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4238U - 焙烧回转窑 - Google Patents

焙烧回转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4238U
CN220454238U CN202322024995.2U CN202322024995U CN220454238U CN 220454238 U CN220454238 U CN 220454238U CN 202322024995 U CN202322024995 U CN 202322024995U CN 220454238 U CN220454238 U CN 220454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ver
rotary kiln
roasting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49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小明
旷贵文
谢广建
戴恩武
秦忠伟
刘居栋
龙鹏
黄成�
尹建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 Xin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 Xin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 Xin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 Xin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49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4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4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4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ffle Furnaces And Rotary Kil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焙烧窑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焙烧回转窑,包括焙烧窑本体、冷却段和冷却机构,冷却段连接于焙烧窑本体,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罩和冷却泵,冷却罩设置于冷却段上,冷却罩的内部形成有冷却腔,冷却罩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于冷却腔;冷却泵连接于入口,冷却泵配置为能够向入口供入冷却液;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焙烧回转窑,利用冷却泵向冷却罩的入口输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冷却罩内的冷却腔后从出口处流出,冷却液在流经冷却腔时能够吸收冷却段散发的热量,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段的散热效率,使得焙烧后的废料在冷却段中的散热时间得以有效缩短,进而能够达到提高焙烧窑产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焙烧回转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焙烧窑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焙烧回转窑。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具有优异的磁、光、电性能,对改善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生产效率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由于稀土作用大、用量少,已成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到了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
相关技术中,利用焙烧窑对稀土废料进行焙烧,焙烧窑中的稀土废料经高温段灼烧氧化后,出料温度可达到500-700℃,通过冷却段自然冷却到50-70℃后进入磨机磨粉。然而,由于自然冷却的冷却时间较长,对回转窑的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焙烧回转窑,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焙烧回转窑的冷却段因自然冷却时间较长导致影响焙烧窑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焙烧回转窑,包括焙烧窑本体、冷却段和冷却机构,冷却段连接于焙烧窑本体,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罩和冷却泵,冷却罩设置于冷却段上,冷却罩的内部形成有冷却腔,冷却罩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分别连通于冷却腔;冷却泵连接于入口,冷却泵配置为能够向入口供入冷却液。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焙烧回转窑,通过在冷却段上设置冷却罩,当焙烧窑本体对废料进行焙烧后传输至冷却段时,利用冷却泵向冷却罩的入口输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冷却罩内的冷却腔后从出口处流出,冷却液在流经冷却腔时能够吸收冷却段散发的热量,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段的散热效率,使得焙烧后的废料在冷却段中的散热时间得以有效缩短,进而能够达到提高焙烧窑产能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机构还包括引流隔板,引流隔板设置于冷却腔中,引流隔板配置为将冷却腔分隔形成多段的冷却通道,引流隔板与冷却腔的内壁间隔形成流道口,相邻的冷却通道通过流道口相连通,入口连通于多段的冷却通道的其中一个,出口连通于多段的冷却通道的另一个。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隔板将冷却腔分隔形成冷却通道,从而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中流动的时间变长,进而冷却液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有效地提升了单位冷却液的吸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各引流隔板均相平行设置,相邻的引流隔板之间的间距为5cm-20cm。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多个引流板分别以间距为5cm-20cm进行平行布置在冷却腔中,有效地提升了冷却通道的路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为5cm-50cm。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为5cm-50cm,即冷却腔的夹空层距为5cm-50cm,以控制冷却液在冷却腔中的单位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与冷却段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冷却罩与冷却段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冷却段向外散发热量的效果更好,避免冷却罩影响冷却段向外辐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为5cm-10cm。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冷却罩与冷却段之间的间隙控制在5cm-10cm的范围内,既保障了冷却段通过热辐射的散热效果,同时冷却罩还能够通过冷却液的流通吸热来提高冷却段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为金属罩。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冷却罩采用金属罩,根据金属自身良好的导热性,冷却液在金属罩内流通时的吸热效率更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段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包括弧形罩体部以及设于弧形罩体部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平行罩体部,弧形罩体部环设于冷却段上。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弧形罩体部环设于冷却段上,从而设于弧形罩体部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平行罩体部能够设于冷却段的相对两侧并夹设于冷却段,冷却罩对冷却段的包覆效果更佳,以保障冷却机构辅助冷却段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还包括多个吊耳,多个吊耳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罩体部相背的一侧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平行罩体部上设置多个吊耳,以便于对冷却罩的吊装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口的直径为5cm-10cm,和/或,出口的直径为5cm-10cm。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入口和出口的直径来控制冷却液的进水量和出水量,以提高冷却液的吸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焙烧回转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罩和冷却段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0、焙烧回转窑;100、焙烧窑本体;200、冷却段;300、冷却机构;310、冷却罩;3101、第一侧壁;3102、第二侧壁;3103、弧形罩体部;3104、平行罩体部;311、冷却腔;3111、冷却通道;3112、流道口;312、入口;313、出口;320、冷却泵;330、引流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焙烧回转窑用于对材料进行高温煅烧,由于煅烧后的材料温度较高,一般会设置冷却段对煅烧后出窑的材料进行冷却,待冷却到预设温度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序。相关技术中,冷却段一般采用自然冷却的手段对高温材料进行冷却,然而,因自然冷却效果差、需要的冷却时间长,严重抑制了转窑的产能;而通过增加冷却段长度来提高冷却效果的传统方式,增加了设备占地面积,也增加了材料的积存。
基于此,针对于相关技术中焙烧回转窑的冷却段因自然冷却时间较长导致影响焙烧窑产能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焙烧回转窑,利用冷却机构的冷却泵向冷却罩的入口供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流经冷却腔并从出口流出来吸热并排出,有效地提升了冷却段的冷却效率,从而冷却段中的高温材料冷却至预设温度的时间更短,进而有效地改善了焙烧窑的产能。
其中,焙烧回转窑可以但不限于用于焙烧水泥熟料、稀土废料等多种物料。
以下为了便于描述,以焙烧回转窑用于焙烧钕铁硼稀土废料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焙烧回转窑1000,包括焙烧窑本体100、冷却段200和冷却机构300,冷却段200连接于焙烧窑本体100,冷却机构300包括冷却罩310和冷却泵320,冷却罩310设置于冷却段200上,冷却罩310的内部形成有冷却腔311,冷却罩310上开设有入口312和出口313,入口312和出口313分别连通于冷却腔311;冷却泵320连接于入口312,冷却泵320配置为能够向入口312供入冷却液。
其中,焙烧窑本体100指的是焙烧回转窑1000用于进行焙烧工作的部分;冷却段200连接于焙烧窑本体100,焙烧窑本体100完成对材料的焙烧后能够将高温的材料输送至冷却段200中进行冷却。
冷却段200指的是焙烧回转窑1000中用于对焙烧后的高温材料进行自然冷却的部分;具体地,冷却段200可以是管段结构。
冷却罩310用于设置在冷却段200上,具体地,冷却罩310可以固定安装在冷却段200上;或者,冷却罩310可以通过外部的安装结构架设安装在冷却段200上。
具体地,冷却罩310可以为金属冷却罩310、合金冷却罩310等耐高温且导热效果好的罩体结构;冷却罩310可以呈环状并环设于冷却段200,或者,冷却罩310的至少部分可以呈环状或弧型结构并用于环设于冷却段200。
冷却泵320用于将外部的冷却液泵入冷却罩310的入口312以使得冷却液能够流经冷却腔311并从出口313处流出。冷却泵320可以采用常见的泵体结构,此处不进行展开说明。具体地,冷却液可以但不限于是冷却水、冷却油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焙烧回转窑1000,通过在冷却段200上设置冷却罩310,当焙烧窑本体100对废料进行焙烧后传输至冷却段200时,利用冷却泵320向冷却罩310的入口312输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冷却罩310内的冷却腔311后从出口313处流出,冷却液在流经冷却腔311时能够吸收冷却段200散发的热量,从而能够提高冷却段200的散热效率,使得焙烧后的废料在冷却段200中的散热时间得以有效缩短,进而能够达到提高焙烧窑产能的目的。
同时,冷却机构300辅助冷却段200进行冷却,从而能够降低焙烧回转窑1000的工作环境的温度,改善作业环境。
冷却段200能够在冷却机构300的辅助冷却下对高温材料进行降温,在下一步的工序中,例如是墨粉工艺中,能够降低材料进入的温度,以减少用于执行墨粉工艺的磨机的机油挥发速度,从而节约了机油消耗。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机构300还包括引流隔板330,引流隔板330设置于冷却腔311中,引流隔板330配置为将冷却腔311分隔形成多段的冷却通道3111,引流隔板330与冷却腔311的内壁间隔形成流道口3112,相邻的冷却通道3111通过流道口3112相连通,入口312连通于多段的冷却通道3111的其中一个,出口313连通于多段的冷却通道3111的另一个。
其中,引流隔板330可以但不限于是金属板体、合金板体等耐高温且导热性较佳的板体结构;引流隔板3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引流隔板330设置在冷却腔311中,可以理解地,引流隔板330具有相对的两端面,以及设于两端面之间且分别连接两端面的四个周侧面;四个周侧面的其中三个分别与冷却腔311的四个内壁的其中三个相对应连接,且四个周侧面的另一个与冷却腔311的四个内壁的另一个之间相间隔形成流道口3112。
当引流隔板330的数量为一个时,引流隔板330能够将冷却腔311分隔形成位于引流隔板330的两侧的两段冷却通道3111;可以理解地,出口313位于其中一段冷却通道3111远离于流道口3112的一端,入口312则位于另一段冷却通道3111远离于流道口3112的一端。冷却液从入口312流入冷却腔311时,冷却液能够从入口312一端流向流道口3112,再由流道口3112流向出口313一端,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冷却液在冷却腔311中的流动距离,进而使得冷却液经过冷却腔311的时间更长,单位冷却液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可以理解地,当冷却液为冷却水时,冷却水在冷却腔311中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升温更高,温度较高的冷却水从出口313排出后可以用于其他需要热水的工段,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具体地,入口312和出口313可以分别连通于多段的冷却通道3111中,间距最大的两个冷却通道3111,从而冷却液从入口312通入冷却腔311后,冷却液能够流经各冷却通道3111进行吸热降温。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隔板330的数量为多个,各引流隔板330均相平行设置,相邻的引流隔板330之间的间距为5cm-20cm。
具体地,多个引流隔板330能够呈平行地设置在内腔中,相邻两引流隔板330的设置方式为,其中一引流隔板330与冷却腔311的四个内壁的其中三个相连接,并与四个内壁的另一个相间隔形成第一流道口3112,另一引流隔板330与冷却腔311的四个内壁的其中三个相连接,并与四个内壁的另一个相间隔形成第二流道口3112,且第一流道口3112和第二流道口3112分别形成于冷却腔311的相对两内壁处,从而冷却液在流动时,能够依次沿引流隔板330的导向进行流动,冷却液的流动距离得以有效增长。
同时,将相邻的引流隔板33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5cm-20cm,以对冷却液的流量进行调控,以保障冷却液即热降温的效率处于较佳地水平。具体地,引流隔板33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cm-20cm中的任一距离,例如,可以为5cm、6cm、8cm、12cm、15cm、17cm、20cm等。
如此设置,将多个引流板分别以间距为5cm-20cm进行平行布置在冷却腔311中,有效地提升了冷却通道3111的路径长度,冷却液在冷却腔311中的流动时间更长,冷却液的吸热量更多,有效地提升了单位冷却液的吸热量。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31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之间的间距为5cm-50cm。
可以理解地,冷却罩310的厚度指的是,冷却罩310设于冷却段200上时,沿冷却段200的径向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即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之间的间距。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之间的间距为5cm-50cm,即冷却腔311的夹空层距为5cm-50cm,通过控制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之间的间距,来实现控制冷却液在冷却腔311中的单位时间流量。以满足冷却液在冷却腔311中流动的流量需求。
具体地,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之间的间距可以为5cm-50cm之间的任意距离,示例地,第一侧壁3101和第二侧壁3102之间的间距可以但不限于是5cm、10cm、20cm、30cm、40cm、50cm等。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310与冷却段200之间具有间隙。
可以理解地,冷却段200在对经过焙烧的高温材料进行冷却时,主要是依靠冷却段200向外辐射热量来进行自然冷却;由此,通过将冷却罩310与冷却段200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冷却段200能够向外散发热量,避免冷却罩310直接接触冷却段200的外表面时影响冷却段200向外辐射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隙为5cm-10cm。
可以理解地,将冷却罩310与冷却段200之间的间隙控制在5cm-10cm的范围内,既保障了冷却段200通过热辐射的散热效果,同时冷却罩310还能够通过冷却液的流通吸热来提高冷却段20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冷却罩310与冷却段200之间的间隙可以为5cm-10cm之间的任一距离,示例地,间隙可以但不限于是5cm、7cm、9cm、10cm等。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310为金属罩。
可以理解地,由于金属自身的导热效果较佳,将冷却罩310采用金属罩,根据金属自身良好的导热性,冷却液在金属罩内流通时的吸热效率更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段20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金属罩可以但不限于是铜罩、铁罩、铝罩等。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310包括弧形罩体部3103以及设于弧形罩体部3103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平行罩体部3104,弧形罩体部3103环设于冷却段200上。
可以理解地,弧形罩体部3103和位于弧形罩体部3103相对两侧的两个平行罩体部3104具体可以组合形成U型的立体结构;装配时,弧形罩体部3103能够设于冷却段200在重力方向的上方,从而两个平行罩体部3104则位于冷却段200的相对两侧以起到包围冷却段200的目的,从而冷却罩310的冷却腔311内流经冷却液时,对冷却段200的降温效果较佳。
请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罩310还包括多个吊耳340,多个吊耳340分别设置于两个平行罩体部3104相背的一侧端面上。
通过在平行罩体部3104上设置多个吊耳340,当需要吊装冷却罩310时,可以利用外部的吊装设备钩住各吊耳340,以便于对冷却罩310的吊装操作。具体地,吊耳34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平行罩体部3104的端面上。
具体地,吊耳3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地,吊耳34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个平行罩体部3104相背的一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340。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入口312的直径为5cm-10cm,和/或,出口313的直径为5cm-10cm。
可以理解地,通过控制入口312和出口313的直径来控制冷却液的进水量和出水量,以满足冷却液在冷却腔311中的流量需求。
具体地,入口312的直径可以为5cm-10cm之间的任意数值;示例地,入口312的直径可以但不限于是5cm、6cm、8cm、10cm等。
同样地,出口313的直径可以为5cm-10cm之间的任意数值;示例地,出口313的直径可以但不限于是5cm、6cm、8cm、10cm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包括:
焙烧窑本体;
冷却段,连接于所述焙烧窑本体;以及
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罩和冷却泵,所述冷却罩设置于所述冷却段上;所述冷却罩的内部形成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罩上开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冷却腔;所述冷却泵连接于所述入口,所述冷却泵配置为能够向所述入口供入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还包括引流隔板,所述引流隔板设置于所述冷却腔中,所述引流隔板配置为将所述冷却腔分隔形成多段的冷却通道,所述引流隔板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间隔形成流道口,相邻的所述冷却通道通过所述流道口相连通;所述入口连通于多段的所述冷却通道的其中一个,所述出口连通于多段的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引流隔板均相平行设置,相邻的所述引流隔板之间的间距为5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罩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为5cm-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罩与所述冷却段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为5cm-1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罩为金属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罩包括弧形罩体部以及设于所述弧形罩体部的相对两侧的两个平行罩体部,所述弧形罩体部环设于所述冷却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罩还包括多个吊耳,多个所述吊耳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平行罩体部相背的一侧端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的直径为5cm-10cm,和/或,所述出口的直径为5cm-10cm。
CN202322024995.2U 2023-07-31 2023-07-31 焙烧回转窑 Active CN220454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4995.2U CN220454238U (zh) 2023-07-31 2023-07-31 焙烧回转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4995.2U CN220454238U (zh) 2023-07-31 2023-07-31 焙烧回转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4238U true CN220454238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4995.2U Active CN220454238U (zh) 2023-07-31 2023-07-31 焙烧回转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4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2894B (zh) 一种炉膛温度均匀的辊道烧结炉
CN220454238U (zh) 焙烧回转窑
CN209957872U (zh) 一种电渣炉冷却装置
CN106025437B (zh) 一种柱状锂离子电池组高效水冷散热装置
CN210743737U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结构
CN209260148U (zh) 一种真空气淬炉之气冷系统
CN202307869U (zh) 一种中频电源的igbt模块散热器结构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5113900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电弧炉合金熔炼温控装置
CN212627538U (zh) 一种驱动电机水冷散热机壳
CN112553455B (zh) 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
WO2021008397A1 (zh) 一种带导流散热环的熔融金属搅拌机构
CN209458184U (zh) 高温泵用隔热壳体
CN202206704U (zh) 一种中频电源的igbt模块散热器
KR100747743B1 (ko) 와류방지가이드를 구비한 가열로와 냉각로 및 롤러하스형소둔로
CN201177458Y (zh) 热处理炉用水冷套
CN218146323U (zh) 用于电极冷却的结构
CN211321144U (zh) 一种驱动电机散热水道及驱动电机
CN212936466U (zh)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的水冷结构
CN214327918U (zh) 一种便于预热锭模的炉盖板
CN213238471U9 (zh) 水冷风冷共用的窑炉用冷却装置
CN218101447U (zh) 一种水冷板及电池模组
CN116685123A (zh) 水冷散热结构及电气设备
CN213846400U (zh) 一种带液冷的伺服电机
CN219044971U (zh) 一种金刚石绳锯加工表面镀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