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151U -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42151U CN220842151U CN202322449418.8U CN202322449418U CN220842151U CN 220842151 U CN220842151 U CN 220842151U CN 202322449418 U CN202322449418 U CN 202322449418U CN 220842151 U CN220842151 U CN 2208421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einforcement
- door
- waistline
- reinfor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3195 fascia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门体和车辆,车辆的门体包括:外门板、内门板和加强件,外门板的靠近内门板的一侧具有外腰线加强板,内门板的靠近外门板的一侧具有内腰线加强板,加强件设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且加强件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通过在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设置加强件,通过加强件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可使加强件支撑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且可起到缓冲和受力的作用,进而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处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同时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车门的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门创新程度越来越高,车门尺寸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车门的强度和安全性等车门性能,传统的车门通过是增加车门板材的厚度,然而这导致车门较重,影响了车门的轻量化设计,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门体,所述车辆的门体的结构强度高,且可实现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包括:外门板和内门板,所述外门板的靠近内门板的一侧具有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内门板的靠近所述外门板的一侧具有内腰线加强板,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之间,且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通过在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设置加强件,通过加强件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可使加强件支撑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且可起到缓冲和受力的作用,即加强件受力变形可衰减外腰线加强板和内腰线加强板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处的刚度,进而通过局部增加支撑的方式,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可以提高车门可承受的外界冲击的强度,提升车内乘员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将加强件设在两个腰线加强板之间,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避免加强件的设置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无需加厚门体或腰线加强板等,减少对门体重量的影响,有利于车门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外门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交错布置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焊接配合;和/或,所述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和/或,所述门体内设有可升降的门玻璃和玻璃导轨,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玻璃导轨的背离所述门玻璃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辆的门体,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辆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强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强件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强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在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在另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门体100,
外门板10,外腰线加强板11,
内门板20,内腰线加强板21,
加强件30,第一连接板301,补强结构302,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
门玻璃41,玻璃导轨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100包括:外门板10、内门板20和加强件30,外门板10的靠近内门板20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内侧)具有外腰线加强板11,外腰线加强板11可起到对车门外腰线的支撑作用,提高车门外腰线的结构强度;内门板20的靠近外门板10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外侧)具有内腰线加强板21,内腰线加强板21可起到对车门内腰线的支撑作用,提高车门内腰线的结构强度。
加强件30设置在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之间,且加强件30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配合连接,可起到对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的支撑作用,加强板可承受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整体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门体100,通过在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之间设置加强件30,通过加强件30分别与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配合连接,可使加强件30支撑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且可起到缓冲和受力的作用,即加强件30受力变形可衰减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之间的作用力,进而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处的刚度,进而通过局部增加支撑的方式,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可提高车门可承受外界冲击的强度,提升车内乘员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将加强件30设在两个腰线加强板之间,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避免加强件30的设置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无需加厚门体100或腰线加强板等,减少对门体100重量的影响,有利于车门的轻量化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件30包括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与外腰线加强板11配合连接,第二加强板32与内腰线加强板21配合连接,由此使得加强件30可同时与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配合连接,提高对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的支撑效果。
第二加强板32与第一加强板31通过第一连接板301连接,且第一连接板3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的延伸方向不同,使得第一加强板31与第二加强板32间隔布置,有利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在加强件30受力时相互靠近,即加强件30可受力变形,以缓冲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301的一端(如图2所示的前端或后端)与第一加强板31连接,第一连接板301的另一端(如图2所示的后端或前端)与第二加强板32连接,且在远离外门板10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由外至内的方向)上,第一连接板301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加强板31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由前至后或由后至前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加强板31和第一加强板31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错位布置,有利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在加强件30受力时相互靠近,即有利于加强件30受力变形,可提高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的缓冲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31,第二加强板32可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板31之间,或者加强件30包括两个第二加强板32,第一加强板3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板32之间,其中,以一个第二加强板32位于两个第一加强板31之间为例,位于第二加强板32前侧的第一连接板301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向后延伸,位于第二加强板32后侧的第一连接板301在由外至内的方向上向前延伸,由此可使第二加强板32在加强件30变形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可提高加强件30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的缓冲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可包括一个第一加强板31和一个第二加强板32,且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在内外方向上可以部分位置对应,或者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在内外方向上整体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301位于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之间,且第一连接板301的前端与第一加强板31的前端连接,第一连接板301的后端与第二加强板32的后端连接,使得加强件30整体可形成Z字形,有利于第一连接板301与第一加强板31的连接处,以及第一连接板301与第二加强板32的连接处在加强件30受力后变形,可提高加强件30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作用力的缓冲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31,两个第一加强板31位于第二加强板32的相对两侧(如图2所示的前后两侧),且两个第一加强板31均通过第一连接板301分别与第二加强板32的相对两侧(如图2所示的前后两侧)边沿连接,即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在前后方向上错位布置的情况下,两个第一加强板31分别位于第二加强板32的前后两侧,可使第二加强板32在加强件30变形的过程中受力均匀,提高加强件30受力变形的稳定性,进而可提高加强件30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的缓冲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加强板32与内腰线加强板21抵接,两个第一加强板31均与外腰线加强板11抵接,可提高对内腰线加强板21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包括两个第二加强板32,两个第二加强板32位于第一加强板31的相对两侧,且两个第二加强板32均通过第一连接板301分别与第一加强板31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即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在前后方向上错位布置的情况下,两个第二加强板32分别位于第一加强板31的前后两侧,可使第一加强板31在加强件30变形的过程中受力均匀,提高加强件30受力变形的稳定性,进而可提高加强件30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的缓冲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板31与外腰线加强板11抵接,两个第二加强板32均与内腰线加强板21抵接,可提高对外腰线加强板11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板31和多个第二加强板32,多个第一加强板31和多个第二加强板32在前后方向上交错布置,且每个第一加强板31均通过第一连接板301与相邻两个第二加强板32连接,或者每个第二加强板32均通过第一连接板301与相邻两个第一加强板31连接,可提高加强件30与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接触面积,且可提高加强件30与内腰线加强板2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提高对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的支撑效果,进一步提高加强件30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的缓冲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板301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位于第二加强板32前侧的第一连接板301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向前延伸,位于第二加强板32后侧的第一连接板301在由内至外的方向上向后延伸,可提高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的受力均匀性,防止第二加强板32在加强件30受力变形时向前或向后倾斜,在保证加强件30对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的稳定支撑的情况下,可提高对内腰线加强板21和外腰线加强板11之间的作用力的缓冲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加强板31与第一连接板301圆弧过渡连接,第二加强板32与第一连接板301圆弧过渡连接,一方面,有利于第一连接板301与加强板的连接处变形,可防止加强件30在受力变形中破裂,另一方面,可提高加强件30的结构强度,提高对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的支撑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加强板31与第一连接板301的连接处设置有补强结构302,第二加强板32与第一连接板301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302,可提高加强件30的结构强度,使得加强件30可承受更强的作用力,进而可提高对外腰线加强板11和内腰线加强板21的支撑效果,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门的整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补强结构302可以是加强筋,可提高第一连接件与加强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同时加强筋可通过冲压工艺冲压而成,加工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件30可与外腰线加强板11焊接配合,且加强件30可与内腰线加强板21焊接配合,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均预留有焊接点,进而可采用点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固定,固定效果好。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为一体成型件,即加强件30由单个板件经冲压工艺一体冲压成型,可提高加强件30的结构强度,且便于加工。
如图4-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门体100内设置有门玻璃41和玻璃导轨42,门玻璃41与玻璃导轨42可活动的连接,且门玻璃41可沿着玻璃导轨42升降,加强件30位于玻璃导轨42的背离门玻璃41的一侧(如图6所示的后侧),且加强件30位于门玻璃41车框的下侧,可提高对加强件30的隐蔽效果,且可充分利用门体100内部空间,降低对门玻璃41升降的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可通过紧固件与腰线加强板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丝或螺栓等,连接效果好,且便于操作;当然,加强件30可通过结构胶与腰线加强板粘接,便于装卸。
在一些示例中,加强件30可以为钣金件,例如采用与门体钣金结构相同的材质,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也可以采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在保证加强件30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降低生产成本,且重量较轻,有利于门体100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加强件30为通用配件,加强件3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为143mm,加强件30在内外方向上的高度大致为48mm,加强件3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致为20mm,进而可适用于多种门体100,有利于降低门体100的生产成本;此外,加强件30可选用与车门钣金材料相同的材质,且加强件30的重量小于或等于0.05kg,显然加强件30结构尺寸小,占用空间少,同时加强件30的重量对于门体100的影响较小,在提高门体100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有利于门体100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的门体100,通过采用上述的车辆的门体100,可提升车门内腰线和外腰线的刚度,提升车辆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可减小对车门内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门板和内门板,所述外门板的靠近内门板的一侧具有外腰线加强板,所述内门板的靠近所述外门板的一侧具有内腰线加强板,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之间,且所述加强件分别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内腰线加强板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外门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相对两侧边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多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交错布置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圆弧过渡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补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外腰线加强板和所述内腰线加强板焊接配合;和/或,
所述加强件为一体成型件;和/或,
所述门体内设有可升降的门玻璃和玻璃导轨,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玻璃导轨的背离所述门玻璃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49418.8U CN220842151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49418.8U CN220842151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42151U true CN220842151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8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49418.8U Active CN220842151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42151U (zh) |
-
2023
- 2023-09-08 CN CN202322449418.8U patent/CN2208421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31739B (zh) |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943300U (zh) | 车身后地板面板结构及汽车车身 | |
US11807306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11267957A (zh) | 车架 | |
CN221138326U (zh) | 车身前围结构及车辆 | |
CN220842151U (zh) | 车辆的门体和车辆 | |
CN201882151U (zh) | 一种汽车纵梁的加强结构 | |
CN204956648U (zh) |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 |
CN212267638U (zh) |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 |
CN110588785A (zh) |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 |
CN203637942U (zh) | 汽车纵梁加强件以及使用该加强件的汽车纵梁 | |
CN212290043U (zh) | 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 |
CN202295020U (zh) | 一种汽车前地板纵梁加强件 | |
CN219707120U (zh) | 一种顶盖前横梁总成加强结构及车辆 | |
CN219635317U (zh) | 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 |
CN221393690U (zh) | 车辆的后副车架以及车辆 | |
CN220430285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221418430U (zh) | 备胎安装支架及安装总成 | |
CN216331611U (zh) | 汽车座椅前端加强结构 | |
CN220948218U (zh) | 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536892U (zh) | 一种座椅横梁底部加强结构 | |
CN213262603U (zh) | 中央通道和具有它的车辆 | |
CN220996534U (zh) |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6994534U (zh) | 车身组件和车辆 | |
CN219728336U (zh) | 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