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1878U -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1878U
CN218951878U CN202223506417.4U CN202223506417U CN218951878U CN 218951878 U CN218951878 U CN 218951878U CN 202223506417 U CN202223506417 U CN 202223506417U CN 218951878 U CN218951878 U CN 218951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belt
blind ditch
rainwater
submerged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64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周旭
陈伟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64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1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1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1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相邻两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毛石、透水土工布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位于两绿化带之间,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在降雨量小时通过绿化带和碎石盲沟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在降雨量大且超过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的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的圆形溢流雨水口快速排入市政管网。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国内城市有三分之二以上存在水资源急缺引发的畸旱畸涝问题,然而传统城市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建设模式,对于雨水资源的收纳、蓄积和利用考虑不足,造成雨水资源白白浪费。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且旱涝急转,给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用于解决雨水资源白白浪费以及城市排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相邻两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
蓄排水结构与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上部均设置有开孔式路缘石,下部均设置有防渗层;
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毛石、透水土工布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位于两绿化带之间,其内填充有碎石层;圆形溢流雨水口设在碎石盲沟中心部位,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毛石位于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上部,透水土工布位于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下部;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采用中间下凹布设,最低处位于车道和人行道的中间部位,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80~220cm。
按上述技术方案,开孔式路缘石的长度为0.8~1.5m。
按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沥青和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按上述技术方案,碎石盲沟间隔距离为25~35m,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底部成下凹型,沿道路方向顶面宽度为100~200cm。
按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材质为级配碎石。
按上述技术方案,毛石的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4~8cm。
按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连接管倾斜布设,较低一端设在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处,雨水连接管坡度的范围为2%~3%。
按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溢流雨水口包括圆形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圆形溢流雨水篦子设于井室顶部,且圆形溢流雨水篦子侧部被碎石盲沟内碎石层的碎石所包围。
按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40cm的沉泥空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沿车道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将雨水逐级分流;在降雨量小时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在降雨量大且超过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的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的溢流雨水口快速排入市政管网;通过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比例,而且还可以起到防止城市内涝和降尘美化环境的效果。
2、毛石和溢流雨水口的设计对下沉式绿化带的纵向来水具有消能作用,碎石盲沟中的碎石层和溢流雨水口的设计对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横向来水有消能作用;而且碎石盲沟中的碎石层和溢流雨水口的沉泥设置对下沉式绿化带的纵向来水、下渗来水以及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横向来水具有净化作用。
3、降雨量较少时,开孔式路缘石可以让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汇集的表面径流进入碎石盲沟,通过碎石盲沟的碎石净化,最后通过碎石盲沟侧壁的透水土工布完成对绿化带进行有效补水。
4、本下沉式绿化带结构适用于对现有道路的绿化带进行改造利用,既可以避免对人行道和车道进行不必要的破坏,也不影响绿化带内高大乔木等植物的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沿B-B线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1、人行道;2、人行道路缘石;2-1、人行道开孔式路缘石;3、第一绿化带;4、第二绿化带;5、毛石;6、碎石盲沟;7、圆形溢流雨水口;7-1、圆形溢流雨水篦子;7-2、井室;8、车道;9、车道路缘石;9-1车道开孔式路缘石;10、外部市政管排水网;11、防渗层;12、绿化回填土;13、纵向排水管;14、雨水连接管;15、透水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即:第一绿化带、蓄排水结构、第二绿化带、蓄排水结构……。
蓄排水结构与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上部均设置有开孔式路缘石,开孔式路缘石的长度为0.8~1.5m;下部设有防渗层,防渗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选用1~4cm厚的M5水泥砂浆;第一绿化带和第二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蓄排水结构包括毛石、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沿车道方向间隔布,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
进一步的,碎石盲沟沿道路方向间隔布设,间隔布设的距离为25~35m;碎石盲沟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碎石盲沟底部成下凹型;沿道路方向,碎石盲沟顶面宽度为100~200cm。在第一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第二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上部设有毛石,下部设有透水土工布;毛石的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4~8cm。第一绿化带和第二绿化带均采用中间下凹布设,最低处位于车道和人行道的中间部位,第一和第二绿化带的宽度范围均为180~220cm。
圆形溢流雨水口位于碎石盲沟的中心部位;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雨水井连接;雨水连接管倾斜布设,较低一端设在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处,雨水连接管坡度的范围为2%~3%。圆形溢流雨水口包括圆形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圆形溢流雨水篦子设于井室顶部,且圆形溢流雨水篦子侧部被碎石盲沟的碎石所包围。圆形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40cm的沉泥空间。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车道方向在人行道1和车道8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绿化带3、蓄排水结构以及第二绿化带4,车道和人行道均为不透水结构。蓄排水结构与人行道1之间上部设置有人行道开孔式路缘石2-1,与车道8之间上部设有车道开孔式路缘石9-1,下部均设有防渗层11。第一绿化带3和第二绿化带4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
蓄排水结构包括毛石5、碎石盲沟6、圆形溢流雨水口7、纵向排水管13以及雨水连接管14,碎石盲沟6设在第一和第二绿化带之间。碎石盲沟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碎石盲沟底部呈下凹形,碎石盲沟内填充有碎石层,碎石层材质选用级配碎石。
圆形溢流雨水口7设在碎石盲沟6中心部位,圆形溢流雨水口7下部穿过碎石盲沟6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7通过纵向排水管13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7通过雨水连接管14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10相连。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用于含蓄少量雨水,蓄排水结构用于排出大量雨水。
进一步的,开孔式路缘石的长度为0.8~1.5m,本实施例中选用1m。此外,人行道1与绿化带之间设有人行道路缘石2,车道8与绿化带之间设有车道路缘石9。绿化带主要是绿化回填土12,其上可以种植草、高大乔木等植物。
进一步的,碎石盲沟6沿道路方向的间隔布设,间隔布设距离为25~35m,图中实施例选用30m;碎石盲沟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碎石盲沟底部成下凹型;沿道路方向,碎石盲沟顶面宽度100~200cm,图中实施例选用150cm,。
进一步的,雨水连接管14倾斜布设,较低一端设在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10相连处,雨水连接管14坡度的范围为2%~3%。图中实施例的纵向排水管采用规格DN100、材质PE100的管道;雨水连接管采用规格DN300,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满包加固);雨水连接管的坡度为2%。
进一步的,在第一绿化带3和碎石盲沟6之间、第二绿化带4和碎石盲沟6之间上部设有毛石5,下部设有透水土工布15;毛石的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5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6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4~8cm。
进一步的,防渗层11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选用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进一步的,第一绿化带3和第二绿化带4均采用中间下凹布设,最低处位于车道8和人行道1的中间部位,第一和第二绿化带的横向宽度范围均为180~220cm(图中实施例选用200cm)。
进一步的,圆形溢流雨水口7包括圆形溢流雨水篦子7-1和井室7-2;圆形溢流雨水篦子7-1设于井室7-2顶部,且圆形溢流雨水篦子7-1侧部被碎石盲沟6的碎石所包围。圆形溢流雨水篦子7-1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40cm的沉泥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人行道和车道均为不透水结构,当有降水时,人行道和车道雨水的表面径流经汇集后,通过开孔式路缘石,进入碎石盲沟,碎石盲沟开始含蓄人行道和车道的表面径流;待第一和第二绿化带含水量达到饱和后,雨水通过透水土工布进入碎石盲沟;并且当绿化带表面积水超过毛石高度后,雨水会漫过毛石进入碎石盲沟。即进入绿化带的雨水有一部分(约40%)储蓄在绿化带中,其余一部分(约30%)通过绿化带横坡漫过毛石排入碎石盲沟,以及其余部分(约30%)通过绿化带下渗至碎石盲沟内。碎石盲沟内的雨水通过圆形溢流雨水篦子进入井室,再通过雨水连接管进入外部市政管排水网,为了避免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的雨水连接管堵塞,相邻的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
当雨水较小时,第一和第二绿化带内的雨水量不足,碎石盲沟汇集人行道和车行道的表面径流,通过透水土工布对第一和第二绿化带进行补水,可以节约绿化灌溉水量。
当雨水较大时,地面径流较大,下沉式绿地储蓄能力不足,且碎石盲沟下渗不足以满足绿化带内排水要求时,雨水可以通过溢流雨水口的雨水篦子快速进入市政排水系统,降低下沉式绿化带的渍水风险,以及避免绿化带内渍水溢流污损车道。
碎石盲沟与车道之间、人行道之间相接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渗层,防止雨水渗入人行道和车道的路基,降低对人行道和车道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依次设有第一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第二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与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上部均设置有开孔式路缘石,下部设有防渗层;第一绿化带和第二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包括毛石、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沿车道方向间隔布,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在降雨量小时通过绿化带和碎石盲沟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在降雨量大且超过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的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的圆形溢流雨水口快速排入市政管网。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相邻两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
蓄排水结构与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上部均设置有开孔式路缘石,下部均设置有防渗层;
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毛石、透水土工布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位于两绿化带之间,其内填充有碎石层;圆形溢流雨水口设在碎石盲沟中心部位,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毛石位于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上部,透水土工布位于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下部;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绿化带采用中间下凹布设,最低处位于车道和人行道的中间部位,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80~2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孔式路缘石的长度为0.8~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渗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沥青和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碎石盲沟间隔距离为25~35m,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底部成下凹型,沿道路方向顶面宽度为100~20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碎石层材质为级配碎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毛石的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4~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雨水连接管倾斜布设,较低一端设在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处,雨水连接管坡度的范围为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圆形溢流雨水口包括圆形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圆形溢流雨水篦子设于井室顶部,且圆形溢流雨水篦子侧部被碎石盲沟内碎石层的碎石所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圆形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40cm的沉泥空间。
CN202223506417.4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Active CN218951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417.4U CN218951878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6417.4U CN218951878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1878U true CN218951878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3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6417.4U Active CN218951878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1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937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8193758B (zh)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10926744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CN113818534B (zh)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CN217053410U (zh) 城镇道路边部绿化带渗水与排水结构
CN210177294U (zh) 一种山区公路路基
CN112982072B (zh)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CN110172884B (zh) 一种山区公路路基及施工方法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111535098A (zh)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8951878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CN215329163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N213653722U (zh) 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
CN212477311U (zh) 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
CN1138634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CN210856844U (zh) 一种适用于下沉式绿地旁人行道的截污排水系统
CN210766240U (zh) 一种海绵型城市道路结构
CN210916868U (zh)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113550397A (zh) 一种道路蓄排水系统及道路的施工方法
CN217579586U (zh)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CN206941335U (zh) 一种可储存雨水的道路
CN111395099A (zh) 一种海绵生态停车场
CN217052889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N220746480U (zh) 一种路面排水结构
CN110616619A (zh) 一种便于渗水的草坪场地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