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275U -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2275U
CN220842275U CN202322780798.3U CN202322780798U CN220842275U CN 220842275 U CN220842275 U CN 220842275U CN 202322780798 U CN202322780798 U CN 202322780798U CN 220842275 U CN220842275 U CN 220842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seat
support structure
seat support
floo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807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剑
甄林涛
梁天有
王亚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807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2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2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2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其中,该后排座椅支撑结构连接于后地板,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至少用于支撑后排座椅的向前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悬空部分。本实用新型对后排座椅向前超出的悬空部分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后排座椅向前超出的悬空部分也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不易出现大幅变形或损坏,进而使得后排座椅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同时,仅需在车辆原有地板的基础上设置连接孔或焊接位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无需大幅改动车辆地板的结构,因此,实现了在保持地板共通化的基础上为后排座椅提供额外的支撑,且不会大幅增加车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旅行场景中,车辆的后部用于容纳物品的空间需要尽可能地大,以满足用户放置行李等旅行物品的需求。
为增大车辆后部的容物空间,可以将车辆后排座椅前移,例如在一些车辆上,需在基础车上前移后排座椅77mm。在不改变车辆原有地板结构的基础上,前移后排座椅会使后排座椅向前超出后地板的部分悬空,用户使用后排座椅时悬空部分的支撑强度较差,可能会影响后排座椅的使用效果,若改变车辆原有地板结构,使得前移后的后排座椅完全支撑在地板上,又会极大地增加开发和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后排座椅支撑结构,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可以使得后排座椅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同时不会大幅改变车辆原有地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排座椅支撑结构,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连接于后地板,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至少用于支撑后排座椅的向前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悬空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镂空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件和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杆体,多个所述杆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且多个所述杆体之间限定出所述镂空区域,多个所述杆体与所述后地板相连,至少部分所述杆体向前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横向延伸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杆体的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的横向延伸部分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后地板的纵向延伸部分与所述杆体的中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于相邻所述杆体之间且位于所述杆体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悬空部分固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包括包覆部,所述包覆部用于包覆所述杆体且与所述杆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横向延伸部分的所述杆体为实心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安装于车辆后地板上后,可以对后排座椅向前超出的悬空部分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后排座椅向前超出的悬空部分也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人员乘用时不易出现大幅变形或损坏,进而使得后排座椅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例如乘坐更加舒适),同时,仅需在车辆原有地板的基础上设置连接孔或焊接位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即可,无需大幅改动车辆地板的结构,因此,实现了在保持地板共通化的基础上为后排座椅提供额外的支撑,且不会大幅增加车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排座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排座椅支撑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安装于后地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
杆体10;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30;第三连接件40;
安装部401;包覆部50;后地板60;横向延伸部分601;
纵向延伸部分60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连接于后地板60,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至少用于支撑后排座椅的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悬空部分。
具体而言,车辆地板可以包括后地板60和前地板,后地板60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要高于前地板,后排座椅通常安装于后地板60,当将后排座椅的布置位置前移后,后排座椅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部分就会悬空形成悬空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可以为支撑板、可以为支撑架、可以为设置有支撑板的支撑架,还可以为楔形支撑块,还可以为支撑杆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可以仅连接于后地板60的纵向延伸部分602,可以仅连接于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还可以同时连接于后地板60的纵向延伸部分602和横向延伸部分601。例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可以连接于后地板60的前侧面或/和后地板60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可以仅支撑后排座椅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悬空部分,也可以既支撑后排座椅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悬空部分,又支撑后排座椅未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安装于车辆后地板60上后,可以对后排座椅向前超出的悬空部分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后排座椅向前超出的悬空部分也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人员乘用时不易出现大幅变形或损坏,进而使得后排座椅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例如乘坐更加舒适),同时,仅需在车辆原有地板的基础上设置连接孔或焊接位用于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即可,无需大幅改动车辆地板的结构,因此,实现了在保持地板共通化的基础上为后排座椅提供额外的支撑,且不会大幅增加车辆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为支撑架,支撑架包括镂空区域。可以理解的是,采用支撑架作为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一方面,支撑架的结构强度高,且零部件的数量可以做的相对较少,安装方便;另一方面,支撑架的重量更轻,不会大幅增加车辆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包括连接件和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杆体10,多个杆体10通过连接件连接且多个杆体10之间限定出镂空区域,多个杆体10与后地板60相连,至少部分杆体10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包括杆体10和连接件的支撑架,支撑强度高且重量较轻,至少部分杆体10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还可以对后排座椅的悬空部分进行直接支撑,支撑效果更好。
更为具体地,例如多个杆体10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布置(如图1和图2所示),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的部分杆体10可以包括左右延伸的部分。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占用后排座椅悬空部分下方的空间更小,不影响地毯的铺设,且由于杆体10左右延伸的部分直接支撑于后排座椅的悬空部分,因此悬空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各处支撑强度的一致性更好。多个杆体10也可以采用其他布置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多个杆体10可以均支撑于后排座椅,也可以仅有部分杆体10支撑于后排座椅,例如部分杆体10沿上下方向布置,位于上方的杆体10支撑于后排座椅,位于下方的杆体10于后排座椅间隔开。
更为具体地,多个杆体10通过连接件连接,这里包括,多个杆体10通过连接件与后地板60相连,和/或,多个杆体10通过连接件相互相连。多个杆体10可以通过连接件与后地板60相连,多个杆体10也可以直接与后地板60相连。
至少部分杆体10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这里包括,一部分杆体10未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另一部分杆体10超出后地板60横向延伸的部分,或者,单个杆体10的一部分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单个杆体10的另一部分未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至少部分杆体10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这样,至少部分杆体10就可以直接支撑后排座椅向前超出后地板60的悬空部分,支撑效果更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杆体10整体可以呈向前凸出的U形,杆体10的端部与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相连时,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可以支撑部分杆体10,这样杆体10在支撑后排座椅的悬空部分时,支撑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20,多个杆体10的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20与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相连。这样,装配时,可以首先将多个杆体10的端部均与第一连接件20连接,然后再将第一连接件20与后地板60连接,相比于将多个杆体10一一直接焊接与后地板60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在整车装配时,安装更加方便。多个杆体10的端部与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相连,这样,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可以对杆体10的部分进行支撑,有利于使得杆体10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不易发生断裂损坏。
更为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0与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可以随形贴合,以达到更好的连接效果。
更为具体地,杆体10与第一连接件20焊接连接,第一连接件20与后地板60螺栓连接,这样,连接更加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30,第二连接件30连接于后地板60的纵向延伸部分602与杆体10的中部之间。这样,后地板60的纵向延伸部分60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30对杆体10形成良好支撑,有利于提高杆体10对后排座椅悬空部分的支撑效果。
在杆体10设有多个的实施例中,可以仅有部分杆体10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0,或者全部的杆体10可以均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0。一个杆体10可以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件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件40,第三连接件40连接于相邻杆体10之间且位于杆体10中部。这样,相邻杆体10中的其中一个杆体10受力较大时,力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40传递至另一个杆体10,从而相邻杆体10可以共同承力,有利于提高整个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个第三连接件40可以连接多个杆体10也可以仅连接相邻的两个杆体10,相邻杆体10之间可以连接多个第三连接件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连接件40包括安装部401,安装部401与悬空部分固连。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不易与车辆后排座椅分离,还可以降低车辆后排座椅意外向前滑移的可能性。更为具体地,安装部401可以为钩部,钩部与车辆后排座椅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0上也可以不设置安装部401,第三连接件40直接支撑于后排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一个连接件包括包覆部50,包覆部50用于包覆杆体10且与杆体10相连。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包覆部50包覆杆体10,然后再与杆体10连接,这样,连接件与杆体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杆体10和连接件之间更不易发生分离。例如包覆部50可以包覆杆体10后与杆体10焊接,或者,包覆部50也可以包覆杆体10后与杆体10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30和第三连接件40中的一个或多个均具有包覆部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超出后地板60的横向延伸部分601的杆体10为实心杆,包括实心杆的杆体10对后排座椅的支撑效果更好,支撑强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由于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所具有的优势与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10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辆(SUV)、大客车、大货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源于非化石的能源的燃料)。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汽油动力和电力动力两者的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连接于后地板,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至少用于支撑后排座椅的向前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悬空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座椅支撑结构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镂空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件和多个间隔开布置的杆体,多个所述杆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且多个所述杆体之间限定出所述镂空区域,多个所述杆体与所述后地板相连,至少部分所述杆体向前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横向延伸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多个所述杆体的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地板的横向延伸部分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后地板的纵向延伸部分与所述杆体的中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于相邻所述杆体之间且位于所述杆体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悬空部分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包括包覆部,所述包覆部用于包覆所述杆体且与所述杆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超出所述后地板的横向延伸部分的所述杆体为实心杆。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排座椅支撑结构。
CN202322780798.3U 2023-10-17 2023-10-17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842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0798.3U CN220842275U (zh) 2023-10-17 2023-10-17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80798.3U CN220842275U (zh) 2023-10-17 2023-10-17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2275U true CN220842275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80798.3U Active CN220842275U (zh) 2023-10-17 2023-10-17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2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9387B2 (en) Vehicle frame arrangement
JP5769183B2 (ja) 自動車車両シャーシ
CN214396975U (zh) 一种通用式的中后地板结构
JP2013541452A5 (zh)
CN210852666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后地板总成结构
CN211685323U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112776890A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211543691U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114261449A (zh) 车辆地板结构
CN111634248A (zh)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CN110937021A (zh)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CN220842275U (zh) 后排座椅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11223604U (zh)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US11780314B2 (en) Hybrid vehicle having improved arrangement structure
CN112721602A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17778786U (zh) 一种匹配多种动力电池的地板结构
CN201082684Y (zh) 汽车用多位置快速拆装座椅
CN218368021U (zh) 汽车模块化前后地板连接结构、纯电车辆及油电混合车辆
CN112590518A (zh) 一种后驱电机悬置系统和氢能汽车
CN216969888U (zh) 一种车架及车辆
JP7400703B2 (ja) 車両
CN219728325U (zh) 车身中部结构与车辆
CN219382389U (zh) 电池固定结构及车辆
CN215513202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托盘及包含其的车辆
CN212386292U (zh) 动力电池的安装支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