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7433U -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7433U
CN220947433U CN202322847688.4U CN202322847688U CN220947433U CN 220947433 U CN220947433 U CN 220947433U CN 202322847688 U CN202322847688 U CN 202322847688U CN 220947433 U CN220947433 U CN 220947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flow
groove
hea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76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秋丰
官文哲
曾云坤
罗勇
刘成亮
吴晓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anxiang Jialo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anxiang Jialo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anxiang Jialo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anxiang Jialo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476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7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7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7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包括外壳和加热板;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外壳内设置有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和第三流道槽;外壳对应其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第一流道槽对应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槽;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一流道槽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向第一流道槽的外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一扰流片,第一扰流片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外侧的齿间距大于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扰流片能够使得冷媒在第一流道槽内均匀分布以提高冷却效果,有效保证加热器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加热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污染以及气候的日益变暖,国家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越来也重视,电动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更加环保且节省资源。但是电动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发热量远小于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因此需要加设加热器来满足空调供暖系统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液体加热器主要有PTC式、厚膜式和电热丝式,为了防止热源工作时因热量过高干烧而损坏,现有液体加热器内部一般具有供冷媒流动的冷却腔以快速带走加热器的稳定以保证加热器的工作稳定性,然而现有的液体加热器内的冷媒一般仅通过冷却腔内的流道强制流动,冷媒在冷却腔内的分布均匀性较差,具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通过第一扰流片的作用能够将由第一导流槽导向内槽壁的冷媒引向外槽壁以实现冷媒在第一流道槽内的均匀分布,如此有效提高冷却换热效果,保证了加热器的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包括外壳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封盖设置在外壳上以配合形成有供冷媒流动的冷却腔;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第一流道槽、由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第二流道槽、以及连通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的第三流道槽;
所述外壳对应其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流道槽对应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向内槽壁一侧流动的第一导流槽;
所述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一流道槽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向第一流道槽的外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一扰流片,所述第一扰流片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外侧的齿间距大于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扰流片上端部的齿间距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底呈由外侧向内侧倾斜向上布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流道槽内对应第一扰流片与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扰流柱。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槽对应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向外槽壁一侧流动的第二导流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底呈由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布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二流道槽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向第二流道槽的内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二扰流片,所述第二扰流片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大于最外侧的齿间距。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扰流片上端部的齿间距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流道槽内对应第二扰流片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扰流柱。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和第三流道槽配合形成流道为U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第一扰流片的作用能够将由第一导流槽导向内槽壁的冷媒引向外槽壁以实现冷媒在第一流道槽内的均匀分布,同时通过第二扰流片的作用将冷媒引向内槽壁并通过第二导流槽引导排出以实现冷媒在第二流道槽内的均匀分布,如此大大提高了冷却腔的冷却换热效果,有效保证了加热器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器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00、外壳;110、第一流道槽;111、进液口;112、第一导流槽;120、第二流道槽;121、出液口;122、第二导流槽;130、第三流道槽;140、第一扰流片;150、第一扰流柱;160、第二扰流片;170、第二扰流柱;200、加热板;A、第一端;B、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00和加热板200,该外壳100为上端开口且其内部具有U型流道槽的薄壳体结构,加热板200封盖设置在外壳100上以配合形成有供冷媒流动的冷却腔,如此通过冷媒在冷却腔内流动以带走加热板200的热量,有效避免了加热器因热量过高干烧而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0包括第一端A、以及与第一端A相对的第二端B,该流道槽包括由第一端A向第二端B延伸的第一流道槽110、由第二端B向第一端A延伸的第二流道槽120、以及连通第一流道槽110和第二流道槽120的第三流道槽130;外壳100对应其第一端A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流道槽110和第二流道槽120相连通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21;同时第一流道槽110对应进液口111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向内槽壁一侧流动的第一导流槽112,该第一导流槽112的底优选呈由外侧向内侧倾斜向上布置;第二流道槽120对应出液口121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向外槽壁一侧流动的第二导流槽122,该第二导流槽122的底优选呈由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流道槽110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一流道槽110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由内槽壁一侧向外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一扰流片140,该第一扰流片140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外侧的齿间距大于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由于第一扰流片140的外侧齿间距大,如此流动至第一扰流片140的冷媒会在第一扰流片140作用下大部分由大齿距处通过以实现引导冷媒向外槽壁一侧偏流,实现冷媒在第一流道槽110内均匀部分,有效提高冷却效果;优选的,第一扰流片140上端部的齿间距呈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大。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流道槽110内对应第一扰流片140与第一端A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扰流柱150,在第一扰流柱150的作用下能够提高冷媒在第一流道槽110内的流动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流道槽120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二流道槽120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由外槽壁一侧向内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二扰流片160,该第二扰流片160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大于位于最外侧的齿间距;由于第二扰流片160的内侧齿间距大,如此流动至第二扰流片160的冷媒会在第二扰流片160作用下大部分由大齿距处通过以实现引导冷媒向内槽壁一侧偏流,实现冷媒在第二流道槽120内均匀部分,有效提高冷却效果;优选的,第二扰流片160上端部的齿间距呈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流道槽120内对应第二扰流片160与第二端B之间设置有第二扰流柱170,在第二扰流柱170的作用下能够提高冷媒在第二流道槽120内的流动均匀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第一扰流片的作用能够将由第一导流槽导向内槽壁的冷媒引向外槽壁以实现冷媒在第一流道槽内的均匀分布,同时通过第二扰流片的作用将冷媒引向内槽壁并通过第二导流槽引导排出以实现冷媒在第二流道槽内的均匀分布,如此大大提高了冷却腔的冷却换热效果,有效保证了加热器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包括外壳和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封盖设置在外壳上以配合形成有供冷媒流动的冷却腔;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由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的第一流道槽、由第二端向第一端延伸的第二流道槽、以及连通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的第三流道槽;
所述外壳对应其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流道槽对应进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向内槽壁一侧流动的第一导流槽;
所述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一流道槽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向第一流道槽的外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一扰流片,所述第一扰流片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外侧的齿间距大于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片上端部的齿间距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底为由外侧向内侧倾斜向上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内对应第一扰流片与第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扰流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槽对应出液口处设置有用于引导冷媒向外槽壁一侧流动的第二导流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底为由内侧向外侧倾斜向下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至少一块与第二流道槽的延伸轴线垂直或者用于引导冷媒向第二流道槽的内槽壁一侧偏流的第二扰流片,所述第二扰流片的上端部为齿条状结构且位于最内侧的齿间距大于最外侧的齿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片上端部的齿间距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槽内对应第二扰流片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扰流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第二流道槽和第三流道槽配合形成流道为U型结构。
CN202322847688.4U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Active CN220947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7688.4U CN220947433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7688.4U CN220947433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7433U true CN220947433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7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47688.4U Active CN220947433U (zh) 2023-10-23 2023-10-23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7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250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散热装置
CN208904183U (zh) 一种喷淋冷却式汽车动力电池组
CN215500174U (zh) 电机控制器的冷却结构、电机控制器以及汽车
CN220947433U (zh) 一种具有扰流结构的加热器
WO2019062938A1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9643715U (zh) 发电机双风道散热结构
CN206004475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电机
CN104467284A (zh) 双层结构立式电机冷却装置
CN216850782U (zh) 一种dcs控制柜
CN21170182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变频柜
CN211320219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散热器
CN208241583U (zh) 一种用于研究复合式重复控制策略的逆变器
CN108633215B (zh) 测试针床的散热系统
CN21211385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214380685U (zh) 一种具有风道散热结构的逆变器装置
CN212672076U (zh) 一种轴流吹风机冷却通道
CN210959271U (zh) 一种水暖加热器的电路板冷却结构
CN217440151U (zh) 叠片式中冷器及汽车
CN207609585U (zh) 优化蒸发风机冷却通道的结构
CN214753902U (zh) 均衡冷却电池箱
CN216564815U (zh) 一种同步散热的风机
CN217241194U (zh) 一种控制箱的通风装置
CN220649088U (zh) 一种加热循环装置及固化炉
CN216342419U (zh) 一种新型汽车水泵
CN208637276U (zh) 一种用于冷却水电解设备电源变压器的水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