部31,第二把持部31具有接触于线材W(更具体而言是线材W的下侧面)的第二接触面31a。第二接触面31a的垂直于第一方向DR1的截面形状例如是朝向下侧凹陷的曲线形状。第二部件30也可通过1个零件来构成,也可通过多个零件的组合来构成。
通过第一接触面11a及第二接触面31a接触于线材W,第一把持部11及第二把持部31把持线材W。另外,第一把持部11及第二把持部31所把持的线材W例如为电线(更具体而言为架设电线)。
摆动部件40相对于基部部件10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一轴AX1来转动。更具体而言,紧线器1A包括第一插销部件P1,所述第一插销部件P1是将摆动部件40与基部部件10连结成可转动,该第一插销部件P1是沿着第一轴AX1而配置。
此外,摆动部件40相对于第二部件30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二轴AX2来转动。更具体而言,紧线器1A包括第二插销部件P2,所述第二插销部件P2将摆动部件40与第二部件30连结成可转动,该第二插销部件P2沿着第二轴AX2而配置。
当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转动时,连结于摆动部件40的第二部件30会相对于基部部件10而相对移动,使第一接触面11a与第二接触面31a之间的距离变化。此外,当第二接触面31a接触到线材W时,第二部件30会绕着第二轴AX2而相对于摆动部件40来转动。如此一来,第二接触面31a会变成相对于第一接触面11a而平行,使把持力均衡地作用在接触于第一接触面11a及第二接触面31a的线材W。另外,摆动部件40也可通过1个零件来构成,也可通过多个零件的组合来构成。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摆动部件40为板状的部件。此外,在正面视角下,摆动部件40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在该三角形的各顶点部分,分别配置有上述第一轴AX1、上述第二轴AX2、以及后述的第三轴AX3。但是,摆动部件40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定于图1所记载的例子。
操纵杆部件50相对于摆动部件40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三轴AX3来转动。更具体而言,紧线器1A包括第三插销部件P3,所述第三插销部件P3将操纵杆部件50与摆动部件40连结成可转动,该第三插销部件P3沿着第三轴AX3而配置。
如图1所示,当操纵杆部件50被往第一方向DR1拉动时,连接于操纵杆部件50的摆动部件40会绕着第一轴AX1而摆动。伴随于该摆动部件40的摆动,第二把持部31的第二接触面31a会往接近第一把持部11的第一接触面11a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线材W会被第一把持部11及第二把持部31所把持。另外,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操纵杆部件50的第二端部50b(连结于摆动部件40的第一端部50a的相反侧的端部)为自由端部。该自由端部连结于例如后述的可伸缩的棒部件70。
基部部件10除了第一把持部11之外,还包括导引部16、第一卡合部21a、以及第一操作部26a。
导引部16导引操纵杆部件50的移动。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导引部16设置在基部部件10的后方侧部分(第一方向DR1侧的部分)。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导引部16延伸成比第一接触面11a的后端(或第二接触面31a的后端)更往下方且后方突出。
在图2所记载的例子中,导引部16包括导引操纵杆部件50的导引壁Gw。导引壁Gw是规定贯穿孔Gh的壁,所述贯穿孔Gh供例如操纵杆部件50的中间部分53(参照图1)插通。导引部16限制操纵杆部件50的位置,由此抑制操纵杆部件50在横向方向(在图1的左侧的主视图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过度地位置偏移,其结果是,可抑制过度的载荷作用于操纵杆部件50与摆动部件40之间的连结部分。
第一卡合部21a可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操纵杆部件50的第二卡合部51)。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基部部件10在导引部16的下方具有下端部20,第一卡合部21a在该下端部20上设置为可相对于下端部20来相对移动。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从平行于第三轴AX3的方向来观看,第一卡合部21a当中和操纵杆部件50接触的部分形成为锐角状。
第一操作部26a使第一卡合部21a移动,以从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参照图4的(a)),变成第一卡合部21a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的第二状态(参照图4的(b))。换句话说,第一操作部26a使第一卡合部21a的配置状态从第一状态变更至第二状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第一操作部26a,可以强制地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已解除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第一卡合部21a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的状态。如图4的(b)所示,在第一卡合部21a已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的状态下,可防止操纵杆部件50相对于基部部件10而往第一方向DR1相对移动。其结果是,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会维持为规定的间隔。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卡合部21a已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的状态(换句话说,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被维持为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可以在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配置线材W。由此,可较容易地实施将紧线器1A安装至线材W的作业。
另外,在图4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只要第一卡合部21a在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的前进位置上,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就不会脱离。由此,可以稳定地实施将紧线器1A安装至线材W的作业。
接着,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紧线器1A或后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紧线器1B中可采用的任意附加的结构。
(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
在图5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A包括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将摆动部件40往绕着第一轴AX1的第一旋转方向R1赋与势能,以使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缩小。
当紧线器1A包括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的赋与势能力,使两个把持部(11、31)自动地把持住已配置在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线材W。由此,通过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来把持线材W的作业会变得高效。
更具体而言,如图5的(a)所示,当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解除时,通过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的赋与势能力,摆动部件40会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且第二把持部31会往接近第一把持部11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线材W会被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自动地把持(参照图5的(b))。另外,当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时,操纵杆部件50会往第一方向DR1移动。
虽然在图5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为扭力螺旋弹簧,但是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弹簧,也可为磁铁等。
(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
在图4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A(更具体而言为基部部件10)包括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将第一卡合部21a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赋与势能。在图4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当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时,通过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第一卡合部21a会自动地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的方向退避(参照图5的(a))。
在图4的(b)及图5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A包括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当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时,通过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第一卡合部21a的状态会从第二状态(换句话说,和操纵杆部件50卡合的状态)自动返回至第一状态(换句话说,和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已解除的状态)。由此,不需要为了设为卡合解除状态而进行复杂的操作,通过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来把持线材W的作业会变得高效。
此外,当紧线器1A包括上述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及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双方的情况下,只要使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就可以将一系列的动作自动化,该一系列的动作是从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解除,到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对线材W的把持。
在通过机械臂M来操作第一操作部26a的情况下,上述自动化是特别有用的。在此情况下,只要使机械臂M从第一操作部26a分开,就可以将一系列的动作自动化,该一系列的动作是从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解除,到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对线材W的把持。由此,可大幅地减少作业人员的作业负担。
虽然在图4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为扭力螺旋弹簧,但是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弹簧(例如,螺旋弹簧),也可为磁铁等。
(使第一卡合部21a进退的机构)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A(更具体而言为基部部件10)具有卡合部件21、第二导引部22a、连杆机构23。
卡合部件21具有第一卡合部21a,并且是被第二导引部22a导引而能够进退(换句话说,可以前进且也可以退避)。另外,卡合部件21的前进方向是卡合部件21朝向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卡合部件21的退避方向是卡合部件21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卡合部件21具有相对于第二导引部22a的导引面而滑动的滑动面21b。
第二导引部22a导引卡合部件21的移动。第二导引部22a具有导引卡合部件21的导引面。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二导引部22a是设置在基部部件10的握持部22。此外,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握持部22构成基部部件10的下端部20。握持部22可被机械臂M等把持。
连杆机构23使卡合部件21进退。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连杆机构23包含多个臂部241以及多个摆动轴AT。虽然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连杆机构23包含第一臂部241a、第二臂部241b、第一摆动轴AT1、第二摆动轴AT2、以及第三摆动轴AT3,但臂部的数量及摆动轴的数量并不限定于图3所记载的例子。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臂部241a的第一端部连结于卡合部件21,而可以绕着第一摆动轴AT1来摆动,第一臂部241a的第二端部连结于第二臂部241b,而可以绕着第二摆动轴AT2来摆动。此外,第二臂部241b的第一端部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一臂部241a,第二臂部241b的第二端部连结于基部部件10的下端部20(更具体而言为握持部22),而可以绕着第三摆动轴AT3来摆动。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操作部26a通过连杆机构23当中从第二导引部22a露出的露出部分P来构成。更具体而言,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臂部241a的第二端部以及第二臂部241b的第一端部从第二导引部22a露出,这些端部作为第一操作部26a来发挥功能。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安装于多个臂部24的任一者而作为第一操作部26a来发挥功能的部件,也被视为连杆机构23的一部分。例如,将作为第一操作部26a来发挥功能的板部件等,安装在第一臂部241a的第二端部或第二臂部241b的第一端部上的情况下,该板部件也被视为连杆机构23的一部分。
在图4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当通过机械臂M等按压第一操作部26a(更具体而言为上述露出部分P)时,会抵抗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使第一臂部241a与第二臂部241b之间的角度增加,并且使设置在第一臂部241a的第一端部的卡合部件21朝向操纵杆部件50前进。如此一来,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会和操纵杆部件50相卡合(参照图4的(b))。此外,在图4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当机械臂M等从第一操作部26a分开时,通过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第一臂部241a与第二臂部241b之间的角度会减少,使设置在第一臂部241a的第一端部的卡合部件21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退避。如此一来,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即会被解除(参照图5的(a))。
(操纵杆部件50)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操纵杆部件50包括卡合于第一卡合部21a的第二卡合部51。第二卡合部51是设置在操纵杆部件50的底面50s。此外,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二卡合部51由设置在操纵杆部件50的底面50s的凹部51d来构成。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在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相卡合的第二状态中,第一卡合部21a和凹部51d的第二方向DR2侧的面511d相接触。
(摆动部件操作部46)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在摆动部件40上设置有摆动部件操作部46,所述摆动部件操作部46将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旋转操作。摆动部件操作部46优选设置在摆动部件40的下端部。摆动部件操作部46例如由操作环来构成。
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当往下方拉动摆动部件操作部46时,摆动部件40会抵抗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的赋与势能力,而往第二旋转方向R2(第一旋转方向R1的相反方向)转动。其结果是,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会扩大。
(第一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6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第一变形例是针对使第一卡合部21a进退的机构的变形例。
在图6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A(更具体而言为基部部件10)具有卡合部件21、第二导引部22a、第一操作部件26、以及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
卡合部件21包括转换部211,所述转换部211将第一操作部件26的移动转换为卡合部件21的进退。在图6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转换部211包含第一倾斜面211a。在其他方面,第一变形例中的卡合部件21和图3所例示的卡合部件21同样。
第二导引部22a导引卡合部件21的移动。由于第二导引部22a的构造或功能已在前文中说明,因此省略对第二导引部22a的重复说明。
第一操作部件26包括第一操作部26a与按压部26b。在图6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按压部26b包含第二倾斜面261b。当按压部26b按压卡合部件21时,卡合部件21会往朝向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前进。
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将第一卡合部21a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赋与势能。在图6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为螺旋弹簧。
在图6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当机械臂M等按压第一操作部26a时,第一操作部件26会移动,且第一操作部件26的按压部26b(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倾斜面261b)会按压卡合部件21(更具体而言为第一倾斜面211a)。其结果是,卡合部件21会朝向操纵杆部件50前进。如此一来,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会和操纵杆部件50相卡合(参照图6的(b))。此外,当机械臂M等从第一操作部26a分开时,通过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卡合部件21会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退避。如此一来,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会被解除。另外,当卡合部件21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退避时,卡合部件21的第一倾斜面211a会按压第一操作部件26的第二倾斜面261b。如此一来,第一操作部件26会回到原本的位置(换句话说,默认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说明了使用第一倾斜面211a及第二倾斜面261b,来作为将第一操作部件26的移动转换为卡合部件21的进退的机构的例子。作为替代方案,也可采用螺丝、齿轮等机构,来作为将第一操作部件26的移动转换为卡合部件21的进退的机构。
(第二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基部部件10上,除了第一操作部26a之外,还设置有第二操作部件28。第二操作部件28使第一卡合部21a移动,以从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第一卡合部21a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的第二状态。
即使当作用于第二操作部件28的第二操作部28a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将第一卡合部21a维持在和操纵杆部件50相卡合的前进位置上。在紧线器1A上设置有第二操作部件28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第一操作及第二操作,所述第一操作是当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第一卡合部21a可自动地从操纵杆部件50退避,所述第二操作是即使作用于第二操作部28a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第一卡合部21a也不会自动地从操纵杆部件50退避。例如,当使用机械臂M将紧线器1A安装至线材W的情况下,则选择第一操作,当作业人员使用远程操作工具将紧线器1A安装至线材W的情况下,则也可以选择第二操作。
第二操作部件28包含第二操作部28a与螺杆28b。在图7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二操作部28a由可卡合远程操作部件的操作环所构成。此外,螺杆28b和基部部件10的下端部20(更具体而言为握持部22)相螺合。
在图7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当第二操作部28a被往第一操作方向旋转操作时,螺杆28b会往从螺杆28b的基端朝向螺杆28b的前端的方向前进。其结果是,卡合部件21会和螺杆28b一起朝向操纵杆部件50前进,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相卡合(参照图7的(b))。另外,在图7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即使当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及第二操作部28a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仍然可维持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7的(b)所示的状态下,当第二操作部28a被往第二操作方向旋转操作时,螺杆28b会往从螺杆28b的前端朝向螺杆28b的基端的方向退避。其结果是,通过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卡合部件21会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退避,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之间的卡合会被解除。
另外,将第一卡合部21a维持在和操纵杆部件50相卡合的前进位置的第二操作部件28,并不限定于具有螺杆28b的例子。例如,在图3所记载的例子中,当在紧线器1A上附加有第二操作部件28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二操作部件28也可包含摆动部件或滑动部件,所述摆动部件或滑动部件可将状态切换为按压连杆机构23的第一操作部26a的状态、以及解除对第一操作部26a的按压的状态。
(第三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在第三变形例中,在操纵杆部件50上,设置了有别于第二卡合部51的第三卡合部57。在图8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卡合部21a可选择性地卡合于第二卡合部51或第三卡合部57。
如图8的(a)所示,设想紧线器1A正把持着线材W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一般而言,往第一方向DR1的牵引力会作用于操纵杆部件50。此外,通过该牵引力,可通过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来强力地把持住线材W。由此,在图8的(a)所示的状态下,一般而言,紧线器1A不会从线材W脱落,紧线器1A也不会相对于线材W而相对移动。但是,当强风等无法预期的负荷作用于紧线器1A或线材W的情况下,上述牵引力会减少,而会有紧线器1A对线材W的把持力变弱的可能性。于是,在图8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在操纵杆部件50上设置了有别于第二卡合部51的第三卡合部57。
如图8的(b)所示,设想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三卡合部57相卡合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可防止操纵杆部件50相对于基部部件10而往第二方向DR2相对移动的情形。由此,即使当作用于操纵杆部件50的往第一方向DR1的牵引力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可防止或抑制紧线器1A对线材W的把持力变弱的情形。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中,是在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三卡合部57已相卡合的状态下,限制操纵杆部件50往第二方向DR2的移动。此外,在该第三变形例中,是在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二卡合部51已相卡合的状态下,限制操纵杆部件50往第一方向DR1的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9及图10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B。图9是示意地显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B的概略主视图。图10是示意地显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紧线器1B的概略主视图。另外,在图9及图10中,为了较容易掌握基部部件10的下端部20的内部构造,针对该下端部20记载有截面图。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会以和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事项重复的说明将会省略。由此,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未明示地说明,当然仍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说明过的事项。
如图9所例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B包括:(1)基部部件10,包括接触于线材的第一把持部11;(2)第二部件30,包括接触于线材的第二把持部31;(3)摆动部件40,相对于基部部件10,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一轴AX1来转动,并且相对于第二部件30,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二轴AX2来转动;以及(4)操纵杆部件50,相对于摆动部件40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三轴AX3来转动。(5)基部部件10包括:导引部16,导引操纵杆部件50的移动;第一卡合部21a,可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及第一操作部26a。(6)第一操作部26a是使第一卡合部21a移动,以从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第一卡合部21a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的第二状态。
由此,第二实施方式可发挥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B(更具体而言为基部部件10)具有螺杆26c,所述螺杆26c将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转换为第一卡合部21a的移动。该螺杆26c和基部部件10的下端部20相螺合。
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操作部26a及螺杆26c分别构成第一操作部件26的至少一部分。换句话说,第一操作部件26包含第一操作部26a及螺杆26c。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操作部26a连结于螺杆26c,螺杆26c连结于卡合部件21。
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操作部26a由可卡合远程操作部件的操作环所构成。在图9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当第一操作部26a被往第一操作方向旋转操作时,螺杆26c会往从螺杆26c的基端朝向螺杆26c的前端的方向前进。其结果是,卡合部件21会和螺杆26c一起朝向操纵杆部件50前进,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会相卡合(参照图9的(b))。在图9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即使当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仍然可维持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9的(b)所示的状态下,当第一操作部26a被往第二操作方向旋转操作时,螺杆26c会和卡合部件21一起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的方向退避。其结果是,卡合部件2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之间的卡合会被解除。
在图9所记载的例子中,即使当作用于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仍然可维持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的卡合状态。由此,当作业人员使用远程操作工具将紧线器1B安装至线材W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可以稳定地实施作业。
(第一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10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在第一变形例中,在操纵杆部件50上,设置了有别于第二卡合部51的第三卡合部57。在图10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卡合部21a可选择性地卡合于第二卡合部51或第三卡合部57。
针对第二卡合部51、第三卡合部57的形状及功能,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完毕。由此,省略针对第二卡合部51、第三卡合部57的形状及功能的重复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1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工具100。图11是示意地显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工具100的概略主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工具100包括紧线器1、第二紧线器2、以及可伸缩的棒部件70。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工具100的紧线器1,也可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且也可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B。
紧线器1是把持住线材W的第一部分的器具。针对紧线器1,由于已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完毕,因此省略针对紧线器1的重复说明。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线材切割工具100的第二紧线器2,也可采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且也可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B,或也可采用其他紧线器。
第二紧线器2是把持住上述线材W当中和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的器具。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二紧线器2包括基部部件10(换句话说为第一部件)、第二部件30、摆动部件40、以及操纵杆部件50。第二紧线器2也可包括第一卡合部21a及第一操作部26a。
针对基部部件10、第二部件30、摆动部件40、操纵杆部件50、第一卡合部21a、以及第一操作部26a,由于已在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完毕,因此省略针对这些结构的重复说明。
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可伸缩的棒部件70连结于紧线器1(更具体而言为紧线器1的操纵杆部件50的第二端部50b)。此外,可伸缩的棒部件70连结于第二紧线器2(更具体而言为第二紧线器2的操纵杆部件50的第二端部50b)。
可伸缩的棒部件70是用于使紧线器1与第二紧线器2之间的距离变化的部件。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棒部件70的第一端部70a连结于紧线器1,棒部件70的第二端部70b连结于第二紧线器2。
当紧线器1把持住线材W的第一部分,且第二紧线器2把持住线材W的第二部分的状态下,使棒部件70沿着棒部件的长边方向轴L1的方向收缩后,紧线器1与第二紧线器2之间的距离会缩小。其结果是,在线材W当中,位于紧线器1与第二紧线器2之间的部分会松弛。
棒部件70包含外侧部件71、内侧部件72、以及操作部73。操作部73是用来操作内侧部件72相对于外侧部件71的相对移动的部分。操作部73连接于棒部件70,且可绕着第四轴AX4来旋转。操作部73包括供远程操作部件的远位端卡合的卡合部730。
针对使用远程操作部件,使可伸缩的棒部件70伸缩的机制的一例进行说明。作为一例可设想以下情况:(A)在操作部73上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和操作部一起绕第四轴AX4旋转,(B)在外侧部件71上配置有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连接成可传递载荷,(C)第二伞齿轮可和外周配置有外螺纹的螺杆一起绕棒部件70的长边方向轴L1旋转,(D)内侧部件72螺合于该螺杆。在此情况下,通过远程操作部件,使操作部73绕着第四轴AX4旋转时,第一伞齿轮会绕第四轴AX4来旋转,且第二伞齿轮会绕着棒部件70的长边方向轴L1来旋转。当第二伞齿轮绕着长边方向轴L1旋转时,螺杆会绕着长边方向轴L1来旋转。当螺杆绕着长边方向轴L1旋转时,螺合于螺杆的内侧部件72会往被拉向外侧部件71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棒部件70收缩。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用于使棒部件70收缩的机制并不限定于上述机制。
使棒部件70收缩,由此使位于紧线器1与第二紧线器2之间的线材W(线材W的一部分)松弛后,执行线材的切断作业及线材的分开作业。首先,通过任意的切断工具来切断线材W的松弛部分。其结果是,在线材W上会形成第一切断端部与第二切断端部。接着,将第一切断端部与第二切断端部分开(例如,往上下方向分开)。通过以上的步骤(更具体而言,在紧线器1把持住线材W的第一部分,且第二紧线器2把持住线材W的第二部分的状态下使棒部件70收缩的步骤、通过切断工具来切断因棒部件70的收缩而形成的线材W的松弛部分的步骤、以及将切断所形成的第一切断端部与第二切断端部分开的步骤),即完成线材的切割作业。
从有效率地进行将第一切断端部与第二切断端部分开的作业的观点来看,线材切割工具100也可包括至少1个线材支承件80。
线材支承件80是在紧线器1与第二紧线器2之间的区域中,支撑线材W的部件。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线材切割工具100包含第一线材支承件80a与第二线材支承件80b。
在图11所记载的例子中,紧线器1的基部部件10(更具体而言为握持部22)被第一机械臂M1把持,第二紧线器2的基部部件10(更具体而言为握持部22)被第二机械臂M2把持也可。此外,紧线器1的第一操作部26a也可被第一机械臂M1操作,且第二紧线器2的第一操作部26a是被第二机械臂M2操作,由此维持住紧线器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紧线器1的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并且维持住第二紧线器2的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二紧线器2的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此外,也可设置为:通过第一机械臂M1从紧线器1的第一操作部26a分开,紧线器1的第一卡合部21a与紧线器1的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会自动地解除,通过第二机械臂M2从第二紧线器2的第一操作部26a分开,第二紧线器2的第一卡合部21a与第二紧线器2的操纵杆部件50之间的卡合会自动地解除。
(紧线器的使用方法)
接着,参照图1至图12来说明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的使用方法。图12是显示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的使用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的使用方法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A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B的使用方法。
在第一步骤ST1中,摆动部件40会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第一步骤ST1为摆动部件转动步骤。
在图1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一步骤ST1(摆动部件转动步骤)通过操作摆动部件操作部46来执行。更具体而言,当往下方向拉动摆动部件操作部46时,摆动部件40会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作为替代方案,第一步骤ST1(摆动部件转动步骤)也可通过使操纵杆部件50往第二方向DR2移动来执行。
在第一步骤ST1(摆动部件转动步骤)中,当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时,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会扩大。此外,当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时,操纵杆部件50会相对于基部部件10而往第二方向DR2相对移动。在图4的(a)中,显示执行了第一步骤ST1后的情况。
在第二步骤ST2中,第一卡合部21a会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第二步骤ST2为卡合步骤。
第二步骤ST2(卡合步骤)包含:通过机械臂M或任意的工具来操作第一操作部26a,使第一卡合部21a朝向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移动。通过该移动,第一卡合部21a会卡合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
如图4的(a)所例示,第二步骤ST2也可包含:通过机械臂M或任意的工具来操作第一操作部26a,使第一臂部241a与第二臂部241b之间的角度增加。作为替代方案,如图6的(a)及图6的(b)所例示,第二步骤ST2也可包含:通过机械臂M或任意的工具来操作第一操作部26a,使配置有第一操作部26a的第一操作部件26去按压配置有第一卡合部21a的卡合部件21。作为其他替代方案也可包含:如图9的(a)及图9的(b)所例示,通过机械臂M或任意的工具来操作第一操作部26a,使螺杆26c和卡合部件21一起朝向操纵杆部件50移动。
在图6的(b)、图9的(b)中,显示执行了第二步骤ST2后的情况。
在第三步骤ST3中,在紧线器1的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配置线材W。第三步骤ST3为配置步骤。
第三步骤ST3(配置步骤)包含:使用机械臂M或远程操作工具,将紧线器1朝向线材W举起。
第三步骤ST3(配置步骤)是在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已卡合的状态下,换句话说,在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已维持为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执行。如图4的(b)所例示,第三步骤ST3(配置步骤)也可在第一操作部26a已被机械臂M按压的状态下执行。在图4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第三步骤ST3在机械臂M把持住第一操作部26a及握持部22的状态下执行。
在第四步骤ST4中,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之间的卡合会被解除。第四步骤ST4为卡合解除步骤。
第四步骤ST4(卡合解除步骤)也可通过作用在第一操作部26a的操作力消失而自动地执行。更具体而言,第四步骤ST4(卡合解除步骤)也可通过机械臂M从第一操作部26a分开而自动地执行。在图5的(a)所记载的例子中,当机械臂M从第一操作部26a分开时,通过第二赋与势能部件27的赋与势能力,第一卡合部21a会自动地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的方向退避。如此一来,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之间的卡合会被解除。
作为替代方案,第四步骤ST4(卡合解除步骤)也可包含通过远程操作工具来操作第一操作部26a。例如,在图9的(b)所记载的例子中,当通过远程操作工具将第一操作部26a往第二操作方向旋转操作时,螺杆26c会和第一卡合部21a一起往离开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第一卡合部21a与操纵杆部件50(更具体而言为第二卡合部51)之间的卡合即会被解除。
在第五步骤ST5中,通过第一把持部11及第二把持部31来把持住线材W。第五步骤ST5为线材把持步骤。
通过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而执行第五步骤ST5(线材把持步骤)。通过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会缩小,而通过第一把持部11及第二把持部31来把持住线材W。
如图5的(b)所例示,第五步骤ST5(线材把持步骤)也可包含:通过第一赋与势能部件91的赋与势能力,使摆动部件40绕着第一轴AX1而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作为替代方案、或者作为附加方案,第五步骤ST5(线材把持步骤)也可包含操纵杆部件50将摆动部件40往第一方向DR1拉动。
在实施方式中的紧线器1的使用方法中,第三步骤ST3(配置步骤)在第一把持部11与第二把持部31之间的间隔已维持为规定的间隔的状态下执行。由此,可以较容易地实施将紧线器1A安装至线材W的作业。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清楚得知可对各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作适当变形或变更。此外,可以将各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中所用的任意结构要素,与其他实施方式或其他变形例组合,此外,在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也可以省略任意的结构要素。
工业实用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紧线器、线材切割工具、以及紧线器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将紧线器的第一把持部与第二把持部之间的间隔维持为规定的间隔。由此,可以较容易地将紧线器安装至线材。从而,对于进行将紧线器或线材切割工具安装至线材的作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制造紧线器或制造线材切割工具的从业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很有用。
符号说明:
1,1A,1B:紧线器
2:第二紧线器
10:基部部件
11:第一把持部
11a:第一接触面
16:导引部
20:下端部
21:卡合部件
21a:第一卡合部
21b:滑动面
22:握持部
22a:第二导引部
23:连杆机构
24:臂部
26:第一操作部件
26a:第一操作部
26b:按压部
26c:螺杆
27:第二赋与势能部件
28:第二操作部件
28a:第二操作部
28b:螺杆
30:第二部件
31:第二把持部
31a:第二接触面
40:摆动部件
46:摆动部件操作部
50:操纵杆部件
50a:第一端部
50b:第二端部
50s:底面
51:第二卡合部
51d:凹部
53:中间部分
57:第三卡合部
70:棒部件
70a:第一端部
70b:第二端部
71:外侧部件
72:内侧部件
73:操作部
80:线材支承件
80a:第一线材支承件
80b:第二线材支承件
91:第一赋与势能部件
100:线材切割工具
211:转换部
211a:第一倾斜面
241:臂部
241a:第一臂部
241b:第二臂部
261b:第二倾斜面
511d:第二方向侧的面
730:卡合部
Gh:贯穿孔
Gw:导引壁
M:机械臂
M1:第一机械臂
M2:第二机械臂
P:露出部分
P1:第一插销部件
P2:第二插销部件
P3:第三插销部件
W:线材
Claims (10)
1.一种紧线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基部部件,包括接触于线材的第一把持部;
第二部件,包括接触于所述线材的第二把持部;
摆动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一轴来转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二轴来转动;以及
操纵杆部件,相对于所述摆动部件,而连结成可绕着第三轴来转动,
所述基部部件包括:
导引部,导引所述操纵杆部件的移动;
第一卡合部,可卡合于所述操纵杆部件;以及
第一操作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赋与势能部件,将所述摆动部件往绕着所述第一轴的第一旋转方向赋与势能,以使所述第一把持部与所述第二把持部之间的间隔缩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赋与势能部件,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往离开所述操纵杆部件的方向赋与势能,
当作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力消失时,通过所述第二赋与势能部件的赋与势能力,使所述第一卡合部自动地往离开所述操纵杆部件的方向退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赋与势能部件,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往离开所述操纵杆部件的方向赋与势能,
当作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力消失时,通过所述第二赋与势能部件的赋与势能力,使所述第一卡合部自动地往离开所述操纵杆部件的方向退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合部件,具有所述第一卡合部;
第二导引部,导引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以及
连杆机构,使所述卡合部件进退,
所述连杆机构包含多个臂部、以及多个摆动轴,
所述第一操作部是由所述连杆机构当中从所述第二导引部露出的部分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合部件,具有所述第一卡合部;
第二导引部,导引所述卡合部件的移动;以及
连杆机构,使所述卡合部件进退,
所述连杆机构包含多个臂部、以及多个摆动轴,
所述第一操作部是由所述连杆机构当中从所述第二导引部露出的部分所构成。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操作部件,使所述第一卡合部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卡合已解除的第一状态,变成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于所述操纵杆部件的第二状态,
即使当作用于所述第二操作部件的第二操作部的操作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操作部件仍然可以将所述第一卡合部维持在与所述操纵杆部件卡合的前进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操纵杆部件包括:
第二卡合部,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
有别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第三卡合部,可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部。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螺杆,将作用于所述第一操作部的操作力转换为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移动。
10.一种线材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紧线器;可伸缩的棒部件,连结于所述紧线器;以及
第二紧线器,连结于所述棒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81998 | 2021-05-13 | ||
JP2021081998 | 2021-05-13 | ||
PCT/JP2022/014396 WO2022239533A1 (ja) | 2021-05-13 | 2022-03-25 | 掴線器、線材切分工具、および、掴線器の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26747U true CN221126747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84029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90000426.5U Active CN221126747U (zh) | 2021-05-13 | 2022-03-25 | 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2239533A1 (zh) |
KR (1) | KR20240007198A (zh) |
CN (1) | CN221126747U (zh) |
TW (1) | TWI832224B (zh) |
WO (1) | WO202223953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9542Y2 (ja) * | 1991-11-19 | 1995-03-06 | 北陸電力株式会社 | 離隔器置換機能を有する引留具 |
TWI666839B (zh) * | 2014-01-30 | 2019-07-21 |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 Tightener |
KR20210113257A (ko) | 2019-01-12 | 2021-09-15 | 가부시키가이샤나가키세이키 | 와이어 그리퍼, 및, 선재 절분 공구 |
CN216016273U (zh) * | 2019-01-12 | 2022-03-11 | 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 紧线器及线材切割工具 |
-
2022
- 2022-03-25 CN CN202290000426.5U patent/CN221126747U/zh active Active
- 2022-03-25 JP JP2023520906A patent/JPWO2022239533A1/ja active Pending
- 2022-03-25 KR KR1020237042000A patent/KR20240007198A/ko unknown
- 2022-03-25 WO PCT/JP2022/014396 patent/WO202223953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4-26 TW TW111115906A patent/TWI832224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2239533A1 (zh) | 2022-11-17 |
TWI832224B (zh) | 2024-02-11 |
KR20240007198A (ko) | 2024-01-16 |
WO2022239533A1 (ja) | 2022-11-17 |
TW202245367A (zh) | 2022-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39808B (zh) | 卡线器 | |
JP3608659B2 (ja) | 螺子部材締付け装置 | |
CN221126747U (zh) | 紧线器、以及线材切割工具 | |
KR102637231B1 (ko) | 선재 조작 공구, 선재 조작 공구용의 부품, 선재 절분 방법 및 선재 접속 방법 | |
DE102017216015A1 (de) | Handwerkzeugmaschine | |
CN114211474A (zh) | 一种带伸缩结构可自动抓取的机械手臂 | |
JP4188719B2 (ja) | 掴線器 | |
AU2010360812B2 (en) | Clamping tool and method of dismounting or mounting a jaw or a jaw support | |
JP2009233790A (ja) | ロボットの関節構造、ロボットフィンガ及びロボットハンド | |
WO2008137925A1 (en) | Clamp assembly for sliding clamp | |
JP5249700B2 (ja) | 遠隔操作用作業器具 | |
CN104385164B (zh) | 绝缘夹钳 | |
JP4977559B2 (ja) | 遠隔操作用ヤットコ | |
CN104981327A (zh) | 切断工具 | |
CA3163778A1 (en) | Locking pliers and other gripping tools | |
CN113211473A (zh) | 一种柔性机械手 | |
JP3827393B2 (ja) | 線状体把持器 | |
JP7076095B2 (ja) | スリーブ装着工具、および、スリーブ装着方法 | |
JP3995999B2 (ja) | ワイヤ−ロ−プ端末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 |
KR20220037132A (ko) | 스마트 스틱용 클램프 헤드 및 클램프 헤드가 장착된 스마트 스틱 | |
JP7287711B2 (ja) | 掴線器、および、線材切分工具 | |
JP5284236B2 (ja) | 手動固定具、手動固定装置及び可動バンパー | |
JP6468042B2 (ja) | 圧縮用工具 | |
JP7422351B2 (ja) | スリーブ圧縮装置、および、スリーブ圧縮方法 | |
TWI801700B (zh) | 切斷或把持對象物的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