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3407U -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3407U
CN220883407U CN202322635381.8U CN202322635381U CN220883407U CN 220883407 U CN220883407 U CN 220883407U CN 202322635381 U CN202322635381 U CN 202322635381U CN 220883407 U CN220883407 U CN 220883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die
upper die
cavity
die holder
la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353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兵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 X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 X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 X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 Xi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353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3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3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3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贴合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贴合模具包括:上模结构,位于压合工位并包括具有上模腔的上模座以及设置于上模腔并连接上模座且用于承接第一构件的上模具,上模腔呈开口腔结构,上模座的一端转动设置;下模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载料工位并具有下模腔的下模座以及连接下模座并位于下模腔的下模具,下模腔呈开口腔结构,下模具于载料工位处承载第二构件;以及驱动结构,用于驱动下模座滑动至压合工位,上模座转动预定角度,以使下模腔的开口处与上模腔的开口处对接,并使第一构件贴合第二构件。本实用新型增大了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的上料空间,有利于提高贴合模具上料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贴合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背景技术
目前,VR(Virtual Reality)头戴显示器,也称为VR眼镜,是一种利用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设备。它是一种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计算机和最新的传感器技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
在VR眼镜的制造过程中,显示部分由显示模组构成,显示模组包括膜片和镜片。通过贴合设备而将膜片贴在镜片上。贴合设备包括转动设置的上模组件和固定设置的下模组件,镜片通过上料机构而放置在上模组件,膜片通过另一上料机构而放置在下模组件,再驱动上模组件转动180度,使上模组件朝下盖紧于下模组件,并使镜片和膜片贴合。
但是,固定位置设置的下模组件和水平方向固定位置设置的上模组件,使得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周围可供上料机构作业的空间过小,从而导致上模组件的上料以及下模组件的上料困难,从而降低了贴合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模具,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贴合模具上料便利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贴合模具,用于贴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具有压合工位和载料工位,所述贴合模具包括:
上模结构,位于所述压合工位并包括具有上模腔的上模座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模腔并连接所述上模座且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构件的上模具,所述上模腔呈开口腔结构,所述上模座的一端转动设置;
下模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载料工位并具有下模腔的下模座以及连接所述下模座并位于所述下模腔的下模具,所述下模腔呈开口腔结构,所述下模具于所述载料工位处承载所述第二构件;以及
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座滑动至所述压合工位,所述上模座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下模腔的开口处与所述上模腔的开口处对接,并使所述第一构件贴合所述第二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结构还包括支撑座以及连接所述支撑座的翻转驱动器,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座的转动端,所述翻转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座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上模座朝下对接所述下模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模腔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设置的夹持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臂往复滑动并连接所述上模座的夹持驱动器,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两个,所述上模具位于两所述夹持臂之间,两所述夹持驱动器分别驱动两所述夹持臂相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构件夹紧于两所述夹持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第一构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模腔并连接所述下模座的三维对位平台,所述下模具连接所述三维对位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三维对位平台的滑台驱动器以及连接所述滑台驱动器的真空吸板,所述滑台驱动器间隔布置两个,且各所述滑台驱动器上均设置有所述真空吸板,所述下模具位于两所述真空吸板之间,所述第二构件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和吸附于两所述真空吸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真空接头,所述下模座开设有连通所述下模腔的吸气头,所述下模座滑动至所述压合工位,且所述真空接头对接所述吸气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合工位的顶升驱动器,所述下模腔的腔底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升降杆,所述下模具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的上端,所述升降杆的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升降杆位于压合工位时,所述顶升驱动器朝上推动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一构件贴合所述第二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贴合导轨、滚珠丝杆机构以及往复驱动器,所述贴合导轨间隔布置两个,所述下模座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两所述贴合导轨,所述滚珠丝杆机构连接所述下模座,所述往复驱动器驱动所述滚珠丝杆机构,以使所述下模座于所述压合工位和所述载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贴合机,其包括所述贴合模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贴合模具包括位于压合工位的上模结构、下模结构和用于驱动下模结构的驱动结构,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和连接下模座的上模具,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座和连接上模座并与下模具配合的上模具,驱动结构用于驱动下模座于压合工位和载料工位之间往复滑动,且下模座处于载料工位时,上模具处于压合工位,从而能够分别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上料,从而增大了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的上料空间,有利于提高贴合模具上料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其中一贴合模具处于开模状态且另一贴合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处于开模状态的贴合模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自动贴合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贴合模具;200、上模结构;201、上模座;2011、上模腔;205、上模具;202、支撑座;203、翻转驱动器;101、压合工位;102、载料工位;2021、真空接头;500、真空泵;108、顶升驱动器;601、安装板;301、下模座;302、下模具;3011、下模腔;400、驱动结构;401、贴合导轨;402、滚珠丝杠机构;403、往复驱动器;204、夹持组件;2041、夹持臂;2042、夹持驱动器;303、真空吸板;304、滑台驱动器;305、三维对位平台;3031、吸孔;103、第二构件;306、升降杆;307、吸气头;602、第一上料结构;603、第二上料结构;110、自动贴合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模具100,其用于贴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第一构件为镜片,第二构件103为膜片。镜片为AR设备上的3D曲面镜片或反射型偏振片,膜片的厚度为0.3mm。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贴合模具100上设置有压合工位101和载料工位102,压合工位101和载料工位102间隔布置。所述贴合模具100包括驱动结构400、上模结构200和下模结构。上模结构200位于所述压合工位101并包括具有上模腔2011的上模座2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模腔2011并连接所述上模座201的上模具205,所述上模腔2011呈开口腔结构,所述上模座201的一端转动设置,所述第一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具205;可以理解的是,上模具205的表面形状与第一构件的形状适配,使第一构件连接并定位于上模具205。
下模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载料工位102并具有下模腔3011的下模座301以及连接所述下模座301并位于所述下模腔3011的下模具302,所述下模腔3011呈开口腔结构,所述下模具302于所述载料工位102处承载所述第二构件103;
请参阅图1至图4,驱动结构400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座301滑动至所述压合工位101,所述上模座201转动预定角度,以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贴合。驱动结构400还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座301从所述压合工位101滑动至所述载料工位102,以使贴合在一起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能够进行下料。在下模座301位于压合工位101时,所述下模腔3011的开口处与所述上模腔2011的开口处对接,且下模座301位于上模座201的下方,所述第一构件贴合所述第二构件103。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模具100包括位于压合工位101的上模结构200、下模结构和用于驱动下模结构的驱动结构400,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301和连接下模座301的上模具205,上模结构200包括上模座201和连接上模座201并与下模具302配合的上模具205,驱动结构400用于驱动下模座301于压合工位101和载料工位102之间往复滑动,且下模座301处于载料工位102时,上模具205处于压合工位101,从而能够分别对上模具205和下模具302进行上料,从而增大了上模结构200和下模结构的上料空间,有利于提高贴合模具100上料的便利性。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上模座201转动180度,从而使上模腔2011的开口处对接所述下模腔3011的开口处。
可选地,贴合模具100还包括安装板601,驱动结构400、上模结构200和下模结构均安装于安装板601上。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结构200还包括支撑座202以及连接所述支撑座202的翻转驱动器203,所述支撑座20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座201的转动端,所述翻转驱动器203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座201相对所述支撑座202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上模座201朝下对接所述下模座301。翻转驱动器203可以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连接支撑座202,且伺服电机的旋转轴连接上模座201的转动中心。本实施例中,预定角度为180度。
请参阅图1至图4,可选地,上模座201和下模座301层叠对接后,且上模腔2011的开口处与下模腔3011的开口处密封,以使下模腔3011和上模腔2011连通并密封,通过对下模腔3011和上模腔2011抽真空,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在真空环境中实现贴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结构200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模腔2011的夹持组件204,所述夹持组件204包括滑动设置的夹持臂204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臂2041往复滑动并连接所述上模座201的夹持驱动器2042,所述夹持组件204设置两个,所述上模具205位于两所述夹持臂2041之间,两所述夹持驱动器2042分别驱动两所述夹持臂2041相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构件夹紧于两所述夹持臂2041之间。
请参阅图1至图4,可选地,夹持驱动器2042为气缸,夹持臂2041连接于气缸的活塞杆上,两夹持驱动器2042分别驱动两夹持臂2041相向滑动,两夹持臂2041分别抵接第一构件的两侧,使第一构件在翻转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205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第一构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
可选地,缓冲层为铁氟龙胶带,从而防止镜片直接与上模具205接触而造成划伤。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模腔3011并连接所述下模座301的三维对位平台305,所述下模具302连接所述三维对位平台305。
请参阅图1至图4,可选地,三维对位平台305为UVW对位平台,UVW对位平台具有高精度定位和对准的特点,它包括三个坐标轴(UVW),每个轴都具有独立的运动控制系统,以实现在三个方向上的精确定位。
UVW对位平台可以实现第二构件103的定位和对齐,使其达到预定位置和姿态。通过控制每个轴的运动,可以精确地调整第二构件103在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和角度,并通过视觉拍摄而进行确认,从而使第二构件103和第一构件精确贴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三维对位平台305的滑台驱动器304以及连接所述滑台驱动器304的真空吸板303,所述滑台驱动器304间隔布置两个,且各所述滑台驱动器304上均设置有所述真空吸板303,所述下模具302位于两所述真空吸板303之间,所述第二构件103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和吸附于两所述真空吸板303。
请参阅图1至图4,可选地,真空吸板303用于支撑第二构件103的板面开设有吸孔3031,吸孔3031设置多个,通过吸气使在真空吸板303上形成负压,从而可以吸附和定位第二构件103,且便于第二构件103在贴合前进行撕膜作业。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202上设置有真空接头2021,所述下模座301开设有连通所述下模腔3011的吸气头307,所述下模座301滑动至所述压合工位101,且所述真空接头2021对接所述吸气头307。
请参阅图1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在下模座301和上模座201对接后,通过真空接头2021,真空泵500可以对上模腔2011和下模腔3011内抽真空,从而避免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在贴合后产生气泡。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模具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合工位101的顶升驱动器108,所述下模腔3011的腔底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升降杆306,所述下模具302设置于所述升降杆306的上端,所述升降杆306的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升降杆306位于压合工位101时,所述顶升驱动器108朝上推动所述升降杆306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一构件贴合所述第二构件103。
可选地,顶升驱动器108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抵接升降杆306的下方,并驱动升降杆306朝上移动,以使下模具302朝上压紧上模具205,从而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实现贴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杆306的上端连接三维对位平台305,从而使三维对位平台305可以通过升降杆306而调整下模具302的位置和姿势。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结构400包括贴合导轨401、滚珠丝杆机构以及往复驱动器403,所述贴合导轨401间隔布置两个,所述下模座301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两所述贴合导轨401,所述滚珠丝杆机构连接所述下模座301,所述往复驱动器403驱动滚珠丝杆机构,以使所述下模座301于所述压合工位101和所述载料工位102之间往复移动。
请参阅图1至图4,可选地,通过滚珠丝杠机构402可以使往复驱动器403驱动下模座301往复移动,往复驱动器403可以为伺服电机。贴合导轨401的两端分别位于压合工位101和载料工位102,从而可以引导下模座301于压合工位101和载料工位102之间往复滑动。
请参阅图1至图4,可选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贴合完成后,随下模座301移动至载料工位102,并通过下料结构进行下料,使贴合好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整体离开下模具302。
可选地,下模具302是由柔性材料制成,比如硅胶。
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自动贴合机110,该自动贴合机110包括贴合模具100,该贴合模具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自动贴合机1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贴合机110还包括第一上料结构602和第二上料结构603,所述第一上料结构602用于对所述上模具205上料第一构件,所述第二上料结构603用于对所述下模具302上料所述第二构件103,所述自动贴合机110还包括下料结构606,所述下料结构606用于对下模座301下料贴合好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103。
请参阅图5,自动贴合机110还包括机架604,所述安装板601设置于所述机架604上。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模具,用于贴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具有压合工位和载料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模具包括:
上模结构,位于所述压合工位并包括具有上模腔的上模座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模腔并连接所述上模座且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构件的上模具,所述上模腔呈开口腔结构,所述上模座的一端转动设置;
下模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载料工位并具有下模腔的下模座以及连接所述下模座并位于所述下模腔的下模具,所述下模腔呈开口腔结构,所述下模具于所述载料工位处承载所述第二构件;以及
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座滑动至所述压合工位,所述上模座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下模腔的开口处与所述上模腔的开口处对接,并使所述第一构件贴合所述第二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结构还包括支撑座以及连接所述支撑座的翻转驱动器,所述支撑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模座的转动端,所述翻转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座转动预定角度,以使所述上模座朝下对接所述下模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模腔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设置的夹持臂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臂往复滑动并连接所述上模座的夹持驱动器,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两个,所述上模具位于两所述夹持臂之间,两所述夹持驱动器分别驱动两所述夹持臂相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构件夹紧于两所述夹持臂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第一构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下模腔并连接所述下模座的三维对位平台,所述下模具连接所述三维对位平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三维对位平台的滑台驱动器以及连接所述滑台驱动器的真空吸板,所述滑台驱动器间隔布置两个,且各所述滑台驱动器上均设置有所述真空吸板,所述下模具位于两所述真空吸板之间,所述第二构件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和吸附于两所述真空吸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真空接头,所述下模座开设有连通所述下模腔的吸气头,所述下模座滑动至所述压合工位,且所述真空接头对接所述吸气头。
8.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模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合工位的顶升驱动器,所述下模腔的腔底开设有通孔,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升降杆,所述下模具设置于所述升降杆的上端,所述升降杆的下端滑动设置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升降杆位于压合工位时,所述顶升驱动器朝上推动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以使所述第一构件贴合所述第二构件。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贴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贴合导轨、滚珠丝杆机构以及往复驱动器,所述贴合导轨间隔布置两个,所述下模座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两所述贴合导轨,所述滚珠丝杆机构连接所述下模座,所述往复驱动器驱动所述滚珠丝杆机构,以使所述下模座于所述压合工位和所述载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
10.一种自动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贴合模具。
CN202322635381.8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Active CN220883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5381.8U CN220883407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5381.8U CN220883407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3407U true CN220883407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0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35381.8U Active CN220883407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3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5709B (zh) 弯折治具
CN110827682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17554284U (zh) 贴膜装置
CN220883407U (zh) 一种贴合模具及自动贴合机
CN111199679B (zh) 一种显示屏的全贴合方法及设备
CN112572883A (zh) 一种可用于小尺寸玻璃的贴膜装置和贴膜系统
CN109333990B (zh) 一种贴合治具、贴合方法及裸眼3d手机套
CN216941816U (zh) 一种保护膜贴附密封机
CN216942217U (zh) 一种显示屏贴合装置及设备
CN108819206B (zh) 一种3d曲面玻璃的同步转移装置
CN116469825A (zh) 一种摆臂式可力控固晶系统和力控固晶的方法
CN211077936U (zh) 一种可贴付3d曲面产品的网版贴膜装置
CN115405599A (zh) 一种自动贴合系统及方法
CN214133667U (zh) 柔性折弯中心压板送料结构
KR20190063366A (ko) 박막 드로잉 장치 및 방법
CN212124178U (zh) 一种自动化贴膜机
CN214820875U (zh) 一种真空贴膜机
CN114083268A (zh) 一种压合组装设备
CN110723588A (zh) 一种免真空泵的小尺寸网版贴膜装置
CN112757750B (zh) 膜片贴合设备
CN115367191B (zh) 贴膜模块、贴膜设备及贴膜方法
CN219544013U (zh) 一种vr镜片真空贴膜装置
CN220806153U (zh) 一种贴合装置及曲面屏自动贴合线
CN217788350U (zh) 流体介质3d贴合设备
CN212170170U (zh) 一种膜片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