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30302U - 加热龙头 - Google Patents

加热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30302U
CN220930302U CN202322833983.4U CN202322833983U CN220930302U CN 220930302 U CN220930302 U CN 220930302U CN 202322833983 U CN202322833983 U CN 202322833983U CN 220930302 U CN220930302 U CN 220930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utlet
waterway adapter
faucet
heating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339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浩
官阔荣
成吉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Kitchen and Bathroom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339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30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30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30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龙头。加热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包括水路转接件和连接至水路转接件的进水管,水路转接件的上部设置有压接凸缘;转臂,转臂包括出水旋转件和连接至出水旋转件的出水管,转臂相对于龙头主体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压板,压板上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出水旋转件卡接;以及卡箍,水路转接件的上部穿设于压板且与出水旋转件水路连接,卡箍套设在水路转接件的上部,卡箍的顶面抵靠压接凸缘的底面,卡箍的底面抵靠在压板的顶面。这种连接方式降低了加热龙头在组装时的操作难度,减少了人工组装的时间。在组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避免了人为导致的产品寿命变短以及密封不严出现漏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存在一种能够改变转臂位置的加热龙头,这种加热龙头通常包括龙头主体和转臂。转臂的一端通常绕竖直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龙头主体上,这样,通过旋转转臂可以改变转臂的位置。
为了能够配合转臂的旋转,设置在龙头主体内的进水管和设置在转臂内的出水管通过水路接头组件连接。水路接头组件包括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出水旋转件可绕水路转接件旋转,进水管连接至水路转接件,出水管连接至出水旋转件,从而可以使得出水管在转臂旋转时跟随转臂一起旋转。
在现有的这种加热龙头中,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通过压环彼此沿轴向方向上密贴连接,以保证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上的水路的密封性能。具体地,压环从上方压靠在出水旋转件后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至水路转接件,从而将出水旋转件紧紧地夹持在压环和水路转接件之间。压环只在轴向方向上对出水旋转件施力,而不限制出水旋转件的正常旋转。为了保证密封性能,通过会利用不少于三个的螺纹紧固件来连接压环和水路转接件。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连接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的目的,但是拧螺纹紧固件的动作需要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手动完成,而且螺纹紧固件的数量越多越耗费工时。此外,不同操作人员可能对螺纹紧固件的松紧度把握不一致,螺纹紧固件过紧会导致出水旋转件相对于水路转接件旋转时阻力过大,而且容易导致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之间的密封圈磨损较快;而过松会出现密封不严的问题。就算同一产品上的不同螺纹紧固件,也会出现螺纹紧固件的松紧度不一致的情况,长期使用后会导致密封圈局部磨损较大而出现漏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加热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包括水路转接件和连接至水路转接件的进水管,水路转接件的上部设置有压接凸缘;转臂,转臂包括出水旋转件和连接至出水旋转件的出水管,转臂相对于龙头主体可旋转;压板,压板上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出水旋转件卡接;以及卡箍,水路转接件的上部穿设于压板且与出水旋转件水路连接,卡箍套设在水路转接件的上部,卡箍的顶面抵靠压接凸缘的底面,卡箍的底面抵靠在压板的顶面。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龙头通过提供压板和卡箍,使得它们与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只通过卡接的方式就可以将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沿轴向方向固定在一起,但是出水旋转件可以相对于水路转接件。安装时只需将压板与卡箍依次从水路转接件的上部套入,再将出水旋转件置于水路转接件的上方,最后将压板上的卡扣卡持在出水旋转件上即可。这种连接方式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人工组装的时间,进而降低了成本。在组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避免了由于不同操作人员导致的装配不一致的问题,使得产品的一致性较高。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可以通过控制各个部件的机加工精度而保证较高的产品一致性,而且对于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之间的密封圈的压缩量,可以得到较精准地控制。
示例性地,出水旋转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凸缘,卡扣卡持环形凸缘,卡扣沿环形凸缘可旋转。由此,当出水旋转件旋转时,卡扣可以沿环形凸缘旋转,既不破坏水路转接件与出水旋转件的卡接关系,又实现了出水旋转件的旋转功能。
示例性地,出水旋转件具有从其底面向上凹陷的凹腔,卡箍插至凹腔内,卡箍的外侧壁与凹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值,以限制卡箍张开。因此,在卡箍意外张开时,水路转接件与出水旋转件始终保持连接。
示例性地,凹腔的内侧壁包括:第一环形台阶面,第一环形台阶面朝向凹腔的开口;连接在第一环形台阶面和凹腔的开口之间的第一环形侧壁;以及从第一环形台阶面朝向凹腔的内部延伸的第二环形侧壁,其中,第一环形侧壁包围的第一空间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侧壁包围的第二空间的内径,水路转接件的压接凸缘插接至第二空间内,卡箍插至第一空间内。这样,可以使出水旋转件与卡箍的结构紧凑,进而使加热龙头符合小型化趋势。
示例性地,卡箍的顶面抵靠第一环形台阶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卡箍意外张开,还有第一环形台阶面抵靠在卡箍的顶面,使得卡箍的位置不会偏移,进而不会影响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示例性地,凹腔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环形台阶面,第二环形台阶面朝向凹腔的开口且相对于第一环形台阶面远离凹腔的开口,第二环形侧壁连接在第一环形台阶面和第二环形台阶面之间,水路转接件上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夹持在第二环形台阶面和压接凸缘之间。密封圈可以沿轴向方向夹持在第二环形台阶面和压接凸缘之间,以形成轴向密封。相比于径向密封,轴向密封可便于将水路转接件的上部插至凹腔内,组装时密封圈几乎不会对水路转接件产生阻力,从而便于水路转接件能够相对于凹腔插接到位,这是压板和卡箍能够顺利地卡接的前提。
示例性地,卡箍的外侧壁抵靠凹腔的内侧壁。因此,第一环形侧壁限制了卡箍发生形变,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卡箍张开松动,使得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连接地更牢固,提升二者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龙头主体包括龙头主体外壳,水路转接件固定在龙头主体外壳内。由于水路转接件固定在龙头主体外壳内,所以龙头主体内的部件,例如加热组件、回流管以及第二进水管等其它可能的部件可以通过与水路转接件连接而被固定在龙头主体外壳内。因为龙头主体外壳大体为细长的形状,将龙头主体内的部件分别与龙头主体外壳固定,操作难度过大,所以,将这些部件与水路转接件固定降低了拆装的难度,节省了组装时间。龙头主体在组装时,可以将龙头主体内的部件先与水路转接件组装在一起,最后安装龙头主体外壳,操作容易,节省时间。
示例性地,转臂包括转臂外壳,转臂外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台,凸台抵靠在压板的下方。压板限制了转臂外壳向上移动,因此,转臂外壳内表面的凸台卡持在龙头主体外壳内。当转臂在旋转的时候,转臂外壳不会脱离龙头主体外壳。
示例性地,卡箍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件。因为卡箍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件,所以可以从水路转接件的上端越过压接凸缘。由于卡箍紧箍在水路转接件上,压板与出水旋转件紧紧卡持,所以水路转接件和出水旋转件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示例性地,压板和水路转接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锁位凹槽,且另一个上设置有插至凹槽内的锁位凸起,压板和水路转接件通过凹槽和锁位凸起保持相对固定。由于设置相对固定的锁位凹槽和锁位凸起,使得压板相对于水路转接件保持相对固定。当转臂旋转时,压板可以保持不动,则穿过压板的线束不会被带动,避免了转臂内的线束缠绕。
示例性地,转臂和压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且另一个上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沿转臂的旋转方向延伸,限位凸起设置在限位凹槽内,且沿限位凹槽可滑动,转臂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被限制旋转角度。通过设置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使转臂的旋转角度可以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示例性地,压板上设置有供出水旋转件穿设的通孔,锁位凹槽从通孔的内侧壁沿径向方向向外凹陷,限位凹槽设置在压板的底面上。通孔可以保证压板穿过出水旋转件。锁位凹槽从通孔的内侧壁沿径向方向向外凹陷,使得水路转接件上的锁位凸起可以伸入锁位凹槽内,固定压板和水路转接件,而不影响出水旋转件旋转。限位凹槽设置在压板的底面上,所以限位凸起的顶面抵靠在限位凹槽的底面上,既保证了转臂在旋转时的角度在限制范围内,也进一步防止了转臂在旋转时向上脱出。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龙头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龙头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加热龙头的立体图,隐藏了外壳;
图4A为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水路转接件的侧视图;
图4B为图4A中的水路转接件沿线A-A剖切后获得的剖视图;
图4C为图4A中的水路转接件沿线B-B剖切后获得的剖视图;
图5A为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出水旋转件的侧视图;
图5B为图5A中的出水旋转件沿线C-C剖切后获得的剖视图;
图5C为图5A中的出水旋转件沿线D-D剖切后获得的剖视图;
图5D为图5A中的出水旋转件的立体图;
图6为图1中的加热龙头的部分零件放大图;
图7-8分别为图1中的加热龙头的局部被不同的剖切面剖切之后获得的剖视图;
图9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10-11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龙头的部分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加热龙头;11、龙头主体;11a、龙头主体外壳;11b、安装部;12、转臂;12a、转臂外壳;12b、显示屏幕;12c、按键;12d、限位凸起;12e、凸台;13、龙头安装座;14、压板;14a、卡扣;14b、锁位凹槽;14c、穿线孔;14d、限位凹槽;14e、通孔;15、卡箍;16、快接接头;100、进水管;110、第一进水管;120、第二进水管;200、出水管;210、第一出水管;220、第二出水管;300、水路转接件;310、第一固定流道;311、第一内环周壁;312、第一外环周壁;320、第二固定流道;330、第三固定流道;340、第四固定流道;350、压接凸缘;360、密封圈;370、锁位凸起;400、出水旋转件;410、第一旋转流道;411、第二内环周壁;412、第二外环周壁;420、第二旋转流道;430、环形凸缘;440、第一环形台阶面;441、第一环形侧壁;442、第二环形侧壁;450、第二环形台阶面;500、加热组件;510、加热体;520、加热体支架;530、加热体上端盖;531、管路接口;532、让位通孔;540、加热体下端盖;600、回流管;610、第一直管段;620、第二直管段;630、U形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龙头10,如图1所示。加热龙头10可以包括龙头主体11和转臂12。龙头主体11的底部可以设置有龙头安装座13。龙头主体11可以通过龙头安装座13安装到期望的位置处,例如水槽台面。转臂12的一端例如绕着竖直轴线P-P可旋转地连接至龙头主体11,转臂1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端。转臂12相对于龙头主体11旋转时,可以调节出水端的位置,方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接水。当然,转臂12的旋转轴线P-P也可以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夹角。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龙头的爆炸图,图3为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但是为了示出加热龙头10的内部结构而移除了龙头主体11和转臂12的外壳。结合参见图2-3,龙头主体11内可以设置有进水管100,转臂12内可以设置有出水管200。为了配合转臂12的旋转,龙头主体11内还可以设置有水路转接件300,进水管100的出水端连接至水路转接件300的进水口,转臂12内还可以设置有出水旋转件400,出水管200的进水端连接至出水旋转件400的出水端,出水旋转件400可旋转地连接在水路转接件300上,使得转臂12旋转时,出水管200可以跟随转臂12一起旋转。加热龙头10内还可以设置有加热组件500,用于对加热龙头10内的水加热,使加热龙头10可以提供不同温度的热水。当令加热组件500不工作时,可以利用相同的管路来提供常温水。此时,加热龙头10可以使用相同的管路来提供热水和常温水,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上可以分别设置一条能够连通的水流通道。
示例性地,加热龙头10也可以使用两条不同的管路分别提供热水和常温水,结合图2-3所示。进水管100可以包括第一进水管110和第二进水管120。二者可以为不同尺寸规格的管路,例如第一进水管110可以为二分管,第二进水管120可以为三分管,第一进水管110可以用来通热水,相对较粗的第二进水管120可以用来通常温水。同样地,出水管200可以包括第一出水管210和第二出水管220。二者同样可以为不同尺寸规格的管路,例如第一出水管210可以为二分管,第二出水管220可以为三分管,第一出水管210可以用来通热水,相对较粗的第二出水管220可以用来通常温水。
此时,水路转接件300上可以设置两条水流通道,出水旋转件400上也可以设置两条水流通道。当出水旋转件400连接在水路转接件300上时,出水旋转件400上的两条水流通道分别与水路转接件300上的两条水流通道连通。以下将结合图4A-4C和图5A-5C分别对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的结构做详细介绍。结合图4A-4C所示,水路转接件30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流道310和第二固定流道320。第一固定流道310和第二固定流道320可以并排设置。第一进水管110可以连接至第一固定流道310的进水口,第二出水管220可以连接至第二固定流道320的进水口。水路转接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内环周壁311和第一外环周壁312。第一内环周壁311在第一外环周壁312内部,二者同轴。第一内环周壁311形成第三固定流道330,第三固定流道330与第一固定流道310可以水路连接,形成水路转接件300上的第一条水流通道。第一内环周壁311与第一外环周壁312合围的空间形成第四固定流道340,第四固定流道340与第二固定流道320可以水路连接,形成水路转接件300上的第二条水流通道。结合图5A-5C所示,出水旋转件400可以包括第二内环周壁411和第二外环周壁412。第二内环周壁411在第二外环周壁412内部,二者同轴。第二内环周壁411可以形成第一旋转流道410,第二内环周壁411与第二外环周壁412可以形成第二旋转流道420。结合图4A-4C及图5A-5C所示,当出水旋转件400连接至水路转接件300上时,第一内环周壁311与第二内环周壁411可以套设连接,使得水路转接件300上的第一条水流通道与出水旋转件400上的第一旋转流道410连通,第一旋转流道410的出水口可以连接第一出水管210;第一外环周壁312与第二外环周壁412可以套设连接,使得水路转接件300上的第二条水流通道与出水旋转件400上的第二旋转流道420连通,第二旋转流道420的出水口可以与第二出水管220连通。
为连接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本申请提供的加热龙头10还包括压板14和卡箍15,如图6所示。压板14上设置有卡扣14a,卡扣14a与出水旋转件400卡接。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穿设于压板14且与出水旋转件400水路连接。此处所说的水路连接是水路转接件300上的固定流道与出水旋转件400上的旋转流道彼此连通。但是,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无法实现彼此固定,卡箍15可以实现该目的。卡箍15位于压板14和出水旋转件400之间。由于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穿过压板14延伸到压板14和出水旋转件400之间,因此允许卡箍15套设在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还设置有压接凸缘350。当水路转接件300、出水旋转件400、压板14与卡箍15组装后,压接凸缘350可以位于卡箍15的上方。卡箍15的顶面可以抵靠压接凸缘350的底面,卡箍15的底面可以抵靠在压板14的顶面。结合图6-8所示,在卡箍15的作用下,水路转接件300无法向下移动,而压板14无法向上移动,从而压板14和水路转接件300可以固定在一起,出水旋转件400与压板14上的卡扣14a至少沿龙头主体1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连接,因此,水路转接件300与出水旋转件400可以彼此连接。由于卡箍15仅沿龙头主体11的纵向方向将压板14和水路转接件300连接在一起,因此,压板14和水路转接件300可以相对于彼此可旋转。可选地,压板14在通过卡扣14a与出水旋转件400连接时,也可以构造为时出水旋转件400相对于压板14可旋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述几处可旋转连接中的一处或多处,来实现出水旋转件400相对于水路转接件300的可旋转。
上述部件在组装的过程可以是:先将压板14从上方套在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上,直至压板14位于压接凸缘350的下方;然后将卡箍15从上方套在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上,卡箍15上供水路转接件300穿过的通孔要小于压板14上的通孔,压板14套在水路转接件300上时可以几乎不受水路转接件300的限制,而卡箍15套在水路转接件300上越过压接凸缘350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当卡箍15完全越过压接凸缘350至其下方再收紧,从此可以卡持在压接凸缘350和压板14之间;最后将出水旋转件400置于水路转接件300的上方,直至水路转接件300上的卡扣14a卡持在出水旋转件400上。
示例性地,结合图6-7所示,卡箍15可以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件。卡箍15构造为从水路转接件300的上端越过压接凸缘350紧箍在水路转接件300上。因为卡箍15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件,所以可以从水路转接件300的上端越过压接凸缘350。由于卡箍15紧箍在水路转接件300上,压板14与出水旋转件400紧紧卡持,所以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提供的加热龙头10通过提供压板14和卡箍15,使得它们与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只通过卡接的方式就可以将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沿轴向方向固定在一起,但是出水旋转件400可以相对于水路转接件300。安装时只需将压板14与卡箍15依次从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套入,再将出水旋转件400置于水路转接件300的上方,最后将压板14上的卡扣14a卡持在出水旋转件400上即可。这种连接方式降低了操作难度,减少了人工组装的时间,进而降低了成本。在组装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避免了由于不同操作人员导致的装配不一致的问题,使得产品的一致性较高。在本申请的方案中,可以通过控制各个部件的机加工精度而保证较高的产品一致性,而且对于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之间的密封圈360的压缩量,可以得到较精准地控制。
示例性地,如图6-7所示,出水旋转件400的外侧壁上可以设置有环形凸缘430,卡扣14a卡持环形凸缘430,卡扣14a沿环形凸缘430可旋转。由此,当出水旋转件400旋转时,卡扣14a可以沿环形凸缘430旋转,既不破坏水路转接件300与出水旋转件400的卡接关系,又实现了出水旋转件400的旋转功能。
示例性地,结合图5C-5D及图7所示,出水旋转件400可以具有从其底面向上凹陷的凹腔Q。示例性地,该凹腔Q可以形成第二旋转流道420。卡箍15插至凹腔Q内,卡箍15的外侧壁与凹腔Q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值,以限制卡箍15张开。该预设值可以为当卡箍15张开时能够越过压接凸缘350从上方脱离水路转接件300的最小值。这样,由于凹腔Q的内侧壁的限制,即便卡箍15意外张开,水路转接件300与出水旋转件400也始终保持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5C-5D及图7和9所示,凹腔Q的内侧壁可以包括第一环形台阶面440和第一环形侧壁441。第一环形台阶面440朝向凹腔Q的开口。第一环形侧壁441连接在第一环形台阶面440和凹腔Q的开口之间。凹腔Q的内侧壁还可以包括第二环形侧壁442。第二环形侧壁442从第一环形台阶面440朝向凹腔Q的内部延伸。其中,第一环形侧壁441包围的第一空间的内径D1大于第二环形侧壁442包围的第二空间的内径D2。水路转接件300的压接凸缘350可以插接至第二空间内,卡箍15可以插至第一空间内。因此,可以使出水旋转件400与卡箍15的结构紧凑,进而使加热龙头10符合小型化趋势。当然,凹腔Q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例如呈圆柱状等等。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卡箍15的外侧壁可以抵靠第一环形侧壁441。因此,第一环形侧壁441限制了卡箍15发生形变,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防止卡箍15张开松动,使得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连接地更牢固,提升二者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卡箍15的顶面可以抵靠第一环形台阶面440。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卡箍15意外张开,还有第一环形台阶面440抵靠在卡箍15的顶面,使得卡箍15的位置不会偏移,进而不会影响水路转接件300和出水旋转件400之间的密封性能。
示例性地,如图5C-5D所示,凹腔Q的内侧壁还可以包括第二环形台阶面450。第二环形台阶面450朝向凹腔Q的开口,且第二环形台阶面450相对于第一环形台阶面440远离凹腔Q的开口。第二环形侧壁442连接在第一环形台阶面440和第二环形台阶面450之间。水路转接件300上可以套设密封圈360。密封圈360夹持在第二环形台阶面450和水路转接件300的压接凸缘350之间。密封圈360可以沿轴向方向夹持在第二环形台阶面450和压接凸缘350之间,以形成轴向密封。相比于径向密封,轴向密封可便于将水路转接件300的上部插至凹腔Q内,组装时密封圈360几乎不会对水路转接件300产生阻力,从而便于水路转接件300能够相对于凹腔Q插接到位,这是压板14和卡箍15能够顺利地卡接的前提。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龙头主体11可以包括龙头主体外壳11a,水路转接件300可以固定在龙头主体外壳11a内。在龙头主体外壳11a的内侧壁可以设置有安装部11b,通过螺纹紧固件将水路转接件300与安装部11b固定在一起,进而将水路转接件300与龙头主体外壳11a固定在一起。示例性地,安装部11b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安装部11b可以围绕水路转接件300均匀分布,以达到较理想的固定效果。优选地,安装部11b可以为3个。由于水路转接件300与龙头主体外壳11a相对固定,龙头主体11内的其它部件可以连接在水路转接件300上,通过水路转接件300固定在龙头主体11内。
示例性地,结合图2及图4A所示,龙头主体11内设置的第一进水管110和第二进水管120可以连接在水路转接件300上,例如第一进水管110的出水连接至第一固定流道310的进水口,第二进水管120连接至第二固定流道320的进水口。可选地,第二进水管120的出水口与第二固定流道320的进水口处可以设置快接接头16,进一步防止第二进水管120的出水口与第二固定流道320的进水口处漏水,提高加热龙头10的安全性。第一进水管110的周围可以设置加热组件500,用于对第一进水管110内的水加热。第一进水管110位于加热组件500中的发热元件的热传递范围内。第二进水管120可以用来提供常温水。示例性地,龙头主体11内的加热组件500可以包括加热体510、加热体支架520、加热体上端盖530和加热体下端盖540。加热体上端盖530和加热体下端盖540分别固定在加热体支架520的上下两端。加热体510的上下两端可以被加热体上端盖530和加热体下端盖540限制,使加热体510固定在加热体上端盖530和加热体下端盖540之间。示例性地,加热体支架520可以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腔体,使加热体510可以被固定在加热体支架520的腔体内。加热体510作为加热组件500的发热元件可以包括厚膜加热体、电磁加热体等各种类型的加热体。在图示实施例中,加热体510可以是一个。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体510也可以是多个。加热体510可以呈环绕第一进水管110的结构。“环绕”包括连续地环绕和离散地环绕。在加热体510为一个的实施例中,加热体510可以连续地环绕第一进水管110。在加热体510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加热体510可以连续地或者离散地环绕第一进水管110。可选地,一个或多个加热体510也可以半包围第一进水管110。“半包围”包括包围第一进水管110的圆周的二分之一、大于二分之一或者小于二分之一。也就是说,加热体510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10侧面,对第一进水管110进行局部加热。可选地,加热体510可以紧贴第一进水管110,也可以不与第一进水管110直接接触,两者间隔一定距离。总之,第一进水管110只要在加热体510的热传递范围之内即可。由于加热体510为带电部件,将其固定在加热体支架520内部可以对龙头主体11内的其它部件起到隔离与保护的作用。示例性地,加热体510与加热体支架520之间可以设计有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可以为2-5mm,由此可以避免加热体支架520被电流击穿,导致加热龙头10外部带电。优选地,该安全距离可以为2.5mm。示例性地,结合图2及图7所示,加热体上端盖530可以包括管路接口531,该管路接口53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分别连接至第一进水管110的出水口和第一固定流道310的进水口。
示例性地,结合图2及图7所示,龙头主体11内还可以包括呈倒U形的回流管600。回流管600可以包括第一直管段610、第二直管段620和U形弯曲段630。第一直管段610的进水口可以连接至加热龙头10的进水端,第二直管段620的出水口可以连接至第一进水管110的位于其底部的进水端。当加热组件500工作时,回流管600内的水可以吸收第一进水管110散发的热量,控制龙头主体外壳11a升温,还可以对流入第一进水管110内的水进行预热,提高能量利用率。
示例性地,结合图2-3所示,为固定回流管600,可以在加热体上端盖530的底部设置让位通孔532。第二直管段620可以伸入让位通孔532内,使回流管600的U形弯曲段630可以放置在加热体上端盖530上。
由于水路转接件300固定在龙头主体外壳11a内,所以龙头主体11内的部件,例如加热组件500、回流管600以及第二进水管120等其它可能的部件可以通过与水路转接件300连接而被固定在龙头主体外壳11a内。因为龙头主体外壳11a大体为细长的形状,将龙头主体11内的部件分别与龙头主体外壳11a固定,操作难度过大,所以,将这些部件与水路转接件300固定降低了拆装的难度,节省了组装时间。龙头主体11在组装时,可以将龙头主体11内的部件先与水路转接件300组装在一起,最后安装龙头主体外壳11a,操作容易,节省时间。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转臂12可以包括转臂外壳12a。转臂外壳12a的内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凸台12e。凸台12e抵靠在压板14的下方。由于龙头主体外壳11a限制了转臂外壳12a向下移动,压板14限制了转臂外壳12a向上移动,因此,转臂外壳12a内表面的凸台12e卡持在龙头主体外壳11a内。当转臂12在旋转的时候,转臂外壳12a不会脱离龙头主体外壳11a。
示例性地,结合图10-11所示,压板14和水路转接件300中的一个上可以设置有锁位凹槽14b,且另一个上可以设置有插至凹槽内的锁位凸起370,压板14和水路转接件300通过锁位凹槽14b和锁位凸起370保持相对固定。图10示出压板14上设置有锁位凹槽14b,水路转接件300上设置有锁位凸起370的实施例。水路转接件300上设置有锁位凹槽14b,压板14上设置有锁位凸起370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为了使加热龙头10更加智能化,可以在转臂12上设置显示屏幕12b、按键12c和电路板(未示出)。显示屏幕12b和按键12c可以安装到电路板上。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可以在压板14上设置穿线孔14c,连接电路板的线束可以统一规划布置在压板14的上方,穿过穿线孔14c,伸入龙头主体11,与其它线束集合在一起。由于设置相对固定的锁位凹槽14b和锁位凸起370,使得压板14相对于水路转接件300保持相对固定。当转臂12旋转时,压板14可以保持不动,则穿过压板14的线束不会被带动,避免了转臂12内的线束缠绕。
示例性地,结合图6及图11所示,转臂12和压板14中的一个上可以设置有限位凸起12d,且另一个上可以设置有限位凹槽14d。限位凹槽14d沿转臂12的旋转方向延伸,限位凸起12d设置在限位凹槽14d内,且沿限位凹槽14d可滑动。转臂12通过限位凸起12d和限位凹槽14d被限制旋转角度。图6及图10分别示出了压板14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4d和转臂1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2d。压板14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2d,转臂12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4d的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通过设置限位凸起12d和限位凹槽14d,使转臂12的旋转角度可以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由于加热龙头10为靠墙安装,优选地,该旋转角度最大为120°。
示例性地,结合图6及图10所示,压板14上可以设置有供出水旋转件400穿设的通孔14e,锁位凹槽14b可以从通孔14e的内侧壁沿径向方向向外凹陷。通孔14e可以保证压板14穿过出水旋转件400。锁位凹槽14b从通孔14e的内侧壁沿径向方向向外凹陷,使得水路转接件300上的锁位凸起370可以伸入锁位凹槽14b内,固定压板14和水路转接件300,而不影响出水旋转件400旋转。限位凹槽14d设置在压板14的底面上,所以限位凸起12d的顶面抵靠在限位凹槽14d的底面上,既保证了转臂12在旋转时的角度在限制范围内,也进一步防止了转臂12在旋转时向上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区域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区域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区域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1)

1.一种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头主体,所述龙头主体包括水路转接件和连接至所述水路转接件的进水管,所述水路转接件的上部设置有压接凸缘;
转臂,所述转臂包括出水旋转件和连接至所述出水旋转件的出水管,所述转臂相对于所述龙头主体可旋转;
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出水旋转件卡接;以及
卡箍,所述水路转接件的上部穿设于所述压板且与所述出水旋转件水路连接,所述卡箍套设在所述水路转接件的上部,所述卡箍的顶面抵靠所述压接凸缘的底面,所述卡箍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压板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旋转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凸缘,所述卡扣卡持所述环形凸缘,所述卡扣沿所述环形凸缘可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旋转件具有从其底面向上凹陷的凹腔,所述卡箍插至所述凹腔内,所述卡箍的外侧壁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值,以限制所述卡箍张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包括:
第一环形台阶面,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朝向所述凹腔的开口;
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和所述凹腔的开口之间的第一环形侧壁;以及
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朝向所述凹腔的内部延伸的第二环形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包围的第一空间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包围的第二空间的内径,所述水路转接件的所述压接凸缘插接至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卡箍插至所述第一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的顶面抵靠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内侧壁还包括第二环形台阶面,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朝向所述凹腔的开口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远离所述凹腔的开口,所述第二环形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台阶面和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之间,
所述水路转接件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夹持在所述第二环形台阶面和所述压接凸缘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的外侧壁抵靠所述凹腔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龙头主体包括龙头主体外壳,所述水路转接件固定在所述龙头主体外壳内;和/或
所述转臂包括转臂外壳,所述转臂外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抵靠在所述压板的下方;和/或
所述卡箍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和所述水路转接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锁位凹槽,且另一个上设置有插至所述凹槽内的锁位凸起,所述压板和所述水路转接件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锁位凸起保持相对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和所述压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且另一个上设置有限位凹槽,
所述限位凹槽沿所述转臂的旋转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且沿所述限位凹槽可滑动,所述转臂通过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被限制旋转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出水旋转件穿设的通孔,所述锁位凹槽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沿径向方向向外凹陷,所述限位凹槽设置在所述压板的底面上。
CN202322833983.4U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龙头 Active CN220930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3983.4U CN220930302U (zh)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33983.4U CN220930302U (zh)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30302U true CN220930302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0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33983.4U Active CN220930302U (zh) 2023-10-20 2023-10-20 加热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30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63210A1 (en) Water heater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mixing device
PL174759B1 (pl) Zbiornik grzejny wody i sposób wytwarzania zbiornika grzejnego wody
CN220930302U (zh) 加热龙头
JPH11131538A (ja) 量水器の支持装置
CN210661491U (zh) 一种水龙头
JP3708847B2 (ja) 水栓
EP2492573A1 (en) Quick coupling manifold particularly adapted to heating or plumbing systems
CN220930344U (zh) 加热龙头
CN220930249U (zh) 旋转龙头
CN111006038A (zh) 一种双把龙头
CN211649211U (zh) 水龙头组装构造
US5277221A (en) Gas feed valve for domestic applications and the like
JP2002295774A (ja) ヘッダー
CN112984126A (zh) 一种阀芯、连接件及出水装置
CN211738114U (zh) 一种双把龙头
US3958593A (e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main to a plurality of sizes of service lines
CN220930471U (zh) 水路接头组件和加热龙头
JP3753370B2 (ja) 水栓及び水栓の組付方法
CN212273246U (zh) 一种安装快捷的即热水龙头
CN216242464U (zh) 一种带有快速接头的恒温阀
CN214579029U (zh) 一种淋浴龙头
CN220725276U (zh) 龙头
CN220814104U (zh) 埋墙式水龙头的出水组件
CN218883325U (zh) 一种水管活接弯头及热水器
CN220523473U (zh) 液冷管路用穿墙密封结构及液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