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1755U -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1755U
CN220931755U CN202322970981.XU CN202322970981U CN220931755U CN 220931755 U CN220931755 U CN 220931755U CN 202322970981 U CN202322970981 U CN 202322970981U CN 220931755 U CN220931755 U CN 220931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outlet
copper water
cooling par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709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方芬
冉静萍
李永红
吴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uho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huho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huho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huhong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709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1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1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1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涉及钢铁轧制技术领域。包括进水管、降温组件和出水管;降温组件为U形结构,降温组件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降温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用于向降温组件通入冷却液,并使冷却液能够相对降温组件循环流动。该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可以使铜水出口装置得到充分冷却,大大的较低了钢制铜水出口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及烧破的现象,提高了铜水出口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企业的损耗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铁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背景技术
连铸连轧全称连续铸造连续轧制,是把液态钢倒入连铸机中铸造出钢坯,然后不经冷却,在均热炉中保温一定时间后直接进入热连轧机组中轧制成型的钢铁轧制工艺。这种工艺巧妙地把铸造和轧制两种工艺结合起来,相比于传统的先铸造出钢坯后经加热炉加热再进行轧制的工艺具有简化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增加金属收得率、节约能源、提高连铸坯质量、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优点。
流槽是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中输送铜水的装置,铜水出口装置则是流槽连接下一设备的关键部件。铜水出口装置一般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U型沟槽,其外形结构偏小,导致内侧耐火材料薄弱,若不经过冷却或冷却不够,铜水出口装置极易变形,甚至烧坏。铜水出口装置若出现损坏则必须更换,更换则需停炉,严重影响了正常冶炼生产。
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可以使铜水出口装置得到充分冷却,大大的较低了钢制铜水出口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及烧破的现象,提高了铜水出口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企业的损耗成本。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包括进水管、降温组件和出水管;降温组件为U形结构,降温组件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降温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用于向降温组件通入冷却液,并使冷却液能够相对降温组件循环流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降温组件包括内U形板、外U形板、侧板和顶板;内U形板和外U形板同向开口设置,外U形板将内U形板部分包裹,侧板和顶板的数量均为两个,用于密封内U形板和外U形板之间的缝隙;两个顶板分别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降温组件内设置有两个隔离板,将降温组件分隔为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和第三冷却部;第二冷却部为与铜水出口装置配合使用的U形结构,第一冷却部和第三冷却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铜水流动方向同向和/或反向,以增大该降温结构与铜水出水装置的接触面积;第二冷却部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以便于铜水流经第二冷却部;第一冷却部一端连通第二冷却部,另一端连通进水管,第三冷却部一端连通第二冷却部远离第一冷却部的一侧,另一端连通出水管。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冷却部内间隔安装若干第一挡板,若干第一挡板将第一冷却部分隔为若干第一腔室,若干第一腔室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一腔室分别与进水管和第二冷却部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若干第一挡板均设有第一通孔,任一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冷却部内部设有若干第二挡板,若干第二挡板将第二冷却部分隔为若干第二腔室,若干第二腔室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二腔室分别与第一冷却部和第三冷却部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若干第二挡板均设有第二通孔,任一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冷却部内间隔安装若干第三挡板,若干第三挡板将第三冷却部隔为若干第三腔室,若干第三腔室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三腔室分别与出水管和第二冷却部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若干第三挡板均设有第三通孔,任一相邻的两个第三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降温组件通过法兰实现与铜水管道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包括进水管、降温组件和出水管;降温组件为U形结构,降温组件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降温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用于向降温组件通入冷却液,并使冷却液能够相对降温组件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的降温组件为与铜水出口形状相匹配的U形结构,安装于铜水出口装置的U型沟槽外部,并将铜水出口装置的底部包裹起来,通过降温组件的较低的温度将经过铜水出口装置的铜水的高温吸收,达到对铜水出口装置的冷却效果。可以使铜水出口装置得到充分冷却,大大的较低了钢制铜水出口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及烧破的现象,提高了铜水出口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企业的损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的俯视图。
图标:1-进水管,2-出水管,3-降温组件,31-内U形板,32-外U形板,33-侧板,34-顶板,35-隔离板,36-第一冷却部,361-第一挡板,362-第一腔室,363-第一通孔,37-第二冷却部,371-第二挡板,372-第二腔室,373-第二通孔,38-第三冷却部,381-第三挡板,382-第三腔室,383-第三通孔,4-连接法兰。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它是用于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中流槽上所用的一种铜水出口装置,流槽是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中输送铜水的装置,铜水出口装置则是流槽连接下一设备的关键部件。铜水出口装置一般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U型沟槽,其外形结构偏小,导致内侧耐火材料薄弱,若不经过冷却或冷却不够,铜水出口装置极易变形,甚至烧坏。铜水出口装置若出现损坏则必须更换,更换则需停炉,严重影响了正常冶炼生产。
参照图1-图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包括进水管1、降温组件3和出水管2;降温组件3为U形结构,降温组件3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降温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2连通,用于向降温组件3通入冷却液,并使冷却液能够相对降温组件3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的降温组件3为与铜水出口形状相匹配的U形结构,安装于铜水出口装置的U型沟槽外部,并将铜水出口装置的底部包裹起来,通过降温组件3的较低的温度将经过铜水出口装置的铜水的高温吸收,达到对铜水出口装置的冷却效果。可以使铜水出口装置得到充分冷却,大大的较低了钢制铜水出口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及烧破的现象,提高了铜水出口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企业的损耗成本。
具体的,通过向进水管1内通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降温组件3,将铜水出口装置的热量吸收后,通过出水管2流出,持续进行前述操作,可以实现持续的对铜水出口装置起到降温的效果。同时由于冷却液能够相对降温组件3循环流动,能够使其对铜水出口装置的降温更加均匀,减少出现裂痕的可能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冷却液可以使用自来水,自来水放置于蓄水设备内,蓄水设备通过水泵将自来水泵入进水管1,同时出水管2与蓄水设备连通,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同时还可以设置冷水机与蓄水设备连通,达到进一步降温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降温组件3包括内U形板31、外U形板32、外U形板32、侧板33和顶板34;内U形板31和外U形板32同向开口设置,外U形板32将内U形板31部分包裹,侧板外U形板32、33和顶板34的数量均为两个,用于密封内U形板31和外U形板32之间的缝隙;两个顶板34分别连通进水管1和出水管2。
其中,内U形板31和外U形板32间隔设置,外U形板32将内U形板31包裹,外U形板32和内U形板31之间的缝隙为冷却液流经的部位,铜水从内U形板31朝内的一侧流过。侧板外U形板32、33和顶板34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侧板外U形板32、33分别设置于前述外U形板32和内U形板31之间的缝隙两侧并将其密封,以形成一个U形管道结构,在U形管道结构的两端的开口处安装顶板34,其中一个顶板34与进水管1连通,另一个顶板34与出水管2连通,便于冷却液能够在在降温组件3循环流动。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外U形板32朝外的一侧可以设置连接法兰4,以便于将该降温结构可拆卸安装于铜水出口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使用法兰连接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卡接或者膨胀螺栓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降温组件3内设置有两个隔离板35,将降温组件3分隔为第一冷却部36、第二冷却部37和第三冷却部38;
第二冷却部37为与铜水出口装置配合使用的U形结构,第一冷却部36和第三冷却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铜水流动方向同向和/或反向,以增大该降温结构与铜水的接触面积;
第二冷却部37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以便于铜水流经第二冷却部37;第一冷却部36一端连通第二冷却部37,另一端连通进水管1,第三冷却部38一端连通第二冷却部37远离第一冷却部36的一侧,另一端连通出水管2。
本实施例将该降温结构安装于铜水出口后,铜水在流过铜水出口装置时,铜水的高温被铜水出口吸收,铜水出口的温度被降温结构降低,从而使铜水出口装置得到充分冷却,大大的较低了钢制铜水出口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及烧破的现象,提高了铜水出口装置的使用寿命。
铜水出口装置通常为一个U形的槽体结构,第二冷却部37为与铜水出口装置配合使用的U形槽装结构,通过第二冷却部37的内侧与铜水出口的表面完全贴合,能够加强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通过设置第一冷却部36和第三冷却部38,第一冷却部36和第三冷却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铜水流动方向平行从而可以加大该降温装置在铜水流动方向上的厚度,以增大该降温结构与铜水出水装置的接触面积。
其中,第一冷却部36一端连通第二冷却部37的进水口和第三冷却部38连通第二冷却部37的出水口位于第二冷却部37的对角位置,以增大流经第二冷却部37的冷却液的范围。
作为一种可选的事实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冷却部36内间隔安装若干第一挡板361,若干第一挡板361将第一冷却部36分隔为若干第一腔室362,若干第一腔室362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一腔室362分别与进水管1和第二冷却部37连通。
第二冷却部37内部设有若干第二挡板371,若干第二挡板371将第二冷却部37分隔为若干第二腔室372,若干第二腔室372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二腔室372分别与第一冷却部36和第三冷却部38连通。
第三冷却部38内间隔安装若干第三挡板381,若干第三挡板381将第3隔为若干第三腔室382,若干第三腔室382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第三腔室382分别与出水管2和第二冷却部37连通。
其中,任一第一腔室362的进出水口分别位于不同的两端,以增加冷却液在第一腔室362内移动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加强降温效果,也能够使冷却液受热更加均匀。同理,第二腔室372和第三腔室382均如此设置,使通道设置成转折点较多的蛇型通道,使得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与四周壁面接触时间更长,增加了流体与壁面的换热时间,提高了换热效果。
其中,第一挡板361、第二挡板371和第三挡板381均与铜水出口装置的外侧壁垂直,从而能够使热传递更加均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

Claims (10)

1.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降温组件和出水管;
所述降温组件为U形结构,所述降温组件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所述降温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用于向所述降温组件通入冷却液,并使冷却液能够相对所述降温组件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内U形板、外U形板、侧板和顶板;
所述内U形板和所述外U形板同向开口设置,所述外U形板将所述内U形板部分包裹,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的数量均为两个,用于密封所述内U形板和所述外U形板之间的缝隙;
两个所述顶板分别连通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内设置有两个隔离板,将所述降温组件分隔为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和第三冷却部;
所述第二冷却部为与铜水出口装置配合使用的U形结构,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三冷却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铜水流动方向同向和/或反向,以增大该降温结构与铜水出水装置的接触面积;
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内侧与铜水出口连通,以便于铜水流经所述第二冷却部;所述第一冷却部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部,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管,所述第三冷却部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部远离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一侧,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部内间隔安装若干第一挡板,若干所述第一挡板将所述第一冷却部分隔为若干第一腔室,若干所述第一腔室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一腔室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挡板均设有第一通孔,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部内部设有若干第二挡板,若干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第二冷却部分隔为若干第二腔室,若干所述第二腔室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二腔室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部和所述第三冷却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二挡板均设有第二通孔,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部内间隔安装若干第三挡板,若干所述第三挡板将所述第三冷却部隔为若干第三腔室,若干所述第三腔室依次连通,且位于边缘的两个所述第三腔室分别与所述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冷却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三挡板均设有第三通孔,任一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通过法兰实现与铜水管道可拆卸连接。
CN202322970981.XU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Active CN220931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0981.XU CN22093175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70981.XU CN22093175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1755U true CN220931755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6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70981.XU Active CN220931755U (zh) 2023-11-03 2023-11-03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1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86282B1 (ko) 금속스트립연속주조장치
CN220931755U (zh) 一种铜水出口的降温结构
CN214562719U (zh) 一种水冷组件
CA1038162A (en) Cooling box for metallurgical furnace
CN216694591U (zh) 一种高强度焊接的换热器
CN212094748U (zh) 一种焊接载台及具有该载台的真空共晶炉
CN216850782U (zh) 一种dcs控制柜
CN212458050U (zh) 一种均热冷板换热器
CN212884913U (zh) 高效冷却的结晶器铜管
CN210560536U (zh) 一种铸锻式风口中套
CN211045666U (zh) 一种换热结构、电池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20454238U (zh) 焙烧回转窑
CN109434046B (zh) 一种用于钢铁冶金连铸结晶器的循环式冷却装置
CN217025994U (zh) 一种水冷渣沟壳体结构
CN213570570U (zh) 一种冷却板及电弧炉氧枪口冷却装置
CN214537419U (zh) 一种分体式渣区冷却器
CN217440151U (zh) 叠片式中冷器及汽车
CN217230795U (zh) 一种大型高炉炉缸冷却铸铜冷却壁
CN112762719B (zh) 一种冶金高温炉窑铸铜冷却壁
CN210151142U (zh) 一种冶炼高炉冷却装置
CN213614074U (zh) 一种改进中心水道的水冷模具
CN219103718U (zh) 一种冷却炉的冷却结构
CN212694957U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装置
CN214937064U (zh) 石灰窑用绝热型燃烧梁
CN220307647U (zh) 一种用于充电桩充电模块的散热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