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52889U -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52889U
CN217052889U CN202220576896.8U CN202220576896U CN217052889U CN 217052889 U CN217052889 U CN 217052889U CN 202220576896 U CN202220576896 U CN 202220576896U CN 217052889 U CN217052889 U CN 217052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permeable
rubble
over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68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陈伟锋
周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68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52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52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52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透水人行道,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纵向透水管、以及间隔布设的溢流雨水口,纵向透水管沿车道方向布设,溢流雨水口设于碎石盲沟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纵向透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与溢流雨水口相连,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雨水篦子口相连。在城市基础设中将海绵城市、透水人行道与下沉式绿化带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了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比例。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对于雨水几乎不考虑下渗入土壤、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特别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很多城市出现多年未见强降雨后,造成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实现海绵城市的渗、蓄、滞、用、排功能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其特征在于: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透水人行道,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透水人行道布设在蓄排水结构上部;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碎石盲沟内填充有碎石层,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纵向透水管、以及间隔布设的若干个溢流雨水口,纵向透水管沿车道方向布设,溢流雨水口设于碎石盲沟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纵向透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与溢流雨水口相连,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雨水篦子口相连。
按上述技术方案,横向排水管、溢流雨水口、以及雨水连接管之间的间隔范围为25~45m;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3%。
按上述技术方案,下沉式绿化带的顶部和蓄排水结构碎石盲沟的顶部均横向放坡布设,二者的低点位于二者的相邻端。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沉式绿化带与蓄排水结构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透水工布,上部设有毛石;在下沉式绿化带与雨水篦子口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防渗层,上部设有车道路缘石。
按上述技术方案,下沉式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50~170cm。
按上述技术方案,未布置溢流雨水口区段的碎石盲沟,用于其内部填充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30~50cm;布置溢流雨水口区段的碎石盲沟,用于其内部填充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120~140cm。
按上述技术方案,毛石的直径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4~8cm。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碎石盲沟的底部和侧部分别设有底部防渗层和侧壁防渗层,防渗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按上述技术方案,溢流雨水口外部被碎石盲沟的碎石所包围,溢流雨水口分为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50cm的沉泥空间。
按上述技术方案,透水人行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其厚度为4~6cm;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厚度为2~4cm,质量比例为1:5~7;人行道透水土工布;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20cm;碎石垫层,厚度为10~15cm;人行道防渗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透水人行道与下沉式绿化带有机结合,在透水人行道底部且与下沉式绿化带相邻处设有蓄排水结构,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另外,当雨水量继续加大,超过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进入雨水篦子口,最后排入市政管网;本实用新型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高了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比例。
2、毛石和溢流雨水口的设计使得对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横向来水具有消能作用,碎石盲沟中的碎石层和溢流雨水口的沉泥设置对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横向来水和下渗来水具有净化作用。
3、碎石盲沟和下沉式绿化带可以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结合溢流雨水口、碎石盲沟中的排水管道设施(纵向透水管、横向排水管、雨水连接管),当地面径流较大,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地储蓄能力不足时,雨水可以通过溢流雨水口进入市政排水系统;实现天然雨水的含蓄和排放,达到了防止内涝,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资源和降尘美化环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典型断面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典型断面B-B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人行道,1-1、人行道透水砖面层,1-2、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1-3人行道透水土工布,1-4、透水混凝土,1-5、碎石垫层,1-6人行道防渗层,2、蓄排水结构,2-1、蓄排水机构侧壁防渗层,2-2、蓄排水机构底部防渗层,3、碎石盲沟,4、毛石,5、纵向透水管,6、横向排水管,7、溢流雨水篦子,8、溢流雨水口9、雨水连接管,10、绿化带透水土工布,11、下沉式绿化带,12、绿化带防渗层,13、车道,14、车道路缘石,15、雨水篦子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13,车道为不透水结构。从平面结构图上看,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15、下沉式绿化带11、蓄排水结构2、以及透水人行道1,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用于含蓄少量雨水,蓄排水结构用于排出大量雨水。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透水人行道布设在蓄排水结构上部。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3,碎石盲沟底部呈下凹形,碎石盲沟内填充有碎石层,碎石层材质选用级配碎石,透水人行道设于碎石盲沟顶部。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纵向透水管5、以及间隔布设的若干个溢流雨水口8,纵向透水管沿车道方向布设,且纵向透水管由透水土工布包裹。溢流雨水口设于碎石盲沟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纵向透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6与溢流雨水口相连,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9与雨水篦子口相连。
进一步地,纵向透水管设于碎石盲沟底部;横向排水管一端与纵向透水管相连,另一端与溢流雨水口相连,且向溢流雨水口有一定倾斜度,坡度为2%~3%;雨水连接管一端与溢流雨水口相连,另一端与雨水篦子口相连,且向雨水篦子口有一定倾斜度,坡度为2%~3%;横向排水管、溢流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均间隔布设,其间隔的范围为25~45m,本实施例选用35m的间隔。本实施例的纵向透水管采用规格DN100、材质PE100的管道,横向排水管采用规格为DN150、材质PE100的管道;雨水连接管采用规格DN300,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管(满包加固);横向排水管和雨水连接管的坡度为2%。
进一步地,下沉式绿化带的顶部和蓄排水结构碎石盲沟的顶部均横向放坡布设,二者的低点位于二者的相邻端。
进一步地,在下沉式绿化带与蓄排水结构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透水工布10,上部设有毛石4,毛石用于分割碎石层与下沉式绿化带。在下沉式绿化带与雨水篦子口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防渗层12,上部设有车道路缘石14。
进一步地,下沉式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50~170cm,可选用160cm。
进一步地,未布置溢流雨水口区段的碎石盲沟,用于其内部填充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30~50cm;布置溢流雨水口区段的碎石盲沟,用于其内部填充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120~140cm。
进一步地,毛石的直径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4~8cm。
进一步地,在碎石盲沟的底部和侧部分别设有底部防渗层2-2和侧壁防渗层2-1,防渗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碎石盲沟底部防渗层和侧壁防渗层设在临透水人行道底部和侧壁,防渗层是为了防止雨水进入人行道和车道的路基,影响整个道路结构的稳定性。人行道透水土工布、绿化带透水土工布以及包裹纵向透水管的透水土工布为同一种材料。
进一步地,溢流雨水口外部被碎石盲沟的碎石所包围,溢流雨水口分为溢流雨水篦子7和井室,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50cm的沉泥空间。溢流雨水口底部为混凝土结构,顶部为铸铁溢流雨水篦子。
进一步地,透水人行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人行道透水砖面层1-1,其厚度为4~6cm,可选用6cm;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1-2,厚度为2~4cm,质量比例为1:5~7,可选用厚度3cm,质量比例1:6;人行道透水土工布1-3;透水混凝土1-4,厚度为15~20cm,可选用20cm;碎石垫层1-5,厚度为10~15cm,可选用10cm;人行道防渗层1-6。
在降雨作用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人行道的雨水有小部分(约10%)储蓄在透水人行道中。其过程如下,雨水首先透过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当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含水量达到饱和后,雨水开始浸入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当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含水量饱和后,经过透水土工布过滤后,雨水浸入透水混凝土;依次类推。还有小部分(5%)通过透水人行道横坡排入盲沟的碎石层最终进入碎石盲沟内。大部分(85%)通过透水人行道下渗至碎石垫层下方的碎石盲沟内。
与此同时,绿化带处的雨水首先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待绿化带含水量达到饱和后,雨水通过透水土工布进入碎石盲沟;并且当绿化带表面积水超过毛石高度后,雨水会漫过毛石进入碎石盲沟。即雨水有一部分(30%)储蓄在绿化带中,其余一部分(40%)通过绿化带横坡漫过毛石排入碎石盲沟,以及其余部分(30%)通过绿化带下渗至碎石盲沟内。
当雨水较大时,地面径流较大,透水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地储蓄能力不足,且碎石盲沟下渗不足以满足排水要求时,雨水可以通过溢流雨水口快速进入市政排水系统,降低人行道和下沉式绿化带的渍水风险。
透水人行道底部、碎石盲沟靠近透水人行道侧壁以及碎石盲沟底部均设置防渗层,以防止雨水渗入人行道路基;下沉式绿化带靠近车道一侧设置防渗层,以防止雨水渗入车道的路基。碎石盲沟内的雨水通过纵向透水管收集,随后通过横向排水管进入溢流雨水口,再通过雨水连接管进入雨水篦子口,进入雨水篦子口的雨水最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包括车道,其特征在于:在车道侧面由内向外依次相邻设有雨水篦子口、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以及透水人行道,雨水篦子口与市政管排水网相连通,透水人行道布设在蓄排水结构上部;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碎石盲沟内填充有碎石层,在碎石盲沟内设有纵向透水管、以及间隔布设的若干个溢流雨水口,纵向透水管沿车道方向布设,溢流雨水口设于碎石盲沟与下沉式绿化带之间,纵向透水管通过横向排水管与溢流雨水口相连,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雨水篦子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排水管、溢流雨水口、以及雨水连接管之间的间隔范围为25~45m;横向排水管坡度为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沉式绿化带的顶部和蓄排水结构碎石盲沟的顶部均横向放坡布设,二者的低点位于二者的相邻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下沉式绿化带与蓄排水结构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透水工布,上部设有毛石;在下沉式绿化带与雨水篦子口之间下部设有绿化带防渗层,上部设有车道路缘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沉式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50~170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未布置溢流雨水口区段的碎石盲沟,用于其内部填充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30~50cm;布置溢流雨水口区段的碎石盲沟,用于其内部填充的碎石层顶部宽度范围为120~140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毛石的直径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约4~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碎石盲沟的底部和侧部分别设有底部防渗层和侧壁防渗层,防渗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水泥砂浆、沥青、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溢流雨水口外部被碎石盲沟的碎石所包围,溢流雨水口分为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50cm的沉泥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人行道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人行道透水砖面层,其厚度为4~6cm;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厚度为2~4cm,质量比例为1:5~7;人行道透水土工布;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20cm;碎石垫层,厚度为10~15cm;人行道防渗层。
CN202220576896.8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Active CN217052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6896.8U CN21705288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6896.8U CN21705288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52889U true CN217052889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91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6896.8U Active CN217052889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52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82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103371069B (zh)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6638918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1162107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20725988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CN105297872A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106835890A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0042724A (zh)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206219935U (zh)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
CN111058343A (zh) 一种透水海绵城市生态路面体系
CN207062672U (zh)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CN111648383A (zh) 一种黄土高填方边坡体内部排水方法
CN109338839B (zh) 一种建筑垃圾再利用城市渗蓄系统
CN111535098A (zh)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215329163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N207469190U (zh) 一种高效排水的渗渠结构
CN216786729U (zh) 一种防止路面积水的新型生态透水道路结构
CN217052889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CN105484125A (zh)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台阶
CN205529776U (zh) 一种路面不透水道路的渗水结构
CN213740396U (zh) 海绵城市天然透水采石铺装结构
CN2141161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
CN1138634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