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3016U -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3016U
CN220933016U CN202322322980.4U CN202322322980U CN220933016U CN 220933016 U CN220933016 U CN 220933016U CN 202322322980 U CN202322322980 U CN 202322322980U CN 220933016 U CN220933016 U CN 220933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lock
clamping
cell
battery cel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229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光
张亚儒
陈继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229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3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3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3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夹持工装,涉及电芯测试工装技术领域。该电芯夹持工装包括底座、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和固定板。第一夹持块固定设置于底座上,且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一凹槽。第二夹持块可活动地设置于底座上,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面向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二凹槽。固定板设于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远离底座的一侧,且与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均可拆卸地连接,以压持电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夹持工装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电芯测试过程中夹持不稳定以及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测试工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对于电芯包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便需要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电芯制作完成之后,需要对电芯进行振动试验,但是如现有圆柱电芯振动试验无合适的工装夹具,电芯固定不稳影响电芯振动效果;更换测试电芯需要频繁地换夹具,对电芯测试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利。并且由于不同电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夹具难以实现不同尺寸电芯的夹持,通用性较差;并且在面对不同尺寸的电芯时也容易出现夹持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电芯振动测试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芯夹持工装,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电芯测试过程中夹持不稳定以及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夹持工装,用于夹持圆柱形电芯,所述电芯夹持工装包括:
底座;
第一夹持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一凹槽;
第二夹持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面向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二凹槽;以及,
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均可拆卸地连接,以压持所述电芯。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采用圆弧面过渡;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采用圆弧面过渡。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夹持块。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多个所述第二装配孔均为腰型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装配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以沿所述第二装配孔的长轴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所述第一夹持块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配合孔,多个所述第二配合孔均为腰型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件,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穿过的第二配合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能跟随所述第二夹持块在所述第二配合孔中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贯穿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夹紧所述电芯。
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紧固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块面向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夹持块面向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供所述电芯的极柱伸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夹持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在进行电芯振动测试的过程中,将圆柱形电芯放置在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之间,第二夹持块可以靠近第一夹持块移动,以通过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共同夹持圆柱形电芯;在面对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电芯的情况下,便能通过第二夹持块相对第一夹持块的移动来适应,可以提升电芯夹持工装的通用性。由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V型,可以稳定地对圆柱形电芯提供夹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固定板从顶部实现电芯的抵持固定,进而保证电芯的夹持稳定性。基于此,该电芯夹持工装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电芯测试过程中夹持不稳定以及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芯夹持工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芯夹持工装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芯夹持工装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标:10-电芯夹持工装;11-电芯;12-极柱;100-底座;110-第一装配孔;120-第二装配孔;200-第一夹持块;201-第一凹槽;210-导向孔;300-第二夹持块;301-第二凹槽;310-紧固孔;320-导向柱;400-固定板;410-第一配合孔;420-第二配合孔;430-避让孔;510-第一连接件;520-第二连接件;530-第三连接件;540-第四连接件;55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芯夹持工装10,用于夹持圆柱形电芯11,以夹紧圆柱形电芯11从而方便圆柱形电芯11进行振动测试。值得说明的是,该电芯夹持工装10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电芯测试过程中夹持不稳定以及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电芯夹持工装10包括底座100、第一夹持块200、第二夹持块300和固定板400。第一夹持块200固定设置于底座100上,且第一夹持块200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一凹槽201。第二夹持块300可活动地设置于底座100上,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块200;第二夹持块300面向第一夹持块200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二凹槽301。固定板400设于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远离底座100的一侧,且与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均可拆卸地连接,以压持电芯11。
在夹持圆柱形电芯11的情况下,电芯11的圆柱面分别贴合在第一凹槽201的内侧壁和第二凹槽301的内侧壁上;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第二夹持块300靠近第一夹持块200移动的方式来实现夹紧电芯11的目的。在面对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电芯11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夹持块300相对于第一夹持块200之间的距离来适应,可以达到提升电芯夹持工装10的通用性。另外,由于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均呈V型,能向圆柱形电芯11提供稳定地夹持作用,同时通过固定板400从顶部向电芯11提供限制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芯11的稳定性。基于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芯夹持工装10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夹持不稳定以及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夹持块300在相对底座100移动至夹紧圆柱形电芯11之后,可以将第二夹持块300固定在底座100上,以确保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稳定地夹持电芯11。在需要更换电芯11的情况下,则可以将第二夹持块300松开,方便第二夹持块300远离第一夹持块200移动以松开电芯11,方便电芯11的拆下和更换;在更换了电芯11之后,再次调整第二夹持块300相对第一夹持块200的位置以夹紧电芯11即可。另外,在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完成电芯11的夹持之后,通过固定板400的装配不仅能对电芯11进行压持以提升电芯11的稳定性,同时还能通过固定板400固定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以确保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的相对位置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和/或,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和/或”指代的是,可以仅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也可以仅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还可以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和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均形成钝角。
其中,以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为例;将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可以方便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与圆柱形电芯11的柱面配合,不仅可以从两个方向向电芯11提供抵持作用,还能减小电芯11和第一凹槽201底部之间的距离,从而缩小电芯夹持工装10整体的占用体积。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和/或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也可以形成直角或者锐角。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采用圆弧面过渡;和/或,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采用圆弧面过渡。“和/或”表示,可以仅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采用圆弧面过渡,也可以仅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采用圆弧面过渡;还可以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以及第二凹槽301的两个内侧壁均采用圆弧面过渡。
其中,以第一凹槽201的两个内侧壁采用圆弧面过渡为例,一方面,可以方便第一凹槽201的制作形成;另一方面,在电芯11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圆弧面来向电芯11提供抵持作用,提升圆柱形电芯11的夹持稳定性;并且,还能方便第一凹槽201内部的清理。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中任意一个中圆弧过渡面的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为了方便第一夹持块2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孔110,电芯夹持工装10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510,多个第一连接件510分别穿过多个第一装配孔110与第一夹持块200连接,以固定第一夹持块200。
可选地,多个第一连接件510可以为螺栓,第一连接件510穿过第一装配孔110与第一夹持块200上的螺纹孔配合,通过第一连接件510旋入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夹持块200的固定。换言之,第一夹持块200固定在底座100上的方式可以为可拆卸地方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块200也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磁性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底座100上。
另外,为了方便第二夹持块300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120,多个第二装配孔120均为腰型孔;电芯夹持工装10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件520,多个第二连接件520分别穿过多个第二装配孔120与第二夹持块300连接;第二连接件520可以沿第二装配孔120的长轴方向移动,以调整第二夹持块300相对第一夹持块200的距离。
其中,可选地,第二连接件520也可以采用螺栓;第二连接件520穿过第二装配孔120与第二夹持块300上的螺纹孔配合,通过第二连接件520旋入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夹持块300的固定。当然,在需要调整第二夹持块300的位置时,松开第二连接件520,移动第二夹持块300的同时,第二连接件520在第二装配孔120中移动。在第二夹持块300移动到位之后,通过第二连接件520旋入的方式固定第二夹持块300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00上对应第一夹持块200的位置设置为多个第一配合孔410,同时,电芯夹持工装1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三连接件530,多个第三连接件530分别穿过多个第一配合孔410与第一夹持块200连接。可选地,第三连接件530为螺栓,第三连接件530穿过第一配合孔410与第一夹持块200连接,从而实现固定板400与第一夹持块200的可拆卸连接。
另外,固定板40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配合孔420,多个第二配合孔420均为腰型孔;电芯夹持工装10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件540,多个第四连接件540分别穿过的第二配合孔420与第二夹持块300连接;第四连接件540能跟随第二夹持块300在第二配合孔420中移动。也就是说,在面对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电芯11的情况下,在调整第二夹持块300相对第一夹持块200的位置之后,第四连接件540也可以跟随第二夹持块300在第二配合孔420中移动,方便在调整第二夹持块300之后实现固定板400与第二夹持块300之间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第四连接件540可以为螺栓,相对应的,在第二夹持块300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件540适配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夹紧电芯11,第二夹持块300上贯穿开设有紧固孔310;电芯夹持工装10还包括紧固件550;紧固件550穿过紧固孔310与第一夹持块200连接,以使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夹紧电芯11。可选地,紧固件550可以为螺栓,第一夹持件上开设有螺纹孔;紧固件550可以穿过紧固孔310且旋入螺纹孔的方式来实现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之间距离减小的目的,进而达到夹紧电芯11的目的。
值得说明的是,在通过紧固件550和第一夹持块200的配合实现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夹紧电芯11之后,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520穿过第二装配孔120连接第二夹持块300来固定第二夹持块300,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夹持块300移动;基于此,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520分担紧固件550受到的作用力,可以防止紧固件550上螺纹变形失效,提高紧固件550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需要拆下或更换电芯11的情况下,在松开紧固件550对第二夹持块300的紧固之后,再松开第二连接件520便能松开第二夹持块3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01的两侧均设有紧固孔310。也就是说,两个紧固件550分别从电芯11的两侧向第二夹持块300提供紧固作用,以确保第二夹持块300夹紧电芯11的作用更稳定,且使得加紧作用力更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第一夹持块200面向第二夹持块300的一侧设有导向孔210;第二夹持块300面向第一夹持块200的一侧设有导向柱320;导向柱320与导向孔210滑动配合。在第二夹持块300相对第一夹持块200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向孔210对导向柱320的导向作用,有利于第二夹持块300沿指定的方向移动,进而确保安装的对中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孔21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夹持块300上,同理,可以将导向柱320设置在第一夹持块200上。
另外,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00上开设有避让孔430,避让孔430用于供电芯11的极柱12伸出。通过避让孔430避让电芯11中的极柱12,可以方便固定板400压持在电芯11的肩部,有利于提升电芯11的夹持稳定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避让孔430贯穿固定板400设置,以方便固定板400上的避让孔430与极柱12对应,方便固定板400的安装。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避让孔430也可以是开设在固定板400上靠近电芯11一侧的凹槽,以容纳极柱12即可。
综上所述,在进行电芯11振动测试的过程中,将圆柱形电芯11放置在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之间,第二夹持块300可以靠近第一夹持块200移动,以通过第一夹持块200和第二夹持块300共同夹持圆柱形电芯11;在面对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电芯11的情况下,便能通过第二夹持块300相对第一夹持块200的移动来适应,可以提升电芯夹持工装10的通用性。由于第一凹槽201和第二凹槽301均为V型,可以稳定地对圆柱形电芯11提供夹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固定板400从顶部实现电芯11的抵持固定,进而保证电芯11的夹持稳定性。基于此,该电芯夹持工装10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电芯测试过程中夹持不稳定以及通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另外,通过紧固件550和紧固孔310的设置,可以通过紧固件550穿过紧固孔310与第一夹持块200连接的方式来确保第二夹持块300和第一夹持块200共同夹紧电芯11,提升电芯11的夹持稳定性。另外,通过导向柱320和导向孔210的设置,能向第二夹持块30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有利于保证安装的对中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夹持工装,用于夹持圆柱形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夹持工装包括:
底座;
第一夹持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一凹槽;
第二夹持块,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面向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V型的第二凹槽;以及,
固定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均可拆卸地连接,以压持所述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内侧壁形成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采用圆弧面过渡;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采用圆弧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连接,以固定所述第一夹持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装配孔,多个所述第二装配孔均为腰型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分别穿过多个所述第二装配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可以沿所述第二装配孔的长轴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所述第一夹持块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配合孔,多个所述第二配合孔均为腰型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件,多个所述第四连接件分别穿过的第二配合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能跟随所述第二夹持块在所述第二配合孔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块上贯穿开设有紧固孔;所述电芯夹持工装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紧固孔与所述第一夹持块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夹紧所述电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紧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面向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有导向孔;所述第二夹持块面向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夹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供所述电芯的极柱伸出。
CN202322322980.4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Active CN220933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2980.4U CN2209330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22980.4U CN2209330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3016U true CN220933016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22980.4U Active CN2209330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3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33016U (zh) 一种电芯夹持工装
CN220278309U (zh) 法兰盘加工快速装夹夹具
CN201109036Y (zh) 一种浇口套加工治具
CN215721742U (zh) 一种Hexapod振动台的安装底座机构
CN203936569U (zh) 一种齿盘组件防错焊接定位装置
CN212122440U (zh) 一种用于管座钻孔的夹具
CN208556766U (zh) 中心销牙型齿加工夹具
CN220625684U (zh) 一种电芯振动测试工装
CN108247404B (zh) 一种滑台式管道坡口机固定装置
CN216681205U (zh) 一种大型柴油机的齿轮箱精加工用夹具
CN201997891U (zh) 一种安装型板与夹具座的定位连接结构
CN110153753A (zh) 固定装置及镗孔加工装置
CN214359932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超重销轴横向固定装置
CN216608074U (zh) 一种立板夹具、辅助模块、支撑模块及立板加工设备
CN216759007U (zh) 一种用于十字法兰肋板定位加工的紧固结构
CN216642755U (zh) 一种螺钉组件
CN202951993U (zh) 电涡流缓速器导磁板与骨架的焊接装置
CN214538500U (zh) 一种输电铁塔的动力学特性分析装置
CN217345203U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218081592U (zh) 一种用于装夹电池壳进行cnc加工的夹具
CN210677799U (zh) 一种异形零件攻螺纹夹具
CN219403367U (zh) 一种用于加工斜轴泵壳的夹具
CN219521880U (zh) 焊接腔体加工用夹具
CN216758472U (zh) 一种淘气堡圆管框架节头攻丝的通用夹具
CN214392963U (zh) 深海油气设备保护架组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