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7646U -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7646U
CN220827646U CN202322424176.7U CN202322424176U CN220827646U CN 220827646 U CN220827646 U CN 220827646U CN 202322424176 U CN202322424176 U CN 202322424176U CN 220827646 U CN220827646 U CN 220827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vement
water
layer
rainwater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41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同
黄林波
吕召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Wu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eng Wu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eng Wu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eng Wu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41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7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7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7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包括人行区域及设于其旁的绿化带区域,人行区域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铺装层、中砂找平层、碎石透水层、防水层及素土路基层,绿化带区域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种植土层、支撑板和混凝土沟槽,混凝土沟槽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引水孔,防水层呈斜坡状且坡底侧与引水孔下沿对准,混凝土沟槽具有溢流孔,人行区域还间隔设有若干雨水快排机构。优点为,混凝土沟槽可存储下透的雨水,雨水过多时由溢流孔送入市政雨污管网,存储的雨水能够被利用;另外,当雨下的较急较大时,人行道表面的积水来不及经透水砖下透时可通过雨水快排机构快速的向下方的混凝土沟槽转移,有效避免人行道表面出现积水或持续积水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程施工中人行道铺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透水人行道铺装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经常使用的人行道铺装结构,其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在下雨时雨水下渗而保证人行道的表面无积水且雨停后人行道表面能够快速干燥。
常规结构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的透水能力较为一般,当出现雨下的较大或相对较急促的情况时,常规铺装结构的透水人行道表面通常仍会出现明显积水,不能充分体现出透水人行道的优势。另外,现有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还存在未充分考虑对下透雨水有效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包括人行区域及设于所述人行区域旁的绿化带区域,所述人行区域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铺装层、中砂找平层、碎石透水层、防水层及素土路基层,所述绿化带区域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种植土层、支撑板和混凝土沟槽,所述混凝土沟槽靠近所述人行区域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引水孔,所述防水层呈斜坡状且坡底侧与所述引水孔下沿对准,所述混凝土沟槽的另一侧或前后端面上设有与市政雨污管网连通的溢流孔,所述人行区域还间隔设有若干雨水快排机构,所述雨水快排机构包括埋置于所述人行区域路面以下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端位于透水铺装层内且上端处设有路面下水地漏,所述排水管向下延伸并弯曲至下端与所述引水孔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种植土层与一侧的所述透水铺装层、中砂找平层和碎石透水层由端对端拼接成一直线的路沿石分隔开,相邻两所述路沿石之间在拼接时形成Z字形拼缝。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沟槽为一端开口的长方体状槽,所述混凝土沟槽上端内侧沿长边设有L形企口,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且两侧压紧在所述L形企口内,所述种植土层铺设压紧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所述支撑板上间隔设有若干透孔水。
进一步,所述防水层由防水土工膜铺设而成或由防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所述透水铺装层由透水砖及中心开有通孔的石板共拼接铺装形成,所述石板仅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端对应处,所述通孔的上沿设有一圈与所述路面下水地漏配合的沉槽。
进一步,所述排水管为PVC管,所述排水管的直径为8-12cm。
进一步,还包括抽水喷淋机构,所述抽水喷淋机构包括水泵、水管及喷头,所述水管下端伸至所述混凝土沟槽内,上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土层上方并与所述喷头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管连通。
进一步,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混凝土沟槽内或所述种植土层上方的安装箱内,所述水泵与市电电连接且设有启停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行道铺装结构在人行区域旁设绿化带区域,绿化带区域底层具有混凝土沟槽,混凝土沟槽可以存储收集一定量的由人行区域下透的雨水,多余的则由溢流孔送入市政雨污管网,存储收集的雨水能够被回收利用,比如可通过水泵抽出浇灌绿化带或抽出清洁路面及环卫设施等。另外,该铺装结构还包括雨水快排机构,其通过排水管直接连通路面与混凝土沟槽,当雨下的较急较大时,人行道表面的积水来不及经透水砖下透时形成的积水层可通过雨水快排机构快速的向下方的混凝土沟槽转移,有效避免人行道表面出现积水或持续积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铺装结构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铺装结构沿B-B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人行区域;2、绿化带区域;3、透水铺装层;4、中砂找平层;5、碎石透水层;6、防水层;7、素土路基层;8、种植土层;9、支撑板;10、混凝土沟槽;11、引水孔;12、溢流孔;13、排水管;14、路面下水地漏;15、路沿石;16、透水砖;17、石板;18、水管;19、水泵;20、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包括人行区域1及设于所述人行区域1旁的绿化带区域2,所述人行区域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铺装层3、中砂找平层4、碎石透水层5、防水层6及素土路基层7,所述绿化带区域2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种植土层8、支撑板9和混凝土沟槽10,所述混凝土沟槽10靠近所述人行区域1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引水孔11,所述防水层6呈斜坡状且坡底侧与所述引水孔11下沿对准,所述混凝土沟槽10的另一侧或前后端面上设有与市政雨污管网连通的溢流孔12,所述人行区域1还间隔设有若干雨水快排机构,所述雨水快排机构包括埋置于所述人行区域1路面以下的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上端位于透水铺装层3内且上端处设有路面下水地漏14,所述排水管13向下延伸并弯曲至下端与所述引水孔1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人行区域旁边的绿化带区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仅单侧路边有绿化带的情况,也可以是附图中未显示的两侧路边均有绿化带的情况,当两侧路边均有绿化带时,防水层可设置为倒V字形,从而有两个斜坡且坡底仍与引水孔对准。施工时,将素土路基层夯实并在人行区域形成上述相应的斜坡,然后铺设或浇筑防水层。混凝土沟槽使用混凝土预制件,施工时挖出槽道后将预制件置于槽道内即形成混凝土沟槽,由于路较长,故可以是多个预制件拼装,拼缝处作防漏水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土层8与一侧的所述透水铺装层3、中砂找平层4和碎石透水层5由端对端拼接成一直线的路沿石15分隔开,相邻两所述路沿石15之间在拼接时形成Z字形拼缝。
需要说明的是,Z字形拼缝可保证各路沿石抵抗横向力歪倒或倾斜的能力较强,而且折线状的拼缝比直拼缝更长,阻水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沟槽10为一端开口的长方体状槽,所述混凝土沟槽10上端内侧沿长边设有L形企口,所述支撑板9水平设置且两侧压紧在所述L形企口内,所述种植土层8铺设压紧在所述支撑板9上方,所述支撑板9上间隔设有若干透孔水。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主要起到隔开上层的种植土层和下方的混凝土沟槽的作用。混凝土沟槽并非一定是如图2和3所示的顶部敞口的形式,亦可以是封闭的,比如方形筒体,甚至圆形筒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6由防水土工膜铺设而成或由防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水铺装层3由透水砖16及中心开有通孔的石板17共拼接铺装形成,所述石板17仅设置于所述排水管13上端对应处,所述通孔的上沿设有一圈与所述路面下水地漏14配合的沉槽。
可以理解的是,中心带有通孔的石板强度及重量较大,能够有效抵抗路面下水地漏对其的磨损,同时避免因水平移位导致排水管破裂。路面下水地漏除了下水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尽可能的避免杂物进入排水管内,避免堵管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13为PVC管,所述排水管13的直径为8-12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抽水喷淋机构,所述抽水喷淋机构包括水泵19、水管18及喷头20,所述水管18下端伸至所述混凝土沟槽10内,上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土层8上方并与所述喷头20连通,所述水泵19与所述水管18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19设于所述混凝土沟槽10内或所述种植土层8上方的安装箱内,所述水泵19与市电电连接且设有启停开关。
可以理解的是,水泵除了人工通过启停开关控制启停外,还可以是程序化控制启停,比如在夏季时,可设定早晚各一次一定时间的自动喷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区域(1)及设于所述人行区域(1)旁的绿化带区域(2),所述人行区域(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透水铺装层(3)、中砂找平层(4)、碎石透水层(5)、防水层(6)及素土路基层(7),所述绿化带区域(2)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种植土层(8)、支撑板(9)和混凝土沟槽(10),所述混凝土沟槽(10)靠近所述人行区域(1)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引水孔(11),所述防水层(6)呈斜坡状且坡底侧与所述引水孔(11)下沿对准,所述混凝土沟槽(10)的另一侧或前后端面上设有与市政雨污管网连通的溢流孔(12),所述人行区域(1)还间隔设有若干雨水快排机构,所述雨水快排机构包括埋置于所述人行区域(1)路面以下的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上端位于透水铺装层(3)内且上端处设有路面下水地漏(14),所述排水管(13)向下延伸并弯曲至下端与所述引水孔(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8)与一侧的所述透水铺装层(3)、中砂找平层(4)和碎石透水层(5)由端对端拼接成一直线的路沿石(15)分隔开,相邻两所述路沿石(15)之间在拼接时形成Z字形拼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沟槽(10)为一端开口的长方体状槽,所述混凝土沟槽(10)上端内侧沿长边设有L形企口,所述支撑板(9)水平设置且两侧压紧在所述L形企口内,所述种植土层(8)铺设压紧在所述支撑板(9)上方,所述支撑板(9)上间隔设有若干透孔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由防水土工膜铺设而成或由防水混凝土浇筑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装层(3)由透水砖(16)及中心开有通孔的石板(17)共拼接铺装形成,所述石板(17)仅设置于所述排水管(13)上端对应处,所述通孔的上沿设有一圈与所述路面下水地漏(14)配合的沉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3)为PVC管,所述排水管(13)的直径为8-12c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抽水喷淋机构,所述抽水喷淋机构包括水泵(19)、水管(18)及喷头(20),所述水管(18)下端伸至所述混凝土沟槽(10)内,上端延伸至所述种植土层(8)上方并与所述喷头(20)连通,所述水泵(19)与所述水管(1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9)设于所述混凝土沟槽(10)内或所述种植土层(8)上方的安装箱内,所述水泵(19)与市电电连接且设有启停开关。
CN202322424176.7U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Active CN220827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4176.7U CN220827646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4176.7U CN220827646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7646U true CN220827646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8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4176.7U Active CN220827646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7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9919U (zh) 一种园林景观铺装结构
CN210127374U (zh) 一种市政道路面层防水排水结构
CN215210279U (zh)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系统
CN214033246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设计的道路防渗结构
CN220827646U (zh) 一种人行道雨水快速下透铺装结构
CN105178134B (zh) 一种道路绿色改造方法
CN110983907A (zh) 一种装配式自排水人行道
CN210766240U (zh) 一种海绵型城市道路结构
CN214245208U (zh) 一种带有排水通道的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11596276U (zh) 一种园林景观铺装结构
CN211079810U (zh) 一种避免积水的沥青公路
CN1138634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CN210065466U (zh) 一种径流污染控制生态滤沟
CN217579586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CN217678437U (zh) 一种地表排水结构
CN213625053U (zh) 一种路基路面用排水结构
CN2194503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防水结构
CN212104466U (zh) 一种市政路面
CN219568522U (zh) 一种与排水沟组合的透水路面路缘石排水系统
CN216838801U (zh) 一种城市透水路面
CN214245207U (zh) 一种新型耐腐蚀装配式透水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18116030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人行道铺装结构
CN218951878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CN217078279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排水边石结构
JP2000045212A (ja) 境界ブロ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