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0569U -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0569U
CN220890569U CN202322559775.XU CN202322559775U CN220890569U CN 220890569 U CN220890569 U CN 220890569U CN 202322559775 U CN202322559775 U CN 202322559775U CN 220890569 U CN220890569 U CN 220890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bearing
bearing body
dust collection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597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燕峰
李伟争
杨博文
陈伟
张松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gdian Group C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ngdian Group C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gdian Group C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ngdian Group C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597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0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0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0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包括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本体,轴承座和轴承本体之间设置有胶盘,轴承座的上部开设有与轴承本体相对应的进油腔,进油腔的底面安装有与轴承本体相对应的进油管,轴承座的下部安装有与轴承本体相对应的油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油池、储油腔和油泵相配合能够使轴承座内的润滑油进行进行循环,同时储油腔内的制冷板能够对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避免润滑油温度过高,同时冷却后的润滑油经过油泵的循环进入轴承座内后能够与轴承本体进行换热,保证轴承本体的正常使用,延长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轴承润滑技术领域,特别是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收尘器主要通过收尘风机带动含尘气体进入收尘器内部尘室,空气通过滤袋后变得洁净由收尘风机排出,而粉尘则被阻止,吸附在滤袋的外表面,然后由脉冲阀控制向滤袋内部喷吹高压气体,将粉尘震落,进入集料斗内储存,现有的风机轴承主要通过内部油池对轴承进行持续润滑来减少轴承的磨损,但是收尘风机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转导致油池内的润滑油升温,持续高温的润滑油不仅会对轴承造成一定的损坏,并且内部油池很难对轴承各个零部件全面润滑,导致风机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风机轴承主要通过内部油池对轴承进行持续润滑来减少轴承的磨损,但是收尘风机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转导致油池内的润滑油升温,持续高温的润滑油不仅会对轴承造成一定的损坏,并且内部油池很难对轴承各个零部件全面润滑,导致风机轴承使用寿命降低的缺点,提供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包括风机外壳,风机外壳内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本体,轴承座和轴承本体之间设置有胶盘,轴承座的上部开设有与轴承本体相对应的进油腔,进油腔的底面安装有与轴承本体相对应的进油管,轴承座的下部安装有与轴承本体相对应的油池,油池的两侧均连接有储油腔,储油腔内安装有油泵,油泵的出油端与进油腔相连通,储油腔内安装有制冷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储油腔的进液管与油池的侧壁相连接,储油腔的进液管的进液端安装有过滤网。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油池的底部安装有排油管,排油管的出液端安装有阀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油管的出液端与轴承本体相对应,且进油管的出液端和轴承本体之间设置有间隙。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进油腔上安装有加油管,加油管延伸至风机外壳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油池、储油腔和油泵相配合能够使轴承座内的润滑油进行进行循环,同时储油腔内的制冷板能够对储油腔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避免润滑油温度过高,同时冷却后的润滑油经过油泵的循环进入轴承座内后能够与轴承本体进行换热,保证轴承本体的正常使用,延长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油池能够实现轴承本体转动时的自润滑,轴承本体工作时产生的一些碎屑在润滑油的作用下会进入油池内进行沉淀,设置过滤网能够避免碎屑再次随润滑油回流进入轴承本体内部对轴承本体造成损坏,延长轴承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胶盘和轴承本体侧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风机外壳;2、轴承座;3、轴承本体;4、进油腔;5、进油管;6、油池;7、储油腔;8、油泵;9、制冷板;10、过滤网;11、排油管;12、胶盘;13、加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包括风机外壳1,风机外壳1内安装有轴承座2,轴承座2内安装有轴承本体3,轴承座2和轴承本体3之间设置有胶盘12,轴承座2的上部开设有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的进油腔4,进油腔4的底面安装有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的进油管5,轴承座2的下部安装有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的油池6,油池6的两侧均连接有储油腔7,储油腔7内安装有油泵8,油泵8的出油端与进油腔4相连通,储油腔7内安装有制冷板9,通过设置油池6、储油腔7和油泵8相配合能够使轴承座2内的润滑油进行进行循环,同时储油腔7内的制冷板9能够对储油腔7内的润滑油进行冷却,避免润滑油温度过高,同时冷却后的润滑油经过油泵8的循环进入轴承座2内后能够与轴承本体3进行换热,保证轴承本体3的正常使用,延长轴承本体3的使用寿命,储油腔7的进液管与油池6的侧壁相连接,储油腔7的进液管的进液端安装有过滤网10,通过设置油池6能够实现轴承本体3转动时的自润滑,轴承本体3工作时产生的一些碎屑在润滑油的作用下会进入油池6内进行沉淀,设置过滤网10能够避免碎屑再次随润滑油回流进入轴承本体3内部对轴承本体3造成损坏,延长轴承本体3的使用寿命,油池6的底部安装有排油管11,排油管11的出液端安装有阀门,通过设置排油管11能够便于将油池6内储存的碎屑进行排出,便于后续的维护保养,进油管5的出液端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且进油管5的出液端和轴承本体3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设置进油管5和轴承本体3之间的间隙能够保证润滑油对轴承本体3的整体润滑效果,进油腔4上安装有加油管13,加油管13延伸至风机外壳1外,通过设置加油管13便于向轴承本体3内添加润滑油,便于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加油管13向轴承座2内的进油腔4中加入润滑油,进油腔4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油管5流道到轴承本体3的表面上对轴承本体3进行润滑,轴承本体3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转动从而使实现自身的全面润滑,随后润滑油落入到油池6内在油泵8的作用下润滑油进入储油腔7经过制冷板9的制冷作用进行冷却,油泵8使冷却后的润滑再次进入进油腔4进行循环,润滑油在对轴承本体3润滑的过程中会将轴承本体3内的一部分碎屑带入油池6内,可定期开启排油管11将油池6内的碎屑排出来进行清洁即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包括风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外壳(1)内安装有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2)内安装有轴承本体(3),所述轴承座(2)和轴承本体(3)之间设置有胶盘(12),所述轴承座(2)的上部开设有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的进油腔(4),所述进油腔(4)的底面安装有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的进油管(5),所述轴承座(2)的下部安装有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的油池(6),所述油池(6)的两侧均连接有储油腔(7),所述储油腔(7)内安装有油泵(8),所述油泵(8)的出油端与进油腔(4)相连通,所述储油腔(7)内安装有制冷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7)的进液管与油池(6)的侧壁相连接,所述储油腔(7)的进液管的进液端安装有过滤网(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池(6)的底部安装有排油管(11),所述排油管(11)的出液端安装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5)的出液端与轴承本体(3)相对应,且所述进油管(5)的出液端和轴承本体(3)之间设置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腔(4)上安装有加油管(13),所述加油管(13)延伸至风机外壳(1)外。
CN202322559775.XU 2023-09-20 2023-09-20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Active CN220890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59775.XU CN220890569U (zh) 2023-09-20 2023-09-20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59775.XU CN220890569U (zh) 2023-09-20 2023-09-20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0569U true CN220890569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2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59775.XU Active CN220890569U (zh) 2023-09-20 2023-09-20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0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03646U (zh) 一种空压机的轴承冷却装置
CN220890569U (zh) 收尘风机轴承润滑循环装置
CN112032539A (zh) 一种离心泵轴承润滑结构
CN211343344U (zh) 一种具有油气分离机构的卧式涡旋压缩机
CN112302894B (zh) 一种往复泵
CN212804171U (zh) 一种便于更换润滑油的齿轮箱
CN210587198U (zh) 一种节能型数控机床电主轴
CN205559304U (zh) 高温浓硫酸液下泵
CN208221118U (zh) 一种风机的冷却装置
CN201382011Y (zh)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外置油路系统
CN218030762U (zh) 一种轴承自动注油装置及排油烟箱式风机
CN200981010Y (zh) 具有“稀油润滑系统”的立轴式冲击破碎机
CN113685445B (zh) 一种新型的空冷轴承箱
CN114857012A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15045984A (zh) 一种防磨损蜗轮蜗杆减速机结构
CN114542465A (zh) 上连接式的无油螺杆压缩机
CN204113659U (zh) 压缩机
CN220379417U (zh) 一种氮压机用稀油润滑装置
CN203114623U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CN212985512U (zh) 一种用于乳化液泵的外置水冷却循环系统结构
CN111155970B (zh) 采油井偏心施压收油装置
CN220726674U (zh) 一种中开泵的冷却系统
CN220955977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新型往复式压缩机
CN212744340U (zh) 一种涡旋式空气压缩机设备总成
CN217481539U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